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观察

美术观察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Art Observation

杂志简介:《美术观察》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1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3665/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美术家_心路、美术学_学院文萃、美术家_品评、观察家_前沿报道_艺事综述、国际视野_国际论坛、美术学_史学、美术家_展厅、美术家_本期名...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主办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国际刊号:1006-8899
国内刊号:11-3665/J
全年订价:¥ 496.00
创刊时间:1981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23
复合影响因子:0.23
总发文量:9192
总被引量:7332
H指数:22
立即指数:0.003
期刊他引率:1
  • 当代书法的技与道

    刊期:2013年第07期

    源远流长的中国书法,在民国时期曾被称之为“书艺”,而在日本则被称之为“书道”。顾名思义,书法之“法”、“艺”、“道”,都是书法本体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书法之为艺术的必要条件。技术问题当然是书法之为书法的条件和标准,但古圣先贤所追求的境界乃是“技进乎道”,以书法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当今书法热方兴未艾,加之各个层次书...

  • 重技不轻道

    作者:朱以撒 刊期:2013年第07期

    技与道是一个老问题,但不会因为问题老而无滋味。相反,放在时下来说技、道,还是很有现实意义。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技、道观,并且有很大的差别,可见技、道观也是很个人的认识和理解。老子认为宇宙之本原是道,孔子认为思想学说是道,故道要一以贯之。庄子则认为事物之规律才是道,理应适时顺性。就笔者所识,凡一事一艺皆有技道于其间,技是...

  • 无道的书法——当下书法生态之反思

    作者:胡传海 刊期:2013年第07期

    现在,是需要我们对任何问题进行深刻反思的时候了。当我们破坏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空气、水源等等资源之后,其实,我们把我们自己的精神家园也给破坏了。如果说生存的生态系统已经瘫痪,那么文化的乃至精神的生态系统也业已崩溃。从书法界来说,争抢当书法官、抄袭作品、错字连篇、钳制批评、恶意举报、拉帮结派、代人写稿、假拍抬价、连办...

  • 技·道·想象力·创造力——谈书法专业研究生教学

    作者:郑晓华 刊期:2013年第07期

    专业书法教育的职能,应该在培养全面高素质的书法专业人才:这里面应该既包含优秀的创作人才,也包含优秀的研究人才。如果说本科阶段是全面打基础,那么在研究生阶段的书法教学,应按照现代教育进行分工。其中,属于学术型的硕士(接近于国际上的MA,MasterofArt)应该偏重于学术研究,而创作实践型的硕士(即MFA,Master of FineArt,国内称...

  • 书法的“技进于道”与“技道两进”观及其当下意义

    作者:吴振锋 刊期:2013年第07期

    关于“道”与“技”的关系,古代先贤早有灿烂的思想需要我们承继。在《庄子》中,借用一系列故事揭示了道技的关系。约略言之,有这样一些意思:其一,庄子是十分重视技巧的。而且这些技巧须得达到手与心应,指与物化的程度;其二,手与心应之心,是心与物相融于心,即主客一体;其三,达致心与物相融的通道即所谓“心斋”,坐忘,是艺术家修养...

  • “技进乎道”:一个未竟的使命

    作者:朱培尔 刊期:2013年第07期

    技法是书法创作中的一个关键元素。如果说当代书法和以前有所不同的话,主要还是在技法学习的层面上有了很大的变化,学习的条件也有很大的改善。尤其是一些年轻的刚刚参与书法创作的作者,他们今天对于书法技巧的把握,可以说比历朝历代的书家更容易进入到比较高的层次。不久前我参加中国书协主办的临摹展的评审,有很大的感受。

  • 由“道”到“技”:书法的古今之变

    作者:刘宗超 刊期:2013年第07期

    我国有重“道”轻“艺”的传统,儒家讲究“德成而上,艺成而下”,这里的“艺”便侧重于指技艺。如果把“艺”看得太重要了,儒家观念就认为是舍本逐末了。传统观念对中国书画不要求太专业,太专业了往往被认为阻碍了对“道”的认识,、《列子》里有一个故事,说是宋国国君让一巧匠把一片玉石雕成树叶,三年后雕成了,把这片雕成的叶子放在树上...

  • 当代书法“炫技风 ”反思

    作者:白锐 刊期:2013年第07期

    时下,“炫技”现象在各种艺术门类中普遍存在。钢琴赛场上,选手有意选择速度快的乐章,以炫耀手指的飞动灵巧;声乐舞台上,歌者以华丽的花腔、强弱控制自如的高音,展示嗓音独特;美术创作中,画家热衷于繁缛的细节、程式化的风格,以显示“制作”精品的能力。同样,“炫技”现象在当下书法创作中更是不绝如缕。

  • 技道并进——书法的“中国梦”

    作者:杨勇 刊期:2013年第07期

    谈到“技”与“道”.我们无法绕过“庖丁解牛”的经典案例。《庄子·养生主》云:“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蹄,砉然向然,奏刀髓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这样的技艺,让人叹为观止。但庖丁并不满足于此,“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任何一门技艺,一旦上升到道的层面,便...

  • 形神兼重:书法的未来发展趋势

    作者:曹建 刊期:2013年第07期

    当今书坛的重技轻艺现象往往遭遇片面追捧或者诟病,书法界内外常有口舌之争。实际上,当今注重书写技术的时代风气并非一蹴而就,也不是挥之即去的。从书法发展的内在因素而言,重视书写技术恰恰是因为技巧的长期被忽略而造成的。众所周知,晚清以来的书法在西化的学科体系中丧失了应有地位。书法一度丧失了其在历史上的“国艺”地位而变得并不...

  • 雕塑的边界

    作者:邢莉莉 刊期:2013年第07期

    雕塑这种传统的艺术,无论在形态上还是在功能上,都正在发生改变。古老的雕塑艺术现今不断地跨界,与装置艺术、观念艺术、影像艺术等新的艺术门类相融合,以至于越来越无法界定自己的边界。传统雕塑的材料、风格、技巧规则日益受到挑战,人们惊讶于雕塑变得越来越不像雕塑。当青铜、石材之类传统的材料不再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时,也意味着传统...

  • 并非概念惹的祸

    作者:陇艺梅 刊期:2013年第07期

    20世纪中国雕塑几乎完全被西方式的雕塑取代。中国自己延续几千年的传统意义上的雕塑基本上销声匿迹,只有少量在民间流传。中国现当代雕塑是在一个国际化的语言背景下发展起来的。20世纪初.从国外留学回来的雕塑家刘开渠、李金发、程曼叔等人在当时非常艰难的条件下,在参照国外雕塑艺术形式的同时结合自己的民族文化背景,站在写实的立场上为...

  • “泛雕塑化”,寄生抑或共存?

    作者:王少浩 刊期:2013年第07期

    英国著名雕塑家托尼·克拉格(Tony Craig)曾断言:“20世纪80年代以来,艺术世界扩大了很多,非艺术世界缩小了很多。”诚如斯言,雕塑的定义也在扩展,甚至出现了“泛雕塑化”的现象。这体现了当代雕塑必将包容一切的乌托邦式梦想,既是雕塑本体语言发展的自我诉求,也是艺术观念和形式语言寻求解放的需要。

  • 20世纪中国雕塑出走探源

    作者:黄继谦 刊期:2013年第07期

    中国雕塑有着久远的历史和丰富的作品遗存,进入20世纪后,中国雕塑家开始向西方雕塑学习,他们早期的学习对象主要是西方写实雕塑的创作理念和手法,这种状况直到上世纪80年代以后才发生重大改变。改革开放后,中国雕塑家们可以更方便地获得西方现代、后现代的创作资讯,由此,大一统的写实风格被打破,一些雕塑家开始借鉴西方现代、后现代雕塑...

  • 装置艺术与中国雕塑的当代转向

    作者:李庚坤 刊期:2013年第07期

    20世纪中国雕塑发展存在着一条写实的脉络,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20、30年代留学法国的老一辈艺术家引入的欧洲古典主义雕塑;第二个阶段是50年代由前苏联引入的雕塑教育形成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体系;第三个阶段是60年代开始的与中国传统雕塑进行沟通所形成的初步中国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