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绿化建设的建议

绿化建设的建议赏析八篇

时间:2024-01-09 14:46:54

绿化建设的建议

绿化建设的建议第1篇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园林绿化;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 S73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6-0186-01

近年来,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如火如荼的进行,农村的园林绿化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也在加速推进当中,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改变了村容村貌,发挥了林业应有的生态和社会效益,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值得思考。

1 当前新农村建设中环境绿化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重视基础设施建设,轻视园林绿化工作

近年来,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有些地方注重农舍、通村公路、公共场所的建设,粉刷墙体,建造广场,增加体育健身器材,忽视了造林绿化在改善人居环境、净化美化环境、营造温馨优美的村容村貌方面所起的作用,导致工作流于形式,村庄缺乏系统的绿化美化,还破坏了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损坏了田园风光[1]。

1.2 绿化方式存在的问题

在一些地方的新农村建设中,仿照城市建设中的绿化方式,建设花坛、大量种植草坪等,违背自然规律,引进名贵苗木,对一些苗木强制造形,片面追求高档次的园林基础建设,没有处理好乔、灌、草的合理结构,造成绿化效果没有城市园林建设的精美,也少了乡村文明的简洁自然,既非城市,又非农村的“四不像”景象,浪费了国家资金,加重了农民负担,挫伤了广大农民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1.3 绿化形式和树种选择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新农村建设中,绿化形式单一,品种单调,缺少大型树木。村庄绿化结构、类型简单粗放,景观效果差,树木多为经济树种,结构单一,既不能遮荫,又没有生态效益。

1.4 绿化培育管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大多数新农村建设工作中,一般对前期的造林绿化工作都能做到统一规划,统一放线,统一施工,统一树种,统一栽植,统一验收。而对后期的培育管护,也就是植树完成以后的工作,一般都不会再统一管理,而是交由农户自行管理。这样若干年后,绿化效果就千差万别,有的农户绿化培育管护效果较好,有的较差,有的甚至把当初的绿化成果破坏殆尽,严重影响了绿化的整体效果[2]。

2 加强新农村建设中园林绿化工作的建议

2.1 充分认识园林绿化工作的重要性

充分认识园林绿化工作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明白其能够显著提高农民群众生活环境的质量,对陶冶情操,建设文明乡村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新农村建设中,园林绿化工作以自然村为绿化单元,以农舍、道路等为载体的绿化活动,应注重村庄周围林木环境、道路林荫、庭院美化,创造美观的人居环境,使农民在良好的自然环境中生产生活,为新农村建设奠定基础,这是新农村建设中绿化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2 因地制宜,科学规划

(1)以人为本,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与周围大环境相协调,突出自然生态环境,改善生产条件,按照村庄的总体规划,突出农村特色,展示农家田园风格形式,充分利用树木、花草的自然美营造村庄的景观美。要根据村组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选择绿化苗木,因地制宜,适地适树。根据各类树木花草的自然属性,进行合理搭配。乡土树种是当地特有树种,经过多年环境考验和自然淘汰,能适应当地气候、水土条件,抗逆性强,应做为首选。一定要突出绿化的乡土特色,要使绿化做到有特点和特色,以创造良好的绿化效果[3]。

(2)优化绿化结构,注重实际效果。在村庄周围、公路两侧要多栽植高大乔木,合理搭配部分灌木,实现合理混交,既能美化环境,又能控制病虫害发生,减少维护成本,减轻农民负担。河流渠道绿化应选择喜水耐湿、根系发达、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树种,农村庭院绿化多选择有花有果、有经济价值和观赏效果的苗木。在村内的公共场所多选择彩叶苗木,最大限度营造景观效果。要注意把绿化和实用效果结合起来,做到既绿化美化,又非常实用。

2.3 加强绿化后期管理工作

对于植树完成后的苗木培育管理工作,一定要做到集体组织统一管理,不能为了省事省钱而划归农户进行管理。要继续做到统一施肥,统一灌水,统一修剪,统一造型,统一防治病虫害,从而达到当初设计的绿化效果。

3 小结

新农村建设的环境绿化树种选择、栽植、管护要精心组织,科学实施,遵循节约资源、节约资金、充分利用现有土地的原则,乔灌草、针阔叶合理配置,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创造出美好的田园风光,还要对绿化成果予以长期关注,加强培育管理,使绿化成果得以永长保持。

4 参考文献

[1] 赵品龙.义乌市村庄绿化现状调查及对策[J].观察与思考,2012(11):76-77.

绿化建设的建议第2篇

1 居民区绿化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1 规范管理不完善

居住区规范规定一般新建区绿地率不低于30%,旧区改造绿地率标准不低于25%,由于房地产开发商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原则,造成不少居住区达不到这样的标准。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直接依据,而绿化是居住小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却没有与小区建筑、道路同步考虑。长期以来,由于一些开发商重经济、轻环境,在小区建设中对建筑的建造作精心的规划,而把绿化当作可有可无的“软指标”,绿化用地不纳入修建性规划中。而且,城市规划部门在项目审批中,主要对建筑严格把关,只是原则上要求绿地率达到百分之几,而对绿地的规划布局、质量则没有具体的要求。致使小区的用地被开发商以建筑物的形式高度开发利用,绿化用地受到严重的限制。

1.2 绿化设计片面化

在许多小区的绿化设计中,设计师更多地把注意力集中在视觉观赏上,把绿地作为公共交往的主要场所方面,而忽略其生态功能,绿化应该是以人为本的宗旨,而很多小区环境陷入绿色的误区,大片绿地占用人们的休憩空间,也降低了树木可以作为绿色屏障,改善环境质量的生态功能。

许多小区占用绿地,建筑假山、小品等构筑景物,满足视觉效果,绿地硬质化实际上减少了居住区的绿化面积。同时东凑西拼的各种园林绿化要素风格不一致,结果使环境反而显得杂乱无章,不成体系,对居民的身心造成伤害。

1.3 绿化缺少人性化

目前我国许多居住区内绿化在很多方面没有做到“以人为本”。比如有的居住区绿化设计没有把残疾人的行为考虑进去,给残疾人的出行带来不便;有的居住区没有为老人和幼儿开辟专用活动场地;有的居住区在景观设计上较粗糙,没能真正、准确地创造人们所需环境。园林绿化设计要做到“以人为本”,最重要的是设计者要在充分了解所住居民的年龄结构、职业、生活、工作习惯、生理要求的基础上进行全方位的人性化设计,这样才能使小到每一个细节都是尊重体贴人的活动行为,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绿化设计盲目跟从,丧失个性,忽视地方文化特色。居住区绿化应该适地适树,尽量选用有观赏价值的乡土树种和花卉。

1.4 绿化类型单一、缺少功能分区

居住区绿地一般分为公共绿地、宅旁绿地、道路绿地和配套附属设施绿地四大类。在高层住宅区内,大多缺乏完善的绿地系统,宅旁绿地和道路绿地比较多,但公共绿地和配套公建绿地却严重不足。这种单一的绿化模式,不但缺少户外活动空间,最重要的不利于居民交流沟通。

2 相关的几点建议

2.1 严格规范和执行设计要求

根据政府的有关绿化政策法规,结合居住区发展要求确定规划原则,要想提高新建居住区绿化美化水平,就必须做到规划设计合理,使规划到位,建设过程中严格执行规划设计要求。必须具有一定数量的游憩康体设施,供居民游憩赏景及进行各类活动的公共绿地。从政策法规上严格把关。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对新建小区加强绿化规划设计的审批程序、施工过程跟踪监管和建成竣工的验收程序,使之科学合理,符合要求。

2.2 以人性化设计为主

在对居住区的绿化植被进行选择时,一定要注意居民的喜好,只有与居民的喜好相一致的植物才能使小区的绿化具有亲和力,使居民产生认同感。给人们提供一个很方便的居住环境,给居民一个彻底放松、完全舒适的家园,有让住户感到舒畅的人性空间。

2.3 立足绿化的科学性

绿化建设的建议第3篇

关键词:果树园林绿化树种 选择配置方式

随着城市建设,人们对城区绿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在观赏效果上要求四季常绿,终年有花,季季观果,乔、灌、藤、草相映成趣,而且还要求城市绿化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相结合。果树作为一类特殊的绿化树种进入城市,已经受到城建、林业、园林绿化部门的关注,一些道路、公共绿地、公园、小区等已有分布,在城市绿化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并有逐步发展的趋势。为更好推进果树进城,现将城市建设中果树应用的意义、树种的选择原则与要求、配置方式等进行简要介绍,仅供参考:

1、果树进城的意义

1.1、提高综合效能,提升城市品位

不同的果树生物学特性、物候期也不同,在城市街道、公园、居民小区及庭院栽植果树,在不同的季节就会有不同的景观:有的花香、有的果奇、有的叶美,果树集观叶、赏花、看果等独特景观效果于一身;同时果品也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它营养价值高, 有的还具有药用价值,有很好的医疗效能;另外,果树不仅能美化城市,还能有效降低城市的废气、粉尘、噪音等污染。充分利用果树资源特别是观光果园,既可以丰富城市园林景观,提高绿化效果,又可为市场提供大量果品,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生活需求。

1.2、有利于实现“城乡绿化一体化”

现代社会正向着“城乡一体化”趋势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城郊建设观光果园,可以作为市民身边的科普教育和道德教育基地,有利提高市民素质,提升城市形象。把农村和城市拉近,使农民和城镇居民互融,将进一步促进“城乡一体化”快速发展。

2、进城果树树种选择的原则与要求

2.1、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

果树种类繁多,不同的果树树体高低、生物学特性以及绿化应用效果不同,所以我们在绿化的时候首先要了解绿化地的自然环境条件,把自然环境条件与进城绿化的果树生态习性结合起来,以便选择合适的树种、品种,提高成活率。以“适地适树”为基本原则,将温度、光照、水分、土壤等因素综合考虑,认真分析栽植区域的土壤和小气候特点,以选择“乡土果树”树种为主,尽可能的选择本地已经多年栽培实践、表现良好的地方优势果树树种、品种,根据城市立地类型有针对性的选择果树树种。

2.2、可行性原则

合城市建设规划,选择日常管理容易、寿命长、抗性强、管理粗放、病虫害少、耐修剪、愈合力强的树种,通过修剪能够抬高或压低树冠,从而避免对车辆、行人和架空线路的影响。同时城市绿化地带和一般果园不同,栽培管理条件一般不如农户果园。因此城市绿化区栽培的果树要求适应强的树种,而且能够为其提供良好的栽培技术和管理条件。树种、品种的选择要坚持科学性、可行性原则,以保证绿化果树的正常生长和造景效果。

2.3、树种多样性原则

绿化树种的多样性是维护景观多样性和实现自身循环发展的基本条件。用于绿化的果树不同于一般果树,树种选择时应尽可能多一些品种,做到品种多样化,兼顾各种植物类型,使景观富于变化,不单调,让多种类型的植物,各展风姿,互为补充,相得益彰,以提高观赏价值。同时,不同的果树开花和结果时节不同,可以在不同时期展现不同的花相,向人们提供不同种类的水果产品,其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均能体现。将园林模拟成自然生态群落,充分考虑植物、动物、微生物之间的生态交互性,兼顾生态系统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尽量减少以人的暂时需求为中心,片面种植单一植物的现象,尽力避免因植物搭配不当而破坏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2.4、观赏性原则

用果树做绿化树在实现绿化美化功能的同时,可以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但必须注意把绿化美化功能放在首要位置,不能本末倒置。不能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它的根本功能。因此,在选择果树的时候应选择观赏价值高、能够自花结果的果树品种,除了要考虑它本身的生态习性外,还要考虑与绿化地段的配置情况。如行道树以提供绿荫为主,要选择冠大荫浓、生长快的树种,风景区可选择冠、叶、花或果实部分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种类等。使不同的果树在不同的时期、地点以其叶、花、果展示异样的观赏功能。

3、果树在城区绿化中的几种配置方式

3.1、道路绿化果树的配置方式

树种的选择上要考虑立地条件和冠幅大小,同时要考虑树木果期长,少落果,花香果艳、叶色具有季相变化。配置形式可单一品种,使骨干树种形成果树大道;亦可与其他园林树种间植,形成乔灌结合、景观色彩丰富、文化内涵突出的园林景观。城市交通主干线和河道两侧绿化带较宽可以考虑以形成特色廊道,可选择冠富幅较大的树种;道路绿化带较窄、两边楼群拥立的,可栽植冠小、干高的树种。适宜树种有银杏、梨树、核桃、板栗、柿树等,适宜在道路中间隔离带种植的果树有石榴、枇杷、桃、山楂等。

3.2、小区、庭院绿化果树的配置方式

在居民区和单位绿化时可以把观赏性与经济效益有机结合起来,绿化树种选择根据院落大小,建筑物高低而定:单位、小区较大的,可选择高大的果树,使绿化、赏花、观果、采果和遮荫融为一体形成独具特色的都市果园;绿化空间较小的小区,要以特色小冠幅果树孤植或丛植作为点缀;以别墅为主的小区,栽植一些大冠幅的果树;以住宅楼为主的小区可以栽植一些瘦冠幅和小乔木果树。在考虑层次搭配的基础上,可配置攀缘性的果树种类,形成绿廊,适宜人们放松休闲或作临时车棚;在阳台、窗台、门庭入口、楼顶上可配置大小适宜的盆栽果树作为装饰,让人们在赏心悦目之余又有新鲜果实收获。适宜树种有柿、梨、银杏、枣、石榴、葡萄、枇杷、樱桃、李、杏、桃、苹果等。

3.3、公园、绿地果树的配置方式

公园和大型绿地栽植果树,其品种的选择与栽植形式可根据立地条件、果树特点及造园手法,与环境景物和其它绿化植物密切配合,赋予果树以独有性格,达到情景交融的美化效果。树种选择上以观赏性强的多花重瓣品种为主,栽植形式可以孤植、丛植、群植、片植,采取多种方式,以自然美观为宜。适宜孤植的果树有银杏、枣、石榴、枇杷等,适宜丛植的果树有石榴、樱桃等,适宜群植的果树有银杏、柿、桃、李、枇杷、樱桃等,适宜片植的果树有杏、桃、李、梅、梨、樱桃等。

3.4、厂区绿化果树的配置方式

厂区栽植果树一般不以采摘食用为主,而以绿化和观赏为主要目的。应选择栽培一些能够吸收烟尘和有害气体的抗污染能力强的果树。栽植形式上除道路等附属绿地外,在车间周围可搭棚架或沿墙栽植藤本果树,增加空间绿化面积,达到最佳抗污防尘效果。适宜树种有石榴、枇杷、无花果、葡萄等。

绿化建设的建议第4篇

关键词:生态文明;贵阳;绿色转型

中图分类号:S891+.5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生态文明重视人与自然的平等,强调代际之间的公平。人类从大自然长期索取各种资源能源,就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就必须考虑保持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当代人必须留给子孙后代一个生态良好、可持续发展的地球。生态文明既关心人又关注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携手、生物与非生物的共进、现在与未来的对话。在经济全球化和全球气候变暖引发各种问题的大背景下,在人类文明演进的转折点,如何汲取发达国家工业化历程中的经验和教训,走出一条以生态文明和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是我们亟需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

一、主题演变

(一)第一次生态文明贵阳会议

1、会议主题

2009年的第一次生态文明会议是以“发展绿色经济——我们的共同责任”为主题,共同探讨生态文明。首届生态文明贵阳会议共设生态城市论坛、科学家论坛、生态教育和传媒论坛、经济企业界论坛4个专题论坛,分别围绕“生态城市——宜居、宜业、宜游”、“科技与创新——生态社会基石”、“教育和传媒——生态文明软实力”、“生态经济——绿色产业”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2、成果

会议发表的《贵阳共识》指出,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建设生态文明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观念和文化转变、产业转换、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方方面面;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是实现中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生态文明建设,城市是关键,科技是基石,企业是主战场,教育是根本,传媒提供软实力支持。会议倡议,观念先行;密切合作;加大投入;知行合一;进一步依靠科学技术;企业要积极转变发展方式;教育和传媒要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基础性、综合性和先导性作用;探索建立生态城市的评估和评价体系。

(二)第二次生态文明贵阳会议

1、会议主题

2010年的生态会议是以“绿色发展—我们在行动”为主题。此次会议的规模不断扩大——会议举办了主旨演讲和生态城市论坛、科学与技术论坛、教育论坛、企业家绿色行动论坛、国际传播论坛、生态文明与传媒行动论坛6个专题论坛,交流了生态文明建设典型案例,举办了NGO与政府、企业家圆桌会,以及生态城市规划案例讨论会。

2、成果

凝聚着与会者智慧的《2010贵阳共识》指出,要从当前的事情做起,从能够做到的事情做起,立即把凝聚的共识落实到行动上,让生态文明走进楼宇、走进社区、走进车间、走进田野,渗透到每一个角落,深入到每一个人的脑海,不仅把生态文明作为一种理念,而且要作为一种行动指南,作为一种道德标准。《2010贵阳共识》呼吁,应采取坚实和有效的行动,减少个人和集体的碳足迹。这些行动包括: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积极推动绿色消费;大力发展绿色科技等。

(三)第三次生态文明贵阳会议

1、会议主题

2011年7月16日至17日,围绕“通向生态文明的绿色变革——机遇与挑战”这一主题,在西南地区设施一流、规模最大、功能最完备的贵阳国际生态会议中心举行的2011生态文明贵阳会议,把海内外政要、专家、学者、企业家聚集在这座美丽的山城,围绕生态畅所欲言。此次会议层次大幅提升,会议举办了科学论坛、技术论坛、教育论坛、企业家论坛、高新产业金融论坛、跨国公司论坛、城市规划典型案例和最佳实践论坛、绿色文明与媒体传播论坛、共建低碳生态城市论坛、生态修复论坛等专题论坛。

2、成果

经充分讨论和深入交流,《2011贵阳共识》提出三点重要倡议:一是坚持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新型工业化与生态文明建设互动双赢。二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综合研究和专题研究。三是坚持把建设生态文明、推动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项长期战略。

(四)第四次生态文明贵阳会议

1、会议主题

2012年7月26日到28日召开的生态文明贵阳会议在贵州省贵阳市国际生态会议中心举办,此次会议的主题是“全球变局下的绿色转型与包容性增长”。2012年,为使分论坛讨论的内容更加贴紧大会主题,论坛围绕“绿色经济转型”和“包容性增长”两方面设计四大分议题,分别为:“绿色转型与绿色就业”,“绿色农业与食品安全”,“生态城市与包容增长”,“生态文化与大众参与。论坛继续致力与社会各界决策者开展交流与合作,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分享知识与经验,促进政策的落实与完善,抓住绿色经济转型的机遇,形成国际、地区和行业议程,以利于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

2、成果

会议在闭幕时正式通过《2012贵阳共识》。1200余名海内外与会嘉宾认为,绿色转型与包容性增长本质都是寻求经济与社会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体现了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绿色转型与包容性增长,相互关联、相互促进。会议认为,应从五个方面推进绿色转型和包容性增长:一是把绿色转型作为促进增长的首要选择;二是把绿色理念深度融入社会生产生活各环节;三是在加速绿色发展、绿色转型中推动民生改善;四是运用新的模式提升生态系统服务能力;五是更加深入广泛地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国际合作。

(五)第五次生态文明贵阳会议

1、会议主题

2013年7月20日到22日,第五次会议在贵阳召开,年会主题为“建设生态文明:绿色变革与转型——绿色产业、绿色城镇和绿色消费引领可持续发展”。4000多位中外嘉宾参与探讨,议题涉及绿色变革、生态文明建设、城市低碳转型、企业家战略、全球气候变化、森林碳汇、西部矿产开发、绿色文明与媒体传播、能源危机、低碳技术、环境权益、生态城市规划、金融引领绿色生产力等议题。本届论坛密切结合贵州实际,设置了生态旅游、生态农业、山区经济等内容的讨论。

2、成果

《2013贵阳共识》,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的总要求,重点采取四个方面的举措:一是加快绿色发展和产业转型;二是推进社会和谐和包容性发展;三是采取最严格的措施修复自然生态和治理环境;四是普及以生态为导向的价值取向。本届论坛把建设生态文明凝聚在四大支柱上:绿色经济、公平包容性社会、生态安全和环境治理、崇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伦理价值体系。还希望把生态文明问题纳合国2015年后可持续发展全球议程,深入开展生态文明领域的交流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促进可持续发展,造福世界人民。

绿化建设的建议第5篇

关键词:丰富;绿城;内涵;建议

Abstract: The author aiming at Nanning city to further enrich the connotation of “Chinese green city " problem, from the city planning, landscaping, greening projects, the concept of green, green traffic and green energy and other aspects and put forward the related proposal.

Key words: rich green city; connotation; suggestion;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2012年7月16日至17日,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郭声琨在南宁市就加快首府建设发展进行调研时强调,南宁市要力争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建设成为经济繁荣、交通便捷、功能完善、科技进步、环境优美、社会和谐,中国绿城和中国水城双城同壁,秀美邕江与历史名城交相辉映,民族风情与国际文化共放异彩的高水平的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①摘自2012年7月18日《广西日报》)。进一步丰富“中国绿城”的内涵,需要我们更新理念,力争使城市做到见缝插绿,大力发展城市空间立体绿化,不断提高城市的绿化覆盖率,笔者建议如下:

一、加强规划编制,科学引导城市发展

(一)建议相关职能部门结合城市水系、公园绿地和城市道路系统编制相关专项规划如南宁市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专项规划、南宁市慢行交通系统专项规划等,建设以步行或自行车骑行出行人群为服务主体的,以空间环境、配建服务设施相配套组成的安全、便捷、舒适和通达的绿色慢行系统交通,为行人及非机动车出行创造安全、便捷、舒适、通达的绿色道路网络系统和环境。

(二)为进一步实现对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水源涵养林以及城市周边区域大型生态屏障的保护,避免由于短期利益而破坏城市生态环境和带来整体生态安全隐患,建议相关职能部门尽快开展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水源涵养林等区域及周边用地的保护及控制规划。

二、城市绿化应坚持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并重的绿化理念

城市绿化应坚持生态和景观效益并重,在有限的城市空间内,充分利用各种生态因子,建立和谐有序、稳定性好的植物群落。乔木、灌木、藤本和草本,常绿树和落叶树都因地制宜的按一定比例配置,形成植物种群间相互协调、各种生态特征相互补充、外观优美、种类丰富、季相可变的植物群落,使植物在观赏性、生态性及经济性上有机结合。

三、全方位推进“立体式”工程绿化

(一)深入开展城市生态绿化体系的建设。城市中心和周边的绿化以立体绿化和园林小景为“点”,纵横交错的道路绿化和城市绿化隔离带为“线”,公园和其他公共绿地的绿化为“面”,点、线、面结合构筑完整的城市生态绿化体系。在体系中,“点”的绿化见缝插针,“线”的绿化延锦不断,而“面”的绿化除各类公园外,最突出的是在城市中和周边地区的所有空地全部建设成片林。

(二)城市绿化工程尽量保留原有地貌,减少土方工程,地形高低错落有致,和谐自然。排水工程则利用地形多采用明渠,不仅造价低廉而且管理方便。植物以多年生品种为主,不修剪整形,减少更换,降低成本。另一方面注意对大树的保护和管理,树木一旦栽植,原则上应避免移动和破坏,包括私宅内的大树都可纳入城市管理保护体系,杜绝年年植树、年年移树、年年不见树长大的现象。建议相关部门在进行道路改造时,应尽可能保留现状道路已形成的绿荫特色,如园湖路、民乐路、共和路、新民路等现有的绿荫效果,在对现状道路进行改、扩建时,尽量严格尊重现状地形、地貌及已形成的宝贵绿化资源,切实保护已形成的“绿”。

(三)突出抓好重点区域和主要节点绿化。对城市进出口路段,采取乔灌结合方式,将其建成高档次的精品绿化大道、迎宾大道;对市区内部的道路,要充分考虑丰富城市景观、遮阴和隔离污染物等生态功能,在条件允许的路段建议由多行树组成的林阴大道;对繁华商业街,建议采取空中吊兰、花草等立体绿化方式。在绿化层次上,采取立体式、多层次绿化。

道路绿地:突出绿化的功能性。用乔木和树木形成多层次高密度的绿化进行隔音吸尘;在人流活动场所,多以乔木遮荫。

街头绿地:讲究绿化的观赏性。多样化开发南宁的绿化种类,精心进行色彩、花期、荣枯、疏密和空间层动上的搭配,以绿化衬景、绿化造景、绿化点景。

四、“绿”的延伸

(一)相关职能部门应积极引入“绿色交通”和“绿色能源”理念。

在绿色交通方面。南宁市应重点进行公共交通建设,建成以轻轨交通为骨架,公共汽车为辅助,个体交通工具为补充,各种交通方式协调、换乘的绿色、节能公共交通系统。

在绿色能源方面。南宁市应加强推广和引导建设单位利用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在市域范围内积极开发太阳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

(二)制订城市公共空间绿地建设、奖励办法。建议南宁市尽快出台相关城市空间和建筑立体绿化的措施和规定,以利于指导社会单位和市民对一些建筑物的屋顶、阳台、露台,桥体等实施立体绿化,采取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发展阳台绿化、空中花园和屋顶花园,如给在高楼建造花园的发展商颁发“城市花园奖”。放宽对阳台空间的限制,使屋主可以创造“空中花园”。进一步推广“拆墙透绿”、“拆墙建绿”的方式,同一区域内,乔、灌、草、藤遍布,错落有致。

绿化阳台、绿化露台、空中花园:最大限度地增加绿色效果,弱化钢筋混凝土僵硬的线条。

屋顶绿化:最大限度地增加绿色效果,丰富建筑第五立面。

通过全方位、立体化的绿化模式,推进南宁市城市美化、亮化、彩化,进一步丰富“中国绿城”内涵,“中国水城、中国绿城”交相辉映,构建“绿羽蓝脉”绿地网络和绿地系统,将南宁市建设成为生态环境持续发展、人与自然高度和谐,最宜居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参考文献]

[1].许浩.国外城市绿地系统规划[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南宁市城市规划设计院.南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Z].2011.

绿化建设的建议第6篇

2015年9月,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了省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提请的《浙江省绿色建筑条例(草案)》(以下简称草案)。会后,法制工作委员会将草案印发省有关部门和单位、地方立法专家库成员,通过代表履职平台发给省人大代表、各市县区人大常委会、立法基层联系点征求意见,并在浙江人大门户网站、地方立法网上公布,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永昌带队赴宁波进行立法调研;法制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还派员赴湖州、台州、慈溪、长兴、仙居等地进行立法调研,听取当地省人大代表、政府及有关部门、立法基层联系点、建筑行业相关企业等方面的意见。11月6日,召开座谈会,听取省有关部门和建筑行业相关企业的意见。一位省人大代表参与了立法调研。根据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和各地、各方面的意见,法制工作委员会对草案作了多次研究、修改,提出了草案修改稿,并与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作了沟通。11月12日,法制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对草案修改稿进行了审议。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的有关负责同志和一位省人大代表列席了会议。现将审议修改的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一、关于法规名称。草案采用“浙江省绿色建筑条例”作为法规名称。有的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我省绿色建筑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草案也有较多引导促进性规定,建议将法规名称修改为“浙江省绿色建筑促进(或者发展)条例”。为此,法制委员会将我省绿色建筑发展状况和法规名称问题作为调研的重要内容,征求各地、各方面的意见。调研中,一些地方、部门和建筑行业相关企业提出,我省于2007年全国首部绿色建筑地方评价标准,2014年1月1日全面执行一星级绿色建筑强制性标准,绿色建筑工作已取得一定成效,将“浙江省绿色建筑条例”作为法规名称,已具备实践基础。法制委员会研究认为,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确立了绿色发展的理念,明确提出要提高建筑节能标准,推广绿色建筑和建材,实行绿色规划、设计、施工标准;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决定也提出,大力推行绿色建筑,建立健全绿色建筑监管体系,不断提高绿色建筑比例。草案内容既规定了绿色建筑发展的引导激励措施,也规定了一些强制性规范,综合运用了经济手段和行政管理手段,现有法规名称能够更全面地反映法规内容,也符合现阶段浙江实际。为此,建议对法规名称不作修改。

二、关于绿色建筑等级强制性要求。草案第六条规定,城市、镇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应当按照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强制性标准进行建设。有的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一些地方、建筑行业相关企业提出,一星级绿色建筑强制性标准在我省已全面实施近两年,法规要求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新建民用建筑,均执行一星级以上绿色建筑强制性标准符合实际。但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强制性标准,对于民用建筑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环境保护技术应用水平要求较高,成本也相应增加,现阶段以在政府投资或者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公共建筑中推行为宜。为此,建议将该条中的“大型公共建筑”修改为“政府投资或者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其他公共建筑”。(草案修改稿第七条)

三、关于新型建筑工业化。草案第三十五条对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作了规定。有的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一些地方提出,新型建筑工业化是推进建筑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建筑发展的重要保证,有利于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法规应当进一步加大推进力度。同时,一些地方提出,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基础差别较大,可以授权地方政府根据本地实际,对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应用比例和建设要求作出明确规定。为此,建议增加规定:“设区的市、县(市)人民政府可以依据绿色建筑专项规划确定一定比例的民用建筑,应用新型建筑工业化技术进行建设,并将新型建筑工业化技术要求纳入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条件。”(草案修改稿第三十三条第三款)

四、关于绿色建筑的扶持政策。草案第四十条第五项规定,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或者新建全装修成品住房的,公积金贷款额度最高可以上浮百分之二十。有的地方提出,我省住房公积金存贷比较高,将购买全装修住房纳入公积金贷款扶持政策范围将对公积金放贷造成较大压力,也缺乏上位法依据。同时,实践中商品住房多采用预售方式销售,而预售时商品住房尚未竣工验收,购房人无法按照竣工验收后确定的绿色建筑等级享受上述扶持政策,法规应当对此种情况下绿色建筑等级的确定依据予以明确,以增强可操作性。为此,建议删去该项中“新建全装修成品住房”的规定,并在该条中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规定:商品住房采用预售方式销售的,绿色建筑等级以节能审查意见为依据确定。(草案修改稿第三十八条)

五、关于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的办公建筑。草案对国家机关办公建筑规定了比其他民用建筑更高的建设和改造要求。有的地方和部门提出,全部使用财政资金的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的办公建筑,也属于广义上的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应当按照国家机关办公建筑的要求进行建设和改造。为此,建议增加一条,规定:“全部使用财政资金的事业单位、团体组织的办公建筑,适用本条例关于国家机关办公建筑的规定。”(草案修改稿第五十条)

此外,还对草案作了一些文字修改和条款顺序的调整。

绿化建设的建议第7篇

关键词:村庄绿化建设;举措;存在问题;发展建议;江苏溧水

村庄绿化是溧水县生态建设的一项重点工程。该县自2007年开始实施村庄绿化建设,实施3年来,全县共绿化村庄230个,累计新植树150多万株。建设力度逐年加大,2007年绿化村庄30个,新植树20多万株;2008年绿化村庄44个,新植树30多万株;2009年绿化村庄156个,新植树超过100万株。建设后的自然村道路和水体宜林地绿化率均达到95%以上,绿化覆盖率均超过30%,基本每个村庄都能形成1~2个绿化亮点,并建设成一大批绿化优秀村。

村庄绿化的建设有效改善了该县农村的生态环境,提高了广大村民的生活质量,带动了农业旅游“农家乐”的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共赢[1]。现对溧水县村庄绿化建设举措及发展建议作一论述。

1举措

在村庄建设全过程中,溧水县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的方针,遵循以民为本的原则,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理念,注重绿化建设质量的提高,注重工程建设与富民强村、改善民生的协调,真正将村庄绿化建设做成一项惠民工程。

1.1规划设计先行

一是在建设村庄选择上严格把关。在每年的村庄绿化建设前期,县镇两级林业主管部门都会严格按照《绿化新村建设标准》要求,对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安排人员对全县各自然村进行全面的摸底调查,遴选出基础条件较好、绿化空间较多、绿化积极性高的自然村作为村庄绿化建设对象。二是精心编制村庄绿化建设规划设计书。针对每个建设自然村制定一套具有各自特色、可操作性强的设计书。在树种选择上合理把握树种的适应性,不同立地条件选择不同绿化树种,做到适地适树,确保新栽树木的成活率和保存率;同时注重乔灌花合理搭配,形成较好的景观效果;在绿量把握上做到绿树成荫、见缝插绿,确保每个自然村新栽苗木不少于5 000株,建成后绿化覆盖率超过30%。同时,每个自然村集中精力建成1~2个亮点工程,如高标准的公共绿地、水体绿化等。

1.2争取资金保障

积极争取将村庄绿化建设列为省“绿色江苏”和市“绿色南京”工程项目,享受每个村5~8万元的省、市级项目资金补助。同时,县财政拿出部分资金用于配套补助,有效解决了村庄绿化这一民生工程的经费问题。补助资金主要用于绿化设计和苗木栽植、补植,同时提留部分作为长期管护费用。

1.3狠抓建设质量

一是在每年村庄绿化建设过程中,县政府以及农林局都组织召开2~3次专题现场推进会,组织各镇分管镇长和农服中心主任参观村庄绿化先进村、交流工作经验,为各镇的村庄绿化工作提供借鉴指导,促进其建设水平提高。二是由县政府及农林局分管领导组成县级督查小组,不定期对各镇进行巡回检查督促,发现质量问题及时下发整改通知书,督促建设单位整改提高。三是建立以村庄绿化为重点的“生态溧水”建设工作督查责任制,每镇由农林局确定1名县级林业技术人员作为该镇村庄绿化建设的技术督查人员,除负责该镇村庄绿化的质量进度督查外,还负责相关技术指导。多项督查指导措施的实施,有效保障了村庄绿化建设质量的提高,确保规划设计书的设计内容落实到位。

1.4遵从民意

村庄绿化在农民居住区内实施,尽管是为群众办实事,但同时也存在绿化植树与群众生产生活争土地的矛盾。为了化解这一矛盾,保证村庄绿化建设的顺利推进,本着以民为本的原则,采取一些措施:一是组织镇村干部做有关村民的思想工作,向其宣传村庄绿化建设的现实意义,提高其对村庄绿化建设的认可度,自觉配合村庄绿化建设;二是在绿化树种选择上充分征求相关农户的意见,在不违背总体原则的基础上,尽量满足其对树种要求,需果则果、需花则花;三是树木由镇村组织专业队统一栽植,栽植后的树木在谁房前屋后或农田里的就归谁所有,从而提高了农户参与建设与树木管护的积极性,保证了树木的保存率。

1.5从实际出发,兼顾全面治理

同时,为保护绿化成果,针对农村当前实际情况采取了有别于城镇绿化的原则开展绿化。一是控制草坪的用量。许多人提议村庄绿化建设应大力实施草坪绿化,以取得更好的景观效果。但是,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一直控制草坪的用量,其主要原因是:草坪管护成本大,每年都需要进行多次除杂、修剪等管护工作。多数村庄绿化后的管护相对比较粗放,定期对草坪进行精心管护还不太现实,一旦管护不到位就会造成杂草丛生,加之牲畜破坏,会严重影响绿化景观效果,弄巧成拙。因此,确立植树造林这一

建设重点,将有限的绿化经费集中投入到提高树苗绿量上。二是选择低矮花灌木作为农田区域主干道绿化树种。因农村水泥路两侧绿化空间较窄,紧邻农田,为了降低绿化树木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减少农民因此而对树木的破坏,对于农田区域主干道绿化树种,基本选择紫薇、蜀桧等低矮、树冠较小的花灌木,尽量减少香樟等高大乔木的使用,确保绿化苗木与农作物的和谐共生、绿化建设与农业生产的协调发展。三是兼顾全面治理。在村庄绿化建设过程中,为了取得更好的景观效果,在增加绿化总量、提高林木覆盖率的同时,还兼顾进行了村庄垃圾清理、杂草清除、河塘清淤等辅助工作,促进了村容村貌的全面改善,促进了村庄绿化建设与村庄卫生整治的协调全面发展,以村庄绿化建设为切入点,促进村镇生态环境的全面改善。

2存在问题

在村庄绿化建设中尚存在一些问题:受绿化经费和群众认知程度的影响,绿化苗木以香樟、女贞等常规中低档树种为主,榉树、含笑等景观效果好的高档树种以及具有经济和观赏双重功能的果树使用的较少;绿化树木的长效管理体制尚不完善,绿化成果遭破坏现象时有发生;绿化空间大的自然村逐年减少,为今后几年村庄绿化建设造成空间难题。

3发展建议

一是遴选出榉树、青桐、乌桕等景观效果好、价格适中的乡土树种以及石榴、枇杷、甜柿等景观果树作为今后村庄绿化建设的重点推广树种[2,3],适当引进乐昌含笑、黄山栾树等优良树种进行点缀,减少香樟、女贞等用量,积极向群众宣传各树种优缺点,进一步改变其认知观念。二是进一步完善管护责任制,村庄绿化建成后须由专人管护3年,管护费用从省市补助经费中列支,对于毁绿案件由林业主管部门严肃查处,对于需要较大量涉及绿化树木的水利、土建工程,应由县林业主管部门审批[4]。三是对于村内无较大绿化空间的自然村,以建设围村林为主,营造出“村在林中”的景观效果。

4参考文献

[1] 冯涛.新时期延安新农村建设中的四维和谐构建[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4):18-20.

[2] 周继芬.果树在居住区绿化中的发展前景[j].江西农业学报,2006,18(3):97-99,101.

[3] 郭朝清.开发种植石榴拓宽致富门路[j].河南农业科学,1995(10):38.

绿化建设的建议第8篇

关键词:村庄绿化建设;举措;存在问题;发展建议;江苏溧水

村庄绿化是溧水县生态建设的一项重点工程。该县自2007年开始实施村庄绿化建设,实施3年来,全县共绿化村庄230个,累计新植树150多万株。建设力度逐年加大,2007年绿化村庄30个,新植树20多万株;2008年绿化村庄44个,新植树30多万株;2009年绿化村庄156个,新植树超过100万株。建设后的自然村道路和水体宜林地绿化率均达到95%以上,绿化覆盖率均超过30%,基本每个村庄都能形成1~2个绿化亮点,并建设成一大批绿化优秀村。

村庄绿化的建设有效改善了该县农村的生态环境,提高了广大村民的生活质量,带动了农业旅游“农家乐”的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共赢[1]。现对溧水县村庄绿化建设举措及发展建议作一论述。

1举措

在村庄建设全过程中,溧水县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的方针,遵循以民为本的原则,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理念,注重绿化建设质量的提高,注重工程建设与富民强村、改善民生的协调,真正将村庄绿化建设做成一项惠民工程。

1.1规划设计先行

一是在建设村庄选择上严格把关。在每年的村庄绿化建设前期,县镇两级林业主管部门都会严格按照《绿化新村建设标准》要求,对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安排人员对全县各自然村进行全面的摸底调查,遴选出基础条件较好、绿化空间较多、绿化积极性高的自然村作为村庄绿化建设对象。二是精心编制村庄绿化建设规划设计书。针对每个建设自然村制定一套具有各自特色、可操作性强的设计书。在树种选择上合理把握树种的适应性,不同立地条件选择不同绿化树种,做到适地适树,确保新栽树木的成活率和保存率;同时注重乔灌花合理搭配,形成较好的景观效果;在绿量把握上做到绿树成荫、见缝插绿,确保每个自然村新栽苗木不少于5 000株,建成后绿化覆盖率超过30%。同时,每个自然村集中精力建成1~2个亮点工程,如高标准的公共绿地、水体绿化等。

1.2争取资金保障

积极争取将村庄绿化建设列为省“绿色江苏”和市“绿色南京”工程项目,享受每个村5~8万元的省、市级项目资金补助。同时,县财政拿出部分资金用于配套补助,有效解决了村庄绿化这一民生工程的经费问题。补助资金主要用于绿化设计和苗木栽植、补植,同时提留部分作为长期管护费用。

1.3狠抓建设质量

一是在每年村庄绿化建设过程中,县政府以及农林局都组织召开2~3次专题现场推进会,组织各镇分管镇长和农服中心主任参观村庄绿化先进村、交流工作经验,为各镇的村庄绿化工作提供借鉴指导,促进其建设水平提高。二是由县政府及农林局分管领导组成县级督查小组,不定期对各镇进行巡回检查督促,发现质量问题及时下发整改通知书,督促建设单位整改提高。三是建立以村庄绿化为重点的“生态溧水”建设工作督查责任制,每镇由农林局确定1名县级林业技术人员作为该镇村庄绿化建设的技术督查人员,除负责该镇村庄绿化的质量进度督查外,还负责相关技术指导。多项督查指导措施的实施,有效保障了村庄绿化建设质量的提高,确保规划设计书的设计内容落实到位。

1.4遵从民意

村庄绿化在农民居住区内实施,尽管是为群众办实事,但同时也存在绿化植树与群众生产生活争土地的矛盾。为了化解这一矛盾,保证村庄绿化建设的顺利推进,本着以民为本的原则,采取一些措施:一是组织镇村干部做有关村民的思想工作,向其宣传村庄绿化建设的现实意义,提高其对村庄绿化建设的认可度,自觉配合村庄绿化建设;二是在绿化树种选择上充分征求相关农户的意见,在不违背总体原则的基础上,尽量满足其对树种要求,需果则果、需花则花;三是树木由镇村组织专业队统一栽植,栽植后的树木在谁房前屋后或农田里的就归谁所有,从而提高了农户参与建设与树木管护的积极性,保证了树木的保存率。

1.5从实际出发,兼顾全面治理

同时,为保护绿化成果,针对农村当前实际情况采取了有别于城镇绿化的原则开展绿化。一是控制草坪的用量。许多人提议村庄绿化建设应大力实施草坪绿化,以取得更好的景观效果。但是,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一直控制草坪的用量,其主要原因是:草坪管护成本大,每年都需要进行多次除杂、修剪等管护工作。多数村庄绿化后的管护相对比较粗放,定期对草坪进行精心管护还不太现实,一旦管护不到位就会造成杂草丛生,加之牲畜破坏,会严重影响绿化景观效果,弄巧成拙。因此,确立植树造林这一

[1] [2] 

建设重点,将有限的绿化经费集中投入到提高树苗绿量上。二是选择低矮花灌木作为农田区域主干道绿化树种。因农村水泥路两侧绿化空间较窄,紧邻农田,为了降低绿化树木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减少农民因此而对树木的破坏,对于农田区域主干道绿化树种,基本选择紫薇、蜀桧等低矮、树冠较小的花灌木,尽量减少香樟等高大乔木的使用,确保绿化苗木与农作物的和谐共生、绿化建设与农业生产的协调发展。三是兼顾全面治理。在村庄绿化建设过程中,为了取得更好的景观效果,在增加绿化总量、提高林木覆盖率的同时,还兼顾进行了村庄垃圾清理、杂草清除、河塘清淤等辅助工作,促进了村容村貌的全面改善,促进了村庄绿化建设与村庄卫生整治的协调全面发展,以村庄绿化建设为切入点,促进村镇生态环境的全面改善。

存在问题

在村庄绿化建设中尚存在一些问题:受绿化经费和群众认知程度的影响,绿化苗木以香樟、女贞等常规中低档树种为主,榉树、含笑等景观效果好的高档树种以及具有经济和观赏双重功能的果树使用的较少;绿化树木的长效管理体制尚不完善,绿化成果遭破坏现象时有发生;绿化空间大的自然村逐年减少,为今后几年村庄绿化建设造成空间难题。

发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