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评论

文艺评论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北大期刊

Literature and Art Criticism

杂志简介:《文艺评论》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4年创刊,国内刊号为23-1059/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理论前沿、思潮过眼、阐释与评说、世说新语、艺海风云

主管单位:黑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国际刊号:1003-5672
国内刊号:23-1059/I
全年订价:¥ 177.60
创刊时间:1984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黑龙江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16
复合影响因子:0.1
总发文量:2921
总被引量:3883
H指数:19
立即指数:0.0056
期刊他引率:1
  • 清华简《周公之琴舞》研究述论

    作者:张峰 刊期:2015年第12期

    李学勤不止一次强调,清华简中的经、史类文献具有巨大的学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对学术史研究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①以《周公之琴舞》为代表的《诗》类文献不但命名形式前所未见,“九熹术”②的演奏模式及启、乱的内容安排更是闻所未闻,重要性不言而喻。从2012年底整理报告以来,一直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包括文学、史学、哲学等相关学科的学...

  • “惟尹既及汤咸有一德”解

    作者:陈民镇 刊期:2015年第12期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第一辑所收《尹诰》,整理者及大多数学者认为其相当于《咸有一(壹)德》,并判定伪古文《咸有一德》确非先秦真本。清华简《尹浩》首句为:

  • 汉代林辞说“诗”与《孔子诗论》

    作者:吴媛媛 田胜利 刊期:2015年第12期

    林辞说诗折射的是西汉末年诗学发展的面貌,学者多视其隶属于齐诗。《孔子诗论》是新出土的解诗文献,《孔子诗论》的授诗者,学术界有不同观点,争议的背后基本认定其是先秦时期儒家的诗学文献,并且在西汉时期还曾流传于世。将林辞说诗与《孔子诗论》解诗予以比较,揭示出它们之间的同异关系,有利于厘清先秦两汉时期诗学发展的流变走势。

  • “虚静”论的哲学基础及创作主体的心理建构

    作者:王少良 刊期:2015年第12期

    “虚静”概念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属于认识论的范畴,它在文艺创作上联系着主体思维的心理途径。以往谈审美虚静,多注意它与先秦道家思想的联系。实际上,我国哲学史上的“虚静”论除了道家之外,还有《管子》《列子》《荀子》《韩非子》等也都论到了这一范畴,与文艺审美关联紧密的主要有《老子》《庄子》《管子》和《荀子》的言论。魏晋以后,...

  • 论宇文所安、苏源熙对“诗言志”命题的阐释

    作者:张欢欢 陈彦辉 刊期:2015年第12期

    “诗言志”是我国古代文论家对诗的本质特征的认识,被认为是中国诗论“开山的纲领”(朱自清)。海外汉学家在研究中国诗歌和文论时也不可避免地遭遇此诗学命题,他们处于不同文化语境和背景,在面对共同问题时所拥有的学术眼光,能够为国内学界“诗言志”研究作一异域观照。宇文所安在解读“诗言志”命题时,

  • 典、《尧典》与早期典体文献

    作者:陈绪平 刊期:2015年第12期

    每每讨论到中国典籍史的问题,我们常常引用到“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殷革夏命”这一句话,它向我们暗示了早期典册的久远历史。然而,有一个极其朴素而有意义的问题;却不曾被学人广泛关注,就是这些典册文献的内容如何,又是如何产生的,又被运用在什么场合之下,等等。这些问题都关系到早期典册的形成问题,成为典籍史研究的首要问题。本文通...

  • “比音”艺术与《诗》之“比”

    作者:杨隽 刊期:2015年第12期

    由于周代礼制倾力于政治秩序的确立与固守,这必然导致在贵贱、尊卑、长幼之间人为地造成身份地位的严格差等,于是在“节有度”,“守有序”基础上如何弥合人为差等造成的隔膜与对立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周代礼乐文化的实际情况是“礼乐相须为用”。周代礼制以礼乐演诗为途径不仅旨在明确宗法秩序、政治法度的具体细节以及合理性,同时配以平和...

  • 《文心雕龙》的谐隐文体观

    作者:赵欣 刊期:2015年第12期

    刘勰在《文心雕龙·谐隐》一文中,梳理了先秦至魏晋的谐隐文学创作和文学观念,在清晰地呈现谐隐文发展脉络的同时,首次较为系统、完整地剖析了谐隐文的文体特征。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主要就以下三个问题展开探寻:第一,谐隐起源的民间性及其流变;第二,谐隐的文本特征;第三,谐隐的地位和发展。

  • 柳宗元文集的传播与理学士群对其接受——以宋代文集序跋为视角

    作者:梅华 刊期:2015年第12期

    柳宗元作为唐宋时期古文运动的重要倡导者与践行者,取得了突出的文学成就,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但世人对其文集的传播与接受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柳集在历经晚唐、五代的湮埋之后,到两宋时期迎来了其接受史上的第一个辉煌时期。

  • 《聊斋志异》中狐形象的审美流变

    作者:孟斌斌 刊期:2015年第12期

    狐狸成精变人是中国文化的独创,而且没有任何一种动物如狐一般被充分赋予意味深长的文化含义。在中国狐文化中,狐狸基本上不是以其原生态的形式出现,而是被夸张、变形和虚拟,成为了观念的载体。狐狸是一种象征动物,又是一种神秘的文化符号,也是一种动人的审美意象。狐文化发展前期体现为图腾文化和符瑞文化,后期则体现为妖精文化。

  • 论陶渊明田园世界的逻辑分层

    作者:李红岩 刊期:2015年第12期

    陶渊明具有“隐逸诗人之宗”的美称,他在文学史上的一个巨大贡献就是第一个将田园题材引入诗歌的百花园①。朱光潜认为陶渊明的诗歌特别是田园诗的特征是“静穆”②,而鲁迅先生并不完全认同,认为在隐逸、静穆的背后是“金刚怒目”式的愤懑③。有关诗人的高蹈隐逸和他田园诗歌特征的论述已是宏富巨丰,但陶渊明的真实田园并非全是已成定论的静...

  • 佛教对先秦至唐五代哀悼诗的影响

    作者:温瑜 刊期:2015年第12期

    先秦至唐五代哀悼诗人受佛教的影响大体可分为二类:一是皎然、贯休、齐已、灵彻、灵一、护国、栖白、归仁、虚中、清尚、无可、可止等诗僧,二是有明显爱佛倾向或写有与佛教相关作品的诗人,如东晋初、东晋末、晋宋之际的孙绰、支遁、慧远、谢灵运等,南齐竞陵王萧子良及沈约、谢胱等“竞陵八友”,梁、陈时期的徐陵、江总等,初盛唐的王勃、杨...

  • 论宋代词人的长安情节

    作者:张美丽 刊期:2015年第12期

    作为十二朝古都的长安,在汉唐盛世繁盛无比,是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心向往之的地方,唐长安更以其皇家之尊和富贵之气,成为太平盛世和幸福人生的标志,被当代学者誉为“帝国之都”、“世界之都”①。但进入宋代,随着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转移,长安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落;到了南宋,因金人对关辅地区的占领,

  • 从《楚辞》的用韵方式与句式看南北文化的交融——以《九歌》、《九章》为例

    作者:牟歆 刊期:2015年第12期

    楚辞是以屈原为代表创作的文学艺术作品,产生于当时中国南方的楚国。楚辞以上天入地、奇幻华丽的特点,明显区别于以《诗经》为代表的北方文学。但从诗歌的用韵方式与句式上来看,又明显带有北方文化的影子。应该说,从用韵方式和句式上,可以清晰地看到楚辞所具有的南北文化交融的特征。这一特征又尤以《九歌》和《九章》最为显著。

  • 唐代荆楚本土文人文学创作情况述论

    作者:曾羽霞 刊期:2015年第12期

    唐代荆楚地域的文化地位虽不及关陇、山东,也不及世家众多的江南,本土文人和家族数量也不能与之相比,但荆楚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使得荆楚文人在思想上和人生态度上往往不同于其他地域文人,如自成一家的孟浩然以其高旷淡远的隐逸情怀在唐诗中独占一席;李群玉以其逍遥快意的精神气质、“清怨”的诗歌风格而别具一格;齐己则以释道结合、山川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