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服务贸易合同

服务贸易合同赏析八篇

时间:2024-03-27 10:33:18

服务贸易合同

服务贸易合同第1篇

[关键词]服务贸易;中泰关系;创新

[中图分类号]F752.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95-3283(2014)02-0028-03

在2013年10月中国和泰国共同发表的《中泰关系发展远景规划》中,双方同意推进两国各领域的深入合作,惠及两国人民,为促进本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作出贡献。《中泰关系发展远景规划》涉及到旅游、交通运输、金融、文化教育、科技创新等众多服务贸易领域,并以创新服务贸易发展理念、服务贸易方式、服务贸易产业结构来促进中泰服务贸易发展。

一、服务贸易创新的内涵

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国际服务贸易所涉及的行业和部门已经远远超出传统国际服务贸易的范围。随着知识、信息、技术等在国际服务贸易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旅游、运输、劳务输出与输入等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国际服务贸易的比重逐渐下降,而以技术密集型为特征的知识型国际服务贸易所占比重迅速上升。然而,目前中国的服务贸易主要集中于传统的旅游、运输领域,且长期存在逆差,2012年中国服务贸易逆差额为879亿美元。在全球国际服务贸易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创新对促进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中国应从服务贸易发展理念、服务贸易方式、服务贸易产业结构和服务贸易政策的创新入手,促进服务贸易的健康快速发展。

(一)服务贸易发展理念的创新

2012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为37922亿美元,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4726亿美元,约为货物贸易总额的1/8。由此可以看出,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远远落后于货物贸易的发展,服务贸易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被低估。在中国服务贸易发展中,必须对服务贸易进行重新定位,客观分析服务贸易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将服务贸易全面纳入对外开放范畴,逐渐提升服务贸易在对外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以改变服务贸易发展长期滞后于货物贸易的状况。

(二)服务贸易方式的创新

在《中国—东盟服务贸易协议》与《服务贸易总协定》中关于服务贸易方式的划分是一致的,均将服务贸易划分为四种类型: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移动。在《中国—东盟服务贸易协议》附件中,除马来西亚和缅甸外,中国和其他8个东盟国家均针对四种服务贸易方式的所有服务部门就市场准入、国民待遇原则作出了限制,主要是针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移动的限制。对商业存在的限制最多的是商业存在形式和外资股份比例,对自然人移动的限制主要集中于高级管理人员(董事、经理和专家)等特殊身份自然人的入境及居住方面。

为了应对东盟各国对服务贸易所设置的众多障碍,中国在促进服务贸易发展方面,应鼓励采取灵活多样的贸易方式,不必拘泥于传统发展模式。在促进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移动四类服务贸易发展的基础上,鼓励服务贸易方式的创新。以货物贸易促进服务贸易的发展,同时加强服务贸易产业间的联动。

(三)服务贸易产业结构的创新

从全球服务贸易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势看,知识、技术型服务贸易已经成为服务贸易发展的主导力量。2012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总额为1914亿美元,其中运输和旅游的出口额为889亿美元,占比为46.4%;服务贸易进口额为2812亿美元,其中运输和旅游的进口总额为1879亿美元,占比为66.8%。其他服务贸易产业(主要包括通讯、建筑、保险、金融、计算机及信息、专利权使用费和特许费、咨询、广告宣传、电影音像和其他商业服务)在服务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仍然较低。

目前,中国服务贸易的产业构成主要集中于旅游、运输等传统劳动密集型服务产业,而新兴的技术型、知识型服务产业的发展较为滞后。因此,服务贸易产业结构的创新是促进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渠道。目前,中国应在进一步发展传统优势服务产业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知识、技术型服务贸易,优化服务贸易产业结构,提升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四)服务贸易政策的创新

在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本框架下,服务贸易自由化是服务贸易发展的主题,各国逐步减少或降低服务贸易壁垒成为服务贸易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体内成员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各国基于对本国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国家安全等因素的考虑,服务贸易壁垒将长期存在于各国的服务贸易政策中。因此,中国在发展与东盟国家服务贸易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应对服务贸易壁垒;另一方面,应制定既有利于保护本国产业又有利于服务贸易发展的贸易保护政策。为了适应区域经济一体化下服务贸易自由化与服务贸易壁垒并存的大背景,中国需要在服务贸易政策上进行创新,使服务贸易政策既适应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要求,克服东盟各国服务贸易壁垒,同时又能寻找到政策切入点,适当保护本国服务产业的发展。

二、《中泰关系发展远景规划》中涉及服务贸易的主要内容及主要创新

(一)《中泰关系发展远景规划》关于服务贸易的主要内容

1.金融合作领域

中泰双方重申希望到2015年实现双边贸易额1000亿美元的目标。随着中泰贸易规模的迅速扩大,对金融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为中泰双方在金融领域的合作带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合作机遇。在《中泰关系发展远景规划》中,两国同意深化金融和银行业合作,鼓励使用本币作为双边贸易和投资结算货币,完善相关合作机制,为双方贸易、投资和经济合作提供便利,双方将共同探讨提供更便利的人民币清算服务。加强中泰金融合作,有助于促进双边投资和经贸合作,并保持经济的平稳增长。

2.交通运输领域

在《中泰关系发展远景规划》中,关于交通运输领域的合作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中泰双方同意连接经过老挝和缅甸的铁路和公路网络、加强港口和机场等基础交通设施互联互通建设,以便利本地区货物与人员往来,推动区域贸易和旅游发展。中国和泰国分别与老挝和缅甸陆地相连,通过连接老挝和缅甸的铁路、公路网络,有利于畅通中国与泰国间的运输系统,加强两国间的交通运输合作,使得运输更加便利,缩短了地区间人员和货物流动的时间,有助于促进两国贸易和旅游的发展。二是中方有意参与廊开至帕栖高速铁路系统项目建设,以泰国农产品抵偿部分项目费用。同时泰方表示欢迎,并将适时与中方讨论合作的相关事宜。中泰双方这一合作计划被简称为“大米换高铁”计划,对于中国而言有助于促进中国高铁技术的出口;对于泰国而言,既可以促进本国大米出口,又可以加快国内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并带动高铁沿线城市经济的发展。

3.文化教育领域

在文化方面,中泰双方同意加强两国文化部门的合作,加大在对方国家推广本国文化艺术的力度。在教育方面,双方同意落实好教育合作协议和相互承认高等教育学历和学位的协定,深化两国政府部门、教育机构和民间教育的合作研究。基于中国与泰国间的战略伙伴关系,加强两国间文化教育领域的合作,有助于培养出更多了解两国文化、法律法规、精通金融贸易领域专业知识的人才,增强两国间的人文交流以及国民间的了解互信。深化中国与泰国在文化教育领域的合作,对于推进两国合作关系健康持续发展、增进两国人民的世代友好,以及促进两国经济的繁荣和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4.科技创新领域

在科技创新合作方面,中泰双方同意加强科技创新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构建更紧密的合作关系,助力两国创新型与知识型社会建设。双方同意加强高技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建立合作平台,深化移动通信、高速互联网等领域相关企业的经贸合作,促进在航空、航天、卫星技术与应用、生物医药等领域开展项目合作。双方同意积极拓展两国在空间技术及其应用领域的合作,加强遥感卫星数据共享与服务平台建设。通过开展科技与创新合作,共享科技发展的成果,有助于增强两国的科技能力,加速本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5.旅游

在《中泰关系发展远景规划》中,双方有意愿商签互免持普通护照人员签证谅解备忘录,促进两国人员往来,以鼓励两国更多游客赴对方国家旅游观光,提高旅游产品质量,为双方游客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和便利,切实保障游客利益,扩大双向旅游规模。如果中泰两国就持普通护照的人员达成免签协议,将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两国间人员移动的壁垒,对促进两国间旅游的交流与合作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中泰关系发展远景规划》中关于服务贸易的主要创新点

1.服务贸易发展理念的创新

在《中泰关系发展远景规划》中,以加强国家间政治、国家安全和防务的合作,以及加快双边贸易的发展,尤其是服务贸易的发展,作为加强中泰两国间合作的重要发展理念。该规划涉及服务贸易发展的众多领域,从传统的旅游、交通运输领域到知识、技术型服务领域。这意味着,中国将服务贸易发展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将其视为处理国家间外交关系的重要手段。

2.服务贸易方式的创新

《中泰关系发展远景规划》中关于服务贸易方式的创新主要集中于两方面:一是以货物贸易促进服务贸易发展;二是加强服务贸易产业之间的联动发展。

在以货物贸易促进服务贸易发展方面,中泰“大米换高铁”计划便是十分成功的案例。中国参与承建泰国廊开至帕栖高速铁路系统项目建设,而泰国以农产品(主要是大米)抵偿部分项目费用,这是计划中的货物贸易部分。而对于中国而言,高铁技术的出口有助于提升技术出口比重,优化服务贸易结构。

在加强服务贸易产业联动发展方面,电影《泰囧》的上映从很大程度上带动了泰国旅游业的发展就是很好的案例。2012年12月12日,电影《人再囧途之泰囧》一上映,其主要拍摄地泰国一时间成为旅游热地。国内各大旅行社顺势而为,纷纷推出了不同路线的泰国游。据途牛旅游网站监测数据显示,《泰囧》上映对泰国旅游的咨询预订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截至2012年12月17日,当月通过该旅游机构预订赴泰旅游人数同比增长150%左右。

3.服务贸易产业结构的创新

在《中泰关系发展远景规划》中,双方服务贸易合作领域更加宽泛,不仅涉及运输、旅游等传统领域,而且更加重视在金融、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合作。而中国在这些领域所具有的竞争优势较弱,加强与其他国家之间知识、技术型服务产业的合作,有助于优化服务贸易结构,提升服务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4.服务贸易官方合作的创新

进一步加深中泰两国政府在服务贸易领域的合作,有利于搭建更高效、便利的服务平台,促进双边服务贸易的发展。在《中泰关系发展远景规划》中,双方关于普通护照免签的谈判就是一种创新。繁琐的签证程序是人员跨国移动的主要障碍,中泰双方就普通护照免签达成一致,进一步扫除了这一障碍,为两国间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中泰两国在其他服务贸易领域的合作也可以借鉴这一做法,逐步减少其他服务贸易领域的贸易壁垒,加深两国间服务贸易领域合作。

三、以创新促进中泰服务贸易深入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各国纷纷寻求贸易伙伴进行双边或者区域合作,以扩大本国经济发展空间。自2002年《中国一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署后,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在服务贸易合作方面,2007年7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协议》正式生效,2011年11月,中国与东盟签署《关于实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协议)第二批具体承诺的议定书》,进一步扩大了中国与东盟国家间服务贸易的合作水平。随着《中泰关系发展远景规划》的签署,中泰两国在旅游、交通运输、金融、文化教育、科技创新等服务贸易领域的合作进入全新的发展时期。

中国应抢抓中国—东盟自贸区发展机遇,促进服务贸易的发展。由于中国和东盟各国都是发展中国家,都具有服务贸易发展水平不高、旅游和交通等传统服务业优势明显、各国对服务贸易的保护程度较高等特点,以服务贸易创新促进中国—东盟自贸区发展成为必然的选择。

在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框架下,中国应借鉴《中泰关系发展远景规划》中关于服务贸易创新的成功经验,从服务贸易发展理念创新、方式创新、产业结构创新以及官方合作创新等方面入手,推动双边服务贸易谈判和发展,由泰国扩大到东盟各国,扩大到“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框架协定(RCEP)和其他与我国签订自贸区协议的国家,以促进中国服务贸易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东升.国际服务贸易:原理、政策与产业[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12.

[2]齐虹丽.中国—东盟自贸区法律协议条文释义[M].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

[3]王兴珠.新经济时代的国际服务贸易创新研究[J].国际贸易,2007(9).

[4]杨建斌.知识经济时代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新趋势研究[J].中国商贸, 2011 (3).

[5]郁文蕾.加快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战略对策[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10(6).

[6]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课题组.上海服务贸易创新突破发展对策思路研究[J].科学发展,2013(6).

服务贸易合同第2篇

关键词:中美服务贸易;后危机时代;服务贸易结构

中图分类号:F740.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10)12010607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愈加汹涌的背景之下,世界经济结构正在发生着深度变革,以金融及信息革命全球化发展为特征的科学技术革新浪潮正在推动世界服务业加速发展。如今服务业占各国经济比重越来越大。据统计,目前服务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发达国家已达70%,中等收入国家接近60%,而低收入发展中国家也达到40%左右。随着服务业国际分工的发展,国际间的服务交换规模也在日益扩大,2009年,世界服务出口额达到了3.省略

相比1970年的不足710亿美元增长了45倍,目前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已占世界贸易总出口额的1/5。同时,面对此次金融危机对全球贸易的影响,服务贸易占比较大的国家在后危机时代较快地出现了复苏势头,其恢复速度快于依赖货物贸易的国家。由此可见,服务贸易成为世界贸易的主流趋势已是世界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一、中美服务贸易比较

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服务贸易出口国,服务业高度发达。2009年,其服务贸易出口额已占世界服务贸易总出口额的15.4%,表现出其在国际服务贸易中的强劲优势地位。另外,中国服务贸易也一直保持持续稳定发展势头,服务业产值占GDP比重年均增长0.6%,但由于中国服务业及服务贸易发展起步较晚,服务产品竞争力较弱,在与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的双边服务贸易中一直处于失衡状态,中国服务贸易无论是在整体服务贸易水平还是在部门结构等方面与美国相比都存在较大差距。

1.服务贸易发展水平比较

(1)美国服务贸易发展持续稳定,国民经济贡献度较高

服务业对美国的GDP及就业影响较大,以2005年为例,服务业产值占美国GDP的70.93%,当年从事服务业的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72.47%。自1984年开始,美国服务业产值占当年GDP比重就已超过60%,可见,伴随美国服务业发展,其服务贸易在美国对外贸易中的重要性也日益显著。

美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由1997年的4 220.2亿美元上升到2009年的8 799.4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到8.3%。其中,美国服务贸易出口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比重,在1997―2003年间平均维持在28%左右,2004年达到30%并维持了4年,由于经济缓慢复苏,2009年小幅上升,达到33%。就服务贸易出口额总体而言,美国呈现上升态势,仅2009年有小幅下降。其中,美国服务贸易出口额由1997年的2 560.9亿美元上升到2009年的5 091.8亿美元,13年间扩大了1.99倍。2009年服务贸易出口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比重达到15.4%,世界排名第一位。美国服务贸易进口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口比重,在1997―2008年间平均维持在16%左右,仅1997年、2005年和2006年在16%以下,其余均大于16%,2009年明显提高达到19.2%。美国服务贸易进口额与其出口额类似,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其中,美国服务贸易进口额由1997年的1 659.3亿美元上升到2009年的3 707.6亿美元,13年间扩大了2.23倍。2009年服务贸易进口虽有小幅下降,但其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口比重达到11.9%,世界排名第一位。

(2)中国服务贸易增长速度较快,国民经济贡献度较低

作为第三产业的服务业对中国的GDP及就业影响较小,以2009年为例,服务业产值占中国GDP的42.6%,当年从事服务业的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33.2%。中国经济结构中,由于第一、二产业占较大比重,第三产业比重较小,致使中国服务贸易虽然增长速度较快,但其对国民经济贡献度较低。

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由1997年的522.3亿美元上升到2009年的2 868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到34.5%,是美国年均增长率的4倍多。其中,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比重,在1997―2002年间平均维持在10%以上,2003年下降为9.57%并保持到2004年,2005年和2006年再次下降,降为8.7%左右,2007―2009年又小幅上升并维持在9%左右。就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而言,呈现总体上升的趋势,仅有2009年相比2008年下降12.11%。其中,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由1997年的245.0亿美元上升到2009年的1 286亿美元,13年间扩大了5.25倍。2009年服务贸易出口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比重为3.88%,世界排名第五位。然而,中国2009年服务贸易出口额仅是美国的1/4。中国服务贸易进口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口比重,在1997―2007年间由16.30%下降至11.91%,2008―2009年稍有上升维持在12%以上。中国服务贸易进口额与出口额类似,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其中,中国服务贸易进口额由1997年的277.3亿美元上升到2009年的1 582亿美元,13年间扩大了5.7倍。虽然2009年在世界服务贸易进口前十位国家中,中国是惟一与2008年相比没有出现下降的经济体(德国和英国进口额分别为2550亿美元和1600亿美元排名第二、三位,美德英进口额同比均出现10%左右的降幅),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口比重为5%,世界排名第四位,但服务贸易总量只占到美国的1/3。

2.服务贸易结构比较

(1)美国服务贸易顺差持续增加,各部门发展比较平衡

美国服务贸易自1971年起持续保持顺差状态。其中,1986年服务贸易顺差仅103亿美元,1997年则达到较高历史水平,增至902亿美元,10年间增长了7倍左右。2007年服务贸易顺差突破千亿美元,为1 296亿美元,其中,服务贸易出口5 048亿美元,进口1 296亿美元。2008年和2009年美国服务贸易顺差持续增加,2009年服务贸易顺差额相比2008年虽下降了4%,仍达到1 384.2亿美元。

2007年,美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中,出口比重超过10%的部门分别是旅游、其他商业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运输和金融服务,其出口额各自分别占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24.17%、17.63%、16.75%、15.65%和11.82%。同时,政府服务、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保险、通讯、建筑服务分别占比4.15%、3.18%、2.58%、2.09%、1.75%和0.24%,合计在15%以下。2007年,美国服务贸易进口结构中,进口比重超过10%的部门分别是运输、旅游、其他商业服务和保险服务,其进口额分别占服务贸易进口总额的25.27%、21.62%、13.91%和11.31%。同时,政府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以及通讯服务分别占比9.64%、6.62%、5.01%、3.92%和2.09%,而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以及建筑服务比重较小,分别是0.45%和0.16%。综合美国服务行业进出口所占比重,各个服务部门发展符合美国经济特点,没有出现比重极大的部门,即部门间发展未表现出严重失衡现象。同时,以资本、技术密集型为主的新兴服务部门出口占出口总额比重突出,在美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中处于主体地位。

(2)中国服务贸易逆差持续扩大,各部门发展有所失衡

中国服务贸易在1984―1995年间保持小额顺差,1995年开始出现逆差,后进入持续逆差状态,并且自2002年开始逆差规模逐年扩大,特别是加入WTO后,服务贸易逆差更加显著。其中,2004年服务贸易逆差额达到最高值95.5亿美元,2004年以后服务贸易逆差呈现小幅缩小之势。但2008年和2009年中国服务贸易逆差规模进一步扩大,分别达到115.6亿美元和296亿美元,2008年服务贸易逆差额比2007年增长51.9%,2009年比2008年增长56.1%。2009年中国服务贸易主要逆差行业为运输、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保险和旅游,逆差额分别是230、106、97和40亿美元。

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中,旅游服务贸易占比第一,2000年达到53.34%,自2004年之后呈现递减趋势。运输服务贸易占比第二,且在2000―2008年间占比逐年上升[1]。而资本、技术密集型的通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金融服务贸易占比最小。可见,中国一直以传统服务贸易为主,资本、技术、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发展水平与传统服务贸易相比差距较大。尽管如此,中国传统服务贸易所占比重呈现逐年缩减趋势,如旅游服务部门,而资本、技术和知识密集型服务部门占比逐年递增,尤其是咨询服务,2008年占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12.33%。2008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口结构中,进口比重超过10%的部门是运输、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分别是31.67%、22.75%和14.55%,合计70%左右。同时,咨询、保险与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分别占比8.52%、8.02%和6.49%,而建筑与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分别占比2.75%和1.99%。通讯、金融、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以及政府服务占比较小,合计为2%以下。综合中国服务行业进出口占比,部分行业占比极大,中国服务部门出口出现严重不平衡现象。

3.服务贸易地理方向比较

(1)美国服务贸易地理方向多元,涵盖多个经济体类型

英国、加拿大、日本、德国、墨西哥、爱尔兰、法国、瑞士、中国和荷兰是2008年美国前十大服务出口市场,占美国服务出口总额的55.19%。在前十大出口市场中,欧盟成员国占据五席,包括英国、德国、爱尔兰、法国和荷兰,合计占美国服务出口总额的27.77%。英国、德国、日本、加拿大、百慕大、法国、墨西哥、瑞士、印度和爱尔兰是2008年美国前十大服务进口来源地,占美国服务总进口额的56.29%。在前十大进口市场中,欧盟成员国占据四席,包括英国、德国、法国和爱尔兰,合计占美国服务进口总额的26.45%。事实上,欧盟、加拿大、日本、墨西哥和瑞士分别是美国前五大服务贸易伙伴。

欧盟是美国服务出口最大的目标市场,2008年,欧盟27国进口美国服务项目占全美服务出口总额的37.3%。同时,欧盟也是美国服务进口的最大来源国,从欧盟进口服务的增长率也高于从其他国家的进口增长率。就地区性而言,西欧和中欧国家是美国服务贸易的主要伙伴,交易多集中于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及通讯服务。加拿大和日本是美国服务第二和第三大出口市场,分别占比8.71%和7.84%。加拿大与美国无论是地理位置、生活方式还是经济环境都有极大相似之处,因而加拿大不仅是美国服务输出的主要接受国,还是美国服务进口的主要来源地,这在运输、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方面体现尤为显著。近年来,伴随着美国日益重视亚洲和环太平洋服务市场的拓展,韩国从1987年开始逐步成为美国生产出口的最大国家,同时,新加坡、中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服务市场增速很快。据WTO统计,2008年美国与中国双边服务贸易额为260亿美元,同比增长13.1%,占美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2.7%。其中,美国对中国服务出口160.9亿美元,同比增长13.3%;进口99.2亿美元,同比增长12.8%。美国对中国服务贸易顺差额为61.7亿美元,同比增长14%。

综合看来,欧盟、加拿大、日本、瑞士、墨西哥和中国等国家在美国十大服务出口目标国之列,也是美国十大服务进口来源国的一部分。可见,美国服务贸易市场以发达国家为主,同时也包括墨西哥和中国的发展中国家,呈现出市场多元化特点。

(2)中国服务贸易地理方向集中,侧重发达国家和地区

2008年,香港地区、美国、欧盟、日本和东盟是中国前五大服务出口市场。香港地区、欧盟、美国、日本和东盟是中国前五大服务进口来源地。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市场集中在香港及发达国家和地区,近年来东盟各国市场在中国服务贸易中的地位才有所提升。

香港地区由于地理位置、政治、经济因素等特点,一直是中国服务出口主要目标市场,在旅游、运输、建筑服务和咨询服务方面体现尤其明显。在旅游服务方面,中国旅游市场主要集中在香港地区、中国台湾、日本和韩国等亚洲国家和地区,占比60%左右,其中香港地区是旅游服务中的最大进出口市场。在运输服务方面,香港地区也是中国第一大出口市场,占中国运输服务出口总额的33%。在建筑服务方面,香港地区不仅是中国第一大出口市场,也是中国第二大进口来源地,仅次于东盟。此外,香港地区是中国咨询服务第一大出口市场,在咨询服务进口方面,香港地区和欧盟占据中国咨询服务市场50%的份额。近年来,伴随着东盟的日益强大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东盟不仅逐步成为中国货物贸易的主要市场,而且逐步成为中国服务贸易的重要伙伴,其中,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越南等服务市场增速较快。与此同时,伴随中国经济增长,欧盟逐步超越美国成为中国服务贸易重要合作伙伴,在建筑、保险、咨询和计算机及信息服务方面贸易联系日益紧密。

4.服务贸易体制法规比较

(1)美国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较健全

美国服务业长期保持的比较优势和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与美国重视服务贸易发展密不可分,表现为美国完善的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健全的法律法规。鉴于国际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差异,不能通过关税措施对服务贸易实施保护,所以一国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和相关法律规范对该国服务贸易发展意义重大。

在服务贸易管理制度方面,美国服务贸易管理机构主要是商务部和贸易代表办公室[2]。其中,商务部负责服务贸易的具体管理工作,如统计服务贸易数据、制定服务贸易政策等,贸易代表办公室则具体参与和负责服务贸易领域的国际谈判和协调等事务。这种管理体制的主要特点是:第一,强大的谈判能力不仅能将有利于美国自身的贸易政策贯彻到世界服务贸易体系中,还能加强美国对服务贸易的执行与监督能力。第二,实现贸易促进和贸易救济相结合,在积极促进和扩大服务出口的同时,能够快速针对服务进口及国外服务企业对国内服务业带来的损害采取多种救济措施。

在服务贸易法律法规方面,美国服务贸易法律法规以国会和联邦政府行政命令为主[3],包括了对外贸易综合法案中的部分条款、对各个服务部门立法的相关条款和针对部分行业专门规定的市场准入制度等,但是各州也会单独对服务贸易立法,如保险业和专业服务业的市场准入条件和限制法令就是由美国各州各自制定的[4]。此外,美国各州也会依据自身优势行业制定服务贸易支持政策,如针对证券交易、企业产权等方面分别制定了《证券交易法》、《商标法》等。

(2)中国服务贸易管理体制不顺,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中国服务贸易整体水平处于世界中下游水平,究其原因是中国经济结构存在失衡,配套的立法工作没有快速、全面展开,导致中国还未形成具有国际比较优势的服务行业。所以,改革中国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健全服务贸易相关法律法规对中国服务贸易未来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在服务贸易管理制度方面,中国服务贸易相关战略和政策主要由商务部通过服务贸易司具体制定和协调,隶属于商务部的服务贸易司还承担第三产业利用外资、双边及多边国际谈判等事务。但在实际中,以上大部分工作是由中央其它部委及地方政府执行。这种管理体制存在诸多缺陷,主要表现为:第一,服务贸易整体缺乏统一的管理部门,各有关职能部门相互之间衔接不到位,降低了服务贸易管理效率,不利于中国服务贸易与国际市场接轨。第二,多头管理现象导致中国对服务业的划分标准、统计口径等缺乏统一性,这与世界发达经济体间缺乏一致性,在贸易往来中易引发摩擦[5]。

在服务贸易法律法规方面,中国服务贸易立法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为核心,以国家颁布的外资法为重要组成部分,以各部分制定的具体规定为支撑,具体规范中国服务市场。一直以来,中国服务贸易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相比中国发展速度严重滞后。中国虽然在近几年先后颁布了《商业银行法》、《保险法》、《广告法》、《海商法》和《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等服务贸易相关法律法规,但互联网通讯、电子商务等许多领域仍缺乏强有力的法律支持。此外,在已经制定的法律法规之间,仍然存在有漏洞、有矛盾的现象,这严重削弱了中国服务贸易相关法律法规的权威性和执行力。

二、后危机时代世界服务贸易发展趋势

综合以上比较分析可以看出,美国服务贸易的领先优势来源于其服务业和服务贸易间已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态势。具体而言,美国高度发达且结构合理的服务业为服务贸易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并保证了美国服务贸易的全球持续领先地位。服务出口的不断扩大吸引了国际更多资本和人才流入各个服务行业,这样既有利于先进技术和各个生产要素有效结合,保证了服务业竞争优势的最大发挥,也进一步推动了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伴随着信息技术的提高,美国服务贸易在原来基础上逐步趋向于服务贸易方式的网络化、服务贸易内容的广泛化和多元化以及服务贸易区域的国际化,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简言之,就是“国内经济领先―服务业发达―服务贸易发展”的循环路线。当然,美国服务贸易和服务业的全球领先地位,与健全的服务贸易管理制度和完善的服务业立法是分不开的。

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全球服务贸易虽然有所波动,但就服务贸易本身而言,其受到世界和国家经济的影响程度要远远小于货物贸易,换言之,国际金融危机只是暂缓了各国服务业的发展,全球服务贸易蓬勃发展的趋势没有改变。后危机时代世界服务贸易将会呈现如下趋势。

1.服务贸易结构更加平衡

国内外诸多学者研究表明,发展服务贸易可以搞活经济,增强经济的灵活性,这样能有效应对外界冲击,实现经济结构的平衡发展。通过此次危机,各国充分认识到发展服务贸易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世界产业结构将继续作用于服务贸易,驱动其快速发展。第一,随着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加快,国际产业转移的速度和规模将持续扩大。一是服务业较不发达的国家,其转移重心将从制造业转向劳动密集型的服务业。二是服务业发展有一定水平的国家,其服务业转移重心更倾向于从劳动密集型转向金融、保险和咨询等资本技术密集型,这些服务业也会成为后危机时代全球产业转移的重点领域。第二,伴随着技术进步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分工更加细化,许多原本依赖于制造业的服务行业逐步独立出来,使世界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结构得到进一步完善。第三,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世界范围内能源竞争加剧,环境问题日趋严峻,这给世界贸易发展带来巨大挑战。服务贸易自身低能耗、低污染、高附加值、高经济贡献度、吸纳就业人数多的特点正好符合世界经济持续发展的前提,是各国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的新动力。

因此,危机过后,伴随着各国越来越重视资本、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的新兴服务贸易,当前以货物贸易及传统服务贸易占较大比重的局面将得到明显改善,全球服务贸易结构将更加平衡。

2.服务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此次危机中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促使发展中国家将更加积极主动地制定支持服务业发展的宏观政策,并逐步开放各自服务市场,涉及旅游、运输、保险、咨询、金融、计算机和信息等服务市场,吸引外国资本和国际人才注入本国服务业,通过提升行业资本构成和人力资本构成,全面融入到全球服务市场中。近年来,亚洲地区普遍的开放性政策为亚洲各国自身服务业及服务贸易发展带来机会,推动亚洲地区逐步成为世界服务贸易的重要市场。后危机时代,无论是各国出于自身发展需要主动开放服务市场,还是外部因素作用被动开放服务市场,毋庸置疑的是世界各国服务业将更加开放,各国将逐步实现“服务业―服务贸易―国内经济”三位一体的良性互动格局。

伴随着服务出口市场和进口市场逐步开放,市场呈现多元化态势,尽管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间服务业竞争力差距较大,但这种差距最终会越来越小。为了扩大服务市场份额,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参与到全球服务市场上,伴随着服务提供者逐渐增多,出现同一市场存在多个服务提供者的局面,发达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3.服务贸易壁垒更加广泛

当代国际贸易已经从原来传统的货物贸易拓展到了涵盖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更广泛的领域。同时,伴随着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地位日益突出,服务贸易成为各国政府贸易保护的重点领域。第一,世界各国逐步开放相关服务业,服务业整体开放度不断上升,伴随全球服务业的发展,全球服务业各部门间融合度不断提高,新的服务贸易摩擦应运而生,这些摩擦不仅来源于发达国家,也来源于发展中国家。第二,由于国际服务市场参与主体的多元化、服务需求的复杂化、服务范围的广泛化,世界服务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各国出于自身的经济利益,为保护本国银行、保险、信息等敏感部门免受外来竞争纷纷设立贸易壁垒。第三,危机过后,在世界经济从衰退走向缓慢复苏的进程中,由于全球主要经济体复苏进程的差异性,部分国家为提高国内就业率和保护国内市场,贸易摩擦也从货物贸易各项产品向服务贸易单个部门及整个行业扩散,这对未来产业遭受损害埋下隐患,由此进一步体现出服务贸易壁垒广泛化的趋势。

后危机时代,无论是世界服务业及服务贸易发展导致的服务贸易摩擦增多,还是由于各国政府为保护本国经济和国内市场设立服务贸易壁垒,其涉及服务业内容将更加广泛,服务贸易壁垒将更加普遍。

三、后危机时代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对策

全球进入后危机时代,在世界服务贸易结构更加平衡、服务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服务贸易壁垒更加广泛的背景下,中国应依据国情,加快国内相关服务业的发展,缩小中国服务贸易逆差,在提高服务业对国民经济贡献度的同时,健全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和相关法律法规,真正提升中国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整体竞争力。

1.加快国内服务业发展,强化微观主体竞争能力

中国无论是服务业发展水平对服务贸易发展的推动力度,还是服务贸易发展对经济拉动力度均不足,服务业国际竞争力无论是出口方面还是进口方面均较弱。因此,中国若想从根本上提高国内服务业竞争力,缩小与美国在服务业及服务贸易方面的差距,必须从提高微观主体竞争力着手,在加大服务业科技研发及自主创新力度的同时,重点关注服务业人才培养。第一,加大服务业各部门技术投资,鼓励自主创新。技术投资具体表现为相关技术基础设施的建设,如经济技术数据库、信息共享系统等,为技术创新奠定良好基础。此外,在引进先进技术过程中,服务业不能一味引进而不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要保证科学技术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所以,结合中国自身经济特点,在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基础上实现有效的再创新,真正达到“科学技术―服务业―服务贸易”三者的循环效应。第二,注重服务业人才引进,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先进技术的引进必须与人力资本有机结合才能发挥出最大效应,才能促使中国服务业及服务贸易竞争优势发挥出来。因此,一是针对中国现有服务人员进行多层次培训,多渠道设立职业培训机构。二是依据中国服务业从业人数特点及其分布状况,有计划、有目的地适时调整高等院校及职业类院校相应专业设置。三是加强国际间合作与交流,多渠道引进高级短缺人才。通过人才培训、人才培育、人才引进等措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专业服务人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

2.缩小国内服务贸易逆差,把握服务业开放速度

服务业拉动经济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中国服务业只有个别部门如旅游、运输、建筑等发展突出,大部分行业及部门拉动经济发展的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在信息技术、金融、保险和资讯类等新兴服务业表现尤为明显。所以,中国应以缩小服务贸易逆差为目的,积极扩大传统服务贸易出口的同时,分层次、有重点地开放中国资本、技术、智力密集型服务业[6],并控制服务业开放速度。第一,维持中国传统服务贸易固有优势,积极扩大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出口。一是加大传统服务部门的营销力度,提升传统服务部门的竞争力,提高传统服务部门对经济的拉动能力。如将旅游和文化相结合,衍生出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旅游服务产品,借助中国丰富旅游资源,扩大旅游服务贸易出口。二是重点发展运输服务贸易中的海运服务贸易。运输服务贸易是中国服务贸易逆差最大来源,而海运服务贸易在运输服务贸易中占比最大,2003年开始这一比重就已超过60%。伴随着中国海运运力的快速上升,积极调整海运结构,加大海运领域国货国运的比重,在遵循海运逐步自由化的原则下,政府通过引导海运企业联合与重组,提升中国海运乃至运输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第二,适度开放资本、技术、智力密集型服务业,掌握服务业各部门开放速度。一是适度开放资本密集型行业,在开放的同时,完善这些行业的竞争机制,提高其在市场机制下承受考验的能力。同时,通过采用和引进国际标准,促进国内智力、技术密集型服务业相关标准的规范化。二是关注经济安全。服务业掌控大量资金、技术、信息的流进流出,影响着国内市场的稳定。如果本国服务业尚未具备国际竞争能力,过快开放可能对经济造成严重影响。同时,在服务业开放的问题上,做到履行承诺但不做出超承诺的让渡。

3.拓展服务贸易地理方向,签署双边自由贸易协定

中国服务贸易无论是出口市场,还是进口来源地都以发达国家和地区为主,呈现市场单一化特点,这对后危机时代服务贸易寻求大发展极为不利。一旦贸易伙伴中个别区域经济遭受严重冲击,中国服务贸易及相关服务业必定受到牵连,这将阻碍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应加快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和签订的进程,有效扩大市场半径,并拓展中国服务贸易地理方向,有效地分散服务贸易市场过于集中和单一的风险。第一,对于已经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应强化其所涉及的服务贸易领域的合作。如在中国与新加坡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新加坡政府自由贸易协定》中,主要服务合作领域包括医疗、教育和会计等服务业,因此中国要根据自由贸易协定侧重点的不同,合理利用区域贸易合作机制,有效促进中国卫生医疗、教育和财务会计等服务业的发展。第二,对于正在谈判的自由贸易协定,包括中国与海合会、澳大利亚、冰岛和挪威等,一是在谈判进程中,加强并拓展服务业合作领域,保障双方在部分服务贸易领域做出重要承诺。二是积极推进谈判进程,争取早日实现自由贸易区对服务贸易的促进作用,使双边服务贸易额迅速增长,实现其对经济的推动作用。第三,对于那些尚未与中国建立优惠制度安排的国家,在条件成熟时积极启动自由贸易区的谈判,如在金融、保险、咨询等资本密集型服务业中日本和韩国与中国有诸多合作,且日韩双方在以上领域具有国际领先优势。所以,中国在积极启动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谈判的基础上,需重点关注日韩具有优势而中国缺乏竞争力的相关资本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

4.健全服务贸易法律法规,完善服务贸易救济制度

中国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存在诸多缺陷,法律法规的制定也并不符合GATS要求。因此,制定和完善既符合中国实际又不违背服务贸易总协定的法律法规是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当务之急。就服务贸易制定统一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而言,实现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和相关法律法规的配套性,同时,在贸易救济政策制定方面,经过全球经济危机后,更应受到中国政府的重视。第一,从中国国内经济和就业增长出发,优先制定那些有利于环境、信息、能源、卫生医疗、交通物流及金融、保险等服务业的法律法规,以提高这些代表新经济的服务部门的竞争力。无论是对现存法律法规进行修改完善,还是新制定相关政策,需要通过引入国际竞争政策推动这一进程。第二,完善现存服务贸易的预警机制、应对机制和争端解决机制。一是针对服务贸易风险分布的主要行业,及时跟踪国外相关产业及部门的政策变化,密切关注国外对中国某些行业进行知识产权调查的动向,迅速预警信息,实现预警信息从商务部到地方政府再到企业的顺利传递,同时实现预警信息从地方向中央政府的有效反馈。二是针对国外对中国服务企业贸易救济调查中的不合理、不公正做法,中国地方政府、服务企业应积极利用有关国家和地区的司法制度进行申诉。三是中国政府应积极争取国际谈判主动权,要求外国取消具有歧视性的服务贸易保护措施。同时,对国内不具有竞争优势的服务业和敏感业制定具有保护性质的法律条款,达到保护国内服务业和就业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霄,蒋庚华.中国服务贸易商品结构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2009,(4).

[2] 杨丹辉.美国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及其启示[J].亚太经济,2007,(2).

[3] 焦克.中美服务贸易对比分析及对中国的启示[J].北方经济,2009,(11).

[4] 谢康,陈燕,黄林军.美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及政策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4,(12).

[5] 陈松洲.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J].经济与管理,2010,(2).

服务贸易合同第3篇

“十一五”以来,天津市服务贸易以年均15%的增长速度保持稳健发展。2010年,天津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144.7亿美元,在全国排名第六,其中服务出口68.4亿美元,同比增长22.6%3。天津服务贸易呈现以下特点:一是服务贸易规模持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2005年以来,天津市服务出口年均增速在20%以上。在传统服务贸易项目稳步发展的同时,新兴服务贸易出口迅速发展,2008年天津市通讯、邮电出口同比增长35.37倍,金融服务出口增长1.45倍,咨询服务出口增长1.22倍,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出口增长53.26%。二是服务贸易重点领域发展势头良好。近年来,天津在发展金融保险、物流运输、旅游服务、文化贸易、服务外包等服务贸易重点领域方面取得突破。2007年市政府专门出台了“促进服务外包发展若干意见”,以天津港集团、北方电影集团等为代表的一批服务贸易重点产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十二五”时期,天津市服务贸易发展将重点扶持文化创意、影视动漫、新闻出版、现代中医药、物流运输等20个品牌和项目,开拓国际市场,培育出口新优势。

与国内先进地区相比,河北省服务贸易仍处于相对较低的发展水平。河北省服务贸易收支占经常项目收支的比重偏低,一直维持在4-6%的范围内,与全国平均水平9%之间的差距明显4。河北服务贸易呈现以下特点:一是总体规模偏小。2010年,与居全国第一位的上海服务贸易额1046.7亿美元相差甚远,河北省服务贸易总额为34.6亿美元,仅占全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1%,占全省GDP的0.11%,服务贸易额排位由2009年的第十位下降到2010年的第十三位。二是结构不合理。河北省服务贸易的出口行业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和资源禀赋型,如运输、旅游、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等,而技术、资金和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出口额占比很低,2010年金融服务、保险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咨询、广告宣传、邮电服务等行业的服务贸易额占比仅为6.4%。三是发展速度不快。2010年服务贸易额超越河北省的四川、陕西、湖北分别同比增长51%、77.62%、22.52%,河北省同比增长只有1.3%,低于全国增速25.1个百分点。四是各市发展不平衡。河北省服务贸易的外汇收支主要集中在秦皇岛、石家庄、唐山、廊坊和保定等五个设区市。2010年,这五个设区市的服务贸易额分别占全省的32.48%、21.7%、16.73%、13.57%、7.4%,合计为91.88%,而其它六个设区市的服务贸易总和仅占全省的8.12%5。“十二五”时期,河北将按照“两区一带”规划布局,以服务外包为重点突破,带动服务贸易全面发展。

京津冀服务贸易合作潜力分析

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文化和国际交流中心,有丰富的各类市场信息和足够大的交易活动总量。北京地处京津冀经济区中心,与周边地区在经济上的互补性强。北京拥有连接世界各地的航空运输体系,同时拥有连接华北、东北和西北的便利交通体系。北京是中国内陆地区服务贸易的重要中转中心,其创新能力在国内领先,使其在京津冀区域服务贸易合作中能够充当贸易创新的尝试者,起到中心带动引领作用,并协调区域间合作。

天津作为北方经济中心,其滨海新区内的天津港是中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贸易港口,拥有全国最大的集装箱码头,是京津冀区域进行对外贸易活动的枢纽。天津是首批国家软件出口基地之一,并先期跨入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行列。天津因港口中心城市这一独特区位条件,在现代物流业发展方面具有相当的优势,并于近年取得了突出成绩,能够为京津冀区域优化配置经济资源和联系国际国内市场提供畅通渠道。河北作为京津冀都市圈和环渤海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且人力资源使用成本与北京市和天津市相比较低。河北省487公里的海岸线分布着秦皇岛港、唐山港和黄骅港,其港口运输在全国处于主力地位。河北省的贸易伙伴除了一些发达国家,也有很多本身资源丰富但经济发展欠发达的国家,如巴西、印度、伊朗等,因此可以为北京和天津提供多元化的市场,使京津冀区域的对外经济活动范围得以扩展。

京津冀三地具有良好的服务贸易合作基础,京津冀经济区有1.2亿人口的庞大消费群体,市场容量占全国市场总容量的十分之一以上。虽然区域内省市服务部门的发展水平各有差异,但总体上三地的服务贸易合作可以给彼此带来产业结构的融合及互补。各地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发展服务贸易,在各自省市的优势和劣势之间形成互补,从而为区域服务贸易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北京、天津和河北来说,合作可增加区域服务贸易的收益,而如何通过有效协商达成协议,是形成区域服务贸易合作的关键环节。

京津冀服务贸易合作战略构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的时机,提升服务贸易的层次和素质,增强内部效应和外部效应。以服务于京津冀区域的整体发展为目的,不断扩大服务贸易规模,并以技术进步为动力,促进区域内部服务贸易结构升级。以国内外市场为依托,积极参与区域及国际服务贸易竞争,不断增强自身活力。以合理统筹协调机制为前提,引导区域合作健康发展,逐步把京津冀区域建设成为有重要影响的国际化服务贸易都市群。对于京津冀区域服务贸易合作的战略构想,一方面要使服务贸易合作更为顺利,另一方面要更专注于发展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服务贸易。北京要成为区域服务贸易创新和示范基地。通过借鉴发达国家发展服务贸易的经验,创新服务贸易模式,开拓新兴市场,并抢占商机,利用现代化手段为京津冀区域提供实时的服务贸易市场供求信息,成为京津冀区域发展服务贸易的资讯平台和示范基地,带动区域内部服务贸易的整体发展和水平提升。因其有着良好的服务业发展基础,以及有利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北京应对现有的服务贸易水平加以提升,积极开展现代服务贸易。

天津要成为区域经济资源对外流动的枢纽。凭借其发达的外贸流通业,以及外贸流通企业数量众多的基础,依托其贸易港口城市的优势,为京津冀区域的经济资源流动提供便利。结合天津滨海新区建设国际一流“国家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基地”的目标,天津应提升服务外包的业务范围和服务水平,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扶持政策,推动离岸业务增长,加快扩大在岸外包业务规模,着力推进服务外包项目招商,加大对重点服务外包项目的支持力度,加大对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招聘、受训的推动力度。河北要成为区域发展对外服务贸易的人力资源储备库。河北在人力成本和商务成本上具有北京和天津不可比拟的比较优势,可以利用京津两地高质量的教师资源,应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培养多元化的服务贸易人才,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市场需求,并在提升本省服务贸易发展水平的基础上为京津两地输送合格的人才。河北应继续鼓励和支持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的开展,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业,扩大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加快发展国际旅游业,同时应加快现代服务贸易发展的进程,为河北的服务贸易发展开辟新的领域。

京津冀服务贸易合作对策建议

京津冀区域内经济发展不平衡、相对独立性较强、贸易部门联系较松散,因此要加大力度宣传区域贸易合作的优势,使本地区政府部门、贸易管理部门以及服务企业充分认识到区域贸易合作的必要性,同时要加强京津冀区域协调与配合,形成推动京津冀区域服务贸易发展的合力,达成合作共识,共同制定区域服务贸易发展战略。

建立信息共享系统,实现区域内服务资源的快速流动和高效配置,引导服务机构寻求本地区之外更广阔的投资机会。京津冀区域拥有丰富的经济资源及得天独厚的政策优势和区位优势,内部发展要合理分配资源,避免资源浪费。要有效沟通和充分利用北京的教育和科研资源、天津的对外港口资源、河北的人力资源等这些基础条件,加强京津冀区域的有效合作。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服务贸易合作制度,加快制定京津冀区域服务资源合作的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循经济规律来进行资源整合,利用市场来调节经济主体有序运行。

要以政府主导的宏观层面合作为主线,要有关于服务贸易行业之间合作的系统性计划,同时要增加微观层面的合作企业数量。而且要有长远眼光,在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的大背景下审视服务贸易的合作问题,善于借鉴其他经济领域合作的成功经验,切实优化服务贸易合作的大环境,并配套改革其他间接相关领域,推进合作模式创新的进程。

北京是京津冀区域的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心,其生产业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天津和河北的生产业发展则相对不足。京津冀区域应协同发展生产业,尤其是北京要发挥带动作用,通过三地的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和分工合作,优化区域服务贸易结构。

服务贸易合同第4篇

关键词:服务贸易;货物贸易;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F752.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7)08-0012-05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服务贸易迅速发展,已成为世界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扩大服务贸易,改善服务贸易结构,促进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协调发展,是提高我国参与国际分工和提高竞争力的新举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了要大力发展服务贸易,使我国服务贸易的进出口总额要由2005年的1582亿美元上升到2010年的4000亿美元。本文就我国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发展不协调的现状、服务贸易发展的优势以及如何实现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协调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一、发展服务贸易的理论综述

关于服务贸易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发展于20世纪80年代,完善并成熟于20世纪90年代。早期的文献研究完全是描述性和政策导向性的,但它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发展服务贸易的重要性,并认为政府的干预阻碍了服务贸易的扩展。随着服务贸易议题被列入关税及贸易总协定谈判议程,国外学者对服务贸易问题的更加关注。

(一)对服务贸易的研究方法

在服务贸易的决定问题上,其研究主要包括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两个方面。在规范分析上,国外学者尝试试用传统贸易理论,特别是比较优势理论来解释服务贸易,认为服务贸易中存在比较利益。辛德利(Hindley)和史密斯(Smith)就通过大量研究,证明了比较优势理论适用于服务贸易。[1]随着现代贸易理论的发展,学者们又进一步探讨了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条件下服务贸易的决定。其中琼斯和基尔兹克斯基提出和运用“服务链”的观念解释服务贸易,认为在规模经济作用下,生产过程更加复杂,需要更多的“服务链”。由于比较优势的存在,服务链可以促进生产的国际化,从而服务贸易的发展可以促进货物贸易的发展。[2]在实证研究上,豪克曼(Hoekman)和卡森迪(Karsenty)运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法分析了不同收入水平国家在发展服务贸易上的比较优势。[3]

(二)对贸易自由化和贸易壁垒的研究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服务贸易自由化程度的提高,国外学者开始转向对服务贸易自由化和服务贸易壁垒的研究。萨皮尔阐述了服务贸易自由化对发展中国家的意义,鼓励其推进服务贸易自由化,扩大服务贸易出口,并分析了设置服务贸易壁垒的原因。[4]伯格斯则建立了一个“服务作为中间投入品”的模型探讨了服务贸易自由化对经济发展的意义,认为它可以降低最终产品的生产成本,促进货物贸易的发展,实现帕累托改进,提高国家福利水平。同时,学者们还将服务与竞争力结合起来研究。大卫(David)等人探讨了贸易领域中服务与竞争力的关系;[5]保罗(Paul)则研究了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竞争力等等。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对服务贸易的研究才开始重视起来,主要涉及服务贸易自由化条件下的应对策略研究。张汉林研究了世贸组织与服务贸易自由化及我国的对策;盛斌对我国加入WTO后的服务贸易自由化进行了评估与分析。近年来,国内学者对服务贸易的研究开始了更多的涉及到竞争力领域的研究,从具体部门出发或者是从整体竞争力角度入手探讨了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竞争力问题。郭海虹将竞争优势理论运用于服务贸易,研究了我国的服务贸易竞争力现状;王瑞萍分析了WTO下国内旅游业竞争力提升的策略;谭小芬利用贸易开放度、贸易竞争系数对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进行了比较。

综上所述,学者对服务贸易的研究探讨主要从比较优势出发,过渡到对竞争优势的分析。在服务贸易中,只有认识现有的比较优势,将现有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才能形成真正的竞争力,才能促进服务贸易的发展,最终实现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协调发展。

二、我国货物贸易过快增长与服务贸易相对滞后的现状分析

《服务贸易总协定》的制定,标志着世界经济服务化。服务贸易成为全球竞争的焦点,成为影响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而我国作为外贸大国,外贸结构的状况是货物贸易几乎占了全部,服务贸易发展相对滞后。长期以来,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发展不均衡,货物贸易的顺差与服务贸易的逆差形成鲜明对比,而且服务贸易在总贸易额中的比重偏低,主要以传统贸易为主,新兴的金融、通信和计算机服务占比较低,制约了我国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

(一)服务贸易增速滞后于货物贸易,且存在大量逆差

目前我国服务贸易规模继续扩大,但总体发展水平仍滞后于货物贸易。2006年上半年服务贸易总规模增速较货物贸易低5个百分点,服务贸易规模与货物贸易规模之比为1:9。其中,2006年上半年货物贸易出口4287亿美元,同比增长25%;而服务贸易出口403亿美元,同比增长17%,服务贸易出口不及货物贸易的1/10,也远低于世界平均的1/4的水平,从图1中也可以看出我国服务贸易出口增速较货物贸易出口增速低。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1983-2005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相关数据整理。

与货物贸易顺差相比,我国服务贸易存在大量逆差。根据国际收支统计口径,2005年我国货物贸易顺差1341.9亿美元,同比增长127.5%,对经常项目顺差的贡献率达到83.5%;2006年上半年,货物贸易顺差800亿美元,同比增长47%。而2005年我国服务贸易逆差94亿美元,同比下降3%;2006年上半年,服务贸易逆差57亿美元,同比增长44%,开始出现上升趋势,但是服务贸易的逆差与货物贸易的顺差相比,两者的差距仍然比较大(见表1)。服务贸易的差额反映了服务贸易的进出口具有不平衡性。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1997-2005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相关数据整理。

(二)服务贸易占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偏低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服务业的发展,服务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影响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成为衡量一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但是,目前我国服务贸易占对外贸易总额的比例较低。2004年我国服务贸易收支总额为1345.67亿美元,分别占同期我国GDP和对外贸易额的8%和10.66%;2005年我国服务贸易占整个对外贸易的比重为10.2%,远低于20%的世界平均水平。

图2 中国服务贸易总额与对外贸易额的比较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1997-2005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相关数据整理。

(三)我国服务贸易出口额占全球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偏低

我国服务贸易出口总体增速较快,但其出口额占我国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仍然偏低,并呈下降趋势。以2005年为例,服务贸易出口额占我国贸易出口总额的比例仅为8.89%,只占全球平均水平18.9%的一半,而发达国家美国这一比例为28.1%。即使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印度这一比例也高达42.9%,可见,我国服务贸易出口额占贸易出口总额的比例明显偏低。另外,从全球发展态势来看,我国服务贸易出口占全球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虽有所上升,但占比仍然比较低,与其它国家相比仍存在很大的差距。可以说,我国服务贸易相对规模虽有较大增长,但绝对规模仍然偏小,总体水平仍然很低。[6]

(四)我国服务贸易出结构极不平衡

在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中,仍然以传统贸易出口为主体,新兴贸易出口占比重较小。运输、旅游等传统服务部门在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中居于主导地位,而在全球贸易量最大的金融、保险、咨询、计算机信息技术等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型的高附加值服务行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国际竞争力不高,对服务贸易发展贡献不大。2005年,我国旅游、运输出口额占我国服务贸易出口比重分别为20.7%和39.4%,二者合计占出口的60.1%。而金融、通讯、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等项目仅占服务贸易总收支的8%。2006年上半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仍然集中于旅游和运输项目,这两项出口分别占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36%和23%。而高附加值服务行业中,计算机信息服务、咨询以及广告和宣传三个项目出口占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为3%、9%和2%。可见,具有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旅游和运输行业在我国服务业出口中占绝对优势,而一些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服务出口虽有所增长,但出口占比仍偏低,除了政策、体制方面的原因,也缘于我国没有形成充分有效竞争的格局。而一些发达国家金融、通讯、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以及专有技术使用费和特权项下收支占到其服务贸易收支的1/4,美国专有权使用费和特许权项下收支占其服务贸易总额的11%,处于发展中国家的印度软件服务收支规模占服务总规模的23%。再次表明了我国服务贸易各部门发展不合理,结构需要调整。[7]

三、实现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2006年商务部起草的《关于促进服务贸易出口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我国外贸将从偏重货物贸易转向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协调发展,并从各个层面给予服务贸易政策支持。以新兴服务产业和高附加值的服务产业为核心的现代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可以形成后发优势,实现跳跃式增长。

(一)调整产业政策,加快服务业发展,提高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当前,国际产业转移的重心开始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服务业将代替制造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其中,金融、保险、旅游和咨询等服务业是产业国际转移的重点领域。因此,产业政策应进一步向服务业倾斜,尤其是对技术、知识密集型的服务行业倾斜,以促进生产行业与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的迅速发展。这使我国的服务产业不仅能够为其他行业的发展提供支持,同时也能在国际竞争中拥有较强的竞争力。与服务业的较快发展相对应的必然是服务贸易的迅速发展,世界贸易将更多地体现在服务贸易的竞争上。

一是引进竞争机制,逐步推进服务贸易自由化。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只有在适度竞争中才能良性发展,过度保护和垄断只能束缚其发展。因此要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打破金融、电信等行业的垄断地位和体制,推进服务业的市场化。通过适度增加竞争主体,使企业在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只有在服务业中逐步放宽进入条件、扩大开放领域、引入竞争机制等措施才能促进其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是将发展服务贸易与促进服务业发展和升级结合起来,提升我国在世界产业链和价值链中的地位。重点加大信息、物流、金融、研发、市场营销等生产业引进先进技术、管理流程和新的经营方式的力度,积极稳妥扩大市场准入。同时,大力发展服务外包协作,包括通过提高供应链管理水平,参与双向服务离岸外包进程。

三是积极推进服务业重点领域发展,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选择重点服务行业部门进行出口促进,是我国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调整的需要,是适应世界经济和贸易发展格局、抓住国际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机遇期、提升中国综合竞争力的需要。服务贸易包括许多分支部门,情况不同,问题复杂。要综合全球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国际市场需求前景、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的部门发展潜力以及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等多种因素,按照“重点促进”、“深入挖掘”和“特别关注”三个层次,针对运输、文化、软件外包等领域着重开展出口促进工作。

(二)重视服务贸易的发展,充分发挥政府政策的扶持作用

在服务贸易发展过程中,政府作为生产要素的组织协调者,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和实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认识发展服务贸易的重要性,抓住国际服务业加快转移的重要机遇,完善管理体制、制定扶持政策、创造良好环境,推动我国服务贸易发展。

一是政府继续加强对服务贸易发展的统筹协调,建立和完善服务贸易管理体系。服务贸易涉及金融、保险、电信等诸多服务业部门,服务贸易要发展,就必须强调整体协调。要推动建立各部门密切配合,中央和地方互动,政府和企业紧密联系的全国服务贸易协调管理机制。通过加强宏观规划、调查统计、市场促进、政策协调、对外谈判等统一协调工作,使政府管理更加务实、高效。[8]

二是根据服务贸易发展规律,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服务贸易促进体系。把握服务贸易不同于传统货物贸易的特点,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开展工作。充分利用国内广交会、厦洽会、文博会等平台,增加服务贸易交易的内容。在政府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由企业自发组建中国服务贸易行业协会,积极为我国服务贸易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办好“中国服务贸易指南”网站,为我国企业提供国际市场信息,帮助企业联系国际合作伙伴。

三是政府要对服务贸易企业予以政策倾斜与扶持。国际服务贸易最发达的美国,其政府为了鼓励服务出口,长期以来给予服务企业很多优惠,同时还非常重视技术研究、开发与教育。服务贸易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我国政府要加大对服务贸易企业尤其是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企业的政策倾斜与扶持力度,完善财政、信贷等优惠措施,并辅之以积极的产业结构、组织和技术政策,努力提高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整体国际竞争力。

(三)积极拓展国际服务外包市场,寻求服务贸易的突破口

服务外包作为现代高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高技术含量、高人力资本含量、高附加值、高产业带动力、高国际化水平、低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等特征,它是当前国际服务业转移的新形式,也是现代高端服务业发展的新增长点。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大力促进我国服务外包发展,是我国加强与国际经济接轨、提升产业能级的重要手段,是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提升利用外资层次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快发展现代高端服务业、提升综合竞争能力的重要举措。发展服务外包市场对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向上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随着跨国公司的战略调整以及系统、网络、存储等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由业务流程外包和信息技术外包组成的服务外包正逐渐成为服务贸易的重要形式。要紧紧抓住新一轮国际服务业加速转移的机遇,将服务外包作为发展接续产业的重点和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点进行培育。以占领高端服务外包市场为方向,以提升服务外包规模、层次、能级和竞争力为目标,以承接国际离岸服务外包为重点,主动承接跨国公司服务外包转移、拓展服务外包空间、提升服务外包能级,大力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高增值服务能力的服务外包企业。聚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拓展国际市场能力的服务外包高端人才,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服务外包示范区和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努力将我国建成服务外包的重要集聚区和重要基地之一。

(四)实施服务贸易品牌战略,加快培育服务贸易龙头企业

在发展服务贸易的过程中,实施品牌策略,引入品牌竞争机制是提升服务贸易竞争力,以积极心态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举措。

一是出口企业要牢固树立品牌意识。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的质量是实施品牌战略的坚实基础。只有拥有更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更多自主创新知识产权和自主知名品牌的企业,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才能更强。

二是要把扶持服务贸易自主出口品牌作为国家实施品牌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大力开展自主出口品牌建设,培育发展出口名牌,打造一批主业突出、具有核心竞争力、能够发挥龙头骨干作用和参与国际竞争的服务企业和企业集团,并将之培育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跨国公司,成为参与国际服务贸易竞争的主要力量。

三是要根据现实情况的变化,适时确定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品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带动服务贸易出口快速增长。同时,还要全面研究规划现有服务出口品牌,从中确定一批有影响、有发展潜力的品牌,在市场开拓、跨国经营、信息服务等环节予以重点扶持,通过培育建立一批服务贸易的重点品牌,迅速进入国际市场。而对已形成规模、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现有服务贸易企业品牌,给予保护,逐步做大做强我国服务贸易品牌。

(五)加快服务贸易人才培养,提高服务贸易人员素质

服务业特别是新兴的服务贸易领域,属于智力密集型行业。因此,一国专业性和技术性人才的储备对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影响很大,如果服务者不具备专业的技术知识,就不可能提供具有高附加值的服务。由此可见,服务贸易提供者素质是决定服务贸易质量和服务贸易效益的关键,也是制约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

因此,我国在发展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同时,应重点关注人才的培养,注重提升人力资本的素质。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服务贸易人才,尤其是新兴服务贸易和知识型服务贸易所需的外向型高层次人才奇缺。今后我国在加强服务贸易意识的同时还应重视培养适应现代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要求的精通国际金融、会计、审计、保险、国际商法、国际运输、国际承包等业务的复合型服务人才,使我国服务业的发展建立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之上,为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9]

(六)建立完善的服务贸易相关政策法规体系

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一样,其发展和市场都要求有严格的法律法规约束,特别是涉及培育和保护国内服务业都应有严格的法律依据。

为了使我国的服务贸易尽快融入世界这个大环境,应根据WTO的要求,尽快建立健全既符合本国经济发展目标又不违背国际法律准则的法律法规体系,对服务市场准入原则、服务贸易的税收、投资、优惠条件等要以法律形式规定下来,以增加我国服务贸易的透明度,使服务贸易真正实现制度化和规范化。同时,充分利用WTO的有关例外条款和“灰色区域”,制定适度的保护政策,以保护我国服务贸易的正常发展。

参考文献:

[1] B.Hindley andA.Smith. Comparative Advantage and Trade in service. 1984.7(4).

[2] E.Weisman. Trade in services and imperfect competition: application to international aviation. 1990.

[3] B.Hoekman, G.Karsenty.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nternational transaction in services. Development Policy Review.1992.

[4] A.Sapir. North-South Issues in Trade Service. The World Economy. 1985..

[5] Rubalcaba, Luis,Gago,David. Relationship between Services and Competitiveness: The Case of Spanish Trade. Service Industries Journal. 2001.

[6] 高文志,余建星,王庆云.服务贸易:大力发展,势在必行[J].国际经济合作,2006,(2).

[7] 胡景岩. 服务贸易发展潜力巨大[N]. 经济日报.2006-12-14.

[8] 魏下海.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经济前沿,2006,(7).

Research on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Customs Trade and Service Trade Based on Harmony

GAO Wang-dong1;JIANG Xiao-hua 2

(1.Research Institute of Regional Economy,Shandong Economic University Jinan 250001,China;

2.Shandong Economic University,Jinan,250014,China)

服务贸易合同第5篇

关键词:服务贸易;竞争能力;影响因素;产业结构

近些年以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加强,经济信息化的特征更加明显,世界服务贸易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飞速,服务贸易的发展已经成为推动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面对当今经济的重点正从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的局面,我国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加大发展服务贸易。同时,服务贸易的迅速发展对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贸易结构平衡和就业岗位增加都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许多问题也在我国服务贸易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显现出来,阻碍了我国服务贸易的持续、健康的发展。因此,客观分析我国服务贸易的现状与存在的不足,对推动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服务贸易的现状

1.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增长较快,但占GDP比重低

从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来看:1982年为43.50亿,2000年为664.6亿美元,到2007年,总额达到2523.17亿美元,服务贸易平均出口增速是同期世界增速的2倍。2007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额达1216.5亿美元,同比增长33.1%,增幅提升9.4个百分点;进口1292.6亿美元,增长28.8%,增幅提升8.2个百分点。但是,我国服务贸易占GDP比重较低,按经济学规律,经济越发达,服务业占经济体GDP的比重就越高。全球发达国家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是70%,发展中国家也超过了50%,近些年来,我国仅仅是40%左右(见表1)。同时,我国服务贸易的出口额占国家对外贸易的比重只有10%左右,仅为全球平均水平的一半。

2.相比货物贸易顺差,我国服务贸易逆差长期存在

随着我国制造业的蓬勃发展,货物贸易顺差一路飙升。而作为国际贸易另一方面的服务贸易而言,从1994年以来就一直存在逆差。2005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739.1亿美元,进口831.7亿美元,进出口总额1570.8亿美元,服务贸易逆差接近百亿美元大关。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上半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呈现“双降”,总额为1257.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4.4%。其中服务贸易出口锐减,比上年同期下降24.1%,进口下降5%。服务贸易逆差167.4亿美元,同比增长4.3倍。这也是1999年以来服务贸易额的首次同比下降。中国服务贸易协会会长魏家福根据2009年的统计数据指出,美国对中国的服务贸易出口额为159亿美元,而中国对美只有61亿美元,中国有98亿美元的服务贸易逆差。

3.我国服务贸易总体水平低,结构不合理

根据WTO国际贸易统计1995-2005年的数据,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环比增长速度年均13.91%,与世界服务贸易发展的平均速度相比,我国属于服务贸易高速发展的国家。但与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服务贸易总体水平低。在我国服务贸易快速发展的同时,还存在着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行业间收支情况差异较大。较大逆差的行业主要集中在保险和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顺差较大的行业主要是旅游、建筑、计算机与信息服务和其他商业服务,运输服务也有稳步的发展。从表2数据可以看到,我国的服务贸易还是以传统的旅游、运输和其他商业服务为主,具有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特点,在技术含量和增值率较高的保险服务、金融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等服务贸易行业所占比重低,并呈现出贸易逆差,反映出我国在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等领域较为落后,而这正是现代服务业的特征,反映出我国服务贸易整体水平低和结构不合理。

4.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较低

近些年以来,虽然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迅速,但由于起步比较晚,服务业的对外开放程度较低,服务贸易整体出口规模相对过小,出口结构有待优化等多种原因,使得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相对较低,从表3中数据比较可以看出,不论从国际市场占有率和服务出口占该国贸易出口总额比重,还是从TC指数、RCA指数和CA指数来看,我国服务贸易竞争能力相对发达国家而言还有较大差距,相对于同属于发展中国家的印度而言,我国的服务贸易也处于弱势。

二、促进发展我国服务贸易的对策

1.发挥传统优势,优化服务贸易产业结构

从前面的相关数据可以看到,我国的服务贸易优势行业主要在旅游和运输行业,在计算机与信息、建筑和咨询行业取得了较快发展,但所占份额较低,在保险、金融和专利使用方面却长期出现逆差,与欧美发达国家及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印度相比,我国的服务贸易存在着明显的差距。这种不合理的服务贸易结构制约了我国服务贸易的良性发展。因此,一方面,我国的服务贸易应该在改善旅游环境,提高劳务输出质量的基础上,巩固优势行业;另一方面,应该加强对我国服务贸易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开拓新的贸易增长点。

2.注重人才培养,加大技术投入,发展现代服务业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高新技术为核心,以技术进步为动力的国际服务贸易(如金融、保险、专有技术和技术咨询等行业)发展迅速,且技术含量和服务质量也越来越高;现今的服务贸易强国在现代服务领域的出口已经占到整个服务贸易的50%以上,成为其服务贸易增长最快、顺差最大的行业。由于受到制度、技术、知识和文化等基础因素的制约,技术密集型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在我国发展速度相对缓慢。因此,要提升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的国际竞争力,必须加大服务业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加大技术投入,通过科技研发推动服务业的产业升级。

服务贸易合同第6篇

(一)国际服务贸易发展加速化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服务贸易进入稳定增长期,服务贸易的增长不但较快,而且还有不断加速的趋势。服务贸易在整个国际贸易中的比例,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约为20%,在20世纪90年代上升到25%左右,21世纪初则上升到33%。未来几年,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世界服务贸易将继续保持这种快速增长势头。预计到2010年,服务业将代替制造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

(二)国际服务贸易发展高科技化

目前,国际高科技领域发展最快的是以计算机、通信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产业。以新兴服务贸易部门为主的其他服务业蓬勃发展,充分反映了信息技术革命对新兴服务贸易的推动作用。服务贸易结构也日益向技术密集型方向转变。其中,运输服务和旅游服务在世界服务贸易中的比重呈下降趋势,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主和以高科技为先导的一系列新兴服务业将成为未来各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和强大动力。麦肯锡公司的一项研究认为,在不久的未来,在美国所有工作中,80%以上将属于用知识来服务的工作。

(三)国际服务贸易发展垄断化

尽管近年来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发展较快,但发达国家在世界服务贸易中仍占主导甚至垄断地位。从更能体现服务贸易国际地位的服务贸易出口总量看,自1980年以来,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和日本一直居服务贸易出口前五名。2007年,这五个国家服务贸易出口额合计占全球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37.2%,服务贸易出口前十位国家中仅有中国、印度两个发展中国家。即使从服务贸易进口总量看,发达国家也占据绝对垄断优势,发展中国家仅有中国入围前十强。

(四)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自由化

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及服务业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比重均已超过65%,其服务贸易额占全球服务贸易总额的比重达70%以上。发达国家通过世界贸易组织和区域性贸易组织,积极推动服务贸易的自由化和全球化,以此来扩大服务贸易的出口。WTO多哈回合谈判及区域性经济合作的谈判中服务贸易都成为主要议题,这也充分说明,国际服务贸易发展已出现自由化的趋势。

二、我国服务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服务业实现了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了服务贸易的增长。过去10年中,我国服务贸易出口年增长速度均保持在9%以上,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据统计,2007年,我国服务贸易(按国际收支口径统计,不含政府服务)进出口增长迅速,进出口总额达2509.1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31%,增幅提升8.8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216.5亿美元,增长33%;进口1292.6亿美元,增长29%;出口和进口分别居世界第七位和第五位,比2006年分别提升1位和2位。服务贸易逆差为76.1亿美元,比2006年下降15%。从地区看,中国香港地区、美国、日本和韩国为我国前四大服务贸易伙伴。据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专家分析,虽然增幅较大,但服务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比重依然较低。以2007年为例,我国进出口总额为21738亿美元,服务贸易占比不足12%。而据WTO统计,2007年,全球范围内服务贸易占国际贸易的比重已超过23%。这充分说明,尽管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取得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服务贸易长期逆差,国际竞争力差

自1992年中国服务贸易首次出现贸易逆差(除个别年份)后,中国服务贸易一直处于逆差状态,尤其是近年来,贸易逆差呈现逐步扩大趋势。服务业落后使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受到很大制约。从总体上看,我国服务业的竞争力不如工业,除旅游等少数行业外,多数服务贸易处于逆差状态。

(二)服务贸易内部结构不合理

我国服务贸易不仅发展滞后,而且结构也欠合理。世界服务贸易结构已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发生了深刻变化,朝着技术、知识密集型方向发展,与科技有关的服务业和以高科技为手段的服务贸易所占的比重呈上升趋势。目前,我国服务贸易主要集中于远洋运输、旅游、建筑等传统产业和部门,而在全球服务贸易量最大的金融、保险、通信、咨询等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的行业,尽管出口增速高于全国服务贸易出口的年均增速,但目前这些行业规模偏小,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三)服务业整体开放程度较低

我国服务贸易的开放程度远远落后于制造业,许多服务业的对外开放都是在上世纪90年代才开始试点的。银行、保险、电信、民航、铁路、教育卫生、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至今仍保持着十分严格的市场准入限制,其他一些行业对外资也没有完全开放。从整体上看,中国的服务业在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和自然人流动方面开放程度较高,但在外资准入资格、进入形式、股权比例和业务范围等方面还存在较多限制。

(四)服务贸易立法不够健全

近年来,我国服务贸易立法有较大改观,现已颁布了一批涉及国际服务贸易领域的重要法律法规,如,《海商法》、《保险法》、《中央银行法》、《商业银行法》、《广告法》、《建筑法》和《律师法》等,这些法律法规对构建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通行规则需要的统一开放、有序竞争、规范管理的服务贸易体制起了重要作用。但同服务贸易广泛的内涵和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要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目前我国尚未形成一个关于服务业的一般性法律,相当一部分领域法律仍处于空白状态,已有的规定主要表现为各职能部门的规章和内部文件,不符合国际运作惯例,不仅立法层次低,而且缺乏协调,从而影响我国服务贸易立法的统一性和透明度。

(五)服务贸易专业人才缺乏

服务贸易专业人才缺乏、分布不均衡。现代服务业是一种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在全世界范围内,服务产业的发展正处于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人力密集型转变过程。而我国服务贸易方面的人才奇缺,尤其是新兴服务业和知识型服务业所需的外向型高级人才更是缺乏。一部分地区的教育普及程度仍不高,很大一部分的劳动力不能很好地转化为人力资本,这是一种潜在的人力资本浪费,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该地区服务贸易的发展。而我国的人力资本往往聚集在经济水平较高、教育水平较发达的地区。在一些经济相对落后、教育水平还较低的地区,服务贸易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出现了服务贸易发展不均衡的状况。

三、我国应对国际服务贸易新趋势的对策

(一)立足比较优势,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我国服务贸易在旅游、运输、国外工程承包及劳务输出等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行业存在比较优势。发展我国服务贸易,应充分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不断提高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_2’首先,企业要有创新精神,通过对服务需求的分析及对服务市场的细分,努力开拓新市场,在新市场中形成竞争优势。其次,企业要主动与竞争者竞争,通过竞争提高自己的实力。最后,引进国外先进的服务技术和经营理念,提高现有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加强国际间服务部门的合作和交流。

(二)健全服务贸易的相关法律体系

应尽快完善服务贸易法律规章,建立不同层次、内容齐备的服务贸易法律体系,为我国服务贸易的健康发展提供可靠的法律依据;加快各服务部门的立法进度,并强化相关司法工作,同时应规范已有的部门规章,减少相互冲突之处及其中漏洞;完善立法还应从我国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的实际出发,注意与《服务贸易总协定》的制度相接轨。

(三)在重视发展传统服务业的同时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我国有一些传统服务行业在国际竞争中具有一定的相对优势。政府应积极鼓励和扶持我国已初步具备国际竞争能力的优势服务企业走出去,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对一些目前我国在国际市场上还不具备竞争优势的服务部门,也可发挥比较优势,在亚洲邻国和非洲、拉美较落后的国家寻找机会,争取一定的市场份额。同时,我国的服务企业应正确处理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的关系,实现服务态度与服务理念的转变,抓住对外开放的机遇,有效利用外资与外国先进技术,加强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增强大企业实力,依托有竞争力的企业,培育一批多元投资主体的大公司和大集团。

(四)扩大开放的同时要注意适度保护

开放国内服务贸易市场,可吸收大量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培育新的服务业,提高国内服务业水平,改变我国服务业发展滞后的现状,扩大我国的服务出口,有利于我国经济与国际经济接轨。但中国的服务业和服务贸易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晚、总体水平低,许多行业还处在起步阶段。同时,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还在完善过程中,服务市场发育还不完善,服务企业竞争力弱,服务业发展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近期内还不可能与发达国家实力雄厚的服务业进行竞争。所以,只能在适当的贸易保护条件下,逐步开放国内市场。

(五)加强服务贸易人才培养工作

要加快培养熟悉服务贸易的研究人员、工程管理咨询专家、金融家、会计师、审计师、律师和工程承包商等,要在大学的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专业中加开国际服务贸易课程,有条件的院校、科研院所要积极筹建国际服务贸易专业,加紧培养熟悉国际服务贸易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加强对现有人员的短期培训,使其尽快熟悉国际贸易的规则及我国服务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以提高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市场竞争力。

服务贸易合同第7篇

关键词:服务贸易 市场准入 法律体系

一、中美服务贸易比较

(一)服务贸易发展状况比较

在科学技术方面长期领先并拥有高度发达服务业的美国,在国际服务贸易中始终独占鳌头。我国服务业近些年来实现持续稳定发展,但由于中国的服务业与服务贸易起步晚,服务贸易整体水平与发展状况同美国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服务贸易整体水平。以2006年为例,美国服务贸易进口额为2590亿美元,出口额为3190亿美元,进出口总额达到5780亿美元,服务贸易顺差600亿美元,进出口额分别占世界服务贸易总额的12.4%、15.2%,在进口、出口、总量上都处于世界首位。而2004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口额为697亿美元,出口额为589亿美元,进出口总额达到1286亿美元,服务贸易逆差108亿美元,进出口额分别占世界服务贸易总额的12.4%与15.2%,进出口世界排名分别达到第8位和第9位,虽然2004年我国的服务贸易进口与出口分别比2003年增长29%和32%,远高于美国的13%和11%,但贸易总量只占到美国的1/5,在总量水平上,两国差距巨大。

2.服务贸易差额。自1971年起,美国服务贸易年年保持顺差,20世纪90年代后服务贸易对填补货物贸易产生的巨额逆差发挥了重要作用。1986年服务出口顺差103亿美元,1997年服务贸易顺差达到较高的历史水平,其中,出口2547亿美元,进口1663亿美元,服务贸易顺差达到884亿美元,抵消当年货物贸易逆差1961.8亿美元的45.07%。2004年,尽管美国货物贸易逆差高达7074亿美元,服务贸易顺差对货物贸易逆差的抵消率仍然达到8.5%,可见,美国的服务贸易顺差有效的弥补了货物贸易逆差。中国的服务贸易从1992年开始出现逆差,1998-2004年的7年中服务贸易逆差分别为25.88亿美元、48.02亿美元、57.12亿美元、61.31亿美元、70亿美元、93亿美元以及108亿美元,呈逐步增大的趋势,与中国近些年总的贸易顺差形势形成鲜明对比,说明服务贸易对国际收支的改善没有起到明显作用(见图1)。

3.服务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一国服务业的发展是服务贸易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对服务贸易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中美两国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有很大差距,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程度也大不相同。2004年中国服务业占GDP的比例为31.9%,而美国服务业占GDP的比例接近80%,中美两国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差距可见一斑(见图2)。

综合以上几点可以看出,美国高度发达、结构合理的服务业为服务贸易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其服务贸易发展已经呈现出良性循环的态势,即服务出口的扩大促进了国内服务业的发展,国内服务业的发展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服务出口,两者结合最终大大拉动美国的经济增长。对中国而言,尽管服务贸易增速迅猛,但由于中国服务业基础薄弱,结构失衡,服务贸易与商品贸易没有同步发展,服务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还没有达到应有水平。

(二)服务贸易市场准入比较

一国市场准人的水映了该国服务贸易壁垒的高低,当前各国依据其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要求的不同,在市场准入方面实施了不同的标准。

美国服务贸易在市场准人的基本立场是:在开放同内服务业市场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国内服务业的竞争优势,为服务贸易自由竞争打下坚实基础:通过多元贸易谈判,迫使外国政府消除服务贸易壁垒,使美国加速进入他国服务市场;通过国内立法。把服务贸易、货物贸易、知识产权结合在一起,实行单边报复:制定服务业出口部门战略,成立有关机构,为服务业向外扩张提供服务。中国服务贸易市场准人的主要目的是:引入国际竞争机制,刺激中国服务业尽快成长、发展;扩大服务贸易出口。促进中国优势服务部门走向国际市场,改善出口结构,扭转中国服务贸易逆差的状况;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外资规模,推动中国外资利用走向全方位、高层次、纵深化;积极引进国外新型服务种类、先进的服务技术和营销理念,带动国内服务业的发展,培育中国服务业的比较优势。

可以看到,在当今世界,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的开放都不是绝对的自由开放。对一些幼稚产业或者比较优势不明显的产业,各国都会不同程度的进行保护,以利于本国服务业全面快速发展。美国服务贸易的市场准入侧重鼓励服务出口,更具攻击性,更有利于开拓国外服务贸易市场,改善美国服务业进人他国服务市场的条件:而中国服务贸易市场准人更注重提高服务贸易进口,注重改善国内服务业内部结构,通过引进先进的国外服务贸易方式培育自己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

(三)服务贸易法律体系比较

与国际货物贸易不同,国际服务贸易无法通过关税,而只能通过国内法律法规加以保护,所以一国服务贸易法律体系对该国服务贸易的发展至关重要。美国服务贸易的发达与政府的重视和法律促进是分不开的。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滞后,服务贸易的立法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中国在服务贸易法制建设上与美国有很大差异,具体如下:

1.法律体系构成有所不同。中国服务贸易立法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为核心,以国家颁布的外资法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辅以各部门制定的具体规定,基本上由国家统一立法,地方政府负责执行。美国关于服务贸易的法律法规主要是国会立法和联邦政府的行政命令,包括对外贸易综合法案中的部分条款、各服务部门立法的相关条款以及专门规定某些行业的市场准入及其条件和限制的法令,但美国各州的服务贸易立法也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服务贸易的进行,如美国对保险业和专业服务业的市场准入主要是各州分别规定。

2.服务贸易立法与WTO规定的一致性不同。美国曾长期在关贸总协定起主导作用,在WTO成立后美国也在其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力。作为服务贸易开放的主要倡导国,美国与其他发达国家联手向发展中国家施压,最终达成GATS,促成了全球贸易自由化趋势,其国内立法必然与WTO规则保持一致以便利用WTO规则扩大其服务出口。而我国的现行立法在国民待遇、透明度等原则上仍与WTO规则有较大差距,这更是我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应积极思考,充分重视的问题。

二、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政策启示

(一)加快国内服务业发展。提高国内服务业的竞争力

我们应该对服务的标准进行规范。整体来说。中国的服务业投资基本上还是以国有投资为主。随着开放的脚步越迈越大,以前由极少数国有企业垄断或半垄断经营的行业逐步走向市场化,特别是向外国投资者开放。但是这些部门只对外资开放,对国内跨行业跨所有制,特别是私有制企业的投资仍持严格的限制或禁止政策。这会使前景看好、有稳定收益、风险很小的投资机会由外商在缺少竞争的情况下独享,对国内投资者不公平。政府应使国内投资者至少处在一种与国外投资者平等的竞争地位,使符合条件的国内企业投资机会大量增加,鼓励他们以独资或合资方式进入服务行业,从而引人强劲的动力推动服务业的发展。

(二)制定和完善服务贸易立法,按WTO规则建立我国服务贸易竞争规则

发展我国服务贸易,目前应尽快制定和完善既符合我国实际又不违背服务贸易总协定和WTO规则的法律法规,如《国际服务贸易法》、《商业组织法》、《劳务输出法》等。在制定法律法规时,首先,要按GATS要求。增强我国服务贸易政策的透明度。例如在市场准入方面,我们不仅要及时、明确地公布开放行业、开放程度,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还要及时公布适用的司法及行政决定,更好地履行GATS透明度义务,国务院发起建立一个服务贸易法律、政策、信息服务中心应该可以很好的解决该问题:其次,制定统一的服务贸易法律、法规和政策,致力于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与配套;再次,要制定和引入与WTO规则相符的竞争政策、保护性立法和主动性法律、法规。作为WTO成员国我们已按承诺的时间表逐步开放了服务贸易市场,还应制定相应的竞争政策,规范服务市场。例如,对逐步开放的保险、金融及电信等市场,应有相关的竞争政策进行规范,约束我国一些行业中存在的垄断与滥用垄断行为。特别是对做出承诺的反滥用垄断或专营的服务部门,我们还应按特别承诺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政策。

服务贸易合同第8篇

关键词:旅游服务贸易;机遇与挑战;发展对策

长期以来,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海南省的经济发展模式一直比较传统,主要依靠不可再生资源的大量消耗换来经济的持续增长,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海南省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很难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因此大力发展国际服务贸易,不断优化海南省的化服务业发展结构,提升对外服务的开放水平,不断调整产业布局,加强对国际服务贸易的投入,在政策上引导支持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已经显得极为迫切。发展的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不断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使海南经济结构调整实现新的突破,已成为海南省经济发展方式实现重大转变的主要方式。与此同时全球旅游行业的不断发展,海南省的旅游服务产业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海南省国际服务贸易有着极好的发展势头,和近几年来国内外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趋势来看,海南省作为国内外著名俄旅游胜地,在发展国际服务贸易方面有着许多得天独厚的优势,对促进海南省额国际服务贸易发展极为有利。

一、国际合作背景下海南发展国际服务贸易的机遇与优势

由于海南省的特殊性,海南省在发展国际服务贸易的过程中必须依靠旅游业来带动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同时随着世界旅游业迅速发展,海南省在国际服务贸易中以旅游业为主必将有着极大的优势,同时海南省本身就是国内外的知名旅游地区。接下来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简要介绍海南发展国际服务贸易的机遇与优势。

1.东盟自由贸易区组建,促进了国际客源和外汇收入的再一次飞跃

随着中国和东盟各国之间不断深化合作,特别是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旅游服务贸易的合作为海南省的国际贸易旅游服务创造了绝佳的发展环境。同时海南省地处我国南端偏东,交通发达,并且是我国唯一的热带地区,旅游资源相当丰富且多样化。与此同时海南省与东盟各国加强国际旅游服务贸易合作后,使得海南省与东盟各国的之间的旅游资源形成了互补关系,极大的增强了海南省对国内外游客和投资商的吸引力,使得海南省成为亚太地区最具吸引力最具有旅游特色的旅游地区,海南省在与东盟各国加强旅游服务合作后,海南省接待的海外游客人次与合作以前出现了大幅度的增长,国际旅游服务所带来的产业链价值也得到了很大幅度的增长,到海南进行投资的国外商人越来越多,使得海南省的国际服务贸易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2.博鳌国际旅游论坛,有利于建立更加符合国际规则的运行机制

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国际旅游服务贸易不仅会为海南省提供诸多的就业机会,而且还会极大程度的拉动内需、拉动消费。特别是海南博鳌国际旅游论坛使得海南省旅游产业成为国际知名品牌,对加强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的经验交流和传播旅游文化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博鳌经济论坛也使得海南省被越来越多的国外投资商所重视,使得海南省国际服务贸易越来越国际化,是海南省发展国际服务贸易的优势之一。

3.金砖五国合作机制加大了海南服务贸易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际论坛俨然成为了一个相当重要的公共外交及对外宣传渠道。更重要的是随着金砖五国之间的合作更加深入,合作机制更加完善,金砖五国之间的国际服务贸易会更加自由化,同时在国际服务贸易过程中,更易于金砖五国成员之间就关税问题达成一致。显然这对于促进海南省发展国际服务贸易极为有利,同时也为海南省更好的发展国际服务贸易提供了极大的优势。

4.国际旅游岛建设,免税政策、免签证政策,吸引更多境外游客

在海南省实施离岛免税政策不仅仅是刺激游客的消费欲望,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海南省对国内外游客和商人的吸引力,提高海南省的旅游产业的性价比,更好地促进海南省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

二、海南国际服务贸易所面临的挑战

虽然海南省在国际服务贸易方面占据着诸多优势,但是海南省在国际服务贸易方面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急需解决,海南省虽然已成为国际知名旅游岛,而且国际服务贸易发展势头迅猛,但是与夏威夷、巴厘岛、普吉岛等世界其他著名的旅游岛屿相比,海南省国际服务贸易与上述地区还存在着极为显著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海南省的国际服务贸易规模还比较小,国际旅游服务配套设施还比较滞后,国际服务贸易基础薄弱。更重要的是随着海南省的国际服务贸易不断发展,海南省在旅游资源上的开发力度过大,使得海南省的很多旅游资源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同时由于绝大多数海滨旅游地带为了利益,接待的游客数量远远超过海滨的实际容纳量,使得海滩聚满垃圾,海水遭到污染。极大程度的影响了海南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

三、更好地发展海南国际服务贸易的对策

为了更好地促进海南省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海南省必须不断完善旅游管理体制和与国际服务贸易相关的配套设施,同时在国际服务贸易中要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上树立海南省在国际服务贸易中的良好形象。利用海南省的独特优势扩大海南省的国际服务贸易规模,加强海南省的国际服务贸易基础设施建设,培养与国际服务贸易相关的专业人才,使海南省的国际服务贸易更加专业化和科学化。更重要的是建议政府制定相关的政策加大对海南省的国际服务贸易的政策扶持力度,从而多方面促进海南省国际服务贸易更好的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海南省的国际服务贸易具有很多得天独厚的优势,这是我国其他省份所不能比拟的。在经济转型期,海南省必须大力发展国际服务贸易以促进经济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乔虹.黑龙江省发展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及竞争战略[I].黑龙江对外经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