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技校期末总结

技校期末总结赏析八篇

时间:2022-09-27 12:21:05

技校期末总结

技校期末总结第1篇

关键词:考核模式;动画制作类课程;高职

一、 探索高职动画制作类课程考核模式的必要性研究

随着高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很多高职院校都在教学方法方面进行了深入而系统的改革。但无论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还是现代化教学模式,考核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它一方面是对教师教学的检查,另一方面是对学生学习成效的验证。对于高职动漫艺术专业来说二维动画制作、三维动画制作,或者以软件命名的课程,如3ds max动画制作、flas制作、Maya动画制作等。这些课程的普遍特点是通过操作动画制作软件来进行动画作品的制作。在学习期间就是学生学习软件的使用,进行作品的创作的过程。那么在考核评价环节,如何进行正确引导,即能够反映出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程度,又能对教学改革做很好的辅助,使考核内容成为学生学习的风向标就显得十分重要。

二、 当前主流考核评价模式研究

1、 上机考试模式

研究中发现,部分院校采用集中时间上机考试的评价模式。根据课程的不同特点,考试的时间可能为2节课、4节课,国内很少有用8节课来进行期末考核的。这种考核模式的优点是可以有效的规避学生作弊等行为,使考试能够公开、公正、公平,能够基本反映出学生的技能应用情况。

上机考试模式又可分为两大类型。一种是以题目为单位的,例如试卷中列出10道题,分别为10个半成品,进行指定内容的操作,类似于二级考试的模式。这类考核方式是以技能点为单位出发,进行考核。考核过于片面,不系统。另一种是让学生在指定的时间内进行设计与制作,可以体现较完整的动画制作过程,但是,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毕竟无论是哪种软件的应用最终都是要以做品来反映。但是,一个作品由设计到创作,往往不是4节课内所能完成的,有时需要几天、一周甚至更长时间,在考试时间内完成的只能是一部分、一个片断,不够完整,很难体现知识的系统性。

2、 采集阶段性作品汇总成绩

部门院校改革后剔除了期末考试环节,而是以平时成绩的累计来折算期末成绩。例如在教学阶段,共布置3-5个阶段性作品的学习任务,根据学生的每一个作品的完成情况给出作品成绩,最终将作品成绩汇总折算。当前采用此种评价模式的院校不多,大约是受到院校有关期末考试方式的限制。此种作法的优点是能够反映学生学习的过程,缺点是缺少终结性考试,也就缺少了一个整体应用过程的考核。另外,采集阶段性作品成绩,毕竟不是以考试的方式进行采集,难免出现替作、网上下载等情况,使终结性成绩显得不够严谨。

3、 以课后完成的期末考试作品评定成绩

部分院校进行改革之后,将动画类科目的考试改为期末布置考试题目,由学生在课后及课上用1-2周完成并提交作品,教师根据学生的作品给出终结性成绩。这种考试模式体现了动漫艺术设计的全过程,使学生在期末阶段,对于本门课程有个整体回顾,对知识与技能有整体应用,效果良好。但是,教师往往不能考核学生在课后是不是自己完成的作品,使得考核的严肃性阶低。

4、 其它考核模式

对于此类课程的考核模式可以说多种多样,有的院校还在采用理论考核,有的院校以多种考试模式相结合,均有不同程度的优势与不足。

三、“过程+作品+终结考试”模式的应用研究

经过分析,以上各种考核模式均有利弊,如何能扬长避短,使得考试尽量即能反映学生学习状态又能体现课程的整体应用性,实践中提出“过程+作品+终结考试”模式,在实践应用中效果良好。

1、“过程+作品+终结考试”模式的设计

(1)过程考核占考试成绩的30%。过程考核中记录每个同学的出勤情况、工作态度、工作纪律、在团队中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学习过程中的项目完成情况。通过过程考核来引导学生遵守纪律、培养团队合作等到精神,同时也更客观真实的记录了学生的学习过程。

(2)作品成绩占考试成绩的30%。即期末阶段,要求每位同学上交一份指定题目的考试作品(通常作品较大,需要2周左右时间完成为宜)。这一考核环节,是通过一个完整的项目来使学生综合运用一学期所学知识,对知识进行整理与应用,是对本门课程的一个综合复习与应用。但是对于作品题目的设置一定要考虑充分,尽量避免学生在网络上下载等情况,以免造成考试结果的不公平。因此可以将考试题目限定在一定的内部条件内。如“校园一角”等,这样可以保证作品的原创性,使考核尽量公平。在下面题目时,要同时公布评分标准,以便学生以此为据进行题目创作。实施中注意,考核作品的题目与要求应在期末考试开始前2周之前下发,以方便学生在充裕的时间内完成作品。

(3)终结考试

终结考试就是期末考试过程,通过考试系统实现理实一体化考试,占考试总成绩的40%。理论部分以选择题为主,占总分的30%,操作部分占卷面分的70%,通过理实一体化考试对学生的动画设计原理、动画制作基本技术、综合运用能力进行规定时间内的考核。

2、“过程+作品+终结考试”模式的应用效果

1.多角度客观的评价学生

单一的考核模式难免偏颇,而“过程+作品+终结考试”模式恰恰是从多角度客观评价学生。其中作品上交的成绩,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能够很好的体现学生动画设计的过程,并且在制作方面也可以不断加精。终结考试阶段可以让学生在理论知识与基本操作方面得到考核。过程考核则更为全面,有些学生可能作品做的并不精彩,可是他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却具备很好的组织沟通、团结合作、协调他人、乐于助人的能力,那么在过程成绩当中也会有所体现,使各方面具有优点的同学,都能发扬优点,规避缺点。

2.正确指引学生的学习过程

如果把考试片面是当作对于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核难免偏颇。考试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因此,要充分利用考试这一重要的环节,让学生在作品创作阶段,重温所学知识,在准备期末考试的阶段,对知识与技能进行细化,以达到考试即学习过程的目标。

总结:

实践中我们坚持,不仅要让考试成为确定学生成绩的过程,更要让考试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过程。基于此,在“过程+作品+终结考试”模式的应用过程中,我们还将不断探索砖研,以期望进一步改进,使这一考核模式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作者单位:长春职业技术学院)

技校期末总结第2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双模评价模式;学生;员工

一、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改革概述

2000年起,中职教育就逐步从学科式普通教育思路开始向面向社会、面向工作的职业教育思路过渡。2007年广西物资学校部分专业也开始了教学改革,其中,电子商务专业依据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理念和公司化教学改革模式开展了以公司化教学模式为代表的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有: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改革、评价模式改革和实习就业模式改革。通过一系列的改革,专业现已形成了公司制教学模式并建立起“学生+员工”的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学业双模评价模式。

二、评价模式改革的思路

评价模式改革对激励和保障专业教学改革的顺利开展和进行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根据商贸类专业教育教学特点和我校实际情况,结合公司化的教学模式改革思路和做法,我们设计了多元评价的改革思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评价主体多元化

根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和面向社会、面向工作的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现在的专业教学越来越多地需要加入社会、企业、行业的元素。以往单一的评价主体就是教师,现在的教育教学评价首先是多元的,体现在评价主体融教师、学生、行业企业人员、家长于一体。

2.评价方式多样化

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多以课堂教学为主,以学科式的理论知识为主要内容,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要教学方式,这样的评价方式就局限在学生作业的完成和统一化的考试的表现。随着对中职定位的不断清晰和明确,因此,新的评价方式应该是多样化的,从学生的思想、表现、知识技能掌握程度、情感体验等方面进行考核。

3.评价指标多元化

以往的学生教学效果评价关注的是对知识、理论点的理解、记忆程度,评价指标的选取和排列也是按照学科式的教材列举。改革后的教学内容已经按照工作过程进行重新构建,学科知识被打散到各个典型的工作流程和业务之中,这时的知识点和技能点是可操作的,是“活”的知识,因此,在设置评价指标的时候就要将学生在熟悉和掌握典型工作过程和典型工作任务过程中所要具备的操作化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包括在其中。这种多元化的指标在以工作要求为背景的环境中能够充分考核并引导学生的教学。

三、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学业双模评价模式的形成

根据以上评价模式改革思路,广西物资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开始从学生的两重身份“学校学生”和“企业员工”入手,从学校学生角度和企业员工角度分别制定评价体系指标,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并对两种模式的评价体系进行整合与协调,形成一套基于“学生+员工”的双重维度的评价模式――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学业双模评价模式。

1.评价体系构成

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学业双模评价模式中评价体系根据“学生+员工”的特点分为学生知识技能考核(百分制)与员工绩效(元)考核两部分。其中学生知识技能考核使用百分制,员工绩效(元)考核使用月薪酬+期末奖制度。

2.学生知识技能考核部分

针对学生课堂教学中知识、技能掌握程度和教学效果采用学生知识技能考核,考核主要构成如下:

(1)知识技能考核按学期教学所涉及的科目进行单独考核;

(2)科目成绩一般由该科目的平时成绩和科目测验成绩构成;

(3)每学期根据所开项目涉及的科目设定该科目的考核标准和考核形式。

3.员工绩效考核部分

通过对学生作为员工在公司化的教学模式下开展的实践活动(如工作任务的完成等)的效果(员工绩效)进行记录和衡量,来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考核主要构成如下:

(1)员工绩效每学期考核1次;

(2)员工绩效=月工资平均值×0.6+期末奖×0.4;

(3)月工资=基本工资+岗位效益工资+满勤奖;

(4)期末奖=工作总结+汇报展示+答辩表现。

四、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学业双模评价模式的特点与实例介绍

1.学生、员工双身份,评价主体多元化

传统的电子商务C2C业务课程(网上开店)局限在虚拟的教学实训平台、以介绍网店开设和管理的步骤和流程为主。课改后的《C2C电子商务》将原有的《网上开店》和《网店运营与管理》融合在一起,依托真实操作平台(淘宝网)将网店开设前期调研分析、店铺运营管理、商品促销、物流客服等工作内容进行整合。从实战角度和经营角度展开教学。因此,在这门课上,学生既是上课学习的学生又是C2C业务经营的员工,评价主体也就从单一的教师评价发展到“教师+学生+顾客”的三方评价。

在这个评价体系里,教师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入手就知识点和技能点进行评价,学生自己和小组通过对自我表现的认知和任务完成过程中的团结协作水平进行评价,而最重要的教学效果则由通过学生的工作所经营的店铺的效益来决定,把学生的学习效果交由社会检验,由顾客说了算,以经营业绩来判断水平程度。

通过引入多主体的评价,使得教学评价变得清晰和更为专业有效,多主体各司其职、各评其事,使得学生能够获得更为客观和有说服力的多角度立体化的评价。这也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往成功的大门,针对理论学习较差但是操作能力较强的学生以认可和激励。

2.过程评价为主导,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

行动导向教学法倡导在行动中进行学习,学生的行动过程就是学习内容,因此,专业在进行评价改革的过程中也根据这一理念对教学评价的范围和类型进行了设定,以过程评价为主导,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动态考核学生的整体水平。为此,在专业课教学中,以日常课堂表现+任务完成情况+每月技能检测+期末工作汇报为评价阶段和方式的组成,每个月学生都有自己的成绩,学期末通过工作汇报形式结合每月成绩最终形成学生的学期成绩。这样的评价方式使得评价的过程诊断功能和引导激励功能得到发挥,将以往终结性的评价分散在每个月每个项目的完成中。

在多种评价方式的使用中,期末的学生工作汇报是比较重要的一次评价考核过程。在期末用两周的时间学生要完成本学期学习内容的总结和学习成果的汇总,将自己的体会得失做以总结,并通过汇报工作的形式引导激励学生对办公自动化的知识技能和演讲口才的内容进行主动学习掌握,最终以口头汇报总结、抽签答辩回答等环节完成最终的期末考评。

参考文献:

[1]王德林,梁丹.网上创业式电子商务实践教学学生成绩的综合评价[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1(04).

[2]王德林.网上创业式电子商务实践教学[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06).

[3]朱自力,季春花.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创新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1(08).

[4]吴钢,张辉华.高校课堂教学评价[J].江苏高教,2001(06).

[5]贺丹,刘洁.如何改革和创新中职学校教学质量评价模式:以广东省旅游职业技术学校为例[J].科教文汇,2012(09).

技校期末总结第3篇

关键词:汽车类专业 职业院校 技能考核 考核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5-0037-01

随着现代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汽车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全国各职业院校相继开设了汽车类专业。大部分汽修专业毕业生面向汽车维修企业,但是汽修专业学生毕业后有时会达不到企业用工要求,不能进入企业立即上手进行生产维修,使企业和学校在供求方面出现矛盾。要改变这一现象,必须加强校企合作,二者多沟通交流,依靠企业资源,学校培养企业所需人才,而考试是学生能力u价的环节,是检验教学质量、检验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促进学生学习和教学改革的重要依据。考试成绩是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面情况的检查与评价,并起着风向标作用。

一、汽车类专业考核模式存在的问题

前些年汽车类专业学生成绩考核普遍采用以理论为主的考试方式,个别停课实训课程才会采用实操成绩。但是这类考核方式存在一定问题。比如,前者会导致学生重理论轻技能,缺乏技能操作能力,参与实践教学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不足,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降低;后者会造成学生理论知识掌握不足,影响对整个汽车课程体系的理解。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由于教学考核环节存在一定问题。目前的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忽略了考核过程的建设。

因此,构建一套新的汽车类专业课程教学考核方式迫在眉睫。采用汽车专业技能考试,指导学生参与技能操作能力培养,将技能考试引入教学评价体系,使其作为实践教学环节,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技能考核和理论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将学生的专业技能培训与日常课程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实操水平和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接触到当前实际使用的新车型、新技术,为学生树立“技能为本”工匠理念。

二、汽车类专业考核模式内容

为综合考查学生对所学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多方位衡量专业课教学的效果,切实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进一步推进教学评价模式改革,加大日常教学考评在课程考核总成绩中的比例,建立一套分阶段技能考核体系,制定了技能考核成绩评分表。

教师对学生完成该阶段教学任务情况进行考核,将其作为平时成绩,综合利用技能考试成绩和期中考试成绩,最终学生的期末综合成绩为20%的平时成绩+20%的期中成绩+20%技能考试成绩+40%期末考试成绩,若无期中考试则最终期末综合成绩为20%的平时成绩+40%技能成绩+40%的期末考试成绩。通过采取这种考核方式,对学生的动手积极性和能动性有很大促进,学生非常重视技能考核成绩,通过技能考试,对该阶段的学习情况如何,教师和学生有了较好把握。

以汽修班级为例,该班级在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的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考核成绩为平时作业成绩、期中考试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的总和,考试情况如图1所示:

在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的底盘构造与维修考试成绩采用平时技能考核成绩、技能考试成绩、期中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成绩的综合,考试情况如图2所示:

比较图1和图2可以看到,采用基于技能考核的考核模式后,学生的综合考试成绩有了提高,不及格率有了小幅提升,在良好和优秀等级的比例有了大幅增加。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看到学生的表现:多数学生课堂积极性高涨,平时不愿意学习的学生开始主动参与技能操作练习,不再有怕脏怕累,不想动手操作,想方设法逃避实训的思想;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师生关系也更加融洽。

三、结论

通过采用基于技能考核的考核模式,有利于学校教学水平的提升,有利于提高学生就业能力,有利于教师能力提高。为了学校、学生、教师三方的共同发展,要求我们职业院校汽修专业与时俱进,探索适合职业院校学生实际情况的发模式,为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技校期末总结第4篇

面临期末,全校已经进入了备考阶段。严肃考风考纪成为普遍关注的需要别人解答的题目。学校屡次强调要求各院系大力宣传考试期间的诚信与考风考纪。

2、活动正题:严肃考风考纪

3、活动目的:

路程经过过程开展"严肃考风考纪"正题班会,指导大家的认真温习,做好考试准备。让同窗们更加相识我们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优良的考风考纪传统,端正和加大深度对考试舞弊带来的严重后果的熟悉,避免期末考试过程中舞弊现象的发生,以达到全面彻底体现、认真学习科场纪律要求。更能增强大学生诚信意识教育,塑造杰出来闯德品质。

4、活动对象:XX级数控技术班总和学生

5、活动时间

6、活动地点:东校区2栋讲授楼201教室

7、主要负责人:

8、活动前期准备:

1.参议活动详细安排,确定活动方案。

2.撰写活动策划书,确定活动细节

3.提前占一间教室,

4.提前二天报信班上所有同窗

5.提前三天准备活动所需的相机

6.提前一天安排委员做好活动记载与活动总结的撰写

9、班会具体内容:

1.首先由班长向我们介绍本次期末考试安排的相关内容,强调我校历来重视考风考纪的设置装备摆设。本次"考风考纪设置装备摆设"正题班会的召开就是对相沿我校优良的考风考纪传统的宣传,让每一位同窗都详细相识我校关于考风、考纪的相关划定,力争做到以优良的考风,严明的考纪来迎接本次期末考试。

2.纪律委员同窗为大家读取了《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外行册》内关于考试的相关划定,我校历来对起劲学习,最后考得好的同窗予以各种奖励,对那一些平时不好好学习,考试时弄舞弊的同窗给以相关处分。路程经过过程对手册的学习,鼓励大家好好学习和温习,同时敲响警钟,申饬大家不要舞弊。

技校期末总结第5篇

基础护理学实训(以下简称基护实训)是护理专业一门重要的实践课程,是学生走向临床实习的基础课程,也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1]。随着优质护理服务理念的深入,优质护理服务需求的增加,当前高职基护实训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对基护实训项目的掌握及动手操作能力不断提高,这些问题的亟待解决促使了基础护理实训教学的改革。

过程化考核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态度、过程表现、安全文明等情况做出综合的考量,并在一个教学单元结束前对学生打出相应的分数,并将此分数作为期末总评的一项重要依据,此考量过程不仅仅应贯穿于一个教学单元,更应该贯穿于学期始末[2]。

一、基护实训教学现状

1.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够

近年来高等院校不断扩招,生源持续较少。在高等院校中已经出现学生学习能力较差、主动性不足等现象。传统的基护实训课堂中,通常采用教师示范讲解、学生自由练习的方式进行,整个教学过程中缺少对学生的督促,学生学习和练习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走神、玩手机等消极现象,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影响教学效果。

2.传统考核的方式单一

传统的基护实训考核是以期末考试为主的总结性考核,期末考试成绩基本决定了该课程的学习情况。导致学生只重视期末考试成绩,而在学习过程中散漫、考前靠突击复习应对考试,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学生忽视日常的学习

基础护理实训重点培养的是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由于考核方式的单一,多数学生不注重平时实训项目的练习,临近期末考试时才开始着手复习,靠死记硬背基护实训流程来应付考试。虽然最后很多学生通过了考试,但是他们对实训操作的把握不够,动手实践能力仍需提高。

4.传统考核后缺乏总结

传统的期末考试结束通常意味着本门课程的结束,学生在期末实训考试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够及时的反馈到学生本人,导致学生虽然通过考试却并不知道自己在知识的把握和运用中出现了那些不足,教师也无法根据学生掌握情况及时总结并调整教学方法。

二、过程化考核模式的教学设计

高等院校培养目标是高技能型人才,将过程化考核应用到护理实训教学中,目的是全面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注重课堂学习、课下练习的积极性。通过过程化考核教师可以动态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指导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教师也可根据学生过程化考核,获悉学生学习中的共性错误和个性问题,总结学生掌握的薄弱环节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三、过程化考核模式的成绩评定

基础护理实训过程化考核综合成绩包括平时学习的随堂考核、阶段性测验和期末考试三个部分,分别按照百分制给分。

1.随堂考核

基护实训课堂每位教师指导20-30名学生,教师可以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把握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每节课堂中根据学生听课的态度、课堂纪律、练习情况以及实训报告的书写等给以平时学习的随堂考核成绩。

2.阶段性测验

根据基础护理学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并结合临床实际工作需求,将基护实训项目中的部分项目(备用床、卧床病人更换床单法、无菌技术、口腔护理技术、生命体征的测量、肌内注射、静脉输液、留置导尿术、鼻饲法、氧气吸入技术)定为重点实训项目,进行阶段性测验。重点实训项目给与4或以上学时进行学习,最后2学时定为阶段性测验时间进行课堂考核。教师可根据具体实训项目所需时间安排考核形式(如单独考核、几人同时考核、小组互评式考核等)。课程结束时,取所有重点实训项目成绩的平均值为阶段性测验成绩。

3.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所占比例较重,应最大程度反映学生掌握情况,摒弃传统的单一考试,采用必考加抽考的形式进行。结合临床实际工作将无菌技术和静脉输液定为必考项目,剩余重点实训项目采用随机抽签考试形式进行,促进学生全面掌握。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静脉输液、肌内注射、鼻饲法、氧气吸入等临床常见的实训项目采用病案分析的方式考核。期末所考项目平均值即为期末考试成绩。

4.综合成绩

综合成绩=平时随堂考核成绩×20%+阶段性测验成绩×30%+期末考试成绩×50%。综合成绩则为本门课程的最终成绩。

四、过程化考核改革成效

1.学生出勤率、上课纪律明显好转

过程化考核实施后,学生发现仅靠考前突击和期末考试无法通过本门课程的考试,开始注重平时上课期间的表现,出勤率得到保障,上课纪律也明显好转,基护实训课堂上散漫走神、玩手机等现象明显减少,课堂学习效率得到了保障。

2.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

采用过程化考核后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得到提高,为了在阶段性考核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学生课堂中以及课外开放练习中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

3.课程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基础护理实训过程化考核实施过程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尤其是教师根据阶段性考核的效果及时纠正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促进学生利用课外开放练习时间不断学习和进步,期末实训考核时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大多数学生能在更短的时间内保证质量熟练的完成实训操作。同时教师也在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课程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技校期末总结第6篇

论文关键词:专业课程 考试改革 教学质量

工程管理专业是一个集技术、经济、管理、法规四大方面知识于一体的复合型、应用型专业。该专业课程普遍具有基本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知识密切结合的特点,其教学目的不仅仅是向学生教授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工程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对现有专业操作技能性知识更新创造能力。传统的期末一次性闭卷考试成绩既难以全面、真实地评价学生对专业课程知识体系的掌握程度与对专业知识的运用和创造能力的提高程度,同时也难以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的实际教学质量。如何进行专业课程考试改革是当前高等院校十分关注的热点话题。作者结合多年从事专业课程教学的经验和体会,对传统考试模式的种种弊端进行了深入剖析,重新构建了适应专业课程特点的考试模式,并通过初步实践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专业课程传统考试模式存在的种种弊端

期末一次性闭卷考试是长期以来高等教育课程考试的主要模式。授课教师、学生对此都是比较适应的。高校教学管理部门对这种考试模式的试卷命题、标准答案和评分方法制定有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在一定意义上来说,这种传统的考试模式对学生是公平、公正的,但却存在如下一些弊端:

(一)很难全面地考核专业课程的完整知识体系

传统的期末一次性闭卷考试模式大都是:考试时间为两小时,试题常见类型包括:名词解释、选择、判断、填空、简答、计算等,答题方式为笔答。由于受考试时间、命题形式限制,传统考试内容不能涵盖专业课程的绝大部分主要知识点,特别是专业课程中大量的操作性知识很难体现在试卷上。

(二)无法客观地检验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专业课程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运用基本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和对现有专业知识、技能进行更新、改进的创造能力。传统的期末一次性闭卷考试考核学生对课程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由于受考试形式的限制,很难考核学生对这些知识的运用能力,而考核学生的创造能力就更难以实现。

(三)不能有效发挥考试结果的反馈作用

传统的期末一次性闭卷考试是课程的一次性终结考试,其考试结果仅作为对学生课程学习成绩评定和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忽视了考试结果的反馈作用。如果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实行多阶段考试,根据考试结果学生能够及时发现自己对知识掌握的薄弱环节,教师能够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进行重点教授、解惑,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四)阻碍了教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积极性

由于学校主管部门对传统的期末一次性闭卷考试的试卷命题、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的严格规定,加之有些课程实施“教考分离”等原因,任课教师只能按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期末考试形式来“规范化”的授课,甚至对一些非常重要的专业技能性知识,因其无法体现在期末闭卷考试的试卷上,而放弃讲授。有些在本专业领域有很深学术造诣的优秀教师也因受传统的期末一次性闭卷考试的限制而不能将自己掌握的学科前沿知识传授给学生。

(五)不利于学生端正学习目的和树立良好学风

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严重影响,许多学生不是以获取知识和提高能力。而是以通过期末考试或以追求高分数为目的来学习专业课程。因为考试是否通过和分数的高低对学生来讲至关重要,它不仅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完成学业和获得学位,而且是获得奖学金、评优甚至找工作的主要依据。由于传统的期末一次性闭卷考试的局限性,学生只是关注那些期末要考试的内容,按照期末考试的答题方法去学习,甚至有的学生根本不注重平时学习,经常缺课、抄袭作业,只是在期末按照任课教师划定的考试范围去重点突击,而考完试很快就把临考突击记忆的东西忘了。可见传统的期末一次性闭卷考试不利于学生端正学习目的和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

二、专业课程考试改革总体思路与实施方案

(一)专业课程考试改革的总体思路

改变传统的期末一次性闭卷考试,构建“全程式、多样化、复合型”的新型专业课程考试模式是作者经过研讨确立的专业课程考试改革的总体思路。

所谓“全程式”,是指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实施多阶段性的考试,将考试作为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的一种手段,分阶段地检验学生对每个教学单元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教师的教学效果,以此调动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避免期末临考前的重点突击。通过阶段性考试检验学生对各阶段课程知识掌握的薄弱环节和教师的教学效果,使教师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进行重点教授、解惑。

所谓“多样化”,是指根据不同教学单元的大纲要求和所讲授的专业知识特点,采取多样化的考试形式。通过多样化的考试形式从不同的侧面全方位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既可以检验学生对基本专业理论知识掌握的扎实程度,又可以检验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运用和创造能力。

所谓“复合型”,是指采用复合形式最后评定每一位学生的专业课程的学习成绩。要将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样化考试得到的体现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技能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理解、运用能力的各种考试、考核成绩与课堂提问、专题研讨、平时考核结合起来,综合评定专业课程的最终成绩。

(二)新型专业课程考试改革实施方案的构建

按照上述课程考试改革的总体思路,笔者构建的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考试改革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1.对专业课程考试改革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专业课程考试内容必须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涉及到课程讲授的所有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工程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对现有专业知识、技能进行更新、改进的创造能力。专业课程考试形式必须实现多样化,以不同的形式检验学生对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2.专业课程考试形式与环节

根据考试改革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笔者设计的专业课程考试形式和环节,除了期末闭卷考试之外,还包括:开卷考试、上机操作、撰写课程论文和课程综述与学习体会等。

3.专业课程成绩构成与评定方法

对于在校学生而言,无论采取何种考试模式,评价学生对专业课程学习效果的最终指标都只能是课程成绩。为使课程成绩能够最大限度地全面、客观、公正的体现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及创造能力,笔者设计了复合式的成绩评定方法。采用百分制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其中:期末闭卷考试占60%70%;阶段性开卷考试占10%一20%;上机操作占5%;撰写课程论文占5%一10%;作业占5%;课程综述和体会占5%;平时考核占5%~10%。 

三、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考试改革实践及其效果分析

为了探讨适应专业课程特点的新的考试模式,笔者选择了工程管理专业的“工程项目管理”、“工程估价”、“房地产估价”三门专业课程进行考试改革研究与实践。例如,2005级工程管理专业的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实际采用的考试形式和环节包括:期末闭卷考试(2小时)、上机操作(3次)、阶段性考试(3次)、撰写课程论文(3000字以上)、课程综述和学习体会(2000字以上)。该课程学习成绩构成及其比例为:期末闭卷考试60%;上机操作5%;撰写论文5%;作业(本课程留有40多道较为综合性的课后作业)1%0;课程综述5%;平时考核l5%。

从专业课程考试改革实践的效果来看,“全程式、多样化、复合型”的专业课程考试模式有效地避免了传统的期末一次性闭卷考试的种种弊端,改变了学生对专业课程学习的认识,使学生不仅注重对课程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注重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对专业课程平时学习的积极性,最终成绩更好的全面、客观、公正的反映出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同时,也充分发挥了授课教师的主导作用,使教师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也包括考试形式、命题方法、成绩评定方法等)最大限度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拓展了专业课程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加强了师生互动与沟通,将考试不仅仅作为一种检验教学效果的方法,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对于促进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积极的重要作用。

四、推进专业课程考试改革应注意的问题

(一)注重调动教师在考试改革中的主观能动性

改变传统的期末一次性闭卷考试为多阶段、多样式考试,仅仅是一种考试模式的改革。而实际考试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任课教师对考试改革的态度。只有任课教师在主观上愿意通过考试改革促进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才能发挥出多阶段、多样式考试模式应有的功能和作用。高等院校要充分认识到任课教师在考试改革中的主导作用,对因实施考试改革给教师增加的额外工作量给予一定报酬,对实施考试改革效果显著的教师给予适当的表彰。通过政策导向调动广大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推进考试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提倡考试模式的多样化

各类课程要根据课程本身的特点采取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考试形式,提倡考试模式多样化。笔者认为.上述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考试的新模式对于工科专业课程考试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但对于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文理科类专业课程可能借鉴意义不大。考试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要提倡课程考试模式的多样化,要“因课施考”,不能搞一刀切。

(三)不能以学生成绩的高低评价考试改革的效果

近年来,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高校招生规模迅速扩大致使学苗质量下降,学生期末考试不及格的数量 居高不下。因此,有人认为通过考试改革提高学生的平时成绩,降低期末考试占总分的比例,可以降低不及格率。其实,这种认识是欠妥的。实施多阶段、多样化考试改革的目的是充分发挥考试的“指挥棒”作用,调动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使高校师生从单纯注重对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转变为既注重对基本理论知识学习,更注重对知识的运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是教师的命题难易程度和评分宽严标准问题。实施考试改革同样存在控制适当的不及格率的问题,不能以学生成绩的高低评价考试改革的效果。

(四)改进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方法

目前,各高等院校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主要包括:学校教务部门和教学督导组的评教、教师同行评教和学生网上评教三个方面。因评教范围和目的原因,前两种评教的结果对大多数教师并没有多大影响;而第三种评教因参与评教的学生多,其评教结果要形成学科范围内的排序,对教师影响很大。如果按现行的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方法,对于实行考试改革的教师来说,很可能因平时对学生要求严厉,考试前不给划重点,个别学生认为平时成绩评定不公平等原因,而获得不公正评价。因此,要使教师真正投身于考试改革之中,还应改革现行评教方法。如:降低每学期学生网上评教的影响,适当组织每届毕业生离校前对教师的评教等。

技校期末总结第7篇

关键词:技工院校 学生 学习质量 分层评价

课 题:本文系2012年江苏省技工院校教育教学课题“技工院校教学质量分层评价体系构建与探索”(编号2012026,主持人:秦忠敏)部分研究成果之一。

技工院校专业繁多,课程差异较大,学生的基础及自主学习能力参差不齐,这些都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如果用同一指标同一尺度去衡量学生学习质量,难以获得准确、合理、客观的评价结果。笔者在此探讨技工院校如何对学生学习质量进行分层评价。

一、学生学习质量评价现状及问题

技工院校的培养目标是中、高级技能型人才,其毕业生的主要出路在就业,教学质量的高低应体现在是否满足经济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巨大需求方面。

在学生方面,笔者学院2012年入学的1669名新生数学摸底考试成绩,11.38%的学生成绩是个位数,只有17.4%的学生及格,最高为97分,最低为0分,数量不少的学生基本四则运算算不准,一元一次方程不会解,学生基础和学习习惯存在巨大差异。在学生学习评价方面,技工院校专业繁多,理论课科目大大多于技能实习课,现阶段不管各科与学生的基础(主要是数学基础)知识关联程度怎样,也不管所学科目对学生将来就业有多大的影响,针对学生,都是按每学期总评成绩不及格就补考,到毕业时仍有两门及以上课程经补考不及格者不予毕业的办法。这使诸多学生失去继续学习的机会和勇气。在教学质量评价方面,不考虑生源基础对不同科目学习效果的影响,都是通过学生期末考试的及格率和优良率来衡量教师的教学质量。同样的标准评价,只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是老师及学生本人由于基础差无法建造空中楼阁而失去信心,处于放弃状态,平均分和合格率都不理想,教学质量大受影响;二是有的教师一味追求合格率,不在教学过程中认真分析教学内容和学情,钻研教学方法,而是在期末试卷出题或复习时,迁就基础差的学生,降低考试难度或变相考前放水,使考试失去了对学生学习效果评价的实际作用。这导致不自觉学习的学生觉得平时学习无所谓,只要在考前背一下就会有好成绩;平时学习好的学生,则得不到激励。就使考试失去了考试本该有的评价和激励作用,使一些性格不成熟的学生失去上进心而沦为学习不认真;再有某些有个性的学生会觉得在学校学不到预想的知识,选择放弃学习而退学。这种单一的评价方法,使大多数学生学习积极性大受打击,难以保证教学质量。

因此,只有根据学生基础和学习能力,在教学时注意各层次学生的特点,对学生学习质量进行分层评价,才能符合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二、学习质量分层评价的可行性

有多年技工院校从教经验的教师都会发现一个现象,入学基础差的学生普遍存在理论课成绩不太理想,但是与初中基础关联度不大的课程、与工厂工作实际密切相关的课程如机械制图和技能实习课等成绩却不错。而且,部分坚持学习下来的学生,虽然没有拿到毕业证书,但仍能胜任用人单位工作。教学质量评价不是为评价而评价,最终目的是为了通过对教学质量的客观评价避免教师教学活动的盲目性、松散性,使教学活动不断优化改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学生学习效果分层评价,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际差异,确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和要求,使暂差生获得学习自信,中等生不断进步,优秀生主动发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真正实现因材施教。通过分层评价,衡量出各种基础的学生都进步了,符合技工院校学生培养的总体目标,让理论基础差的学生能成为合格技术工人,让理论基础好的学生不仅能成为合格的技术工人,同时又能对他们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有帮助,让所有学生都能奋发向上,促使教学质量真正提高。

三、学习质量分层评价体系的构建

1.学生学习过程评价

过程性评价是针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过程、学习效果及影响教学的非智力因素进行全面的评价,是在教学实施过程、形成过程中对教与学过程的检测,目的在于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具体方法是结合上课、作业、复习、学习能力等诸多方面持续对学生进行能力水平和学习态度的评价,学生的才艺展示由学生申报学校综合评定加分,从而促使学生在学业水平、能力水平、学习情感、学习态度等方面全面发展。

过程性评价(总分100分)由任课教师提供,评分标准如下:课堂评价(20%):根据纪律、听讲、笔记、安全意识等给予评价;作业评价(20%):据作业(实验报告、实习报告)整洁情况、完成率、订正率、教师批改情况给予评价;复习评价(40%):理论教学以复习提问、平时测验、主动提问等给予评价,实习课及体育课以平时练习成绩给予评价;学习能力(20%):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自觉性、创新学习等给予评价;学生才艺展示及技能比赛获学院及以上奖项,一项加5分,最多20分,计入对应相近科目过程性评价总分。

2.学生学习终结性评价(总评成绩)

终结性评价是对教与学结果的一种检测,有利于促进教师和学生发展,激励师生共同进步。据教学计划安排进行学期考试,所有学生均参加具有一定深度的统一期末质量测试。

学生学习终结性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两部分,具体操作规定如下:暂差生终结性评价成绩按过程性评价成绩50%、期末质量测试成绩50%计算,终结性评价总分设定80分为上限值,以终结性评价成绩参加期末质量测试科目及格、优良率统计;优秀生终结性评价成绩按过程性评价成绩30%、期末质量测试成绩70%计算,有做试卷附加题的权利,优秀生每门学科附加题分值为20分,计入学生期末质量测试成绩;其余60%的学生终结性评价成绩按过程性评价成绩40%、期末质量测试成绩60%计算,作为每个学生学习终结性评价的成绩;参加市职业技能鉴定考试的实习课成绩以鉴定成绩为学习终结性评价的成绩。

所有学科均实行优秀生评价,教务处根据各课程与学生基础及工厂工作所需技能的关联度,确定各学科暂差生比例,由班主任负责实行滚动管理,每学期期末考试前两周,由各班班主任将暂差生和优秀生的名单,按学科上报教务处,各学科名单应该不尽相同,暂差生、优秀生的比例原则上分别不大于班级人数的20%。

四、学习质量分层评价坚持三大原则

1.公平评价原则

评价的目的是尽可能地使每个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激发所有学生学习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人的本质是功利性的,且“90后”学生很要面子,对学生的分层要采用滚动式,分得他们心服口服,起到奖勤罚懒作用。学习是连续而漫长的劳动,过程评价要贯穿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教师要有根有据,认真记载,严格考核,促使学生在学习的每个环节都有提高,渐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到有付出才有收获。教师要加强在学生过程评价中的监督,避免过程评价成为暂差生不认真学习,学习无进步却逃避补考的避风港。

2.全面评价原则

评价中要正视学生个体差异,避免出现学生上课只要不无故缺席,遵守课堂纪律,按时完成作业,过程评价成绩就能接近满分的现象。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分析学情,钻研教材,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展开,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在每个教学单元中,教师至少有一次对所有学生进行过程评价:在知识学习方面,对每一个教学单元都制定教学目标,从课前提问、课上互动、课后作业、单元测验等环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按基本掌握、掌握、熟练掌握要求来量化打分;在学习过程方面,分别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知识灵活运用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对应评价;在习惯养成方面,所有的学生在出勤、课堂纪律、安全意识、质量意识、协作意识等方面提出同样的要求,保持评价的连续性。

在过程评价的比例中,教师评价定性占20%,教师定量占60%,学生互评定量占20%。学生互评旨在提高学生间相互关心、相互学习、相互合作的能力。要加强对过程性评价的监督,如果缺乏对过程性评价的监督,势必造成失控的局面,使学习质量大打折扣,教师要注意把控,避免学生互评或教师评价出现“做老好人”全打满分或打感情分的状况。

3.科学检测原则

各科期未质量检测,要注重考察学生的知识结构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要有一定的深度、广度、难度和区分度。试题内容一般包括:一是考核教学大纲对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要求的试题,约占70%;二是考核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运用能力内容的试题,约占30%;三是考核指定的必读参考书内容的试题(附加题),约占20%。要正确处理好考查知识和能力的关系、重点内容和非重点内容的关系,教研组应指定若干名各方面能力强的教师组成命题小组,根据有关要求拟定试题,或从学校试题库抽题制卷。学院加强出卷、试卷保密、阅卷登分等环节的监督,以保证终结性评价的质量。

总之,笔者学校力求通过分层评价促使学科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和课堂教学行为的变革。对于暂差生,以基本掌握课程中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为主要目标,降低考评标准和难度,综合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使他们也能获得学习的成功感;对于优秀生,除了常规的考评之外,为了促进学生创新型学习能力的发展,采用加分形式对学生课外拓展、创新学习进行评价,开放、多元且富有激励性的分层评价方式,全面促进了学生的成长。

参考文献:

技校期末总结第8篇

一、预算执行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的建立原则

(一)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建立预算资金绩效审计指标体系,应考虑效益评价的特殊性,要注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尽可能采取量化指标。一方面将可以量化的影响绩效的因素通过设置指标的方式进行量化,即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以便比较、分析;另一方面对难以用量化指标来评价而又对被审计项目产生重大影响的资源和耗费,应采用特殊方法进行估量,并纳入评价范围。对可以定量描述的项目,必须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指标进行量化评价,才能使对预算资金使用效益实现程度的定性评价更具有证明力和说服力,评价结果才更直观更具有可比性,才能有效降低审计风险。而对只能定性描述的项目,还需要全方位评价其综合效益,提高定性评价的科学性。因此,建立预算资金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定量与定性评价的有机结合是确保评价质量的关键。

(二)分类原则预算资金支出是高校及各部门活动的反映,它涉及到高经济活动的各个部门、各个单位,预算资金效益审计评价体系应根据资金的适用范围分类建立。预算资金使用“机构”范围包括:机关职能部门、教学单位、教辅单位、科研单位及后勤部门等。预算资金使用“项目”范围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各专项预算资金等。上述不同使用范围的预算资金有不同的效益及体现方式,不同部门也有其各自的特点,应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如评价职能部门效益是看其决策是否正确,提供服务工作质量如何;而衡量固定资产投资、专项资金效益则看其投资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投资效果等。总之,对各类用途的预算资金评价应实事求是,针对各自的特点分类制定审计评价标准,提高评价结果的针对性。

(三)绩效与公平相结合原则在确定和制定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时,要注重绩效与公平相结合。各部门利用资源的效率与效果是绩效问题,不同部门的利益分配是公平问题,要考虑到不同预算执行主体对绩效和公平有不同偏好。因此,在设置绩效审计评价指标时,应坚持独立性,不能偏于一方,在客观公正的前提下,力图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

(四)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相结合原则长期绩效往往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但难以在短期内体现执行者的工作业绩,而短期绩效业绩明显,但多要通过一些急功近利的形象工程体现。因此,制定绩效指标评价体系时,要兼顾考虑两者的同时,尽量使短期绩效服从长期绩效,以促进学校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预算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的构建

预算执行绩效审计是对经费支出与产生的效果和影响进行评价的行为,是以支出“结果”和“追踪问效”为导向,以定性分析与定量评判为主要手段,绩效评价必须通过一套科学、合理并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来实现。一套完整的、可操作的预算资金效益审计评价体系应包括指导性的总体评价标准和针对不同类型审计对象的具体评价指标体系。总体评价标准是预算资金效益审计的根本性和指导性原则的标准,是对预算资金效益性、效率性、效果性的基本规定,是审计人员衡量、评价效益的标准和尺度,是提出审计意见和审计结论的依据,也是预算资金使用部门应努力达到的工作目标。具体应包括:国家的法律或法规规定的方针政策;学校制订的标准;被审计单位制订的工作目标、工作计划;其他院校的同类型单位、项目的先进水平;以前年度审计的建议或成果;内部控制制度。绩效审计总体评价标准提供对预算资金使用效益评价的依据,但无法说明预算资金使用效益的实现程度,因此还需要设置与之相适应的评价指标。预算资金绩效审计的指标体系是评价标准的量化表现,是将预算资金效益通过有关绝对数或相对数具体表现出来,可以考虑设置以下几类指标。

(一)衡量资源利用效率的评价指标具体包括:

(1)财力资源利用效率的指标包括财力资源利用效率和物力资源利用效率指标。

学生人均分摊的经费开支数=全年经费实际支出数÷当年学生平均人数

学生人均分摊教职工人员经费=(全年工资+补助工资福利费)÷当年学生平均数

学生人均分摊设备购置费=全年设备购置开支数÷当年学生平均数

学生人均分摊教学行政费=(全年公务费+业务费开支数)÷当年学生平均数

这个指标综合反映学校培养一个学生当年开支的经费数额。通过与同类院校相比较,经费开支越少,说明学校经济效益越好。如果当年比上一年节约,就说明提高了经济效益。

(2)物力资源使用效率的指标

机器设备使用效率:实际使用时数÷可充分使用时数

图书资源使用效率=年出借量÷馆藏

房屋使用效率=教学用房面积÷房屋总面积

人均固定资产:年末固定资产原值÷年末职工数

学生人均固定资产占有量=固定资产总数÷在校学生总数

教学实验开出率=已开实验项目÷应开实验项目

每个学生年均教学仪器设备原值=年末教学仪器设备原值÷年末在校学生数

每个学生平均图书资料在册数=学校年末公共图书总册数÷年末在校学生数

年末学生人均占用房屋建筑面积=年末房屋建筑面积÷年末在校学生人数

通过考核这一系列指标,可以了解学校现有办学条件和挖掘潜力的可能性,促使学校充分利用现有的物力资源。

(二)衡量部门综合效益的指标具体包括以下几类:

(1)工作任务完成程度=实际完成的行政事业工作量,计划完成的行政事业工作量×100%

在职能部门资金支出符合计划规定用途和数量的前提下,这一指标数值大于100%,则说明预算资金支出的效果较好。

(2)单位经济效益和管理效率的评价指标

经费节余率=(核定经费额一实际耗费经费额)÷核定经费额×100%

单位工作量经费率=职能部门实际耗费的经费额÷实际完成的行政事业工作量×100%

在工作任务按预定目标完成的前提下,经费节余率越高,单位

工作量的经费率越低,则说明资金支出效果越好。

单位工作量经费定额完成程度=完成某单位工作量实际耗费经费÷完成某单位工作量经费定额×100%

此指标数小于100%,说明没有超支,否则说明资金耗费过多。

时间节约率=(计划完成行政任务时间一实际完成行政任务时间)÷计划完成行政任务时间×100%

人均完成工作量=实际完成的行政事业工作量÷职能部门人数×100%

时间节约率和人均完成工作量指标数值越大,则说明职能部门业务活动的效率越高。此外,对有收入的单位还应设置资产负债率、净资产增长率(资产保值增值率)、固定资产增长率、收支节余率、收入增长率、资产创收率、收入计划完成率等指标,评价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以及技术装备状况,据以评价其资产的效益及工作效率和效果。

(三)社会效益指标具体包括以下指标:

(1)科技成果的社会效益指标。高校既是教育中心,又是科研中心。科技成果在生产领域创造的价值是检查科技成果经济效益的重要依据。但有一部分科技成果,特别是基础研究,是为科技本身或者国民经济长远发展服务的,虽然列入预算支出,但在近期生产领域不易实现成果的价值,因此只能用科研的质量和水平来间接考核绩效水平。其指标分为两种:

应用科技成果的经济效益=科技成果实现的价值÷研制成果投入的价值×100%

科技成果的获奖率=获奖项目数量÷科研项目数量×100%

(2)其他社会效益指标。高校作为社会单元中的一部分,自身也必须不断地发展、完善、壮大,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高校在进行投资、培养人才、做出科研成果的同时,其自身的社会影响也在不断变化,评价其自身的社会效益的指标有:

高校社会效益=高校新增加的价值÷高校投入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