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与实践

教育理论与实践杂志 北大期刊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ducation

杂志简介:《教育理论与实践》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1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4-1027/G4,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旬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教学探新、高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与评价、高教和职成教教学研究、教师发展、职业成人教育、教育决策与管理、教学研究、教育基本理...

主管单位:山西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国际刊号:1004-633X
国内刊号:14-1027/G4
全年订价:¥ 220.80
创刊时间:1981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旬刊
发行地区:山西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39
复合影响因子:1.47
总发文量:4377
总被引量:26599
H指数:67
引用半衰期:4.4595
立即指数:0.0432
期刊他引率:0.9769
平均引文率:7.5027
  • 论新高考改革的价值追求

    作者:段世飞; 洪婕 刊期:2019年第02期

    2014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标志着新高考拉开帷幕,其基于公平和科学价值追求的基础,更高地去追求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统一、个体间正义与空间正义统一、客观程序主义与主观程序主义三者相结合,有利于调和公平与效率的矛盾,加深对新高考改革目的的理解,也有助于推动新高考的深化发展。

  • 新高考背景下农村普通高中"走班制"实施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牟晖; 罗永红 刊期:2019年第02期

    新一轮高考改革意味着普通高中实施“走班制”势在必行。然而,对于农村普通高中来说,存在着“走班制”教学实施的“变样”,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比较欠缺,师资结构的“压力”与“矛盾”,硬件设备无法得到有效保障等问题。完善农村普通高中走班制的措施如下:需要完善相关评价机制,因校制宜推进“走班制”;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 新高考改革试验区高中生选科"弃物理"现象审视及其化解路径

    作者:张铭芳; 周先进 刊期:2019年第02期

    新高考改革后,由浙江省、上海市地区试点经验发现:物理学科考试人数相比以往传统理科大幅减少,产生了“弃物理”现象。学生的物理选科价值观受教师、家长、同伴以及高校专业选择的影响,呈现“非兴趣化”选科、“服从式”选科、“盲目性”选科以及“回避式”选科等非理性化选科观念,而且竞争性考试的桎梏以及等级赋分的限度导致高考物理学科选考...

  • 课外学习投入:城乡学生学业成就差距拉大的又一动因

    作者:周兆海 刊期:2019年第02期

    数据分析表明,课外学习投入与学生学业成就呈正向相关关系,且对学生成绩获得具有最大解释效应。城市学生在课外家庭作业时间投入上比农村学生多,以及城市学生在家庭作业外的活动内容上比农村学生更为益智益学,导致城乡学生在语文、数学和外语等科目的成绩差距在拉大。据此,如何增加农村学生以必要且合理的课外学习投入,是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和提高...

  • 学校文化建设中学校主体性地位缺失的原因探析--兼论"学校主体、专家辅助"的学校文化建设机制

    作者:张霄; 汪飞; 杨飞 刊期:2019年第02期

    在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学校主体性地位的严重丧失,导致学校文化成为以教育行政部门为主导,专家团队为主体的“展示文化”。通过结合长期学校文化建设的经验对上述问题进行剖析后可以发现,其主要原因在于:教育行政部门的过分干预,削弱了学校文化的积淀性;学校对于地方文化和校本文化的忽视,桎梏了学校文化的传承性;校长领导团队或专家团队的垄断...

  • 高中阶段教育政策供给缺陷及其纠正

    作者:陈秋苹; 梅子寒 刊期:2019年第02期

    高中阶段教育的政策供给,强调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的全面性、基础性,但这种趋同未能实现“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仅是“类型”而非“层次”区别的政策理想;“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比例大致相当”使社会选择的结果倒置为前提,加剧了升学竞争;片面的公平抑制了英才的脱颖而出。高中教育政策对无谓竞争所造成的整体人力资源浪费、中职的普...

  • 制度障碍、主体性因素与流动家庭初中后教育意愿--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2013-2014学年基线数据的实证分析

    作者:沈永辉; 武民 刊期:2019年第02期

    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2013-2014学年基线数据中流动家庭的部分数据,探讨制度障碍、主体性因素对于流动家庭初中后教育的影响。描述性统计发现,流动家庭初中后教育意愿以继续升学为主,而在流入地继续就读高中又占升学意愿中的主体。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制度障碍对于流动家庭初中后教育意愿产生显著且差异化的影响;教育期待、对孩子未来的信...

  • 课堂管理从"他律"到"自律"的机制转变

    作者:胡晓洋 刊期:2019年第02期

    课堂管理的“他律”到“自律”实际上就是由教师对课堂的全面管理转向学生的自我管理,要做到这一点,不仅需要师生双方理念的转变,更需要的是相应的班级管理体制配套。课堂管理机制主要包括组织、领导、制度等方面,课堂管理机制从“他律”到“自律”的机制转变实际上是机制相关要素的各自转变。一是课堂管理主体从教师为主向学生为主转变,二是课...

  • 特级教师地域性"誉后"发展的问题及建议--从特级教师流动现象谈起

    作者:郑友训; 许婷婷 刊期:2019年第02期

    我国特级教师评选从1978年至今已历经40个年头,其评选机制不断完善,但特级教师地域性“誉后”发展问题也随之凸显。通过从特级教师流动现象来分析特级教师地域性“誉后”发展问题,可以发现存在教师发展机遇不均衡、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及教师组织环境差异大等方面的问题。特级教师地域性“誉后”发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创设多样化发展机...

  • 互联网时代教师对学生学习偏好的识别及应用

    作者:李建新 刊期:2019年第02期

    互联网时代提供了学生泛在化学习的环境,其学习资源的海量和学生快速获取个性化资源的优势为教师构建了基于学生学习偏好来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新思路。当代教师应善于从学生和学习行为的数字化对接中识别学习者的个体化特征、学生网络学习资源的数据化识别和学生网络学习资源筛选和组织形式,精确探究学生智力结构和学习策略相统一的认知中心倾...

  • 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现状与对策探析--基于广东省粤北地区的调查

    作者:刘范美 刊期:2019年第02期

    基于对广东省粤北地区的调查表明,当前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评价在评价重视度、评价方式、评价依据、评价的主观认可度等方面还有许多有待完善之处。要充分发挥评价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应坚持评价制度常规化、评价指标规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反馈及时化。

  • 我国教师培养体系走向开放的政策演变及启示

    作者:孔宝刚 刊期:2019年第02期

    上世纪90年代中叶至今,我国教师培养体系走向开放,其历程经历了外延扩张、反思调整、内涵提升三个阶段。梳理政策的演变脉络,可以获得以下启示:形成“边界意识”,准确厘清体系开放与体系放开的尺度;运用系统思维,全面理解和把握教师培养体系的内涵;坚守专业取向,顺应教师教育专业化的潮流。

  • 芬兰基于跨学科素养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启示

    作者:王奕婷; 吴刚平 刊期:2019年第02期

    作为世界高质量的教育体系的代表,芬兰在国内经济发展与劳动力短缺矛盾加剧、全球范围内对学生未来所需素养展开追问等动因促使下,于2016年推出以跨学科素养为核心的整体化课程改革方案。其突出特点包括将七项跨学科素养渗透至成为一名学生、发展为学习者和成长为社会成员三大学段任务以及更为具体的学科目标,通过增加科目选择性并弹性化分配课...

  • 微环境"下课程资源开发的"因时制宜

    作者:田秋梅 刊期:2019年第02期

    微博、微信是课程资源开发的基本环境条件,能够提供课程素材,也能够影响学生思想认知,提供信息传播路径等,对课程资源开发有多重影响。微环境条件下,课程资源开发要“因时制宜”,具体实施如下:结合微环境的学生影响,明确课程资源开发方向;基于微环境多种资源提供,全面获取课程资源素材;借力微环境技术条件优势,创新课程开发成果评估;应用“微环...

  • "科学探究"如何走进"素养时代"--基于我国物理教学的审视

    作者:李艳青; 胡扬洋 刊期:2019年第02期

    自上一轮新课程改革以来,“科学探究”在教育理论界未达成统一认识,导致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乱象丛生。通过深度剖析“科学探究”在教学中的现实问题,引发了对“科学探究”走进“素养时代”的焦虑:一是“科学探究”教学中反思的长期缺失;二是“科学探究”新型考题带来的困惑;三是“科学探究”的降位及其影响。基于三个视角提出重新思考“科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