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困惑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困惑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4-04-03 10:56:15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困惑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困惑第1篇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多次鲜明地提出、调强了语文综合性学习对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意义。“课程目标”的“阶段目标”中也提出了相应学段的综合性学习的具体要求。这一些意义和要求,作为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有的内容和活动很难理解和实施,在实际具体的指导过程中,还会遇到不少困惑。近几年,本人对语文“综合性学习”这一板块的教学做了一定的实践与探索,现谈谈以下几点思考与认识。

一、“综合性学习”存在的困惑

1、部分综合性学习与师生生活、学校实际严重脱节

如“探索月球奥秘”这一综合性学习活动。课本上提供的相应资料极其有限,老师手头上不仅缺资料,就连自身也对月球的奥秘知之甚微,师生更无法从网站及图书馆等途径搜集相关资料。因为像我们这样以体育训练为主的学校哪有如此方便的资源可享。再加上月球的奥秘本身就是一个让师生感到陌生无趣的对象。因此,活动要么无法开展,要么也只有“纸上谈兵”、“走过场”罢了。像此类不适合我们这类学校师生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在课本还有好多。如“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追寻人类起源”、“马的世界”、“戏曲大舞台”、“论年文化的魁力”等。

这一些综合性学习的对象或范围,恐怕连高中生或大学生也是难于应对或不愿去了解的。要实施这一些综合性学习,以达到提高素养的目的,看来非专业人士莫属。

2、学校及周边环境束缚着综合性学习的开展

要么是学校和本地地方条件差,没有相关的资源或设施可以供给享用,如图书馆、天文馆、博物馆等,要么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地方百姓的不支持,妨碍着师生的活动,如学校禁止教师组织学生外出参观、游览及校外活动。这样一来像“漫画探险”、“背起行囊走四方”等活动,即使是学校准予组织,老师可以担待事故责任的处罚,来组织相应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但学生一旦在活动中发生意外事故,学生家长也会把你闹得惶惶不可终日。如此一来,综合性学习也仅仅只能是局限在校园或教室,可想而知,效果自然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学生的参与、自主、合作、探究也只能是纸上空文,老师也只能是望“标”兴叹。

3、学生对于综合性学习的参与意识淡漠,兴致不浓,少合作、惰探究,是影响综合性学习的展开及其效果的又一主要原因

4、教师对于开展、指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一是学生忙于训练,教师忙于检查、考试、很难抽出时间花费一、二周时间来精心筹划、组织、指导、督促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

二是惧怕压力和责任。上级及学校一再三令五申不得组织学生外出活动,若发生事故,责任自负。且两个班100多个学生,个个活泼好动,任你有三头六臂也无力组织和指导,只好来个“闭门”静坐综合性学习了。

三是教师自身知识结构、文化修养欠缺,又不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育手段,致使综合性学习走走过场,现卖课本上仅有的一点资料而已,毫无宽绰之。

二、提高综合性学习教学效率的对策

对综合性学习任凭会遇到怎样那样的困惑,但在实践中,我也总结出了三方面的构想及对策,即“三个超越”。

1、超越教材,张扬个性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材是教师教学的凭借,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突破教材中相对固定的语言训练序列,有序与无序相结合,训练与引导创作相结合,允许和鼓励学生自主表达,使我们的语文教学随时适应学生变化着的现实生活,顺应学生不同的语言个性。”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把教材看做一种可以改造的客观存在,积极审视教材,科学处理加工教材。

“钻入教材”是基础,引导学生钻入教材,将“潜在文本”转化为“现实文本”,使学生走进文本,超越文本。“跳出教材”是拓展与深化,引导学生去开发新文本。前者重认同与理解,后者重“反刍”与应用。从教材中来,到生活中去的认识路线,使教学目标落到实处。对教材进行量的扩展延伸,质的发展创新,重要的是带领学生就教材的一些内容进行重组、再创造,让教材成为学生积极发展的广阔策源地。

超越教材,要让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积累文化知识,获得情感体验。“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生活中的语文学习资源无处不在。针对语文教材,我们在深入挖掘课内资源的同时,还必须重视拓展利用各种相关的资源,使语文教学紧密地联系社会生活,最终服务于生活。如:学习朱自清的《春》前,让学生收集有关春天的美文、诗词、谚语、成语等,再带领学生融入自然去体验春之美。学习课文时,让学生吟颂有关春的诗句,欣赏大自然春的美景。学了课文后,让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吟春颂春:唱歌、朗诵、吟诗、作画……学生在这样开放的作业中,定会自主参与,乐于学习。扩展《春》的文本,丰富了春的知识,激发学生的情感,又使学生个性得以展示,潜能得以开发。

超越教材,获取信息,搜集资料,重组创造,滋生出属于自己的东西。不但解决了学会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了会学的问题。

2、超越课堂,融入生活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受“应试”的束缚,教学内容局限于书本上、课堂时,没有融合鲜活、丰富的社会生活,造成语文教学的单调、乏味,语文教学失去了实践活动的翅膀――充裕的时间;失去了实践活动的舞台――广大的空间;也失去了实践活动的旨味――无限的乐趣

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语文: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语文学习。如果离开了生活的意义,语文也就失去了内在的价值。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基础课程,它应注重:语文学习内容的整合,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语文课程和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社会学习的结合。“以社会当课堂而不是以课堂当社会”。告诉学生,也提醒自己:学好语言不仅在课堂,生活也是以课堂当大课堂,它有着广阔的天地。“将语文引向自然,引进社会,引进生活,引进时代,着眼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拓展学生的生活领域,扩大学生的视野。”也只有在动态、多维的天地里,才能把心灵深处的内在感悟转化为一种精神产品,才能使人生多姿多彩,个性得以张扬。

超越课堂,要把语文从课堂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我们都认识到,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学习语文的意识和能力。实际上,生活中蕴藏着巨大的无穷无尽的教育资源。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利用学校、班级、家庭、社区、街道、各种节假日等空间和时间资源开发语文学习的内容。以演讲、辩论、课本剧表演、逛书店、读书心得、热点追踪、佳作赏析、影视评论、主题班会、联欢会、座谈会、人物采访等多种活动形式学习语文。当然,还要让学生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表达出来。重视在日常生活中实践,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组织有价值的活动,即既安全又能让学生能尝到知识的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学语文”,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更加紧密。

超越课堂,融入生活。要触及学生的心灵。语文学习回归生活的本真,就能引发学生真切的内心体验,获得与文本、心灵对话,语文的三原色在生活的调色盘里幻化出五彩缤纷的图画。如果不能触及学生的心灵,不能触及学生的现实生活,语文就是黑白的。如:《成长的烦恼》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了解父母和长辈在青少年时期的烦恼和困惑,明白他们是如何面对这些烦恼的,这些烦恼给人带来了什么。通过人物采访,调查分析,心灵互动,写下烦恼等精心设计的活动,真正实现心与心的交流,真实了解大人的心路历程,正确对待自己的烦恼,真正下触动了学生的心灵。通过这样的活动,促使他们能够正确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来生活,以平和积极的,心态来面对烦恼,让爱常住心间,让阳光充满生活。

让学生置身于社会大课堂,自主支配时间,自由选择空间,学生的身心得以充分释放,尽情呼吸自由的空气,完全生存在超越课堂的“课堂”中。

3、超越知识,走向智慧

“如果说知识是豆浆,那么智慧便是卤水。知识很多,智慧很少的人,总是一盆豆浆,点不成思想的豆腐。”从某种意义上讲,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老师带领学生超越知识,共同走向智慧的过程。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智慧的学科,而语文教学却恰恰缺少了智慧、缺少人文关怀。知识不等于智慧。“知识关注的是现成的答案,而智慧关注的是未知的世界。”传统的话文教学一味强调知识的学习、记忆,而忽视了让学生运用知识去探究未知的世界,忽视了学生质疑问难的探究精神的培养。以纯粹的知识学习为主,他们旺盛的生命力逐渐变得刻板、苍白,他们潜在智慧的成长被阻隔了。问号的消失标志着智慧火花的熄灭。技能也不等于智慧。被动的、机械的操练,学生品尝到的只是枯燥、乏味、痛苦。更可悲的是语文课堂里权威的声音、统一的答案,抹杀了无数学生个性化的理解和独特的内心体验,更无智慧可言了。

超越知识,要教学生学会思考、发问。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说的是:只重学习而不注重思考,就有可能遭到蒙蔽而陷于迷惑:只重思考而不注重学习,就有可能因误入歧途而招致疲乏及危险。如果学生在学习时处理好了这两个问题,学生的智慧必然能得到提高。教育的真谛在于将知识转化为智慧,使文明积淀成人格。课堂教学是一种通过知识引导人的智慧成长的艺术,是人对人智慧的唤醒、引导、启发!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困惑第2篇

听课,不仅开阔了思路,也为备课过程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各种鲜活生动的事例,各种教学方法、模式的展示,微小细节之处的精彩处理,使我在丰富课堂教学的同时,也改变了学生对学习感到枯燥、单调、脱离实际的成见。为了能及时发现和改正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我有意识的进行阶段性的工作反思,小到一节课,大到一个学期;近到上一节课说错的一句话,远到一种教学思想的深层次思考。虽然它们都还很肤浅,但我相信“九尺之台,起于垒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二、紧抓作业批改、注重后进生辅导

作业的检查和批改,是检测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途径。开学以来,我一直坚持作业的认真批改,这不仅有利于对学生知识落实的情况的更好掌握,更使我对学生课堂表现情况,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从而能够更好的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教学。对于班里的后进生,我一直坚持个别知识辅导和思想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在给学生谈理想、谈目标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功夫不负有心人,等几名学生的语文成绩有所进步。

三、深入扎实的上好每一节课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它不同于数学,语文教学要求语言文字教学和情节、内容教学相结合,相辅相成。而低年级的语言文字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四个基本环节,我认为,语文教学中“说”和“读”的重要性尤为突出。所以,在教学中我特别重视“说”和“读”的训练。高一年语文教科书上“口际交际”是一项很重要的教学内容。自古以来,能说会道,体现一个人的睿智,思维敏捷。现代语文教学,“多说多练”势在必行。整个学期,我注重课堂上的合作探究,让每个小组讨论并展示结果,学生之间互听互评,共同积累,共同提高。通过一个学期的训练,我发现同学们的表达能力有较大的进步,逻辑思维能力也增强了。并且,通过评奖活动,选出了口才最好的学生,如等。

在“说”的过程中,有一个与之相促进的过程不容忽视,那就是“读”。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读的形式多样,可以采用个别读、齐读、小组读、分角色朗读等。再次,用“读”帮助记忆,培养语感,陶冶情操。最后,让学生进行摘记,并对学生的手抄本进行定期检查,并对写得好的学生加以表扬。

语文教学中,除了“说”和“读”很重要外,还要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即学完一个单元,学会自己归纳,学懂了一些什么,还存在哪些问题。孔子云:温故而知新。经常温习功课,以后的学习才会觉得较轻松。

课程改革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攻坚战,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必然要和旧有的一切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发生激烈的碰撞和摩擦。通过近两年的实验与探索,我们饱尝了其中的艰辛与甘甜。甘甜的是我们看到了课程改革实验给我们的教育注入了勃勃生机与活力,感受到了我们与学生在课程改革中的共同提高、共同发展;艰辛的是我们对课程改革曾经有那么多的茫然与困惑,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来探索课程改革之路的,在课程改革的实践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许多困惑和难题。

(一)对课标的困惑

我们需要不用解读的课程标准。现在的课程标准有那么多解读的书本、文章多如牛毛。我想原因无非有二,要么是课程标准太难,太深奥,课程标准的制定者也知道一般老师是读不懂的;要么是对一线教师的不相信,课程标准制定者害怕一线教师读不懂;

我认为课程标准应该通俗、详细,一看就懂,如此教师才能用好;应该把解读融入课程标准之中,这样才能做到专家研究与一线教师的实践紧密结合。

(二)对课堂的困惑

我们需要不是表演的课。现在有的课放得很开,但收不拢,学生天马行空,谈天说地,离题越来越远;有的课,学生活动的样式很多,唯独读书不多,课堂上嘻嘻笑笑,气氛十分活跃。可仔细一想学生真正学到的语文知识可能很少。有的研究课,教学的着力点主要是对课文内容的深究,或是知识内容的任意拓展,或是思想内容的无限拔高。学生海阔天空,说短道长,甚至离开了书本去大谈从网上看到的新闻。不同的是,过去是教师主讲,学生旁听;现在是学生主讲(主要是尖子学生),教师插话补充。仿佛教学的重心已由教师转移给了学生,仿佛这是课内向课外的延伸。可是,读书的时间不多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很少了,对课文中语言文字的理解、品味、运用的时间也被挤掉了。这样的课听多了,我们的老师都说我们现在不知道语文课怎样上了。

(三)对教材的困惑

1、对必修内容的困惑。

高二语文必修五和选修1集中了高中阶段近80的古诗名篇、以及部分文言名篇,教学内容重,教学进度紧张。而且因为一味的赶进度,使得每堂语文课都上得满满的,而语文课所必需的一些课外趣味补充,因此都被忽略了,语文课索然无味。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困惑第3篇

基因敲除技术的发展概述

柴葛解肌汤在小儿感冒高热中的运用

超市库存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高校学生应重视电脑键盘卫生

“去产能”过程中的思考

浅议初中散文阅读教学

初中文言虚词“以”的用法详解

怎样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

“去杠杆”政策措施之我见

人口政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提高课堂效率,让兴趣结伴先行

小学低年级数学计算能力培养初探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如何进行德育熏陶

浅谈小学低段数学课堂的组织教学

发挥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从“石棉黄果柑”的传说看“供给侧改革”路径

新农村建设的现状、途径和目标刍议

从荥经挞挞面的发展过程看价值规律的作用

域控技术在数据中心的应用研究

平行宇宙,科学道路上的一道坎

药物艾灸在小儿面瘫治疗中的应用

小麦淀粉在洗制和修裱中的机理探析

基于师范生职业岗位需求的课外实践活动探索

项目教学法在java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浅析职业高中英语教学难的原因与对策

基于ACCESS2010数据库的高校人事管理系统设计

基于EXCEL的随机点名抽问系统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工学一体设计模式

美术课程多媒体教学光盘设计原理(网页部分)

医学信息技术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

品牌建设的困惑之如何进行品牌定位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敬业之我见

档案数字缩微市场困境博弈浅析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友善”刍议

探究老年病人肺癌手术的护理

浅谈运用信息技术实施创新教育的策略

浅析思想品德教师的教学行为方式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从老师的角度谈以德修身

主体性教学的本质、特点及条件的建构

蒙氏感觉教育对低年级儿童汉语教学的启示

小议企业的兼并被兼并与价值规律的关系

金属钛/羟基磷灰石复合涂层的制备研究综述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研究进展

汉源花椒挥发油提取工艺及其抑菌作用研究

具有双时滞的离散SIS传染病模型地方性分析

高职院校检验类专业校内实训基地职业化建设的思考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困惑第4篇

【关键字】教育技术学学科困惑;教育技术专业本科生;基于问题的参与式培训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B【论文编号】1009―8097(2009)04―0133―04

一 研究的背景

1 研究问题的提出

我国教育技术学专业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和规模是前所未有的。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促使教育技术领域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但并没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1]。目前,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生在就业中已经开始出现困难的局面,有相当部分本科生毕业后从事与教育技术专业不相关的工作[2]。究其原因,作者认为除了扩大招生等客观因素影响之外,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生所具有的专业素质能力与学科要求相去甚远,所产生的局限也不容忽视。

研究表明,本科生对于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科的困惑正是导致专业学习效果欠佳、专业能力不强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表现在:不了解学科定位、学科性质和技能要求;不了解专业的研究对象;对专业学习缺乏兴趣;对学科专业发展和就业前景充满担忧和疑惑等[3]。因此如何有效解决本科生在学习期间的学科困惑,是教育技术工作者面临的又一大问题。很多研究人员对此做了探究,提出了不同的改进策略和方法。万力勇(2005)[3]提出了优化教育技术专业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构建合理的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议。张媛(2005)[4]对课程设置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后,提出了修订课程目标、添加培训课程和管理课程的对策。徐红彩(2006)[2]针对就业问题,提出了改变培养模式、加强与企业联系、减少扩招等策略。以上研究都是从宏观层面上着手,通过使用行政策略对教育技术学学科的各个方面提出修正性意见。这些方法策略可以从根本上改善学科所面临的问题,但是实行周期较长,彻底实现困难较大,在短时间内效果甚微。因此面对教育技术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困惑有增无减的局面,首都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重点实验室提出了基于问题的参与式培训系列讲座的方法,试图解决这一突出问题。

2 基于问题的参与式培训系列讲座

参与式培训一直在教师培训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学习者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开展学习,最终达到学习者观念、态度和行为上的改变,并能将所学知识和方法运用于以后学习工作中[5]。

基于问题的参与式培训,是将基于问题的学习和参与式培训二者结合起来,其特点是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之中,通过学习者的合作来解决真正的问题,教师可以设置贴近学生思维能力的“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情景,营造和谐、平等、对话、交流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这种教学方式能有效刺激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间合作交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6]。由此可见,基于问题的参与式培训的许多特点都可以为解决教育技术专业本科生的困惑而服务。

首都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重点实验室设计了针对我校教育技术专业本科生困惑的基于问题的参与式培训,历时5周,每周举行3小时,主讲人为首都师范大学王陆教授。名为“走进教育技术学”的系列培训分为“感悟教育技术”、“初识教育技术”、“理解教育技术”、“学习教育技术”和“走进教育技术”五讲。培训中将参训的学生按照年级、性别和专业等因素进行异质性分组,培训教室的桌椅以鱼骨型分六个小组摆放,每组的学生以圆桌会议的形式围坐。整个培训通过创设专业文化情境,以学习小组和班级为最基本的教学组织方式,在高度的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中,以理解、创建、分享和评价为主要学习活动,以案例、学习表单、概念图、EZClick课堂互动反馈系统、电子白板和电脑等为学习工具和支架。

二 研究的设计

1 数据来源

在系列讲座的前四讲中,学生在每次讲座后需要填写一份学习单,总结这一堂课的所学、所行、所思和所惑。本研究的数据来源主要是前四次讲座的学习单以及针对数名本科生的深度访谈记录。

2 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主要使用了内容分析方法、深度访谈和统计分析等三种研究方法。

内容分析是一种客观、系统、能对明确的传播内容进行定量描述的研究方法(Berelson,1952)[7]。而内容分析法的实质是对传播内容所含的信息量和变化进行分析。这一特点很符合本研究的目的。因此作者在本研究中采用内容分析方法,使用QSR NVivo 7.0软件工具,针对四次学习单中的“所思”与“所惑”的信息,以教学时间为基本维度以学习单中的独立疑问句子为最小意义单元进行编码,以获得本科生在讲座过程学科认识与困惑的变化过程。

访谈法是通过访谈者与被访谈者的直接接触、直接交谈的方式,来收集资料的研究方法。访谈者可根据研究目标,设计访谈内容提纲,获得被访者对其亲历事件的意义解释等深层内容。本研究中作者通过对数名参加培训的本科生进行个别访谈,以此来了解学生在讲座前后的变化的可能性原因,以及讲座对他们产生的具体影响。

统计分析法指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规模、速度、范围、程度等数量关系的分析研究,认识和揭示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借以达到对事物的正确解释和预测的一种研究方法[8]。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具有丰富的统计分析功能。本研究中,使用SPSS进行量表分析,完成对两位研究者的两组数据的信度分析。

3 编码依据的设计

对质性的材料进行内容分析的关键是要找到编码的依据。本研究采用了扎根理论的方法,自底向上的完成编码类目的界定。根据本研究的目的,作者认为应该从质性材料即学习单的话语中分析学习者认知的变化,主要关注的是学习者疑惑类型的变化和分析思考行为的变化。因此,在对学习单的话语进行分析界定之后,作者设计了以下编码类目。如表1所示。

表1中编码依据分成6大类,共9个小类,对本科生学科认识的认知深浅进行界定和区分。从第1类目到第3类目界定的是本科生提出困惑的类型。具体描述了“是什么”“为什么”和“如何”由低到高表征困惑的认知层次类别。第4大类目属于认知的过渡类目,是描述本科生对讲座各方面的评价和建议。第5大类目和第6大类目是认知的高层次,界定了是否进行分析思考疑惑和解答疑惑的类别。

三 研究的数据分析与讨论

1数据的信度和效度

作者以表1界定的类目作为内容分析的编码依据,对46名本科生四次讲座184份学习单进行了内容分析。本研究由两位作者背对背的完成编码,编码结果使用SPSS软件来检验研究的信度。由于不完全清楚两组数据的性质、分布特点,所以在进行效度检验前,先使用SPSS软件中的Explore探索分析功能对数据进行更为详尽的描述性统计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中的正态分布的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在统计分析专业中,Sig值就是统计意义P值,P值大于0.05则认为数据符合正态分布。从表2中得知,两位作者完成的两组数据(Lv和Peng)的Sig值均为0.200>0.05,因此两组数据属于正态分布。

对于满足正态分布的数据,可以通过SPSS计算Person值来检验数据的效度。因此本研究中的两组数据进行Person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由表3可见两位研究者即Peng和Lv自身的Pearson相关系数均为1,而Peng和Lv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954。学者DeVellis(1991)认为,信度系数在0.80以上属于信度非常好的情况,由此可见本研究具有很高的信度。同时,本文研究的基于问题的参与式培训讲座的过程中,作者是讲座的助教,所以通过作者自己的参与和观察以及之后的访谈,能够比较好的保证本研究的效度。因此证明数据具有高可信度。

2 数据的分析

(1) 时间推移中同类目数据的变化

在QSR NVivo 7.0中编码后得出的各类目的数目和比例情况绘制的成柱状图,如图1所示。

观察图1中同类目在时间推移中的变化,可以发现数据有了显著的差异:

首先,“简单概念性疑惑”的比例随着时间的推移明显减少,后两讲中几乎为0。说明讲座中解决了大部分的“是什么”的简单概念性的疑惑。

其次,“试图解决问题”的比例在四讲中增长最明显,第四讲的比例大出第一讲两倍之多。从中反映出本科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行为增多,也就是自主思考问题的意识增强。

最后,“专家性回答”比例也大幅上升。说明在讲座中,学生不仅进行了更多的分析和思考疑惑,并学会使用专业术语,尝试性的给出了“专家性”的解答。

(2) 时间推移中大比例数据的变化

在本研究中,我们界定16.67%为临界值,比例大于16.67%为大比例,置为“1”;比例小于16.67%为小比例,置为“0”。便生成一个由“0”和“1”组成的临界值表格,如表4所示。

为了研究四次讲座中大比例的所在类目的变化,我们认为可以忽略比例小于临界值的类目在数据研究中的影响作F,主要关注大比例即值为“1”的类目。根据表4绘制出图2大比例移动图例。图2中的立柱表示四讲中每讲大比例类目。观察图2可发现,随着时间移动,每次讲座中大比例所在类目的分布在移动。第一讲中大比例类目主要在一、二、三类目的“认知低层次”中,属于概念性的疑惑。但是随着时间的进行,大比例所在类目向思考型移动。第二讲中比例集中在3、4、5类目中。到第三讲集中在3、5类目中。第四讲中,高比重集中在了思考性类目中,也就是5、6类目中。这体现了本科生认知由浅入深,从简单提出“是什么”的疑惑,逐步深入思考实际的应用性问题,并能尝试给出解答的变化过程。

(3)子类目中数据的变化

从子类目中观察。在类目5中设置了两个子级类目:“思考观点疑惑”、“思考并解决”。在内容分析中,子级类目的数据变化也较为明显。如表5所示。

表5中体现了思考疑惑观点与提出解决观点的变化:第一,从列上观察,思考观点疑惑5.1的比例在4次讲座中,不断的上升。思考并提出解决5.2的比例更是迅速增多。本科生分析思考意识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意识都有显著增强。第二,从5.1和5.2的类目同期数目比重上观察,在第一讲中,思考分析观点疑惑较多,但几乎没有提出可解决方法。比重为6。但是在之后的第二、三、四讲中,比重的数值明显的减少。到第二讲,比重由6变为了2,最后第四讲达到1.3。说明学生不仅分析思考的意识加大,而且探究解决问题的意识大大增强了。

3访谈结果

对学习单的分析数据证明了学生在讲座中的疑惑以及思考意识有了明显的改变,但学生对于基于问题的参与式培训讲座的主观感受是什么?变化收获有哪些?什么导致这些改变?针对这些问题对数名本科生进行深度的访谈。

从访谈中得知,在参加讲座之前,学生们对于本专业有很多相似的困惑:他们对于学科专业的了解几乎为零,最大的疑惑是课程设置。有位同学提到,他们了解本专业是通过学校设置的课程,但是现在课程设置杂乱,让他们不知道学科的重点是什么。还有同学提到,课程设置的面太宽,学得不深,没有突出特点,他们找不到学科的优势和学习的目标。因此许多同学为了就业都偏离本专业,向计算机专业或其他专业发展。但基于问题的参与式培训讲座抛开了课程的限制,给了他们关于本学科最直接的认识。

在谈到最大收获,大部分学生都表示最大的收获是对学科的理解。他们说道,讲座的整体内容促进了对学科的全方位理解,使他们有了归属感。同时他们也提到系列讲座中的某一讲对他们的帮助,如:案例分析使他们明白教育技术能做什么,学习方法和就业指导为他们指明方向等。在谈及改变时,还有同学表示他们本想转向其他专业,讲座使得他们重新回到教育技术中来。

对于这样的培训方式,学生们表示很喜欢,可以与同伴分享知识、共同思考。还表示,这样的讲座应“早一点,多办一点”。按年级来开展不同内容的培训。

对于课程的设置问题学生们仍表示较大的困惑。虽然讲座给予的学习方法等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他们进行侧重点的学习,但是教育技术学本科生课程体系的问题还是亟待解决的。

四 研究结论与建议

从以上定量与定性的研究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基于问题的参与式培训系列讲座对于解决本科生的学科专业困惑上有显著的效果,学生的疑惑由简单概念型的疑惑转变成实践应用型的疑惑,同时学生的思考分析问题的意识增强了,并能在引导下主动思考问题,探讨争鸣,提出解决疑惑的方法。但作者在访谈中也发现了这样参与式培训系列讲座需要改进之处,如讲座内容过多,讲座时间太短不能很好的领会和吸收等。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会再加以改进。基于问题的参与式培训系列讲座的方法虽然作用范围较小,但是周期短、效果明显。因此可以在教育技术学本科生培养中推行应用。

参考文献

[1] 沙景荣,王林,黄荣怀.我国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规范研究的导向作用[J].中国电化教育,2004(9):22-25.

[2] 徐红彩.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生就业:现状、问题与建议[J].电化教育研究,2006(11):61-64.

[3] 万力勇,刘清堂.对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生专业素质的调查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05(2):13-16.

[4] 张媛,陈晓慧.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有关专业态度若干问题的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5(5):14-17.

[5] 陈向明.参与式教师培训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2(1):66-71.

[6] 杨承印,宁红民.对基于问题解决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反思[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8(1):16-19.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困惑第5篇

(4)探讨如何对中小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蔡明

(5)乡土文化与美术课的人文素质培养——探孔望山石刻雕塑对美术课程的教育意义唐杰

(6)老师的微笑是促进良好师生关系形成的剂闫淑芝

(7)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能力的培养朱宝明

(8)谈谈我的班主任工作管理王小军杨柏林

(9)兴趣倾向灵动空间丁训琴

(10)怎样写好教学小记柯贤国

(11)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王淑艳

(12)与时俱进,做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张俊鹏

(13)扣关键字词,品语文浓香——《麋鹿》教学片段评析王玉婷

(14)班主任教育管理应树立正确的心理教育观刘艳

(15)开启职校生心灵之门刘玉蒙

(16)未成曲调先有情张敏

(18)发掘课本资源,提高课堂效率梁登山

(19)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初探徐文广

(20)小学生厌学的探源与对策赵锁庆

(21)用“新”为文出奇制胜——例谈话题作文新技法邱颖

(22)减负途径小议韩延刚

(23)《生命生命》教学设计陆常波

(24)新课改下,语文备课如何走出困局袁桃红

(25)地理复习中盲点的突破李喜童

(26)对症下药,让写作变得快乐起来陆其勇

(27)改变英语课堂结构,培养学生阅读自学能力刘琳

(28)发在《希望月报》上——快乐的本源——兴趣徐继娟

(29)老教材新理念——活用现行聋校教材让课堂充满智慧与灵气赵素芳

(30)如何处理好学生不按时完成作业现象徐乐

(31)论反思在政治备课中的运用施凯贤

(32)论小学数学苏教版新教材中“主题图”的运用张龙

(33)浅谈英语课文整体教学陈冼丽

(34)浅谈英语学习中的“亲其师,信其道”陈曦

(35)如何使学生的作文充满丰富的情感李玉功

(36)如何提高数学中考复习的几点小策略陈红霞

(37)教师要爱护学生的自尊心董建兵

(38)什么样的课堂学生最喜欢张天斌倪玲羚

(39)小学英语课堂中语法教学之探讨张晓明

(40)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学习”张秀平

(41)乡土美术欣赏课程程序的探索邬孝娟

(42)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探索张秀军

(43)《认识比》——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谈丽萍

(44)苏教版三上《动物名片》习作教学设计与分析周新霞

(45)关于算法多样化的几点思考刘敏

(46)高中政治教师开展人文教育的策略探析马凌云

(47)生物教学中环境保护意识的渗透刘志吉

(48)爱的奉献——一个辅导员老师的真实写照王克莉

(49)师生换位的实践与体会胡长华

(50)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思维能力胡玉洁

(51)在泥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谢卫平

(52)小学素质教育的实践与探索李放

(53)以泥塑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才能王其志

(54)教与学关系的辨析尚德俊

(55)高中地理教育的困惑与对策——有感初中升学不考地理的弊端韩惠民

(56)关注音乐课堂中的“沉默者”——浅谈长尾理论与音乐教育教学的实践意义刘景亮

(57)利用乡土资源实施品德教育张宝芳

(58)语文课堂流淌出的音乐王秀玲

(59)农村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初探宋亮

(60)“中奖”之后……郭玉晶

(61)浅谈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王玉华

(62)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写作习惯冯志勇

(63)小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探析陈美和

(64)以情感教育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包淑芹

(65)新课程背景下化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李刚

(66)浅谈新课标下的中学体育教学张雅静

(67)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问题四部曲”张亚芹

(68)中学政治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浅谈小组合作学郡德

(69)不批全改——作文教学的新尝试潘琴

(70)乘着创新的翅膀翱翔课堂乔善娟

(71)班主任要让学生信服王祥

(72)对新课程改革下开放体育课的几点思考姚立

(73)关于语文教师的几点思考夏春忠

(74)数学阅读——学好数学的必经之路华晔

(75)结合时事搞好考点讲析辛月明HttP://

(76)如何培养高中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李磊

(77)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刘海丽

(78)提高教学扬长避短——农村地区普通高中地理教学探究田甲

(79)排列组合综合应用邵志强

(80)培养高中学生英语书面表达能力的途径探究石锋

(81)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王慧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困惑第6篇

一、积极听课,认真备课,善于反思

听课,不仅开阔了思路,也为备课过程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各种鲜活生动的事例,各种教学方法、模式的展示,微小细节之处的精彩处理,使我在丰富课堂教学的同时,也改变了学生对学习感到枯燥、单调、脱离实际的成见。为了能及时发现和改正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我有意识的进行阶段性的工作反思,小到一节课,大到一个学期;近到上一节课说错的一句话,远到一种教学思想的深层次思考。虽然它们都还很肤浅,但我相信“九尺之台,起于垒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二、紧抓作业批改、注重后进生辅导

作业的检查和批改,是检测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途径。开学以来,我一直坚持作业的认真批改,这不仅有利于对学生知识落实的情况的更好掌握,更使我对学生课堂表现情况,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从而能够更好的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教学。对于个班里的后进生,我一直坚持个别知识辅导和思想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在给学生谈理想、谈目标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功夫不负有心人,

三、深入扎实的上好每一节课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它不同于数学,语文教学要求语言文字教学和情节、内容教学相结合,相辅相成。而低年级的语言文字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四个基本环节,我认为,语文教学中“说”和“读”的重要性尤为突出。所以,在教学中我特别重视“说”和“读”的训练。高一年语文教科书上“口际交际”是一项很重要的教学内容。自古以来,能说会道,体现一个人的睿智,思维敏捷。现代语文教学,“多说多练”势在必行。整个学期,我注重学生课前阅读训练教,让学生课前阅读、准备,每堂课课前介绍给全班同学听,学生之间互听互评,共同积累,共同提高。通过一个学期的训练,我发现同学们的表达能力有较大的进步,逻辑思维能力也增强了。

在“说”的过程中,有一个与之相促进的过程不容光焕发忽视,那就是“读”。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读的形式多样,可以采用个别读、齐读、小组读、分角色朗读等。再次,用“读”帮助记忆,培养语感,陶冶情操。最后,让学生进行摘记,并对学生的手抄本进行定期检查,并对写得好的学生加以表扬。

语文教学中,除了“说”和“读”很重要外,还要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即学完一个单元,学会自己归纳,学懂了一些什么,还存在哪些问题。孔子云:温故而知新。经常温习功课,以后的学习才会觉得较轻松。

课程改革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攻坚战,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必然要和旧有的一切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发生激烈的碰撞和摩擦。通过近两年的实验与探索,我们饱尝了其中的艰辛与甘甜。甘甜的是我们看到了课程改革实验给我们的教育注入了勃勃生机与活力,感受到了我们与学生在课程改革中的共同提高、共同发展;艰辛的是我们对课程改革曾经有那么多的茫然与困惑,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来探索课程改革之路的,在课程改革的实践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许多困惑和难题。

(一)对课标的困惑

我们需要不用解读的课程标准。现在的课程标准有那么多解读的书本、文章多如牛毛。我想原因无非有二,要么是课程标准太难,太深奥,课程标准的制定者也知道一般老师是读不懂的;要么是对一线教师的不相信,课程标准制定者害怕一线教师读不懂;

我认为课程标准应该通俗、详细,一看就懂,如此教师才能用好;应该把解读融入课程标准之中,这样才能做到专家研究与一线教师的实践紧密结合。

(二)对课堂的困惑

我们需要不是表演的课。现在有的课放得很开,但收不拢,学生天马行空,谈天说地,离题越来越远;有的课,学生活动的样式很多,唯独读书不多,课堂上嘻嘻笑笑,蹦蹦跳跳,气氛十分活跃。可仔细一想学生真正学到的语文知识可能很少。有的研究课,教学的着力点主要是对课文内容的深究,或是知识内容的任意拓展,或是思想内容的无限拔高。学生海阔天空,说短道长,甚至离开了书本去大谈从网上看到的新闻。不同的是,过去是教师主讲,学生旁听;现在是学生主讲(主要是尖子学生),教师插话补充。仿佛教学的重心已由教师转移给了学生,仿佛这是课内向课外的延伸。可是,读书的时间不多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很少了,对课文中语言文字的理解、品味、运用的时间也被挤掉了。这样的课听多了,我们的老师都说我们现在不知道语文课怎样上了。

(三)对教材的困惑

1、对必修内容的困惑。

高一语文必修一二集中了高中阶段近80%的名篇、名段,教学内容重,教学进度紧张。而且因为一味的赶进度,使得每堂语文课都上得满满的,而语文课所必需的一些课外趣味补充,因此都被忽略了,语文课索然无味。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困惑第7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课程;大大困惑

当前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尤其是新课标的出台。高中语文教学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是高中语文的一个重要部分。合理高效地实现语文选修课程教学,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也能够有效开阔学生的视野。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开设是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步骤,开设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无论是对于学生还是对于教师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课程,开设这门课程的意义何在,如何协调选修课程与课本教学之间的关系,如何有效教学这都是我们必须要认真思考的。当前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六大困惑。这些困惑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加强对这些困惑的了解,对于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很有帮助。这六大困惑分别是:选修课教材;选修课教师资源;选修课学习心态;选修课开设时间;选修课教学方式;选修课评价机制等问题。

一、选修课教材困惑

当前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教材的选择和内容上都存在不少争议。首先从教材选择上进行分析。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教材灵活多样,各地区所选择的教材都是不同的。这就使得同一类型的教材只能局限于一个地区,这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选修课程的多样性,但是在教材出版、发行过程中就要消耗过多的人力、物力。这对于实现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显然是不利的。选修课程的教材在选择过程中并没有统一的标准,这就会使选修教材的质量参差不齐。

从教学内容上说,苏教版语文选修有些课程由于时间的限制最终并不能达到理想效果。例如,《红楼梦选读》《鲁迅作品选注》等作品属于鸿篇巨制。这些著作单凭一节课很难讲透,这是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

二、选修课教师资源问题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在教学过程遇到的另外一个显著问题就是教师资源问题。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开设一方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而另一方面却进一步分化了教学资源。选修课程越多,教师资源也就越稀缺。教师资源由于时间空间的限制,经常不能得到合理配置。这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

三、选修课学习心态问题

当前学生针对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学习心态在某种程度上还存在着不科学的现象,有许多学生不能够正确认识选修课程。在学习选修课程的时候功利性太强,大部分学生都是按照哪门课程对高考有利就选哪门课程来选择的。大部分学生认为选修课程如果不能为高考服务就是无效的。学生在选择过程中也非常随意,有些学生没有正确处理学习任务与选修课程之间的关系。在选择和选修过程中没有正确的心态。

四、选修课开设时间问题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开设时间大多在高二上学期。这段时期正是学生学习任务繁忙的时候,在这个时候开设高中语文选修课很难保证有效实现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时间的紧张,往往是仓促安排,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只是一味地按照教学任务马不停蹄地进行讲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只是了解了一些表面知识,而对于选修课程中的内在本质没有深入地了解。选修课程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却是冷冷清清,学生能够学到的知识很少。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五、选修课程教学方式问题

选修课程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方法也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开设本身为原来枯燥的语文教学添加了活力。可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方法的不科学使得选修课教学也变得越来越困难。在选修课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来进行教学。选修课的教学本应采用开放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可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缺乏活力,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发展,这是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的问题。

六、选修课评价机制问题

当前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教学过程中并没有统一的评价机制。语文选修课程的教学评价机制还很不健全。当前的语文选修课的评价机制存在着指标单一、随意评价、带有人情化的评价等问题。这些问题使得选修课程的评价机制并不能够真正公正。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开设是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加强对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示范意义。本文详细分析了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六大困惑。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刚刚开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遇到一系列问题,这六大困惑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要结合教学中的实际情况来解决这六大困惑。

参考文献:

[1]李先富.高中语文选修课的教学反思[J].大观周刊,2012(5).

[2]黄振中,刘天.浅谈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几个问题[J].新课程,2011(11).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困惑第8篇

关键词:语文课堂;提问;艺术

由于地处偏僻,重视程度有差别,农村中学语文课堂的提问不同程度的存在问题,教师提问热情有余,学生应答冷淡甚至不回应。笔者认为主要原因在于教师的提问缺乏启发性,问题设计难易程度把握不当,课堂提问设计形式单一、随意性强,教师忽视评价、忽视倾听等。针对这些现象问题,在课堂上如何抓住学生的心弦,设疑激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如何运用提问的艺术开展课堂教学,就很值得研究。下面谈谈笔者的一些想法:

一、课堂提问设疑要找准切入口

提问设疑要真正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真正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的想象。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提问时,能够选择最佳的切入点,如:知识的重难点、学生的困惑之处、事情的比较、规律的探索、思维的转折、知识的过渡等等。问题越是贴近农村学生生活,越容易引起学生共鸣,学生讨论学习的情绪就会高涨,课堂的效果就会越好。一切提问设疑从生活中开始,在生活中被解答。

学习鲁迅的《祝福》,在指导学生大体了解全文的情节、结构、环境等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研究作者对祥林嫂的三次肖像描写。课堂上,在指导学生找出有关语句后,引导他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三次肖像描写中,鲁迅先生是怎样用“画眼睛”的技巧写出祥林嫂的眼神变化的?就这样,学生在分析比较中不仅感受到了祥林嫂一次次遭受摧残的令人辛酸的悲剧命运,还激发了对被迫害的劳动妇女祥林嫂的同情和对封建礼教的憎恨,并学到了鲁迅先生“画眼睛”的高超艺术技巧。

二、课堂提问设疑要把握深浅度

农村学生阅读积累较少,实践考察不多,视野不开阔。教师不能照搬教参上的问题分析向学生发问,教参上有些题目较深奥。所以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的思考,有一定的深度,要让学生“跳一跳把果子摘下来”。也就是说要注意分寸,所提的问题不能低于或过分高于学生的水平。如果问题太简单,不能引起学生思考,那就等于白说。如果问题太难超过学生的心理认识发展水平,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问要有一定的坡度,循序渐进到佳境。

如教学《故乡》时,笔者问学生:“为什么说闰土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多数学生回答不出来,后来笔者把它换成几个小问题:①闰土要香炉、烛台和草木灰,反映了闰土什么愿望?②从“我”对闰土境况的叹息及三个“希望”所表达的新生活看,“我”的愿望又是什么?③“我”希望的新生活容易实现吗?为什么?这三个问题由易到难,学生与文本之间距离拉近了,经过思考,基本都能答出来。

三、课堂提问设疑要带有启发性

提问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质疑、解惑、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它以达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目的,这就要求提问的语言要有启发性。提问设疑要通过教师的话,让学生与自己的生活(尤其是农村生活)、课本内容、历史史实进行联系比较,学生仔细思考后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从而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和气氛。

四、课堂提问设疑要掌握好时机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高质量的提问只有在关键时刻提出,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这“关键时刻”是何时就需要教师多用心思,注意总结归纳。

在农村课堂中,由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局限,学生的精彩回答很少出现,不着边际或错误的回答倒时有发生。长期下来,教师对学生自主解答问题的信心不足,从而一堂课的时间匆匆而过,而不放手给学生过多的分析和思考时间。

所以,在课堂提问中,教师提出问题后,要等待足够的时间,不能马上重复问题或指学生回答,给学生接受的缓冲时间;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教师也要等待足够的时间,才能评价学生的答案或提出另一个问题。这样做的优点是,问题提出后,留给学生回忆、联想、组织语言的时间。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艺术。只要教师多用心思,把握提问的技巧,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学就不会是难题,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学必将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张丽娜,冯士宝.管中窥豹——浅谈高中语文教师课堂提问的艺术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02).

[2]刘兵.浅谈语文课堂的提问策略[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08,(08).

[3]刘江红.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原则[J].考试周刊,2010,(18).

[4]高艳,王坦.谈现代教学提问存在的问题及其科学设计[J].山东教育科研,199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