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地质与工程

石油地质与工程杂志 部级期刊

Petroleum Geology and Engineering

杂志简介:《石油地质与工程》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7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1-1388/TE,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石油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石油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油气勘探、油气开发、石油工程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
国际刊号:1673-8217
国内刊号:41-1388/TE
全年订价:¥ 280.00
创刊时间:1987
所属类别:石油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河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1.18
复合影响因子:0.52
总发文量:2637
总被引量:13132
H指数:23
引用半衰期:7.1447
立即指数:0.0398
期刊他引率:0.7791
平均引文率:11.1858
  • 控陷断裂断面结构与盆地建造和改造作用的关系——以徐家围子断陷为例

    作者:张莹 刊期:2018年第02期

    断陷是盆地经历多期建造和多期改造后叠加残留的产物。通过研究徐家围子断陷构造特征、恢复盆地原型、分析构造演化规律及开展构造物理模式实验,发现控陷断裂的断面结构对盆地建造和改造都具有控制作用。徐西和宋西断裂的断面结构不同,徐西断裂断面表现为“坡一坪一坡式”的纵弯结构,而宋西断裂断面表现为“隔挡式”的横弯结构。断面结构影响...

  • 宝饶油田J45-J303断块构造特征再认识

    作者:闫玉民; 严梦颖; 崔洁; 贾方; 张洁; 潘勇利 刊期:2018年第02期

    宝饶油田位于二连盆地吉尔嘎郎图凹陷宝饶构造带,油气富集,但构造特征极其复杂。目前油田处于高含水阶段,开发效果不理想,急需展开构造再认识工作,理清研究区构造特征,为方案编制及提高采收率奠定基础。研究认为,宝饶油田J45-J303断块为例,引入构造研究方法。断块内断层以北东向为主,其次是北西向:走向北东呈“座椅状”的宝饶断层成为...

  • 断层活动与地层缩短共同确定构造变形期次——以吐哈盆地大河沿地区为例

    作者:杨红樱 刊期:2018年第02期

    不同期次的构造变形对油气成藏有不同的影响,为了明确吐哈盆地大河沿地区构造变形的期次及变形情况,搜集了大河沿研究区地震、地质、钻井等相关资料。根据区内七条地质剖面编制了相应的平衡剖面,用古落差法分析了典型断层的活动性,结合地层缩短率,确定了研究区构造变形期次及主要特点。主要构造变形期次为二叠纪、三叠纪、侏罗纪与新近纪。...

  • 川西梓潼凹陷侏罗系沙溪庙组致密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南红丽; 蔡李梅; 阎丽妮; 杜亚军 刊期:2018年第02期

    四川盆地川西坳陷梓潼凹陷侏罗系沙溪庙组储层致密,因勘探程度低对储层特征和影响因素一直缺乏系统而深入的研究。从系统分析入手,采用微观镜下观察、测试数据分析与宏观背景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区致密储层的岩石学、物性、储集空间类型、成岩作用等特征进行了研究。明确了致密砂岩储层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优质储层为较强...

  • 姬塬地区长6储层成岩作用及有利成岩相研究

    作者:吴育平; 孙卫; 魏驰; 吕可 刊期:2018年第02期

    综合运用岩心资料、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方法,分析了姬塬地区长6储层的成岩作用及有利成岩相带,结果表明:压实作用是导致长6砂岩原始孔隙度降低的主要因素,长石等易溶矿物经溶蚀作用形成的溶蚀孔则有效提高了储层的物性:长6砂岩整体处于中成岩A期晚期,早成岩期的绿泥石膜对于原始孔隙度的保存具有积极意义:依据成岩作用及沉积特征,划分...

  • 志丹地区延长组长6 1亚段储层成岩相类型及测井识别方法

    作者:杜美馨; 鱼博伟 刊期:2018年第02期

    鄂尔多斯盆地志丹地区长6 1亚油层组储层为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岩性主要为细粒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和少量岩屑质石英砂岩。通过大量的钻井取心、扫描电镜、高压压汞等资料分析,对志丹地区长6 1亚油层组的成岩作用进行研究,并结合成岩作用类型与成岩演化序列认为,长6 1砂岩成岩演化阶段为中成岩B期:对储层具有建设作用的成岩相为...

  • 板桥合水地区长6储层成岩作用及其对物性的影响

    作者:屈涛; 蔡进添; 张杰 刊期:2018年第02期

    板桥合水地区长6储层整体物性差,属于低孔、低渗储层。以该地区的岩石学特征为基础,运用铸体薄片、X-衍射等实验手段对长6储层的成岩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板桥合水地区长6储层岩石类型主要是岩屑质长石砂岩,碎屑成分主要是石英和长石;压实作用是研究区储层致密的主要原因,溶蚀作用使储层物性得到改善;成岩作用阶段处于中成岩A期晚期...

  • 含油气系统模拟技术在渝东南地区下古生界页岩气层的应用

    作者:成俊; 李少荣; 陈朝刚; 张健强; 宋科雄; 郑永华 刊期:2018年第02期

    运用PetroMod软件对渝东南地区下古生界页岩气层开展含油气系统模拟,分析页岩气成藏条件,结果表明:渝东南地区主要经历了三次快速沉积时期和三次剥蚀时期:现今页岩气含量受控于生烃演化和构造运动。五峰组一龙马溪组志留纪晚期开始生烃,三叠纪末含气量达到最大,在沉积构造演化过程中仍持续生烃,至今具有一定的勘探潜力:牛蹄塘组最佳生烃...

  • 马东油田沙一段重力流沉积有效储层预测研究

    作者:王晶晶; 庄红妹; 刘璐; 陈小欣; 赵永峰; 魏朋朋 刊期:2018年第02期

    马东油田沙一段发育重力流沉积体系,具有埋藏较深、砂体相互叠置、井间厚度变化大的特点,对储层的识别和追踪非常困难,为此开展了马东油田沙一段有效储层预测技术的研究。针对储集层与围岩的速度差异不明显的问题,利用拟声波反演技术预测有利沉积相带的砂体分布,提高了测井约束反演结果对储集层的识别能力:利用衰减属性分析技术,研究了有...

  • 泌阳凹陷断层岩性圈闭识别技术及应用效果

    作者:马义忠; 张永华; 张悦; 熊健; 李磊 刊期:2018年第02期

    针对泌阳凹陷斜坡内带岩性、断层岩性油气藏勘探难点,以地震沉积学理论为指导,通过井震结合,进行了统一地质分层和细分目的层段,为沉积微相及砂体展布研究奠定基础。采用正演模拟技术明确了岩性圈闭地球物理响应特征,应用地震资料保幅与拓频处理技术、提高了对岩性、断层岩性圈闭识别能力;通过地震资料精细解析及变速成图落实了微幅度构造...

  • K1地区地震数据目标处理技术及效果

    作者:杜伟 刊期:2018年第02期

    K1地区三维地震数据经过不同年代采集和连片处理后,叠后地震数据体存在反射能量不均衡、资料整体分辨率及信噪比过低的问题,难以满足勘探研究的需要。针对这些问题,对三维地震数据分步骤进行处理,首先,从纵横两个方向进行增益补偿计算,分别解决深浅层能量差异过大和拼接处能量突变的问题;然后利用混合相位子波反褶积技术进行拓频处理,提...

  • 红河油田延长组长9储层孔喉结构特征

    作者:关闻 刊期:2018年第02期

    红河油田延长组长9段为低孔-中孔、特低渗-低渗储层,储层有效流动孔隙喉道小,产量普遍较低,采出程度低。基于岩心分析资料,以压汞资料为重点,结合薄片和扫描电镜资料,对研究区储层的孔喉特征开展研究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长9储层中细喉道对改善研究区储层物性起到主要作用,微喉道对渗透率几乎无贡献;有效动用微喉道占比较大储层所...

  • 洛河油田长7油藏沉积微相对储层的控制作用

    作者:王旭 刊期:2018年第02期

    洛河油田长7储层为三角洲前缘沉积,主要发育三角洲分流河道和河口坝微相沉积。分析了沉积微相对砂体展布、储层物性、含油性、以及非均质性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水下分流河道主体为有利沉积微相,砂体厚、物性好,含油性好,以油斑一油浸为主,有利测井相为齿化箱形、箱形和钟形。从渗透率韵律性及非均质定量参数两个方面评价了储层沉积微相...

  • KL油田明化镇组富砂型沉积储层特征研究

    作者:贾海松; 田晓平; 张婕茹; 韩建斌; 李强; 沈孝秀 刊期:2018年第02期

    KL油田的主要含油层系为新近系明化镇组,砂岩含量高,储层发育,叠置连片分布,表现为“富砂”的沉积特征.地震资料品质不支持进行常规的单砂体描述。基于岩心、分析化验、测井曲线等资料,对KL油田明化镇组储层岩性特征、孔隙特征及物性特征进行分析,认为明化镇组储层为浅水三角洲沉积,储层具有特高孔、特高渗的特征。根据地震相特征,并结...

  • 长庆油田M区低渗产水气井动储量评价方法研究

    作者:谢姗; 焦扬; 艾庆琳; 伍勇; 袁继明 刊期:2018年第02期

    动储量是确定气井合理产能和井网密度的重要依据,是编制、调整开发方案的物质基础。产水气井动储量评价的难点在于压降曲线向上偏转,无法利用压降曲线外推获得准确的动储量:传统水侵计算模型要求的水体参数难以获取且计算过程相对复杂。为此,在水驱气藏物质平衡原理和水侵量计算方法研究的基础上,推导了不同生产时间下偏转压降曲线的视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