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与实践

教育理论与实践杂志 北大期刊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ducation

杂志简介:《教育理论与实践》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1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4-1027/G4,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旬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教学探新、高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与评价、高教和职成教教学研究、教师发展、职业成人教育、教育决策与管理、教学研究、教育基本理...

主管单位:山西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国际刊号:1004-633X
国内刊号:14-1027/G4
全年订价:¥ 220.80
创刊时间:1981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旬刊
发行地区:山西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39
复合影响因子:1.47
总发文量:4377
总被引量:26599
H指数:67
引用半衰期:4.4595
立即指数:0.0432
期刊他引率:0.9769
平均引文率:7.5027
  • “以美立人”:美育“新境界说”的价值意蕴和实践路径

    作者:程岭 刊期:2018年第13期

    本体论偏颇、认识论古板、价值论粗陋和方法论简单是一些学校美育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教育即美育。开展美育需要拓展视野,把美育扩展到教育全局,树立“以美立人”的旗帜,以立人成才为核心旨归,走向美育“新境界”。美育“新境界说”包括感美、审美和立美三个层次,容纳了美的唤醒、美的目标、美的追求、美的学习和美的教学等多重意蕴。通过...

  • 交互参与:论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过程之维

    作者:严孟帅 刊期:2018年第13期

    在根本上,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教育“理论人”与“实践人”的交互关系,两者存在着以“交互生成”为目标的两大主体间“交互参与”的内在过程关联。“新理论”或“新实践”的生成,其根本是两大主体在“交互参与”的过程之中彼此间的调试、选择、丰富和发展。从过程之维审视两者的关系,既非否定理论的指导价值,也非辩证实践是检验理论的标...

  • 教育伦理规范的实质合理性探析

    作者:糜海波 刊期:2018年第13期

    教育伦理规范又称“教育专业伦理规范”或“教育工作伦理规范”,其实质合理性是指这一伦理规范的内容及其精神具有价值合理性,能够对行为主体及其教育实践产生一定的积极效应。具体表现为,教育伦理规范要有利于提升教育者德性,弘扬教育伦理的时代精神;有利于实现教育的本质和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这一教育的根本旨趣;有利于确立和维护和谐...

  • 提供可期待的教育:城镇化背景下农村教育发展指向的省思

    作者:周兆海 刊期:2018年第13期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农村教育面临规模急剧缩小和质量不升反降的双重困局,有关农村教育发展指向的争论也由“为农”与“离农”之争转变为“本地特色”与“教育城镇化”之争。然而,这两种论争的焦点与内容看似升级转换,但仍窠臼于人本主义与发展主义的理念分歧,并且忽略了三大实际:一是农村教育基础性功能维续不足及其促进农村学生社会进...

  • 21世纪以来农民工子女教育研究的现状与进路分析

    作者:高岩; 龙宝新 刊期:2018年第13期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是我国社会转型发展进程中的重要课题,通过对农民工子教育研究论文关键词共词的文献计量分析及多维尺度分析发现:近年来,农民工子女教育研究一直呈上升趋势,主要涉及了农民工子女融入教育研究、农民工子女学校研究、家庭与学校合作问题研究、农民工子女教育管理研究四大热点领域。要推动农民工子女教育研究不断走向成熟,...

  • 论民国时期学前教育中国化的政策表现

    作者:宋立会; 宗树兴 刊期:2018年第13期

    民国时期,学前教育中国化是其政策制定的基本方向。这一过程主要发生在民国中后期,是在学前教育政策师从日本受到批判以及师从欧美受到质疑之后,一些学者、社会团体和政策制定者在实验、争论、思考和建构中实现的。民国时期,学前教育中国化在政策制定上表现在中国化的学前教育政策体系的形成、中国化的现代学前教育性质的明确、博采诸国所长...

  • 围困与洞察:权力视角下流动儿童与教师冲突关系的探索

    作者:胡勇 刊期:2018年第13期

    在权力覆盖的社会背景下,社会中权力发生作用的对象由个人转移到国家,以个人课程到国家课程的变轨为媒介,使受教育者的解放角色转变成为被压迫角色。作为具有主体角色的“阶层旅行者”——流动儿童与教师发生的冲突关系被证实为权力透过阶级文化与隐性课程的一种委婉表达。从流动儿童与教师冲突的宏观层面来看,教育活动与教育体制是权力意欲...

  • 论当代教师伦理形态的变迁

    作者:许谦 刊期:2018年第13期

    教师的伦理形态包括教学伦理、道德伦理和学术伦理三部分,它们共同构成了教师自律和他律、责任和义务、信念和实践的共同体。教师的伦理形态将教学活动与其他社会劳动从根本上区别开来,它使教师的工作成为一种德性的实践。教师最根本的角色是伦理者角色,当代教师伦理形态的变迁指向从“成才之教”到“成人之育”的责任承诺的教学伦理、从道德...

  • 教师生涯阶段的古典视阈及其现代价值

    作者:傅淳华; 肖李 刊期:2018年第13期

    立基于现代科学主义的视角,教师生涯阶段的相关认识无疑将悖逆于古典的目的论立场,折射出近代以来科学理性膨胀后的人类生活境况。基于对古典视阈的分析来看,教师生涯阶段问题可从教师的培养过程与教师的实践过程两大维度加以把握。古典智慧对于现代人充分理解教师生涯阶段问题有着多方面的启发,如确证教师生涯阶段的良善立场、推进教师生涯...

  • 道德虚构的德育价值及其现实限度

    作者:赵国栋 刊期:2018年第13期

    当前,道德虚构的现实困境引起学界诸多的争论。道德虚构注重道德学习直观化、抽象的道德要求表象化以及实践过程中道德主体的独立性、主动性和享用性,有效地契合了我国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但其受制于道德理念单一价值与社会价值多元、内在结构的差序性与道德主体间性关系、模式的理想性与现实道德遭遇的可能性之间存在的张力,道...

  • 超常少年的道德状况研究

    作者:许丽颖; 宋红霞; 喻丰 刊期:2018年第13期

    以西安交通大学少年班三所预科学校的146名学生和135名严格成绩匹配的普通班学生为被试,通过对他们进行自我层面、他人层面以及基础层面的道德认知、道德情绪、道德态度、道德判断以及道德基础等五方面的研究表明,少年班预科学生与普通班学生在道德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相对于普通班学生而言,少年班学生对自身道德水平的评价更客观且对个体层面...

  • 从“基于经验”到“数据驱动”:大数据时代教师教学决策的新样态

    作者:邹逸; 殷玉新 刊期:2018年第13期

    大数据的深度嵌入重塑着教育领域的日常实践与意义生成,促使教师教学决策从“基于经验”向“数据驱动”转变。学界积极探索“数据驱动”型教师教学决策的实践模式,美国哈佛大学提出的DWIP模型便是其中的典型。推进“数据驱动”型教师教学决策改革需从政策引领、教师数据素养培育、数据团队建设、数据支持系统构建等方面协调展开。

  • 乡愁情结:学校课程开发的地方性根源和社会化拓展

    作者:李秀壮; 郑长龙; 贾梦英 刊期:2018年第13期

    乡土是个体的精神之根,基于乡土形成的乡愁是一种永恒的情怀,也是意识深处的内驱动力,教育的现代化发展无论到什么时候都要记住乡愁。学校课程开发是抗拒遗忘、传承文化、记住乡愁的文化传统教育,也是不违初心的回归教育,乡愁促成了学校课程开发的地方性建构,也是学校课程开发的社会化拓展。在学校课程开发中,应从课程内容建设、课程目标...

  • 在线学习共同体的社会学解读

    作者:郄瑞丽 刊期:2018年第13期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终身教育思想的深入,具有共同专业化需求的学习者走到一起形成学习共同体,这种非正式的远程教育形式为广大学习者提供了提升自我的良好平台。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在线学习共同体具有以下社会学特征:加强网络安全,保护个人隐私,保障群体时空的社会化与个体化;重视异质性群体特征,强化群体社会性交互;建立良好群体...

  • 闽南师范大学

    刊期:2018年第13期

    闽南师范大学是福建省重点建设大学,前身为漳州师范学院。学校坚持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适度发展继续教育和留学生教育。学校现有18个教学院系,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203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