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农机管理

农机管理赏析八篇

时间:2022-09-13 14:10:06

农机管理

农机管理第1篇

关键词:农机;管理;作用;机械化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随着现今科技发展速率的不断加快,农机建设进程逐步深入,我国农业在生产期间已经由传统的人工方法向机械化发生转变。所以,农机的管理工作就成为了极为关键的事情。其同社会经济、农民的生活水平、农业生产的质量及效率之间都存在密切的关联。以下简要针对当前农机管理的相关内容进行探讨,仅供参考。

一、当前农机管理的情况

目前,我国大力推广农机应用工作,已经获取了一定的成绩,农机管理工作向着标注化、合理化方向转变,为农业做出重大贡献。在解放前期,我国并没有农用机械设备,自解放以后,我国的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发展速率较快。农业的机械化让生产质量及生产效率获得了较大的改善,提高了农业生产抗旱、防涝的性能,转变了以往“靠天吃饭”的情况。农业机械设备的应用推动农业生产向农工贸一体化方向转变,使我国农业运输领域得到了提升。已经创建了一定规模的农机管理系统,并且组建了一支人数多达2000万的科研团队。在推广并应用农机进行生产劳动期间,民众的视野开拓了,科学文化水平提高了,综合素养增强了。自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农用机械设备从国家统一配置变成商品流入市场,农民可以自行选购农用机械设备,并且国家也给予农民一定的补助,促进农机多元化的局面发展,推动我国社会经济更好前进。

二、当前农机管理期间存在的不足

(一)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

现今,在对农用机械设备进行管理期间,管理形式及方法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具体包含以下内容:其一,目前,我国已经在整体上步入了以工业带动农业、以城市带动乡村发展的局面,我国在惠农、支农方面出台了很多政策,对农机设备的管理要求也相应提高;其二,我国农业生产现代化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转变了以往农业生产的形式,加快了进入中国特色农业生产的步伐。随着现今劳动力的转移,就急需农业生产进行机械化管理;其三,我国当前已经加大了突破城乡差距的力度,发展城乡经济的新格局,而农用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无法适应这一情况,从而很容易造成问题,影响经济发展。

(二)农用机械设备管理标准较为模糊

伴随着最近几年我国机构改革进程的逐步深入,一些地区的农机队伍尚不稳定,人员流动较快、机构形式转变较大,从而使农机工作很难开展,甚至出现空白问题。另外,在对农用机械设备进行管理期间依旧严重计划经济的管理形式,没有紧跟时展的步伐,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自身观念较为陈旧,缺乏危机观念,没有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无法适应新形式、新技术的发展,从而影响了农机管理的质量及效率。

(三)缺少资金费用

一些地区的政府机构并没有认识到农机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此方面投入的资金较低,除了工资是由我国财政机构下拨以外,事业费、办公费等资金很少。因为缺少资金,再加之服务性能较低,从而导致农机管理工作同农民的要求相差较大,效果较低。

(四)服务的方法较为陈旧

因为成本投入较低,在进行农机设备管理期间,需要多种检测设备、交通设备、实验设备、科技设备等,缺少多种费用,服务方法较为落后,形式较为单一,管理质量较差。

(五)农机方面的专业人才较少

现今,我国在对农机进行管理期间,知识较为落后,专业人员较少、并且培训力度较弱。特别是在一些偏远地区的乡镇,技术能力较差。无法同现今的农机管理需求相满足。另外,农机设备的维修地点及推广地点相对较小,人数较少,并且一般以手工维修为主,缺少相关专业技术的维护,甚至一些地区缺少农机设备的维护场所,从而为农机用户造成不便,影响人们的购买热情。

三、提高农机管理质量的措施

(一)全面了解农机管理的重要性

对于农用机械设备来讲,其是促进我国农业向现代化方向发展的前提与基础,也标志着我国农村的先进生产力,对变更传统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有着重要影响。想要创建现代化的农业局面,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提升生产质量及效率,就需要认识到农机管理的重要意义。

(二)通过政策对农机管理工作进行辅助

1、落实相关政策

相关机构应协调并落实好对跨地区作业的农用机械设备免受道路通行费用的政策,并且实行农业人口购机免除等级及审核费用的方法,同时与石油企业相合作,降低农用机械设备的用油价格,把农机合作社当做推行各类基础项目、科研项目的关键主体。借助多个途径为农机管理工作争取优惠与资金,加大建设农机合作社基础设备的力度,从而促进农机管理工作更好实行。

2、引入网络服务机制

在进行农机设备管理期间,应探究多种管理形式,并引入网络服务的机制,大力发展农机推广点、中介队伍、农机协会等新形式的服务队伍,不断改进并完善农机管理系统,从而保证农机管理科学化、精准化。

3、通过资金进行扶持

应加大上级部门资金投入的力度,把农机购买补助向农机合作社方向转变,推行多买多补、优先补助的方法。各个地区需要创建同自身发展相适应的资金补助标准,同时与银行等机构合作,实行信贷,鼓励农民购机,并定期对农民进行培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养,帮助农民更清晰的了解农机的管理工作。

总结:

总而言之,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生产向科学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在进行农机管理期间,应以三农为核心,对农机管理结构进行调整,为农民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从而推动我国经济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谢攀.新疆农机服务组织模式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3.

农机管理第2篇

一、农业机械管理发展历程改善

过去,我国农业生产当中使用的机械设备较为单一,能够进行大面积播种或者收割的机械化设备非常少,在解放前,农业机械设计生产都是照搬其他国家,不能结合本国国情,更在机械管理上存多诸多不足之处。到了20世纪50年代以后,我国农业机械化设备开始尝试自主设计、研发,并在设备管理上开始适应本国国情,推动我国农业机械化管理迈入了一个新阶段。国外相关经验成功被吸取、借鉴,而不是全盘照搬,极大了改善过去落后的机械设备管理现状。现如今,我国在农业机械管理上已经确立了一套健全的规范与体系,并在积极开创适合我国农业发展实际情况的设备管理方法,推动农业机械化管理的科学化、体系化[1]。

二、农业机械管理任务的确定

农业机械管理的目的。按照我国相关规定、设备管理标准、经济与管理方针、法律法规等内容,对农业机械化设备管理当中要始终做到规范、合理、科学,实现对设备的细心养护、科学检查、合理整改、更新等,使设备始终维持稳定的运行状态,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后期维修。农业机械管理的任务。农业机械设备管理要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法律法规执行。结合农业生产的地区环境、特征,做好对农业机械的科学、合理规划与管理,针对本地区的需求,最好对设备的市场调研与分析,实现各个指标的平衡,科学合理的对机械设备进行配置、修理、改造等;按照“技术规范、经济合理”这一原则[2],不断对当地的农业机械设备进行优化与改良,积极研发与组装先进的农业机械化设备,争取以较低的维护费用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确保设备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农业生产要求。

三、当前农业机械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生产与使用不匹配

随着生产竞争的加剧,农业生产当中的机械设备生产要求不断增多,不仅要考虑到设备的使用质量、使用寿命,更要考虑到设备使用当中的适用性,要确保设备使用满足农业生产,但是,很多生产企业优先考虑的都是制造成本与收益,对质量与使用功能上考虑的不多。

2销售服务质量不高

很多时候,机械设备在购买过后会出现一些质量问题或者是运行故障,售后服务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大部分农机售后服务工作仅停留在表面,很多都是采取直接服务的模式,服务人员往往身兼多职,还会安排三包服务人员负责售后服务,受一些因素的影响,这种售后方式并不能满足农户需要,服务单一、模式老旧、服务不及时等严重制约了售后服务工作的开展[3]。

3监管环节薄弱

农机市场的监管不良,导致市场销售混乱,不合乎规范的行为屡禁不止;相关部门市场监管力度不足,相关法规法律贯彻力度不强。

四、措施

1专管与群管相互结合

按照上级部门的规定,在农业机械管理上要组建起一支专业强、经验丰富的管理团队,确立专项管理系统。在管理团队中,要有一位领导的统一带领与部署。重视一线技术人员的参与,提高实际操作水平,使管理团队中的人员增强对农机设备性能、功能、运行状态的认识,加强对机械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将这些工作视为自己的职责。此外,要调动起一线生产人员、维修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机械管理的热情度,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到基层农户,对农户的机械设备进行检修与维护,指导并帮助农户正确使用机械设备;定期开展培训工作,多途径、多形式的完善农业机械设备管理体系[4]。

2实现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的结合

首先,机械设备的管理要重视技术性与经济性的结合,使用先进的技术使设备管理更为经济合理。因为设备管理当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全过程监督与优化,尤其重视度设备运行过程中的管理,只有设备稳定运行才能实现农业生产的持续进行。要从设备的设计、试验、生产、配置、使用、维修、改造上做好全过程技术管理;而经济管理则是指农业机械设备投资、成本、维修费用支出、核算等,是对资金改造过程的经济效益的管理与分析。技术与经济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内容,只有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最大限度的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使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得以获得。

3注重农业机械管理与生产的结合

在农业装备当中,机械装备是必不可少的,对机械设备的管理效果将对农业生产带来直接影响,关系到农户的收益。为此,要按照实际情况,将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目标、工作内容确定下来,切实做好设备维护、养护、修理等工作,实现设备供应、使用上的及时[5]。

4将制造、设计与使用结合起来

一般,由设备或者是制造部门负责机械产品的设计与制造,而使用过程的维护与管理则由农户负责,也可以由其他部门负责管理与监督。只有这些部门与生产农户之间加强联系,切实做好信息沟通才能使设备管理得以优化。设计制造单位不能只看重成本,同时也要将机械设备的稳定性、耐用性、安全性作为加强的内容,而农户则要针对生产当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及时汇报,使问题得到及时解决,使自身权益得以保障,这样才能使农业机械的稳定性增强,延长使用寿命[6]。最后,要做好思想政治引导工作,使其将物质奖励相结合。管理人员要不断增强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品,不断更新观念,多与生产厂家、农户进行沟通,对了解各方需求,结合具体问题开展管理工作,减少管理工作的盲从,提高管理水平。

结束语

随着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农业机械设备生产与制造也进入到了一个新的使其,在设备稳定性与安全性上也在大大增强,极大的促进了农业生产。并且机械设备使用也将关系到农户自身利益与设计、制造厂家的利益。由此,不断针对农业机械设备当中存在的问题做好管理与优化显得至关重要。本文对农业机械设备管理发展历程进行了介绍,回顾了过去我国农业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内容与进步过程,并结合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从技术、经济、设计、制造等方面提出了几点管理对策,体现了农业设备管理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赵杰,李中华.加强农业机械管理促进农业机械化健康发展[J].河南科技,2013(7):87.

[2]田援利,张洪芹,徐纯杰等.借力黄蓝经济战略机遇推进黄河三角洲农机化又好又快发展——访东营市农业机械管理办公室主任王武军[J].山东农机化,2011,(6):16-17.

[3]高原.安全管理模式在农业机械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6):252.

[4]李瑞达.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深入贯彻《河北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J].河北农机,2012(5):8-9.

[5]柳卫波.农业机械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湖南农机,2011,38(9):19,26.

农机管理第3篇

甘肃省农机管理条例最新版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农机管理,维护农业机械所有者、经营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农业机械化事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农业机械,是指用于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水利、农副产品加工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农用运输车、动力机械及其它作业机械。

第三条 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农机管理、生产、销售、科研、教育、推广、维修、使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加强对农业机械化工作的领导,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逐步增加对农机事业的投入,推动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机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农机管理工作。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有利于生产,方便群众的原则,做好各项农机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和本省有关农机管理的法律、法规;

(二)制定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和农机管理的规章制度;

(三)负责农机化科研、推广、教育、维修、基层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和管理;

(四)负责农机安全监督管理;

(五)依法对农机产品质量进行检验鉴定;

(六)管理农机资金、救灾物资和国有资产;

(七)负责农业机械化统计和信息工作;

(八)开展农业机械化经济技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第六条 省林业、水利、水产、农垦等部门协同农机行政主管部门做好本系统的农机管理工作。

第二章 质量监督

第七条 农业机械产品应符合有关技术标准,有明确的产品标识、使用说明书和出厂合格证。

禁止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和国家明令淘汰的农机产品。

第八条 农业机械新产品(含省外、国外引进的产品),须经省级技术监督部门及其授权的农业机械检验机构鉴定,确有先进性和适用性,并符合相应的产品质量标准,方可生产。

第九条 销售农业机械的单位和个人对已实行生产许可证和推广许可证制度的产品,应验明生产许可证和推广许可证。对所售产品质量必须负责,产品实行包修、包换、包退。确因产品质量问题给用户造成损失的,应负责赔偿。

第三章 科研、教育和推广

第十条 各级农机科研、教育和推广工作必须面向农业生产实际,以研究和开发适应本省农业生产急需的农机技术和产品为重点,加速科技成果的推广和转化。

第十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重视农业机械化教育事业,加强大中专农业机械学校和农机技术学校的教学设施和教师队伍建设,为农业机械化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

农业机械化技术学校负责农业机械驾驶、操作、维修及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并围绕社会需求开展其它专业技术培训。未经上级农机行政主管部门同意,不得随意改变学校的性质和隶属关系。

第十二条 各级农机技术推广机构应参与制定本地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计划,并负责实施,为农业生产提供农业机械化技术和信息服务。农业机械及其新技术,必须在推广地区经过试验,证明其具有先进性和适用性方可推广。

对规定实行推广许可证的农业机械产品,推广前必须取得推广许可证。

第四章 经营和管理

第十三条 农业机械实行国家、集体、个人等多种经营形式。经营者依法自主经营,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任何单位和部门不得向农业机械经营者违法集资、收费和摊派。对违法集资、收费和摊派,农业机械经营者有权拒绝。

第十四条 发生严重自然灾害时,当地人民政府及其农机行政主管部门有权统一调集农业机械投入抢险救灾。

根据农时季节的需要,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农机行政主管部门可以组织农业机械跨区域进行抢种抢收和农田基本建设。

第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大中型农业机械更新规划,并安排一定资金用于补贴大中型农业机械的更新。

县级以上农机行政主管部门应按国家规定执行农业机械更新报废制度。

国家投资购置的大中型农业机械,其报废、变卖须经当地县级以上农机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十六条 从事农业机械作业服务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或本省制定的作业质量标准;尚未制定标准的,按双方约定的质量标准作业。

农业机械作业服务收费应按物价、农机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的指导价格执行。

第五章 社会化服务

第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强对农机社会化服务工作的领导,健全和稳定社会化服务体系。鼓励和支持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业劳动者兴办多种形式的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

第十八条 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是国家设在基层的事业单位,具有管理、服务、经营职能。其职责是:

(一)宣传贯彻有关农业机械化的法律、法规;

(二)负责本乡(镇)农业机械化管理工作,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

(三)指导农业机械作业合同的签订,监督合同的履行;

(四)协助农机监理部门进行农机安全监督管理;

(五)实施农业机械试验推广,向用户推荐优质适用的农业机械;

(六)负责本乡(镇)农业机械化统计。

第十九条 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实行县乡(镇)双重领导。县级农机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人员编制、人事以及业务工作的管理;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农机管理服务站工作的协调和监督,并提供必要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未经县级以上农机行政主管部门同意,不得随意撤并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不得侵占其资产。

第二十条 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应积极兴办为农业服务的农机供应、油料供应、农机维修、农机作业等服务性经济实体,根据农业生产需要,及时做好农机服务工作。

第二十一条 从事农业机械维修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凭县级以上农机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领取营业执照后,方可营业。

农业机械维修网点应按核定的维修等级、范围和有关标准开展维修服务,保证维修质量。

农机行政主管部门应对维修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并对维修设备和检测器具实行定期检验。

第六章 安全监理

第二十二条 各级农机监理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农业机械的安全技术检验,驾驶、操作人员考核,核发牌证,安全检查,纠正违章和农机事故处理等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其业务受上级农机监理部门的领导。

第二十三条 对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农用运输车实行牌证管理。实行牌证管理的农业机械,其单位和个人必须按规定到县级以上农机监理部门办理报户登记手续,核发全国统一的牌证。

纳入牌证管理的农业机械实行年度检验制度。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不准使用。

其他需要实行牌证管理的农业机械,由省农机行政主管部门按国家有关规定和本省安全生产的实际确定。

第二十四条 实行牌证管理的农业机械,其驾驶、操作人员必须按规定参加农业机械化学校的技术培训,经农机监理部门考核合格,领取驾驶证或操作证后,方可驾驶、操作农业机械。

对持有农业机械驾驶、操作证的人员,实行年度审验制度。未经审验或审验不合格的,不准继续驾驶、操作农业机械。

第二十五条 实行牌证管理的农业机械异动、报废,须按规定到农机监理部门办理异动或注销手续。

第二十六条 严禁私自拼装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和农用运输车,严禁擅自提高农业机械原设计转速和行驶速度。

第二十七条 农业机械驾驶、操作人员必须按规定持证驾驶、操作,严格遵守农业机械安全操作规程,不得违章作业。禁止拖拉机、农用运输车从事客运。

农业机械驾驶、操作人员要接受农机监理人员的监督检查,并有接受安全教育的义务。

第二十八条 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农用运输车上道路行驶时,其驾驶人员必须遵守道路交通管理法规,接受公安交通管理人员的监督、检查。发生交通事故后由公安机关处理。

第二十九条 农业机械在省养公路以外的县乡道路、村镇、田间和场院作业现场发生的事故,由县级以上农机监理部门处理;造成人身伤亡的由农机监理部门会同公安机关处理。需给予治安处罚的由公安机关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条 发生农机事故后,当事人及有关人员应立即采取抢救措施,保护现场,并及时报告当地农机监理部门。

第三十一条 农机监理人员由省农机监理部门统一考核发证。在执行职务时,应当统一标志,持证上岗。

第三十二条 农机监理部门收取的农机监理费,要严格按照国家和本省审定的项目、标准和使用办法的规定执行。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第七条、第八条规定的,对责任者由其主管单位、工商行政、技术监督等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处理。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五条第三款规定的,由县级农机行政主管部门收回国家投资,并处以投资5%至10%的罚款。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六条规定,给用户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的,由县级农机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可以并处1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规定的,由农机监理部门视情节处以200元以下的罚款,也可并处暂扣农业机械,吊销、吊扣驾驶证、操作证,收回牌照。

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条规定的,依照有关规定,对肇事者从重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的,由农机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物价管理部门按有关规定处罚。

第四十条 妨碍农机管理人员执行职务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一条 农机管理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二条 被处罚人对依照本条例作出的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依法申请复议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八章 附则

第四十三条 本条例实施中的具体应用问题,由省农机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四十四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农机使用注意事项一看油

主要查看柴油、机油、齿轮油。如果是油刹车还要查看刹车油。这几种油不足应添加。

二看水

就是水箱中的冷却水,不足应添加。

三看眼和腿

眼睛就是拖拉机的照明灯、转向灯等是否完好有效。腿就是拖拉机的轮胎,主要乞压,轮毂螺栓的紧固等。

农机管理第4篇

关键词农业机械;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对策

农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产业,是稳定民心、稳定大局的产业[1]。农业机械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减轻农民群众劳动强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提高农村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着农业机械数量的不断增加,农机安全生产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加强农业机械的安全管理,消除农机事故隐患,确保农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农业机械化的健康发展,已经成为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护和发展农业生产力、稳定农村社会安定团结、建设和实现农村小康社会的头等大事,是国家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1农机发展现状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繁荣发展,在农机作业领域,围绕耕地作业、收获作业、播种作业,由人畜力田间耕作方式向干旱地铺膜保水保墒、滴灌渗灌施水抗旱、保护性耕作等机械化作业方向迈进,由粮田作业向有固定障碍物的果园等多产业进行机械作业生产方向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向多种农作物品种精细加工方向迈进。在农业机械动力领域,机械由低功率向大功率方向发展。在作业生产环境条件许可下,群众积极购买或更新使用新型的农业机械,机具种类、数量随着农民群众经济收入的不断增加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善也在不断的增多[2]。

2农机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农机安全管理工作的矛盾日益凸现。在农机安全监督方面,监督手段单一,监督措施缺乏力度,新机手技术水平普遍低下,群众安全意识较低,致使农机事故频繁发生,给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害。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机械的作业形式呈多样性发展,农机拥有量也逐年增长。因此,必须通过科学、规范的管理来实现安全作业,以不断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3农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各级政府及其主管部门全力以赴抓好农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和办法来加强依法管理体制,教育和引导广大农机户遵守法律法规,进行守法经营、诚信服务、安全生产,但仍然存在不可轻视的问题和亟待解决的困难。

3.1法规政策不健全

目前,虽然已出台对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农机维修网点进行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对拖拉机的配套农具、场上作业机具、农副产品加工机械、畜牧机械、排灌机械、植保机械、园田设施农业机械、半机械化农具和其他农业机械的安全使用虽然已纳入法规管理,但还没有出台具体详细的管理措施和办法,对这类大批农业机械的安全管理存在失控、漏管现象。

3.2农机安全管理机构不健全

农业机械活跃在乡村,农机具与广大农民群众的日常生产生活紧密相连,行政村对农业机械作业生产的动态活动情况了解掌握的比县乡2级更全面、更清楚,可是在村里没有全面成立农机安全管理机构,也没有全面配备农机安全管理员,导致村社对农机安全管理基本无人过问,县、乡、村农机安全监管严重脱节,无法有效行使行政执法的职权。作为农机安全监管重要环节的村级监管机构,在实际管理上处于无人管理的瘫痪状态,这是使农机无牌行驶、无证驾驶、违法载人、未经年检投入作业等严重违法违章行为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可见农机生产作业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3.3农机安全性能差

近几年来,农机产品监督抽查的平均抽样合格率在70%左右。偏低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农机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甚至危及人身安全。有些农民对农业机械的构造、原理知之甚少,不能对农机进行科学有效地维修保养,对老化农机具仍然投入作业生产,这类农机的技术性能不可靠,存在安全隐患。部分农机到了报废期,却依然投入作业生产运行,给出现“黑车非驾”现象带来隐患。

3.4群众的素质有待提高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不断加快,农民进城务工已是新时代的主流,留在农村务农的大部分是中老年一代,文化水平低,安全生产意识差,法律政策意识淡薄。为了减轻农民群众的劳动强度,节约生产成本,切实增加收入,势必要让这部分中老年农民群众经营使用农业机械,搞好农业生产。由于这部分中老年农民群众的文化水平低、法制观念淡薄、思想认识水平不高,不能诚恳地接受农机执法人员的监督检查,出现逃避、躲藏等不愿接受安全管理的不良行为。

4农机安全管理的对策与措施

4.1建立健全法规政策

要对各类农业机械进行全面依法管理,依据政策规定扶持发展农业机械,积极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这就要求国家和地方政府在现有农业机械管理法律法规基础上,全面研究制定出台与各类农业机械相对应的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

另外,对农业机械按种类、生产出厂的技术规格要求、材料的属性等内容综合测定,并依法明确规定各类农业机械或重要零部件的最长使用寿命,以帮助农民群众了解农机具的安全使用,以免使到报废期的农业机械在市场上买卖流转或继续投入作业生产,从而以健全的法规政策机制来促进农机安全生产管理。

4.2建立健全农机安全管理服务组织网络

从国家到县级都专门设立了农机监理机构,配齐工作人员,深入到乡村开展农机安全检查管理工作。建立健全乡村农机安全管理机构,进一步明确乡村组织对农业机械进行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配齐人员和设备,在工作经费上给予保障,加强农机安全管理队伍建设,提高农机管理人员素质。真正全面地掌握和监控农业机械的安全作业生产情况,从而以健全的农机安全管理服务组织网络来保障农机安全作业生产[3]。

4.3完善统一农机安全管理机构

为了管理好本辖区的农业机械,从上级到下级都要紧紧围绕国家和省出台的法律法规来执行农机安全执法活动,按照管理职权和范围认真履行各自的职责,贯彻落实以民为本、为民服务、帮民解难、助民增收、保民平安的观念,为了全面准确公正的贯彻落实各项农机安全管理规定,要进一步完善对县乡农机管理单位的合理规划和设置,统一管理体制,统一工作职责,统一人员管理,规范行业形象,规范执法行为,规范办事程序,从而以完善统一规范的农机安全管理机构来促进农机法规政策能及时有效地贯彻落实。

4.4建立强制报废农业机械的政策措施

为了杜绝使用年久的农业机械继续投入作业生产,鼓励社会上成立合法守信的废旧农机收购站,国家与农业机械生产企业联合扶持和监督废旧农机收购站,以保证废旧农机收购站在社会上有一席之地,并能长期生存和发展。国家也要对交回废旧农机的农机户给予一定金额的补贴,在政策措施上引导广大群众对农业机械实行真正意义上的报废,进一步改变群众的思想认识观念,教育群众遵守国家的安全管理法规,提高农业机械安全投入使用的认识水平,从而建立强制报废农业机械的政策措施来保证农业机械安全良好的运转。

4.5加强宣传,提高广大农机手的业务素质

农机管理部门是代表政府行使农机安全监督职权和依法管理权的职能单位。农机监理员必须熟悉法律法规、监理员业务技术和熟练的机车操作。所以,农机监理部门要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农机监理员业务培训,加强农机执法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法规政策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提高农机监理员的业务素质、服务意识和执法水平,更好地为农机安全生产服务。

农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是农机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人们增强法制观念和提高安全意识的有效途径,是调节农机安全管理系统各要素之间关系的重要手段。也可以通过举办农机员培训、驾驶员考证培训、农机修理工培训等方式,培训各类农业机械操作手,进一步提高农机户的操作使用维修水平,进一步增强农机手的法制观念和安全作业生产意识[4]。在农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要特别强调安全宣传教育,坚持安全教育领先于法规管理,并寓于法规管理中。

5参考文献

[1] 王瑞新,阚建华,朱云才.新型农业机械推广探讨[J].上海农业科技,2006(5):26-27.

[2] 杨锁红.泾川县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管理现状及对策[J].农业开发与装备,2009(10):32-34.

农机管理第5篇

在现代农业生产过程中更重视农业生产水平、农业生效率,传统的人工生产模式效率低、农民劳动强度大、产量低、农产品质量不高,不符合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大王庄镇是山东省境内的一个农业县,以农业生产为主,农产品主要有小麦、水稻、玉米等,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机械化生产也是大王庄镇农业发展规划的重要方向,机械化生产是提高农业种植产量和质量的重要途径,提高生产效率,并且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当前农业机械化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1农机推广问题

农机推广是实现农业机械化生产的重要途径,当前大王庄镇的农机推广工作不断推进,但依旧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对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部署不全面。农业部门是农业机械化生产过程中的主导部门,农业部门管理者以及工作人员对农业机械化生产工作的认知直接影响推广水平。当前农业部门的管理体制还有待完善,对农业机械化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高,在工作过程中对农业机械推广工作的部署与规划不够全面,对农业机械推广优惠政策设置不合理,导致部分农户无法负担农业机械费用,因此对农业机械推广效率产生影响和阻碍。第二,缺乏高素质农业机械推广队伍。农业机械化生产的一个重要基础就是实现农业机械推广,农业机械推广是一项系统性工作,农业机械推广队伍综合能力水平有待提高,有的地区农业机械推广人员没有真正深入到各个农村基层地区,对农户进行教育,农户对于机械设备的接受程度较低,对农业机械化生产的发展产生影响。第三,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经费不充足。在农业机械化生产推广过程中,有的地区并没有注重对这项工作的经费支持,由于经费支持不足,导致农业机械推广工作开展受到阻碍。

1.2农业机械安全管理不足

农机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是影响农机推广工作的重要因素。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农机安全监理站工作人员的安全监理意识比较淡薄,在农机推广过程中没有形成配套的安全监理体系,监理工作没有及时跟上农机推广工作,因此导致某些地区的农户在使用农机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另外,在农机安全监管过程中没有形成统一的工作标准,另外没有重视农机安全监理体系的构建,对于农机推广过程中安全教育普及程度不高,最终影响农机使用安全水平。

1.3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

我国对农业机械进行管理主要依据《农业机械管理条例》,《条例》的颁布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的农业机械管理起到促进作用,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还是表现出一些弊端。当前农业机械管理的不完善主要体现在制度上,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作为基础,在管理上缺乏民主的管理制度,在一定意义上不能较好的对有关制度和章程进行操作,导致个人专断行为的发生,从而使农业机械管理出现混乱现象。

2农业机械化管理策略

2.1不断加强农业机械推广

针对当前农业生产模式,还必须要强化农业机械的推广工作,当前农机推广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依旧还有不足。在未来农业发展过程中应该要积极加强对农机推广体系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以此提高农机推广水平。第一,要形成系统性的农机推广意识和理念,农业机械化生产是未来农业发展的趋势,在现代农业生产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农业机械的推广和普及,农业部门必须要重视农业机械推广工作,对农业机械推广工作进行全面部署与安排,首先要制定系统性推广方案,例如组建推广队伍、加强与机具常见的联系、在各地区做好农业机械推广的宣传讲解等。第二,要组建高素质农业机械推广技术队伍。高素质技术队伍是提高农业机械推广效率的重要途径,一方面要充实农业机械推广队伍,招聘更多专业化人才,对农业部门的机械推广工作进行落实,农业机械推广人员要具备专业知识,要对农业机械进行学习和研究,从而在推广过程中对农户进行讲解,提高农业机械推广水平。另一方面,要提高服务意识,农业机械的推广工作中必须要建立配套的服务措施,将农业机械推荐给用户之后还应该要提供良好、完善的售后服务,建立完善的沟通机制,在一些乡镇集中建立农业机械售后服务站,对农户在农业机械使用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及时解决。第三,要加强农机推广过程中的资金支持。随着农业生产不断发展,农村经济条件不断改善,也可以积极加强对社会资金的整合,引导社会企业资金投入,例如通过政府引导,引进更多企业在农村地区办厂设点,提高农村经济水平,切实解决农业机械推广经费不足问题。

2.2加强农机安全监理

随着农机数量不断增多,农民在生产过程中对农业机械的使用率逐渐提高,一方面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生产水平,另一方面,农机安全事故也越来越多。在农业机械推广过程中,不仅要教会农民如何使用各种农业机械设备,还应该要加强对农机的安全管理,减少农机安全事故。农机安全监理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对农机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进行监管,提高农机质量和安全性能,减少使用过程中的安全事故,要将农机安全生产工作列入政府工作目标管理考核范畴中,对农机生产企业进行监督管理,落实具体的责任,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发证、谁负责”的基本原则,确保农机质量满足要求,减少使用个过程中的安全事故。第二,对农户进行相关教育,引导农户学会正确使用机械,当前有的农民思想层次不高、文化水平不高,在使用机械设备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规范的行为,因此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率频频上升。针对这些问题,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提高农户的法律意识和安全生产意识,引导他们在日常生产过程中学会正确使用机械,减少误操作带来的安全事故。

2.3不断完善农业机械管理体制

农业管理体制的完善是农业机械管理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农机管理是一个系统性、复杂程度较高的工作,在管理过程中,相关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对辖区范围内的农业机械的使用情况进行充分的调查和分析,从而制定适合实际需要的农业机械规范和相关制度措施。例如在大王庄镇的农机管理过程中,有的乡由于经济水平较落后,农民的购机压力太大,所以农机推广不足,导致当地的农业生产水平较低,形成死循环。对此,当地政府积极开展了农机推广体系研究,对当地的农户实行补助政策,通过优惠政策,结合一些社会资金的支持,当地农户在购买农机设备的时候几乎不用自己出太多钱,很好地缓解了当地的农机应用不足的问题。另外,在农机管理过程中,相关部门之间要加强沟通、协作、交流,从而不断解决农机管理过程中的问题。

农机管理第6篇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第一产业,是整个国家经济得以快速发展的基础性产业,是关系到我国民生问题和国民经济建设以及国家稳定的重要产业。而农业生产力和生产效率的提高离不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和进步,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我国的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国家越来越重视农业机械的生产和推广,保证农业机械不断推动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发展。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随着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农业机械的安全管理工作受到了人们普遍的关注和重视。在农业机械化进程中,做好对农业机械安全管理是防止农业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其能够切实保证农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农业机械化稳步的发展,是促进农业生产力不断提升,保证农业健康稳定的发展,全面促进建成小康设备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国家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就农业机械安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几点问题进行了必要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更好的促进农业机械安全管理工作有效的开展有一定的帮助。

1 农业机械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政策法规不完善

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在其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占据比重较大,并且农业分布的范围比较广泛。这就导致了法律法规在实施过程中,往往就会遇到很多执行不力的困难影响。再加上政策和法规在实施过程中由于没有将因地制宜的原则纳入到政策的执行范围,导致很多政策和法规在执行过程中存在严重的形式化现象,而当地的政府部门又没有采取措施进行管理。此外,农业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和驾驶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而如果不能及时对农业机械安全管理的政策和法规进行有效的完善的话就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约束。

1.2 农业机械安全管理制度建设不完善

地区的农机安全管理人员需要负责大范围的农机管理,但是由于农机部门人员缺少,特别是在基层的农机管理部门,农机安全管理人员的数量就更少了,这就导致了人员在进行农机设备安全管理过程中不能应对逐渐增多的机械使用数量以及不断出现的诸多问题。在很多落后地区,这方面的问题表现的十分突出。在一些地区由于通信技术不到位以及交通设备比较落后,出现了问题不能及时向上级部门反映的情况,因此就导致了问题不断的积累。此外,在管理制度方面建设的不完善以及农机安全管理人员的不重视,都会导致制定出来的制度流于形式,农机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越来越严重。

1.3 农机的安全性较差

随着我国机械化不断向前发展,国家和地方政府上对农业机械安全方面越来越重视,并出台了很多管理农机安全的政策和法规,但是在实际的质量抽检过程中,农业机械的安全质量却不是十分的乐观,农业机械的整体质量对农业机械的使用寿命以及可靠性方面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有些机械设备还会对人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农机设备安全性差的问题需要我们及时的进行解决。

1.4 农机操作者的素质不高

农业机械最终的接受者就是农民群众,而这些农机操作者在使用农业机械过程中,由于科学技术和专业操作技术不到家,导致了机械操作过程中经常出现安全事故。此外,农民群众在设备操作过程中的法律意识不到家也是导致安全事故发生一个重要因素,操作者对农机认识程度不足,很少有农民群众愿意主动积极的对农机设备进行安全检查。

2 农业机械安全管理的对策分析

2.1 构建完善的政策和法规

首先,需要做好农业机械的统计工作,并对农机设备进行严格的划分,并根据不同的机械式以及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严格的划分,并制定出完善的规章和制度,对于多数私人的农业机械设备更需要我们加强对设备的安全管理。通过各种方式对机械设备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安全有隐患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宣传;其次,对农业机械设备生产过程中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保证生产出来的农业机械不会出现质量和性能方面的问题。

2.2 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积极的对农机操作者进行相关方面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农民群众对农业机械操作过程中的重视程度, 并且严格按照有关方面的政策和法规严格贯彻和执行。同时,还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并根据不同的那地域特点和环境特点以及经济发展的情况制定符合发展向现状制度和内容,并严格按照制定的制度进行执行和实施,此外,还要需要加农业机械安全管理人员队伍方面的建设,从整体上提高农业机械安全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促进管理质量提升。

2.3 统一完善农业机械设备安全管理

紧紧围绕我国政府和地方政府部门制定的相关法规和政策开展农业机械安全执法活动,在执法过程中应该全面贯彻为群众服务、以人为本、保民平安的原则作为管理的理念。全面的将多项农业机械安全管理的规定和政策法规不断的进行完善和落实。2014年新疆疏勒县依法开展了农机安全治理整顿,集中力量,组织开展农机“黑车非驾”、“打非治违”安全整治活动。查处无证驾驶51起,无牌拖拉机58辆,暂扣拖拉机392辆。在对农业机械设备进行安全管理过程中,全面实行统一化的而工作责任、统一化的管理制度和体系、统一化的人员管理,并不断地行业的行为进行归规范,提升农业机械安全管理机构的形象。

2.4 积极宣传

在农业机械设备使用过程中,要求农业机械操作者在操作过程中熟悉机械相关方面的法规和政策,熟悉操作的技术,因此,就要求农机安全管理部门应该对农机操作者进行积极的宣传教育活动,对农机操作者的职业道德、操作技术、法律法规和思想认知等多个方面进行安全宣传和教育,不断提高农业机械操作者在设备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意识,同时,在工作过程中部门的还需要在社会上积极的宣传农业机械安全操作的重要性,提高社会大众对农业机械使用过程中重视程度,从而有效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2013年和2014年新疆疏勒县利用各乡镇的农机安全学习日活动,向广大机手、农民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及农机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向广大农民和农机户发放宣传单、事故案例,解答群众咨询,通过深入宣传教育,营造了农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的氛围,促进了农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正常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农机管理第7篇

1.农机维修质量检验人才匮乏,掌握维修技术水平的工人少。农机维修质量检验需要包括风电焊、发动机修理、修复等技术掌握程度较高、知识和经验比较全面的人才。目前,在黑龙江省县级农机行政执法机关里,这样的人才奇缺。产品质量监督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更难找到农机维修质量检验专门人才。另外维修水平高的人员大多年龄偏大,由于农机维修工作收入低,工作环境差,没有专业技术人员愿意参与该项工作,所以缺乏高水平技术人员是导致维修技术水平低的一个关键因素,后继乏人更是制约农机维修未来发展的重要问题。

2.维修点分布不合理,村级农机维修点短缺。目前,农机维修网点大多分布在各市、县(区)政府所在地或大的集镇,乡村维修点少。这种村级农机维修点建设滞后的现象,导致边远地区农机维修极为不便,尤其是在农忙季节,往往由于农机具不能及时维修而影响作业收入。另外农村机械维修点与汽车维修点业务范围交叉,造成双重管理,或者形成管理真空,给农机维修质量管理设置障碍。

3.农机维修手段单一,造成维修质量低下。不能正确判断分析故障,盲目大拆大卸;盲目更换零部件,有些故障零部件完全可以通过修理恢复其技术性能,如发电机、起动机、齿轮油泵等出现故障,不需要复杂修理工艺即可修复,但维修人员却要求用户更换新件;不检查新件质量,有些配件由于库存时间过长,性能发生变化,如不经检测,装配后常常引起故障的发生;不重视螺栓的选用,螺栓使用混乱。

4.缺乏监管机制,行政处罚乏力。黑龙江省大多数地市无农机维修专门机构。大部分农机管理部门无专职人员负责农机维修,忙时很难顾及维修工作,导致农机维修的质量不能保证,维修纠纷时有发生。农机行政主管部门对农机维修点的维修质量不合格进行行政处罚时,找不到处罚依据,给农机行政主管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出了个难题。《全国农村机械维修点管理办法》第十六条规定,对农村机械维修点质量差、收费高、违反规定的,农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根据其情节轻重给予警告或1000元以下罚款。这条规定留下的疑问是:修理质量差到什么程度,收费高到什么程度才可以处罚。

二、加强农机维修质量管理的建议

1.加强法规宣传,实现依法管理。《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的出台,使得在农机维修管理处罚种类、检查检验程序、罚则、农机维修质量纠纷处理等管理工作纳入正常法制轨道,有法可依。农机主管部门要把法规的贯彻宣传作为工作重点,通过各类新闻媒体将政策宣传透彻,让消费者知晓《规定》的精神,提高消费者的维权意识;让每个修理工学法知法不违法,充分认识修理工应承担的责任。管理部门要实行制度化、规范化管理,严处擅自加大动力等违法行为,促进农机维修业健康发展。

2.加强农机维修技术监督,提高维修质量。对新开业的维修点严格技术审批,对现有维修点进行年度技术审验,对年审不合格的,该降级的要降级,该停业整改的要责令整改,该收缴技术合格证书的要坚决收缴,决不迁就。对修理工培训考核要制度化、规范化,建议设立市级培训基地,可以采用远程教育、函授等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发放材,然后集中考核,统一发证,提高培训质量。在以换件修理为主的今天,修理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维修配件质量的优劣。强化维修配件质量的监督管理,关键是要堵住假冒伪劣产品的流通,开展经常性的农机零配件抽检工作,严禁其上柜销售,防止损害购买者利益。

农机管理第8篇

关键词:农业;机械;管理

前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农村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机械设备越来越多,加强农用机械的管理对于提高农用机械设备的使用是极其关键的。

1 农机管理工作的现状

在党的好政策和农机人的多年努力下,农机管理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农机动力增长迅速,农机作用越来越大,对农业的贡献值越来越高。随着农业机械化的不断发展,也随之产生了一些问题。

1.1 农机管理制度混乱 随着近年来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入,有些地方农机队伍不稳定。农机人员观念落后,缺少危机意识,不能很好的适应农业新技术、新形式的发展要求。

1.2 经费不足 很多政府部门对农机工作不够重视、投入不足。由于资金缺乏,服务功能较差,致使农机管理工作与农民的需求相差很远,效果差。

1.3 农机技术人才匮乏 农机系统已呈现出知识老化,农机专业人员少,继续教育培训少,尤其是乡镇,技术水平普遍低下。与当前的农机管理工作极不相适应。农机维修服务人员跟不上,农机维修潮点和推广网点经营规模小,人数少。且多以手工维修为主,缺乏专业维修设备。

2 农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对于农机的安全问题缺乏重视 对于一些政府以及部门没有对农机的安全问题予以重视,仅仅是片面的莺视对农机的推广,而对农机的安全生产予以忽视,没有将农机的生产安全纳入进农机化的发展战略中。此外,地方的财政对农机的关于安全性的投入也很不足。农机的执法手段也比较薄弱,在执法工作中存在着很大的困难。对于农机的撤废制度还没有执行到位,这就造成了一些老的、旧的机械服役超期,这就直接十分的影响了农机的作业安全。而一般干部不负责任的认为农机的安全问题是监理部门的责任,所以也没有进行加强管理,对之放之任之。

此外,部分地方还存在着培训走形式的问题,培训的时间较短,仅仅是走形式,手段也比较落后、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也不高、文化水平、技术水平都很低,这都对农机的使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很容易形成农机事故的隐患。尤其是对于一些无牌行驶、驾驶员无证、违章载人等现象都比较普遍,一些操作员往往会因为忽视向造成操作失误引起严重的后果。

2.2 管理与服务工作缺乏政府扶持 对于农机化的服务工作就需要大量的投资,例如说搞实验、购样机等等,如果说。政府对农机的关于服务体系的建设、推广、应用等投入过少的话,尤其是一些经济欠发达县区,这样就会在工作中造成一定的困难。对地区的农机化生产造成一定的影响。此外,政府相关的一些部门也没有积极的配合,一些部门仅仅是关心对于收费状况而对于农机的发展很少去关心,这些都影响了农民对于农机发展的积极性。

2.3 农机服务人员素质不高 乡镇上的农机人员还普遍存在着素质不高以及人员老化的一些问题,大部分的乡镇农机人员都大约为70年代进站开始工作,人员可以说参差不齐.其文化素质也不一,没有较为系统的业务性培训,不能做到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的去更新自己的知识,这就意味着其不能够适应现代的市场经济的发展与要求。这些因素都影响了农机的服务,尤其对于农机的推广,一些乡,镇、村的农机队伍中,很多从业人员没有通过系统的业务培训,对农机的发展要求也不符合。在服务质量、态度、农机化的跟踪服务,与用户的要求、农机化的发展需要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3 农机安全管理的相关建议

3.1 加大舆论宣传力度,促进法律法规贯彻实施 各级农机部门应积极地行动起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加强舆论宣传,使安全意识和守法遵规意识深入人心。首先。应积极与各级政府部门加强协调,争取在农村交通和农机监理等农机安全教育宣传上获得大力支持。其次,通过与广播电视台开展协作,尽量减免农机安全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费用,以便最大程度上扩大宣传范围,增强影响力。再次,应积极组织广大农机户认真学习《中华入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中华入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从而使他们认识到遵规守法的重要性。

3.2 严格把好牌照准入关,建立牌证管理机制 首先,要坚决把好牌照准入关,杜绝为不合格、不合规的农用机械办理牌照,办理牌照的拖拉机必须取得《农业机械推广许可证》,杜绝跨区办理牌照。其次,要加大对农用机械的安全技术检验力度,检验时严格参照相关标准;再次,积极推进持证驾驶力度,采取措施鼓励广大农机驾驶员考取驾驶执照。

3.3 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夯实安全管理基础 首先,应积极争取财政资金,保证基层工作人员的福利待遇和活动经费,使基层工作人员有着良好的工作环境。其次,要加强镇、村、组的监管网络建设,进一步强化监管力度,发现安全事故及时处理上报,避免瞒报、漏报的情况出现。再次,积极构建安全管理长效机制,有效促进安全管理工作的常态化、制度化。

3.4 加强执法队伍建设,转变执法观念 农机监理执法队伍的建设成功与否关系到安全管理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因此,必须加强监理执法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工作能力,积极转变执法观念,强化服务意识,努力把监理执法队伍打造成一支纪律严明、作风过硬、业务精通、服务周到的农机管理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