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探讨

理论探讨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

杂志简介:《理论探讨》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4年创刊,国内刊号为23-1013/D,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理论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理论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经济纵横、哲学论坛、公共管理研究、党建研究、政治学研究、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肺炎疫情应对与治理研究、建党100周年专题研究、三农问...

主管单位: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
主办单位: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
国际刊号:1000-8594
国内刊号:23-1013/D
创刊时间:1984
所属类别:理论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黑龙江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2.34
复合影响因子:1.37
总发文量:2500
总被引量:14299
H指数:37
引用半衰期:4.2798
立即指数:0.1912
期刊他引率:0.983
平均引文率:11.2843
  • 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是巩固、扩大党的执政基础的根本途径——基于社会结构转型与执政内涵的分析

    作者:商红日 刊期:2007年第05期

    对执政基础问题的研究一直限定在社会主体的层面上,诸如阶级基础、群众基础等等,而对执政基础与我国民主制度的相关性研究很不充分。基于对社会结构转型和执政内涵的分析,认为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是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的根本途径。

  • 公共物品供给中的难题:基于新制度主义的解读

    作者:杨龙; 张振华 刊期:2007年第05期

    在公共物品供给过程中存在着众多的制度难题。首先,公共物品的供给是一个复杂的集体选择过程,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如何对个人偏好进行加权。其次,如何处理和应对公共物品供给过程中的委托一关系,防止人的机会主义行为。新制度主义对此进行了深入的解读,提出了从制度的层面来解决上述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 社会共享价值断裂与社会失范行为

    作者:任亮 刊期:2007年第05期

    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的发展往往是不均衡的。在从旧的平衡转变为新的平衡过程中,社会的各种价值观均处于变化之中,新旧共享价值在交替、认同、确立与践行当中常常发生缺位、错位和失调现象,在这种状态下,社会缺乏某种共同价值标准和价值实践原则的持续指引,使社会组织和个体的社会行为失去统一价值依托与标准,导致了各种偏离社会发展和...

  • 中国现代政治文化的多元并存与一元指导

    作者:张胜利 刊期:2007年第05期

    中国现代政治文化国家层面是马克思主义、自由主义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并存,马克思主义居于指导地位;社会层面是社会主义、儒家文化与宗族文化并存,社会主义居于主导地位;公民层面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共存,集体主义居于主导地位。具有多元并存与一元指导相统一的特点。

  • 论区域合作与中国的和平发展

    作者:李玉敏; 王光厚 刊期:2007年第05期

    无论从经济、安全还是从政治层面来看,中国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必须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区域合作。中国的和平发展与区域合作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带动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引擎,而中国政府已将参与区域合作确定为自己的战略方针。亚太地区复杂的国际环境决定了中国在深化区域合作的过程中应当进行战略性的规划与设计。

  • 论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共产主义思想

    作者:焦坤 刊期:2007年第05期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第一次初步阐述了共产主义思想。他立足于主体,批判地考察了“粗陋的共产主义”、“按政治性质是民主或专制的共产主义”、“废除国家的共产主义”。以异化劳动为中心线索,以扬弃私有财产为主题,阐述了共产主义的主体本质。同时,马克思又利用初步掌握的经济理论,从经济语境上比较客观地分析了共产主义...

  • 论新时期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规律

    作者:王永贵 刊期:2007年第05期

    意识形态工作关乎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开创了新局面,进入了新的发展境界。结合时代特点和改革开放以来意识形态建设的实践历程,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可概括为,加强领导是核心,把握方向是根本,明确位置是前提,创新理论是动力,改进方法是关键。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遵循这一规律,我国社会主...

  • 社会主义公正观为化解社会价值性矛盾提供了新视角

    作者:王春玺 刊期:2007年第05期

    社会转型时期,如何化解由社会成员的不公正感等价值原因导致的社会矛盾?中共中央从价值层面和政策制度层面为解决我国社会价值矛盾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视角: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不仅科学阐释了社会主义公平正义观的内涵,而且提出要将科学的社会公正价值理念贯穿到党和国家政策和制度的制定、执行、监督等每一个环节,井营造出公平的社会环境,...

  • 关于社会转型期建设核心价值体系的辩证思考

    作者:盖元臣 刊期:2007年第05期

    中国社会正处于经济社会形态和技术社会形态的双重转型期,在这样的背景下,思想文化和价值体系建设呈现总体上升进步和局部或暂时停滞、下滑甚至倒退的双向发展趋势。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先进性与实效性、现实性与长期性、继承性与创新性的辩证关系,既坚定信念、充满信心,又脚踏实地、扎实有效地推进核心价...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大理论成果之比较

    作者:刘淑梅 刊期:2007年第05期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即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它们作为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不仅有着共同点,而且也有着不同点。它们的共同点:一是都是实事求是的产物;二是具有相同的实现主体;三是具有相同的特点。它们的不同点是:第一,它们在不同的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理论结论;第二,它们依据不同的生存境遇,解决...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驱动力

    作者:梁继超 刊期:2007年第05期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每前进一步,思想理论每一次创新都同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密不可分。党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在思想建设上的集中体现,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根本思想原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驱动力和灵魂;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始终的生命线。

  • 文化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新视野

    作者:陈树林 刊期:2007年第05期

    哲学研究的理论视野和理解范式没能从根本上转换,是导致目前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难以继续深入的深层原因。文化哲学作为一种哲学研究范式与本体论、认识论为表现形式的意识哲学、思辨哲学不同,这种哲学理解范式强调哲学的时代性、民族性和批判性,关注人的生活世界和人的现实生存,力求给人的生存活动提供智慧和现实关怀。作为对传统哲学...

  •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和谐社会意蕴

    作者:周志山 刊期:2007年第05期

    建构良性互动和有序整合的社会有机体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总体目标,在当代全球一体化趋势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我国战略机遇期的社会主调之际,为我们进一步阐扬马克思社会有机体视阈中的和谐社会意蕴提供了实践论基础;而彰显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和谐社会意蕴,又为我们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资...

  • “异化”之辩——回到马克思“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哲学理想

    作者:刘玉仙; 丛大川 刊期:2007年第05期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异化劳动”论是与“实践人本主义”并存的天才创意,“异化劳动”论是“实践人道主义”的理论基础和前提。“异化劳动”论是马克思由“国民经济学”这一形而下的科学理论提升(不是科学逻辑推导)到形而上的实践人道主义。故它在《手稿》中处于非常特殊的“中介”地位。“劳动异化”论是从经济科学通向人道哲学的“...

  •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与制度文明

    作者:刘建新 刊期:2007年第05期

    制度是人生存与发展的基础。马克思是在批判市民社会中提出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在马克思看来,人的全面发展与制度文明具有内在的历史联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应该从制度的设计、安排、运行和变迁着手,从社会整体和谐发展的角度来整合社会各细胞的活力,为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提供制度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