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探讨

理论探讨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

杂志简介:《理论探讨》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4年创刊,国内刊号为23-1013/D,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理论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理论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经济纵横、哲学论坛、公共管理研究、党建研究、政治学研究、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肺炎疫情应对与治理研究、建党100周年专题研究、三农问...

主管单位: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
主办单位: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
国际刊号:1000-8594
国内刊号:23-1013/D
创刊时间:1984
所属类别:理论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黑龙江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2.34
复合影响因子:1.37
总发文量:2500
总被引量:14299
H指数:37
引用半衰期:4.2798
立即指数:0.1912
期刊他引率:0.983
平均引文率:11.2843
  • 论的东方理论——凯歌行进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东方学”

    作者:俞良早 刊期:2006年第02期

    上个世纪50年代,从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出发阐述了关于东方的观点,内容包括加强中国与苏联两个东方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团结,加强中国同东方处于革命斗争之中的国家之间的团结。当前国际政治形势的特点是“东风压倒西风”。他还从中国及东方的社会实际出发论述了东方观点,内容包括中国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但是中国的民主革命过程决不是短暂...

  • 以人为本:执政伦理的崇高境界

    作者:徐元善 刊期:2006年第02期

    我国历代治国者在执政过程中,都极力遵循执政为公、执政为民、以民为本、以民为亲、广施仁政、宽以养民以及以民为主、以官为仆的基本精神,这些都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执政伦理理念。因此,以人为本的执政伦理观是执政能力建设的灵魂,公正、平等、人道是执政伦理的根本原则,以德行政是执政伦理的根本体现。

  • 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意识形态交锋的基本特点

    作者:王永贵 刊期:2006年第02期

    全球化态势下国际意识形态的交锋和斗争依然激烈。表面上,西方敌对势力放松了对社会主义的渗透和攻击;事实上,只不过是他们变换了手段,具有更大的隐蔽性、迷惑性和欺骗性。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意识形态交锋和斗争的基本特点为:意识形态交锋主线的不变性和长期化;意识形态交锋领域的复杂性和扩大化;意识形态斗争形式的广泛性和多样化;意识形...

  • 论社会主义历史难题的破解

    作者:史伟刚 刊期:2006年第02期

    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在资本主义的大海中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历史难题。以列宁、斯大林、和邓小平为代表的社会主义者为破解社会主义历史难题进行了不懈的探索。邓小平理论的诞生第一次系统地破解了这个历史难题,不仅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而且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 对“十一五”规划《建议》若干创新的解读

    作者:刘金友 刊期:2006年第02期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是与时俱进的纲领性文献。其中展现的思想升华、战略突破、举措超越,都闪烁着熠熠的创新光辉。

  • 和谐社会视野下的舆论监督

    作者:叶战备; 金太军 刊期:2006年第02期

    舆论监督作为一种民主性质的监督,以其所具有的主客体的广泛性、方式的公开性、影响的及时性与效果的威慑性等特征和优势对构建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具有强大的促进功能。但从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舆论监督尚处于一种初步发展的阶段。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以适应和谐社会的需...

  • 市场法治化:一个制度化建设的视角

    作者:杨鲁慧; 傅静 刊期:2006年第02期

    在评判市场与政府的好坏标准上,制度建设和制度设计及制度创新在其中占据关键地位,制度已构成为关键的社会资本。何种制度才能比较好地解决既能约束经济人,又发挥政府的作用,但同时又能约束政府滥用权力呢?人类文明在长期的艰难探索中找到了制度创新之策,这就是法治,法治是建设好的市场和好的政府的制度保障。

  • 论“公共领域”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哈贝马斯商谈伦理在当代中国的运用

    作者:李国娟 刊期:2006年第02期

    公共领域是政治、社会哲学思想中的重要范畴,是指介于公共权力领域与私人领域之间的自由交往空间。公共领域以日常语言为交往手段,以“理解”为交往前提,以“开放”为交往取向,旨在通过自由、充分的商谈形成高质量的公共意见,并以此为载体实现反映社会问题的“信号”功能和对政治系统的批判功能。当前.我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

  • 民间商会视角下的中国政治发展论析

    作者:张铁军 刊期:2006年第02期

    一、以民间商会为视角,探讨当前中国政治发展的进程与目标定位商会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是“工商界的民立社团法人”。“民间性”、“自律性”和“经济性”是民间商会的本质规定性。市场经济的主体是企业,企业虽然要接受政府的行政法规,但在法律上和经济上是独立于政府之外的。企业的这种“独立于政府之外”的特征,直接塑造了商会“民间性”和...

  • 全面社会管理: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变革之路

    作者:何晓杰 刊期:2006年第02期

    和谐社会的构建最终取决于政府管理体制上的安排。和谐社会需要和谐行政作保障,和谐行政则要求政府在公共治理方面有所转变。全面社会管理既是现代政府实现良好社会治理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

  • 社会发展观的辩证法与和谐社会建设

    作者:沈亚生 刊期:2006年第02期

    社会发展现与对和谐社会问题的理解不仅仅是客观性问题或认识论问题。其更主要是价值现问题,是主体的取向与定位问题。研究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的理念,这里的出发点首先需要弄清主体的情况怎样,其需要和意志怎样,社会和谐的状况与水平由怎样的主体来评价。当前,我国的社会发展呈现出主体多元化和评价标准的多元化,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体现多元主...

  • 需要·活动·人的全面发展

    作者:刘建新 刊期:2006年第02期

    需要是有意识的自由的自觉的概念,是人追求自己对象的本质力量。体现了人作为“类”的社会性。人的活动是实现和满足人的需要的基本途径。不断发展的人的需要成为推动人的活动的持久力量,这样,人的需要与人的活动之间就构成了双向互动的关系。人的全面发展是在人的需要不断产生并通过人的活动不断满足而得以逐步实现的。社会主义社会应注重在...

  • 形而上学与权力支配——《启蒙辩证法》对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发展与背离

    作者:仰海峰 刊期:2006年第02期

    启蒙使理性获得了合法性的地位,但启蒙了的理性是一种技术化的工具理性,这种理性将现实的市场关系永恒化,市场关系的奴役状态获得了永恒的合法性。这种奴役不再是外在的压迫,而是使人主动地进入到这个过程之中,并认为自己是这个过程的主体,在大众文化时代更是如此。启蒙倒退为神话,这与资本主义市场体系的全面胜利以及形而上学转化为工具...

  • 走山“山哲学向政治的回归:后马克思主义”的话语空间

    作者:李金辉 刊期:2006年第02期

    哲学究竟是科学知识理论还是政治实践策略,这一直是两条理解哲学的理论致思路向。其实,马克思对此早有清晰的说明。哲学就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哲学作为“改造世界”的武器,尤其应该保持其革命性原则——党性原则。而现在成为国内理论热点的后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形式),恰恰忽略、弱化乃至抛弃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党性”...

  • 雅斯贝尔斯论历史的基本结构和认识方法

    作者:周启杰 刊期:2006年第02期

    雅斯贝尔斯认为历史是人自身的历史。因此,历史的存在与历史的认识是统一的。我们可以用历史认识这一方式来考察历史的内在结构和认识方法。这一结构和方法就是主观与客观、科学与价值学、普遍与个别的统一以及变迁中的历史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