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赏析八篇

时间:2022-07-04 02:48:21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第1篇

关键词:生物课堂 观察能力 教学情景 观察情景 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4-0151-01

观察是指人们用自己的视觉器官将看到的事物反馈到大脑皮层并形成思维的过程。观察是生物科学的基本研究法,观察能力是最基本的能力。 培养观察能力,对于学习知识、认识世界和学生多元能力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教学第一线的生物教师,要如何注重自然观察能力的养成?如何为多元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是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笔者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交流、思考与实践,认为依据生物学科特点,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为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是培养观察能力的最佳途径。那么,如何依据学科特点和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景呢?

一、创设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教学情景的必要前提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师和外界环境的作用只是为了帮助和促进意义的建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创设真实情景来帮助发展学习者自身的能力。因此教师在创设教学观察情景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几个前提条件:

1.了解教学观察情景的创设可分为提供具体的观察场景和提供观察资源两类。前者以口语为基础,借助环境氛围、动作表演等,使观察对象与相应的情景结合,有助于从整体结构上感知和把握观察的内容。如了解某种前沿科技产品的背景提示和解读。后者指提供丰富的观察对象资料,如要观察叶绿体的结构,我们可以提供真实的叶绿体、叶绿体模型、叶绿体挂图和与叶绿体相关的影视资料。

2.学会分析创设教学观察情景的要素:⑴对学习者进行分析。观察活动必须建立在一定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习者分析的目的就是了解学习者学习的准备情况及其学习风格,为教学观察情景的创设提供依据,从而使情景创设能真正促进学习者智力与能力的发展。学习者分析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观察情境创设的成功与失败。⑵对观察对象进行分析。各种观察对象的本质不同,与之相适合的教学观察情景也不相同,所以对不同观察对象的分析,有利于创造合适的情景来激发学生的观察欲望并引导他们进行正确的观察。⑶对现有教学条件的分析。教学中要创设何种环境,还要看当时当地的具体条件,其中包括资源状况、多媒体实用状况、经济能力、教师技能、使用环境和管理水平等因素。

3.遵循生物观察情景创设的基本原则:⑴科学性。生物学观察本身就是一个严格的科学过程,在观察的过程中,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观察细致、准确、实事求是。⑵生活性。生物学与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对学生来说,他们对生物学既感到熟悉,又有一种神秘陌生的感觉。许多生物学知识就在学生身边,只是他们没有发现。只要教师稍微给予启发和引导,问题就会很好解决。⑶实验性。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实验性是生物学的一个突出特点,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利用多种感官直接感知事物本身,增强直接经验,获得生动表象,以之作为形成概念、理解原理和掌握规律的依据。⑷趣味性。 观察技能就是学生必须掌握和具备的一种复杂技能。所以培养学生观察技能的情景创设一定要注重趣味性原则。⑸针对性。生物观察对象的多样性和教学情景创设方法的多样性决定我们对任何一种生物教学观察情景的创设都具有多样性。根据教学无定法,贵在得法的观点,作者认为:创设也无定法。基于不同的观察对象,创设情景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针对具体对象分析,注意情景与观察对象的对应关系。

二、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培养观察能力的教学情景

1.利用教师语言激发观察的兴趣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生物教学的观察内容,适当地引入轶闻趣事或谜语来设计新颖有趣的导言,可以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兴奋的状态,使其进一步主动地利用观察法去探索寻求答案。

2.借助科学观察仪器、实物、教具和模型创设观察情景

对观察仪器的介绍和使用等均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创设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观察情景。例如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的介绍和使用。而对于那些简单的生物形态、结构方面的内容,采用展示相应的感性材料 ( 实物、标本或模型) , 或提供观察的材料,让学生动眼观察、动手触摸和动脑思考等行为都可以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创设培养观察能力的情景。

3.借助多媒体创设观察情景

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可以创设出图文声并茂的观察情景,通过各种感官的刺激,能有效地吸引学生观察的注意力,在“感兴趣”的前提下,积极主动地进行观察和思考,同时,为观察能力的培养奠定了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的诸多优点来创设不同的观察情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4.借助生物实验创设观察情景

在生物学教学中,可设计一个或一系列探索性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参与。利用多种感官直接感知生物对象,增强直接经验,获得生动表象。 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找到了答案,在这个过程教师就利用试验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观察情景。

5.借助课外活动和日常生活创设观察情景

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观察自然,观察生活。例如安排学生养水仙花并要求他们仔细观察和记录水仙花的生长情况,这种方式就是一个很好的观察、体验的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也可以让学生饲养宠物,如猫、狗甚至小兔子或小鱼。让他们照顾小宠物,并经常做观察记录,比如“今天小兔子吃了什么、小兔子今天总是躺在窝里面……”这些喂养中的细节既有情趣,又能提升学生对自然界的兴致,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培养了他们热爱自然万物,珍惜生命的可贵品质。另外还可以设计课外作业的观察形式。

三、注重观察能力培养和其他各方面能力培养的结合

观察能力的培养与学生的整体智能开发是相互关联的。在观察情景中,为学生提供单一的、直接用于激发学生观察智能的素材可能并不是最主要的,重要的是设计出一些以观察力培养为核心的有意义的观察活动,来激发他们的各种智能的组合。例如,在观察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注意与学生保持合理的语言交流。既注意聆听学生的问题,也主动引导学生提问和思考。这样,观察智能的培养就可以有机地与语言智能的培养结合起来;同时,学生所观察到的现象为语言智能的发展也提供了最好的素材和营养。在学生对观察对象进行观察以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所观察到的内容进行语言上的表达。另外,观察对象的具体内容的提炼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在观看相应的音像资料的过程中,可以将音乐融合其中,既可以同步开发学生的音乐智能,也可增加学生愉悦的感受。

参考文献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第2篇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学生也就没有继续学习的动力。因此,教师应该利用多种手段,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精心设计课前导入,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保持其注意力高度集中。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的导入部分对整个课堂教学的成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对课堂导入要精心设计,使其具有目的性、科学性、启发性和趣味性,通过导言的引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进行观察,迅速进入最佳的观察状态。如在教学“观察草履虫的形成和运动方式”时,教师可以拿个装有草履虫培养液的试管展示给学生,让大家观察,并猜猜看。学生对此有很多疑问,自然就有了观察的兴趣,教师在学生的观察中适时提出问题并给予解答,提高了学生的观察积极性。

2.营造和谐的课堂观察氛围,提高学生的观察兴趣。和谐的课堂气氛和宽松的观察氛围是培养学生观察兴趣的必要条件。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时,一定要和颜悦色,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关心爱护他们,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促使学生放开手脚去观察。同时,教师要构建宽松的课堂观察氛围,对于观察成功的学生要及时表扬和鼓励,对于观察失败的学生也不要苛责,要多加鼓励并帮助其分析失败的原因,争取下一次观察成功。只有在这样和谐的氛围下,学生的观察兴趣才能被激发出来,并长久保持下去。

3.设计好观察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兴趣。教师在观察实验教学之前,一定要对课堂观察环节做好充分的准备,即做好观察设计,先观察什么,后观察什么,在观察什么部位的时候提出什么样的问题,该如何解答等等。这样才能指导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的观察活动,也才能在观察中思考,最终得到准确的答案。比如,指导学生进行“观察种子的结构”实验时,第一步先引导学生观察菜豆种子的外形、种脐和种孔,第二步观察菜豆种子的主要结构――胚,特别要观察到与子叶相连的特殊部位――胚轴等等。只有做好观察设计,认真准备每一个观察环节,才能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游刃有余,指导学生观察成功,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兴趣。

二、指导学生正确运用观察方法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的结果是希望学生掌握学习的能力,而不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在生物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对学生观察方法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1.按顺序观察法。所谓的按顺序观察法,就是指观察要有一定的顺序,确定先观察什么,后观察什么,不能东一锤子西一榔头,胡乱观察。根据所观察的现象,观察顺序可以分为从整体到局部,从大致到细节,从特殊到一般。如观察根尖的结构时,先整体观察一株植物根,然后,再观察根尖的细微结构,并仔细观察组成根尖的四部分,再重点观察各部分细胞的结构特点,并思考这四部分的功能以及与整体的关系。这样的指导,就能使学生“观”得入微,“察”得周密。

2.对比观察法。生物教材中需要学生通过对比观察掌握生物之间共同点和区别的内容较多,因而教师必须教会学生对比观察法,以使学生深刻地理解知识。如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比较,分裂生殖(草履虫)、出芽生殖(酵母菌)、孢子生殖(曲霉)以及植物营养器官的生殖的比较,主根、侧根、不定根的比较,等等。通过比较来观察生物之间的异同点,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又能使学生印象深刻,不易忘记。

3.连续观察法。这样的观察需要较长的时间,来体现生命体生命活动的变化,所以就需要教师打破课堂上的时间限制,进行不间断的连续观察,并引导学生及时做好观察记录。如学习青蛙时,可以让学生先自己饲养蝌蚪,观察从蝌蚪变成青蛙的变态发育过程,并且让学生去实地了解青蛙的生活习性。在这样的观察过程中,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了关于青蛙的知识,并提高了观察能力。

4.重复观察法。科学家巴甫洛夫有一句名言:“观察、观察、再观察。”这句话不仅体现了观察的严肃性和科学性,也要求我们在具体的观察活动中,一定要多次观察,以保证观察结果的可靠性。这就是重复观察法。这样的观察能够很好地区分偶然性和一贯性,以确保观察结果的科学性、准确性。

三、拓展观察途径,增加观察机会

在实际教学中,一两次的观察活动并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所以为了增强学生的观察广度和深度,教师必须千方百计创造条件,拓展学生的观察途径,增加学生的观察机会,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实践中得到有效提高。

1.加强实验教学。实验是生物学科的基础,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观察能力的最直接的手段。因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学校的实验设备等情况,积极创造条件,设计符合校本情况的生物实验,增加实验的次数,提高实验的质量,在实验中加强学生的感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如指导学生进行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木本植物茎和草本植物茎的结构比较实验,指导学生观察鲫鱼的外部形态的实验,等等。在这些实验中,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到实验中来,以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

2.合理运用实物教具,增加学生的观察途径。这里所说的实物教具包括生物标本、模型、挂图等,学生对这类教具非常感兴趣,观察积极性很高。所以生物教师可以选择适合教材内容的挂图、模型等直观教具,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如在讲解“肾脏的结构”时,教师可以使用肾脏的模型,先讲解肾的形态、结构,然后让学生亲自动手解剖观察肾的内部结构,在这样的观察活动中,学生很容易就记住了知识要点。

3.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拓展观察的深度和广度。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生物教学中的使用已经很普遍了,多媒体课件、录像的使用,不仅帮助了教师,方便了教师的教学,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了学生观察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加了观察机会,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如在进行“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整个实验过程在屏幕上显示出来,以方便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学习。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第3篇

 

关键词: 造型艺术 艺术设计 教学体系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艺术设计专业对经济建设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得到社会认同,与之相对应的是全国各大专院校纷纷设立艺术设计专业。但是,由于办学条件和办学观念的局限等原因,使得一些院校在设置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体系时对造型艺术类课程不够重视,造成造型艺术类课程无论是种类还是数量都明显偏少。长此以往,势必影响其培养的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质量。

从历史来看,成熟的艺术设计教学体系出现的标志是1919年德国包豪斯学校的设立。包豪斯学校学制为3.5年,开始半年为预科,后三年为专业学习。在为期半年的预科中,包豪斯学校创造性的设置了许多造型艺术类课程,虽然包豪斯仅仅存在14年,但它所创立的设计理论、设计教学体系,特别是其预科教学体系,深深的影响了其后世界各国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体系设置。包豪斯学校毕业生的高设计水平是与其预科式的造型训练分不开的。于此相对应的是1955年在德国正式成立的乌尔姆设计学校,其第一任校长马克斯·比尔的办学方针是继承发展包豪斯的艺术设计教学体系,提出艺术与技术并重。可第二任校长马尔多纳多却采取了非常极端的做法,他强调设计就是以技术为基础,在其艺术设计教学体系中增加大量了数学、工程、逻辑分析等理工科类技术课程,大量删减了艺术类课程。虽然乌尔姆毕业生在系统设计、工业化设计、人机工程学等方面很成功,但是他们的设计作品过于理性。明显缺乏人情味,显得有些冷漠。

目前,我国很多院校的艺术设计教学体系中。对造型艺术类课程在艺术设计教学体系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造型类课程的设置无论是种类还是数量上都明显偏少。我国著名艺术设计教育家张道一教授曾经指出“绘画”类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一种基本功训练,如果不锻炼出过硬的“绘画”本领是无法从事设计工作的。造型艺术类课程在艺术设计教学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造型艺术类课程可以提高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观察力

意大利著名设计师阿切利·卡斯特奥里尼曾提出“设计需要观察”。人眼所看到的世界和人以主观意识所观察的事物是有很大区别的。人的视力与生具有,而人的观察力则需要经过后天培养和训练。造型艺术类课程就是培养和训练人观察力的有效途径。例如物体三维体积观察力的培养和训练,产品设计和环境设计专业的设计对象一般都具有一定的体积和一定的形体结构,因而学生在从事设计之前必须具备对物体三维体积的观察力。人们一般都知道有些人是色盲,却不知道很多人是“三维体积盲”。所谓三维体积盲是指这部分人眼中的物体是二维的、平面的,他们对三维物体的纵深感或者是下意识的忽略,或者存在感知障碍。此外,大多数人是不具备对复杂物体内部结构的认知力和想象力的。以上现象都是缺乏观察力造成的。只有经过严格而系统的造型艺术训练的人,才可能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进而从事艺术设计工作。在进行严格而系统的造型艺术训练过程中,学生如果要把三维写生物体表现在画面或做成雕塑、模型时,他就不能只像非专业人士那样对物体进行观察,他必须运用一定的观察原则、观察方法和观察顺序,刻意观察所要再现物体的各个纬度、形体结构。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严格而系统的造型艺术训练,就会提高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观察力,使学生把个人主观体验与观察物体之间建立起默契的关系。

第二、造型艺术类课程可以提高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创造力

三大构成课程在艺术设计教学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已经成为共识。但是,现在却出现一种用三大构成取代造型艺术类课程的做法,认为造型艺术类课程对提高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创造力作用不大。由于三大构成课程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模仿性、程式化等特点。因此,三大构成课程很被艺术设计专业师生所接受。然而,三大构成课程也具有明显的局限性——缺乏整体性、有机性和创造力。三大构成课程各侧重设计元素的一部分,将设计作品进行细致分解、分析,从中找出相应的形式法则让学生进行训l练,其结果是虽然学生掌握设计手段、设计方法,完成了设计任务,却使其设计作品缺乏整体性、有机性和创造力,流于形式、匠味十足。

如果能使学生从纯粹的形式元素中解脱出来,使他们获得个体与整体的交流体验,这是突破妨碍学生创造力的一种方法。学生在进行造型艺术类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使学生培养大局观、系统性、整体感,可以使学生将设计诸要素统一于某一个设计作品的创作、再现过程中,将点、线、面、色彩、三维空间的综合,从而培养学生设计出有创造力的作品。

第三、造型艺术类课程可以提高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表现力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第4篇

关键词:景观建筑设计;素描教学;探讨

景观建筑设计专业是一门科学与艺术之间的结合体,美术是景观建筑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学生学好美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以后专业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进行相应的素描教学,符合景观设计专业的目标,可提高学生的建筑设计思维以及审美能力,通过灵活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在专业上拥有更广阔的专业视野,有利于提高学生今后就业的适应性,有助于为景观建筑行业提供专业人才,推动景观建筑行业的发展。

1全因素素描与结构素描在教学中的作用与意义

1.1全因素素描和结构素描的特点及训练目标

全因素素描是从各个方面对物体进行深入的刻画,比如从光影、体积、质感等方面,让物体更加全面的呈现,突出所刻画物体的特点,这种方式下绘制的物体更具真实感与立体感,可达到较好的视觉效果。对于刚刚接触景观建筑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应当先以全因素素描的方式进行学习,以简单的石膏体作为训练目标。结构素描相对来说是以一种较为抽象的线条,对所要刻画的物体进行理解与创作,需要学生把这些物体想象成透明体,把物体的里外、前后有详细的结构表达。这种方式需要学生在掌握一定的素描知识后,再进行学习,增强学生对空间的思维能力与想象力[1]。

1.2全因素素描与结构素描结合训练目标

在进行全因素素描与结构素描的教学之后,可以通过结合两种素描方式的训练来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巩固与强化。教师可以通过采用静物与石膏体结合的训练方式,让学生通过观察光线下的阴影与明暗之间的关系,对这些知识进行相应的总结,并且通过速写记录不同物体在不同光线下呈现的状态,对各种建筑材料进行相应的分析,为以后专业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进行两种方式的素描学习之后,学生对景观建筑设计有了初步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让学生更加全面掌握素描知识与学习方法[2]。

2素描教学中设计思维能力的培养

2.1观察思维的转变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应当注重对学生观察思维的转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局限于画室当中的静物,还应当鼓励学生对生活当中的物体进行观察,以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与创新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让学生大胆地对所绘画的物体进行创新与组合,让学生对自己所感兴趣的物体进行绘画,并且在绘画当中加入一些创新的元素,在较大的程度上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对于景观建筑设计专业来说,素描的范围是较为广泛的,学生在素描的过程中需要将景观的整体进行展现,同时还需要对局部进行相应的绘制。教师在课堂中应当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对所刻画的物体进行灵活的观察,让学生在观察思维的转变之后,学习到更多的知识[3]。

2.2创新思维的培养

创新思维的培养对于景观建筑专业的学生来说,是较为重要的。拥有了更多的创新思维,才能赋予绘画更多的生命力与活力。因此在景观建筑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让学生运用自己的创新思维,进行多种元素的组合,完成设计任务。同时教师还应当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绘画灵感,让学生通过对物体细致的观察,在思想上进行相应的突破,再加上对自然的观察与分析,运用多种形式对绘画进行表达[4]。

3景观建筑素描教学模式的展望

景观建筑素描教学是较为重要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应当打破传统素描教学的方式,结合当今的新元素,在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上进行相应的创新,灵活教学,培养学生的立体思维能力与想象力,促进教学的有序进行。而且教师应当确立教学的目标,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力以及创新能力,拓展学生的素描理念,通过能力培养与课程学习的结合,让学生的学习更适合教学目标的要求,为景观建筑专业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推动景观建筑专业的发展与进步。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第5篇

认识自然始于观察自然,让学生用观察的方法认识自然。如“四季星空”的教学,由于教学内容分散、抽象,学生很难形成对四季星空的整体认识。教师在实验设计时,要科学地安排学生观察四季星空,保证观察的持续、完整。指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观察,写出观察日记,积累有关四季星空的感性认识和材料。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不同小学自然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精心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亲自参加实验获得知识是搞好小学自然教学的关键。

一、实验设计要符合自然学科特点

一切自然科学都来自实践,都是从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发展起来的,小学自然也不例外。教师在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丰富多彩,培养学生探求自然知识的兴趣、季节星座交替出现,北极星始终停留在原位置不动,周围的星座绕着它逆时针转圈,且一年转一圈等有关四季星空的变化规律。“水的循环”的教学设计则可以采取另一种方法。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对水的感性认识。如:天上有下不完的雨、雪;淋湿的衣服会干,冬天关在屋子里洗澡窗玻璃上会有水珠等。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归纳总结出:水或冰受热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变成水或冰的循环规律。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方法认识自然现象,总结自然规律,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为培养学生科学世界观创造条件,增加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爱好。

二、实验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学活动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双边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实验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实验得出结论,达到认识周围自然现象的目的。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易集中,感知世界往往从兴趣出发,抓不住事物主要特征等特点。设计实验时要采取多种方式,调动他们的各种感官有意识地直接观察事物。如:“植物的根”的实验设计,教师可通过提供大量的可供学生观察的有代表性的实验材料――植物的根,让学生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植物的根有直根和须根之分。常见的萝卜、胡萝卜等直根,土豆、红薯等须根,它们可以储藏养分即贮藏根。学生可以通过观察直接获得知识,而中高年级学生已初步具备了观察事物的能力,且能自己动手做一些实验。他们对神秘的自然界充满了好奇,对探索自然奥秘充满了自信。这时教师设计实验,主要是以一种引路的方式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自己动手实验获得结论,并自己设计实验验证结论。设计“水的浮力”的教学实验,就可以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将各种不同类型的实验材料放入水中观察现象,并动手将浮在水面的物体用手向下压,产生水有向上的浮力的直观感受,从而得出结论。这种设计可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实验设计要联系当地的自然条件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第6篇

在室内设计专业的基础造型训练教学中,美术教育以写生为主的主要方式,引导学生从新的角度去发现事物和大自然中隐藏于世界的空间结构之美,通过素描写生将这些印象转化为绘画的语言,使绘画作品的内部结构用纯粹的点、面、线表现出来。在学生学习室内设计之前,必须接受物象内部空间构筑、实体空间构筑、设计空间构筑、想象空间构筑等的绘画教育和训练。学生以静物写生的训练,练习各个事物之间的表达,强调描绘对象特征的变形夸张表达,同时加入光的表现形式,用不同层次进行处理,运用抽象的思维方式,对物事的结构特点、质感特征等素描因素夸张的进行积极处理,重新组合完成后,使素描作品更加具有装饰性、意向性、抽象性。美术教学中的素描教学可以通过静物的光线、光影的表现让人感受到空间、材质、结构等,创造的空间的场合意境运用到室内设计中,启发学生对空间的想象,从观察中学会表现、运用不同层次变化间的处理方法。美术教育在室内设计专业的教学过程,更加侧重于让学生掌握理性的思考和认识、抽象的思维训练、有逻辑的推理,以及设计创造的思维培养,从而让学生能够有效运用到室内设计的技术之中。

2.以美术教育培养发散性思维美术教育

在室内设计中的另一种运用方法是通过让学生学会观察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启发学生在对静物观察,用客观的表现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以不同角度对事物进行整合。观察事物的方法,不仅需在观察事物的基本表象的基础上,逐渐忘掉物象的表象属性,通过想象它与其它事物的关联之处或感受它的情感,再进行艺术上的发挥和加工。在观察过程中,学生可以利用平面化的视角,有意识的对物品的体积、缺陷进行删减,按自己的主观审美意识来对事物整合,从而表现物体的平面趣味性,突出物体在美感,挖掘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美术教育能够充分地挖掘出学生内心世界中潜在的、丰富的表现形式,引导学生开发发散性思维的活动,使学生学会运用变形的手法完成描绘对象的夸张表现。从而让学生在室内设计中,能够运用美术教育的空间构成方式,根据发散性思维把不同的表现主题,通过设计方案、效果图、三视图等表达创造出来。

3.以表现绘画的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素质

作为美术教育在室内设计专业中的运用,表现性绘画的教学方式有助于促进学生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作为教育学中较为难以攻克的难点,主要是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针对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材施教的教育模式。而美术教育中的表现绘画教学能很好地诠释这一点,它对学生的要求标准不会一概而论,而是让学生在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思维拓展的同时,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超越自我的不以统一的标准。美术绘画能够让学生形成不同于己的思维方式,让学生走出课堂之外,体验大自然,然后与课堂相结合,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一种快速转动的活跃状态,通过这种教学,能让学生的思维能动性得到最大限度的拓展与发挥。对于美术教育中绘画的主要任务是以不同的画面、事物进行转换,以夸张的形式表现出来。学生在绘画途中,不断地创造新的物像,以新的形式,新的形象来诠释绘画的生命,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视觉的饱满度,也让学生在积累创造经验的过程中,令自身的知识结构得以扩大与完善,从而得以让学生在培养自主创新能力的同时也能获得精神上的快乐。美术表现绘画教学能引导学生对物象以不同角度去观察,使观察的方式从单一向多元化转化,并让动静结合,突破传统客观、单调的观察事物模式,使思维更加敏锐,对洞察力的培养更具有针对性,让创造能力更加全面的发挥。美术教育绘画体现了人与物、艺术之间的关系,易于培训学生的积极主动的生活态度,有助于促进受教育者积极向上的健全人格。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第7篇

关键词:传统素描;设计素描;教学;比较

随着现代化设计的表现范围越来越广泛,学院式素描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设计需求,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世界文化交流逐步扩大,我国文化产业得到繁荣发展,固有传统教学模式受到欧美艺术思想浪潮的冲击,素描教育再次迎来全新的挑战。素描教育不再只是专业画家、创造人员的培养,更侧重于专业能力强、艺术素养高的应用型人才的塑造。现代设计学科的兴起,西方新颖的设计素描思想理念的引进与融入,需要有建立有效的课程训练与之匹配。以传统素描教学为基础,不断发展起来的设计素描更具目的性和科学性,是传统素描变现形式、观察方法的继承发展,同时也具有开创性。设计素描更加侧重于创造、启发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与设计需求更加贴近,这也是现代素描的价值核心。

1设计素描教学与传统素描教学之间的关联

设计素描是与传统素描有机融合基础上产生的具有创新思维性的产物。素描教学是给予传统的素描教学基础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设计素描教学的作用下,具象表现手法和意象表现相互结合,通过设计原理的运用,对物体进行创新性地描绘,将艺术新概念充分展示出来。设计素描教学在表现形式、观察方法上是对传统素描教学的选择性继承,更是传统素描教学的创新发展。

2设计素描教学与传统素描教学之间的差异

2.1教学目的的差异

在传统的素描教学中,其主要目的是对对象造型能力的准确再现,以客观物体具有较大的形体、明暗、结构、比例、体积、质感以及空间等特性为基础,如实地将物象客观地表达出来,重视技巧及技术方面的训练,培养学生脑、手、眼协调一致,侧重于理性、严谨、客观的思维培养。学生可通过对现实对象的描绘,对物体的各部分结构的比例关系、体积起伏、明暗关系、量感、质感以及空间的虚实等进行反复推敲,将注意力主要集中在物体本身的真实再现上,侧重于掌握素描的技巧,度感受以及灵感问题涉及过少。所以学生素描的思维性、创造性被忽略。因此传统素描教学只是造型再现技巧的一种训练,致使学生的创造潜力得不到很好挖掘,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现代设计素描教学在不断改进的历程中注入了新鲜的教学元素,现代设计素描教学不像传统描绘教学那样以设计造型为目的,而是在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主观能动性得到更好的发挥,培养学生利用构思能力能够将想象中各式各样的物体形象化,并且以画面的形式记录下来,然后经过系列的艺术处理与修改,在理解的情形下,进行创造性描绘。设计描述教学的主要意旨在于对学生在形体的认识、组织构造以及创想的启发与引导,而不是天马行空,无依无据的去构思、去空想。引导学生在观察分解的过程中,抛开传统抽象的明暗透视方法,而是将物体经过简单重组,并将新的理解思维倾注进来,而后利用平面展现出来。设计素描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用主观方式对物象进行破坏及重组,使学生洞察物体的敏感性得到提高,对物体功能与形态重新进行认识。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与创造能力。使学生更加自由地对物体进行思维造型,表达事物、看待物体的潜在能力得到提升。

2.2教学物象的差异

在传统教学中,所用的绘图对象较为单一,一般有景物、石膏像、几何石膏、人体像等。表现与再现物体与光影之间的细微变化和内在规律是教学的重点,对物体之间所存在的微妙关系进行深入挖掘与研究,注重在造型上物体的准确再现。注重纯粹的艺术性与审美性。传统素描主要是物象的内在精神性与艺术性的传达。设计素描教学中,身边的任何一个物体都能够成为作业的物体,比如,废弃物、铁桶、破碎的器皿、手套,也可是人物、植物、动物等等。可以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物体。通过学生对物体的真切感受,改变不同的观察方式,去洞察物体所具有的且容易被忽略的表现力。通过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探讨,进一步对物体的构图与造型进行处理。培养学生宏观的审视自然物体的眼光;重点培训形式对不同结构的认知能力,着重训练学生自然光影的排除能力。培养学生对于自然形态内部结构的分析,对结构、造型对于设计上的启发给予关注。比如通过西红柿、洋葱、白菜等剖面观察,对呈现的自然形态进行分析,进而对物体进行由外到内的形态进行研究,对单元形态、被放大的微观图形进行分析,对比宏观景象,启发学生对于新形态的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唤起学生内心深处潜在的渴望与创造力。

2.3教学方法的差异

在针对物体描绘教学时,设计描绘与传统描绘所采用的方法存在着差异。在传统教学课堂中,模特、景物的选择以及最终的画面提供都是根据教师的审美为标准,学生对于画面的美感色调也只能被动接受,在观察方法上设计素描教学采用的是以我为中心的主观意念,由传统的“让我看”转变成“我要看”。通过观察、思考到最终的表现物体造型进行设计。观察的另一个手段则是测量,在设计素描教学中,常常将观察、测量以及推理进行结合,在观察的全过程充分运用透视原理,与只重视肉眼直观感觉的传统素描观察大有不同。同时,设计素描教学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对物体进行随意拆装、解析、变体,进行物体的再创造。为了培养学生想象力与推测能力,长期作业量大大减少,默写速写的作业量增多;只提供物体功能,让学生进行“凭空”设计,或者只给出在功能上相反物体让学生进行反向设计等等,通过多种手段锻炼学生创新思维;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审美观念去选择、挖掘题材,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通过现场观摩或者多媒体课件设计,让学生对设计的全过程有着更深的认识,鼓励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及创新设计的思想意识。

3结语

多元化的艺术形式带动了素描形式的不断更新,在传统素描得到了继承与发展的同时,设计素描教学以一门具有独立性的艺术设计的专业课程融入到了素描艺术教育当中。对设计素描教学及传统素描教学进行综合分析,设计素描教学既有着很多不同于传统素描的规律与要求,二者之间又有着必然的联系。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课程中,既要在“扬长”的基础上实现对传统素描的继承,又要与设计素描进行有机结合,根据不同的基础服务对象,注重引导造型基础学习,使素描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

参考文献:

[1]康凯.试谈传统素描与设计素描在教学中的异同与结合[J].美术大观,2014(3):146.

[2]潘恺.如何启发学生的创意思维——设计素描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探索[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6(6).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第8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0A-0068-02

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一个学生的智力都各具特点并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学习方法。”为此,语文课堂应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当前,小学语文作业中书面作业多,动手操作的作业较少,存在机械、重复等诸多问题,且缺乏实践性,严重打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制约了学生的动手操作、探究能力的发展。语文教学实践中重要内容之一的作业设计,理应体现实践性并注重设计的方法和策略。那么,教师应如何设计行之有效的小学语文实践性作业呢?

一、设置分层作业,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布置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巩固知识、训练技能、发展思维能力。由于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兴趣爱好等存在着个性差异,教师布置简单、笼统的作业,就很难兼顾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应掌握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层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作业供学生自由选择,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教师可以先布置一些共同性的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一起来完成,再设置自选性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例如,学习了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春联》一课后,教师可设置分层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选择完成。作业设计(自选一至二项):1.用写春联的形式向你的好朋友或爸爸妈妈,介绍自己今天在学校中的收获。2.搜集有关春联的资料,办一期手抄报,经展览后评出“对联小能人”。3.练笔。要求学生根据春联的特点,自己创作一副春联。这一作业设计体现说、写、探究等多形式、多层次性,学生共同完成作业时,基本达到了学段的学习要求,“学困生”也不至于掉队。自选式作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充分展示了学生的个性,培养了学生的作业兴趣,提高其语文探究能力。

二、读写结合,拓宽知识领域

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深入和提高,写作反映了学生阅读水平的高低。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知识运用到写作中去。在课内,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寻找读写结合点,开展形式多样的语言实践,如设计小练笔,让学生进行读写基本功的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读写意识、语言表达能力,激起其创作的潜能。如教学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课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本课的写作方法,观察现实生活中的某一植物进行仿写练习,训练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在课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强烈欲望,帮助学生丰富知识、开阔视野。教师要把课外阅读作业设置得更加细致、实用,以扩大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如学习了课文《小壁虎借尾巴》,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尾巴的功能》;学了《惊弓之鸟》,可以推荐学生阅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学了《景阳冈》,可以引导学生看《水浒传》等,教师再给学生布置摘抄文章精彩内容,或是写一写读后感等实践性作业,学生从中沟通课内、课外知识,通过广泛阅读提高了阅读能力,通过摘抄文章、搜集名句、对比赏析写成读后感,学会积累素材,并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关注阅读、培养写作的意识。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进行写作训练,进一步拓宽了学习渠道。

三、结合语文活动课,设计活动实践作业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这充分说明语文教学要与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相结合,通过语文实践提高学生理解语文和运用语文的能力。语文活动课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已有知识体验的基础上,从所熟悉的现实生活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学生主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教师布置实践性作业,可以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与心理规律,结合教材实际,通过新颖有趣的形式把语文课和开放的课文实践活动巧妙地联系起来,让他们在活动中增长知识、增强才干。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组织学生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学习能力。如教学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荷花》一课时,课文第二节描绘了荷花的美丽姿态,笔者要求学生用舞蹈造型来表现这段文字,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其语文综合能力。又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公仪休拒收礼物》一课后,教师可以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创编课本剧活动,通过自编自演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学生在创编活动中情绪高涨,对语文学习充满了兴趣。在作文课上,教师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参观公园、河流、湖泊等,让学生在游玩中学习语文,提高写作水平,如笔者带领学生到本地的“硕项湖”“盐河”“二郎神主题公园”等实地观察、采访,让学生在活动中写作。这样,学生在写作时不仅有话可说,而且能感受到环境与人类息息相关,增强了环保意识,从而提升其语文综合素养。

四、布置观察实践作业,培养动脑能力

丰富的生活积累和细致观察的习惯是学生认识事物的原点和写作的起点。教师应设计观察实践性作业,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有助于学生养成主动观察、勤于积累的习惯。首先,观察要有序,把握事物的特点。如在学习写景状物文章时,笔者常让学生自己到大自然中观察所写事物的特征,要做到按一定顺序观察,认真了解其本质特征。这样观察,学生多种感官并用,通过看、听、嗅、触,分析、比较,抓住了事物的特征,寻求事物的内在本质,有助于学生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其次,训练学生动态观察,在观察中激发思维能力。生活是千变万化的,除了对静态事物的观察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动态观察,跟踪探究。如观察春、夏、秋、冬季节的轮换;观察小树抽芽、开花的过程等。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形成了探索和发现的心理。这样,学生的作文不但言之有物,还能物中见理、物中有情。最后,引导学生随机观察,注意积累写作素材。除了有目的地观察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观察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观察街头巷尾的凡人小事、观察地方风土人情等,做到处处留心观察,积累写作素材,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而且能提高其对生活敏锐的感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