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学报

海洋学报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杂志简介:《海洋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2055/P,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科技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科技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综述_海洋生物、论文_物理海洋、海洋气象、海洋物理、论文_海洋化学、论文_海洋生物、论文_海洋信息科学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海洋学会
国际刊号:0253-4193
国内刊号:11-2055/P
全年订价:¥ 1156.00
创刊时间:1979
所属类别:科技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01
复合影响因子:1.07
总发文量:1901
总被引量:24416
H指数:53
引用半衰期:8.1348
立即指数:0.1087
期刊他引率:0.92
平均引文率:25.8986
  • 渤海、黄海、东海冬季海流场温度场数值模拟和同化技术

    作者:赵骞; 田纪伟; 曹丛华; 王强 刊期:2005年第01期

    利用NASA高分辨率的卫星遥感资料SST,采用Nudging同化来模拟渤海、黄海、东海的三维温度场,减小用热通量作上边界条件所带来的误差.结果表明,模拟的海流场能较好地反映渤海、黄海、东海的环流特征.数据同化后的温度场优于未经同化的温度场.3个选择站点的同化值与实测值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307,0.526,0.744,用热通量资料模拟的水温...

  • “海洋1号”卫星在海冰监测和预报中的应用

    作者:罗亚威; 张蕴斐; 孙从容; 吴辉碇; 蔡旭晖; 刘煜; 白珊; 金振刚 刊期:2005年第01期

    “海洋1号A”卫星是我国发射的第一颗海洋卫星.2002~2003年冬季,该卫星首次应用于我国渤海海冰监测和预报.建立了从卫星1B级数据开始的海冰反演系统,提供海冰遥感图像和海冰密集度、冰厚与冰外缘线数值产品,作为渤海海冰监测和海冰数值预报初始场的重要信息来源,以及海冰预报质量检验的参考依据之一.介绍所发展的“海洋1号A”卫星海冰反...

  • 渤海冰-海洋耦合模式——I.模式和参数研究

    作者:苏洁; 吴辉碇; 刘钦政; 张蕴斐; 白珊 刊期:2005年第01期

    在国内外冰-海洋耦合模式研究基础上,根据渤海水文、气象和冰情特点,以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的渤海海冰预报模式和POM海洋模式为基础,开发了一个冰-海洋耦合模式.在该耦合模式中,冰和海洋之间的动量和热量交换是双向的,冰厚和冰密集度的变化不仅由冰表面和冰底的热收支决定,还由开阔水的表面热收支决定.侧重阐述了耦合模式的动力和热力...

  • 国家气候中心全球海洋资料四维同化系统在热带太平洋的结果初步分析

    作者:刘益民; 李维京; 张培群 刊期:2005年第01期

    介绍了国家气候中心(NCC)“全球海洋资料四维同化系统”(简称NCC-GODAS).该系统包含观测资料预处理系统、插值分析系统和所应用的动力模式.插值分析系统采用四维同化技术方案,在时间上设置一个4周的窗口,将此窗口之内的观测资料以一定的权重插入插值分析系统,在空间上采用三维变分方案.海洋动力模式为“九五”期间LASG研制的L30T63 OGCM1...

  • 利用TRMM资料对热带气旋“威马逊”结构及其降水特征的研究

    作者:马雷鸣; 端义宏 刊期:2005年第01期

    利用NASA提供的热带测雨卫星(TRMM)资料和NCEP/AVN模式的实况分析场研究了热带气旋“威马逊”(2002)的演变过程、结构和降水特征.对要素场及倾斜对流有效位能诊断分析发现,降水的分布和强度对热带气旋的发展有很好的指示作用.针对MM5的几种积云参数化方案进行了数值试验,初步研究了各方案在热带气旋定量降水预报(QPF)中的作用.

  • 琉球群岛附近海域声场分析

    作者:代民果; 黄大吉; 章本照 刊期:2005年第01期

    利用美国海军的GDEM(generalized digital environmental model)数据对琉球群岛附近海域声场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该海域声速最小值分布及其对应深度的分布规律;研究了横跨和穿越宫古水道两个断面上上述声场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杭州湾以北的沿岸约30m地形等深线内,冬、春、秋季声速最小值出现在海面,并且有较为稳定的表面声道;夏季闽浙沿岸约...

  • 遥感技术在河口颗粒态总磷分布及扩散研究中的应用初探

    作者:张霄宇; 林以安; 唐仁友; 潘德炉; 王迪峰; 龚芳 刊期:2005年第01期

    以美国SeaStar卫星装载的SeaWiFS海洋水色遥感传感器作为遥感数据源,实测了光谱、海表温度、悬浮物含量、透明度、叶绿素浓度、颗粒态总磷含量等,建立了传感器悬浮物含量和颗粒态总磷含量的遥感信息提取模式,结果表明:(1)利用遥感技术估算的海水悬浮物的平均相对偏差为18.1%;(2)悬浮物在遥感图象上的分布和扩散趋势与实际吻合,并且在一...

  • 我国东南沿海3港口有机锡污染的调查

    作者:黄长江; 董巧香; 雷瓒; 王壮雄; 周凯 刊期:2005年第01期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表面发射火焰光度检测法于2001年11月至2002年8月对我国东南沿海厦门、汕头和惠阳3个大型港口21个站位的水样、底泥和生物样的有机锡污染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样品的一丁基锡(MBT)含量最高,三丁基锡(TBT)次之,二丁基锡(DBT)大多低于检测限.水样的TBT含量实测值从低于检测限至9.8ng/dm^3,泥样的为...

  • 南黄海表层不同粒级沉积物中氮的地球化学特征

    作者:吕晓霞; 宋金明; 袁华茂; 李学刚; 詹天荣; 李宁; 高学鲁 刊期:2005年第01期

    南黄海不同粒级沉积物中可转化氮[离子交换态氮(IEF-N)、弱酸可浸取态氮(WAEF-N)、强碱可浸取态氮(SAEF-N)、强氧化剂可浸取氮(SOEF-N)]的地球化学特征各不相同,其中SOEF-N是3种粒级沉积物中含量最高的形态,IEF-N是可转化无机氮中的主要存在形态,也是最易参与循环的形态.当同一粒级沉积物中的可转化不同形态氮都能参与循环时,它们对氮循环...

  • U37^K,δ^18O沉积地层记录:南海北部末次盛冰期以来SST和海面变化

    作者:卢冰; 周怀阳; 陆斗定; 章伟艳; 朱纯 刊期:2005年第01期

    应用U37^K和δ^18O重建末次盛冰期以来海水古温度和海平面变化,U37^K-SST沉积记录表现了冰期/间冰期模式.U37^K-SST在冰后期23.3-26.9℃;末次盛冰期22.2-23.8℃.末次盛冰期时古温度比目前平均低4.7℃,南海北部季节性温差冰后期在4.5-7.0℃;末次盛冰期在7.0-9.0℃,远远超过同一纬度太平洋季节温差.末次冰期以来在气候降温的同时...

  • 深海碳酸盐岩心天然热释光变化特征

    作者:刘海生; 方念乔; 艾星涛; 马万云; 陈瓞延 刊期:2005年第01期

    东北印度洋赤道90°E海岭和孟加拉扇MD81349,MD77181岩心记录了30万a来气候变化的历史.分析发现浮游有孔虫壳体(方解石晶体)的天然热释光变化与δ^18O反映的冰川旋回存在着良好的一致性:天然热释光强度的增大与间冰期对应,降低与冰期对应.对MD81349岩心天然热释光时间序列的频谱分析结果显示热释光的显著周期为99,46,23,20和11ka,其中99...

  • ^234Th示踪法测定北太平洋西北海域冬季真光层中颗粒态有机碳输出通量

    作者:杨永亮; 韩旭; 日下部正志 刊期:2005年第01期

    讨论了1997年冬季在北太平洋西北海域7个站位的表层至200m水深水柱中溶解及颗粒态^234Th,颗粒态有机碳(POC)、氮(PON)及叶绿素a浓度的垂直分布剖面.溶解态、颗粒态及总的^234Th的放射性在真光层中显著低于母体^238U的放射性,总的^234Th放射性在水深大于100m时趋于平衡.利用拼^234Th-^238U在海洋表层海水中的放射性不平衡推导出了北太平洋西...

  • 南海东北部陆坡铁锰沉积记录对环境变化的指示意义

    作者:张兴茂; 翁焕新 刊期:2005年第01期

    通过对南海东北陆坡沉积柱的研究,建立了高分辨率铁、锰、CaCO3,Fe/Mn的值和醋酸溶性镁的变化序列.研究表明,铁和锰含量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两者在垂直方向上总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锰的氧化还原界面的深度要比铁的浅.经过成岩作用,铁基本上可以保存它原始的沉积含量,间冰期沉积物中铁含量要比冰期的高,铁含量波动幅度和频率可以表示短...

  • 中华假磷虾碳氮收支的实验研究

    作者:郭东晖; 李少菁; 陈峰; 王桂忠; 陈钢 刊期:2005年第01期

    实验室培养条件下,以新近孵化的卤虫(Artemia salina)为食物,观测中华假磷虾(Pseudeuphausia sinica)雌性成体、仔虾和后期带叉幼体的碳氮收支.实验表明摄食率随食物浓度的升高呈线性提高,成体未出现饱和现象,反映其较高的摄食潜力.呼吸率(碳消耗率)与碳的摄食率及同化率分别呈线性正相关,比动力作用分别为9%~16%(摄入碳)和10%~17%...

  • 北太平洋鱿鱼渔场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

    作者:王云龙; 蒋玫; 袁骐 刊期:2005年第01期

    分析了北太平洋鱿鱼渔场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分布特点及其与环境、中心渔场的关系.初步鉴定出36属129种,种类组成以暖水性种类居多(占58.9%),虽然冷水性占种类比例较少(占10.9%),但在细胞数量上占明显优势(占总量的68.05%),出现热带、亚热带与亚寒带区系共存的局面;其平面分布不均,平均总量为54.60×10^3个/m^3;冷暖水系对浮游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