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通报

微生物学通报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Microbiology China

杂志简介:《微生物学通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4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996/Q,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生物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生物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研究快报、研究报告_工业微生物学、研究报告_海洋微生物学、研究报告_环境微生物学、研究报告_基础微生物学、其他、研究报告_农业微生物...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微生物学会
国际刊号:0253-2654
国内刊号:11-1996/Q
全年订价:¥ 1996.00
创刊时间:1974
所属类别:生物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87
复合影响因子:1.71
总发文量:3932
总被引量:39838
H指数:58
引用半衰期:4.9809
立即指数:0.0175
期刊他引率:0.9434
平均引文率:20.3624
  • 序言

    刊期:2013年第01期

    新千年伊始,国际环境微生物权威刊物“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即刊出“水晶球”系列文章,多位环境微生物学领域的领衔学者充满热情与期待地对未来环境微生物学的发展进行展望。代表性的声音来自MarkPlanck海洋微生物研究所的Rudolf Amarm教授,他问道,经过一个世纪的努力,环境微生物学家知道的东西可以算作“冰山一角”了吗?

  • 微生物——地球生命的先驱者,生态环境的维护者

    作者:金城 刊期:2013年第01期

    尽管对地球生命起源的时间和早期生命形式还有很大争议,但大部分科学家认为在距今约38—40亿年前,地球上就出现了最低等的原始生命,距今约24—6亿年前的元古代产生了早期的原核微生物。早期的地球虽然已形成了原始的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但地壳很不稳定,火山活动频繁;距今7000万年前,地球环境才变得与今天的状况基本相似,约6300万年前...

  • 环境微生物培养新技术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保军; 刘双江 刊期:2013年第01期

    遍布于地球上各种生境中的微生物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迄今为止,能够在实验室条件下培养的微生物仅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微生物物种的绝大多数还都难以在现有培养技术和条件下进行繁殖和生长。人们把那些尚未在实验室获得培养生长的微生物称之为未培养微生物(Uncultured microorganisms)。本文概述了一些制约微生物培养生长的影响因素,重...

  • 征稿简则

    刊期:2013年第01期

    《微生物学通报》是由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和中国微生物学会主办的,以微生物学应用基础研究及技术创新与应用为主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刊登内容包括:工业微生物学、海洋微生物学、环境微生物学、基础微生物学、农业微生物学、食品微生物学、兽医微生物学、药物微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病毒学、酶工程、发酵工程、代谢工程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

  • 环境微生物学的组学技术应用和突破短标题:环境微生物学的组学技术

    作者:杨云锋 刊期:2013年第01期

    由于研究环境变化和微生物群落的需要,近年来高通量组学技术得到了迅猛开发和应用。其中,基于测序和芯片技术的宏基因组学是一个关键的、最成熟的组学技术,为大多数的其它组学技术提供了支撑。相比较而言,宏转录组学、宏蛋白质组学和宏代谢组学也取得了少数的有限成功,但已经显示出可喜的潜力。所有的组学技术都有赖于生物信息学,使得后者...

  • 追寻被“遗漏”的微生物

    作者:全哲学 刊期:2013年第01期

    人类对生态环境中微生物的认识从依赖于纯培养微生物的研究阶段已进入到结合各种组学方法的微生物群落代谢机制的研究阶段。在微生物群落组成的研究中,基于“通用”引物的PCR扩增方法会“遗漏”很多种类微生物,因此需要探索一些方法,以找回这些被“遗漏”的微生物。目前生态环境中能培养的微生物种类较为有限,但是通过培养方法的改进,分离...

  • 微生物在近海氮循环过程的贡献与驱动机制

    作者:龚骏; 张晓黎 刊期:2013年第01期

    人类活动导致海岸带氮超载而富营养化,进而引起更多的生态环境问题。在全球变化背景下,进一步揭示微生物驱动的氮循环过程的驱动机制及贡献。对评价与预测近海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变化、管理决策等至关重要。本文介绍了固氮、氨化、硝化、反硝化、硝酸盐铵化、厌氧氨氧化过程在近海多种生境沉积物中的生物地球化学(速率、通量、贡献)与微生物生...

  • 关于《微生物学通报》专题刊申请的通知

    刊期:2013年第01期

    当前,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微生物学涵盖的领域越来越广,交叉学科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除了已有的微生物学、病毒学、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之外,基因组学、代谢工程、纳米科学、生物炼制、生物质能等也逐步成为微生物学研究的热门领域。为了更加系统、集中地反映各个领域的研究成果,以及该领域学科的热点难点问题,...

  • 深海微生物高压适应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作者:李学恭; 徐俊; 肖湘 刊期:2013年第01期

    深海是典型的高压环境,嗜压微生物是深海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类群。随着深海采样技术的发展及高压微生物特殊培养设备的开发,已从深海环境中分离到一系列嗜压微生物,包括一些常压环境不能生长的严格嗜压菌。对这些嗜压菌的研究,不仅对微生物适应极端高压环境的机制有一定了解,而且发现了一些特殊的代谢产物。研究微生物高压嗜压机理,还有助于...

  • 海洋微型生物储碳过程与机制概论

    作者:焦念志; 汤凯; 张瑶; 张锐; 徐大鹏; 郑强 刊期:2013年第01期

    在全球气候环境演变的背景下,认识海洋微型生物对碳循环的贡献,需要了解其过程和机制。最近提出的“微型生物碳泵”理论阐释了海洋储碳的一个新机制:微型生物活动把溶解有机碳从活性向惰性转化,从而构成了海洋储碳。这个过程当中,自养与异养细菌、病毒、原生动物等具有不同生理特性微型生物类群扮演着不同的生态角色,本文将围绕微型生物碳...

  • 草藻型稳态转换对湖泊微生物结构及其碳循环功能的影响

    作者:吴庆龙; 邢鹏; 李化炳; 曾巾 刊期:2013年第01期

    湖泊是地球表层系统中水、土、气等各个圈层相互作用的联结点,对区域物质如碳等元素循环具有重要影响。微生物是湖泊等水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湖泊等生态系统中碳等元素物质循环的主要驱动者,是深入了解湖泊碳循环过程的关键。受人类活动等影响,湖泊生态系统,尤其是浅水湖泊生态系统往往表现出以高等水生植物(草型)为主要初级生产...

  • 土壤氮素转化的关键微生物过程及机制

    作者:贺纪正; 张丽梅 刊期:2013年第01期

    微生物是驱动土壤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引擎。氮循环是土壤生态系统元素循环的核心之一,其四个主要过程,即生物固氮作用、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均由微生物所驱动。近10年来,随着免培养的分子生态学技术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等的发展,在硝化微生物多样性及其作用机理、厌氧氨氧化过程和机理等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本文重点阐...

  • 水稻土中脂肪酸互营氧化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鹏飞; 陆雅海 刊期:2013年第01期

    水稻田是温室气体甲烷(CH4)的重要释放源之一,有机质在水稻土中通过厌氧分解途径最终产生CH4和CO2。短链脂肪酸互营氧化是水稻土有机质降解的关键环节,但是由于互营微生物独特的生理生态特性,目前人们对于参与该过程的微生物群落及功能了解甚少。稳定同位素探针(SIP)技术被认为是实现环境中参与物质转化微生物种类与功能相耦合的有力工具...

  • 高寒生态系统微生物群落研究进展

    作者:褚海燕 刊期:2013年第01期

    高寒生态系统分布在高纬度或高海拔、气候寒冷的地区,包括北极苔原、高山苔原、青藏高原等。高寒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其土壤中储存大量的有机碳,对全球的碳平衡起关键作用。微生物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主要驱动者,微生物群落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和反馈影响生态系统的功能与稳定性。本文回顾了高寒生态系统微生物群落组成、多样性与空间...

  • 低温湿地甲烷古菌及其介导的甲烷产生途径

    作者:蒋娜; 陈紫娟; 曹轶; 田建卿; 王艳芬; 东秀珠 刊期:2013年第01期

    甲烷是重要的温室气体,低温湿地是大气甲烷的重要来源,因为湿地土壤中生活着大量的微生物包括甲烷古菌,它们将有机物降解转化为甲烷。本文总结了近年来低温湿地甲烷古菌群落组成、甲烷产生途径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研究显示,乙酸是低温湿地中主要的产甲烷物质,氢产甲烷过程主要发生在中温地区或酸性泥炭土中,而在盐碱水域中甲醇、甲胺是甲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