文艺评论

文艺评论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北大期刊

Literature and Art Criticism

杂志简介:《文艺评论》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4年创刊,国内刊号为23-1059/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理论前沿、思潮过眼、阐释与评说、世说新语、艺海风云

主管单位:黑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国际刊号:1003-5672
国内刊号:23-1059/I
全年订价:¥ 177.60
创刊时间:1984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黑龙江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16
复合影响因子:0.1
总发文量:2921
总被引量:3883
H指数:19
立即指数:0.0056
期刊他引率:1
  • 《理论之后》的问题结构反思

    作者:李国栋 刊期:2017年第03期

    “理论之后”(after theory)不是“后理论”(post-theory),因此“理论的终结”完全是一个伪命题。1伊格尔顿颇具反讽意味的标题寄予了文化理论革命性的期望,认为未来的理论应该具有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力度。“后理论”的英译(post-theory)总会让人联想到后现代(post-modern),“后理论”因此就成了“后现代主义”的一个表征。但是,伊格尔顿...

  • 走出消费文化的“身体”迷思

    作者:王亚芹; 姜立新 刊期:2017年第03期

    舒斯特曼曾坦言,他在最初创造“身体美学”(somaethetics)这个术语时,并没奢望其他人也能使用。如今,消费文化语境下的“身体美学”鱼龙混杂——既包括注重外表感官的大众文化现象,也包括偏重生理活动的体育与医疗保健;还包括政治与社会化的身体符号——甚至到了泛滥的程度,这种现状常常让我们陷入理论迷思。实际上,很多被冠之以“身体美学”...

  • 语言批评的作者话语:从“解构”到“建构”

    作者:王丹 刊期:2017年第03期

    在20世纪晚期,秉守“捍卫作者”立场的理论家E.D.赫施曾不无伤感地指出:自T·S·艾略特的文学批评活动开始,“一切文学作品都是独立于这种主观世界(作家个人的心灵、思想与情感)而存在的,这一点成为不容辩驳的事实”1。就整体来看,这一说法鲜明呈现了文学语言批评对于作者及其在文学活动中形象与地位的总体态度。不过,在如何认识这一历史变更的...

  • 生态批评视域下的文学审美与自然

    作者:牛秋实 刊期:2017年第03期

    华兹华斯懂得,诗歌不单是传达真理的一个工具,他十分激烈地反对把诗歌当成客观纪实或科学。他笼而统之的反智论和敌视科学的态度,强调了诗歌与理智的区别。我们无需援引那些大家十分熟悉的章节,比如谈到“干预作用的理智”,“我们借以扩大区别所在的那种虚假的辅助能力”,或者称科学是“呆板而无生气的呆板眼睛”,科学充其极,只是一种“替代物,...

  • 从出土文献看《尚书》的体裁与分类

    作者:程浩 刊期:2017年第03期

    《尚书》各篇虽然都脱胎自史官记录君臣言行所形成的文书档案,但由于对话的场合、事由、对象各异,各篇的体例也就不尽相同。近年来出土“书”类文献的不断发现,大大丰富了我们对《尚书》《逸周书》成书与流传的认识。本文即藉由出土文献带来的新认识,对《尚书》一类文献的体裁进行辨析与分类。一、“六体”“十例”与“三类”历代《尚书》家对“...

  • 明代三家《诗》研究小议

    作者:房瑞丽 刊期:2017年第03期

    《四库全书总目》说:“有元一代之说诗者,无非朱《传》之笺疏,至延祐行科举法,遂定为功令,而明制因之。”1虽元、明两代《诗经》学的发展都与朱熹的《诗集传》有密切的关系,但由于时代背景和学术氛围等诸多因素的不同,两代在《诗经》学发展方面还是有诸多不同的。元代国祚短暂,《诗经》学均是沿朱熹《诗集传》而来,在三家《诗》辑佚和研究方面...

  • “声不假器”——中国古代艺术观散论之一种

    作者:杨祖欣; 徐浩 刊期:2017年第03期

    “时代动乱,思想活跃导致了人的自觉。与春秋末期第一次觉醒不同,这一次人的觉醒不是以群体为本位,而是以个体为本位。这时的文人挣脱了儒学名教的束缚,注意的不是神的意志而是人的命运,关心的不是社会的功业而是个人的养生,追求的不是外在的行为道德而是内在的才情风神,因而生命意识空前增强,不同个性充分显露。人的觉醒有导致了鲁迅所谓‘文的...

  • 从“客观”到“深观”——尹德翔《晚清海外竹枝词考论》读后

    作者:李光龙 刊期:2017年第03期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清代诗文研究成为古代文学研究最具开拓性的领域之一,在资料整理、选题、理论建设、人才培养诸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1相较而言,在明清两代中外文化与文学的关系方面,取得的成果则比较少。以竹枝词研究为例,吴艳荣对2004年以前三十年的竹枝词研究作了详细的评述,2王富盛又对此后的十年竹枝词研究进行了细致的梳理,3两...

  • 中国北方乡村世界的生命浮世绘——评迟子建长篇小说《群山之巅》

    作者:王春林 刊期:2017年第03期

    在对作家迟子建进行的一次访谈中,资深书媒记者舒晋瑜曾经写下过这样的一种判断:“她带给人们的多是温暖和阳光,有时忧伤,是秋风掠过般的悲凉。近来迟子建作品中的‘秋意’渐浓,变成冬日刺骨的寒意,犀利地穿透人生。”“是迟子建的变化,抑或作为读者的成熟?总之,她还是她,明媚灿烂的笑容不曾改变;她又不是她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含蓄地包裹在诗...

  • 论市场化语境中的鲁迅文艺精神

    作者:姜春 刊期:2017年第03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当代文艺活动日益市场化与商业化,促进了文艺的发展与繁荣,同时也导致了文艺创作与批评领域中出现了诸多问题,一个突出表现就是鲁迅文艺思想与精神面临空前的挑战,甚至受到了怀疑、排斥与责难。新世纪以来在文艺领域就多次出现质疑鲁迅精神与鼓噪“去鲁迅化”的声音,有人认为其已经不能很好地阐释当下的文艺现实,甚至成了保守...

  • 中国乡土小说中的初心回望——以贾平凹、阎连科为中心

    作者:苏喜庆 刊期:2017年第03期

    乡土,这是中国当代作家回头率极高的写作对象,或对视,或凝眸,或追溯,或诊治,乡土都是中国作家言之不尽的素材,也是寄慨遥深的归途。即使文人走出乡土走向大都市、大世界,却永远抹不掉乡土的记忆和雨露的滋润。作为已经渐行渐远的他者,乡土在革命和城市化的变革浪潮中,逐渐成为作家想象中的构镜,而面对乡土诉说古今的话语也成了一种传递良知与温...

  • 从个体的文学探寻到地域文化的苍茫之境——地域文化在王芳长篇小说创作中的三重意义

    作者:杨欣闽 刊期:2017年第03期

    一、地域文化在个体文学探寻过程中的母体意义中国北方的小城林甸,是作家王芳的家乡,百年光阴兀自流转,形成了它独特的地域风情和文化品质,也见证了王芳的文学成长。其实,每个人面对家乡的时候都有自己的姿态,在创作者的笔下,家乡是类似朝圣一般的文学表情,因为它时时刻刻提醒着内心深处根性的存在。王芳在创作谈中也提到,小时候母亲讲的“瞎话...

  • 只为民间情怀的“皈”与“借”——读王芳《血盖头》和《朝天吼》

    作者:喻权中 刊期:2017年第03期

    相对于传统书评,审视王芳的小说,首先需要回答的却是一个非常规的问题:据说“2006年,王芳开始了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冷情王爷的隔世弃妃》创作,并于是年十二月开始更新,点击量过千万,付费读者过万人,因此被评为年度盘点中最受欢迎的网络作家。之后,她又陆续创作了11部长篇小说,点击量均超过三百五十万。”回答不了王芳小说点击率如此巨量的缘...

  • 王芳的意义

    作者:张大海 刊期:2017年第03期

    王芳是属于随着农村生活变迁,而从农村进入城镇的作家。按照生活场景的不同,王芳这一批作家的生活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其一在农村,其二在城镇。在农村还是在城镇,这要取决于她自己的社会化生活的变动时期。如果在农村的时间比较长,则其写作中涉及农村的作品将不只有童年,也可能有青少年,这在她创作上的表现,就是以何时为界描写自己曾经熟悉的生活...

  • 《朝天吼》的命运感

    作者:王立宪 刊期:2017年第03期

    关于垦荒生活的小说,有美国作家威拉·凯瑟的《啊,拓荒者》,有挪威作家哈谟生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小说《土地的成果》,有林予的《雁飞塞北》等。后者取材于1956年铁道兵和1958年十万转业官兵开发荒原雁窝岛、建设农场的生活。应该说,王芳的《朝天吼》是反映黑龙江省西部垦荒生活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读作家王芳的长篇小说《朝天吼》(中国文史出版社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