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浅谈双减政策的幼儿园

浅谈双减政策的幼儿园赏析八篇

时间:2024-02-18 14:43:43

浅谈双减政策的幼儿园

浅谈双减政策的幼儿园第1篇

一、村级党组织“双语”幼儿园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积极启动“双语”幼儿园建设。鄯善县委专门成立由县委领导为组长、各乡镇、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双语”幼儿园建设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定“双语”幼儿园建设实施方案和年度发展目标。在全面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确定30个村开展“双语”幼儿园建设,每个乡(镇)有2-3个村开展“双语”幼儿园建设,分别落实责任人,并把“双语”幼儿园建设确定为全县2007年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选树试点,整体推进“双语”幼儿园建设。一是从确定的30个“双语”幼儿园中,严格挑选,将各方面条件比较成熟的辟展乡树柏沟村作为试点,率先启动“双语”幼儿园建设,由县委组织部负责具体指导、督促,保证资金投入、完善设施配备、健全管理制度。二是在试点工作取得一定经验的基础上,于2月12日组织各乡镇党委书记、党建副书记及县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在试点召开农村党组织“双语”幼儿园建设现场推进会,全面推广“双语”幼儿园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三是及时成立“双语”幼儿园建设督查组,经常到乡镇督查“双语”幼儿园建设情况,解决实际问题,扎实推进全县农村党组织“双语”幼儿园建设步伐。

(二)加大资金投入,改扩建幼儿园办学设施。一是县财政为每所幼儿园拨付1万元前期资金,并要求(乡)镇想方设法筹措资金支持农村党组织“双语”幼儿园建设;二是协调“联乡驻村入户”单位加大向对口支援村组农村党组织“双语”幼儿园建设的帮扶力度;三是积极争取上级部门专项资金的支持。目前,农村党组织“双语”幼儿园建设共到位资金206.98万元,其中,县财政到位资金30万元、乡镇自筹74.3万元、各“联乡驻村入户”活动单位捐款2.68万元。

(三)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双语”幼儿园教师素质。一是积极出台政策,整合教育资源,协调、划拨各(乡)镇学校空闲教室和集体闲置用房等办学场地设施;二是充分发挥本县教师资源优势,从教育系统各(乡)镇学校抽调18名教师,担任“双语”幼儿园的保育员,向社会招录、招聘教育类相关专业44名幼儿园教师,为每所幼儿园选配2至3名专职教师。同时,组织全县62名农村党组织“双语”幼儿园教师进行了为期20天的脱产、正规式跟班分期分批进行岗前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双语”幼儿园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质、能力水平。

二、村级党组织“双语”幼儿园建设、运转过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及原因。

(一)对“双语”幼儿园建设重视不够,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一是村级幼儿园建设在资金投入上,主要采取县财政划拨,在给村级幼儿园1万元前期启动资金后,剩余资金主要靠各乡镇自己解决,乡镇、村财力有限,而绝大部分双语幼儿园都是在零起点基础上创建,硬件建设资金投入量较大,需添置购买设备、设施较多,现有办园经费捉襟见肘,后续建园资金不能持续发展保障到位,办学设施不全,不能够按要求如期配备,严重影响、制约了双语幼儿园建园步伐。二是部分乡镇对此项工作不够重视,未安排专人负责,没有好的思路和措施,建设力度不够,总体工作进展不均衡,发展缓慢。三是两年之后,政府财政不再向农村“双语”幼儿园提供办园资金,农村幼儿园将完全实现自负盈亏,而农村“双语”幼儿园收费非常有限,将很难维持正常运转,甚至可能会出现停办、倒闭的危险,如何继续办好农村“双语”幼儿园成为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部分农牧民观念落后,积极性不高。部分农牧民群众思想保守狭隘,观念滞后,对“双语”幼儿园重大意义认识不足,缺乏发展眼光,甚至个别幼儿家长存在错误的抵制心理和认识误区,片面认为担心孩子一旦汉语学不好,考不上汉族学校,中途转入民文班学习,又无法跟得上,不利于升学,反而丢失本民族语言,不利于孩子成长。同时,部分农牧民家庭经济收入偏低,对孩子上“双语”幼儿园支持力度不够。我县农牧民人均收入为4090元,大部分农牧民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于传统葡萄、棉花种植,经济收入渠道单一,普遍不高,而每个月“双语”幼儿园平均需要交纳100多元学费,一年将近1000多元,如家庭有2个孩子上学则费用更高,给部分农牧民家庭形成不小的压力,导致部分村组农村“双语”幼儿园生源不足,造成了教育资源空闲和浪费。

(三)办学体制不合理,管理不规范。在农村“双语”幼儿园管理体制上,目前,农村幼儿园办园形式以农村党支部公办为主,个别“双语”幼儿园以民办、私人办为辅。公办幼儿园的园长一般由村党支部书记担任或兼任,而村党支部书记要管理全村组各种大小事务,本来精力非常有限。同时,幼儿园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系统性工作,需要一定专业技能、教学经验和教学管理能力等诸多要求,村党支部书记个人素质偏低,水平有限,基本上不懂教育教学规律,无法对幼儿园进行有效管理和正确指导。同时,由于县委、政府没有专门制定统一的收费标准,因此,各已经开课的“双语”幼儿园,在村级“双语”幼儿园收费上,根据在办园资金投入量和生源数差异,而各村级幼儿园各自确立收费标准,个别农村“双语”幼儿园收费过高,每生每月为200元,违背了不盈利的原则;有的幼儿园缺少通盘考虑,收费偏低,每生每月60元,甚至个别“双语”幼儿园处于负债运行状态,很难维持正常运转。

(四)教师待遇偏低,教学水平有限。全县村级党支部“双语”幼儿园教师队伍中,只有保育员由教育局从教育系统抽调,其他“双语”教师因为没有正式的编制,所以教师工资只能由各乡镇(村)财政发放,教师每月工资为300至500元不等,也不能享受社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与在编公办教师相比,待遇差别较大,而用于奖励的资金也非常有限,因此幼儿园教师待遇普遍偏低,很难稳定教师队伍。而各乡镇临时招聘幼儿园教师学历普遍偏低,除小部分教师所学专业是幼儿师范专业外,其他聘用教师未接受专业系统的学前教育学习,幼儿教学质量很难保证。

三、加快村级党组织“双语”幼儿园建设,提高办学效果的对策思考。

(一)创新农村“双语”幼儿园办学体制,促进规范发展。

1、立足当前,改变现有办学管理体制。当前以村党支部书记担任园长的管理体制不符合教育教学发展规律,“双语”幼儿园的实际管理效果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创办村组“双语”幼儿园的初衷相偏离。鉴此,建议将村党支部书记的管理职能转变为服务、监督、协助职能,把农村“双语”幼儿园纳入教育局统一管理,挂靠到(乡)镇中心学校、村小学校,由乡镇小学代办,中心学校或村小校长兼任“双语”幼儿园园长或负责人,负责本(乡)镇“双语”幼儿园的教务管理、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测试评估,进行直接管理;对个别偏远、乡村学校不便于管理的村组“双语”幼儿园办学点由就近学校校长协助管理。要始终坚持以公办“双语”幼儿园学校直接管理为主,以个人、社会力量联合办学为辅办学体制模式,进一步拓宽“双语”幼儿园办学形式,逐步规范“双语”幼儿园办学、管理体制。

2、着眼未来,纳入义务教育范围。目前,我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教育是公益性事业,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保障了农村地区、民族地区实施义务教育。国家今后也将高中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围,对幼儿教育的管理体制还处于探索阶段。自治区提出的创办农村“双语”幼儿园建设,对提高民族地区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民汉兼通”发展战略目标有举足轻重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目前,在经费投入上主要以政府投入为主,每年为每所党组织农村“双语”幼儿园补助1万元办园资金,而其他资金由乡镇、村组筹集解决,财政补助时限为三年。两年之后,政府财政不再向农村“双语”幼儿园提供扶助资金,完全推向社会,农村“双语”幼儿园将面临“断奶”的困境,很难维持正常运转,甚至可能会出现停办、倒闭现象。为此,建议结合新疆民族地区实际,着眼长远,将农村“双语”幼儿园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围,从办学条件、师资流动、预算编制、设立专项资金等方面制定完善规范化、科学化的制度体系,实现农村地区学前教育、小学、初中各个阶段教育均衡发展。

(二)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建设农村“双语”幼儿园的重要性认识。

1、强化媒体媒介宣传,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农村“双语”幼儿园是一项利民惠民工程,是对十七大提出教育优先发展的具体贯彻落实,各级党委、政府、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大力对推进农村“双语”幼儿园建设工作提出明确、具体要求,及时将学习传达有关农村“双语”幼儿园建设工作会议精神传达到每个乡镇、每个一个党支部,动员各单位、各部门积极支持、广泛参与。各级党组织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标语、短信等媒体、媒介宣传形式,在公共场地醒目处张贴,电视台滚动播放“双语教育从娃娃抓起”、“大力推进双语幼儿园教育促进经济发展”、“齐心协力办好双语幼儿园关心下一代”等内容进行广泛深入持久地宣传,使农村“双语”幼儿园工作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营造建设农村“双语”幼儿园浓厚氛围。

2、做通家长工作,转变思想观念。可以采取乡镇、村干部进村入户宣讲,组织农牧民幼儿家长到试点或开办较好的“双语”幼儿园进行实地观看、观摩,召集幼儿家长谈认识、谈体会,动员乡、村爱国宗教人士做好对信教群众教育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开办学前“双语”教育的重大意义、发展前景和优惠政策,分析“双语”教育未来发展趋势,进一步提高各族群众的思想认识,转变幼儿家长思想观念,打消幼儿家长思想顾虑。乡镇、村要切实为部分困难幼儿家庭解决实际困难,为特困家庭学生减免部分或全部,积极引导鼓励农牧民家长送孩子接受“双语”教育,逐步形成人人参与,个个支持的良好发展环境。

(三)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1、强化组织领导,促进合理发展。农村双语幼儿园建设一项长期性、艰巨性、基础性工程,不是临时性、阶段性、局部性工作,各级党委、政府要建立健全各级农村双语幼儿园建设领导小组和配套机构组织,建立领导责任制,并分解到人,把“双语”幼儿园建设纳入党委、政府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始终要把农村双语幼儿园当作一件政治性大事来抓实、抓好,认真制定县、乡“双语”幼儿园五年长远发展规划和年度发展计划。充分发挥县委、政府牵头抓总,各相关部门积极配合的整体优势,统筹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乡镇、纪检、组织、教育、财政等部门单位召开联席会议,专题研究如何建好、办好全县农村“双语”幼儿园,经常深入农村开展专题调研,对“双语”幼儿园办学条件、师资状况以及生源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坚持“长远发展,着眼未来,全方位统筹,立体式规划”的原则,准确把握、控制办园规模,坚决避免脱离实际,盲目扩大规模,低水平重复建设,浪费社会教育资源,又要克服办园规模过小,不能满足本(乡)镇适龄儿童入园上学的需求。

2、完善各种考核机制,加强专项督导工作。把“双语”幼儿园建设纳入基层组织建设目标,细化、量化到目标考核体系中,作为考核乡镇党政领导干部、村干部的一项硬性指标。同时,充分发挥农村“双语”幼儿园督查组的督导职能作用,认真履行督查职责,定期或不定期进乡入村定期检查,指导工作,协调解决幼儿园的实际困难,对工作成效突出的乡(镇)、村给予大力表彰奖励;对成效较差,工作滞后的乡镇坚决进行全县通报。

(四)加大资金、设施投入力度,不断提高办学能力。

1、加大资金投入。在办园经费上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将“双语”幼儿园办园、运作经费等纳入财政预算,解决办园主要资金。同时,积极争取自治区学前“双语”教育专项经费,实行“乡村筹集一点、“联乡驻村”部门帮扶一点、学生补交一点”的办法,还可以采取全县副科级领导干部分村定点联系办园点2-3名“双语”幼儿园学生,设立“双语”幼儿园专项帮扶基金,发动党员干部、社会团体、各界人士人人献爱心、力所能及地为“双语”幼儿园捐资捐物等形式,整合各方资源,进一步拓宽资金、物品筹集捐赠渠道,推动“双语”幼儿园建设。

2、完善硬件设施配备。乡镇、村级党组织要充分整合利用现有空闲校舍、教学设备等教育资源,克服各种经济困难,尽可能地按照“通水、通电、通电话,有办公室、有教室、有宿舍、有食堂、有厕所,配备电视、VCD、冰箱、消毒柜”的“三通、五有、三配套”标准,保证幼儿园课桌(椅)及幼儿用书、教师指导用书、挂图、卡片等最基本的办园条件,确保农村“双语”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正常进行。尽可能为“双语”幼儿班购置影像设备、智力玩具等设备、娱乐设施,扩大幼儿活动场地,为农村“双语”幼儿教育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3、建立健全教师保障措施。可以实行“三三制”原则,采取“县财政补贴三分之一、乡镇补助三分之一,幼儿园补交三分之一”的办法,为在职“双语”幼儿园教师办理医疗、失业保险业务,提高“双语”幼儿园教师待遇。同时,每年可以拿出4-6个正式编制,用于农村“双语”幼儿民办教师转正,逐步实现农村“双语”幼儿园向公办过渡,进一步激励“双语”幼儿园教师扎根农村,爱岗敬业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严格专项资金使用。在自治区、地区和县财政拨付的专项“双语”教育经费使用管理上,可以参照“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管理使用方法,由教育局统一管理办园经费,并纳入审计、纪检部门监管。实行“村钱县管,层层审批”制度,村幼儿园向中心幼儿园校长提出申请,再由教育局进行审批、拨付,村级幼儿园每月要及时将经费收支情况向村民委员会通报,主动接受乡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经费监督和抽查,有效杜绝挪用、滞留现象发生,确保教育费用专款专用。

(六)加强管理措施,推进规范化运行。

1、加强安全管理。县卫生监督所、工商、公安、消防等职能部门要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不断加强村“双语”幼儿园橱房的卫生、从业人员监管、消防器材、经营执照的检查力度,严防食物中毒、火灾等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县、乡主要负责人和有关部门领导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双语”幼儿园现场推进会、现场观摩会,“双语”幼儿园建设工作例会等,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及时解决管理、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稳步推进农村“双语”幼儿园规范发展。

2、规范收费行为。在农村“双语”幼儿园收费标准上,由县物价部门统一核定,要坚持利民、惠民原则,以不盈利为目的,原则上公办幼儿园比私办幼儿园收费,可以参照执行公办、私办两个差距不大的标准,公办“双语”幼儿园适当收取生活费、书本费;民办、私人“双语”幼儿园不得高于物价部门核定的最高标准进行收费。

(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浅谈双减政策的幼儿园第2篇

然而在现实中,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社会竞争日趋激烈,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让孩子赢在起跑线是每位家长的殷切希望,相当多的家长在选择幼儿园时,会看重这所幼儿园的孩子是否学英语,是否学拼音,是否学加减法,那些以传授知识、技能为主的幼儿园备受这些家长的欢迎。在幼儿园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许多幼儿园,特别是市场调节为主的民办幼儿园、贵族幼儿园、农村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心态,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更注重知识与技能的训练,更注重教育的即时效应,导致幼儿园小学化的倾向日趋严重,让我们觉得我们的孩子就像被催熟的果子,提前开花、结果,此情此景令人担忧。

一、幼儿园小学化的原因探究

幼儿园小学化是一种功利的操作行为,早早地剥夺了孩子的天性。究其原因,首先是来自于国人根深蒂固的就业观。职业分贵贱,就业压力带来升学压力,升学压力这个千斤顶从高中压到初中压到小学,现在竟然压到天真烂漫的幼儿园去了,不顾孩子的身心特点,疯狂地发掘孩子所谓的“潜力”。

其次是来自于家长之间的互相攀比。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是许多家长喊出的口号。看到社会上热捧的神童,几岁就会背几百首唐诗,会多少算术题,心里不知有多羡慕,听说邻里的孩子会说英语、会弹钢琴、会游泳等,虚荣心就会膨胀,立马就会把自己的孩子关起来培训。

许多幼儿园的功利思想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些幼儿园为了争取生源,保证幼儿园的效益,迎合家长的心理,把小学教学内容搬到幼儿园,开设拼音、写字、数术、珠心算等内容,片面强调向幼儿“灌输”知识,甚至布置家庭作业,参加各种形式的考试和竞赛活动等等,吸引更多的生源。

二、幼儿园小学化的危害分析

幼儿园“小学化”的做法超越了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违背了幼儿的认知水平、认知能力和认知规律。极易使幼儿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产生厌学、畏惧等不良情绪,严重地影响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身体发展有害。幼儿正处于长身体阶段,机体和神经系统都还比较弱,幼儿园基本上应以游戏为主,让幼儿在做中玩、玩中学。幼儿身体特点决定幼儿园一节集体活动时间小班最多15分钟,大班最多30分钟,幼儿如果像小学生一样规范学习,必须长时间地坐在教室里多次练习,幼儿生理年龄决定孩子不可能长时间地坐着,慢慢他就会趴着坐,歪着坐,慢慢就会导致孩子近视、驼背,甚至导致孩子发育不良。

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心理发展有害。过早地对幼儿实施小学教育超越了幼儿心理发展水平。幼儿期的心理发展还不完善,还不具备系统学习的能力。按照小学生的标准要求孩子学习、完成作业,孩子完不成任务就会受到批评,自尊心、自信心会一次次受到伤害,久而久之,幼儿就会对学习产生厌倦,对一切事物充满畏惧,抑郁、自闭许多心理问题就会出现。

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未来学习不利。孩子在幼儿阶段,经过不断重复,不断练习,掌握了一些小学课本上的知识,他们在小学一年级时,可能不用花多大力气就可以获得好成绩,但是由于是重复教育,会使这些孩子养成不爱动脑、不爱思考、生记硬背的不良学习习惯。当他们进入二年级以后,面对新的学习内容,会产生不适应的状况,易出现学习成绩下降、急躁,甚至厌学等情况。在幼儿阶段,被学习奴役得很苦的孩子,将来在学习上一定不如意,如果小时候过得轻松愉快,长大了反而会懂得用功学习,因为他没被学习奴役过,学习没给他带来痛苦,学习对他来说是件美好的事情。

三、防止幼儿园小学化的对策思考

教育行政部门要将防止和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作为规范幼儿园保教行为的重要内容,认真落实《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规范教学内容和保育行为。通过督导检查,将幼儿园“小学化”倾向作为日常和年度督导检查与评估的重要内容,加大督导检查力度。对检查中发现存在“小学化”倾向的幼儿园给予警告,并限期整改,对整改达不到要求的,可以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将幼儿园是否存在“小学化”倾向问题作为幼儿园晋级、评优、评先进的重要指标,实行一票否决。注重对幼儿园“小学化”倾向问题的过程管理,通过明察暗访、定期座谈、电话举报等方式,强化对幼儿园的监督,促进幼儿园健康有序地发展。

经常组织观摩、专题研讨、经验交流、课题研究等活动,不断探索、总结经验,充分发挥示范性幼儿园的榜样与引领作用,并借助媒体、报刊等途径,宣传和推广示范园的做法与经验,从而带动各级各类幼儿园向更加规范、更富内涵的方向发展。

提高幼儿园园长和幼儿教师对幼儿园小学化危害的认识。充分挖掘培训资源,积极构建多元、开放、多向选择的培训体系,促使他们更新观念,端正办园思想,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学习和讨论活动,帮助他们深入理解《纲要》精神实质,更新幼儿园园长(幼儿园举办者)、教师的教育观念,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形式,科学合理安排幼儿一日活动,坚决执行“六个不准”:不准使用小学教材和其他不规范用书进行教学活动;不准教学拼音、汉字书写、笔算、珠脑心算等小学教学内容;不准给幼儿布置家庭书写作业;不准进行任何形式的知识性测验和考试;不准举办各种形式的小学预科班;不准在正常的幼儿一日活动时间内举办收费性质的兴趣特长班。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充分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切实实施符合幼儿发展的学前教育。

注重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教育行政部门充分利用媒体、杂志、举办家长讲座等形式和做法,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育儿理念。幼儿园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家长会、宣传栏等多种途径进行宣传,让家长进一步明确幼儿园的办园宗旨、办园方向和办园目的,转变家长观念,逐步形成共同关注、积极共育的良好氛围。

尹建莉老师曾经说过,理想的幼儿园应该不上课,没有作业,幼儿园有许多玩耍的东西,有一个大大的沙池,浅浅的小水池,许多书和玩具,孩子在这个自然、宽松、愉悦的环境中开心快乐地玩耍,自由自在地成长,书桌前的成长远远比不上在玩耍中的成长。

浅谈双减政策的幼儿园第3篇

关键词: 幼儿英语教育 教育专业化 教师培养

一、引言

幼儿期是人一生中掌握语言最迅速的时期,也是最关键的时期。正是因为意识到了这一点,越来越多的家长让幼儿在课余时间上英语培训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双语幼儿园。但是,幼儿英语教育模式与中小学英语教育的模式是不同的。幼儿英语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幼儿英语教育质量,因此培养和提高幼儿英语教师的素质势在必行。

二、幼儿英语教育现状

1.幼儿英语教育现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第三章提出到2020年,全面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2011年教育部牵头实施“三年行动计划”,未来三年各地将新建改扩幼儿园9万多所,可新增园位500多万个。随着我国在经济、文化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的交往逐渐增多,英语的重要性日益为人们所认识,英语教育的起始阶段由原来的中学提前到了幼儿园。

目前,大部分幼儿园英语教师主要是中等幼儿师范学校毕业的,虽然她们上课风格活泼,比较能吸引幼儿,但是受自身知识能力限制,她们英语口语较差,语音不够规范。有些幼儿园会把教师送到一些培训机构培训一段时间就担任英语教学,她们上课只能照着培训模式照本宣科,没有创新。幼儿英语教师不能很好地掌握幼儿英语教学的方法和组织形式,加上自身科研和理论水平较低,教学效果不佳。

2.幼儿英语教育的要求。

语音模仿是幼儿学习语言的重要形式,在通过生活活动和游戏提供一定参照物的情况下,幼儿会模仿成人的语音和词语,并经常受到成人的鼓励、重复与强化。这种自然而然发生的过程如果受到成人的特别关注和有意教导,幼儿的模仿行为在生理成熟的条件下就可能定型。语言模仿对幼儿学习语言非常重要,这就对幼儿英语教师的语音、语调及表达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只有经过专业培训的英语教师才能胜任幼儿的英语启蒙工作。

三、培养专业化幼儿英语教师的迫切性

幼儿英语教师与小学、初中和高中的英语教师截然不同,她必须首先是幼儿教师,然后是英语教师,教师主要通过生活活动或游戏组织英语教学,激发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培养幼儿的英语直接思维和直线交流的能力。要实现这些目标实非易事,它既要求幼儿英语教师有耐心,又要求有较强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英语口语要求语音纯正,语调标准,语速适当,表情丰富生动等。还要有幼儿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幼教专业知识。目前各类幼儿园的英语教师水平不容乐观。只有极少数的幼儿英语教师英语发音标准,课堂用语流畅得体,绝大部分教师或多或少发音不标准,有时还会大量使用Chinglish,这对幼儿英语启蒙来说是一个硬伤,一旦影响形成,就难以改正,远不如那些从未接触过英语的孩子。对于幼儿师范类学校来说,为社会输送优质的幼儿英语教师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四、幼儿英语教师的素质要求

1.热爱幼儿教育事业。

国务院制定的《幼儿教师职业素质基本要求》中第一条要求是“热爱幼儿教育事业”,教师对幼儿的关心和爱护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成人的,能使幼儿得到情感上的满足,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增强自信心、安全感。爱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之一。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习——这不是把知识从教师的头脑里移注到学生的头脑里,而首先是教师跟儿童之间的活生生的人的相互关系。”教师和幼儿间的良好关系,可以使幼儿乐意接受教育。

2.扎实基本功。

幼儿英语老师首先要有比较扎实的业务技能,包括准确的发音,流利的口语,要研究以幼儿为本的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并且能灵活运用幼儿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不仅要具备日常用语的听说读写能力,还要能把评测运用于游戏和教学中,使教学更加丰富有趣。

3.善于创设灵动的课堂。

学龄前儿童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更能接受游戏化的学习活动。幼儿英语教师在增强英语专业能力的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音乐和舞蹈基础,能教唱英文歌曲和跳简单的舞蹈,提高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结合教学内容编排有趣的游戏。为了提高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需充分利用自身的绘画、唱歌、舞蹈、表演、制作和编排游戏的技能,并结合个性特点使课堂气氛更生动活泼。

4.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善于创新。

大部分幼儿英语教师因所在地的办学条件及自身水平所限,缺乏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优秀的幼儿英语教师要不断获取更多的资讯,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在教学活动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幼儿对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但容易对事物厌倦,因此幼儿英语教师必须具备创新能力,才能不断设计新的游戏,提高幼儿的兴趣。在培养幼儿英语教师时,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而且要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五、加强培养专业化幼儿英语教师

1.强化学前教育的英语课程教学。

幼儿教师英语基础相对薄弱,学校在培养幼儿教师前要认真研究各类幼儿英语教材。在幼儿所需掌握的英语知识中并不存在复杂的句子,而只是些简单的日常用语和日常用品的名词,这并不要求幼师有多深厚的语法功底,却要求幼师有正确的语音语调,这样才能给予幼儿的英语学习正确的启蒙和引导。

幼儿英语教师英语口语运用要达到标准、自然、流畅,在课程教学时就要有所侧重。笔者认为,每周开设2节英语口语课,2节英语视听课。此外,一年级加大英语语音课在课程设置中的比重,尤其是对于来自农村的学生而言,要求她们用标准的语音语调读单词、句子等并非易事,因为她们的语音语调中已经带有浓重的乡音,首要的教学任务是纠正她们的语音语调,增强她们掌握单词的拼读能力,多听英语磁带、光盘、广播,反复纠正口型,多读多练并坚持不懈才能达到纠正语音语调的目的。二年级应开设如英语儿歌、英语故事、英语游戏之类的选修课,在检测时突出口语能力检测。在整个培养过程中重听说,轻读写,适应幼儿英语教师的特殊需求。

2.教学突出幼教特点。

在培养除幼儿英语教师时除强调英语技能教学外,还要强调幼儿教育理论知识和幼儿英语教学法的教学。鉴于幼儿英语教育的独特性和复杂性,教师应具备幼儿教育学、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了解幼儿的身心特点、个性差异,把握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才能更好地运用适合幼儿的教学方法,调动幼儿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因材施教,培养情趣,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因此,在培养幼儿英语教师时,要避免纸上谈兵,给他们机会进行课堂模拟实践,如此有利于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揣摩和增强幼儿英语教学技能。同时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组织学生自行创作幼儿英语游戏、儿歌故事、手工制作等,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组织教学的灵活性。

3.重视和加强教育实践活动。

学生要抓住每学期的见习和实习机会,认真观摩一线老师对课堂的组织,促进学生把课堂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教学相联系。通过实习试讲,学生对幼儿英语教学活动和幼儿英语学习特点有了直观体验,提高了心理素质,敢于在众人面前用英语组织教学,为今后的实习和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最后要反思并总结,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实习试讲邀请有经验的老教师进行听课点评,从老教师那里吸收直接经验,并学会从教学目标、教学材料、教材内容、教学手段、教师素质、幼儿学习情况等方面全面而客观地反思幼儿英语教学活动,通过反思进行学习,从而提高英语教学设计和组织能力。

4.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英教化。

在部分中专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的第二年可实行分流教学,对主修幼儿英语教学的学生进行英语专业教学。因为幼儿教育是一个十分广阔的领域,幼儿园给每一个班配备一名英语专业毕业的教师,目前还难以做到。幼儿园开设英语课程的热潮高涨,造成师资短缺,这是教育需求所在。解决幼儿英语师资短缺问题的另外一条有效途径,就是选取一部分对英语有兴趣,并且语音相对不错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一年英语方面的技能培训。这批学生将来走上岗位之后既可从事常规化幼儿园教学,又可胜任幼儿英语教学。

5.政策支持。

地方可通过政府行为有计划地从中学中推荐部分语音素质良好的学生就读学前教育的英语教学强化班,如此既可满足教育需求,减轻当地幼儿英语教师的师资压力,又可保证师资水平。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可与有关专业教育单位协商,有计划地对幼儿园英语教学专业教师进行培养与提高。有教学经验的幼儿园教师通过系统的英语专业培训,也可以胜任幼儿英语教学。

六、结语

培养幼儿英语教教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需要幼儿师范与幼儿园通力合作,不断实践探索,同时还需要社会的关注与支持。只要能时时把握新的教材的发展,把握幼儿的个性特点和发展方向,及时对教学做出调整,就一定可以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幼儿英语教师。

参考文献:

[1]邓博倡.幼儿园英语教师培养模式对比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9(3).

[2]高敬.幼儿英语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廖凤玲.浅谈如何培养优秀的幼儿英语教师[M].成才之路,2011(12).

[4]尉艳英.浸入式教学模式下幼儿英语教师专业化培养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9).

浅谈双减政策的幼儿园第4篇

关键词: 幼儿英语教育 存在问题 教师素质 对策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日益加深,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工具的作用更为重要。在我国,英语学习的日益升温使系统化英语教学逐渐呈现低龄化。2001年中国教育部颁布《英语课程标准》,将从前在初中才开设的英语课程下推到小学阶段,并要求“凡有条件的地方在2005年全部开齐”。日本著名幼儿教育专家认为,0-6岁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处于这一时期的幼儿有形成两个以上言语中枢的可能性。心理上,幼儿4岁前智力发展最快,是语言敏感期,愿意在生活中使用已学语言;第二语言学习“情感屏障低”,大胆地尝试与试误,是语言学习过程中的必要条件;幼儿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不仅可以促进智力的发展,语言表达能力与交往能力的培养,还可以开阔眼界,促进个性全面发展发展。笔者针对幼儿园英语教育存在的问题、教材的选择和幼儿英语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三方面提出一些设想和建议。

二、我国幼儿英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幼儿英语教育要把重点放在幼儿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上,只有在兴趣的基础上,幼儿其他方面素质及能力才能提高。如今的幼儿英语教育并不让人乐观,幼儿所学的英语知识并没有实际的生活意义,幼儿通常采取一些机械的记忆方法。因此,我们不得不反思幼儿英语启蒙教育对幼儿的影响。

1.教育目的过于功利性。

在幼儿教育的直接参与者中,家长对幼儿园开展英语教育是非常支持的。不管是英语实验班还是英语兴趣班、英语字母、图片卡或英语动画碟片总能引起大多数家长的热情。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日益深入,经济、政治等各领域与世界的结合越来越密切,英语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也日趋重要。因此,家长的这种心态也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家长对幼儿学英语到底又了解多少呢?他们不知道幼儿在英语学习中存在哪些特点,有怎样的发展能力和要求,所以往往形成期望值过高,加大了幼儿的心理压力,使幼儿形成被强迫学习的不良体验,失去兴趣。如果不知道该如何正确引导幼儿学英语,这样也会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也使幼儿失去游戏和发展其他能力的时间。这实在是很让人痛心的局面。而幼儿园一方,为了满足家长的需要,热衷于开展英语教学活动。随着幼儿园体制改革,争夺生源成为幼儿园之间竞争的主要内容。幼儿是受教育者,可是从教育经济学角度而言,家长是消费者。因此满足家长的需求是举足轻重的。当然并不排斥有些幼儿教育机构也是在进行一种新学科教育的尝试和发展,以幼儿发展为目的的。但也有些幼儿园不顾自身条件和实力,以赢利为唯一目的。这种欺骗家长、不利幼儿发展的行为,导致整个幼儿英语教育的良莠不齐,比较混乱。

2.教育方法上的成人化。

由于部分幼儿英语教师来自各行各业,缺乏幼教经验,导致教育方法上的成人化,“讲授―教读―模仿”,出现了教学不符合幼儿学习语言特点的现象,结果“倒”了幼儿学习英语的“胃口”,英语学习成为幼儿的负担,降低了幼儿日后英语学习的积极性,甚至阻碍幼儿的语言发展,这种英语启蒙教育是失败的。

3.师资力量薄弱。

师资问题是幼儿园开展英语教育最重要的障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现有的幼儿园教师英语水平不高。她们缺乏必要的语言交际能力,发音也不够精确,而且重要的是,这部分师资得不到及时的后续培训,势必会影响教育质量。二是教师缺乏必要的英语教学方法的指导,难以使英语教学真正适应幼儿的年龄特点。教育过程易流于程序化、形式化。三是很难找到既合格又合适的英语教师。师范学校英语专业的学生不愿意到幼儿园任教,而社会上从事幼儿英语教育的人员又缺少必要的幼儿教育知识。

以上几个问题是目前幼儿园在实施幼儿英语教育中遇到的最大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幼儿英语教育活动的展开。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如下几方面的对策。

(1)明确目标,准确定位。

幼儿英语教育是一种外语启蒙教育。开设英语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训练幼儿运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初步能力,为中小学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各地幼儿园在制订英语教学计划时应因地制宜、因园而宜、因人而宜,要根据幼儿的年龄、兴趣、认知、学习、生活等生理心理特点,以及语言习惯的基本规律来组织和实施教学。在实施教学前,教师应确定教学目标:幼儿在学习之后听、说、读、写、唱等方面达到什么程度?此外,教师还应具有明确的定位:幼儿英语课程是双语教育还是兴趣班?是语言知识课还是语言实践课?为了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模式?选择什么样的教学内容?只有弄清楚这些问题之后,幼儿英语教学才不至于杂乱无章甚至于迷失方向。

(2)注重发挥母语在幼儿英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幼儿作为初学者在刚接触外语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需要母语的支持应当是一个不争的现实。当然,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借助实物和手势、表情等体态语言来帮助幼儿理解。但这些辅助手段不足以满流的需要,如果一味地禁止母语的使用,难免会影响教学的正常进行。笔者在幼儿园曾观察到这样的现象:由于受限于单语的要求,有的教师在全英语课堂上不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图,而幼儿也不能明白老师的要求。全英语课堂对师资的要求很高。首先,教师必须能给学生提供正确的语言输入,这就要求教师具备相当高的外语素质。其次,教师还要懂得幼儿的身心特点,能够采用适合幼儿学习特征的教学方法。就我国幼儿英语师资的现状而言,能同时满足以上条件的教师非常之少。合格幼儿英语师资的匮乏已经成了制约幼儿英语教学质量的瓶颈。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硬性地实施全英语教学,只会适得其反。还极有可能在教师提供的不当的语言环境下形成错误的语音、语调及语言习惯,甚至失去对英语的兴趣。

(3)建立恰当的情景环境学英语。

研究表明,幼儿第二语言的学习与母语学习有很多相似之处,换句话说即通过自然、具有激励性和有意义的情景交际活动,可以自然习得第二语言。情景环境教学的方法有好多种,比如墙面布置。墙面布置是幼儿园环境中面积最大的画面。它如同一块黑板,上面写着教育内容,能不断地给幼儿以直接的刺激从而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可根据不同的场所设置不同的画面,写成相应的英文句子。如幼儿饭后在楼道内散步,我们画上几个小脚印,写上“Go for a walk”或“Take a walk”这些有趣的画面,幼儿虽然不认识上面的字母,却知道是英文。幼儿看到的时候就会引起对英语的反应和使用。

三、幼儿英语教材的选择

现有有关幼儿英语的教材多种多样,所体现的教育理念也各不相同,有的以图像式情景故事教学为主,有的提倡“环境双语”教学,有的以“快乐英语”为原则,有的则以多媒体体现“动感”。由于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英语热”越来越升温,所以家长普遍关注幼儿学英语。近年来,幼儿英语的读本与音像制品都很多,在书店里、市场上均有出售。各种各样的“ABC”和“剑桥、哈佛小博士”让家长看花了眼,不知道哪一种教材是最好的。

其实,只要看这些教材是否符合以下原则:其一是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不能成人化;其二是教法、学法得当,不能小学化;其三是可接受性原则,不能负担过重;其四是兴趣法则,重在爱英语,不能强制、强求。

若是符合这些原则,幼儿学英语则是有益无害的,不会影响母语的发展。但是,若违背这些原则,就会产生消极作用,例如对英语产生反感、影响幼儿的整体发展等。

四、幼儿英语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实施素质教育关键在于教师,重点在于课堂教学。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素质,教师的教学素质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学习素质和未来能力的发展。那么一个合格的幼儿英语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呢?我们该怎样壮大合格的幼儿英语教师队伍呢?

笔者认为一个合格的幼儿英语教师既应该是一个合格的英语教师,同时也应该是一个合格的幼儿教师,两者缺一不可。幼儿英语教学是一门科学,只懂得英语或者只懂得幼教的人都不可能胜任这个工作。只拥有很高的英语水平,却不懂得幼儿的心理,是难以设计出合适的幼儿英语活动的,教学方法自然枯燥乏味,也就不能有效地进行师幼互动,幼儿也不可能在活动中得到一定的提高。如果教师只有幼教经验,粗略懂得一些英语,就担此重任,说出的英语不标准,这对幼儿未来的英语学习有着很大的负面影响。

具体来说,合格的幼儿英语教师应具备以下条件。

1.有较系统的英语学科基础知识。

英语学科基础知识包括语音知识、词汇知识、语法知识、功能意念知识、话题知识、语言学习理论等。语音知识对于幼儿英语教师显得尤其重要,因为幼儿天性喜欢模仿并且能力较强。利用这一特点,在进行幼儿英语教学时,我们应该重点发展幼儿的听和说两方面的能力。而幼儿模仿最多的对象就是教师。一个幼儿英语教师如果不能正确地发音,将造成非常多的不利后果。学习语言的目的之一就是能与他人进行口头交流,不纯正的发音无疑是进行口语交流的一大障碍。幼儿如果在交流活动中屡次受挫,信心自然就倍受打击。这与“培养幼儿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这一重要的教学目标恰恰是相违背的。

2.有完备的教学理论知识和教学实践知识。

幼儿英语教师要具备的教学理论知识包括幼儿心理学、教育学、幼儿英语教学法等。教学实践知识包括指导学生学习语言的策略、技巧和语言学习评价理论等。由于受师资水平的限制,现在有些幼儿英语班的教学呈现了中学传统英语教学的特点,整堂课大部分时间教师仍然忙于单词和句法结构的讲解,课后又单调地以一些机械的方法来评价幼儿,如听写和背诵等,缺乏形式和内容上的创新,而不是根据幼儿的心理把教学内容融于游戏、故事和歌曲等趣味性的活动中。这很难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及对英语的兴趣。从学英语的角度来看,光以幼儿能背多少单词,记住了多少语法规则作为评价准则,自然是非常不理智的。

3.有丰富的相关知识和最新的前沿知识。

世界知识、文化知识及学科交叉的边缘知识都属于与英语有关的相关知识;现代科技知识、社会人文知识、语言发展知识属于最新的前沿知识,这两者都是一个合格的幼儿英语教师应具备的。随着幼儿英语培训在我国蓬勃的发展,五花八门的幼儿英语教材在销售市场上应有尽有,教师在手握一本教材时必须要有能力结合自己所教幼儿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或者删减甚至改编。

4.师生合作技能,准确地说指的是师师合作的技能和师生合作的技能两个方面。

在进行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时,教师遇到某方面的困难是难以避免的。正所谓集思广益,如果教师之间能相互积极合作,大多数困难应该是可以解决的。对于师师合作这个观念,很多教师已经接受并很好地在进行。那么师生合作呢?传统教学过程“以教论学”,使学生和学习完全处于被控制,被教师摆布的被动地位和从属地位,幼儿的学习没有自主性。有些教师为了能维持秩序,往往是不苟言笑,或用哄骗的策略让幼儿保持安静,这自然就无法谈师生合作了。合作双方应该是平等的,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的,也就是说教师应该注重幼儿的个性优势。如何才能发现幼儿的个性特点呢?在教学中一条不变的原则是:尊重学生,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即使幼儿只有三、四岁。

总之,现代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保证之一。为了使现有的幼儿英语教育科学化、素质化,全面提高幼儿英语教师的素质是当务之急。

五、结语

幼儿英语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循序渐进地进行。目前,幼儿英语教育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一方面,需要教育主管部门的关注,并采取切实的倾斜性的支持政策,另一方面,需要得到业内专家和学者的理论指导。而这两个方面在现实条件下还显缺乏。现在幼儿园英语教育的热点形成还多是民间行为,政府给予的重视和投入不多。这个领域的专业性、实践性,以及人们对学前教育惯常的错误轻视,使很多研究人员没有足够的热情和兴趣投入到相关的学术探索工作,相应的理论研究还比较薄弱,尤其是幼儿英语师资培养研究上,缺乏可操作性的理论指导。对幼儿英语教育的现状,我们在积极看待未来的同时,务必要做不懈的努力。相信在广大的专家和学者的关注下,在教育部门的支持下,在社会各界人士的积极参与下,幼儿园英语教育肯定会更加科学和规范。

参考文献:

[1]陈光伟.幼儿英语教育的误区及对策[J].基础英语教育,2005.1:30-33.

[2]张欣.小议幼儿英语教育方法[J].科技资讯,2006.2:187.

[3]唐燕群.浅谈幼儿英语教育的可行性和必要性[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3:107-109.

[4]张颖.幼儿英语教育的缺陷与出路[J].中国教育学刊,2003.9:35-37.

[5]索磊.幼儿英语教育中母语的作用[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幼儿英语教育中母语的作用,2006.5:124-126.

[6]吴华玲.幼儿英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2007.10,(24):526.

[7]王鸿秋.幼儿英语教学四法[J].吉林教育,2007.4:49.

浅谈双减政策的幼儿园第5篇

论文摘要:教育行业税收政策的复杂性以及税收政策宣传不到位问题的存在,造成税务机关对该行业的税收管理出现了盲区。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各类学校、幼儿园、培训机构的税务登记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税法宣传,加强财政税务票据管理,不断提高教育行业的税收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

教育行业的公益性质无形中造成了人们的“税不进校”观念根深蒂固。教育行业税收政策的复杂性以及税收政策宣传不到位问题的存在,客观上造成税务机关对该行业的税收管理出现了盲区。如何加强教育行业的税收管理工作,切实堵塞税收漏洞,应当成为税务人员认真思考的问题。最近,笔者对教育行业税收政策及相关问题进行了学习和思考,现对有关问题作出粗浅的分析,以期对教育行业的税收管理工作有所启示和帮助。

一、教育行业税收征管工作现状

教育机构种类较多,按组织形式划分,主要包括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学校等非企业组织和各类企业组织。据统计,目前在虞城县范围内,登记注册且正常运营的教育培训机构共有557所,其中从事学历教育的551所,非学历教育的6所。在从事学历教育的551所教育机构中,从事幼儿教育的有76所,从事小学教育的有438所,从事中学教育的有37所。在此范围之外,还存在提供教育培训服务的个体工商户、大量的未登记注册的无照培训机构和为数众多的家教执业者个人。

目前虞城县教育培训行业提供的主要有学历教育、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等多种多样的教育培训服务,适应了不同的社会需求。根据有关规定,学校主要提供学历教育,其收费项目和标准较为明确,其他单位及个人则提供除学历教育以外的诸多培训,其收费项目和标准基本按照市场供需状况确定,存在一定自由度和伸缩性。

教育培训行业取得的收入涉及免税项目和应税项目。免税项目是,对从事学历教育的学校(含政府办和民办)提供教育劳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对政府举办的高等、中等和初等学校(不含下属单位)举办进修班、培训班取得的收入,收入全部归学校所有的,免征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应税项目主要涉及税费有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除税法规定的减免税项目收入外,教育培训收入均应依法缴纳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税收,其中应纳营业税主要涉及营业税文化体育业税目,按照3%的税率缴纳。

数据统计显示,目前虞城县的学校均未缴纳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税款,缴纳的主要为个人所得税;其他教育机构有的虽然缴纳了营业税等,但与实际经营情况严重不符,税款流失严重;无照教育机构及个人未缴纳任何税费。

二、教育行业税收征管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办学体制日趋多元化,各类教育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公办教育、民办教育、公私合办教育等多种办学形式并存,使得教育行业税收成为社会和公众关注的热点。国家也相继出台了有关教育劳务的税收管理规定,明确了对教育超标准收费或接受捐赠、赞助行为等征税的规定。尽管如此,教育行业的税收征管工作依然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不按规定办理税务登记,导致教育行业税收征管的基础工作不够扎实。税务部门不能参与各类教育机构的设立、考核、验收等各个环节,很难掌握详细税源情况和各类教育机构有关资产、资金、分配等方面的具体信息。各级教育部门在对待教育劳务税收问题上存在本位思想,不积极配合,不及时提供相关数据和资料,税务部门很难从源头上进行控管。据调查,目前大部分学校、培训机构等都没有办理税务登记,纳入正常税收征管的就更少了。另外,还有部分小型民办教育以培训班、辅导班形式出现,没有自有资产,办学设施全部是租用的,教师全部是聘用的,学制也不固定,有的全天授课,有的只是利用假期、节假日或晚上授课,流动性大,隐蔽性强,三证(办学许可证、非企业单位登记证、收费许可证)不全或根本没有,对这类教育劳务税收税务部门就更难控管了。

税务管理人员对教育行业的有关政策不理解,制约了教育行业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的提高。教育行业的公益性质,使人们“税不进校”的观念根深蒂固。加之教育行业有关政策的复杂性,客观上造成税务机关在该行业税收管理方面存在盲区。具体表现一是对教育行业的划分及登记管理有关规定不了解,直接造成了部门协作不畅、信息交流不通等,无法掌握教育行业的税源情况;二是对教育行业税收政策不了解,如对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税收政策及有关的优惠政策不理解,直接影响了税收政策的贯彻执行,造成了对教育行业税收征管的缺位。教育机构不按规定使用发票,加大了教育行业税收征管的难度。多年以来,教育机构的收费一直是使用财政部门印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收据,造成了大部分教育机构在收取国家规定规费以外的费用过程中,不按规定使用税务部门监制的发票,有的使用白条,有的采用自制收据,有的使用行政事业性收费收据,使税务部门对其收入情况不易掌握,这就加大了教育行业税收征管工作的难度。

从业者纳税意识淡薄。学校提供学历教育,享受一定的税收减免无可厚非,问题主要出在其他培训服务当中。各类机构提供了种类繁多的培训服务,取得的收入并不低,但所缴纳的税款少之又少,原因是多数培训者没有纳税常识,未按规定设置账簿或虽设置账簿但账目混乱、资料残缺不全,无法正确计算收入额和应纳税所得额。更有办班人受利益驱使,只为赚钱,对有关税收政策置若罔闻,不但不积极主动纳税,反而有意逃避纳税,纳税意识十分淡薄。

三、进一步加强教育行业税收管理的措施

为了加强对教育行业的税收管理工作,进一步堵塞税收征管工作中的漏洞,消除教育行业税收征管工作的盲区,各级税务机关在教育行业税收管理工作中应注意把握并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加强教育行业的税务登记管理

熟悉教育行业的划分标准。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标准,目前教育行业可分为六大类,一是学前教育,包括各类幼儿园、托儿所、学前班、幼儿班、保育院等;二是初等教育,主要指各类小学;三是中等教育,包括各类初级中学、高级中学、中等专业学校、职业中学教育、技工学校教育、其他中等教育等;四是高等教育,包括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含普通高校办的函授部、夜大、成人脱产班、进修班);五是其他教育,包括职业技能培训(职业培训学校、就业培训中心、外语培训、电脑培训、汽车驾驶员培训、厨师培训、缝纫培训、武术培训等)及特殊教育;六是其他未列明的教育,包括党校、行政学院、中小学课外辅导班。为了表述的方便,笔者在此将“学前教育”“初、中、高等教育”“其他教育和课外辅导班”分别简称为“幼儿园”“学校”“培训机构”。

明确相关登记管理部门。根据《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教育工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教育工作。其他有关的部门,主要包括教育、劳动和社会保障(现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机构编制、民政、发展改革(物价)、财政、税务等部门。《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规定,各类公办学校、公办幼儿园属于事业单位;根据《教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审查与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各类民办学校(学历教育范围)、民办幼儿园属于民办非企业单位;根据《职业培训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办法(试行)》规定,各类民办职业培训机构(非学历教育范围)也属于民办非企业单位。按照有关法规规定,各类公办学校应当到县级以上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所属的登记管理部门办理《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各类民办学校(学历教育范围)、民办幼儿园应当到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办理《办学许可证》,到同级民政部门办理《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各类民办职业培训机构(非学历教育范围)应当到县级以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办理《办学许可证》,到同级民政部门办理《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另外各类学校、幼儿园、培训机构还应当到物价部门办理《收费许可证》等。加强税务登记管理。《税务登记管理办法》第2条规定:“企业,企业在外地设立的分支机构和从事生产、经营的场所,个体工商户和从事生产、经营的事业单位,均应当按照《税收征管法》及《实施细则》和本办法的规定办理税务登记。前款规定以外的纳税人,除国家机关、个人和无固定生产、经营场所的流动性农村小商贩外,也应当按照《税收征管法》及《实施细则》和本办法的规定办理税务登记。”《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办法》规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均应按照《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税务登记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依法办理税务登记。上述各项规定均明确要求各类学校、幼儿园、培训机构到主管税务机关依法办理税务登记。目前,部分学校、幼儿园、培训机构办理了税务登记,但仍有部分学校、幼儿园、培训机构没有办理税务登记,游离于税务管理之外,这应当引起各级税务机关的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各类学校、幼儿园、培训机构的税务登记管理工作。

(二)进一步加强税法宣传

开展教育行业税收征管工作的主要依据是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教育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04]39号),该文件从四个方面规定了教育行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为了解决教育行业税收政策在实际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的《关于加强教育劳务营业税征收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6]3号)又对教育劳务征收营业税有关问题作了进一步的明确。但由于《教育法》《义务教育法》《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等法律法规关于税收的规定十分笼统,征纳双方对教育行业的纳税问题均存在不少模糊认识。大部分学校对“教职工缴纳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比较认可,而认为学校本身享受国家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不应纳税。据调查了解,持“税不进校”观点的还大有人在,甚至部分税务人员也认为幼儿园、学校不用纳税。可见,对教育行业现行税收政策的宣传确实存在不少问题。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税务管理部门应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比如在各学校及培训机构开展专项宣传,把有关的税收政策送进校门,送进课堂,使老师学生都能知税法、守税法;应定期召开学校及培训机构的法人代表、财务人员座谈会,对税法的严肃性做明确的说明。总之,各级税务机关应切实加强对教育行业税收政策的宣传工作,要深入到教育行业的有关主管部门、学校等单位,深入细致地讲解有关税收政策,切实提高各类教育机构相关人员的纳税意识和税法遵从度,以确保教育行业税收政策得到贯彻执行。

(三)加强教育行业税收优惠管理工作,认真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

各级税务机关要严格执行教育行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切实加强对教育行业减免税的管理工作。严格执行教育劳务免征营业税的范围、收费标准、会计核算、纳税申报和减免税报批手续,严格界定征税收入和免税收入的范围。一是必须符合税收政策规定的减免税范围。各级税务机关要严格区分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正确把握教育行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严格控制教育行业的减免税范围。二是收费必须经有关部门(一般为财政、物价部门)审核批准且不能超过规定的收费标准。超过规定收费标准的收费以及学校以各种名义收取的赞助费、择校费等超过规定范围的收入,均不属于免征营业税的教育劳务收入,一律按规定征税。三是必须单独核算免税项目。各类学校均应单独核算免税项目的营业额,未单独核算的一律照章征税。四是各类学校必须按规定办理减免税报批手续,否则一律照章征收相关税收。

(四)进一步加强财政税务票据童理

浅谈双减政策的幼儿园第6篇

论文摘要:教育行业税收政策的复杂性以及税收政策宣传不到位问题的存在,造成税务机关对该行业的税收管理出现了盲区。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各类学校、幼儿园、培训机构的税务登记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税法宣传,加强财政税务票据管理,不断提高教育行业的税收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

教育行业的公益性质无形中造成了人们的“税不进校”观念根深蒂固。教育行业税收政策的复杂性以及税收政策宣传不到位问题的存在,客观上造成税务机关对该行业的税收管理出现了盲区。如何加强教育行业的税收管理工作,切实堵塞税收漏洞,应当成为税务人员认真思考的问题。最近,笔者对教育行业税收政策及相关问题进行了学习和思考,现对有关问题作出粗浅的分析,以期对教育行业的税收管理工作有所启示和帮助。

一、教育行业税收征管工作现状

教育机构种类较多,按组织形式划分,主要包括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学校等非企业组织和各类企业组织。据统计,目前在虞城县范围内,登记注册且正常运营的教育培训机构共有557所,其中从事学历教育的551所,非学历教育的6所。在从事学历教育的551所教育机构中,从事幼儿教育的有76所,从事小学教育的有438所,从事中学教育的有37所。在此范围之外,还存在提供教育培训服务的个体工商户、大量的未登记注册的无照培训机构和为数众多的家教执业者个人。

目前虞城县教育培训行业提供的主要有学历教育、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等多种多样的教育培训服务,适应了不同的社会需求。根据有关规定,学校主要提供学历教育,其收费项目和标准较为明确,其他单位及个人则提供除学历教育以外的诸多培训,其收费项目和标准基本按照市场供需状况确定,存在一定自由度和伸缩性。

教育培训行业取得的收入涉及免税项目和应税项目。免税项目是,对从事学历教育的学校(含政府办和民办)提供教育劳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对政府举办的高等、中等和初等学校(不含下属单位)举办进修班、培训班取得的收入,收入全部归学校所有的,免征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应税项目主要涉及税费有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除税法规定的减免税项目收入外,教育培训收入均应依法缴纳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税收,其中应纳营业税主要涉及营业税文化体育业税目,按照3%的税率缴纳。

数据统计显示,目前虞城县的学校均未缴纳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税款,缴纳的主要为个人所得税;其他教育机构有的虽然缴纳了营业税等,但与实际经营情况严重不符,税款流失严重;无照教育机构及个人未缴纳任何税费。

二、教育行业税收征管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办学体制日趋多元化,各类教育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公办教育、民办教育、公私合办教育等多种办学形式并存,使得教育行业税收成为社会和公众关注的热点。国家也相继出台了有关教育劳务的税收管理规定,明确了对教育超标准收费或接受捐赠、赞助行为等征税的规定。尽管如此,教育行业的税收征管工作依然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不按规定办理税务登记,导致教育行业税收征管的基础工作不够扎实。税务部门不能参与各类教育机构的设立、考核、验收等各个环节,很难掌握详细税源情况和各类教育机构有关资产、资金、分配等方面的具体信息。各级教育部门在对待教育劳务税收问题上存在本位思想,不积极配合,不及时提供相关数据和资料,税务部门很难从源头上进行控管。据调查,目前大部分学校、培训机构等都没有办理税务登记,纳入正常税收征管的就更少了。另外,还有部分小型民办教育以培训班、辅导班形式出现,没有自有资产,办学设施全部是租用的,教师全部是聘用的,学制也不固定,有的全天授课,有的只是利用假期、节假日或晚上授课,流动性大,隐蔽性强,三证(办学许可证、非企业单位登记证、收费许可证)不全或根本没有,对这类教育劳务税收税务部门就更难控管了。

税务管理人员对教育行业的有关政策不理解,制约了教育行业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的提高。教育行业的公益性质,使人们“税不进校”的观念根深蒂固。加之教育行业有关政策的复杂性,客观上造成税务机关在该行业税收管理方面存在盲区。具体表现一是对教育行业的划分及登记管理有关规定不了解,直接造成了部门协作不畅、信息交流不通等,无法掌握教育行业的税源情况;二是对教育行业税收政策不了解,如对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税收政策及有关的优惠政策不理解,直接影响了税收政策的贯彻执行,造成了对教育行业税收征管的缺位。教育机构不按规定使用发票,加大了教育行业税收征管的难度。多年以来,教育机构的收费一直是使用财政部门印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收据,造成了大部分教育机构在收取国家规定规费以外的费用过程中,不按规定使用税务部门监制的发票,有的使用白条,有的采用自制收据,有的使用行政事业性收费收据,使税务部门对其收入情况不易掌握,这就加大了教育行业税收征管工作的难度。

从业者纳税意识淡薄。学校提供学历教育,享受一定的税收减免无可厚非,问题主要出在其他培训服务当中。各类机构提供了种类繁多的培训服务,取得的收入并不低,但所缴纳的税款少之又少,原因是多数培训者没有纳税常识,未按规定设置账簿或虽设置账簿但账目混乱、资料残缺不全,无法正确计算收入额和应纳税所得额。更有办班人受利益驱使,只为赚钱,对有关税收政策置若罔闻,不但不积极主动纳税,反而有意逃避纳税,纳税意识十分淡薄。

三、进一步加强教育行业税收管理的措施

为了加强对教育行业的税收管理工作,进一步堵塞税收征管工作中的漏洞,消除教育行业税收征管工作的盲区,各级税务机关在教育行业税收管理工作中应注意把握并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加强教育行业的税务登记管理

熟悉教育行业的划分标准。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标准,目前教育行业可分为六大类,一是学前教育,包括各类幼儿园、托儿所、学前班、幼儿班、保育院等;二是初等教育,主要指各类小学;三是中等教育,包括各类初级中学、高级中学、中等专业学校、职业中学教育、技工学校教育、其他中等教育等;四是高等教育,包括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含普通高校办的函授部、夜大、成人脱产班、进修班);五是其他教育,包括职业技能培训(职业培训学校、就业培训中心、外语培训、电脑培训、汽车驾驶员培训、厨师培训、缝纫培训、武术培训等)及特殊教育;六是其他未列明的教育,包括党校、行政学院、中小学课外辅导班。为了表述的方便,笔者在此将“学前教育”“初、中、高等教育”“其他教育和课外辅导班”分别简称为“幼儿园”“学校”“培训机构”。

明确相关登记管理部门。根据《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教育工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教育工作。其他有关的部门,主要包括教育、劳动和社会保障(现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机构编制、民政、发展改革(物价)、财政、税务等部门。《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规定,各类公办学校、公办幼儿园属于事业单位;根据《教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审查与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各类民办学校(学历教育范围)、民办幼儿园属于民办非企业单位;根据《职业培训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办法(试行)》规定,各类民办职业培训机构(非学历教育范围)也属于民办非企业单位。按照有关法规规定,各类公办学校应当到县级以上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所属的登记管理部门办理《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各类民办学校(学历教育范围)、民办幼儿园应当到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办理《办学许可证》,到同级民政部门办理《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各类民办职业培训机构(非学历教育范围)应当到县级以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办理《办学许可证》,到同级民政部门办理《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另外各类学校、幼儿园、培训机构还应当到物价部门办理《收费许可证》等。

加强税务登记管理。《税务登记管理办法》第2条规定:“企业,企业在外地设立的分支机构和从事生产、经营的场所,个体工商户和从事生产、经营的事业单位,均应当按照《税收征管法》及《实施细则》和本办法的规定办理税务登记。前款规定以外的纳税人,除国家机关、个人和无固定生产、经营场所的流动性农村小商贩外,也应当按照《税收征管法》及《实施细则》和本办法的规定办理税务登记。”《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办法》规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均应按照《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税务登记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依法办理税务登记。上述各项规定均明确要求各类学校、幼儿园、培训机构到主管税务机关依法办理税务登记。目前,部分学校、幼儿园、培训机构办理了税务登记,但仍有部分学校、幼儿园、培训机构没有办理税务登记,游离于税务管理之外,这应当引起各级税务机关的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各类学校、幼儿园、培训机构的税务登记管理工作。

(二)进一步加强税法宣传

开展教育行业税收征管工作的主要依据是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教育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04]39号),该文件从四个方面规定了教育行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为了解决教育行业税收政策在实际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的《关于加强教育劳务营业税征收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6]3号)又对教育劳务征收营业税有关问题作了进一步的明确。但由于《教育法》《义务教育法》《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等法律法规关于税收的规定十分笼统,征纳双方对教育行业的纳税问题均存在不少模糊认识。大部分学校对“教职工缴纳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比较认可,而认为学校本身享受国家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不应纳税。据调查了解,持“税不进校”观点的还大有人在,甚至部分税务人员也认为幼儿园、学校不用纳税。可见,对教育行业现行税收政策的宣传确实存在不少问题。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税务管理部门应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比如在各学校及培训机构开展专项宣传,把有关的税收政策送进校门,送进课堂,使老师学生都能知税法、守税法;应定期召开学校及培训机构的法人代表、财务人员座谈会,对税法的严肃性做明确的说明。总之,各级税务机关应切实加强对教育行业税收政策的宣传工作,要深入到教育行业的有关主管部门、学校等单位,深入细致地讲解有关税收政策,切实提高各类教育机构相关人员的纳税意识和税法遵从度,以确保教育行业税收政策得到贯彻执行。

(三)加强教育行业税收优惠管理工作,认真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

各级税务机关要严格执行教育行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切实加强对教育行业减免税的管理工作。严格执行教育劳务免征营业税的范围、收费标准、会计核算、纳税申报和减免税报批手续,严格界定征税收入和免税收入的范围。一是必须符合税收政策规定的减免税范围。各级税务机关要严格区分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正确把握教育行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严格控制教育行业的减免税范围。二是收费必须经有关部门(一般为财政、物价部门)审核批准且不能超过规定的收费标准。超过规定收费标准的收费以及学校以各种名义收取的赞助费、择校费等超过规定范围的收入,均不属于免征营业税的教育劳务收入,一律按规定征税。三是必须单独核算免税项目。各类学校均应单独核算免税项目的营业额,未单独核算的一律照章征税。四是各类学校必须按规定办理减免税报批手续,否则一律照章征收相关税收。

(四)进一步加强财政税务票据童理

浅谈双减政策的幼儿园第7篇

一、问题的提出

南师大幼儿园是一所高校办园,近几年随着高校社会化改革步伐的深入,我园已步入改制的行列,逐步推向市场,先行成为一所企业化运做的幼儿园,要办好幼儿园已不仅仅是完成任务型的组织行为,而是关系到教职工生存问题的责任。

传统的教师评价重视的是选聘和奖惩教师,主要的方式有:“优性劣汰”,“奖优罚劣”,“末位淘汰”,“能者上、庸者下”等等,这些是在“奖惩”前提下教师被动地改进,离促进教师积极主动地发展仍有相当大的差距。

幼儿园管理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实现对教师队伍管理的人本化,因为教师工作无疑是幼儿园诸多管理中最重要的内容。发展性教师工作的评价是加强教师队伍管理和建设的核心,同时也是实现幼儿园管理人本化的有效举措。如何开展发展性教师评价?运用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后,在管理中的收益得失如何?怎样调整评价体系?这些都是我在幼儿园管理工作中,必须认真面对和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试从在幼儿园管理过程中,如何利用发展性教师评价来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等方面做一浅显的探讨。

二、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内涵

发展性教师评价在教育领域越来越受到人们地关注,对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内涵也有各种不同的界定。刘尧教授认为“发展性教师评价,以促进发展为目的,是一种依据目标,重视过程,及时反馈,促进发展的形成性评价。”王斌华教授认为“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一种以促进教师发展,以教师为核心,以发展教师个体为理念的教师评价。”

李小红、李三福教授认为“发展性教师评价并不是一种特定的教师评价方式,而是一系列能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与素质提高的评价方式的总称。”在幼儿园实际管理过程中,并结合本园的特色,我认为: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一种以共同发展为目的,重视评价过程,重视相互交流和反馈,形成良性互动的评价体系。其特点是促进教师的发展。

三、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功能

1、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一种以教师为核心,注重发展教师个体的有效活动。

在评价的互动过程中,教师既是评价的客体,又是评价的主体,在宽松的环境中(不以评价结果作为奖惩依据)促进教师自觉主动地发展,从而实现教师个体的发展目标和自身价值,充分调动每个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自觉性,使评价的过程真正成为教师的自我认识,自我分析,自我改进,自我完善和自我教育的过程,使发展性教师评价工作达到预期的目的。

2、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最终目的有效体系。

它是一种双向的教师评价过程,建立在双方互相信任的基础上,和谐的气氛贯穿评价过程的始终。随着教育改革步伐的不断深入,给教师的自我发展创设了良好的空间,同时,在专业发展方面也向教师提出了新挑战。

教师是幼儿学习、发展的促进者,而不再是单一知识的传授者,教师不再是谋生的职业,而是教育事业发展能动因素;教书育人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追求的过程,因此,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期望有一个能动发展、自我实现的氛围和空间。

3、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促进教师发展与幼儿园发展相统一和融合的有效策略。

幼儿园的总体发展需要与教师个体发展需要的统一和默契,是教育改革与发展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从这一点看,幼儿园通过有效的举措,将教师的个人需要与幼儿园的需要巧妙地融为一体,是教育管理与教师评价的根本任务,这也正是发展性教师评价的意义之所在。教师自身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是自身价值不断展现的过程,也是与事业共同发展的过程。发展性教师评价就是要谋求克服教师个体需要与幼儿园总体需要之间分歧的有效策略,以实现教师和幼儿园共同发展的目标。

发展性教师评价功能的发挥,使评价活动具有有效性,使教师专业的发展具有良好的空间,使幼儿园的需要与教师的需要得到和谐统一的发展。

四、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原则

发展性教师评价原则是人们基于对发展性教师评价规律的认识,对发展性教师评价活动的基本要求,或者说它是发展性教师评价活动所依据的根本法则和准则。①发展性教师评价除了具备教师评价的科学性、导向性、客观性、教育性、可行性、民主性、改进性等原则②外,在我的实际工作中,还总结出几条独特性原则。这些原则是:

(1)发展性原则――发展性教师评价将立足点放在教师的未来发展方面,而不是放在简单地选择续解聘、升降级、加减薪等奖惩性方面。发展性教师评价的根本目的已不再是为了奖惩教师,而是为了促进教师和幼儿园未来的发展,教师评价结果与教师的奖惩严格分隔开来。可见,教师的不断发展将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幼儿的发展得到家长的认可,良好的口碑和信誉会进一步促进幼儿园整体水平的发展,良好的社会效应又将为幼儿园、教师、幼儿的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源泉,长此以往,循环往复,将不断促进我园向可持续发展方向迈进。

(2)互动性原则――发展性教师评价非常重视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幼儿、幼儿园内与幼儿园外相互之间的沟通,鼓励全体师生员工、幼儿家长以及幼儿园外有关人员积极参与教师评价工作,要求评价过程务必是一种多方位、多渠道、互动的过程。在评价中,采用问卷调查、与家长交谈、园长接待日、社区交流日、年级或班组观摩等形式,在互动中进行评价活、动,在某种意义上说,同事、幼儿、家长都是教师工作的伙伴,他们不但直接或间接参与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而且能够从不同的侧面反映教师的工作表现,可见,对

教师的评价必须得到学校管理者、教师群体、幼儿与家长、社会的认可,这样,

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改进和提高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3)过程性原则――

教师发展性评价是在过程透明的环境下进行的评价,不再是以往的信息收集,而是主动进行的过程积累,是对其资料、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对实践过程进行的事实性评价。在评价中,重视教师自我价值的体现、重视过程中自己每一点的进步与变化,以便来不断矫正自己发展的步骤与速度。这样就打破了原有定势——终结性评价定乾坤的评价状态,使幼儿园教师管理从真正意义上走向指导和促进教师发展的进程。

(4)保密性原则――发展性教师评价的成败完全取决于教师的积极参与和坦诚不公,因此确保教师评价材料的保密是争取教师积极参与评价过程的关键。在幼儿园中,大多数为年轻教师,都有较强的上进心和自尊心,因此,教师评价的材料应视为教师个人的保密文件,在交流和沟通中,用与教师本人面谈的形式,反馈意见,严格限制无关人员接触这些材料。

另外,发展性教师评价最终要达到教师个体与幼儿园整体、少数教师与全体教师、现实状况与未来发展的双向发展目标。

发展性教师评价的意义就在于,对教师的现有的发展特点和水平、对工作的情感和态度、现在的工作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需求与可能,做出较为完整的、综合的评定。

1、发展性教师评价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激发教师不断改进教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和提升。在管理过程中,主要进行纵向比较,以期发现教师发展变化的轨迹;关注教师的个体差异,通过多种渠道,收集一些能充分体现教师教学水平的相关资料,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到评价中,教师通过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行为,并及时进行评价反馈,与教师一起提出改进建议,使教师专业发展步入良性循环的行列。因此,发展性教师评价不仅关注教师的背景和基础,又重视教师当前的水平和表现,更着眼于教师的未来和发展。

2、发展性教师评价有利于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对象是3――6岁的在园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发展,而且这个过程具有相当程度的不可逆性。因此,对教师的工作表现和教学水平进行评价,以控制和保证教师的教学质量达到一定的标准是十分重要和非常必要的。教师的发展达到了专业水平,使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中,身心将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为幼儿以后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社会生活铺平道路。

3、发展性教师评价有利于促进幼儿园和谐发展。

发展性教师评价强调教师个人在幼儿园中的价值,相信教师个人具有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同时承认教师个人的发展需要与幼儿园的发展需要是相辅相成的。幼儿园的和谐发展不仅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还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反之,教师专业发展的步伐的加快,家长对幼儿成长轨迹的认可度,从另一个角度也是对幼儿园的发展给予充分的肯定。因此说,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需要和幼儿园发展需要的融合,也是促进教师的心态与幼儿园氛围的融合,更是促进教师现实表现与未来发展的融合,可见,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一种有价值的活动,更是一种高层次的享受活动。

成功的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有助于提高幼儿园的教学质量、有助于确定教师的培训方式、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间和教师间的交流关系,

有助于促进幼儿园的管理向人本化管理的不断迈进,它是促进幼儿园全面、和谐的发展的有力保障。

六、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实施

在幼儿园管理中,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实施是在不断的实践、调整、再次验证的基础上,逐步完善的,评价的质量不仅仅关系到教师个人的成长,更多的将会影响到幼儿园的整体社会地位、办学水平以及生源状况等等。它具体操作方法为:

1、相对标准评价与个体标准评价相结合。

教师评价需要运用一定的标准,教师评价标准有相对标准和个体标准。相对标准评价可以确定每个教师个体在相应的评价范围中所处的位置,有利于激发竞争性,但用得不当易加深内部矛盾。个体标准评价是对教师个体进行纵向评价的方法,它是促进教师自身不断成长发展的一种有效策略。它注重教师的个人价值,评价目标和评价计划要由评价者和教师协商制定,双方认同,把实现教师个体发展目标和实施评价看作是双方的共同职责。幼儿园采取相对标准评价与个体标准评价相结合、自律和他律相结合的教师评价策略,既能面向大多数教师,又有利于通过“个体标准”,鞭策教师积极挖掘自身的潜能。

2、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在教师评价上我们重视把定量与定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综合起来的评价策略,有利于对教师的客观评价和激励教师的发展。我们幼儿园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有幼儿园管理体制的改革,管理机构的改革和全员分级聘任制、分级目标管理制、职级制、绩效制等一系列的改革,大大加强了全体教师对改革的承受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自觉性,在改革过程中幼儿园不断帮助教师提高思想认识和业务能力,以不断适应教育改革提出的新要求和新任务。

3、家长评价、教师互相评价、行政评价相结合。

作为教育的直接收益者和教学成果的直接感受者,幼儿园中孩子应该是最有发言权的评价者,但幼儿是未成年人,是没有行为能力的,因此,家长作为孩子的直接监护人,对教师的评价工作就多由家长们参与完成。幼儿及家长等人员共同参与评价,使被评教师从多渠道获得反馈信息,更好地反馈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同事、幼儿和家长都是教师的工作伙伴,他们不但直接或间接参与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而且能够从不同的侧面反映教师的工作表现,对教师的改进、提高和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因此,采取家长评价与教师的群体评价、行政评价相结合的教师评价策略,更有利于教师了解自我,客观评价教师,激励教师的自主发展。

4、发展性教师评价与建设发展性教师队伍相结合。

我们在教师评价指标体系中加重了教科研成果的权重,同时我们也为教师的发展创造条件。这几年我园选送了十多名青年教师参加市、区骨干教师培训班及各学科教科研的学习活动,这些教师将学习内容和研究热点问题带回幼儿园,大大活跃了幼儿园教研活动气氛。多年来,我园根据教师在园的工作年限、经幼儿园园务委员会代表的提名,由幼儿园和教师个人共同出资先后送了28名教师去南师大、省电大和省教育学院完成本科的学习,这些进修的教师几乎覆盖了幼儿园的所有学科。他们利用双休日和放假休息时间(多为函授、电大、夜大)进行进修和深造,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学历层次,更重要的是为这些教师当前的教育教学研究和今后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发展性教师应富有创造精神,只重视传授知识将会被时代所淘汰。尤其是在我们这种省级示范园中的教师,应既要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又要完成教科研任务。这几年幼儿园园长每年给教师出题目、布置科研任务,并将课题研究与教师的考核、职级待遇挂钩,引导教师重视科研、开展科研活动。

发展性教师的评价重在正确的教育价值的指导下,根据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和教师所应承担的任务,按照规定的程序,运用科学的方法,借助现代技术广泛收集评价信息,对教师个体的工作质量进行价值的判断,从而为教师改进工作,为幼儿园领导加强和改进教师队伍的管理与建设,进行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我们在开展发展性教师评价的过程中,还进行了评价方式的综合调整:

传统的奖惩性教师评价由于在方式上是自上而下的,评价结果直接与奖惩挂钩,所以容易产生弄虚作假行为,较难调动大多数教师的积极性。而发展性教师评价则由于评价标准模糊、评价手段“温和”、评价结果可比性淡化、评价适用的范围有局限性等原因,也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说,这两种评价各有利有弊,不可能全盘套用。

我们尝试“宏观调控、取长补短”的方法,在分析判断的基础上,尝试综合运用奖惩性教师评价与发展性教师评价两种方法:一是强化教师岗位职责以及工作态度。运用量化指标对教师的行为规范、工作规范进行评价,并按照评价结果对教师进行奖励或惩罚,以此来保证保教工作的基本质量;二是通过非量化的手段,主要运用一些开放性、概括化问题等定性的方式对教师的爱心与责任心、科研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交流沟通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从中发现教师的优点和不足,以帮助教师改进和提高,从而使教师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

七、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反思

在幼儿园管理过程中,我不断的反思幼儿园的管理、保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运用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积极的调整管理方式,在人本化管理的宗旨引领下,不断完善幼儿园的管理体制。

1、转变教师在评价过程中的角色:长期以来,人们一提评价,就是上级对下级、领导对教师或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考核,因而视被评价者为客体。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从实践的效果及发展的趋势来看,强调自我评价,强调被评价者的主体性,使其处于主动的地位,产生积极参与的意识,这既使评价产生更加积极的效果,也是主体性原则的具体体现。发展性教师评价必须适应并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建立促进教师成长的发展性评价体系。这意味着教师评价必须改变以往评价者高高在上的姿态,从对教师冷冰冰的审视和评判,转向对教师的关注和关怀;从指令性的要求转向协商和讨论式的沟通和交流;从教师被动接受检查转向多主体参与的互动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既是评价的客体,又是评价的主体。因此,要尊重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评价活动,并有一定的认同感。

2、不断内化评价指标:开展发展性教师评价时,评价的指标和标准要结合本园工作的实际,同时应取得教师的认同,让教师充分的了解主要的评价方法和技术手段,以及这样做的目的等等。否则容易形成管理者与教师的对立,不利于发挥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

3、设定可行性的评价指标:指标和标准要切实注意从实际出发,防止要求过高或过低。以“最近发展区”的理论为依据。方法和技术手段既要注意科学性,又要注意简便易行。工作安排要求与幼儿园的日常工作相结合,不要增加很多额外负担。

浅谈双减政策的幼儿园第8篇

一、主要存在的问题

(1)对区域游戏活动的概念模糊不清,想做,却无从下手。

(2)对区域游戏活动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热衷于集体教学活动。

(3)开展区域游戏活动的能力差异太大,水平较弱的现象很普遍,有些幼儿园(特别是乡镇园及一般性民办园)甚至不知道如何开展。

(4)对区域的设置与规划不合理、不科学。一是内容单一、枯燥,幼儿不感兴趣;二是内容与领域教学及领域目标相分离,或是拼盘现象;三是区域内容设置的过于随意,没有计划性,甚至是一个或几个内容整个学期都一成不变;四是许多幼儿园建园早,活动室场地小,教师不会规划或者规划不合理,常常只是为了园里的任务必须做区域而做,并未认真用心去思考,去设置。

(5)对区域的材料投放问题。教师或是倦怠,疲于更新材料,或是专业上存在问题,投放材料单一、枯燥,不能满足幼儿发展需要。

(6)对区域的介入与指导能力或弱,或缺乏目标意识。

二、实践策略

(一)全面系统的学习培训

一是幼儿园行政的区域意识性要加强,指挥棒应有明确的方向,改变教师陈旧的观念,提高对区域游戏的认识。二是加强对区域活动的概念、目标、重要性及开展区域游戏活动必须掌握的基本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学习与培训。

(二)科学合理的区域设置

1.空间及场地规划

现有幼儿园中,早期建设的幼儿园占大部分,它们的活动室场地普遍都较小,功能室少,可用的空间也较为有限。于是,就出现了一个普遍存在、也很现实的问题:教师一再强调,没有空间,根本无法开展区域活动。这就需要一个科学合理的场地规划和空间设置。

(1)对幼儿园现有的功能室、休息室、活动室进行合理的设置,尽可能腾出可利用的空间。如,笔者任教的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东霞幼儿园也是20世纪80年代的园所,空间小,可在我们进行合理地规划后,还作为区域活动示范点对全区姐妹园进行开放。我们将离教室较近的仓储室调整到别处,将此空间腾出来作为专门的区域室;对休息室的床铺进行重新规划,单层床与双层床合理搭配,又为区域活动腾出空间;利用活动室的每一样物体,如用桌椅、玩具柜进行区角隔区等。

(2)墙面、走廊、天花板、楼梯角等空间也是不容忽视的,充分利用可以达到最佳效果。如墙面可以布置编织、拓印、壁画、棋艺、科学等操作材料,既不占用空间,又可自然成区域;又如根据走廊宽窄设区,对走廊的栏杆设计可活动的布艺操作袋,既可以装放图书,又可以作为操作区,使幼儿在区域活动时,可从布艺袋中随时取放材料;再如被忽略的楼梯角,将四壁装饰,既可作为三大游戏角,也可作图书区或科学区,空间容纳人数正好适合幼儿进行个别操作及探索。

(3)隔区必须科学合理,动静分开。在进行区域设置时,依据各区域的特点进行隔区是最为重要的,如科学区、阅读区、棋艺区、益智区等要安静,必须与表演、角色、沙水、运动等较为热闹的区域分离,才能利于幼儿悉心探究、阅读;又如建构区的空间尽可能大些,使幼儿在进行建构活动时,有足够的空间进行主题设计及作品展示;再如固定区域的设置也是必不可少,这些区域可以设置较为频繁与幼儿周(月)发展目标紧密联系的活动。另外可在走廊、大厅等处设置公共区域,供多个班级轮流使用。

2.内容设置

学习不一定是游戏,但游戏却一定是学习,区域活动蕴涵着幼儿学习的潜能,因此它的内容设置上,必须注意生活性、目标性以及与领域的相辅相成性,必须考虑幼儿近期发展与全面发展目标,必须制订出有目的、有秩序的呈阶梯式的区域内容计划,要与五大领域紧密结合,特别是社会领域等较为抽象枯燥的、设置难度较大的区域也不可忽略,可设置一些情境区,通过情境激发幼儿的兴趣,在情境中渗透社会领域目标的发展。切不可随意,想设置什么就设置什么,或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一个、几个内容用于一整个学期都不更换。一般来说,区域内容主要包含表现性活动区(装扮区、表演区、建构区、美工区)、探索性活动区(益智区、科学区、沙水区、种植饲养区)、运动性活动区(固定运动器械区、可移动运动器械区、自然游戏区)、欣赏性活动区(阅读区、展示区)。只有全面设置内容,才能使幼儿获得均衡与个性化的发展。

(三)丰富适宜的材料投放

材料与幼儿的发展之间存在一种双向关系,投放丰富而适宜的材料与区域活动的效果、幼儿的发展紧密相连。区域材料包括被幼儿游戏的一切物品,如专门为幼儿区域游戏而制作的玩具,以及任何日常物品和自然材料。

(1)材料的高结构与低结构性。高结构的材料为封闭式投放,教师的预期目标性较为凸显,幼儿的创造性较弱些,必须按教师规定的方法进行操作。可分为游戏式和作业式两种。例如大班《数的分解组成》,若是投放扑克游戏式的材料,可刺激幼儿为了赢而不断地重复游戏,在重复中越来越熟练;而若投放作业式的分解组成材料,幼儿只能枯燥操作,一旦完成任务,材料就没有了。这就是为什么教师花了很大精力去设计,却总让幼儿不喜欢的原因。低结构的材料为开放式投放,教师只是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投放材料进行简单设计,教师没有设定玩法,目标极为隐蔽,幼儿的自主探索空间仍然很大。例如,在建构区,除了投放现有的高结构建构材料,还可投放一些大小不同的盒子、罐子、积木等,又如在科学区探索沉浮,投放金属、海绵、木头等与沉浮有关的材料,幼儿在这些区域活动探索过程中,玩任何一种游戏地,都会有相关的经验收获。

(2)材料的层次性。幼儿的个体发展差异不同,投放的材料就不能一个模式,而是应当依幼儿年龄特点、能力水平、兴趣爱好投放。例如美工区,同一个《美丽的鱼》的主题,为幼儿提供的却是涂色、添画、主题画三个不同层次的材料,满足每一位不同能力目标的幼儿,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

(3)材料的趣味与多样性。围绕教育目标为幼儿提供多样、可变与趣味性强的材料,能满足幼儿的不同需要,激发幼儿的兴趣,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如《美丽的鱼》主题活动,我们在美工区投放彩色笔、蜡笔、印模、剪刀、纸、胶水、颜料等,让幼儿画鱼、印鱼、剪鱼、折鱼、染鱼,还可以用面粉、盐、颜料混合在一起作为绘画和粘贴材料,增强了幼儿操作的兴趣。材料多样,并不是复杂,或是五花八门,让幼儿看不懂,所以,材料的投放既要保证幼儿有兴趣探究,又要保证幼儿取得与教育目标相一致的探究结果。

(4)材料的生活性。来源于生活的材料,为幼儿所熟悉,为幼儿所服务。如在操作区为幼儿投放各种绳子、盒子、瓶罐、废旧材料等,幼儿特别喜欢“摆弄”,可以把它们拿来作各种各样的游戏材料。这和真正意义上的低结构材料不同,因为教师在投放这些材料时,没有设定目标,也没有规定玩法。同时还必须注重数量的适宜性,材料少了,区域活动无法正常开展,提供多了,幼儿被材料弄得眼花缭乱,这也想尝试,那也想看看,最后倒成了“小猫钓鱼”,影响到区域游戏的效果。

(四)用心适时的介入指导

1.观察是先导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到底应该做什么,什么时候“教”,即什么时候介入幼儿活动,进行适时的指导,这是教师开展区域活动必须明白的问题。观察在此时就体现了其重要性及先导性,区域活动以自然观察为主,而不是发现幼儿没有按教师的目标或操作要求进行活动时,就立刻进行指导干预。教师应尽量不打扰幼儿自然的行为,认真、详细观察幼儿学习探索的过程,捕捉幼儿行为表现中的有益信息和其发生的时间、背景等,充分了解每一个幼儿的发展水平。发现幼儿活动过程中的亮点、难点及需要,必要时还必须做记录,再用语言、动作、图示、材料、同伴等方法介入指导,这样才有利于正确指导和帮助不同层次的幼儿。

2.支持性指导

与集体教学有所不同的是,区域活动支持性更强,教师应尽量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发现、思考,在探索中体验成功和失败的不同感受,让他们有机会自己纠正错误,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探索能力。 只有在幼儿的探索活动难以继续时,教师再为幼儿提供物质、方法等指导。指导过程中,切莫只停留在诸如常规管理、进区人数、解决纠纷等表面层次上,那只是区域活动中最初期的指导。更不可为了指导不合时宜地介入,如:在幼儿正专注、顺利地进行探索时,教师常会走过去问:你在干什么呀?你拿的是什么呀?诸如此类的问题,不仅不能帮助幼儿的活动,反而会影响幼儿的探索。只有真正体现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地位,而不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幼儿,逼迫幼儿接受,才不会使幼儿很快出现厌倦情绪,减少幼儿的积极性,而违背了区域活动的目的。

3.隐性指导

区域的指导方法有很多,但真正有经验的教师,会恰到好处的运用隐性指导,它能使幼儿始终处于主动探索和游戏的地位。例如在磁性玩具的探索中,教师除了为幼儿提供各种各样与磁性目标有关的材料外,还可以利用视频播放等手段,多方面地帮助幼儿熟悉并关注这些科学的材料,让神秘变为常见,让奥妙变为浅显,这样幼儿就会被激发起探究欲望。隐性指导只要达到引发、深入活动的目的即可,不必长时间参与。

(五)交流研讨促成长,成果展示增信心

针对幼儿园实际情况制订出区域研讨计划,确定研讨重点,可以“一课三研”的课题模式展开,确定“课题―讨论―实验―研究―展示”。同时还可以通过姐妹园交流、区域游戏观摩、区域环创评价、疑难困惑问题研讨、区域案例交流评比等多种方式激发教师研究的热情,使得区域研讨的效率性、目的性更强。在区域活动研究一个阶段后,将成果进行展示,不仅使成果得以推广,也为教师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增强了教师的专业成就感及自信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