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文献

美术文献杂志 省级期刊

Fine Arts Literature

杂志简介:《美术文献》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3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2-1756/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创作研究、视觉与设计、教学研究、艺术观察、艺术史论、工艺美术、作品推介、封面艺术家推介

主管单位:湖北长江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湖北美术出版社有限公司
国际刊号:1673-4858
国内刊号:42-1756/J
全年订价:¥ 811.20
创刊时间:1993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湖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6
复合影响因子:0.06
总发文量:5334
总被引量:379
H指数:4
  • “小运动”不是什么

    作者:刘鼎 卢迎华 苏伟 刊期:2011年第02期

    "小运动"是我们从2010年来开始的一项研究课题的名字。它与任何社会运动没有关系。这个命名来自于对我们所感兴趣的研究对象的感受。到目前为止从大家对该项目的反馈之中,我们也认识到有机会澄清和讨论"小运动"不是什么与解释"小运动"是什么可能是同样重要的。"小运动"和规模无关。在

  • 没有边界也没有历史的艺术 《全球艺术与美术馆》简述

    作者:卢迎华 刊期:2011年第02期

    1984年,德国艺术史家汉斯·贝尔廷(Hans Belting)出版《艺术史终结了吗?》,一部在欧洲和美国艺术界引起争议的著作。这是一部反思当代艺术和当代艺术史学的论著,对于传统艺术史的书写是否仍然适用于理解和记录当代艺术的创作提出质疑。当代艺术的实践已经超出了线性的、交替发生的规律和经

  • 文学乌托邦 《他们》简述

    作者:卢迎华 刊期:2011年第02期

    《他们》是1984年由居住在南京的作家韩东创办并担任主编的一本独立诗歌刊物,这本刊物历时十年,一共出刊九期。在此期间,为许多有志于从事诗歌和文学创作的作家们提供了一个彼此分享和讨论创作的自主平台,也因此对于中国的诗歌和文学生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进入了大学课本和文学史。直至今天,虽然《他们》并没有建立一个自我的档案库,甚至包括韩...

  • 关于《他们》

    作者:小海 刊期:2011年第02期

    1984年下半年,韩东来信告诉我,他已联系了一批朋友,想在原来《老家》(韩东1982年在西安创办,主要成员有小君、杨争光、王川平、小海、郑训佐、丁当等)的基础上,重新办一个新的民刊,信中提到的这些人我已有所耳闻,有的已建立了通信联络关系。基本上是一批耳熟能详的朋友。当时,就我的阅读范围所及和理解能力,私下也认为这批人是国

  • 创作和思考的温室 《概念商店》简述

    作者:卢迎华 刊期:2011年第02期

    《概念商店》不仅仅是一本艺术和理论的期刊,它希望自己是一种展览实践在观念上的延续。艺术展览在空间中所开启和展开的讨论,策展人和主编之一纳夫·哈克(NavHaq)希望能够在这本一年两期定期出版的杂志中继续深化和拓展观看的维度,这种野心和视野是《概念商店》区别于其他类型的艺术理论期刊的核心。

  • 预言的文本:以政治经济的方式再现“未来”

    作者:纳夫·哈克 苏伟 刊期:2011年第02期

    乌托邦一直是个政治问题,这个本为文学形式的概念有着不同寻常的命运:即使作为形式中的文学价值它也要经受永不停息的质疑,因此它的政治状态在结构上也是晦暗不明的。风险并不意味着灾难。风险意味着预测灾难。风险是一种永久的虚拟时态,只有在被预测的情况下成为"话题"。风险并不"真实",而是在"变得真实"。在风险变得真实的时刻——比

  • 在自留地上,偶遇或按图索骥 博尔赫斯艺术中心简述

    作者:蔡影茜 刊期:2011年第02期

    中国人爱说"前人栽种,后人乘凉",这里面有个历史传承的意思,如果要将陈侗和他的博尔赫斯书店艺术中心放在珠三角当代艺术的历史和地区语境内看,那么这片"自留地"上的栽种,确实是长出了树荫。当谈到"选择的历史"的时候,博尔赫斯早期支持的展览和艺术家,似乎都被其后的发展证明其具有某

  • 鲁毅代表机构在上海外滩的发言

    刊期:2011年第02期

    大家好,我叫鲁毅,是博尔赫斯书店艺术机构成员,但我现在在上海为一家杂志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我是我们机构安插在上海的卧底(笑)。我们还有一个卧底安插在杭州。我现在代表我们机构作一个发言。说不清博尔赫斯书店艺术机构是哪天建立起来的。1994,1997或者是2004,2007?因为在这四个年份当中,似乎都有一

  • “家”作为起点 家作坊和“穿”的简述

    作者:戴章伦 刊期:2011年第02期

    "家作坊"(Homeshop)是于2008年何颖雅发起并建立,它是一个结合了"门店"与"居家"双重功能的艺术空间,最初落户鼓楼附近的小经厂胡同,后迁至北新桥附近的交道口北二条。在这个过程中,欧阳潇、曲一箴与Fotini Lazaridou-

  • “北二条小报晚版”

    刊期:2011年第02期

    本篇关于《北二条小报》的报道始于一句不愿透露自己姓名者的无心之言:"嗯,至少跟其它的新闻机构比起来你们没有自己的宗旨。"此观点在某社交场合被泄露给了我们的一个编辑,但是当它传开的时候我们开始思考自己的宗旨到底应该出现在报纸的哪个地方呢?在"娱乐与游戏"版块,比如像一个谜语或是语言游戏?或者跟其它正式的新闻放到一

  • 《穿》杂志第一期摘要

    作者:何颖雅 刊期:2011年第02期

    家作坊系列第一辑:08奥运会家作坊是一个生活/工作室。《穿》期刊即创办于此。它是一个小门市空间,位于北京古老的鼓楼附近,小经厂胡同中部。家作坊旨在在这样一个五世同堂的区域内,就空间内的关系问题进行实验性对话。这里的居民们坚守着他们日益缩小的空间,而

  • 关于公司

    刊期:2011年第02期

    公司/company是由陈轴、李明、李然、鄢醒于2008年创办的未知项目。2010年起,我们将陆续实施一系列的项目,暂定名"一个计划"。company是一间公司,它没有老板和职员,也不发工资。它的概念和一切的概念一样模糊。company没有纲领和相应的注

  • 公司的实体和想象 公司简述

    作者:苏伟 刊期:2011年第02期

    "公司"首先带给我们定义的焦虑。我们惯常以艺术团体、小组来称呼带有一定思想倾向或者实践目标的组织结构,通过立场和观念对艺术家自为的社群构建进行历史化和标准化。即使从艺术家自身来说,自身的生存、艺术史和艺术机制的压力,同样会投射到艺术团体的实践状态之上,因而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和决定团体性实践的结构张力和方向。"公司"的特殊性在于...

  • 关于“一个计划——合作”

    作者:李然 刊期:2011年第02期

    2008年几乎是在同一个时间,四个成员通过互联网认识对方。并且在同年我们成立了公司/company。直到在2010年1月份,我们迫切想要开始着手通过公司/company,建立一个可操作性的平台。并且开始实施名为"一个计划"的项目,其中每个"一个计划"都由其中一名成员完成策划,另外三位成员

  • “公司”群论纪要

    作者:卢迎华 刊期:2011年第02期

    "公司"的实践主持:刘鼎、卢迎华参加者:陈轴("公司"成员)、方立华(OCAT策展人)、黄专(批评家、OCAT艺术总监)、李然("公司"成员)、苏伟(中国社科院外文所博士生)、滕宇宁(北京大学视觉与图像研究中心负责人)、谢南星(艺术家)、鄢醒("公司"成员)摄像:王俊艺时间:早上10点半至12点半,2011年1月7日星期五地点:北京北皋一号B03刘鼎卢迎华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