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创业工作要点

创业工作要点赏析八篇

时间:2023-01-07 13:33:58

创业工作要点

创业工作要点第1篇

关键词:电力企业;企业管理;管理创新;工作要点;供电质量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279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35-0208-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35.102

管理对一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核心研究课题,而创新是当前整个世界的主题,企业管理创新工作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企业管理中重要的研究课题。电力企业在新时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如何利用自身的优势,突出重围,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在管理上进行创新。只有管理创新,才能充分利用电力企业的优势,发挥各方面的有利因素,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从而不断提高电力企业在市场经济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为电力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基础与动力,满足整个社会对电力的需求。

1 电力企业管理工作的特点

1.1 电力企业的管理存在行政性

由于历史上计划经济制度的存在以及电力在国民经济与国家安全中的重要地位,电力企业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是作为国家行政机构而存在的,这就造成了电力企业不论是组织结构还是人事设置方面都与国家行政机构存在着一致性。

1.2 电力企业的集中领导制

由于电力企业的特殊性和电力企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所以国家对电力企业的各个生产环节实施严格的控制,严格控制电力企业的生产、销售等环节。

1.3 电力企业的垄断性

电力关系着国家的安全,关系着国计民生,所以是以国有资本进行垄断经营的,这种经营方式有利于国家对电力系统的控制,有利于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

2 目前电力企业管理创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自从我国的电力企业进行改革以来,电力企业管理方式与手段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各类信息化、自动化办公系统逐步普及,但是也要看到,我国电力企业管理的整体水平还有待提高,与目前国际上先进电力企业的管理水平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由于历史上计划经济的影响力还在电力企业中长期存在,各类管理与思维理念无法跟上市场发展的要求,对现代电力企业的管理制度还存在着认识上的不足,各类企业管理制度还不完善。

2.1 各类电力企业管理系统未能整合

自从电力企业改革以来,我国电力企业的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包括各类自动化调度系统、自动化控制系统、电子办公系统等都开始普及使用,但是这些系统目前还是各自独立的,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并没有对这些系统进行统一的管理,而这种独立性,就造成了各个系统的数据无法进行共享,存在着数据的异议与数据浪费的情况,无法有效地利用各个系统的数据对电力企业进行有效的管理。在这种情况下,也造成了投资资金的浪费。

2.2 电力企业管理理念的落后

由于电力企业在国家安全方面的重要性,电力企业在我国长期处于垄断的地位,这就造成了我国电力企业的管理理念无法适应现在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这些陈旧的管理理念严重影响到电力企业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中的生存与发展,对我国的安全也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所以电力企业在新时期的市场激烈竞争中,必须改变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理念,逐步适应现代市场的发展要求,结合世界先进电力企业的管理经验,不断创新管理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

2.3 电力企业信息化系统的不完善

随着我国电力企业的改革,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电力企业的信息化数据资源是企业的核心机密,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电力企业开始关注信息化数据资源,开始逐步加大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力度,逐步加大其中资金的投入,逐步加大各个信息化系统的整合力度。

但是受到各类因素的影响,比如电力企业管理理念等,当前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依然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没有科学的规划,各个系统之间没有统一的规划,造成了资金方面的浪费。由于各个系统之间没有统一的规划,各个系统之间的数据无法共享,电力企业的各个组成部分,无法形成统一的管理,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产生巨大的影响。

3 电力企业管理创新工作要点

3.1 整合电力企业管理系统

对电力企业的各个管理系统进行整合,以便对电力企业进行统一的管理,打破原来各自为政的工作方式,整合各个系统的数据资源,通过汇总、分析,可以对电力企业的整体经营情况有一个总体的认识,逐步加强企业的整体力量,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形成自身独特的优势,为电力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3.2 创新电力企业管理理念

当今世界的发展日新月异,老的、陈旧的经营理念已经很难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这也是造成目前我国电力企业管理情况不好的主要原因。因此,电力企业应当在发展中结合自身的特点,不断创新电力企业的管理理念,创新电力企业管理方式与方法,不断提高自身在市场经济下的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下,各类电力企业不断创新电力企业管理理念,在创新的过程中,各电力企业要坚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创新电力企业管理理念、创新电力企业管理方式。一方面,可坚持集团化的电力企业运营模式,对企业管理推进精细化变革,推进电力企业的全面改革,在电力企业内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断提高电力企业的发展水平;另一方面,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深化电力企业的改革,创新电力企业的管理理念与模式,构建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创新企业新的增长点,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提高企业在市场经济下的竞争力。

3.3 创新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平台

信息化已经成为各个企业新的增长点,对企业的发展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电力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先机,一定要重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一方面,要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有一个统一、科学的规划,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详尽的信息化建设方案;另一方面,要对现有的各个管理系统进行详细的考查,对其中符合现代企业发展要求的部分保留,对那些已经影响到企业持续发展的部分要坚决的剔除,对各个已有的管理系统进行相应的整合,建立标准的接口规范,以实现现有数据资源的共享,为电力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及时、有效的数据资源。

3.4 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在现代企业中,占据着主导地位的是人才,人才已经成为制约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一个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决定力量,人才对于电力企业的重要性也是一样的。所以电力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先人一步,进而获得巨大的发展,人才的作用十分重要,电力企业要不断创新人才使用方法,充分发挥人才上的优势,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一方面,要根据企业发展的要求以及相应岗位的具体要求,选拔符合条件的优秀人才进入企业工作,企业在内部实施竞聘上岗的方式,使那些真正有能力的人得到相应的激励;另一方面,企业在薪酬上进行改革,将每个员工个人的薪酬与企业的发展业绩相挂钩,对于优秀的人才,要允许在薪酬方面高于其他同事,从而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3.5 创新电力企业的组织结构

在新时期,电力企业所面临的竞争越来越大,电力企业在这种压力之下要想获得发展,就必须根据自身的特点,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多元化的经营,使得企业的组织结构向生产决策型方向转变,即电力企业根据市场的需要对自身的组织结构进行必要的调整。电力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到所在地的经济发展需要,一方面可以为当地经济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地利用当地的发展政策,为自身的发展找到更多资金与政策上的支持,进一步扩大电力企业的影响力与发展规模,从而为自身的发展创造出良好的外部环境。电力企业所创新的组织结构,必须要根据自身的特点与外部的影响因素,制定出符合市场发展需要与自身特点的组织结构,电力企业各个组成部分、各个部门要紧密配合、相互协作,共同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由于传统的电力企业组织结构是一种垂直的管理结构,这种结构已经无法适应目前市场发展的需要,所以电力企业要向扁平化的网络结构转变,在这种结构下信息的流通更加顺畅,可以精简大量的人员,提高工作效率,从而保证了电力企业的健康、良性发展。首先,要明确电力企业各部门的职责与权利,这样才能在工作中不会出现推诿与扯皮的情况;其次,要简化组织结构,减少各类管理流程,加快各类信息在各个部门之间的流通,从而确保企业可以获得快速、健康的发展。

4 结语

电力企业不仅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还关系着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各个电力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与发展,企业的管理创新就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现代电力企业要不断创新管理理念,不断创新管理方式方法,建立起完善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为企业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取得优势。本文就目前电力企业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并就电力企业管理创新工作的要点进行了分析,希望对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梅华.当前电力企业管理创新工作的要点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7).

[2] 王海军.电力企业管理创新工作探究[J].能源与节能,2016,(3).

[3] 莫冬燕.电力企业管理创新工作研究[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

[4] 郭民.浅谈当前电力企业管理创新[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2,(12).

创业工作要点第2篇

要在认真总结“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的基础上,根据中央、省、市、县的统一要求,在县“六五”普法规划出台后,结合自身实际,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制定出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六五”普法规划,明确“六五”普法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点对象,重点内容,实施步骤和主要措施,用以指导工作的开展。要结合“六五”普法启动,召开总结动员部署会,采用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五五”普法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广泛开展“六五”普法宣传动员,宣传深入开展“六五”普法的必要性、重要性,全面部署和启动“六五”普法。

二、深入开展“法律六进”活动,促进社会矛盾化解

1、大力加强宪法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宣传教育,继续加强与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群众生产生活、社会和谐稳定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法律文化,培养现代公民意识,自觉依法表达利益诉求,依法维护自身权益,依法解决矛盾纠纷,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进一步形成崇尚法治的社会氛围。

2、认真组织开展针对群众关注的种子、农药、肥料、农机、土地承包(流转)、农民负担等热点问题的专项农业法治宣传教育,筑牢预防化解矛盾的法制基础,坚持将矛盾化解和普法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把纠纷调解现场升华为生动的法制课堂,取得“处理一件纠纷、上好一堂法制课、教育一片群众、稳定一方民心”的良好社会效果。

3、继续深化法律进机关、进单位活动,抓好干部职工法治教育。一是要继续抓好局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的落实,局中心组年内集中学法4次以上;二是坚持机关定期学法制度,每月至少开展一次集中学法活动,全年集中学法12次以上。三是进一步加强干部职工学法情况考核,对干部、职工个人学法未达到基本要求或有违法违纪行为的,当年不能评选为先进个人。

4、继续深化法律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活动,增强社会普法实效。要组织开展经常性的送法下乡活动和送法进村入户活动,把法治教育纳入农民工培训和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指导局联系乡镇加强农村法治宣传阵地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村民,特别是外出务工人员的学法用法、依法维权工作,指导局联系社区加强社区法治宣传阵地建设,健全落实居民学法制度,有针对性地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活动。指导涉农企事业单位增强诚信守法意识,按照法律赋予职责,切实加强对企事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法治宣传教育,督促企事业单位健全落实职工学法制度,建设好法治宣传阵地,培养企事业单位法治文化,引导职工遵纪守法、依法维权。

5、注重方式方法,增强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充分利用各类法律颁布实施纪念日、“3·15”、“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组织开展主题法制宣传日、宣传周和宣传月活动,要广泛利用大众媒体开展法治宣传,与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联合举办专刊、专栏、专版等,开展深入持久的法治宣传教育。

三、扎实开展法治机关创建工作,努力提高法治化管理水平

要以创建法治机关活动为契机,全面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县委、县政府《关于创建法治的意见》和县依法治县领导小组《创建法治实施办法》,促进依法行政,开展公平、公正、公开执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围绕县委、县府中心工作,加强经济法治建设、社会法治建设和法律服务工作,进一步健全法治监督体系,促进效能建设、廉政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积极探索党委(党组)依法执政的有效实现方式,不断提高党组织在新形势下的执政能力和水平,大力推进创建法治机关活动深入开展。

四、学用结合,普治并举,扎实推进依法治理

1、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严格依法执法。全面深化行政执法责任制,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各项配套制度,健全责任追究和奖励机制,加强行政执法案卷管理,控制和减少低效、重复的检查,减少执法层次。以种子、农药、肥料、农机、植物检疫、农产品为监管重点,加大对农资批发市场和主要集贸市场的检查力度,结合重要农时季节,开展拉网式检查,确保我县农资、农具、农产品正常生产经营秩序,促进全县农业健康发展。

2、加强植物检疫,防治危险物种传播。本着“防灾减灾、服务三农”的工作宗旨,做好产地检疫、调运检疫,积极与相关部门协作,确保调运植物不漏检,发现疫情要及时上报,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封锁、隔离和组织防控,防止有害生物的传播蔓延。

3、加强群众和工作,进一步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按照以人为本和关注民生的要求,切实加强和改进群众和工作,完善、调解、裁决、复议、行政诉讼等纠纷解决方式的协调机制,及时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

4、坚持试验、示范,依法推广农业新技术。坚持试验、示范、推广的原则推广农业新技术。大力推广水稻旱育秧、玉米地膜栽培、配方施肥、病虫草鼠综合防治技术。建立种子、农药、肥料、农具等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现场,辐射带动全县大面积推广,促进现代农业建设。

5、加强农村“三大管理”、规范“一事一议”。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管理,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服务,加强农村土地承包及流转纠纷调处,依法调处各类纠纷,及时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中,化解在基层。进一步规范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加强审计监督,严格执行农村财务管理各项规定,狠抓村级财务制度的贯彻落实。加强农民负担监管,规范农村一事一议,认真落实支农惠农政策。

五、加强组织领导,务求工作落实

创业工作要点第3篇

关键词:电力企业;企业管理;管理创新要点;电力需求;供电质量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07-0160-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07.081

经济全球化的实现迫使我国电力企业面临新的发展趋势与发展环境,致使电力企业管理创新工作势在必行,以达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的。电力企业管理创新工作指在客观经济规律的基础上,电力企业结合自身发展特点,调节、控制电力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使得生产、销售等各环节完美配合,达到人、财、物的有机组合,实现电力企业利益最大化,顺应时展需求。

1 电力企业管理工作的特点与问题

1.1 电力企业管理工作的特点

1.1.1 垄断性经营明显。全程全网是指一个地区只拥有一个网,标志着电力网络具有不可分割性,迫使电力成为垄断性行业。

1.1.2 一元化领导方式。电力属于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致使政府严格控制电力企业的生产、经营、销售以及分配等多个环节。

1.1.3 行政管理模式。在计划经济体制的促使下,电力企业属于国家行政机关附属机构范畴,因此电力企业的组织结构、部门设置以及人员配置等均要与政府行政部门保持一致。

1.2 电力企业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2.1 落后的管理模式。电力企业属于垄断性经营方式,使得其竞争压力小,导致电力企业仅注重安全生产,缺乏管理模式的创新。显而易见,诸多电力企业仍沿用传统陈旧的管理模式,未以实际情况出发,使得其与社会发展严重脱轨,致使其竞争力不断下降,阻碍电力企业发展。

1.2.2 信息化管理程度低。在电力产业发展的促使下,电力企业信息化成为诸多学者、专家研究、讨论的焦点。目前,诸多电力企业已初步认识到企业信息资源的重要性,逐步开始调整信息化工作思路,注重整合一体化建设与信息资源的关系。但由于资金投入的缺乏以及管理制度的限制,使得信息化建设面临诸多困难。例如,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缺乏与各系统间的联系,导致相关业务难以有效开展,达不到资源共享的目的,致使重复建设、系统与系统间不相容等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

1.2.3 未充分发挥综合管理系统的作用。目前,控制自动化系统以及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均得到相应的发展,并逐步走向完善。但由于综合管理系统的缺乏,使得各生产管理系统处于支离破碎的状态,彼此分离,未达到管控一体化效果,导致诸多数据存在冗余或任意性等问题,使得资源共享难以实现。

2 电力企业进行创新管理的原则

2.1 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在电力企业进行创新管理过程中,应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人力资源是任何企业最为宝贵的资源,其具有创造性和可持续利用性的特点,是无法替代的重要资源。因此,在电力企业管理创新的过程中,必须以人为中心,做到尊重人、重视人,并充分发挥人的价值与潜力,为电力企业发展提供动力。因此,要求电力企业转变传统的人事管理方法,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将人力资源管理推向战略发展的高度,深度挖掘人力资源的内在潜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人力资源队伍。与此同时,重点开发后备干部,为精英人才构建宽阔的展示平台。

2.2 坚持民主原则

民主原则即在电力企业管理创新过程中发扬民主精神,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促使下,社会分工日益细化。“一味拍板”已不再是领导者决策中的唯一职能,而需领导者担任组织者和指挥者的角色,掌控整个决策过程。但由于诸多电力企业领导者并非全才,其受知识、经验以及技能的限制,使得决策过程中易出现疏漏,影响决策的准确性。如果领导者出现重大决策失误或处事存在不公平现象,将严重影响电力企业职工的工作积极性,甚至导致其存在不满现象,影响工作质量,从而导致电力企业工作效率难以提高。因此,在电力企业管理创新的过程中必须以客观条件为依据,坚持民主原则,实现走群众路线的目标,充分发挥群众的力量,发扬民主精神,以达到决策的科学性与可行性,为电力企业的健康、稳步发展提供保障。

2.3 坚持服务市场原则

服务市场原则,简言之,电力企业应以市场为导向,树立自觉服务市场的意识。市场经济作为最大程度上的服务经济,是推动市场发展的重要经济。因此,电力企业管理创新过程中,必须转变观念,树立服务市场的思想和意识。与此同时,充分考虑自身管理机制构成要素,探究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模式,采用科学、有效的措施达到预期目标。值得注意的是,在管理创新过程中,应充分结合生产与营销,使其完美结合,以市场需求为依据,满足消费者需求,从而达到电力企业利益最大化,推动电力企业的发展。

2.4 坚持战略目标原则

战略目标原则即坚持并认同企业发展战略目标要求的原则。企业发展战略是决定企业发展方向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电力企业管理创新过程中,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企业发展方向的指导下,以市场经济发展为依据,推动电力企业向前发展,从而提高电力企业经济效益。

3 电力企业管理创新工作的措施

电力企业管理创新工作应在坚持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借鉴、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以企业发展实际为依托,彰显电力企业独有的个性,促进电力企业向前发展。

3.1 转变电力企业垄断局面,构建市场竞争体制

目前,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打破垄断已成为电力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实现电力企业的市场化效果。在新的发展局势之下,科学、规范的企业管理制度是诸多电力企业所追求的目标,因此电力企业应坚持产权明晰、政企分离等相关原则的基础上,借鉴、吸收大型企业的管理模式,制定电力企业管理创新工作方案,提高电力企业管理工作效率。

3.2 优化管理模式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下,陈旧、传统的管理模式已难以满足电力企业管理发展需求,导致电力企业管理效果不佳。因此,电力企业应在结合自身发展特点的基础上,优化管理模式。为提高电力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诸多电力企业逐步开始转变发展战略,然而优化管理模式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发展战略的有效措施。针对优化管理模式而言,不同的电力企业应采取不同的管理模式,达到管理效率最大化。一方面,可坚持集团化运作方式,通过集约化发展模式,实现管理方法精细化,促进电力企业股权多元化,构建现代企业制度,推动电力企业不断发展。另一方面,以市场为向导,调整市场结构,落实企业改革措施,树立自主创新的意识,构建创新型企业,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达到产业优化升级的目的,提高电力企业经济效益,促进相关行业的发展。

3.3 构建健全的业绩管理指标

在电力体制改革的影响下,电力企业在经营以及管理上发生了重大变化,致使电力企业更加重视企业发展的高效性、可靠性以及安全性。然而,绩效管理是影响电力企业运营效果的重要因素,有利于提高电力企业经济效益,达到高效管理电力企业内部的目的。因此,电力企业应构建健全的业绩管理指标,挖掘电力企业的内在潜力,提高企业综合业绩,提升电力企业核心竞争力。首先,形成企业价值链,构建企业价值树,树立电力企业发展目标,制定高效达成目标的实施方案;其次,明确影响业绩提高的关键因素,实行责任分工制,确保每位员工各司其职,找准自己在企业中的位置,树立与企业共同发展的意识;最后,建立奖惩机制,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对于表现优秀的员工应及时给予嘉奖,对于工作不努力的员工应予以及时批评和处罚。

3.4 优化营销管理,树立服务意识

市场是实现经济发展的主要媒介,但诸多电力企业未落实市场开发工作,导致电力企业营销管理效率难以提高,影响电力企业的稳健发展。由此可知,电力企业为落实管理工作创新,必须开发市场,构建良好的客户关系,优化营销管理,树立市场服务意识,推动电力企业向前发展。一方面,电力企业必须认识到营销管理的重要性,加大研究力度,借鉴、吸收国内外优秀经验,结合电力企业发展特点和实际情况,构建完善的电力营销体系;另一方面,落实公关管理工作,与客户建立良好关系,以市场信息为依据,树立电力企业的形象与品牌。

3.5 建设优秀管理人才队伍

人力资源是任何企业得以发展的核心和灵魂,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是促进企业发展的有效动力,电力企业也不例外。因此,电力企业必须坚持引进、使用、培养的原则,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优势,以人力带动企业发展。例如,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管理知识培训和讲座,提高管理人员管理能力,提升管理效率。与此同时,通过竞赛等奖惩机制的构建,激发管理工作人员树立不断学习的意识,达到提升自我的效果,提高工作积极性,更好地为电力企业管理创新工作服务。

4 结语

综上所述,为适应新的发展需求,满足社会供电需要,电力企业必须实现企业管理创新,优化管理模式,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推动电力企业向前发展。具体而言,电力企业可转变电力企业垄断局面,构建市场竞争体制;优化管理模式;构建健全的业绩管理指标;优化营销管理,树立服务意识建设优秀管理人才队伍,为电力企业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王昊.浅谈我国电力企业管理的现状及创新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5).

[2] 莫冬燕.电力企业管理创新工作研究[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

[3] 王永干.进一步提升电力企业管理创新水平[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9,(34).

[4] 秦健.谈电力企业的管理创新和核心竞争力的提高[J].现代管理科学,2006,(3).

[5] 黄远国.试论电力企业管理创新[J].现代经济信息,2011,(18).

创业工作要点第4篇

今天,科学技术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华全国总工会在这里召开创新型企业建设工作会议,总结交流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首批创新型企业名单,进一步部署和推进创新型企业建设。刚才,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同志作了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创新型企业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取得的进展;四家创新型企业代表作了典型发言,交流了建设创新型企业,依靠创新实现发展的做法和经验,我们听后很受启发,备受鼓舞。在此,我代表科技部,并受国资委、全国总工会的委托,代表国资委、全国总工会对开展试点的各个企业取得的成效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参与和支持这项工作的各部门、各地方和各方面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党的xx大明确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加快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最近,xx在青岛考察时指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推进自主创新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企业的国际竞争力。xx总理在广东调研时强调,一个企业要发展,关键在于创新,只有不断创新,企业才能成为同行业的领军企业。这为我们推进创新型企业建设提出了要求,明确了方向。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保障国家安全,要求我们必须立足国情,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回顾上世纪80年代,在农村改革发展的大潮中实施了服务于“三农”和促进乡镇企业技术进步的星火计划;在世界新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和我国加快调整产业结构的进程中,实施了促进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火炬计划,建设了一批部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今天,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实施“技术创新引导工程”,加快建设创新型企业,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这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战略决策和部署的重要举措。

在此,我受三部门委托,就深入推进创新型企业建设谈两点意见。

一、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科技部、国资委、全国总工会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联合启动了“技术创新引导工程”,开展了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其目的就是要促进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形成和完善有利于自主创新的内在机制,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引导更多的企业走创新发展道路。我们首批选择了103家企业开展试点。经过两年的发展,扩大了试点范围,又选择184家企业开展试点。在目前开展试点的287家企业中,国家大型骨干企业占有重要地位,民营科技企业占有较大比重,实施企业化转制的科研机构也占有一定比例。试点企业中既包括工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也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环保企业。287家试点企业的销售收入总额约占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0%,上缴税额约占全国税收总额的20%,资产总额约占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资产总额的33%。科技部还与财政部、教育部、国资委、全国总工会、国家开发银行共同建立了“推进产学研结合协调指导小组”,加强统筹协调,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推进产学研结合工作,开展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试点工作。

两年多来,各企业认真开展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试点企业的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把这项工作摆在企业改革发展的突出位置,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成立领导小组,制定试点方案,积极推动各项工作开展。试点企业明确了以创新为核心的发展战略,加大研发投入,建设企业研发机构,努力攻克关键技术,以掌握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试点企业积极吸引和培养创新人才,大力开展职工技术创新和技能培训、技术竞赛等活动,大胆探索和创新产学研合作的机制与模式,吸纳和采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努力建设企业创新文化,积极发挥在行业和区域发展中的带动作用。

科技部、国资委、全国总工会建立了联合工作机制,积极推进创新型企业建设。三部门共同制定试点工作方案,开展调查研究,加强对试点企业分类指导,分别对中央企业、企业化转制科研院所和民营科技企业等的试点工作进行具体指导。整合各类资源,在政策落实、项目实施、人才培养、能力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制定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对首批试点企业的评价。围绕创新政策和知识产权等关系企业发展的重点问题开展面向试点企业的专题培训。中组部、财政部、教育部、国家开发银行等有关部门也从多方面给予积极支持。

通过两年多的试点工作,试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企业发展对技术创新的依存度显著提高,在多个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从被命名的91家创新型企业的统计数据看,一是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取得了重要突破,发明专利和自主知识产权大幅增长,企业的发明专利申请量由XX年的9300件增加到XX年的17180件,增长了84.7%,软件企业的软件著作权授权量由638个增加到4371个,增加了近7倍;二是研发投入大幅度增加,企业平均研究开发经费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6.74%,企业研究开发经费总额从XX年的545亿元增加到XX年的829亿元,增长了52.1%,约占全社会研究开发经费总额的24.6%;三是研发队伍不断扩大,企业的研发人员总量从XX年的17.46万人增加到XX年的22.01万人,增长了26.4%;四是研发机构建设迈上了新台阶,所有企业均建立了研发机构,一半以上的企业与高校、研究机构建立了联合实验室;五是新产品数量大幅增加,企业的新产品销售收入由XX年的7402亿元增加到XX年的11772亿元,增长了59%;六是经济总量有较大提升,企业的销售收入总额从XX年的27926亿元增加到XX年的40713亿元,增长了45.7%,工业增加值相应地从7212亿元增加到9203亿元,增长了27.6%;七是企业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多数企业承担有国家重大项目或地方重点项目,企业处于行业或区域发展的前列,建有57家国家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中心。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当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各试点企业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迅速行动,组织员工捐款捐物,不少企业组织专门队伍赶往地震灾区,参与抗震救灾、恢复重建。同时,各试点企业在抗击南方雨雪灾害、落实节能减排和支持奥运等任务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从中表现出企业的高度政治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自XX年以来,各地方也相继开展了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目前,已选择了近XX家企业进行试点。其主要特点,一是创新型企业建设工作得到了地方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建立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纳入规划,重点推进。二是形成了多部门联合推进的良好机制。各地方科技管理部门和国资委、总工会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推进本地区的试点工作。三是政策措施实,支持力度大。不少地方从税收优惠、企业研发能力建设、重大和重点科技项目支持、人才培养和奖励等方面给予支持。四是地方试点工作成效明显。试点开展以来,试点企业研发投入加大,新技术、新产品、新标准不断推出,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中的带动和示范作用不断增强。

回顾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的历程,总结试点企业和试点工作的经验,我们体会必须做到五个坚持。一是坚持解放思想,创新观念。推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需要我们改变传统观念和认识,与时俱进。建设创新型企业,首先要实现观念创新,要用科学发展的理念、战略的思维、全球化的眼光、市场化的意识来实现以创新驱动又好又快发展。二是坚持深化改革,创新体制和机制。良好的体制机制是企业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对企业而言,不仅要加强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更要加强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方法创新,切实把改革创新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三是坚持企业为主体,创新产学研结合的模式。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坚持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把产学研结合的基点放在产业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上,放在企业技术创新的需求上,形成产学研在战略层面的长效合作机制。四是坚持大力协同,形成工作合力。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需要部门间的密切配合,相互协作,需要重视和发挥各地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形成资源整合、多方联动、有效支持、共同推进的局面。五是坚持政府引导,集聚创新要素。重在营造良好的政策法制环境,引导和支持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同时要开展试点示范,加强分类指导。

二、认清形势、明确要求,进一步推进创新型企业建设

两年多来,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和初步成效,试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今天,在第一批开展试点的企业中有91家企业进入了创新型企业行列。这是在推进创新型企业建设中迈出的重要一步。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创新实践永无止境。被命名的创新型企业,只是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责任更加重大,使命更加光荣,任务更加艰巨,我们必须认清形势,明确要求,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把创新型企业建设提高到新的水平。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十分严峻的挑战。从国际上看,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科技进步与创新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性力量,国际科技经济竞争更加激烈。发达国家以及跨国公司依靠其科技优势,通过控制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建立技术标准、构筑技术壁垒、垄断高端市场等方式,来维持和扩大其竞争优势,使我国众多企业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和挑战。从国内来看,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面临着日益严峻的能源、资源和环境的约束。自主创新能力总体上还不强,特别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还比较薄弱,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党的xx大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我们积极应对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实现由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的转变,这就必须坚持自主创新,大幅度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今年初,xx在安徽视察奇瑞等创新型企业时指出,只有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始终把握发展的主动权,增添发展的新优势,要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人才储备,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快形成一批竞争力强的创新型企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我们要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决策和部署上来,采取有力措施,制定工作规划,明确工作目标,加大工作力度,扎实推进创新型企业建设。

在总体要求上,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xx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深化改革为动力,着眼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要求,着眼于提升我国产业核心竞争力,着眼于促进科技与经济更加密切结合,着眼于促进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大力实施“技术创新引导工程”,积极推进创新型企业建设。

在工作目标上,力争在三到五年内,在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初步确立,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的技术创新能力大幅度增强,产学研结合更加紧密,一大批企业进入创新型企业行列,努力培育中国创新型企业500强。

在工作任务上,要研究制定创新型企业建设工作规划,按照示范一批、培育一批、带动一批的思路,扩大试点范围,通过创新型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更多的企业走创新发展的道路。研究制定关键产业领域的技术创新政策,引导企业的技术创新方向和重点。营造良好环境,完善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法制保障、政策体系、激励机制。建立企业创新的评价监测体系,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加强政策导向及动态调整。

在保障措施上,科技部、国资委、全国总工会将进一步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作与配合,积极引导和支持政策要素、人才要素、技术要素、资金要素、管理要素和公共服务要素向企业集聚,具体将采取以下十个方面的措施。

一是完善和落实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的各项政策措施。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XX—2020年)》配套政策及其实施细则,重点促进企业研发费用的税前抵扣、自主创新技术和产品的政府采购、激励企业创新的金融支持等政策的落实。制定和完善国有骨干企业创新友好型出资人政策。

二是加强企业创新人才和各类人才的培养。营造有利于科技人才向企业流动的机制和环境,促进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的人才交流,建立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合作培养企业创新人才队伍的共建机制。建立有利于科技人才在企业成长和发展的激励机制和管理模式,开展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促进企业加强职工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广大职工的科技素质和能力。

三是进一步支持企业加强研发能力建设。支持企业建立和完善研发机构。完善有关规划和管理办法,在具备条件的企业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产业化基地。

四是引导企业更加重视知识产权和标准工作。促进企业制定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注重建立健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积极开展和参与技术标准的制定,努力形成更多的自主品牌。

五是加大科技计划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注重反映产业技术创新和企业的重大技术创新需求,在具有明确或潜在市场应用前景的领域,支持优势企业牵头或参与承担国家及地方重大与重点科技项目。

六是促进加强对企业的金融支持。加大引导性资金的投入,促进运用贷款贴息、偿还性资助等多种方式支持企业,促进建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推进信贷担保、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工作的开展,为解决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贷款难创造条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技术产权交易市场。

七是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构建面向企业技术创新的公共服务平台,促进国家实验室、大学、科研机构、检测中心、大型仪器中心等向企业开放。加大对技术市场、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孵化器、留学生创业园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扶持力度,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

八是支持企业“走出去”。支持企业在全球化市场环境下更加主动地参与国际竞争、分工与合作,利用各种有效资源为企业开展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提供便利和服务。

九是建立企业创新的交流平台。整合资源,建立企业创新的信息交流平台,发挥各有关部门的组织、协调作用,组织开展企业的经验交流、学习研讨等活动,为企业创新提供交流平台,创造合作机会。

十是加强对企业创新的评价和奖励。进一步完善创新型企业评价指标体系,制定具体的评价考核办法,加强创新导向,对企业技术创新从整体上进行考核。完善奖励办法,在科技进步奖中对优秀企业的技术创新工程和平台给予奖励。

在工作要求上,已进入创新型企业行列的企业要从新的起点出发实现持续创新。要巩固试点成果,把已经形成的好做法制度化、规范化,形成长效机制;建立和完善持续增加研发投入的保障机制、创新要素参与分配的激励机制;进一步制定和落实企业创新发展的规划。要更加重视知识产权管理和标准制定,把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和应用贯穿于企业技术创新的全过程;把培养和吸引优秀人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从企业长远发展的要求出发,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要不断探索和创新产学研结合的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强化产学研合作的组织和机制保障,有条件的要牵头组建或参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形成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持续创新需求的产学研合作关系。

各试点企业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加大试点工作力度。要按照建设创新型企业的标准和要求,完善和落实试点方案,要重视学习创新型企业的做法和经验,实施企业创新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注重营造尊重人才、崇尚创新、宽容失败、和谐奋进的创新文化氛围;要在加大研究开发投入、完善研发机构、创新产品和服务、提高创新效率,掌握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争取早日进入创新型企业行列。

创业工作要点第5篇

一、目标任务

通过强化组织领导、政策支持、创业培训、建立创业示范点和开展创业服务等,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优化创业环境,鼓励和支持更多的劳动者走自主创业之路,通过自主创办新的生产和服务项目,在实现自主创业的同时,带动更多劳动者就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使我街道创业就业工作取得明显进展。

二、活动安排

(一)街道、社区成立创建创业型街道、社区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街道、社区“一把手”要充分认识创建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创建工作要多研究、多分析、多指导。各社区要结合社区的特点和实际,明确目标任务,完善工作制度,制定操作性强,任务明确的创业型社区工作安排,确保创建工作有序开展。

(二)围绕贯彻《市创建创业型乡镇(街道)、社区活动实施方案》和《关于进一步推进创建创业型乡镇(街道)、社区活动的通知》的要求,以各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为单位,以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和大中专毕业生为重点,在居民中开展创业促就业政策宣传活动。同时,结合“四知四清四掌握”,了解失业人员的创业意愿和就业意向,有针对性地开展面对面宣传活动。利用社区阅报栏、墙报、板报和社区宣传公示栏、广播、制作宣传展板、开展创业明星评选、展示创业成果等多种宣传形式,将创业政策直接宣传到街头巷尾、在全社会形成鼓励创业、支持创业的浓厚氛围。

(三)最大限度提供政策帮助和思想帮助。积极组织有创业意愿和已经创业的人员参加创业培训,并提供创业跟踪指导,帮助创业者成功创业,实现带动就业。重点抓好创业政策宣传、创业示范点建设、创业指导服务、创业主体培育等工作,确保各项目标任务按时完成。

(四)创业型街道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对创业政策、创业扶持资金落实情况及创业型街道、社区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查,并将督查情况纳入街道综合目标考核中,达到创建工作有安排、有督查、有落实、有考核。

三、工作措施

(一)完善机制,优化创业服务。建立街道创业指导服务站和社区创业指导服务窗口,通过社区创业服务窗口开展政策咨询、项目推荐、政策帮扶等服务。加强创业基础工作,简化办事程序和操作流程,完善创业信息服务,建立完善实名制就业、实名制培训、实名制社保补贴、实名制小额担保贷款机制,积极鼓励企业、个人开发创业项目,为创业者提供更多更高效的创业服务。

(二)落实政策,加大扶持力度。街道认真落实上级关于扶持创业促进就业的相关政策,建立监督机制,加大宣传力度,确保政策咨询讲解、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创业培训工作等方面的创业就业优惠政策落到实处。整合街道、社区等创业服务资源,实施多层次创业孵化,创业示范基地。计划建立1个创业孵化基地、1个创业示范基地。着力解决好资金难、场地难、办事难和政策缺、服务少、能力弱等难点问题。

(三)加强培训,营造良好氛围。各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要定期轮流开展宣讲创业知识、解答创业就业政策等活动,激发社区居民的创业意识。要适时组织自主创业人员进行创业培训,引导失业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和积极就业。做好失业人员的通过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创业政策、创业典型、创业动态、创业经验,大力弘扬自主创业精神,培育自主创业理念,形成人人想创业、敢创业、会创业,全社会鼓励创业、支持创业、投身创业的良好氛围。

四、有关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为加强此项工作的领导,街道、社区成立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和指导创建创业型街道、社区工作,研究制定创建工作措施,协调解决创建过程中的难点问题,将创建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确保此项工作顺利推进。

(二)明确责任,密切配合。街道将创建工作进一步细化分解,明确责任责任人,安排完成时限。要建立健全创建工作制度,制作创业报表、随时掌握创建工作进度和动态,推动工作进展。各社区要密切协作,及时研究解决创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建立创业带动就业的社会化运作机制。

创业工作要点第6篇

关键词:就业创业;新闻广播;社会资源

中图分类号:G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4-0048-01

当今社会是一个“注意力”社会、“眼球”社会,媒体宣传在促进就业创业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特别是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要通过多形式、多渠道的宣传,形成强大的媒体宣传攻势,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新闻广播以电波为载体,具有跨时空性、即时性、较强的亲和力和易接受性的特点,在阐释形势、宣传政策、树立典型、引导劳动者树立正确择业观创业观等方面,具有其他媒体不可比拟的优势。下面,就如何正确认识新闻广播在就业创业工作中的作用、找准新闻广播和就业创业工作的结合点、创新体新闻广播宣传体制机制,助推就业创业工作做一简要探讨。

一、正确认识广播在就业创业工作中的作用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更新群众就业观念,是贯彻落实“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前提条件。新闻广播作为新闻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政民互动”的重要形式,担负着宣传国家就业政策,引导社会舆论,反映群众呼声的重任。一是宣传就业创业政策,着力营造崇尚创业、激励创业、扶持创业的环境,督促相关部门为创业者提供最优的服务、最大的支持、最佳的平台,让想创业的人能创业、正创业的人创大业、善创业的人创伟业。二是传播创业智慧,以一大批勇闯市场、勇立潮头的成功民营企业家为典型,用他们的致富经、创业史为活生生的教材,积极鼓励、引导和帮助高校毕业生、科技人员、城镇失业人员、复退军人、返乡农民工等创业群体思创业、会创业、创成业。三是弘扬创业精神,激励各类创业主体靠创业改善自己的生存环境、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从而让全民创业的主旋律唱响祖国大地。四是反映民生诉求,以“三贴近”原则,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主动收集群众对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建议,帮助政府了解社情民意、改进工作。

二、找准广播和就业创业工作的结合点

当前,我国需扶持就业创业的主体是城镇登记失业的“4050”人员、大中专高校毕业生、被征地农民、返乡农民工、进城务工人员等群体。除“大中专高校毕业生”可较多的接触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现代传媒外,受客观条件限制,其余群体接触到的新闻媒体基本上是广播电视,特别是在校学生、进城务工人员,听广播的时间相对较多,而这部分人恰恰是当前就业创业工作的重点。因此,工作中,我们必须对新闻广播受众和就业创业扶持对象的特点进行认真分析,找准结合点,做到有的放矢。一是要把广播“能够突破时间、空间上的限制,把信息即时地传到四面八方”的优势与普及政策宣传结合起来,积极主动地宣传各类就业创业政策。二是要把广播“可以在突发性新闻事件发生时同步进行报道”的优势与就业创业活动宣传结合起来,对各类就业创业主题活动或突发新闻事件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报道,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及时了解。三是要把广播“接近于面对面的人际交流,具有较强的亲和力”的优势与“政民互动”结合起来,突出节目的参与性、互动性特色,答疑解惑,架起群众与政府之间的沟通桥梁。四是要把广播“接受不需要识字能力”的优势与就业创业援助结合起来,及时把国家的就业创业援助政策传达到进城务工人员、城镇登记失业的“4050”人员等弱势群体、边缘群体手中,帮助他们享受政策、解决难题。五是要把新闻广播“既是新闻媒介,同时又能够很好地对各种以声音为载体的艺术进行传播”的优势与就业主题活动结合起来,开展相声、小品等形式多样的就业创业宣传,以百姓身边的故事,激发群众的创业激情。

三、创新广播宣传体制机制助推就业创业工作

宣传工作能否抓出成效,关键在于体制机制。当前,新闻广播虽然参与到了就业创业工作宣传之中,但基本上处于从属地位,往往是政策时或重大活动举办时才知晓,才进行报道,没有实现主动介入、先期介入,宣传效果不理想。因此,我们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不断完善体制机制,改进工作措施,以积极主动的新闻宣传,助推就业创业工作。一是要整合宣传资源,把“宣传关口”前移,将新闻宣传、政务信息、大型活动、政务公开等工作统筹管理,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强协调,构建职责明确、科学有效的新闻宣传工作体系。二要是突出重点,聚焦亮点,始终紧扣就业创业中心工作,精心谋划宣传方案,全面、及时、准确地宣传,解读国家在就业创业方面出台的重大政策、实施的重大改革、举办的重大活动等,使各项政策法规深入基层、惠及群众。三是要注重宣传方式,凸出目标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例如:针对高校毕业生要重点宣传择业观念和求职技巧;针对进城务工人员要重点宣传保护合法权益的方式方法;针对就业困难群体要重点宣传获得就业援助的方式、渠道和内容等。四是要围绕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敏感问题,主动开展针对性宣传,跟踪报道典型案例查处情况,增强群众的法律意识。对负面、失实报道和煽动性的恶劣言论,及时采取果断措施处理,防止不良信息传播扩散。五是要加大投入,将就业创业新闻宣传工作经费纳入就业资金支出范围,采购必要的办公设备,提高新闻宣传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同时,要积极为新闻宣传工作人员创造提供学习培训、参与重要会议和活动的机会,为新闻宣传人员开展工作营造良好的环境。

创业工作要点第7篇

一、加强领导是创建文明行业的关键

创建文明行业工作成功与否,关键在领导。一个单位的精神文明建设搞的是否有起色、有成就,主要取决于单位的领导对抓精神文明建设的认识程度和工作力度;取决于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是否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我处对创建文明行业工作,一把手不但要亲自抓,而且负总责,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把两个文明建设作为我处统一的奋斗目标,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做到“四个到位”:一是认识要到位。要认识到创建文明行业工作,是推动我处发展的重要保证,从根本上解决“一手软、一手硬”的问题;二是工作要到位。要真正把创建文明行业工作作为我处的大事来抓,经常研究、指导、督促创建工作,要把创建文明行业工作的实绩,作为考核领导班子和分管领导的依据,要层层签订创建文明行业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三是责任到位。要把创建工作的工作细化、量化、层层落实任务,层层落实责任,做到指标到岗,责任到人。四是投入要到位。任何发展离不开物质条件,创建文明行业工作同样也离不开物质基础。我处要拿出一定资金,保证创建工作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使我站的创建文明行业工作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二、内抓素质,外树形象是创建文明行业工作的重点

一个单位的文明程度,主要取决于职工素质的高低。所以,创建文明行业工作要突出抓好职工队伍的建设,全面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树立良好的外部形象。第一,抓教育。要教育职工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和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根据我处自身特点,对职工进行了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纪律的岗位培训,提高了职工的政治业务水平。第二,树典型。培养树立一批创建文明行业工作先进典型,这是提高职工素质推进创建工作的重要方法。职工中隐藏着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要使这种积极性发挥出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抓好典型,树立榜样,可以把精神文明建设引向深入。开展创建不同文明标兵、青年文明号等,都是推动文明建设的好办法。第三,纠行风。行业风气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文明程度。我站要杜绝借助手中的权力,以权谋私,损公肥私、吃拿卡要等现象的发生。

创业工作要点第8篇

一、切实肩负工作责任

就业是民生之本。积极为市民提供就业机会,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发挥创业就业倍增效应,实现城乡充分就业,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我市统筹城乡发展必须做好的基础性工作。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城乡就业制度改革,建立了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网络,全市上下尤其是劳动保障战线的同志们迎难而上,创新举措,作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顺利实现城乡比较充分就业目标。但是,当前我市就业形势仍不容乐观。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地震灾害双重影响,我市就业工作面临新增就业岗位减少、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就业矛盾加剧、稳定就业压力增大等困难问题,全市促进城乡充分就业工作面临更大压力和挑战。

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把促进城乡充分就业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实践活动,全力抓好城乡充分就业工作。一是要以加快发展促进就业,把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形成新的就业增长点结合起来,积极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二是要以加强创业带动就业,强化创业服务和培训,改善创业环境,鼓励扶持更多城乡劳动者通过创业实现就业。三是要以加大援助帮助就业,强化就业援助政策完善和落实,切实帮助“4050”等就业困难人员和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等重点人群稳定就业,确保在年前达到创建创业型城市的工作要求。

二、切实抓好重点工作

要巩固既有工作成果,突出重点工作,狠抓工作落实,加快推进城乡充分就业工作。

(一)突出扶持重点人群就业。一是着力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积极实施“科技创业工程”,强化高校毕业生创业意识和科技成果的转化,鼓励自主创业,同时鼓励更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非公有制企业和中小企业就业。二是着力抓好农民工就业,积极实施“转移创业工程”和“回乡创业工程”,重点引导农民集中居住区富余劳动力创业和返乡农民工在农业产业方面创业,加强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及时提供有效岗位信息,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引导农民工有序就业。三是着力抓好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积极实施“自立创业工程”和“自强创业工程”,重点帮助更多的城镇失业人员和残疾人员通过创业实现就业,及时兑现各项扶持政策,深入开展就业援助系列活动,对就业困难人员尤其是灾区就业困难人员实行重点帮扶。

(二)突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一是健全就业服务组织,加快就业创业培训指导中心建设,大力发展就业服务中介,规范就业中介服务市场,更好地发挥创业促进协会等社会团体作用,不断提升就业服务功能和效率。二是健全就业服务平台,完善城乡人力资源市场,有效征集满足城乡不同层次劳动者需求的创业项目,加快建立创业项目资源库,各地要因地制宜加快建设创业孵化基地,强化以基层劳动保障机构为载体的就业公共服务平台。三是健全就业服务机制,建立创业信息机制,及时提供就业创业信息,建立创业项目市场化运作机制,政府购买服务加强就业创业项目储备,建立创业指导咨询机制,为创业者提供从方案设计到跟踪扶持的“一条龙”创业服务,努力提高创业企业开业成功率和存活率。

(三)突出强化就业技能培训。一是扩大就业培训范围,加快建立城乡全覆盖的创业培训体系,将有创业愿望和培训要求的城乡劳动者全部纳入创业培训对象范围,特别要在大专院校加快建立在校学生创业培训服务机制,提升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二是提高就业培训工作质量,结合市场需求,充分发挥就业培训基地和创业孵化基地作用,积极开展量体裁衣、订单定向等灵活培训活动,不断提高培训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加强培训机构和培训活动监督管理,规范培训标准和要求,着力打造培训品牌。此外,也可以一些培训机构就业率、成功率等方面信息,推动培训机构在竞争中提升培训质量。三是开展多元化的就业培训,深入推进系列培训就业行动计划,积极实施针对特殊人群的特别职业培训计划,引导鼓励各类职业院校、培训机构和企业根据市场需求,积极开展就业前培训、在职培训、再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进一步提升就业培训水平。

三、切实强化工作保障

实现城乡充分就业,良好的就业环境和条件是重要前提。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协调配合,积极创新工作举措,不断改善就业环境,为进一步做好城乡充分就业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一)加强政策扶持。国家和省市均已出台促进就业工作的政策措施,相关部门要积极制定系列配套政策,进一步细化操作办法,健全和落实有利于城乡劳动者创业的税费减免、融资服务、市场准入、场地安排等扶持政策,加快完善城乡充分就业政策体系,切实改善创业环境。

(二)加强财政支持。各级政府要建立与本级财政收入协调增长的经费保障机制,切实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积极安排就业专项资金,特别是要强化创业指导服务补贴、创业孵化基地补贴、创业项目征集和评估补贴等城乡劳动者创业补贴,为促进城乡充分就业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坚实物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