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新生儿护理及喂养

新生儿护理及喂养赏析八篇

时间:2023-06-27 16:02:31

新生儿护理及喂养

新生儿护理及喂养第1篇

摘 要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早产儿喂养效果的影响。方法: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早产儿7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重力喂养结合非营养性吸吮、俯卧位及抚触治疗等综合护理干预护理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间断鼻饲喂养的护理方式,比较两组的喂养情况和耐受情况,包括鼻胃管留置时间、恢复出生的体质量时间和足量胃肠喂养达418.4 kJ/(kg・d)时间等。结果:研究组患儿鼻胃管留置时间、恢复出生的体质量时间和足量胃肠喂养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综合护理 喂养 疗效

Efficacy observation of gravity feeding combined with non nutritive sucking, prone positioning and touch therapy and other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the preterm infants with feeding

Feng Yuqiong

The First Maternity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of Huizhou City,Guangdong 516001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premature infants with feeding.Methods:70 cases of premature infants were selected from December 2011 to December 2013,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study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the study group used gravity feeding combined with non nutritive sucking,prone positioning and touch therapy and other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of nursing care,the control group used conventional intermittent nasogastric tube feeding,we compared the feeding and tolerance situation of the two groups,including nasogastric tube indwelling time,recovery birth body time and mass sufficient enteral feeding up to 418.4kJ/(kg・days) time.Results:The nasogastric tube indwelling time,recovery birth body time and mass sufficient enteral feeding time of the study group wit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with significant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

Key words Comprehensive nursing care;Feeding;Curative effect

早产儿,因其胃肠道发育尚不成熟,喂养中常常产生不耐受情况,从而造成新生儿营养滞后和生长发育滞后[1]。与正常新生儿相比较,早产儿发育迟缓,存在一个追赶的过程[2]。因此,如何通过人为干预以促进新生儿的生长发育,降低早产低体质量的危害是优生优育的一个重要问题[3]。而对早产低体质量儿的喂养状况,对该类新生儿的生长具有重要影响[4]。本文对我院新生儿科于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70例早产儿进行随机分组,一组进行重力喂养结合非营养性吸吮、俯卧位及抚触治疗等综合护理干预,另一组则进行常规间断鼻饲喂养,旨在比较两种干预方式对早产儿喂养的疗效,考察综合护理干预对早产儿的喂养效果的影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在将本研究的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早产儿70例,所有患儿均在出生后6小时以内住院,出生时质量1.2~2.0 kg,平均体质量(1.32±0.31)kg;胎龄27~34周,平均胎龄(30.2±0.51)周。所有患儿均采用间断式胃管喂养和静脉营养,出生后的1分钟和5分钟的Apgar评分均高于8分,排除了先天性遗传病患者、先天性的消化道畸形者以及没有呼吸支持治疗的患者。70例符合条件的早产儿被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其中研究组男18例,女17例,对照组男16例,女19例。两组新生儿患者的性别、出生体质量、身长、胎龄等基本资料经检验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参与本研究的新生儿均取得其家属同意,并与家属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

方法:(1)喂养方法:①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研究组采用重力喂养结合非营养性吸吮、喂养后俯卧位和腹部抚触治疗等综合护理措施,并将3种护理措施组成循环护理方案,贯穿于研究组早产儿喂养护理过程中。a.重力喂养:利用奶液自身重力顺着胃管流入胃内的喂养方法。奶量:第1天1~2 ml/次,l次/2小时,每天增加2~4ml/次。b.非营养性吸吮:在每次重力喂养之前给予患儿吸吮消毒过的无孔橡皮奶嘴5~10分钟,刺激吸吮,直到能经口足量胃肠喂养热量达418.4 kJ/(kg・d)时间为止。c.喂养后俯卧位:即喂养后采取俯卧位,每次喂奶后采用专业的卧垫为患儿抬高头部,角度为15°,持续1小时(所使用卧垫已经获取国家实用的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专利号分别为ZL2008 20113714.3和ZL2008 30113331.3)。该类卧垫结构为:能使得早产儿能够在暖箱中舒适安全的保持俯卧,使用前需将适宜温度的水灌入水囊袋,并置于卧垫底部处的双层布套内,随后把卧垫置于预热好的暖箱中,依据患儿身长将头部固定针头放置于卧垫的合适部位,当患儿仰卧时,枕头凹口处朝向床垫内侧,俯卧时候则朝向外侧,以保证患儿的安全。d.腹部触摸:患儿进食后30分钟,由经婴儿抚触培训的医护人员对患儿进行腹部抚触按摩,下一次喂养前,采用掌心抚摸的方式持续5分钟。②对照组:在相同的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用注射器经胃管间歇注入喂养配方奶;奶量:第l天1~2 ml/次,1次/2小时,每天增加2~4 ml/次,直到能经口足量胃肠喂养热量达418.4 kJ/(kg・日)时间为止。⑵监测指标:主要包括鼻胃管留置时间、恢复出生的体质量时间和足量胃肠喂养达418.4 kJ/(kg・d)时间等喂养情况,以及呕吐、腹胀、胃残留和呼吸暂停等不耐受情况。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7.0统计分析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之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之间的比较使用t检验进行分析,统计结果以P

结 果

两组喂养状况比较:研究组患儿鼻胃管留置时间、恢复出生的体质量时间和足量胃肠喂养达418.4 kJ/(kg・d)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两组喂养不耐受情况比较:研究组患儿呕吐、腹胀、胃残留和呼吸暂停的喂养不耐受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讨 论

由于早产儿胃肠道发育尚不成熟,胃肠排空缓慢,神经调节功能不健全,胃肠道激素分泌不足,导致患儿在喂养中存在许多困难,容易出现喂养不耐受。而常规的间断鼻饲(IBG)和持续鼻饲(CNG)等喂养方式还存在争议。近年来许多研究者均对早产低体质量儿的喂养方式进行了研究,但因地域等差异造成没有得到统一的广为认同的结果[5]。为保证足够的营养物质供应,促进患儿正常生长发育,对于早产低出生体重患儿,临床上常采用间断胃管喂养和肠道外静脉营养喂养。间断胃管喂养是通过注射器将奶液注入胃内,容易造成肠腔壁压力短时间增加,刺激胃黏膜,增加患儿喂养不耐受程度,从而影响其生长发育。而重力喂养是利用奶液的自身重力作用缓慢地连续地输入患儿胃腔,减低患儿胃的负担,刺激胃肠蠕动,促进消化系统的发育成熟。

在本研究中,对重力喂养结合非营养性吸吮、俯卧位及抚触治疗等综合护理干预与间断鼻饲喂养的疗效进行观察。研究发现,研究组患儿鼻胃管留置时间、恢复出生的体质量时间和足量胃肠喂养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重力喂养结合非营养性吸吮、俯卧位及抚触治疗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改善并提高早产低体质量儿在喂养时的耐受性,减少喂养并发症,缩短胃管滞留时间和静脉营养时间,使患儿尽快地过渡到经口喂养方式从而进一步地促进患儿生长发育,缩短患儿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提高患儿生存质量以及操作容易、简单、无创伤,护理效果明显,明显优于传统的间断鼻饲喂养,值得各级医院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周小坚,陈鲜威,刘江勤,等.持续鼻饲喂养与间断鼻饲喂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疗效评估[J].新生儿科杂志,2005,20(2):49-52.

[2] 静,杨丽琛.综合舒适护理预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31):99-101.

[3] 郑丹丹,吴曙粤,汪莉,等.综合护理干预对早产低体质量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N].护理学报,2010,17(17):50-53.

新生儿护理及喂养第2篇

关键词:剖宫产;纯母乳喂养;护理干预;效果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妇产科的护理要求越来越高。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2014年6月~2015年6月接收的剖宫产产妇15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产妇没有产科并发症,身体健康水平较理想。将所有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79例。在观察组中,年龄23~34岁,平均年龄(27.38±3.16)岁,孕周37~42w,平均孕周(39.65±1.33)w,新生儿体重3000~3800g,新生儿平均体重(3500.87±268.37)g,出生Apgar评分7~9分,平均Apgar评分(8.26±1.13)分,住院时间3~5d,平均住院时间(3.78±0.56)d。在对照组中,年龄21~35岁,平均年龄(28.29±3.58)岁,孕周36~41w,平均孕周(38.73±1.05)w,新生儿体重3300~4000g,新生儿平均体重(3432.87±289.35)g,出生Apgar评分7~10分,平均Apgar评分(8.37±1.25)分,住院时间3~5d,平均住院时间(3.17±0.14)d。两组产妇的年龄、孕周、新生儿基本情况等基础资料差异较小,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产妇应用常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产妇分娩前,护理人员将相关的母乳喂养知识告知给产妇,包括母乳喂养手法和注意事项等内容。护理人员对产妇产前情况进行评估,并将母乳喂养的优点和重要性告知给产妇及其家属。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指导产妇尽早进行吮吸,鼓励产妇根据新生儿的情况进行哺乳。手术结束后2~4h,产妇饮用米汤汁。待产妇的肠胃功能恢复后,护理人员指导产妇多食用高维生素、高热量、高蛋白的食物,多食用汤汁类食物,促进乳汁分泌。

由专职护理人员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观察组产妇进行护理。对产妇进行护理时,设置2名专职护理人员,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遵照医嘱给产妇应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泵,并指导产妇充分休息,保证产妇每天的的睡眠时间有8~10h。手术结束后,专职护理人员指导产妇尽早进行吮吸,并让产妇以环抱式的方式对新生儿进行母乳喂养,且每次产妇哺乳时,尽量排空。专职护理人员需及时清洁产妇房间,保证产妇洁净,温度、湿度适宜。专职护理人员主动与产妇及其家属沟通,了解产妇的需求,耐心地指导产妇应用正确的哺乳方式喂养新生儿,鼓励产妇积极应用抚摸、目光、语言等方式与新生儿沟通,加强产妇哺乳信心。专职护理人员及时教会产妇正确抚触新生儿的方法,鼓励产妇多抚触新生儿。手术结束后1d取下尿管,专职护理人员帮助产妇下床活动,并指导产妇合理饮食。

1.3判断标准 产妇给婴儿2次哺乳间,婴儿有满足感,小便超过6次/d,大便若干次,新生儿丢失生理体重的情况明显改善即为达到纯母乳喂养标准。母乳喂养婴儿后,婴儿大小便的次数较少,新生儿丢失体重情况明显,或使用代乳品即为未达到纯母乳喂养标准。观察产妇手术结束后24h、48h、72h的纯母乳喂养情况,记录纯母乳喂养率。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字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产妇产后24h、48h、72h的纯母乳喂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较大,P

3讨论

母乳喂养能够为婴儿提供比较全面的营养,有助于婴幼儿的发育。相关研究指出,母乳喂养婴儿能够有效促进婴儿大脑的发育,降低儿童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减少幼儿肥胖症的发生[1]。产妇应用母乳喂养的方式喂养婴儿早期,尽早吮吸、接触有助于提高泌乳素水平,使产妇尽早泌乳。母乳的量与婴儿的吮吸情况有密切关系,新生儿吮吸产妇时,会对母体内的泌乳素和催产素的分泌过程产生刺激,进而促进乳汁量的提高[2]。产妇进行剖宫产手术后,手术麻醉、疼痛、限制以及术后禁食等原因,会使产妇出现食欲不振、睡眠不足、焦虑、紧张等情况,直接影响了母乳喂养,使得母乳喂养率较小[3]。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产妇产后24h、48h、72h的纯母乳喂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柳德睿.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产妇母乳喂养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08(06):640-641.

[2]周建红,伍克立,李明霞.护理干预对剖宫产产妇泌乳及母乳喂养的效果研究[J].四川医学,2013,11(08):1315-1316.

[3]王艳华,张淑梅.护理干预对368例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效果观察的影响[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15(02):588-589.

新生儿护理及喂养第3篇

【关键词】初产妇;母乳喂养;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199―01

母乳喂养是一个自然的、传统的喂养方法。纯母乳喂养4-6个月婴儿的患病率比人工喂养婴儿的患病率低2.5倍,因患腹泻致死的人数要低25倍。我院产科对95例存在母乳喂养问题的初产妇产后母乳喂养情况进行了重点的关注和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2012年5月-2012年11月在我院分娩存在母乳喂养缺陷的初产妇95 例,年龄18-35岁,阴道分娩64例,剖宫产31例。文化程度:小学14例,初中32例,高中24例,大专16例,本科9例。均无母乳喂养禁忌。

1.2影响母乳喂养原因:产妇精神因素:信心不足、情绪过度紧张、怕羞或认为哺乳会使体形改变而拒绝;哺乳姿势掌握不正确,不能进行有效吸吮而使用其他喂养方法;受陈旧观念影响,产后营养不合理及对初乳认识不足,认为产后3天才开始有母乳,3天内不进行母乳喂养,失去了早吸吮增加乳汁机会;、疾病,孕晚期未进行保健,导致喂哺困难。

1.3护理方法

1.3.1产前准备:在孕期及住院期间以书面宣传向产妇讲解母乳喂养的益处:母乳中所含营养物质最适合婴儿消化吸收,生物利用率高;母乳中含有丰富的免疫蛋白和免疫细胞,母乳喂养能明显降低婴儿腹泻、呼吸道和皮肤感染率;吸吮时的肌肉运动有助于面部正常发育,且可预防因奶瓶喂养引起的龋齿;母乳喂养时婴儿与母亲皮肤频繁接触、母婴间情感联系对婴儿建立和谐、健康的心理有重要作用;母乳温度适宜,喂养婴儿方便[1];告知产妇母乳喂养不仅不会影响体形,还有利于恢复体形,克服产妇焦虑不安情绪,保持良好心态。

1.3.2产后指导:阴道分娩的新生儿由产房护士负责早吸吮指导,剖宫产的新生儿由责任护士负责在母亲返回病房后进行早吸吮指导,尽最大努力促使首次吸吮成功。新生儿刚出生的30分钟内进行母婴皮肤接触及吸吮,为母乳喂养奠定了基础。不给新生儿母乳以外的食物或奶瓶、橡皮等做安慰物,使新生儿形成清晰的吸吮记忆和反射,有利于乳汁分泌。在产后的2小时内对产妇进行健康宣教,了解早接触、早吸吮的重要性。正确母乳喂养姿势的指导,哺乳前,母亲应洗净双手并用温开水清洁及,肌肉放松,可选择坐位或侧卧位,一手拇指放在上方,余四指放在下方,将和大部分乳晕放入新生儿口中,用手扶托,防止堵住新生儿鼻孔,保持充分有效吸吮。让新生儿吸空一侧后,再吸吮另一侧,哺乳后戴合适棉质乳罩。实行母婴同室,有利于母子感情的建立。坚持日夜哺乳,按需哺乳,哺乳时间及频率取决于新生儿的需要及乳母感到奶胀的情况。

1.3.3饮食指导:顺产后1小时可让产妇进流食或清淡半流食,以后可进普通饮食;剖宫产术后6小时可进食少量米汤、鱼汤等汤食,禁食糖、奶类,排气后可进半流食,排气后可进普食。食物应富有营养、足够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和水分;多饮汤食,如鸡汤、鱼汤、猪脚汤等都是帮助下奶的食物,且要少量多餐;禁食含有麦芽及神曲的食物或药物,以防退乳。产妇要保持心情舒畅,精神放松,疲劳和紧张会影响下奶的过程和奶水的供应,并养成和婴儿同步的作息时间,才能保证旺盛的体力和精力,才能充分泌乳。

1.3.4护理:乳胀多因过度充盈及乳腺管堵塞,哺乳前热敷3-5分钟,并按摩、拍打、抖动,频繁哺乳、排空。皲裂时哺乳前湿热敷3-5分钟,挤出少许乳汁,使乳晕变软,以利于新生儿含吸和大部分乳晕;哺乳时先吸吮皲裂的一侧,以减轻对另一侧的吸吮力;哺乳结束时,用示指轻压婴儿下颌,等婴儿放下后再把婴儿抱离,切忌强行拉出;哺乳后挤出少许乳汁涂在和乳晕上,短暂暴露和干燥。扁平、凹陷者,由责任护士在矫正凹陷时,每示范一个动作后将其简要的原理及要领告知产妇,鼓励积极动手效仿。指导产妇揉捏颈部,刺激泌乳反射,使突起;或采用十字法牵拉,反复数次,使突出。如若仍不能使突出者,可使用辅助,即用清洁的辅助薄膜紧贴产妇的,让新生儿充分含接辅助,通过吸吮将母亲及大部分乳晕吸入。经过多次喂哺后,凹陷纠正后即可去除辅助[2-3]。

1.3.5重视产后回访:产妇出院前必须掌握正确的含接姿势,正确处理乳胀,掌握挤奶方法,方可出院。责任护士在产妇出院后第3-7、第15、第30天、各做1次电话回访,询问母乳喂养情况及健康指导,必要时上门访视。

1.4 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 p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本组产妇影响喂养因素的变化见表1。

2.2 本组产妇产后回访新生儿喂养情况见表2。

3 讨论

影响母乳喂养的主要原因是产妇具有不良的心理和生理因素。通过加强母乳喂养的宣传教育,产后针对不同心理原因采取不同的护理对策进行耐心、细致、具体的母乳喂养指导就能使母乳正常进行。同时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产妇对产褥期知识和新生儿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母乳喂养对家庭来说经济又方便,又使产妇身体恢复加快,新生儿的吸吮可促进产妇缩宫素的产生,使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降低母亲患乳腺癌、卵巢癌的危险性;哺乳者的月经及排卵延迟有利于产后恢复及延长生育间隔。提高产妇及家属的满意度,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4]。

产后访视的普及,使医护人员走出医院,步入家庭,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指导,鼓励并指导产妇及时参与健康护理,使产妇得到准时有效的帮助,解决各种健康问题,让产妇、新生儿真正受益,提高了产褥期保健质量,满足了产妇及家属的知识需求,促进了社区卫生服务[5-6]。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0-82.

[2] 梁伟珍,朱峥峥,应莉,等.增强凹陷效能提升母乳喂养成功率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2,19(11A):46-48.

[3] 雷明,黄海燕,周婉平,等.缺陷产妇母乳喂养的护理对策[J].护理学报,2011,18(10A):50-52.

[4] 黄金,姜冬九.病人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67-368.

新生儿护理及喂养第4篇

关键词:护理宣教;母乳喂养;效果;影响

母乳喂养主要是采用母亲乳汁喂养婴儿的模式,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世界卫生组织鼓励与提倡的科学育儿方式。母乳喂养可增进母婴感情,提高婴儿抵抗力,更利于婴儿智力发育,减少新生儿死亡率[1]。但随着人们观念的转变,以及临床对母乳喂养的高度重视,相继对初产妇待产前实施护理宣教,母乳喂养率逐日升高[2]。本文探究了护理宣教对母乳喂养成功率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5年2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住院待产的初产妇随机分作A组与B组(均为99例),其中A组初产妇年龄20~35岁,平均(29.2±1.9)岁,孕周为38~42 w,平均(41.1±0.4)w;B组初产妇年龄31~36岁,平均(30.1±1.7)岁,孕周为37~41 w,平均(39.5±0.3)w,均根据孕妇实际情况实施阴道分娩或剖宫产分娩,新生儿均足月,体重约2600~4100 g,无新生儿缺氧病例,均同意参与本次研究调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新生儿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B组:常规护理。让孕妇先了解病房环境,注重产前检查,为孕妇讲述新生儿母乳喂养的重要性等,并为产妇讲述正确哺乳方法。A组:在B组基础上强化护理宣教。具体做法为:

1.2.1产前宣教

1.2.1.1心理护理 因初产妇为首次生产,生理及心理均面临双重压力,产后易出现抑郁、失眠、食欲下降等现象,情绪不稳定,需给予产前心理护理,让他们主动为新生儿哺乳,减轻产妇心理压力,让家属多安慰产妇,保证产妇心情愉悦,增强产妇母乳喂养信心。

1.2.1.2为产妇讲述母乳喂养的作用 护理人员应为初产妇讲述母乳喂养重要性,主要为:①母乳内有新生儿需要的各类营养,对婴儿健康更有利,是纯天然食物,任何人工喂养乳制品均无法取代;②母乳成分中有婴儿必需的抗生素,可增强婴儿抵抗力与免疫力;③母乳喂养更利于培养母婴感情,提高产妇母乳喂养信心;④母乳喂养可使产妇更健康,降低卵巢癌、乳腺癌等威胁女性生命安全的疾病发生几率;⑤母乳喂养更方便,安全,经济实惠,可预防新生儿过敏,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1.2.1.3保健与哺乳动作干预 护理人员应在孕妇待产期为其讲述护理方法,并一一检查产妇情况,若凹陷、过大、过小等,需及时修复,过小或凹陷者应提拉,提拉30 min/次,3次/d,并为产妇播放科学喂养,以及有详细哺乳动作的视频。此外,还应为产妇讲述母乳喂养注意事项,现场示范正确的哺乳动作,力求早接触、早吸吮。

1.2.1.4强化饮食护理 嘱待产妇多食用高蛋白质、营养丰富的食物,适当补充维生素,保证睡眠充足,做好母乳喂养准备。

1.2.2产后宣教 分娩后,护理人员需先通过肢体接触、语言、监护仪器等多种方式了解产妇身体情况,在产妇身体情况允许前提下,尽早将婴儿送至产妇身旁,双方实施皮肤接触,尽早开奶。母婴回病房后,现场指导母乳喂养,告知产妇各种母乳喂养方式,增加母乳喂养成功率,为产妇讲述喂养时应两侧替换喂奶,结束后需用手指轻压新生儿嘴角处,拨出。若有剩余奶水,需挤出,鼓励持续使用母乳喂养,促婴儿健康生长发育。喂养期间,若有红、肿、热、痛、硬结等症状,应警惕乳腺炎,并用湿毛巾热敷,哺乳前先哺乳患侧,以促乳腺管畅通。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初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并通过发放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病患母乳喂养知识掌握情况评分(总分100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母乳喂养知识掌握情况评分以(x±s)表示,采用t检验;母乳喂养成功率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初产妇母乳喂养知识掌握情况评分对比 A组初产妇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宣教母乳喂养知识掌握情况评分为(95.21±4.38)分,B组初产妇仅给予常规护理后母乳喂养知识掌握情况评分为(84.35±5.17)分,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

2.2两组初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对比 A组初产妇89例母乳喂养,母乳喂养成功率为89.99%;B组初产妇仅64例母乳喂养,母乳喂养成功率为64.64%,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

3 讨论

伴随医学模式的转变,母婴保健内容也更广泛,由产后平安转向产妇与婴儿生理心理健康。母乳为维系婴儿生命的纯天然健康食物,更利于婴儿吸收,可增强机体免疫力,为新生儿生长提供需要的钙、铁等微量元素[3]。此外,产妇在母乳喂养间,还能分泌出催产素,促产妇子宫宫缩,减少产后出血量,更好抑制排卵,进而达到避孕的目的,这是人工喂养所无法达到的。加之2000年WHO提出,采用母乳喂养至产后4~6个月更利于婴幼儿的健康发育、健康生长。

本文结果发现A组初产妇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宣教母乳喂养成功率、母乳喂养知识掌握情况评分均优于B组,比较差异显著(P

参考文献:

[1]谭红娟.产后访视中健康宣教对母乳喂养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0(09):580-581.

新生儿护理及喂养第5篇

【关键词】剖宫产;母乳喂养;护理体会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8.170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8-2140-02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WHO和UNICEF的联合宣言促使国际社会已将保护、促进和支持母乳喂养作为妇幼保健的全球战略。根据WHO提供的资料,在发展中国家每天有4万儿童由于营养不良和腹泻导致死亡,而4~6个月内母乳喂养的婴儿患病机会低于母乳代用品的2.5倍[1]。近年来,随着剖官产适应证的扩大,剖宫产率也随之急剧上升。剖宫产术后产妇由于受疼痛、禁食、活动不便、心理负担重等因素影响,乳汁分泌较顺产产妇少[2],因此剖宫产术后新生儿母乳喂养率较顺产新生儿低。为提高我院剖官产术后新生儿母乳喂养率,加强和完善剖官产术后相关护理工作,我们针对剖官产术后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采取了术前宣教、术中早接触、术后早吸允及选择舒适哺乳等促进母乳喂养的护理措施,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护理体会如下。

1.临床资料

2009年1月~2010年4月,我院收治行剖宫产术的产妇632例,占到我院分娩产妇总数的54.5%,剖宫产产妇年龄21~39岁,平均年龄28岁,孕周36~42周。手术方式为子宫下段剖宫产,麻醉方式为硬膜外麻醉。母乳喂养指导率100%,成功率91.7%。

2.护理措施

2.1宣传教育。要尽早把有关母乳喂养的好处及处理方法告诉孕妇,让其意识到母乳喂养的重要性[3]。在我院进行产前检查及住院待产的产妇,我们都会通过录像、图片、模型和宣传资料和等方式对其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鼓励孕妇及家属建立母乳喂养的决心和信心,为产后成功的母乳喂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2.2基础护理:剖宫产后,先要做好基础护理,保持病房清洁、舒适、安静,合理安排治疗护理时间,病房每日通风1~2次,定期病房空气消毒,为产妇母乳喂养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

2.3心理护理:母亲的情绪直接影响母乳喂养质量,产后休息不好、生气、忧虑等因素能抑制脑垂体分泌催乳素影响母乳喂养,因此哺乳期要尽量避免这些不利因素。要及时对孕妇及家属进行心理咨询,消除她们焦虑、紧张情绪,使之对医护人员产生信赖感,让剖宫产术后产妇有良好的心态和愉快的心情,积极主动地进行母乳喂养[4]。

2.4护理:产妇平坦和凹陷、皲裂、过度育盈、乳腺管阻塞和乳腺炎等都可影响母乳喂养,因此,孕产妇的护理也很关键。产前即可开始纠正扁平凹陷,产后保持泌乳畅通,预防皲裂及乳腺炎。发生皲裂时,暂停哺乳,涂红霉素眼膏,及时排空,预防乳腺炎的发生。

2.5护理:母亲喂奶直接影响婴儿的含接姿势,因此要教会产妇正确的哺乳姿势和婴儿的含接姿势。剖宫产术后的产妇惧怕疼痛,在切口愈合前鼓励其采取坐位环抱式授乳,减轻产妇抱婴儿的负担,使腹部肌肉放松,防止切口受压,减轻疼痛,有利于切口愈合[5]。正确的含接姿势下保证每次哺乳时间必须超过20min,双侧交替吸吮,哺乳后尽量排空奶汁,这样才有利于乳汁的产生[6]。

2.6营养护理:母乳来源的物质基础是有足够的营养素摄入,产后要及时补充水分及营养。剖宫产产妇术后6小时便可开始进少量流食,无腹胀等特殊不适1小时后再进少量流食,12小时后改半流质饮食,这样促进排气,并可增加泌乳量。

2.7“三早”护理:“三早”即早吸吮、早开奶、早接触[7]。母婴早接触、早吸吮,能增进母婴感情,促进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消除术后疼痛和烦躁不安带来的负面情绪,促进乳汁分泌。

3.结论

母乳喂养对新生儿免疫系统发育及抗病能力增强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剖宫产术后产妇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不能很好地进行母乳喂养,因此在护理上我们采用了针对剖宫产产妇的护理方法和手段。护理经验表明,恰当的护理方法和手段可以缓解剖宫产产妇身心的不适,增加泌乳量,增强产妇母乳喂养的信心,有效地提高剖宫产术后产妇母乳喂养率。

参考文献

[1]彭刚艺,林焕.健康教育在促进母乳喂养活动中的作用[J].护理进修杂志,1996,11(6):6-7.

[2]卢丽萍.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障碍及其护理干预[J].福建医药杂志,2006,28(4):157-158.

[3]高海霞,陈京立,高洪莲.早产儿母乳喂养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7,21(50):13l7-1319.

[4]马巧真.健康教育在促进母乳喂养中的作用[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5,12(1):90-91.

[5]何秀影,段红霞,齐亚欣.孕期按摩对母乳喂养效果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8,22(7B):1840-1841.

新生儿护理及喂养第6篇

关键词:妇幼保健;护理;母乳喂养

新生婴儿可以细腻地辨别食物的滋味,对于他们来说,母乳的甜度和浓度正好合适。母乳是婴儿的最佳食品,并且能保证婴儿的营养充足,促进其健康成长,所以,母乳喂养意义重大[1]。但是在进行母乳喂养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困扰,约有20%~30% 的护理人员没有对母乳喂养的护理工作引起重视,本文探讨了母乳喂养护理的方法。

1母乳喂养的意义

营养丰富:对于新生婴儿来说,母乳喂养的意义重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①营养丰富。母乳含有婴儿所必须的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分解产酸的乳糖等,降低大肠杆菌引起的发病率,而且是婴儿所需成分比例最适宜其消化吸收,是无可替代的食品。②增强婴儿的免疫力。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是其他动物乳类无法替代的,它能增强婴儿的免疫力,并且母乳喂养是有菌喂养过程,促进了婴儿肠道内建立起正常肠道菌群,预防细菌侵袭肠黏膜。③增进亲子关系。喂养母乳能帮助母亲了解婴儿的需求,更能让婴儿在该过程中享受着温馨的呵护。④降低母亲的患病率。母乳喂养能降低产妇的乳腺癌和患卵巢癌风险,美国的医学研究发现,6个月以上的母乳喂养能预防产妇患糖尿病。

2母乳喂养护理

2.1泌乳和护理 产妇提供充足的乳汁是保证婴儿健康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如果产妇乳汁充盈,在哺乳时婴儿通过吸吮后会松开,进入自然熟睡状态。若宝宝没有找到或吮吸干净乳汁,会导致肿胀、充血,此时产妇用湿毛巾热敷或热水澡泡可以缓解疼痛;如果肿胀的太严重,可以用吸奶器吸出或手挤出一些乳汁。有些产妇可能出现漏奶现象,在没有外界的刺激和挤压下乳汁会自动流出,这是正常的反应,这通常发生在妈妈听到婴儿哭声或喂养宝宝前的时候。若出现漏奶,产妇可以在内衣里放能吸干乳汁的奶垫,但是应该经常换奶垫,以保证乳汁清洁。

2.2喂养的护理 喂养护理能为新生儿的早吸吮做提前准备,在产妇生产以后,由于婴儿出生后的20~50 min内有最强烈的吸吮反射,所以应该尽早让产妇和婴儿接触。但是,产妇在分娩过后,一般会感觉到十分的疲惫和疼痛,没有想要进行母乳喂养的欲望,但护理人员应该及时和产妇沟通,使其认识到早接触和早吸吮的必要性,及时把婴儿抱给产妇,帮助婴儿和产妇及早接触,并快速建立亲子关系,指导产妇进行母乳喂养[2]。对于通过自然分娩的方式出生的正常婴儿,应该在断脐后的30 min内把其放在产妇胸前,将婴儿与产妇进行皮肤接触,加强婴儿对母亲的接受程度和熟悉程度,这将有利于婴儿接触并吸吮产妇的,在吮吸过程中,护理工作人员应该注意婴儿的吸吮和吞咽情况,调整准确。对于剖宫产的产妇来说,其分泌乳汁较晚且量少,在产房内就应该让婴儿和产妇进行亲密接触,能促进产妇分泌乳汁。

2.2.1正常的喂养 若产妇的没有出现异常情况,在母乳喂养时,可以采取卧姿或坐姿。采取卧姿时,婴儿面对着产妇躺下,把婴儿的脸轻轻贴在产妇的上,这种姿势适合剖宫产的产妇;采取坐姿时,产妇应该先将婴儿的头部放在肘部,另一手托着婴儿的臀部,使婴儿面对产妇,食指在下拇指在上托起。产妇用一只手托着,靠近婴儿嘴唇,刺激婴儿的觅食反射,当婴儿张开嘴时,产妇不用主动把放在婴儿的嘴里,而应该尽量调动起婴儿的主动性,积极地引导婴儿进食[3]。

2.2.2平和凹陷的喂养护理 加强护理产妇的心理。当产妇发生平或凹陷时,通常会导致产妇紧张和担忧心理。护理人员应该给异常的产妇单独提供清净的环境,来促进产妇的泌乳。若新生婴儿吸吮力度太小,不能吸出,或者产妇凹陷的过深而不易牵拉出,可以用抽吸器或让产妇的丈夫将吸吮出来,并拉长,然后使婴儿进行吸吮。

2.3皲裂和酸痛护理 在喂奶的过程中,由于婴儿吸吮方式或用力吸吮不正确时,往往会导致皲裂和酸痛。这时,在婴儿吸吮时,护理人员应该指导产妇对婴儿的下颌轻轻向下按压,避免皮肤的损伤;在吸吮结束后,使自然干燥,也可以把乳汁均匀在上,有利于创口的愈合。

3结论

母乳喂养是最自然的喂养方法,同时也是最有效、最科学的哺乳方法。增强护理产妇产后的母乳喂养,可以有效促进产妇分泌的乳汁量,给婴儿提供及时、充足的营养。护理人员不仅要增强自身对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和护理必要性的认识,还要积极地向产妇宣传有关母乳喂养护理方面的知识,让产妇和家属充分认识到母乳喂养的优点和重要意义,从而建立起产后母乳喂养的意念和信心。

参考文献:

[1]王凤云.妇幼保健中母乳喂养的护理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3,14:175-176.

新生儿护理及喂养第7篇

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儿科,重庆 401320

[摘要]目的 探讨早产儿微量喂养护理的临床护理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早产儿,将所有早产儿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有50例早产儿,对照组早产儿给予常规喂养护理,研究组给予微量喂养护理,对比两组的最终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早产儿在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为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静脉营养和达足量喂养上,研究组分别为(8.61±4.10)d和(10.34±3.26)d,均短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量喂养可有效激活早产儿的肠道酶系统,良好的护理可预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降低全胃肠道足量喂养所需的时间,促进早产儿体质量的规律增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关键词 ] 早产儿;微量喂养;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7(b)-0116-03

早产儿和足月产儿在胃肠道发育上存在很大的区别,足月产儿的胃肠道已经发育健全,母亲可以顺利进行母乳喂养,而早产儿胃肠道还没有得到良好的发育,消化系统功能发育不成熟。在进行喂养时,常常出现不耐受现象,对早产儿的奶量摄取造成严重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因此造成早产儿体内蛋白质量不足,体质量不增长,还可能下降,影响早产儿的成活率,影响其远期的生长发育。为探讨提高早产儿对喂养的耐受性,寻求更加合理的喂养及护理方式,本研究选取择2012年1月—2013年10月该院收治的100例早产儿对早产儿微量喂养护理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早产儿,其中男58例,女42例,将所有早产儿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有50例早产儿。研究组50例早产儿,出生体重1012~2350 g,平均(1200.23±300.69)g;胎龄29~34周,平均(25.28±5.45)周。对照组50例早产儿,出生体重1000~2300 g,平均(1200.67±300.15)g,胎龄28~35周,平均(25.34±5.89)周。两组早产儿均为呼吸系统以及神经系统疾病,在体重、胎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研究组与对照组均在静脉营养基础上进行,对照组早产儿给予传统的方法进行喂养护理,即在早产儿出生后,进行经口喂养,或者是采用鼻胃管的方式进行喂养,喂养开始时间、奶量、间隔时间视其胎龄、体重、吸吮能力而定。第一次喂白开水,如无呕吐,1~2h后开始喂奶,尽量选用母乳,如无母乳可选用早产儿配方奶粉。开始的浓度3:1或2:1,以后逐渐增加浓度。当早产儿的病情稳定之后,便可开始进行肠道喂养。

研究组对早产儿给予早期微量喂养护理,具体的护理方法如下。

营养支持:所谓的营养支持,指的就是使用胃肠内外营养的喂养方式进行喂养,一般是在早产儿出生之后的24 h内,给予胃肠内喂养,当早产儿出现营养不足的情况时,才需要进行胃肠外营养喂养,起到补给的作用。进行胃肠内营养支持时,最好是早产儿母乳,无母乳条件者,选用早产儿配方奶粉,需要采用专门的奶粉微量喂养,时隔3 h喂养一次,避免过度喂养造成呕吐[1]。在喂养结束之后,分析患儿的残余奶量以及排便情况等,在下次喂养时,再适当的增加奶量。增加奶量需要注意的是,每天增加量不可大于20 mL,避免奶量过多造成呕吐。在24 h之内,最早可在12 h内,体重小于1000g的婴儿,0.5 mL6 h,喂0.5 mL4 h,喂1 mL3 h,为1 mL;体重大于1000 g,并且小于1500 mL的婴儿,为1 mL6 h,为1 mL3 h,为2 mL3 h;体重大于1500 g的婴儿,2 mL3 h,为2 mL3 h,为3 mL4 mL。

早期经口护理:对早产儿的情况进行全面分析,体重超过1500g,胎龄大于32周的早产儿,吸吮和吞咽能力较好,在病情得以控制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可进行经口喂养,此时的早产儿已经具有吞咽的能力,可以进行吮吸,必要时进行经口滴喂。但是由于动作不灵活的原因,需要进行经口滴喂。早产儿每日的食用奶量需要结合早产儿的体重来决定,一般情况下,开始2~5 mL每次,2~3 h一次,每天隔次增加2~5 mL。滴喂一次[2]。喂养时,可选择稍软的奶头,轻轻唤醒患儿,使患儿处于屈曲位和中线位,使手能触及患儿面部。滴喂时,医护护理人员采用10 mL的空针,抽取奶液后,完成奶液抽取工作之后,在婴儿的口角出放置注射器乳头贴,控制好滴喂的速度,不可太快,在婴儿吸吮和吞咽奶液的过程中,医护护理人员要仔细观察婴儿的每一个动作,避免出现喂养速度控制不当以及奶瓶奶头过大,对早产儿吸吮产生的不良影响。在喂养之后,需要右侧卧位,将婴儿的上半身缓慢的抬高,这样做的目的是预防早产儿吃奶之后,出现呕吐,或只是误吸现象[3]。两次喂养之间给患儿足够的休息时间。

间歇胃管喂养护理:该喂养方式一般适用于病情较为严重,体重在1000~1500 g或胎龄<32周,吸吮和吞咽功能不协调的早产儿。所谓的早期间歇胃管喂养就是经过婴儿的鼻腔或者是口腔插入胃管,多数情况下是经过口腔插入,长度从耳垂到鼻尖到剑突的距离,插入后注入5 mL空气,在胃部听到气过水声,表示胃管在胃内。然后将早产儿胃部中的羊水彻底清洗干净再进行喂养[5]。开始量每次2~3 mL,间隔2 h一次,每天隔次增加2 mL。每次喂养之前,都需要将患儿的胃液全部抽尽,查看否是有奶液残留,如果存在残留的奶液,需要将其计入到下次食用奶量中,进行残留奶量计算时,若是奶量大于上次奶量的1/3,则在喂养时,要适当的减少奶量或停喂一次。它的优点:间歇注入可对胃肠激素的释放产生有利的生理刺激,促进胃肠道功能成熟。缺点:间歇注入可致短时间内胃扩张,腹内压力增高和膈肌上升,造成短暂的呼吸暂停、青紫及pH和PO2降低,尤其是BPD的早产儿。护理人员要把握喂养速度,慢慢注入喂养,要认真观察早产儿的胃食管反流情况,因为出现反流吸入,会导致窒息。

连续进行胃管喂养的护理:对于极低出生体重较轻的新生儿,胃内易有残留奶的早产儿或者是在进行间歇胃管喂养的过程中,易出现心率异常、呼吸缓慢,或者是低氧血症等各种不良反应时,需要对早产儿进行持续胃管喂养。将早产儿一天所需要食用的奶量,采用微量输液泵以每小时1~2 mL的速度连续缓慢注入胃内。它的优点:对于极低体重儿营养吸收好,体重增长快,尤其是BPD的早产儿,缺点:对胃肠道成熟的刺激不如间歇注入法,需要密切监测胃容量。对频发呼吸暂停的早产儿不宜采用此法。在喂养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每2~4 h抽取胃液一次,检查胃内残留奶量,以调整注入速度,残留奶量不应超过每小时的入量。配好的奶液如未用完,时隔4 h更换一次奶液,避免早产儿食用变质奶液造成不良影响[4]。持续胃管喂养时,经常会因为早产儿的活动等各方面的因素,致使胃管位置移动,甚至是出现脱落,所以,医护护理人员在进行胃管喂养的过程中,需要全程观察早产儿,当其病情稳定,不再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之后,可停止持续胃管喂养,进行间歇胃管喂养。

间歇胃管喂养护理:在早产儿出生之后进行早期间歇胃管喂养,所谓的早期间歇胃管喂养就是经过婴儿的鼻腔或者是口腔插入胃管,多数情况下是经过口腔插入,从婴儿的肚脐部位到额头正中之间的距离为胃管的长度,然后进行胃管检查,将婴儿胃部当中的羊水彻底清除[5]。该喂养方式一般适用于病情较为的严重的早产儿,此时的早产儿的吞咽功能比较差,不可顺利吞咽。采用此方法治疗,每次喂养之前,都需要将婴儿的胃液全部抽尽,查看否是有奶液残留,如是存在残留的奶液,需要将其计入到食用奶量当中,进行残留奶量计算时,若是奶量大于上次奶量的1/3,则进行喂养时,要适当的减少一定量的奶量,或者是使用微量输液泵来把握喂养速度,慢慢输入喂养,使早产儿在食用奶液的同时,可以消化,在喂养过程中要认真观察婴儿的胃食管反流情况,因为出现反流吸入,会导致婴儿无法呼吸,从而窒息。

喂养不耐受的护理:在早产儿喂养的过程中,常常出现喂养不耐受的现象,具体表现为腹泻、腹胀、呕吐以及胃潴等,给喂养加大了难度,此时,进行喂养不耐受护理是关键。首先,为早产儿选择最佳的乳液,一般情况下,多是建议最好选用母乳喂养,若是无法选用母乳,则需要采用专门配置的早产儿配方奶。多数情况下都会是鼓励采用母乳喂养,但是,若是目前存在吸毒行为,或者是艾滋病患者,则不可进行母乳喂养,需要使用配方奶进行喂养[6]。其次,注意开奶的时间,当出现胎粪排出时,便可进行喂养,多数情况下,在没有出现并发症,在出生之后的4 h,便可为母亲开奶便不可便可进行喂养。再者,要锻炼早产儿的非营养性吸吮能力(NNS),NNS是指婴儿口中放置安慰奶嘴让患儿进行吸吮动作,但并无母乳或配方奶吸入。国内外多项研究证明非营养性吸吮能够减轻新生儿的疼痛反应,还能增加体重,降低心率,使呼吸和胃肠功能改善,减轻能量的消耗,提高氧饱和度,缩短住院天数,一般一天之内进行非营养性吸吮采用无孔橡皮奶头进行喂养,喂养次数为6~8次,以刺激早产儿胃泌素以及胃动素的快速分泌,从而有效降低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采用兴奋迷走神经的方法来得对不可正常进食的早产儿,这样可刺激胃泌素以及胃动素的快速分泌,从而有效降低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最后,严密观察早产儿的喂养情况,如出现呕吐、腹胀、胃残留奶等情况及时调整喂养方案,残留奶量约为上次奶量的1/3时,将残留的1/3奶回注入胃内,并计入预计给奶量中。必要时可以进行药物治疗。一般情况下,可采用吗丁啉或者是红霉素,这两种药物对胃肠具有促进作用,采用剂量为4 mg左右红霉素进行静脉点滴,将早产儿的胆囊积液胃部一一排空,对肠道运转具有积极的作用,而且还能对食管下括约肌压力具有提高作用,另外,服用吗叮啉可以讲胃排空[7]。

1.3临床观察指标

当早产儿在喂养的过程中,出现呕吐现象,而且每天呕吐超过3次;腹胀或是胃潴留(残奶量大于上次喂养总量的1/3),则表明早产儿的胃肠功能出现障碍。即便出现这一系列现象,也需要继续进行微量喂养,但是,需要暂空奶一次,才能继续进行喂养工作。

1.4统计方法

本研究使用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 16.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儿在静脉营养时间以及达足量喂养时间上都明显短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

两组患儿比较,研究组发生胃肠功能障碍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医学技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尤其是在新生儿重症监护上,随着呼吸治疗和管理的不断完善,决定早产儿住院时间长短和生存质量高低的关键就是喂养问题。早产儿在出生之后,由于吮吸和吞咽能力不强,因此,早产儿的营养供给成为了一大难题[8]。喂养开始时间、喂养内容、喂养方式是早产儿喂养研究的重点。早产儿和足月产儿相比,其存在吞咽困难、胃容量小以及胃肠道功能发育不健全等特点,在消化酶含量活性上,足月产儿的含量明显高于早产儿,而且早产儿胃动力功能也不如足月产儿,加之早产儿的肠道微生态系统未健全,若采用传统的喂养方式,则很容易造成早产儿胃肠道负荷过重,或者是功能障碍及NEC发生率,大大增加了静脉营养所需的时间,延长住院的时间,意味着加大感染率。目前没有证据证实对早产儿进行早期肠道喂养会增加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发生率。相反,临床研究提示对早产儿进行早期喂养可促进早产儿消化道的发育及功能的成熟,刺激胃肠激素的分泌,尽快达到全胃肠道营养,增强免疫,减少感染发生率,降低住院天数。屈建强等[9]对52例早产儿进行研究发现,对早产儿实施微量营养患儿在全肠道喂养时间患者喂养时间比未实施微量营养喂养护理患者缩短了5~6 d,本研究中实施微量喂养护理的患儿足量喂养时间为(8.61±4.10)d,也显著短于实施传统喂养护理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本研究还对两组患儿的静脉营养时间进行了对比,实施微量营养护理患儿平均用时比对照组患儿缩短了约 2 d,可见微量喂养的护理方式不仅能减少早产儿达足量喂养时间,且静脉营养时间也能较大程度上缩短。

从生物学的角度进行分析,早期微量喂养对新生儿并不具有营养作用。早期阶段,胃肠道得到食物的刺激,能够增加胃内激素的分泌与消化酶的含量,从而使胃肠功能可以迅速发育,有效刺激胃肠道免疫防御机制的作用,有利于肠上细胞的发育[10]。但早产儿并不可进行足量喂养,因为胎儿的肠蠕动在怀孕28周时发育最快,对早产儿来说,但由于胎儿未达到37周就生产,此时的婴儿在吞咽以及吮吸等各方面的功能上都没有完全发育,不可以进行正常的母乳足量喂养。有学者研究表明[9-10]实施微量喂养方式患儿,出现不耐受情况的比率为30.7%,比传统方式的42.3%有显著下降。此外,患儿出现低血糖、高血脂、胆汁淤积的比率也显著低于采用传统喂养护理方式的患儿。这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在本研究中患儿对照组有24%出现了胃肠功能障碍,而观察组这一比例仅为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合理的微量喂养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胃肠不耐受现象的发生。还能促使胎儿的胎便快速排出,避免出现胃食管出现反流的现象,更重要的是能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免胃肠道废用性萎缩,可加快肠道上皮细胞的发育速度,减少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可有效避免早产儿因喂养产生呕吐或者是腹胀现象,增加早产儿的存活率[12-13]。

综上所述,对早产儿进行微量喂养护理,可预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降低全胃肠道足量喂养所需的时间,满足早产儿吸吮、进食带来的愉快感受,对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适宜喂养方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参考文献]

[1]唐小岚,文琼仙.微量吸吮预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观察[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0,23(8):189-191.

[2]王晨,王丹华.母乳强化剂在母乳喂养早产儿中的应用[J].临床儿科杂志,2009,24(3):259-263.

[3]黄东明.微量喂养对早产儿血中胃泌素、胃激素水平的影响.新生儿科杂志,2010,17(4):145-146

[4]李在玲,叶鸿瑁,王继山,等.危重症早产儿早期微量喂养与血清胃泌素动态变化及临床情况的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 2011,46(15):243-246

[5]王丹华.早产儿营养管理面临的挑战[J].中华儿科杂志,2012,50(5):321-325.

[6]董梅,王丹华,丁国芳,等.极低体重儿胃肠喂养的临床观察[J].中华儿科杂志,2012,41(2):87-90.

[7]杨华姿,黄东明,朱建萍.早产儿血中胃动素水平对其胃肠道营养影响的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10,35(7):125-126.

[8]谭启明,韩英兰,袁芳,等.鸟巢式护理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暂停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2(10):135-134.

[9]屈建强,周艳,张晓慧.早产儿早期微量肠内喂养疗效观察[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2,23(5):657-659.

[10]陈宏香,林日亮,温伟珍,等.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微量胃肠喂养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2,8(2):131-132.

[11]黄巧凤,张少燕,卢燕君.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干预[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6(18):329-330

[12]李巧芬.早产儿2种体位喂养方式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1(2):18-19.

新生儿护理及喂养第8篇

临床上将胎龄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新生儿科2014年收治的早产低体重儿共90例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①出生6h内;②出生时体重0.8~2kg,胎龄26~33w,③不经口喂养,进行静脉营养或间断的胃管喂养;④Apgar评分1min 5分均>7分[1]。排除标准:①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或先天性遗传性疾病;②未进行呼吸系统的支持治疗。根据护理方法将患儿均分为常规组和护理组各45例,两组在患儿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常规组 ①经口喂养:患儿出生后从小量开始喂养,根据患儿的吸吮能力和消化能力增加奶量,其他热量由静脉营养补给。②静脉营养:出生后第1d起静脉输注10%葡萄糖溶液、6%小儿氨基酸,第2d起加20%脂肪乳溶液。脂肪乳和氨基酸以0.5~1g/kg为起始剂量,每日递增0.5~1g/kg。③喂养不耐受护理:喂养时如果残留奶量少于上次喂养量的25%,则打回残留液,再将奶补至正常给予量。若下次仍有余奶,超过奶量的50%则要暂时停止喂养,如患儿有明显腹胀,必要时进行清洁灌肠。

1.2.2护理组 本组在常规组喂养、静脉营养等护理基础上,进行非营养性吸吮、微量泵间断喂养、喂养后俯卧位及腹部抚触四种护理,并将此四种护理干预作为一个护理循环贯穿在早产儿住院治疗的全程中。

1.2.2.1非营养性吸吮 将奶嘴煮沸消毒,每次喂养前将奶嘴置入患儿口中,让患儿吸吮5~10min,此目的是促进胃肠道的生长发育和胃肠道的成熟[2]。

1.2.2.2微量泵间断喂养 对于可以进食的早产儿,将需要喂养的奶量用微量泵经胃管匀速泵入,时间0.5~1h。

1.2.2.3喂养后俯卧位 每次喂养后将新生儿专用的卧垫抬高患儿头部、肩部,俯卧1h。该卧垫是早产儿专用的供早产儿在暖箱内安全、舒适地俯卧或仰卧的专用卧垫,它由凹形小枕(用于固定头部)和U型护圈组成。卧垫是绒布材料,U型护圈填充物是高弹力棉。使用时将卧垫放置在已经预热的暖箱内,根据患儿的身长将凹形小枕和护垫放置在合适位置。早产儿仰卧时,小枕在床垫里侧,俯卧时,小枕在床垫外面。适当调整早产儿体位,让其安全、舒适地仰卧或俯卧在小枕上。

1.2.2.4腹部抚触 患儿每次俯卧后,在下次喂养前抚触腹部5min,方法为:用掌心轻柔抚触,力道要柔和、适宜,以肚脐为中心从内到外顺时针方向抚触。用指腹轻柔地揉患儿左侧腹部10次左右,时间以5min为宜。抚触前用婴儿专用润肤油润滑手掌,动作由轻柔开始,慢慢加重力道。抚触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的反应,如果患儿有哭闹、肤色变化、肌张力增高、肤色变化时要暂停抚触。

1.3观察指标 记录患儿的体重恢复(体重>2kg)时间、鼻胃管留置时间、肠道营养达标时间,观察和记录患儿出现呼吸暂停、腹胀、呕吐、胃残留等不良现象及喂养不耐受事件。以表现出以下1项(含)以上症状为喂养不耐受:①多次喂养后呕吐;②腹胀:喂养后24h内患儿腹围增加1.5cm;③胃内有咖啡色样物;④2次以上被禁食;⑤出生2w后喂奶量

1.4数据处理 采用SPSS19.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用(x±s)、%表示,分别进行t检验、χ2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果

组别间主要观察指标比较见表1。

3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