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新生儿脐部护理指南

新生儿脐部护理指南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4-01-10 10:32:27

新生儿脐部护理指南

新生儿脐部护理指南第1篇

关键词:复合碘消毒液;新生儿脐部;护理效果

临床研究证明,新生儿脐部的残端由于自身较为特殊的解剖性质和组织特点,为病原微生物入侵最为重要的渠道,如果在护理过程中护理措施不恰当,很容易出现局部感染的现象,甚至可能直接诱发败血症[1]。本文探讨了复合碘消毒液应用于新生儿脐部护理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出生的足月新生儿52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所选取的520例足月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60例。所选取的新生儿日龄全部为产后1 d到新生儿脐带残端脱落之间。观察组260例新生儿中,男性137例,女性123例,新生儿没有宫内感染,Apagar评分均大于8分,新生儿体重2.6 kg~4.6 kg,平均体重为(3.2±0.5)kg。对照组260例新生儿中,男性136例,女性124例,新生儿没有宫内感染,Apagar评分均大于8分,新生儿体重2.7 kg~4.5 kg,平均体重为(3.3±0.6)kg。观察组与对照组新生儿在性别、日龄以及体重等方面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观察组与对照组新生儿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照组260例患儿同时使用复合碘医用棉签对新生儿脐部实施护理,2次/d。观察组的260例新生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复合碘消毒液对脐部实施护理,每天两次。所选取的新生儿脐部在接受消毒之后全部使用无菌纱布覆盖进行包扎处理。

1.3观察指标 分析同时记录观察组与对照组新生儿脐部是否存在潮红、分泌物异常以及残端脱落、渗血等异常情况。新生儿在出院过程中,医护工作者积极的指导家庭护理的方法,可以发给新生儿脐部相关护理联系卡,实施电话随访,同时叮嘱产后两周进行必要的复查,安排与指导新生儿进行游泳或者相关抚触活动。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差异、组内差异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观察组与对照组新生儿脐部炎症状况对比分析 260例观察组新生儿中,脐部潮红的新生儿有6例,分泌物新生物为0例,渗血的新生儿有2例;观察组脐部炎症的出现率仅仅为3.08%;260例对照组新生儿中,脐部潮红的新生儿有20例,分泌物新生物为8例,渗血的新生儿有14例,16.15%。^察组新生儿炎症出现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观察组与对照组脐带端脱落时间对比分析 观察组260例新生儿中,脐带脱落3 d~5 d的有96例,6 d~7 d的有164例,8 d~30 d的有0例。对照组260例新生儿中,脐带脱落3d~5 d的有22例,6 d~7 d的有220例,8 d~30 d的有18例。观察组脐带脱落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临床中新生儿脐部疾病非常多,如果消毒措施不严,往往能够直接诱发疾病。所谓的新生儿疾病实际上就是小儿出生后断脐结扎护理不善,或先天性异常而发生的脐部病证[2]。其中脐部湿润不干者称为脐湿;脐部红肿热痛,流出脓水者称为脐疮,血从脐中溢出者称为脐血,脐部突起者称为脐突。脐湿、脐疮西医学泛指新生儿脐炎,脐血西医学称脐带出血,脐突包括西医学所称脐疝、脐膨出[3]。

复合碘消毒液对新生儿脐部实施护理,在最大限度避免脐部出现潮红以及渗血等局部严重方面存在很多优点。不同的消毒液如果碘含量不同,则所能达到的效果往往也有所区别[4]。复合碘医用棉签的主要成分是洗必泰碘,其含有效的碘为0.17%~0.23%,而错酸氯已定位0.10%~0.12%;临床研究发现复合碘消毒液的基本成分是聚乙烯吡咯酮碘,其含有效的碘为0.5%±0.05%[5]。此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新生儿中,脐带脱落3 d~5 d的有96例,6 d~7 d的有164例,8d~30 d的有0例。对照组260例新生儿中,脐带脱落3 d~5 d的有22例,6 d~7 d的有220例,8 d~30 d的有18例。分析发现,出现如此大差别的主要因素是复合碘消毒液有着较高的碘含量,碘含量如果较高的话,则杀菌力往往也非常强,和皮肤或者粘膜接触之后,能够有效的杀灭细菌和病毒,同时在皮肤粘膜表面形成金黄色的保护膜,可以有效的促进脐带残端的干枯僵化面对脐带残端的脱落和创面的愈合有非常大的帮助。

新生儿因为各方面的生理机能发育不成熟,机体的防御功能不全,缺乏抵抗病原微生物的能力,是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新生儿胶部残端是病原微生物入侵的主要通道。如护理不当,较易发生局部感染,延迟脐带残端的脱落时间,易导致败血症。因此加强新生儿脐部护理是促进脐部愈合,预防感染的重要措施。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重视指导家庭护理的方法,能够最大限度的避免新生儿出院之后脐带出现感染,部分新生儿的脐带残端为在出院之后的脱落,所以做好新生儿的出院工作。此次研究的最终结果表明,使用复合碘消毒液应用于新生儿脐部护理中,其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唐勤.不同方法新生儿脐部护理临床效果比较[J].医药前沿,2013,30(24):55-56.

[2]罗雪梅,邹卫红,徐凤,等.爱尔碘皮肤消毒液对新生儿脐部消毒临床应用观察[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4):724.

[3]黎紫玲.两种消毒方式对新生儿脐部护理效果比较[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14):2129-2130.

新生儿脐部护理指南第2篇

关键词:新生儿;脐部护理;方法;要点

新生儿脐部比较容易受感染,而且新生儿免疫机制发育不完善,集体防御能力较差,特别容易引发脐部感染,影响新生儿健康[1]。为了降低新生儿脐部感染率的发生概率,必须对新生儿脐部进行有效的护理,抓住护理要点实施针对性保护措施,防止病原菌的侵入,促进新生儿健康成长[2]。本研究以在我院分娩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新生儿脐部护理的方法及要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儿科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间收治的300例新生儿,男婴174例例,女婴126例,出生体重2500-4000g。均为单胎,所有患儿均无宫内感染,Apger评分在8分以上。

1.2 方法

日常护理:(1)保持脐部干爽:新生儿沐浴后及日常被水浸湿或被尿液污染后,需使用干棉球或干净的纱布擦干,并使用络合碘面前进行消毒,消毒时未脱落的脐带从根部向上消毒,脱落后的脐带从脐窝中心向四周消毒,消毒过程中给予患儿2-63根棉签辅助处理,一根棉签用于脐带根部、一根用于脐带周围,另一根用于吸取脐带周围多余消毒剂。(2)避免感染:为保护脐部,新生儿脐带结扎后12~24h往往会使用无菌纱布包扎脐部,而由于纱布容易被刚刚结扎的脐带伤口分泌物及宝宝的大小便污染,给细菌在脐部生长繁殖创造条件,因此脐带结扎12~24h后,需及时去除盖住脐部皮肤的纱布,并每天用络合碘毒脐带2~3次,直至脐带干燥脱落;(3)避免摩擦:由于已干燥但尚未脱落的脐带残端很坚硬,经常碰触摩擦,易导致根部出血,因此护理中需注意避免对脐部的刺激,选择柔软的纸尿裤和纯棉内衣,消毒脐部时,手法要轻柔,避免对脐部造成擦伤。

特殊护理:(1)脐带发红:脐带干燥脱落过程中,根部及周围皮肤往往会有轻微发红,属于正常现象,可使用络合碘消毒,并使用刺激性小的红霉素软膏外涂脐部;护理过程中若皮肤发红严重,脐轮有肿胀,且发红皮肤温度较高,则可能为发生感染,需及时采取措施处理;(2)脐带渗血:脐带结扎不彻底,可造成脐带渗血,多发生在结扎后12h内,若新生儿发生脐带渗血,则需重新结扎止血;少数脐带干燥后未脱落前,受牵拉、刺激等,可导致脐带渗血,若发生此种情况,可使用云南白药外涂;脐部出血量较少时可用碘伏消毒加压包扎或用明胶海绵止血,如出血较多按压止血无效时,应缝扎血管止血。(3)脐部分泌物:脐带愈合过程中,残端往往渗出清亮的或淡黄色黏稠的液体,属于正常现象,新生儿脐部有分泌物渗出后,需及时清除,以避免分泌物干燥后,导致脐窝和脐带根部发生粘连,引起感染;(4)脐带脱落迟:新生儿脐带一般3~7d内可自然脱落,若2周后仍未脱落,则需对脐带情况进行仔细观察,查看是否有红肿、化脓、大量液体渗出等,若有脐炎发生症状,则需及时采取措施处理;若无以上现象,则可使用络合碘进行消毒,并保持残端干燥,以加快脐带脱落;(5)脐肉芽肿:因脐带脱落过晚发生脐炎未及时治疗可导致脐肉芽肿,表现为脐窝内有粉红色易碎有渗出的包块,脐窝内潮湿有渗出,易出血及感染,可并发脐同皮炎。为保持脐部干燥,可用10%硝酸银烧灼,小肉芽可在碘伏消毒后用无菌镊子夹除后加压包扎,每天2次换药。此外,在新生儿出院前,还应做好脐部护理宣教,为产妇及家属讲解的脐部护理要点,教会产妇及家属正确消毒新生儿脐部的方法,注意避免脐部潮湿、污染,若发生异常情况,需及时就医。

1.3 观察指标

在新生儿脐带护理过程中,仔细观察新生儿脐部变化情况,是否有粘液性分泌物,是否有潮湿、渗血情况出现,记录新生儿脐炎、脐部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率。采用科室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对家属满意度进行评价,评分范围0~100分,≥90分为非常满意;80~89分为满意;70~79分为一般满意,

2 结果

经护理后,本组300例新生儿无一例发生脐炎、脐部感染及并发症。在家属满意度方面,非常满意167例,满意84例,一般满意49例,无一例不满意,家属满意率达到100%。

3 讨论

婴儿脐带周围有着丰富的胶质样组织,细菌非常容易再次繁殖、生长,特别是厌氧菌和病原微生物和细菌感染。一般情况下,新生儿脐带在出生7天以后才会自然脱落,脐部创口需要2周才能完全愈合[3],这个阶段新生儿的脐部护理与新生儿健康有着重要的关系,必须对新生儿实施正确、有效的护理,降低新生儿脐带感染。由于脐部潮湿易滋生病菌引起局部感染,因此日常中需保持脐部的干爽,注意做好脐部保护及消毒,避免感染及摩擦,以防止脐炎及脐部擦伤。在做好日常护理的同时,还应加强脐带发红、脐带渗血、脐部分泌物、脐带脱落迟及脐肉芽肿等脐部特殊护理,从而减少脐部并发症。从我院本次研究结果来看,经过精心的脐部护理,本组300例新生儿无一例发生脐炎,脐部感染及并发症,表明了护理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叶丽君,郭玉萍.改进新生儿脐带护理方法的效果研究[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3,20(12):55-56.

新生儿脐部护理指南第3篇

[关键词] 脐静脉置管;周围静脉置管术;早产儿

[中图分类号] R248.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1(a)-0146-03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发展,脐静脉置管已成为新生儿重症监护的重要技术而渐趋应用于临床输注药物、静脉营养、中心静脉压监测及换血等,是早产儿的重要生命通道[1],如何更好地将其应用于早产儿的护理之中,使其发挥最大作用,是现今儿科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本研究选取进行脐静脉护理的新生儿41例,并与周围静脉置管术的护理进行比较,以期探索有效的护理措施与方法,从而裨益于临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86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在其家属知情同意的情况下纳入研究,将其中应用脐静脉置管术的41例早产儿设为观察组;应用周围静脉留置术的45例早产儿设为对照组。观察组早产儿中均为单胎,其中男性31例,女性10例;胎龄:32~34周;体重:1.5~2 kg,平均(1.75±0.1)kg;生产方式:剖宫产28例,顺产13例;新生儿临床危险指数评分Ⅱ(CRIB-Ⅱ):(5.2±2.6)分。对照组早产儿亦均为单胎,其中男性33例,女性12例;胎龄:32~34周;体重:1.5~2.3 kg,平均(1.82±0.1)kg;生产方式:剖宫产30例,顺产15例;新生儿临床危险指数评分Ⅱ(CRIB-Ⅱ):(5.3±2.4)分。两组患儿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脐静脉置管术的护理方法 ①置管前:首先应识别脐静脉,而后将脐静脉导管(导管中充满肝素+生理盐水)插入其中(主要依据新生儿的体重进行选择导管),随后向头侧推进,待回抽见血即以无菌纱布覆盖,通过X线片检查定位导管,即末端位于下腔静脉内,亦膈上1~2 cm。调整导管深度,待合适后对脐切面做荷包缝合,将脐导管用胶布进行搭桥固定[2]。②置管后:术后立即连接微量泵进行静脉输液,以便于导管末端消毒及冲洗,其中消毒,1次/d;冲管采用肝素生理盐水 1 U/ml,2次/d。术后 24 h更换透明贴膜,此后1~2周/次,但在此期间,若贴膜被污染、脱落或危及导管时应及时更换[3]。更换过程中若有导管脱出,护理人员不可将已脱出部分再送入体内,应观察局部有无红、肿、液体外渗等情况发生,定时更换精密输液延长管1次/d,维持24 h输液,速度≥3 ml/h,暂不输液时,可采用边推盐水边退针的方式正压封管。同时,需每日测量患儿的臂围,检查导管长度,做好记录。③拔管:拔除导管时应缓慢从穿刺点部位拔出,而后消毒穿刺点,进行压迫止血,采用无菌敷料固定24~48 h,做好导管长度及完整性的检查,并做管端细菌培养[4]。

1.2.2 周围静脉置管术的护理措施 置管期间应密切观察穿刺部位的情况,如有无渗血、渗液、肿胀等,及时发现并发症的早期症状。一旦发生应立即拔管,及时给予相应处理,以促进血液循环,恢复血管弹性,减轻患者的痛苦。置管期间,加强患儿的生命体征监测,做好全面护理,如穿刺部位周围皮肤应用碘伏或碘酊、酒精消毒,2次/周,并盖以透明的无菌敷贴,并注明置管日期、时间的纸胶布固定;若需要连续输液者,应更换输液器,1次/d,同时,肝素帽更换频率为1次/周。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儿的院内感染发生、体重增长情况及住院时间;两组患儿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主要包括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颅内出血、早产儿视网膜病、动脉导管未闭、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均采用 SPSS 17.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院内感染发生率、体重增长情况及住院时间的比较

观察组院内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体重增长速度快于对照组(P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两组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颅内出血、早产儿视网膜病、动脉导管未闭、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3 讨论

随着新生儿医学的不断发展,全国各级医院均开始单独开设新生儿科,经临床实践证实,新生儿较长时间进行静脉输液的较理想安全的方式可通过脐静脉插管行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术实现[5],该操作主要通过脐静脉将导管置入中心静脉,可留置 10~14 d,可有效避免患者在治疗期间进行多次穿刺的痛苦[6],该种方式操作较为简单,可较大程度上减少疼痛刺激和接触感染的机会,并能节省部分住院费用[7]。目前,已逐渐应用于新生儿科的护理之中。

不可否认的是,对于早产儿进行周围静脉穿刺较为困难,这主要与其本身的生理特点如血管细、皮肤嫩有关,而脐静脉导管置管则可以很好地弥补此项弱势,同时如前所述,此法可避免多次穿刺的痛苦,这样也可降低院内感染的风险[8],这主要由于早产儿若罹患感染,容易引发败血症、休克、肺出血、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并发症,甚至死亡,预后较差[9],而这多与其免疫功能低下、皮肤屏障功能差有关,因此,在早产儿中应用脐静脉置管术应是降低其感染概率、提高存活率的有效途径。

有鉴于此,本科自2012年在早产儿干预中引入脐静脉置管术,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提示,在早产儿中应用脐静脉置管,可降低院内感染发生概率、促进体重增长、减少住院时间,具有临床推广价值。然而,在研究中不可否认的是,观察组感染时间一般在置管后4~8 d,操作者均为值班医护人员,随意性较大,推测多由于熟练程度不够而导致,因此,为避免多次反复插管,置管操作人员应经专业培训方可,从而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概率[10]。同时,提醒医护人员,在留置导管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以确保做到早期发现、及时拔管、尽早治疗。可见,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的关键在于提高护理人员的操作水平。

[参考文献]

[1] 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24.

[2] 罗爱明,高薇薇.脐静脉插管留置术在早产儿中的应用和护理[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6,21(5):297.

[3] 陶连琴,朱婧,谢微微,等.新生儿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1,26(2):104.

[4] 朱爱武,王勉,严小莉.极低出生体重儿 PICC 应用的护理及对照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5):395.

[5] 邢唯杰,胡雁,薛一帆,等.外周静脉置管的管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4):382-384.

[6] 田淑萍,李刚.脐静脉置管术在早产儿中的应用及其并发症的防治[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1):3371-3372.

[7] 陈丽华,江莲英,黎新凤.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脐静脉置管术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7):460-461.

[8] 叶朝.脐静脉插管在高危新生儿中的应用与护理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2):187.

[9] Butler-O′Hara M,D′Angio CT,Hoey H,et al.An evidence-based catheter bundle alters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strategy in newborn infants[J].J Pediatr,2012,160(6):972-977.

新生儿脐部护理指南第4篇

【关键词】 银离子敷料; 新生儿脐炎; 临床效果; 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 R72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7-0001-03

新生儿脐炎是儿科临床常见的感染性疾病,患儿发病时脐部或脐周皮肤会表现出明显的红肿,部分患儿脐窝处还会出现浆液脓性分泌物,如不加以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发展成为腹壁蜂窝组织炎,严重情况下还会引起败血症、腹膜炎、门静脉炎等病症,导致全身中毒症状(如发热、烦躁不安、精神状态差等),给患儿的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1]。目前临床上治疗新生儿脐炎的主要原则是全身用药与局部治疗相结合,传统的儿科局部治疗以脐部或脐周涂抹甲紫、浓碘酊等进行消炎杀菌,但治疗效果都不十分理想[2]。本文就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

3月-2014年3月收治的新生儿脐炎患儿40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银离子敷料治疗新生儿脐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新生儿脐炎患儿4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有典型的新生儿脐炎表现,脐部有黏液、脓性分泌物,并带有臭味或脐窝周围皮肤发红。轻症者除脐部有异常外,体温及食欲均正常,重症者则有发热、吃奶少等表现。按照其就诊时间奇偶数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中,男12例,女8例;日龄3~36 d,平均(10.2±3.9)d。用药治疗前,采集患儿的脐部分泌物进行常规病原菌培养与鉴别,发现培养出大肠杆菌10例,B型溶血性链球菌3例,金黄色葡萄球菌6例,表皮葡萄球菌1例。按照患儿的临床表现将其分为轻度脐炎(脐周红肿,且脐窝内存在轻度渗出表现,无脓液)、中度脐炎(脐周红肿,脐窝有渗出物,且渗出物的量轻度增多,有少许脓液)、重度脐炎(脐周红肿,并有部分溃烂表现,脐窝内的分泌物呈脓液状,有臭味,同时伴随不同程度的败血症、腹膜炎体征)[3],分别有3例、

12例、和5例。观察组中,男12例,女8例;日龄3~33 d,平均(10.4±3.1)d。治疗前经脐部分泌物病原菌培养与鉴别,发现,培养出大肠杆菌9例,B型溶血性链球菌3例,金黄色葡萄球菌7例,表皮葡萄球菌1例。按照患儿的临床表现进行分级,轻度脐炎、中度脐炎、重度脐炎分别有3例、13例和4例。两组患儿性别、日龄、致病病原菌、临床表现及分级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儿通过使用蘸有3%的双氧水的棉棒对脐部红肿、溃烂部位进行清洁,将脓液完全清除,至无泡沫后再次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擦干并给予5 ml安尔碘进行消毒处理,采用旋转手法在患处涂以莫匹罗星软膏,轻轻按摩揉压,使得药物充分渗透、有效吸收,再以无菌纱布覆盖。上药2~3次/d。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儿则给予蘸有碘伏的消毒棉签将局部脓液清除干净,然后使用生理盐水对碘伏渍进行清洁,再以注射器(容量为5 ml)抽取生理盐水,对准患儿的脐部,通过脉冲式清洗法进行冲洗,反复两次后,剪取与患儿患处大小相适合的的银离子(爱康肤银)抗菌敷料,填充于脐部,以无菌纱布覆盖。上药1次/d。

1.3 观察指标和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分别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同时,记录各组患儿换药时的疼痛程度(患儿均在正常喂奶后60 min左右,安静状态下换药,观察患儿换药时是否啼哭[4]),单次换药时间、总换药次数、脐部拭子细菌培养转阴的时间以及脐部总的愈合时间。其中,患儿临床疗效的评价标准,显效:以患儿用药后1~2 d后脐部及周围皮肤红肿、渗液或者脓性分泌物等主要临床症状消失,脐部拭子细菌培养结果显示已转阴;有效:以患儿用药3~4 d后脐部及周围皮肤红肿、渗液、脓性分泌物等主要临床症状消失,脐部拭子细菌培养结果显示已转阴;无效:以患儿无法达到上述标准,且用药5 d后主要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的情况[5]。治疗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2.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5.0%和65.0%,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3.906,P

2.2 两组患儿换药时的疼痛程度比较

观察组患儿换药时保持安静15例(75.0%),啼哭/吵闹5例(25.0%),对照组患儿换药时保持安静4例(20.0%),啼哭/吵闹16例(80.0%),观察组患儿总体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儿其他观察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单次换药时间、总换药次数、脐部拭子细菌培养转阴的时间以及脐部总的愈合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新生儿脐炎指的是新生儿在断脐时或出生后常因护理不当引起的脐部炎症,本身在新生儿的脐带脱落前,脐部就很容易成为细菌繁殖的温床,而当新生儿断脐后,脐部形成先天性创口,很容易受到细菌的侵袭致炎症感染[6]。大肠埃希菌、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表皮葡萄球菌等多种革兰氏细菌都是常见的致病病原菌[7]。

临床上治疗新生儿脐炎的主要方法是抗菌消炎,本文观察了银离子敷料治疗新生儿脐炎的临床效果,并将其与莫匹罗星软膏的治疗效果进行了比较,发现无论是在脐部拭子细菌培养转阴的时间或脐部总的愈合时间等主要指标的比较上,还是在治疗有效率的比较上,银离子敷料治疗效果均显著优于莫匹罗星软膏的情况。

虽然作为一种局部外用抗生素,莫匹罗星可以通过在病原菌菌体内异亮氨酸转录RNA合成酶和异亮氨酸结合点的作用,达到阻断氨基酸合成,促进细胞内转录RNA耗竭,并进一步终止敏感菌RNA、蛋白质合成的目的,对多种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发挥抗菌作用[8-10],但在治疗中,由于其无法有效维持创面的湿润,容易引起敷料浸透、创面粘连,一方面容易造成病原菌的再次入侵,另一方面,粘连严重的情况下,换药时不得不通过一些措施来将敷料分离,不仅操作复杂,时间长,而且易造成机械性损伤,给患儿带来更大的痛苦,本文患儿在换药时的疼痛程度比较,就明显观察到对照组患儿疼痛程度更高,啼哭/吵闹的比例占到80%,加上使用莫匹罗星软膏每天需换药2~3次,更增加了患儿的痛苦程度,使患处伤口的愈合时间延长[11]。

而银离子敷料(爱康肤银)应用于新生儿脐炎的治疗过程中,其以1.2%的银离子和羧甲基纤维素钠作为基本成分,一方面,羧甲基纤维素钠能够有效促进创面渗液的吸收和凝胶的形成,使创面可以维持一定的温度与合适的湿度,将其与外界环境隔绝,避免创口被污染,还能发挥保护神经末梢的作用,有效降低患儿的疼痛程度;另一方面,敷料中含有的银离子成分能够在氧化后形成活性银离子,并有效发挥抗感染作用,加速创面愈合,填塞在脐部的银离子敷料也能同时发挥吸收渗液的作用,在为伤口提供良好愈合环境的基础上,有效避免了因敷料与组织粘连导致的伤口机械性损伤,换药次数少、时间短,效果显著,有效性和安全性都有保障,俞佳等[2]和应继东[12]研究结果也与本文基本一致,共同证实其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综上所述,银离子敷料治疗新生儿脐炎的临床疗效显著,脐部痊愈时间缩短,操作更为简便,换药的痛苦程度小,安全小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周树勤,徐小英.观察不同脐部护理方法在预防新生儿脐炎方面的效果[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7):106-108.

[2]俞佳,吴建萍,仇午娴.银离子抗菌敷料治疗新生儿脐炎的疗效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8):752-753.

[3]李梅,周珑,张鹤.银离子敷料在普外科换药中的应用研究及进展[J].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2014,2(1):45-47.

[4]李金玲.诺氟沙星联合云南白药外敷治疗新生儿脐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16):3684-3686.

[5]胡桂贞,胡献玉,李延辉.新生儿脐部不干预护理与传统护理的效果比较[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20):104-106.

[6]张焕梅,吴丽芬.护创液联合护肤粉治疗新生儿脐炎的效果观察[J].中国临床护理,2014,6(6):500-501.

[7] Soofi S,Cousens S,Imdad A,et al.Topical application of chlorhexidine to neonatal umbilical cords for prevention of omphalitis and neonatal mortality in a rural district of Pakistan:A community-based, cluster-randomised trial[J].The Lancet,2012,379(9820):1029-1036.

[8] Broom M A,Smith S L.Late presentation of neonatal omphalitis following dry cord care[J].Clinical Pediatrics,2013,52(7):675-677.

[9] Erdogan H M,Unver A,Citil M,et al.Dairy farming in Kars district, Turkey:III.Neonatal calf health[J].Turk Veterinerlik ve Hayvancilik Dergisi,2009,33(3):185-192.

[10] Goldenberg R L,McClure E M,Sarah S,et al.A Review of Studies with Chlorhexidine Applied Directly to the Umbilical Cord[J].American Journal of Perinatology,2013,30(8):699-702.

[11]周凤娟.汇涵术泰护创敷料用于新生儿脐部消毒临床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11,25(8):2223-2224.

新生儿脐部护理指南第5篇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产科高危因素;护理

新生儿窒息是指因产前、产时及产后的各种病因引起的气体交换障碍,在出生1 min内无自主呼吸或未能建立规律呼吸,伴有高碳酸血症和酸中毒[1]。新生儿窒息是引起新生儿死亡和儿童伤残的重要原因之一,重度窒息的新生儿死亡率及以后发生脑部后遗症的机会明显增加[2]。本文对我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172例新生儿窒息的产科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4年1月~2015年6月我院产科分娩6142例,年龄17~42岁,平均年龄(27.5±4.5)岁,孕周30~43 w,平均(38.2±1.5)w,发生新生儿窒息172例,发生率2.8%。其中轻度窒息135例,重度窒息37例。新生儿窒息诊断标准:按新生儿娩出1 min内Apgar评分判定:出生1 min内评分0~3分为重度窒息,4~7分为轻度窒息,≥8分为正常新生儿。

1.2方法 回顾性分析172例新生儿窒息与产科高危因素的相关性。

1.3结果 引起本组新生儿窒息的不同产科高危因素分布见表1。

2 新生儿窒息与产科高危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2.1脐带异常 本组新生儿窒息病例中,因脐带异常所致共54例,居产科高危因素首位。脐带是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与气体交换的唯一通道,常见的脐带异常有脐带过短、过长、缠绕、打结、扭转、脱垂等。脐带过短易引起胎儿窘迫,甚至胎盘早剥。脐带过长易致脐带缠绕、打结及脱垂。脐带打结或过度扭转可影响胎儿血供。脐带脱垂可短时间内阻断胎儿循环,是一种严重威胁胎儿生命的产科并发症。

2.2羊水异常 羊水异常包括量的异常和性状的异常,如羊水过多、过少、羊水粪染等。羊水过多通常不是导致新生儿窒息的直接原因,但其常并发胎位异常、脐带脱垂、早产等,可致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增高。羊水过少常为胎盘功能不良及慢性胎儿宫内缺氧所致,且分娩期羊水的缓冲作用减弱,使脐带受压,加重胎儿缺氧。羊水粪染主要是因为胎儿宫内缺氧,使括约肌松弛而排胎粪到羊水中所引起,分娩时可因胎粪吸入使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升高并加大复苏难度。

2.3胎儿宫内生长受限 胎儿生长受限常合并胎盘各种病变,导致胎盘血流量减少,胎儿供血不足。胎儿生长受限围生儿死亡率为正常儿4~6倍,占我国围生死亡总数的42.3%,其新生儿的近期和远期并发症均明显升高[3]。

2.4双胎妊娠 双胎妊娠潜在的并发症如早产、胎膜早破、胎儿生长受限、双胎输血综合征、脐带相互缠绕等可使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增高。

2.5其他产科高危因素 早产儿的解剖学和生理学特征与足月儿差异很大,因缺乏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导致通气困难[4]。据统计,早产儿中约15%新生儿期死亡,而且围生期死亡中与早产有关者占75%[5]。重度子痫前期因胎盘功能减退而致胎儿慢性缺氧及发育迟缓。胎盘早剥起病急骤,因失血影响胎儿供血供氧,国内研究表明,胎盘早剥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42%[6]。胎膜早破引发的早产、感染等问题可致胎儿宫内缺氧。在需施阴道助产术如儿头吸引术、产钳术时,目的往往是尽快终止妊娠让胎儿脱离不良的宫内环境,但施行助产术对胎儿而言可能会加重原有缺氧,导致窒息。

3 护理

3.1加强孕期保健 通过本组病例分析,可见早产、胎儿宫内生长受限及重度子痫前期所致的新生儿窒息不容忽视。对此,有效的预防方法是规范孕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早干预。对有早产高危因素的孕妇嘱其卧床休息,禁止性生活,避免过多活动。对难免早产的孕妇需提早住院治疗,采取抑制宫缩、促进胎肺成熟等治疗,从而提高早产儿存活率。发现有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的孕妇,首先帮助其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加强营养,补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保证营养均衡,日常采取左侧卧位,改善胎儿血供,必要时可静滴氨基酸、丹参注射液等以改善宫内环境。对所有孕妇,在孕中期均行妊娠期高血压监测,预测阳性者应密切随诊,指导孕妇合理饮食与休息,坚持左侧卧位,适量补充钙剂,保持愉悦心情,避免病情加重。

3.2严密监测产程 一旦进入产程,需严密监测胎儿宫内情况及产程进展。本组病例中,因脐带异常而致的新生儿窒息居首位,对于脐带异常孕妇,特别是脐带缠绕者,胎心监测NST通常是有反应型,只有产程进展到一定程度,胎头下降,脐带发生牵拉使血供受阻时才出现胎心异常,所以,脐带缠绕的孕妇如胎监NST正常,而CST或OCT阳性的,应及早剖宫产终止妊娠。发现脐带先露、脐带脱垂者,应尽快还纳,取膝胸卧位或臀高头低,避免脐带受压,并紧急剖宫产结束分娩。同时,在产程过程中,产妇因疼痛,精神紧张、焦虑,也易引发胎儿窘迫,护理人员应做好健康宣教,给予心理支持和鼓励,增强其自然分娩自信心,正确指导产妇使用腹压,缩短产程。

3.3提高产科医护人员业务水平 助产人员应熟练掌握分娩机转,做到安全助产,避免母婴遭受医源性损伤,正确处理新生儿第一口呼吸。产科医护人员上岗前必须掌握新生儿复苏技术,每例分娩至少有2名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在场,对于出生无活力的新生儿即时可启动复苏流程,尽量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

4 结论

在经济欠发达的国家,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死亡的首要因素。在我国仍是围产儿主要的死亡原因[7]。新生儿窒息是由于多种因素相互存在、相互影响的结果。做好孕期系统保健,按时产前检查,及早筛查高危妊娠,发现高危因素及时处理、纠正。规范产程管理,加强产时监护,严密观察胎心音及产程进展情况,发现胎心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积极处理,把握分娩时机,适时选择恰当的分娩方式,从而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因新生儿窒息发生有时无法预见,故每例分娩前均应做好抢救准备,为新生儿复苏赢得时间和先机,保证抢救工作及时准确、有条不紊进行,确保抢救效果,减少新生儿窒息导致的并发症,降低新生儿病死率及残障儿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任辉.助产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281.

[2]丰有吉,沈铿.妇产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77.

[3]丰有吉,沈铿.妇产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04.

[4]叶鸿瑁,虞人杰.新生儿复苏教程[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8-9.

[5]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99.

新生儿脐部护理指南第6篇

例1:患者,32岁,职员,G1P0,孕38+2周,因昨夜腹泻数次,胎动频繁,2010年4月3日上午就诊。患者自述平素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09年7月10日,预产期2011年4月17日。孕期定期产前检查,查体:T 36.3℃,P 90次/分,R 21次/分,BP 90/60Hg,面色萎黄。腹部检查:腹部隆起,宫高剑突下3横指,左枕前位,胎心音未闻及,胎膜未破,无宫缩。急查彩超,结果提示:晚孕死胎。随后在我院住院引产,发现胎儿脐带扭转如麻花状,余无异常。

例2:患者,25岁,农民,G2P0,孕37周,因昨晚在外就餐,夜里腹泻数次,胎动明显增多。黎明时,腹泻停止,感觉胎动亦减少。2011年7月10日上午9点就诊。患者孕期定期在本院产科门诊做围产期保健,各项检查均无异常。末次月经2010年10月10日,预产期2011年4月17日。查体:T 36.5℃,P 88次/分,R 20次/分,BP 100/70mmHg,面色苍白。腹部检查:腹部膨隆,宫高剑突下2横指,右枕前位,胎心音136次/分,胎膜未破,无宫缩。建议孕妇做电子胎心监护。电子胎心监护结果提示NST无反应型,告知胎儿情况危急,建议孕妇马上住院,但孕妇及家属强调未到预产期,没有任何反应,坚决拒绝住院。医生再次强调胎儿情况危急,需要立即处理,家人又要求彩超检查。一直等到下午上班孕妇才去做彩超,结果提示:晚孕胎死宫内。随后孕妇住院引产1死男婴,胎儿脐带扭转如麻花状,家人后悔莫及。

讨 论

围生儿死亡率是判断一个国家经济、卫生及母婴保健水平的重要依据,妊娠晚期胎死宫内是围生儿死亡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新生儿死亡率有所下降,而妊娠晚期死胎率无明显变化[1]。造成妊娠晚期胎死宫内的主要原因有脐带因素、胎盘因素、羊水过少及胎儿畸形,其中脐带因素所占比例最高,而脐带扭转最多见。脐带生理性扭转可达6~11周,如过分扭转可致胎儿血运中断[2]。

本报道2例胎死宫内,均因孕妇腹泻身体不适,未引起患者及家属重视,进而引起胎动频繁、脐带扭转,导致胎儿血运中断而死亡。如何降低妊娠晚期死胎率,是每一个妇产科医护人员所关注的话题。从本报道来看,加强孕期知识普及,教会孕妇自我监护,将能最大限度的杜绝围生儿死亡的发生。

参考文献

新生儿脐部护理指南第7篇

【关键词】脐带绕颈;影响;临床观察

作者单位:528226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罗村医院妇产科脐带缠绕尤其是脐带绕颈在临床上不少见,为更好的认识脐带绕颈的临床表现,提高产科质量,现将我院2009年11月至2011年11月间820例B超提示脐带绕颈及820例正常孕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9年11月至2011年11月在我院分娩的孕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820人,为正常妊娠的孕妇;观察组820,产前B超提示脐带绕颈,产后证实有脐带绕颈的800人,B超准确率达976%。

12脐带测量胎儿与胎盘娩出后,用血管钳夹住脐带,使其自然下垂,计算扭转的周数,然后将脐带平铺在台上,使其自然伸展,测量其长度。

13脐带绕颈的诊断标准①产前经B超测定;②同时伴胎心监护,出现变异减速或晚期减速波形。③产后实物检查证实。

胎儿窘迫诊断标准:①胎心监护出现变异减速或晚期减速;②胎心基线波动在120bpm至160bpm。③伴有羊水混浊。④伴胎动频繁或胎动减弱。

14统计分析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

2结果

21脐带长度与脐带绕颈及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的关系800例脐带绕颈孕妇中发生胎儿窘迫者262例。其中脐带长约1020 cm者,脐带绕颈4周,脐带长为110 cm者,带绕颈5周,均发生胎儿窘迫。脐带绕颈的形成与脐带长度密切相关,且缠绕的程度与脐带长度成正比,脐带绕颈周数越多发生胎儿宫内窘迫的率越高。见表1。

22观察组与对照组围产儿预后的比较观察组胎儿窘迫,新生儿体重及新生儿窒息与对照组比较,经检验P

23观察组与对照组妊娠结局的比较观察组中顺产的410人,剖宫产327人,阴道助产63人,对照组顺产551人,剖宫产243人,阴道助产26人,观察组的剖宫率和阴道助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自然分娩率低于对照组,经检验P

表1脐带长度与脐带绕颈及胎儿宫

内窘迫发生率的关系

绕颈数

(圈)例数脐带平均长

度(cm)胎儿宫内

窘迫(%)1620542143(230)212768576(600)35083040(800)4210202(1000)5111001(1000)表2两组围产儿预后的比较

组别例数胎儿窘迫新生儿体重(g)新生儿窒息观察组800262(328%)2625±257104(130%)对照组82073(89%)2782±22049(62%)P值

组别例数顺产剖宫产阴道助产观察组800410(513%)327(488%)63(79%)对照组820551(672%)243(296%)26(32%)P值

脐带是胎儿与母体间物质交换的重要通道,有着非常重要的生理作用。妊娠足月胎儿脐带长约30~70 cm,平均约50 cm,≥70 cm为脐带过长,≤30 cm为脐带过短[1]。脐带异常严重威胁着胎儿的生长发育,甚至是生命。常见的脐带异常可分为三类:一是脐带结构的异常,如单脐动脉,华通胶缺乏脐带过长或过短等;二是脐带胎盘端附着位置异常,如边缘性附着,帆状附着,Y形附着等;三是脐带位置异常,如脐带绕颈,脐带绕身,脐带脱垂等。脐带绕颈是胎儿脐带缠身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也是围产儿死亡主要原因之一[2]。

脐带绕颈发病因素与脐带长度有关。脐带越长者绕颈周数越多[3]。本研究显示脐带平均长度为542 cm,发生脐带绕颈率为23%,且多为绕颈1周,脐带长约1020 cm者,脐带绕颈4周,脐带长达110 cm者,带绕颈达5周,与文献报道的相同。另外羊水过多,腹壁松弛,胎儿有较大的活动范围也易发生脐带绕颈。

脐带绕颈松弛,不影响脐带的血循环者,不会危及胎儿安危,可经阴道自然分娩,但当脐带缠绕过紧,在孕晚期或分娩期,则影响胎儿血供,可倒致胎儿宫内窘迫,或新生儿窒息,甚至死胎死产等极为严重的后果。临床上大多表现为突然胎心减速,伴前羊水粪染。在产程中胎心电子监护加羊水监测,能及时发现胎儿窘迫。本研究显示,随着脐带绕颈周数的增加,胎儿窘迫的发生率明显增加,与文献报道一致。其次,脐带绕颈时,脐带可移动部分相对变短,产程中胎头迟迟不能入盆,或不能正常下降及旋转影响正常的分娩机制,使胎头续性枕横或枕后位,而致产程延长或滞产,增加手术产的机会。从表3可以看出脐带绕颈组剖宫产率、阴道助产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脐带绕颈的孕妇该选择何种分娩方式较为安全呢?分娩前应评估脐带绕颈危险性,谨慎选择分娩方式。一般认为脐带绕颈不作为剖宫产指征[4]。随着B超技术的提高,脐带绕颈产前诊断准确率逐渐升高。B超检查证实脐带绕颈者,严密做好产前监护,注意胎儿宫内情况,尤以胎动及胎心变化为主,孕妇应做好胎动计数,每周二次NST试验,胎儿动态监护仪观察胎心变化。对无其他剖宫产指征存在的头位妊娠脐带绕颈孕产妇给予阴道试产机会。脐带绕颈3周以上或脐带绕颈出现胎儿窘迫者最好选择剖宫产,以减少新生儿窒息率,提高人口素质。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40.

[2]金亚莉脐血绕颈 3l62例临床分析实用妇产科杂志,1999,15(3):131.

新生儿脐部护理指南第8篇

【关键词】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低分子肝素;病理性高凝状态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是指发生于妊娠34周之前的重度子痫前期, 它是因高凝状态、纤维蛋白沉积、血栓相关的内皮细胞损伤和组织缺血而导致的多系统功能紊乱。有胎盘组织病理研究表明:血管内血栓是先兆子痫的病因之一。抗凝治疗可以对抗血液高凝, 改善微循环, 保护胎盘及全身各重要器官的血液灌注, 日益受到临床医务工作者的关注[1]。低分子肝素针(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LMWH)在2008年美国胸科医师协会(ACCP8)制定的溶栓与抗栓指南[2]建议中推荐级别增强, 指出可用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盘功能低下、胎儿生长受限等, 同时还可用于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抢救等[3]。本研究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 探索其治疗的有效性。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8月~2013年8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产科住院的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60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 两组患者年龄、孕龄、孕产次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排除严重心、肝、肾疾病及出血性疾病, 近期无抗凝药物使用史、肝素过敏史及其他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以发病时孕周

1. 2 实验方法 对照组给予硫酸镁针、心痛定片常规解痉、降压治疗,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针 (商品名:速碧林), 脐周皮下注射, 4100 U/d, 连续7 d, 隔周重复疗程, 拟终止妊娠前24 h停药, 比较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前后的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 TT)、D-二聚体, 用彩超多普勒测量胎儿的脐动脉、大脑中动脉的S/D值, 并记录分娩结局。

1. 3 仪器及检测方法

1. 3. 1 凝血仪器为德国AMELUNG AMAX 200 plus 型全自动血凝分析仪, 试剂及质控品均为原装配套, 每日质控结果均在质控范围内。超声仪器采用GE E8三维超声多普勒仪。

1. 3. 2 检测方法

1. 3. 2. 1 凝血 空腹采取受检者肘前静脉血1.8 ml注入一次性专用血凝管枸橼酸钠溶液1:9抗凝, 充分混匀后离心, 分离出血浆(血浆无黄疸、溶血及脂血), 在

1. 3. 2. 2 超声 受检孕妇取仰卧位, 超声查找脐带走行分布情况, 在脐带入胎儿腹部处作为血流取样部位, 声速与血流夹角

1. 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统计分析软件, 计量资料用( x-±s)表示, 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 P

1. 5 终止妊娠的指征及方式

1. 5. 1 终止妊娠的指征 ①孕周在37周以上;②子痫前期经治疗无好转:血压不能控制, 蛋白尿进行性增加, 器官功能障碍, 胎盘功能障碍, 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等;③子痫控制2 h后;④胎盘早剥。

1. 5. 2 终止妊娠方式 胎死宫内且无胎盘早剥的患者选择阴道分娩;其余患者选择剖宫产终止妊娠。

2 结果

2. 1 观察组治疗前后指标变化 观察组治疗前脐动脉S/D为(3.56±0.38), 大脑中动脉S/D为(3.25±0.34), TT(10.95±1.12)s, PT(11.67±1.31)s, D-二聚体(0.79±0.11)μg/L;应用解痉、降压及LMWH治疗后脐动脉S/D为(2.95±0.24), 大脑中动脉S/D为(4.37±0.21), TT(13.51±2.12)s, PT(12.54±1.12)s, D-二聚体(0.33±0.06)μg/L, 见表1。治疗前后脐动脉S/D、大脑中动脉S/D、TT、D-二聚体的指标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指标对比 观察组治疗后脐动脉S/D为(2.95±0.24), 大脑中动脉S/D为(4.37±0.21), TT (13.51±2.12)s, PT(12.54±1.12)s, D-二聚体(0.33±0.06)μg/L; 对照组治疗后脐动脉S/D为(3.52±0.34), 大脑中动脉S/D为(3.18±0.23), TT(11.01±1.11)s, PT(10.34±1.32)s, D-二聚体(0.86±0.23)μg/L, 见表2。两组脐动脉S/D、大脑中动脉S/D、D-二聚体的指标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3 分娩情况 对照组胎死宫内3例(3/30, 10%), 行引产阴道分娩, 其余行剖宫产分娩, 平均分娩孕周(32.62±3.22)周, Apgar评分

3 讨论

妊娠期随着血压升高, 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加重, 大量表达的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 TF)激活外源性凝血途径, 而其下方暴露的胶原与凝血因子Ⅻ结合, 激活内源性凝血途径, 产生大量的凝血酶, 使机体处于高凝状态, 形成的血栓会导致胎盘梗死、胎盘早剥和胎盘缺血缺氧胎儿发育迟缓[5]。凝血因子Ⅻa和Ⅻf还可相继激活纤溶、激肽和补体系统, 从而进一步发展为DIC。有学者认为, 妊娠高血压疾病本身就是一种慢性DIC的过程[6]。

观察组治疗前血浆D-二聚体为(0.79±0.11)μg/L, 提示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及纤溶亢进状态严重, 治疗后D-二聚体为(0.33±0.06)μg/L, 指标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提示孕妇的病理性高凝状态得到纠正, 降低了DIC、HELLP综合征的发生率。

脐带是孕妇与胎儿进行营养物质供应、气体交换和代谢废物排出的通道, 随着妊娠的发展, 血管数量增多, 面积增加, 胎盘血流阻力下降, 脐动脉多普勒频谱示S/D值逐渐降低, 在晚孕期S/D3, 胎盘血流灌注减少, 影响胎儿生长。应用低分子肝素针治疗后观察组的脐动脉S/D值降至3以下, 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大脑中动脉是大脑半球血供最丰富的血管, 提供大脑半球 80%的血液供应, 可反映颅脑血液循环的动态变化。正常妊娠胎儿大脑中动脉血流各测值均随妊周增加而呈下降趋势。有报道[7]认为当胎儿大脑中动脉血流S/D

低分子肝素可以选择性灭活凝血因子Ⅻa的活性, 而对凝血酶及其他凝血因子影响较小, 结合抗凝血酶(antithrombin, AT), 使抑制凝血酶的作用增加1000~2000倍, 对血小板的影响比肝素小, 既保持了肝素的抗凝作用, 又减少了出血的风险, 而且不会通过胎盘屏障, 不会引起胎儿畸形[9, 10]。两组产后24 h的阴道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两组Apgar评分、平均出生体重、胎儿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应用低分子肝素钙可明显改善母体的病理性高凝状态, 改善新生儿预后, 不增加产后出血量, 应用于治疗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是安全有效的。

参考文献

[1] 童重新,郝淑维,邢小芬,等.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临床疗效观察.中国妇幼保健, 2011, 26(27): 4183-4185.

[2] Bates S M, Greer I A, Pabinger I, et al. Venous Thromboembolism, Thrombophilia, Antithrombotic Therapy, and Pregnancy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s Evidence-Based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CHEST Journal, 2008, 133(6): 844-886.

[3] 黄熙琳,苏放明.从美国抗栓指南看产科抗凝治疗新进展.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0,20(18):2799-2802.

[4] 乐杰.妇产科学.第7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205.

[5] 熊钰.出凝血功能改变在子痫前期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上海:复旦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妇产科博士学位论文, 2008.

[6] 焦存仙.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2,18(5):265-266.

[7] Ennedy A. Fetal Ultrasound. Curr Probl Diagnl Radiol, 2000, 29(4): 109-140.

[8] 田宁,于松.低分子肝素联合硫酸镁治疗早发型子痫前期疗效观察.新乡医学院学报, 2013, 30(7):549-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