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大学安全教育

大学安全教育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4-01-16 16:12:31

大学安全教育

大学安全教育第1篇

目前,大学生安全教育是适应新时期高校发展壮大、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虽然它已成为高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由于高校对其重视力度不够,许多特征都体现了当下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结合现状,笔者对安全教育目前比较突出的特征进行梳理。

1.1实用主义理念,使得教育形式化

高校对于安全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当学校发生重大治安或刑事案件等安全事故时,安全教育才得到高校领导乃至社会的关注。这种被动的表现体现了一种实用主义理念,最终导致大学生的安全教育过于形式化,不能真正发挥安全教育的基础功能。

1.2内容滞后,不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形势

国际国内形势的复杂多变,高新技术的发展应用,使得高校和大学生面临许多非传统的安全问题。而目前高校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较多停留在防盗、防火、防骗等传统安全问题,就显得平白无味,当然这也是需要的,但由于教育内容平白无味,体现不出时代特征,因此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对安全知识的需求。

1.3形式单一,教育实效性低

有研究学者在对学校以何种形式开展安全教育的调查显示,59%的学生表示传统课堂教学和校园宣传标语是接受安全教育的基本形式。5%和12%的同学分别通过观看视频和模拟演练形式接受安全教育。当今时代背景下,课堂讲座、报告会或消防演练等传统安全教育,形式缺乏吸引力,安全教育实效性比较低。随着高科技信息时代的到来,面对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新挑战,理念之实用主义、内容之滞后以及教育之单一等特征都已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

二、安全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分析

从视觉形式学分析,一定内容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形式结合得相得益彰,才能使传播效果达到最佳。从传播学角度分析,安全教育的形式是衡量安全教育效果与否的重要尺度。新颖独特的内容,配以合理独创的表现形式,将会对安全教育的实效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1优化教学内容,抓住时代特征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大学生面临许多非传统的安全问题。经笔者调查,大学生安全教育内容除了有防盗、防火、防骗等传统人身、财产和消防安全问题之外,还应扩展到国家安全、校纪校规、公共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安全、校园周边安全以及网络安全等方面,符合当今社会形势发展趋势,不断贴近大学生群体安全的需求。当今社会竞争的激烈,导致学业、就业、经济以及情感等方面对大学生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威胁到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稳定和安全。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也成为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除了基本安全知识的学习,还要有技能的培训,融技能教育与知识传授为一体,全面提高大学生安全责任、意识、知识以及技能等综合素质,让学生由“知”的层面上升到“行”的层面。

2.2利用多种媒体教育形式,提高教学成效

各高校都不同程度地尝试和采用多种有效形式进行安全教育。在当今数字时代背景下,安全教育应在传统教育模式基础上,运用高科技手段将理论性灌输和实践性情景模拟有机结合起来,以适应当代大学生的需求。如形式上可采取多媒体、视频短片、海报平面设计、安全故事情景小舞台剧等视听结合的教育形式开展。有效提高安全教育的实效性,不但能够增强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学以致用,在生活中懂得如何自我保护,把安全隐患扼杀在摇篮中。

三、总结

大学安全教育第2篇

关键词:大学生;安全教育;现状;必要性

开学伊始本来是件髙兴的事,但接二连三发生的大学生失踪遇害事件却令人痛心。这些意外都发生在具备相当知识水平并且已经成年的女大学生身上,涉及苏州、济南、重庆三个不同的地方,而且受害人情况相似。这几件女大学生受侵害事件让我们想起了前些年发生在大学校园的几起侵害事件,如“马加爵”案、“药家鑫”案[1]、复旦大学投毒案等。不仅是这几起突发事件,日常高校生活中火灾、溺水、被骗等情况也时有发生,这些让我们不得不反思髙校大学生的安全教育问题。

―、当前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的现状

近些年来,高校安全事故频发,小到宿舍失窃、食物中毒、学生斗殴,大到宿舍火灾,使财产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同学矛盾演变为残害生命,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淡薄丧失性命。这些安全事故有些看起来很小,事实上已经触犯了法律,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究其原因,这些安全事故并不是单纯的偶然小事件,有其方方面面的必然联系,一方面积累了安全教育的经验和教训,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当前高校的安全教育现状令人堪忧。1.大学生安全意识淡薄开学之初,引起全社会关注的几起女大学生失踪遇害案件,引起人们开始关注大学生的安全问题。几个受害的女大学生都是因为缺乏安全意识,意识不到社会的险恶,才轻易地把自己的财产和生命安全随便交付给陌生人,最终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教室和宿舍可以说是最常去的地方,特别是宿舍,物品堆放比较多,用水用电比较复杂,许多大学生往往将贵重东西随意摆放。如果宿舍门窗肆意开放,就会给不法分子偷盗财物有机可趁。如果学生在宿舍内无视学校规定乱用电器,乱扯电线,改造线路,不仅会将自己置身于危险之中,也会让同寝室同学的生命和财产受到威胁。2.学校对安全教育的忽视目前开设的大学课程普遍缺乏安全教育课,缺乏安全常规教育,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还只是停留在讲座等非常规的形式上,而不能像其他专业课一样受到重视,被当做必修课传播安全技能、常识。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在接受了多年的高等教育后,一旦走向社会自我保护能力、危险认知能力却相当欠缺,为什么已经开设了安全教育课程的学校的学生在面对社会时,仍然缺乏最基本的处事能力和知识?因为,这些课程在某种程度上是形同虚设。这些课程注重形式,内容枯燥乏味,吸引不了学生去进行深入的学习研究,不能真正做到法律知识的传播,只停顿在读写听说等肤浅的表面。3.单亲家庭、独生子女家庭普遍存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和世界的接轨,人们的思想超越了传统,打破了束缚;与此同时,人们的家庭观念也随之淡化,离婚率越来越高,这就导致了大量的单亲家庭的出现。单亲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个性比较敏感,内心比较脆弱,注重外界对他的看法,甚至对周围的人抱有一种怀疑的态度。有些孩子同学关系不融洽,发生矛盾的时候特别容易走向极端,小到打架斗殴,大到拿利器伤人,甚至取人性命。这类学生是我们进行安全教育的重点。另一类重点就是独生子女。随着20世纪70年代计划生育政策的全面实施,我国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随之而来的是家庭对他们的过分保护。独生子女孩子缺少生活能力,面对困难、危险时缺乏抵抗能力。

二、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大学生安全教育应该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代表着朝气蓬勃的力量。他们的素质决定着国家的发展,所以对大学生的教育不可轻视。同时,大学生又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虽然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但是与社会接触较少,缺乏社会经验,思想上比较单纯,性格比较冲动。因此,必须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为他们以后走向社会、服务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1.一些大学生的犯罪事实要求我们进行安全教育大学生作为天之骄子,不管是生活上还是学习上都令很多人羡慕。大多数的大学生也能够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学习勤奋刻苦,生活上艰苦朴素,能够尊重老师、团结同学,圆满地完成学业、顺利地走向社会。但是,也有一小部分同学,忘记了来大学的初衷,在校园里做一些违反校规校纪,甚至是触犯法律的事情,最终辜负了老师和家长的期望,也葬送了自己光明的前途。这些行为有大有小,小到与同学喝酒打架,不爱护学校公物,宿舍内乱用违章电器以致造成火灾等等违反学校规定的事情。这些看似很小的事情其危害却不容小觑,比如上海商学院的女生宿舍失火事件,M—个小小的热得快,葬送了多少学生宝贵的生命。大到触犯法律,震惊全国,在全国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抹黑了人们对大学生的美好印象,也给校园稳定带来极大的冲击。比如云南大学的马加爵案、药家鑫案和复旦大学的投毒案等。这些行为触犯了法律,给学校管理、学校稳定,给法律的维护、社会的安定都带来极其恶劣的影响。大量的事实证明,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不容忽视。2.复杂的社会现状要求我们进行安全教育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改革的不断深人,社会发生着曰新月异的变化,大学已经不是独立于社会之外的“象牙塔”,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发展为普通教育。为了适应大环境的变化,大学也在不断地调整自己。随着高考的不断扩招,宽进宽出的政策使大学生的素质良莠不齐。另外,大学扩招、院校合并以及校园建设,使很多社会杂散人员进人校园,校园的不稳定因素在逐渐增多。往往是大学在某个地方建立、发展,周边的商贩也逐渐跟随着落脚,周边的环境也日渐复杂起来。随着网络的日渐发展,进人网络领域的人越来越多,大学生几乎没有不涉足网络领域的,网络已经逐渐成为他们接触社会、学习知识和进行社交的主要工具。但是,目前有关网络的规定和法律条文还比较欠缺,很多不法分子会利用网络给大学生传输不良信息,利用大学生进行不法活动。3.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要求我们进行安全教育把大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既是社会对大学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大学教育的根本任务。大学生走向犯罪的确越来越多,这和大学生所处的特殊环境和所受的特殊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大学生虽然接受了良好的专业知识教育,但是其知识结构不是很完善,例如,大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偏重于自己所在院系的专业,往往容易轻视其他方面的学习。这造成了很多大学生缺乏法律常识,甚至道德常识匮乏。另外,大学生一直生活在校园里,很少走向社会从事实践活动。这也使他们缺乏社会经验,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更容易走极端。所以,我们必须在进行知识传播的同时进行安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这既是对学生走向社会的铺垫,又能为社会提供合格的、所需的全面人才。4.大学生自身所处的特殊环境要求我们进行安全教育由于大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有的学生家庭贫困,连平时的生活都很困难,有的学生生活比较富裕,包括一些官二代、富二代之类的,平时生活比较奢侈,这当中的有些还比较骄横。这种贫富的反差对比对于有些刚步人大学的学生来说,会产生不平衡心理,产生攀比心理。在这种心态下,约束能力比较差的学生就会产生一些不好的想法,通过一些违法的手段来达到目的。大学生宿舍里发生的偷盗事件大部分就是内部宿舍人员所为。另外,有些家庭富裕的学生有着与生俱来的优越感,凌驾于其他同学之上,特别是朝夕相处的同宿舍人,这样就使矛盾不断滋生。长期存在的矛盾诱导了犯罪的出现,甚至危害到同学的生命。另外,大学生生长的不同地域环境,也使他们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和民族信仰。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面对挫折承受能力比较差,当遇到困难,发生矛盾时容易产生消极的念头,走向极端。所以,大学生自身的特殊原因也要求我们进行安全教育。

三、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内容

随着网络的发展,社会的日新月异,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也越来越多。笔者认为,大学生安全教育主要应该包括以下一些内容:1.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本来应该作为基础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基础环节,但事实上却成为基础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薄弱环节,这也与我国现行的髙考体制有关。以前,大学教育判断一^h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就是成绩,基于升学的压力,老师和家长都把成绩摆在第一位。面对髙考的压力和学习的重担,有些学生的心理发展逐渐偏离了正常的轨道,形成了孤僻、敏感、偏激的性格,所以,在大学生入校之初不能忽视心理健康教育。虽然大学的课程和生活节奏比起高中阶段相对轻松,但是,在大学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仍然不可忽视。以往,在大学校园中因为心理问题发生的惨案数不胜数,像“马加爵案”“复旦大学投毒案”和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砍人事件,都和大学生学习生活过程中心理发展逐渐偏离正常轨道有关。所以,对于大学生心理问题而引起的突发事件要做到防微杜渐,要对他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3]包括人际关系处理的教育、面对挫折的教育、心理卫生知识的传播等等。大学应该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全面权威的心理健康知识和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为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解决困惑、困扰,提供专业的咨询和服务。2.网络安全教育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大学生接触朋友、了解社会的一个重要工具。随着计算机知识的普及,网络的门槛越来越低,绝大多数大学生都能通过手机和电脑链接网络,获取大量的信息和知识,认识很多素未谋面的朋友。这虽然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生活,但也让大学生在未知的网络领域遭遇了危险。关于高校大学生特别是女大学生与陌生的网友见面遭到迫害的事件已数不胜数。特别是刚人大学的大一新生,刚刚离开父母的庇护,对外面的世界感到新鲜好奇,对社会毫无防范心理,这就让一些社会上的不法分子有机可趁。另外,一些外国团体也通过网络,宣传传输一些错误的言论,企图通过这些不法思想的传输制造错误的社会舆论和校园混乱。所以,我们应该在积极传输网络知识的同时注重网络安全教育,让大学生们有能力区分辨别什么是错误的思想、言论,什么行为会给自己带来危险,不要让自己成为别人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的工具,也不让自己置于危险的处境中。3.宿舍安全教育大学生离开自己的家,离开父母,来到梦想已久的大学校园,接触最多的人是自己的同学,接触最多的地方是宿舍。宿舍代替了同学们自己的家成了同学们在学校的小家,也是学习累了最能解除疲劳的地方。但是,这个最亲近的地方往往也成了最危险的地方。当同学们不注意宿舍用电,乱扯电线、私改电路、使用违章电器时,就给火灾的发生创造了机会。上海商学院四个香消玉殒的生命就是小小的热得快造成的苦果。每年因为这些不起眼的小过错引起的大火灾数不胜数。所以,宿舍安全是大学生在校期间最应该重视的安全。对大学生的进行宿舍安全教育,不仅要进行用电安全的教育,对他们强调保护自己的私有财产安全同样重要。另外,包括和舍友间的人际关系的处理等等,也应是进行宿舍安全教育的内容。

总之,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内容不仅仅局限在这三个方面,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涵盖十分广泛。例如:加强对大学生法律知识的传输,使他们不仅自己遵纪守法,同时在权利受到侵害时懂得运用法律捍卫自己的权益。加强食品安全教育,食品安全关系到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学校周边的食品卫生状况参差不齐,经营者对食品安全卫生的意识相当薄弱,很多还是无牌照经营。这些食品小摊点成为大学生食品安全的隐患。加强食品安全教育有利于大学生自觉远离不卫生的食品。[4]除此之外,还包括旅游安余教育、突发事件应对教育和游泳安全教育等等。这些都关系到大学生的生命安全,是大学生安全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应该引起高校的高度重视。

作者:李晓燕 单位:菏泽学院

参考文献:

[1]顏伟.大学生安全问题浅析[J].高教研究,2006,(2).

[2]杨芳.切实加强在校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2).

大学安全教育第3篇

一、学生不仅要会学习,也要会生活。

在大学四年里,我希看我的学生们不止把学习工作做得漂亮,还希看他们在大学里学会独立生活。例如最基本的——宿舍卫生,我经常会到学生们的宿舍往看看,被子要叠,床单被罩要勤换,地面要勤打扫,这的确都是小事,但是我经常对他们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要从细节铸造学生的成功之路。

往年上海某大学的女生宿舍由于违章使用电器而损害了学校的公共财产,并献出了自己年轻宝贵的生命,她们违章使用电器,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我是一名教师,我希看我的学生们能够健康快乐的从这里毕业,我不希看看到我的学生们由于违章使用电器而遭遇相同的境况。在班里我多次申明,不准在宿舍使用大功率电器,我也多次到宿舍往检查,有些同学对我的做法表示不理解,但是这么做,是为了他们,是为了学校。我也会继续和同学们沟通,使我和学生的观点达到更多的一致。

男生们大多不拘小节,这也表现在他们的生活上——在宿舍睡觉不插门,出往不锁门,临时串门不关门,这些都是安全隐患!为什么一号楼财产安全事故频发,我以为这跟学生们的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班会上我夸大,男生们离开宿舍之前要记得锁门,遇见可疑职员要及时向保卫处报告,切忌血气之勇,见义勇为也要有保护自己的聪明。

在这里,我想反映一下同学们的想法:是否可以为我们这几栋宿舍楼楼口安装摄像头呢?这样一来,可以对犯罪分子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也方便我院保卫处的同道们更好的参与校园安全建设,我相信这一举措一定会增加学生对我们的好感与信任。

二、卫生饮食,防止病从口进。

天气逐渐变热,食品*速率加快,好多学生喜欢在外面的小吃街买点小吃,我不鼓励学生们吃有馅儿的食品,买饭的时候应该挑选卫生状况相对较好的摊位进行消费;再一个,学生自己也应该具有初步的对事物新鲜程度的判定能力,看到饭菜不新鲜不要往凑合,身体健康是学习的基础;夏季冷饮开始走俏,我提醒学生们,吃冷饮也要适量,避免急性肠胃炎等疾病的发生。

三、可以尝试走进社会,切勿结交损友。

我跟学生们说,社会并非猛于虎,关键是看你如何挑选自己的路,走什么样的路,就会熟悉什么样的朋友,反之亦然。

大学生本身这一阶段的心里特征也比较复杂,既有学生具有的天真幼稚,又有成年人具有的成熟稳重,两者交错,有时会给学生们带来一定的误导——朋友多了路好走,要想路好走,要看你交什么样的朋友,益友珍贵,损友害己。很多学生开始尝试走进社会,例如打工,例如爱好爱好,使我们的同学结交了一些社会上的朋友,但是作为成年人的学生一定要谨记:社会上的人不是你的同学老师不是你的父母支属,对待他们一定要小心慎重,害人之心不可有但防人之心不可无。我也衷心的希看学生们可以早日长出饱满的羽翼,希看他们飞得更高,走的更远!

四、珍爱生命,阔别危险。

社会文化越加趋向于多元化,85、90后的学生们有相当一批人思想较为开放,有的学生们一起往KTV或者酒吧一类的娱乐场所往消遣,我个人表示理解,年轻人应该有自己的娱乐活动。但大是大非要摆在前面——一类的例如*、*、*等致使神经兴奋类药品学生们应当进步警惕,自己不往碰它们,也要学会保护自己,不吃不喝别人赠与的饮品食品,也不能由于他人的怂恿或是激将而呈英雄接触。

一些女生要尤其要进步对网络上“网友”的警惕,尽量不与其见面,要多利用网络资源学习、充实自我。女生出门逛街要结伴而行,看好钱包手机等珍贵物品,公共场合不露财,不穿暴露的服装,这都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大学安全教育第4篇

关键词: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教学

一、新形势下大学生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根据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定义,是指高等院校利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掌握基本安全常识,并获得相应的安全技能,以达到大学生学会自我保护,人身财产处于安全的目的。目前,我国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的内容十分广泛,传统的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主要包括国家安全、消防安全、心理健康、交通安全教育等方面的内容,但在新社会形势下,随着国家恐怖主义的兴起,大学生群体中艾滋病的流行,应加强包括反恐安全教育、艾滋病防治等内容。

目前我国某些高校推行的相关安全教育,只重视事后的安全教育。例如自由当学校出现火宅事故,或学生自杀坠楼等重大安全事故时,校方才强调对学生进行安全隐患检查或者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并且这些教育工作多流于表面文章,并未形成事前预防,事后教育持续有效的机制。

(二)安全教育的理论空洞,教学内容不实用

某些高校在推行安全教育过程中,只着重强调安全的意义和理论知识,疏忽对学生实际应变和防范安全隐患的能力的培养,因此,学生尽停留在的安全理论知识层面,较为欠缺实际的安全操作和演练,导致大学生在面对危险情况下,不懂如何自救应对的尴尬局面。

(三)安全教育的教学活动不新颖,方法陈旧

在安全教育课程安排上,由于缺乏实施安全教育的师资以及教学资源,大部分高校对大学生安全教育一般采取讲座形式,面对数千名学生以大讲座的形式开展安全知识普及。这种形式缺点是与学生主体互动不足,学生易疲乏,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大学生自身重视度不足,教学互动不积极

许多大学生对安全教育理解存在偏差:只要谨慎小心,就没有安全危机。当有意外发生时,这部分学生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和事物是非判断能力的不足,做事急于求成,不假思索和考量,非常容易造成安全事故。

二、大学生安全教育问题的成因

(一)社会因素

1.市场经济对社会传统道德观念造成冲击。在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例如享乐主义、虚无主义与颓废主义等思想的产生,影响到青年一代世界观、人生观的树立,甚至信仰、信念出现危机,缺乏社会责任感。

2.由于部分高校是对外开放的,因此校园也成为公共场所,某些大学校园更甚是外地游客观光的著名景点,因此,大量校外人员涌入校园,学生和社会人员频繁接触,导致高校的管理更加复杂化。

3.网络带来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现在是信息时代,网络已融入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大学生,作为网络公民的主群体,他们在网购,社交,网游、但在网络世界中,由于其公开性、开放性的特征,大学生更易接触到一些不良的暴力信息,黄色信息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学校因素的影响

1.思想政治工作不到位。部分高校较重视知识的传授,没有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未曾按思政工作的方法进行施教。大学生学习的安全知识,在思想上没有足够重视,导致大学生安全问题的频频出现。

2.安全教育管理不健全。由于大学生的管理制度不完善、工作不到位、安全管理方式不一致,导致频出大学生安全事故。高校管理缺乏对高校宿舍、校园的监管,管理者责任不明确,影响大学生校园的稳定、安全。

(三)家庭因素的影响

一是家庭环境,如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健康产生深刻的影响。二是家庭教育对每个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整个教育环节中最为重要组成部分。三是家庭影响有限,尤其是进入独生子女大学生时代,他们自身的特点也是存在安全隐患的重要部分。如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社会经验、心理素质脆弱。

(四)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

1.安全意识欠缺。大学生处于未成年向成年人过渡的年纪阶段,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是青年由依赖向独立,封闭向开放的阶段。在接受传统封闭的九年基础教育阶段,从大学开始,他们脱离父母的管制,从依赖家人生活,到独立生活转换,从封闭式学习到自主安排学习转化,因此大学生阶段,他们接触更多新奇的事物,探索更大的世界,但由于之前接受的教育,更多在于学习课本知识,安全防范意识的尤为缺乏。

2.安全行为、技能缺失。由于大学生阶段,更多是自主安排生活,他们有了更多的自由活动时间,由于他们安全意识的缺乏而这些生活习惯都将会给他们的安全带来隐患,如假期昼伏夜出,贵重物品随意摆放,缺少防范和戒备心,出行时玩手机而忽视危险源。另外,由于大学生安全课程一般以讲座形式进行开设,缺乏相应的模拟演练,对于火灾、踩踏事件或者灾害事故,因而对于相应的安全技能、自救知识了解甚少。

3.心理存在缺陷。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包括环境适应问题、学习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恋爱与性心理问题、择业与求职问题。由于大学生阶段,他们需要从依赖家庭到自主生活转变,在这个过程,就会出现“温室的小花朵”或者“妈宝”青年对生活、学习、人际等的不适应,面对一些生活或者学业的困难,倍感压力,从而产生抑郁、狂躁等心理问题。

三、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教学研究对策

(一)完善学校安全意识教育

1.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一是在安全教育中加入心理辅导内容。心理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有深层次的意义。二是在课程内容设置上,加大心理健康内容的比重。大学生阶段是向成年人过渡的阶段,这个时期,他们的心理较为敏感、脆弱,加之缺乏社会经验,对于事情的认知能力仍比较弱。所以,课程中加大心理健康的内容,使学生正确面对自己的弱点,疏导他们的情绪,及时预防安全问题。三是高校开设心理诊所,或者开通心理咨询热线,及时发现他们的压力,缓解他们情绪,若发现需要治疗心理疾病的学生,要及时劝导其治疗,定期追踪治疗进度。

2.强化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互联网+”是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因此安全教育也可利用这一平台加大宣传力度,例如通过建立APP或者微信公众号,把相应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公开宣传,提高大学生对网络信息是非的辨别能力,以防止各种不规范行为的发生。

3.加强大学生反恐安全教育。随着国际局势的发展和中东地区格局的变化,世界安全形势正面临严峻、深刻的考验。新疆与内地爆发的多起暴力恐怖事件亦表明,我国的安全形势也面临着诸多风险、威胁。从2014年3月1日,昆明火车站暴力恐怖袭击事件发生以来,多个场合对反恐工作的重要指示,说明我国坚决有力打击各种暴力恐怖活动,维护我国的和平与安定。另外,由于恐怖主义发生的突发性,象征性的和不可预测性,可引起普遍关注的社会恐怖,形成人们的未知恐惧,不仅使恐怖主义袭击的目标感到安全威胁,更重要的是让一般的社会普通人也间接成为恐怖袭击的目标。在这种新形势下,我国安全教育课程亦应强调反恐安全的重要性,应开设专门的反恐教育课程,通过讲座、专题班会、宣传栏展示等形式了解恐怖主义的危害,并可制作《大学生恐怖袭击防范知识》等宣传手册,增加其防范其恐怖袭击的机能、自救常识。

4.普及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指出,目前我国青年15-24岁的青年是艾滋病感染人群的主体群体,并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艾滋病也成为青少年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另外,现在有一个流行的新情况,学校的疫情呈快速上升的趋势。分析其原因,不外乎在于青年在大学阶段,一方面自由、便利的环境,另一方面对于性知识、自我保护意识的匮乏。因此,在大学生安全教育课堂中,教师应对艾滋病的概况、疫情的流行、艾滋病的喜欢博途径以及如何进行预防防范进行着重讲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性观念,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加强自身的艾滋病安全防范意识。

(二)重视家庭的安全教育功能人一出生,首先接触的是自己的父母。换言之,从婴儿时期开始,我们第一个老师,亦是我们的父母。因此,父母的言行举止、思想道德影响着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建立。父母可在家庭生活中,加强与子女的沟通,了解其思想动态,或者成长的困扰,对于培养其健全人格,预防心理疾病大有裨益。父母在平时日常的生活中,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教化孩子,在面对危险时,如何进行应对,会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从小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较强的安全意识,是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利用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自我安全素养

1.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其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目标。人生观伴随我们终身,对于某件事物、问题的看法与评价。我国的发展日新月异,市场经济竞争非常残酷。增强竞争意识、选择意识、成才意识、价值意识等是新形势下大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素质,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人生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做出正确的分析。

2.利用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良好的安全行为常识。通过教学课堂多媒体的教学,比如对于火灾现场的逃生技巧,如何使用消防灭火器这些消防知识,可利用教学PPT、视频小短片等形式,立体、生动展示给学生。对于人身安全,可在课堂中播放心脏复苏术等医学影片,学生一些医学小常识。另外,针对现今多发的网络诈骗新形势的安全问题,可采用专题讲座,聘请相关方面的专家到学校,进行专题讲述,防范网络诈骗等新形势安全威胁。

作者:宁羚妤 单位:广西警察学院

参考文献:

[1]陈理宣.教育学原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崔卓兰、江乐忠.高校公共安全法律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陆锦冲.关于高校安全教育新内容的思考.思想教育研究.2011(4).

大学安全教育第5篇

【关键词】安全教育;教学设计;实践

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为了适应大学生安全教育形式的需求,在大学期间开设安全教育课程逐渐成为高等教育的管理常态。相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大学生已经具备了对于人生和社会的基本认识,已经通过自身的生活经验形成了一定的认识和处理事物的基本观念。但是由于青年自身控制情绪和行为的能力尚不成熟,在自我保护和人际交往中存在对自身或他人造成危害的可能性。因此,努力加强自身品德修养和安全意识已经成为遏制危险事件发生的重要突破口。基于此,以大学生安全教育通用课本《我的平安我做主———大学生安全教育读本》为依据,选取了其中一个有代表性的章节,设计了本课节内容,以探寻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有效方式及合理手段。

一、学情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节选取的内容来自于《我的平安我做主———大学生安全教育读本》第一章的第一小节,主要内容为:宽容,为我们搭起守法的长城。全书第一章精心安排了法律法规的相关专题,内容设置充分体现了法制教育对于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和世界观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第一小节围绕坚守法律的道德基础展开,有意识地回避了法律规章制度强制性和严肃性的特征,从细腻的内心入手,将“宽容”品质视为守法的重要屏障,努力通过打开温暖的“宽容”之门来关闭冷酷的“犯法”之门。

(二)学生特点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为大一年级学生。因为年龄和生长环境的差异,80和90后的大学生呈现出了思维活跃、思路开阔,自主意识强、探索能力强等特点。因而在教学中须从学生实际出发,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

二、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1、让学生理解“宽容”对于守法的重要性,明确守法的根本是“宽容”;2、学会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努力培养“宽容”品德,为守法铸就坚固屏障。

(二)难点。1、如何将“宽容”品德形成的重要性从道德层次提升为法律层次,让学生深切体会到缺乏宽容不仅仅是个人良好品德的缺失,严重时更可能冲破道德底线,受到法律的制裁;2、如何将对“宽容”品德的理解由理论层次转化为实践层次,让学生真正学会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恰当的方式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影像播报现主题。1、教师引言:同学们,大家好!众所周知,法律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是为人处事的最高准则,是维护道德底线的最后屏障。2、教师提问:在大家的印象中,触犯法律框架的罪犯都是些什么样的人?(同时展示法院庭审和犯罪分子带手铐的图片,请学生讨论并举手回答)3、教师提问:通过大家的回答,我们发现:在大家的印象中,触犯法律的罪犯大多是穷凶极恶、无恶不作的坏人,而我们自认自己应该都是善良的普通人,那么触犯法律是否距离我们十分遥远呢?4、教师引言:下面,请同学们观看一组图片和视频,让我们通过活生生的事实看看触犯法律是否像我们原来想象的那样遥不可及。(播放早前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遭受审判的图片,同时解说其残害室友终受法律制裁的真实案例;播放近期复旦大学学生黄洋疑似被室友毒死的新闻视频,通过年轻生命陨落的残酷现实,引导学生警醒)5、教师提问:既然生活琐事也可能引发犯法行为,面对每天都无法回避的日常琐事,我们大家是不是只能在心惊胆颤中度过自己的人生呢?有没有什么有效的“法宝”能够帮助我们约束和保护自我呢?6、教师总结:上面的案例中,如果马加爵和复旦疑似毒害室友的林某能够心胸开阔、宽厚容忍与被害同学的误会和隔阂,也许悲剧不会上演。可见,守法的根本是“宽容”。

(二)拆字释义解内涵。1、教师引言:同学们,既然“宽容”的品德是我们遵守法纪的根本,“宽容”品质已经超越了传统的道德层面,上升为不可亵渎的法律层面。2、教师提问:请大家认真思考:您能描述出“宽容”的真正内涵吗?(请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验思考、讨论。)3、游戏布置:什么是宽容呢?请同学们先玩个“拆字释义”的游戏,看看谁对宽容的理解最准确,最有创意。4、教师总结:综合大家的观点,“宽容”都是宝盖头,可见都是宝贝。“宽”下面,是草字头和“见”,也就是说像杂草一样的看法都允许并存。“容”是两个“人”和一个“口”,就是你说你的理,我说我的理,可以求同存异。5、教师讲解:宽容的内涵:宽容,是宽厚和容忍,原谅和不计较他人,是以一种谅解和包容的心态和行为去对待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和意见、与自己不同的性格和志趣、甚至是别人的过错和冒犯,达到人与人的多样化的共处与合作。

(三)鲜活事例证因由。1、教师提问:通过上面的讲解,大家了解了“宽容”的基本内涵,但是,为什么“宽容”对于守法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呢?(请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验思考、讨论。)2、实验布置:通过“墨水实验”和“空间实验”,让学生直观生动地体会“宽容”品德的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揭示“宽容”对于守法发挥的重要作用做铺垫。3、教师提问:通过上面的实验,你能获得什么启示,理解为什么“宽容”对于守法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吗?(鼓励学生踊跃发言)。4、教师总结:如果以实验中的不同容器和空间喻心胸,宽容的心胸受到生活琐事烦扰的影响较小,即使无法避免受到影响,在面对问题时也往往能从理性出发,寻求合理的途径解决问题。下面,让我们一同看看“宽容”的重要性,看看为什么守法的根本是“宽容”?5、教师讲解:“宽容”的重要性。

(四)自主测试明水平。1、教师引言:同学们,既然宽容这么重要。那么你认为自己够宽容么?我们来做一个心理测试,老师这里有一份关于宽容度的心理测试题目,大家要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完成,测试的结果只有你自己知道,先来认识下自己。(指导学生完成心理测试)。2、出示资料:向学生发放心理测试题目,自主测试自身宽容度,并对照结果分析自身。

(五)集思广益献计策。1、教师引言:刚才我注意到:有的同学完成测试后,悄悄地低下了自己的头,看来测试结果可能不太理想。我相信大家都是追求进步的好学生,那么,如何提高自己的宽容力呢?2、教师引言:下面,我们听听名人的“宽容”小故事,看看你能不能获得什么启示?讲解故事:李斯特义收学员,试飞员和机械师。3、教师引言:同学们,在你的身边是不是也有许多宽容的人呢?下面就让我们用投票的方式,选出我们班的“宽容天使”。我们将根据票数的高低,评选出3位“宽容天使”。(组织同学投票并统计结果)并请各位“新鲜出炉”的“宽容天使”和大家分享下与同学融洽相处的心得体会!4、教师提问:同学们,通过上面的名人故事和身边实例,你获得了什么启示?如何在行动中提高自己的宽容力呢?有没有同学能够帮助大家总结一下?(鼓励大家踊跃发言)。教师总结:通过大家的总结,我们发现,可以从以下方面提高我们的宽容力。5、教师讲解:如何提高宽容度,铸就守法屏障。

(六)总结收获表决心。1、教师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了解和深化了“宽容”的内涵,分析和归纳了“宽容”的重要性,并且总结和实践了提高“宽容力”的方法。2、布置作业:请大家利用下课前的五分钟,用三个词写下你最讨厌的一个人在你心目当中的印象。在接下来的一个月中,请你用宽容的心态重新审视这个讨厌对象,努力发现他的优点。一个月后,再用三个词写下他在你心目当中的印象。一个月后,请将前后两次描述印象的词语对比并将你的感悟记录下来。3、教师引言:最后,让我们在美好的音乐声中,将之前实验中因为滴入墨水而变色的小杯中的水倒掉,以这种形式向狭隘的心胸告别,从今天开始,让我们都努力成为一个宽容的人。(播放“爱的奉献”音乐:...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四、教学总结

教学中尝试努力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注重师生的情感和思想交流,按照课程设计思路,整体完成了课程设定的教学内容,完成了预定的教学任务。虽然课程设计中努力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通过问题牵引带动学生主观思考,试图充分调动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仍无法完全摆脱对教师个体引导的依赖,对于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能力的提升没有做出有效改善。在今后教学中,应努力探索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提高自主设疑和解疑能力。

【参考文献】

[1]宋志伟.大学生安全教育[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大学安全教育第6篇

   大学生安全教育学习心得

   身着着各院的文化衫,我们2021级学子迎来了又一度的新生入学教育,处处洋溢着青春的气息。而首先迎面而来的便是作为重中之重的安全教育。

   或许,作为大学新生的我们或多或少的会对安全有所忽略,安全教育在此时就充当了提醒者的角色。它告诉我们电信诈骗无处不在,消防安全不容忽视。在听完了两场分别由公安与消防所做的宣讲后,我已对接下来可能遇到的安全隐患有了初步的认识。在切身经历了一场声势浩大救火演练后,更是将安全深深地牢记在脑中。作为大工2021级新生的一份子,我将在未来的大学4年乃至以后人生中,切身做到以下几点:

   关于电信诈骗:绝不轻易相信来自陌生人的有关钱的花言巧语,就算是来自熟悉的人的转账需求也要联系到本人,否则一概不理。在身边同学出现类似事件后,竭尽全力制止,并将危害告知与他。争取做到以一人带动周围人,将电信诈骗杜绝于身之外。在不幸遭遇诈骗后,也能做到遇事不慌张,及时拨打110寻求帮助。但是总而言之,希望电信诈骗能够远离我们每个人。

   就消防安全而言:对此,我认为这是关乎每个人人身安全的最迫切的需求。于一个大学生而言,这应当是我们必须掌握的知识。经历了今天的教育后,我对消防的认识也更进了一步。作为一个新时代的新青年,我将坚决做到决不在寝室使用大功率用电器,熟悉并真正掌握宿舍灭火器的使用方法,明白突遇火情时的应对方法,做到冷静面对,处事不慌。我相信,当自身将消防安全置于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位置上时,凶狠的火魔便也不绝会轻易光顾。另外,关于消防,我想在此表达我自身对驻扎一线,勇敢无畏的消防官兵的崇高敬意。无论怎样的险情,消防官兵总是一如既往,冲锋在前。残破的高楼挡不住他们的步伐,凶猛的大火灭不了他们的胆魄,俞是艰险俞向前。平凡创造的伟大往往更让人刻骨铭心,引用网络上一条评论:“凡人之躯,比肩神明。”

   综上述,小隐患往往在疏忽下将会成为大灾难,而在安全教育的加持下,希望每个人能够远离危险,坐拥安全又美好的人生。

   脚步轻灵,循着满地阳光,我们挂着笑,步入了大工的校园。未来在这里,我相信新的2021级同学必将以新心态面对新的校园,以新的面貌拥抱美好大工。

    大学生安全教育学习心得

   网络安全教育是国家安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网络安全教育或者国家安全的集中系统教育是中国在大国和强国道路上要补的课。政府要引导民众对于国家安全的长远方向和战略取向有准确认识。有几条基本思路可供借鉴:

   第一,政府不能包办一切,需要引导社会和市场资源共同参与,从全方位、多层次协调推进国家安全教育。比如,好莱坞大片是美国进行爱国主义和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电影把威胁具象化,这就是教育。所以我们也应该有自己的大片,当然也可以通过短视频、动画等形式把安全观念具象化。信息安全集中教育的重点就是要渗透、要持久。

   第二,建立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网络空间共同体首先是利益共同体,政府、企业、个人在信息安全上有共同利益;在此基础上,逐步建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网络安全教育首先检验的就是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乃至整个社会对网络安全的认识和知识储备。

   在国家安全问题上,政府首先要树立一个标杆,制定一个正确与错误的标准,从而实现网络的自由有序。对企业来说,安全是一种成本,所以企业不太愿意在网络安全上投资。因而,国家安全教育不是单向度的对人民的教育,而是对国内各层次的系统教育,从政府官员到企业人员,再到普通民众,各行各业都要将网络安全上升为指导生活、工作、学习的一种准则,并在具体的工作和生活中具体落实。

   此外,媒体要以负责任的方式进行相关知识的传播,避免对网络安全、信息安全进行放大和煽情报道,在制造新闻的娱乐性时,不要忘记媒体的社会责任。

    大学生安全教育学习心得

   通过这次的国家安全教育课,我认识到在现在我们应该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保障。

   在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到来之际,我们更要意识到维护国家安全,人人都是主角!这堂宣传课结合了目前发生于世界范围内的新冠疫情,中国在防疫面前做得非常棒,同时在积极援助其他国家抗疫面前也充分展现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我们注意到民众在公共安全事件面前绝不仅仅是被动的、被保护的对象,同时他们也是积极应对公共安全事件的主体。在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时,要坚定不移地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强化法制建设、强化政府职能建设、健全信息公开媒体与互联网管理制度、强化专家的科学精神与职业素养、健全应急管理机制、加强社会组织建设,完善社会力量参与机制、提升公民应对疫情灾情素质、切实把”预防为主“的方针落到实处、注重研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外溢风险及其应对政策措施。

   面对疫情,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可以做好日常的自我与家庭预防、利用假期丰富自我,做好心理调控、提升信息辨识能力、不传谣不造谣。大学生们创新前行,在积极对社会做贡献中,将实现自身的韧性增强和境界升华。

    大学生安全教育学习心得

   随着互联网、电信业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利用电话、短信、网络等方式进行虚假信息诈骗犯罪十分猖獗。今年以来全国范围电信诈骗金额达到7000亿人名币,诈骗名目繁多,涉案人员众多。

   我们学生自身在专业学习之余,自觉尝试接触社会,增加自身的社会经验,加强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同时重视安全教育,提高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对不清楚的事宜及时与学校老师沟通咨询;再者增强自身的心理素质,树立好正确的价值观和金钱观,一旦出现意外,沉着冷静,注意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及时与父母和老师沟通。

   不要有“贪图便宜”、“一夜暴富”“天上掉馅饼的心理;注意保护个人资料信息,不可随意注册、填写自己的身份、手机号码、银行卡号等私人信息;在做好自身防范的同时,积极向周围的亲人、朋友做好宣传;发现电信诈骗违法犯罪行为要及时报警。如果掉人不法份子所设络的陷阱,要及时采取措施,尽量减少损失。发现上当受骗不要有侥幸心理,应当迅速保存涉案证据,并及时报案。

   高校大学生诈骗案件频频发生已经成为严峻的社会问题,其背后所衍生的诸多问题都值得我们反思。在这次反诈教育上我深知电信诈骗的危害,并下定决心要为电信诈骗的清除工作做出自己的贡献。

大学安全教育第7篇

【关键词】大学生安全教育;安全教育格局;延扩教学时空

1引言

指出,“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1]。高校是开展安全教育工作的主要阵地,在当前内外因素复杂的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要比任何时候都要宽广,才能适应当前内外因素复杂的时代背景。加强重视并做好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确保高校政治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是高校安全教育的重要任务。

2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现状及问题分析

2.1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时空有限

2011年6月,广西自治区教育厅下发了《关于在全区高等学校开设安全教育课的通知》,要求全区各高校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确保大学生安全教育“三进”工作,即进课堂、进教材、进学分。其中,要求学分不得低于2学分,学时不得少于24学时。这一文件旨在要求高校加强重视高校安全教育工作,帮助大学生提高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和技能,建设安全文明校园,确保高校安全稳定。新形势下我国社会安定面临的威胁和挑战增多,特别是各种威胁和挑战联动效应明显[2]。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有着特定的教学任务,不可能将所有的教学时间都用来组织实施“大学生安全教育”,只能是在有限的时间让“大学生安全教育”进课堂。即使是走进课堂,课时也较少,甚至在有些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至今未走进课堂。

2.2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得不到相应重视

安全是人类生存、生活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大学生的安全问题事关学校与社会的稳定,做好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不仅要靠国家、政府机关和学校内部保卫组织的力量,还需要每个师生员工的共同参与、共同维护。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暂行规定》中明文要求:“高等学校应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列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学校各部门和群众组织要相互配合,积极开展安全教育、普及安全知识工作,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增强防范能力。”但现实中,真正落实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的只有学生工作处、保卫处。对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不重视,不关心是一种普遍现象。

2.3大学生掌握安全技能途径的局限性

安全教育是教育的基本内容,自然遵循教育的一般规律,但是安全教育教学又不同于其他的课程教学。其他的课程教学,学生可通过自学掌握知识,但安全教育如安全防范技能、防诈骗、防身术、应急逃生等技能都需要教师或专业人员的现场指导、演习等。所以学生通过自学获取安全技能的途径相对受限。

2.4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安全教育专业知识不强

安全教育师资队伍一般由辅导员,各二级学院书记、副书记,学生工作处行政人员,保卫处员工等组成,学校很少对安全教育教师队伍进行业务培训,同时缺乏相关专业人士对该师资队伍的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考试,使得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得不到安全教育专业知识的提升。

2.5安全教育教学课程设置不科学

高等学校安全教育课程是帮助大学生提高安全防范意识、知识和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但现实中,涉及安全教育类的课程只有《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单一,而且课程得不到重视,课时太少,设置不科学。

2.6教材内容的滞后性

就广西区内大部分高校而言,安全教育教材使用的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学生安全教育》,该教材部分教学内容未能体现时代要求。新的信息技术平台发展迅猛,日新月异,给大学生的生活带来新的影响。比如随着微信的流行使用,学生开微店、微信购物、微信抢红包、嘀嘀打车、网络贷款等相关安全事故案例时有发生,教材未与之与时俱进。

3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格局模式创新路径的实践与探讨

基于以上问题分析,怎样利用有限的教学时空延伸、扩展和改进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是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广西科技师范学院从构建课内、课外安全教育格局着手,延伸和扩展安全教育教学时空,使安全教育工作得到全面落实。笔者从实践的视角,探讨构建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格局的创新路径,为高校构建安全稳定文明校园提供实践经验和新的思考。

3.1构建课内安全教育格局的路径

构建课内安全教育格局主要是通过增设安全教育类课程构成,即,“进课堂”的安全教育课程化单一为多样。(1)开设《大学生安全教育》。针对专、本层次的学生开设《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设置为,专科:24学时,1.5学分,学制贯穿大学三年学习生涯;本科:32学时,2学分;学制贯穿大学四年学习生涯。教学内容涉及国家安全、心理安全、人身安全、财务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网络安全等方面。(2)开设《入学安全教育》。新生由于自身安全意识薄弱、对新学校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不了解等原因,容易上当受骗,因而新生入学阶段是往往是安全事故高发阶段。因此,针对新生开设《入学安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入学安全教育》课程安排在新生入学第一周,6学时,0.5学分。教学内容主要是校纪校规、法律法规、校园安全常识、防传销、防诈骗、防消费陷阱等。(3)开设《小学生安全与健康教育》。针对小学教育专业的师范生开设《小学生安全与健康教育》课程,课程安排在师范生即将毕业实习的学期,36学时,2学分。其教学目标是使小学教育专业的师范生掌握小学生安全与健康保健知识,掌握培养小学生安全与健康成长的相应教学技能,从而能够教授小学生增强安全与健康意识。教学内容涉及小学生安全教育、小学生健康教育、小学生安全教育教师教学技能训练三大模块。安全教育从小学阶段抓起,为中高等教育阶段安全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3.2构建课外安全教育格局的路径

构建课外安全教育格局主要是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延伸和扩展有限的安全教育教学时间和空间,加强和全面落实安全教育。(1)成立高校安全委员会。成立高校安全委员会是实现高校安全稳定的迫切需要,是确保学校安全发展、确保学校文明和谐的重要保障,目的是更好适应高校校园安全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建立高效统一的校园安全体制,加强对学校安全工作的领导。高校安全委员会由校长、学校党委书记、分管学生工作的相关领导以及各二级学院主管领导组成,该委员会定期开展由安全委员会会员出席的“安全接待日座谈会”,听取学生的安全诉求,回答学生的提问,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学生利益诉求,统一学生思想,把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学生工作处根据学生反映的问题和安全委员会决议,与保卫处、后勤处、教务处、财基处等部门组成联动机制,制定问题整改方案,把解决问题落实到实处,以此推进学生安全教育工作。(2)重视安全教育,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要依靠学生管理部门、保卫处、后勤处、学校党、(团)组织等部门,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从管理机制上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工作。要建立、健全校园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完善安全教育运行机制,进一步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制。安全教育工作由校党办、学生工作处、保卫处负责,教务处、后勤处、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团委等相关部门相互配合,明确职责,加强协作,层层落实;辅导员、专兼职老师、学生管理等人员都应参与其中,形成全校齐抓共管的安全教育格局。(3)加强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对安全教育师资队伍进行安全理论知识和业务培训,组织安全教育技能资格考试,安全教育教师须通过业务培训并取得安全教育技能资格证书。在此基础上建设一支相对稳定、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的安全教育师资队伍,保证大学生安全教育质量。(4)开展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专题研讨会。定期召开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专题研讨会,对学生安全教育工作进行研讨和分享,推广先进的经验和工作方法,从而促进安全教育工作制度完善和加强学术交流。(5)成立安全咨询室。大学生中除了存在共性的安全问题,在实际生活中,大学生的个体安全问题却是千差万别的。为了对症下药,使安全教育具有时代性、科学性、针对性,还应当建立大学生安全咨询机构,开展安全咨询服务活动。安全咨询的范围包括帮助大学生依法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依靠有关组织解决大学生面临的现实安全问题等。(6)组织开展安全教育知识讲座。利用各种有效手段与当地国家安全局、医院、普法办、计生办、疾控中心、交通局等单位通力合作搭建安全常识宣传平台,利用该平台组织开展安全教育知识讲座。(7)开拓大学生掌握安全技能的途径。安全防范技能、防身术、遇火灾逃生、溺水自救、突发疾病自救等需要教师或专业人员的现场指导。高校可以和当地公安、消防、地震、卫生等相关单位联合,通过组织模拟训练、实地演练等使大学生掌握安全技能。(8)建立安全教育工作表彰制度。每年开展一次安全教育工作表彰大会,通过表彰大会对一年来在安全教育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对安全教育工作中的先进事迹进行宣传和推广。(9)开展安全文化建设系列活动。积极利用校报、板报、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各种媒体宣传安全知识和提供安全信息咨询;开展安全知识竞赛、微电影大赛、“防诈骗²防传销”小品演出比赛等各种活动,通过体验和实训使学生掌握安全防范技能,深刻领悟开展安全教育的重要性。(10)安全教育教学管理。积极开展教研室活动组织教学,集体备课、组织公开课、组建团队教学,整理汇编发生在校内外的安全事故案例辅助教学,研讨教学方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教材。(11)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通过开展主题班会学习“形势与政策”,增强学生对国家安全的忧患意识,引导学生深化对国情、区情、校情的认识,树立爱国情怀、报国之志。(12)节假日安全教育。针对“五一”、“十一”、“壮族三月三”长假和寒、暑假的特点,对学生进行遵守公共秩序、交通安全、保密安全等教育。要求各二级学院认真做好节假日安全教育工作,做好学生节假日去向排查工作、做好学生收假返校情况统计。(13)周末值班制度推动安全教育。安排学校行政人员周末留校值班,并贯彻落实“周走访制”,即在带班领导的领导下,值班人员周末走访校园及学生宿舍,排查安全隐患。(14)毕业生安全教育。学生毕业离校前,加强毕业生离校前思想、纪律、行为教育。针对毕业生的特点,组织主题教育活动,围绕抵制传销、就业、实习等内容开展安全教育,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和文明离校教育。

4结语

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坚持以大学生安全为宗旨,坚持预防为主、教育为先的教育原则,校园安全是安全教育的基石和归宿。通过构建课内、课外安全教育格局有助于克服大学生安全教育课堂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有助于延伸和扩展大学生安全教育教学时空,使安全教育工作得到全面落实;有助于创新高校安全教育工作,促进校园安全稳定,确保高校政治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参考文献】

[1]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外文局.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中国社会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总体国家安全观干部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3]莫锦荣.大学生安全教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大学安全教育第8篇

【关键词】新形势;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

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既事关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又是整个社会公共安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作为科学文化教育中心和主阵地,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校园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影响,和谐校园建设对整个和谐社会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加强新形势下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是高校落实中央关于构建和谐社会要求的具体体现,更是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这对于推进高校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形势下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中提到:“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不断变化和高校改革的深入进行,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涉及的内容日益广泛。根据顾海良教授对高等学校安全的归纳,高校安全包括十三项内容,即人身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安全、心理安全、政治安全、网络安全、国家安全、国防安全、教育安全、财务安全、学术安全、行政安全等。这十三项内容高校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也几乎全部涉及。许多高校已建立起一整套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的机制,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的特点,当前依然凸显其必要性。

1、加强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客观需要。

高校作为我国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重最要的基地,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高校进行西化、分化的阴谋从未停止。在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国内外各类人员来往流动频繁,西方敌对势力乘机以各种形式对高校进行渗透,培养和平演变的内部力量。而和平年代的大学生很容易放松警惕,淡化安全意识,对国家安全认识模糊,不能全方位理解新形势下的国家安全,不能正确看待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不能自觉地把维护国家安全与自身的责任联系起来,认为国家安全是部队、公安、消防、情报系统和其他国家安全系统相关部门的事情,于己无关。一些大学生缺乏政治敏感度和明辨是非的能力,甚至思想麻痹,有意无意地充当了敌对势力的帮凶,给国家安全带来极大危害,给国家利益造成重大损失,其深刻教训不容忽视。因此,高校安全是关系政局的稳定,是争夺未来接班人的主战场。加强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增强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树立新的国家安全观,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客观需要。

2、加强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是保持社会稳定的现实需要。

稳定是社会发展的前提,也是人类个体发展的基本保障。邓小平同志在1989年与美国总统布什会谈时指出:“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离开这一点,什么都搞不成”。新形势下中国的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高校由过去的封闭型转变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开放型,传统意义上的高墙深院已经只是一种形式。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滚滚大潮,高校的大学生公共安全也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多种形式、多个校区办学和后勤社会化改革,校园各方面的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已经变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小社会”。今日的高校已不再是与世隔绝的“象牙之塔”,而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纽带,其拉动辐射作用和推动产业发展的特点日趋明显,周边地区的商业、服务业等发展迅速,流动人员不断增加,成分更趋复杂,这就使高校周边地区的治安环境相对严峻,校园公共安全问题越来越关系到社会稳定。特别是近几年来,涉及高校的案件逐年增多,使校园正常的秩序受到严重影响,同时也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所以,正如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中指出,要做到“切实抓好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工作,有效防范各种潜在风险,善于趋利避害,积极化危为机”,就应该切实加强高校大学生的公共安全教育,这是维护社会稳定的现实需要。

3、加强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是大学生成长发展的迫切需要。

加强在校生的公共安全教育,能提高大学生自身防灾抗变的能力。大学生在校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同时,学习、了解、掌握一些安全常识,可以减少自身在校期间的安全风险。大学校园治安刑事案件及各类事故的发生除了某些客观原因,还与当代大学生社会经验缺乏、安全意识薄弱密切相关。李岚清同志曾在其《教育访谈录》中说:“每见到一份事故报告,都要引起我阵阵心痛。尽管许多事故最终都能依法查处并追究责任,但人死不能复生,亡羊补牢,毕竟为时已晚。人死了,还谈什么教书育人呢?生命不保,谈何教育!”保护大学生的人身安全,就是保护国家的人才资源。学生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提高,能够使学生对可能发生的危害有高度敏感性,维护校园公共安全,保证大学生健康成长。同时,加强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能够完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如今人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能否独立面对突如其来的灾害,社会纷繁复杂的现象,经受得住挫折是现代人才素质的一个考验。学习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的技能,提高安全防范能力,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从而实现职业生涯的安全与健康,促进自身更好的发展。可见,加强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是实现大学生安全成长和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新形势下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的滞后性

根据社会现实的需要,在《高等教育法》、《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试行)》、《普通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和法规中,明确指出高等院校必须对大学生进行公共安全教育;2008年7月上海市教育委员也颁布了《上海市大学生安全教育大纲》,强调要进一步提升上海市高校安全工作管理水平,提高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知识和能力。目前各高校普遍制定了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及管理规定,通过专题讲座、报刊杂志、横幅宣传等形式来开展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但绝大多数高校的公共安全教育明显落后于新形势的发展,造成教育效果不明显。这种滞后性体现在多方面,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既有宏观因素,也有微观因素,既有外在因素,也有内在因素。

1、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滞后的外在因素。

第一、社会原因。不管是自然灾害诱发的还是人为原因诱发的高校公共安全事故,事故的背后都离不开社会原因。一方面整个社会公共安全教育滞后,公众公共安全防范意识不强,直接影响大学生公共安全的意识。在社会变革、权益相争的过程中,忽视公共安全、权钱交易的现象屡见不鲜,因而各行各业都有可能发生公共安全问题。特别是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和人口的日益集中,对公众公共安全防范的滞后性提出了挑战。另一方面,全员参与的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模式尚未形成。公共安全能力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组成部分,是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重要保障,也是毕业后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取胜的重要条件。国家提倡“全员育人”,但现实中要真正实现全员参与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仍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第二、家庭原因。一方面,家庭教育是第一课堂,大学生公共安全意识的强弱最先取决于家庭教育对公共安全的重视程度。在号召全员育人的过程中,家庭作用的发挥缺失或滞后,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公共教育的效果。另一方面,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中,高校并轨,后勤逐渐向社会化过渡,权责利分解到职能部门,当代大学生的各种日常开支明显增加。与此同时,许多家长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面临下岗待业,家庭经济来源没有保障,经济负担不断加重。家庭在经济上的困难若处理不当,就可能演变成在校大学生的不安定因素,给高校公共安全带来隐患。

第三、法律原因。一方面制度不完善,目前我国在公共安全建设领域的立法,总的来说已经初具规模,但由于没有从总体上来把握对公共安全建设的制度设计,所以我国关于公共安全建设的法律制度还不健全,特别是一些关于高校公共安全的重要法律法规尚未完善,有关公共安全的立法适用范围较窄或者层次比较低,仅适用于个别领域的公共安全法律法规占绝大多数。另一方面可操作性不强,在已经制定出台的公共安全法律法规中,公共安全建设的组织保障体制也比较分散,形成了公共安全建设组织保障体制错综复杂的局面,可操作性有待提高。

2、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滞后的内在因素。

第一、学校方面。一是重视不够,部分高校对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公共安全教育理念仍跟不上新形势的发展,没有全面贯彻高校公共安全教育的方针,没有真正树立起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大安全观,致使公共安全教育长期得不到真正落实。随着学校管理系统的分化,真正落实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的只有高校保卫干部和政治辅导员。二是投入不够,部分高校领导片面强调学术科研,轻视政治引导,应该安排的课时没有安排,应该解决的教研设备没有更新,甚至必要的师资培训也没有进行,没有将公共安全教育纳入正规课程教学体系,对学生的安全教育缺乏深入性、系统性。加之高校全员育人意识不强,导致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

第二、教师方面。一是教师队伍专业素质有待加强。高校保卫干部和大学生辅导员是安全教育教师队伍的主体,在学生的安全教育与管理方面付出了很多大量心血。但这支公共安全教育队伍往往没有经过正规学习和专业训练,难以开展深入的公共安全教育,也缺乏必要的学习与交流,更谈不上进行安全教育的研究工作。二是教育内容老化枯燥,不能体现出时代性,缺乏规范的教材和系统的科学知识,公共安全教育内容五花八门,深度和广度皆达不到要求,教学效果不理想。三是教育手段陈旧落后,往往停留于传统的说教和宣传方式,对于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动手能力强调不够,公共安全教育就像纸上谈兵,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影响了学生安全意识的养成与防范能力的提高。

第三、学生方面。一是大学生耐挫能力较弱,目前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期,大学生就业艰难、社会竞争激烈、贫富差距加大等因素,使当代大学生心理压力增大,失去了“天之骄子”优越感;二是大学生社会阅历肤浅,当代大学生都是在父母和老师的呵护下长大,其社会经历往往是从一个学校升学到另外一个学校,思想比较单纯,良莠不分,加上大学生群体头脑中固有的理想化、任性化、简单化等因素,自律意识淡薄,导致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偏离;三是大学生应对突发事件能力有限,大学生虽然生理、心理趋于成熟,知识水平较高,但对可能发生的各种安全问题,缺乏必要的重视和警惕,留下了种种影响安全的隐患,并由此造成各种安全事故。

由此可以看出,当前高校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已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改变这种教育的滞后性,就要注重加强公共安全教育实施过程中的可操作性。

三、新形势下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的可操作性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是新形势下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如何改变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的滞后性,增强教育过程的可操作性,解决客观存在的实际问题,是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工作成败的关键。

1、教育观念重视,这是改进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的前提。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观念上真正重视了,才能标本兼治。一要坚持“高校无小事”。学校各级组织真正从思想观念上予以重视,高校一旦发生公共安全问题,大多是突发性事件,作为人员密集、知识分子扎堆的地方,高校中的事件传播速度比社会上要快,且产生的影响远比社会公共安全问题更深远。二要坚持“育人目的”。高校公共安全工作的目的与社会公共安全是有区别的。新时期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工作必须紧紧围绕以培养人才为中心的要求,为保障学校的中心工作创造有利条件,这是开展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三要坚持“以人为本”。高校公共安全教育要适应新形势,确立人身安全高于经济效益和财产安全的价值衡量标准,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要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掌握信息,将各种不安定、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校园的公共安全。

2、教育制度规范,这是改进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的关键。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离不开安全制度的规范,健全的公共安全制度也是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安全习惯有着重要的作用。高校应根据国家相关安全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和完善各种公共安全管理制度,按照“谁主管,谁在岗,谁负责”的要求,具体实施和全面负责公共安全教育工作,规划和制定相关的工作制度,加强对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的指导、协调和监督工作。要将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列入高校发展的总体规划中,把全体师生员工履行安全管理和教育责任的情况纳入年度考核范畴,作为责任追究的依据。从制度上确保高校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促进大学生形成完善的心理结构,规范自己的行为,强化督导检查,形成从上到下高度重视公共安全教育的良好局面,达到建立长效的安全教育管理机制的目的。

3、教育内容更新,这是改进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的基础。随着形势的变化,安全观在内容上已经历了从传统安全观到新安全观的演变。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要坚持贴近现实的原则,及时更新公共安全教育内容,充分调动大学生学习公共安全知识的主动性。新的历史时期,与大学生有关联的公共安全问题日益增加,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加强对大学生的公共安全教育,应与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民主法治教育、校纪校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相结合,在内容上要及时更新,与时俱进,这是社会发展对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

4、教育方法改进,这是加强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的手段。要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采取普遍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性别的学生对安全知识的需求不尽相同,保证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采用多样化和现代化的方法,一方面要使学生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要强调实践教育环节。积极引导学生开展问题分析、安全演练、社会调查、小组讨论等活动,寓教于乐,为公共安全教育打下扎实的基础。要充分利用校园网、广播、校报、校刊、宣传栏、图片展等阵地,结合举办专题讲座、主题班会、知识竞赛活动和党团组织活动等多种形式开展安全教育。在有关安全的特殊时期开展公共安全教育活动,采取现场演示,实际模拟等形式,提高教育质量,以达到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巩固安全知识、提高防范自护自救能力。

5、教育队伍优化,这是改进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的保障。要做好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工作,队伍建设是必不可少的。在校内,高校保卫干部和辅导员是安全教育教师队伍的主体,在此基础上要充分依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法律学科教师、心理学教师、国防教育教师等资源,建立一支相对稳定、专兼结合、专业化和职业化的公共安全教育教师队伍,保证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质量。同时还需要调动社会资源,聘请公安民警、消防官兵等充实到公共安全教育队伍中来,共同参与教育活动,形成良好的公共安全教育队伍梯队。要加强公共安全教育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工作,鼓励开展教学和科学研究,创造性地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促进学术水平和教学效果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