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Marine Geology Quaternary Geology

杂志简介:《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1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7-1117/P,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环境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环境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沉积与环境、地球化学与地球物理、古海洋与年代地质、油气与矿产、第四纪地质、技术方法、其他

主管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
主办单位: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国际刊号:0256-1492
国内刊号:37-1117/P
全年订价:¥ 480.00
创刊时间:1981
所属类别:环境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山东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09
复合影响因子:1.02
总发文量:1684
总被引量:19118
H指数:50
引用半衰期:7.9286
立即指数:0.0339
期刊他引率:0.876
平均引文率:21.9153
  • 南海东部古扩张脊的俯冲机制

    作者:詹文欢; 李健; 唐琴琴 刊期:2017年第06期

    南海东部古扩张脊处于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汇聚地带,其东侧为马尼拉海沟、北吕宋海槽和西吕宋海槽,由于受到多个构造单元的相互作用,使其处于复杂的构造环境中。南海东部古扩张脊俯冲过程的研究对深入理解南海海盆构造演化、火山及地震活动等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今后南海构造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在总结前人研究基础之上,探讨南海东部古扩...

  • 南海的“山根拆沉成因观”——南海成因新议

    作者:刘海龄; 周洋; 王印; 朱荣伟; 黎雨晗 刊期:2017年第06期

    南海成因问题至今仍众说纷纭。作者以寻求南海形成演化的内因为着眼点,在大量地震剖面地质解释的基础上,运用构造解析法对南海南北陆缘前新生代基底地质构造变形形迹进行了系统的构造恢复和组合分析,发现了残存于南海南北陆缘中生代基底中的断层-褶皱具有碰撞造山带特有的背冲断褶构造特征,指出该古造山带的中轴位置大致沿现今双峰-笔架海山连线...

  • 南海北部晚新生代岩浆活动的发育特征与构造意义

    作者:夏少红; 范朝焰; 孙金龙; 曹敬贺; 赵芳; 万奎元 刊期:2017年第06期

    南海北部陆缘具有极其独特的岩浆活动特征,其岩浆活动在大陆张裂和破裂期间表现的较为薄弱,而在裂后期尤其是海底扩张停止之后的晚新生代时期却变得极为强烈。通过总结南海北部晚新生代玄武岩浆的岩石学、年代学、地球物理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从发育规模、物质属性、构造模式以及通道特征等方面系统揭示了岩浆活动的发育特征及其隐含的构造意义...

  • 南海北缘白云凹陷新生代岩浆活动特征与期次

    作者:杨率; 金振奎; 韩建辉 刊期:2017年第06期

    白云凹陷隶属于南海北缘珠江口盆地珠二坳陷,进入新生代以后白云凹陷及其邻区发育了剧烈的、多期次的岩浆活动,表现为强烈的火山喷发与岩浆侵入作用。从白云凹陷地质资料、井资料、地震资料出发,井震结合总结了不同类型岩浆岩体地震响应特征,并识别出了白云凹陷新生育的岩浆岩体,绘制了岩浆岩体平面分布图。白云凹陷新生代岩浆岩体主要分布于白...

  • 南海北缘珠三坳陷新生代构造沉降特征

    作者:陈梅; 施小斌; 刘凯; 任自强; 于传海 刊期:2017年第06期

    盆地的构造沉降史是盆地基底垂向升降的历史记录,不仅可以反映盆地形成演化历史,而且可能记录了深部地质过程的信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地球物理证据显示,雷琼地区深部存在延伸到下地幔的柱状低速异常体。为了揭示该深部异常体的活动信息,利用地震资料和钻孔资料,采用回剥和应变速率反演技术,计算了珠三坳陷各构造单元的构造沉降曲线和理论构造...

  • 南沙海域中生代构造挤压及其成因

    作者:朱荣伟; 刘海龄; 姚永坚; 崔小君; 黎雨晗; 王印 刊期:2017年第06期

    为研究南海南部南沙海域中生界挤压构造变形特征及其成因,对研究区内多道地震剖面资料进行了解释,结果表明研究区内中生代地层曾遭受过不同程度的挤压变形,并在中生代末期遭受过强烈的剥蚀作用。为了进一步研究中生代地层的挤压构造特征,通过平衡剖面计算的方法去除了研究区新生代构造的影响并对中生代地层构造挤压率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研究区...

  • 南海北部莺歌海盆地成因机制:与渭河盆地构造对比分析的启示

    作者:杨鹏; 夏斌; 蔡周荣; 万志峰; 黄强太; 张勇 刊期:2017年第06期

    南海北部莺歌海盆地为新生代沉积盆地,地处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澳大利亚板块交汇处,构造位置独特,复杂的地质构造现象使其形成演化的动力学机制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同一类型盆地具有相似的构造、沉降、沉积演化历史与成因机制。莺歌海盆地与渭河盆地均位于多板块交汇处,存在长期相对快速沉积、沉降及构造演化迁移等典型走滑型盆地特...

  • 下地壳流对南海北缘白云凹陷地壳伸展变形的影响

    作者:王晓芳; 许鹤华; 赵俊峰; 赵中贤; 陈梅 刊期:2017年第06期

    下地壳流经常被用来解释地壳随深度的差异拉张现象,但下地壳流对地壳伸展变形的定量研究却不多见。以白云凹陷的岩石圈伸展变形为研究对象,根据普拉特-海福特重力均衡模式,假设凹陷区原始地壳厚度为32km,即均衡深度,利用现今的基底厚度、沉积层厚度和水深数据恢复到白云凹陷变形前的原始地壳厚度,发现其值大于32km,在32.599~33.774km之间,并且从...

  • 南海南部珊瑚礁区新生代突变事件研究

    作者:胡守祥; 唐琴琴; 孙杰; 姚衍桃; 姜莲婷; 詹文欢 刊期:2017年第06期

    南海南部珊瑚礁区的突变事件记录了构造、沉积环境等的改变,根据收集的地球物理资料,结合前人工作,总结研究区新生生的多次突变事件,对主要突变事件进行分析。发生在不同构造单元的主要突变事件会有所不同,如曾母盆地的突发事件发生于晚白垩世晚期、始新世晚期、早中新世后期、中中新世末、晚中新世末和上新世末,而万安盆地的突发事件则发生于晚...

  • 1990年菲律宾Mw7.7级强震对马尼拉俯冲带静态应力触发影响

    作者:李健; 詹文欢; 朱俊江; 孙杰; 冯英辞; 姜莲婷; 郭磊; 唐琴琴 刊期:2017年第06期

    基于震源机制解模型和弹性半空间模型,计算了1990年7月16日Mw7.7级地震所产生的静态库伦应力变化,研究结果表明Mw7.7级地震触发了其后Mw6.0级和Mw6.5级2次强余震的发生,应力加载值分别达到了21.63bars和9.15bars。依据地震重复原则和构造外推原则,以马尼拉俯冲带及其附近区域Mw6.0级以上地震震源机制解中的一个节面作为接收断层面,计算了Mw7.7级...

  • 南海北部神狐海域水合物钻探区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

    作者:邬黛黛; 谢瑞; 杨睿; 孙甜甜; 杨飞; 刘丽华; 吴能友 刊期:2017年第06期

    海底水合物形成分解/甲烷渗漏的甲烷以及相关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可能对海底的沉积环境产生影响,因此识别水合物的形成分解/甲烷渗漏对海洋沉积环境改造有助于了解水合物成藏特征及其形成分解过程。选取南海北部神狐海域2007年水合物钻探区的SH3钻孔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对SH3钻孔岩心的碳硫数据、主微量元素,尤其是氧化还原敏感元素(U、Mo、U/Mo、...

  • 南海南部北康盆地中中新世深水沉积体类型、特征及意义

    作者:雷振宇; 张莉; 苏明; 骆帅兵; 钱星; 帅庆伟; 张伯达 刊期:2017年第06期

    利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已有的2D地震资料,对南海南部北康盆地拗陷阶段中中新世地层内的地震反射结构进行了精细刻画。通过对地震反射同相轴振幅强度、连续性、接触关系、整体形态特征等要素的系统识别和总结,建立了5种典型的地震相类型。结合南海南部沉积盆地的构造-沉积演化特征,识别出了中中新世时期北康盆地内发育的深水沉积体类型,分别是半...

  • 南海白云凹陷东侧巨型麻坑中自生碳酸盐岩的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作者:刘兴健; 唐得昊; 阎贫; 葛晨东; 王彦林 刊期:2017年第06期

    探测发现南海白云凹陷东侧存在一个宽1 500m、深达75m的巨型麻坑,在麻坑内采集了大量的碳酸盐岩结核。大部分结核中存在新鲜孔洞和流体通道。本文从中选取了5块结核,进行XRD衍射、扫描电镜、碳氧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5个结核中碳酸盐矿物主要是含铁白云石,其中一个还有少量方解石,碎屑矿物主要是石英和长石。结核的显微结构以纤维状为主,存在裂...

  • 海南岛西南海域晚第四纪古水深反演

    作者:陈泓君; 黄文凯; 邱燕 刊期:2017年第06期

    晚第四纪以来,因古气候和海平面发生多次变化,南海西北部经历了海岸线变迁和海陆演变多个过程。利用钻孔测年和高分辨率单道地震资料开展对比、划分了7个主要地震反射界面并确定其时代。同时基于现今水深数据,依据全球海平面变化曲线和地层厚度,对海南岛西南海域晚第四纪(100.1~40.7kaBP)以来的古水深和海岸线进行反演。反演结果表明,100.1kaB...

  • 南海宣德海域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输运趋势

    作者:李亮; 何其江; 龙根元; 贺超; 杨凡 刊期:2017年第06期

    对宣德海域151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粒度组分、粒径参数分析,结果表明岛礁区分布有8种沉积物类型,粒度组成以砂和砾为主,粉砂和黏土相对较少。通过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区可分为4类沉积区,I区位于研究区中心地带,Ⅱ区位于岛礁附近海域,Ⅲ区主要位于环礁中心海域,Ⅳ区主要位于宣德环礁的礁盘外沿海域。粒径趋势分析显示,沉积物输运格局与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