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如何发展村级经济

如何发展村级经济赏析八篇

时间:2024-03-26 09:52:48

如何发展村级经济

如何发展村级经济第1篇

关键词:村级经济;城市化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605(2012)05-0046-03

村级经济是张家港市经济发展中一支重要力量,村级经济总量占到各发展板块的一半以上。在乡镇企业大发展阶段,村级企业无论是数量还是经济总量,都占绝对优势,并涌现出江苏永钢、梁丰集团等规模型企业。30多年来,每一次经济危机和体制改革,都给村级经济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今天,在急剧变化的张家港农村中,村级经济面临着新的发展困境,也孕育着新的发展希望,如何提高村级经济发展可持续性,是我们反复思考的问题。

一、改革和发展中看村级经济发展

我们所谓的村级经济应该包括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广义上是指在村级区域范围内,所有从事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农户和企业,所创造的经济总量和效益。狭义上看,村级组织从村区域内农户和企业中所收取的各类租金,这些租金是村投入的各类资源的补偿,由于这些租金是村的纯收入,我们就习惯性称之为村可支配收入,这部分收入属集体经济。这两种经济是密切相关的,一方面村资源投入越多,如标准型厂房越多,吸引企业进驻越多,村广义的经济总量和效益就越大,那么,村可支配收入就越多,也就越能增加投入,村级经济就能进入良性循环发展。但是,随着城乡一体化快速推进,村的形态发生了显著变化,村级经济发展有了很多变数。我们在调研中发现,村级经济发展面临许多困惑,面临转型问题。

村级经济是沿着体制改革和产业进步两条线不断演进的。从体制改革的路径看,从家庭经营到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耕种制度的变革解放了农民,使他们有了从事农村工业的条件,通过农村资源(土地、劳动力等)非农业使用,涌现出一大批乡村企业,这就是所谓的“村村冒烟”。随着市场化体制改革推进,农村工业企业改制,村级集体经济基本上退出经营环节,村集体经济以出租土地、标准型厂房和变压器(形成电差收入)为主,此外,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村集体经济还有一笔可观的收入来源,即驻区域内的企业上缴的管理费。从产业发展过程看,村级经济从农业起步到工业发展,占主导地位的是技术含量要求比较低的轻纺、机械等产业。目前一些村开始通过建市场、搞房地产等手段开始进行第三产业的发展。

从村级集体经济的演变过程看,市场化的改革和产业不断高级化的发展构成了村级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市场化改革以后,村集体经济主要依靠租金的收入,这可以确保集体经济不波动或少波动,减少经营风险和可能出现的腐败问题。从产业发展看,村级经济中的集体经济从直接经营产品到经营资源的转变催生出第三产业发展,为村级区域内的企业提供服务,并不断把服务延伸到村以外,推动了村级经济的扩张。现在,跨区域发展已经成为村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共同课题。从这两大趋势看,我们可以得出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基本结论:第一,为规避风险,村集体经济以收租为主要的形式,而实现收租就必须使村集体掌握一定数量可出租的资源。第二,收取租金过程实际上是服务的过程,即第三产业应该是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要领域。

目前,随着城乡一体化改革快速推进,建立在土地非农化使用基础上的村集体经济出现了新的问题。首先,村级经济发展的可供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非常稀缺,影响了发展的可持续性。村领导普遍反映,土地的紧缺是村级经济发展最主要的制约因素。用地和征地被国家垄断,严格审批,原来比较宽松的农村集体土地政策已经不复存在,农民缺乏使用农村集体土地的自由。过去所谓村级经济比较好的村,很多是违法违规用地比较严重的村。而在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下,目前镇区和市政府再也不会听任村级组织逾越土地红线。与此同时,随着企业转型升级和城乡一体化改革的推进,村现有的标准型厂房里的企业要么迁移,要么被拆迁。在新形势下,村现有的依靠出租资源发展经济的做法已日渐式微。其次,面临宏观调控,村级区域内的企业要比开发区内的企业缺乏足够的承受力。例如,承租标准型厂房的小企业缺乏担保物而无法获得或低成本获得银行信贷。企业经营困难,标准型厂房出租市场也随之低迷。由此可见,摆脱依赖土地和其它资源而发展经济,形成一种新型的发展模式是村级经济面临的共同问题。

二、村级经济发展的三种类型和产业选择

当城乡一体化和城市化裹挟村级经济发展时,我们可以按照地理位置的不同,把村级经济分成三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是完全城市化的村庄,以张家港市杨舍镇城西村为代表。这些村庄已经没有耕种的土地,或者虽有小部分土地但村组织已经没有了对土地使用的支配权(包括离岛上岸的双山4个村)。由于坐落在城区或镇区,其经济已经彻底和城市经济融为一体了。这些村要么把原来的工业企业外迁到各开发区,要么关闭原来的工业企业,通过开发房产,发展城市第三产业。我们发现,城市的房产对村级经济影响深远。在城区和镇区的一些村,其缺乏可供开发的土地资源,造成集体经济薄弱,但是村民(应该说是市民)家家都有可出租的房产,形成收益可观的房东经济。

张家港市的金港、锦丰、凤凰、乐余等地,新一轮新城区建设正在掀起。在金港镇,沿张扬路的一些村,如封庄、山北、柏林等村必将全部或大部分拆迁。其土地上将建成住宅小区、商业区、街道和其他公共设施,原来的村工业小区大部分被拆除,工厂外迁或歇业。这些将强制性地改变村级经济的发展态势,使城市第三产业,特别是商贸、酒店、写字楼等生活型第三产业的发展成为村级经济的主攻方向。我们调研中发现,这些村对家门口的新城区建设所形成的巨大的商业空间跃跃欲试,希望积极分享建成以后的新城区运行中的商业机会。

第二种类型是半城市化村庄。可以以张家港市杨舍镇城南村为代表。和第一类型的村庄不同,这些村庄有土地也有标准型厂房,但是部分组被拆迁和建设成为城区(镇区)的一部分。由于还有土地空间的腾挪,这些村集体经济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他们或是通过改建标准型厂房,向空间发展以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或是通过临近城镇区域的优势,发展堆场、仓库等物流基础性设施建设以供出租。尽管第二种类型并不是处在城镇建成区的区域,但是,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从事的第三产业要比完全城市化的村庄层次低一些,但是有发展的后劲,因而有进行转型升级的冲动和要求。

第三种类型是坐落在远离城镇区域的村庄。这些村庄有一些标准型厂房,或者有标准型厂房建在镇里的开发区中,村集体经济一般比较薄弱,可支配收入不足应付正常的村级建设的开支,需要市镇两级政府的补助。然而,这些村已经不可能进行农村工业化的发展,因为土地的非农化使用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因此,这一类型的村开始把发展的目光转向现代农业、设施农业,在提高农业生产集约化的同时,一些村还设想发展农村旅游,开发休闲观光、采摘垂钓等参与性旅游业。发展现代农业受到政府的鼓励,补贴也不断增加,一些村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形成了一批富有特色的专业化种植、养殖村。

把这一类型的村当成是纯粹的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村,而和其他两类型村级经济发展断然区分是不确切的。实际上,这些村同样深深卷入城市经济中。现代农业特别是设施农业需要资本的大规模投入、农业科技的支撑、精细化的管理,一定程度上摆脱了靠天吃饭的自然影响,因而实际上也是工业化的产物。其生产的是市场依赖性强的附加值高的农作物,而不是稻麦等普通的农作物,投入增加势必要追求高效率的回报。这样,农业生产越来越向服务于城市的城郊型农业转变。

把村按照和城镇地理位置上的紧密程度来划分出三大类型,说明在农村向城市的快速过渡中,在严格的土地监管制度下,村级经济在困境中孕育出新的发展前景。这种前景是和城市经济,特别是城市第三产业发展紧密相连的。一些村仍然需要在现有的标准型厂房基础上(用电的变压器经济和标准型厂房出租是紧密相连的)发展房东经济,但是,城镇的新城区建设需要另一种房东经济,不是面向工厂的而是面向商务、打工者、零售业等等需求的房东经济。这些房东经济同样符合规避风险、稳定收益、服务经济的特点,其发展前景要远比通过标准型厂房和农村工业化发展来得广阔。

三、村级经济加速转型需要积极解决的一些问题

和产业选择紧密联系的是如何发展的问题。笔者认为,村级经济的发展还是需要改革来推动,改革应从集体资金的如何使用入手,建立起既符合市场经济规范要求,又符合集体经济发展特点的运行体制。

1.投资如何实现保值增值问题

卷入城市化浪潮的村集体资产形态发生了根本变化,原有的固化在土地上的建筑、路桥、村公用土地、树木等等统统转变成货币化的资本,相当一些村积累了数目可观的流量资本,急需寻找投资出路,确保其保值增值。这些集体资本是村摆脱土地经济发展模式以后的最主要的经济力量,是村集体经济转型发展的起点。目前,一些村把这些资本借贷给开发区(杨舍镇)和保税区(金港镇)的政府融资平台,实现超过银行利息的生息收入,这是比较保守但也是无奈的选择。

一些村酝酿联合起来,组团跨出张家港到苏北去买地,建标准型厂房,复制原有的村级经济发展之路。笔者认为,这一做法风险性较大,不符合村级集体经济“规避风险、稳定收益”的特征。首先是技术手段支撑不足。村一级集体经济组织不具有资源优势,人才资源更是缺乏。跨区域投资是资本输出,需要有专业的团队来运作,村组织显然做不到。其次是交易成本无法控制。跨区域投资需要和当地的各个部门、各社会势力打交道,交易成本无法轻易降低。再次是离开本地以后,对村集体资产的监管也成为难题。确切的说,村组织是以村党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为主体的,其主要功能是实现党和政府对农村的动员和领导,是村民实现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自治组织。发展村集体经济,目的是实现党对农村的领导和村民自治。因此,离开本地去从事高风险和高回报的纯商业性的经济活动不应是村集体经济的活动领域。

如何实现村级资本的保值增值又要避免高风险的投资,让资本变成资产,最好的途径就是让这些资本参与到新城区建设中,对新的商业性房产项目进行投资,形成如写字楼、酒店、打工楼和商铺等资产,通过出租这些资产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的目的。这符合“规避风险、稳定收益、服务经济”的要求,可以弥补新城区投资建设资本的不足,同时也可发挥村在区域内所具有的社会管理职能。

2.集体经济如何运行问题

在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城市化发展中,村民搬进城镇区域变成市民,村的界限很快会变得模糊了,有形的村已经没有了,而无形的能拴住村民(市民)聚在一起的,不再是共同的劳动共同的生活,而是共同的利益。村级组织(党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所具有的社会动员功能、管理功能被城市的社区组织所代替,但村集体经济仍然把村民紧紧联系在一起,这是一个经济共同体,是过去共同劳动、共同生活的延续。那么,如何强化这个共同体而不因居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呢?最重要的一点是建立起和村民利益直接联系起来的经济组织。张家港市一些村已经探索和建立起这样的经济组织,那就是社区股份合作制。这里所说的社区是村社区。社区股份合作制基本特点是把村集体资产量化到农户,按照人口和土地占有的不同进行股份分割。股份合作制的股权具有可以继承和不可转让等特点,体现了村社区人人具有股份的平等性、利益均沾性。加快社区股份合作制的成立、运行,可为城乡一体化以后的村级集体经济健康发展创造出良好的制度平台。

社区股份合作制的建立有效提供了村集体经济的产权、监管、运行等一系列制度框架。在这一制度的框架内,才能使村民身居城镇心系集体;才能使集体资产在村民关注下不流失;才能使村集体资产的经营者处理好风险和收益之间平衡问题,不出现所谓的“内部人控制”的弊端。赶在拆迁之前加快这项制度的实施,是稳定村民情绪的一项积极举措。

3.政府如何引导村级经济发展问题

城乡一体化的规划推动者、组织指挥者是政府,政府在城市建设中应发挥主导作用,应把村集体经济纳入到新城区建设中来,支持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诚然,各区镇新城区的开发建设需要通过制度化的招投标平台、市场化的手段来实现。但是绝大多数的村不可能像金港镇滩上村一样,具有足够大的资本在土地储备中心回购本村地界上的土地,用于商业化开发。政府要考虑通过联合参股共同开发,创造条件吸纳村集体资本,提高村集体资本参与新城区开发的热情。此外,各新建居民社区的门面房,应该让村集体资本优先购买,以加快村集体资本向资产的转化。

城乡一体化和城市化带来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到“十二五”末当张家港市城市化率达到68%以上的时候,还有多少人生活在农村?村的消亡是必然的,村级组织也必将被其他组织替代。那么,村级经济还能继续活跃在田间地头吗?显然,向城市发展,在城市的发展中求得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这是必然的选择,也是村级集体经济的美好的前景。

参考文献:

[1]文正邦.区域法治——深化依法治国方略中崭新的法治形态[J].甘肃社会科学,2008(6):106-111.

[2]李燕霞.地方法治概念辨析[J].社会科学战线,2006(6):307-308.

[3]王腊生.地方立法协作若干重大问题探讨[J].法治论丛,2008(3):69-75.

[4]宋方青,朱志昊.论我国区域立法合作[J].政治与法律,2009(11):19-26.

如何发展村级经济第2篇

>> 农村经济与职业教育的关系 服务农村经济的职业教育研究 谈谈如何将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结合 如何将电视媒体与微博有效的结合 论农村中等职业教育与农村经济发展的互促关系 办好职业教育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职业教育如何为农村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林业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探讨 基层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发展的有效措施探讨 如何提高农村经济管理的有效措施 浅析如何将教育游戏与小学数学有效的融合 浅谈如何将化学教学服务于农村经济建设 如何将信息技术与高职英语教学有效结合 浅谈如何将小数知识与生活实际有效结合 如何将语文实践能力与服装专业技能有效结合 浅谈如何将德育与体育教学有效结合 如何将基础英语与药学专业有效结合 如何将流行音乐与音乐教学有效结合 如何将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进行有效结合 如何将初中体育与多媒体有效结合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政治 > 探讨如何将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村经济有效的结合 探讨如何将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村经济有效的结合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平台,也是当前化解农村教育难题的有效途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建立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村经济良性循环机制仍然迫在眉睫。本文分析了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协调,并提出了解决建议。 关键词:职业教育;农村经济;建设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社会就业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能够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近几年我们会发现:一方面是农民对农业科学技术的迫切需求,一方面是农村职业教育生源短缺,学校资源浪费,农业管理部门无所事事。所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村经济结合迫在眉睫。

一、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矛盾

(1)农村职业教育缺乏农村特色,与劳动力实际要求相脱节。受各种条件的影响和制约长期以来农村职业教育不适应农民的需求。一方面是农民迫切需要提高现代农业的知识和技能,而另一方面却是农村大多农民等米下锅。出现这种落差的根本原因在于农村职业学校脱离农民实际需求,片面注重学历教育,办学模式单一,教育内容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严重脱节,没有根据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的要求,调整教育观念和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不能反映最新科技成果,实验实习基地的生产管理水平缺乏先进性和示范性,致使许多农家子弟面临“升学无望、就业无门、致富无术”的尴尬境地。

(2)教育培养目标主体错位。推动农村发展的主体是农民,农村职业教育的责任就是培养出真正热心农业、具有专业技术、能够开发致富、为农业经济做贡献的新型农民。然而现实的情况是农村职业教育培养的大多是管理者。这大大降低了他们对农村发展的关心程度。教育内容和形式与农村现实存在较大距离。由于许多农村职业学校都是由普通高中改制而成,管理模式和教学模式基本上来自普通中学,长期以来形成了以专业定向为主导的教育模式,从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教学方式甚至教学内容都是多年一贯制。这与不断变化的市场经济对劳动力数量、质量、类型、层次结构的要求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二、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村经济有效结合的建议

1.实现农科教真正意义上的结合

第一,进一步加强政府统筹,同时要重视培育市场调节机制。农、科、教是个平行的系统,在制定规划、确定项目、筹措资金、组织技术力量、安排设备和场地时,必须加强政府的协调和领导。这是中国的国情所决定的。如果离开政府的统筹、决策、组织、管理和协调,农、科、教结合是难以起步和长久的。

第二,项目教育是职业教育与农村经济开发结合的一个有效结合点。切实可行的项目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联系纽带,只有围绕具体项目的实施,农科教结合才不致被架空。

2.农村职业教育要主动结合农村经济开发,深化教学改革。中国农村职业教育要想取得当地的认同,在当地经济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必须在争取外部环境改善的同时,将工作重心逐步转移到内部改革和建设上来,把提高教学质量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

第一,淡化专业,强化课程。对职业教育来说,原来意义上的专业必须淡化,即淡化专业计划的界限,淡化专业计划的约束性。专业淡化之后,强化课程则是必然选择。强化课程的独立地位和课程的目标管理,保证各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增强学校设课和学生选课的自。淡化专业强化课程之后,会给职业教育带来新的活力,可以先有课程后有专业,可以实行学分制,学制和学籍有一定的灵活性。学历证书和资格证书分开,毕业生可以拥有一个学历加若干个资格证书。

第二,人才规格和教学内容的确定要有“让消费者参与设计”的思想和方法。现代市场经济要讲产销对路,有一个普遍采用的思想和方法就是“让消费者参与设计”。像北美的DA CUM 课程开发那样,从岗位能力分析入手,让当地企业界人士,农场主、行业中有经验的技术管理人员参与。农职学校应设计出适合农户小规模经营的专业课程,以适应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只有这样教学内容才能摆脱学科知识中心的束缚,才能解决教学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的矛盾。

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处于功利取向弱端的农村职业教育实行扶持和保护在强调农村职业教育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的同时,还应看到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对我国国计民生的重要性,农村职业教育应向许多国家那样受到必要的保护。

第一,重点建设一批骨干示范学校。由国家提供或通过引进外援,建设高水平的实验室和基地,通过银行的低息贷款发展校办产业。

第二、建设农村职业教育的研究服务体系。新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必须以农业、农村、农民为立足点,把农业技术推广、科研开发和教育与培训紧密结合起来,以职业教育为结合点,做好普、职、成三教同筹工作,建立起省市、县、乡村三级结构合理、层次分明的教育体系。在省市一级,建立农学院或农业专科学校,开展较高层次的农村技术教育,主要为农村培养专业课教师和技术创新与推广的尖子人才,打通高等教育通向农村之路。在县一级建立农业职业高中、农民职专或综合性的职教中心,主要进行中级技术人才的培养。县一级农职院校要作好“上连下带”,一方面为省市一级农业院校输送人才,另一方面根据本地特点开展灵活多样的"绿色证书"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促进当地主导产业的建立和县域经济的发展。乡村一级作为整个农村职业教育的终端,主要进行初级技术教育,可在原来乡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的基础上,同农业技术推广相衔接,注重对农户的现场、实地指导,并通过导向、示范、辐射作用促进农村先进技术在农户间的传播。

参考文献:

[1]徐丽杰.试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职业教育[J].甘肃农业,2006,11:314

[2]白文周,田桂林.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误区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5,12:118

如何发展村级经济第3篇

农村集体经济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深化农村改革,巩固党在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的客观需要;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现实需要。增加农村集体收入是发展农村公益事业、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为了摸清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县三级联创办公室对我县村级经济状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数据整理,现将村级经济建设调研情况及相关对策思考报告如下:

一、我县村级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1、村级经济发展不均衡,村级经营性收入集中在少数乡镇。经过调查,截止2004年底,我县村级组织经营性收入5668万,平均农民经营性收入283元。其中延庆镇农村的经营性收入4130万,占全县农村经营性总收入的72%,八达岭镇农村的经营性收入1313万,占全县农村经营性总收入23%,两个镇的经营性收入就占全县95%以上。

2、村级资产积累不均衡,村级组织贫富差距加大。我县村级经济发展不均衡,在高收入掩盖下的是整体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后劲严重不足。以延庆镇为例,2004年东关村的集体经营性收入1905万元,占全镇农村经营性收入的46%;全镇经营性收入在100万以上的村共8个,占全镇农村的17.8%,而经营性收入累计3732万元,占全镇农村经营性总收入的90.3%。全镇没有经营性收入的村14个,占全镇农村的31.1%。八达岭镇岔道村2004年经营性收入523.6,占全镇经营性收入的39.9%,其中收入在100万左右4个村,占全镇农村的26%,而经营性累计1007万元,占总收入的76.7%。

3、村级负债普遍存在,少数村资不抵债。全县农村累计负债2.53亿元。经济发达的农村负债经营情况正常。延庆镇农村总负债9923万,其中负债在1000万以上的村5个,占全镇农村的11%,而负债8044万元,占总负债的81.1%。而这五个负债村的经营性收入3126万元,占总经营性收入的75.6%。统计表明,我县村级负债经营情况良好。此外,全县共有14个村资不抵债占全县农村的10.9%。

二、近年来我县村级经济建设的几点启示

近年来,各级党组织坚定不移地带领农民群众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基层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巩固基层政权和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一项战略性措施来抓,积极探索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有力地促进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截止2004年,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72.6亿元,同比增长11.9%,农民人均劳动所得7058元,同比增长12.2%。村级集体经济年总收入在10万之间的村111个,占全县总数的29.5%;11万元到100万元之间的村69个,占18.1%;100万元以上的村11个,占2.9%。最好的原创免费公文站

(一)发挥优势,村级集体经济得到发展壮大。近年来,我县绝大多数农村基层党组织立足本村实际,利用多种途径和手段,增加集体收入,为富裕农民、服务农民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一是立足土地等自然资源优势,用足用活土地使用权,使土地等资源增值,集体增收。如延庆镇的东关村、解放街等村积极探索土地使用权经营的新路子,采取了土地租赁、有偿转让等形式,既挖掘了土地资源的潜力,又增加了农民和集体的收入。二是大力发展旅游业,我县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优势,八达岭镇的村级组织利用这一优势,使集体得到了收入,农民得到了实惠。

(二)坚持以财务公开为核心的村务公开制度,为村级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了制度保证。我县自2003年,在逐步建立了村务公开制度的同时,实行了村帐乡(镇)管,对村级事务形成了有力的监督约束机制。民主理财小组负责审核财务收支,凡不合理支出坚决不准入账,建立村级财务审计制度,确保了村级财务支出透明、合理、真实。目前,全县所有的行政村全部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坚持了村务公开制度,群众满意率达到95%以上,村级集体经济管理已初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三)村级党支部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为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人才保证。坚持以党的先进性建设为中心,充分发挥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全县5000名50岁以下、初中以上文化的农村党员全部参加了实用技术培训,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全县有农村党员示范户1200户,带动辐射农户5000多户;全县为无职务党员在环境卫生、社会治安、市场服务等设置岗位1593个,上岗党员5800名,占无职党员的82%。在我县个体私营企业和合作组织负责人中有党员1408名,经济能人中有党员450名,为带动农民致富起到了模范作用。

(四)包村工作工作为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给予有力支持。每年从县直单位抽调专人组成包村工作队,以实现低收入村增收、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增加村集体收入为目标,加大对全县108个低收入村的帮扶工作力度。2004年,包村工作累计协调和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办实事300多件,硬化路面63公里,帮助成立专业合作组织11个,铺设管线3000多延长米。通过包村工作给予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发展壮大村级经济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虽然近年来我县村级集体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但调查中也发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部分基层干部群众思想混乱,认识程度不高。部分群众和村干部对新形势下要不要发展、如何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存有模糊认识,少数基层干部提起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滔滔不绝,讲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却无话可说;有的甚至错误地认为,现在都是市场经济了,集体经济发展不发展无关大局;有的虽然认识到村级集体经济必须坚持发展,但面临无资金投入、无发展路子等实际困难,畏难发愁,迈不开步子;还有不少群众集体观念淡薄,对集体事务漠不关心,不管不问。这些模糊的、错误的认识,已成为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主观因素,导致在少数村出现了无人关心集体经济发展、无人负责抓集体经济的局面。

二是整体发展速度缓慢,相当一部分村集体经济仍十分薄弱,据统计,全县376个行政村中,经过调查,2004年,全县没有经营性收入的村172个,占全县农村的70%。没有从统计数字比较分析可以看出,我县集体经济发展速度还不够快,一部分村由于地理环境制约、缺乏能人引路等因素,集体经济不仅没有发展,反而呈现下降趋势;还有少数村集体经济一片空白,成为村级集体经济的“空壳村”,这些“空壳村”为保证村级工作的正常运转,只得借债,逐渐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包袱。

三是因为土地政策等原因,限制了集体经济发展整体水平的提高。农村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土地。除了部分村具备地理环境优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集体经济实力雄厚;相当一部分村除财政转移支付外,无任何集体经营收入。因为土地承包期川区30年不变,山区50年不变,致使农村集体发展无处落脚。在我县,有个村因为一户村民的抵制,致使100亩稻田养蟹示范园无法落户,失去了经济发展的好机遇。

受集体经济状况的制约,影响了构建农村和谐社会进程,影响了农村基层组织由管理型向管理-服务型的转变。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农村集体经济实力薄弱,导致了村级组织没钱兴办村级公益事业。在发展经济上,受村级组织自身经济条件的制约,对发展经济的项目投入乏力,在调整农业经济结构、提高农业科技含量,扶植村民搞规模化经营过程中,缺少必要的物质支持。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村级组织服务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职能的发挥,降低了村级组织在农民群众心目中的地位。

三、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的有效途径最好的原创免费公文站

(一)澄清模糊观念,切实提高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乡镇党委要结合乡镇和村工作实际,澄清那些只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了,集体发展不发展无关大局等错误观点,明确发展市场经济并不是只发展个体私营经济,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明确发展集体经济是保证农民共同富裕,实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的重要途径;明确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关系到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的巩固;明确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各级党组织的重要职责,从而不断深化对发展集体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二)明确目标,完善政策和措施,扶植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要高度重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工作,深入实际搞好调研,制定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方法措施,对村级经济发展做到思想上引、政策上扶、工作上帮、方法上教。要从政策上加大对村级集体经济的帮扶力度。制定优惠的财政政策,财政每年都要拿出专项资金,鼓励建立和发展“名、优、稀、特”产品基地,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尤其要对那些发展前景好但缺乏资金的村级集体经济项目进行重点扶持。县直、乡镇各涉农部门要深入开展对集体经济薄弱村的对口帮扶活动,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人才优势,开展智力支农活动,帮助解决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促进集体和农民收入的增长。

(三)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的多种实现形式。一是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在提升家庭经营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集体统一经营优势,加强民主管理,理顺分配关系,增强发展活力。二是积极发展股份合作制经济,打破区域和所有制界限,把农民劳动合作与社会资本、技术、管理合作结合起来,把土地、山林资源优势与商品开发结合起来,通过对传统集体经济进行股份制改造、新办经济实体,优化生产要素配置,盘活存量,引进增量,不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三是大力发展新型合作经济,引导村集体与基层农技组织、基层供销社、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大户等开展合作,发展技术指导、信息传递、物资供应、产品加工、市场营销等各类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和专业中介组织,实现农村集体经济向多层次、多领域延伸和扩张。努力创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和探索发展途径。采取创办集体企业、建设商品基地、开发优势资源、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城镇建设带动、招商引资带动、扶贫开发带动等多种模式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四)发展集体经济要结合各地实际。一是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集镇和城乡结合部、京冀交界、靠近公路沿线地区,要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积极依法参与城镇建设和发展商贸业、乡村旅游业,通过招商引资建造厂房、市场、商贸房和仓储设施等二、三产业载体,发展配套服务业。二是川区要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建设蔬菜、花卉、畜牧、水产等特色商品基地,发展农业龙头企业。三是山区、半山区,要通过参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创办生态农业和旅游园区、股份合作制林场、生态畜牧养殖小区,采取野生资源采集地有偿利用等办法,合理开发利用林业、药材、野生果品和野生菌类等特色产品。四是发展特色产业、组织劳务输出,不断带动集体经济发展。五是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在条件成熟的村开展旧村改造工作,促进村级经济发展。

(五)增加投入,加大对集体经济薄弱村的扶持力度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县各综合部门要结合推进小城镇建设和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经济薄弱村的投入力度,区别不同情况,逐年适度增加建设项目和经费,不断改善农村投资环境。各项专项资金直接支付到村,乡镇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站监督使用,实行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封闭运行,任何单位和部门都不得以任何理由抵扣、截留、挪用,确保资金足额落实到位和村工作正常运转。同时,加大对财政转移支付兑现工作的督查力度。同时,提高金融信贷服务水平。要加大对集体经济发展的信贷支持力度。农村信用社要把扶持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信贷支农的重点,支持集体发展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企业和经济实体。有关部门要积极协助符合条件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申请国债贴息资金、中小企业创新资金、外国政府贷款及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等用于发展。对有条件的农村集体企业,要积极引导、创造条件,支持其上市融资或发行企业债券。

(六)采取有效措施化解乡村不良债务。全面清理乡村各种债权、债务和担保金额,对清理出的不良债务要通过多种途径有效化解。一是对村集体因发展社会事业产生的债务,各级财政要在全面清理的基础上,筹集一定数额的资金,有计划地分期偿还。二是积极清收历史欠款,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开支,把经营情况列入公开的范围,接受群众的监督,确保管好、用好资产,防止流失并实现保值增值。三是兴办各种公益事业和企业要量力而行,村集体未经村民代表大会或村民大会讨论通过,不得举债建设新项目、新办企业和经济实体,坚决制止新的不良债务产生。最好的原创免费公文站

如何发展村级经济第4篇

一、村级集体经济中存在的问题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缓慢、不平衡、模式单一、管理粗放、效益低下,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表现为一下几个方面:

1.集体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一些乡镇企业改制成为民营企业,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环境出现了改变。另外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缺乏人才的支持,因为大多年轻人和有知识的人脱离了农村,使得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缺乏人才,特别是村级集体经济带头人年龄较大,知识老化,缺乏创新能力和经营意识,造成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着生产缺技术,决策缺能人,产业缺项目的局面。

2.集体土地产权关系不清。农村土地是农村集体经济中的主要资源。虽然采取联产承包重新赋予了农民土地使用权,但是农民并不能以产权主体的身份行使职能,集体资产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共同共有的产权关系并没有从本质上改变。突出表现在为一是土地所有权现行的人权属不清,造成产权主体错位。二是土地所有权归属不清,所有权主体缺位。

3.思想落后。有的村干部文化水平较低,思想保守,观念陈旧,缺乏开拓进取精神,不善于因地制宜发展本村的集体经济;有的村干部忙于“中心工作”,还要顾及自家的生产和生活,很少把时间和精力用于发展集体经济上;有的村干部“等、靠、要”的思想严重,对发展集体经济不热心,不主动去想点子,找路子;有的村干部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容易满足于出租房屋、土地、林地等微小的租金收入,对发展集体经济缺乏长远的规划和思路。

4.缺少政策支持和扶持

集体经济发展不仅缺乏总体规划,而且有关集体经济发展状况的基础数据也模糊不清,给政策制定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比较混乱、集体经济发展缺乏规范指导等问题。当前,农民群众迫切希望政府给予土地使用、启动资金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落后的,因资金短缺,普遍感到起步难;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村级集体企业,因建在集体所有土地上的房屋没有产权,面临随时拆迁的窘境,对今后的发展感到很困惑。

5.管理不规范。个别村组集体经济的合同签订不够规范,发包费、租金回收不力,造成集体虽有经济收入,但收入太低,有个别承包者长期拖欠承包费,村、组收取承包费困难。个别村委会只考虑当前,对长远发展考虑不够,土地低价出租等资源长期发包、收入提前消费等情况突出,缺乏具有“造血功能”的集体经济项目、收入,造成后来班子无可开发利用资源的被动局面。

二、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对策和措施

1.拓宽思路,积极探索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新途径

1.1各级党委政府要制定出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优惠政策,设立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村“一事一议”公益事业奖补和村级组织正常运转专项资金。优惠政策要体现村级集体以土地为主资产的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经营权、收益权。鼓励村集体将合法的存量非农建设用地,以使用权入股、租赁等形式与其他所有制经济合作,依法兴办二、三产业,获得稳定的土地收益。要加强支农资金整合,加大扶持力度,建立公共财政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

1.2要充分发挥各行政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行一村一策;充分发挥各地的山林资源、农业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等优势,发展特色经济;采取集体投资、农民入股和吸引工商资本投资等方式,科学开发优势产业,着力培育高效生态农业块状经济,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农家乐旅游,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要综合利用区位经济和产业人口集聚优势,鼓励兴建标准厂房、民工公寓、商贸、酒店、商铺等物业经济,通过物业出租等方法,获取稳定收入。结合县域产业发展,为现代服务业提供仓储场地等服务,开辟集体经济新的增收渠道。要与农业龙头企业、农技组织等合作,牵头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和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提前、产中、产后服务,实现集体经济向多层次、多领域的延伸和扩张。要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产的利用率。有条件的村要实施资本经营,努力从单一资本增值转向多种资本增值,提高集体资金利用率。

2.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如何发展村级经济第5篇

一、当前发展集体经济的客观要求

1、集体经济是村级财力的主要来源。村委会属于村民自治组织,不是一级政府,开支不在政府财政预算之内,因而无固定的经费来源。村干部的补助,村里一些必要的建设,仅靠“乡统筹、村提留”不够用。只有发展村集体经济,村级组织才有属于自己自由运转的资金。

2、集体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保障。村集体经济发展得好,村级组织统一支配的财力雄厚,就会完全有能力为全村人办大3、集体经济是巩固农村基层组织的根本保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得好,有钱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村兴民富,村党支部就会得到村民的拥护和爱戴,党的形象和威信也会不断得到提高和巩固。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困民穷,不但不能为村民谋利,而且还要为完成层层下达的各项指标不断伸手向农民要钱,增加农民负担,违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这样一来,影响了干群关系和党群关系。长此以往,就有可能动摇我们党的基础。

4、集体经济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坚强支柱。要实现现代化关键在于农村现代化的实现。当前已达到小康标准,并向现代化迈进的村,基本上都是集体经济搞得比较好的村。

二、勺窝乡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基本情况

勺窝乡总面积60.52平方公里,辖有23个村行政,有农户7148户,人口27236人。耕地面积15440.13亩,林地15444亩,荒山荒坡30004亩。各村都以农业种植业为主。而一些村虽具有良好的资源优势,但没有任何企业落户,集体收入几乎为零。部分村因有外来投资,开办煤矿企业,可获得一部分收入,维持了村一级工作的正常开展,如没天地村、勺窝村、压落村。 据统计,勺窝乡没有一个村年集体收入达万元以上的,可想而知,各村的集体经济是何等薄弱。近年来,勺窝乡党委、政府因地制宜,在没天地村建立了桃园示范基地1个,杨梅示范基地1个,引进外来投资,开办煤矿企业5个,从而解决了大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发展了农村经济。与此同时,还在湖坝村建立了蔬菜示范基地1个,六营村建立了60户的养牛示范基地。同时,还向上级争取,为没天地村、勺窝村、湖坝村开通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借助远教的资源优势,给农民传授农村先进实用技术、典型经验等,以此来带动其余各村的经济发展。但是,由于群众思想观念还比较陈旧,缺乏有较强经济意识,有魄力,能带领群众致富的带头人。导致了农村集体经济始终发展得比较缓慢。

农村集体经济是农村经济的组成部分,发展如何影响全乡经济大局。农村集体经济薄弱,将使农民生活环境和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较大的改善和提高,必然削弱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不但影响党在农村各项政策的贯彻实施,容易使农村产生不稳定因素,而且拖慢了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步伐,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不发展,必然会给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拖后腿。

三、勺窝乡当前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存在的问题

勺窝乡农村集体经济薄弱原因主要是基础弱,条件差,此外,影响因素和存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村一级领导班子素质不高,年龄结构、文化结构不合理,有的长期处于软弱涣散状态,不能很好的带领群众发展集体经济。大多数村干部年龄偏大,思想僵化,观念守旧,没有开拓创新精神,过多强调客观困难,等、靠、要的思想比较严重,市场经济意识不强,发展经济的能力较低。

2、鼓励支持村级发展集体经济的优惠政策少。对乡村发展的总体规划、生产布局、资源优势、发展思路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政府对农村发展集体经济缺乏必要引导,缺乏强有力的扶持措施和优惠政策,一些扶贫措施没有起到“造血”作用,无法引导村集体经济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3、集体积累来源渠道单一,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思路狭窄,有的村干部一提及发展,往往过分强调缺乏资金、人才、技术等客观条件,不能立足已有的土地、资源等优势求发展,资源没能得到充分开发利用。

4、通村道路路况差,运输不方便。甚至有的村还不通,导致了丰富的资源没有得到很好大开发利用。

四、勺窝乡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思考

1、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应加强村级班子建设,选好带头人。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必须首先着眼于农村党支部班子的加强和干部队伍素质的提高。选好村领导班子,把那些事业心强、懂经营、会管理、具有发展集体经济的强烈意识、开拓精神和不怕吃苦、秉公办事的人选进班子。2005年年初,已对部分村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实行村领导年轻化,大部分都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都能胜任村一级的工作。而且还要有计划地培养一批热爱家乡,扎根家乡,立志于改变家乡面貌,事业心和责任感强的有理想、有文化的年轻一代。同时,坚持不懈地抓好农村干部的培养教育。

2、发挥资源优势,找准发展路子。要因村因地制宜,正确认识资源,创新发展思路, 一切从当地实际出发,采取多种形式,不搞“一刀切”,不搞一个模式,确定不同的发展路子,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通过立足优势,选准路子,可以集体开发林场、果园、菜园、园林、养殖场、个人承包增加集体收入。

3、增强政策扶持力度。创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发展各种所有制形式的企业,特别是加快发展村级经营经济,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要继续放宽政策,放开领域,放手发展。乡党委政府要强化服务意识,切实转变观念和职能。积极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在政策制定、项目引进、信贷资金、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给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从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投入力度。对贫困村发展集体经济,应在资金、物资、技术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扶持,大力改善农民基本的生活和生产条件,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使之形成自我发展的能力。

5、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应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的管理。制定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办法,盘活现有资产,防止集体资产流失。对集体原有资产及农村资源,要通过采取承包、租赁、拍卖等形式交付农民开发利用,盘活集体资产,壮大集体经济实力。

如何发展村级经济第6篇

样本调查

群众临时自给自足,村农业主要以茶叶为主。小打小闹,优良的资源并没有改变村里的贫困。全村4个组,69户,198人,外出务工98人。2009年,全村外出务工收入20万元,茶叶收入8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1889元。月岩现有村级债务23.1万元,包括修路欠债10.15万元,欠民工工资1.85万元,欠村干部垫付款3万元,欠私人本息8.1万元。另外,群众欠村里提留款0.7万元。

月岩各项基础建设进展迅速,拆东墙补西墙。近几年来。债务迅速衍生。无钱办事的情况下,采取“拆东墙补西墙”方法,村里赊欠、拖欠村民的茶叶、工资,以贷款还款的形式解燃眉之急,雪球”越滚越多。和很多村一样,也勒紧了裤带”过日子。村党支部书记说:债务压头,制约村干部工作积极性,今年又有1个村民小组的组长打工去了今年还准备修桥、打路,集资办茶厂,基本陷入无人可喊的局面。

多次采取垫支、向亲朋借款和以个人身份担保贷款等方法筹集资金,村干部无奈成债主。村债已成为村支部书记的一块心病。为了村里的建设。给自己打了一张又一张“白条”总计3万元。诸如打路电费490元、农网改造运费120元、外出联络经费1.2万元…卓志欣1973年当村干部,2000年任村党支部书记至今,今年已满60岁,明年村里换届,不知后任如何看待前任债务,还有“白条”担心“冤有头,债无主”

辖6个村民小组,村是庄塌乡最为偏远的村之一。125户,352人,2009年村民人均纯收入1850元,现有村债9.3万元,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一是过去留下的老帐。上世纪90年代初期,办了一个木器加工厂,拖欠村民工资5000多元。二是去年形成的新帐。打了一条2.3公里的水泥路,需村级自筹19万元,已到位11.5万元,欠债7.5万元。三是村干部垫付的各项支出1.3万元。另外,村还有3万多元债权,为农户历年拖欠村集体的提留款。

贫困落后山村的真实缩影。村的人畜饮水是全乡最难的全村仅有1口1000方容积的病险骨干塘,艰难的生存条件。村老百姓自然生存条件之艰难。2/3户没有蓄水池,只能靠天喝水。村的13公里农电线路已严重老化,2/3都是上世纪90年代留下的木杆,照100瓦的灯泡,只相当于5瓦的光亮。路:去年已硬化了2.3公里通村公路。如果继续争取到通村公路项目,村里还要拿出40万配套资金。

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勤俭能否持家?2001年。想了些办法,上面来人来客,村干部轮流接待,收紧口袋。近3年来,全村共支出2400多元,其中,党报党刊征订费2000多元(日报》日报》人民之友》妇女生活》去年,林改经费支出400元,用于打印表格和购买圆珠笔,村干部误工补贴一分没发。只是勤俭持家固然可贵,却不能从根本上化解旧债。这些年,村里既没有争取到外援,也没有找到一条好的发展路子。实话实说。当务之急有两样,一是还债,二是发展。但是债如何化解?钱从哪里来?挑着这个一穷二白的担子,眼含热泪。不干事,老百姓看不来,干了事,又不敢欠帐。欠着帐,做着事,村干部队伍并不稳定。不过,并没有完全丧失信心。说:村里再节约一些,明年再还一年帐,喘口气,后年争取新的基建项目。

175户,新车村有7个村民小组。575人,外出务工120人。2009年村民人均纯收入2760元。新车村现有债务3万多元。其中1万多元是欠村干部垫付款,还有1万多元是村里改善基础设施的欠帐。但就在2007年,新车村还欠债30多万元。那么,短短4年时间内,这个既无优越自然条件、也无集体经济优势的小山村是如何解脱高额债务的呢?

这也是被债逼出来的1998年当村干部,跑出来的变化。新车村党支部书记跑项目的劲头在全乡是出了名的用他自己的话说。刚接手时几千元“白条子”漫山遍野。少则十多元,多则几百元。怎么办?拿着条子挨家挨户证实并兑现。新车村欠债的最高峰期,为应付各路债主,自己垫付过11万元,村报帐员唐汇娥垫付过9万多元。20072008年,国家建设扶贫项目落户新车,为新车先后带来90多万元资金,这便是等人积极呼吁,多方奔走跑回来的项目。这期间,村里积极配合工作组,发动群众,收集意见,筹集资金,上马扶贫项目,先后又有60多万元资金落户新车。两年后,新车发生的变化是喜人的不只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都走到全乡前列,更令人惊喜的村里的老帐、新债也在慢慢消融化解。

这与等村干部的思想观念和集体努力息息相关。说:村干部直接和老百姓打交道,欠债的路还有多长?新车村的化债之路在全乡属凤毛麟角的典型。保运转,保稳定,压力是最大的上面说不能举债建设,村干部就没胆子做事。但根据村里的实际情况,对老百姓有利的事,还是要做,只要不过于超前。但由于山区原本落后,自我造血功能差,所以他并不敢保证,村里今后要发展,难免不会增加新的债务。对于这些图强、思变的山村来说,欠债的路还有多长?

2009年,据统计。庄塌乡村级债务总额达到88.8万元,13个村(居)平均数达到6.8万元。主要包括村干部工资14.6万元,占11%基础设施建设如修路、农电改建、农田水利等68万元,占52%农业费税尾欠5.3万元,占4%

病痛”之因

1收不抵支产生负债。以前。收入渠道变窄,刚性支出又要保证,加剧了收支矛盾。农税改革后,尽管通过上级转移支付得到弥补,但只能从一定水平缓解紧张状况,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2垫交税费自愿负债。过去的农业税费征收过程中。村集体自愿为农户代缴各种税费,垫付后收不回来,导致“三角债”即农户欠集体,集体欠外债。税费改革之后,这笔钱不能再收取,尤其是实行惠农政策以来,不能硬性扣除,成为“死帐”

3公益事业增加负债。公益事业涉及道路硬化、农网改造、广播电视、学校建设、医疗卫生等诸多内容。而目前采用的项目建设要求地方配套”政策。为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很多村逾越经济发展水平和自身接受能力,财力缺乏、上级没有拨款、集体没有积累、摊派收不到位的情况下,只得通过贷款、集资等方式,造成举债建设。

4管理缺位造成负债。局部村财务管理不够规范。财务公开了但透明度不大,村集体贷款、担保等经济行为随意性大,大额开支管理混乱,发现时已成事实。加上每一届村干部都知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道理,以及政绩对自身利益的重要性,使得新任不会主动去揭前任“伤疤”更不愿替前任来还债。

5高额利息催生新债。由村干部在民间私人借贷引起的利息一般在1分到2分不等。息转本,本生息,债务利息成为新增债务,乡村债务陷入恶性循环。

病痛”之惑

1影响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和村干部工作积极性。税费改革后。而现有的村集体经济收入明显难以提供必要的财力支持,使村里很难走出“贫困落后—发展缓慢—贫困落后”怪圈,加之大量债务的形成,使村干部陷于经济矛盾纠纷中,相当一局部村干部为村集体垫支了日常费用,手中握的白条”难以调动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2影响干群关系和农村稳定。村里在借款时。但由于少数村不能兑现还款许诺,致使村干部威信下降,说话无人信,干事无人应。同时,面对债务,很多村感到手长衣袖短”想为群众办实事又拿不出钱来,群众得不到实惠,也觉得干部没“能耐”这不仅使债权债务双方发生矛盾,也疏远了党群干群关系。

3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由于旧债不能及时归还。农村因缺乏生产资金而发展困难。局部村一有资金就要还债,无法顾及对经济发展的投入。多数村由于债务额度较大,对农村教育、敬老、广播、公路、水利等公益性设施的维修、建设无力兴办,影响和制约了新农村建设进程。

医“病”之方

该乡积极采取措施,近年来。化解村级债务,取得一定效果,但困难与压力依然。村级债务如何化解?笔者认为,应该多措并举,突出重点,标本兼治。

1盘活债权。还有相当规模的债权,盘活债权不失为当前化解存量债务的一项办法。对拖欠个人且已经到期的乡村债务,可以在全面清理行政村所有可用资产的基础上,采取转让局部公共设施所有权和经营权等方式来变现清偿债务。而在盘活债权的同时,负债村还应对现有的闲置资产,如集体拥有的荒地、水面、机动地,以及闲置小型灌溉设施、机电设备、农机设备、厂房、公房等进行登记评估,然后通过拍卖或租赁的方式处置,所得收入用于还债。对垫缴税费任务形成的尾欠”问题,可采取两种办法:一是由上级财政拨付补助资金,给已交农户补一部分,给未交农户减免一部分,清收下剩部分。二是采用法律、行政、经济手段全面清收,对一次性还清有困难的农户允许分期归还,对有能力却拒不偿还的农户要依法清欠。这不仅可以解决遗留的税负公平问题,还能化解一部分债务,并对未来解决农村公共事务,建立民主决策新机制,起到积极作用。

2政策调控。建议上级考虑通过一些“加减并举”措施,对贫困山区乡村进行消赤减债,给予政策倾斜和财力补助。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的同时,可考虑每年给贫困村安排一定比例的偿债资金,专项用于化解乡村债务。对村级发展公益事业所欠的国有商业银行贷款等政策性债务,建议国家参照国有企业核销呆坏账的方法,或降息减债、或挂账停息、或债务转贷,以防滚“雪球”似的进一步膨胀。而对村级所欠的农业综合开发等财政有偿使用资金,实在无力清偿的实行核销豁免。

如何发展村级经济第7篇

现状一:厂家因劳动力成本业务都停留在省会城市,大卖场再厉害也不可能把爪子伸向农村。因地理环境特殊,目前中国广大的农村市场大部分离城镇较远,动则几十里路上百里,厂家因为劳动力成本高其业务基本上都是停留在省会市场乡村市场很少有业务下去,一般都是当地商半月或者一月装一车货跑一趟,稍微像样的活动在农村市场根本就看不到。大卖场和连锁超市厉害也很难把爪子伸向农村市场,光油耗和配送费用就难于承担,再加上路途遥远,你的产品再便宜几十里外的农村消费者也不可能进城来买回去消费,除非你的的高档耐用品。

现状二:改革开放30年,随着三农等各项惠农政策的倾斜,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不断向城镇居民生活水平靠近。2008年10月28日,国家统计局数据,根据6.5万户城镇居民家庭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865元;人均消费性支出为8346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8%,前三季度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5%。根据此前的数据显示,我国农民人均年收入从1978年的134元增加到2007年的4140元,同时人均消费达到了2514元。

现状三:改革开放以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力更生全面发展的扶贫道路使农民逐渐奔小康。经过30年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居民生活明显改善,居民拥有的财富迅速增加。国家统计局报告指出,扣除价格因素,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1978年实际增长6.5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6.3倍,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实际提高7.2倍,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从21.9元增加到1.3万元。城乡居民生活实现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现状四: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农村改革的全面部署,有利于我们真切地体会广阔农村怦然跳动的时代脉搏。一、市场化—— 以经济体制改革激发农村经济体的活力,从打破计划经济体制开始的,通过废除人民公社,建立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全面放开农产品市场等,走出了一条市场化改革之路。首先是确立和完善双层经营体制。其次是确立和保障农民对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的承包经营权。农民土地承包权的期限,起初为15年,后再延长30年,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 “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此外,推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将集体林地经营权承包给农民,承包期为70年。再次是改革和完善农产品流通体制。在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完善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挂钩的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健全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完善农产品市场调控体系,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完善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理顺比价关系,充分发挥市场价格对增产增收的促进作用。这表明:要继续发挥价值规律的作用,通过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农民增产又增收。二、 现代化—— 把国家粮食安全建立在农业现代化的坚实基础之上。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十七届三中全会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方向。不断推进农业生产条件的现代化、不断提高科教兴农的水平、不断优化农业及农村产业结构和布局、不断推进农业产品的现代化、不断推进农业及农村服务体系建设,都将有力推动农业及农村经济现代化的进程。三、民主化—— 尊重农民主体地位,保障农民各项权益,中国工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将于10月17日至21日在北京召开,在中国工会十五大1800名代表中,有47名农民工代表,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会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中第一次选出农民工代表。四、一体化—— 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融合。与计划经济体制相关联的,是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及治理方式。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破解“三农问题”必须跳出就“三农”抓“三农”的思维定式。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各项统筹之首,十七大明确提出了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理念,十七届三中全会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根本要求。可以说,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构成了新时期农村政策体系建设的新基点、农?科学化——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30年,农村改革充满了实践创新、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归根到底是推动广大农村走上科学发展之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十七届三中全会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战略任务,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充满活力。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把统筹兼顾作为的根本方法。

如何发展村级经济第8篇

关键词:村级债务;农村;村委会;村民

村级债务是指村民委员会在日常管理村民事务、发展农村经济的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债务。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村级债务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农村这片广袤土地上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国务院印发的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彻底清理乡村两级不良债务的通知》(〔1999〕40号)、《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级债务管理坚决制止新增债务的通知》(农经发200521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坚决制止发生新的乡村债务有关问题的通知》(200539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清理化解乡村债务工作的意见》(〔2006〕86号)、《关于开展全国村级债务债权摸底清查的通知》(农经办20061号)等,都表明了国家对于村级债务的重视,也表明了国家治理村级债务的信心和决心。走出村级债务治理困境,既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前提,也是当下社会主义新时期新农村建设的基础。研究村级债务问题,对推动农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实现我国农村的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村级债务现状

1.村级债务非常普遍

目前,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依然是改革攻坚克难中难啃的骨头。即使是在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下――例如种粮直补政策、农资综合补贴政策、良种补贴政策、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等政策倾斜,各地村委会在经济建设的过程中也会出现资金断层。这时村委会就会向金融机构举借债务。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与经济欠发达地区,在东南沿海的经济发达地区,依然普遍。

2.村级债务类别多、涉及面广

现有的村级债务不仅有向银行的抵押贷款,也有借村干部的名义向银行的信用贷款,还有向农业资金互助社的借款、向村民募集的资金等。这些村级债务涉及到的主体包含村民、村干部、当地银行、乡镇政府机构。

3.村级账册不健全,债务不清晰

我国大部分村委会并未形成健全的村级治理机制, 村级财务管理更是一团乱麻。大部分村委会并不单独建账册,而是委托乡镇一级农办来核算具体财务。村委会根据自己的需要,一些债务没能如实反映,很难从财务报表上看出村级债务的真实规模。

2 村级债务的不良后果

适度的债务有助于加快地方经济发展,但是债务规模过度,则会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沉重包袱,严重时将会影响社会稳定。

1.削弱村委会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当需要村民自己集资搞建设时,他们会认为自己是在为政府买单,而不愿出钱出力。村委会账务不公开,村民不明高额村级债务产生的原因,就会萌生村干部贪污的想法,对村委会丧失信心,这就激化了村民与干部、与政府之间的对立。

2.影响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常年累月积攒的村级债务久久得不到化解,村干部有了新规划、新想法,却苦于没有资金,在工作中无法施展拳脚。上级考核时,高垒的债台也必然影响考核业绩,不利于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到村官队伍中。

3.加大了乡镇政府的财政压力,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村级经济发展离不开上级拨款,当村委会资金难以收支平衡时,就会寄希望于乡镇一级的财政补助,希望能筹集到更多的拨款来为村级债务买单,这无疑会增加乡镇政府的经济压力。融资不到位,拨款就不及时,经济也就搞不上去。

3 村级债务为何会陷入困境?

1.经济薄弱,收不抵支

一方面缺乏外援:乡镇政府每年给下属村委会的拨款都只能在预算范围内,该预算是经过上级部门严格审批之后才执行的,额度极为有限。另一方面缺少内生动力:当我们走入一个乡村,映入眼帘的除了整葺一新的道路和房屋,还有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而原本属于他们的农田却无人耕耘,村子的经济发展必然落后,一旦遇到资金问题就会出现债务。

2.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任务重

乡镇政府会给村委会下达的订报纸、放置健身器材、居民房外墙出新、公厕改造等任务,为争创美丽乡村建设而造桥、造路。这些工程都决定了村委会财务支出的刚性,但是这些财政压力又不能转嫁到农民头上,就只能向金融机构举借高额债务,改良农村规划,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一旦债务到期没法还款或者还利息,不仅影响村委会的征信记录,甚至使得村委会债务陷入恶性循环。

3.村委会财务人员不能合理理财导致收不抵支

村委会成员的学历普遍不高,甚至能识字就可以当选。村委会的会计在任职前也没有严格要求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等相关证书,更没有理财的意识。村集体的财务管理普遍混乱,超标招待、超标用车比比皆是,当遇到资金问题时,只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地到乡镇政府去游说讨拨款,而不是想办法盘活村委会资金,使得源头不断有“活水”来。

4 如何带引村级债务治理工作走出当前困境?

1.从源头上控制,将村级债务的风险控制在可容忍的低水平

举债必有风险,如何将风险控制在一定合理范围内,是预防村级债务扩大化、恶性化的重点。在借债时,村委会负责人要严格审批制度,即使是良性债务也不能任由其发展。必要时可以借助金融机构的力量,构建符合我国农村现状的村级债务风险动态预警系统,设定风险警戒线,以实现对村级债务的实时动态监控。

2.实行村级财务公开制度

现有的村务公开制度,只是公开了村委会的日常事务,力度还不够。公开村级财务可以有效的接受村民的监督,接受舆论大众的监督,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既保证村民充分行使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也可以发挥外部监督的约束作用。

3.建立村干部离任审计制度,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建议引入外部独立的审计机构参与村干部的离任审计工作,以加大对村干部的外部监督强度。同时,在选择审计事务所的过程中,要保证审计的工作质量,防止沦为新的形象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