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月刊

理论月刊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Theory Monthly

杂志简介:《理论月刊》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2-1286/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政法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政法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社会与法治、政治理论与公共治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人文新论、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文化产业研...

主管单位: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国际刊号:1004-0544
国内刊号:42-1286/C
全年订价:¥ 292.80
创刊时间:1979
所属类别:政法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湖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44
复合影响因子:0.76
总发文量:5157
总被引量:19605
H指数:36
引用半衰期:5.6523
立即指数:0.0648
期刊他引率:0.9936
平均引文率:11.9595
  • 唯物史观视域下以人为本的解读

    作者:郭凤志 刊期:2011年第08期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以人为本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本文认为,当下中国社会历史生活本身的逻辑是理解以人为本内涵的根据,提出只有以唯物史观的立场和态度,从历史观和价值观统一的视域才能揭示以人为本的蕴意,划清以人为本与中国传统民本思想、西方人本主义思想的界限。以人为本的实践推进需要正确处理贡献与享用、权利与义务、手段和目的的关系。

  • 党建文化与政党转型——中国共产党转型研究的新视野

    作者:唐文玉 马西恒 夏军 刊期:2011年第08期

    党建文化是党建研究中的一个新的理论范畴,包括作用于党建实践的价值观念、情感态度、信仰认同和思维方式。党建文化由党的建设实践所衍生,并与此同时一旦生成又会影响或支配党的建设实践,构成一定时期党的建设的模式化取向。中国共产党的党建文化需要突破传统任务取向型的集权文化模式,向权利取向型的民主文化模式转变,以推动党建模式从任务型...

  • 9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与基本经验

    作者:黄建军 刊期:2011年第08期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90年来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在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形成了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回顾9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把实践经验升华为理论。

  • 中国共产党做农民群众工作的历史进程与启示

    作者:张亚勇 李凤 刊期:2011年第08期

    党在历史上卓有成效的农民群众工作,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参加革命和建设的积极性,为农民群众工作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现阶段的农民群众工作要借鉴历史经验,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必须从执政的高度看待和做好农民群众工作;必须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必须从农民群众角度看问题;必须以教育干部为重点;必须始终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开展...

  • 从马克思两种社会主义观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作者:张梦涛 刊期:2011年第08期

    马克思在跨越理论中开创了另一种社会主义观,即现实社会主义,现实社会主义与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马恩经典著作中所论述的经典社会主义是马克思的两种社会主义观;建设现实社会主义不能用经典社会主义模式(公有制、计划经济、没有商品货币)去规划和指导;在经过长期探索之后,中国共产党人成功的找到了一条建设现实社会主义的可...

  • 浅析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互动关系

    作者:任培秦 杜涛 刊期:2011年第08期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双向互动是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过程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先天地域性和时代性的差异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互动关系的必然需求;两种文化所具有的开放性特质与内在的契合,构成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互动的可能性前提。探析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互动关系的前提、内容...

  • “现实的人”: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的逻辑基石

    作者:金建萍 刊期:2011年第08期

    现实的人的状况如何,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现实的人是在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社会联系中从事实践活动的有生命的感性存在,是一个社会历史性的存在。马克思对人的本质做出"社会关系"和"现实生活"的理解,对现实的人的存在方式及人与现实世界的关系给出了科学解答,对认识人的各种特性、人的各个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阐释和说明社会发...

  • 建设性批判:马克思批判思想的范式转换

    作者:陈国富 李国辉 刊期:2011年第08期

    批判作为一种独特的人类思维方式有其自身价值,而思维批判一般只注重事物的否定面而忽视了事物肯定面存在的合理性及正反面相互的依存关系。批判发挥了解构而不是建构的作用,反映了批判方式的局限性。马克思的批判理论实现了逻辑与历史的统一,突破了传统思维批判方式的局限。马克思批判思想也要解决如何面对批判和实现自我批判,必须通过建设性的...

  • 科学发展观视阈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作者:袁强 刊期:2011年第08期

    一个民族的文化蕴含着一个民族的特质,也是衡量一个民族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在当今世界,文化力和经济力、政治力及军事力一起,构成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日益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推动社会主...

  • 践行“以人为本”的主体及相关问题

    作者:刘志翔 刊期:2011年第08期

    能否对"以人为本"主体、客体、内容以及范围领域的全面而正确的认识,成为践行"以人为本"的难点。因此对主体认识"以人为本"的要求、主体的构成和特点、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本"的内容以及"以人为本"的领域范围等问题加以澄清,才能真正贯彻和落实"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 论碳排放权及其法律调整

    作者:于定勇 刊期:2011年第08期

    碳①排放权是在对全球碳气体排放进行总量控制下的一种新型环境容量资源使用权。这种权利类似于传统的物权,但又具有诸多不同的特性。本文通过对碳排放权的含义、起源、特征进行分析,试图对其加以准确界定,同时,在主体资格、权利的产生、交易和消灭,以及登记和公示等方面,对我国相关立法提出了自己的理解和建议。

  • 中西方传统政治哲学的三个根本差异

    作者:陈培永 刊期:2011年第08期

    中西方传统政治哲学各有特色,其根本差异体现在三个方面:在政治哲学的人性预设上,我们将人视为"道德生命体",而西方哲学则往往预想为富有理性的"抽象之人";在思维逻辑上,我们追求"整体主义",而西方则深深烙上"个人主义"的烙印;在理论旨归上,我们表现为"天下主义",西方则是"国家主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政治哲学思想在今...

  • 政治信任的概念、特征与价值

    作者:唐斌 刊期:2011年第08期

    政治信任是政治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它是一国普通民众对该国政治系统的一种隐性支持,这种隐性支持建立在将公共利益置于优先考虑的期待之上。政治信任具有历史延续性、层级延展性、流向的垂直性和变迁的非对称性等特点。政治信任是一国政治发展的心理基础,其在该国政治发展中的价值主要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政治信任奠定了政治稳定的基础;二...

  • 行政文化的价值依归与设计逻辑:中西比较与自我重塑

    作者:胡庆亮 刊期:2011年第08期

    由于历史传统和现实政治的巨大差异,中西方对行政文化的核心价值有着明显不同的认知和理解。中国受根深蒂固的官僚政治影响,其传统行政文化未能实现向现代化的转型。当前的行政改革,中国除应向西方学习成功经验外,更重要的是通过强化执行力和内外监督来整肃官纪,并在此基础上重塑自己的行政文化。

  • “国家”概念的历史演绎——兼论昆廷·斯金纳的国家理论

    作者:张芳山 涂宪华 刊期:2011年第08期

    国家理论是政治学的核心理论,是政治思想史无法绕开的话题,但同时又是一个争议颇多的主题,众多学者纷纷从国家的内容、含义去解释,而斯金纳却独辟蹊径:追溯国家的概念形成过程,从概念的演变史去研究国家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基于历史学家的渊博,斯金纳最后写出了国家概念的形成史、发展史,并使一些以讹传讹的概念、观点得以纠正,也为国家理论的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