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探讨

理论探讨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

杂志简介:《理论探讨》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4年创刊,国内刊号为23-1013/D,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理论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理论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经济纵横、哲学论坛、公共管理研究、党建研究、政治学研究、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肺炎疫情应对与治理研究、建党100周年专题研究、三农问...

主管单位: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
主办单位: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
国际刊号:1000-8594
国内刊号:23-1013/D
创刊时间:1984
所属类别:理论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黑龙江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2.34
复合影响因子:1.37
总发文量:2500
总被引量:14299
H指数:37
引用半衰期:4.2798
立即指数:0.1912
期刊他引率:0.983
平均引文率:11.2843
  • 科学社会主义观的科学定位:正确处理四个关系

    作者:李屏南 刊期:2006年第05期

    坚持科学社会主义观,就必须对自己所处的历史方位有一个科学的判断。如何科学定位呢?关键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四个关系,即社会主义与封建主义、资本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关系。

  • 从社会主义的前提看我国三大文明建设

    作者:王淑波; 李心华 刊期:2006年第05期

    社会主义的前提包括经济前提即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政治前提即建立在民主制度基础上的无产阶级政权,文化前提即高度发达的文化。因此,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对于巩固和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决定意义。

  • 和谐社会下中国法治化之发展态势

    作者:黄进才 刊期:2006年第05期

    和谐社会的实质是法治社会。中国法治化作为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在我国法治化的具体实践以及加入WTO的新形势下,必然会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认真把握中国法治化发展之态势和发展之规律,对于推动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试从利益视角解析当前社会矛盾

    作者:刘勇 刊期:2006年第05期

    当前社会转型时期的矛盾集中表现为各种利益的冲突和碰撞,这是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最突出特最.是造成社会不稳定的最根本诱因。正确地从利益视角解析转型时期的社会矛盾,化解社会危机,协调社会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 社会公平的多重内涵及其政策意义

    作者:牛先锋 刊期:2006年第05期

    1 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是社会交往不断扩大的过程,而社会交往是以利益为核心展开的。因此.社会关系就表现为人们相互之间的利益关系。人们互相之间的利益关系可以简单地划分为三类:一类是利益的完全一致,在这种情况下的人们容易结成利益共同体,共同体有相对一致的公正准则,并且会采取比较统一的措施与其他利益团体讨价还价;第二类是利益完...

  • 三权分立政治模式不适合中国国情

    作者:石哲界 刊期:2006年第05期

    一、资产阶级的三权分立制度不具有普适性 三权分立制包含分权与制衡两方面的内容。所谓分权是指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个部分,分别由三个国家机关独立行使;至于制衡则是指这三个国家机关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保持着一种互相牵制、互相平衡的关系。三权分立制是绝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确立的国家机关组织与活动的指导原则,它不能适用...

  • 论农村村民政治冷漠的成因及消解

    作者:张劲松; 骆勇 刊期:2006年第05期

    农村村民政治冷漠的根源主要是,农村村民经济地位不独立,农村基层民主不完善,传统政治文化影响根深蒂固。农村村民的这种政治冷漠对村民自治、国家治理和农村社会的和谐都有着消极影响。倡导由“半熟人社会”向“熟人社会”过渡的治理环境,拓展村民参与成本的弥补措施,是消解农村村民政治冷漠的重要途径。

  • 论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责任

    作者:赵晖 刊期:2006年第05期

    政府公共危机管理要以人为本,以防为主,果断处置,合理管理。管理应该分阶段进行:危机爆发前,培养危机意识,建立预警系统,加强政研合作;危机发生后,确保信息公开,动员社会力量;危机结束后,做好善后工作,消除危机后果,总结经验教训,启动政治问责。

  • 政治关系和谐与构建和谐社会

    作者:冯国芳 刊期:2006年第05期

    和谐社会的政治价值指向与政治关系和谐具有内在的联系,构建和谐社会要有和谐的政治关系作基础。从政治关系和谐的观念、实质和目的三个层面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要求。

  • 论儒家“普遍和谐”观念的现代意义

    作者:陈雷生 刊期:2006年第05期

    人类文明的发展不仅仅是社会历史的演进,而且还是人与自然关系变化的过程。当代人类社会所面临的生态危机的背后隐藏的是基本价值的危机,即道德法则与生态法则的失衡。为了寻求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人们重新认识到了以“自然的和谐”、“人和自然的和谐”以及“人自我身心内外的和谐”为核心的儒家“普遍和谐”观念在现代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

  • 西方理性主义政治的贫困

    作者:鄢圣华 刊期:2006年第05期

    西方理性主义在政治中的各种政策、计划的文本在理性上是有缺陷的;政治家自负的理性里缺少政治文明的积累意识,缺少对社会或目标群体中自发秩序的顺应意识,而有生硬强加的妄作特性。所以应限制政府及政治家理性的滥用,否则,对一切文明的保守都将是一句空话。

  • “异化”之累——马克思哲学发展中的多维自我解构

    作者:郭凤海 刊期:2006年第05期

    马克思对“类本质”及其“异化”观念的解构,是通过多个维度——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实现的。在哲学上,随着“类本质”让位给历史进程中“现实的个人”,“异化”也让位给以物质生产为底蕴的社会实践,由此改变了关于人的本质及其实现方式的根本看法。在经济学上,分工的细化和发展并不意味着人的本质的异化,而恰恰是人的本质借以无限展开的...

  • 马克思早年政治哲学三题辨正

    作者:罗伯中 刊期:2006年第05期

    国内学界通常认为马克思早年先后经历了宗教批判、政治批判和社会批判三个阶段;他早年的政治哲学立场是卢梭式的民主主义立场;其哲学基础是“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唯物主义命题。通过对马克思早年所有文本的研究,可以发现“真正民主制国家”意义上的政治批判才是马克思早年的理论活动的中心;而马克思的立场与卢梭等近代哲学家的立场是完全对...

  • 个人发展:马克思唯物史观之本

    作者:贾孟喜 刊期:2006年第05期

    马克思在唯物史观的创立时期提出,人类历史的前提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人们的社会历史始终只是他们的个体发展的历史。这是两个具有历史观意义的重要命题。此后,个人发展问题成了马克思研究的一个主题。马克思从个体人的发展看人类社会的发展,后来进一步将人类总体的进步、社会历史的未来发展落脚到每个人的个性发展上,这表明个人发展是唯...

  • 从经验的社会关系到本质的社会关系——马克思对现实社会关系的理解之历史性考察

    作者:汤建龙 刊期:2006年第05期

    马克思对现实社会关系的理解有一个从经验主义到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过程。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笔记本Ⅰ”中,马克思对社会关系的理解是经验实证主义的,而在“笔记本Ⅱ”、“笔记本Ⅲ”以及以后的《神圣家族》和《评李斯特》中,马克思对现实社会关系的理解则是经验历史主义的;同时,在上述文本中,现实社会关系的线索在马克思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