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Marine Geology Quaternary Geology

杂志简介:《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1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7-1117/P,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环境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环境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沉积与环境、地球化学与地球物理、古海洋与年代地质、油气与矿产、第四纪地质、技术方法、其他

主管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
主办单位: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国际刊号:0256-1492
国内刊号:37-1117/P
全年订价:¥ 480.00
创刊时间:1981
所属类别:环境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山东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09
复合影响因子:1.02
总发文量:1684
总被引量:19118
H指数:50
引用半衰期:7.9286
立即指数:0.0339
期刊他引率:0.876
平均引文率:21.9153
  • 南海曾母盆地南部陆架边缘三角洲沉积特征

    作者:郭秀蓉; 武强; 邱燕; 苏明 刊期:2006年第04期

    曾母盆地作为发育于古巽他陆架上的盆地,南部的古巽他河所携带的巨量沉积物和曾母盆地的陆架特征使得陆架边缘三角洲在曾母盆地南部发育成为必然。通过对曾母盆地中中新世以来陆架边缘三角洲的地震、钻井及进积特征分析,认为曾母盆地内陆架边缘三角洲的沉积形态呈分别向陆和向海减薄的楔形体,古巽他河携带多期次的沉积物向陆坡沉积过程中形成...

  • 南海北部陆坡晚更新世末期硅藻及其古环境意义

    作者:黄玥; 冉莉华; 蒋辉 刊期:2006年第04期

    对南海北部陆坡17940孔晚更新世末期沉积物硅藻的研究表明,该时期硅藻组合以亚热带浮游性种类为主。硅藻组合中优势种和特征种含量的变化,指示了晚更新世末期南海海洋环境较现代封闭、海平面较现代为低的古地理环境。同时,根据硅藻组合中特征种的变化,也可以清楚地界定出波令-阿勒罗德期和新仙女木事件,但是全新世的底界并不明显。

  • 深海钻探船“地球号”在下北半岛近海试运行——2007年服务于IODP的检验和培训

    刊期:2006年第04期

    科学钻探船“地球号”于2001年4月份开始建造,2005年夏季竣工。船体总长210m,总吨位57087t,位于船中部的钻塔其顶部距海面有121m,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科学钻探船。

  • 海南岛西部岸外沙波的高分辨率形态特征

    作者:曹立华; 徐继尚; 李广雪; 史经昊 刊期:2006年第04期

    利用SIMRAD—EM3000多波束探测系统和DGPS定位系统,对海南岛东方岸外的沙波沙脊区进行了高精度探测,分析结果表明:从海岸到陆架底形具有明显的分带性,依次出现弱侵蚀底形段、沙波沙脊底形段和平坦底形段。沙波仅发育于沙波沙脊段,介于水深20~50m之间,沙波形态有二维与三维两种,沙波波高多为0.7~2.5m,波长20~70m,沙波指数(L/H)...

  • 海南岛滨珊瑚δ^18O对环境条件的响应

    作者:宋少华; 周卫健; 彭子成; 刘卫国; 程鹏; 鲜锋 刊期:2006年第04期

    利用采自海南岛东岸沙老岸礁的活体橙黄滨珊瑚岩心,测试了其中11a(1992—2002)的珊瑚骨骼氧同位素组成。通过与同期观测记录的海洋表面温度、海洋表层盐度进行比较分析,提出珊瑚δ^18O对环境条件变化的响应特征。该地区珊瑚δ^18O的年际变化主要受海洋表面温度的控制,而以夏季为代表的季节性变化则主要受海洋表层盐度的影响。

  • 现代黄河三角洲地面沉降及其原因分析

    作者:别君; 黄海军; 樊辉; 毕世普 刊期:2006年第04期

    为全面和具体地了解整个黄河三角洲的地面沉降状况,收集了现代黄河三角洲地区1956、1967、1980年1:5万比例尺的地形图资料,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进行数字化、建立高程数据库,生成数字高程模型。通过对不同时期数字高程进行空间运算发现,1956-1980年间黄河三角洲地区地面沉降现象普遍,沉降区年平均沉降数厘米。基于数字高程空间分析结果,...

  • 海洋地质杂志社

    刊期:2006年第04期

    海洋地质杂志社隶属于国土资源部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组建于2001年12月,主要编辑和出版学术类《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81年创刊、双月刊)、综合类《海洋地质动态》(1982年创刊、月刊)两种期刊,还编辑出版海洋地质科学专著图书(海洋出版社的授权单位)。

  • 现代黄河水下三角洲地质灾害现象的空间分布

    作者:李海东; 杨作升; 王厚杰; 魏合龙; 赵晓辉 刊期:2006年第04期

    利用浅地层剖面、旁扫声纳剖面及测深资料对现代黄河水下三角洲的地质灾害现象进行了研究,发现三角洲不同的形成时期对应发育不同的地质灾害现象:①在现行河口地区,高浓度泥沙下潜海底形成了黄河口独特的浊流现象,河口泥沙的快速堆积和欠固结导致河口三角洲叶瓣以台阶状滑塌陡坎的形式向海尖灭;②由于河口物源断绝和受到冬季北风或偏北风作...

  • 大洋钻探科学家引证北极气候变化的历史——《Nature》上刊载的重要发现

    刊期:2006年第04期

    《Nature》2006年第1期刊载了大洋钻探科学家们2004年秋季完成的北冰洋大洋海底钻探在报告中的新发现,该报告由IODP研究项目支持,对采自接近北极的北冰洋海底之下430m沉积物样品进行了分析,为了恢复沉积物中史前气候记录,研究团队需要管理3个破冰机来装备1个钻机,沉积物记录的恢复来自水深大约1000m的Lomonsov脊。

  • 中太平洋和中国南海富钴结壳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作者:陈守余; 张海生; 赵鹏大 刊期:2006年第04期

    对中太平洋海山和中国南沙海盆富钴结壳中稀土元素的含量、分布特征、配分模式分析结果表明:富钴结壳中稀土元素含量非常高,总量为1380×10^-6~2360×10^-6,约为正常深海沉积物和海水中稀土元素含量的10~100倍,与大陆地壳丰度相比Ce最为富集;中太平洋海山区和中国南沙海盆富钴结壳中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与其他海域基本相同,属轻稀土元素富...

  • 南海西沙海槽地区的海底热流测量

    作者:徐行; 施小斌; 罗贤虎; 刘方兰; 郭兴伟; 沙志斌; 杨小秋 刊期:2006年第04期

    为了解南海西沙海槽区的地热特征,利用Ewing型地热探针在该区开展了地热测量,并利用TK04热导率仪测量了相关站位表层沉积物样品的热导率,获得了7个站位的热流数据。结果表明,研究区7个站位的热导率变化范围为0.88~1.06W/m·K,平均为0.96W/m·K,地温梯度变化范围为85~120℃/km,热流值变化范围为83~112mW/m^2,平均达到95mW/m^2。...

  • 南海西南部晚更新世以来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古环境意义

    作者:乔培军; 邵磊; 杨守业 刊期:2006年第04期

    对南海西南部近湄公河三角洲中陆坡上的MD01—2392站样品进行的地球化学分析表明,该站的沉积物主要为湄公河带来的陆源碎屑,并且其物源四十万年来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分别用元素TiO2、CaO估算出沉积物中陆源碎屑的含量及CaCO3的含量,结果显示CaCO3在间冰期时高,而在冰期时低,表现出“大西洋旋回”的特征。陆源碎屑含量与CaCO3含量相反,显示...

  • 青藏高原隆升与亚洲环境演变——李吉均院士论文选集

    刊期:2006年第04期

    本书采撷了著名地理学家李吉均院士地理学、冰川学、地貌学等领域学术著作的精品,共29篇。论文大致反映了李先生关于高山冻原与大陆性冰川和海洋性冰川研究、青藏高原现代冰川和第四纪冰川研究、青藏高原隆起的时代幅度和形式探讨、冰川地貌与沉积相研究、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与环境研究、“季风三角”理论、黄河阶地和黄河起源,黄土系列与地文...

  • 中国海洋沉积地质学

    刊期:2006年第04期

    本书是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与海洋出版社合作陆续出版的《中国海洋地质丛书》之一。本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编总论,讨论了沉积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对一些重要概念和有争议的问题进行了评述。使读者了解近一二十年内这一学科的主要进展和存在问题,以及作者立论的根据和出发点;第二编按照沉积体系介绍中国的海洋沉积地质学,...

  • 地球科学探索

    刊期:2006年第04期

    本书是一部涉及地球科学领域——宇宙天体(Universe)、陆地(Land)、海洋(Ocean)、极地(Polar region)研究的科技大全。书中分别对太阳系内外神秘星球的形成与演化;陆地和海洋表层与深部的物质组成、地层古生物、地质构造、各类矿产资源的生成、气候与环境的变化、生物的进化与灭绝、人类的出现;冰雪极地对全球变化的作用与影响等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