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银行存款工作总结

银行存款工作总结赏析八篇

时间:2022-05-19 20:51:29

银行存款工作总结

银行存款工作总结第1篇

为了顺利完成一九八三年国库券发行任务,现在对发行工作中若干具体问题作如下规定:

一、办理国库券发行工作的机构

国库券条例第七条规定,国库券的发行和还本付息事宜,由中国人民银行及其所属机构办理。为了便利单位和个人认购,经与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商定、这两个银行的所属机构也同时办理国库券的发行和还本付息工作。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库券办公室根据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国库券分配方案,编制一九八三年四种(五元、十元、五十元、一百元)面额所需数量的领用计划,于一九八二年年底以前上报中央国库券办公室。然后由人民银行总行结合印制数量加以适应调整后分配发运。

二、单位认购、交款办法

中央、地方和部队所属单位,接受上级主管部门分配的任务后,应及时将本单位认购数报县(区)级国库券推销委员会办公室和上级主管部门。

各单位对认购的国库券,原则上应一次交款。少数单位一次交款有困难的,可以分两次交,但应在六月三十日前全数交清。

单位交款时,应填写“一九八三年国库券单位交款凭证”一式四联,向其开户的银行办理交款(在建设银行开户的,可持交款凭证到人民银行交款)。收款银行负责审查交款凭证各项内容填写正确无误后,办理收款手续。

银行收款后,应签发“一九八三年国库券收款单”(三联),并将其中第二联(收据联)给交款单位,作为以后领取本息的凭证。

三、个人认购、交款办法

职工、城市居民和个体工商业者购买国库券,由所在单位(市民由街道办事处)统一办理。认购工作一般应在四月底以前结束,各单位应将认购数报县(区)级国库券推销委员会办公室和上级主管部门。同时应根据购买人的需要,向收款银行编报所需国库券分配面额的计划。

职工交款,可以由本人一次交清;也可以由发放工资部门按本人所订的交款计划,从应发工资中代交。各单位统一代收的国库券款,必须按月送交银行,不得留在单位或作为储蓄存款,更不得挪用。银行收款后,尽可能按代交单位的要求酌予发给所需面额的国库券,不再开临时收据。

农民购买国库券,由生产队统一办理。具体的交款、发券办法,在保证钱券两清,不错、不乱、不丢失的前提下,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财政、银行部门自行商定。

各单位(包括生产队、街道办事处)代个人交款时,应填写“一九八三年国库券个人交款凭证”一式五联,收款银行负责审查交款凭证的各项内容正确无误后,办理收款手续。

城乡个人购买国库券,由于特殊原因,不愿在单位统一购买的,也可以到银行直接购买。由购买人填写(或银行代填)“一九八三年国库券个人交款凭证”第一、三两联,同时由银行发给相应面额的国库券。

四、国库券款上划办法

人民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对代收的国库券款,以“90代收单位购买国库券款项”科目,和“91代收个人购买国库券款项”科目,分别开设专户,不计利息。

人民银行、农业银行(或人民银行、中国银行)双设机构地区,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代收的国库券款项,应于当天(或次日营业开始后)划转当地人民银行,并将留存的单位和个人交款凭证第一联(报查联)和国库券收款单第三联(存根联)一并附送。

人民银行县支行所属集镇办事处和农业银行县支行所属营业所代收的国库券款,应于每月25日上划人民银行县支行,并将留存的单位和个人交款凭证第一联(报查联)和国库券收款单第三联(存根联)一并附送。

人民银行各经办行(包括单设农业银行的县支行)对代收的国库券款,从一九八三年三月份起,每月上划一次。于月初将截至上月底收到的款项,全数逐级上划人民银行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上划数必须与报同级国库券办公室的数字一致。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汇总后,于中旬内转划人民银行总行。人民银行总行于月底集中划交中央总金库,以108“款”“国库券收入”科目入库。

人民银行县支行(或城市区办)每月收到各收款银行报来的上划款项报单和随附的单位和个人交款凭证第一联,经整理汇总,并与“90代收单位购买国库券款项”、“91代收个人购买国库券款项”科目核对一致后,填写“一九八三年国库券交款凭证汇总单”,连同单位和个人交款凭证第一联(报查联),于次月三日前送当地县(区)级国库券推销委员会办公室(财政局)。县(区)级国库券办公室按照国库券月报规定的内容,编制国库券月报表,逐级上报。

五、挂失问题①

个人购买的国库券要妥善保存,银行不能受理挂失。各级财政、银行部门应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注:①此项小标题是编者加的。

六、报告制度

在发行国库券期间,为了便于向国务院报告发行情况,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库券推销委员会办公室(财政厅、局)、中央各主管部和解放军总后勤部财务部,应向中央国库券办公室报送以下材料:

1.二月底报送国库券任务分配方案、分配依据和工作部署情况。

2.从三月份起到交款结束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库券推销委员会办公室,于每月8日前用电报月报报告上月末止累计认购、交款数。认购数按各县(市)和主管部门统计上报数、交款数由各县(市)国库券推销委员会办公室根据人民银行县支行(或城市区办)转送的交款凭证第一联(报查联),按月报内容分类统计上报,其总数必须和银行上划数一致。

中央主管各部门和解放军总后财务部,根据所属单位上报数,于每月8日前将上月底的认购数、交款数,用书面报表或电话报中央国库券推销委员会办公室。

3.在认购和交款期间,每月报一次书面简报,着重反映认购和交款好的典型事例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4.交款结束后,报送工作总结。总结内容包括:认购、交款情况,各阶层购买国库券负担水平分析,工作经验和对今后发行国库券的意见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并应附送“一九八三年国库券认购、交款情况统计表”。

七、国库券的推销办事机构和办事人员①

银行存款工作总结第2篇

【关键词】村镇银行 经营现状 对策建议

一、山东省村镇银行机构人员情况

(一)机构设立情况

2008年11月,山东省首家村镇银行寿光张农商村镇银行挂牌开业。2012年末,山东省辖内的村镇银行达到52家,注册资本总额达人民币325070万元,平均注册资本额6251万元,其中注册资本额在10000万元以上(含10000万元)的村镇银行11家,注册资本额在5000万元以下的8家,注册资本额最低的2000万元。截至2012年末,山东省17个市除聊城外,各市都已设立村镇银行,绝大多数没有设立分支机构,服务范围有限。

(二)从业人员情况

山东省2011年度34家村镇银行共有员工1022人,平均每家村镇银行30人。从业人员数量最少的村镇银行只有20名员工,充分体现了村镇银行属于小银行的典型特点。本文对6家样本村镇银行195名员工的年龄、学历和从业来源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从员工年龄结构分析,在20—25岁的104人、占比53.33%,26—30岁的59人。从员工来源结构分析,大学毕业生91人、占比46.67%,企业财务人员等46人、占比23.59%,银行机构人员58人、占比29.74%。从员工学历结构分析,本科学历154人,专科学历32人,硕士研究生9人,从业人员总体学历水平较高。

二、山东省村镇银行业务情况分析

(一)存款组织情况

2011年,山东省32家村镇银行各类存款余额人民币704019万元,较2010年增加438123万元,平均每家村镇银行存款余额2.2亿元。2011年,菏泽市的3家村镇银行平均存款规模6215万元,德州1家村镇银行的存款余额5755.6万元,远低于平均存款规模,其中既有吸收存款能力弱也与当地金融资源不足有关。济南章丘齐鲁村镇银行开业时间较短,存款余额2619万元。总的来看,山东省村镇银行在吸收存款方面具有较强能力,少数经济水平较低地市的村镇银行吸收存款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贷款发放情况

山东省村镇银行的贷款投放力度逐年加大,2011年贷款余额533593.35万元,较2010年增加351061.15万元。2011年度山东省平均每家村镇银行贷款余额16674.79万元。

2011年山东省村镇银行的存贷比为75.79%,已经达到了贷款投放规模的最高上限。山东各地市村镇银行的存贷比不均衡,存贷比最高的103.31%,最低的只有19.98%。青岛、烟台、潍坊以及日照4个市村镇银行严重超存贷比,主要集中在山东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已经表现出较为严重的流动性风险。其中,村镇银行存贷比在50%以下的主要集中在山东中西部地区,村镇银行资金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存贷比最低的淄博沂源博商村镇银行19.98%,除资金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外,主要原因是当年开业时间较短。

(三)业务种类分析

目前,村镇银行的金融产品品种相对单一,只有简单的存款、贷款等基本业务品种,服务功能不完善,吸引客户能力有限。信贷业务则主要是农户个人贷款、个体工商业经济组织贷款、农村中小企业贷款等,缺乏适合农村金融需求和村镇银行特点的贷款业务品种。同时,村镇银行没有开展银行卡业务,更未设立便捷的 ATM 机,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客户到村镇银行办理业务的便利程度。

三、村镇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来源受限制,存款稳定性差

当前,村镇银行在当地广大群众中的信誉度不高,同时面临同行业竞争对手众多,导致客户不愿把资金存放在村镇银行,导致村镇银行的存款及存款以外的其他资金来源存在严重障碍。截至2011年末,山东省辖内34家村镇银行各项存款余额70.4亿元,其中储蓄存款16.01亿元,占比仅22.74%。反映出,村镇银行存款结构不合理,吸收储蓄存款的难度较大。村镇银行各项存款主要为企业流动资金、个人活期存款资金,流动性存款占比较高,存款稳定性差,少数地市的村镇银行储蓄存款仅占各项存款5%左右,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

(二)结算手段不畅,业务创新不足

一是村镇银行的结算手段落后于其他银行机构,支付结算渠道狭窄,无法实现异地支取,不能满足客户即时支付结算的服务需求;二是村镇银行贷款业务品种单一,缺乏差别化贷款业务;三是中间业务等新业务开展缓慢,业务品种和业务创新存在不足。

(三)员工从业能力有待提高

从分析情况看,村镇银行员工总体素质不错,但大多数员工从事银行业时间较短,欠缺从业经验和实际业务操作知识。村镇银行目前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学习培训制度和后备人才体系,特别是重要岗位缺乏人员,过度依赖发起行的少数业务骨干,员工整体从业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对策建议

(一)树立品牌形象,提高公信度

村镇银行要通过建立精品网点来向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加大支农资金投放力度等措施,逐步获得广大客户的信任和支持,树立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一是营造整洁的营业场所环境,提升村镇银行的正规银行形象;二是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不断提高客户的满意度;三是加强银行企业文化建设和对外宣传力度,实现扩大村镇银行的社会影响的目的。

(二)创新业务品种,扩展业务市场

一是实现产品多样化,村镇银行应结合自身实际,科学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探索创新适合当地情况的贷款模式,科学划分客户群体,并有针对性地开发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产品,开展以小额信贷为主的各类金融服务,设计适合当地特点的金融产品;二是积极开展中间业务,积极开办并拓展中间业务,丰富服务产品种类,更好地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需要,进一步优化村镇银行营业收入结构,提高村镇银行的盈利水平。

(三)培养专业人才队伍

一是强化员工教育培训,进一步提高广大员工的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等综合能力;二是引进优秀人才,从社会上招聘具有金融机构管理经验的优秀人才,逐步提高村镇银行的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三是留住人才,通过培养企业文化理念,培养员工树立视事业如家园的信念,提高员工的工资和福利待遇,让员工享受到实实在在在的物质优惠。

参考文献

银行存款工作总结第3篇

以山西省为例,1995年以来,山西省的存贷款结构发生了非常显著的变化,存款增长速度始终高于贷款增长速度,金融机构的存差总量急剧上升。自2000年之后,存差扩大的速度加快,2003年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2005年2月末,全省金融机构各项存款本外币余额6157.2亿元,各项贷款本外币余额4251.2亿元,存差为1906亿元,为历史最高,与去年同期相比存差增加753.4亿元,增幅为65%。是不是山西省已经资金过剩?如果资金过剩又如何解释地下金融屡禁不止的现象?实际上,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山西都不是一个资金富裕的省份,那么,问题出在哪儿呢?

从银行内部来看。目前,各商业银行总体上是对存款的强激励和对贷款的强约束并存。一方面,现实中银行对工作人员业务考核指标多是以吸收存款的多少为依据,这种强激励又恰好和转型时期我国居民强烈的存款偏好相吻合,从而带来了银行存款尤其是居民储蓄存款的超速增长。另一方面,出于防范风险和降低不良贷款率的压力,大多数银行对贷款都采取了强约束政策。种种制度规定导致的结果就是银行工作人员在贷款的主动开发上缺乏足够的动力。

从银行经营的外部环境来看。一方面,社会总体信用状况不佳,导致贷款的信用风险高,大多数银行宁肯将贷款对象集中于有政府背景的大中型企业,而对有更多信贷需求的中小企业不愿问津,对缺乏个人征信体系支撑的消费信贷也是雷声大雨点小。另一方面,银行除放贷外,还有其他一些低风险或无风险的投资渠道,如同业拆放、上存总行、在央行存款以及购买国债等等。这些资产虽然在收益上比放贷要低一些,但在强调避险而将安全性放在绝对重要地位的情况下,它们却成为银行资产形式的首选,并在资产总量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金融机构吸收存款后具有转存中央银行吃备付金和存款准备金利差的积极性,这就造成了各地普遍存在的商业银行“难贷款”和“高存差”问题,从而使资金无法流入产业部门。

当前银行出现大量存差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金融体系追求稳健、金融资产多元化的趋势,但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掩盖其另外一个方面:金融机构的结构性扭曲。高存差的症结在于融资渠道不畅通,缺乏向中小企业和农村融资贷款的渠道。

银行存款工作总结第4篇

【关键词】影子银行  ;传统银行  ;SVAR模型  ;冲击效应

一、影子银行概述

“金融稳定委员会(FSB)”(2011)给出较为全面的定义:影子银行体系广义上是指由在常规银行体系之外的实体及其活动组成的一个信贷中介系统;影子银行狭义上是指上述系统中那些具有系统性风险隐患和监管套利隐患的实体及其活动;此外,影子银行体系还包括那些仅为期限转换、流动性转换以及杠杆交易提供便利的实体(如金融担保机构、债券与抵押贷款保险商以及信用评级机构)。

近年由于金融市场自由化的发展,中国也出现了影子银行系统的概念,但是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概念与国外有很大不同。周莉萍(2012)认为,影子银行主要包括直接复制商业银行核心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和活动(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担保公司存款、民间借贷机构)和银信合作理财产品等非正式证券化活动等。据巴曙松(2013)分析,中国金融界对影子银行的界定主要包括四个口径: 最窄口径,影子银行仅包括银行理财业务和信托公司两类; 较窄口径,包括银行理财业务和信托公司、财务公司、汽车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较宽口径,包括较窄口径、银行同业业务、委托贷款等表外业务、融资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和典当行等非银行金融机构;最宽口径,包括较宽口径和民间借贷。目前国内较为常用的为包括银行理财业务和信托公司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较窄口径。

整体上看,虽然今年国内外涌现出很多对影子银行体系的研究,现有研究文献中主要以与美欧对比,影子银行体系脆弱性,以及监管政策建议等理论方面对影子银行作出分析。但是从量化的角度实证研究影子银行体系对传统银行业影响程度及深度的文献并不多。本文拟在已有影子银行体系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基于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对影子银行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进行量化分析并得出实证结论。

二、计量模型设定

(一)SVAR模型选择

SVAR 模型建立在VAR模型基础上,弥补了VAR模型中无法显示解释变量当期之间的相互影响,鉴于此,本文采用短期约束的AB-型SVAR 模型进行分析。

(二)变量选取说明

综合上文中的理论分析,本文作出如下变量选择方案:

通货膨胀:利率对银行业的稳定性有重要影响,通货膨胀的主要测量工具为CPI,本文选用月度CPI的环比增长率RCPI作为测量工具。

货币发行量:为检测影子银行对银行货币乘数的影响,考虑到我国货币种类的划分,供选择的主要变量为M0、M1、M2,M1更能体现出经济投资的货币环境,本文采用月度M1的环比增长率RM1作为测量工具。

储蓄存款:储蓄存款时传统银行业重要资金来源,本文选用储蓄存款的环比增长率RSDEP作为测量工具。

各项存款总计:传统银行业的存贷利差是其收入的重要来源,因此各项存款总计是重要衡量指标,本文用各项存款总计环比RDEP作为测量工具。

影子银行:鉴于我国委托贷款和民间借贷、信托贷款占据了影子银行的规模的82%,本文选用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金融租赁总规模作为影子银行下限,用其环比增长率RSB作为影子银行的衡量数据。

本文数据来源于知网数据统计,所有数据均采用月度数据,时间跨度为1999年11月至2011年9月。

(三)平稳性检验和模型估计

各项数据基本统计指标得出,1999年以来,RCPI、RDEP、RM1、RSDEP都保持比较稳健的增长率,偏离度在1之内。而影子银行发展则极度不平稳,偏离度达10.63,说明影子银行在1999-2011年经历了显著不平稳的发展过程。

对RCPI、RDEP、RM1、RSB和RSDEP进行平稳性检验,本文采用ADF法分别对五个变量进行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各项变量的稳定性检验

注:检测类型(C’T’L)中,C为常数项,T为趋势项,L为滞后项。

从表1可知,所有变量都满足一阶单整,因此可以对向量建立回归模型。

通过LR,FPE和AIC检验得出,最优滞后项为3阶,则建立模型如下:

C0yt=F1yt-1+F2yt-2+F3yt-3+μt, t=1,2,…T

其中,yt=[RCPI,RDEP,RM1,RSB,RSDEP]。

C0可以通过Cholesky分解建立递归形式的短期约束,即C0为下三角阵。由估计结果显示,自向量回归方程所有根均在单位元内,即满足平稳性条件,可以对结果进行脉冲分析和方差分解。

三、模型结果分析

(一)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1)影子银行对CPI,货币发行量,储蓄存款以及各项存款总和的冲击效应。

图1  ;影子银行对CPI,货币发行量,储蓄存款以及各项存款总和的冲击

注:实线表示脉冲响应函数,虚线表示正负两倍标准差偏离带。

如图1所示,影子银行的发展对CPI的冲击有一定的滞后效应,之后负向冲击效应逐渐趋零。而CPI与传统银行业稳定性呈负相关,影子银行的冲击在第2期至第3期的迅速上升反应了通货膨胀的增长,使传统银行业脆弱性增加。

影子银行对各项存款总和的冲击效应:影子银行的发展,对各项存款总额在3个月内有一定的正效应,而各项存款总额的增加有助于银行持续发展,随后冲击负效应缓慢归零。

影子银行对M1的冲击分析:影子银行的扩张会影响货币供应量的稳定性,继而使货币乘数不稳定,造成传统商业银行的脆弱性。

影子银行对储蓄存款增长率的冲击:影子银行的扩张会诱发储蓄存款总量的增加,对于传统银行业,储蓄存款的增加是有利的,滞后期为6个月。

(2)CPI,货币发行量,储蓄存款以及各项存款总和对影子银行的冲击效应。

同理,在影子银行对CPI的冲击效应中,根据脉冲结果,当初始时刻给予CPI单位正冲击,影子银行体系本期呈现负效应并在第3期达到最大值,在第4期为零,随后小幅波动归于零。说明通货膨胀的增加对影子银行第1期有负向冲击作用,第2期之后呈现正效应。CPI的提高说明宏观货币环境宽松,通货膨胀增加,表明通过影子银行进行融资的方式在规模上有一定程度的扩张,同时也反应高利率使通过传统银行渠道融资的规模逐渐减少。

在本期给各项存款总额一个正向冲击,在第1期对影子银行体系就有最大的负影响,然后震荡变小,其影响于第7期接近零,其后几乎为零。表明各项存款总额的增加会带来影子银行渠道融资规模迅速缩小,增加了传统银行业的脆弱性,冲击效应半年之后逐渐消失。

给予M1正向冲击后,影子银行波动初始时为负,之后迅速转变为正,在第2期达到最大值,第4期逐步趋近于零。说明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利率下降,短期会造成影子银行规模下降,随后第2个月影子银行规模迅速扩大,4个月后影响为零。

储蓄存款的正向冲击,使影子银行规模在第2期达到最小值,第3期达到最大正效应,随后冲击效应降低,从第4期起负向逐渐趋近于零。表示储蓄存款的增加迅速使影子银行规模减小,震荡后从第4个月趋于平稳。

(二)方差分解分析

根据各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将滞后阶数设为10。

对CPI进行方差分解后数据表示,影子银行(RSB)对CPI增长率的影响力呈递增趋势,第1期为零,之后影响力明显提升,在第6期达到稳定,为1.83%,表示影子银行对CPI的产生一定的影响力。

同理对DEP指标进行方差分解,第一个月影子银行影响对各项存款总额变化的影响力为零,第二个月影响力以递增形式在第6期达到稳定,为1.18%。对各项存款总额的影响力与CPI和各项存款综合两个指标相近。

对M1进行方差分解得出,影子银行对M1的变化的量占比一直呈上升趋势,在第9期达到最大单也仅为0.72%。

在对SDEP进行方差分解后表明,影子银行对储蓄存款的影响力从第1期起就有2.96%的影响,第3、4期略有下降趋势,第5期增长,在第6期达到基本稳定的2.86%的影响力。说明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一直影响储蓄存款的增长率。

对SB进行方差分解后可以看到,在影子银行的方差分解中,各项存款总量的影响力逐渐提升,在第6期基本稳定到7.24%,M1的影响力逐渐提升至第6期的1.63%。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重点分析了影子银行对传统银行业稳定性的影响,从实证结果来看影子银行对传统银行稳定性的影响具有双重性。

一方面,中国经济长期高速增长,但金融市场长期不发达,正规金融机构的信贷供给难以满足经济增长的需要,致使企业融资渠道少且依赖于银行信贷,于是影子银行营运而生。因此,影子银行有助于实现金融领域的多样化,更好地满足实体经济的金融需求,其发展能极大地弥补企业融资缺口、提供直接信贷支持,有助于促进整个银行体系的协同发展和稳定。

另一方面,我国影子银行的产生折射出的是我国传统银行业金融服务供给不足、金融创新步伐缓慢的现实,是金融发展不足的反映。中国影子银行大部分限定在传统的直接融资范畴,是对商业银行一部分业务的一种替代,不可避免地会与传统银行也发生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同时在资源、业务与人才等方面,影子银行对传统银行挤占,这无疑无助于银行体系的稳定经营与发展。

因此,中国影子银行体系实际是一把双刃剑,其存在和发展有其必然性,监管当局应该对影子银行保持客观的态度,使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向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和银行体系稳定的方向发展,更好地发挥其资源再配置功能。为此建议一是推进价格形成机制、特别是“两率”的市场化改革,充分发挥资金市场供求杠杆的作用,促进正规金融机构最大限度地吸收社会闲散资金;二是放开金融市场的准入,让更多民间资本更加自由地进入市场从事金融业务,使影子银行阳光化;三是推动银行业改革,提高服务质量,让商业银行能够为更多的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从需求方面降低对影子银行的信贷依赖;四是加强监管,规范影子银行活动,建立统一统计标准,利用准确相关数据评估风险,消除隐患。

参考文献:

[1]易宪容.“影子银行体系”信贷危机的金融分析[J].江海学刊,2009,(3).

[2]肖钢.影子银行将是中国金融业五年内的最大风险[N].每日经济新闻,2012-10-11.

[3]周莉萍.论影子银行体系国际监管的进展、不足、出路[J].国际金融研究,2012,(1).

[4]王增武.影子银行体系对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影响[J].中国金融,2010,(23).

银行存款工作总结第5篇

一、商业银行影响成本因素变动与经营方略调整

1、负债因素变动。商业银行负债必须承担一定的负债利息或一些负债费用,负债总额和构成影响着成本支出。就存款负债而言,利率差别决定利息支付总额不同。较高的存款在全部存款中的比重越大,存款利息支出越多,成本越高;反之则越低。因此一般讲。对公存款占比越小,存款利息支付就越多,成本就越高,低成本存款占比越大,成本就越低。同样,存款的期限结构也对银行成本有一定的影响。一般讲,长期性存款多,支付的利息多,银行成本相应就大;反之。短期或活期存款多。银行成本支出相对较少。就借入资金而言,一般说,向人民银行或向上级行借款,利率较低,而向其他商业银行或金融机构借款,利率随行就市,一般高于向中央银行或上级行借入资金的利率,如这部分比重较大。则银行的成本也较大。因此。商业银行应大力组织低成本存款,增加来源。增加可用资金,降低存款负债成本支出。

2、资产因素变动。贷款规模及结构是影响银行成本变动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在确保贷款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的前提下。如果银行资金来源一定,贷款规模越大。资金运用越充分,利息收入就越多。则收入成本率降低;相反。则收入成本率提高。同样。贷款结构也影响成本,主要是贷款利率和额度会影响利息收入。利率较高的贷款占比越高,利息收入则越高,则收入成本率越低;反之。利率较低的贷款占比越大。利息收入越少,银行的收入成本率就越高。一般讲。固定资产贷款利率高于流动资金贷款利率;期限长的贷款利率高于期限短的贷款利率;一般贷款利率高于优惠贷款利率;拖欠贷款的利率高于按期归还贷款的利率。因此,商业银行应加强贷款管理,在确保“三性”原则的前提?充分运用贷款规模,用好用足利率政策,调整优化贷款结构,增加利息收入。

3、软件因素变动。银行软件主要是自身的工作的效率和服务质量。它是影响银行成本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一般讲,工作效率高、服务质量高的银行,能以较少的活劳动耗费完成较多的业务工作量,从而使工资成本下降。使银行的收入成本率降低;而且效率高、服务优的银行。表明银行信誉较好。这有利于吸引客户,扩大银行的业务规模。加速资金周转,从而使银行的无形成本或间接成本降低。相反,效率低、服务差的银行在同等业务量下。因活劳动消耗较多,从而使工资成本上升,银行的收入成本率提高;而且效率低、服务差的银行,在竞争中外于劣势。这会增大其无形成本。甚至减少银行收入,从而提高了银行成本。因此。商业银行应尽量增加业务科技含世,提高电算化,自动化水平,精简从业人员,提嵩从业人员素质。优化服务质进。减少活劳动消耗。降低无形成本或间接成本支出。

4、硬件因素变动。硬件设施即银行的网点装备,需要列支折旧费、维修费。但是银行的装备水平越高并且利用充分合理。表明该银行的资金实力较强和工作效率较高,这会提高银行的信誉,从而降低银行的无形成本或间接成本。同样。银行的机构网点布局合理,符合业务发展需要。也有利于降低银行的经营成本。相反。如果装备水平较低,或利用不充分,以及网点布局不含理,则会提高银行的经营成本。因此。商业银行应压缩人均业务量小、发展水平低的网点,充分运用网点布局。提高装备使用水平。

二、当前商业银行成本管理应实现五个转变

1、成本管理要由以费用管理为中心转变为以资金成本管理为中心。现在,要向国有商业银行转变。实行自负盈亏,就必须加强资金成本管理。因为资金成本高低对银行的盈亏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银行业将实行资金商品化、利率市场化。资金融通更为灵活,因而资金成本的伸缩性更大,这就更要加强资金成本管理。所以说,成本管理要由以综合费用管理为中心转变为以资金成本管理为中心。

2、成本管理要由单一管理成本支出转变为管理经营活动的全过程成本。目前,成本管理基本上只是管理单一的成本支出项目,这种管理带有明显的被动性、事后性和软弱性。银行商业化,要实现“四自”的经营原则,就必须按照企业管理的原则。扩展成本管理范围。即由单一管理成本支出扩展到管理经营活动的全过程。

3、成本管理要由财会部门单独负责转变为部门间分工协作。成本问题涉及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财会部门单独管理局限性很大,成本开支需要全行各个部门提供资料和积极协助,成本开支的控制,需要各个部门在具体工作中落实,成本执行情况的考核分析。也需要各个部门积极参与。因此。成本管理并不只是财会部门的事情,而是与成本开支有关的各个部门的事。特别是商业银行要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这就对成本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单纯依靠财会部门是难以适应需要的,成本管理必须由各部门分工协作,共同负责。

4、成本管理要由局限于执行环节管理转变为全面多环节管理。成本管理局限于执行环节的管理,难以控制成本支出,采取的管理措施也显得软弱无力。虽然每年在编制财务计划时,各家商业银行也编制了成本计划,但由于信贷资金性计划比重大,营运资金受宏观政策、利率水平等政策性因素影响较大,缺乏应有的自主权,这使成本计划难以执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策性业务分离后,经营性业务将具有较大的自主权,在业务开展的事前、事中、事后各环节对成本进行控制的条件已成熟。

5、成本管理要由单一的指标考核转变为指标体系考核。许多商业银行机构对成本管理的考核只有综合费用率一项指标,而综合费用只是成本中的一小部分,利息支出比重大却没有指标进行考核,成本管理显得十分无力。今后,加强成本管理,一定要有一个完整的指标体系进行考陔约束,还要利用成本率、成本利润率、资金成本率、人均利润等指标来进行考核约束。

三、对强化当前成本管理工作的四点建议

1、建立成本管理网络组织,加强成本管理工作的领导。即成立以行长挂帅、由分管财务的副行长具体领导,财会部门为主,各个职能部门参加的成本管理领导小组。成本管理既然是全行性的工作。必须要全行各个职能部门参加,才能获得好效果。因此,应成立成本管理领导小组,从组织上加强对成本管理工作的领导。领导小组负责审核成本预算,并按经营活动情况将预算指标分解落实到各个部门;讨论对成本幵支有较大影响的经营活动。并提出具体意见;对重大成本开支进行集体讨论、决策;听取成本执行情况分析,批准成本管理的重大措施。并落实到有关职能部门予以实施;进行成本管理工作情况的考评。

2、细分成本项目,实行责任成本制。在对成本开支进行总世控制的前提下。划分具体项目,分解落实到有关单位和职能部门进行控制,严格进行考核。一是对费用的发生实行按定额控制、月初预拨、月末报批,各单位和部门全年不得超过控制数。节约的可给予一定奖励。如差旅费、办公用品费、邮电费、印刷费等。二是对费用是全行性开支,但属于某个职能部门管理的,由相应的管理职能部门控制。其管理好坏,与工怍业绩联系。并与奖惩挂钩。如工资、奖金,可分项厂达给人亊部门控制;固定资产修理费可下达给行政部门控制;调拨资金、临时借款利息支出则下达给计划部门控制等。三是对费用涉及全行的开支,又难以归属某一职能部门管理的。可由领导小组责成某个部门进行管理。四是对费用开支受政策等客观影响大,难以进行计划控制的。由财会部门掌握其动态,纳入成本开支总额内管理,根据外部情况变化,如出现国家调整存贷利率而增加或减少支出的情况,调整成本开支结构。五是费用开支统一由成本管理领导小组具体分管的副行长“一支笔”批、由财务部门“一个口子”出。实行归口管理。

3、把好事前事中車后三关口,切实强化成本管理。要真正把成本开支管理好,就必须在成本开支前做好预测,并据此编制好开支计划;在执行中,严格按计划控制。并根据反馈信息。随时进行监督;亊后则要切实进行分析考核。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工作。

4、加强筹资成本监控,健全资金有偿使用机制。筹资成本是银行成本中的大项。做好筹资成本的监督管理,对整个银行成本的管理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一方面应强化储蓄成本的核算。努力降低成本,另一方面要对筹资进行机会成本分析,尽量利用低成本资金。降低高成本资金占整个资金来源的比重。同时,建立以上级行资金计划部门为中心的资金调拨与使用网络体系,实行资金有偿使用制度,改系统内及网点之间资金无偿调拨为有偿调拨,改行政手段管理为经济手段管理,使资金筹集部门和资金使用部门都认真考虑资金成本问题,努力降低资金成本。

四、加强成本管理应正确处理五个关系

1、正确处理宏观成本管理与微观成本管理的关系。银行微观成本管理是在经营规模和经营范围既定的条件下,对其业务经营管理活动中的费用支出的管理。主要通过选择有利的负债方式筹集资金。以减少利息支出,提高资金的利用率,降低资金运用的机会成本,减少资金损失,在日常经营活动中降低业务费用支出。银行宏观成本管理是指在不确定的经营规模和经营范围条件下。对经营管理费用支出的管理。通过确定适当的经营规模,划定适当的业务范围。来降低经营成本,充分发挥人、财、物作用。因此应以微观成本管理为重点。

2、正确处理计划成本、执行成本和实际成本之间的关系。计划成本是银行财务计划制定中事先计划的未来的成本费用支出,执行成本是对计划成本的实施,是一定期内的形成但尚未定型的成本。实际成本是一定期内根据实际发生费用而汁算出来的成本,它体现银行经营者的实绩,反映整个业务经营过程中的成本费用支出的实际结果,其形成过程,就是加强成本管理的过程。应以执行成本管理为重点。

3、正确处理筹资成本、用资成本与服务成本之间的关系。筹资成本是银行资金来源如吸收存款、向同业拆借、向上级行借款等的成本。服务成本是银行向本系统或外系统提供服务所发生的费用。用资成本是在资金运用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费用。由于筹资成本在整个成本中的比重大,银行要扩大自己的资金实力,增强其获得能力必须花大力气筹集资金,加之我国资金短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会继续存在,银行要大力筹集资金须花大世的本钱,因此应以筹资成本管理为重点。

4、正确处理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之间的关系。固定成本是指短期内不随银行业务经营状况而变动的成本费用。受银行规模大小决定。变动成本。是指在短期内随银行业务状况而变动的成本费用。银行应据此编制好开支计划;在执行中,严格按计划控制,并根据反馈信息,随时进行监督;事后则要切实进行分析考核,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工作。

5、正确处理总成本、单位成本与岗位成本之间的关系。总成本是银行一定期内全部成本费用的总和。单位成本即是平均成本,表现为总成本除以全部贷款或存款量。岗位成本是根据不同的分工层次计算考核的成本。是控制的基础,作为一种责任成本,它的高低影响总成本的水平,只有控制岗位成本,才能使总成本的控制合理、有效,因此应以岗位成本管理为重点。

银行存款工作总结第6篇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 资金成本 资产配置 泛资产管理

商业银行是利率体系市场的定价核心,而五大国有银行(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以下简称“五大行”)则更代表了全社会最低资金成本定价的方向。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正在加速推进,为了解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国有大型银行经营投资状况、资金成本及其变化趋势,本文以2014年年报为依据,对五大行资产负债、资金成本、债券投资等情况进行梳理,试图在基本面的传统分析框架之外,增加对于银行经营行为、资金成本变化的微观认识和印证。

资产负债状况分析

截至2014年底,五大行总资产为74.85万亿元,约占银行业总资产的45%;存款总额为55.9万亿元,占全社会存款余额的46%;债券投资规模为13.5万亿元,占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规模的比重超过45%。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随着银行资金成本从低利率向市场化高利率过渡,银行头寸管理和资产负债结构也将发生深刻变化,并对货币市场、债券市场、理财、信贷和类信贷市场等各层次利率产生深远影响。

(一)资产状况:增长放缓,同业收缩

2014年,五大行总资产增速明显放缓,全年同比增长9%。社会融资需求回落、存款脱媒和风险偏好下降是主要原因。从各季度增长来看,一、二季度增长较快,而三、四季度增速显著放缓,呈现缩表,这意味着银行存量资产的腾挪对货币市场、债券市场的影响将更为剧烈。

为了更好地区分银行风险资产投资,笔者把银行生息资产分为贷款、类信贷资产(买入返售+应收款项类投资)、纯债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同业拆借(拆出资金+存放同业),以及现金和存放央行资产。其中,贷款和类信贷资产的扩张增速可代表银行风险资产偏好和配置情况。

从资产结构看,与2013年相比,类信贷资产收缩,贷款占比上升显著,纯债投资和同业拆借小幅回升。其中,贷款占比大幅上升4.8个百分点到52.7%;纯债投资占比上升1.4个百分点到18.1%;类信贷资产占比下降0.4个百分点到4.5%;同业拆借占比小幅上升0.7%至5.1%,五大行几乎不持有非标资产。

从各类资产的增速看,贷款和同业拆借的增长是全年资产规模扩张的重要来源,而类信贷资产明显收缩。2014年五大行总资产增速为9%,其中贷款增速为10.7%;同业拆借增速为13.6%;而类信贷资产则从2013年的正增长转为负增长(-7.9%),收缩明显(见图1、图2)。

(二)负债状况:存款流失加剧,成本上升

1.存款流失加剧,主动负债占比继续上升

自2014年三季度五大行总存款规模首次出现下降后,四季度继续回落,再度下降2212亿元;存款同比增速下降0.7个百分点到5.7%。由于银行存款下降,导致用于债券投资的资金减少,对债市产生冲击。银行存款下降的主要原因有三方面:一是银行信贷和非标等风险资产扩张速度减慢,资产派生存款能力显著下降;二是政策性因素影响所致。比如从结构上看,在存款中流失最高的是个人活期存款,2014年出台的存款偏离度不超过3%的相关规定大幅降低了银行季末揽存的冲动,抑制了过去理财季末到期转入表内、季初出表的现象,减少了存款虚增;三是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使得存款加速脱媒,转向理财和货币基金,导致客户和存款分流。

从整体负债结构变化看,2014年五大行存款在总资产中的占比较2013年同比下降3个百分点,持续下滑。与此相对应,同业融资和发债融资占比则小幅上升。同业负债尽管在相关监管规定的影响下经历了短暂去杠杆的过程,但从整体来看,在利率市场化和资本市场扩张的情况下,仍呈现小幅上升趋势。应付债券的上升体现了银行主动负债意识的增强。此外,其他综合化负债产品和同业存单的发行拓宽了负债来源(见图3及图4)。

2.个人存款流失加速,企业存款定期化趋势明显,抬高了资金成本

在五大行中,除交行以外,其余四家银行企业存款增速均显著快于个人存款增速约2~3个百分点,而个人存款脱媒趋势仍在加速。2014年五大行理财产品余额在存款总额中的占比达8%~13%,理财产品余额占个人存款比重的均值约为25%。

在存款结构中,不仅由对公业务贷款所派生的企业存款占比提高,且企业存款的定期化态势也很明显,其中有四家大行的企业定期存款占比较2013年提高3~4个百分点,与经济活跃度下降、流动性管理手段增多、在企业业务上竞争激烈等因素有关。

在五大行的存款结构中,活期存款占比约为40%~50%,定期存款占比约为45%~50%,理财产品占比约为10%~13%。其中定期存款以1年期为主,3年期及以上定期存款占比非常少。如果按企业存款和个人存款(包含理财)分类,企业存款占比在35%~60%。从变化趋势来看,银行增加主动负债来源、短端利率向市场化利率靠拢、企业存款占比不断提升(更多凭借资产业务创造存款,而非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决定了五大行存款利率面临刚性上行的可能性仍然很大,标志着社会最低资金成本中枢在利率市场化完成之前难以下行。

从工、农、中、建四大行来看,企业存款利率的整体上行幅度明显高于个人存款。企业存款由于资金量大、流动性需求相对稳定,是各类银行竞争的重点。2014年,在存款利率上浮幅度可扩大到1.3倍的环境下,企业在与银行的合作中谈判力更强,导致2014年企业定期存款利率普遍上行10bp以上。企业存款定期化趋势和定价利率上行,导致企业存款平均利率上行13bp。与之相对应,个人存款平均利率上行9bp(见图5)。

3.理财产品继续高增长,但部分银行有所放缓

理财产品在本质上是存款业务的表外延伸,是增加客户粘性、争夺存款的重要工具。尽管五大行具有传统的存款优势,但在城商行和股份制银行大量发行理财产品以及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下,同样面临着资金争夺和存款流失加剧的状况。2014年国有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明显加大,交行、工行和农行2014年末理财产品余额分别为5769亿元、1.98万亿元、1.16万亿元,分别较2013年同比增长99%、48%和36%;中行理财产品余额同比增长1.1%(见图6)。

4.五大行整体资金成本继续上行

2014年以来,央行先后出台了降息、降准等系列货币政策,货币市场、债券市场融资利率大幅回落。央行还通过中期结构便利(MLF)、常备借贷便利(SLF)、抵押补充贷款(PSL)等工具向商业银行投放资金,但五大行整体资金成本仍在上行。由于存款脱媒以及竞争加剧,银行资金成本从低利率向市场化高利率过渡。

笔者根据上市银行年报,以“利息支出/付息负债”来计算银行的综合付息负债成本率。2014年五大银行综合付息负债成本率继续上行。截至2014年末,五大行平均负债成本为2.13%,较2013年末上行16bp。五大行之间负债成本出现明显分化,其中工行和农行资金成本最低,分别为1.94%和1.86%,利率上行幅度最小,仅较2013年上行4bp和8bp;而建行、中行、交行的表内付息负债成本分别为2%、2.08%和2.75%,较2013年分别上行16bp、19bp和36bp,反映出利率市场化逐渐影响到大行的核心存款优势,存款利率上行和市场化高利率占比提升,导致资金成本持续抬高。具体来看,2014年五大行存款利率普遍上行3 bp~21bp,平均资金成本在1.9%~2.35%;而市场化融资利率分化更为显著,主动负债竞争加剧将进一步抬高资金成本,并可能加大波动性风险(见图7、图8)。

债券投资及定价能力分析

(一)债券投资:以被动配置为主,回归平淡

2014年,五大行在国内市场的债券投资总量为13.5万亿元,占债券市场投资总量的47%(按中债口径),较2013年增加1.21万亿元,同比增长9.8%,略快于总资产增速。

1.债券投资以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为主

根据上市银行年报数据,2014年五大行债券投资存量结构以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为主。其中,全年增持国债3366亿元;政策性金融债4037亿元;企业债552亿元。从持仓变化看,五大行均大幅增持了政府债券(包括国债和地方政府债),对于中行、交行和建行来说,甚至是第一大增持券种。笔者分析,除了这些债券具有免税和流动性优势外,可能还与2014年央行运用MLF、PSL工具进行货币政策操作时,可以政府债券作为抵质押品有关,由此使得银行对于这些债券的需求攀升;另一方面,随着地方债自发自还扩容,银行可能出于维持与当地政府关系的考虑,增加了对地方债的投资。

此外,工行和交行还加大了对企业债的投资力度,对政策性金融债仅保持到期续配的平稳节奏。而农行、建行和中行则增持了大量政策性银行债、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债,尤其2014年同业存单大量发行,在银行债券配置中的占比有所提高,对其他债券的需求产生一定挤出作用。

2.五大行重仓存量金融债平均利率为4.5%

截至2014年末,五大行持有的前十大金融债平均利率为4.5%,平均久期为7.3年,区间在[5,8]年。从边际增量来看,2014年五大行新增持重仓金融债券平均收益率均在5%以上,反映出银行在债券投资中对收益率要求逐渐提高,需求偏好从政策性金融债转向票息更高的商业银行债。从存量金融债利率对比来看,非国开债对配置盘的吸引力增加。从边际增量对比来看,配置盘并没有大量买入的动力,预计将放慢配置节奏,甚至引导资金利率上行,以获得更好的配置时点。

3.债券久期偏好中等期限

在资金成本上行和息差缩窄的压力下,银行一方面增加了对金融债、商业银行债和信用债的配置以提高收益率;另一方面,通过拉长利率产品久期来获取期限利差收益。

对银行自营和配置盘而言,拉长利率债久期比增加中短期信用债的配置更利于提高投资收益率。由于银行投资信用债需计提100%的风险权重,如果扣除资本占用成本和税收成本,则短融、企业债和银行次级债在风险调整后的实际收益率将显著低于国债、地方政府债和金融债等品种。只有贷款和非标资产在风险调整后的回报大于债券投资,属于真正的“高风险高回报”品种。因此,当市场处于相对平稳且久期风险有限的环境时,大行在债券投资中更愿意增加中长久期利率债的配置。

(二)定价能力:竞争上行,息差略升

1.生息资产与付息负债利率竞争性上行,息差略升

2014年,五大行平均付息负债利率为2.23%,区间为[2%,2.8%],较年初抬升10bp~26bp,最高与最低者相差82bp,上半年资金偏紧推高成本,下半年利率略有回落。

当前信贷市场在本质上仍属于银行的“卖方市场”,在资金成本上行后,银行增加风险资产配置,提高风险资产定价。2014年五大行生息资产收益率均值在4.65%左右,区间为[4.2%,5%],较年初上行10bp~20bp。

2014年,五大行净利差和净息差均值为2.46%和2.6%,较2013年上升3bp,其中农业和建行息差水平较高。从变化来看,农行息差显著增大,而交行息差则大幅缩窄16bp,反映出资金成本上行压缩息差水平。

2.息差分析:信贷定价能力偏弱,同业和债券收益率上升

笔者通过对2014年五大行生息资产的息差来源进行分析,发现以下变化:一是贷款定价上行幅度偏弱。五大行的客户以优质国企和政府客户为主。2014年经济下行风险较大,随着央行降息,银行贷款涨价能力较弱,整体贷款利率上行幅度有限,仅为1bp~9bp。但贷款总量占比略有提升,贷款定价利率弱于净息差的表现,也低于资金成本上行的幅度,预计未来银行可能将继续提高贷款定价。二是票据贴现和同业利率大幅上行,是息差的最大来源。资产收益率提升20bp~80bp,主要受益于2014年资金利率偏高,利率波动加大,银行对市场化融资依赖上升,大行凭借资金优势积极扩大同业和票据投资,获取较高收益率,预计2015年同业息差将有所下降。三是债券投资收益率提高。2014年是继2008年之后的第二大债券牛市,银行债券投资利率大幅上升20 bp~35bp,至3.5%-4.2%,是息差的第二大来源。预计2015年债市波动将加大,对息差提升的贡献度将有所下降(见图9)。

(三)资产质量状况及债券投资形势分析

2014年末,五大行不良贷款余额合计5061亿元,其中2014年增加1064亿元,同比增长31.1%。随着关注类贷款的不断上升,可能会持续压低银行风险偏好,抑制未来信贷以及非标等类信贷风险资产的扩张(见图10)。

银行贷存比上升较快,接近监管红线,导致债券投资规模相对下降,风险资产扩张放缓。截至2014年末,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的贷存比分别为68%、65%、73%、73%和74%,叠加17%~18%的存款准备金率,银行流动性资金有限,债券配置需求下降,尤其是信用债等风险资产的扩张放缓。

不良资产风险暴露上升,银行加快补充资本金。截至2014年末,五大行平均资本充足率为14.01%,平均核心资本充足率为11.11%,呈上升趋势。在不良资产风险暴露上升的情况下,银行已经加快补充资本金的步伐,在优先股发行、资产证券化等方面都在加速推进。除建行外,其余四家大行均已优先股发行预案来补充资本金。资本金补充压力的持续存在,导致银行资产扩张和风险偏好趋于谨慎,贷款定价的信用风险溢价维持高位。

从上述分析可见,在利率市场化的大趋势下,银行已从单纯依赖资产扩张的“跑马圈地”时代进入存量调整的“精耕细作”时期。在竞争加剧和息差缩窄的压力下,过去作为债市中流砥柱的大行配置性需求在投资结构中增持力度相对弱化,对期限溢价、信用利差要求的回报率更高。此外,同业存单、非标资产、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PPN)、资产支持证券(ABS)、资产收益权等高息资产竞争加剧,如果债券利率不具备相对优势,可能会在资产配置效应下被挤出,因此整体资产定价水平和回报率要求也将继续提高。

未来展望

银行资金成本的上行风险和息差缩窄压力,对银行资产端的运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市场化融资占比的上升,银行资金来源的不稳定性和利率波动风险将会日益增加,导致资产端久期压缩,流动性要求提高。

银行存款工作总结第7篇

「实施日期1998.05.19

铁道部、交通部、水利部、信息产业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煤炭工业局、石化工业局、国家有色金属工业局、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国家电力公司、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人民保险(集团)总公司:

根据《关于印发〈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财社字〔1998〕6号),现就实行系统统筹中央单位(以下称中央单位)经办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以下称养老保险基金)在银行开设帐户等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财政部已分别在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等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的总行营业部开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养老保险基金专户”(以下称“财政专户”),具体开户情况如下:

中国工商银行总行营业部,帐号:012490002170019.

中国建设银行总行营业部,帐号:26100999.

中国农业银行总行营业部,帐号:010801-62793.

中国银行总行营业部,帐号:81910109927.

二、各部、总公司、总局、总行等直属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下称一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本通知下发15日内,选定上述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中的一家,并在财政部开设“财政专户”的同一总行营业部开设“养老保险基金收入过渡户”(以下称“收入过渡户”)和“养老保险基金支出户”(以下称“支出户”),并将开户行、开户名称及帐号上报财政部备案。“收入过渡户”除向“财政专户”拨付资金外,只收不支:“支出户”除一次留足两个月支付费用和接受“财政专户”划转的资金外,原则上只支不收。“财政专户”按中央单位设立分帐户,进行分户计息,分户管理。

三、本通知下发后,各中央单位要对在各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等开设的基金帐户及资金进行清理,并按照本通知下发当月月末累计养老保险基金滚存结余金额缴存“财政专户”。清理内容及时限如下:

(一)一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已在其选定的国有商业银行的总行营业部开设基金帐户的,应将该帐户直接转为“收入过渡户”,同时开设“支出户”,并在开户的同时将活期存款缴存“财政专户”。

(二)一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选定的国有商业银行总行营业部以外开设帐户的,应在开户后10日内将活期存款缴存总行营业部“财政专户”。

(三)一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选定国有商业银行以外的国有商业银行开设基金帐户的,应在选定开户行后15日内将活期存款缴存所选定国有商业银行总行营业部“财政专户”。

(四)一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非国有商业银行或内部结算中心等开设基金帐户的,应在选定开户行后15日内将活期存款缴存所选定的国有商业银行总行营业部“财政专户”,并在20日内清算未到期的定期存款及有价证券。清算后全部缴存其选定国有商业银行总行营业部“财政专户”。

(五)一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用养老保险基金进行直接或间接投资的,由该经办机构负责在30日内组织清理,并将清理收回的资金及时缴存其选定的国有商业银行总行营业部“财政专户”。

上述(一)种情况中的有价证券及(二)、(三)种情况中的定期存款和有价证券,由一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将定期存款和有价证券凭单交财政部委托该机构选定的国有商业银行总行营业部暂时代为保管,并妥筹划款事宜。凭单保管期间不得挂失、不得转让、不得抵押。

(六)一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下的机构,应按照本通知第三条规定的原则对其经办的养老保险基金及开设的帐户进行清理:属于活期存款,应在30日内逐级上缴到一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收入过渡户”,再转入“财政专户”;属于未到期的定期存款及有价证券,由一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到期结算及缴存“财政专户”。

(七)各中央单位一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清理工作结束后,应及时写出书面报告,报财政部审批。

四、鉴于交通银行总行设在上海,其一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将目前设在上海的养老保险基金帐户转为“收入过渡户”,并在同一银行营业部开设“支出户”,同时选定一家国有商业银行总行营业部,具体办理社会保险费缴存“财政专户”及从“财政专户”拨付养老保险基金业务,并按本通知第三条规定清理帐户和资金。

五、各中央单位需从“财政专户”拨付资金时,由一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向财政部提出用款申请,并填写“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用款申请书”(附件),经财政部审核同意后,通知银行按照核定数额从“财政专户”划入“支出户”。

银行存款工作总结第8篇

关键词:财政 金融机构 存款

近几年来,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缴存财政存款管理工作非常重视,下发了很多规范性文件,对这项工作进行指导、规范和强调。由于诸多原因,这项工作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厘清认识思路,完善法规制度,规范运作流程,达到加强管理,提高效率的政策目的。

一、金融机构缴存财政存款的特征

金融机构缴存财政存款相对于缴存一般存款准备金而言,有以下几个不同的特征:

(一)存款性质的单一性。金融机构缴存财政存款是地方财政部门在当地金融机构的存款,其存款的来源和属性是唯一的,确定的,其他任何单位、部门的存款都不构成财政存款。同时,人民银行规定,财政存款仅包括金融机构吸收的中央预算收入、地方金库存款和发行国债款项等,之后,又延伸到财政预算专项款项、财政预算外存款和其它待结算财政款项等。

(二)缴存业务的分散性。目前国有商业银行一般存款准备金均以总行为单位集中向人民银行总行缴存,各股份制商业银行一般存款准备金也是以法人为单位集中向人民银行缴存结算。但财政存款不同,它是各金融机构的营业机构按照各自的业务发生情况,单独与当地人民银行进行缴存结算,缴存业务具有很大的分散性。同时,目前执行按旬缴存的办法,金融机构每旬末向当地人民银行报送财政存款日报表,并办理缴存清算业务,在业务时点上也具有很强的分散性。

(三)银行收益的低效性。根据政策规定,对金融机构缴来的财政存款,当地人民银行每年11月30日一次性给付手续费,给付标准为全年日平均余额万分之五,明显偏低,其收益率仅相当于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存款准备金利息的2.65%。2009年,黄冈市各金融机构缴存财政存款手续费共计186.28元,如果按同期存款准备金利率计付利息,金额为7024.05元,收益是前者的38.5倍(如图)。

二、金融机构缴存财政存款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认识存在偏差。金融机构缴存财政存款管理是基层人民银行的重要的基础性管理业务之一。但是,多年来,我们对一般存款准备金管理比较重视,却忽视了财政存款的管理,没有把它上升到人民银行基础货币管理的高度来认识、来对待,造成缴存财政存款管理偏松,缴存财政存款政策难以发挥应有的政策效果。

(二)法规制度不够完善。金融机构缴存财政存款是中央银行的一个传统业务,自中央银行设立之时就开始办理,一直延续至今。但《中国人民银行法》和《商业银行法》均没有涉及财政存款业务。也没有一个权威的财政存款管理办法,对财政存款的界定和范围不明确。1998年3月,人总行下发《关于改革存款准备金制度的通知》(银发[1998]18号),将金融机构人民银行财政性存款中的机关团体存款、财政预算外存款,划为金融机构一般存款。将金融机构应全额缴存人民银行的存款仅限定为:金融机构代办的中央预算收入、地方金库收入和发行国债款项等。之后,总行又多次下达调整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缴存范围的通知。由于对文件依据的理解和执行存在偏差,执行起来难以统一。

(三)总量与地方经济增长不同步。近几年来来,随着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反映地方政府财力的财政收入和国库存款都在高速增长,但与此形成鲜明反差的是,金融机构向人民银行缴存财政存款增长明显不同步,呈现出低位徘徊的态势。以湖北省黄冈市为例,从2005年至2009年四年间,该市全口径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6.7%。国库存款年均增长39.5%,金融机构存款年均增长15%。而金融机构缴存财政存款四年间年均增长7.4%,到2010年末又降至1463万元,下降63%。呈现出总量小,波动大,增幅不同步的特点(如图)。

(四)监督管理难以强化到位。一是对金融机构在每月上旬和中中旬办理缴存财政存款业务缺乏审核依据。基层人民银行在上、中旬办理缴存财政存款业务时,只能根据金融机构提交的科目余额表和划拨凭证进行要式审查和金额核对,月末才能提供日计表等原始资料进行事后审核,很容易在月中出现少缴、漏缴情况。二是金融机构财政存款会计科目使用不规范。有的将财政存款不在一级科目中反映,仅反映在二级科目,影响财政存款政策执行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三是人民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中没有设置单独的财政存款管理模块,对缴存财政存款未设置自动提示功能,需要定期进行人工查询,影响财政存款缴存管理的及时性。四是对财政部门开立银行账户把关不严。有的财政部门在多家银行开户,有的在一家银行开立多个账户,使财政资金分散在多家银行的多个账户,增加了监管难度。五是少数金融机构将财政存款不纳入财政存款科目核算,而是纳入一般存款科目核算,逃避财政存款管理。六是对金融机构缴存财政存款的违规行为进行处罚的法文件种类多,时间跨度大,适用性不强,处罚标准不一,实践中难以把握,影响监管效果。

(五)部门之间配合不够协调。人民银行财政存款管理工作涉及货币信贷、会计、支付结算和营业室等多个部门。由于部门之间信息沟通不及时,配合协调不到位,容易形成监管真空。财政存款管理还与人民银行国库有着很强的关联性,需要给予积极的内应配合。

三、对加强财政存款管理的建议

1、充分认识人民银行缴存财政存款管理的重要意义。财政存款是人民银行准备金存款的一部分,财政存款与国库存款一样,都有政府资金属性,由人民银行统一管理,构成中央银行的信贷资金来源之一。财政存款政策与存款准备金政策一起,为理顺中央银行与金融机构之间的资金关系,调节流动性,增强中央银行宏观调控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基层人行要改变过去重一般存款准备金管理,轻财政存款管理的习惯,从加强宏观调控,提高货币政策严肃性和有效性的高度,重视金融机构缴存财政存款管理工作,使财政存款政策成为人民银行又一重要的政策工具,丰富调控手段,加大调控力度,提高调控效率。

2、健全完善财政存款缴存管理法规制度。修改《中国人民银行法》,将财政存款管理纳入人民银行管理职责之中,尽快制订出台金融机构缴存财政存款管理办法,对财政存款性质、范围进行严格的界定。财政部门已经取消预算外资金管理局,设立非税资金管理局,所有财政资金全部实行预算管理,没有预算外资金这一概念。人民银行对财政存款的界定也要作相应调整。笔者认为,财政部门在金融机构存放的所有的存款,包括上级财政通过金融机构拨款、各项预算专项存款、财政尚未拨付的社会保险资金存款和各项非税收入存款等,均属于财政存款,金融机构应全额缴存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财政存款的缴存时间、范围、缴存程序、手续做出具体的、系统性的规定,对金融机构不及时缴存,甚至有意挤占财政存款等违规行为,制定明确的处罚办法,推动财政存款管理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3、调整规范财政存款管理措施。一是鉴于金融机构按旬缴存财政存款,业务频繁,工作量大,且在上、中旬难以提供完整的会计资料供人民银行审核,实际操作意义不大,建议实行按月缴存,每月后5日内,由金融机构提供完整、准确的会计资料,向人民银行办理缴存业务。二是改给付手续费为计付利息。比照国库存款按金融机构活期存款计付利息的办法,对财政存款按活期存款计付利息,提高金融机构办理财政存款的积极性。三是在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ABS)中增加财政存款管理模块,将各金融机构财政存款会计科目设置到ABS系统中,设置缴存日未缴自动提示功能,逐步实现柜面自动化监督,提高人民银行对该项业务非现场监管能力。

4、加大金融机构缴存财政存款监管力度。人民银行要切实加强金融机构缴存财政存款的监管工作。一是加大财政部门账户管理力度。通过账户年检和账户检查,将所有金融机构一般性存款科目中的财政存款账户全部调入财政存款账户。对新申请开立的财政账户,严格审核,不是财政存款账户的,一律不予批准。二是加大现场检查力度,每年对金融机构进行一至两次专项检查,以柜面业务为依托,以财政部门账户为切入点,深入开展金融机构缴存财政存款的现场检查,深层解剖财政存款核算的规范性和真实性,纠正违规行为。三是加大违规处罚力度。对金融机构迟缴、少缴、漏缴财政存款,滥用会计科目,有意逃避财政存款缴存的金融机构,制定明确、可行、便于操作的处罚细则,进行严厉的处罚,维护财政存款管理秩序。

5、实行多部门协调配合,形成监管合力。人民银行内部要加强财政存款相关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要通过多种途径的信息交流和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和监管协调机制。账户管理部门要及时将财政部门账户的开立和撤销情况反馈到国库部门,国库部门对应缴入国库的财政存款及时催缴入库,拨往金融机构的资金,严格审核把关,拨往财政账户的,要认真审查拨款用途、依据等,符合规定的,方能办理。如不是拨往财政资金账户的,一律拒绝拨付。保证国库资金安全、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