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与实践

教育理论与实践杂志 北大期刊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ducation

杂志简介:《教育理论与实践》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1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4-1027/G4,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旬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教学探新、高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与评价、高教和职成教教学研究、教师发展、职业成人教育、教育决策与管理、教学研究、教育基本理...

主管单位:山西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国际刊号:1004-633X
国内刊号:14-1027/G4
全年订价:¥ 220.80
创刊时间:1981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旬刊
发行地区:山西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39
复合影响因子:1.47
总发文量:4377
总被引量:26599
H指数:67
引用半衰期:4.4595
立即指数:0.0432
期刊他引率:0.9769
平均引文率:7.5027
  • 多视角人性论对教育促进人发展的意义和要求

    作者:郝文武 刊期:2010年第03期

    人性有不同的层面,应该从多视角认识和研究。性善、性恶人性和平等人性主要是道德角度认识的人性,理性人性和层次人性则是从道德和智力两个方面对人性的认识。预成人性和生成人性的关系是本体人性与本质人性的关系,它们的统一是不变人性与可变人性的统一。从多视角认识形成的不同层面的人性论对教育促进人的发展既有不同的意义,又有不同的要...

  • 山西大学堂对山西近代化事业的人才贡献

    作者:王李金 刊期:2010年第03期

    创建于1902年的山西大学堂不仅为中国近代大学教育的创立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而且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设置对应的近代专业、大力推进教学方法转型、加强具有近代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山西乃至全国近代化事业提供了积极的人才支持。

  • 人性的张力与教育中的价值诊断

    作者:王占魁 刊期:2010年第03期

    教育学对于“人性”问题的探讨并不在于对人的自然倾向的分析,而在于对有关人作为社会性存在的人道品质的考察。人性的张力要求教育者超越“善”、“恶”标签来理解学习者个体内心具体的价值秩序,教育的个体化的成就方式则意味着“人性化教育”也不仅仅是一种人道的教育方式,更应当成为一种教人如何把握其人性中的价值力量的价值教育。在这种...

  • 论教育视阈中的生命与死亡

    作者:李高峰 刊期:2010年第03期

    作为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和生命信仰的重要途径,教育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是科学获知过程的一部分。在教育视阂中,只有正视生命的缺失与异化、死亡的隐退与曲解之现状,才能深入理解生命与死亡的特性,切实关注每一个个体生命的生存意义与价值,征服死亡恐惧,直面死亡的承担,真正获得生命的荣耀与死亡的尊严。

  • 从“应试教育校园文化”到“素质教育文化校园”——论当前学校文化的特点与转型

    作者:王鉴 刊期:2010年第03期

    课程改革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它必然要涉及到整个学校文化的重建。校园文化是一个综合的复杂系统,它是在学校中形成并发展的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教师与学生从社会中获取的各种能力与习惯。传统的学校文化是指现实中以智育至上、以应试教育为目标的学校文化,它有目标的功利性、内容的封闭性、评价的片面性等特点。重建学校...

  • 我们要追求什么样的和谐校园

    作者:宋晔 刊期:2010年第03期

    建构和谐校园是建构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它关涉学生的和谐发展,关涉学生健全个性的生成。校园人是和谐校园的伦理主体,学生的德性成长是和谐校园的终极目标,精神对话是和谐校园的活动方式。

  • 更具专业品质的班级管理的教育思路

    作者:李伟胜 刊期:2010年第03期

    班级管理应该是不亚于学科教学和传统德育活动的甚至比之更具综合性的专业性的教育活动。为了证明这一判断,需要清晰地辨别出其独到的教育思路。这一思路就是学生个体的精神生命在班级群体交往中得以成长的内在机制,即“学生个体的精神生命”在班级中得到“敞现-交流-辨析-提升”的过程。就其定位来说,它相当于各门学科中超越具体教学模式、...

  • 佛教文化的道德精神及其道德教育的当代价值

    作者:唐爱民 刊期:2010年第03期

    佛教文化是当前中国文化与道德建设正在遭遇的文化事实和可资借鉴的精神资源与文化参照。其道德精神的思想内核可概括为:止恶扬善的善恶观;慈悲为怀的道德本质观;出家修行与在家孝亲相结合的孝道观;偶像与隐喻相结合的道德内容观;讲究摄、度的修行观。学校道德教育可以从中汲取诸多有利于自身改革与发展的价值观与方法论。

  • 论自爱——兼论学校德育的应对之策

    作者:广少奎; 陈仁荣 刊期:2010年第03期

    自爱作为人珍视自我、保全自己、关注自身的愿望和情感,与他爱并行不悖,与自私有着本质的区别,责任、尊重和认识自我是构成自爱的三大要素。自爱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可以从生理学、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等方面加以分析。正视自爱、倡扬自爱、满足自爱,是当前提升德育成效的应对之策。

  • 少年儿童从他律到自律的道德思维特征探析

    作者:王琰 刊期:2010年第03期

    我国学龄期少年儿童从他律到自律的道德思维发展呈现出以下特征:在公正观念上的可逆性推理思维已形成;“去自我中心”的道德思维凸显。皮亚杰的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理论揭示了道德认知发展的普遍规律,为道德教育的科学化提供了理论前提,奠定了理论基础。正确把握当代少年儿童道德发展的动向,注重探讨少年儿童道德思维发展的特征,把德育活动与...

  • 论当代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动力、主题与走向

    作者:窦坤; 龙宝新 刊期:2010年第03期

    教师发展问题是当代我国教师教育体系建构的原生动力,每一种教师教育形态的产生都是对该问题的一种创造性解决方案。在当代,那种单靠“师范教育+教师培训”的教师教育模式已显得力不从心,实现教师教育“三化”,构建一种多元化教师教育形态已成为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主题。面向未来,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基本走向是:着力创建一种服务型、现代...

  • 中国科学教育师资培养机构的历史演进

    作者:阎元红; 王玉英 刊期:2010年第03期

    我国科学教师培养机构历经百年变迁。20世纪前半叶,2)5了独立培养机构的封闭时期(1903—1932)和混合培养机构的半封闭时期(1932—1949),体现出层次上移和封闭与开放体系共存的特征;20世纪后半叶,体现出系统化、层次化和单一性与封闭性特征;进入21世纪后,科学教师培养机构逐步体现出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单一走向多元的现代教师教育的全...

  • 学校课程变革30年:重建与转型

    作者:周彬 刊期:2010年第03期

    课程改革是学樟变革的核心部分,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学校课程经历了“学科课程的恢复与重置、课程权利共享和类型多样化、基于素质教育的学校课程系统重构”三个变革阶段。权利分享、结构多元、引领素质教育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但课程改革同时也面临着缺乏系统支持、教师教学能力转换不及和素质测评技术滞后的困境。

  • 当代课程理论本土化探析

    作者:龚孟伟 刊期:2010年第03期

    当代课程理论本土化彰显着主体精神、理论自觉与实践品格,体现本土的课程文化、课程精神、课程心理。当代课程理论本土化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扩展契合点,创生新的生长点,浸染涵养本土的特色,形成本土的课程理论体系架构、话语系统、阐释方法和研究范式,使本土特色、本土精神、本土气魄、本土语境的课程理论得到本土创新与本土生长。当前研...

  • 自然法传统:西方课程与教学思想创生的重要文化语境

    作者:吴晓玲 刊期:2010年第03期

    自然法作为西方法文化的一个呈常态的传统观念,其渲染着整个文明底色,浸润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西方课程与教学思想的内涵以及变化与自然法观念的流变有着相似的趋向和变化节奏:古代自然法孕育理性课程与教学思想;神学自然法驯化理性课程与教学思想;近代自然法萌发富有张力的课程与教学思想;自然法的中断张扬科学化的课程与教学思想;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