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Scientific Socialism

杂志简介:《科学社会主义》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4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2797/D,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社会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社会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社会主义基本问题、改革开放与国家治理研究、社会主义历史和文献、当代世界社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主管单位: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
国际刊号:1002-1493
国内刊号:11-2797/D
全年订价:¥ 220.00
创刊时间:1984
所属类别:社会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31
复合影响因子:0.79
总发文量:2368
总被引量:8490
H指数:30
引用半衰期:3.7049
立即指数:0.0488
期刊他引率:0.962
平均引文率:7.4228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五篇)——构建和谐社会是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认识的深化和拓展

    作者:严书翰 刊期:2004年第05期

    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在第七部分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这无疑是对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认识的深化和拓展。十六大提出的我们党在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的小康社会(简称“全面小康”)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

  • 深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

    作者:俞思念 刊期:2004年第05期

    建立"和谐"的新社会,在社会主义思想先驱们那里就一直是一种美好的理想.如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大家傅立叶写了《全世界和谐》(1803)一书.他预言,不合理不公正的现存制度,将被新的"和谐制度"或称"和谐社会"所代替.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提出"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到理论、政策、...

  •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抓住几个着力点

    作者:青连斌 刊期:2004年第05期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把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提高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突出强调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这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认识的新发展。它表明中国共产党在执政55年之后,更加关注社会建设...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作者:许耀桐 刊期:2004年第05期

    和谐,是指世间的事物处于均衡、协调、平顺的发展状态.由于社会主义致力于人的解放、幸福和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因此这样的社会不存在尖锐的矛盾冲突,必然充满和谐.早在1842年,空想社会主义者魏特林在《和谐与自由的保证》一书里,就把资本主义称为"病态社会",把社会主义直接称为"和谐与自由"的社会,并且指出,新社会的"和谐"不是"个人和谐",而是"全...

  • 如何认识当前中国社会的阶层结构——当前党政领导干部关注的重大思想现实问题(五)

    作者:谢志强 刊期:2004年第05期

    社会分层结构是指社会系统中不同社会成员之间的构成方式与比例关系,它是依据某些特定的原则、标准和方法,对社会成员阶层归属的划分,从而确定各社会成员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

  • 现阶段中国的社会风险与社会安全运行——当前中国重大问题研究报告之一

    作者:吴忠民 刊期:2004年第05期

    我国目前正处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急速转型时期,出现大量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在所难免。正视而不是回避这些矛盾和问题,将这些矛盾和问题加以研究并寻求解决的有效途径和办法,是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本期开始,我们将陆续刊登“当前中国重大问题研究报告”,希望广大读者关注并参与我们的讨...

  • 从《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交往”思想看经济全球化

    作者:刘明松 刊期:2004年第05期

    马克思关于普遍交往和生产力的论述体现了全球化的思想.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高度发展和世界普遍交往与合作的结果.社会主义与经济全球化是一致的,经济全球化将加速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进程.

  •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现代化的统一

    作者:余金成 刊期:2004年第05期

    要推动马克思主义研究从中国化向现代化转变,并最终达到二者的统一,需要解决三大问题:一要区别马克思主义体系的三个层次,以明确统一的性质;二要协调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两个方向,以明确统一的目标;三要整合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一个整体,以明确统一的途径.

  • 马克思的阶级理论研究

    作者:刘保国 刊期:2004年第05期

    阶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人们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马克思关于阶级形成、阶级划分、阶级结构、阶级斗争、阶级消亡、阶级分析等方面的理论都具有确定的内涵.

  • 邓小平科技思想及其发展

    作者:房慧闽 刊期:2004年第05期

    邓小平科技思想的形成经历了一个过程.他的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核心的科技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突出了科学技术"第一性"的特征.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深入,邓小平科技思想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发展.

  • 从技术进步看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有机结合

    作者:张尧学 刊期:2004年第05期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模式的正常运行都有其必要的技术前提.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紧密结合更具必然性和可行性,必须建立和完善市场计划经济模式这一不同于传统市场经济加国家宏观调控的新的经济运行模式.

  • 利益表达与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

    作者:王中汝 刊期:2004年第05期

    人们对于利益的追求是政治发展的直接动力。20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会利益结构。但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利益表达机制却没有发生同步的变革,以致于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政治发展的消极因素。遵循党的十六大精神,构建反应灵敏、沟通快捷、运转高效的利益表达机制,对于保持社会稳定、推动民主...

  • 中国乡村治理研究

    作者:唐正繁 刊期:2004年第05期

    考察中国乡村治理历史及其变迁过程,必须着重关注乡村社会与政府两个层面,抓住"自治"和"行政"两条主线.当前我国乡治由于乡镇政府和村级组织各自及相互间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引发冲突和黑恶化,使乡治陷入困境.这一困境可概括为:"强制行政化"悖论和"乡村自治"悖论,表明我国乡治需要改革,新的乡治改革思路是自治行政化.

  •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规律探析

    作者:叶光林 刊期:2004年第05期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是有规律可循的.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必须把握政治文明建设的规律性.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必须走自己的发展道路,坚持发展目标和发展途径相统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相统一,坚持渐进发展和协调发展.

  • 马克思文化学思想探微

    作者:叶志坚 刊期:2004年第05期

    马克思的论著中蕴含着极其丰富和深邃的文化学思想.其对文化学的主要贡献体现于:破解文化起源之谜;揭示文化本质属性;论析文化结构形态;阐发文化功能作用;探求文化发展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