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研究

民俗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Folklore Studies

杂志简介:《民俗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7-1178/K,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化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化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民俗史、民俗学史、非遗论坛、民间文学、学术前沿、实践民俗学、田野报告、黄河文化研究、民俗观察、礼俗社会研究、武术民俗研究、佳作赏...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山东大学
国际刊号:1002-4360
国内刊号:37-1178/K
全年订价:¥ 260.00
创刊时间:1985
所属类别:文化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山东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71
复合影响因子:0.86
总发文量:1310
总被引量:8938
H指数:33
引用半衰期:7.7692
立即指数:0.1382
期刊他引率:0.8621
平均引文率:23.5366
  • “有温度的田野·中国礼俗传统与当代乡村振兴”学术研讨会山东大学召开

    刊期:2019年第05期

    6月8日至9日,受山东大学人文社科高端学术论坛资助,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人类学民俗学系、《民俗研究》编辑部共同主办的'有温度的田野·中国礼俗传统与当代乡村振兴'学术研讨会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举行。研讨共分为个案深描、学术反思、田野与文献等三个单元进行。

  • 新中国成立70年农村文化的现代性探求及历史经验

    作者:黄永林; 罗忻 刊期:2019年第05期

    新中国成立70年,我国根据各历史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变化实际和文化发展内在规律,努力探索中国农村文化现代化发展路径,在农村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并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文化建设的经验。这些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坚持共产党对农村文化的领导地位,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文化建设宗旨,坚持以农民为主体的文化发展理念,坚...

  • 发现“民”的主体性与民间文学的人民性——中国民间文学发展70年

    作者:高丙中 刊期:2019年第05期

    '民间文学'既是一门现代学科,也是该学科的对象,二者共同构成一项国家事业。过去70年,民间文学作为国家事业是来自于新文化运动知识分子对于民间文学价值的现现,经过曲折的探索,通过民间文学发现'民''民间'的主体性,从而把民间文学纳入国家的公民教育和共同体认同的文化工程,使普通人能够在经验上确证'人民'的个体基础,使民间文学作品通过非遗的...

  • 城镇化进程中民艺调研的路径与方法

    作者:潘鲁生 刊期:2019年第05期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城镇化进程中民族传统工艺美术现状与发展研究',以我国城镇化变迁的客观社会历史进程为观察视角,探讨民艺与赖以生成的社会土壤以及艺人生存状态的内在关系。透过民艺物象,认识文化生态与社会发展,并从社会现实生活出发,研究民艺发展的基本要素和规律,分析我国民艺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发展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

  • 五路财神宝卷的文本系统及财富观念

    作者:沈梅丽; 黄景春 刊期:2019年第05期

    清代民国时期五路财神宝卷的主要人物都是杜平等五人,其情节结构与明清戏曲小说的'谪仙历劫'模式一脉相承。依据杜平出生地不同,五路财神宝卷可分为诞生于杭州和诞生于朝歌两个文本系统。作为财神信仰的宣讲底本,五路财神宝卷中掺入了明清商书的内容,其中记录有货品名单、贸易路线、商业街市分布等商贸知识,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这些宝卷体现了...

  • 妙峰山庙会的视觉表达——以甘博照片为中心的考察(1924-1927)

    作者:林海聪 刊期:2019年第05期

    美国社会学家甘博曾组织学者三次前往妙峰山进行庙会调查,借助现代技术拍摄了121张照片。相较于文人笔记、风俗画等传统民俗文献侧重于勾勒妙峰山作为'风景'的文化内涵,这批老照片作为连续性的、叠写式的'视觉集合'更加突出香会、香客以及商贩等民俗主体的仪式实践和文化互动,纪实而系统地运用视觉表达手法再现了中国庙会的宗教性、娱乐性与商业...

  • 庙宇承包经营、灵力生产困境与民间信仰格局的改变——广东新会北头村仙娘庙的个案研究

    作者:杨思敏; 吴重庆 刊期:2019年第05期

    广东新会北头村仙娘庙在市场化的冲击下,其经营方式由集体经营转为承包制经营,造成了乡村社会民间信仰格局的改变,具体包括神明的'被承包化'、信仰活动'家神化'、信众来源远距离化及在村'仙姑'群体衰落等现象。庙宇承包经营使庙宇经营者需要面对个人经营创收诉求与由此带来的灵力受损的困境,对此,经营者通过调整经营策略以实现灵力的再生产。另...

  • 《民族艺术》2019年第4期目录

    刊期:2019年第05期

  • 血社火中的巫术信仰与血祭原型——陕西宝鸡三寺村人信仰心理探析

    作者:赵德利 刊期:2019年第05期

    三寺村位于宝鸡西山,每年春节游演武二杀嫂、斗杀西门庆的'快活'。化妆师运用魔术技法造型,通过刀劈斧砍、剑刺凳扎、利剑穿腹的装扮,表现血腥的'杀人'场面。血社火命名'快活',不仅表达了除暴安良的主题,而且区别了它与传统社火的类型。'快活'开演的第一项是化妆'探马'并到庙里烧香祭拜,最后一项是在寺庙卸妆,这个完整的游演程式显示出三寺村人...

  • 口头诗歌诗行的演述与誊录论析

    作者:冯文开; 白存良 刊期:2019年第05期

    口头诗歌诗行的生命在于演述,它的生成在演述中受到步格、音乐、声音范型、呼吸间歇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复杂性。将口头诗歌演述中的诗行精确地誊录下来,是对口头诗歌分析与研究的基础。誊录在书面文本上的口头诗歌诗行属于口头传统的诗学体系,不像书面文学中诗行的匀称规整,而是显得参差不齐,对其认识应该突破传统学术中根深蒂...

  • 神树神话叙事的嬗变与多重语境——从生命树到如意宝树再到佛像摇钱树

    作者:赵艳 刊期:2019年第05期

    树木所具有的生命力与再生力量,使神树崇拜成为人类文明史上最古老的信仰之一。印度吠陀神话、印度教神话中的'生命树',是长生不死想象的神圣之物。印度佛教将生命树意象融入'窣堵波'的建造中,使'窣堵波'信仰也彰显出再生与丰饶的意义。生长在须弥山、伊甸园、昆仑悬圃这些神话乐园中的'如意宝树',延续'生命树'永生不死的隐喻涵义,并凸显其如意...

  • 生活歌唱与仪式表征——清江流域土家族人生仪礼歌研究

    作者:王丹 刊期:2019年第05期

    清江流域土家族的人生仪礼歌根植于保护生命、转换身份和愉悦生活的文化土壤中,主要表现为打喜歌、婚嫁歌、丧葬歌等歌体形式。人生仪礼歌的核心是生命仪式,围绕生命仪式构成的人生仪礼歌的文化表现多样化,歌唱活动成为人生仪礼中记录生命历程、赞颂生命精神的生活行为。清江流域土家族人生仪礼歌的生成和发展始终围绕生命与生活展开,蕴含在人生...

  • 地名叙事的去污名化实践——基于“盗泉”地名历史记忆的考察

    作者:蒋帅 刊期:2019年第05期

    自孔子不饮盗泉之水的传说产生后,历代文人儒士都将其视为修身养性的道德典故,盗泉则成为一种象征污浊、邪恶的符号,为君子所不齿。盗泉虽是微观地名,但历代地理志均对它青睐有加,盗泉也成为汇入泗水的一泓名泉。可在清代的地理志和地方志中,却出现了盗泉不可考、盗泉不外流的说法。这两种说法的背后实际上是地方官绅、民众避谈盗泉,极力为本乡...

  • 小地方与大世界:一个边缘藏族社区的本土现代性

    作者:孙九霞 刊期:2019年第05期

    在全球化时代,单一现代性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调,有必要关注不同文化经验对本土现代性的塑造。通过探讨西藏芒康盐井地区'内生现代性'的故事发现:在宗教方面,西方天主教与本土藏传佛教在长期斡旋过程中,利用多种策略实现了多层面的和解与包容;在传统仪式方面,嵌入旅游的'假结婚'仪式展演,不仅是游客凝视的对象,也是藏民自在自为的传统文化实践;在价...

  • 社会创业对乡村旅游利益分配模式的影响机理研究——以山东省中郝峪村为例

    作者:徐凤增; 林亚楠; 王晨光 刊期:2019年第05期

    乡村旅游已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而较为均衡的利益分配模式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与此同时,社会创业作为一种新型的创业形式,逐渐成为解决乡村贫困、振兴乡村经济的有效方式。在鲁中地区中郝峪村乡村旅游的不同发展阶段,社会创业的社会价值创造属性、经济价值创造属性及创新属性,都在乡村旅游利益分配模式的均衡构建过程中发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