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与实践

教育理论与实践杂志 北大期刊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ducation

杂志简介:《教育理论与实践》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1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4-1027/G4,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旬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教学探新、高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与评价、高教和职成教教学研究、教师发展、职业成人教育、教育决策与管理、教学研究、教育基本理...

主管单位:山西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国际刊号:1004-633X
国内刊号:14-1027/G4
全年订价:¥ 220.80
创刊时间:1981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旬刊
发行地区:山西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39
复合影响因子:1.47
总发文量:4377
总被引量:26599
H指数:67
引用半衰期:4.4595
立即指数:0.0432
期刊他引率:0.9769
平均引文率:7.5027
  • 预设与建构——教育价值观演进的思考

    作者:刘旭东 刊期:2007年第11期

    教育价值观是对教育功能和作用的认识。讨论教育价值观体现了教育与所处时代的关系,也是对所处时代的教育在人类生活中的位置、教育的意义和教育研究的价值取向的反思与建构。以往,在逻辑实证主义的影响下,教育价值观是预设的,而20世纪中叶以后,教育价值观开始由“预设论”转向建构论,教育的实践性特征越发明显,这是教育价值观的发展方向...

  • 素质教育的历史脉络与未来取向——兼理新中国教育目的之演进

    作者:程天君 刊期:2007年第11期

    深化“素质教育”这一主题的研究,需要突破在研究视野上多集中于对政府文件的字面注脚、在研究方法论上多拘泥于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对举(立)、在研究内容上多着力于对“素质条目”的列举这样一种刻板研究程式。疏通素质教育的历史脉络、辩正其学术义理、阐明其未来取向,是突破这种程式的关键一环.就“教育目的”而言的“素质教育...

  • 明清山西商人家族教育制度初探

    作者:乔南 刊期:2007年第11期

    山西商人在明清时期的中国经济史上写下了自己光辉的一页,其家族中的教育制度随着其经营活动的发展而呈现出不同的发展阶段,也即为经世致用而习儒——为入仕而习儒——为经世致用而习儒。而教育制度这个循环往复的发展过程有其内在的原因。

  •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管理学——从陶行知的教育管理思想与实践说开去

    作者:陈学军; 张新平 刊期:2007年第11期

    “”后的中国教育管理学虽然在学科建设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却未改变理论研究薄弱的状况,尤其忽视对“构建什么样的教育管理学”这一基本问题进行追问。为了回应和解决新时期涌现出的更为多样复杂的实践问题,我们需要丰富和提升教育管理学的研究,需要明确构建什么样的教育管理学。对此,采用“往回看”的视角,陶行知的教育管理思想与实践启...

  • 高中阶段教育公平的缺失及策略思考

    作者:杨颖秀 刊期:2007年第11期

    高中阶段教育在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但高中阶段教育的公平准则未能较好地体现,在整体上影响了教育的均衡发展。忽视高中教育的公益性、教育发展的动态性、教育公平与效率的相互依存性,是高中阶段教育公平缺失的主要误区。解决高中阶段教育的问题应当从制度设计入手,重点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

  • 优质教育分配的理论研究

    作者:乔锦忠 刊期:2007年第11期

    教育总体上具有准公共品和社会权的双重属性,其分配应遵循机会公平原则。但质量越高、层次越高的教育越强调效率。优质教育不是基本权利,而是限制性权利,其分配应遵循机会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原则。具体而言,义务教育阶段的公立优质教育仍应遵循机会公平原则。高中和高等教育阶段的公立优质教育应遵循机会公平优先兼顾效率原则。优质私立教育...

  • 互助与合作: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策略

    作者:郭德侠 刊期:2007年第11期

    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离不开教师之间的互助与合作。但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在教学和科研方面的互助与合作存在诸多问题。要使教师之间实现有价值的互助与合作,关键还在于外在因素。以校长为中心的学校领导要给教师合作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和氛围,要激活教师的合作意识;支持教师合作团队的领导方式;构建合理的合作机制;为教师合作铺设平台等。

  • 师生关系:走向身体间性——师生主体间性的本体论建构

    作者:熊华军 刊期:2007年第11期

    从身体现象学理论看,师生在教学中的相遇首先是身体的相遇,身体是介入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学过程处于身体之中。同时,教学过程也是身体-主体从情感出发,借助于身体的实践,实现身体从自然性向文化性生成的“人化”过程,展现了身体-主体“我-我”的主体间性关系。身体间性的师生关系不是一种理论知识的建构,也不是一种技术知识的塑造,而是...

  • 教学场引论

    作者:吴小鸥 刊期:2007年第11期

    教学场是以人的生命发展为中心而组合成的特定的时空,教学场是自然坊的派生场,是一切教学存在能量运作的基本方式,其所产生的“场力”影响教学的实效。教学场具有开放性、目的性、整体性和流动性等特征。

  • 后现代语境下的教学话语转型研究

    作者:韩立福 刊期:2007年第11期

    后现代语境下的课堂教学话语转型具体表现在:由缺乏情感的表演性教学话语转变为充满人文关怀的真实性话语;由缺乏激情的蔑视性教学话语转变为充满激励唤醒的鼓励性话语;由缺乏理性的独断性教学话语转变为体现科学意识的规范性话语;由强调绝对的真理性教学话语转变为体现质疑精神的批判性话语;由强调单一性的封闭性教学话语转变为体现多元意...

  • 怎样评课:问题反思与对策探讨

    作者:徐学福; 江超群 刊期:2007年第11期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传统的“标准”式评课有被当前流行的“理念”式评课取代之势。“标准”式评课既有客观性和可比性,又有机械性和片面性。“理念”式评课既有开放性和人文性,又有主观性与不可比性。“矛盾”式评课则能兼顾教学的过程与结果,体现出科学与人文的结合。

  • “重叠共识”:课程改革合理性诉求的必然选择

    作者:王健 刊期:2007年第11期

    “重叠共识”是罗尔斯针对理性多元论的事实,为民主社会稳定存在并达到秩序良好,用以解决理性分歧的一个基本理念。我们需要汲取“重叠共识”的思想方式,来回应课程改革多种“声音”并存、课程改革的“正义”以及“复杂性”的诉求。确立“相互承认”的思维方式,展开民主协商的对话,合理地使用各种权力,是课程改革达成“重叠共识”的主要路...

  • 教师创生课程的课程论意义

    作者:李小红 刊期:2007年第11期

    “教师创生课程”这一命题意在阐释教师与课程的内在关系。它主张教师在整个课程运作过程中都应充分发挥主体性和创造性,并自觉主动地变革课程的各要素,以达到促进课程、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的目的。这一命题具有重要的课程论意义,它将带来课程领域的三大转向:课程观念由单一、封闭、静止转向多元、开放和动态建构;教师的课程角色由忠实执行...

  • 国内外学习障碍研究的探索

    作者:梁威 刊期:2007年第11期

    学习障碍领域的研究已有200余年的历史,但并未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国外有关学习障碍的研究历史可以分为早期、转折、整合、现代四个阶段。我国则起步较晚,到目前为止仅经历了前三个阶段。对学习障碍儿童的诊断与干预目前主要应用常模参照、尺度参照和以课程为基础的三种测试模式进行,干预方式包括行为、认知-行为、同伴指导、神经系统功能训...

  • 学生学习动机调查研究

    作者:冯红变 刊期:2007年第11期

    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动机是学习者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问卷调查,运用定量分析和对比的方法,着重研究了学生的学习动机状况。结果表明,多数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但学习兴趣不浓厚,自我效能感普遍较低,对成功和失败的归因不同,从而导致其学习成绩不理想。尽管如此,他们仍然认为学习是有价值、有意义的事。只是所取得的成绩与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