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文化评论

科学文化评论杂志 部级期刊

Science & Culture Review

杂志简介:《科学文化评论》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4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5184/G,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社会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社会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科技与社会、科学与人文、学术沙龙、书评·书介、人物·访谈、纪念樊洪业先生:回忆与追思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发展规划局
国际刊号:1672-6804
国内刊号:11-5184/G
全年订价:¥ 280.00
创刊时间:2004
所属类别:社会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22
复合影响因子:0.13
总发文量:696
总被引量:1418
H指数:12
期刊他引率:0.873
平均引文率:12.0758
  • SCC总索引问题初探

    作者:王晓; 莫弗特 刊期:2018年第05期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以下简称SCC)计划在最后一卷中出版一个总索引,包括参考书目、人物传略和专业术语索引,后来由于SCC不断扩充,至今都没有出齐,所以总索引的出版也尚未实现。依据现存档案资料,从索引的基本作用出发,具体分析了索引问题的起因、总体规划、准备工作和落实情况,认为对于SCC这样一部百科...

  • 史密森学会早期史探寻

    作者:王坤娜; 王骏 刊期:2018年第05期

    史密森学会来自于史密森的私人捐赠。学会的成立,对19世纪美国科学的发展起到了特殊贡献,而这一点与首任会长约瑟夫·亨利密不可分,是他奠定了学会的方向和运行原则。史密森学会的早期史表明,科学,在坚持自主性的同时,需要与政府及社会保持良性的互动,由此才可以实现科学事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创办背景与动因

    作者:丁兆君; 丁毅信 刊期:2018年第05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创办于特殊的时代。其系科专业填补、充实了'十二年规划'所指出的我国的空白、薄弱学科,尤其是与'两弹一星'研制相关的学科。在全国科技、教育''的形势下,中国科学院在对后备科研力量的需求的促使下,在与教育部对科技人才竞争的情势下,借鉴苏联经验,以所系结合的模式创办一所培养前沿尖端科技人才的大学是大势所趋。而这样一所...

  • 杨承宗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作者:刘培; 张志辉 刊期:2018年第05期

    杨承宗是我国著名的放射化学家,我国放射化学学科奠基人,天然铀工艺领域的重要开拓者。杨承宗也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史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从学校创建、迁址合肥到第二次艰苦创业,他无不积极策划、参与,为学校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论述了杨承宗在科大三十余载的科教历程,探讨了他对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 计算数学在中国 黄鸿慈教授访谈录

    作者:王涛 刊期:2018年第05期

    访谈整理者按计算数学是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1),是20世纪40年代末随着电子计算机的诞生和发展,从而快速发展并逐渐引人瞩目的一个学科。我国计算数学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创建,经过近70年的发展,在基础研究上取得了一批卓越的研究成果,如享誉世界的有限元方法;在科学计算上解决了很多重要的国家战略问题,如'两弹一星'研制中的相关计算问题。

  • 忆化学史家曹元宇 纪念曹元宇诞辰120周年

    作者:李晓岑 刊期:2018年第05期

    曹元宇作为我国第一代化学史家,早年以炼丹术的研究蜚声中外,晚年著有《中国化学史话》等重要著作。简介曹元宇的生平,并回忆了与他的交往。

  • 中国石油炼制工程技术的开创者张芳謇

    作者:张同 刊期:2018年第05期

    张芳謇是润滑油、石油添加剂、航空煤油专家,是中国石油炼制工程技术的开创者,1949年以后,参与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石油炼制专业技术学校,领导建设我国第一套高级润滑油联合生产装置,领导试制生产我国第一批石油添加剂和第一代航空煤油。通过记述他的求学生涯、工作经历和主要学术成就,追忆中国石油炼制工业发展的早期历史。

  • 中德科技交流史上的东材西渐 以黑火药、白瓷和白铜为例

    作者:吴限 刊期:2018年第05期

    黑火药、白瓷和白铜是中德科技交流史上的三种西渐之东材。14世纪,德国炼金家施瓦茨很可能间接了解到源于中国的黑火药配方,并将其在欧洲的土地上制备出来,这种含能材料从此在西方历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白瓷在18世纪前被中国所垄断,1708年,德国化学家勃特格在原料中加入高岭土后成功仿制出中国白瓷,欧洲从此拥有了白瓷制造技术,这对世界瓷器贸...

  • 技术发展机制视角下的创新驱动

    作者:肖伟刚 刊期:2018年第05期

    以创新为线索,从科技创新源动力本身出发,尝试从技术创进及其行事思维方式的纵向线角度,对技术发展机制视角下的创新驱动予以粗浅的解析。

  • 天文科普的“常青树” 评《星星离我们有多远》

    作者:宁晓玉 刊期:2018年第05期

    卞毓麟著,《星星离我们有多远》,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8月,23万字,222页,定价32.8元。2017年,卞毓麟先生的《星星离我们有多远》被列入教育部统编初中语文教科书自主阅读推荐书目并再次畅销。《星星离我们有多远》首次成书出版在1980年底,距今已近40年。

  • 牛顿的“小青果”造型

    作者:梦隐 刊期:2018年第05期

    牛顿时代没有照相术,不过作为英国一位家喻户晓的英雄,生前不少知名画家都曾为他造像,其中最流行的几幅出自当时的顶尖肖像画家内勒(Godfrey Kneller,1646—1723)之手。内勒生于德国吕贝克(当时为神圣罗马帝国自由市),但在英国算是个宫廷画师了,先后为查理二世、詹姆斯二世、威廉三世.

  • 《中国稻史研究》

    作者:曾雄生 刊期:2018年第05期

    中国农业出版社,2018年4月,540千字定价:120元本书大致按照时间顺序编排,收录了作者近三十年来发表的与中国稻史相关的学术论文20余篇,内容涵盖'稻史通论''稻田农具''稻史文献''耕作制度''水稻品种'和'稻作环境与稻作文化'等6大主题。

  • 《水稻在北方:10世纪至19世纪南方稻作技术向北方的传播与接受》

    作者:曾雄生 刊期:2018年第05期

    广东人民出版社,2018年11月,480千字定价:120元栽培稻源自中国南方,并且很早就进入到了北方,但中国北方的稻作一直处在时断时续的不稳定状态。10世纪以后,先期已注入北方因素而发展起来的南方稻作技术,在有识之士倡导和国家政策鼓励之下,经过由文本、移民和屯田等多种方式和路径传入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