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食品考察报告总结

食品考察报告总结赏析八篇

时间:2022-05-01 14:56:37

食品考察报告总结

食品考察报告总结第1篇

——考察……区食品监管情况的报告

(××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考察组)

根据市局的安排,6月5日-10日××副局长带领7个分管食品安全工作的领导赴××、××、××等地的市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进行了考察;其间,还考察了××区分局,由于时间紧促,资料采集有限,虽然仅此一瞥,却也窥到了一点紧要之处,对今后辖区开展取缔无证照食品经营工作颇有启发。

此次考察是带着问题上路的,即:在没有执法权的情况下如何履行“三句话” 职能与角色?如何整治食品的无证生产、无证经营行为?行前,××分局向区政府提交了《汉阳区无证豆腐作坊专项整治方案》的意向稿,巧合的是在××分局找到了类似方案的先行者,信步其街巷的确不见无证食品经营行为。考察小组成员对此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并与上城分局的领导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本文仅就此情况报告以下:

一、 主要做法

××是国务院确定的重点旅游风景城市,也是部级卫生城市,城市面积16596平方公里,2005年末全市户籍人口660.45万人,其中市区户籍人口409.52万人。我们所考察的××区是中心城区,面积18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1.79万人,过去无证经营食品行为遍布街巷。该分局2005年10月18号挂牌,人员编制8人已满编,在创建部级卫生城市和开展食品放心工程的工作中对无证生产、经营食品行为进行了有计划、有步骤的取缔,取得了一套有效的经验:

(一)领导高度重视,区、街行政一把手担任食安会主任 区食安会由一把手区长担任,与市里对应。在管理上: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属地管理,行业指导,去年区拨给食品安全专项经费15万元;

(二)签定取缔无证责任状,三网建设监管员、信息员由民政局任命 按照浙江省的要求以创建卫生城市为契机结合食品放心工程签定了市、区、街责任状(市政府对省政府、区政府对市政府、街道对区政府),将取缔无证经营食品行为纳入其中,各街还聘任了食品监管员、信息员,统一由区民政局下文任命;

(三)取缔工作以街道为平台,疏堵结合,以疏为主,按照监管环节“谁家的孩子谁报走!” 卫生、质监、工商、城管、环保、公安等执法部门执法人员组成执法队,由街道组织现场办公,具体实施审批办证,适当降低门槛,对低门槛仍不能办证的,是那个监管环节的问题就由那个部门组织进行强制取缔。共有无证生产经营户600家,一年来共规范275家,余下325家已全部取缔;对于众多无门点的经营者由卫生局办发“个人健康证”,并规定8:30前必须全部收摊。信步其街巷确实未见到无证经营食品行为。

(四)取缔后城管部门负责日常巡查防止反弹,起到长效监管的作用。

二、分析与认为

为了将外地经验结合本地的实际加以运用,现从城市人口与食品监管力量比较、食品无证经营户与监管力量比较、食品专项经费比较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根据《2003——2004中国城市发展报告》给出的中国最具竞争力的城市排名:××排位第6,××排位第10* 我市地处九省通衢,城市规模大于某市,食品监管模式相同,而食品经营秩序、监管实力却与城市规模不符,无证经营食品现象普遍。现将采集到的有关信息比较如下:

表1

食品监管力量比较

单位

监管人员数(人)

辖区户籍人口(万人)

辖区面积(平方公里)

监管人与人口比

人均监管面积(平方公里)

××分局

××分局

××分局

8

11

12

31.79

53.00

72.3

18

102

64

1:39700

1:48700

1:60250

2.25

9.27

5.33

每监管人与人口比

60250人

48700人

39700人

上城局

汉阳局

江岸局

人均监管面积

9.27平方公里

5.33平方公里

2.25平方公里

上城局

汉阳局

江岸局

表2

食品专项经费比较

表3

食品无证经营户与监管力量比较

单位

无证经营户(户)

监管人员数(人)

无证户是监管者的倍数

×××××分局

×××××分局

×××××分局

600

3300

4017

8

11

12

75

300

335

××区无证经营户情况

××区无证经营户情况

从以上图表可以看出,我市食品无证经营约占总数的60-70%,比杭州严重!例如:汉阳区有5000家食品经营户,而无证经营户却占3300户,按一天取缔15户的乐观计算也要220个工作日,仅此可见是个长期艰巨的工作;由于食品经营的成本最为低廉,技能最为普及,社会需求最为广大,而使无证食品有着广阔的生存空间和庞大的从业人群;而我们在监管水平上,一些前置审批部门借用“严格审批标准”的名义来规避风险,借用“依法行政”的名义来推卸监管职责,一些取缔行动缺少“钢性”,从而助长了无证经营行为,随着流动人口和无业人群的增多,无证经营已经到了泛滥的程度,严重破坏了我市食品经营秩序。目前,取缔食品无证经营的难度已远大于取缔“麻木”。

据此认为:取缔工作是场艰巨、矿日持久的大战役,而我们目前的监管实力、监管水平、经费保障等方面还不具有进行这场大战役的实力。

三、建议

虽然,目前尚不具备实施这场“战役”的实力,但可以积极备战,抓好试点,积累经验,在战略部署、战役准备、战术细节上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1、战略部署 继续细化各部门职责与任务,开好动员部署会,在年初将取缔无证食品纳入政府目标考核,省、市、区、街层层签定责任状,成立市、区两级督导组,并建立长效监管机制。

2、战役准备 各区进行二级部署,进一步划分工作任务,保障专项工作经费,确定街道为责任单位,调配执法力量,选择街道进行试点,积累经验再逐街实施。

3、战术细节 条块结合,以块为主, 疏堵结合,以疏为主,多方援手,临阵督导,按照监管环节“谁家的孩子谁报走”:

(1)降低办证门槛是取缔成败的先决条件 由省、市食安会牵头,组织专家结合实际起草一套食品经营的地方性过渡办法与收费标准,适当降低办证门槛。

(2)街道牵头负责是取缔成败的关键 由街道牵头是食品安全“条块结合”,“以块为主”方针的具体落实,同时也能将行政工作和行政执法有效地结合起来,把行政效能提升到最大。卫生、质监、工商、城管、环保、公安等执法部门执法人员组成执法队,由街道组织现场指挥调度,具体实施审批办证,适当降低门槛,对低门槛仍不能办证的,是那个监管环节的问题就由那个部门组织进行强制取缔;在执法部门的高压配合下,街道重点做好疏导工作,鼓励业主、受惠单位多方多形式出资建立一批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食品生产、经营点。

对于那些无门点的散户,实行“个人健康证”管理制度,划片定时经营,凡有“五病”者不得从事食品工作,将此纳入城管巡查范围。

(3)目标挂钩,临阵督导是胜利的保障 为保证行动的效率,区主要领导挂帅,由食药监分局、区监察局、目标办组成督导组 。

执笔:马踏飞雪

食品考察报告总结第2篇

一、建立食物中毒预案报告

本校区内教职员工和学生如发现短时间内出现多例有呕吐、腹痛、腹泻等类似食物中毒症状的病人时,立即向校值班室和医务所室报告。值班人员、校医务人员接报后立即汇报有关领导,并赶赴现场指挥、协调事件的处理。与此同时上报校长办公室,按有关规定上报市卫生局或市疾病控制中心、有关医院进行紧急处置。

二、食物中毒人员的救治

三、协助调查,采取相应措施

中毒事件发生后,校医务所室要主动协助市卫生防疫人员及时向中毒人员了解就餐场所、就餐人数、所食食品、发病人数及所出现的症状,现场检查就餐场所的卫生状况,卫生许可证及从业人员健康证的办理情况,分析中毒原因及可能造成中毒的食品,封存现场及可疑食品,追查食品及原料的来源,追缴售出的可疑食品,对病人的吐泻物及可疑食品进行采样,送上级卫生部门检验。

校保卫处应立即派员进行现场秩序的维持和勘察,调查校食堂工作人员的平时情况,社会关系,纠纷情况等,对现场进行取样、检测,分析是否有人为投毒的可能,控制可疑人员,必要时报请公安部门介入并对中毒现场进行隔离和戒严。同时严格审核进货渠道,对可疑食品的供货方、渠道缜密进行排查。

对不能排除饮用水的因素造成的食物中毒,校总务处应立即停止供水,留样等待检测。

四、善后处理

校区各部门配合学校有关部门做好中毒人员的安抚工作,待上级部门的检验报告出来以后,确定责任。如事件涉及刑律,则移交公安机关处理。

五、总结报告

发生食物中毒事件后,各部门应对事件的发生经过后果,自觉查找本部门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总结与完善、强化管理,杜绝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同时向学校和上级有关部门作出书面报告。

六、成立领导小组和指挥系统

为了防止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领导、协调各部门处理食物中毒事件,校区特成立食物中毒救治应急处置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及联系电话如下:

七、对在应急工作中有积极突出表现贡献的,予以表彰奖励,并作为考核评先的重要依据;任何违背本应急预案的行为:属领导责任的追究其所负责任,属不服从领导小组和责任领导紧急调配工作或不积极配合工作的集体或个人,也按事件性质和后果予以追究责任,并作为今后考核的重要依据。

**大学

食品考察报告总结第3篇

围绕食品药品安全存在突出问题的重点领域、环节、品种,坚持问题导向,以执法检查为支撑,以查办案件为抓手,集中时间,集中力量,拉网排查,重拳出击,实现三个目标:一是集中打击违法犯罪。查处一批大案要案,惩处一批违法犯罪分子,曝光一批典型案件,深挖一批制假售假黑窝点、黑作坊,铲除根源。有效遏制违法犯罪分子嚣张气焰,规范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行为;二是锤炼队伍。通过集中行动和强化执法培训,锻炼基层执法队伍,全面提升食药监管部门执法办案的能力和水平;三是健全制度。建立和完善投拆举报奖励、规范行政执法、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行刑衔接等各项工作机制和制度,实现执法办案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

(一)突出重点,主动出击。针对重点领域、环节、品种,排查线索,不留死角,主动作为,精准发力。

(二)依法查处,及时移送。以法律为准绳,严格程序,打大案,查要案,涉嫌犯罪案件坚决移送,从快从严。

(三)发动群众,加大曝光。动员群众举报,落实有奖举报制度,每月都要公布行动进展,曝光案件,打出声势,坚定群众信心。

(四)倒逼督查,阶段推进。每月通报进展,鼓励媒体监督,激励先进,鞭策后进。

(一)打击重点

食品领域:针对乳制品、肉制品、食用油、白酒等生产、经营环节,餐饮环节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原材料等违法犯罪行为,以及未经检验检疫的进口肉及食品等。

药品领域:针对以违法使用植物提取物、化工原料替代药用原料、不合格原料生产药品,以增重、染色、掺杂掺假、以假充真生产中药饮片,以及从非法渠道购销药品、挂靠经营、走票、销售假药、利用互联网制售假药等违法犯罪行为。

保健食品领域:针对减肥、辅助降血糖、抗疲劳、增强免疫力、改善睡眠、辅助降血压(调节血脂)等6类保健食品中违法添加药物成份和以中老年人为对象采取会议营销的方式销售保健食品等违法犯罪行为。

化妆品领域:针对违法添加和含有禁限用物质和超量物质生产化妆品;美容机构及会所销售、使用未经批准(含美白、除皱、注射类药品)和假冒化妆品等违法犯罪行为。

医疗器械领域:针对经营和使用未经注册、未经生产许可的医疗器械,违法购、销、使用植入性医疗器械等违法犯罪行为。

(二)锤炼队伍

通过从办案程序、文书规范等基本业务,到各类法律法规业务知识、工作方法等办案技能的系列培训和集中执法办案的实践,采取“传、帮、带”等多种培养方式,使镇食药监管部门和执法部门稽查队伍达到“快速稽查、分级稽查、大案协作、小案独立”的工作要求,提升稽查执法人员的办案能力。

(三)健全制度

1.完善稽查办案各环节工作程序。镇食药监管部门要按照国家总局3号令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依法完善从立案审批、调查取证、案件合议、行政处罚审批、执行、结案等各环节的工作程序执行。

2.完善稽查制度体系。建立完善投拆举报奖励制度、办案有功单位和人员奖励制度,行政处罚信息公开制度、黑名单制度等。

3.健全行刑衔接工作机制。在已有的行刑衔接工作制度基础上,与公安、检察等部门建立健全线索通报、提前介入、信息共享、涉案物品检验检测和处置、案件研判等工作机制。

(一)动员部署、培训阶段(4月5日-4月15日)

1.动员部署。安排部署“飓风行动”实施方案,统一启动。

2.广泛宣传。镇在赤岩政府网公布“飓风行动”公告和实施方案,公布举报投诉电话、邮箱等方式扩大投诉渠道,在街道、各村张贴“飓风行动”公告,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到行动中来,营造良好的整治氛围。

3.强化培训。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各村协管员培训,明确责任,熟悉行动内容、步骤、时间节点、信息报送等,明确工作要求,掌握工作方法。

(二)集中打击阶段(4月16日-10月31日)

1.清理遗留线索、案件。对2015年3月底以前的群众举报等未办结的案件线索、“四品一械”抽检监测不合格产品未办结的案件,集中进行清理查处。

2.收集新线索。“飓风行动”期间,要高度重视投诉举报的案件线索,进行初步梳理、分析、研判,一般性的举报线索及时依法查处,重大案件线索及时上报县局,并展开前期摸排;获取的线索不属于本部门管辖的,要及时移交相关部门;对日常监督检查发现、上级交办、相关部门或业务股室移交的案件,要及时登记。

3.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对本辖区各渠道汇集的新线索进行排查,重点针对专项行动中明确的重点领域、重点品种、重点对象的违法犯罪案件线索,逐一进行执法检查和执法抽检。

4.为确保专项行动取得实效,集中打击环节可按不同时间段,细化为针对“食品违法犯罪”、“药品违法犯罪”、“保健食品违法犯罪”、“化妆品违法犯罪”、“医疗器械违法犯罪”等系列集中打击行动,全面铺开与重点打击相结合,依次推进,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

(三)

总结和健全制度阶段(11月1日-12月20日) 对本镇“飓风行动”的开展情况进行总结评估,查漏补缺,形成总结报告,于2015年12月20日报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总结报告主要内容:专项行动开展情况,经验和做法,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领导,夯实责任。镇政府成立“飓风行动”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协调全镇“飓风行动”工作。由镇党委书记、镇长李举臣同志担任组长,胡敏同志为责任组长,由何家雄、范木林、石太君、陈昌富、湛宣明、熊重军、王军、肖峰、何家隆、邓志全、石永安、屈胜利、刘昌庆、罗怀博、梅平、赵平、南吉铃等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食药监所,胡敏兼任办公室主任,南吉铃负责日常办公。各自按职责分别负责日常监管中的线索提供、案件查处等工作,按照镇政府安排的时间节点和任务要求,不折不扣地完成任务。

(二)密切配合,两法衔接。专项行动要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建立联合打击食品药品违法犯罪工作机制的通知》(旬食药监发〔____〕35号)文件精神。镇食药监所、派出所、工商所、司法所、卫生院等部门要扭在一起,建立联合办案机制,办一批群众反映强烈、新闻媒体关注、社会危害严重和影响恶劣的重特大案件,对涉嫌刑事犯罪的案件要及时做好移送工作。

(三)严格考核,奖优罚劣。镇政府将“飓风行动”工作纳入各村各单位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以问题发现率、立案率、办结率为指标,每月对专项行动开展情况进行通报。对查办案件作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将给予表彰和奖励。对活动中敷衍塞责、推诿扯皮、进展缓慢等不作为行为,或避重就轻、以罚代管、有案不移等乱作为行为,以案谋私者,要会同监察、检察部门严查责任。

食品考察报告总结第4篇

一、总体要求

围绕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建立健全以服务项目建设为第一导向的能力作风建设督查和考评体系,负重前进、扎实工作,进一步提升“抓监管、保安全、促发展”的能力,大力弘扬“敢于负责、勇于担当、狠抓落实”的作风,努力营造创先争优、风清气正、团结奋进的良好氛围,树立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良好形象,力争在机关评议中争先进位,为保障食品药品安全、持续推进监管事业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

二、具体措施

(一)思想解放行动

1.召开能力作风建设推进会。再组织再发动,及时传达新精神新要求,安排部署任务,把干部职工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能力作风建设的总体要求上来。

2.开展思想解放大讨论活动。围绕“推进项目提能力、服务发展转作风”主题,在全局干部队伍中深入开展思想解放大讨论活动,重点对服务项目建设过程进行“四排查”,即:排查思想误区、排查能力差距、排查作风问题、排查机制障碍,深入查找在服务和保障项目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剖析原因并认真研究落实整改措施。

3.组织开展“我为项目建设做什么”大交流、“服务项目建设金点子”大征集活动,引导干部职工开动脑筋、激发才智,集思广益为项目服务出谋划策。

(二)组织保障行动

4.加强干部锤炼培养。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综合运用交流轮岗、关键岗位磨练等举措,促进干部历练成才。

5.加强综合绩效考核。继续完善局年度业务工作、行风建设工作考评机制,建立健全对机关科室以及机关工作人员的绩效考核机制,强化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三)能力素质提升行动

6.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规范党组中心组学习,深化领导干部学习调研,着力打造“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的“三宽”干部。

7.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围绕全局“十二五”确定的目标任务,制定《2012年全局人员法制教育培训计划》,突出抓好专业化执法人员队伍建设,在每次月度办公会议上由科室负责人用二十分钟给全体人员讲解专业法律法规,将其作为一项制度制定并执行下去。

(四)作风锤炼行动

8.开展“项目建设服务年”活动。制定开展项目建设服务年活动实施方案,搭建政企信息交流平台,建立重点企业联席会议制度,鼓励企业增强创业创新创优能力。提高行政指导工作效能。加强技术指导工作,帮促药械生产企业做好质量管理规范实施工作,指导新获证企业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加大对企业质量管理、检验检测人员培训力度,提高我县医药、保健食品和化妆品企业人才保障水平。

9.全面落实重点目标任务。围绕县委、县政府民生幸福工程决策部署,推进食品安全重点品种专项整治行动,实现基本药物“身份证”管理和全品种抽验制度,开展基层药品质量大检查行动,组织药品生产流通领域集中整治行动,加强化妆品生产企业日常监管,全力保障食品药品安全。

10.切实转变机关作风。严格落实服务承诺、首问负责等制度规定,加强重点服务窗口、岗位建设。认真做好机关作风评议反馈意见和建议整改工作。

11.深入开展“三下三联三交”和“三走进三服务”活动。按照“四个覆盖”总体要求,制定领导干部“三下三联三交”活动实施方案,建立领导干部挂钩联系项目制度,明确领导成员挂钩联系帮扶县重点企业,多方争取政策,为企业、基层和群众排忧解难。继续开展“三走进三服务”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干部职工走进基层、走进企业、走进社区,开展结对帮扶、扶贫济困、广场咨询、现场办公等活动,让“科学监管向上攀登、联系群众向下扎根”成为全局干部的鲜明特征。

12.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以“服务当先锋,喜迎十”为主题,组织党员干部围绕服务项目、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深入开展“服务先锋行动”实践活动。开展争创活动“回头看”,重点查看“三亮三比三评”是否落实到位,扎实推进“服务型党组织”、“群众满意服务窗口”、“群众满意服务明星”和优质服务品牌创建活动。

(五)群众评议行动

13.定期向服务对象报告工作。建立向服务对象报告工作制度,采取集中报告、书面报告和上门报告等方式,重点报告食品药品市场整治、服务项目建设、队伍建设、行风建设以及服务对象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的办理情况。

14.认真做好机关重点岗位满意度测评工作。按照县能力作风办安排,高度重视机关重点岗位满意度测评工作,认真做好相关工作。

(六)督查考评问责行动

15.广泛听取社会意见。认真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寄语市长”、12331食品药品咨询投诉举报热线办理工作,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16.开展明察暗访活动。坚持把服务项目建设作为效能监察的重点内容,开展明察暗访、回访服务对象等活动,开展公众满意度测评,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及时了解和发现服务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整改不足。

17.严格考评问责。扎实开展“三问三治”活动,严肃组织、人事、财经、廉洁自律纪律,切实做好各项日常工作。将服务项目建设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对在服务项目建设中工作作风拖沓、、失职渎职,不正确、不及时、不有效履行职责,或违反工作纪律及工作程序,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行为,区分不同情况,实施问责。

三、有关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今年是党的十召开的喜庆之年,是全面落实全局“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之年,食品药品安全形势严峻复杂、监管任务繁重艰巨,必须下更大决心、更大力气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干部队伍能力作风建设,保障和促进监管任务的完成和监管事业的发展。各科室要紧密结合机关作风评议中提出的意见建议和能力作风建设上存在的突出问题,落实责任、健全制度、完善举措、狠抓落实,统筹推进全局能力作风建设深入开展。

食品考察报告总结第5篇

关键词:实践教学 教授科研实训计划 延续性教学

食品微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对食品加工和食品质量控制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被定为食品相关专业重要的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本文主要针对实践教学环节构建食品微生物学“课内实验,延续性教学实践”的实践教学模式,强化微生物实验课堂、“教授科研实训”计划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最终在不断提高本课程教学效果的同时,实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成为适应食品领域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1.课内实验改革

(1)实验教学内容逐步更新

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及教授内容的更新根据本学科具体特点、培养学生的目标以及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发展需要而确定。首先,在总体上强调基础性,突出微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技术在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内容中的地位和作用。其次,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使分散的实验有机地组合起来成为系列实验,合理安排实验项目减少不必要重复,增加课堂的知识容量,提高实验教学内容的整体性和系统化。如通过“食品中细菌总数的测定”、“水中大肠菌群检验”等实验项目,让学生亲自参与采样、样品处理、接种培养、过程观察及结果分析,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锻炼学生食品微生物学实验的综合操作技能,还十分易于发掘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初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为今后独立完成毕业论文打下基础。适当引入创新性实验,由学生自主查阅资料,选定题目,拟定实验计划,开放性到实验室完成实验内容,培养学生探究真理创造性思维能力。

(2)实验教学方法持续改革

从激发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准确把握讲授、示范、指导的尺度;要求学生多动手操作,规范操作;实验报告的规范化及评定几方面进行改革。首先,每次实验课前,教师要向学生布置实验内容的预习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和思考,要求学生做到对实验目的、实验原理、方法步骤心中有数,对一些实验项目提倡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其次,教师要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对于一些基本实验操作技术采取增强感性认识――重点讲授、示范技术要点――学生独立动手操作――错误操作分析及纠正――学生掌握并巩固实验操作技能五步曲,并将其贯穿整个实验教学环节。再次,尽一切可能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要求学生多动手操作,独立操作,规范操作,比如针对食品微生物学实验准备工作繁多的特点,给学生适当安排实验的准备工作等。结果显示本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在科学实验中严肃的态度、严密的方法和严谨的作风。

(3)过程控制机制强化实验教学管理

实验课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应以学生自己动手为主,坚决杜绝 “旁观族”。实验过程中,教师注意观察随时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避免形成错误习惯。试验过程中发现具有普遍性的问题,要及时提醒全体学生并定时检查错误的改正情况;针对基础较差学生,尽量抽出时间进行单独辅导。结合试验报告、课堂提问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和科学态度,逐步形成学生较好的专业素养。

(4)多角度、多层次的课程评价体系

改变以往实验课学生成绩大部分依照实验报告进行评定的作法,引入多角度、多层次的实验课程评价体系。经验显示简单依照实验报告对学生的实验情况进行评定并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因此,本课程秉承学校改革的精神实质,尝试通过改革实验课成绩评定方式实现以测带教、以测促教的效果。另外,改革初步尝试将学生平时进行的独立实验的评测结果作为最后成绩的组成部分。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施:首先,增加食品微生物学期末考试试卷中实验题比重(占实验总成绩的40%);其次, 对于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根据实验报告中取得的数据结果和理论分析进行成绩评定(占实验总成绩的30%);而对于操作性强的简单实验,以操作技能为依据给出成绩(占实验总成绩的20%)。学生的实验态度、平时提问、课堂讨论等也纳入实验课成绩评定的范围(占实验总成绩的10%)。以此来提高学生对实验课教学的重视程度,巩固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再次,加强对实验课实验报告的有效监管,在报告中设立更多开放性问题,尽量减少由简单的“是”“非”进行判断的环节。延长实验报告的监管过程,全面跟踪学生在完成报告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完全杜绝抄袭现象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在试验中发现、发表自己对实验现象、实验结果的思考和看法,同时将课堂表现予以量化评分。

2.延续性实践教学――教授科研实训计划

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涉及内容与实际联系紧密且对实际操作要求较高。经过十几年的教学积累和学生的反馈,如果单纯依靠课堂学习仅能满足对课程基本知识和操作的掌握。然而,本课程的相关知识及操作经常会作为学生毕业后工作或硕士研究生考试的重要内容。因此无论是基于一般本科生对课程知识掌握程度的提升或是对于少数需要在本学科有更高层次要求的学生而言,通过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吸纳部分优秀的学生进入教授科研课题,开展相关的课题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正是基于对以上问题的思考,我们教学团队对本课程各个实施细节进行重新论证。经过近半年的反复酝酿决定2013年春季学期第一次以本课程为依托开展“教授科研实训”计划,通过此计划的实施也希望为其他课程的改革提供思路和经验。春季学期(《食品微生物学》及《微生物学》开课学期)教学周19-20周(根据具体情况微调)。每天计划标时8标时。

(1)教授科研实训计划选题

由于实验室客观条件限制,本计划根据学生兴趣及平时成绩考核遴选30名左右参与本课程学习的学生,进行分课题分小组实验研究,每组设计独立题目。选题如表1所示:

表1 科研题目选题情况

(2)教授科研实训计划实施

实施过程中,指定每个小组组长,由组长负责,在查阅文献基础上制定实验方案,实验方案主要包括实验内容、实验方法、所需的实验试剂种类及数量、实验设备及数量、实验具体时间安排等事项。

实验结束后,由小组成员推选组员对本组实验成果进行答辩汇报,其评价由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两部分组成,答辩过程中针对同学们实验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一些新的发现进行讨论,寻找实验现象中蕴藏的理论依据,从实践中发现问题,用理论指导分析并解决问题。

通过采用这种实践教学模式,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掌握基本实验技能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性学习, 学习方式发生了改变, 由被动的学习者转变为主动的参与者, 自觉利用学习资源, 发掘学习时间, 主动构建知识体系, 学习和科研兴趣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张佳琪,吕远平,姚开,何强,谭敏. 食品微生物学实验课立体化教学体系的构建[J]. 微生物学通报,2013,02:322-327.

[2]刘正峰. 研究性教学与实践性教学:我国高校教学改革的法律分析[J]. 现代教育管理,2011,03:79-83.

[3]高文庚,李平兰. 研究型教学模式在食品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 微生物学通报,2012,01:111-116.

[4]陈海琴,田丰伟,王刚,张秋香,陈卫,张灏. 本科生微生物学(食品)创新教学模式摸索[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6:23-24.

[5]田洪涛,贾英民,张柏林,檀建新,马雯. 食品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改革初探[J]. 微生物学通报,2002,03:102-104.

食品考察报告总结第6篇

1.通过观察,了解食品包装袋上的信息,并能就有关食品包装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

2.能正确选择适合的食品和分辨伪劣食品。

3.知道一般食品包装的材料与包装方法,知道食品的存储条件与食品保质期的关系,了解食品添加剂的作用与危害;能科学选择食品。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学会收集信息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与处理。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旺旺雪饼,记录纸。

一、新闻导入

课件展示:过期方便面中毒事件。

教师问:看了这条新闻,你有什么想法?

学生回答:过期的食品不能食用。

教师总结:大家都谈到了食品安全卫生问题。那么老师想问问大家是怎样买到安全卫生食品的?

学生交流,汇报。

教师总结:同学们还真有经验,一些能直接观察到的食物我们很容易辨别是不是完好,但是一些有外包装的食品,我们就只能通过食物外包装来选择想要的食物了。这节课,我们就对食品包装上的信息进行研究。(板书课题)

二、观察食品包装

1.教师:说一说在生活里你们了解到食品包装上有哪些信息。

生:名称、商标、厂家、地址、生产日期、保质期。

教师:真像大家说的那样吗?老师为大家准备了“旺旺雪饼”,比一比谁发现的信息多,谁发现的信息与众不同?

2.学生小组观察后汇报:

汇报:名称,条形码,保质期,注意事项,生产地址、电话,产品标准号,营养成分,净含量,生产日期,保存条件,配料。

教师:同学们找到的可真多,你们知道这些信息是什么意思和起什么作用吗?

学生汇报:厂家、地址告诉我们这种食品是哪里生产的。生产日期表示食品是哪一天生产的。条形码可以打价钱。净含量是里面有多少食物。

教师:那么一般食品的包装上有哪些信息呢?我们一起看下面这个短片。

出示短片“国家关于食品包装的要求”。

教师小结:国家对食物的包装有严格的规定,制造商必须按规定正确标注相关内容。我们周围小商店就有一些假冒伪劣食品或“三无”食品,同学们在买零食时要擦亮眼睛哦!

教师:假如我们现在要购买一种食品来吃,你认为什么信息最重要?

学生回答。提到生产日期。

三、研究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教师:今天我们就重点研究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教师:什么是生产日期?什么是保质期?

学生:生产日期表示食物是哪一天出厂的。保质期表示它从生产那天起可以存放多久。

教师:老师课前布置的作业你们完成了吗?请把你带来的小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找出来写在记录卡上。

从这些数据中你能发现什么?或者发现了什么问题?

1.小组记录后讨论。

2.学生汇报:生产日期不同、保质期长短不同、食物保存条件不同。

3.你们能找出保质期最长和最短的食品吗?

4.为什么不同食物保质期长短会不一样呢?与什么有关系?

(1)小组讨论:选择保质期最短和最长的两种食品,是哪些原因影响了食品的保质期?

(2)集体交流讨论。

引导学生从食品的特点、包装和保存方法、配料等方面去寻找原因。

教师:怎样才能找到答案呢?

学生:到食品的包装上找答案。

教师:观察包装上的信息,比比保质期不同的两种食品有哪些不同?想想食物保质期的长短跟这些不同的地方有关吗?

生:袋装牛奶和盒装牛奶也是因为包装材料不同,保质期才不同。

生:有的食品都用塑料袋包装,但保质期不同,可能食物保质期的长短还和食物本身的特点有关。

(3)小结:看来影响保质期长短的因素还真多。

考考大家:如果同是牛奶,你选择保质期长的,还是选择保质期短的?

老师这里有两袋牛奶,一袋保质期长,一袋保质期短,我们选择保质期长的,还是选择短的?(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短期内食用选择保质期短的食品,长时间食用选择保质期长的食品。通常来说,对于保质期长的食物,特别是储存水分较多的食物,都会在食品当中添加防腐剂。)

四、调查了解食品的配料

1.教师:我觉得今天我们班的同学个个都很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刚才大家一起讨论那么多问题都累了吧?这样,我们放松一下,这些饼干送给大家吃,每人品尝一块,边吃边细细品味,这块饼干会是哪些配料组成的?嗯,真好吃,真甜,我吃出了这块饼干里有糖,那你吃出什么了?(学生品尝饼干)

学生回答。

2.教师:是呀!一块小小的饼干就有很多配料。

(点击课件出示配料表)

3.教师:这么多的配料在食物中各自发挥着什么作用?各种添加剂是否会对我们的身体产生有害的影响?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了解它们?

学生回答:问大人、查阅书籍、上网查找。

食品考察报告总结第7篇

一、坚持监管与服务并举,确保法律法规正确实施

近年来,我省各级质监部门严格贯彻执行《产品质量法》、《标准化法》、《计量法》、《认证认可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围绕源头抓质量,充分质量监管、标准化、计量、认证、检验检测等工作平台,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增强服务经济的有效性。

1、贯彻《产品质量法》,扎实推进质量监管工作。围绕源头抓质量,建立和完善定期检验、专项抽查、应急抽查等产品质量监督制度,加大对安全产品、节能产品、主导产业产品、大众日常生活必需品的监督力度,开展定期检验和专项监督抽查。组织开展专项整治,加大后处理工作力度,采取召开专题质量分析会、督办、复查等形式,促进整改措施落实和产品合格率的提高,如20*年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为72.2%,比20*年提高了8.6个百分点,省级抽查合格率84.52%,比20*年提高了1.88个百分点。生产许可证管理工作更加严格,改革许可证管理工作程序,启动全省眼镜验配企业、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的取证工作,加强对许可工作的监督检查,发证产品的监督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5%以上。积极推广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组织参与总局的“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调查测评,我省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获得84.39分,排名居全国第二。

2、贯彻《标准化法》,深入开展标准化工作。严格按照《标准化法》、《福建省标准化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强化措施,促进了我省标准化水平的提升。建立健全标准体系,组织制修订省地方标准,进一步健全了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标准体系。企业标准化工作扎实开展,鼓励企业实施技术标准战略,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试点工作进展顺利,电力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试点工作全面启动。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取得突破,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我省首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稳步实施,部级和省级示范区分别达35个和65个。服务业标准化工作向前推进,有4家和15家农产品批发市场分别被确定为部级和省级标准化农产品批发市场;制定出台了《美容美发服务质量与规范》、《美发美容服务企业星级划分与评定》等省地方标准,促进了服务业的规范发展。

3、贯彻《计量法》,切实加强计量工作。根据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需要,积极筹建计量标准和计量检测新项目。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省人民政府、国家质检总局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要求,积极开展能源计量管理工作,积极帮助企业建立和完善计量检测体系,改进检测手段,提高检测精度,降低能源和原辅材料消耗,使三钢、福炼、雪津啤酒、龙岩卷烟等一批重点用能企业加强了对煤、电、油、气和水消耗的控制,企业效益名列全国同行业前列。围绕节能降耗,指导帮助200家重点企业建立完善了计量检测体系,促进企业的节能降耗和经济效益的提高。积极拓展计量监管范围,加强电能表强制检定的计量授权管理,保证电能计量的准确可靠;加强道路交通安全计量管理和机动车安检机构的监督管理,为交通安全提供技术服务。突出抓好民生计量监督管理工作,开展医疗卫生单位,特别是农村、城镇、社区卫生所及私人诊所计量器具的强制检定;认真开展计量加油机作弊的专项整治,有效防止了加油机作弊行为;组织开展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监督管理等工作,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监督工作取得实效。

另外,还严格执行《认证认可条例》等,认证工作不断加强。积极推动ISO14000、ISO18000、饲料产品、无公害农产品、良好农业规范、食品质量、绿色食品、绿色市场、有机产品、HACCP等认证工作,促进食品农产品质量水平的提高;组织认证有效性检查、认证机构办事处专项检查、3C认证产品专项检查、认证咨询机构违法行为检查等各种专项监督抽查工作,提高认证有效性;严格实验室监管,组织实验室能力验证比对,启动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的计量认证。

(二)深入推进打假整规工作,依法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健全辖区打假责任制,强化法技结合的打假理念,以专项整治为重点,强化打劣扶优、法技结合的理念,深入推进打假整规工作,主要是用好用好职业打假举报人、行业打假举报、企业打假举报等三个渠道的举报信息,开展信息、计量、标准、检测四种打假,深入查找案源,查处制假案件,深入推进打假整规工作,为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做出了积极贡献。一是组织开展了农资专项打假活动。每年在“3.15”和春耕期间,组织开展了“质量检测进乡村、服务农民到田头”农资专项打假活动和“四个下乡”(检测下乡、咨询服务下乡、受理投诉下乡、打假力量下乡)活动,福建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到现场采访,社会各界反应强烈。二是组织开展旅游市场质量专项整治。以“五一”黄金周为契机,省、市、县三级联动,组织开展旅游区计量、标准、特种设备、食品为内容的“四合一”专项检查行动。三是组织开展茶叶质量专项整治。对全省茶叶企业、小作坊、初加工农户、茶庄进行全面调查、专项整治和咨询服务,并结合茶叶市场准入,引导茶叶企业规范化生产,全省有近百家企业获得QS证书。四是组织开展絮棉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重点整治卫生巾、一次性尿布、贴身的内衣内裤、“黑心棉”等产品,特别是以9月新生入校为契机,重点打击“黑心棉”。与此同时,还组织开展了建材、“六一”儿童食品、玩具、腐竹、化妆品、电热毯、人造板、液态奶、水泥、煤炭、含乳饮料甘氨酸、含苏丹红蛋制品等产品的专项查处和整治,督办了总局转来的案件和其他一批案件,取得了明显成效。

(三)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切实保障“两大安全”

从体制、机制、管理等基础环节入手,以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为己任,严把食品和特种设备两大安全关,有效防止事故和问题的发生。

1、不断强化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在全面落实总局"三员四定、三进四图、两书一报告"为主要内容的食品安全区域监管责任制的基础上,根据我省情况,增加了"两册一证"的要求,形成了"11223344"的监管制度;认真开展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工作;全面开展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专项整治工作;加大巡查力度;《福建省食品质量监督与检验管理系统》和《福建省食品安全指标查询系统》开发成功并投入使用,初步实现了动态监管;制定了《风险与重点监管食品及食品用产品目录》,对加工食品实行分类监管;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的管理。

2、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得到加强。特种设备使用、检验、监察的责任机制进一步完善,安全责任落实,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安全生产管理责任目标任务,全省没有发生特种设备重大以上(一次死亡3-9人)事故,年度下达的各类特种设备法定检验目标任务全部完成。大力推行“使用单位定期检验申报制度”、“特种设备使用状态变更告知制度”和“特种设备延期检验报备制度”,促进了使用单位主动申报、检验机构按期检验和监察机构依法监管工作格局的形成。动态监管工作继续深化,在全国率先建立并实施了动态监管系统,通过特种设备动态监管系统对设备超期未检实行安全监察量化考核管理,对“违规单位”实行限时重点监察,目前全国有27个省、市采用我省编制的软件开展工作,该软件获得20*年国家质检总局科技二等奖。专项整治成效明显,组织开展了矿山用桅杆起重机、电站锅炉等专项整治工作,率先组织制定了全国第一个《矿山用桅杆起重机》省地方标准,为全面开展矿山用桅杆起重机专项整治工作提供技术法规依据。加强了省重点工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为重点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完善执法监督工作,强化对行政行为的监督制约

1、加强对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规范抽象行政行为。认真贯彻落实规范性文件的起草、审查、公布、备案等程序制度。起草规范性文件都经过认真调查研究,出台前充分征求法制工作部门的意见,并进行了合法性审查,内容涉及其他部门管理职能的,还征求了相关部门的意见;规范性文件通过后,及时向社会进行了公布。对省局出台的《关于对全省质监系统上报的办班情况进行审查的意见》、《省锅炉维修单位监督管理规则》、《省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办法》、《关于加强电能表计量器具监督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省机动车安检机构行政许可程序》等规范性文件,法制工作部门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合法性审查,提出修改的意见和建议。

2、改革责任制评价体系,增强考核的有效性。建立健全福建省质监系统行政执法和打假责任制评价体系,改革考评内容,对行政许可和办案规范性、执法打假有效性、履行政令严肃性等内容进行考评。一是自查自评。各设区市局对本单位自查和各县局的考核工作,并将20*年度本单位自查报告、20*年度各县局考核总结材料送至省局。二是组织检查。由省局组织检查组分别深入九个设区市局重点对行政许可和办案规范性、执法打假有效性、履行政令严肃性等内容进行考核评分。并随机抽调每个地市5个行政执法案卷带到省局。三是组织阅卷。对全省各设区市局抽取的案卷材料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审阅,综合计评各设区市局分数。四是总结通报。省局政策法规处将行政执法责任制考核情况汇总,综合计评各设区市局的考核成绩,对各地行政执法责任制开展情况进行通报。

3、认真贯彻行政复议法,加强行政复议工作。加强行政复议机构建设,省局行政复议机关配备13名行政复议工作人员,并提供必要的工作经费和办案条件。严格依法办理行政复议案件,促进办案质量的提高,在办理行政复议案件中,审点放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保障行政相对人权益、保证依法行政和办案质量,并通过行政复议引导、指导基层提高行政执法水平。为促使下级机关进一步强化依法行政意识,不论复议决定是撤销、撤诉还是维持,事后复议机构针对复议案件中存在的问题,向下级机关提出法律建议,建议在今后的办案中予以注意;对于错误的行政行为坚决予以撤销,决不袒护,对于行政执法案件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和重大失误,在全系统予以通报,并要求反馈纠错措施,以便引起足够的重视,以防再犯。通过采取以上几项措施,加大行政复议案件的审查力度,有力地促进了行政执法案件办理质量的提高。

4、强化监督意识,自觉接受外部监督。全省质监系统自觉接受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重大事项应当及时向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自觉接受质询,加强同人大代表的联系,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及时回复代表的建议和意见。认真听取政协对质监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办理政协委员提案,自觉接受政协委员对质监部门的民主监督。接受人民法院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对质监部门实施的司法监督,对人民法院受理的行政诉讼案件,各级质监部门积极出庭应诉、答辩;逐步推行质监部门主要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自觉履行人民法院依法作出的生效的行政判决和裁定;认真对待人民法院提出的司法建议,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

(五)强化各项措施,为依法行政提供有力保障

1、加强普法和法制宣传工作。加强与各新闻媒体的合作,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原则,加强普法和法制宣传工作,开展生动有效的质量法规宣传活动,营造全社会尊法、守法、依法维权的良好环境。一是组织媒体报道质监动态新闻。积极向媒体发送稿件,共撰写、提供质监动态新闻稿件370多篇,拟写新闻通稿60多件,省级媒体共报道我省质监系统新闻940余篇(次)。二是积极开展专题宣传活动。组织开展"3.15"活动、质量月、世界标准化日、"查无证食品,保两节安全"等专题宣传活动;在福建日报上开辟专版,开展创建中国名牌产品、福建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等专题宣传,召开20*年福建省“国家免检产品”授牌大会等。三是积极组织重点宣传活动。组织记者采访关于果冻标准实施的情况、开展含乳饮料中违规使用甘氨酸行为的治理情况、打击黑心棉情况、三明市品牌大会情况、检查食品生产企业情况、计量节能降耗和加油机专项整治情况、查获"涉红"鸡蛋情况等,营造了依法行政的良好氛围。四是及时向新闻媒体公布质量监督抽检情况。向省内主流新闻媒体通报了总局产品抽检报告28篇(次),组织报道了我省相关产品省级监督抽查情况15篇(次),曝光部分产品质量问题严重的部分企业,切实引导了消费。

食品考察报告总结第8篇

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食品生产许可管理,规范食品生产许可审查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定本通则。

第二条 本通则适用于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组织对申请人的食品、食品添加剂(以下统称食品)生产许可以及许可变更、延续等的审查工作。

食品生产许可审查包括申请材料审查和现场核查。

第三条 本通则应当与相应的食品生产许可审查细则(以下简称审查细则)结合使用。使用地方特色食品生产许可审查细则开展生产许可审查的,应当符合《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第八条的规定。

第四条 对申请材料的审查,应当以书面申请材料的完整性、规范性、符合性为主要审查内容;对现场的核查,应当以申请材料与实际状况的一致性、合规性为主要审查内容。

第五条 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对食品生产许可审查有特别规定的,还应当遵守其规定。

第二章 材料审查

第六条 申请人应当具备申请食品生产许可的主体资格。申请人应当根据所在地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食品生产许可受理权限,向所在地县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出食品生产许可申请。

第七条 申请材料应当种类齐全、内容完整,符合法定形式和填写要求。申请人应当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负责。申请材料的份数由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根据监管工作需要确定,确保负责对申请人实施食品安全日常监督管理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掌握申请人申请许可的情况。

申请人委托他人办理食品生产许可申请的,人应当提交授权委托书以及人的身份证明文件。

第八条 申请人申请食品生产许可的,应当提交食品生产许可申请书、营业执照复印件、食品生产加工场所及其周围环境平面图、食品生产加工场所各功能区间布局平面图、工艺设备布局图、食品生产工艺流程图、食品生产主要设备设施清单、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目录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申请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婴幼儿配方食品的生产许可,还应当提交与所生产食品相适应的生产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以及相应的产品注册和备案文件。

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的申请材料,按照《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第十六条的规定执行。

第九条 申请变更的,应当提交食品生产许可变更申请书、食品生产许可证(正本、副本)、变更食品生产许可事项有关的材料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食品生产许可证副本载明的同一食品类别内的事项发生变化的,申请人声明工艺设备布局和工艺流程、主要生产设备设施等事项发生变化的,应当按照本条第一款的规定提交有关材料。

申请人声明其他生产条件发生变化,可能影响食品安全的,应当按照本条第一款的规定提交有关材料。

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婴幼儿配方食品的生产企业申请变更的,还应当就申请人变化事项提交与所生产食品相适应的生产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以及相应的产品注册和备案文件。

第十条 申请延续的,应当提交食品生产许可延续申请书、食品生产许可证(正本、副本)、申请人生产条件是否发生变化的声明、延续食品生产许可事项有关的材料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婴幼儿配方食品的生产企业申请延续食品生产许可的,还应当就申请人变化事项提供与所生产食品相适应的生产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的自查报告,以及相应的产品注册和备案文件。

第十一条 许可机关或者其委托的技术审查机构(以下统称为审查部门)应当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的完整性、规范性进行审查。

第十二条 审查部门应当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的种类、数量、内容、填写方式以及复印材料与原件的符合性等方面进行审查。

申请材料均须由申请人的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签名,并加盖申请人公章。复印件应当由申请人注明与原件一致,并加盖申请人公章。

第十三条 食品生产许可申请书应当使用钢笔、签字笔填写或打印,字迹应当清晰、工整,修改处应当签名并加盖申请人公章。申请书中各项内容填写完整、规范、准确。

申请人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社会信用代码或营业执照注册号、住所等填写内容应当与营业执照一致,所申请生产许可的食品类别应当在营业执照载明的经营范围内,且营业执照在有效期限内。

申证产品的类别编号、类别名称及品种明细应当按照食品生产许可分类目录填写。

申请材料中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设置应当完整。

第十四条 申请人应当配备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及专业技术人员,并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

第十五条 申请人及从事食品生产管理工作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应当未受到从业禁止。

第十六条 食品生产加工场所及其周围环境平面图、食品生产加工场所各功能区间布局平面图、工艺设备布局图、食品生产工艺流程图等图表清晰,生产场所、主要设备设施布局合理、工艺流程符合审查细则和所执行标准规定的要求。

食品生产加工场所及其周围环境平面图、食品生产加工场所各功能区间布局平面图、工艺设备布局图应当按比例标注。

第十七条 许可机关发现申请人存在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申请材料的,应当及时依法处理。

第十八条 申请材料经审查,按规定不需要现场核查的,应当按规定程序由许可机关作出许可决定。许可机关决定需要现场核查的,应当组织现场核查。

第十九条 下列情形,应当组织现场核查:

(一)申请生产许可的,应当组织现场核查。

(二)申请变更的,申请人声明其生产场所发生变迁,或者现有工艺设备布局和工艺流程、主要生产设备设施、食品类别等事项发生变化的,应当对变化情况组织现场核查;其他生产条件发生变化,可能影响食品安全的,也应当就变化情况组织现场核查。

(三)申请延续的,申请人声明生产条件发生变化,可能影响食品安全的,应当组织对变化情况进行现场核查。

(四)申请变更、延续的,审查部门决定需要对申请材料内容、食品类别、与相关审查细则及执行标准要求相符情况进行核实的,应当组织现场核查。

(五)申请人的生产场所迁出原发证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管辖范围的,应当重新申请食品生产许可,迁入地许可机关应当依照本通则的规定组织申请材料审查和现场核查。

(六)申请人食品安全信用信息记录载明监督抽检不合格、监督检查不符合、发生过食品安全事故,以及其他保障食品安全方面存在隐患的。

(七)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需要实施现场核查的其他情形。

第三章 现场核查

第二十条 审查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组成核查组,负责对申请人进行现场核查,并将现场核查决定书面通知申请人及负责对申请人实施食品安全日常监督管理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第二十一条 核查组由符合要求的核查人员组成,不得少于2人。核查组实行组长负责制,组长由审查部门指定。

第二十二条 负责对申请人实施食品安全日常监督管理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或其派出机构应当派出监管人员作为观察员参加现场核查工作。观察员应当支持、配合并全程观察核查组的现场核查工作,但不作为核查组成员,不参与对申请人生产条件的评分及核查结论的判定。

观察员对现场核查程序、过程、结果有异议的,可在现场核查结束后3个工作日内书面向许可机关报告。

第二十三条 核查组应当召开首次会议,由核查组长向申请人介绍核查目的、依据、内容、工作程序、核查人员及工作安排等内容。

第二十四条 核查组实施现场核查时,应当依据《食品、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现场核查评分记录表》中所列核查项目,采取核查现场、查阅文件、核对材料及询问相关人员等方法实施现场核查。

必要时,核查组可以对申请人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抽查考核。

第二十五条 核查组长应当召集核查人员对各自负责的核查项目的评分意见共同研究,汇总核查情况,形成初步核查意见,并与申请人进行沟通。

第二十六条 核查组对核查情况和申请人的反馈意见进行会商后,应当根据不同食品类别的现场核查情况分别进行评分判定,并汇总评分结果,形成核查结论,填写《食品、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现场核查报告》。

第二十七条 核查组应当召开末次会议,由核查组长宣布核查结论,组织核查人员及申请人在《食品、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现场核查评分记录表》《食品、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现场核查报告》上签署意见并签名、盖章。申请人拒绝签名、盖章的,核查人员应当在《食品、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现场核查报告》上注明情况。观察员应当在《食品、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现场核查报告》上签字确认。

第二十八条 参加首、末次会议人员应当包括申请人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或其人、相关食品安全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核查组成员及观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