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银行金融扶贫工作汇报

银行金融扶贫工作汇报赏析八篇

时间:2023-02-04 15:51:54

银行金融扶贫工作汇报

银行金融扶贫工作汇报第1篇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县支行结对帮扶贫困村工作汇报

邮储银行做为四大责任行之一,认真贯彻落实党和政府扶贫工作的战略部署,积极发挥我行的网点优势、专业优势和服务优势,扎实开展金融扶贫工作,现将近两年来帮扶贫困村的做法和效果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积极安排,开展宣传走访工作。行领导高度重视扶贫工作,由“一把手”亲自抓,组织8名信贷人员参与,由主管行长、信贷部经理带队与各乡镇主抓扶贫副书记对接,逐户入村进行调查,截止目前我行发放建档立卡贫困户贷款共32笔105.5万元;涉及乡镇主要有彭婆、吕店、白沙、葛寨等;

二、深入农村,逐户摸排;我行坚持推进信贷服务下沉,现组建了4个信贷营业机构,其中2个为农村营业机构,长期下沉乡镇及农村地区,分包县域内14个乡镇,为更多的贫困村提供服务支撑;另外积极与所包乡镇领导、村委见面沟通,对有贷款意向的贫困户介绍政策;近两年来我行共走访10个乡镇48个行政村,帮助3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脱贫,帮助其发展产业;

三、强化政策宣传,加快金融扶贫推广。自2017年12月25日上午在县人行召开的金融扶贫政策宣传“明白卡”入户张贴专题会议后,我行按照金融办及人行划分区域乡镇,重点宣传金融扶贫贷款政策帮助贫困户在家门口张贴“明白卡”,充分让贫困户了解金融扶贫相关政策,同时我行印制宣传页1万余份,用于入乡入村宣传,2018年共召开推介会12余场参加人员230余人。

银行金融扶贫工作汇报第2篇

一、坚持市场定位,践行普惠金融

作为南京地方法人银行,我行扎根南京、融入地方,立足“服务三农、服务中小、服务城乡”市场定位,践行普惠金融,不断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

一是构建普惠金融网络。126个营业网点服务覆盖城乡,其中102个位于农区和城郊,284台自动存取款机实现所有街道(乡镇)全覆盖,276台紫金快付通实现全市225个行政村全覆盖,建成103个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完成全市474个村级财政集中支付归集,将网点服务延伸至行政村,做到村村有点、有机、有联络员,实现助农取款不出村,打通普惠金融服务工作“最后一公里”,成为南京地区“网点金融服务最广的银行”。坚持“立足乡村,以城带乡,统筹发展”,利用网点连接城乡两个市场独特优势,抓住成为全市第5家公积金归集行、第7家市民卡发行行等契机,将市民卡、理财产品、公积金按揭等业务从城区引入农区,为新农村、新农业、新农民提供金融服务支持,让农区居民能够享受到和城市居民同等便利的金融服务。

二是打造特色支农银行。我们深刻体会到“三农”是金融供给的薄弱点、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围绕南京城乡统筹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创新“金陵惠农贷”、“绿化贷”等特色产品,抓住增加“三农”金融供给着力点,在解决三农“融资难、融资贵”方面做出有益实践。重点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特色农业等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贷款余额9.2亿元,服务户数200余户。围绕全市百个“美丽乡村”提供金融服务,签约40家农家乐商户,打造特色农家乐商圈,为板桥、星甸等7个现代农业示范园提供6500万元信贷支持;向全市27家农业龙头企业发放贷款12.3亿元,合作面达25%以上。

三是侧重支农支小服务。坚持“有保有压,区别对待”,优化信贷投向,**年全年累计发放各类贷款441.8亿元,缴纳国、地两税4.5亿元。重点支持城乡统筹发展、“三农”、小微企业和弱势群体,涉农贷款连续实现“两个不低于”,小微贷款实现“三个不低于”目标。**年末,涉农贷款余额34.7亿元,增幅35.9%,高于全省平均增幅28.2个百分点;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59.7亿元,增幅达22.4%,高于全省农商行平均增幅11.6个百分点;小微企业申贷获得率86%,高于去年同期5.3个百分点,在服务实体经济中拓展企业生存空间。

二、履行社会责任,提升品牌形象

作为南京人自己的银行,全力打造亲民、便民、惠民、受人尊敬的商业银行。

一是支持民生福祉改善。贷款投放浦口棚户区、龙翔路一期、雨花大定坊经济适用房等41.2亿元,加大金融支持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房项目力度;积极协助政府涉农粮食补贴、低保补助等各项补贴、补助近40项,补贴人次月均超过20万人次,此类非盈利性工作占整个工作量逾30%,部分涉农乡镇超过50%;深入推进“阳光信贷”标准化工作,授信户数4340户、授信金额8.6亿元,用信户数3953户、用信金额6.3亿元。

二是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作为企业公民,我行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建立两个“留守儿童之家”、赞助“爱心超市”、捐助贫困大学生,在老百姓中树立良好的口碑;开展“万民党员干部帮万家”,对口帮扶六合龙袍街道赵坝村,3年累计投入60万元支持121户低收入农户实现脱贫目标;投入240万元帮扶资金支持溧水晶桥镇民生工程改善;积极与扶贫基金会等开展合作,做好信贷扶贫工作,由单纯将贷款直接发放到农户向吸纳低收入户就业的小微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倾斜,累计发放扶贫贷款2.2万户,发放金额超过2.2亿元,受益人口超过7万余人,在服务南京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不可替代作用。

三是品牌形象不断提升。成立五年来,获得省市“文明单位”、“最佳惠农商业银行”、“中国地方金融十佳竞争力银行”、“十佳支持三农银行”、“江苏省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定价机制创新奖”、“创建放心消费城市服务中小企业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绿化贷”项目荣获南京市首届金融创新奖,“金陵惠农贷”成为普惠金融新亮点,《新华日报》、《南京日报》、《中国农村金融》等主流媒体280余次报道我行支农惠民、金融服务等做法,社会美誉度逐步提升。

三、提高思想认识,倾力精准扶贫

作为农村金融机构,紫金农商银行承担着帮助辖内贫困群体脱贫的责任,将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精准扶贫脱贫的决策部署,坚持“多予、少取、方便”方针,将金融扶贫工作作为践行普惠金融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是增加金融供给。我行成立五周年之际,配合政府实施精准扶贫,成立扶贫工作小组,制定《金融扶贫工作计划与实施方案》,倾斜配置信贷资源,推进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农户帮扶工作。“十三五”期间,配合市委市政府实施精准扶贫,投放扶贫贷款1.5亿元,精准扶贫项目捐赠2000万元;支持“美丽乡村”建设,计划投放“金陵惠农贷”30亿元,惠农让利6700万元;依托南京地区第一家农业产业发展基金,拟筹集资金4亿元,主要用于支持南京农业产业发展。将精准扶贫与阳光信贷工作有效结合,逐户建档立卡,对符合基本条件的贫困户授信建档率达100%,发挥农商行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积极开展驻村扶贫帮困工作,对扶贫对象进行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

二是创新扶贫模式。在市财政局、市金融办、市农委、扶贫办等上级部门大力支持下,聚集多方合力,及时总结“金陵惠农贷”模式推广经验,放大扶贫金融杠杆,不断创新“金融+”扶贫模式;针对青年创业、下岗职工再就业、贫困学生等困难群体,全面启动金融扶贫贷等信贷产品,扎实做好小额信贷扶贫工作,加强贫困户的“造血”功能,放大精准扶贫新格局,打响农商行金融扶贫品牌。

三是改善金融生态。以“阳光信贷进万家”活动为契机,送金融知识进村入社区,深入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街道(镇)”创建活动,让广大小微企业、城乡居民知信用、守信用,为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发放创造良好的信贷条件;依托103个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持续完善“紫金快付通”便民点服务功能,优化整合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等电子服务渠道,加强与农信银、第三方支付平台、电商平台的合作,着力完善乡镇、村一级地区的支付结算网络,实现对“三农”客户线上线下不间断的金融服务,不断提高金融精准扶贫服务保障水平。

银行金融扶贫工作汇报第3篇

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对扶贫工作高度重视,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也按照各自职能,出台了面向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特惠政策和举措,汇集成强大扶贫合力,全国形成扶贫开发“一盘棋”格局。

国务院扶贫办负责统筹安排全国扶贫开发工作,牵头会同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46个成员单位开展工作。中央组织部、中央农办和扶贫办印发通知,要求选派优秀干部和人员到村任第一书记,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扶贫。扶贫办会同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中央直属机关工委、中央国家机关工委、总政治部、教育部、人民银行、国资委等部门研究深化细化实化定点扶贫,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各单位积极支持配合。中央宣传部大力支持扶贫宣传,在扶贫开发每一个重大活动前,制定专门计划,协调中央媒体开展集中报道。

发展改革委提出多项促进扶贫开发的政策措施,将全国易地扶贫搬迁规划纳入“十三五”部级专项规划编制预案。教育部等部门明确重点支持贫困地区补充乡村教师,全面落实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科技部、财政部等部门增加资金投入,加大“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技人员专项实施力度。民政部加强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有效衔接,实现贫困人口应保尽保、应扶尽扶,与国资委、全国工商联分别联合发文,发动各类企业扶贫济困。财政部积极研究增加扶贫投入,研究整合财政投入增加资产收益性扶贫筹资渠道的举措。国土资源部对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单列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保障易地扶贫搬迁、保障房建设和扶贫产业开发项目建设用地。环境保护部、财政部持续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将连片特困地区、重点县优先纳入支持范围。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继续对贫困地区农村危房改造予以倾斜。交通运输部加快实施“溜索改桥”,组织编制“十三五”交通扶贫规划,研究制定交通精准扶贫政策。工业和信息化部推进片区内通电行政村互联网覆盖,安排发送扶贫公益短信等工作。水利部大力解决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农业部积极谋划“十三五”农业产业扶贫政策措施,帮助14个片区遴选推介农业适用品种和技术,在部分贫困地区开展金融支农创新试点。商务部重点扶持中西部地区及其革命老区开展电子商务,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择在贫困县开展。文化部研究制定了《“十三五”时期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纲要》。卫生计生委、总政治部研究开展健康扶贫行动。人民银行和有关金融机构创新扶贫小额信贷,设立扶贫再贷款,研究发行政策性金融债券用于扶贫。农业发展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金融机构面向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扶贫小额信贷去年发放1000亿,今年还会继续大幅增长。

审计署加大了对千万减贫任务重点工作落实情况的跟踪审计。国资委组织开展“中央企业定点帮扶贫困革命老区百县万村”专项行动,并配合民政部积极开展“救急难”试点工作。林业局启动了木本油料产业支持贫困地区发展行动。旅游局启动实施旅游扶贫试点。统计局积极参与“十三五”扶贫规划和贫困退出机制研究,配合做好建档立卡数据与贫困监测数据的比对。能源局积极开展光伏扶贫,今年并网发电将超过180万千瓦。深入推进青年志愿者扶贫、希望工程助学、帮扶贫困青年创业就业等工作。全国妇联和扶贫办联合下发了《关于在扶贫开发中做好贫困妇女脱贫致富工作的意见》。中国残联开展专项调查并将结果与建档立卡数据进行比对,以实名制下达各省贫困残疾人年度减贫任务。

银行金融扶贫工作汇报第4篇

Abstract: In this paper, after in-depth analysis and research upon micro-credit's development model,status and problems in rural areas of Gansu province,it presents countermeasures and proposals such as reasonable extension for themicro-credit periods, relaxing appropriatly the credits'amount and minimizing management costs.

关键词:甘肃;农村;小额信贷;对策研究

Key words: Gansu province;rural;micro-credit;strategy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F83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5-0034-03

0引言

1976年,孟加拉国・尤诺斯(MuhammadYunus)教授创立了专向农村贫困家庭提供小额度的贷款以帮助他们从事或扩大生产经营活动的小额信贷[1]。其诞生以来,因其在减少农村贫困、促进农村金融和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成效显著而深受世界各国的欢迎,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长足发展。经过20多年的实践和发展,小额信贷已被广泛扩展到印度、巴西、中国等几乎所有得发展中国家和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如今在全世界范围内,小额信贷机构已接近7000家,受益人口超过了全球总贫困人口的8%。

在我国,小额信贷出现较晚,但发展十分迅速。以199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将孟加拉“乡村银行(GB)”小额信贷模式引入河北易县,成立了“扶贫经济合作社”启动小额信贷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为肇始。经历了1993年底到1996年10月的试点运行阶段,1996年10月至2000年的项目扩展阶段,2000年至今的全面推广阶段的发展,小额信贷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就。据统计,截至2008年全国农村金融合作机构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达到了2038亿,农户联保贷款余额1351亿,获得小额信贷的农户达到7742万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32.60%,受惠农民超过3亿[2]。

1甘肃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甘肃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历程甘肃省地处西部,经济欠发达,农村贫困面较大(全省86个县市区中,有43个部级贫困县、5个省级贫困县),根据国家统计局甘肃调查总队的贫困监测调查显示,2008年全省年末农村贫困人口为442.32万人,占农村人口的21.25%,实施小额信贷意义重大。对国内而言,甘肃农村小额信贷起步较早,发展缓慢,其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1.1.1 小额信贷试点的初期阶段(1995年~1997年)这一阶段的明显特征是资金来源方面,主要依靠国家捐助和软贷款(国家开发银行作为政策性银行通过政府或国有公司的融资平台进行贷款,其贷款用于国家确定的重点建设项目的资本金或股本投入),基本上没有政府资金的介入,人们重点探索的是孟加拉“乡村银行”式小额信贷项目在甘肃省的可行性,其运作在半官方机构或民间机构进行。

1.1.2 小额信贷的扩展阶段(1997年~2000年)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政府从资金、人力和组织方面积极推动,并借助小额信贷这一金融工具来实现扶贫攻坚的目标。与此同时,在实施以民间或半官半民形式为运作机构的小额信贷试验项目时更注意与国际规范进行接轨。如甘肃省通渭县通过推行3000元以下无需抵押担保的小额信贷,97%的贫困户得到了资金扶持,41万贫困人口中有35万多解决了温饱。截至2000年,通渭县己探索形成了政府规划到户、农行直贷到户、扶贫合作社服务到户“三线运行”机制,具有资金到户率高、项目成功率高、贷款回收率高等优点。

1.1.3 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全面介入阶段(2000年~2004年)这一阶段甘肃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在中国人民银行的推动下,逐步介入和快速扩展小额信贷试验,并以主力军的身份出现在了小额信贷的舞台之上。以甘肃定西为例,截至2004年12月底,该市有186410农户获得了小额信用贷款,占全市农民总数的31.87%,有17488农户取得农户联保资格,占全市总农户的3%;全市农村信用社共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57537万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35.23%,发放农户联保贷款5586万元,占各项贷款的13.37%。

1.1.4 供给主体多元化、注重可持续发展阶段(2004年至今)从2004年开始,连续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强调要在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支持小额信贷的发展。由此,甘肃省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小额信贷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其最重要的标志是中央对小额信贷的支持和鼓励、人民银行对小额信贷的积极倡导,开始进行商业性小额信贷试点及建立村镇银行、邮政储蓄银行、贷款子公司、资金互助社等。西部扶贫世行贷款项目更是将甘肃省作为重点,对甘肃投资达7000万美元。自项目启动实施以来,世行分两批对天水、陇南、定西、平凉四地(市)19个贫困县,242个乡镇,2547个行政村,23.099万贫困户,108万贫困人口进行了扶贫。西部扶贫世行贷款项目甘肃分项目的实施,有效地解决了甘肃省农民的脱贫问题,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1.2 甘肃农村小额信贷的运行模式目前,全国较为成熟的农户小额信贷模式主要有:政府主导型小额信贷、国际机构资助的小额信贷、正规金融机构(农村信用合作社等)主导的小额信贷和非正规金融机构(小额信贷公司)主导的小额信贷等四种模式。甘肃省小额信贷基本也以这几种模式为主,各地区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在小额信贷资金的投放、管理和回收等方面都总结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小额信贷运行模式。

1.2.1 乡项目工作站贷款发放模式乡项目工作站作为小额信贷资金的主要投放渠道之一,其小额信贷资金的投放流程如图1所示。

银行金融扶贫工作汇报第5篇

信息公开解难题

刚到兰考,我就到各个贫困村调研。村里反映,项目自上而下安排,村里做不了主;驻村工作队汇报,没有资金,帮扶工作不好开展。县扶贫办介绍情况说,单位人少任务重,总是担心资金分不好、项目定不准。我就在想,资金使用精准是精准扶贫的“牛鼻子”,一定得抓紧。

于是,我们大胆借鉴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和“三公”原则,建立“村决策、乡统筹、县监督”的扶贫资金运行机制,要求资金分配公平,资金决策民主,资金成效公开。让群众充分讨论,“一户一策”定项目,最终确定的项目、资金分配情况,在村内上墙,向全村公开,在县内上网,向社会公开。同时,为加强扶贫资金的阳光化管理,县里通过短信、网络公布监督电话“12317”。这样一来,贫困户、驻村工作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县扶贫办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做好服务和监督上了。

2015年初,扶贫办将1150万元“到户增收”扶贫资金全部下拨到位,扶持了234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种养加项目,户均增收3000元,做到了资金使用精准、项目安排精准、措施到户精准、脱贫成效精准,没有滞留闲置一分钱,没有贪污浪费一分钱,没有一起上访的。人民日报以《兰考尝试精准脱贫新办法》为题,进行了报道,副总理对这项改革做了重要批示,充分肯定了兰考的做法。

资本力量促就业

今日的兰考不再有风沙、盐碱地,而是绿树成荫、处处良田。那么,兰考穷在哪?关键是产业不兴。再深入分析,“等靠要”的思想普遍存在,市场化的观念不到位,谈起资本市场更觉得“远在千里、高不可攀”。

摆脱贫困,首先要摆脱头脑中的贫困。在证监会的支持下,我带领兰考干部、企业家走进上市公司参观学习,邀请上市公司协会、沪深交易所来培训。这样,大家充分认识到,兰考县要脱贫致富,必须学会与资本市场打交道,用资本市场的力量推动当地的产业发展。同时,积极牵线搭桥,让更多的上市公司走进兰考,看到兰考的优势和潜力,与兰考进行市场化对接。

目前,兰考与资本市场对接的窗口已经打开,资本市场带动兰考脱贫致富的氛围已经形成。中原证券率先在兰考设立了营业部,省农开公司成立了5亿元的投资公司,瑞华环保领头迈进了新三板。一批上市公司看好兰考,已有格林美、森源电气、禾丰牧业、杭萧钢构、晓鸣农牧5家上市(挂牌)公司在兰考投资,这些公司的总投资超过20亿元,提供了1.5万个就业岗位,2015年带动7000多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

风险补偿“活”贷款

要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首要是发展产业、解决就业,这都需要钱,单靠财政扶贫资金是不行的,还需要银行的大力支持。然而,实际情况是贫困户不敢贷、银行不愿贷。2013年底,兰考县存贷比为39%,从存贷差来看,不是缺钱,而是没有好办法。分析原因,贫困户是没技术、没信心,不敢贷;银行是担心少抵押、高风险,不愿贷。要让两家都打消顾虑,政府就要主动“搭桥”,为双方分担风险。为此,一方面我向县委、县政府提出用活财政扶贫资金的方案,另一方面与农业银行、邮储银行、中原银行协商建立扶贫贷款风险分担机制,协调全国金融青联为金融扶贫提供智力支持。

目前,兰考已经拿出2千万元设立贷款风险补偿基金,放大10倍带动银行资金2亿元,为贫困户和企业发展“输血”“造血”“活血”。这样一来,金融机构增加了资金投放;贫困户敢创业了,依靠自己的双手开创美好明天;企业扩大生产了,为贫困户提供的就业岗位更多了。通过金融扶贫,兰考县目前已经支持500多户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支持的100家扶贫企业带动3000多贫困人口就业。2015年8月,中办在兰考调研扶贫工作,认为兰考的做法符合市场规律,切实化解了贫困户的“贷款难”。河南省扶贫办正在推广“兰考金融扶贫模式”。

倾心倾力助脱贫

兰考扶贫工作离不开证监会系统的大力支持。为做好帮扶工作,肖钢主席专程到河南调研,深入了解兰考扶贫工作情况,指导挂职干部发挥好资本市场综合优势,全力做好精准扶贫。

银行金融扶贫工作汇报第6篇

“我们每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能在一个地方呆的时间总是有限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切实改变一些人的生活的同时,能够间接地改变他们的思想,开阔他们的眼界,这样的话,在我们走了之后,这个地方,他们依然能抓住更好的机会,有更快的发展。就像我们栽树一样,我们可能是享受不到它的树阴了,但是再过十年、二十年,将军山上一片郁郁葱葱,我们会想到那里面有我栽的一棵树。”援疆干部、阿勒泰市委常委、副书记张成慧若有所思地说。

让我们的干部走出去

2008年9月,首都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相继开幕,整个北京成了国人关注的焦点。人们陆续从祖国的四面八方向北京汇集。而生活在北京、工作在国家开发银行的张成慧肩负着各级领导的期望与重托,满载着亲朋的关怀与厚爱,远离家乡,从北京来到美丽的山城阿勒泰市。

首都北京,一座经济发展的现代化城市,一座拥有几千年文明历史痕迹的城市,张成慧的到来,将全新的发展理念带到了山城。山城的经济建设因为有他的到来,发生了许多的变化,山城人的思想与时俱进了。

张成慧说:“2008年9月12日,我到了阿勒泰地区之后,就赶上地区经济社会观摩团。在整个调研活动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感觉到我们的干部工作的时候,思路还是不太开阔,我们有些干部的思想还不是那么开放,这就是我刚来时的一段心里路程吧。”

来阿勒泰市任职以来,张成慧克服自然环境差、工作生活条件艰苦等困难,从了解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民生问题、三农问题人手,多次深入农牧区调查研究,积极思考改善边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促进边疆经贸繁荣,增进边疆与内地的交流等问题。他经常加班加点工作,与分管部门深入沟通,研究问题,积极主动地参与分管工作的管理和决策。“看得见、站得出、挺得住”的实践宣言,为阿勒泰市的发展建设以及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注入了新鲜血液。

针对阿勒泰市干部培训面窄、培训层次不高的问题,张成慧积极争取,为阿勒泰市建立了首个干部区外培训基地。阿勒泰地区大部分县级、科级干部先后赴北京参加了高层次培训。

市委组织部部长刘成说:“非常感谢张成慧书记积极的帮助和联系,使我们阿勒泰地、市杉兜母刹坑辛苏庋一个非常好的培训机会。阿勒泰市各级干部去北京参加培训以后,我们明显感觉到,干部眼界开阔了,尤其在金融理财方面,他们的理论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近十年来,国家、自治区给予阿勒泰市的扶贫资金仅占全地区所获扶贫资金的2.6%。扶贫重点村的困难群众何时才能脱贫?张成慧把这件事始终放在心头。阿勒泰市扶贫办主任黎正文清楚地记得,3年来,他和张成慧书记跑到贫困农牧民房子去走访,到地区、自治区去反映阿勒泰的水利、畜牧遇到的难点、热点问题。功夫不负有心人,张成慧坚持不懈努力,在获得地区主管领导和地区扶贫办理解的前提下,提供数据支持,最终确定从地区兄弟县拿出7个扶贫重点村指标支持阿勒泰市。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阿勒泰市扶贫重点村已经由原来的10个增加到27个。财富资金已经到位了500万,到年底有可能达到700万到800万,特别是重点扶贫村的增加和扶贫基数调整以后,解决农牧民遇到的实际问题,为他们早日脱贫致富,能打下更好的基础。

建立三位一体融资体系

张成慧在与部门、干部职工广泛交流探讨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紧密结合阿勒泰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提出了全市今后一个时期金融信贷、商贸流通行业改革与发展的总体规划目标和任务。构建完善的商贸流通环境是促进商业领域良性循环、推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先决条件。为了做好阿勒泰市商业网点专项调查工作,张成慧充分发挥自身金融信贷专业特长,带领工作人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主持编制了《阿勒泰市商业网点规划》,为全市商贸流通业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农业开发工作中,他尽己所能积极努力,为阿勒泰市争取到了第一个国家重点项目――阿苇滩灌区建设项目。该项目已于2010年3月正式通过国家审批,成为国家重点项目。国家将拨付资金980万元,自治区配套资金340万元,在赡昴谕瓿上钅拷ㄉ琛D壳埃项目规划、工程招标等前期准备工作正在进行中。除此之外,张成慧根据阿勒泰市经济比较薄弱,财政收入比较低,但发展前景看好的实际,提出要加快市属投资公司整合力度,积极申请银行贷款,建立“政府项目、招商引资、银行贷款”三位一体的融资体系。

2010年4月,张成慧在国家开发银行新疆分行汇报工作期间,得知分行拟同自治区发改委就部分地市州、县、乡镇进行规划合作试点达成协议,将在规划费用、专家等方面给予支持。他立即向分行争取,同具体经办处达成一致,将阿勒泰市及阿勒泰市北屯镇分别列入县级和乡镇级规划合作试点。当年12月,国家开发银行新疆分行就支援阿勒泰市规划前期费用15万元。

张成慧书记说:“现贷金融这一块,确实是我们阿勒泰大多数干部的一个短腿,我们很多干部对这个认识并不是太深入。随着我们的财政收入的增加,随着我们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会越做越好。”

这份情一直会延续下去

最让人难以忘怀的是,在阿勒泰市遭遇60年不遇的特大暴雪灾害时,张成慧牢记援疆使命,不畏严寒,连续28天坚持战斗在抗灾救灾一线,并主动向援疆派出单位汇报阿勒泰市严峻的灾情形势,争取救灾捐款21.7万元,及时帮助灾区解决了燃眉之急。

张成慧印象最深的是,2009年大雪,在将军山后面住着杉胰耍大雪一封,食品药品短缺,为了及时补给米、面、清油、药品,他们只好把物品放进袋子后通过塑料布传输,最后硬是拖拽着把物品送到住户家里。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3年的援疆工作转眼已经过去赡甓唷赡昀矗张成慧时刻牢记援疆使命,大力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密切边疆与内地的联系,在项目争取、招商引资、科技服务、人才培训等方面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着力改善阿勒泰市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为地方经济发展夯实基础。

银行金融扶贫工作汇报第7篇

践行普惠金融理念,牢固树立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服务社区、打造一流的大型零售商业银行的战略定位,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银行精准扶贫工作心得,方便大家学习。

银行精准扶贫工作心得1

一、加大扶贫信贷政策支持力度

扶贫工作对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小康社会,至关重要,邮储银行与“三农”结合最密切,在扶贫惠农工作中,更应该发挥重要影响力。为不断提升金融服务民生、服务“三农”能力,该行出台了对贫困地区的信贷投放规模原则上不予以限制等优惠政。同时,为及时发放扶贫贷款,还开辟了审批绿色通道,对贫困地区上报的各类贷款实行优先审批,针对贫困人群生产生活的贷款实行优先发放。

结合实际情况,该行还建立差异化的业务考核机制,对贫困地区在收益、资产质量、绩效等方面进行差异化考核;同时,适当提高资产质量容忍度,通过适度宽松的考核政策,提高市、县级银行对贫困地区扶贫惠农工作的积极性。

二、拓展创建新模式,扶贫服务最大化

一是服务拓展渠道多样化。为了实现扶贫工作信贷额度规模化、扶贫对象最大化,该行大力拓展合作空间,积极主动寻找各种类型的合作伙伴,先后搭建了“银政”、“银协”、“银企”、“银担”、“银保”等综合服务平台;同时,与省委农工委、省扶贫移民局、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科协等部门陆续签订合作协议。

二是创新抵押担保方式。该行结合国家以及省市政策,开展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林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将林权、土地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集体土地房屋产权逐步纳入抵押范围;同时,探索大型农用生产设备、水域滩涂使用权等创新担保模式,切实解决贫困居民融资难问题。

三是着力信贷模式创新,全力扶贫促双赢。为进一步整合资源,该行加强与农业龙头企业的深入合作,推广“核心龙头企业或专合社加农户”的信贷模式,以提供优质的服务为基础,通过批量开发、提前授信等方式优化贷款流程,为贫困地区各类经营主体提供良好的信贷资金支持。

该行十分重视涉农优质产业链和龙头企业的开发,挖掘涉农核心企业上下游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设计开发适合的产品,创造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与新希望集团、通威公司、四川驰阳农业等龙头企业合作,开发了“公司+农户”贷款模式。截至目前,与新希望集团合作贷款结余5084万元,与通威公司合作贷款结余983万,与驰阳农业合作贷款结余1136万元。

该行创新营销模式,通过四川省科协牵线搭桥,创新了“银会合作”模式,截至2015年5月末,通过科协、农技协渠道,全省已累计发放贷款7412笔,金额亿元,结余亿元。

三、勇于首创,扶贫小额贷款试点工作有成效

该分行与四川省扶贫移民局建立合作关系,在巴中市南江县创新开展扶贫小额信贷工作,加大扶贫贴息贷款投放力度,得到广大农户及各级领导的高度赞誉。

在巴中,市县两级邮储银行与扶贫部门明确职责、合理分工、协调配合,共同推进扶贫小额信贷工作试点。自去年启动以来,邮储银行四川分行与巴中市各县扶贫移民局紧密配合,创下“五个全市第一”:与市扶贫移民局第一家签订了《扶贫惠农小额信贷业务合作框架协议》、联合出台了第一个《巴中市扶贫惠农小额贷款实施办法》、制定了第一个《贫困户评级授信标准》和《村级风险管控小组职责》、第一个“扶贫惠农”金融服务工作站成功在南江县栗园村挂牌、成功发放全市第一笔扶贫小额贷款。

针对贫困户个体特点,该行量身打造了“四最”扶贫小额信用贷款产品,即:最简的手续、最灵活的使用周期、最低的成本、最大的可获得性,为贫困户个体提供快速优质服务,为他们的脱贫加油助力。

国务院扶贫办公室主任刘永富深入到巴中,在该行“扶贫惠农”金融服务工作站视察,详细了解小额信贷产品要素、流程和运作模式后,对邮储银行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敢于承担社会责任的做法十分赞赏,高度肯定了邮储银行创新“扶贫惠农”小额信贷、开辟“银村合作”的金融扶贫新模式。

巴中市委、市政府对该行精准扶贫工作高度认可,同时,为大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深入,市政府已组织建立担保基金1000万元。

四、落实扶贫工作会议要求全面高效完成目标任务

为认真落实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该行围绕“四大片区扶贫攻坚行动”、“五大扶贫工程”和“五个一批”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将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水平,不断创新金融服务模式,不断拓宽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的融资渠道,出台了“全面落实《四川省委关于集中力量打赢扶贫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的实施方案”。成立了“金融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同时,要求各二级分行参照省分行领导小组组织架构,成立“金融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负责具体方案实施以及外部机构协调沟通工作,确保88个贫困地区都有领导作为帮扶督办人,部门负责人作为包干责任人进行连点督导。各扶贫地区支行成立扶贫开发工作小组,支行长作为当地“扶贫开发工作”第一责任人,负责具体的金融政策执行,实行定点联系帮扶。

该实施方案明确了扶贫工作目标:到2017年,在全省设立500个“三农”金融工作站和扶贫工作点;到2020年,在88个贫困地区的信贷规模翻两番,投放“三农”、小微贷款合计1200亿元,力争全省“普惠金融”贷款增速、增量居省内国有银行首位,全面完成省委、省政府交办的定点扶贫工作任务。

银行精准扶贫工作心得2

近年来,__银行扎实推进国家精准扶贫战略部署,充分发挥我行人员网点和体制机制优势,以信贷投放作为金融扶贫工作的着力点和主要抓手,以产业扶贫作为帮助贫困群众建立“造血”机能、稳定增收长效机制的根本举措,不断加大金融扶贫工作力度,制定规划、精准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年末,累计投放各类扶贫贷款6,774万元,其中向“建档立卡”贫困户投放贷款579笔金额1,269万元,企业扶贫贷款10笔金额5,300万元,其他扶贫贷款205万元,对符合信贷条件且有贷款需求的贫困户基本做到了应贷尽贷。一年来共带动全地区1087名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一、加强组织领导

市县两级机构均成立了由“一把手”任组长的金融扶贫工作领导小组,集中领导、统筹调度脱贫攻坚金融服务工作,制定了金融扶贫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职责和任务,全面负责金融扶贫工作的落实和推进。位于贫困地区的分支机构由支行行长作为当地扶贫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具体的金融扶贫政策执行,实行定点联系帮扶,全面推动金融扶贫工作开展。

二、完善配套制度

各分支机构结合本地区、本机构实际情况,制定了《金融扶贫工作实施方案》、《金融扶贫工作计划》,全面推动金融扶贫工作深入开展;制定了《金融扶贫贷款操作细则》、《扶贫贷款管理办法》,对扶贫小额贷款的条件、操作流程及日常管理做出明确规定,确保金融扶贫工作有章可循、有章必循、遵章必严、违章必究;制定了《扶贫小额信贷分片包干责任制》、《扶贫小额贷款尽职免责管理条例》,将扶贫贷款纳入年终绩效考核之中,消除一线从业人员的恐贷、拒贷心理,充分调动基层营业机构发放扶贫贷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加强走访调研

各级高管人员与贫困农户一对一结对包扶,建立长期帮扶关系。各相关机构高管人员和一线金融服务人员不断加大贫困村驻村工作力度,克服交通不便、气候恶劣等不利条件,经常性地深入贫困村实地走访调研,与当地乡镇、村委会干部一起了解情况,调查摸底,逐一了解贫困户的经营情况、产业情况及金融服务需求等情况,掌握贫困户的贫困程度、致贫原因,针对不同的贫困户量身打造针对性较强的扶贫方案,采取不同的帮扶措施,确保做到因户施策精准扶贫,特别是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积极引导、教育,使其破除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全面激发自我脱贫内生动力和主动脱贫愿望。

四、提高投放效率

为确保将扶贫贷款及时高效投放到位,各分支机构在总行小额贷款流程优化的基础上,对贫困户贷款实行“三优一简”政策,即贷款优先、服务优先、利率优惠、手续简便,为贫困户开辟信贷审批绿色通道,对相关营业机构实施特别授权,对报批的贫困户生产生活贷款优先发放,减少审批环节。同时严格管控扶贫小额贷款的业务操作时间,进一步提升扶贫小额信贷发放速度,减少客户等待时长,节约客户时间成本。

五、创新扶持模式

切实转变贫困户扶持理念,大胆创新贫困户扶持模式,将为其输血和助其造血相结合,将授人以鱼和授人以渔相结合。一是推出“合作社+贫困户”扶持模式。__镇__村是省定贫困村,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6户,2017年末,该村为实现脱贫,决定发动贫困户发展肉驴养殖产业,但由于贫困户缺少资金且缺乏养殖经验,产业发展遇到阻碍。__支行经多方调查,并与当地扶贫部门进行对接,支持该村成立了肉驴养殖合作社,以“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作为该村脱贫致富的经营途径,并由我行向该合作社的1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扶贫贷款65万元,并由当地扶贫办对贷款进行贴息,有效的支持了贫困户发展致富产业。二是推出“农业龙头企业+贫困户”扶持模式。__食品有限公司是__县知名农业龙头企业,主要经营农副产品加工,当地支行主动对该企业进行减费让利,降低贷款利率,减少企业经营成本,推动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优先为当地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带动贫困户发展农副产品,通过此种扶持模式,不仅为贫困户带来了稳定的工资收入,也降低了贫困户在产业扶贫过程中单打独斗的市场风险,截止年末,我行已累计为该企业投放贷款一亿多元,带动当地30多户贫困户脱贫。三是推出“助农取款点+贫困户”的扶持模式。__镇__商店的业主是一名残疾人贫困户,生活困难,在我行的帮助下,为其设置了一个助农取款点,指派专人进行指导、宣传,使该业主在较短时间内熟练掌握了相关技能,该商店目前年累计交易在3000笔以上,交易额5万余元,每月手续费加利润收入合计1,500余元,基本满足了该贫困户自身生产生活需要,该助农取款点也被省行组织开展的普惠金融“百千万”工程建设活动评为“优秀助农取款服务点”。

六、拓展结算渠道

为方便贫困户领取农村低保、粮食补贴等帮扶资金,我行在所有贫困村均设立了具备小额取款、转账、查询等功能的助农取款点,营业网点安装了各类自助机具,使广大贫困户足不出村即可享受到我行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各相关营业机构还在贫困地区大力推广银行卡、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电子金融产品,在充分满足贫困户信贷融资需求的同时,拓宽贫困户结算渠道,提升贫困地区的信息化水平。

七、开展政策宣传

各级营业机构通过户外LED屏、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流动宣传车等多种渠道和方式开展宣传,重点对信贷扶贫政策、征信常识、诈骗防范等金融知识进行普及宣传,帮助扶贫户和符合条件的经营主体了解扶贫产业贷款政策,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户等金融消费者的风险意识、信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充分发挥金融力量对扶贫政策的推动作用。

八、强化沟通协调

市县两级机构建立完善了扶贫信息沟通和报送机制,对上及时掌握各级地方党委政府、扶贫办和人民银行、银监局等监管部门的最新工作要求,汇报我行最新扶贫工作情况,协调并争取相关部门给予扶持政策和扶贫贷款贴息。对下及时了解各相关营业机构扶贫工作的推进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交流推广基层先进经验,结合形势的发展不断调整和完善扶贫工作举措。

银行精准扶贫工作心得3

2015年,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紧紧抓住市、县委主要领导的讲话精神,在各相关单位的关心、支持、帮助下,实施“集团帮扶,整村推进”,以农民增收为重点,以全面脱贫摘帽为目标,团结和带领全村广大人民群众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奋力拼搏,安口镇吴坪村精准扶贫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围绕精准扶贫工作要求和省、市、县精准扶贫会议精神,我们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举措,制定最强有力的措施,实行挂图作战,下大力打好这张扶贫“精准牌”。

一、摸“准”扶贫对象,确保精准扶贫“靶向定位”。按照国家和省、市、县对贫困户、贫困村进行识别和建档立卡的工作要求,我们严格执行识别标准,把最贫困的户纳入帮扶范围,科学合理制定帮扶计划。分社逐户建立了基本情况数据库,并按照“规划到社、帮扶到户、责任到人”的总体思路,精心编制了吴坪村精准扶贫实施方案,确立了贫困户主导产业,填写发放了贫困户登记表、扶贫手册,制定了贫困户脱贫计划,真正做到“有卡、有簿、有册、有档”,对贫困人口、贫困家庭实行信息化管理。并对识别出来的贫

困户制定帮扶措施,通过分析致贫原因,对扶贫对象逐户确立帮扶项目,建立脱贫规划明白卡、台账,明确帮扶责任单位、帮扶人员。具体采取扶贫项目拉动、合作社捆绑发展、就近务工等扶贫模式,集中力量予以扶持。

二、创“优”工作机制,确保精准扶贫“阳光普照”。深入开展大走访、大调研,认真倾听贫困群众诉求,耐心询问每户家庭情况,深挖致贫根源,逐户走访建档,与贫困户交心谈心、算账对比,制定帮扶计划,谋划布局产业项目,推进精准扶贫。切实把村民组织起来,把致富能手培育起来,把大学生村官、驻村工作队合理利用起来,摸清贫困底数,分析致贫原因,制定帮扶计划,把产业培育起来,把土地流转起来,把群众带动起来,把医疗体系完善起来,把发展环境优化起来,把村社两级干部积极性调动起来,着力推动贫困户的经济和产业健康发展起来。

三、吹“响”攻坚的号角,精准整合资源,打好连片脱贫攻坚战。

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抓好双联行动与精准扶贫攻坚行动确定的目标任务对接工作,强化各双联单位和领导干部的主体责任,组织引导他们共同担负起扶贫攻坚任务,动员更多的非公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社会力量参与,深化拓展定点帮扶、社会帮扶等帮扶模式。同时加强扶贫项目和相关涉农项目资金的整合力度,统筹安排整合资金。集中向重点产业、

重点项目、扶贫重点倾斜,激发群众发展活力,着力解决资金分散、重点不突出、效果不明显的问题,使有限的资金、项目和政策能够进村入户精准实施。

一、加强领导。为了抓好落实精准扶贫工作,我们成立了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重点要求要把全村贫困人口核实好,在核实贫困人口工作中,要把民政部门的低保人口衔接起来,通过认真相对比较,做好贫困农户的识别工作。

1、根据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认真按照贫困农户建档立卡的工作方法和步骤,做好贫困农户的统计工作。

2、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评议和初选出本村贫困农户名单。并且通过村级公示初选贫困农户名单。

3、做好精准扶贫“四法”工作

一是明晰“一条路径”,即力量法。按照省委、市的要求,增强减贫脱贫的内生力量;创新城乡互动发展机制,增强减贫脱贫的拉动力量;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机制,增强减贫脱贫的支撑力量;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增强减贫脱贫的保障力量;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增强减贫脱贫的领导力量”的要求,以改革统揽、开发扶贫、拔掉穷根为总攻方向,以“五个机制撬动五个力量”为总攻路线,以脱贫致富奔小康为总攻目标,以“往前冲”的精神、“敢探路”的勇气、“一起上”的格局、“认真抓”的劲头为总攻要求来贯彻落实省

委、市、县的要求。

二是构建“一套机制”, 即十子法。探索构建“十子”机制,推进精准扶贫。具体是瞄靶子,建识别机制。梳辫子,建分类机制。结对子,建驻村机制。理路子,建规划机制。想法子,建帮扶机制。甩膀子,建动力机制。强班子,建引领机制。凑份子,建联动机制。造册子,建管理机制。

三是突出“一个抓手”, 即抓手法。围绕目标具体、措施具体、进度具体、责任具体“四个具体”。

四是实现“一个突破”,即产业链法。要在产业链上发展,依靠市场激发内生动力上突破。通过产业链生成和发展要素的主动链接,链动农户、合作社、企业、基地核心要素和科技、教育培训、融资、特色品牌4个保障性要素,有效整合产业扶贫的资源和力量,促进农民尤其贫困农民持续增收,实现稳定脱贫。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银行金融扶贫工作汇报第8篇

一、全面启动有难度:瓶颈较多,原因复杂

基层金融机构、政府职能部门、企业主在调查中反映到:《规划》所出台的金融优惠政策涉及面广,内容也比较丰富,但缺乏差异化的实质性倾斜,与张家界实情不匹配。具体来说,金融政策缺乏针对性,未体现片区差别性,着地难度大;基层金融难逾越体制与机制的束缚,加之信息不透明,想发力难发力。

(一)政策设计没有质的突破

《规划》虽出台了企业上市融资,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债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企业债券、公司债券等直接融资工具,但调查发现,操作层面正因为准入“门槛”偏高,全市至今仍只有1家公司上市,1家公司获准发行企业债券,片区融资仍依赖银行贷款。长期以来,农村金融机构放贷要求提供足值的担保或抵押物,而农户拥有的土地、住房,农业企业投入大量资金建设的农业生产设备、租赁的土地经营权,不符合抵押要求,农户和农业企业贷款极易被拒之门外。因贷款门槛高而造成的“融资难”已经成为农村中想干事的农户、能人创业的最大“瓶颈”。即使能融资,贷款利率也普遍遭到上浮,据估算,全辖涉农贷款利率较发达地区至少高出60%,最高150%。针对片区扶贫贷款难、贷款贵问题,《规划》未降低贷款准入门槛,有效缓解农户、涉农企业贷款难、贷款贵等问题。

(二)政策本身不符合片区实情

一是与区域特殊性不符。《规划》出台了涉农贷款奖励政策,于2010年实施。调查发现政策仅包括县和县级市,不包括县级区。而张家界市所辖永定区、武陵源区虽定位于城市区,但管辖36个乡镇,17.9万农户,90%地域、60%人口均属农村。2010年、2011年,两区农村信用社涉农贷款在各项贷款中的占比达75.7%、77.5%。但因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仅适用县级金融机构,把名属于城市区而实服务于农村的两区金融机构排斥在外。政策规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同比增幅超过15%的,对增量超过15%的部分按2%给予奖励。调查了解到,担负支农主力军的慈利县、桑植县农村信用联社因历年来涉农信贷投放基数大,同比增幅未超过15%而未得到一次奖励;相反其他涉农金融机构断断续续涉足支农业务,同比增幅有时超过15%而得到奖励。政策落实效果与初衷存在较大反差。

二是与基层职能不符。《规划》出台了鼓励大型金融机构在片区中心城市设立分支机构,搭建跨省融资平台;建立并利用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多方拓展发展融资渠道等政策。但政策的制定话语权均集中在国家部委,地方政府不能越俎代庖,即使有自,但因协调难度大,无法组织实施,片区引进、组建金融机构难度大。张家界市政府试图引进2家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至今因银监会未出台配套的监管办法被搁浅。

三是与片区需求不符。首先,扶贫贷款贴息期、贴息利率难满足贷户实际需求。扶贫贴息贷款的期限以一年为主,最长不超过三年,统一执行年利率为3%的优惠利率,贷款超过贴息期和展期、逾期的不再享受贴息政策。调查了解到,农村申请扶贫贷款,主要是解决种植业、养殖业资金不足。由于产业附加值低,加之自然灾害频发,贷户收成不可观,往往还没有实现增收,贴息期限已满,被迫承担后期利息。其次,适合片区好扶贫政策在萎缩。永定区系原大庸县,在市区成立前能享受两民贷款贴息政策,成立后仅可享受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贷款贴息政策,而且实行滚动管理,该区所辖新企业户只能在老企业退出后才能享受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贷款贴息政策。

(三)政策实施欠缺有利的支撑因素

一是资金实力不足。一方面,金融资金实力偏小难满足需求。到2012年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343.77亿元、246.85亿元,存贷比接近71.81%。在全市资金实力不足全省的2%、而存贷比超出全省5个百分点的情况下,信贷资金已满负荷运转,仅凭全市自身资金实力,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面临着较大的资金供需矛盾。另一方面,地方财力不足,对金融机构中小企业贷款不能及时提供适当风险补偿、补充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也无法拿出更多的资金,加大财政资金扶贫贴息资金投入,无法吸引金融机构加大扶贫贴息贷款的投入力度。

二是部门间尚未形成联动机制。调查发现,各级扶贫办、财政、民委、金融机构并未建立通畅的联系渠道,每年下发的扶贫贷款贴息计划文件根本没送达承办金融机构,就连2007年下发的工作委员会成员职责与分工的纲领性文件于2012年3月才送达人民银行、农业银行。也没有形成定期召开成员间联席会,通报全辖扶贫贷款进展,商讨亟待解决问题的工作机制。全市涉农扶贫资金管理部门多,“九龙治水,各行其是”现象在实际工作中比比皆是,资源分散、项目建设重叠,信息传递不及时,致使政府的扶贫开发与金融信贷投放难以并驾齐驱。

三是担保瓶颈制约性。金融系统仅认可有政府背景的融资性担保机构,把民营融资性担保机构排斥在外,全市政府出资的融资性担保机构仅1家,担保资本金1亿元,按放大5倍原则,只能对中小微企业提供5亿元额度担保,担保能力有限。该融资性担保机构未遵守经营准则,违规放贷,已遭到工总行授信否决,工商银行与市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间的担保业务已停止合作。企业寻求担保时,反担保及附加条件较为严格,不仅要提供反担保,而且也收取融资额10%的保证金、2.5%的反担保费。

四是涉农政策保险业务边缘化。调查发现,基于涉农保险赔付率高,收益偏低,加之农村地域广,路程远,农户居住较分散,办理难度大,保险公司不愿推广,相关业务人员也不愿意受理。目前张家界市94个乡镇,财产保险公司只有人保财险公司在区县城区周边的7个乡镇设有营销服务部,1561个行政村没有一个村有财产保险公司的服务机构。

(四)政策执行缺乏监督约束力

一是《规划》出台的金融优惠政策在实施环节上主要采用鼓励、引导、深化、完善等手段,缺乏有效的督导督促,极有可能给金融机构在服务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不作为留下“空子”。当前国有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均在追求经营利益最大化,支持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履行更多的是社会责任、政治责任,需要牺牲更多的商业利益。在利益面临挑战时,金融机构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会采取收缩战略,退出片区扶贫战场,会削弱金融参与扶贫支持力度。二是《规划》仅提及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将新增可贷资金70%以上留在当地使用,按此要求,其他金融机构可随意将所吸收存款转移、上存,势必造成每年有大量资金借自该地区,却贷给其他地区,造成当地资金流失、失去反哺当地的扶贫资金“造血功能”。

(五)基层农村金融机构因管理权上收而无法自主参与片区扶贫

基层金融机构处于微观与宏观结合处,各地实情差异较大,支持“三农”更需要基层金融机构自主发挥,酌情实施。但当前由于受体制与机制的约束,农村金融上级行均掌握着授信控制权、制度制定权,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基层金融机构仅是执行者、贯彻者,没有自。即使基层金融机构想自主创新,推行符合当地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也得向上级行汇报请示,势必影响农村金融创新时效性,极有可能因超出权限无法实施。纵观张家界近几年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活动,邮储银行、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参与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试点进展缓慢,成效不明显,关键是受上级行(社)制约所致。

二、几点完善建议:突破创新,找准切入点

(一)出台差异化的倾斜政策

呼吁国家考虑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情,尽量出台更加有份量、货真价实的差异化金融优惠政策,切实发挥出金融扶贫作用。

一是对片区给予资金倾斜。加大中央或省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解决片区地方政府财政在贷款风险补偿、扶贫贷款贴息、担保基金等资金不足问题。央行应在片区执行差别化的存款准备金率,适度降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增加片区银行体系流动性,增强贷款投放实力。安排一定规模再贷款,为片区金融机构提供资金保障。

二是解决片区扶贫融资难、融资贵等突出性问题。对片区拥有土地、住房的农户以及拥有价值不菲农业生产设备、土地经营租赁权的农业企业融资时,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应及时提供担保,下调担保费率,取消反担保。农信社等涉农金融机构应积极参与扶贫贴息贷款业务,满足广大贷户融资需求,尽可能不上浮贷款利率或适度下浮,切实减轻片区经济实体融资成本。对片区金融机构发放扶贫贷款所减少的利息收入应通过减免税收、抵扣利润上交等途径弥补,保护好基层金融机构利益。

三是扩大基层权限。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金融机构总行尽可能下放授信权及转授权,从根本上赋予基层行参与片区扶贫的主动权。基层行应结合实际,积极探索符合片区扶贫的信贷模式和服务方式,增加有效供给与服务,满足扶贫攻坚、改善民生的多样性信贷需求。

(二)完善相关配套政策

一是加快设立跨省金融机构。国家金融监管部门根据实际需求,协调好各片区关系,搭建跨省融资平台,在片区城市中心设立分支机构,安排充足的资金,支持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适度放宽片区引进异地金融机构设立分支机构条件,特事特办,力争早批早进早发挥作用。

二是完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合理区分纯城市区与非城市区,及时把纯农业人口占60%以上农业大区的金融机构纳入涉农贷款增量奖励的范围。调整奖励标准,对农村信用联社发放涉农贷款额占总贷款90%以上,且由于历史原因,涉农贷款平均余额较高的,增量奖励比例可适当降低到10%左右。

三是强化金融扶贫责任。明确金融机构年度贷款有多少比例用于扶贫贷款,保险机构要每一个扶贫项目提供保险。扶贫贷款风险由银行、保险部门按一定比例分别承担,损失由自身盈利来弥补。

(三)落实风险保障机制

各级财政应按政策规定安排充足资金,及时对银行业金融机构中小企业贷款年度新增10%以上的给予适当风险补偿。保险机构可以选择委托制,委托乡镇村组干部涉农政策保险业务,切实将涉农政策保险落到实处,提高农户种植水稻,种养能繁母猪、育肥猪积极性,减少农户损失。

(四)形成工作合力

建立片区扶贫综合协调中心,全面做好政策传导反馈工作,协调好片区部门间关系,督促相关能部门落实各项政策,适时反馈片区落实政策所面临的问题,争取国家尽快出台有针对性的举措,确保金融扶贫政策及时跟进。财政、扶贫、发改委、金融等部门要加强协作沟通力度,整合资金,有机捆绑、相互衔接、匹配投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配合做好金融扶贫开发工作。

(五)创新金融扶贫方式

在当前金融机构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金融机构如何参与扶贫开发,又获得了相应的利益回报,只有加快金融扶贫方式创新。根据张家界农村实情,可尝试如下几种金融扶贫创新模式:一是“公司+农户+基地+扶贫贴息”模式。产业化龙头企业运用其产业化基地与农户签订订单,为农户生产提供贷款担保,政府利用扶贫资金向企业提供风险保障,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利用银行贷款致富。二是“以扶贫资金作抵押”模式。将各种扶贫资金有机打捆,作为银行抵押。金融机构将扶贫资金放大一定倍数,结合扶贫项目安排,投入扶贫信贷资金,推进整村扶贫开发。三是“担保机构+合作社+银行(信用社)”模式。与融资担保机构合作,由融资担保机构向合作社中的抵押、担保不足成员提供担保,满足贫困户、贫困村贷款需求。通过此模式,金融扶贫寻求解决贫困户(村)获取贷款的抵押、担保问题,找到“三农”经济发展与农村金融支持的结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