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高中语文课程资源

高中语文课程资源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4-03-14 11:24:09

高中语文课程资源

高中语文课程资源第1篇

关键词:农村中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0-243-01

长期以来,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由于多种原因把教材视为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们为了提高升学率把教材上罗列的知识点要求学生不断重复的进行枯燥、繁琐、机械的训练。严重扼杀了农村中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阻碍了农村中学生语文素质的发展,甚至导致产生厌学情绪。如何使农村中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呢?笔者认为:充分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以教材为中心是关键。还要充分利用校内外现有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在生活中学习和探索[1]。语文教学活动是农村语文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其活动资源,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农村中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笔者也谈谈粗浅之见:

一、以教材为中心,充分利用身边资源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语文课程应该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各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笔者认为农村中学语文教学在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方面,教师的任务是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设施,以教材为中心,给学生创造浓郁的学习氛围,定将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遵循语文学科规律,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余秋雨说:“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的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能把一切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与丑陋一起给你,使你驰骋古今,经天纬地。”自古以来我国就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诌。”的美读习惯。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在农村图书匮乏的情况下,教师要想方设法尽可能组织学生广泛阅读,使学生在广泛阅读文本过程中从字里行间提取信息,并将自己对语言的感悟、体验内化为富有个性色彩的语言过程。广泛阅读可以使学生从中认识历史和人生,提高观察判断理解生活的能力。教师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根据需要每周组织一次读书会。图书资料缺乏,我们可以号召学生从家里拿来各自的藏书,在教室里建立图书角。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读书心得,教师适时组织讨论,指导学生多角度阅读,培养阅读和欣赏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倡学生读中要疑。

三、形式多样,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说:语文课程应该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语文实践能力。笔者认为,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墙报、黑板报、学习专栏这些优势资源,把学生写得好的、哪怕只是有进步的文章或言论在学校或班级展示;成立中学生文学社、自办小报和社刊、鼓励学生积极投稿;招聘小记者,积极引导学生把校园中的新面貌、学生中的新事物诉诸笔端,登在专栏板报上;指导学生参加校、市、省、国家级作文竞赛;开展作文写作评优活动;鼓励学生动手写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重视激发学生对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的体验和感悟,指导学生向报刊投稿。为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搭建一个开放、自主的独具农村特色的课程资源平台。促进农村中学生语文素养全面提高和协调发展,培养农村中学生自主获取知识、运用知识能力,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既不脱离语文教材又不是为生硬地学习课本知识而学习课本知识。

四、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发以教材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资源

首先,要转变教材观。在农村初中学校,要合理开发并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资源,必须转变课本就是教材的陈旧教学观。须认识“教材只是例子”,在“新课程”理念下,教材内涵已经赋予更新的内涵:它既包括教师教学用书、挂图、卡片、图书、报刊、杂志等“图书教材”,也囊括电影、电视、广播、唱片、影音、录音机等“视听教材”,还有多媒体课件、各种教学软件等电子教材与网络教材。所以说,教材应成为最丰富的课程资源中心,师生可共享这些资源。其次,要转变“课堂即教室”的片面教育观念。从语文课程实施的活动空间来看,教室仅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之一。而广播电视、多媒体教学平台、书籍、报刊、美丽的校园、师生丰富多彩的生活,旖旎秀丽的自然风物等等,这一切都是我们宝贵的教学资源。农村地区初中虽然经济条件相对落后,但从作为课程要素来源的课程资源方面看是丰富多彩的。因此,教师可着重立足学校,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利用学校环境和现有设备,开发课程资源。

1、从校园环境中开发课程资源。

2、利用校园文化开发课程资源。

3、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设备的作用。教师可以利用实验器材组织开展实验活动,利用学校图书馆、班级图书角,开展阅读交流活动。

广大的农村中学语文教师要真正认识到教材是魔杖,而不是缰绳;要积极投身到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实践中去[2],合理利用,充分开发课程资源。农村中学教师只有利用自身这个重要的课程资源去演绎百家争鸣、万花齐放的课堂,才能迎来农村中学语文课程开发的一个又一个春天。相信,只要教师们不断努力探索更加形式多样的课程资源,课堂会更加高效,学生会更加乐学。

参考文献:

高中语文课程资源第2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课程资源 开发利用

目前,我国的教育正在进行深度改革,以迎合社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优秀的高素养的人才。因此,注重课程资源的利用开发,才能让我们的教学实现理想的教学目标。

语文教学资源包括课堂的教学资源和课外可学习的资源,内容涉及方方面面,如书本、网络、电视、广播、电视、电影、图书馆、博物馆、广告牌、报廊、布告栏等等。此外,一些社会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和日常生活所见所闻都是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开发语文课程的资源,就是寻找那些与人们文明文化息息相关的,并能够与语文教学相联系和结合的资源。有效地利用开发母语学习的课程,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增强学生学习文化的兴趣和质量,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那么,怎么开发利用语文教学资源呢?

一、有正确的课程资源观念

传统的课程观念中,过于强调“以书为本”的思想,盲目地认为课本是唯一的语文的课程资源,导致学生的学习被限定了范围。

教师要想解决上述这个问题,就必须转变观念,实现从“课本唯一学习课程资源”向“世界是个大的课程资源”的根本观念的转变。教师还要有强烈的对课程资源的认知意识,努力开发,有效利用周边世界的自然、人文、社会等多种资源。准确地来说,语文资源还是相当广泛的,对于它的开发利用,教师要抓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在语文课程方面也是无限的。自然资源是自然界中我们所看到的自然形态和人工的形态。教育者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走进自然,去体验观察我们大自然所带来的美妙和神奇。

(二)开发利用社区资源

在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学习也有一定的要求。学校应该适当发挥优势,进行不断的创造,为语文教学配备相应的设备,而且应该尽量让社会各方支持,以及和社区建立稳定联系,为学生学习语文创造一定的实践环境,从而使多种文化活动得以开展。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语文,还要在社区中让学生能将所学进行有效的运用。因此,开发利用学校资源是特别重要的。对于学校来说,语文课程资源是包括物化方面的资源还有人为方面的资源。

(三)开发利用家庭资源

在家庭中,也是存在着语文资源。家庭资源包含两方面:一方面是物化的设施和营造的文化环境,比如家庭藏书等。另一方面是家长。家长也可以是很好的学习资源,开发利用家长方面的课程资源也是很重要的,值得我们关注。

二、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教学策略

课程资源并不是直接就能被语文教学所使用,而是要对语文的课程资源进行一系列的筛选、重新组合、归类和选取等工作,才能将课程资源转化为课程使用。合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最重要的就是进行教学的优化策略。具体来说,有以下一些策略。

(一)筛选策略

大量的课程资源只是我们实施教学的备选材料,我们只有对这些材料进行严格的筛选,才能提炼发掘课程资源的价值,并不是“放到篮里的就是菜”。

(二)问题策略

围绕所存在和产生的一些问题对语文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是可以有效提高对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因此,我们应引导学生在学习课程时对产生的问题进行探索寻找,利用无限的课程资源对问题进行解答。这样,不仅让学生学习了解了课本知识,还让学生对我们的课外生活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而对书本知识的认识进一步加深了。

(三)专题策略

这种策略是指教师有针对性地对一些专题问题进行课程资源探寻,确定一个明确的主题,然后让学生从网络、社会、家庭生活、自然环境中有效地获取语文的学习资源。

(四)动态生成的策略

“动态生成”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的进行过程中,根据学生学习所存在的实际问题情况,演绎出新的教课学习内容。这些内容并不都存在于课本中,有的是突然出现在教学活动中。这是一种有重要意义的语文课程教学资源,但是目前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

三、结语

作为高中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要有较强的资源意识,开展一些具有创造性的活动,争创有利于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实践环境,加强学生对语文的理解和使用,全方面提高学生对语文的使用运用能力。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开发利用我们周边的语文资源,课程资源必将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课程的学习,使教学改革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王荣.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2]李芳.论当前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M].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2).

高中语文课程资源第3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程;影视资源;教育价值;教学目标

一、在主观认识上有效彰显影视资源的教育价值

对于影视资源,作为语文教师,首先应该认识到它的教育价值,因为这才是开发利用它的最终目的。只有彰显它的教育功能,才能真正实现将影视资源引入语文课程的意义,有效地为语文教育服务。

1.彰显影视资源的教育性

就语文课程来说,有利于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资源都具有教育意义,因为语文教育与素质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担负着学生健康成长的重任。影视是艺术家精神劳动的结晶,它熔铸了一种坚定的理想与追求,是认识生活、表现生活的生动形式,我们在运用它的同时应该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能够辨别价值观的正误,彰显它的教育性。

2.彰显影视资源的语文性

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要适度地引入影视资源,使它恰到好处地发挥功能,从而保留语文的原味道,如果只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兴趣,那只可能变成一种简单的娱乐活动,分散他们学习的注意力。教师要做的就是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给予一定的引导,培养他们的语文学习能力,真正实现利用影视资源为语文学习服务。

3.彰显影视资源的学习性

影视是一种与文学有着密切联系的艺术形式,如果抱着学习的态度去观看影视资源,那么就可以真正利用影视资源为语文教育服务,把它作为促进学生学习和认知的教学工具。但是,我们利用影视资源绝不是仅仅依靠观看画面片段,再加上几句简单的讲解,而是为他们创造一种学习的情境,让他们学会思考和辩解。

二、在课程实施上处理好影视资源与教学目标、内容、教材的关系

1.处理好影视资源与教学目标的关系

语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和核心,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它而展开,这当然也包括教学中影视资源的运用。我们在选取和剪辑影视资源时,首先要考虑它是否与教学目标相契合,是否能通过影视资源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是否能帮助他们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学会学习方法或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2.处理好影视资源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运用影视资源无疑可以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但是衡量一节语文课成功与否,不应依据内容是否有花样,而是应该看教师是否有效地传授学生知识,激发学生进行思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是否获得感知、感悟,所以在利用影视资源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学习影视的表达技巧,学会理解、积累和运用语言,并以不同的艺术手法表达出来。

3.处理好影视资源与语文教材的关系

根据新课标的教材编写建议,我们可以看出教材的编写符合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从语文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出发,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教材应该是学生进行学习、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而影视资源仅仅作为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促进学生的理解和思考,它不能取代教材的主体地位,只是一定程度上对教材的补充和延伸。因此,利用影视资源应该坚持以教材解读为主、影视欣赏为辅的原则。

三、清醒认识影视资源的负面效应

1.影视改编制约文本阅读

在影视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将文学阅读转化为影视阅读,大量的经典文学被翻拍成影视作品便是很有力的印证。比如,很多人认为“孙悟空”就是六小龄童扮演的模样,西天取经遇到的种种艰险就如电视中呈现的场景,本应该是想象中的虚构人物与场景,就这样被“真实”地摆在屏幕上,当学生欣赏完影视,便已经与原著产生了距离,一旦再阅读文本作品,他们或多或少会受影视的影响,对文本的内容、人物和场景等方面的认知拘于一格,对作品的评价和情境的感受也有着影视的影子。所以说,影视资源尤其是对文本的改编,很大程度上容易造成学生对文本理解的单一化,制约着他们对原著的阅读和理解。

2.影视画面束缚学生想象力

语文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借助想象力在脑海中进行再创造的过程。比如,《天净沙・秋思》虽然只有短短的28个字,但是蕴含的意义极其深远,从寥寥数字中我们想象到的是悲情四溢的“游子思归图”,但是如果经由电影镜头呈现出来,可能只是两个画面场景的组合,丝毫感受不到文本的意蕴。所以,影视资源一定程度上会束缚学生的想象力,这是它难以改变的缺点,在利用影视资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让学生展开与文本、作者的对话,最大限度地弥补这个缺憾。

3.影视内容具有双面性

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开发利用影视资源的重要目的,影视艺术以其绘声绘色的特点让人产生美感,具有潜移默化的审美教育作用,影视中积极的内容可以作为教育资源,放在教学中丰富教学手段、提升教育质量,但是还有很大一部分消极的内容对学生的影响也是极大的,尤其是很多电影、电视栏目的制作出于商业利益,并不考虑影视受众的年龄、教育需求,造成了影视资源的良莠不齐。在这种形势下,作为教师要有清醒的教育认识,联合家长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无论在校内还是校外,都要推荐他们观看内容积极的影片,最大限度地避免受不良影片的影响。

高中语文课程资源第4篇

一、要加强教师对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认识

随着我国新一轮课改力度的不断加大,语文课程教育新理念的出台,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出来,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语文教师作为语文教学活动中的指导者,必须强化课程资源意识,充分掌握更多课程资源,并努力发挥自己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有利条件,因时制宜地开发和整合语文教学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这是课程观念的更新,也是现代语文教育发展的必然。

二、教师应加强对主体资源的示范作用

由于教师本身的示范效应,教师的言行很大程度上成了教学主体——学生的标杆。所以,语文教师必须强化自身资源意识,提高自我认识,真正做好学生的示范。这里,教师的示范从内质上说应该是一种充满个性色彩的传承——教者对教学资源的独特解读,对教学资源的个性传达,以及学生的独特接收。所以,教师应当自觉学习新课程、新理论,形成新思维、新视角,最终形成有个性特色的有利于学生语文能力与创新意识形成的优良教育渠道,使课程开发意识真正有效地贯彻到教学实践中。

三、对语文课程资源的共享意识

教师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过程中,必须注意资源的共享。现在,许多一线教师都认识到教师分工合作、资源共享的优越性,如集体备课、跨学科交流以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有效合作等。通过这样的合作,不仅语文教师能更好地驾驭课堂,完成教学,学生们也学到了多领域的知识,拓宽了知识面,得到了能力的培养。

四、对语文教学主要素中学生资源的开发

高中语文课程资源第5篇

【关键词】高中;英语;课程资源;开发

新课程改革提倡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要求教师不能再单纯的一本教科书,一叠试卷地教授知识。而是希望通过各种资源和途径,让学生在学习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当前我国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非常有限,很多教师在平常教学过程中往往也忽视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导致课程目标的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之间存在着巨大差距。可以说,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确定的课程理念是很难成为实际的教育成果。因此,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好教科书等传统的课程资源,同时应该积极开发利用好其他的课程资源。

一、课程资源的概念

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指课程设置和教学信息来源,或者指所有的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课程资源的概念作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融合在课程内容,课程目标的完成和课程活动的实施之中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也对于英语课程资源的概念作出以下界定:“英语课程资源包括英语教材以及有利于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其它所有学习材料和辅助设施”。所以在高中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教科书的合理使用,还要积极主动的挖掘和利用各种有效的课程资源。像是广播影视节目、录音、录像资料、直观教具和实物、多媒体、各种形式的网络资源、报刊杂志等都应被合理利用起来。

二、课程资源开发的现状

国内对课程资源的研究相对国外较晚。早期国内并没有注意到课程资源的重要性,一直到1999年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及开发利用问题才被明确提出。不少学者也都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论述课程资源。但是很少有把高中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拿来专门研究的文章。在对“您对英语课程资源内容了解有多少?”这一问题进行回答时,认为自己对英语课程资源相关知识“非常了解”的仅占3.3%,“知道一些”的占90%,“不太了解”的占6.7%,可见教师开发英语课程资源的意识需要加强。开发意识淡薄必然就影响到开发的实践活动,教师不愿,也无法找到开发英语课程资源的途径和办法,这种局面极大地限制了高中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调查问卷结果显示英语教师对于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和英语课程资源内容也不是很了解。调查显示,仅有3.3%的教师对英语新课程资源非常了解,86.7%的教师了解一些。英语教师普遍对新课标不了解,平时只是顺手翻一翻相关资料。甚至还有10%的教师对新课标的内容几乎一无所知,他们认为没有时间也没有必要去学习课程标准的内容与要求,只要教好课,完成任务即可。

三、如何有效地开发高中英语课程资源

校内课程资源指学校范围内的课程资源,包括校内的各种场所、设施:如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信息中心等。校内人文资源,作为实现课程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最基本、最便利的资源包括教师、师生关系、班级组织、学生团体、校纪校风、校容校貌等。校内活动资源:如实验学习、座谈讨论、体育比赛等。校外课程资源,就是超出学校范围的课程资源。包括学生家庭、社区、乃至整个社会中各种可用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设施和条件,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从课程资源分布的角度考虑课程资源的类型,能够将校内生活和校外生活整合起来,体现社会即学校,生活即学习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全面体验生活。

对课程资源的划分仅仅就是为了分析的方便,课程资源的类型之间是存在着交叉的,如无论是校内资源还是校外资源都可以涵盖了条件性课程资源和素材性课程资源。

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对于学校课程的实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往往由于校内资源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方便,其利用率也更加高且校内课程资源是实现课程目标最基本、最便利的资源,因此校内课程资源应该占主导地位,毕竟校内课程资源没有充分开发,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就更成为奢谈;而校外课程资源则是起到一种辅的作用。有直观、形象、具体特点的实物资源包括:自然物质类,如水、金属、山川等。人类生产生活创造出来的物质类,如建筑、机械等。如笔墨纸砚、仪器等为教育教学活动专门制作的物品类。教师的言语活动含体态语言、班级或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及师生、学生之间交往等都属于活动资源。信息化资源指计算机网络,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Internet与校园网的接轨为高中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前景。由于网络教育具有不受时空限制、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丰富的网上教学资源、实时互动的教学方式和群体化合作学习等特点。正是由于信息化资源的无法替代的特征使其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开发与利用已势在必行,当然它也将是最富有开发与利用前景的资源类型。英语课程资源的分类没有统一的标准,各种不同类别的英语课程资源之间也存在重叠或交叉现象。

本文所研究的英语课程资源主要是指显性的素材性课程资源。提出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宗教甚至是国家政策的不同导致学生所接受到的教育内容不同。所以英语课程资源有多样性。课程资源多样性的提出使得师生不必局限于英语教材,可以从不同途径开发利用各种英语课程资源。英语课程资源除了呈现出多样性外,受地域、文化传统和学校、师生的差异影响还表现出具体性的特点。在不用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意识、风俗习惯、等各不相同,相应的英语课程资源各具特色;学校性质、规模、位置、传统以及教师素质和办学水平、学生个体的家庭背景、智力水平、生活经历的不同的不同导致英语课程资源的千差万别。英语教育工作者要有针对性的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此外,英语课程资源在其存在形态、结构、功能和价值上具有潜在性,表现在它不是现实的英语课程要素和条件,必须经过课程实施主体自觉能动地加以赋值、开发和利用,才能转化成现实的课程成分和相关条件,发挥英语课程作用和教育价值。徐继存曾提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遵循开放性、经济性、针对性和个性原则;吴刚平也曾指出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课程资源建设还需要特别注意解决三个方面的认识问题: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的建设必须纳入课程改革计划。

【参考文献】

[1]陈瑶.基于课程资源开发的中学英语阅读教学[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4(11).

[2]程晓堂.小学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2(5).

高中语文课程资源第6篇

论文摘要:目前,一些高职院校存在着对大学语文网络教学资源的误解和对资源库的不当建设,本文就这些现象提出整合高职大学语文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构想。整合高职大学语文精品课程网络资源需要校校合作、校企合作,需要体现高职特色,需要弥补语文应用中“表达与交流”的内容。建设高职大学语文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平台,还应注意资源利用市场的开拓,以真正实现资源共享。

一、高职大学语文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大学语文精品课程网络建设缺乏高职特色,定位欠科学

2003年起高职高专课程开始被列入国家级精品课程评审,当年高职高专课程占了评审总数的18%,近两年所占评审比例逐渐上升,但仍无法和普通高等院校相比。这说明高职高专精品课程建设远不及普通高等院校,大学语文也不例外。当前,许多高职大学语文精品课程网络建设受普通高等院校影响较大,从教学设计到教学模式,甚至教学内容都“似曾相识”,没有充分体现出当代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及学生的特点。

2.各自为政,出现大学语文“网络糙品”

在国家教育政策的积极鼓励下,各高职院校纷纷上马大学语文精品课程网络建设项目。然而由于各自为政,无法整合教师力量,导致网络精品课程良莠不齐,有的内容陈旧,有的设计简单,还有的“囊中羞涩”,点击几个栏目都属“尚在建设中”,而最集中的问题是未能实现资源共享。

3.难以实现网络资源共享,造成精品语文课程被闲置、浪费

2009年7月以来,国家精品课程资源中心连续12个月对2003~2009年获批的793门高职国家精品课程学校网站运行状况进行了监控。结果显示,有171门课程可访问率始终保持在良好(可访问率超过80%),其中却无大学语文的踪影。国家级精品课程尚且如此,可以想象省级精品、校级精品的情况。看来,不断改善大学语文精品课程支撑网站条件,确保网络畅通,及时更新和完善课程网上教学资源,保障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已迫在眉睫。

二、整合高职大学语文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意义

目前,我国高职大学语文精品课程网络建设出现的问题令人堪忧。种种弊病已经阻塞了教学名师先进的教学理念、独特的教学方法、高效的教学成果、宝贵的教学经验等重要资源的传播和利用。因此,我们有必要组织相关机构和人员,有计划有步骤、规范地整合高职大学语文精品课程网络资源,以有力促进各高职院校的合作,进一步传播先进教学理念,展示优质教改成果,这对提升高职大学语文精品课程总体资源占有水平、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

三、整合高职大学语文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思路

1.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共建共享资源

由于未能整合教师力量和欠缺专门的技术维护,各高职院校网站上的大学语文精品课程大多处在“一家之言”、“闭关自守”状态,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网络资源共享。要改变这种窘态,必须走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共建共享大学语文精品课程网络资源这条道路。各高职院校应更新观念,突破“肥水不流外人田”的保守思想,共建大学语文精品课程资源平台,集思广益,共同推进大学语文的教改工作。优质的教学资源要发扬光大,还需先进的网络设备及维护技术,否则,即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在校校合作的同时,还需校企合作,由专门运营、管理网络的企业参与这项工程,共建共享大学语文精品课程资源。这种运作模式在我国语文基础教育方面已不乏成功案例,如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中国语文网、语文新课程资源网等,均是整合全国数百所一流名校及数千一线老师的课件、教案、试卷、备课素材、论文和作文等资源,由企业进行技术维护的网上资源平台。

2.以高职为特色,科学定位大学语文

从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中的阐述,可以看出大学语文课程性质兼有人文性和工具性。这意味着大学语文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无论在哪所院校开设,均应发挥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增进大学生文化修养的作用。但高职院校相比普通高等院校有自己的特殊性,它的职业教育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这就明确了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主要内容是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高职学生的文化修养侧重于扎实系统的专业应用知识。而且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高职学生还有人文基础知识底子薄、自主学习能力较弱的特点。因此,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应融合职业教育的人文性、工具性、基础性与时代性特点,在中学语文教育基础上逐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与批判性思维,而无需完全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培养通才”目标把阅读教学博大精深化。高职语文还应在阅读熏陶下,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与世界观,注重与社会实践相联系,帮助学生初步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同时应照顾到专业特点,在文科学生方面凸显应用写作的工具性,提高文科生的应用写作能力;在理工科学生方面注重提升阅读能力,增强思维训练。高职大学语文惟有走出普通高校语文这片庐山,方能不迷失自我,在科学定位中成就“风景这边独好”。

3.以课程为中心,化整为零整合优质资源

鉴于当前高职大学语文教材品种繁多,参差不齐,而且未能完全反映高职特色,未能满足文、理、工、农、医等不同专业学生的需要,因此,应打破传统的以某校某教材的大学语文精品课程为单位来整合网络资源的做法,改以化整为零的方式,以模块组合为网络资源框架。为体现职业教育的人文性、工具性、基础性与时代性特点,高职大学语文的网络资源可分成“文学阅读鉴赏”和“表达与交流”两大母模块。“文学阅读鉴赏”下设“中国古典文学鉴赏”、“中国现当代文学鉴赏”、“外国古典文学鉴赏”与“外国当代文学鉴赏”四个子模块;“表达与交流”下设“普通话训练”、“朗诵技巧与艺术”、“演讲技巧与艺术”、“辩论技巧与艺术”、“应用写作训练”与“师生作品欣赏”六个子模块。

以课程为中心、化整为零整合优质资源的具体做法是将来自各高职院校的不同教材的大学语文精品课程内容以作品为纲进行整理归纳,有关作品的文献资料、电子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思考练习等内容均可放入“文学阅读鉴赏”、“表达与交流”两大模块。“表达与交流”模块内容突出了高职大学语文工具性特点,这些内容在现有的大学语文精品课程网络资源中很少见到,然而却是高职学生职业素质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许多高职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已涉及“表达与交流”内容,也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只是未能系统总结。因此“表达与交流”模块内容的建设是对现有高职大学语文的良好实践,是弥补以往语文应用项目网络资源的空缺。

应用这种模块形式整合网络资源便于师生上传精品资料,不一定要等到整门精品课程评估验收结束后才“千呼万唤始出来”,而且整门大学语文精品课程也未必能做到处处精彩时时领先,所以应用模块形式整合网络资源将会大大提高建设高职大学语文精品课程的效率。而它的最大优点是能快捷地满足不同学校不同专业师生工作学习的需要。通过共建共享资源,高职大学语文师生既能推进语文课程建设,又能各取所需,这应是“不拘一格建资源,抖擞语文快人心”的乐事。

4.以服务教学为宗旨,开拓资源利用市场

开拓资源利用市场,首先要使资源平台能立体辐射各地高职一线语文教师与广大学生,要确保网络畅通,师生可以随时访问网站,进行交流学习。其次,资源平台应依托强大的师资队伍,及时更新与完善网上资源,用丰富的教学参考资料、专业的教学指导信息、热门的前沿资讯与生动的课外瞭望等内容不断吸引广大师生利用语文网络资源。再者,可以合理利用物质刺激,提升师生利用资源的积极性。资源平台可免费分配给合作院校师生一定的下载资源点数,争取资源利用市场的先机。同时鼓励广大师生通过上传优质资源获取点数,以成为免费用户。当然也可以充值购买点数以获取优质语文资源,此举亦可为校企共建资源助力。

四、结束语

鲁迅先生曾就怎样对待外来民族文化问题提出了著名的“拿来主义”,他说“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称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称为新文艺”。这个“拿来”观点与网络资源的“整合”观点不谋而合。高职语文教师应顺应21世纪网络时代、信息时代的发展潮流,构建语文网络教学平台,整合语文网络资源,实现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立体互动、双赢共进的发展目标。缺失资源的整合,高职语文也不能自称为精品语文。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李克东.网络教学环境[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2.

[3]黄玲青.“六位一体”课程模式下的高职语文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08(10).

[4]刘超.浅谈网络环境下的高职大学语文教学[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0(3).

高中语文课程资源第7篇

论文摘要: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途径是多元的,本文视角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尤其是对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内容做了较为充分的探讨,在初中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实施案例中,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列举了案例,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和实践的操作性。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

和其他课程一样,现行的语文课程在体系上存在一些弊端,过于强调学科本位;过分追求语文学科严整的知识系统或训练系统,把自己孤立起来;过于强调统一、集中,使课程变得凝固、僵化,缺少弹性。要克服这些弊端,就必须在课程的视野下理解语文,搭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教育平台。为此,本文主要从“语文课程资源”、“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原则及课程资源观”、“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这三大面进行探讨。希望对基层的初中语文教师语文教学观念的更新、语文教学方式的转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语文课程资源

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越来越引起语文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人们也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丰富多彩的语文课程资源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保障。

语文课程资源的分类

课程资源是一个内涵十分宽泛的范畴,由于课程资源在我国还处于一个刚刚起步阶段,所以理论界对此做出的定义并不多.

1:语文课程资源内涵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另外, 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由此可见语文课程资源的范畴是较为广泛的。

2:语文课程资源分类

对课程资源的类型,我国学者按照不同的标准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2.1: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

校内课程资源,除了教科书以外,还有教师、学生,师生本身不同的经历、生活经验和不同的简历、学习方式、教学策略都是非常宝贵的非常直接的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校外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乡土资源、家庭资源等。

2.2: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

素材性课程资源是指学生学习和收获的对象从哪里来,包括各种知识、技能、经验、智慧、感受等因素;条件性课程资源是指那些并不是学生学习和收获的直接对象,但却是学生学习和有所收获的条件,包括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等因素。

2.3:显性课程资源和隐性课程资源

显性语文课程资源是指看得见、摸得着,可以直接运用于语文教学活动的课程资源;隐性课程资源是指学生在学习环境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

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十分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是语文课程观念的更新和完善,也是现代语文教育发展和新世纪语文教学改革深化的必然。搞好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全面提高语文教育质量必将产生积极而深刻的影响。可是,长期以来,教师对语文课程的理解相对来说比较狭隘,基本上局限于“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科书”,教师的教学行为也往往只是遵循“教学大纲”,执行“教学计划”,教授“教科书”。

1:语文教师对语文课程资源的认知和开发利用的现状

总体而言广大初中语文教师对语文课程资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资源意识淡薄;对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还初于无序状态;

1:1 校内语文课程资源

广大教师对校内各种形式的传统课程资源还是比较重视的,能够有意识地予以利用。但对除此以外的其他教学参考资料的利用则因人而异,相差就比较大了.

1:2 校外语文课程资源

语文教师对校外语文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一定的基础,但还很不充分,还有很大的空间需要挖掘。

1:3潜在语文课程资源

语文教师在思想上对隐性课程资源普遍不够重视。绝大多数教师不能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他们对成绩好、品行好的学生往往格外喜欢,对成绩差、习惯差学生总在心理上怀有歧视。

2:学生对语文课程资源的认知与开发利用的现状

总的来说学生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积极性和具体的方法需要教师给予相应的调动与指导。

2:1校内资源

在校内诸多语文课程资源中,教师是一个重要的资源,对学生语文学习的影响也很大,但教师对于自身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还不够重视,挖掘还很浅显。同时,学生对教科书这一重要的课程资源的兴趣也不太浓厚,忽视了对文本的反复咀嚼。

2:2校外资源

校外语文课程资源非常丰富,能明显能够感到学生对校外语文资源能意识到它的重要性,但在具体行动上却不够重视,忽视了对它的开发与利用。

2:3语文隐性课程资源

学生的语文学习受外界的隐性影响比较大,但由于这些语文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还处于无意识状态,因此对学生学习语文的影响力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二: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原则及课程资源观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能任意而行,需要一定的原则来规范。这些原则是根据课程资源基本特点和类型及开发条件提出的,对实际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操作有很大借鉴作用。

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为了课程目标的有效实现,这种针对性体现在不同课程目标应该开发与利用相应的课程资源。

2、开放性原则

课程资源是丰富的,要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去开发与利用。山川河流、城市乡村、奇花异草、书籍图片等,都是我们身边的资源,必须开发与利用有益于教育教学活动的一切可能的课程资源。

3、经济性原则

所有行为都离不开社会劳动与经济支持,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尽可能用最少的开支和精力,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树立正确的语文课程资源观

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新课程教材及其相关资源具有丰富和开放的特点,所以在落实课程资源的开发时,应当树立新的课程资源观,使各种资源和学校课程融为一体,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更大的空间。

1.树立“大语文”课程资源意识

语文是学校语文教学的核心材料,但我们必须摈弃传统的“教材就是教科书”的想法,应该建立大语文观。进行课程改革,必然要打破教材作为唯一的课程资源的模式,合理构建语文课程资源的结构和功能,以适应时展的多样化的需求。

2.语文教师是最重要的语文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离不开广大教师,教师应当成为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任务的主要承担者。没有一流的语文教师就没有一流的语文教育,通过这一最重要的课程资源的突破带动其它课程资源的优化发展。

3.学生也是重要的语文程资源

教育体系中,学生是主体之一,所有的教育都是围绕学生展开的。没有学生,课程就失去意义,没有存在的价值。因此,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象,更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

三: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长期以来,我国语文教育界没有课程资源的概念,也无视各种语文课程资源的存在,根本不可能有意识地充分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进行创造性地教学,绝大部分教师还不自觉的将语文课程资源的内容狭隘化地理解为语文教材。所以新课改要求语文教师要因地制宜地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

<一>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内容

1.校内语文课程资源

⑴.语文教师

作为母语教育,语文教育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再到后现代的教育理念的变革,语文教师的身份定位也经历了从知识的传授者到教学的主导者再到学习的合作者的变化,但语文的本质内涵始终决定了语文教育者不仅要有知识、能力,还要有精神的力量。对学生的影响而言,一个教师就是一本教科书。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的语文教师的综合素养既先于教学活动而存在,又在教学活动中得以丰富深化。语文教师的综合素养,应该包括语文教师的精神资源、知识资源、能力资源。

转贴于

1.1.语文教师的精神资源

语文内容自身所蕴涵的精神意义决定了执教者必须是一个有着创新意识和独立思想的人,他必须把课文本身所蕴含的生命形态、精神状态、道德情操等有机地转化为个体的生命体验,从而使语文学习变成富有独特生机和鲜活张力的美妙旅程。

1.2.语文教师的知识资源

成熟的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形成一个合理、规范、完善的知识结构,即不但有精神宽厚的“中心层知识”——专业学科、教育科学、教学法的知识,还要有扎实充足的“基础层知识”——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哲学等知识。

1.3.语文教师的能力资源

1.3.1教学设计能力

教学设计能力是指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设计能力。语文教师不能是现成教材和教参的传声筒,而应该对教学内容有深刻独到的理解,准确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设计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方式方法,要体现自己教学的个性特征,并逐渐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1.3.2课堂调控能力

包括对教学进程的合理掌握,对反馈信息的及时整合,对学生表现的恰当评价。

1.3.3科研能力

科研能力是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能力,教师不能只靠经验教学,而要研究自己的教学对象——学生,研究学科教学规律,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1.3.4语文教师的特殊才能

语文教师的特殊才能是指与语文教学有一定相关的才能,如写作、朗读、演讲、书法、表演、歌唱、绘画等才能。这些特殊才能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引入课堂,可以增强语文教学的感染力,沟通师生感情,激发学生兴趣;还可以在课外活动中一展教师的风采,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语文才能。

⑵.学生

从学生自身的角度来讲,学生的经验、情趣和学生之间的差异都是有效的课程资源,因此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对学生资源的价值是无法置之不理的。

⑶.语文教材

重新认识语文课本资源丰富多彩的特点具有重要意义。其一,认识到课本内容丰富的内涵,变语文教学的单调、乏味为多样性、趣味性,其二,有助于从根本上转变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课本丰富多彩的内容不是单靠教师讲出来的,它需要多种灵活的方式来实现,尤其是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其三,开发课本的人文性内涵,通过课本这个窗口,让学生看到文学世界的美丽风景,对开启学生心智、拓宽其精神视野、培育人文精神极有益处。

⑷.校园语文活动

校园语文活动也是一项重要的语文课程资源,已经为大家所熟知。对学生语文学习也有着积极的直接影响。

2.校外语文课程资源

2.1人力性语文课程资源

包含专家、学者,学生家长以及学生的亲戚、邻居、友人等社会各界人士,他们的思想观念、见闻阅历、知识技能、言谈举止、兴趣爱好等都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

2.2自然性语文课程资源

语文课程应该让学生保持对自然世界的好奇,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了解和认识自然世界的过程中感到兴奋与满足.从而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

2.3社会性语文课程资源

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中学生从小就要了解社会,从社会中汲取成长的营养。社会资源广阔无边,其中可以引入语文教育教学中来的课程资源也很丰富。

<二>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

开发和利用语文学习资源,目的是为学生、家长和教师的合作创造条件,最终让学生有意识地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掌握语文和运用语文,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1.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实施案例

在此,笔者选取了在语文教育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开发语文课程资源的案例,希望从这案例中教师能够得到一些参考和启示。

案例:语文课本剧表演: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

概述:这属于“语文课本剧表演”的开发形式,对课本上的一些小说和戏剧作品的学习,可以让有热情、有才艺的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在故事情节的展开过程中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这种对课本进行二次创作的表演方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审美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课本剧的排演过程中,我要求学生家长一起参与,或出点子,或提意见,或参与角色,让家长和学生在思维方式、审美意识等方面进行碰撞和磨合,从而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多层面地审视事物。

注意事项:从编写剧本、到登台表演,中间的过程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去体验,教师可以给予指导,但不要代办。要尽可能让每个学生参与。

优势与局限: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深入挖掘教材,发挥创造力,但易受道具、时间等局限。

2.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

为了更好的开发与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在以下几方面还需要加强:

2.1.加强对语文教师的培训,提高语文教师的综合素养。

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关键在于语文教师。因此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使他们投入到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去。

2.2.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主体要多样化

语文课程要想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性,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就必须发挥除专家、学校和教师的主体作用外,还必须充分发挥学生及学生家长在课程资源开发中的主体作用。

2.3.教师要创设良好的语文课程资源环境。

教师要营造一种宽松、和协的氛围,让学生养成收集语文资源的习惯,鼓励学生大胆去做。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是一个崭新的课题,笔者紧扣住新一轮基课程改革的理念,围绕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方面问题进行了探讨。意在为初中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实践提供可供参考的思路。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是一项系统工程,在研究的过程中,我觉得还有一些问题没有能够深入展开,如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之中,如何既要体现不同学科的特色,又不能形成学科壁垒。最后引用屈原的话与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主要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7月

高中语文课程资源第8篇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

一、语文课程资源

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越来越引起语文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人们也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丰富多彩的语文课程资源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保障。

1、语文课程资源的分类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另外,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由此可见语文课程资源的范畴是较为广泛的。

2、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十分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是语文课程观念的更新和完善,也是现代语文教育发展和新世纪语文教学改革深化的必然。搞好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全面提高语文教育质量必将产生积极而深刻的影响。可是,长期以来,教师对语文课程的理解相对来说比较狭隘,基本上局限于“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科书”,教师的教学行为也往往只是遵循“教学大纲”,执行“教学计划”,教授“教科书”。

二、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原则及课程资源观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能任意而行,需要一定的原则来规范。这些原则是根据课程资源基本特点和类型及开发条件提出的,对实际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操作有很大借鉴作用。

(1)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为了课程目标的有效实现,这种针对性体现在不同课程目标应该开发与利用相应的课程资源。

2、开放性原则

课程资源是丰富的,要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去开发与利用。山川河流、城市乡村、奇花异草、书籍图片等,都是我们身边的资源,必须开发与利用有益于教育教学活动的一切可能的课程资源。

(二)树立正确的语文课程资源观

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新课程教材及其相关资源具有丰富和开放的特点,所以在落实课程资源的开发时,应当树立新的课程资源观,使各种资源和学校课程融为一体,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更大的空间。

1.树立“大语文”课程资源意识

语文是学校语文教学的核心材料,但我们必须摈弃传统的“教材就是教科书”的想法,应该建立大语文观。进行课程改革,必然要打破教材作为唯一的课程资源的模式,合理构建语文课程资源的结构和功能,以适应时展的多样化的需求。

2.语文教师是最重要的语文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离不开广大教师,教师应当成为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任务的主要承担者。没有一流的语文教师就没有一流的语文教育,通过这一最重要的课程资源的突破带动其它课程资源的优化发展。

三、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长期以来,我国语文教育界没有课程资源的概念,也无视各种语文课程资源的存在,根本不可能有意识地充分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进行创造性地教学,绝大部分教师还不自觉的将语文课程资源的内容狭隘化地理解为语文教材。所以新课改要求语文教师要因地制宜地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

(一)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内容

1.校内语文课程资源

语文教师,作为母语教育,语文教育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再到后现代的教育理念的变革,语文教师的身份定位也经历了从知识的传授者到教学的主导者再到学习的合作者的变化,但语文的本质内涵始终决定了语文教育者不仅要有知识、能力,还要有精神的力量。

2.校外语文课程资源

人力性语文课程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