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农机调查报告

农机调查报告赏析八篇

时间:2022-07-15 16:47:29

农机调查报告

农机调查报告第1篇

一、现状:成效比较明显

全区劳务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农村第一经济目标,突出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和服务管理三大重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三)基地建设取得成效。由区劳务办牵头,先后多次组织有关部门到市外考察劳务市场,走访用工单位,洽谈劳务协作,多层次、多渠道、多工种开展劳务合作,建立了上海、深圳(中山)、浙江、陕西、新疆、厦门等劳务输出基地,吸纳了籍农民工5.8万余人。

二、问题:成为影响因素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需引起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

(一)管理体制分散、综合效能难以体现。目前,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管理体制和培训经费分散,转移工作农业局、劳动局和社会保障局都在管,而农业、劳动、扶贫、教育等部门都有培训资金,都出台了管理办法,而培训的对象都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这种条块分割、经费分散、多头管理在客观上影响了培训质量和有序转移综合效能的提高。

(二)培训资源难以满足农民工培训的需要。一是培训学校小而弱,目前除职教中心能够承担中职长期培训外,其他学校仅能承担中、短期培训。二是培训学校专业设置、调整跟不上市场变化的需求。由于在农民求学盲目性和学校条件差的影响下,竞争激烈、就业困难的计算机专业成为农民工技能培训学校和农民工选择专业的首选,而市场需求大且容易就业的专业却因办学设备和农民择业意识的影响而不能形成规模。三是市场需求技术水平高的专业,区内难以开展技能培训。四是培训经费投入不足,不能满足庞大的农民工群体培训的需求。除了已培训的2.6万名农民外,还有12.9万名需要转移的富余劳动力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95%,而每年还有4000多新增劳动力不断涌现。

(三)供求双方信息不对称,盲目外出务工队伍较庞大。由于受地处边远山区、居住分散等各方面条件的制约,用工信息收集渠道少,信息难以延伸到农村及村民,致使部分农民想外出又因缺少信息而举棋难定,即使外出务工也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五)服务管理跟不上快速发展的劳动力转移的需要。一是在对外出农民工的服务管理方式上,还不能满足外出务工农民的需要。全区外出务工农民人数多,分布较广,服务管理难度大,农民工在外的医疗、子女入学等诸多问题没有形成系统的解决办法。二是维权工作步履艰难。一些用人单位不依法与农民工鉴定劳动合同,拖欠农民工工资,不缴社保费,不支付或不足额支付农民工加班工资的现象仍较突出。三是返乡创业上还不能满足农民工创业的要求。全区除发展生猪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外,在其他领域创业缺乏具体的扶持措施,还没有形成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良好氛围。

(六)经济发

展滞后,就地转移劳动力较难。尽管近几年我区经济发展提速,步伐加快,但比市内主城区及市外经济发达的地方,仍然差距甚大;目前当地无大、中型企业带动,富余劳动力就地务工较难。

(七)土地流转程度不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一是农业产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程度不高,劳动力不能从土地上有效解脱出来。二是部分农民想将土地流转出去后外出务工,但无流转接受对象。三是部分农民想把土地流转出去又存在害怕收不回来的担忧,不愿流转。四是部分农民两头兼顾,农闲外出务工,农忙回家种地,往返奔波于家庭和务工之间,形成了务工连续性差,岗位不稳定,流动性大,务工收入不高的特点。

三、对策:理体制建机制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各部门密切配合,改革培训方式,培育市场主体,开辟劳务基地,打造劳务名牌,拓展服务内容,创新工作方式,促进城乡统筹。

(一)理顺管理体制,统筹城乡就业。为了更好地体现人力、物力、财力的综合效能。根据市编委渝编()31号文件精神和市劳务办职能已划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实际情况,尽快将现由区农业局负责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移交给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有利于上下工作衔接,提高办事效率。具体工作由就业局承担。以便建立劳动力资源调查、信息收集、组织培训、技能鉴定、基地建设、转移输出、社会保障、执法监督、争议仲裁一条龙的服务管理体系。

(三)以突出提高技能为主,建立农民工培训机制。一是培训管理上,由劳动局统筹协调。长期培训(毕业时发两证: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由教委负责;中期培训由教委、劳动局共同负责,以劳动局为主;短期培训由劳动局负责。二是在培训方式上,坚持市场运作,强化订单培训,实行农民订单、学校接单、政府买单的三单式培训。三是在培训内容上,除长期培训的以外,少讲理论课,多上实践课,中短期培训的至少应做到半耕半读同时要把《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纳入培训内容。四是在培训质量上,要以市场用工需求设置培训科目,做到数量与质量并重,以成功输出和稳定就业为考评培训机构的主要内容。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培训资金的审计监督,确保政府投入资金的安全有效使用。

(四)建立收集渠道广泛、迅速的企业用工信息服务机制。加强信息沟通是确保富余劳动力有序输出的重要因素之一,区就业局除与市劳动力市场信息联网外,还应在劳务输出基地和劳务输出人员较为集中地方的人员中聘请信息员,广泛收集和反馈各种劳务用工信息。各村(居)明确12名信息联络员,形成市、区、乡(镇)、村、社五级劳务信息网络体系,为订单培训提供信息支撑,为富余劳动力有序输出提供信息保障。

(五)拓展劳务基地,培育劳务中介,建立多渠道劳务输出机制。一是在巩固现有劳务基地的基础上,加强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大、中型企业联络对接,开发建立技能型成规模的劳务定向输出基地,拓展基地规模。二是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建立劳务公司,外来用工单位招收农民工,由劳务公司统一规范劳动合同,实施全程跟踪服务。三是培育经纪人队伍,充分发挥能人的带动作用。四是充分发挥劳动力市场的作用,为农民的转移搭建好服务平台。逐步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从自由型向组织型,分散型向规模型,季节型向常年型,流动型向稳定型转变。

(六)加大宣传力度,开展联合执法,建立农民工维权机制。一是加大对《劳动合同法》等法律的宣传力度,提高劳资双方学法守法的意识;二是企业要实事求是的建立劳动用工台帐;三是建立联合执法检查制度,由公安、劳动、司法、工会、工商联等部门组成联合维权组,每年开展12次联合执法检查;四是继续实行劳动合同签证制度,以确保劳动合同的合法性;五是劳动部门要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变被动执法为主动执法。

(七)制定鼓励政策,优化投资环境,加强引导性培训,建立扩大就地转移规模的激励机制。一是通过引导性培训,转变输出观念,同时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当地经济发展步伐,逐步引导农民工就地转移当产业工人。二是通过创业培训,增强农民工的创业意识,引导农民工自主创业。三是通过围绕农村土地资源招商引资,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引导农民自愿将土地流转出来,实现由农民向产业工人的转变。四是通过政策鼓励和宽松的环境吸引,引导一批有实力、懂技术、善管理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并实行奖励,实现由走出去到引回来的转变。

农机调查报告第2篇

近年来,××农村金融机构组织获得成长,金融系统不竭完美,金融产物日益增多。2004年-2008年间,我市农行、农刊行、农村信用社累计投入农业贷款余额524.65亿元(见附表一)。2008年农村信用社农业贷款余额占到全市的38%;2006年以来,农业成长银行向农业财富化

龙头企业新增短期流动资金贷款1.6亿元;市农行在完成股改使命的同时,累计向全市投放种养年夜户和小额农贷2.6亿元。

实践中,还试探出一些金融机构和现代农业“双赢”成长的有用路子。

(一)村镇银行模式。其首要特点是:安身下层、按需信贷、三方联动、综合处事。2007年,××商业银行在仪陇县成立村镇银行。其运行体例有两种:一是由××商业银行、惠平易近村镇银行、惠平易近贷款公司三方配合供给年夜额、中持久信贷资金,解决村镇银行、贷款公司无法零丁知足农产物收购企业、龙头企业、种养年夜户的年夜额信贷资金需求。二是三方为统一财富链上的分歧主体供给信贷撑持。商业银行重点为农产物收购企业供给融资;经由过程农产物收购企业担保,村镇银行、贷款公司为出产性农业企业、专业户、种养年夜户及农资供给企业供给信贷资金撑持。至2008年尾,累计为1544户企业、农户供给贷款10164万元。

(二)农户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模式。其首要特点是:评级授信、一次审定、随用随贷、平安快捷。全市共评定信用村446个,占行政村总数的8.3%;评定信用户11.8万户,占农户总数的6.7%。对评定出的信用村,给以资金倾斜、利率优惠、处事配套等多项优惠政策;对信用户授信为2万元-10万元,并发放贷款证,农户持贷款证可以直接到贷款专柜打点贷款营业,在授信额度内随用随贷。截止今朝,仅农村信用社供给农户小额信用贷款40.4亿元,占全市金融机构同类贷款的99%。

(三)年夜林模式。其首要特点是:政府指导制订规划、龙头带动协作偿贷、担保介入提防风险。政府负责拟定财富成长规划、配套培植基本行动措施,协调融资、土地流转及龙头企业、业主和农人成立合作关系;并出资500万元成本金成立农村小额信贷担保公司,为金融机构注资供给担保贴息,如呈现贷款损失踪,金融机构承担10%、担保公司承担90%。同时,为农人贷款供给两年的贴息撑持,对所借担保贷款农户按季向信用联社付息,付息后凭证向政府申报享受贴息政策。区信用联社按照“村平易近代表初审、乡农经站二审、信用社三审、担保公司终审”的“四审”轨范,为农户供给贷款。龙头企业与农户签定产、供、销和收益和谈,统一供给种苗、手艺培训、疫病防治、排污措置,实施呵护价收购。并对每位种养殖农户在龙头企业的发卖收入实施专户存储,其中20%至30%用于慢慢了偿贷款。保险公司负责对种养殖园区农户饲养的生猪和家禽供给保险处事,并将信用联社作为第一受偿人。当地乡镇政府负责催收每笔贷款的到期了偿和利息支出,若当地政府督促了偿使命未完成,则由区财政截留当月下划当地乡镇政府的拨款。今朝顺庆区农村信用联社已为辖区农户供给贷款2890多万元,撬动平易近间资金投入近亿元。

(四)村子资金合作模式。其首要特点是:无典质担保、小额度借债、钱直接到户、分旬期了偿。1996年,仪陇县整合国际社会资金、农村闲散资金、其他商业银行贷款等,成立了仪陇村子成长协会,实施村子资金合作。该协会已在8个乡52村304个社扶持贫困户7082户,成立信贷中心297个、信贷小组1414个,累计投放信贷资金1346余万元、收受接管资金1023余万元,先后辅佐2000余户贫困户、8000余人脱贫致富。

二、供需反差

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对比,对信贷资金的需求慢慢由季节性需求向非季节需求改变、小额需求向年夜额需求改变、短期需求向中持久需求改变。农村金融机构在金融产物、处事体例、信贷力度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顺应。

反差之一:现代农业的扩张成长态势与金融机构营业缩短不合错误称。全市农业生齿占总生齿的80%,农业产值占地域出产总值的28.4%,然而把经营标的目的定位于农业、农村、农人的金融机构却不多。今朝,农刊行只对粮油收购企业供给信贷,不直接对农户开展营业;农行资金投放市场多从农村转向城市,从农业转向工商业;邮政储蓄银行在农村网点众多,却持久只吸储不放贷,虽2006年开办了小额存单典质贷款营业,但数额较小;农村信用社成为农村金融市场上独一的正规金融组织。同时,国有银行股份制更始时代,整合金融机构,压缩农村金融网点,金融机构笼盖率有所降低。

反差之二:现代农业成长需要金融“造血”与金融机构的“抽水机”效应不合错误称。从1999年来,工、农、中、建四年夜国有商业银行根基打消县一级分支机构的放贷权,却保留着吸储功能。据统计,2004年到2008年五年间,全市农业银行、农业成长银行、农村信用联社三家农村金融机构领受存款1164.0555亿元、发放贷款825.3203亿元,且存贷比呈逐年下降趋向,农村信用联社由80.95%下降到69.57%,农业成长银行由54.03%下降到13.45%,农业银行由59.22%下降到17.72%。(见附表二)

反差之三:现代农业对金融产物的多样化需求与信贷产物单一化

不顺应。从贷款前提来讲,典质或担保是贷款的必备前提。当前农村许可典质的资产仅限于有用资产和不动产等,且农村担保机构缺乏,给农人、农村企业融资造成坚苦。从放贷责任来讲,银行实施责任究查制,每笔贷款从贷出到收回,信贷员要负全责,使银行不敢等闲放贷。从贷款营业来讲,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和农户只有短期贷款这项营业。我市170家规模以上农产物加工龙头企业中,有76家在银行有贷款,贷款余额5.5亿元,还有90余家企业存在资金缺口。

反差之四:现代农业成长风险性年夜与保险成长滞后不顺应。现代农业成长面临着市场和自然双重风险,加倍需要成长保险降低风险。我市虽然已经开展了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但“保年夜不保小”,农业风险今朝仍然首要依靠政府灾难布施。因为农业保险风险年夜、收益低,保险公司不愿介入,农户自身又缺乏参保意识,农户面临的各类风险根柢无法抗御。

三、对策建议

要实现金融机构与现代农业慎密牵手、双赢共进,需要政府、企业和银行互动。

(一)财富要练好内功。金融机构不愿放贷给农业,其中一个首要原因就在于我市农业属于弱质财富,风险较年夜,效益较低。争夺银行贷款,关头要改变农业的弱质地位。要全力改变农业出产小的现状、散的结构、旧的机制,环绕畜牧、蚕桑、果蔬、优质粮油和中药材等传统优势财富,加年夜规模化经营力度,成立一批种养业园区,培育一批专业种养村、种养年夜户。鼎力宣传西充龙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仪陇武棚现代农业园、顺庆年夜林寺村等成功经验,鼓舞激励成长出产型龙头企业,率领农户集中成片成长财富。按照产物品牌化、出产尺度化、手段科技化的思绪,晋升传统农业,增添财富附加值。组建土地流转中心,成立农业出产用地品级评估法子,试探土地入股、劳力入股经营模式,把西充喷香桃、蓬安葛根、营山黑山羊、阆中中药材等优势财富规模做年夜,品牌做响。鼓舞激励成立农业开发园区机构,从事农村土地清算、招商、开发等工作,有用操作闲置土地,从而将金融和财富有用对接。

(二)扩简陋押物规模。今朝,存在银行要求的典质农业企业拿不出,农业企业能供给的典质银行不愿要的尴尬现状。冲要破典质物规模,让“死”资产“活”起来,积极试探仓单质押贷款,打点以农产物为典质物的商品融资,以应收帐款、发票、买方项下的信用证、卖方项下的信用证等产物组成的产物库进行质押贷款,考试考试以无形资产作为质押打点专利权质押贷款等做法。连系农村现实,确定有用典质物的规模,将林木所有权、林地使用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非农培植用地、农用出产设备、水域滩涂使用权、承包权、租赁权等纳入有用典质物,成立林业产权评估中心、房地产价钱评估中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村集体培植用地评估中心,评估典质物价值。明晰典质贷款轨范,按照政府指导、农人主体、金融处事、部门跟进的原则,确定轨范为:小我向银行申请产权生意中心挂号评估中心评估银行打点贷款手续。

(三)优化金融处事。增强处事农村金融能力,当真落实川银监通2008100号《关于进一步做好金融处事工作的通知》中关于“县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新领受的存款,首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的划定,成立查核机制。拓展营销营业,在向企业营销融资营业的同时,配套营销银行卡、电子银行、外汇营业等,拟定弹性贷款额度,在额度以内按照信费用随用随贷。优化投资标的目的,重点撑持优势财富、优势企业、优质基地、农业科技示范园等。优化审批处事,积极奉行授信审批查询拜访前移,由授信审批人员与客户司理同步到企业实地查询拜访;奉行小企业一站式审查制,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由一名授信审批人员完成对一户企业查询拜访、评级、授信的所有流程;对合适前提的企业实施“双签制”,不再上贷审会,直接由两位有权人连系签批,削减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限。

(四)完美贷款担保体例。市、县(市、区)两级配合出资1亿元的××市农业信用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应加速组建轨范,尽早挂牌运行,并落实好“市、县(市、区)财政支农资金每年拿出10%注入该公司”的要求,指导企业入股、专合组织参股,逐年做年夜农业担保公司的成本额度。以专合组织为载体、担保公司为平台、政策性保险为保障,为农村中小企业和农户实时供给贷款担保。进修“资阳模式”,放年夜担保贷款比例。慢慢使龙头企业和种养园区担保贷款比例达到1:6-10,促进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向农村有用集聚。鼓舞激励各类信贷担保机构经由过程再担保、连系担保以及担保与保险相连系等体例,开展农村融资的担保处事。

(五)规范成长平易近间借贷。平易近间借贷是社会经济成长到必然阶段,企业和小我财富慢慢堆集,财富成本向金融改变,而正规金融又不能知足社会需求时的产物。要增强规范指导,促成平易近间借贷与正规金融协调共生。积极扩巨细额贷款公司试点,积极试探社团合作型、小我委托型、自立投资型等平易近间借贷模式,确保平易近间资金更多投入农业成长。要指导平易近间借贷阳光化、规范化成长,切实规避借贷风险,全力削减借贷纠缠。要增强对平易近间借贷成长动态的监管,切确把握其规模、流向、利率变换情形,实时动态信息,指导平易近间借贷理性成长。

(六)成立现代农业风险保障机制。各县(市、区)要按照轨范划定,慢慢成立以财政投入、龙头企业投入和种养年夜户小我投入为主体的农业投资风险基金,首要用于对支农贷款进行基准利率津贴和对非酬报身分造成的贷款损失踪抵偿。按照政策指导、资金撑持、市场运作、农人自愿的原则,积极试探成立顺应农业出产需要的风险保障机制,构建多元化的新型农业保险系统,试探农业保险与防疫、救灾连系模式,专合组织与保险公司签定保险和谈,并慢慢将养殖小区、种养基地(年夜户)、农业科技示范园等纳入农业保险规模,扩年夜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品种和规模,增强农业抵御风险能力。

农机调查报告第3篇

一、实施农机购置补贴项目的基本情况及取得的成效

(一)基本情况

今年,上级安排给临邑县第一批农机购置补贴资金610万元。该县农机局在省、市农机办的领导和指导下,针对本地农业生产发展的需求,创新机制、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引导农民科学合理的购置先进、适用机械。共补贴各种农机具321台,其中,玉米联合收获机184台、小麦免耕播种机13台,大型拖拉机39台,其他各种机具85台,228户农民受益,直接拉动农民投资XX多万元。这些机具的投入使用,促进了临邑县农机化事业迅猛发展,取得显着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取得的成效

1、农机装备水平快速提高,配置结构进一步优化

农机购置补贴项目的实施,极大的激发了广大农民投资农机的积极性,农机总量持续增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截至目前,全县农机总动力已达到176万千瓦,农机总值7.9亿元,拖拉机4.1万台,其它机引配套田间作业机械3.6万台。由于补贴额度达到机具总额的30%,使农民对大中型、新型机具买的起,买起来划算,大马力、联合作业机械增长较快,全县玉米联合收获机新增184台,大中型拖拉机新增153台,小麦免耕播种机新增15台,农机配置结构进一步优优化,土豆收获机、条播机、耘耕机等新型农业机械也从无到有,逐步增长。这些性能优越、先进适用、节能环保机具的迅速普及,为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装备支撑。

2、农机作业水平持续攀高

农机购置补贴项目的实施,有力地推进了临邑县农业生产机械化进程,尤其是主要粮食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化水平有了显着提高。今年由于气候原因,小麦成熟晚,与河南等地仅差3—5天,从外地引机数量锐减,加上麦收期间正值汛期,小麦抢收工作形势严峻。为此,临邑县农机局积极协调近年来补贴的307台自走式收获机和279大型拖拉机(配备小麦割台),紧急投入三夏抢收工作。并引导农民开展小麦机收、秸秆还田、玉米贴茬播种的“一条龙”农机作业模式,减少作业环节,缩短作业时间,加快播种进度,提高播种质量。全县77.83万亩小麦全部及时收获、颗粒归仓,实现小麦机收76万亩,机收率达到98%。

农机调查报告第4篇

近几年来,在上级各部门的政策引导下,新型农业项目兴旺发展,成立农民合作社29家,其中种植业18家,畜牧业6家,服务业3家,合作社成员432个,带动农户1100多户。在类型上,以畜牧业发展为主的专业户数量较多,发展较早,共计36家。其中养猪28户,年出4700多头,蛋鸡场6座,存栏3.7万只,蛋鸭成员户76家,带动240多户养鸭,年出栏青年蛋鸭300万只,蛋鸭存栏5万多只。近年来种植业发生了结构性变化,以花卉、苗木为主园艺项目迅速发展,规模经营大户9个,总面积1910多亩,带动农户70多家,改变了种植结构。我镇积极响应县委、政府号召,大力发展茶叶生产,成立茶叶合作社4家,新增茶叶面积2400多亩;农机服务业与时俱进,近年来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土地利用率不高,农机合作社有了用武之地。通过多种形式流转,农民土地得到了充分利用,劳动强度大大降低,种植质量和产量得到大幅提升,劳动成本降低,农业新技术能充分应用,机械化应用程度较高。

二、土地规模经营现状

我镇土地流转形式主要是出租。所出租的土地一是与农机合作社合作,种植粮食作物;二是茶叶生产;三是苗木花卉的种植。它们的共同特征是规模小、资金少、农民合作社成员少,流转土地规模小,合作社的作用不能显现,各自为战,没有合力,没有统一的销售网络。

三、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建议

对建立家庭农场、土地经营大户要出台政策,给予项目上的扶持,所经营的土地给予补贴,从政策上切实调动土地经营者的积极性,减轻负担,给予优惠贷款的政策、税收减免政策等,鼓励大户、实业家参与土地经营。根据我镇实际情况,建议以茶叶、苗木花卉生产为主要发展方向来提高土地利用率,提升土地综合生产能力,解决农业科技棚架,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提高农民收入等,切实让我们的土地通过流转、托管、代管实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推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分工多元化,农民挣钱途径更为广阔,单纯的土地收入已满足不了需要。土地零散、不能集约化生产,导致机械化程度低,劳动成本高,农业新技术推广难。

农机调查报告第5篇

科技调查报告是针对科技领域的某一事物、某些现象或某些问题,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分析、研究,得出规律性认识之后所写的一种报告性文书。科技调查报告要陈述事实、列出数据、分析特征、把握规律,是一种将叙述、说明、议论多种方式融为一体的实用文体。

科技调查报告的作用是为科技领域的决策、管理、研究等提供参考资料。

(二)科技调查报告的特点

1.针对性

科技调查报告是一种针对性很强的文体,它或者针对科技领域中的某一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力争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者针对科技领域里的某些情况或现象进行调查研究,力求对其有清楚的认识和把握。科技调查报告所提供的材料、数据、意见、建议,往往会对科技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数据性

科技调查报告对情况、现象和问题的揭示并不是主观印象式的陈述,而是要在调查、统计的基础上提供大量确凿的数据,把认识建立在大量事实材料和科学分析归纳的基础之上。大量来源可靠的数据使调查报告显得内容充实、真实可信。

3.及时性

科技调查报告是针对当前科技领域里的新情况、新现象、新问题而进行调查、写作的,它在时效性上有较高的要求。当前的社会是瞬息万变的,科技领域也日新月异。如果调查和反映内容已属时过境迁,其意义和价值必然大打折扣。

(三)科技调查报告的写作

1.标题

科技调查报告的标题有三种写法。

一是直接由调查课题和文体名称组成标题,如《光电技术产业动态调查报告》。

二是用提问的方法拟制标题,如《cad能够帮助我们干什么?》

三是正副标题写法,正标题用来陈述事实或提出疑问,副标题写明调查课题和文体名称,如《无证造缆车,六成不合格——对×市七家游乐场游览车质量的调查》。

2.导言

导言是科技调查报告的开头部分,用来简明扼要地介绍调查展开的背景,交代调查的对象、时间、地点、范围、方法等,阐明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3.主体

主体是调查报告中是篇幅最长、内容最重要的部分。对基本事实的叙述,对各种现象的统计和分析,对特点和规律的概括和总结,都是在这一部分中进行的。

科技调查报告的主体要分出不同层次进行撰写,每一层次可以有一个小标题,也可以用标序码、层间空行、段首关键句提示等方式显示层次。

4.结语

科技调查报告的结语,也就是全文的结尾部分,它可以用来概括全文的中心观点,可以用来预测未来、提出希望,可以用来作些补充说明。

【 例 文 】

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创新与实践

——关于南平市“科技特派员制度”的调研报告

科技部赴福建南平调研组

20__年5月25日

【摘 要】 “科技特派员制度”,是福建南平市地方党委和政府为探索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在干部交流制度上的一项创新与实践。南平市通过大批机关和事业单位有特长的科技人员直接下派到农村一线工作,按照市场需求和农民实际需求为农民提供服务,把科技直接导入农村基层,繁荣了农村经济,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科技特派员制度”不同于“科技下乡”和“科技进村”活动,把短期行为转为长期行为;不同于科技副职,把对基层的行政领导转为直接的参与农村生产实践;不同于传统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把生产咨询行为转为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和面向市场需求的经济行为;不同于“定点扶贫”,把农村的脱困解难转为示范带动;不同于机关的“分流下派”,把干部的“被动”锻炼转为主动发展,使广大科技干部的人生价值得到最直接的具体体现;也不同于简单的技术服务,把个别项目的个别行为转为依托农村科技大户和农村行业协会,注重农产品品质、品牌、专利和标准,兴办农村龙头企业,实现了产供销的集成运作和系统运转。通过综合调研我们认为,在闽北贫困山区实行“科技特派员制度”,通过制度创新和人才资源的重新配置,带动了当地特色资源的开发和市场资源的进一步作大,实现了科技与农村经济的紧密结合。“科技特派员”,使当地农民尝到了用科技增收快、增效快、致富快的甜头,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巩固了党的基层政权,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农村的具体实践,是在地方农村经济建设中涌现出来的鲜活的新生事物,是一种适合于相对落后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成功经验。

一、破解“三农问题”的一项创举

1.积极探寻破解“三农问题”的突破口

南平地处闽北山区。建国以来,南平一直是福建的经济重地。南平山地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素有福建粮仓、南方林海、中国竹乡之称。近年来,随着体制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的变化,长期统购统销环境下形成的闽北传统农业面临着重大挑战。原有的单一以粮林为主的经济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农村经济发展减缓,农民收入增幅下滑,局部地区甚至出现负增长,农村各种矛盾进一步加剧。农业成本提高,卖难问题加剧。随着城乡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农业和非农业的收入落差增大,一部分农民抛荒土地,外流发达地区,农村出现了严重的“人才”空缺。

南平“三农”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概括起来有五个方面:一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中农民科学

文化素质低与先进生产力要求的矛盾;二是农业发展亟需加大投入与农民收入低、乡村财力弱、扩大再生产资金不足的矛盾;三是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与分散的农民小生产的矛盾;四是基层各级党政领导方式上下自成体系与农民自发性生产经营“两个循环体”相互游离的矛盾;五是群众需要干部转变作风、贴近服务与干部作风不深入、脱离群众实际需要的矛盾。解决“三农”问题是闽北最突出最迫切的要求,也是全国农村具有一定普遍性的问题。南平市领导班子通过调研认识到,在众多矛盾中,农村基层科技力量不足与科技服务“缺位”,成为制约农村生产力发展的最突出的矛盾。一方面,农民十分缺乏有效的科技指导;另一方面,现有农业科技推广网络由于体制和机制的原因已是“线断、网破、人散”,大量的科技人员养在机关,农业科研成果远离农民,难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因此,解决南平农业问题最终要靠科技,只有科技才能救“三农”。

2.积极探索把科技直接导入农村的新途径

南平市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就是把大批科技人才派到农村,在科技与农民之间建立起一个直接联系的机制与平台。1999年2月,首批225名科技特派员进驻215个行政村。这些科技特派员主要来自市县两级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有涉农部门干部、农业科研院所和乡镇农技站,一般任职时间为1~3年。这其中不少人员,在机关和事业单位只是普通干部,他们比农民科技、文化、政治素质高,派到农村后就好像进入一个广阔的新天地,找到了干事业的舞台,发挥了超乎预料的作用。三年多来,已先后分四批选派2238名科技人员,进驻1364个村,覆盖了闽北85%以上的行政村,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农业科技推广和创新浪潮。

南平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和逐步推进的过程。其主要做法:

一是实行双向选择,寻找科农的结合点。(略)

二是创建利益共同体,科技进大户,形成龙头企业示范。(略)

三是高位嫁接,重心下移,成果转化一步到位。(略)

四是建立保障机制,解除科技特派员的后顾之忧。(略)

五是小农经济与集约化联动,实现产供销一体化。(略)

二、“科技特派员制度”“特”在哪里

经过调研和实地考察我们认为,南平市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特”就特在制度、机制和途径等方面的创新。主要表现为:

1.特殊的抓法(略)

2.特殊的政策(略)

3.特殊的使命(略)

4.特殊的地位(略)

5.特殊的工作方式(略)

6.特殊的效果(略)

三、启示与思考

科技特派员制度,是南平市在经济发展遭遇诸多困难、经济增长陷于低谷、经济结构面临艰难调整之际,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南平市在困难面前没有低头,也没有一味向上伸手“等、靠、要”,而是自寻发展路径,在发展中创造条件,带动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致富,使当地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呈现出良好的开端。这一制度的创新与实践,也给我们科技管理工作者带来许多重要的启示和深层的思考。

1.在落后地区把资源做大,在农村基层“筑巢引凤”,使科农携手,实现了“双赢”。(略)

2.突破“三部曲”,三个资源一起抓,以人力资源重组带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略)

3.重心下移,高位嫁接,营造农村科技创新平台和网络,为农村经济的跨越发展奠定基础。(略)

4.机制重于技术,防止市场失灵,激活农村经济细胞,做到系统有效。(略)

5.在农村播撒科技种子,把点的技术固化转为面的技术辐射,是新时期农村工作面临的艰巨任务和使命。(略)

6.通过农村基层社会组织资源的重新整合,巩固和稳定党的基层政权,是我国结构性稳定的前提,是当前最大的政治。(略)

四、西北地区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刻不容缓

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我国的一项重大战略。西部的经济发展与西部稳定问题密切相关。同志最近指出:“实施西部大开发,必须要有创新的思维、创新的方法、创新的机制,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走出一条西部大开发的新路子。”

西北五省区是我国最大的贫困、半贫困地区,也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集地区,那里的农村经济能否通过引入科技实现较大发展,闲置的科技人力资源能否通过科技特派员制度得到盘活,特色资源的开发与生态环境系统建设能否同步进行,是新时期的重大政治问题。根据调研,我们认为南平科技特派员制度是在革命老区、闽北贫困山区进行的一场制度和机制创新,是我国由“短缺经济”进入“过剩经济”时期在地方农村建设中涌现出来的鲜活的新生事物,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实践,具有一定的典型示范意义,可以在西部进行“移植”和试点。下一步,我们建议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积极宣传福建省南平市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的经验。

2.科技部将选择西北地区条件适宜的地区进行试点。并在进一步总结有关经验的基础上示范推广。

3.认真贯彻《20__~20__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关于西部地区人才政策、人才激励机制、引导人才合理流动等精神,在促进西部人才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的同时,积极鼓励东部地区科技人才以科技特派员的形式向西部选派和流动。

4.目前,西北地区正在积极制定有关实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的试点方案。拟于下半年在西南地区试点,进而辐射到整个西部地区。科技部应对试点进行政策上的指导。与此同时,对西部科技特派员制度试点地区和城市给以一定的经费支持。

农机调查报告第6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区安全生产的总体部署,认真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预防为主、常抓不懈、依法规范、及时处置”的方针,立足防范,深入整治,强化监管,推进创新,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发挥农机站工作职能,妥善处理重大农机事故,维护农机安全生产的正常秩序,保持社会稳定。

二、编制目的

规范农机事故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响应程序,及时有效地实施应急救援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

三、工作原则

1.实施属地管理的原则

乡政府统一领导指挥重、特大农机事故处理工作,政府行政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机事故的处理工作。各村(社区),部门要密切配合,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2.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施救与报告同时进行,及时救治,逐级报告;最大限度的减少损失,防止和减轻次生损失。以人为本,最大程度地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3.预防为主的原则

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落实各项预防措施,根据实际情况定期开展培训和应急演练,做到早预防、早发现、快行动、严处理。

四、应急指挥机构及工作职责

(一)应急指挥机构

成立重特大农机事故应急处理指挥中心

(二)指挥部主要职责

1.贯彻落实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对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的指示,提出应急处理措施,负责相关情况上报工作。

2.指导监督应急处理工作,协调解决应急处理工作的重大问题。

3.制定本乡农机安全生产整顿措施和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工作。

4.掌握应急处理动态状况,及时调整部署应急工作。

(三)工作组分工

指挥部下设四个工作组

(1)现场指挥组

负责事故现场保护、疏导交通和维护现场秩序。防止事态扩大,减少事故损失。

(2)救护组

负责组织救护车和医务人员及时到达现场,抢救伤员;制定抢救多人内外伤的救护方案,尽最大努力抢救人民群众生命,减少死亡。

(3)事故调查组

负责现场勘察,调查取证,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撰写调查报告,认定事故责任。

(4)后勤保障组

负责保证各种抢救物资、所需设备及时到位,保证所有人员的生活必需品供应到位。

五、信息管理

1.事故上报时间

办公室接到重、特大农机事故报告后须立即向乡党委、政府报告。

农服中心应在24小时内写出事故书面报告,通报乡党委、政府后,逐级上报。

2.事故上报内容

(1)发生事故的机械、机主姓名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

(2)事故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初步估计;

(3)事故原因、性质的初步判断;

(4)事故抢救处理的情况和采取的措施;

(5)需要上级有关部门、单位协助事故抢救和处理的有关事宜;

(6)事故报告单位、签发人和报告时间。

3.信息

农机事故发生后,由乡重、特大农机事故指挥部决定是否对外信息,其他人未经指挥部同意不得擅自对外信息。

六、应急响应

1.当确认农机事件即将或已经发生时,事发地村(社区)应立即做出响应,按照统一指挥、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要求,成立村(社区)书记、主任为组长的现场指挥部,确定联系人和通信方式,指挥协调有关部门做好前期救援行动。

2.事故发生后,乡重、特大农机事故指挥部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启动本预案。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乡政府,乡政府应当按照规定立即报告区农机主管部门和区应急办。乡农机重、特大事故指挥部要立即组织各工作组人员迅速到场,参加事故救援和善后处理等工作的组织、指挥与协调。

3.参与重、特大农机事故处置的各相关单位,在乡重、特大农机事故指挥中心的统一指挥下,按照预案分工和事故处理要求,相互配合、密切协作,共同开展农机事故的处置和救援工作。

4.如果重、特大农机事故进一步扩大,预计凭本乡现有的应急资源和人力难以实施有效处置的,乡重、特大农机事故指挥部报请区应急办主要领导批准后,报请区有关部门协助处理。

5.当遇险人员全部得救,事故现场得以控制,经乡重、特大农机事故指挥部确认和批准,现场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应急救援队伍撤离现场。由总指挥宣布响应结束。

七、后期处置

(一)善后处置

事发地村(社区)应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农机事故的善后处置工作,尽快消除事故影响,妥善安置和慰问受害及受影响人员,维护社会稳定,尽快恢复正常秩序。

(二)农机事故认定责任

重、特大农机事故发生后,乡重、特大农机事故指挥部要立即组织事故调查组,对事故进行调查取证,按照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及时、准确地查清事故原因,查明事故性质和责任,并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对事故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

(三)事故责任倒查

事故责任认定结束后,按照安全生产事故责任追究制的有关规定,倒查和追究有关单位及相关人员的责任。

八、保障措施

1.健全农机事故救援信息网络,设立事故应急救援电话。健全农机事故档案,做到一案一档。农服中心定期分析农机事故情况,提出整改意见。

2.农服中心每季度召开一次安全生产工作例会,分析农机安全生产形势,部署安全生产工作。

农机调查报告第7篇

第一条编制目的

为了提高农业机械安全事故(简称农机事故)预防、应急处置和救援能力,规范农机事故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响应程序,科学有效地搞好农机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农机事故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第二条编制依据

本预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农业机械事故处理办法》、《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省农机事故处理规定》、《省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省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省重特大农机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市重特大农机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市红古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结合本区农机安全生产实际,制定本预案。

第三条适用范围

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本预案适用于在本区行政区域范围内发生在道路以外的农业机械在作业或转移等过程中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以上农机事故应急抢险救援工作。

第四条工作原则

(一)以人为本。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稳定社会秩序作为应急救援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提早预警、及时响应、科学应对、有效处置,防止和控制事故危害蔓延扩大,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农机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属地管理。在地方人民政府领导下,实行条块结合,属地为主,地方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与其他相关部门通力合作,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各方联合行动的农机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机制,做好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处置工作,形成分级响应、分级负责的岗位责任制。

(三)预防为主。切实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树立常备不懈的观念,强化事故预防与做好应急处置工作相结合,加强安全宣传与教育培训,做好应对重特大农机事故抢险的思想准备、机制准备和工作准备。依靠科学,依法规范,做好农机事故的预防、预测、预警和预报工作。重点建立健全信息报告体系和科学、高效的应急工作机制,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各级各部门都要制定切实可行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科学组织、协同应对、加强配合,保证处置工作及时、准确、高效、快速、有序进行。要采用先进的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提高预防和重特大农机事故应急救援科学技术水平。

第二章事故应急救援处置机构与职责

第五条组织体系

设立红古区重特大农机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处置指挥部(以下简称“区指挥部”),由区政府分管区长任总指挥,区政府办公室主任、区农牧局局长担任副总指挥,区公安局、财政局、民政局、卫生局、交通运输局、安监局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负责组织实施、指导、协调、督促各乡(镇)开展对本地重特大农机事故应急响应、紧急救援、事故调查处理等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农牧局,区农牧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

各乡(镇)应成立相应的农机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处置指挥机构,负责本辖区内农业机械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处置预案的制定和组织实施。

第六条工作职责

(一)区指挥部主要职责

在区政府的领导下,研究部署和开展全区重特大农机事故应急救援处置工作,指导各乡(镇)制定和组织实施农机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处置预案;在本区行政区域内发生重特大农机事故时,领导、组织和协调应急救援工作,批准启动或解除本预案;组织应急救援人员开展农机事故应急救援和应急处置工作,统一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和单位进行事故抢险救援和物资保障;检查督促事故调查、后勤支援、信息收集、善后处理以及恢复生产秩序等工作;负责及时向区政府和市农业委员会报告事故和应急救援处置有关情况;及时传达区政府及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示,并采取相应措施;审议区农机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处置报告;研究处理其他有关重大事宜。

(二)区指挥部办公室主要职责

负责研究制定本辖区重、特大农机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监督检查农机事故处理人员应急救援准备工作情况;履行应急值守职责;事故接报、受理后应立即按程序向区农机事故应急救援处置工作领导小组报告,通知各有关部门和乡(镇)农机主管部门具体实施本方案;开通与事故发生地的乡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的通讯联系,随时掌握事故应急救援进展情况,跟踪了解与农机事故相关的突发事件,保障整个应急救援处置工作有序进行;及时准确上报事故及应急救援等信息;组织协调较大以上农机事故应急救援工作,落实应急救援方案;督促检查各乡(镇)应急预案的实施工作;承办农机事故应急救援处置工作领导小组日常工作。

(三)现场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区指挥部可根据需要,在事故现场设立现场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由事故发生地乡(镇)政府及区农牧、公安、财政、民政、卫生、交通运输、安监局、农机安全监理机构等部门和单位组成。

现场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

指挥协调农机事故现场应急救援处置工作;核实现场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及时向应急救援处置工作领导小组报告事故发展和应急救援情况,提出政府和社会其他部门增援的具体方案和措施;负责调配事故救援所需的车辆、人员、事故勘查、通讯等设备;协调有关部门预防群众闹事等其它突发事件发生;及时落实有关部门及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指示;负责安排上级领导视察事故现场的有关事宜;组织事故现场群众、事故受害者及其家属的安抚工作;组织对事故现场的调查处理工作;指挥事故现场应急处理的其它工作。负责召集有关部门、机构负责人、专家顾问、专业技术人员研究现场抢险救援方案,制定具体的应急救援措施,决定救援人员的分配、出动、支援和轮换,明确人员职责分工,并监督落实;根据情况需要,设立现场处理分队,并监督各分队执行方案情况;指挥划定事故现场范围,必要时通报有关部门实行现场或交通管制;负责与有关部门及负责人联络协调;签发事故报告和事故调查处理结案报告;依情况变化,履行本预案未尽的其他职责。

第三章预防预警

第七条应急值守

各级农机行政主管部门和农机监理机构应向社会公布全省农机事故报警救助电话。

农机事故应急救援处置工作指挥部办公室应实行24小时值班,确保通信网络畅通,专人负责接听、受理农机事故报案,并实行领导轮流带班。

第八条预防措施

加强有关农机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规章及农机驾驶操作常识、事故案例的宣传工作,教育农机手知法、懂法和守法,尊重生命、爱护财产、安全生产,全面提高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安全生产意识。

坚持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谁发证、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依法行政的原则,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安全技术标准规定,严格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登记、牌证核发、驾驶员考核发证和检审验工作。不符合国家安全技术标准要求的车辆不准发放牌证,安全检验不合格的车辆不准发放牌证,未经考试或考试不合格的人员不得核发驾驶操作证,严禁超标准农机注册登记,严禁跨行政区域异地发牌发证。努力提高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的登记率、检验率和驾驶操作人员持证率。

依法开展经常性农机安全大检查,加大对无牌行驶、无证驾驶、违法载人、酒后驾驶和违规操作等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督检查力度,加大对乡村道路、田间、场院的监管力度,经常开展对乡村、机耕道危险路段(点)的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工作,消除各类事故隐患。

第九条预测预警

各级农机行政主管部门通过农机事故隐患排查,对可能引发农机事故的隐患和苗头,进行全面评估和预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解决。

建立农机事故的预测评估系统,对事故隐患发展态势及其影响进行综合分析预测。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应及时将可能引发农机事故的险情或者其他灾害、灾难可能引发事故的重要信息,报送上级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和同级农机行政主管部门,提出预警建议。各级农机行政主管部门在接到可能导致农机事故的信息后,要组织农机监理机构按照应急预案及时研究确定应对方案,采取相应行动预防事故发生。

第四章应急响应

第十条应急响应分级

按照农机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直接经济损失,依其性质、严重程度,应急响应分为四级。

(一)Ⅰ级应急响应

发生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的事故,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特别重大农机事故,为Ⅰ级应急响应。

(二)Ⅱ级应急响应

发生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的事故,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重大农机事故,为Ⅱ级应急响应。

(三)Ⅲ级应急响应

发生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的事故,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较大农机事故,为Ⅲ级应急响应。

(四)Ⅳ级应急响应

发生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一般农机事故,为Ⅳ级应急响应。

第十一条信息报告

(一)事故报案

发生农机事故后,农机操作人员和现场其他人员应当立即停止农业机械作业或转移,保护现场,并向事故发生地乡(镇)农机主管部门报案;造成人身伤害的,还应当立即采取措施,抢救受伤人员;造成人员死亡的,还应当向事故发生地公安机关报案。因抢救受伤人员变动现场的,应当标明事故发生时机具和人员的位置。

(二)事故快报

农机事故按照分级管理的程序逐级上报,事发地乡(镇)农机主管部门应当在接到农机事故报案,并经迅速核实事故有关情况后,立即通过电话、传真等形式向区农牧局报告,区农牧局应在第一时间向区政府报告,最迟不得超过2小时,特别重大或者重大农机事故报告时间最迟不得超过1小时。紧急情况下,可先电话报告情况,并在规定时限内书面报告。在应急救援处置过程中根据事态发展跟踪报告,直到事故处置结束。

(三)事故报告

区农牧局要在农机事故发生后24小时内,准确、完整地向区政府上报事故书面报告。自事故发生之日起7日内,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

第十二条先期处置

农机事故发生后,区农牧局在报告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农机事故信息的同时,应在第一时间组织有关人员立即赶赴现场,及时、主动、有效地指导和组织实施应急救援处置工作,抢救受伤人员,保护好现场,控制事故机具和驾驶人员,防止事态扩大。造成人员死亡的,应当及时向事故发生地公安机关报告。根据现场需要,通知公安、交通、卫生、保险等部门进行抢险救援,并将事件和有关先期处置情况按规定及时报上级部门。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在所在地乡镇政府的协助下,全力做好应急救援处置工作。同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及时向有关部门(单位)通报事故基本情况和救援进展情况。

区指挥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在最短时间内迅速赶赴事故现场,协助、指导、组织抢险救援工作。

现场其应急救援专业技术人员应迅速投入事故现场的先期救援、保护、证据收集、恢复生产等工作,对事故进行有效的控制,防止事故蔓延、扩大。

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恢复生产及疏导交通等,需要移动现场物件的,应当准确作出标记,采取拍照、摄像、绘图等方法详细、准确记录事故现场原貌,做好目击证人笔录,妥善保存现场的重要痕迹、物证。

对涉及易燃、易爆、剧毒、易腐蚀等危险物品的农机事故,应当立即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并协助做好相关工作。

对造成供电、通讯等设施损毁的农机事故,应当立即通知有关部门处理。

第十三条预案启动

按照分级响应、分级处置的原则,在农机事故发生后,各级农机行政主管部门要根据农机事故的不同等级立即启动相应应急响应。当发生一般农机事故,由事故发生地乡(镇)立即启动IV级应急响应,现场指挥农机事故的应急救援处置工作,并向区农牧局报告;当发生较大农机事故,区指挥部按程序启动应急预案,并通知各成员单位,组织人员赶赴现场指挥农机事故的应急救援处置工作,并向区政府和市农委报告。当发生重大和特别重大农机事故时,区指挥部立即启动应急程序,同时上报市农委请求启动相应市级及以上应急预案。

根据重特大农机事故的性质,区指挥部应迅速成立现场救援领导小组,立即按照预案组织相关应急救援力量,统一指挥现场专业应急救援工作。

现场应急救援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在接到通知后应当立即进入应急处置程序,按照职责分工协调做好应急救援工作。并根据就近施救的原则通知事发地毗邻乡(镇)农机事故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提供增援或保障。有关应急队伍在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统一指挥下,密切配合,共同实施抢险救援和紧急处置行动。

第十四条现场保护

准确把握事故全面情况,保护事故现场,设置警示标志,疏散群众,控制事态,维护现场治安秩序,制定现场工作方案,果断组织、指挥抢救和排险工作。

第十五条组织抢救

重特大事故发生后,区指挥部组织有关部门的力量和装备,赶赴现场参与应急救援行动,视情况成立工作指导组、事故调查组、治安维护组、医疗救护组、后勤保障组、善后处理组等专业工作组,按照现场工作方案,迅速组织力量实施现场救护,全力抢救伤员,尽最大努力抢救人民群众财产,尽量减少伤亡和损失。

(一)公安部门组成治安维护组,加强事故现场的安全保卫、治安管理和交通疏导,预防和制止各种破坏活动,负责事故侦查,协助事故调查、处理,对肇事者等有关人员采取监控措施,防止逃逸。对于涉嫌犯罪的,应当依法立案侦查,采取强制措施和侦查措施。犯罪嫌疑人逃逸的,公安机关应当迅速追捕归案。

(二)财政部门负责本预案启动时的经费筹措。

(三)交通运输部门提供应急救通运输保障。

(四)卫生部门组成医疗救护组,组织急救队伍,提供救护所需药品、设备和车辆,制定抢救方案,决定救治医院,开展紧急医疗救护、伤员救治、转移和现场卫生处置工作,负责完成死亡人员的鉴定,出具伤、残鉴定意见。

(五)民政部门负责事故中遇难人员的遗体、遗物处置和事故伤亡人员的抚恤、安置,同时做好事故伤亡人员亲属的安抚和接待工作。

(六)保险机构及时开展应急救援人员保险受理和事故受害人员及财产保险理赔工作。

第十六条事故调查

按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有关规定,及时组织事故调查组开展调查工作,查明事故发生的原因,做好调查取证,做出事故责任认定,需进入司法程序的,依法追究肇事者法律责任。

(一)事故调查组织

发生Ⅳ级及以下的农机安全事故,区农牧局在当地乡镇政府协助下负责组织调查处理,处理结果报区政府备案。发生Ⅲ级较大农机安全事故,由区指挥部负责组织调查处理。发生重大、特别重大农机安全事故,由区政府负责组织调查处理。根据事故处置需要,按规定组织专家技术组参与调查工作。

(二)事故调查组职责

(1)负责事故现场保护、现场勘查、遗留物品的登记与托管、机具技术状况鉴定、机具损失鉴定;

(2)调查事故当事人,收集证据,查明事故经过、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情况和原因及性质。需要对事故当事人的生理、精神状况、人体损伤和事故农业机械行驶速度、痕迹等进行鉴定的,委托具有资质的鉴定机构进行鉴定;

(3)划分事故责任,提出事故处理意见;

(4)总结事故教训,提出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所需采取措施的建议;

(5)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第十七条安全防护

(一)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

应急救援必须在确保现场人员安全的情况下实施。应急救援人员的自身安全防护,必须按设备、设施操作规程和标准执行。参加应急救援和现场指挥、事故调查处理的人员,必须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二)群众的安全防护

农机事故应急救援凡需要对当地群众进行安全防护、疏散、转移时,由当地乡镇政府协调公安机关负责先将群众疏散安置到安全区域后方准开始应急救援。

第十八条善后处理

事发地乡镇政府和农机管理、民政等部门,要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规定,在事故抢险救援的同时,应尽快开展善后处理工作,对死亡人员进行善后处置,尽力医治事故伤员,清理事故现场,恢复交通和生产正常秩序,切实关心受损群众,有效维护社会稳定。

第十九条应急结束

农机事故应急救援处置工作结束,遇险人员全部得救,现场得以控制,可能导致次生、衍生事故的隐患等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现场指挥部在充分听取专家组意见后提出终止应急工作请示,报区农机事故应急救援处置工作领导小组或区应急委员会批准,由现场指挥部宣布应急结束,现场应急指挥机构自行撤销。

第二十条信息

重特大农机事故的新闻报道、信息、接待采访等事项由当地政府或农机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按照有关规定统一部署,遵循及时、准确、全面、客观的工作原则,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第二十一条应急评估

较大农机事故应急响应(Ⅲ级)以上预案处置结束后,区指挥部应会同事发地乡(镇)政府和有关部门对事故的起因、性质、影响、责任、经验教训和预防预警、应急响应、保障能力、协同作战等问题进行调查评估,总结经验教训,并向区政府提交专题报告,为完善预案提供参考依据。一般农机事故应急响应(Ⅳ级)预案处置结束后,乡(镇)政府及其相关部门也要组织开展调查评估。

第五章应急保障

第二十二条信息保障农机安全监理机构要完善接警、处置系统,配备必要的应急备用设施和技术力量;建立健全并认真落实重特大事故的信息收集、传递、处理、报送各环节的工作制度,确保信息报送渠道的畅通。

第二十三条装备保障

各级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应当按照农机事故处理规范化建设要求,配备必需的事故勘查车辆、现场勘查设备、警示标志、取像设备、通讯设备、现场标划用具等装备。照明、灭火、破拆等专用设备、器材实行专人保管和维护,满足应急处置需要,保证应急资金、设备、救援物品等物资储备。

第二十四条资金保障

预防和处置农机事故所需经费纳入同级财政年度专项经费预算。临时应急救援工作所需设备资金由农机行政管理部门向政府提出预算,农机安全监理部门具体实施。

第二十五条队伍保障

各乡(镇)农机行政主管部门及有关单位都有参与重特大农机事故应急救援处置的责任和义务。要随时听从应急指挥机关调遣,接到调遣命令后,必须在规定的时限内赶赴现场,完成指定的工作任务。

建立健全以农机安全监理人员为基础的应急队伍,形成规模适度、管理规范的应急队伍体系。

区指挥部应组织储备有关技术专家人才库,切实落实应急救援人员,并根据实际需要聘请本系统或其他系统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专家顾问组,为应急管理提供决策建议,必要时参加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第六章应急救援分析及奖励与责任追究

第二十六条区农牧局应进行事故总结、分析,做到“四不放过”,即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不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

第二十七条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有关规定,对在重、特大农机安全事故的抢险、救援、指挥、信息报送、提供证据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十八条农机事故应急救援处置工作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对在发生事故后迟报、漏报、瞒报、误报信息造成重大损失的人员,或在救援、处理事故中有失职、渎职、等行为延误事故处理工作的有关责任人,以及危害抢险救援处置工作的人员,应由有关单位或部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追究当事人的责任,给予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七章宣传、培训与演练

第二十九条宣传教育区农牧局和各乡(镇)要积极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农机安全法律、法规和农机事故的预防、避险、自救、互救等应急处置的技能常识,提高公众守法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第三十条培训

各级农机行政管理部门定期组织本级农机事故应急管理机构以及应急救援队伍的技能培训,提高救援能力,并确保合格者上岗。

区农机局要加强对农机驾驶操作人员事故预防、避险、避灾、报警、自救、互救常识的培训和教育。

第三十一条应急演练区农牧局每年应组织协调相关单位,适时开展一次农机事故应急救援演练。演练结束后,应向安全生产主管部门及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提交书面总结报告。并不断补充、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第八章应急预案的管理与更新

第三十二条本预案由区重特大农机事故应急救援处置指挥部办公室管理。

第三十三条预案更新、维护应随着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和完善,本部门职责变化,以及实施过程中发现存在问题或出现新的情况,由区农牧局牵头及时修订完善,报区政府审批。各乡(镇)应根据本预案制定相应的本级农机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第九章附则

农机调查报告第8篇

一、调研内容

1、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分析。

包括农村实用人才对象、标准和范畴;农村实用人才总量、结构;我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经验;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等;

2、农村实用人才队伍需求预测。

根据我县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预测未来农村实用人才队伍规模和结构特征;调研人才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缺口、分析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发展趋势,分阶段设定未来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发展的目标要求;

3、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体制机制研究。

对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流动、保障、激励等环节涉及到的体制机制问题进行调研,提出解决的办法和思路;提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和发展途径。

4、工作重点和项目。

调研提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重点;提出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支持项目。

5、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

各类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措施、评价办法;扶持人才成长的政策措施;有利于人才发挥作用的政策措施;促进农村实用人才合理流动的措施;农村实用人才激励政策;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政策措施;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组织领导等。

二、调研对象

农村实用人才是指在农村具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具有一定的创造性,为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并得到群众认可的农村劳动者。主要有以下几大类型:

1、农业种养业人才

科技示范户

种植能手

养殖能手

2、农村合作组织人才

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

农产品流通经纪人

3、农村生产生活服务性人才

村社管理干部

村级畜禽防疫员

农机作业驾驶员

农业生产资料经营者

农村生活资料经营者

农村劳务经纪人

村级水务管理员

4、农村创业人才

农业产业化经营职业经理人

农民企业家

农民回乡创业领办人

5、乡镇卫生工作者

6、农村民间文化艺人

7、农村能工巧匠

8、乡镇农业公益性技术推广人才

9、乡村农业科研创新人才

三、调研方式

1、面上统计和典型分析相结合。各成员单位分头开展本系统人才队伍建设专题调研。

2、内部协调和部门协作相结合。既要注重农业系统内的协作,又要注重与组织、人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相关部门配合,既要注重农业、文化、卫生人才的培养,也要注重人才评价、使用、激励、发挥作用的政策研究。

3、问卷调查。根据问卷调查对象的不同,制作两种调查问卷,分别由农村实用人才和群众代表及对口业务部门和专业技术人员填写,由各成员单位、各乡镇组织开展问卷调查。

4、召开座谈会。(1)召开农村实用人才和群众代表座谈会;(2)召开相关业务部门及专业技术人员座谈会。

四、调研任务分工

1、各成员单位负责本系统县、乡、村三级农村实用人才基本情况(统计表1—14)的统计上报工作,并参考附件1形成本系统、行业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专题调研报告。

2、各乡镇负责本乡镇乡、村两级农村实用人才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基本情况(统计表2—12)的统计上报工作,并参考附件2形成本乡镇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专题调研报告。

3、县人事劳动保障局负责建立同心县农村实用人才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信息库。

4、县人事劳动保障局负责收集整理各部门、各乡镇专题调研报告,由调研活动领导小组形成《同心县农村实用人才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调研报告》和《同心县关于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实施意见》。

五、时间及要求

调研从9月下旬开始,10月底前结束。

1、9月25日,召开承担课题调研任务成员单位会议,进行安排部署。

2、9月25日至10月15日,各成员单位、各乡镇根据任务分工统计报表,填写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进行专项调查,组织开展调研活动。各乡镇填写《农村实用人才和群众代表综合情况调查问卷》150份,各成员单位组织下属有关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填写《专业技术人员和对口业务部门调查问卷》100份。10月15日前,各成员单位、各乡镇将农村实用人才和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统计报表(附电子版)、调查问卷及专题调研报告经单位主要领导审签同意后,报县人事劳动保障局。

3、10月15日至10月30日,形成《同心县农村实用人才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调研报告》和《同心县关于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实施意见》,报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议。

4、成立县农村实用人才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调研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人事劳动保障局,县人事劳动保障局局长马锋任办公室主任。

设立专题调研报告撰写小组

组长:**

成员:**

5、各成员单位、各乡镇要对这次调研工作高度重视,明确一名主要领导抓此项工作,并抽调事业心和责任心强、政策理论水平较高、善于分析研究问题的同志和相关专家参加调研工作。此次调研要注意与其他县市该类人才队伍建设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确保调研成果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前瞻性和科学性。有关统计数据分析注意采用图形、表格等通俗易懂、简洁明了的形式。调研报告字数一般控制在2万字以内,做到内容充实,资料完备,预测科学;统计数据真实、准确,杜绝常识性错误;文笔流畅,脉络清楚。

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专题调研报告(部门)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专题调研报告(乡镇)

座谈会发言参考提纲

农村实用人才综合情况调查问卷

专业技术人员和对口业务部门调查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