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多媒体语文教学论文

多媒体语文教学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2-03 18:46:34

多媒体语文教学论文

多媒体语文教学论文第1篇

小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很多抽象的描述和文字仅靠教师的语言讲授学生是很难充分理解的,而多媒体可以用形象直观的图像解释抽象难懂的文字,展现图、文的交相呼应,通过视觉化效果,使得教师能够向学生深入浅出地讲授抽象的内容,化难为易,帮助学生解决语言表达、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等方面的困难,突破教学难点,使教学方便、生动、高效。例如,教师在讲授《争论的故事》一文时,可出示一张两人在争论的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并提问:“从图中你能看出什么?”学生通过仔细观察说道:“从图中人的穿着可以看出时间是古时候,从表情可以看出他俩都很生气,从山、树木、房子可以看出地点是在小山村。”一张图片学生自然而然地就能把时间、地点、人物看出来。根据学生观察的结果,教师开始提问:“你们想知道这两个人是什么关系吗?他们为什么生气?”这样通过图片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也引出了教学的重点。教师还可将两人争论的话语设计成课件,把内容进行提炼浓缩,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体会到“反问句的使用”会让争论更激烈,更具有说服力,这样学生就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重点。在进行古诗教学时,经常会碰到一些需要重点分析的字词,但很多小学生无法理解,而恰当地使用多媒体就可以突破教学中遇到的这些难题。例如,“儿童疾走追黄碟”中的“走”字,“停车坐爱枫林晚”中的“坐”字,可以使用多媒体再现诗中形象,把学生引入古诗的艺术境界中,学生在情境中自然就理解了关键的词语。多媒体还可以将说明文中的抽象描述视觉化,帮助学生充分理解作者的用词。例如,在学习《爬山虎的脚》时,仅靠课本中的一张图片学生无法理解爬山虎生长的过程。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爬山虎生长的环境,它的脚长在什么地方以及如何向上爬的过程。这样,不仅学生对课文本身产生了兴趣,教学的难点也同时被化解了。

二、多媒体激感,实现入“境”解“意”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的创设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只有通过入“境”才能解“意”。教师要善于挖掘文本中的情感因素,拨动学生的“情弦”。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经历有限,再加上时代背景的差异,有些课文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小学生可能无法理解。借助多媒体可以帮助学生进入文本所描写的特定情境,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融合在一起,入“境”生情,从而触发、唤醒和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他们准确把握和理解文本的意蕴。例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具有浓重的感彩,记叙了首都人民在十里长街送别敬爱的的感人场面。但由于学生年龄的原因,要想深刻感受还有一定难度。因此,可借助多媒体,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当讲到的灵车缓缓开来,人们悼念总理时,教师可播放人民在十里长街送总理的纪录片,让学生在观看中体会人民的悲痛心情,并进而产生对总理的无限崇敬和爱戴之情。这样,学生带着这种感情朗读课文就自然而然地入情入境了。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中受到感染,情感的陶冶也就落到了实处。当然,教师必须意识到多媒体不是万能的,多媒体效用的最佳发挥离不开教师对文本的深入解读。教师要不断修炼解读文本的功力,准确地把握“语文味”,采用恰当的方法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到文本情境中去。

三、多媒体启发多种感官,培养思考力和想象力

多媒体语文教学论文第2篇

这里讲的是高中语文教学的方法论,高中语文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每个教师也有自己的教学方法。总的感受是高中语文多媒体教学在内容编排上要清晰体现出教学思路,教学课题、目标、重点难点、课时安排、教学过程、作业设计等内容都要统筹考虑并在多媒体中得到体现和层次排布。

(1)层次分明。一个课题分为几个课时,一个课时解决哪些问题都应有明确的计划,让多媒体教学既体现教学内容和思路,更为教学控制好进度和节奏。

(2)突出重点。重点掌握和难点提升的部分如何分配章节,重点与难点的比例如何控制都要通过多媒体得到较好的体现。

(3)课堂内容的引申和发展如何为学生提供相适合的方向。总之,教学的过程不仅仅是教育学生获取知识,同时也是学习学习方法和构建思维方式、知识结构的过程,后者应是教学更高层次的要求,而教学思路在多媒体中的体现和传授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更为深入和便捷的平台。

二、教学内容的编排是高中语文多媒体应用的重点

语文教学所提供的表现形式和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应是统一的,而教学内容就是其中的表现形式,教学目标的基础是完成课业,更高的层面是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并实现思想认识和思维方式的飞跃。所以,教学重点必须在多媒体中得到重点体现。一是基础学习内容必须与重点学习内容拉开层次,无论是数量编排还是比重配比上都要有明显区别。了解内容、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应呈“枣核状”编排分布,为重点教学内容提供足够的空间。这一方面是应试的实际需要,同时也是对学生认识问题和学习问题的实际情况的客观判断。比如文言文教学,从课程标准的要求、高考试题的题型来看,高中文言文教学的重点是对实词意义的理解、虚词用法的理解、词类活用和常用句式的理解、文言文大意的理解、文言文重点课文及语段的理解和背诵,以及浅易文言文的现代汉语翻译,进而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我们在教学文言文的过程中,必须始终抓住这些重点内容,使学生能够阅读不太艰深的文言文。

三、重点理念的融入是高中语文多媒体应用的关键

与前文教学思路的讨论类似,教学内容的编排应成为高中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关键。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掌握方法、掌握内涵和精髓,全面提升学生认知和理解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才是语文教学应有的主题。在这里还是必须重复以前常说的话题“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在应用多媒体教学时必须将其作为形式,而内容则体现在多媒体的形式中,在日常的积累、观察、研究和理念的深化上。具体讲就是要注重“以人为本”。一方面,通过教学和交流了解学生的整体兴趣特点和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另一方面,通过课下的作文等方式打开一扇语文教师与学生心灵之窗的通道,通过细心观察把握学生思想和心理变化,总结规律特点,给学生以心理和精神上的更高关注和帮助,将这种思想和思维融入日常教学中,使教学既体现出生动的形式,更融入情感的内涵。一句话,我们应结合学生真正关心和感兴趣的话题,引起他们的注意和共鸣,只有建立在相互交流、信任和理解的基础上,语文教学的生命力才能得到更好的体现。

四、调动课堂气氛是高中语文多媒体应用的更高要求

这里就要充分注重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的深入结合。

(1)课件的内容编排必须与教学内容相符合,能够恰当地表达和体现教学具体内容。

(2)课件具体内容要符合学生的特点,并尽量贴近他们的兴趣爱好。

多媒体语文教学论文第3篇

我们对多媒体教学的认识还不够完善,在某些地方出现了一些误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认为教育手段先进,教育思想便先进。现代教育技术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的,现代教育理论要求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教育技术的运用,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努力创造学习者可参与的环境,使传授知识和发展智能与素质培养统一起来。但有些教师认为只要教育手段先进了,教育思想便先进。于是在计算机辅助教学这一现代教育的外衣内,进行着传统教学模式的翻版,教师依然是讲解的中心,学生依然是被动的接受者,灌输、填鸭之风依然我行我素。这种只改形式而不改内容的做法,没有真正起到教学思想改革的作用。

其次,认为公开课尤其是评优课一定要用多媒体。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辅助教学有着明显的优点:有利于个别教育,可以做到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能。因此在一些地区,某一些学校便片面追求多媒体辅助教学,甚至形成“无多媒体不成公开课”的局面,而其所用的所谓的多媒体课件,只是简单的文字加图片,是用投影片完全能够实现的,只相当于小黑板的作用,这样大材小用,造成大量资源浪费。

第三,认为多媒体是教师讲解演示的工具。多媒体的性质是什么?或许有很多老师都会回答:多媒体是教师讲解演示教学内容的工具。然而,错了!现代教育理论下教学媒体的性质已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现代教育理论要求要注重对学生认知方法的培养,教育技术的应用应能引导学生通过发现、探究和意义构建的途径获取知识。也就是说,教学媒体应该是学生进行发现、探究、认识社会、接受新信息并最终完成进行意义建构的工具,是学生学习的帮手,而不再是教师讲解演示的工具。

第四,认为制作课件即备课。制作课件需要有充足的资料,因而制作课件往往会花去很多时间,有的老师甚至一味地花时间在课件制作上,而忽略了教学过程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备课,他们错误地认为制作课件的过程便是备课的过程。

第五,认为以视听可以代替朗读。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象、文字等多种信息于一体,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激发了学生对多媒体课的极大兴趣,于是很多教师便在这一方面大做文章,在课件中集中了大量声音图象信息,并在课堂上充分运用,但课堂上学生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以前的那种书声朗朗的语文课堂在现在的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冲击下似已呈日薄西山之势。

我们在对多媒体教学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提出几点忠恳的建议:

首先,多媒体教学的新尝试新思维新气象带来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方向。必须以顺应现代科技的发展并让多媒体教学服务于教学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流,尽快掌握多媒体技术,任何对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语文教学心存芥蒂、拒之千里的思维都是不合时代要求的。教师要变传授型为引导型、导演型,将舞台艺术的舞美设计、灯光效果、声像艺术引入课堂,组建成语文课堂教学的舞台和布景,不要忘记学生才是这个舞台的核心。

其次,多媒体设境应基于课文。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品味写法增强审美感受为主导,所以朗读必不可少甚至还要进一步加强。追溯古老中国的国文传授传统,我们发现古人乃至今人更注重对文字及文意(道)的体味与鉴赏,从诸葛孔明“好为梁父吟”的“吟”,到苏轼的“味摩诘之诗”的“味”,再到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老先生读书“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的入神朗诵,我们发现了本为传统却为今人忽视甚或漠视的“吟、味、悟、诵”以及联想和想象。多媒体只是手段而非内容,更不是目的。因此,在多媒体教学中我们应该恢复语文课文的本来面目,去感受其中的真味。

第三,多媒体的教学并非适应一切。对抒情性画面感强的作品来说,这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借鉴,对科技含量高、学生因科技知识缺乏而产生的认知不足,多媒体教学更是一种弥补。但对一些知识性逻辑性相对突出的文章,则未必合适。因此,要有选择地适用多媒体教学,而不是把每一课都寄希望于多媒体教学。

第四,多媒体教学的评价系统要更趋科学、更客观。不应只看教师怎么教,用了什么画面,配了什么音乐,设计了什么动画,而应关注学生接受了什么,学到了什么方法,是否有助于学生掌握理解文章的钥匙。应以课堂教学效果的认定来构建语文课堂教学的评价体系。

多媒体语文教学论文第4篇

【论文关键词】语文教学 多媒体 目的特点 原则

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得到较为广泛的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然而,正如任何新生事物都有其不完善的一面一样,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使用可谓是一把“双刃剑”,使用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语文教师要把握语文学科自身的特殊性,从语文教学的目的出发,使多媒体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让多媒体技术真正服务于中学语文教学。

一、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

国家教委颁发的现行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中学语文教学必须教学生学好课文和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进行严格的语文基本训练,使学生热爱祖国语言,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具有阅读浅易义言文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其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提高社会主义觉悟”。这是中学语义教学的方向、原则,也是中学语文教学作的发和归宿。即使语文课堂引入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也不能背离这个出发点,多媒体技术的引入一样要遵循这一大纲要求。

二、中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的目的

多媒体的引入为传统语文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带给学生全新的视觉冲击。在不违背中学语文教学目的的前提下,语文多媒体教学又有其自身独特的目的。作为教师课堂教学重要的辅助手段,多媒体的应用应包含以下功能:

1.多媒体应用要能提供更丰富的课堂教学信息容量。语文课是进行语言信息输入(吸收)和输出(表达)的课,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个信息传导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一定的信息传递、交换、储存、处理而实现的。语文教学要提高质量,就是要大面积、大容量、高速率地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从而发展智力、形成能力。用信息论的观点来看,就是要在一定时间内为学生传导最多的信息,使他们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运用,应尽可能地扩大课堂信息传递的通道,提高单位时问内传递信息的容量,加快信息传递、知识整合的速度,以增加课堂的密度。

2.多媒体的运用要善于创设情境、启发想象。现在初中语文课本所选的范文,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在注重对学生思想教育的前提下,增加了语言优美、立意新奇、境界开阔的文章。学习这些文章,可以陶冶学生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同时也发展了他们的思维.丰富了他们的语言。但教授这些文章时,如果仅靠教师的一张嘴、一支笔,往往是教师口干舌燥、学生一头雾水;如果利用计算机的多媒体特性,通过有声的画面再现生动的形象,则很容易把学生引入文章所描绘的意境中,体会文章的主旨,获得深刻的印象。利用多媒体,能更好地把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这样既陶冶了情操,又提高了审美能力。所以,教师在引人多媒体时一定要善于创设文章情景,启发学生想象。

3.多媒体教学应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语文学习兴趣是指学习者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力求探究语文知识和技能、带有强烈愉悦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它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也在学习活动中生成与发展,它可以成为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认识本身就是一个激发生动的、不可熄灭的兴趣的最令人赞叹、惊奇的奇异的过程。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一切学习活动包括语文学习活动在内都应该有浓厚的兴趣伴随。教师应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一种新型、先进的教学方式,教师应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生动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激起其强烈的求知欲。  4.利用多媒体要能活跃课堂气氛。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将无声的语言和有声的口头语言及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有机统一起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事物、现象或过程生动地再现于课堂,并将教学中无法展现出来的东西呈现在学生面前,将文字、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融于一体,把学生的各种感官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从而拨动他们的心弦、使之兴趣盎然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

三、语文多媒体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要正确把握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定位。多媒体技术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完善和补充。无论多媒体技术怎样先进,功能如何完善,它也不能取代传统的教学手段,更不能代替教师的教学活动。只能是“弥补”教师授课时的不足,只能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必要技术辅助手段。在教学过程巾,要正确把握多媒体技术的定位,不能本末倒置。

多媒体服务于教学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用多媒体课件来展示,不能为了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

1.教学性原则。多媒体课件应用的目的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既要有利于教师的教,又要有利于学生的学。所以,首先关心的是利用某个课件进行教学是否有必要。应该选取那些常规方法无法演示或不易演示、演示观察不清的内容;选取课堂上用常规手段不能很好解决的问题;选取能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情景)、资源环境,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信息源的内容。

2.科学性原则。科学性无疑是课件评价的重要条件之一,演示模拟原理要正确,要反映主要的机制,细节可以淡化,要尊重事实,允许必要的夸张。科学性的基本要求是不出现知识性的错误。

3.简约性原则。课件所展示的画面应符合学生的视觉心理,画面的布局要突出重点,避免或减少引起学生注意的无益信息干扰。要注意前景与背景的色彩对比,线条的粗细。避免多余动作、减少文字显示数量(有可能,尽量用语言声音表达),过多的文字蒯读不但容易使人疲劳,而且容易干扰学生的感知。

4.艺术性原则。一个课件的展示不但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使人赏心悦目,获得美的享受,所以优质的课件应是内容与美的形式的统一。展示的对象结构对称,色彩柔和,搭配合理,有审美性(这是比较难做到的,但是我们所追求的)。

多媒体语文教学论文第5篇

针对当前的中学生,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都在一定的水平上,总的来说,思维能力从形象思维阶段朝着抽象思维的方向在发展。所以,我们要从中学生思维发展开始指导。运用多媒体,知识内容能够清晰、具体的展示,依据自己掌握、理解的知识,学生也能够准确、理解。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才能遇到问题,开启自己的大脑,进行思维,逐步找到疑难问题的方法,对阅读知识进行有效的迁移,使得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越来越深化。通过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以使得传统的听力教学模式有了新的改变,以往的采用录音材料的方式已经非常不适合学生,主要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只能是感觉到听力的烦躁。教育心理学关于注意力比率的实验研究表明,人们在学习时,使用视觉媒体,其注意力的比率为81.7%;单单使用听觉,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的程度只能是一半,因此,采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阅读教学和图像和声音进行柔和,使得枯燥的阅读变得非常的形象和生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指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

首先:要指导学生理解词、句。在课文中,我要求学生对比,不是背解释,而是让学生知道词、句的意思,或者通过找有关的句子和段落,去联系上下文理解。学生自主通过查阅相关的字典,对于阅读中遇到的难以理解的词语进行查找,获得答案,这样才能借助字典获取一定的学习方法,借助多媒体手段,也能启发学生的思维,了解课文的意境,通过比较,体会这些同类词语在课文的巧妙地使用,因此,在学习新课文时,我常要求学生做到多想,即:尤其对于学过的课文,在表述的方法上,有哪些不一致的地方;而在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方法上,有哪些特别的地方。在此基础上,提出很多问题,以培养学生提问和答问的能力。

3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创造机会

所谓能力是指:“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能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对于学生初步感知的学习方法,在实践中,不能说明他们掌握了学习方法或者能够运用方法。因此,无论是从对课文的阅读,还是到对课文的审题当中,都能够初步地感知课文的深刻内涵,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对课文进行分析、理解,才能不断地归纳总结出语文阅读的精华所在。使得学生的“自主探索”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多次的主动、探索、发现教学的环节。学生发现就主要的,懂的就由学生自己讲,而老师则是根据情况指导,在学生有问题的地方,老师要启发、引导、点拨,这就达到了“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作用。

4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

多媒体语文教学论文第6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多媒体技术 应用

一、目前小学教育中多媒体运用的误区

结合作者的实践和对一些教育案例的思考,作者认为目前小学语文教育中运用多媒体存在以下几个误区,需要在日后的多媒体运用中加以关注并防范。

首先,将课本的文字简单复制到多媒体中,以此代替课本朗读等。有些老师并没有真正理解到幻灯片等技术的意义,简单将课本的内容放在大屏幕中进行滚动播放,老师在讲解,学生仰头看屏幕,而小学生的记忆力并不强,容易看了后面忘了前面,教育成了无用功。另外有些老师用幻灯片肢解了文章内容,学生难以对重点句子进行品味,学生无法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这无助于学生良好阅读能力的提升。

其次,用多媒体技术取代了学生的想象。这种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很多老师很喜欢用多媒体技术,但是在运用前并没有利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己去想象下,而是直接将文章所要表现的图片和视频展示出来,这剥夺了学生自主想象和创新的空间。第二,很多老师在多媒体运用时候,将自己对文本的感悟直接灌输给学生,中间也没有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这无助于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再次,很多老师过分关注于多媒体的技术,而忽视了教学的技术和内容。教学应该以学为中心,有些老师过分依赖于多媒体技术,为了营造氛围,不恰当地运用了声、光、电等,造成教室过分嘈杂,而小学生注意力一般难以集中,这容易分散其注意,影响了书本的阅读,有些老师甚至让学生一直看课件,没有翻开过书本,难以达到《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二、选择运用模式,结合学生特点,进行灵活教育

从上述的问题可以发现,其实多媒体的运用要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展开。小学生想象力丰富、天生烂漫,但是注意力容易受到影响,对生活的认识和知识的积累也不足,多媒体的教育手段要结合其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学科设置的特点出发,让多媒体技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作者从实践出发,认为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有多种方式,可以进行灵活运用,让小学语文教育更加多彩。

(一)巧用问题引导,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让多媒体带动学生拓宽思维小学生 想象力丰富,而多媒体有其生动、鲜艳、灵活等特点,可以引导小学生的想象力,这就需要教师做好备课方案。老师要仔细研究课程教学方式,钻研挖掘文中的可教学内容,将这些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些有悬念的问题,用问题引导学生的想象,让学生在自主探讨中完成学习的任务。在这种模式下,教师的角色要由教学表演者转变为教学内容的设计者和组织者,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其学习的效果。这样的教学运用是为了让学生懂得学习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在运用的时候要打破过去的常规思维束缚,让学生可以自己的想象力从不同的途径去思考问题。例如在课本《称象》中,作者认为可以运用多媒体动画演示曹冲称象的整个过程,然后让学生都想象下在当时的条件下可以有其他什么替代方法。在实践中,有些学生就能够指出曹冲做得不好的地方,有些学生则指出可以看下沙石是否会更加精准,有些学生指出用人代替石头可以减少搬运费用,而多媒体技术好的老师可以当场用幻灯片等对学生的想象加以演示,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得到重视的快乐,激发其创造能力。

(二)巧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解决教学的难点。多媒体对小学生而言是一种新事物,它的吸引力能够有效地弥补教学课本的不足,让多媒体的图像、声音和视频让课本更加生动,教师要能够在小学语文的教学当中巧用多媒体,创建一些有意思的情境,同时利用这些技术解决教学中的一些疑难点。语文的教学要能够提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多媒体就要利用学生的兴趣,把学生个体反馈的信息、交流的信息联系起来,创建交互性教学环境,让学生在学习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培养其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五彩池》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欣赏到五彩池的景色,让这种独特的景色吸引其认真去研究课本中的描述,通过适当的语言启迪,让学生在这种引导下主动地学习一些知识。而在《麻雀》教学中,母爱的教育是一种很抽象的内容,小学生对具体的事务可以理解,但是对抽象的概念总是难以把握,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下载并播放一段麻雀在关键时刻保护幼儿的壮观情境,当然也可以用类似的狮子为了幼子和鳄鱼等搏斗的场景(网上较为流行的视频),用这样的情境设计可以让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升教学的质量。

(三)巧妙结合生活气息,提高学生观察能力,拓宽教学范围

小学语文教学本身就是来源于生活,课本也是生活的体现,所以,要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重在培养学生对日常生活的关注,提升其对生活观察的能力和兴趣,让他们能够在生活中感受在语言的魅力,这样也能够提升其生活沉淀和认识,积累其素材和经验,最终提升语文教学中学生写作和表达的能力。而如果多媒体能够巧妙地结合日常生活情景和内容,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气息,提高其观察能力,拓宽教学范围,最终也将让语文的学习和教育融入日常生活中,提升语文教学的效果和效率。老师可以结合其教学地点,结合农村或者城市的特点,将日常常见的生活气息引入多媒体展示中。例如,对于农村的学生教育,由于农村山水田园的自然风光和生物较多,平时学生也没有加以关注,没有细心观察,在写作的时候也就生涩无力。而老师可以巧妙地运用多媒体的力量,让这些山水田园的声色形体等展现出来,并利用放大、还原等方法,让学生真正仔细地分析这些事务和生物的特点,充分调动其视觉、听觉等去分析这些内容,并让其平时也可以用嗅觉、视觉、听觉和感觉等去感受平时并没有关注的东西,让他们从日常身边常见的东西中感受到不同的内容,让他们的观察更加细微,更加有效,这样才能够让他们在日常中积累大量的感性材料,巩固其对家乡的热爱和对习作的兴趣,丰富其语言表达能力和表达的内容,达到课程标准的目标。

总之,多媒体是一种崭新的事务,对于小学生而言,其生动、灵活、有趣的特点等都会吸引小学生的兴趣,因此如果能够合理、巧妙地运用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提升小学语文教育的水平和效果。本文以此为探讨对象,希望能够对小学语文的教育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多媒体语文教学论文第7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 ;多媒体 ;目的特点; 原则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得到较为广泛的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然而,正如任何新生事物都有其不完善的一面一样,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使用可谓是一把“双刃剑”,使用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语文教师要把握语文学科自身的特殊性,从语文教学的目的出发,使多媒体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让多媒体技术真正服务于高中汉语文教学。

一、高中汉语文教学的目的

“高中汉语文教学必须教学生学好课文和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进行严格的语文基本训练,使学生热爱祖国语言,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具有阅读浅易义言文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其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提高社会主义觉悟”。这是高中汉语文教学的方向、原则,也是高中汉语文教学作的发和归宿。即使语文课堂引入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也不能背离这个出发点,多媒体技术的引入一样要遵循这一大纲要求。

二、高中汉语文多媒体教学的目的

多媒体的引入为传统语文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带给学生全新的视觉冲击。在不违背高中汉语文教学目的的前提下,语文多媒体教学又有其自身独特的目的。作为教师课堂教学重要的辅助手段,多媒体的应用应包含以下功能:

2.1多媒体应用要能提供更丰富的课堂教学信息容量。语文课是进行语言信息输入(吸收)和输出(表达)的课,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信息传导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一定的信息传递、交换、储存、处理而实现的。语文教学要提高质量,就是要大面积、大容量、高速率地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从而发展智力、形成能力。用信息论的观点来看,就是要在一定时间内为学生传导最多的信息,使他们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运用,应尽可能地扩大课堂信息传递的通道,提高单位时问内传递信息的容量,加快信息传递、知识整合的速度,以增加课堂的密度。

2.2多媒体的运用要善于创设情境、启发想象。现在初中语文课本所选的范文,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在注重对学生思想教育的前提下,增加了语言优美、立意新奇、境界开阔的文章。学习这些文章,可以陶冶学生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同时也发展了他们的思维.丰富了他们的语言。但教授这些文章时,如果仅靠教师的一张嘴、一支笔,往往是教师口干舌燥、学生一头雾水;如果利用计算机的多媒体特性,通过有声的画面再现生动的形象,则很容易把学生引入文章所描绘的意境中,体会文章的主旨,获得深刻的印象。利用多媒体,能更好地把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这样既陶冶了情操,又提高了审美能力。所以,教师在引人多媒体时一定要善于创设文章情景,启发学生想象。

2.3多媒体教学应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语文学习兴趣是指学习者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力求探究语文知识和技能、带有强烈愉悦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它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也在学习活动中生成与发展,它可以成为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认识本身就是一个激发生动的、不可熄灭的兴趣的最令人赞叹、惊奇的奇异的过程。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一切学习活动包括语文学习活动在内都应该有浓厚的兴趣伴随。教师应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一种新型、先进的教学方式,教师应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生动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激起其强烈的求知欲。

2.4利用多媒体要能活跃课堂气氛。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将无声的语言和有声的口头语言及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有机统一起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事物、现象或过程生动地再现于课堂,并将教学中无法展现出来的东西呈现在学生面前,将文字、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融于一体,把学生的各种感官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从而拨动他们的心弦、使之兴趣盎然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

三、语文多媒体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要正确把握多媒体技术在高中汉语文教学中的定位。多媒体技术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完善和补充。无论多媒体技术怎样先进,功能如何完善,它也不能取代传统的教学手段,更不能代替教师的教学活动。只能是“弥补”教师授课时的不足,只能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必要技术辅助手段。

3.1教学性原则。多媒体课件应用的目的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既要有利于教师的教,又要有利于学生的学。所以,首先关心的是利用某个课件进行教学是否有必要。应该选取那些常规方法无法演示或不易演示、演示观察不清的内容;选取课堂上用常规手段不能很好解决的问题;选取能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情景)、资源环境,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信息源的内容。

3.2科学性原则。科学性无疑是课件评价的重要条件之一,演示模拟原理要正确,要反映主要的机制,细节可以淡化,要尊重事实,允许必要的夸张。科学性的基本要求是不出现知识性的错误。

3.3简约性原则。课件所展示的画面应符合学生的视觉心理,画面的布局要突出重点,避免或减少引起学生注意的无益信息干扰。要注意前景与背景的色彩对比,线条的粗细。避免多余动作、减少文字显示数量(有可能,尽量用语言声音表达),过多的文字蒯读不但容易使人疲劳,而且容易干扰学生的感知。

多媒体语文教学论文第8篇

一建构主义理论

多媒体教学中运用建构主义可以指导我们的教学活动。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称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认知学习理论的重要分支,它来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西方。最早的建构主义可以追溯到由皮亚杰提出来的认知发展理论,此后有很多学者投身于相关的研究当中。经过时间的积累,相当一部分关于建构主义的文献已经获得发表。目前,建构主义理论已被认为是教育领域中非常有效的教学理论之一。从总体上来说,建构主义是关于知识学习本质的理论。根据建构主义理论,世界上一切事物的意义都是由人所赋予的。建构主义学者认为,认知是大脑建构的结果,这种建构通过学习者在特定环境下与其他人的互动发展而来。知识建构的本质就是,学习者会通过个人活动和社会活动来主动选择和不断积累知识,从而达到教育目的。简单地说,学习就是个人与社会不断互动的过程。学生、老师、任务和教室都是整个学习过程的组成因素,其中学生是这个过程的主体。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进行建构的过程。这也就是说,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经验和知识为基础去认知新的信息,形成自己的理解,最终获取新知识。老师的作用并不是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帮助学生进行意义的建构。学习过程中的所有因素,包括学习的期待、动机、意图和现有知识等,都会影响到学习的质量。与传统教学相比,老师和学生的作用与角色在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中已经经历了很大的变化。大量学者已经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了一系列的建构主义教学原则。除了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之外,建构主义还很看重教学中的情景创设、互动交流和意义建构等方面,这些关注点往往是我们在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首先,由于学生被看作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跟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就会发生非常大的改变。在建构主义理论中,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扮演主要角色,而老师仅仅是支持者、促进者和指导者。在学习过程中,最需要重视的是学生的知识建构,老师仅仅起到支持性作用。其次,建构主义注重情境创设,这就说明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注重意义的建构。另外,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互动与交流必不可少。因此,如果我们用建构主义指导我们的教学活动,学生与老师之间必须保持一个沟通互动的双向关系。

二建构主义与多媒体教学

教学理论决定了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的发展与建构主义理论紧密相连。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对一门知识的掌握是与他人、外界不断进行互动的结果。学习者不仅能从教学中获得知识,还可以通过他人的帮助(例如老师或者同学)或使用必要的学习资源,在社会、文化背景中建构意义而获得新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身是起决定作用的,他们是知识建构的主体,而老师只是组织者和指导者,他们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基于建构主义的特点,这个理论与多媒体教学的原则是一致的,因为多媒体教学也是一个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建构主义理论在很多学科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概括来说,它的重要作用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它为人类的学习过程做出了一个全面的阐述。通过这样,人们熟知了“构建”这个概念,以及构建学习环境的方法和方式。其次,它强调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而认知被认为是人类对原有知识进行重组的过程。同时,它认为个人理解具有独特的价值,而认知就是一个创建新的个人理解或者新的意义的过程。学习不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实现的,也不是通过单一地接收新知识或者新信息实现的,而是在两者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实现的。最后,它不仅强调了个人在认知过程中的主要作用,也指出了老师们的指导作用。尤其是在认知的过程中,对意义建构起主动作用的不仅有学生个人,还有信息处理的呈现者——教师。然而,在现实情况下事实并非如此。学生很难起到主要作用,他们成为被动的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进行正确的自我定位,用指导者和引领者的角色取代领导者和灌输者的角色。与其他教学方法相比,建构主义教学方法把教学模式从教学向学习过渡。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只是机械地向学生传递各种知识和技巧,而学生却不知道如何去学。在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中,学生通过学习如何去学,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巧。众所周知,教育不应该仅限于学生阶段,而应该贯穿一生。因此,对于学生来说,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和技巧,提高自身的学习热情、主动性和创造性。对于教师来说,教育的目的是指导学生如何去认知世界,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体到英语教师身上来,他们的教学任务就是让学生们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和水平。为了完成这些任务,我们需要建构主义的指导,用建构主义来指导大学英语教学是一个明智之选。

三建构主义视角下高级英语课程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传统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法基础,但却不能给学生提供充分练习所学知识的机会。要把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学生必须学会在现实语境中分析、聆听和学习。在多媒体的教学环境中,学生要同时进行看、听和做出反应,这些都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去记忆和学习。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学生们可以锻炼自己的口语能力。老师们可以以自己的学术能力为基础,将多样化、情景化的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教学中,同时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跟传统教学工具相比,多媒体教学技术更能符合当代的学习需求。在笔者看来,在高级英语课程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具有以下优势。1.呈现丰富的信息当今网络的便利使得人们可以用多种多样的方式与全世界沟通交流,老师也可以选择一些新的有趣的方式向学生呈现信息。多媒体可以让图片、动画和声音等融入课堂之中,这就提高了我们呈现材料的能力。图片、动画等可以把科学理论演绎得栩栩如生,学生也可以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他们可以观察动态的实验,近距离地观察微生物,并且可以用鼠标或者键盘去操作图像、实验和互动性课程。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其中一个优势就是迅速有效地传递信息,并且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兴趣。另外,相比传统教学模式而言,在高级英语课程中应用多媒体可以节省更多的时间。投影屏幕取代了黑板,电脑操作取代了粉笔,文字展示取代了口头阐述。通过恰当处理大量信息,多媒体在有限的时间里加快了教学进程。例如,当老师要解释语言点时,他们只需要点一下鼠标,相应内容就会在屏幕上一一展示,学生也能清晰轻松地获取信息。2.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多媒体技术与高级英语课程的结合培养了学生处理、收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多媒体技术提供了开放的信息来源和特定的背景材料,这些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让学生成为独立的学习者。多媒体教学可以创造活跃的教学环境,并且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让学生在信息复杂的环境下思考和研究。以电脑技术为基础的多媒体教学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这种能力是无法通过学习教材而获得的。每个单元的图像和链接都呈现在电脑上,学生也可以通过鼠标和键盘获得网上的信息。通过提供图书馆里没有的新闻、期刊和数据库的相关链接,多媒体教学向学生们展示了如何利用网上的信息来源。通过特定的链接,学生们能非常方便地找到相应信息。当学生可以具体形象地看到图像时,他们会更容易理解课堂中的重点难点,并且能发掘与话题相关的更多知识。有了多媒体技术,老师能更容易地完成教学任务,也更便于学生接收和熟记新知识。学生本身是情景教学的领导者,只有培养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才能让他们具有创造语境的意识。3.创造互动的机会教学中的互动包括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了交流的机会,网络资源也能引领学生去查询相关信息,激发学生的思考。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会有表达自己的观点以及与他人交流的欲望,从而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来。例如,《现代大学英语》第二版的精读5中的第9单元是美国前副总统艾伯特•戈尔的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奖感言,探讨的是全球变暖的问题。如果任课教师在课堂上能利用多媒体播放关于全球变暖问题的视频,就能刺激学生进行相关的讨论。他们可以思考什么是全球变暖,认识全球变暖问题的严重性,并且讨论全球变暖问题的解决办法。在课堂上,多媒体能帮助老师分析和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通过充分利用Word文档、幻灯片等多媒体软件,教师以培养学生的重组能力为目的,设计科学的教案,并且借助多媒体工具向学生展示各种各样的相关信息。借助这种方式,教师从教室统治者转变为教学设计者、指导者以及信息获取的带头人。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教师角色的转变有益于增加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4.实现意义的建构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学生是意义建构的主体,这就要求他们自己去完成意义建构这个目标。然而,在很多情况下,学生们自身并没有实现意义建构的能力。幸运的是,多媒体技术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实现它。使用多媒体教学能刺激学生对高级英语课程的兴趣。多媒体信息能积极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官,从而锻炼他们的抽象能力、具体思维能力和逻辑思考能力,这些都有助于提升他们的意义建构能力。另外,大量丰富的信息输入和教师指示都能更好地推动意义建构的实现。以《现代大学英语》第二版的精读5中的第9单元课文为例,课文主要阐述了全球变暖问题的严重性。因此,作者呼吁全球人民一起行动起来去解决这个世界性问题。在教师介绍了作者和文章的背景以及比较难的语法点之后,学生就可以提出相关问题并且与同学进行讨论。最后,大部分学生能对文章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如果学生想要对课文内容有一个系统的认知,他们就要在网上搜索更多关于文章和作者的信息。由多媒体技术带来的信息能帮助学生完成意义的建构。

四结语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在高级英语课程中应用多媒体技术是可行的和必要的。将建构主义理论与英语专业的多媒体教学结合起来,能够培养学生语言的实际使用能力,也能实现高级英语教学的高质量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过程是以情景创造、互动和意义建构为特色的,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多媒体教学模式能提高高级英语课程的教学质量。虽然多媒体教学模式是一种充满活力的教学模式,但也要充分认识到它的缺点。无论现代技术多么发达,它也仅仅是一种辅助的教学工具,不能取代老师在课堂中的作用,需要依赖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共同努力,才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另外,高级英语的多媒体教学还处于初期阶段,还需要进行更多的探讨。

作者:黎劲飞 单位:广东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CanaleM,SwainM.THEORETICALBASESOFCOMMUNICATIVEAPPROACHESTOSECONDLANG-UAGETEACHINGANDTESTING[J].AppliedLinguistics,1980(1)

[2]陈琦,张建伟.建构主义学习观要义评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1)

[3]孔迎春.认知风格对英语学习策略选择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