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三下乡作业辅导总结

三下乡作业辅导总结赏析八篇

时间:2022-10-08 08:14:49

三下乡作业辅导总结

三下乡作业辅导总结第1篇

贵州省黔西县远程教育工程自2003年实施远程教育工程以来,在“建、管、学、用”上下功夫,至目前,全县建站561个,建立起“天网”“人网”“互联网”三网合一的远程教育网络传输平台,有效的弥补了“以县远教中心为龙头,乡镇远教接收站为主体,村(校)远教站点为重点,远教中心播放户为补充”的四级远程教育网络不能完全覆盖所有村寨的问题,黔西县远程教育网络覆盖率达100%。通过各级网络,不断培训新农民,提高了自身综合素质,增强了依靠科学技术脱贫致富的本领。

一是利用远教站点平台进行培训。自开展远程教育工作以来,全县各级站点开展培训4445期,培训农村党员干部296721人次,培训农民群众190332人次;2006年,全县农业增加值达9.93亿元,比2002年增长19.3%。粮食总产量31.6万吨,比2002年增长19.9%;油菜籽产量5.47万吨,比2002年增长1.3倍;畜牧业增加值3.62亿元,比2002年增长33.2%。建成了肉牛加工厂、优质种猪场、优质养殖场等龙头企业,畜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投资1487万元,落实种养殖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85个,实施345个扶贫开发项目,使3.57万贫困人口越过温饱线,4.32万低收入人口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农村劳动力转移成效明显,常年外出务工人员达13万人,2006年劳务总收入达4.92亿元。

二是组建三支队伍进行培训。黔西县组建“三农”服务团64个破解“三农”难题。据统计,县、乡镇“三农”服务团开展培训讲座321场、开展农技培训课题245个,培训农民96512人次(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职业技术培训4160人)、帮助建立示范点147个,帮助抓好项目建设84个、发放资料2.6万份、筹集资金2736.6万元帮助农民发展生产,直接受益农民32610户。三是利用三支队伍进行培训。全县远程教育站点明确操作管理人员,并把基本情况报送远教中心备案。乡级站点要配备2名以上的乡镇干部为专(兼)职操作管理人员;建在中小学的站点,要确定1至2名教师为专职操作管理人员;建在村党员活动室的站点,从驻村干部、村“两委”干部或条件较好的青壮年农民中明确1至2人为操作管理人员。让操作管理人员负责起站点的日常操作管理、教学组织和业务指导等。建立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培训辅导人员队伍。

根据教育培训辅导人员的配备要求,针对各站点在进行远程教育过程中出现的有人播放,无人讲解指导的情况,县远教中心与教育局联系在已建的每个站点明确1名教师作为兼职教育培训辅导人员,负责对农村党员干部在学习党的知识、政治理论、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时进行经常辅导。建立农业科技教学辅导人员队伍。我县把县、乡镇农业技术人员、涉农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农村中小学教师为主体,乡镇驻村干部和扶贫工作队员、经济特派员为补充,编入农业科技教学辅导人员队伍,确保每个站点有1名以上的兼职农业科技教育培训辅导人员,再把农村“土专家”、“田秀才”、致富能人、科技能手纳入管理。对农民群众在收看农村实用技术、农业科技、计划生育、卫生知识等方面的远程教育节目中提出的问题,进行“面对面”讲解辅导和现场示范,通过课前调查、课堂教学与现场示范指导相结合,使农民愿意学,学起来简单、做起来容易,能够很快地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转化为生产力,促进增产增收。制定实施《辅导教师评聘制度》,建立一支既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辅导教师队伍。

三是利用示范基地进行培训。围绕一个远教信息宣传栏、一块试验地、一名科技辅导员、一批红领巾课件信息传递员的工作思路,全县农村中小学都建立或联合组建村校远程教育学用结合项目示范园、示范基地,不断探索远程教育教学实践和学用结合的新途径,为学校教育和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学习培训提供"学、用"实践场所,实现学习成果向现实生产力有效转化。经过探索和实践,初步实现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和学校常规教育"两不误,双促进"目标,为提高农村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措施,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建立"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工作长效机制打下坚实的基础,为试验区扶贫开发和富民兴黔事业提供可靠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验基地,就像是一粒粒种子,遍布全县28个乡镇,在肥沃的土地里生根发芽、破土而出,在希望的田野上迎风而长、顺势而生。截止到目前,全县拥有示范试验服务基地350个,村级经济实体290个,其中果蔬基地123个,养猪基地51个,养牛基地25个,专业户1200多户,种植蔬菜15万亩,发展经果林2.4万亩,建设了肉牛加工厂、油菜籽加工厂、优质种猪场、优质养牛场等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为推动农业农村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三下乡作业辅导总结第2篇

一、珠街乡红大品种种植效益

珠街乡的烤烟种植起步较早,1987年就开始发展烤烟种植。当年有烟农285户,共种植烤烟388亩,总产量225担,总产值2万元。其后连年都种烤烟,到1992年形成了年种植烤烟8086亩的规模,成为全乡主要支柱产业之一。

—,珠街乡按照烤烟种植“一乡一品”的要求,以全面种植红大品种烟叶为契机,在市、县烟草部门的帮助下,下定决心稳定并发展红大种植。由于思路清晰,工作扎实,通过提高烟农科技种烟意识,强化整体科技措施,不断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在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全乡烤烟生产每年都有新的进步,烟叶品质得到了红云集团等知名烟草企业的一致好评。在严格执行“双控”政策的前提下,全乡烤烟经济收入较好实现了以质增效、以价增收、减量增收的目的,实现了烤烟经济收入稳步增长,群众生活水平由此得到了较大改善,红大种植对全乡社会经济的发展意义深远。

三年来,通过认真实践、总结、再实践、再总结的过程,烤烟效益实现并保持了持续增长的良好发展势头。,全乡种植红大1.2万亩,种烟农户2553户,收购烟叶155万公斤,实现烤烟产值1666.1万元,税收366.5万元,种植效益各方面都比有极大提高。基本实现了通过调节施肥量等来控制烟株长势长相,达到控量提质、提质增效的目的(在亩收购量减少15.21公斤的情况下,收购均价增3.24元/公斤,亩产值增302.71元,烟农户均增收1502.02元)。

,珠街乡烤烟生产平均水平与全县大面积烤烟生产平均水平相比较,亩产值增78.95元/亩,中上等烟比例增6.15%,烟农户均交售收入增1438.84元/户,收购均价增0.39元/千克。

二、种植上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增加科技投入,重点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该乡通过多渠道筹资,紧紧围绕红大品种的种植发展,全乡逐年在小水窖建设、育苗、预整地、烘烤等方面增加科技投入,重点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为实现红大种植的提质增效提供了硬件的保证:一是全部使用钢架小棚培育漂浮育苗壮苗。全乡2357个育苗小拱棚全部使用钢架小拱棚,棚群管理规范程度大大提高,培育的烟苗壮苗率达93%以上。二是实行机械剪叶。全乡投入资金25760元购进7台电动剪叶机,对1450个育苗棚实行机械剪叶,确保了剪叶措施的规范落实。三是推行机耕,全面实行预整地理墒,确保深栽。全乡充分利用小农机具补贴的政策,由政府组织、农户自愿共购买小型旋耕机42台,实行机耕7200亩,占总种烟面积的58.5%,既降低了烟农的劳动强度,还有效促进了深耕高墒措施的落实,预整地理墒时间比上年缩短7天,规格质量大幅度提高。四是把握机遇,全面实施“小水窖”建设,彻底改变靠天栽烟的局面。目前全乡共建成各类水窖6867口,其中烟用小水窖4213口,为烟叶田间生产水平和质量水平的提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五是全面实施“以煤代柴”,切实扭转局部区域“青山不青”的局面。建成3个民营蜂窝煤加工厂,充分利用上级有关以煤代柴扶持政策,全面实现了用蜂窝煤烘烤烟叶,全乡统一配供300万个蜂窝煤,步入了全面实施“以煤代柴”烘烤,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六是积极开展新型烤房示范。—全乡实施强制热风循环烤房改造250座,实施小烤房智能化改造150座,新建卧式密集型烤房2群12座。新型烤房的使用效果通过实践,能够较大程度的减少烤坏烟叶的损失。

(二)倾全乡之力,坚定信心发展红大。开始,该乡抓住国家烟草专卖局对红大发展有扶持政策的机遇,在烟草部门的支持下,乡党委政府审时度势,认真研究分析,决定“一乡一品”示范种植红大品种。一是明确目标任务,做到人人身上有指标、个个肩上有担子。在乡烤烟产业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分别派驻十个村烤烟生产工作组,工作组人员分别挂村包社承包户。结合实际,将任务层层分解到村到组到户,明确到人,构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保证全乡烤烟生产有领导、有指导,并做到指导到组、帮助到户、服务到地块。二是按照市烟草公司《红大生产技术方案》各项技术要求,年初制定了全乡红大生产实施细则,做到早计划、早落实,形成了红大种植全乡上下围绕一个标准齐抓共管的格局。三是严格考核、奖惩,调动乡村组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制定了全乡烤烟生产工作人员考核管理措施。对全乡烤烟产业干部实行风险抵押,对烟农实行科技押金,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以百分制的形式考核到村、组,责任明确到人。年底,对在全年烤烟生产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工作者予以表彰奖励。通过考核,充分调动了全乡干部群众抓烤烟生产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四是稳定烤烟生产人员队伍,强化培训,确保生产技术稳步提升。每年重点进行三期培训。

(三)层层抓落实,严格按红大生产技术要求组织生产。根据当地的自然情况,把配套生产技术措施落实到位,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突出壮苗,并提早节令规范化集中时间抗旱移栽。全乡把培育高杆无毒壮苗,提早节令集中时间抗旱移栽作为重点落实的技术措施之一。二是合理施肥。根据地块土壤肥力测定结果和烟农施肥经验,严格把握“控量少施”的原则,做到施肥上“三多三少”,即地头多、地脚少,瘦地多、肥地少,追肥多、基肥少。三是以预防为主,切实做好病虫害的统防统治工作。四是严把烟叶成熟采收关,指导和督促烟农按相配套的烘烤方法烤好烟,降低烟农烘烤损失。

(四)人尽其责,强化生产管理。一是以人为本,早宣传、早动员、多沟通、少命令,积极争取烟农对技术措施落实上的支持,把烟农对种红大的畏难情绪引导到技术措施落实上。二是管好辅导员、用好辅导员,千方百计提高辅导员的业务技能、实作水平和会作烟农思想工作的能力。三是强化服务意识和提高技术服务水平,集中培训和分户指导相结合,加强对烟农队伍的技术培训和服务。结合烟农素质有高低差异的特点,以集中培训为主,加大分类指导的力度,确保烟农种烟技能的提升不漏户。四是建立健全烟农科技明白人制度,通过烟农科技明白人种烟技能的提升来实现整个烟农队伍种烟技能的提升。在建立健全烟农科技明白人制度的基础上,辅导员通过培训、指导、督促好科技明白人,实现烤烟技术“教会一人、贯彻全家”的目的,从而减少了辅导员工作的盲目性,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效果。五是做好“一专四统”,组织好对病虫害的统防统治。

三、主要经验

三年来通过烟草部门和全乡上下的共同努力,生产效益每年都有较大提高,并且在生产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一)在目前的植烟区域,海拔高度对种好红大烟叶影响不大。该乡红大种植区域分布在海拔1120—2050米的范围内,科技人员从同一支山居住的烟农中选择了6户往年能较好落实技术措施的烟农,做了不同海拔段烤烟生长信息跟踪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大田生育期逐渐延长,海拔1900米处比海拔1600米以下的地块要长20天左右。在能够落实好早栽和其它各项技术措施的情况下,海拔高度对生产效益并没有形成大的影响,相反低海拔区域由于受低热河谷气候的影响烟叶开片不足,生产效益稍低于高海拔区域。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和全乡三年大面积情况的观察总结,海拔1800米以上的区域同样能够种好红大烟,但关键是要把握好“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不同的小气候类型,以落实好红大生产技术措施为基础,提早并在最佳节令进行集中移栽。

(二)切实落实好各项生产技术措施是确保烟农生产效益稳步提升的基础。红大与其它品种相比对技术要求较高,相应的种植管理要求比较严格,在栽培上必须严格围绕品种特性,切实加强对整个工作的组织管理,把生产技术措施落实到位,不断总结完善红大烟叶生产配套技术,满足红大品种对技术的要求。一是施肥总量要把握“控量少施”的原则。亩施纯氮量总的控制在2.5—4.0kg/亩之间,结合土壤肥力测定结果,占植烟面积较高比例的中等肥力地块亩施纯氮量控制在3.0—3.5kg。二是土壤质地为粘土或砂土的地块,当季施用厩肥600—800kg/亩,能改善土壤物理性状,使土壤疏松,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便于实现烟株生长养分协调、成熟落黄顺利。三是提早并集中在最佳节令移栽,有利于避开后期气温下降对烟叶形成的影响,解决烘烤后期气温下降易出挂灰烟的问题;有利于避开赤星病的高发期,降低病害的影响,烟叶成熟度留养充足;有利于充分利用5—6月的光热条件,使烟株伸好根、长好叶,健壮生长。四是对病害以统防统治为主,做好“一专四统”,积极做好清除田间杂草、“四边光亮”等保持田间卫生工作。五是红大封顶的最佳时间是花开5—10朵时进行,杜绝封顶过矮,单株留叶18片以上。视封顶后烟株可能的营养状况和后期顶叶开片状况,考虑是否有必要合理留一个杈来调节烟株营养状况。六是烘烤上用相配套的烘烤技术进行烘烤。要把握好三个关系,即变黄和失水的关系;排湿和保湿的关系;增湿与排湿的关系。

三下乡作业辅导总结第3篇

几十年来,他无论是当普通教师,还是担任校长、教导主任等工作,都能严于律已,敬业爱岗,为人师表,在教育教学和教研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受到领导、师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他,1990年获甘肃省学赖宁优秀指导者,1998年获庆阳市优秀教师,1999年获庆阳市五项全能优胜者,2001年获甘肃省骨干教师, 2004年获全省小学生作文大赛优秀指导者,2005年获全省迎奥运书信大赛优秀辅导员,2006年获全国基础教育科研先进个人,2008年获全国基础教育科研领域先进个人和中国素质教育先进工作者,2009年获全国学习实践活动优秀教师,2010年和2011年都获全国德育工作先进校长和全国优秀德育成果展评活动组织工作先进个人,2012年获全国优秀校长,2013年获全国教研优秀个人。在这期间,他还被评为镇原县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教改实验先进个人、学科优秀指导教师等,多次获乡、校级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德育工作先进个人、学科带头人、模范班主任、优秀少先队辅导员。1994年所辅导的北庄小学少先大队获全省五星大队。目前,他已有11项科研成果获全国奖、一项通过省级鉴定、一项获市级奖、两项获县级奖,有40多篇论文在省级以上书刊发表或获省级以上奖,有15篇论文在百度、豆丁等网上交流,给镇原县上肖乡等乡镇中小学教师做专题报告、上示范课20多场次,业绩在《小学教学》、《时代足迹――与时俱进的中华儿女》等书刊和百度、豆丁、中华文本库等网上报道,社会舆论评价高。2009年8月,他被破格晋升为中学高级教师。2010年他所在上肖乡杨城小学被评为全国“2010年度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学校德育工作创新先进学校”,2011年他所在上肖乡怀镇小学被评为全国“德育工作先进学校”。

管理学校,率先垂范

在学校管理中,他要求班子成员“以先进理念、精湛业务带动人,以文明仪表影响人,以朴实作风、高尚人格感染人,以一流水平、严格管理协调人,以和谐态度对待人,以博怀爱护人,以团结协作、务实奉献赢得人”,先后在路岭、杨城等校推行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人文网络管理模式和安全责任制,总结的《谈校长的管理艺术》(刊于《新形势下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指导全书》)一文获全国教育管理与实践论坛大赛一等奖和第三届全国优质教育成果二等奖。文中介绍了他的深刻体会:“一个人当了校长,不管任期多长,从你上任那一天开始就把自己与学校紧紧地连在一起,与学校共命运、共荣辱、共苦乐。一定要有吃苦的精神,吃亏的思想准备,受委屈的度量”,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在前后走过的梧桐、路岭、杨城等校的建校活动中,他同师生一起抱砖块、垫校园、铺路面、漆门窗、修桌椅、粉刷墙壁、植树种花、美化校园等。2006年组织调他到上肖乡路岭小学任校长后,面对学校无操场的现状,他带领师生顶着烈日利用三周时间清理旧窑洞瓦砾土400多方,开出了长100米、宽60米的操场,既解决了学生活动场地,又为学校节约推土平地资金达1000多元。为了解决教师的吃饭问题,他同村上领导多次协商,从而使村上将占用多年的库房还给学校,办起了师生灶,给在校吃饭的学生供应开水。

2007年秋季,组织安排他到杨城小学任校长,面对该校危改工程刚刚结束,学校欠帐大的情况,他主动给学校借一万元,一部分用于正常教学开支,另一部分为16间教师宿舍吊顶、维修灶房、厕所、布置文化长廊所用。

2008年杨城小学教师翟宏伟、李会锋两位同志的母亲住院做手术、教师苟通海住院治疗,他都利用双休日组织教师前去看望,并且带头为请假同志代课代班,从而使全体教师团结和谐、一心一意为学校工作。在当年全乡综合评价中该校由原来的第15名上升为第3名,全年各项工作开展顺利,教学成绩显著提高,受到当地党组织、干部、群众的好评。

同年5月12日发生地震后,他没有急着回家,即刻从上肖学区开会现场赶回学校,查看灾情,组织安排学生。直到15日下午他才回家,发现自家的箍窑多处出现裂缝,厕所倒塌。随后的几个月他先后组织师生为灾区捐款、写慰问信、进行防震演练。

在连续担任班主任工作的26年里,他始终把自己的爱心无私地奉献给学生,关心学生胜过关心自己的孩子,既当严师,又当慈母。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总结的《新理念下的赏识与批评》、《新理念下的班级管理》等获庆阳市中小学教师优秀论文奖。2005年他带的梧桐小学五年级有个学生孙国庆(留守儿童),母亲出走,父亲打工,和年过花甲的奶奶相依为命。这孩子确实命苦,既是学生,又是唯一能安排家务的孩子,白天既要上学,又要干家里的农活,生活十分艰难,时常有迟到、旷课现象,不交作业。面对这一情况,他多次找该生谈心,送给他计算器、水笔、本子、衣服等,并动员邻居的同学帮助做家务,从而使孙国庆安心学习,坚持到校,学业成绩不断上升,后来进入中学读书。

2008年3月,他同杨城小学五年级学生苟中锋形成资助对象,从各方面关心、照顾,并送给他图书、钢笔等学习用品,从而使该生在全乡五年级数学统考中获得100分,被学校树立为学习标兵。

教书育人,堪为表率

从教32年来,他一直把以学生为主体,创造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为主攻方向,在学习吸取外地先进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创设实施的《六环节榜样示范教学法》已于1996年在全县推广交流,并在《中华教育文丛》等书刊上介绍。用此法他先后在县、乡上公开课、示范课达20多节次,深得领导、师生的好评。多年的教学生涯,使他深深地知道要让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就要在整个日常教学过程中,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教学情境,把枯燥单调的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从而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成课堂生活与孩子们的共鸣,和谐交往。因而每节课他在充分利用学校各种课程资源的同时,都给了学生自我参与、展示、成才的机会。在课堂教学中,他让学生积极参与,亲自实践,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以及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他采用小组得分、优秀辅导者、小老师、奇思妙想等评价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后进生转化率高,教学成绩显著。近两年他结合六年级数学教学总结提炼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解题方法“三字歌”》一课分别荣获全国、县、乡优质课一等奖。

面对新课程,他倡导教师要创造性的用教材,而不能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的用教材》一文2011年获全国课程改革十年成果大赛一等奖。2012年他以《小学教师创造性使用数学教材研究》为题,组织梧桐小学、北庄小学10位老师申报国家教师科研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经过一年的研究,于去年5月结题通过鉴定并获二等奖。因而连续多年的教学成绩在全乡综合评价中一直居于前列。在2002年全县毕业班数学竞赛中他荣获全县学科优秀指导教师,在近几年的学科竞赛中,所在梧桐小学、路岭小学、怀镇小学分别获全乡一等奖。

对于长方形画法他结合平时教学以《这种画法应改一改》(刊于《小学教学参考》2006年第1-2期)为题挑战教材,改革教材,此法获全国基础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对于名数改写,他同学生边实践边总结的《对名数改写解题方法的研究》刊于《中国教育科学》(2014年第4期)。

对于备课,他提出《备课要为教师成长、学生发展服务》,所设计的《“两数相差多少应用题”目标教案》和《在情景体验中学数学、用数学》等获省市小学课堂教学优秀教案奖,《浅谈制订教学目标的要素、原则》获全国目标教学论文二等奖。

他认为数学作业不仅可以反馈教学信息,而且也是培养学生书写能力、画图能力、设计能力等的一方天地,为此,他全面推广理科作业采用100+A(或B、C、D。两者代表两个不同目标,故不求和)制及加注鼓励性评语“可传阅”的梯度评价法,调动了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发展特长。在批改作业时不仅仅要求打个“√”或“×”号,而是精批细改。诸如在《谈数学作业的批改》(刊于《小学教学参考》2002年第5期,获全国中小教育创新优秀成果一等奖)一文叙述的“提示一个过程,填一个单位,画一个符号,给一个评价”四个方面,得到了同行的高度赞赏和采纳。2011年他以《也谈“作业积分”的魅力》为题,将自己多年在数学作业评价方面的先进做法总结为三点:设立光荣榜、作业评价、月总结,后来刊登在《中小学数学》2011年第12期,得到专家和同行的好评。

2006年下半年,他在路岭小学学生中广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编辑整理的《路岭小学学生八荣八耻》(刊于《镇原教育》),学生人人朗诵,个个带头执行。总结的《谈对小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获全国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优秀成果展评二等奖)一文从多个方面例证了对学生进行了荣辱观教育的方法。整理推行的《路岭小学学生行为指南》既规范了学生的行为,又潜移默化了家长、教师的行为。2007年秋季他在杨城小学推行的感恩教育、礼仪教育、弯腰工程、技能工程等活动摆正了学生的主体地位。2008年2月在全乡率先推行的《小学生礼仪教育三字歌》及一套礼仪教育校本课程,给学生做人、学习、奋进指明了方向。结合这些活动总结的《实施礼仪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实施礼仪教育,培养合格公民》及《杨城小学德育校本课程》分别在前几年全国中小学和中职学校思想道德建设优秀成果展评活动中获优秀成果一等奖。这些活动都促进了良好校风、教风、学风的形成和学生从用人工作到用工作育人,从管理到服务的转变,使学生在自主探究、自主管理、亲身实践中学习知识,增强技能。2008年10月杨城小学四年级学生刘进龙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拾到人民币100元和银联卡等物,主动交给学校,请求寻找失主。为此,学校在校园广播和黑板报上宣传了该生的事迹,并召开全校师生大会,树立刘进龙为“拾金不昧好少年”,号召大家向他学习,并在校外多处地方张贴“寻找失主”告示,受到社会各界和失主的好评。2009年6月该校五年级学生苟瑞和苟娅宁两位同学在来校路上拾到价值两千多元的手机一部,送到学校寻找失主,得到失主的当面重谢。因而学校获全乡综合评比先进集体和全国德育创新先进学校。2011年6月他主持研究的国家“十一五”重点立项A类课题《小学生礼仪教育研究》圆满结题,并于2012年荣获部级重点立项课题一等奖。

分级培训,全面提高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镇原县将对社请教师进行转正,需要考试。为此,陈宝元同志被推选为合格的辅导教师。每年寒署假他均为民办教师上课、辅导,从而有50多人先后以优异的成绩被转正录用。2001年根据县教研室安排,他在全县教改研讨会上做了《恰当选题是教学论文撰写的关键》的经验介绍,带动了全县各级学校的教师。

2004年元月份,他参加了全省骨干教师培训,会上交流了《应用题“两线符号”分析法》。通过交流学习,使他认识到了农村课改的重要性,于是自费购置了有关课改方面的书籍和光碟,认真分析研究。返校后,先后在梧桐小学做课改报告4次,下发辅导材料100多份,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上示范课6节,下发教案60多份,引起了师生的共鸣。随后实行大课间,开设兴趣活动课。要求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措施、方法上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使具有不同天赋、潜能、气质、性格和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都能得到最充分的发展。并且先后调研形成了《实施合作学习,培养创新人才》课题(通过甘肃省科研成果鉴定)。当年就课改为镇原县的上肖乡、泾川县的荔堡镇等乡镇中小学赠送合作学习辅导材料1000多份,给教师做专题报告、上示范课等20多场次,指导性听课60多节次。前几年假期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时就课改给全乡教师先后做辅导讲座6次,深得领导、教师的一致好评。其业绩先后在《小学教学》(2000年第12期封二)“教坛新秀”和大型书刊《时代足迹与时俱进的中华儿女》及百度、豆丁、中华文本库等网上报道。

对于青年教师,他进行重点培养,蒋李明、孙建明、杜敏等50多人的论文或教学设计见于省级以上书刊或获县级以上奖,苟怀军、王权龙、陈静等人的课题在全国获一等奖,陈春社被评为甘肃省农村乡镇骨干教师,苟怀军获全国德育工作先进教师,董等红荣获全国小学英语学科优秀教师,朱晓荣等获庆阳市优秀教师,孙剑青获全县优秀校长,孙丽娟等18人获镇原县教学能手、优质课一、二等奖,马顺钰、畅志琴等16人获镇原县六年级质量检测优秀科任教师,刘志红等承担过县乡示范课、公开课50多节,有20多人晋升为小教高级。学生许少华、路倩、陈娅娟等30多人获全市优秀少先队员、三好学生,陈广儒等20多名学生获全县数学竞赛奖。2004年他辅导梧桐小学四年级以上学生参加全省首届“英才杯”作文大赛时获优秀指导奖,有4名学生获一、二、三等奖,学校获优秀组织奖;在2005年全省迎奥运书信文化大赛中他被评为优秀辅导员,学生有2人获二、三等奖;2007年辅导杨城小学五、六年级学生参加全省书信大赛时有1人获二等奖、5人获优秀奖。所培养的学生中,张轩丞等进入清华大学就读,刘小刚等70多人在大学任教,景荣洲等300多人在中小学任教。2006年、2008年他被评为全国基础教育科研领域先进个人。2010年和2011年他在组织、指导上肖中学、梧桐小学等十多所中小学教师100多人参与第八、九届全国中小学和中职学校思想道德建设优秀成果展评活动,有8人获全国先进教师,有12人获全国青年教师科研创新奖,有16人获全国优秀教师,有78人的德育成果获全国优秀成果一、二等奖,有杨城小学、梧桐小学、净口小学、怀镇小学等获全国“德育工作创新先进学校”,刘拉新等6位校长获全国德育工作先进校长。2011年他组织、指导的全乡十多所中小学教师参加全国十年课程改革成果大赛,有36件作品获一、二等奖,他被评为优秀组织者。2012年他以《小学教师创造性使用数学教材研究》为题,组织梧桐小学、北庄小学10位老师申报国家教师科研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经过一年的研究,于,2013年5月结题通过鉴定并获二等奖。所以,他被评为全国教研优秀个人。

他,没有豪言壮举,有的只是对党的教育事业深沉的爱。他是平凡的,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着未来的辉煌;他是朴实的,在朴实中闪耀着一位共产党员的辉煌情怀。

三下乡作业辅导总结第4篇

一、调查统计抓规范,夯实工作基础

农民人均纯收入是升级晋档活动考核体系中一项重要的指标,做好调查统计工作,是升级晋档活动健康开展的基础环节。在分级建档的过程中,探索建立了一套依法据实统计村级农民人均收入的调查方法和工作体系,有效解决了以往农民人均纯收入由乡村干部“拍脑袋”、农经站估算,导致数据不实、不准、不详的问题。

1、抓好“三落实”,确保调查统计依法有序进行。一是落实承担机构。县委、县政府下发了《关于在全县开展农民人均纯收入调查统计工作的通知》,采取“数据抽样调查评估”办法,由国家统计局调查队负责村级农民人均纯收入调查统计工作。二是落实调查经费。县财政列支12万元专项经费,用于调查统计工作。并由各乡镇筹措资金,解决调查户、辅助调查员补贴,保证调查统计工作迅速启动。三是落实分级责任。县委组织部负责调查统计工作的总体协调,县调查队负责调查统计工作的具体实施,建立调查网络、加强业务培训、做好调查数据的收集测算和复审评估,建立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数据库。各乡镇负责调查统计工作的督促检查和资料收集上报工作。

2、实行“三统一”,确保调查统计全覆盖。一是统一布点。县调查队采取“1310”模式抽选调查网点,即每个村确定3个中等收入水平的村民小组,每个村民小组中采取随机起点等距抽选方法,抽选10户样本调查户,既要突出农村家庭经济情况好、中、差三个层次的调查对象,又要突出村级地域间产业结构特点确定调查对象,全方位、多层次地反映村级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全县123个村共抽选3690户作为样本调查户。二是统一配发调查帐表。县调查队按照统计法有关指标要求,统一印制帐表,印发统计指标说明,并分发到各调查户,确保调查户准确填报。三是统一配备辅助调查员。给每个村配备一名辅助调查员,负责全村30个调查户的指导检查督促和统计汇总上报工作。县调查队定期对辅助调查员进行业务指导,确保调查统计工作依法进行。

3、突出“三规范”,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可靠。一是规范记账办法。县上对村级辅助调查员进行了专题培训,并为乡镇调查人员配发了计算器和存储U盘,规范了记账办法。坚持定期对部分调查户入户进行检查核实,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二是规范上报程序。各乡镇对调查户年度收支数据处理汇总后,经乡镇主要领导签字,于年底前送县调查队进行综合评估。调查户资料按《统计法》的要求,严格保密。三是规范评估办法。首先,由县调查队对数据间的逻辑性和完整性进行复核,对上报数据进行准确性评估;其次,采取入户抽样调查的办法,对数据的真实性进行评估;第三,结合各村经济发展现状、产业结构调整、主导产业收益、人均土地面积以及消费水平等情况,参照县农经站调查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评估;第四,县评估小组统一审定,形成定案数据对外公布,作为考核各乡镇和村级党组织升级晋档活动的重要依据。

二、健全机制求创新,形成工作合力

升级晋档作为促进农村科学发展的新载体,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远工程。必须有良好的工作机制作保障,才能高点定位,整合资源,各方配合,强力推进。县、乡、村三级分别成立了由主要领导挂帅、班子成员负责的领导机制,实现了县级领导、部门领导、乡镇领导、村班子成员、农村党员五级联动责任机制。一是建立常委联点带动机制。10名县委常委分别包抓1个乡镇“升级晋档”活动,确定1个村为活动联系点,坚持定期深入乡镇,抓规划,抓示范,抓项目,抓收入。县委书记王琳同志率先垂范,深系点金渠镇第二坡村,指导制定猕猴桃发展规划,协调解决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资金36万元,使该村年人均猕猴桃收入达到8500元,户均4万元,提前实现了二类升一类的目标。在他的带动下,县委常委年内到点调研指导工作均在5次以上,争取各类帮扶项目18个,协调资金380多万元。二是建立部门联系帮扶机制。开展“双百结对帮扶”活动,组织123个县级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与123个行政村结成“一帮一”帮扶对子,一帮四年不变,为帮扶村提供技术、资金、项目等方面的扶持。活动开展以来,县级部门累计到村开展帮扶、指导工作356次,提供信息180多条,落实项目资金2000多万元。三是建立干部驻村包抓机制。全面开展“三带三进三促”活动,共选派369名县乡干部,带感情、带项目、带资金,进村组、进农户、进田间,促农民增收、促升级晋档、促农村稳定,协助包抓村理清发展思路,指导制定增收计划,提供技术信息,落实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指导抓好所在村升级晋档活动。四是建立抓点示范机制。结合开展创建党建工作示范点,一手抓典型培养,一手抓后进村转化,重点培养树立达到一类村党组织的典型,树立进位两个以上档次的村党组织的典型。去年7月,县委对10个促进农民增收先进村级党组织,10个服务“三农”先进基层党组织进行了表彰奖励,辐射带动整个村级党组织升级进位。五是建立资金项目整合对接机制。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领导小组联席会议,与14个县级涉农部门进行项目对接,整合项目资源和产业扶持资金,重点向三、四类村倾斜;为全县78个村整合农业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16个,总投资2871万元;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农力度,新增农贷占去年各项贷款净增额的86.1%,为升级晋档活动提供了资金保障。六是建立年度考核奖惩机制。坚持把升级晋档活动作为考核乡村干部工作业绩的重要内容,年初,由乡镇党委书记就本乡镇年度创建目标和四年规划向县委作出承诺,村党组织就本村年度晋升目标向全体村民作出承诺。同时加大考核分值,年终由县上考评小组对照县委制定的四年规划和年度计划,真考实核,并把考核结果作为下拨专项扶持资金和党费以奖代补资金的重要依据,与村干部报酬待遇、评优树模挂钩。

三、强基固本提素质,激发内在动力

升级晋档既是一项富民工程,更是一项党建工程,要使这项活动取得实效,发挥基层党组织示范引领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非常关键。县委按照“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思路,坚持重心下移,强基固本,以基层党建推动升级晋档、以升级晋档检验基层党建工作成效。一是抓培训,提升带富能力。围绕升级晋档,大力实施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充分发挥134个远程教育站点作用,统筹安排村干部和农村党员培训,同时采取省市党校轮训、专家辅导、外出观摩学习等形式,先后培训村组干部3000多人次,为全县培养了一批工作能力强、发展能力强,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双强双带”型村干部。二是抓激励,激发内在动力。将开展升级晋档活动与村级党组织争先进位活动结合起来,在全县123个村级党组织中评选升级晋档10强村,由县委授予“科学发展先进村级党组织”奖牌。建立争先进位工作机制。对于晋升到一类的村党组织,每年根据评分情况对一类村进行排名,以后每年对照上年位次实现位次晋升的,由县委进行表彰奖励。三抓典型,强化示范引领。深化拓展“两示范一带动”活动,在全县确定50个农村基层党组织科技致富示范基地、500户农村党员科技致富示范户,进行重点培养和重点支持。全县共建成县、乡、村基层党组织科技示范基地78个,党员科技致富示范户1680多户,示范带动群众2万多户。四是抓保障,强化基础工作。把全县123个村的483名现任村干部与402名离任村干部的补贴纳入财政管理,全年发放村干部补贴343万元,激发了村干部干事创业、促进升级晋档工作热情。新建村级公共服务中心13处,村文化广场16处,使村级阵地真正成为凝聚人心、促进发展的重要平台。五是抓载体,构建长效机制。在农村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中广泛开展“双承诺、双公开、双评议”活动,要求乡村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增分升级、发展壮大主导产业、促进农民增收、改善生产条件、促进乡风文明、帮扶贫困户增收等方面向群众公开承诺,全县村党组织年内共承诺办实事项目3426项,完成率达99.8%;广大党员共承诺事项18569项,完成率达98%。

四、突出增收抓落实,提升工作水平

三下乡作业辅导总结第5篇

2020年3月,在县文明办、教育局的直接指导下,按照财政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有关文件要求,我校创建了乡村学校少年宫,并有序、有效开展各项活动。

我校乡村学校少年宫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满足学生课外活动要求为目的,以全面推进少年儿童素质教育为主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开展活动为平台,充分发挥乡村学校少年宫的特殊教育职能,严格规范少年宫内部管理,少年宫的各项工作得到全面、协调地发展。真正发挥了乡村学校少年宫思想建设阵地、文体活动平台、社会实践基地的职能。现将我校少年宫创建以来开展各项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

在上级部门的指导和推动下,按照“覆盖广、花钱少、抓得住”的原则,扎实推进了乡村少年宫建设。县文明办、教育局领导经常到我校检查指导乡村少年宫工作,了解少年宫的建设及运行情况,仔细询问少年宫各功能室的使用和辅导教师的配备情况,认真查阅了少年宫的制度、方案、计划、记录等相关档案资料,并针对少年宫的建设与少年宫领导小组进行了详细的交流,对我校的少年宫建设工作给予了肯定,同时对少年宫的管理和使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学校高度重视乡村学校少年宫工作,把乡村学校少年宫工作作为学校特色工作来抓,切实发挥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主地、农村未成年人文体活动平台和农村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的功能,扎实开展好各项活动,突出学校的办学特色,营造更加浓厚的乡村少年宫氛围,让学生在乡村少年宫快乐健康地成长。

二、加强乡村学校少年宫组织管理

(一)成立领导小组。

为了顺利推进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切实加强对乡村学校少年宫工作的领导,中都中心小学成立了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吴瑞能(中都镇党委副书记,分管教育)

副组长:邓建军(校长),“乡村学校少年宫”主任

钟敏光(副校长),“乡村学校少年宫”副主任

邱宏雄(工会主席),“乡村学校少年宫”副主任

成 员:丘锦雄 何永帧 何宜昌 刘梅芳李丽英 丘文贵

江晓红 林建凤 郑元菇 陈 慧 丘才珍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少先队队室,由林建凤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建立辅导员队伍。

少年宫的主人是农村未成年人,少年宫运行的组织主体是师资队伍。为了使少年宫活动正常开展,我校精心挑选特长教师担任专职辅导员,鼓励本校教师兼职少年宫辅导员,让全体教师各展其能、各尽其材。聘请五枚武术传承人作为校外辅导员到学校教授学生练习五枚拳。

1.教师辅导员队伍

音乐合唱—— 丘琴兰(本科学历)

鼓号队——陈慧(专科学历)林建凤(本科学历)

美术 ——林建凤(本科学历)

五枚拳——丘才珍(专科学历)

篮球 ——钟敏(专科学历)

乒乓球—— 钟晋连(专科学历) 何宜昌(专科学历)

羽毛球 ——郑元菇(专科学历) 刘梅芳(专科学历)

读书社 ——丘小青(专科学历) 丘锦雄(专科学历)

经典诵读——邓福招(专科学历) 彭玉平(本科学历)

书法——丘建湘(专科学历) 丘柏岳(专科学历)

科技制作 ——张毓春(中专学历)

图书阅览室——丘小青(专科学历)

器材室 —— 邱新贵(专科学历)

计算机室 —— 丘永保(专科学历)

2.校外志愿者辅导员队伍:五枚拳辅导:丘金连 邱德光

(三)成立少年宫项目活动兴趣班。

我校结合农村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开设了科技制作、五枚拳、美术、书法、声乐器乐、体育、舞蹈、经典诵读等兴趣班,共11个活动项目。遵循自由选择、自愿参与的原则,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现在,每个兴趣班均有学员20多名。

(四)建立健全相关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了让少年宫管理规范化,活动实效化,资金管理科学化,少年宫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少年宫工作计划、少年宫项目活动方案和相关的制度和规定:少年宫辅导教师职责、少年宫协助辅导员职责、少年宫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少年宫财务管理制度、少年宫财产管理制度、少年宫辅导老师考勤制度、少年宫活动室管理规定等。现在,各种制度和规定已上墙。

三、加大投入,完善设施建设

(一)积极完善少年宫设施建设。

在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建设中,我校利用半年的时间,改造和修缮了闲置的办公室、场地,开辟了舞蹈室、音乐室、美术室、科技室等活动室。除此之外,学校还按“一室多用”原则,把学校实验室作为少年宫的科普活动室,阶梯教室作为我校乡村少年宫经典诵读活动室,把篮球场、操场作为五枚拳和体育兴趣活动场地,把梦想课程教室作为书法活动室。现有场地设施已能满足少年儿童的学习活动需要。

(二)为了保障乡村学校少年宫正常活动,在上级的支持下,多方筹措资金,加强少年宫活动场地和师资建设。

1.活动场地建设:10万元

2.活动器材:5万元

3.校外辅导员聘请:2万元

4.其他费用:3万元

合计20万元。

四、结合中都特色合理安排活动内容

(一)开展“五梅拳”活动

中都中心小学的“五梅拳”活动,近年来取得丰硕成果,

在省市乃至全国都具有影响力。学校每天大课间时间学生都在操场进行五梅拳的演练。为了更好传承五梅拳,乡村学校少年宫聘请五枚武术传承人到学校教授学生练习五枚拳。

(二)开展艺体活动

在音乐、美术、体育等方面开设学生感兴趣、家长多支持的兴趣班,增强趣味性,如美术、书法、舞蹈合唱、球类项目等,以提高孩子的艺术素养和动手能力。

(三)读书、读经活动

开展读书活动,读经典,读名著,提高学生素养。读名著主要面向3、4、5、6年级,《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经典诵读,主要面向一、二年级入学学生,打下国学基础。

五、存在的困难

1.资金匮乏,制约乡村学校少年宫整体建设。

2.有专门特长的专职辅导员缺乏,局限了活动项目的开展。

3.少年宫活动场地有限,也局限部分活动项目的正常开展。

4.少年宫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六、今后的设想

1.完善少年宫管理机制,加大工作力度,努力把我校少年宫建设成少年儿童的活动乐园。

2.加强师资培训,加强对外交流学习,广泛学习先进学校的成功经验,把我校少年宫工作做得更加完善。

3. 由于乡村少年宫活动专业人才缺乏,特别是艺术类师资配备不足,我们将拓展师资渠道,积极争取社会力量的大力支持,从退休老师、校外特长人员中聘请一些人员,充实少年宫辅导教师队伍。

4.根据我镇风俗文化特点,开设地方特色兴趣班“五枚拳兴趣班”。把我们家乡的文化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为了让学生享受到更公平的教育,为了让学生得到更全面的发展,我们会团结奋进,努力让乡村学校少年宫工作管理更加规范化、活动更加实效化,让乡村学校少年宫真正发挥青少年思想品德建设阵地、文体活动平台、社会实践基地的职能。

三下乡作业辅导总结第6篇

论文摘要 阐述了西山三乡产业结构现状,论述了西山三乡适宜养蚕区的比较优势,指出了其蚕桑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建议。

蚕桑业是隆阳区的传统产业,具有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在中上等肥力的地块,特别是山区的缓坡地,以及具有一定水利条件的山区、半山区缓坡地上栽桑养蚕,加上精细管理和科学的种养技术,年产茧可达2 250~3 000 kg/hm2,年产值4.275~5.700万元/hm2。因此,发展蚕桑产业能够大幅度增加农户收入,提高生活水平,而且还能绿化环境,涵养水分,减少水土流失,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富民、可发展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1西山三乡产业结构现状

西山三乡是指杨柳乡、瓦房乡、瓦马乡,属隆阳区西部少数民族聚集区,东临保山坝,南接蒲缥镇、道街乡,西至怒江边,北交泸水、云龙县。最高海拔3 655.9m,最低海拔680m。西山片区属西南季风区,亚热带高原山区气候,呈现北亚带和南温带2个气候类型,垂直变化大,季节变化小,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干湿季节分明,晴雨昼夜有别,小范围立体气候十分明显。北亚热带包括杨柳、瓦马西部和芒宽江东4村,年平均气温18.2℃,年降雨量729mm;其余地区属南温带,年平均气温15.1℃,年降雨量1 400mm。区内大部分以石灰岩和沙页岩风化的黄壤、宗红壤为主。总耕地面积7 733.6hm2,劳动力逾5万人。适宜种植水稻、麦类、包谷、甘蔗、烤烟、香料烟、山葵、蚕桑、红花、经济林果和热带水果等。西山片区3个少数民族乡集中了近9.3万人的贫困人口,是全区扶贫开发的重点和难点。

2适宜养蚕区的比较优势

一是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光照充足,适宜栽桑养蚕,加之高原空气清新,污染源少,具有发展蚕桑产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二是隆阳区工业副业不发达,特别是广大山区,农村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加之2009年外出打工农民返乡上升的情况下,农民增收必须寻找新的增长点,而蚕桑产业是一项劳动密集型产业,可解决山区劳动力就业问题;三是蚕桑产业是经济型和效益型并存的产业,可作为退耕还林、保护生态环境的项目来实施;四是在适宜的地方种桑养蚕效益高于其他作物。新植桑园当年种桑、当年养蚕、当年见效。3年后进入盛产期,产值可达2.25~4.50万元/hm2,而种植玉米按9 000kg/hm2,1.4元/kg计,产值1.26万元/hm2。因此,种桑养蚕与玉米相比经济效益增长1.7~3.0倍。

3蚕桑发展存在的问题

3.1产业间争地矛盾突出,蚕桑合理布局难以保证

由于近几年西山三乡产业发展比较多,很多地方难以进行合理规划布局,导致一村多业,产业争地、争劳力比较明显。比如杨柳乡立体气候明显,地形复杂,最高海拔2 864 m,而最低海拔为670m,适宜种植的作物有很多。2008~2009年,区政府下达的产业种植任务主要有甘蔗600hm2,香料烟333.3hm2,核桃266.7hm2。烤烟233.3hm2,蚕桑266.7hm2。这就导致多数桑园规划在不适宜的山地上,套种在核桃树下和其他作物里,坡度陡、土壤贫瘠、没有水源、土地条件差而造成零星分散,形不成规模。

3.2认识不到位

蚕桑产业是一个既种又养的产业,种好桑树,养好蚕,夺得蚕茧丰产丰收,才能体现这个产业的经济效益。而多数乡村干部认为把桑树种下去,完成上面下达的种植任务就算了事,存在“重栽轻管”的思想。而广大农民也只是被动地接受,只将发来的种苗栽好,并不对其进行管理。

3.3交通条件差,技术服务不到位

西山三乡种桑产业和养蚕户分布比较零散,交通不方便,蚕桑技术辅导员下乡时多数走路和骑摩托车,有时连下几天雨,辅导员根本无法到农户家进行指导,不能及时很好地解决饲养中存在的问题。而多数蚕农饲养水平低,在饲养过程中,关键技术不会处理,影响了蚕儿的发育,导致蚕茧产量和质量降低。

3.4桑园有效面积(养蚕面积)少,种桑不养蚕农户所占比例大

西山三乡有种桑户3 204户,而2008年养蚕户499户,所占比例为15.6%,还存在毁桑现象。究其原因:一是投入不足,导致茧质茧量低。栽桑养蚕需要对桑园和蚕房建设蚕用物资的投入,而西山三乡由于自然条件的原因,农民生活水平普遍较低,还存在人畜共室的现象,因此多数农户桑园和蚕房投入不足,导致桑树长势差,叶质不好,蚕房建设不标准、不规范、保温效果差,升温升不起,空气不对流,养蚕业绩无法体现。二是价格波动影响了群众种桑养蚕的积极性。全球性经济危机,直接影响茧丝行情,2007年白蚕丝价格为20~22万元/t,2008年降到13万元/t。全区鲜蚕茧收购价格降了2.1元/kg,严重挫伤了农民种桑养蚕的积极性。

4蚕桑产业持续发展的建议

4.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合理调整产业区域布局,调整作物结构,做到一村一品,适当压缩低效益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择优布局。把桑地规划建设在生产条件好、干部群众积极性高的最佳适宜区,形成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的格局。

4.2提高认识,增加投入

从乡到村,从村到组到农户,必须提高对蚕桑产业的认识,克服“重栽轻养”、“重栽轻管”的思想,加大对桑园建设和蚕房建设、蚕用物资的投入力度,改善生产条件,蚕桑产业才可持续发展。

4.3典型引路,样板带路,打造专业示范村

要认真抓好标准化高产示范样板建设,充分发挥丰产桑园的示范带动作用,做到优质、高产、高效。样板要办到村、办到组,让广大农户能看到、能体验到蚕桑产业确实是一个好产业,只有实实在在能受益,农户才会自觉自愿发展。在建设示范样板园的同时,要在种植面积大、有条件和基础好的村打造蚕桑专业示范村,严格按照专业示范村建设标准,切实抓好指导和服务工作,用事实说话,真正起到典型引路,推动面上生产的发展。

4.4广泛宣传,加大技术培训力度

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动员会,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工作,做到干群思想统一。要高度重视技术培训工作,重点对蚕桑辅导员和农户进行培训,采取集中培训和以村组为单位培训的方式,就近培训,服务上门,把技术送到千家万户,争取每个村在不同环节都能进行1次培训,让广大农户熟悉种桑养蚕技术,不断提高辅导员和农民种桑养蚕水平,挖掘潜力,提高效益。

4.5加强管理,提高效益

要加强桑园的施肥、除草、病虫防治、剪伐工作,确保桑树健康成长,同时要合理套种作物,最好是套种矮杆的豆类、辣椒、生姜等作物,不能套种高杆的玉米等作物。养殖环节要建设标准化蚕房,提高饲养技术,增加农民收入。

4.6健全技术服务体系

要健全区、乡两级技术服务体系,充实技术力量,健全机构,配齐技术人员和辅导员。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高素质和待遇,实行效益与付出挂钩、技术分片包干、相互协作制度,解决专人不专职问题,建立以考核奖惩为主的工作激励机制,营造齐抓共管良好环境。

三下乡作业辅导总结第7篇

去年以来,我们按照中央、省委和地委的部署,切实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领导,采取有力措施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通过创新思路,积极整合资源,使远程教育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抓手,初步取得了一些效果。主要做法是:

一、先解决领导机制问题,形成上下联动的“合力”,推进远程教育工作的开展

去年3月,县委出台了《关于加强全县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意见》,建立了“一把手”亲自抓,县级领导联系抓,县直部门协助抓,乡镇党委具体抓,驻村指导员蹲点抓,农村中、小学校主动抓的机制。原创:县委明确28名县级党员领导干部分别联系27个乡镇,其中县委领导主抓10个远程教育示范村,91个县直单位联系到村,78名驻村指导员各抓一个点,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分管党务副书记、组织委员分别抓一个点,整合乡镇农技、畜牧、学校等部门力量,协助抓2个示范村、80户以上科技示范户。全县创建了远程教育科技示范乡镇5个,示范村55个,示范户2540户。同时,组织开展机关党员领导干部与农户“1+1”“1+几”等远程教育致富帮带和辅导示范活动,先后组织了134名乡镇党委书记、村支书、县、乡远程办工作人员到其它县(市)进行参观学习。通过典型示范,联系帮带,使远程教育工作看有“标杆”,干有“样板”;党员群众“学”起来“看得见”,“用”起来“摸得着”,增强了远程教育工作的自主创新能力。2005年,全县远程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178万元,其中县级财政投入160万元。投资33.6万元,在县远教办和乡镇远教办建立了终端接收站,有效地解决管理与辅导脱节的问题。到目前为止,全县已建站点达523个(其中:乡镇站点27个,村级站点69个,学校信息站26个,其它站点401个)。同时,以自然村寨为单位大力发展中心播放户1672户,提高远程教育的覆盖面,确保更多的党员和村民就近就地参加远程教育学习。在培训学习方面,县、乡初步形成了月检查、季调度的工作机制,全年共组织集中培训4852场次,参加培训的乡镇干部5131人,村组干部4260人,农民党员10260余人,群众16.1万人。

二、推行“一校两教”与“村校结合”,解决集中培训“组织难”问题

我县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80%以上建在农村中小学校,远程教育能否取得实效,学校站点作用的有效发挥是关键。为此,我们在全县26所农村中学推行“一校两教”工作,在233所农村小学开展“村校结合”工作,探索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与普通国民教育有机结合,良性互动的新途径。县委组织部、教育局等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在全县农村中小学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的实施意见》、《关于在乡镇中学实施“一校两教”工程的实施方案》和《关于在农村小学实施“村校结合”的安排意见》,在对学校教师进行农村适用技术培训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在小学高年级和初中以上班级开设特种种植、养殖适用技术,农副产品加工技术,家政与创业,小企业经营管理常识等劳动技能课程。在远程教育活动中,通过组织学习、开展试验等形式,增强小学高年级学生及中学生的创造和实践能力,使他们掌握农业科技适用技术,并在回家“作业”的过程中向家长和周围群众传递远程教育信息和农业技术知识,吸引农民走进学校站点参加远程教育学习。目前,全县19016名初、高中学生已开始接受远程教育农技培训,通过他们带动了3万余名家长和农民走进学校站点参加培训,切实解决了党员、农民参加远教培训“组织难”的问题。为解决好农村中小学与乡镇、村之间远程教育工作脱节的问题,我们在全县实行了政、教“交叉任职”,从而实现“双重辅导”和“双重管理”,也就是由中小学负责人兼任乡(镇)书记助理或乡(镇)长助理,村副支书或村委会主任助理,协助乡镇分管书记、组织委员抓好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远程教育。学校则聘请乡镇领导、专业技术人员担任辅导员,帮助学校抓好思想政治教育和劳动职业技术教育。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乡镇党委与中学、中心校,村党支部与村学校远程教育工作协调会议制度,定期对学校站点开展“一校两教”工作进行研究和安排部署。与此同时,县远教办、教育局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估体系,把“一校两教”和“村校结合”工作进行评估和年度目标考核,初步实现了教育培训工作的经常化和规范化。

三、建立固定的“远教干校”,解决“操作熟练”和“有人辅导”问题,提升远程教育工作整体水平

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的技术和辅导骨干这“两支队伍”是开展好这项工作的基础和保证,抓好了就会产生效益,抓不好就会造成设备闲置浪费甚至损坏。为此我们充分整合县高级职业技术中学资源,在平山乡建立了固定的,由组织部直接管理的“××县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骨干培训中心”。利用平山职中现有的设备和师资,以及150余亩土地资源,整合县、乡农业、畜牧、林业等部门技术力量,建立技术人员和辅导骨干教学实践基地,在附近村采取“中心投技、村户投劳”的形式建立经果林种植、养牛等示范基地,作为对全县远教骨干培训的试验示范基地及学生职业技能培训实践场所。通过采取课堂培训与现场观摩、基地实践等相结合的方式,提高教学培训效果。目前,已举办8期培训班,培训村党员活动室站点操作管理人员100名,中小学校站点远程教育教师骨干316人,乡镇远程教育教学辅导员、农技辅导员209人,县、乡远教技术咨询人员204人,热线信息员200人,使他们基本达到懂技术、会操作、能辅导的要求,有力地提高了远程教育的总体水平。

四、全方位提供服务,解决“学、用”综合转化问题,确保远程教育取得实效

三下乡作业辅导总结第8篇

我校2018年开展乡村学校少年宫活动以来,在上级各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精神,以全面推进少年儿童素质教育为主线,充分突显乡村学校少年宫的特殊教育职能,严格规范少年宫内部管理,加强队伍建设,提升人才培育水准,少年宫的各项工作得到全面、协调地发展。现将我校2018年少年宫开展各项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

在县文明办、县教科局的指导和推动下,我校扎实推进了乡村少年宫建设。县文明办、县教科局领导经常到我校乡村少年宫检查指导工作,了解少年宫的建设及运行情况,仔细询问少年宫各功能室的使用和辅导教师的配备情况,认真查阅了少年宫的制度、方案、计划、记录等相关档案资料,并针对少年宫的建设与学校进行了详细的交流,对我校的少年宫建设工作给予了肯定,同时对少年宫的管理和使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并要求乡村少年宫要切实发挥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主阵地、农村未成年人文体活动平台和农村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的功能,扎实开展好各项活动,突出学校的办学特色,营造更加浓厚的乡村少年宫氛围,让学生在乡村少年宫快乐健康地成长。

二、成立机构,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1、成立领导小组。为使少年宫更好的发挥作用,我校成立了由我校校长任主任,副校长任副主任,辅导老师任组员的乡村学校少年宫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协调乡村少年宫日常工作,组织全校师生积极参与,形成了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良好局面。

2、建立辅导员队伍。少年宫的主体是农村未成年人,少年宫运行的组织主体是师资队伍。为了使少年宫活动正常开展,我校选拔有一定特长教师担任辅导员,展示自己的才能。

3、建立活动小组。我校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尤其农村孩子的实际,目前,我校少年宫成立了舞蹈类、乐器类、体育类、手工类、合唱类等共11个社团,按照自愿的原则,鼓励学生人人积极参与。乡村少年宫的建成使用为我校少年儿童提供了一个健康生活、快乐学习的场所。

4、确保活动时间。学校规定少年宫活动时间每周五的下午第一、二节课为少年宫活动时间,乡村学校少年宫活动的正常开展,受到了教师、学生和家长的评价,产生了广泛的社会效应。其它时间段有音体美及专长教师利用上课时间开展,保证每天的两个小时的课外活动时间。

5、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为了便于管理,我们制定了各种管理制度,小至每个社团我们都建立了相关制度。

三、开展主题鲜明的道德实践活动和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我校以乡村学校少年宫为平台,开展主题鲜明的道德实践活动和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

1、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等道德实践活动。

在重大节日、纪念日以及某些有特殊意义的纪念日,利用少年宫这一平台开展了道德、法制、安全等教育活动,如开展“开学第一课”、“学雷锋活动月”、 “文明礼仪活动月”、“社会实践活动”、“三节三爱”、“安全逃生演练”等活动。   

2、开展“经典诵读”活动

结合实际设立了“经典诵读”社团,制定相关的读书活动计划,把国学经典内容融入社团教学,计划明确、措施具体、制度完备。其次,学校每周一、四安排开放图书室让学生借阅图书阅读。图书室管理规范,责任明确;图书借阅记录详细、借出与归还登记清晰。

3、召开了冬季运动会

我校特别重视学生的体育技能的培养,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每天跑早操,做课间操和眼保健操,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含体育课)。利用少年宫活动时间培养学生乒乓球、羽毛球、足球和篮球技能。通过运动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能,这同时也是少年宫活动的展示,学校素质教育的展示。

4、开展艺术社团展演活动

为扎实推进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检验活动成果,展示农村少年儿童课外活动的风采,六一前夕,我校组织开展若羌县第三小学2018年“校园文化艺术节”成果汇报展演活动,11个社团加上其它特长老师所带的项目,共24个节目,近450名学生参加了展演。本次展演主要以舞台展演、成果展示和活动三种方式来呈现。孩子们用优美的舞姿和娴熟的技艺展示了自己的艺术才能。在成果展示区,一张张构思精妙的图画、一件件形象逼真的剪纸、一幅幅工整大气的书法一一呈现在大家面前,无不证明出同学们的心灵手巧,展示了同学们在少年宫活动中学到的本领与特长。这是一次艺术教育的展示,显示了我校艺术教育的成果。

四、取得的成绩

1、2018年,我校硬笔书法社团的**同学代表我校参加若羌县青少年活动中心举办的书法比赛,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

2、我校绘画社团的孩子们参加县上举办的手抄报、绘画评比,多人获奖,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3、我校六年级组的同学,参加县教科局举办的“童心向党、诵读经典”朗读比赛活动中,荣获三等奖的好成绩。

五、今后的设想

1、加强师资培训,加强对外交流学习,广泛学习先进学校的成功经验,把我校少年宫工作做得更加完善。

2、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提高师资潜力。由于我校离县城较远,外聘辅导员有点困难,只能靠本校辅导员老师进一步挖掘现有师资潜力,搞好师资培训,同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提高辅导员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

总之,少年宫的建成使用使我校师生受益,并辐射周边的未成年人,这些活动即发挥了学生的个性特长,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加强了自身道德素质修养,我校全体教师将以高度的敬业、奉献精神和良好的精神状态,举全校之力,集全员之智,以前瞻的眼光,求异的思维,为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发挥更大的努力,真正把我校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成为农村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阵地,文体活动平台、社会实践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