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医院环境卫生工作计划

医院环境卫生工作计划赏析八篇

时间:2023-02-02 17:14:26

医院环境卫生工作计划

医院环境卫生工作计划第1篇

政府机关单位工作计划汇报

20xx年全市卫生系统规划财务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推进和保障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作为主要工作目标任务,强化规划财务管理,强力推进基本建设项目管理,以“保吃饭、保平衡”为原则,保证单位在职职工以及离退休职工的工资和津补贴足额、及时发放,保证重点工程建设及各项卫生业务必需的经费;坚持严格的计划管理,坚持量入为出,厉行节约,确保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确保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主要工作任务是:

一、积极开展卫生规划的研究和编制工作

1、积极开展XX市卫生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思路和重大课题研究,完成《XX市卫生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

2、积极配合市规划局、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完成《XX市20xx-20xx年医疗卫生用地规划》的编制工作。

3、进一步完善XX市15个“中心镇、小城镇、特色镇”二级综合医院建设规划。

二、进一步加强卫生系统财务管理

1、进一步加强市直医疗卫生单位的财务预算和财务收支管理。继续对局直各单位财务收支实行预算管理,并对各单位财务收支年度预算、经管核算方案、基本建设计划、设备购置和大型维修计划进行审核批复,并对局直医疗卫生单位的基建维修、设备采购进行严格的计划管理。

2、进一步严格控制四项费用开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制度规定、省委九项规定、市委“两规定一办法”以及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等各项制度规定,严格控制“招待费、会议费、差旅费、交通费”等四项费用的开支,进一步加大对局直医疗卫生单位“四项费用”监督检查的力度,严肃制度、严明纪律。

3、继续严格执行内部审计制度。一是建立完善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开展市属公立医院年度财务收支、年度财务报告(会计年报、会计报表附注及财务情况说明)的审计。二是继续实行局直医疗卫生单位基本建设和基建维修的三级审核制度。

4、继续加强区、县(市)卫生局财务管理。一是继续巩固和加强区、县(市)卫生局会计核算中心的能力建设。二是对中央、省、市下拨的各类专项经费的下拨和使用情况以及区、县(市)财政各类配套经费是否足额到位情况进行专项检查。

5、继续加强局直单位经济运行情况分析。继续开展市直单位经济运行情况分析讲评活动。每季度召开市直医疗卫生单位经济管理运行分析会,详细通报各项业务工作量指标完成情况、财务收支情况、预算执行情况、病人医药费用负担情况等,认真分析局直各单位经济运行质量、分析财务运行特征。

6、继续加强区、县(市)卫生局财务管理以及财务人员业务培训。一是进一步加强全市卫生系统财会人员的业务培训,重点培训“医院全面预算管理”、“医院全成本核算”、“经济运行、预算执行及财务分析评价”等专业知识。二是在局直三级医院建立总会计师制度。

三、积极争取财政对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卫生事业发展的投入。

充分利用我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政策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良好氛围,积极争取财政对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卫生事业发展的投入。积极落实市政府财政对我市农村乡镇卫生院周转宿舍建设专项补助经费,积极争取市财政20xx年市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单位财政补偿经费以及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各项重点医改项目经费。

四、强力推进卫生系统项目建设

1、继续强化对局直医疗卫生单位项目建设的管理,确保20xx年局直单位重大项目按时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2、继续积极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三年行动20xx年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项目建设。确保年底前完成X所乡镇卫生院(分院)、X所村卫生室的建设改造任务。

继续做好20xx-20xx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的管理。

4、积极开展全市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周转宿舍建设工作。20xx年力争启动全市XX套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周转宿舍建设工作。

五、继续加强医疗服务价格管理,规范收费行为,努力减轻病人医药费用负担。

继续加强监管,进一步规范医疗卫生机构收费行为,督促市属公立医院认真执行医疗服务价格公示、明码标价、“一日清单”、临床路径单病种包干收费等制度。继续加强全市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的费用控制。按照《XX市卫生局关于严格控制病人医药费用,进一步降低患者平均负担水平的通知》要求,对局直属三级公立医院、区、县(市)二级公立医院以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病人医药费用负担指标(平均门诊人次费用、出院病人次均费用、药占比)按月进行监测,并定期进行通报,强化物价管理措施,努力控制医药费用的不合理增长。

六、继续推进市属公立医院药品、耗材及检验试剂的集中招标采购工作

继续积极推进以省为平台的药品、高值医用耗材网上集中招标采购工作。继续巩固以市级平台的普通医用耗材及检验试剂的网上集中招标采购工作。努力完成“1199”目标。

七、做好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管理和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审批工作。

以省卫生厅市属医院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审批权限下发为契机,按照《XX市区域卫生规划(20xx-20xx年)》和全市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趋势,制定下发《XX市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使用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严格加强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的审核和管理。

政府机关单位工作计划汇报

一、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深入推进软环境建设

进一步强化“环境决定发展”的意识。认真总结几年来软环境建设工作经验,深入分析形势,认真查找问题,牢固树立不进则退的危机意识、常抓不懈的长远意识、积极抓主动抓的责任意识,引导各级各部门正确认识软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进一步增强抓好软环境建设的紧迫感、责任感。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软环境建设工作机制。始终确立党委政府领导,政府主抓,人大、政协监督,相关部门各负其责,软建办组织协调,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继续实施软环境建设一把手工程,做到经常研究、经常检查,保证软环境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切实发挥人大、政协的监督作用。组织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行风监督员开展软环境建设视察评议活动,重点对执法执纪部门、监督检查部门进行视察评议。软建办对视察评议活动中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整理分类,督促整改,及时反馈。

进一步营造软环境建设良好氛围。协调组织新闻媒体继续办好软环境建设各类专栏、专题节目,及时报道软环境建设重点工作,大力宣传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好经验、好做法。

二、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大改革力度,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关注国家部委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新进展,做好调整或取消有关审批事项对接工作,使全县行政审批项目的数量保持较低水平。分专题研究各行业、各部门行政审批环节、程序,逐项提出整改意见。

加强行政许可配套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统一受理、告知、公示、听证和收费等实施行政许可的具体工作程序和有关制度,对被许可人从事行政许可事项的活动实施监督检查的制度,以及针对容易发生问题的部位和环节,制定加强制约监督的措施和办法,坚决制止随意增加行政职能、审批事项、收费项目行为。

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建立健全行政许可的监督制度,把实施主体是否合法、是否依法收取费用、是否履行监督职责等情况作为重点进行专项检查。加强对执行国家和省、市清理行政许可项目决定落实情况的检查。

深入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实行依法行政问责制和行政决策追究制,实行执法案卷评查制,及时发现和纠正行政执法过程中的问题。细化行政违法行为的种类和处罚的幅度,降低执法部门的自由裁量权,保证行政执法的公正性。

进一步提高行政服务水平。对涉及群众、企业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实行行政决策听证制度,通过电视、报纸、网站等媒体向社会公布,提高政府决策透明度。按照“应进必进,不进则停,一地办毕,一条龙服务”的原则,进一步规范投资服务中心的运作。

进一步规范行政管理。通过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理论中心组学习等形式的学习和培训,使各级行政管理及服务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进一步深刻理解《行政许可法》的基本原则、基本要求,掌握行政许可法的工作程序,规范行政行为,提高依法行政意识和执法水平。

三、进一步提高行政素质,建设服务政府,着力推进阳光政务

提高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素质。在机关事业单位中开展为企业、为百姓、为社会服务的教育活动;围绕经济建设、法治建设、执政能力建设等重点内容,加强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培训,提高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公仆意识、法治意识、发展意识、创新意识、忧患意识;强化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科学行政能力、民主行政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加大对重点部门、重要岗位工作人员的监督力度,防止部门利益个人化。

医院环境卫生工作计划第2篇

今天我们召开的**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卫生工作会议,主要是贯彻落实省、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卫生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回顾我县过去的一年所取得的成绩;全面布暑2009年人口和计划生育卫生工作任务;兑现2004年人口和计划生育卫生工作目标管理责任状;签订2009年计划生育责任状,进一步动员全社会力量,抓住机遇,明确目标,全面推进我县计划生育卫生事业的发展。

一、2004年人口和计划生育卫生工作回顾

2004年我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卫生工作,坚持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以综合改革为动力,以优质服务为手段,狠抓源头性问题,扣紧基础环节,突出重点部位,使全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卫生工作有了新的进展。

一2004年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回顾

1、圆满完成人口计划,人口数量得到有效控制

2004年,我县较好地完成市政府下达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各项指标。全县计划出生1280人,实际出生1006,完成人口出生计划的78.6%;人口出生率为6.6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80‰;计划生育率为99.5%;综合性别比为99.6;二孩性别比为114.3。全县人口出生继续保持较低的生育水平。

2、加强计划生育工作领导,目标责任制得到落实

3、新型生育文化有了新发展

结合《条例》贯彻执行,广泛深入的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把育龄群众对计划生育的参与率、知晓率、满意率做为大事来抓。通过“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引导广大群众树立了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育龄群众对计划生育的参与率达到90%以上,知晓率达85%以上,固定性标语每村5条以上。加大了电教设备宣传力度,增加计划生育教育光盘数量,基本上满足了广大育龄群众对计划生育知识的需求。开展了创建社会主义生育文化示范乡镇、示范社县活动。各乡镇街都有示范村社县,建立了图文并貌的新型生育文化带。开展了新型生育文艺演出活动,广大群众自编自演自导,寓教于乐,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教育效果。

4、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有了新提高

全县各级计生部门把优质服务作为牵动全局工作的中心任务来抓,积极为育龄群众提供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保健全程服务。切实加强了计划生育服务站“三情”监测工作规范化的指导,每年保证上站两次,上站率要求达到95%以上。对重点人乡镇服务所做好记录,保证每季度监测一次。把对育龄妇女的服务和开展计生工作相结合,增强服务意识,监测过程中既治病又防病。对育龄妇女主动宣传优生优育知识、计划生育知识、预防生殖道感染知识。坚持术后随访“三沟通”制度,使服务水平、服务质量有新提高。改变了育龄群众对计生工作的偏见,广大育龄妇女真正享受到了优质服务。

5、“双优”工作不断深化

2004年,全县创建优质服务合格村、合格委工作得到了深化。优质服务合格村达到80%,优质服务合格委达到80%。全面实行了避孕节育知情选择,育龄群众对计生工作的满意率不断提高。在继续深入开展“双优”工作的同时,还积极创造条件参与创建市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市县活动。城市计生药具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果,为争创省甲级药具站,县投入16500元扩建了库房,购置了冰箱、空调等设备。保证了药具发放渠道畅通和准确无误,最大限度满足基层育龄群众的需求。

6、基层基础工作有了新变化

全县乡镇、街全部实现宽带上网,省统一开发的人口信息管理软件使用率达100%。继续开展村活动室、服务室、技术服务所、人口学校、村协会小组、中心户等达标创建活动。将后进转化工作纳入基层基础工作的重点。如:沙锅屯乡后进转化工作,在人、财、物方面予以保证,又投入近6000元制作了很有品位的新型生育文化带,并且率先在全县兑现了独生子女父母奖励待遇。去年,县

计划生育主管部门继续加大对基层基础工作的调研、指导、检查。年初,对各乡镇、街计生干部、各村社县计生主任进行了全面培训。村委会换届选举后,再次深入到各乡镇对村计生主任、中心户长进行业务培训。深入到村社县、中心户,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面对面指导,有效地提高了各级计生干部和中心户长的素质,促进了基层基础工作开展。

7、依法管理工作有了新进展

04年,强化了计生工作的依法管理,把“一法三规”纳入了“四五”普法之中,对乡、村计生干部及中心户长进行了业务法规培训,按照市计生部门要求,县、乡两级行政执法责任制已经修改完毕。全县已有85%的村开展了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在城县组织开展了社县计划生育管理机制改革的试点工作,已有80%的社县实行了计划生育居民自治。初步形成了“属地管理,单位负责,居民自治、社县服务”的计划生育管理新机制。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开始走上规范化管理轨道;计划生育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取得了实效。加大了社会抚养费征收力度,依法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10例,其中法院已执行8例。有效地教育了非法生育者,为稳定全县低生育水平奠定了基础。

二2004年卫生工作的回顾

1、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加强

一是深化农村卫生管理体制改革。随着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和《关于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精神,按照“加强一批,弱化一批,转化一批”的指导思想,从2000年我县乡镇卫生院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实行了改革,改变乡镇卫生院由全民、集体经营模式。目前,暖池塘镇、缸窑岭镇卫生院承包给社会人员经营,暖池塘镇卫生院与兴城164医院联合经营,并聘用外院高资医生搞医疗,通过管理体制和经营模式改革,两家卫生院均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黄土坎乡和沙锅屯乡卫生院按照农村卫生改革工作要求进行逐步弱化,保留了乡镇防保站职能,确保了农村预防保健工作正常运转。

二是进一步巩固村卫生室的建设成果。去年全面巩固农村初保成果基础上,重点对村卫生室的加强监督检查,强化内部建设和管理,使原有的村卫生室工作进一步规范。目前全县40%村卫生室达到甲级,98%村卫生室达标。为对新审批村卫生室一律按甲级标准建设。日常医疗预防保健工作严格按照辽宁省《诊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计划免疫工作程序和妇幼保健工作要求执行。

三是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去年集中对乡村医生进行在岗培训与测试,开展流行性疾病防治知识及卫生法规的培训,全年集中培训4次,参加人员达455人次,培训率达95%。测试卫生法规一次,参加人员400余人次,及格率98%;鼓励乡村医生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提高自身医学理论和技术水平,为农民提供高水平的医疗服务。2004年共有30人参加全国成人高考,使乡村医生队伍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2、农村预防保健服务体系不断加强

三是开展农村健康教育,增强了群众自我保健意识。在经常性疾病预防工作中,各卫生院和乡村医生采取多种形式在农村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充分利用了广播、电视、板报、书画等形式向广大农民群众宣传疾病防治知识和保健常识,引导群众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一年来,共向群众发放防治各类传染病知识小册子5000册,宣传单20000张,挂图50套,通过宣传使农民群众提高了自我防护、自我保健意识。

3、坚持依法行政,强化了医疗市场规范管理

04年,我们注重对食品卫生、公共场所卫生、劳动卫生、学校卫生的执法检查,特别是农村学校食堂、中小

超市、卖店的执法检查,对校内和周边的食品卫生实行办证,办证率达100%,从业人员体检率达100%,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同时,针对《辽沈晚报》报道缸窑岭镇陈仗子卫生所“非法使用‘B超’进行胎儿性别鉴定”事件,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医疗机构集中整治行动,对全县卫生机构和个体诊所医疗设备使用情况进行了监督检查,对陈仗子村卫生所违法、抗法行为进行严惩,没收其违法药品和器械,取缔其行医资格,并处罚金3万元。警示了全县各卫生院、个体诊所要依法行医和规范经营,使医疗服务场所经营秩序有所好转。

2004年,我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卫生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认识当前计划生育卫生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县计划生育卫生事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个别单位党政领导没有充分认识到新形势下计划生育卫生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没有真正做到亲自亲为。二是有些基层单位人口观念淡薄,对计划生育经费投入不足不及时,有时存在着挤占、挪用计划生育经费现象;三是计划生育发展不平衡,一些地方基层基础工作不到位,计划外出生、瞒漏报问题时有发生;四是治理出生性别比偏高问题还存在漏洞,农村群众生育观陈旧,仍有诊所在暗中利用“B超”做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五是执法力量薄弱,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亟待加强,行政执法缺乏协调,多头执法现象依然存在;六是农村卫生机构管理水平较低,乡镇卫生院缺少懂业务、懂技术的管理人员,致使乡镇卫生院发展缓慢。上述这些问题,要引起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切实将计划生育卫生工作摆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位置,坚持不懈地把计划生育卫生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2009年全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卫生工作的主要任务

今年是全面完成人口和计划生育卫生事业“十五”规划目标的最后一年,也是最为关键的一年,为确保全面完成“十五”期间人口和计划生育卫生各项工作总体目标,2009年全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卫生工作总的要求是: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以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加快农村计生卫生网络建设,提高城乡卫生服务能力为工作重点,以实施计划生育综合改革为动力,以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创建活动为载体,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为重点,努力开创我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卫生的新局面,为建设和谐**创造良好的人口与卫生环境。

一2009年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任务

1、进一步开展专项治理,控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

今年我县要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市关于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问题的相关文件,加强与公安、工商、卫生、药监等部门配合,严格规范医疗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和个体诊所管理,开展专项治理,进行集中整治,公开处理和暴光一批典型案例。建立起经常性工作机制,加大查处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的非法行为,公示举报电话,建立举报查实奖励制度、责任追究制度、新闻媒体暴光制度、集中整治专项严打制度,形成强大的综合治理工作机制。要坚持过程管理,做好跟踪随访服务工作,严格执行二胎指标两年有效制度,把解决出生婴儿性别比升高问题抓实抓好。要协调相关部门积极出台有利于独女户和双女户家庭的奖励扶助政,要抓好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积极引导群众参保。要大力开展“关爱女孩”行动,在全社会营造男女平等,生男生女都一样的舆论环境、政策环境、法制环境。

2、继续深化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全面提升基层基础工作水平

各级党委政府要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改革纳入本地县总体改革工作之中,组织力量,对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改革工作按照省定标准进行检查评估,年内改革面要达到100%;在城市继续推进计划生育管理机制改革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改革,年内要达到100%;要巩固计划生育药具改革成果,认真总结和推广改革经验。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完善“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坚持规范和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继续开展“三室、一所、一校、一户、一组”的达标升级活动;组织开展乡村统计质量和行政执法检查;继续抓好后进乡村转化工作,实行限期转化,年内转化率要达到50%以上;继续推广和使用《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管理系统》,加强指导,全面提升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水平。

3、全面提高计划生育优质

服务,深入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创建活动

努力拓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内涵和外延,增加科技知识含量,提高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继续组织实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出生缺陷干预和生殖道感染干预”三大工程,加大出生缺陷干预力度,配合卫生部门积极开展一级预防工作。今年,我县要积极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创建活动,扎扎实实开展好“优质服务合格村和优质服务合格委”达标活动。要加强县、乡两级技术服务机构建设,要搞好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所“十一五”发展规划。年内,要有20%的技术服务站所建成市级示范站所。要积极探索融宣传教育、技术服务、药具管理和干部培训“四位一体”的计划生育服务站管理模式。会同民政、卫生部门在全县婚姻登记机关和助产技术服务单位,开展向结婚当事人和产妇免费提供“三送”送避孕方法知情选择和儿童保健知识宣传资料、送药具、送连心卡服务。要严格依法管理,作好全县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执业许可证和技术人员合格证的校验工作。

4、深入贯彻《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及其配套法规,全面加强计划生育法制建设

大力加强计划生育普法宣传教育,协调社会宣传资源,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辽宁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主题宣传活动,构建社会化宣传大格局。坚持依法行政,重点解决社会抚养费征收不到位、城镇无工作单位的居民独生子女父母奖励政策兑现问题。积极争取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渠道的投入机制,足额预算2009年的计划生育事业费,做到四个确保:确保按照省税费改革对计划生育需求项目和补助标准,做到财政转移支付资金足额到位并专款专用;确保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经费纳入当地财政预算,确保法律规定的奖励优惠政策的落实;确保省、市下达的计划生育事业费投入指标的完成。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坚持综合治理,做到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同样管理与服务,进一步完善流动人口信息交换平台。依法规范计划生育各项规章制度,逐步建立计划生育行政执法工作机制和监督机制,推进严格执法、文明执法,使人口和计生工作纳入依法治理轨道。加大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的力度,提高行政执法水平。落实工作责任制,维护社会稳定。

5、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推进新型生育文化建设

坚持大宣传、大联合、出精品的发展战略,加快建立宣传教育综合协调机制,加强同宣传单位和新闻媒体的合作,继续开办好专题专栏节目。搭建多元的新型生育文化建设平台,在城市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生育文化楼院创建活动;在农村开展丰富多彩的“三下乡”等公益活动,充分扩大新型生育文化的影响。继续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以“为国家生好娃,和谐健康幸福家”为主题,组织开展好“9.25”公开信发表25周年、中心户创建20周年纪念日等大型宣传活动;积极组织推广新型生育文化成果,充分扩大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的影响。

二卫生工作的主要任务

2009年全县卫生工作重点是: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卫生工作会议精神,加快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开展爱国卫生清洁月活动,巩固农村卫生工作成果,主动采取措施控制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提高群众的健康意识和安全意识,推进全县卫生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1、加强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建设

切实加强我县农村卫生工作指导,解决好偏远农村人民群众的看病难问题,结合我县实际,重点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认真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宣传工作,为建立起农民群众群体抗大病屏障做好舆论准备。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是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集体医疗卫生组织,建立农村合作医疗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人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问题,是建立农民医疗保障的有效途径。根据市政府专题会议精神,今年应该着手做好开展试点的各项准备工作。首先,要认真学习领会好省、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有关文件精神,借鉴外地经验,全面把握好相关政策;第二,要选择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试点乡镇村。新型农村合作是一项新生事物,需要多方面筹集资金,因此要选择经济状况好,卫生基础坚实的村作为试点村拟在2009年开展试点工作;第三,要深入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意义,让农民群众了解新型合作医疗是保障农民健康,解决治病难的有效途径,调动广大农民参加合作医疗的积极性。

二是加强乡镇卫生院的管理和进行职能定位。根据《葫芦岛市进一步深化农村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实施意见》和《葫芦岛市深化乡镇卫生机构改革实施方案》,继续坚持“加强一批、调整一批、转变一批”的改革发展思路,对4个乡镇的卫生院医疗布局进行调整和职能重新定位,依据职能整合卫生资源。缸窑岭镇卫生院为中心卫生院;暖池塘镇卫生院为偏远卫生院;

沙锅屯乡和黄土坎乡卫生院为一般卫生院;新设置的九龙街道卫生院为防保型卫生院。改革农村卫生院由管理体制,逐步履行由县卫生行政部门管理的体制。

2、把握机遇,深化改革,做好城市卫生工作

一是探索卫生资源的整合。目前,**矿务局正面临着破产改制,企业所属医院划归地方管理的机遇,县卫生、财政、人事劳动部门要充分做好接收和重新整合地方与企业医院卫生资源的心理准备,要制定出科学的有操做性的接收方案,合理引导各分矿医院向社县卫生服务中心或街道卫生院方面转化,充分利用好矿属医院的卫生医疗救护职能。

二是加强医疗机构内部管理,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地挖掘内部潜能。一是要更新服务理念,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患者是上帝的思想,以优质的服务赢得患者的信赖;二是坚持住院费用清单制、药品价格清单制和医疗服务公示制,用合理的医疗费用取信于患者。

3、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一是加强传染病房建设,不断完善职能。传染病房已于去年底竣工,应该说,传染病房的建设为预防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提高整体防治能力奠定了基础。今年要利用好剩余资金,配置必须的设备,建设好化验室,装备好病房,添置必须的防护设施;二是加强防病队伍建设,要把传染病房各科室人员调配好,全面提高各种传染病的救治能力和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二是加强计划免疫工作,努力提高各种疫苗的接种率。

强化基础免疫工作管理,着力抓好流动人口和偏远地县的基础免疫工作,提高疫苗有效接种覆盖率。同时,要做好冷链运转工作,冷链运转工作很重要,要按各种疫苗所要求存放的温度,做好管理工作,确保接种安全有效。全县计划免疫疫苗接种率城市要达到98%,农村要达到95%以上。加强乡、村计划免疫队伍的管理,实行计划免疫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计划免疫工作长效机制。

三是切实做好艾滋病、“非典”、禽流感、流行性出血热等主要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虽然我县尚未发现艾滋病病人,但并不意味着就一定没有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今年,要大力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做到家喻户晓,从心理上筑起预防艾滋病防线。要抓住春秋两季集中力量开展灭鼠工作,努力降低鼠密度,降低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病率。目前我县通过开展集中灭鼠和疫苗接种,基本上控出了出血热发病率,但我县个别村的发病率在全省还是很高的,各级党、政府必须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从群众利益出发,切实将灭鼠和疫苗接种工作落实到实处,使流行性出血热要控制在3/10万以下。

4、加强妇幼保健工作,依法规范母婴保健服务

产妇系统管理和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达到85%。

5、加强爱国卫生工作,改善城乡卫生环境

医院环境卫生工作计划第3篇

“十.二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卫生和人口计生行政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我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工作紧紧围绕全县经济建设的中心,以项目为载体,以农村为重点,狠抓卫生计生体质改革、预防保健、医疗质量和卫生计生行政执法等工作,在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后,按照国家相关政策支持下,特别是浙江无私援助下,我县卫生计生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

按照县委、县政府“发展抓项目”的战略思路,我们结合卫生计生系统建设发展现状和业务发展的需求,调整和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十·二五”期间,完成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及配套设备建设,完成全县、乡、村309个医疗卫生单位和36个乡镇计生服务站的项目灾后重建任务。

——卫生计生改革不断深入,形成了统一的内部管理新机制。城乡医疗卫生单位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不断得到完善,进行了人事制度改革,逐步形成了竞争、竞聘上岗机制;实行全行业管理;村卫生站全面实行了标准化建设一体化管理的新格局,初步形成了小病不出村、大病分级转诊的新模式。

——预防保健和计生服务工作成绩显著,妇女儿童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市、乡、村健康教育、妇幼保健工作机构进一步建立健全,防疫、妇幼专干配备齐全,业务素质显著提高,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组织管理系统、技术指导系统和冷链运行系统。全市计划免疫五苗接种率达到98%以上;传染病监测、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有效遏制了相应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新法接生率达到99.6%,住院分娩率达99%以上,杜绝了新生儿破伤风,有效降低了孕产妇死亡率,孕产妇艾滋病、梅毒和乙肝常规检测率达95%以上,着力提高了感染孕产妇及其所生儿童服药的及时性、规范性和依从性。孕产妇补服叶酸率达95%以上,有效预防了神经管缺陷。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7‰以下,婴儿死亡率控制在5‰以内。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达90%以上。新生疾病筛查率达98%以上。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普查率达85%,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面达80%。

——医疗质量不断取得新进展。目前,全县医院床位达到757张,全县每千人拥有2.8张床位。乡以上医疗卫生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达659人,我县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明显提高。县中医院达到二级甲等专科医院,乡镇卫生院有24个达到一级甲等卫生院标准,村卫生站268个达标。随着急救体系依托县中医院的建成投入使用,将满足广大群众急诊急救的需要。

——农村卫生服务范围不断扩大,社会效益更加突出。

乡镇卫生院不断增加服务项目,广泛开展医疗业务,全面承担了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任务。36 个乡镇卫生院全部开展了B超、透视、拍片、心电图等检查业务和三大常规,等化验项目,为农民群众就近就医提供了方便。全县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达100%。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实际支付比例为79.4%以上,基金报销最高限额46.82万元,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为23.82 万元,补充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20万元,大病医疗救助3万元。 新农合以村为单位覆盖率达到100%,我县参合农业人口总数达189581人,参合率99.47%。今年基金筹集总额为6445.754万元,其中,农民自筹1137.49万元,各级财政补助资金为5308.26万元。截止__年6月30日,我县共支出新农合基金5221.24万元,其中门诊统筹补偿249889人次,872.64万元(其中,一般诊疗费补偿金额约200万元);住院统筹补偿17045人次,4293.57万元;重大慢性病门诊补偿404人次,42.3万元;家庭账户补偿1717人次,12.73万元。

——卫生计生执法体系日臻完善,执法效果十分显著。根据两化一制及其有关要求,卫生计生行政执法工作覆盖面达到了100%,执法队伍不断加强,执法水平不断提高。“十二·五”期间,计划生育违法生育处理面达90 %,收缴违法生育社会抚养费达到60%。全面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以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提高群众满意度为出发点,认真把好行政审批关,审批正确率达100%。实现卫生计生工作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

1、基层专业人才短缺。卫生计生专业人才的短缺导致整体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县人事制度改革的工作进度。

2、 现行的基本药物品种不能

完全满足群众的医疗需求,一些当地群众以前经常使用且价格便宜的药物,目前尚未纳入目录范围,群众反映强烈。另外,我县部分村卫生室交通不便,药品集中统一配送难度较大,致使一些药品配送企业不愿配送,乡村医生和群众对此反映很大有待进一步改善。 3.财政投入存在困难。近年来我县财政克服困难,挤出资金、加大医改投入力度,保障了改革顺利推进,但离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较大差距,尤其是中央、省、市改革步伐加快,投入比例应该逐年提高。

4.医生的业务收入有所下滑。医改后,由于实行基本药物零差价销售,取消药品加成,财政补偿不足以补偿医院收入的下滑。医改改变了自主创收和奖金分配的旧体制,过去“以药养医、以药补医”的局面不复存在,医务人员收入有所减少,工作积极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需在这方面加强。

“十三·五”期间我县卫生计生工作的发展思路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项目带动发展的战略目标,坚持把发展作为卫生计生工作第一要务,加大公共卫生建设力度,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体系,加强重大疾病防治和预防保健工作;总结推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经验,积极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加强农村卫生计生建设;深化城镇医药卫生计生体制改革,大力发展社区卫生计生服务,有效引导民营资本办医模式,健全医疗服务体系;加强卫生计生法制建设,完善卫生计生监督执法体系,强化医疗卫生计生行业监督;加强卫生计生行风和职业道德建设,纠正卫生计生行业不正之风,努力开创卫生计生改革与发展新局面,推进卫生计生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为我县经济建设服务。

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计生服务需求为宗旨,以经济社会发展为基础,以改革促发展,在完善基本医疗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扩规模、强实力、提水平,使我县医疗卫生计生事业发展达到全市先进水平,国民健康的主要指标赶超国内同类地区的平均水平。

——主要健康指标

1、到2020年,人均期望寿命达到 76.5 岁。

2、到2020年,婴儿死亡率控制在5‰以下。

3、到202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7 ‰以下。

4、到2020年,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 25/10万以下。

——事业发展目标

1、机构发展目标:

——完善县卫生计生局、县卫校、120应急指挥中心、县卫技继续教育培训中心、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疾控中心、县妇幼保健院、县计生服务站、县卫监大队、县卫生计生信息数据中心设施设备。巩固268个村卫生站、村计生服务点的良性运行。加强卫生计生系统公共服务设施管理,完善管理办法,落实管理责任,提高使用效率,降低运行成本。

——根据县十三五发展规划,按照我县一城一区六镇的区域规划,竹园开发区是我县的经济新区,为了服务__经济建设,方便群众就医,新设置县传染病区。

——按照每2万人口以上的集镇设置1所社区卫生计生中心,新建社区卫生计生中心6个。

——积极引进社会资本,有序放开个体医疗机构和民营专科医院行业准入秩序,依法制定高标准、高档次、高水平的准入要求,解决医疗高端领域的医疗服务。

——巩固完善农村医疗服务网络建设。加强县人民医院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完善规范化标准化的乡镇卫生计生院36个;不断完善以行政村为单位的卫生计生站,在幅员面积大、服务人口多的行政村可设置1至2所村卫生计生室,减少乡镇卫生计生院所在地的行政村卫生计生站。100%的全面完成村卫生计生站达到规范化标准。

——巩固和完善中医医疗服务机构。进一步提高县中医能力建设:(一)在深化医改中进一步发挥中医药作用 落实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中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调整中医医疗服务项目和价格、在医保中鼓励使用中医药、探索中医单病种收费试点、组建中医医疗联合体等改革重点开展政策研究。完善中医药服务补偿机制,加强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改革中医医院管理体制,建立公立中医医院运行新机制,推进县级中医医院综合服务能力提升试点和中医药县乡村一体化管理试点工作,完善中医药服务补偿机制,进一步落实在新农合和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中,提高中医药报销比例。进一步做好中医药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项目,将中医药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完成情况和完成质量纳入绩效考核目标。(二)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

推进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开展基层中医药服务情况信息统计和动态监测,组织开展提升工程工作成效总结,收集提升工程启动前后对比的有关数据、图片等资料,编辑提升工程建设成效宣传画册,全面展示工作成果,并深入发掘好经验好做法、典型事迹、实施效果,在各级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健全县、乡、村三级网络服务。(三)加强中医医院中医特色优势和服务能力建设

创新中医诊疗模式,充分发挥中医特色优势,方便群众就医,推动中医药向家庭、社区和养老延伸。坚持中医医院办院方向,突出中医特色优势,增强综合服务能力,广泛运用中医药技术提升临床疗效。(四)推动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发展

开展实施中医“治未病”工作和 中医医养结合产业发展项目。(五)继续做好中西医

结合与民族医药工作 继续做好中西医结合工作和加强民族医药工作。(六)提升中医医政管理水平加强中医医政管理队伍建设和医疗质量、医疗技术监管并做好中医医疗质量及基层中医工作数据监测(七)推动综合医院和妇幼保健机构中医药工作 加强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中医科建设,围绕部分重大疑难疾病防治开展联合攻关,提高临床疗效。(八)加强对县乡村三级中草药质量及采购的监管。

——继续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计生、疾控等体系建设。

——建设县级医疗急救中心,统筹管理县域内医疗救护资源,强化医疗救护人才及能力培养,提升农村医疗急救能力。

——建立康复中心,提高老年病诊治能力和康复医疗水平。

——探索系统综合性财务管理模式,建立财务核算中心,完善对县级医疗机构包括直属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督和乡镇医疗机构的财务管理长效机制。

2、资源配置目标:床位,全县每千人口病床数按3.0张计算,全县床位总数达到750张;卫生技术人员按每千人口4.2人计算,全县卫生技术人员达到1050人,其中执业(理)医师数400人以内(每千人口1.6人),护士数200人以内(每千人口0.8人);疾控人员、妇幼保健人员均按2人/每万人口配置;卫生计生执法监督人员按0.7人/每万人口配置;执业(助理)医师与医技人员配备比例1:0.28,医技人员为112人。实现乡镇计生服务站与卫生院有效整合,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

3、卫生计生建设目标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必须按《四川省2008-2020卫生计生资源配置标准》、《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和《广元市十三五医药卫生计生事业发展规划》、《广元市区域卫生计生规划(2011-2020)》“综合医院:200张床位,每张80平方米。”“乡镇卫生计生院:无床,每院200-300平方米;1-20床,每院300-1100平方米;21-29床,每床50-55平方米。”等标准加快规范化建设。建成省级重点专科2个,市级重点专科4个。

4、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人才强卫发展战略,结合__卫生计生人才实际,将采取多种渠道引进和培养县、乡、村不同层次和要求的医药卫生计生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

——到2020年,县级医疗卫生计生机构本科以上学历卫生计生专业技术人员比例达到30%。

——到2020年,乡镇(中心)卫生计生院大专以上学历卫生计生专业人员比例达到80%。

——到2020年,每万名居民有1至2名全科医生,每个乡镇卫生计生院有1名全科医生。

5、计划生育目标任务:

总体目标:

“十三五”期间,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推动计划生育工作转型发展。综合运用各种政策措施,稳定低生育水平。我县年平均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0‰以内;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以内;符合政策生育率达91%以上;出生人口性别比控制在110以内。到2020年,全县总人口控制在25万人以内。

——全面加强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巩固完善基层计划生育工作网络,稳定并加强行政管理、技术服务、群众工作“三位一体”基层工作队伍。推进计划生育证件办理制度改革,简化审批办证程序。严肃查处违法生育行为,认真落实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体制改革举措,严格执行“三公开”和“两分离”规定。全面深入实施单独两孩政策,加强出生人口监测预警,开展单独两孩政策实施情况阶段性评估。加大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力度,建立打击“两非”工作机制。

——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全面落实“两奖两扶”政策,做到奖扶对象资格确认准确,资金发放足额及时,无重大责任事故。全面完成计生“三结合”工作任务,将失独等特殊计划生育困难家庭纳入所在乡镇帮扶部门重点帮扶任务。

——强化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构建网格化管理机制,推进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和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流动人口区域协作机制,与流出人口主要集中地新建双向协作机制,签订协作协议。加强流动人口计生协会建设。

——规范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继续实施免费生殖健康普查项目。加大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力度,落实婚前医学检查、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和计划生育免费技术服务做好病残儿和手术并发症鉴定及单独两孩再生育妇幼健康服务工作。加强计划生育避孕药具服务管理。

6、加强落实“完善基层医疗卫生计生服务体系建设方案”,进一步改善基层医疗卫生计生机构基础设施条件,完善基层医疗卫生计生服务体系,巩固和夯实“强基层”基础保障,提升“报基本”服务能力和水平。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要巩固和完善基层医疗卫生计生“建机制”综合改革。

十三?五期间完成以下项目:

项目1:__县传染病区建设项目

项目名称:传染病区建设项目

项目选址:__县人民医院院内

项目建设背景:按照国家对传染病的救治要求,每个县必须建设传染病区,确保一般传染病的诊疗救治和重大传染病的留观与转诊。因此,建设传染病区、进一步完善医疗救治体系迫在眉睫。项目实施后能确保全县开展传染病救治和留观服务所需的基本条件,医疗服务范围将进一步拓宽,能更好地发挥救护职能,能及时有效的处置突发公共卫生计生事件。

项目规模及建设内容:新建传染病区1010平方米、区内环境打造,专业人才培训,购置必要的设备、器械,网络建设等。

投资估算:建筑面积1010㎡,估算总投资为1590万元(含必要设备、器械、网络设施)。

项目2:各乡镇卫生计生院附属设施建设

项目名称:乡镇卫生计生院附属设施建设项目

项目选址:拟建乡镇卫生计生院规划选址

项目建设背景:由于目前全县乡镇卫生计生院还没完整配套设施,即乡镇卫生计生院职工周转房和医疗卫生计生的职工病员食堂建设等。

项目规模及建设内容:建筑面积5000㎡,主要满足全县医疗卫生计生单位职工和病员就医生活问题。

投资估算:建筑面积5000㎡,估算总投资为1500万元(含必要设备)。

效益分析:项目实施后,将满足医疗卫生计生单位职工住宿和职工、病员生活就餐等。

实施单位:相关医疗卫生计生单位

项目3:全县乡镇卫生计生院补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项目名称:乡镇卫生计生院补助基础设施建设项

项目选址:拟建乡镇卫生计生院规划选址

项目建设背景:

项目规模及建设内容:建筑面积8800㎡,主要解决乡镇卫生计生院业务用房不足,更好拓展新业务开展等。

投资估算:建筑面积8800㎡,估算总投资为3200万元(包括附属设施建设、污水处理等)。

效益分析:随着__4A

旅游业的发展,__县发展将不断扩大,医院、诊所、厂矿企业、宾馆、饭店等将不断增加,医疗卫生计生工作量不断加大,监管困难,为保障人民健康权益,建成后效益远远大于投资效益。实施单位:相关卫生计生院

项目4:卫生计生系统人才培训项目

项目名称:全县医疗卫生计生单位人才培训

项目选址:相关医疗卫生计生单位。

项目建设背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群众就医的需求量增加。

项目规模及建设内容:5年内培训各科室专业技术人才25000人左右,主要满足群众就医难的需要,尽最大努力方便群众就医。

投资估算:估算总投资为1850万元。

效益分析:建成后可以明显改变__县就医条件和群众就医难的局面。

实施单位:__县卫生计生局

项目5:卫生计生系统设备更新项目

项目名称:全县医疗卫生计生系统设备更新

项目选址:相关医疗卫生计生单位

项目建设背景:更新卫生计生系统的设备。

项目规模及建设内容:新购置需要的设备高、新、精先进设备。

投资估算:更换需要的相关设备估算总投资5000万元。

效益分析:满足群众诊疗目的。

实施单位:相关医疗卫生计生单位

项目6:__县卫生计生信息网络平台项目

项目名称:全县医疗卫生计生信息网络建设

项目选址:拟建于各医疗卫生计生单位信息科、应急办公室

项目建设背景:我县将逐步构建以统一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重点的乡村和社区卫生计生信息网络平台;要加快卫生计生信息化建设,并以项目为载体,推进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均等化,全面深化城乡基层卫生计生标准化、规范化和一体化建设。

医疗卫生计生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同时它又是一个科技密集型的领域。随着医学科学、生物技术、制药技术等的高速发展,医疗手段不断推陈出新、药品品种不断更新换代,竞争十分激烈。我国医疗卫生计生事业目前正处于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阶段。医疗体制改革逐渐走向深入,医疗保险制度全面启动,外资医疗机构进入医疗市场,各级医院及医疗卫生计生行政单位都将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完成医疗体制改革任务,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效的现代化医疗卫生计生体系,不仅要有一定的资金投入,更要有高科技的支持。所以,加快医疗卫生计生领域的信息化建设,把现代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计生领域的方方面面,大幅度提高这一领域的高科技含量,充分发挥电子信息技术的倍增和催化作用,向高科技要管理、要效益、要发展,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项目规模及建设内容:全县卫生计生信息建设标准,要跟国际先进水平标准建设,达到我国卫生计生信息网络平台的先进水平。

投资估算:医疗卫生计生领域的信息化建设,把现代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计生领域的方方面面投资估算2000万元。

效益分析:全县卫生计生信息网络平台的建立,可以将信息及时的传达以及最快速度的执行。有效地减少了经济损失;一旦突发公共卫生计生事件,全市信息网络平台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将加快医疗卫生计生领域的信息化进程,提高医疗卫生计生服务,推进医疗卫生计生事业发展。潜在的效益将是不可估量的。

实施单位:__县卫生计生局

项目7:中医药能力建设项目(康养项目、具体见康养专项规划)

项目名称:__县中医药能力建设

项目选址:广元市__县白龙湖、唐家河。

项目建设背景:在白龙湖沿岸建设养生疗养区;唐家河运动养生基地;健康养生项目。

项目规模及建设内容:水上娱乐区、生态钓鱼区、鱼业体验区。

效益分析: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为我县成为旅游强县而奋斗。

实施单位:__县卫生计生局

项目8: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项目

项目名称:__县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

项目选址:县疾控中心和相关医疗卫生单位

项目建设背景:

项目规模及建设内容:

全县公共卫生设备设施建设投入使用。

项目总投资

项目规划总投资2200万元。

效益分析:

实施单位:_>:请记住我站域名/<_县疾控中心

项目9:医疗废物处置周转设施项目

项目名称:乡镇医疗废物处置周转点建设项目

项目选址:拟建乡镇规划选址

项目建设背景:由于目前全县乡镇卫生院均无规范的医疗废物处置暂存和周转点,乡镇包括村卫生站、个体诊所的医疗废物处置安全风险高等。

项目规模及建设内容:建成6个周转点,每个建筑面积200㎡,主要解决全县医疗机构医疗废物周转处置问题。

投资估算:建筑面积200㎡,估算总投资为1200万元(含必要设备)。

效益分析:项目实施后,将满足医疗卫生单位医疗废物处置等。

实施单位:相关医疗卫生计生单位

7、计划生育工作民生工程项目:

一是:完成全年计划生育奖扶扶助政策,继续执行并发症纳入特别扶助范围,该项工作每年年底全面完成,兑现和完成率要达到100%。

二是:及时分解下达每年上级下达我县的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工作任务,做到乡镇早知道、早安排、早完成。参加检查人员必须达到乡镇第一年生育人数80%的检查面。

8、爱国卫生计生

创建目标:

巩固和发展创建成果。到2020年创建国家卫生乡镇2个占比达5%,省级卫生乡镇8个占比达36%,省级卫生村79个占比达41%;广泛开展省、市级卫生单位创建工作,创建省级卫生单位12个,市级卫生单位30个,病媒生物防制示范单位60个单位,农村改厕示范村12个,无烟单位60个。

启动创建健康__。

努力创造促进健康的良好环境

(一)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以农村垃圾污水处理和城市环境卫生薄弱地段整治为重点,持续深入开展整洁行动,统筹治理城乡环境卫生问题。推行县域城乡生活垃圾和污水统筹治理,实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运行,有条件的地方推进城镇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和服务向农村延伸,不断提高对生活垃圾和污水进行处理的行政村比例。推行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和资源回收利用,逐步实现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防治畜禽养殖污染,推进畜禽粪污综合治理利用,加强病死畜禽无害化收集处理,规范农药包装物、农膜等废弃物处置,大力推广秸秆综合利用,严禁秸秆随意焚烧。严格活禽市场准入,监督规范活禽经营市场秩序,逐步推行“禽类定点屠宰、白条禽上市”制度。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改善农村河道水环境。以雾霾频发地区为重点,坚持源头管控,狠抓细颗粒物和可吸入颗粒物综合治理。制订或修订村规民约,落实清扫保洁制度,组织开展义务劳动,清理乱堆乱放,拆除违章建筑,疏浚坑塘河道,营造清洁有序、健康宜居的生产生活环境。

(二)切实保障饮用水安全。建立从水源地保护、自来水生产到安全供水的全程监管体系,强化水质检测监测,确保饮用水安全。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和管理,开展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实施水源保护区污染综合整治。加快全县城镇供水设施改造和建设,加强农村特别是重点寄生虫病流行区和地方病病区饮水安全工程建设,

建立健全供水设施维护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供水水质。在有条件的地方,优先采取城镇供水管网向农村延伸或建设跨村、跨乡镇连片集中供水工程等方式,大力发展规模化集中供水,统筹解决农村学校的饮水安全问题。加强饮用水卫生监测能力建设,抓紧建立覆盖城乡的饮用水卫生监测网络。(三)加快农村改厕步伐。坚持因地制宜、集中连片、整村推进,加快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进程,有效预防控制肠道传染病、寄生虫病的发生流行。加强改厕后续服务和管理,教育和引导农民使用卫生计生厕所,建立卫生计生厕所建、管、用并重的长效管理机制。加强改厕适宜技术研究,在有条件的农村地区推广粪便统一收集、集中处理的“四格式生态厕所”等新技术。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合理整合项目资源,有效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形成多方投入的改厕筹资模式。

(四)科学预防控制病媒生物。建立健全病媒生物监测网络,定期开展监测调查,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除四害”活动。实施以环境治理为主的综合预防控制策略,清除病媒生物孳生地,防止登革热、流行性出血热等病媒生物传播疾病的发生流行。加强病媒生物预防控制药物、器械和技术研究,完善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提高预防控制效果,减少环境污染。病媒生物预防控制使用的药物、器械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严禁使用违禁药物。推进病媒生物预防控制服务市场化发展,规范服务行为。

全面提高群众文明卫生素质

(一)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开展讲卫生、树新风、除陋习活动,摒弃乱扔、乱吐、乱贴、乱行等不文明行为,提高群众文明卫生意识,营造社会和谐、精神文明的社会新风尚。加大新闻媒体无偿开展卫生防病知识公益宣传力度,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结合各类健康主题日,组织开展经常性宣传教育活动。创新健康教育的方式和载体,充分利用互联网、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传播健康知识,提高健康教育的针对性、精准性和实效性。加强健康教育的内容建设,组织科学防病知识,及时监测纠正虚假错误信息,坚决取缔虚假药品等广告、打击不实和牟利性误导宣传行为。继续实施健康中国行、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全民健康科技行动等活动,打造一批健康教育的品牌活动。医疗卫生计生机构在提供诊疗服务时要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推动重点人群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形成健康生活方式。

(二)推进全民健身活动。建设健康步道、健康主题公园等支持性环境,改善城乡居民运动健身条件,提高公共体育设施的开放率和利用率,形成覆盖城乡比较健全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着力提高青少年体质,在政策、措施上加大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扶持力度,学生在校期间每天至少参加1小时的体育锻炼活动。加强职工体育,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落实工间操制度,建立职工健身团队,开展符合单位特点的健身和竞赛活动。加强全民健身科学研究,推广体质监测和科学健身方法,指导个人根据体质和健康状况开展适合的健身活动,提高群众科学健身水平。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健身活动,建立激励机制,引导和鼓励群众经常、持久地参加健身活动。发挥中医治未病优势,大力推广和规范传统养生健身活动。

(三)落实控烟各项措施。积极开展控烟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烟草危害的正确认识,促进形成不吸烟、不敬烟、不劝烟的社会风气。各级领导干部要主动发挥带头表率作用,模范遵守公共场所禁烟规定。严格落实不向未成年人售烟的有关法律规定,将青少年作为吸烟预防干预的重点人群,努力减少新增吸烟人群。开展戒烟咨询热线和戒烟门诊等服务,提高戒烟干预能力。认真履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全面推行公共场所禁烟,创建无烟医疗卫生计生机构、无烟学校、无烟单位,努力建设无烟环境。

探索开展健康城市建设

结合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鼓励和支持开展健康城市建设,努力打造卫生城镇升级版,促进城市建设与人的健康协调发展。根据城市发展实际,编制健康城市发展规划,围绕营造健康环境、构建健康社会、培育健康人群等重点,将健康政策相关内容纳入城市规划、市政建设、道路交通、社会保障等各项公共政策并保障落实。紧密结合深化医改,不断优化健康服务,大力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促进卫生服务模式从疾病管理向健康管理转变。推动健康城市理念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进营院,提高社会参与程度。

提高爱国卫生工作水平

(一)积极发挥爱国卫生运动在疾病防控中的统筹协调作用。在传染病、地方病、慢性病、精神疾病等疾病防控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各级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的组织协调作用,推动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协作配合,共同落实传染源管理、危险因素控制、防病知识普及、社会心理支持等综合防控措施。落实预防为主的方针,根据疾病流行规律和研判情况,发挥爱国卫生工作的独特优势,及早动员部署,调动各方力量,从源头上控制疾病的发生与传播。坚持群防群控,发挥乡镇(街道)、城乡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基层爱国卫生机构队伍的群众工作优势,强化专业防控和群众参与的协作配合,形成共同防治疾病、促进健康的工作格局。协调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重大疫情防控、大型活动卫生计生防疫保障等工作。在重大自然灾害应对中组织开展环境和饮用水消毒、食品安全保障、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和垃圾粪便收集处理等工作,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

(二)提高爱国卫生工作依法科学治理水平。深入开展政策研究,注重经验总结,提炼工作规律,形成可推广的爱国卫生理论成果。适应新的形势需要,研究推进爱国卫生相关立法工作,将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好的做法及时上升为法律,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制度和标准体系。贯彻实施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切实采取措施将各项法律制度落到实处,提高依法行政、依法治理水平。加强爱国卫生相关法律法规普法教育,推动领导干部、工作人员和广大群众自觉守法。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进爱国卫生相关基础数据在部门间信息共享,强化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开展行业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健康管理、健康促进等方面的先进理念和技术,推介我县爱国卫生运动取得的成绩。

(三)改革创新动员群众的方式方法。建立政府和市场有机结合的机制,通过政府转移职能和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和吸引社会力量参与环境整治、改水改厕、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健康教育等工作。改进爱国卫生活动形式和内容,动员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通过捐赠、创办服务机构、提供志愿服务、参加义务劳动等方式,参与爱国卫生公益活动。探索推广居民健康自我管理小组、病友互助小组、健身小组、社区健康讲堂等有效形式,发挥群众组织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为广大群众开展自我健康管理搭建平台、提供便利。大力宣传典型事迹和先进经验,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营造良好

社会氛围。坚持开展爱国卫生月活动,每年确定一个主题,推动解决1-2个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突出卫生问题。——医药产业发展目标

1、拓展中药资源开发,主动服务,参与建设重点品种重楼种植、附子深加工中药材产业基地2个。

2、引入科研技术成果,有效转化资源,发展银杏系列产品开发,协助建成银杏产品研制基地1个。

3、整体谋划,引入社会资本,助推康养产业发展。制定康养产业发展规划和项目实施方案,分阶段推进项目实施,分别在青溪镇阴平村、唐家河自然保护区、白龙湖风景区建成康养基地各1个。

(一)健全三大体系

1、全面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计划生育、妇幼保健、应急救治、卫生计生监督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完善突发公共卫生计生事件协调机制和工作网络,全面建成县统一的急救网络和急救指挥体系。强化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完善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为基础的医疗服务体系的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医疗机构依法承担重大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救治等职责。

落实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按照国家和省确定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内容,全面落实公共卫生工作任务,并因地制宜逐步调整和增加服务内容,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覆盖城乡居民。

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进一步优化公共卫生人员和设施配置,全面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完善重大疾病防控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重点加强对严重威胁人民群众健康的传染病、慢性病、地方病、职业病、出生缺陷与残疾等疾病的监测与防控。积极探索建立以农村和城市社区为基础的疾病防控干预机制,推行重大传染病综合防治措施,加强免疫规划,推行慢性病防治进乡镇(社区)服务模式,强化职业病监测检测和评估能力建设,加大卫生应急培训演练和物资储备力度。完善妇幼卫生计生服务体系,落实婚前保健和孕前保健、产前诊断、新生儿疾病筛查三级干预措施,提高孕产妇住院分娩率,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加强城乡卫生计生监督体系建设,卫生计生执法监督机构要将卫生计生执法监督工作延伸到乡镇,加大农村卫生计生执法监督力度,保障农村卫生计生安全。大力促进环境卫生、职业卫生、学校卫生及农民工等流动人口卫生工作。医疗卫生计生机构及机关、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要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群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农村改水改厕工作,推动卫生城市(县城、乡镇、村)、生态文明示范县和AAAA县城的创建,努力改善城乡居民生活、工作等方面的卫生环境。

2、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坚持以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的办医原则,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覆盖城乡的医疗服务体系。

进一步健全以县医院、县中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计生院为枢纽、村卫生计生室为网底的农村医疗卫生计生服务网络。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主要负责基本医疗服务及危重急诊病人的抢救,并承担对乡镇卫生计生院、村卫生计生室的业务技术指导和卫生计生人员的进修培养;乡镇卫生计生院负责提供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和巡回诊疗等综合服务,并承担对村卫生计生站的业务管理和技术指导;政府重点办好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乡镇卫生计生院和在每个行政村设立1个村卫生计生站;鼓励县级医疗机构帮扶乡镇卫生计生院,继续推行乡村卫生计生一体化管理。

加快建设中医药服务体系。巩固完善全国农村中医药创建工作,确保“十三?五”期间完成重点专科和特色科室建设、临床科研基地建设,确保在全县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中发挥龙头作用。推进中医药“三名”(名医、名科、名院)和“三进”(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工程和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到2020年,实现每个乡镇卫生计生院(社区卫生计生服务中心)有1个标准化中医科和1名以上中医执业医师或中医专业毕业生。遴选一批中医药治疗有特效的疑难病和慢性病种,挖掘收集、整理民间的单方、验方,加强中医临床研究。积极扶持县内中药材基地建设。鼓励开办个体中医诊所,积极引进民间资本举办中医(含中西医结合)专科医疗机构1所。组织开展中医药防治疑难病的联合攻关,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促进中医药继承和创新。发挥中医药“治未病”优势,积极推广应用中医药预防保健方法和技术,加快构建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控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计生事件、医疗、保健和康复服务中的作用。基本医疗保障政策要向中医院、中医诊疗项目、中药品种和中药制剂倾斜,鼓励使用中医药,中医药服务量达到基层医疗机构总服务量的40%。

3、加快建设医疗保障体系

加快建立和完善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其他多种形式医疗保险为补充,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医疗救助共同组成医疗保障体系,分别覆盖城镇就业人口、城镇非就业人口、农村人口和城乡困难人群。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可持续的原则,健全政府、单位、家庭和个人责任明确、分担合理的多渠道筹资机制,以大病保障为重点,逐步向门诊小病延伸,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逐步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提高保障水平,形成政策相互衔接、关系转移顺畅、费用结算便捷的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

鼓励医疗互助和商业健康保险发展。支持工会等社会团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医疗互助,引导各类组织和个人发展社会慈善医疗救助,鼓励企业和个人通过参加商业保险及多种形式的补充保险解决基本医疗保障之外的需求。

(二)深化医药卫生计生体制改革

1、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长效筹资机制,要把新农合工作作为关系全局惠及广大农民的一件大事来抓,纳入政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要进一步落实部门职责,强化协调配合,健全长效的筹资机制、监管机制和考核机制,充分发挥监察、审计等部门的职能作用,不定期地对新农合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实行督查督办和责任追究制度。

2、巩固和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抓好基层医疗机构配备使用、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及相应的经费补偿和报销政策的落实,督促基层医疗卫生计生机构按照国家、省、市有关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要求,规范合理使用基本药物,减轻群众负担。建立药品零差率销售长效补偿机制,保证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顺利实施和基层医疗机构的正常运转,完善体制机制,促进医疗保障等政策与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相一致,惠及更多百姓。

3、全面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全面落实国家十一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重点加强孕产妇、0—6岁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重性精神病等重点人群健康管理,如期完成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农村妇

女增补叶酸、农村妇女“两癌”检查等项目。免费为城乡居民提供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有效预防控制传染病、慢性病、地方病、职业病等重大疾病,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质量。认真实施十一项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项目,免疫规划接种率达到95%以上,重点慢性病病人规范化管理率达到70%以上,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率要达到70%。4、实施人事制度和工资制度改革。落实医疗卫生计生机构岗位设置工作,特别要争取公共卫生计生机构、基层医疗机构人员编制的核定工作。在医疗卫生计生机构落实绩效考核制度,医务人员绩效工资与其服务质量、服务数量、服务水平直接挂钩。探索基层医疗卫生计生机构开展以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考核、基本药物制度、人事分配制度、收支两条线管理等为重点的综合配套改革,逐步改善基层医疗卫生计生机构服务模式和运行机制。

5、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深化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改革。建立和完善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明确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责权。积极探索逐步改革以药补医机制,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实行以事业单位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为核心的人事管理制度,严格工资总额管理,实行以服务质量及岗位工作量为主的综合绩效考核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

(三)优化卫生计生资源配置。按照市场经济体制规律,通过投入调整、布局调整、结构调整、专业调整,发挥市场在卫生计生资源配置上的基础作用。进一步完善卫生计生区域发展规划,按照区域内人民群众的卫生计生服务需求来配置卫生计生资源,以提高有限的卫生计生资源的利用率。重点是优化卫生计生增量资源的配置,对卫生计生存量资源进行调整,使卫生计生资源的配置符合区域规划的要求,使各项卫生计生事业能得到统筹发展,与区域内人民群众的卫生计生服务需求相适应。

(四)加强卫生计生人才培养和科技工作。鼓励医学院校毕业生到基层和农村工作,加强毕业后教育,推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提高医师队伍临床诊疗能力和整体素质。加强县、乡、村三级卫生计生技术人员培养。制定人员培养标准和计划。鼓励医务人员从事全科医生业务。发展卫生计生教育,为广大的基层培养卫生计生技术人才。抓好学科学术带头人和卫生计生人才梯队建设。加强医学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建设。

(五)加大卫生计生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农村乡镇卫生计生院建设、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设备装备建设、卫生计生执法监督机构设备装备建设、突发公共卫生计生事件应急指挥信息建设、妇幼保健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到2020年全县建成布局合理、规模适度、房屋适宜、设备配套、技术适用、功能完善,能适应医疗、疾控、保健、执法、应急、教学、科研需要的城乡医疗卫生计生服务体系。

(六)强力推进卫生计生信息化建设。按照“统一标准、统筹规划、资源共享、网络互联、分步实施、安全保密”的原则。在整合利用现有信息化资源的基础之上,不断巩固和完善新农合、HIS系统和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管理系统服务功能;健全县、乡、村三级卫生计生管理、医疗管理、妇幼保健、疾病监测、疫情报告、卫生计生监督、120应急指挥、社区服务、居民健康档案、远程会诊、网络教育、医保互通、电子政务等多功能为一体的高效、便捷、畅通、安全的、兼容全面卫生计生信息的应用体系平台,实现全县范围内卫生计生信息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力争到2016年底,建成覆盖全县城乡医疗卫生计生机构并与县卫生计生局、县内相关部门互联互通、适应卫生计生改革发展需要的区域卫生计生信息体系。

加强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基层医疗卫生计生服务信息网络建设,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98%;加强以电子病历为基础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医疗机构90%以上要建成数字化医院;加强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建设,基本实现县、乡、村三级远程医疗服务;加快“一卡通”的实施,居民健康卡的发卡率达到90%。大力开展卫生计生信息化人才队伍培养,加强卫生计生信息的标准化和安全体系建设。

1.继续强化政府职能,深化医疗卫生计生改革,各级政府要切实把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列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加强组织领导;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积极汇报工作,争取更多的支持,并加大与有关部门的横向联系,争取更大范围的社会支持。要在用人制度,分配制度,业务管理制度上下功夫,探索改革经验,不断完善,逐步推广。

2.切实加强农村卫生计生工作。进一步抓好农村合作医疗、改厕、村卫生所管理、业务技术提高及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重点放在人员培训上,把乡镇卫生院职工轮流送往地级以上医疗单位进修学习形成制度,狠抓实施。

3.加强预防保健和健康教育工作,切实加强卫生防疫、妇幼保健机构的配套建设,增加监测保健设备,改善业务用房条件,扩大服务项目,充分发挥中心指导作用。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广泛开展群众性的卫生计生健康教育工作,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介进行宣传,提高群众卫生计生健康意识。

4、积极推进卫生计生执法工作。要依法按规定对医疗机构的执业活动,医务人员的执业资格进行监督审查,并加大执法力度,提高执法监测水平,确保《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全行业做到依法管理,依法行医,依法办事,促进卫生计生行政执法工作上台阶、上水平。

医院环境卫生工作计划第4篇

1资料来源与方法

1.1资料来源根据河南省卫XI项目课题组的工作计划,我们在河南省的5个项目县选取了其中之一作为实地调查样本,同时将该县所辖乡镇按照经济发展水平划分为3类,每类各随机抽取1个作为样本乡镇,在每个乡镇所辖行政村随机抽取6个作为样本村。根据课题组预先设计的调查问卷及访谈提纲,对样本县人民医院、3所乡镇卫生院及18个村卫生室进行现场调研。

1.2方法在选定的县医院就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制度的制定,主要包括岗位工作制度、医疗核心工作制度、临床科室工作制度、医技科室工作制度、护理管理制度、医院感染管理制度、ICU工作制度设计出7份调查问卷,请业务院长、医务科科长、护理部主任、各科临床医技科室主任、医生和护士各5名进行问卷调查。在乡镇卫生院就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制度的制定,主要包括岗位工作制度、医疗核心工作制度、临床科室工作制度、医技科室工作制度、护理管理制度、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设计出6份调查问卷,请乡镇卫生院的业务院长、总护士长、各临床科室主任、医技科室负责人、医生和护士各5名进行问卷调查。在村卫生室就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制度的制定,主要包括值班制度、诊断室工作制度、治疗室工作制度、传染病管理制度、处方制度、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等,对各村的卫生室负责人进行问卷调查。在对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制度的制定方面进行问卷调查的同时,就各单位质量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及医疗服务质量的现状进行了个人深入访谈。课题组设计了访谈提纲,主要内容包括:①单位如何对医疗服务质量进行管理的;②按照国家颁布的医疗服务质量管理相关标准和规范,医院是否制定了一些标准和规范的实施细则;③医院的院文化建设情况如何;④参加了乡村一体化管理了吗;⑤医务人员继续教育情况;⑥对所在单位医疗服务质量管理的现状是否满意,若不满意,理由是什么。访谈对象与问卷调查对象相同。

2结果

2.1县人民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如医疗工作核心制度的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值班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病例讨论制度等,临床科室工作制度如内、外、妇、儿科工作制度等,医技科室工作制度如检验科、病理科、内窥镜室工作制度等,护理管理制度、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等都有;岗位职责如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职责、药事管理委员会职责、院长职责、各级临床医师及护士职责等也都有;医院实行院科二级质量控制管理,院级由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及医务科、护理部等职能部门行使控制管理职权,科级以各临床医技科室为单元负责各自的质量控制;医院的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状况总体上比较满意,但是存在的问题也还是不容忽视,医疗隐患、医疗纠纷时常存在,医院的质量与安全管理措施有时不能落实如每月的医疗质量考核处罚,而有些制度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困难如医师会诊制度,有些制度如抗菌素的使用管理还没有制订。在医护人员培训方面医院重视不够,继续教育制度不完善,缺少良好的成长环境。

2.2乡镇卫生院3所乡镇卫生院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如医疗工作核心制度的首诊负责制度、值班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病例讨论制度等基本上都有,临床医技科室工作制度及护理管理制度、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等不全;岗位职责如院长职责、各级临床医师及护士职责等有,而院级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及职责不全如院级没有设立质量管理小组、也没有设医务科;医院实行院科二级质量控制管理,院级由业务院长、总护士长来行使控制管理职权,由于业务院长、总护士长管理的事情比较多,很难有更多的时间来抓医疗质量,因此效果不太理想。在3所乡镇卫生院中一些医疗核心制度如首诊负责制度、病例讨论制度等执行不到位,医技部门没有建立相应的操作规范,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措施时有不能落实的现象,医护人员的“三基”培训医院重视程度不够,医务人员尤其是年轻的医生、护士质量意识、安全意识不强,病案记录简单、不规范,对病人的知情告知不重视,医患沟通欠主动。

2.3村卫生室在调研的18个村卫生室中,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如值班制度、诊断室工作制度、治疗室工作制度、传染病管理制度等有,但处方制度、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没有;岗位职责不全。大部分村卫生室负责人认为村医继续教育的机会太少,村卫生室的工作条件、工作环境比较差。在乡村卫生一体化实施方面,乡镇卫生院与各村卫生室联系较紧密,在诊疗业务上,乡村逐级转诊制度实施亦较好,村卫生室主要承担预防保健和常见病的诊疗以及一些慢性病的后期康复工作。

3讨论与建议

医疗服务质量是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生命线,医疗服务质量管理是医疗服务管理的核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是强化医疗服务管理,改善医疗卫生服务的根本目的。农村卫生工作担负着我国农村人口的卫生保健的重要任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疾病谱的改变,要求农村卫生医疗服务质量要不断地提高,才能满足人民的健康的需要,而完善农村卫生医疗服务质量管理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强有力的措施。笔者通过这次对河南农村卫生工作的现场调查,深深地感受到完善农村卫生医疗服务质量管理的必要性。在此,笔者对完善农村卫生医疗服务质量管理提几点建议供参考。

3.1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健全的组织机构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县、乡、村各级医疗机构要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建立健全机构内部的医疗质量管理组织,明确医疗质量管理组织的职能,要树立医疗质量管理组织的“威信”,充分发挥其监督管理作用。在设计组织机构时不仅要考虑到医院层级、科室部门层级,还要考虑到个人层级,建立层层有组织、有管理、有责任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

3.2建立并完善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制度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制度是在医疗服务质量管理过程中各级各类人员应该所遵循的管理规定。它可以维护正常的医疗服务及其管理工作秩序,保证实现质量管理目标。管理制度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约束性,管理制度明确规定了在质量管理及其活动中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它是开展质量管理和提供医疗服务的行为准则,各有关单位、部门或个人必须严格遵守或遵照执行。二是权威性,质量管理制度应该由权威机构或领导颁布,是权威机构或领导权力意志的反映,一旦颁布就应该严格执行。三是相对稳定性。质量管理制度是质量管理的行为准则,不宜经常变动和修改,应具有相对稳定性。在所调研的县、乡、村各级医疗机构中,其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制度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各单位应该根据各自的情况建立并完善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制度,这些制度要具体、可行,真正使医疗质量管理做到有规可循、有章可依,促进医疗质量的持续提高。

3.3合理划分质量管理职责医疗服务质量管理职责是医疗服务质量管理组织体系中各管理主体在质量管理工作中所承担的具体管理责任。通过对各质量管理主体的职责划分,使得整个管理体系的职责得到统一规划,各管理主体在质量管理中的任务进一步明晰,可以有效解决质量管理职责不明确,做事推诿和管理效率低下的问题,从而达到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的目的。县、乡、村各级医疗机构应该根据自身实际,对本单位的医疗服务质量管理主体的具体工作职责进行划分,并将各管理职责具体落实到部门、岗位以及具体人。最好把本院具体的职责分工印刷成册,并分发到每一个责任主体,同时把各管理职责制成标牌,悬挂在相关责任主体工作场所的显著位置,以便于遵照执行和接受监督。单位质量管理职责考核方案,把各管理主体质量管理职责的执行与落实情况纳入到月、季、年度的考核工作中去并与奖金的发放、评先评优直接挂钩。

医院环境卫生工作计划第5篇

继续实施因人施教,因材施教。针对大学生,充分利用它们理论知识较丰富的特点,多安排一些宣教、沟通、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并以启发式教育为主,使他们的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1中医院工作计划,供大家参考。

中医院工作计划1一、背景

近两年医院医疗业务逐年迅速增长,大部分基础设施、设备(包括网络与信息设施、设备)、人才资源的使用相继接近满负荷甚至超负荷。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卫生改革不断深化,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医院面临的内、外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信息化技术能促进医院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推动医院改革的深化,信息技术已日益成为提高医院科学管理水平、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工作效率的有力手段,加快信息化建设是深化医院改革、促进医院发展的必然要求。医院审时度势,及时制定了新两年整体发展规划,描绘了医院未来两年建设发展的宏伟蓝图,并把数字化医院建设作为了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为配合医院建设发展战略,明确未来两年医院信息化建设发展的方向、目标和重点,积极地、有计划地稳步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特制定本规划。

二、医院信息化发展现状

(一)发展基础

1、国家卫生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

将医院信息系统从以收费管理物资管理为中心的管理信息系统向以病人为中心,以“一卡通”系统、条码技术、电子病历、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PACS系统、LIS系统为核心应用的临床信息系统快速推进;医院虽然普遍面临资金、计算机应用知识与技术的普及程度、信息化认识水平等方面的诸多困难而徘徊在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水平,但也在积极探索适合医院信息化建设发展的方法和途径,努力扩展信息化技术在医院应用的广度和深度。

2、医院信息化建设尚不具规模。

医院未建成计算机局域网。内网运行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主要依靠外网通过ADSL与因特网相连。但是,系统的建设和稳定运行,为医院医疗业务及各项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转提供了重要保障。对美化医院外部形象、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下一步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存在问题

1、网络基础设施需要扩充改造

目前我院科室都只能通过中心机房一根网线上网,共享4兆带宽。现有条件设施、网络带宽及容量、互联网连接环境不能满足未来两年医院业务发展的要求,达不到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不利于信息系统向临床方向发展和数字化医院的建设。

2、其它制约医院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因素

(1)信息化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但医院因为搬迁新建和各项基本建设已经投入大量资金,资金的压力本身已经十分严重,所以未来几年资金问题将是制约医院信息化发展的主要问题。

(2)信息化建设要靠意识推动,靠需求推动。信息化建设本身非但不能赚钱而且还要花掉不少的钱,临床信息系统建立之前,临床一线工作的同志不能真切看到信息化将给他们工作带来的便利和好处,加上职工们对信息化技术普通不太了解,所以大部分职工对医院信息化建设缺乏意识和热心。

(3)在医院信息化建设、数字化医院工程实施过程中,计算机在医院各项管理及业务工作中的运用将会越来越普遍,要求大部分职工尤其是临床专业人员能熟练地操作使用计算机,但目前医院能熟练运用计算机的职工数量非常有限。

三、医院信息化建设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目标

(一) 指导思想

紧密配合医院发展战略,以医院新两年发展规划为依据,以建立临床信息系统为方向,以实现数字化医院为长远目标,以完善管理信息系统功能、打好数字化医院建设网络基础为重点,稳步实效地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医院管理,提高医院现代化管理水平和竞争实力,为医院的发展及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提供信息化方面的有力保障。

(二) 基本原则

按照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医院信息化建设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保证整体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医院信息化建设是医院整体建设与发展的一部分,医院信息化建设必须适应医院的整体建设和长远发展。信息化建设本身又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建设周期较长,各个阶段各个项目方案的制定和具体实施必须充分考虑其整体适应性和是否便于长远发展,以免对系统整体建设和长远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和对医院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2、基础设施尤其是网络建设要超前,新技术、新应用的采用要切合实际。

计算机网络的机房、网络布线是信息化建设重要的基础设施,机房要一次性定位,网络布线也属于一次性到位工程,机房的定位、网络布线一定要充分考虑未来的发展,为未来的发展留足空间、留足余地。不然,达到一定时期,两者将成为阻碍信息系统继续发展的因素,并给医院的建设和经济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3、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医院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很多内容不可能一步到位,所以必须坚持分步实施的原则,同时必须跟随医院建设发展的步伐,确定医院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顺序,抓住突出各段时间内系统建设的重点,促使医院信息化建设有序地、高质量高水平地向前发展。

4、坚持标准化先行。

在医院信息化每个环节的系统实施前,必须先完成管理流程的标准化、信息编码的标准化、基础数据的标准化,确定好系统的接口标准。

5、高度重视软件的地位和作用,融先进的管理思想于软件当中信息化建设要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关键在于软件的好坏,在于软件蕴含的管理方式、管理思想是否先进合理。

因此,一定要高度重视软件的地位和作用,高度重视软件的资金投入、软件的考察挑选,要从工作流程、管理思想的角度去分析考察软件。

6、切实保证系统安全与稳定。

因为医院工作的性质,要求医院信息系统一年365天、24小时连续不间断地运行,一旦系统发生故障就会造成整个医院业务工作的中断甚至瘫痪,给医院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因此医院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必须切实保证和落实系统的各项安全保护措施,确保系统运行中的安全与稳定。

(三) 建设目标

今后两年医院信息建设发展的目标是:选好一个软件商,选好一个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is),为临床信息系统建设的起步、数字化医院工程的实施打好数据库建设及His应用基础;扩充完善管理信息系统(His)功能,通过拓展深化信息技术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较大幅度地提升医院管理水平;为今后临床信息系统、数字化医院的建设,为二甲达标验收、三甲创建打造好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平台;职工计算机应用能力得到较大程度的普及和提高。

四、医院信息化建设具体任务

1、更换管理信息系统软件(His)。

新His在以前His功能基础上,要增强院长查询系统的综合统计与查询功能,新增农合接口、His软件的选择要注意其开发销售商必须具有一定的规模,有雄厚的技术实力、较长的经营时间,服务质量好,在His市场占有一定份额,拥有一个成功实施的客户群,有电子病历、PACS系统、LIS系统、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等产品,以避免随后医院建设临床信息系统时重新考察选择软件商和His产品,给医院带有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再次更换系统的麻烦。

2、改善互联网接入条件,今后还将继续增加ADSL用户。

为彻底改善这一情况,并满足今后政府电子政务实施工程、医疗保险、区域医疗信息网络建设、医院网站电子阅览室及远程会诊中心建设等对医院互联网连接条件的要求,医院新增光纤接入方式,原则上不再增加ADSL连接。

4、建立医院网站。

作为医院对外宣传重要途径和窗口之一,同时配合医院今后的专科建设,建立医院网站,积极加大对外宣传,扩大医院社会影响。网站同时作为医院内部管理及职工内部交流的辅助平台。20--年6月份完成。

5、完成临床信息系统建设规划工作。

临床信息系统是以电子病历为核心,包括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PACS系统、LIS系统等应用,涉及面非常广,投资巨大,部分技术目前还不成熟,发展速度尚难预测。医院根据发展情况结合医院实际适时完成规划和启动建设。

6、完成门诊楼、住院楼网络改造。

临床信息系统建设规划完成后进行。

7、普及和提高职工计算机应用能力。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医院信息化建设素有“一把手工程”之称,只有院领导高度重视,亲自决策、亲自推动,才能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得到保障,处理好重点项目、难点项目的协调,保证建设的顺利进行。为切实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医院成立以院长为组长,分管院长为副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结合医院的办院思想和发展战略,制定医院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指导和督促医院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实施。

2、规范、完善并严格落实信息化建设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和落实信息化建设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是确保医院信息系统建设顺利发展和安全运行的一项重要保障措施,因此,医院将逐步和尽快完善落实相关的一些规章制度,如信息网络系统各工作岗位职责、操作规程,信息网络系统出入管理制度,信息网络系统升级、维护制度,信息网络系统安全检查制度,信息网络系统应急制度等等。

3、认真借鉴其他医院信息化建设发展的经验

全面深入了解国内医院信息化建设发展的现状和趋势,认真借鉴其他医院信息化建设发展的经验,促使医院信息化建设少走弯路,力争不走弯路,加快建设发展步伐,提高建设效率和效益。

4、厉行节约、努力保证信息资金的投入

医院克服一切困难,尽量保证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同时,在信息化建设过程始终坚持节约的原则,减少浪费。

5、切实加强计算机网络及数据安全保护措施

为增强医院信息系统网络和数据的安全性,中心机房易址建造时增加对安全保护方面的资金投入,用于设备安全系统、防火墙系统、防病毒系统、数据备份和恢复系统的建设。同时严格控制各类操作人员的访问权限,完善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

6、加强职工信息化知识技术培训、提高全员信息化意识和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全员信息化意识和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是目前医院信息化建设发展的一个瓶颈。因此医院将对各级各类人员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做出明确具体的要求,通过建立计算机网络教室改善培训条件,采取多种渠道和方式加强对各类人员信息化知识技术的培训。努力使全体职工信息化意识和信息技术应用水平适应医院信息化建设发展的要求。

中医院工作计划2根据上级部门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通过院长办公会集体研究讨论,制定20--年工作目标及具体工作计划。具体内容如下:

一、工作目标

1、改善医疗环境。

2、继续实施“三名”战略。

3、完成三甲创建工作。

4、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0%。

二、具体工作计划

为实现20--年工作目标,我院全体医务人员要同心协力,努力完成以下四个方面的任务:

1、筑巢引凤,增强实力。

好的医疗环境,既是广大患者的要求,也受医务工作者青睐,是医院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巢”是基础设施;“凤”是服务对象,也是医学人才。为筑好巢,我们分四步走:第一步是腾龙换鸟,兴建过渡病房--------平米,即将运行。内部的环境与设施目前处于全县最优。第二步是兴建医疗综合大楼约--万平米,近------张床。今年完成规划设计,立项并开工。第三步是征用发展备用地。其中第二步是中医院发展的重中之重,是留住病人留住人才的必由之路,也是科学发展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培育素养,提升水平

素养包含了个人的文化修养和技术水平两个方面,有了好的环境医精诚”之理念,努力提高水平,大力实施“三名战略”。

1、选聘高层次人才,20--年人才计划中将招录3名研究生,其中一名中医专业、一名针灸专业、一名推拿专业。

2、培养现有人才。

建立“内训外修”机制,加强“三基训练”,巩固每周学习制度。

3、拓宽交流平台。

与江苏省中医院、安徽省中医院、安医大附院继续保持长期合作关系。为人才培养及技术支撑平台。

4、加强特色专科专病建设。

我们在特色专科专病建设上,还要下大力气,继续做大做强内科、妇产科。内科除心血管科外,继续加强对肾病、糖尿病、肿瘤、消化等科室的扶持力度与发展规划;妇产科继续加强在产科、产后康复、妇科等方面业务方面的拓展;骨伤科要在专科特色方面不断完善提高;外科做好开展微创技术等方面的前期准备工作;我院将利用中医医院的特色优势成立“治未病中心”。

三、创新机制激发活力

今年是公立医院改革之年,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势在必行。结合我院情况,建立和完善新的运行机制:1、探索岗位管理,建立岗位进出机制(包括领导岗位)。2、进一步加大绩效分配力度,完善绩效考核机制。3、试行护士分级管理(n1-n5)。4、落实院科两级负责制,“责、权、利”相结合。5、奖惩激励机制,大力提倡问责制,确保医院安全。6、保洁保安社会化管理,24小时全覆盖。

四、优质服务惠及民生

服务有两个中心:对外以病人为中心,对内以临床为中心。

对外:

1、继续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优质护理示范活动”、“抗生素专项治理活动“、医德医风教育、优质服务月等活动,优化服务流程。

2、注重中医药特色,推广普及中医药适宜技术,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特色。

3、建立服务评价体系。

以提高病人满意度为核心,建立出院病人回访制度、住院病人满意度调查,并将调查结果纳入绩效考核及时兑现奖惩。

对内: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特别是对班子、中层以上干部、职能科室负责人严格要求,严格遵照“任务项目化,项目目标化,目标责任化”来落实执行。

中医院工作计划3一、进一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争创“五好”示范点

按创先争优活动的有关要求和标准,促进我院各支部和全院广大党员树立良好的医风医德,激发党组织的生机活力和全院党员勇争先锋、勇于拼搏的精神。争取完成党委、纪委、团委换届选举工作、继续做好“十佳健康卫士”万人评活动及青年文明号、志愿服务进医院的后续工作。

二、加强与中山大学公卫学院联系,早日制订“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中长期发展目标

下半年,我院将着手制定“十二.五”发展规划,聘请中山大学专家起草,为医院中长期发展定下基调,指引未来5年及中长期我院的发展规划。

三、贯彻新医改政策,转变医院业务增长方式

紧跟医改新政策,明确自身发展定位,利用有利于中医药发展的政策扶持,努力转变医院业务增长方式,向依靠优质的医疗、护理、药事服务、精细化管理转变。

四、开展大规模培训,提升干部员工素质

开展大规模的中层干部、全员培训,新员工培训,全面提高全院员工的思想高度。坚持从实际需要、突出重点的原则来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通过读书自学、邀请专家授课、集中培训与知识测试相结合的方式使培训工作规模化、系统化、科学化,并要严格考核、以考促学。

五、成立重点专科办公室,加强专科建设管理

为进一步加强我院重点专科建设,确保重点专科建设持续发展,将于下半年成立我院重点专科建设管理办公室,隶属于医务科,研究制定重点专科建设规划,落实专项经费,制定扶持政策,整合资源,对专科建设进行动态评估及考核。

六、强化医疗、护理环节核心制度落实,保障医疗安全

继续深化医疗质量万里行、中医医院管理年和医疗安全百日专项检查等活动,以提高医疗质量为主线,突出抓好各项医疗规章制度的落实,规范技术操作规程,进一步建立健全质量监控体系,强化环节质量控制,从源头上消除医疗纠纷出现的各种因素,坚决杜绝事故发生的隐患,保障医疗安全。

七、办好“20--中国(江门)国际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学术会议”等相关会议

制定“20--中国(江门)国际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学术会议”具体实施方案,分解任务,落实到人,配合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市政府、市卫生局,努力将20--中国(江门)国际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学术会议”举办成我市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学术会议。下半年,我们还将承办广东省亚健康干预学术会议和市中医药学会学术交流年会。

八、做好中层干部竞岗工作,逐步推进“同工同酬”

今年年底全院员工聘任期满、中层干部任职期满,我院将继续做好全院员工的续聘工作及新一轮中层干部竞争上岗相关工作。下半年,我院还将继续推进“同工同酬”工作。

九、完善经济管理方案,保证公平合理

制定新的经济管理方案,将成本中的部分管理费,从原来按利润分摊的单一形式,转变为按人员比例的形式分摊,此举可有效的缩减人员数量,从而降低人员费用的开支;奖金分配制度加大工作量权重比例,使奖金分配制度更趋向合理。

十、保证施工安全,加快工程进度

在确保施工安全,质量过关的前提下,争取江门市基层中医药人才临床培训基地大楼早日竣工,并积极准备大楼竣工后的内部装饰工程,为尽早投入使用做好各方面工作。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建设工程招投标规定,进行环市二路19、20号地块改扩建工程筹建工作,争取在20--年底前完成19、20号地块主体大楼项目工程。

中医院工作计划4根据上级部门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通过院长办公会集体研究讨论,制定工作目标及具体工作计划。具体内容如下:

一、工作目标

1、改善医疗环境。

2、继续实施“三名”战略。

3、完成三甲创建工作。

4、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0%。

二、具体工作计划

为实现工作目标,我院全体医务人员要同心协力,努力完成以下四个方面的任务:

(一)筑巢引凤,增强实力

好的医疗环境,既是广大患者的要求,也受医务工作者青睐,是医院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巢”是基础设施;“凤”是服务对象,也是医学人才。为筑好巢,我们分四步走:第一步是腾龙换鸟,兴建过渡病房--------平米,即将运行。内部的环境与设施目前处于全县最优。第二步是兴建医疗综合大楼约--万平米,近------张床。今年完成规划设计,立项并开工。第三步是征用发展备用地。其中第二步是中医院发展的重中之重,是留住病人留住人才的必由之路,也是科学发展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培育素养,提升水平

素养包含了个人的文化修养和技术水平两个方面,有了好的环境医精诚”之理念,努力提高水平,大力实施“三名战略”。

1、选聘高层次人才,20--年人才计划中将招录3名研究生,其中一名中医专业、一名针灸专业、一名推拿专业。

2、培养现有人才。

建立“内训外修”机制,加强“三基训练”,巩固每周学习制度。

3、拓宽交流平台。

与江苏省中医院、安徽省中医院、安医大附院继续保持长期合作关系。为人才培养及技术支撑平台。

4、加强特色专科专病建设。

我们在特色专科专病建设上,还要下大力气,继续做大做强内科、妇产科。内科除心血管科外,继续加强对肾病、糖尿病、肿瘤、消化等科室的扶持力度与发展规划;妇产科继续加强在产科、产后康复、妇科等方面业务方面的拓展;骨伤科要在专科特色方面不断完善提高;外科做好开展微创技术等方面的前期准备工作;我院将利用中医医院的特色优势成立“治未病中心”。

(三)创新机制激发活力

今年是公立医院改革之年,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势在必行。结合我院情况,建立和完善新的运行机制:

1、探索岗位管理,建立岗位进出机制(包括领导岗位)。

2、进一步加大绩效分配力度,完善绩效考核机制。

3、试行护士分级管理(n1-n5)。

4、落实院科两级负责制,“责、权、利”相结合。

5、奖惩激励机制,大力提倡问责制,确保医院安全。

6、保洁保安社会化管理,24小时全覆盖。

(四)优质服务惠及民生

服务有两个中心:对外以病人为中心,对内以临床为中心。

对外:

1、继续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优质护理示范活动”、“抗生素专项治理活动“、医德医风教育、优质服务月等活动,优化服务流程。

2、注重中医药特色,推广普及中医药适宜技术,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特色。

3、建立服务评价体系。

以提高病人满意度为核心,建立出院病人回访制度、住院病人满意度调查,并将调查结果纳入绩效考核及时兑现奖惩。

对内: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特别是对班子、中层以上干部、职能科室负责人严格要求,严格遵照“任务项目化,项目目标化,目标责任化”来落实执行。

根据我院目前具体存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年初工作计划,如下:

1、完善各项工作,提升医院综合素质,积极创建示范乡镇卫生院。

2、继续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加强宣传,改变医务人员观念,主动参与健康管理团队下乡,增加服务次数,保证服务内涵。

年内完成65周岁以上老年人、企业退休人员的免费体检,完善居民健康档案。加强健康管理团队工作监管,落实考核制度,定期组织培训,提高医务人员思想认识及服务能力。

3、进一步推进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工作,做好宣传培训,提高职工与社区居民对卫生应急的认识。

4、与政府加强沟通联系,取得资金支持,逐步完善硬件建设,以满足老百姓不断增长的卫生需求。

5、引进大中专、本科毕业生,重视岗前培训;

尤其要确保护理人员的招收,以保障护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培养年轻骨干力量,有针对性地派送上级医院进修学习。

6、努力开展新技术或有专科特色的医疗项目。

7、新的绩效分配方案出台后,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合理制定分配制度。

8、加强法律知识学习,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时刻提高警惕,把医疗安全放在首位,严防差错事故、医疗纠纷的发生。

开展职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结合党的群众教育路线实施方案,定期进行政风、党风、行风教育,使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9、继续加强医疗护理质量考核,质控小组每月开展考核1-2次,及时反馈信息,加以整改。

10、按照卫生局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分解每一项任务到各科室,院部定期督查。

11、改善服务态度,加强与患者有效沟通,提升医疗技术水平,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谨防差错事故。

12、加强业务学习,安排医务人员赴上级医院进修,鼓励职工在职继续教育,更新医疗知识,更好为患者服务。

医院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重要场所,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提高全体医务人员、住院病人等广大群众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及相关知识知晓率的重要措施,为进一步提高居民健康文明素质、生活质量、生命质量,必须长期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实。

一、建立组织机构,完善健康教育工作网络。

完善的健康教育工作网络是开展我院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保证和有效措施。为了稳步推进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我院将结合上级部门的工作安排和医院实际成立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亲自抓,我科直接管的工作模式,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健康教育资料,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我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计划,进一步建立健全以预防、保健、健康教育为一体的.卫生体系,把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二、突出防病重点,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充分发挥健康教育网络作用,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通过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提高医务人员的卫生知识水平、健康意识以及住院病人、辖区居民相关知识知晓率,健康教育行为形成率,提高对慢病、孕产妇、儿童管理率;降低传染病、地方病、慢病发病率;促进医院对健康的广泛支持、突出医院卫生服务,创造有利于健康的生活行为,以达到提高医务人员与病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倡导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营造和谐社会氛围。

健康教育活动内容如下:

(一)利用我们专业人员优势,广泛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

(二)要进一步加强网络建设,将辖区内村卫生室、社区、幼托机构等单位纳入健康教育体系,定期组织健康教育培训,齐抓共管,创建一个有益于健康的社会环境。

(三)加强健康教育阵地建设与管理。

1、各科室设有固定的健康教育阵地(如宣传栏、墙报等),每月更换一次内容(要求每年出刊至少达15期,内容新颖、充实);

2、各村卫生室设有固定的健康教育专栏,每两月更换一次内容(要求每年出刊至少达6期,内容新颖、充实),由保健科专职人员对每期刊登的内容在固定时间内进行摄像,并留档。

将各科室、各村卫生室出刊次数,内容质量纳入年终考评体系,严格按照健康教育奖惩制度进行考核。

3、对上级下发的健康教育资料及时张贴在院内宣传阵地,并及时分发到各村卫生室。

(四)开展健康教育知识培训。

对全院医务人员、村医、社区等单位相关人员开展健康教育知识培训每季一次,以提高医务人员及广大居民的卫生知识水平、健康意识,使医务人员、广大居民的健康知识知晓率达80%以上,健康行为形成率达>70%以上。

(五)大力开展院内健康教育活动。

门诊健康教育:医生应有针对性对门诊就诊人员开展口头宣传、发放教育处方等候诊教育与随诊教育。

住院健康教育:做好入院教育与出院教育的同时,重点做好住院期教育:①医生在进行医疗活动时所运用的健康咨询、健康处方等对病人及其亲属开展健康教育。对住院病人可采取疾病小知识口头和书面测试等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住院病人相关知识知晓率达。②健康处方:每位住院病人或家属至少一种健康教育处方,有针对性地对每位住院病人或家属开展健康教育1次。③利用宣传阵地进行宣传教育。④每年对病人、群众进行相关知识知晓率调查。

(六)积极开展院外健康教育活动。

结合我院卫生活动安排,对居民进行经常性健康教育指导。配合各种宣传日,深入对农村包括预防接种、疾病普查等机会开展预防艾滋病、结核病、计划免疫、妇女儿童保健传染病、地方病等常见病多发病咨询和宣传健康教育活动;农业劳动中特有职业危害知识宣传;开展饮水饮食、家庭急救与护理等家庭健康教育;卫生法规宣传;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行为习惯。每年4次或以上。

(七)加强反吸烟宣教活动。

积极开展吸烟危害宣传,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窗等多种形式,经常性地进行吸烟与被动吸烟的危害的宣传。利用3月31日“世界无烟日”开展相关活动。积极参与创建无烟医院,医院有禁烟制度,医疗场所有禁烟标志,无人吸烟。

(八)做好检查指导和效果评价。

每年定期组织人员,对各科室的健康教育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完善健康教育执行过程中的各种活动记录、资料。通过医务人员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及住院病人相关知识知晓率的测试,对医院健康教育工作进行评价与总结。

一月份:教育重点是病毒性肝炎的防治、呼吸道传染病防治。

二月份:教育重点是节日食品卫生、家庭急救与护理。

三月份:结合三八妇女节、3.24结核病防治宣传日,重点宣传生殖健康知识、乳腺疾病、结核病防治知识。

四月份:结合爱国卫生月和全国计划免疫传宣日,重点开展社区卫生公德、卫生五月份:结合国际劳动节和碘缺乏病宣传日、无烟日。重点开展职业卫生、科学使用碘盐、吸烟危害等知识教育。

六月份:结合国际儿童节、环境日、爱眼日、禁毒日。重点宣传儿童保健,近视防治,环境保护,远离毒品等方面的知识。

七月份:深入农村重点开展夏秋季肠道传染病,饮水饮食卫生知识教育。

八月份:结合母乳喂养宣传周,开展母乳喂养科学育儿和家庭消毒的宣传教育。

九月份:结合全国爱牙日、老人节开展口腔保健、老年性疾病防治知识、体育健身方面的宣传教育。

十一月份:结合食品卫生宣传周和的全国防治糖尿病日,开展食品卫生与营养、糖尿病防治的宣传教育。

十二月份:结合;世界艾滋病防治宣传日,重点开展性病、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教育

中医院工作计划5根据上级部门部署,围绕医院中心医疗工作,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贯彻落实医保和新农合政策,以病人为中心进一步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综合服务能力,下半年计划如下:

一、结合“八项禁令”、党的群众路线及县卫生系统开展吃喝风、回扣风、“红包”风专项整治活动,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自查自纠力度,树立依法尽职、廉洁奉献新风尚;

二、以绩效考核为手段,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持续改进综合服务能力,有效控制药占比、新农合指标、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指标,提高中医非药物治疗、中药饮片使用、医疗有效收入;

三、进一步保障人才培养和专科建设计划落实;加大中医药项目争取和建设;

四、加强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和单病种管理,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中医临床路径、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加强医疗质量、传染病等网络直报管理;

五、进一步落实优质护理质量管理,加强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和中医护理技能培训,推进中医特色护理和专科护理;

六、进一步加强医院药事管理和质量持续改进,加大临床合理用药宣教和督查,加强药械不良反应管理;

七、进一步加强院感质控和持续改进,加强“手卫生”宣教和管理,督导院感三级网络质控落实和医疗废弃物管理;

医院环境卫生工作计划第6篇

一、医政医管工作

(一)医师资格考试、医师执业注册和医师定期考核

1、做好医师资格考试和医师注册工作。对全县个人申报材料进行严格认真审核,提高材料送审符合率,提高工作效率,并按市考试中心要求于4月23日对我县174份审核材料按时送审。认真把好医师执业注册关,对不符合要求的或材料不齐全的不予以注册。

2、医师定期考核。按照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部署,按照全国统一时间,组织实施2019年度的我县医师定期考核工作,制定考核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工作从6月初开始,年度需考核人员44人,其中经过简易程序10人,一般程序34人。一般程序要经过业务水平测试(考试),考试将于6月22日按国家规定时间集中人民医院采取网络APP系统进行。

(二)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质量行动计划督导工作

为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方便群众看病就医,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以改善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为出发点,围绕人民群众看病就医反映比较突出的医疗服务问题,大力推进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有效改善医疗服务环境和质量,通过三年时间左右的时间,不断改善环境、优化流程、提升质量、保障安全、促进沟通、建立机制、科技支撑等措施,实现便捷就医、安全就医、有效就医、明白就医目标,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服务,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医改成效,各医疗机构工作开展进度如何,将组织对医疗机构进行督导检查。

(三)疫情防控医院感染督导工作

为加强和规范我县基层医疗机构院内感染管理,及时发现安全隐患,进一步优化就医环境,保障群众安全就医,根据市卫计委工作要求,组织感控专家组成检查组,开展全县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专项督查,检查从组织管理、基础措施、重点部门等内容进行检查,通过检查发现基层医疗机构在医院感染控制方面存不少问题,检查中发现存在问题当场指出,及时予以纠正,需一定时间整改的限期整改,促进就医安全。

(四)创建平安医院和医患纠纷处理工作

结合改进医疗服务工作行动计划,扎实推进创建 “平安医院”建设,强化医院在医疗服务质量管理,改善医疗服务环境,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建立完善防范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长效机制,坚决制止吃回扣、收红包等行为,住院病人均签订拒收红包协议,深入推进医务公开,广泛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维护患者利益,

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高。强化安全生产及防火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杜绝隐患,年度未发生重大医疗安全事件及重大安全生产事故。

依法依规、公平、公正处理医患纠纷,切实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医患纠纷原因复杂,处理起来棘手,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参与医患纠纷行政调解工作,在医患双方见证下对医疗机构病历资料进行封存,对医疗机构有无违法行为进行调查处理。为了更好的化解医疗纠纷,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工作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的功能,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积极配合县司法部门,调解中积极引导医患双方通过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上半年共参与调解医疗纠纷案件4起,得到妥善处理,进一步维护社会稳定。

(六)疾病应急救治

协调各医疗机构,加强对突发事件医疗救治能力建设,增强应急救治能力,集中力量,加强手足口病救治工作。

二、医改工作

2019年,全县派出28名医务人员下沉到被托管11家乡镇卫生院进行支医帮扶工作。诊疗患者1665人次,指导手术85例,会诊及疑难病例讨论97次,教学查房144人次,业务培训和学术讲座84余场次,11家受援乡镇卫生院临床业务、收入等均有不同程度增长,门诊量和住院病人数平均同比分别增长1.8%和0.9%,同时接收乡镇卫生院进修人员53余人,极大地增强了基层卫生院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三、基层卫生工作

为了解我县政府举办村卫生室运行情况,充分发挥村卫生室作用,更好地为当地群众服务,满足基层群众一般医疗健康保健服务需求,与卫生监督到各乡镇进行督导检查,于2019年6月20日-21日召开村医培训会议,强化工作责任,促进村医从业规范化管理。

四、基本药物和药政工作

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有利于整顿药品生产流通秩序、规范医疗行为、促进合理用药、减轻群众负担,是一项惠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为了把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贯彻好,切实维护当地群众健康公平可及。按要求派员参加市级组织的业务培训(含视频培训),对各医疗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及药品采购情况督导检查,制定检查工作方案,组织人员督导检查,通过检查,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药品采购,杜绝药品采购商业贿赂,保证满足医院药品供应及时到位,同时,对广西药械集中采购网进行监控,对各医疗机构上报短缺药品提出处理意见。

五、中医药民族医药工作

指导基层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马山县中医医院承担全县中医药健康管理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重点做好全县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开展以中医为主的医疗、护理、医学教学与研究、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保健与健康教育等医疗卫生服务。2019年派出的中医专家到乡镇卫生院开展中医药民族医药适宜技术培训4次,采取到乡镇点集中培训的形式进行。授课及实地培训内容为中医药民族医药适宜技术中的针灸、艾灸、穴位贴敷、中药烫疗、刮痧及拔罐等七大常用技术及临床常用中成药的应用。

活动结果:共培训医护人员265名,参加培训医护人员熟悉常用适宜技术的操作,同时分发试卷考核,考核全部合格;

六、开展卫计系统无偿献血活动

根据广西首府南宁献血委员会《关于开展2019年驻邕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献血月”活动的通知》文件精神,切实做好我县2019年“医务人员献血月”无偿献血活动,制定本县工作方案,组织开展无偿献血及宣传活动,截止2019年6月21日,全县卫计系统参加献血活动人员320人员,最终献血人数,217人,献血量72300ml,充分体现卫计人员大爱无疆、纯洁高尚、无私奉献的人道主义精神,树立卫计人员新风貌。

七、医政其他工作及上级安排其他工作

1、精准扶贫对口帮扶工作。

2、各种报表工作。医改月报、季报表,各类医疗质量相关报表、平安医院数据上报、医疗卫生信用信息收集上报等。

3、行政审批工作。

4、上级下拨各项相关资金的分配划拨申请工作。

5、局办和上级领导交办其他工作: 配合相关部门市场整治。

八、存在困难和问题

1、人员严重不足,有的新业务工作刚展开,尚在探索中,耗力耗时。

2、除医政医管工作外,还分管其他工作,由于很多业务没有很好归口,一些业务也放到医政股,工作量大,有顾此失彼现象。

九、下半年工作计划

1、继续抓好医疗质量管理,继续开展改善医疗服务行动活动计划督导工作。

2、创建平安医院、抗菌药物等专项督导工作。

3、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依法依规执业。

4、继续抓好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工作,中医名医名家走基层行动计划。

5、加强医患沟通,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加强配合与县医调委,加强医调委的人民调解作用。

6、参加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单采血浆站监督检查。

7、做好年度公立医院绩效考核。

医院环境卫生工作计划第7篇

一、建设背景

电子健康卡是国家卫生健康委顶层规划的全国通用就诊服务卡,旨在解决医疗卫生机构“多卡并存、互不通用”堵点问题,方便群众就医和健康管理。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电子健康卡普及应用工作的意见》标志着电子健康卡(码)由试点转为全面普及应用。电子健康卡采用国家标准二维码技术和国密算法,为每位居民生成个人唯一、全国通用的“电子健康二维码”,可实现对各地目前在用的医院就诊卡、母子健康手册(妇幼保健卡)、预防接种证、医保卡等各类健康服务介质的兼容使用和统一管理。居民通过电子健康卡将能顺畅连接预约挂号分时就医、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电子健康档案授权调阅、互联网诊疗等各类医疗健康服务,对推进健康建设,推动医改政策落地,助力健康精准扶贫,提升行业服务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建设目标

严格遵循国家和省相关标准和有关文件精神,按照全县统一规划,以县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重点,逐步完成全县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电子健康卡应用环境改造,不断丰富电子健康卡应用场景,实现全县健康医疗服务“一卡通用”。按照“标准统一、安全可靠、开放兼容、保障应用”的原则,建设稳定高效、安全可靠的电子健康卡应用及管理系统,确保各级电子健康卡管理系统无缝对接、身份认证体系统一、数据安全可靠。利用电子健康卡的身份识别功能,基于县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实现对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整合、共享、调阅和管理。

三、建设内容

根据市电子健康卡建设实施方案,改造全县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电子健康卡的应用支撑,为居民在预约就诊、健康档案共享、家庭医生签约、妇幼保健、预防接种、便捷结算等方面提供惠民服务。

1、制订电子健康卡建设实施方案。方案内容涵盖电子健康卡的建设目标、建设内容、技术路线、实施计划、任务分工和保障措施等,并报市卫生健康委备案。

2、推进用卡环境改造工作。积极推进辖区内医院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电子健康卡用卡环境建设改造,购置扫码设备,完成相关业务系统升级、识读终端和自助设备改造等工作。

3、县级医院建设内容

(1)制订建设实施方案。方案内容涵盖电子健康卡的建设目标、建设内容、技术路线、实施计划、任务分工和保障措施等,方案报县卫生健康委备案,完成建设后须实现与市、县级电子健康卡系统互联互通,通过互联互通测试后方可正式上线发卡使用。

(2)院内业务系统改造。各医院搭建前置服务器,按照《省电子健康卡应用接口文档》通过专网或电子政务网实现与市级电子健康卡系统的互联互通,通过调用前置服务器的接口服务,实现对电子健康卡二维码的加密和解密服务。同时要积极协调院内信息系统开发商,逐步完成院内涉及电子健康卡应用的各业务系统升级改造。如医院自有APP需集成电子健康卡的,需使用市电子健康卡系统提供的统一SDK。

(3)部署或升级终端设备。部署、升级自助服务机、报到机、窗口扫码设备等所有用于支撑电子健康卡应用的终端设备,以支持电子健康卡的应用,所有相关设备须符合国家卫生健康委《电子健康卡技术规范》有关要求。

四、实施步骤

(一)筹划准备阶段(2020年4月-2020年5月)顶层设计,编制方案。

1、结合我县实际编制建设实施方案,报市卫生健康委备案;

2、确定我县居民电子健康卡试点运行医疗机构。在自愿的基础上确定县中医院、白塔畈镇和燕子河镇中心卫生院为试点医院。

(二)试点实施阶段2020年6月-2020年7月)夯实基础,逐步实施

1.在试点基层上,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用卡环境建设,并实现与市级电子健康卡系统的互联互通。

2.各县级医院完成电子健康卡用卡环境建设,可支撑电子健康卡的发卡和应用,并实现与市级电子健康卡系统的互联互通。

(三)全面推广阶段(2020年8月底前)全面推广,扩大应用。

1.全面完成县、乡、村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电子健康卡应用环境建设,逐步扩大电子健康卡应用范围。

2.加强对电子健康卡的应用监管和宣传推广工作,各医疗单位探索深化电子健康卡应用,逐步实现“一卡多用”。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卫健委成立县电子健康卡建设工作领导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全面推进电子健康卡建设,各医疗机构要及时成立组织,明确专人,制定方案,报县卫健委备案。

(二)明确责任分工。县卫健委负责全县电子健康卡项目建设和工作推进、电子健康推广使用的统筹管理工作。

县级人民医院、县中医院负责组织协调本院包括医共体成员单位的电子健康卡软硬件建设和各系统用卡环境改造、使用终端的优化改造等,以及与电子健康卡信息系统的对接开发实施工作,优化医疗机构就医服务流程,开展单位内电子健康卡的用卡宣传和引导工作等。

基层医疗机构在卫健委、医共体牵头医院的统一部署下,积极配合用卡环境改造,配备电子健康卡扫描终端,将电子健康卡进行宣传推广使用。

科大讯飞负责完成基层医疗HIS、区域LIS、区域PACS、区域心电、区域公卫与电子健康卡管理系统、电子健康卡应用密码机接入、虚拟化SDK程序包、虚拟化应用接口等开发工作及国家平台密钥管理系统的对接工作。负责全县医疗卫生系统与市等上级系统的有效对接,保证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的集成度和成熟度。

(三)强化保障措施。按照谁使用、谁负责、谁承担的原则,医共体牵头医院承担本单位的全部软硬件改造、安装、运维服务等费用;卫健委、医共体牵头医院承担基层卫生医疗单位的全部软硬件改造、安裝、运维服务等费用。各单位要积极争取,切实保障电子健康卡建设、应用、宣传推广等经费。

(四)加强实名管理。加强医疗卫生服务的实名制管理,重点将医院自建的就诊卡及基层卫生、妇幼保健等系统按照“统一标准、开放兼容”原则,统一接入电子健康卡注册管理体系,全面实现实名制就医和“一卡通用”。

医院环境卫生工作计划第8篇

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乡镇卫生院管理,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促进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全省辖区内的乡镇卫生院。

第三条乡镇卫生院是政府举办的公益类卫生服务事业单位,主要由县(市、区)政府举办和管理,原则上每个建制乡镇必须有一所政府举办的卫生院。乡镇卫生院人员、业务、经费划归县(市、区)级卫生行政部门统筹管理;经济发达地区的乡镇卫生院可实行县(市、区)统筹管理,也可实行县(市、区)、镇共管,以县(市、区)管理为主。

第四条乡镇卫生院必须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按县(市、区)级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的诊疗科目执业;严禁超诊疗科目和执业范围从事诊疗活动。

乡镇卫生院业务工作接受县(市、区)级医疗预防保健机构指导。

第五条省卫生行政部门对全省乡镇卫生院实行宏观管理。市级卫生行政部门每年对所辖县(市、区)乡镇卫生院的建设与管理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综合的评价。县(市、区)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抓好本管理办法的落实,切实加强乡镇卫生院的管理,每年对辖区内乡镇卫生院的建设与管理要进行一次自查自评。

第二章机构设置

第六条乡镇卫生院选址、设置,应遵循区域卫生规划要求,根据区域人口分布、经济发展、文化和交通等情况确定,在地理位置上具有发展前景和最大辐射功能。

第七条乡镇卫生院的设立由县(市、区)级卫生行政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及程序报批。

第八条乡镇卫生院是专有名称,社会力量举办的医疗机构不得使用该名称。乡镇卫生院原则上不得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名称。乡镇卫生院的命名原则是:所在的县(市、区)+所在镇(乡)卫生院。

第九条乡镇卫生院统一使用卫生机构专用标识。

第十条根据区域卫生规划,按功能将乡镇卫生院明确划分为中心卫生院和一般卫生院。

第十一条乡镇卫生院建设依照国家《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和《广东省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所规定的建设标准,严禁举债进行超标准建设。

第三章公共卫生管理

第十二条贯彻执行党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国家卫生法律、法规,以公共卫生服务为主,面向农村居民提供预防、康复、保健、健康教育、基本医疗、中医、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综合服务,受县(市、区)级卫生行政部门委托承担区域内公共卫生管理职能。

第十三条加强公共卫生管理,认真做好以下工作:

(一)建立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做好免疫规划工作。

(二)做好传染病疫情、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等公共卫生事件的登记、报告和处理工作。

(三)开展传染病、地方病、寄生虫病和慢性非传染病防治工作。有条件的可开展老年保健、精神卫生和康复工作。

(四)做好孕产妇系统保健、儿童系统保健和妇幼卫生信息管理工作,开展妇女、儿童常见病防治,做好控制新生儿破伤风工作,做好孕产妇死亡、婴儿死亡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评审工作。

(五)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指导工作。

(六)制定健康教育计划,针对重点人群,结合实际开展多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普及卫生保健知识,促进农村居民健康行为的形成。并指导开展爱国卫生工作。

(七)做好食品、公共场所、学校、职业等卫生专业指导与管理工作。

(八)加强信息管理,建立执行相关统计及报告制度的规章制度。

第十四条协助镇政府制定和实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规划。

第十五条受县(市、区)级卫生行政部门委托,对辖区内村卫生机构及乡村医生进行管理和经常性卫生监督;负责对村卫生机构的业务技术指导和组织对村医的培训、考核,逐步实行镇村一体化管理。

第十六条健全村医例会制度,每月组织召开村医例会。通报、反馈各卫生机构工作情况,传达上级卫生工作精神及布置工作任务。

第十七条积极参与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宣传发动和组织实施工作,为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提供优质的卫生服务,协助做好补偿支付工作。

第四章医疗服务管理

第十八条严格执行《执业医师法》、《母婴保健法》、《传染病防治法》、《护士管理办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采取综合措施,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加强医疗质量管理。

(一)建立健全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医疗、护理、医技工作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

(二)按照病人第一、安全有序、首诊负责、重点突出原则,加强妇产科、儿科、计划免疫规范化门诊和中医科建设,把医疗质量、服务质量、服务态度放在首位。

(三)成立医疗服务质量监控管理工作小组,制定医疗质量管理方案,进行全员质量教育,树立质量和安全意识。定期对医疗、护理、医技、药品、病案质量进行监督、检查、评价,提出整改措施,及时发现、纠正医疗缺陷,加强医疗质量关键环节、重点部门、重要岗位的管理。

(四)落实首诊负责制、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查对制度、会诊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分级护理制度、交接班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等医疗质量管理核心制度。

(五)严格执行诊疗常规、操作规程、抢救常规,配齐常用急救药品、器材,保证基本医疗和抢救工作及时有效进行。对不能处理的危重疑难病人及时转诊。

(六)按照《广东省病历书写规范》的要求认真书写门诊、住院病历。

第十九条做好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急症抢救,危重病人转诊和救灾抢险医疗工作。

第二十条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严格执行隔离消毒制度,遵守无菌操作规程,严格消毒、保洁管理。做好一次性医疗用品的处理和污水、污物无害化处理,防止交叉感染和对环境的污染。

第二十一条认真贯彻执行药品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严格药品管理制度,推行“阳光采购”。

第二十二条加强中医药工作,规范中医药服务管理,提高中医服务水平。

第二十三条积极推广应用适宜新技术,不断提高服务能力。

第二十四条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努力改善服务态度和提高服务质量及水平,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安全、便捷、价廉、优质的医疗服务。

第二十五条严禁向外提供出租业务用房,严禁与其他医疗机构进行以营利为目的办医行为。

第五章人事管理

第二十六条乡镇卫生院科室设置和岗位设置,按照精简、高效原则,以服务人口、工作项目等因素,合理规范设置。

第二十七条严格准入条件,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应具备相应岗位的任职资格。临床医疗服务人员必须具有执业助理及其以上医师资格,其它卫生技术人员要具备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

严禁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专业技术服务。

医师、护士必须经卫生行政部门注册并在规定的范围内执业,不得超范围执业。

从事专项服务的人员,必须依法参加有关的培训、考核,取得相应资格。

第二十八条大力推行公开招聘乡镇卫生院院长。由县(市、区)级卫生行政部门按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招考或推荐聘用,副院长由院长提名,按有关程序任免。一届聘期3-5年,其中试用一年。中心卫生院院长应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称;一般卫生院院长应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初级以上职称。

第二十九条院长实行聘期目标管理责任制。综合目标管理考核主要内容为行风建设、业务发展情况等。

第三十条推行人员聘用制,因事设岗,公开竞争上岗,择优聘用乡镇卫生院人员。新录用人员由县(市、区)级卫生行政部门统一公开招考,与录用单位签署聘任合同,并按有关规定给予工资福利待遇和社会保障。

第三十一条重视卫生技术人员的培训学习,建立健全在职卫生技术人员培训学习、考核制度。认真实施在职卫生技术人员的学历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积极为在职卫生技术人员的进修学习和继续医学教育提供必要的条件。

第六章财务后勤管理

第三十二条执行政府的医疗服务指导价格,并在门诊、病房以及对公众服务窗口等明显位置,设立公开栏、宣传橱窗、电子大屏幕公告栏,公开主要药品及诊疗收费标准,增强收费透明度。

第三十三条严格执行医院财务、会计和监督审计制度。乡镇卫生院的财务管理必须接受主管机关的领导和监督,同时接受财政、审计、监察、物价等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第三十四条健全安全保卫工作制度,加强高危设备、手术室、放射室、分娩室等特殊区域和剧毒、剧麻、管理,保障医疗安全。

第三十五条美化院内环境,搞好室内卫生,创造一个整洁、优美、安静、舒适的医疗环境。

第七章行政监督管理

第三十六条成立院务管理委员会,由正、副院长、科室负责人组成,对乡镇卫生院管理的重大事项进行决策。

第三十七条加强院务公开,实行民主管理。定期召开职工会议,通报卫生院重大决策执行落实情况、日常管理和运作情况,听取职工对卫生院建设与发展的建议。

第三十八条建立健全考勤、学习、会议和环境卫生管理等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