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高中化学有机合成笔记

高中化学有机合成笔记赏析八篇

时间:2023-12-28 11:54:27

高中化学有机合成笔记

高中化学有机合成笔记第1篇

一、政治课堂笔记本的建立和记笔记的技巧

1. 笔记本要从一而终,注意完整性。有的同学做笔记非常随意,今天用这个本,明天用那个本;今天记书上,明天记本上,甚至一本笔记本上各种科都有,笔记记得乱七八糟,复习时东翻西找,影响了学习效率。因此,笔记本要选一个较厚点的、硬皮的,要从一而终,注意完整性,并且要好好保存,以备复习时用。

2. 政治学科笔记的格式。政治学科笔记用的纸张,每页左右都要留出一定的空白来,不要把一页纸写得满满的。建议把笔记的一页最好用一条竖线格式分为两部分。其中左面占2/3,右面占1/3。较大的栏内记老师讲的内容,较小的栏内记自己的想法、问题等。两栏内容之间要有对应,这样便于对照复习。

3. 对重要的部分可以通过缩格、上下留空、加画重线或改用其他颜色的笔等标记来突出。用语要言简意赅,常用词语可用代号。写字要快,字迹能够看清就行。注意听课与看书结合,有些内容可直接在书上批注。

二、记政治课堂笔记要注意把握时机

学生要协调好记笔记与听课的关系,这是提升课堂质量的重要环节。如果有内容没记下来,要暂时放弃,课堂上跟住老师是第一要务,下课再问同学和老师。以避免有时记笔记就跟不上老师讲的,听老师讲的就记不好笔记。有的学生企图把老师的话全记下来,追求笔记的完整性,注重形式,结果这些学生上课的主要任务是记笔记,听课倒成了次要的。最后导致课堂上听不明白,笔记记了一大堆,课后又没有时间去看笔记,最后束之高阁,没有多大意义。因此,学生在做笔记时应把握好时机:一个是老师在黑板上写字时,要抓紧时间抢记;二是老师讲授重点内容时,要挤时间速记、简记;三是下课后,要尽快抽时间去补记。

三、政治课堂笔记需要记的主要内容

1. 记预习时发现的问题、体会,自己掌握不好的旧知识。课前预习对于做课堂笔记是非常重要的。通过预习,能让我们先对知识网络和重、难点有大致了解,特别是哪些地方还有疑问,先掌握部分知识,形成一个课堂笔记的框架,这样在课堂上就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能有效地解决“听”与“记”的矛盾。

2. 记教学过程中教师整理总结的知识体系,难于理解的重点及难点以及自己悟出的重要体会;记课堂上没有解决的疑难,新知识和旧知识的联系或结合点,容易发生错误和混淆的概念。

3. 记老师讲课时推导知识的思路和过程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中可以学到教师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独特见解。

4. 记书上没有的典型例题与典型解法,记规律,记课堂小结和老师更正补充的内容。有些内容,分散在各节之中,甚至在课外书籍中,是老师在查阅大量参考资料的基础上精心选择出来的。对课本上落后于现实的知识,老师往往会进行更正补充。这些内容往往是重要的考点,是真正有价值记的东西。

5. 对联想、发现的问题,心得体会,要及时记。这些都是思维的火花,是有价值记的内容。书上有的知识、次要的知识和一看就懂得内容不需记。如果什么都记,势必影响听课的效率,得不偿失。

四、政治课堂笔记的课后整理和使用

1. 由于课堂时间紧,一些内容可能漏记。课后要及时对笔记进行整理、归纳、补充,使笔记进一步条理化、系统化。这样既可以提高听课效率,又能使笔记干净整洁、有条理,还是一种很好的课后复习方式,使我们的复习更有针对性,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切忌抄别人的笔记。有的学生比较懒,自己在课堂上不愿做笔记,下了课去抄别人的笔记。这是一种很不好的习惯,不利于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一定要记住:笔记要自己写,自己做的笔记对自己才有意义。

3. 经常对照笔记,对老师讲课的内容,加深理解,增强记忆,便于运用。这是一种很有效的学习方法,能够减缓对知识的遗忘。

高中化学有机合成笔记第2篇

一、政治课堂笔记本的建立和记笔记的技巧

(1)笔记本要从一而终,注意完整性。有的同学做笔记非常随意,今天用这个本,明天用那个本;今天记书上,明天记本上,甚至一本笔记本上各种科都有,笔记记得乱七八糟,复习时东翻西找,影响了学习效率。因此,笔记本要选一个较厚点的、硬皮的,要从一而终,注意完整性,并且要好好保存,以备复习时用。

(2)政治学科笔记的格式。政治学科笔记用的纸张,每页左右都要留出一定的空白来,不要把一页纸写得满满的。建议把笔记的一页最好用一条竖线格式分为两部分。其中左面占2/3,右面占1/3。较大的栏内记老师讲的内容,较小的栏内记自己的想法、问题等。两栏内容之间要有对应,这样便于对照复习。

(3)对重要的部分可以通过缩格、上下留空、加画重线或改用其它颜色的笔等标记来突出。用语要言简意赅,常用词语可用代号。写字要快,字迹能够看清就行。注意听课与看书结合,有些内容可直接在书上批注。

二、记政治课堂笔记要注意把握时机:宏观构建微观补充

学生要协调好记笔记与听课的关系,这是提升课堂质量的重要的环节。如果有内容没记下来,要暂时放弃,课堂上跟住老师是第一要务,下课再问同学和老师。以避免有时记笔记就跟不上老师讲的,听老师讲的就记不好笔记。有的学生企图把老师的话全记下来,追求笔记的完整性,注重形式,结果这些学生上课的主要任务是记笔记,听课倒成了次要的。最后导致课堂上听不明白,笔记记了一大堆,课后又没有时间去看笔记,最后束之高阁,没有多大意义。因此,学生在做笔记时应把握好时机:一个是老师在黑板上写字时,要抓紧时间抢记;二是老师讲授重点内容时,要挤时间速记、简记;三是下课后,要尽快抽时间去补记。

三、政治课堂笔记需要记的主要内容

(1)记预习时发现的问题、体会,自己掌握不好的旧知识。课前预习对于做课堂笔记是非常重要的。通过预习,能让我们先对知识网络和重、难点有大致了解,特别是哪些地方还有疑问,先掌握部分知识,形成一个课堂笔记的框架,这样在课堂上就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能有效地解决“听”与“记”的矛盾。

(2)记教学过程中教师整理总结的知识体系,难于理解的重点及难点以及自己悟出的重要体会;记课堂上没有解决的疑难,新知识和旧知识的联系或结合点,容易发生错误和混淆的概念。

(3)记老师讲课时推导知识的思路和过程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中可以学到教师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独特见解。

(4)记书上没有的典型例题与典型解法,记规律,记课堂小结和老师更正补充的内容。有些内容,分散在各节之中,甚至在课外书籍中,是老师在查阅大量参考资料的基础上精心选择出来的。对课本上落后于现实的知识,老师往往会进行更正补充。这些内容往往是重要的考点,是真正有价值记的东西。

(5)对联想、发现的问题,心得体会,要及时记。这些都是思维的火花,是有价值记的内容。书上有的知识、次要的知识和一看就懂的内容不需记。如果什么都记,势必影响听课的效率,得不偿失。

四、政治课堂笔记的课后整理和使用。

(1)由于课堂时间紧,一些内容可能漏记。课后要及时对笔记进行整理、归纳、补充,使笔记进一步条理化、系统化。这样既可以提高听课效率,又能使笔记干净整洁、有条理,还是一种很好的课后复习方式,使我们的复习更有针对性,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文综之家

(2)切忌抄别人的笔记。有的学生比较懒,自己在课堂上不愿做笔记,下了课去抄别人的笔记。这是一种很不好的习惯,不利于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一定要记住:笔记要自己写,自己做的笔记对自己才有意义。

(3)经常对照笔记,对老师讲课的内容,加深理解,增强记忆,便于运用。这是一种很有效的?W习方法,能够减缓对知识的遗忘。

高中化学有机合成笔记第3篇

关键词:书法学习 心理学 技能 心理机制

书法教育,包含技能教育、艺术教育、情操教育等多方面的内涵。近年来,书法在心理教育方面的功能逐渐被学界重视。但较多的是侧重如何激发学习兴趣以及书法练习对促进个体心理健康的作用等方面进行研究。至于书法技能形成的内在规律和心理机制,学术界还少有论及。书法,或称书道,是一门心灵的艺术,称之为“法”或“道”,说明其同时又是技能(技巧)性极强的艺术。技能的形成,是书法充分发挥心理调节作用、实现艺术创作的基本前提。笔者拟运用现代心理学理论,结合书法教学实践,对书法技能形成的内在规律进行分析和阐述,以期对书法教学有所启发。

一、书法技能形成的基本心理规律

书法是讲究“心手相应”的技能,技能的形成是进行高级艺术创作的必要前提条件。技能作为一种活动方式按其性质和特点可以分为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动作技能是由一系列实际动作组织起来的完善而合理的活动方式,它表现为身体的肌肉、骨骼运动和与之相应的神经系统部分的活动。而心智技能则是把特定的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等心理活动按一定的程序方式组织起来,并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过程。书法技能的训练是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相结合的活动,其中书法的书写过程可纳入动作技能的范畴,而读帖、临帖时的思维活动以及创作中的心态等因素则可归入心智技能的范畴。在书法技能的训练过程中,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总是相辅相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书法创作和练习都需要“心手相应”,写出来的字是脑的活动通过手的运笔“外化”的结果。

书法技能的形成必须经过一个从不熟练到熟练的磨砺过程。古代书论历来强调技能的熟练,正如姜夔在《续书谱》中说,书法“所贵熟习精通,心手相应,斯为美矣。”技能的熟练,是经过反复练习所形成的达到高度“完善化”和“自动化”,此时意识对动作的控制程度减至最低。要将技能发展到熟练的程度,必须经过三个阶段,即认知——定向阶段、动作系统初步形成阶段、动作协调和技能完善阶段。这些因素决定了书法学习应该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原则进行,按照书写姿势、笔画线条练习、间架结构分类练习等顺序进行学习和训练,每个阶段根据不同的任务反复练习,从对字形的局部掌握到整体掌握,再到大脑与动作的协调完善,进而加强动作的熟练和节奏,循序渐进,将局部的用笔联合成一个协调化的运笔模式,运笔速度加快,稳定性和灵活性提高,最后达到得心应手的程度。

临摹是书法技能形成的不二法门,故有“初学不外临摹”之说(见周星莲《临池管见》)。任何技能都是通过模仿和联系获得的,书法是线条的艺术,学习如何塑造好线条形态最常用方法是临摹。临摹实际上是一个观察、记忆的过程,包括对汉字笔画、结构和对指、腕、臂动作的观察和记忆。

二、观察学习:规则的获得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主动知觉过程,比一般的知觉有更深的理解性。学生通过观察,对笔画的长短、粗细、偃仰、向背,墨色的浓淡,运笔的节奏,整体的风格、神韵等变化万端的线条组合产生鲜明而具体的感受和感性认识,以便于进行进一步的抽象概括。在学习书法技能的过程中,观察主要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静态观察。先观察碑帖或范字中点画的形状特征,如侧点、竖点、挑点,悬针竖、垂露竖的异同等等;其次,观察结构特征,看每一点画起笔、送笔、收笔的正确位置,点画间的呼应、交错、揖让和向背等关系,左右、上下偏旁的相对位置,上下左右偏旁所占空间的宽窄、四边留白的多少以及线条间的疏密等等,判断整个间架主体的形状是何种方形,外形是正或斜。

第二,动态观察。观察老师动作:先看握笔松紧;其次看起笔、行笔、收笔的方向、速度、力度,笔锋的提按顿挫;再次感受手感和运力(指力、腕力、臂力)。心理学实验研究表明,观察对正确的动作规则和结构规则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技能形成的必要准备。

提高观察有效性的关键是对注意力的训练。初学者临摹一般要求尽量逼真,但范字提供的信息很多,要在短时间内准确把握这些信息并不容易。一般来说,读帖时的注意都属于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随意注意,维持注意最有效的办法是明确其观察的目的和任务,通过各种强化增强其完成任务的愿望。在没有明确目的指导下的学生往往没有明确的注意对象,他可能对范字的各个部分都泛泛地加以注意,结果往往是顾此失彼。书法教学中可以将目标任务分解,例如第一步只需注意范字的基本笔画,第二步只需注意范字的结构规律等等。这样目的明确,每次注意指向的范围小,集中性更好,对技能的形成更为有利。另外,临摹不成文的或不懂内容的字帖也不利于维持注意。因此在书法教学过程中,融入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诗词或国学经典的教学,相应临写一些诗词或经典,或者对碑帖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讲解,既是对智力活动的合理组织,又能激发学生兴趣,对维持注意十分有利,同时对文化底蕴的提升、习惯的养成、人格的熏陶等更是大有裨益。

三、记忆与表象融合:自由创作的起点

临摹还涉及到记忆的问题,包括对碑帖的形象记忆和对运笔的动作记忆。心理学理论认为:信息刺激在大脑皮层的有关部位建立暂时联系,在大脑中留下一定的“痕迹”,这种“痕迹”的保持就是记忆。临摹就是要将古人法帖中的“信息刺激”——即所蕴含的基本技巧、表现方法等,通过重复模仿训练,在大脑中建立联系和留下痕迹,不断积累后变为自己的能力。记忆是整个书写过程不可或缺的,临摹的成效与记忆的深浅是成正比例的。

高中化学有机合成笔记第4篇

[关键词]课堂小练笔 作文 内容具体化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6-0184-01

一、高年段小学生作文内容具体化能力不足的问题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与内容对第三学段(5~6年级)的习作明确提出: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但从目前学生的作文水平来看,能达到课标学段的要求者并不多。

很多老师有这样的经历,在学生的作文上写上内容不具体的评语,可是学生却觉得写得挺好,并来询问老师为什么写得不具体。通过教学总结,发现学生作文中常见的不具体的毛病以及原因:

第一,粗心大意式:叙事只有事情梗概,写人只有人物的粗略描写,读来让人印象不深,知之甚少。

第二,主客不分式:主要人物或事件记叙描写不多,把主要篇幅花在记录次要或者无关的事情上。

第三,流水记账式:没有重点的全盘记录,学生不会使用描写,虽然也知道要具体写哪方面的内容,可是技巧的缺失导致不会通过描写去把内容写具体。

在现行的课堂小练笔中,如果课堂小练笔设计目的不够明确,或是纯粹抒发空洞的情感,或是说一番大道理,就会使练笔流于形式。练笔后的评价不够到位,更使课堂小练笔出现低效甚至无效的效果。

二、设计课堂小练笔的几个策略

(一)依据课文内容,找准切入点

1.有情可表时举象。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着很多人文性很强的课文,向学生传达着美好的情感,给学生以道德情感上的熏陶。在学生调动了生活经验,达到和课文情感的共鸣时,可以设计一些小练笔,让他们把在阅读中获得的感悟和积蓄的情感通过“举象”(列举生活经验中的具象)的方式抒发出来,形成具体的文字,做到言之有物,而不是空洞抒情。

2.精彩描写处仿写。课文中有很多文质兼美的段落,运用了多种描写的手法,值得学生模仿借鉴。基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文章语言的欣赏感悟,抓住这些“读写结合”点进行课堂练笔,可以增强学生作文的自信,激发兴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借鉴把事物、把文章写具体的手法。

(二)发挥教师引导作用

明确课堂小练笔要求,在课堂小练笔的设计中提出“内容具体”的明确要求。在开始练笔前,因势利导,结合课文的特点提示写具体的方法。

三、具体的课堂模式

学生在进行写作前应至少要具备两方面的条件:一是头脑中要具备相关的主题知识、读者的知识、遣词、造句、谋篇的技能;二是明确写作任务,有写作动机。课堂前半段的教学,蕴育写作情感,形成、明确学生的写作动机,习得作文内容具体化的技能,获取写作主题内容,然后运用课堂小练笔表达成文,培养作文内容具体化的能力。通过实验修正,本课模式一般结构为:

1.生成练笔信息——了解课文。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深入了解,收集、获取与练笔有关的内容、素材。

2.激发练笔动机——酝酿情感。结合课文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深入品读,把握人物品质和课文主题,蕴育写作情感,形成、明确学生的写作动机。

3.写作方法小结——写法指导。通过本环节引导学生准确把握课堂练笔的核心要素:通过具体的内容突出人物特点,深化主题的写作技能。

4.明确写作任务——提出要求。结合课文实际提出练笔的要求:注意运用使作文内容具体化的方法。

5.进行写作评价——练笔交流。运用课堂之前学结的写作技能,把自己的感情通过课堂小练笔表达出来。然后根据课堂实际,教师适当调控开展自评、小组互评、师评,以及小练笔的交流。

四、课堂小练笔的评价方式

《新课标》将教师的作用定位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这就要求老师当学生完成小练笔后,要及时组织交流,准确评价,从而优化“练笔”的效果。课堂小练笔的评价既要讲层次性,又要有针对性地评价练笔呈现的内容是否具体,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

(一)建立合作评改小组

做好学生写作水平的全面调查与测试以后,根据掌握的材料,以写作水平相近为原则,四人一组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推选一名组长,全面负责设计本组的评改活动。合作小组在活动时围成一圈,这样有利于集体意识的形成,也便于开展合作型活动。

(二)运用分类评价方式

SOLO分类评价理论将学习成果划分为五个层次或称五种结构,五种结构及其含义如下:1.前结构;2.单一结构;3.多元结构;4.关联结构;5.拓展结构。运用本理论对学生的课堂小练笔成果确定评价等级,以帮助学生和老师清楚了解学生通过课堂小练笔培养作文内容具体化能力的发展程度。

【参考文献】

[1]郭家海.发展性评价量表在写作训练中的运用研究

高中化学有机合成笔记第5篇

[关键词]思维导图 高三政治复习课 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60084

近几年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一线高中教师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和工具,思维导图渐渐进入教师的视野。在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中,有关思维导图的研究和应用逐年增多,但关于思维导图在高三政治复习课中的应用却少之又少。笔者在借鉴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践经验,进一步探索思维导图在高三政治课中应用的必要性及具体应用策略,希望为新课程改革后的高考复习提供一定的思路和方法。

一、关于思维导图的概述

思维导图(Ming Mapping)也称为心智地图、心灵图、脑图,是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托尼・巴赞(Tony Buzan)于20世纪60年代创立的思维工具,是一种将放射性思维具体化的方法。思维导图能运用大脑皮层的所有资料(左脑和右脑上的),包括语言、数字、逻辑、节奏、色彩、形象和空间意识等,这是一种用来表达人脑思维过程的信息表征工具。Tony Buzan的研究表明,“利用思维导图,你可以有效地提高笔记效率,提升你的记忆力,增强你的创造力,并使你做事时充满乐趣”。

思维导图在教育中的应用被认为有助于教师和学生在思考过程中,以一种可视化的方式,创造性地探索、修正和总结某一学习问题的想法;通过视觉感官,如关键词、连接符号、颜色等的刺激,以增强记忆力,提高学习效率和创造性地解决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二、运用思维导图优化高政治复习课的必要性

(一)高中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考的要求

2004年我国拉开了普通高中新课程背景下新一轮的高考改革,教育部印发了新课程标准,其中《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显而易见,新课程高考注重对考生学科能力的考查,最主要是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不能靠过去死记硬背的方法进行高三的思想政治复习,必须学会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知识,在复习的过程中通过有效的方法进行逻辑记忆,锻炼思维能力,掌握分析说明问题、评价解决问题的能力。

把思维导图引入思想政治课的复习中,恰好能够帮助学生舍弃死记硬背的传统学习方式,通过思维导图把高中三年所学的思想政治课理论知识图像化、可视化,进行联想记忆,发散思维等。这样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前后知识联系,更能形成自己的思维,而不只是停留在教师单向灌输给学生,学生缺少自我加工的层面,有助于学生更好发挥主体作用,探索和建构知识体系,有效地将储存的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生学会学习的要求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指出,面向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会四种本领: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这也正是我国提倡素质教育的目标。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习惯于包办替代,给学生的思维上了个“紧箍咒”,学生基本处于盲目接收的状态,更不用说求知、探索的欲望和行动。学生越是被动,越是缺乏自学能力、独立思考、理解、分析、判断、将知识内化的能力。美国课程学家拉尔夫・泰勒(Ralph Tyler)曾说:“学习是通过学生的主动行为而发生的,学生者真正习得的唯一行为,是已成为他或她行为库中的行为,而不是教师做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学会使用思维导图学习知识,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思维习惯,提高学习效率,理解、掌握、思考和内化所学知识,提升学习能力。

(三)教师专业成长的要求

新时代的教师不再是单一的“教书匠”,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更新更有效的教学技能和教研能力。在一次教师培训中,一位导师曾经说过“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新时期的教师必须学会从实践中去探索更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从“单纯教给学生知识”转变成“教会学生学习,促进学生成长”,从“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而思维导图这样一种逻辑思维教育教学方法,能充分运用人体左右脑的机能,开发智力和潜能,不仅能促进教师自身成长和发展,还能提高教师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提高工作效能。

三、运用思维导图优化高三政治复习课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实施多年,但很多地方依然无法摆脱传统教学的束缚,学生不习惯自主学习,主动思考;教师美其名曰为了学生更好地学习,为了学生的成绩和未来,依然滔滔不绝地满堂灌。在教学方法探索的道路上,笔者发现运用思维导图优化高三政治复习课有其特有的优势,如下图所示。

下文将从课堂教学中基础知识复习课、复习笔记、习题课复习等角度进行阐述。

(一)运用思维导图优化高三政治基础知识复习课教学

高三政治复习课时间紧,任务重,知识繁琐,要想在高考中决胜,对学生和教师都有一定的挑战,因此必须寻找更好的复习方法。传统的复习课中,常常是教师通过教材给学生指出知识点,让学生把重要的句子画出来再花时间去背。过去笔者也曾上了不少这样的复习课,但不难发现,这样的复习课枯燥无味,学生感觉自己完全被忽视,一堂课下来也没有掌握多少知识,甚至部分学生索性不听课做自己的事情,而教师一节课下来疲惫不堪,甚至心中满满的挫败感。

如何用思维导图上好复习课,既能活跃课堂氛围和学生思维,又能减轻教师的负担呢?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来构建知识体系,在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中理清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教会学生用手绘思维导图的方法,用上不同的图形和不同颜色的笔绘。学生在完成知识体系构建的同时也完成了自己的个性化作品,激发了学习兴趣,提升了课堂成就感。实践证明,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思维能力得到了强化,把教材及教师所教的知识逐渐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这是只有学生自己亲自动手并经过自我思考才能实现的效果。而在考试、答题的过程中,不难发现学生的逻辑思路比过去清晰了很多,面对考题他们能够找出关键词,对知识可以由某个知识点往前一个知识点或者后一个知识点推理,从而完善答题过程,这是传统复习课让学生画重点知识并机械地记忆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如果课堂时间比较充沛,可以让学生对所绘制的思维导图进行讨论交流甚至相互质疑,让学生之间擦出思维的火花,通过思维的碰撞使学生牢记所学知识,深化逻辑思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真正发挥引导的作用,教会学生把握学习的规律,真正做到教会学生学习,而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二)运用思维导图优化高三复习课笔记

高中学习过程中各科目的笔记是相当重要的课堂内容,但很多学生因为各种原因而不知如何做笔记,或是因为笔记太难做甚至做了也是没有利用起来,所以对课堂笔记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而课堂笔记却是学生对重要知识掌握的见证,是一名优秀教师有效教学的见证。

通过比较,不难发现运用思维导图来做课堂笔记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笔记,用思维导图做课堂笔记,不仅能够让学生找准关键词,把握要点,还能节约时间,强化记忆;同时对大脑的刺激,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传统笔记所不具备的。尤其高三政治复习内容纷繁复杂,容量大,关系错综复杂,知识理论抽象难懂,学生常常转眼就不记得所学的知识。因此,将思维导图运用于课堂笔记值得教师们探索。下图为笔者的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笔记。

经过复习的知识如何运用最终要落实到习题上去,传统教学中的师生都强调“题海战术”,而高中生并未真正理解题海战术,他们总是处于盲目做题的状态,如果通过思维导图让学生学会做题,效果也是令人惊喜的。

(三)运用思维导图优化习题课复习

高三复习面临高考的压力,习题讲解是复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新课改高考要求学生学以致用,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传统教学中,学生常常看题忘知识点,脑袋一片空白,最后不得已就瞎编乱造完成答题。机械的记忆无法让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面对试题尤其是主观题,传统教学的弱势暴露无遗。

如何用思维导图进行习题课的复习教学呢?首先在运用思维导图之前,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做题。例如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试题就两种:选择题和主观题。首先,引导学生抓好基础分,做好选择题。一般就是审问题和审选项,能用排除法的先用排除法缩小选项范围,然后结合背景材料选择与材料最贴切的选项即可。简[CM(24]单的选择题不需要思维导图便能快速作答,复杂的题目在进一步分析的时候用上思维导图思路就非常清晰了,知识点会随着导图而出现。而思维导图最常用在主观题上,教师从日常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教会学生做主观题的方法。解答政治主观题要先做好“五审”:审知识范围、审问题的主体、审问题的类型、审问题的客体、审背景材料。然后用思维导图把这些相关的内容整合起来,当这“五审”都很明确的时候,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挖掘,解决问题就看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和通过思维导图的推导效果了。以下以高中政治生活的某一试题为例展示导图过程。

结合材料,应用“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某市是如何推进旧城改造的。

四、关于思维导图的制作

思维导图的制作方法现在常用的有两种,其中一种是通过电脑软件制作。目前思维导图制作的软件开发也越来越多,常用的有imindmap、Mindmanager、iMindMate、mindmapper、FreeMind等。这些软件基本都有多种语言,用途相似,功能大都相同,好用与否一般看个人喜好。一般教师都有电脑,对电脑软件比较敏感的就比较适于用软件制作思维导图。本文所用的图都是通过Mindmanager软件制作再转化成图片插入此文档中的。而对于电脑不熟悉的教师和普通学生,最方便快捷有成效的还是手绘思维导图,可以进行简单的描绘,也可以像美术一样画得惟妙惟肖,就看个人的时间和喜好。手绘更能体现人的思维和能力水平。

关于思维导图的研究还有很多,本文只是笔者粗浅的探究,目前很多早教机构及个体的教育机构都纷纷宣传通过思维导图对青少年儿童进行全脑开发。作为新课改一线的教师,要有敏锐的时代感和与时俱进的探索精神,笔者愿意与一线的教师同仁更深入地探究思维导图如何在高中新课程改革中发挥其积极效能,共同为政治课的有效高考复习寻找新的出路。

高中化学有机合成笔记第6篇

新迅驰为我们带来了什么?

标识:舍弃桃心 种类细分

在标识方面迅驰4就比它的前辈们有着不小的区别。它去掉了已经跳动了近4年的红蓝配桃心标志,并把“Centrino”商标换为了棕色,此外这一代的迅驰还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分――Centrino Duo和Centrino Pro,二者的区别只是后者主要是针对专业级用户将无线模块进行了强化和规范――必须是IntelPro/Wireless 4965AGN,而Centrino Duo则对此没有多少得要求。

CPU:全新架构强劲的性能

在规格方面。迅驰4较以往的变化是比较大的。比如其采用了改进版的基于酷睿微架构的酷睿2双核CPU,不过代号依然为Merom,同频率的CPU的运算能力要比迅驰3高出20%左右,这主要是由于其将外部频率从667MHz提高到了800MHz。在接口方面则是由原先的Socket M升级为Socket P,这也表明迅驰3和迅驰4的CPU是不能互换的,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翻新机的出现。值得一提的是迅驰4搭配的CPU还首次加入了动态FSB切换、高级智能高速缓存等新功能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新平台的移动运算能力和多媒体性能。

芯片组:全面升级绝配Vista

新迅驰在芯片组方面也作出了较大规模的升级,由以往的Intel945GM/PM升级为Intel GM/PM 965,芯片组的南桥部分由ICH7升级为ICH8,将AC97完全更换为高音质的HD Audio,使用户不用买独立声卡也能够体验到高品质的音效。此外,芯片组的另一大升级就是集成显示核心――GMA X3100。其默认工作频率为500MHz,足足高出GMA950一倍,能够完整支持DirectX9.0C,并可通过驱动程序的升级通过软件支持DirectX10。当然Vista的Aero特效也不在话下。除此之外,GMA X3100在高清视频方面也有突破,比如高清数字媒体加速、ProcAmp颜色控制技术,更为关键的是它还具有对MPEG2和WMV 9的硬件解码能力,这一切保证整个平台在流畅播放高清视频的同时大大降低CPU的负担。同时也降低了整机的功耗,从而延长了续航时间。

除了以上所说的与老迅驰的不同之外,新迅驰平台还配备了一些全新的技术,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迅盘技术。这主要是针对长期停滞不前的笔记本硬盘系统做出的调整,它能够判断出系统即将使用那些数据,并预先将这些数据写入到闪存当中,这样做便可以大大提高系统启动和运行大型程序的时间。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个迅盘技术并不是每台采用新迅驰的机器就有配备的,很多情况下需要用户额外购买此模块。然后安装到PCI――ExpressX1接口上与系统相连。

迅驰4笔记本电脑推荐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Intel推出的新迅驰平台显得诚意十足,在软硬件方面均有较大幅度的提升,那么采用此平台的笔记本电脑其价位会不会很贵,目前市场上有那些值得参考的产品呢?别急,接下来我们就将为广大的读者朋友们推荐几款性价比较高的新迅驰笔记本。

华硕A8H71SR-DR(参考价格:8700元)

外观指数: 性能指数: 综合指数:

华硕A8H71SR-DR在外观上承袭其经典的银白色公文包设计,7度倾斜机身设计也使得这款14.1英寸宽屏的笔记本显得轻薄许多。在配置方面,华顶A8采用了Intel酷睿2双核T7100处理器,主频率为1.8GHz,再搭配Intel965PM主板芯片组以及1GB内存,保证整机性能处在中上游的水准。其显示核心是Radeon HD 2400,对付主流3D游戏还是没多大问题的。在存储方面,华硕A8就显得有些中规中距,120GB的硬盘外加康宝光驱勉强能满足目前用户对数据的需求。

点评:华硕A8H71SR-DR在数据处理和3D处理方面都是比较出色的。纵观其配置以及外观设计,我们认为这款笔记本是比较适合即将走上或者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朋友。

明基Joybook S41(参考价格:9650元)

外观指数: 性能指数: 综合指数:

明基Joybook S41的上盖采用了铝质彩纹金属技术,内部腕托则采用了金属拉丝工艺处理。使整机极具现代感。在配置方面明基Joybook S41采用了采用了Intel酷睿2双核T7100处理器,前端总线则是提到了800MHz,而与之相搭配的512MB内存就显得非常寒酸了。存储方面,120GB硬盘外加内置DVD刻录机的组合绝对对得起这款笔记本近万元的价格。明基Joybook S41的显示核心是显存达到256MB的GeForce 8600M GS,这样的配置通常只会出现在高端游戏笔记本上。

点评:明基Joybook S41由内而外散发出一股迷人的阳刚之美。在整机性能上这款笔记本的表现也很不错,唯独遗憾的是标配只有512MB的内存。3D运算能力是这款笔记本最吸引人的地方,不过会不会因此存在散热问题呢?建议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年轻男性朋友关注这款笔记本电脑。

戴尔Inspiron 1420(参考价格:6999元)

外观指数: 性能指数: 综合指数:

戴尔Inspiron 1420的顶盖有蓝、黑、绿等8种颜色丰富了消费者选择。在配置方面。Inspiron 1420采用Intel酷睿2双核T5250处理器。主频为1.5GHz。Intel 965PM芯片组以及1GB内存,足以应付日常的工作和学习。此款机型的一大亮点就是其配备了160GB硬盘和DVD刻录机,这与当前很多台式机的配置相同。Geforce 8400M独立显卡应付主流游戏不存在任何问题。

点评:戴尔Inspiron 1420是一款专门为学生一族准备的笔记本电脑。活泼的颜色以及14.1英寸的宽屏都是目前学生比较喜欢的元素,同时在降低CPU性能的同时提高了整机的3D处理能力,让整体的配置与学生的日常应用契合得更加紧密。

惠普Compaq V3511(参考价格:7500元)

外观指数: 性能指数: 综合指数:

惠普CompaqV3511采用了Intel酷睿2双核T7100处理器,1GB的内存和Intel965GM芯片组。显示核心方面使用了迅驰4自带的Intel GMA X3100图形核心,压缩了成本。120GB与DVD刻录机的搭配在此价位的机型当中也算是标配了。

高中化学有机合成笔记第7篇

关键词:课堂笔记;大学生;信息社会

在现代信息社会的条件下,大学课堂普遍采取了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学生学习的方式多样化,记笔记这种传统的方法是不是有必要继续发扬?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及有关调查展开探讨。

一、大学生记课堂笔记的现状

在笔者多年的教学工作中,发现学生主动记笔记的不太多。虽然每学期上课第一节都提醒他们要记课堂笔记,但不少人对此事根本充耳不闻,部分人在开始几周应付一下,真正能认真坚持下来的凤毛麟角。与笔者读大学时学生普遍记笔记的情况相比,与现在大学生这方面的表现可以说有天壤之别。

笔者于2010年春季正式把课堂笔记列入课程考核,其评分占总评的10%,开学第一节课便将此规定及评分标准告诉学生,此后的几周上课也多次提及。其别强调,笔记所记的内容除课件外,更要注重对没有课件的老师讲课信息的捕捉,自己对老师讲课的即时思考。到第七周,笔者检查了三个班215个学生的笔记本,结果有27.8%的人未能提交;22.3%的人记录的内容很少,可以看出学生纯粹是为了应付检查,前两者加起来占了一半人。余下的一半,也基本上是把课件上的部分内容抄下来,至于课件上没有的,极少有人能记录,更不用说有自己的思考。一直到期末,仍然有14位学生(约占7%)坚持不记,放弃了笔记部分的成绩。

为了比较全面了解大学生记笔记的现状,笔者于2010年12月对广东省6间高校96名在校学生作了问卷调查。在被调查对象当中,男生占56.2%,女生占43.8%,年级方面涵盖了大一至大四四个年级,学生的专业包括经济、管理、法学、文科、理工、艺术、医学等,统计的方法采用SPSS软件,调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调查的结果显示,学生的学校、年级、性别、专业等因素并没有明显的差别。很多大学生并没有把记笔记作为学习重要的学习方式。可以概括为以下“三少”:(1)主动记笔记的学生少;(2)在记笔记学生中能记的内容少;(3)真抓课堂笔记的任课教师少。

二、学生不作课堂笔记的原因

学生为什么不记笔记?笔者的在调查中用专门的问题做了考察:你之所以不记笔记,最主要是因为:现在多媒体的教学,没必要、老师照本(教科书、PPT)宣科、不懂得怎么记笔记、自觉有一套自觉的学习方法,不喜欢记笔记。

为了深入探讨学生不做课堂笔记的原因,笔者于2011年5月18、19日,在自己任教的“伦理学导论”课结束时,向两个班110位学生问了一个开放式的问题:“对记笔记,我想对老师提的意见”有60多人反馈了其真实的想法,其中有不少学生对这一做法给予了肯定,也收集了诸多不同的意见。从以上两个调查,可以把学生不记笔记的主要原因归纳为三方面。

1 学生对待学习的怠惰心理

在问卷中,被调查者很多人选择了“现在多媒体的教学,没必要”“自觉有一套自觉的学习方法,不喜欢记笔记”,这其实是在学习上的一种怠惰心理。而在学生的反馈中,他们为自己不记笔记找了各种借口。(1)直接否定记笔记这种学习方式,他们认为“笔记多少并不能体现学生学到多少东西”“不要再记笔记,伦理学只是长知识,且通俗易懂,无需记笔记”;(2)认为把笔记列入成绩考核会打击学习的积极性,没必要用平时分来要求学生记笔记、有被迫的感觉,反而让同学们以功利态度去对待学习;(3)拈轻怕重,在认识上承认记笔记可以加深对知识的学习,但这样的方法是挺重的负担;(4)以老师上课翻阅课件太快、课件质量不够好为借口不记笔记;(5)认为记笔记就是“抄”,希望老师不要太注重学生笔记的量而应该看重内容,认为笔记不在于多,而在于深入,在于精。

2 学生不懂得怎么记笔记

笔者第一次全面认真查阅学生的笔记本时,发现大部分人不知道怎么记笔记,即使是三四年级的学生也好不到哪里去。普遍的问题是笔记的内容少,大部分人基本上都是被动地抄了一些课件上的标题,基本上没自己的思考。有些学生记录得慢,字迹很工整漂亮;有些则记录随意,看不出老师上课的思路。在反馈的意见当中,有些学生希望老师上课讲到重点时,提醒他们记笔记,在翻阅课件时留点时间给他们抄。很多大学生的学习方法,还是高中那一套。这也不怪他们,确实大学并没有教给他们如何记笔记。在笔者的调查问卷中有这样一个问题:“有没有老师或师兄师姐给你讲过怎么记笔记”?27.1%的人回答“从来没有”,57.3%的人记得“有老师非常简单地提过”“有老师比较详细地讲解过”的只有13.5%。

3 老师上课照本宣科

现在的大学课堂,除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不强外,任课教师的讲课水平也是一大问题,老师上课时照本宣科、照课件念的情况并不少见。61.5%的学生回答为什么不记笔记这个问题时,选择“老师照本(教科书、PPT)宣科”这个原因最多。笔者于2007年曾经对大学生做过一次调查,表示没有过逃课的同学仅77人,占到24.9%,而高达75.1%的同学都有逃课的经历。虽然有些学生没逃课,但是“心在曹营身在汉”的人也不在少数,这种情况称之为隐性逃课。有37.5%的学生认为超过一半的同学都有隐性逃课。在连上课都不愿意的情况下,要求他们认真记笔记,也是勉为其难。

三、促进学生记课堂笔记的方法和对策

1 认识课堂笔记之于大学生学习、成长的价值

在传统非信息时代的教学中,学生对知识信息的获取,主要是靠教师的传授,在课堂上把教师所讲的快速记下来,是学习的主要方式,培根也说过:“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俗语也讲“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但在现代信息社会条件下的大学课堂,普遍采用多媒体及网络等多种教学手段,学生直接拷贝一份课件和讲义就包括了课程的主要知识,网络上提供丰富的资料比课堂上教师传授的丰富得多,传统的记笔记学习方式好像可以抛弃。笔者对这样的说法不苟同,无论外在的学习方式如何变,学生的学习仍然是从外界获取信息,然后使之内化的过程,而记笔记的方式仍不可代替。

记笔记最重要的作用,它能锻炼人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人们认为数字化、网络提供的才叫信息,这是一种误解。信息无处不在,人们用书写这种方式把外界的音、像快速记录下来,其实就是记笔记。关于笔记的功能,心理学界认为主要有贮藏功能和编码功能。记忆心理学认为,瞬时记忆要进入短时记忆,必须进行编码,记笔记就是一种编码,就是快速把老师讲课的东西,转变为自己的东西。学生课后可以精确地去学习老师的讲义、课件和其他有关知

识,但短短的课堂宝贵时间为什么不好好利用呢?况且,一个老师讲课的思路、案例、推导等也不一定能很明晰地体现在讲义和课件上。其次,学生在记笔记的过程,能使自己集中精力听课,同时训练一种对学习的坚持性品质。学习与娱乐不同,很多课程的学习可能是枯燥的,而人的注意力如果没有努力就容易分散,需要克服自身的怠惰和外界的诱惑,记笔记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大学生在学校锻炼了快速捕捉现场信息的能力,训练了学习的坚持性,这就增强了自己的素质。

2,教师对学生记笔记的辅导

现在多媒体教学的课堂中,很多学生认为,老师要求记笔记就是抄课件,抄得多,老师给分就高。如何记笔记,记什么,是大学教育的一项重要的任务。笔者认为,对大一新生,应该开展如何记笔记的讲座,举办优秀笔记的展览,任课教师在课堂上首先要教给他们这种学习方法。

具体来说,记笔记也因人、因课程不同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有学者归纳,课堂笔记主要记载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记提纲,即记录老师上课的内容的纲目;(2)记补充,即记录老师对课程内容的补充;(3)记新观点,即记录在课堂上自己与老师思维碰撞的火花,在听课中产生的许多新的观点和想法;(4)记方法,即记录教师在讲解时运用的技巧、方法和思路;(5)记“疑惑”,即记录对老师课堂讲解有怀疑的地方。笔者把笔记列入课程的考核项目后,专门对学生进行了如何记笔记进行了讲解,复印的笔者自己大学期间的笔记以及往届学生的优秀笔记供学生传阅,在网络辅助课程里面提供了大量如何记笔记的资料,检查了学生笔记后进行评讲。教师真正把学生的课堂笔记重视起来,对促进学生学习,提高其素质是很有帮助的。

由于当今社会的计算机飞速发展,传统的会计核算工作已经向电子数据处理系统发展,人们利用计算机的记忆功能、数值计算和逻辑运算功能,以及庞大而且先进的数据库,基本代替了会计的手工操作。由于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快、计算精度高、提供信息全面,因而大大提高了会计工作的质量,改变了会计工作的面貌,为会计人员参与管理提供了更大的空间。手工会计是通过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到账簿,再到报表这样的流程来开展核算工作的,其中每一过程都需要专门人员从事收集、整理、记录、计算工作,尤其是记账过程避免不了许多重复转抄工作。而电算化会计仅需将数据(原始凭证)一次录入,其他的过程均可由计算机进行处理且瞬间即可完成。因此可以说,电算化会计不仅彻底解放了会计人员的双手,同时也为激活会计人员的头脑创造了条件,使他们有精力、有条件去关注履行会计原本就有的职能,即会计控制。而电算化会计可以完成大量在手工会计条件下难以完成的信息处理工作,如各种辅助核算和管理会计核算工作。

如今,在有条件的村已实行了电算化处理会计业务,农村会计电算化,是社会的发展,时代的产物,也是农村会计发展的必然方向,同时也对农村会计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一方面,文化水平大都不高,计算机是新的会计工具,使用和操作不熟练。另一方面,实施电算化会计以后,为一些人利用计算机进行舞弊提供了条件。由于利用计算机进行舞弊比手工操作下隐蔽性高、防范困难。这就要求农村会计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和会计准则要更加提高。确保农村会计信息的输入、处理和输出使其符合会计准则和各种会计法规的要求,保证会计信息能真实、全面、及时、准确地反映农村经济活动,保障各方利用会计信息所进行的判断和决策不被误导,即我们所说的“对会计工作本身的控制和监督”。

传统的手工会计与电算化会计在会计信息的控制上有很大的不同。传统的手工会计主要采用结构控制方法,包括设置相互牵制和制约的会计岗位、制度、账簿、凭证等,通过对会计业务的多重反映或者相互稽核关系进行控制。为防止滥用凭证或随意毁损、伪造、修改凭证的发生,采用多联套写凭证或预先编码方式等。而在电算化会计中,由于工具、载体、账务处理、会计组织等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会计控制也由人工控制变为人和计算机共同控制,使得会计控制更为复杂,要求更加严密。但是操作简单,控制功能也更加有效。这就要求电算化的农村会计思想素质要提高,道德品质更要好,会计准则更要强,主要是指会计信息的输入、处理和输出控制准确无误,为农村发展服务好,为老百姓管好集体财产作贡献。

高中化学有机合成笔记第8篇

关键词:书法学习心理学技能心理机制

书法教育,包含技能教育、艺术教育、情操教育等多方面的内涵。近年来,书法在心理教育方面的功能逐渐被学界重视。但较多的是侧重如何激发学习兴趣以及书法练习对促进个体心理健康的作用等方面进行研究。至于书法技能形成的内在规律和心理机制,学术界还少有论及。书法,或称书道,是一门心灵的艺术,称之为“法”或“道”,说明其同时又是技能(技巧)性极强的艺术。技能的形成,是书法充分发挥心理调节作用、实现艺术创作的基本前提。笔者拟运用现代心理学理论,结合书法教学实践,对书法技能形成的内在规律进行分析和阐述,以期对书法教学有所启发。

一、书法技能形成的基本心理规律

书法是讲究“心手相应”的技能,技能的形成是进行高级艺术创作的必要前提条件。技能作为一种活动方式按其性质和特点可以分为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动作技能是由一系列实际动作组织起来的完善而合理的活动方式,它表现为身体的肌肉、骨骼运动和与之相应的神经系统部分的活动。而心智技能则是把特定的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等心理活动按一定的程序方式组织起来,并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过程。书法技能的训练是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相结合的活动,其中书法的书写过程可纳入动作技能的范畴,而读帖、临帖时的思维活动以及创作中的心态等因素则可归入心智技能的范畴。在书法技能的训练过程中,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总是相辅相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书法创作和练习都需要“心手相应”,写出来的字是脑的活动通过手的运笔“外化”的结果。

书法技能的形成必须经过一个从不熟练到熟练的磨砺过程。古代书论历来强调技能的熟练,正如姜夔在《续书谱》中说,书法“所贵熟习精通,心手相应,斯为美矣。”技能的熟练,是经过反复练习所形成的达到高度“完善化”和“自动化”,此时意识对动作的控制程度减至最低。要将技能发展到熟练的程度,必须经过三个阶段,即认知——定向阶段、动作系统初步形成阶段、动作协调和技能完善阶段。这些因素决定了书法学习应该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原则进行,按照书写姿势、笔画线条练习、间架结构分类练习等顺序进行学习和训练,每个阶段根据不同的任务反复练习,从对字形的局部掌握到整体掌握,再到大脑与动作的协调完善,进而加强动作的熟练和节奏,循序渐进,将局部的用笔联合成一个协调化的运笔模式,运笔速度加快,稳定性和灵活性提高,最后达到得心应手的程度。

临摹是书法技能形成的不二法门,故有“初学不外临摹”之说(见周星莲《临池管见》)。任何技能都是通过模仿和联系获得的,书法是线条的艺术,学习如何塑造好线条形态最常用方法是临摹。临摹实际上是一个观察、记忆的过程,包括对汉字笔画、结构和对指、腕、臂动作的观察和记忆。

二、观察学习:规则的获得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主动知觉过程,比一般的知觉有更深的理解性。学生通过观察,对笔画的长短、粗细、偃仰、向背,墨色的浓淡,运笔的节奏,整体的风格、神韵等变化万端的线条组合产生鲜明而具体的感受和感性认识,以便于进行进一步的抽象概括。在学习书法技能的过程中,观察主要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静态观察。先观察碑帖或范字中点画的形状特征,如侧点、竖点、挑点,悬针竖、垂露竖的异同等等;其次,观察结构特征,看每一点画起笔、送笔、收笔的正确位置,点画间的呼应、交错、揖让和向背等关系,左右、上下偏旁的相对位置,上下左右偏旁所占空间的宽窄、四边留白的多少以及线条间的疏密等等,判断整个间架主体的形状是何种方形,外形是正或斜。

第二,动态观察。观察老师动作:先看握笔松紧;其次看起笔、行笔、收笔的方向、速度、力度,笔锋的提按顿挫;再次感受手感和运力(指力、腕力、臂力)。心理学实验研究表明,观察对正确的动作规则和结构规则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技能形成的必要准备。

提高观察有效性的关键是对注意力的训练。初学者临摹一般要求尽量逼真,但范字提供的信息很多,要在短时间内准确把握这些信息并不容易。一般来说,读帖时的注意都属于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随意注意,维持注意最有效的办法是明确其观察的目的和任务,通过各种强化增强其完成任务的愿望。在没有明确目的指导下的学生往往没有明确的注意对象,他可能对范字的各个部分都泛泛地加以注意,结果往往是顾此失彼。书法教学中可以将目标任务分解,例如第一步只需注意范字的基本笔画,第二步只需注意范字的结构规律等等。这样目的明确,每次注意指向的范围小,集中性更好,对技能的形成更为有利。另外,临摹不成文的或不懂内容的字帖也不利于维持注意。因此在书法教学过程中,融入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诗词或国学经典的教学,相应临写一些诗词或经典,或者对碑帖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讲解,既是对智力活动的合理组织,又能激发学生兴趣,对维持注意十分有利,同时对文化底蕴的提升、习惯的养成、人格的熏陶等更是大有裨益。三、记忆与表象融合:自由创作的起点

临摹还涉及到记忆的问题,包括对碑帖的形象记忆和对运笔的动作记忆。心理学理论认为:信息刺激在大脑皮层的有关部位建立暂时联系,在大脑中留下一定的“痕迹”,这种“痕迹”的保持就是记忆。临摹就是要将古人法帖中的“信息刺激”——即所蕴含的基本技巧、表现方法等,通过重复模仿训练,在大脑中建立联系和留下痕迹,不断积累后变为自己的能力。记忆是整个书写过程不可或缺的,临摹的成效与记忆的深浅是成正比例的。

传统意义上的临摹一般包括摹、临、背三个阶段。摹的方式很多,有仿影、描红、双钩、单钩等等;临主要指对临,传统的书法教学常常利用田字格、米字格、九宫格将方格切分,让学生容易掌握笔画、偏旁的位置,最终达到去格临写的水平。当然,对临并不一定要用笔写在纸上,有时候也可以通过读帖来完成,正如姚孟起在《字学忆参》中说:“古碑无不可学,汉代摩崖,手不能摹者摹以心,心识其形,手亦从之。”背指背临,或者称为“默临”,就是书写者不对照字帖,凭记忆将字形、笔画和神态写出来,即使手中无笔,也能将所习之字的笔画、结构、运笔一一在脑海中放映。摹、临、背的训练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识记、保持和重现的过程。摹写主要是训练对笔画的识记,而对临则主要是训练对间架结构、大小、高低等位置要素的识记。这种识记需要通过长期的训练才能得以保持。背临实际上就是对前期摹写和对临所得到的经验进行回忆和再认。类似背临的这种“尝试回忆”是强化加深记忆更有效的办法。所以,临摹的三个阶段是不断稳定和深化的记忆过程,它们对记忆力的训练各有侧重,而且环环相扣,不可偏废。

通过摹、临、背的记忆训练,使学习者对范字形象和运笔动作形成较为稳固的心理表象。心理表象不再是事物形象的简单再现,而是经过复合、融合,达到比知觉、比个别表象更丰富、更深刻的水平。学习者一旦能建立起记忆表象与运笔写字的联系,用头脑中的记忆表象指导手的动作,再省察动作过程与原有表象的差别,不断完善动作和表象,那么线形的临写就不是简单的描摹,而是一种积极思维活动的过程,是对书法艺术语言本质的思考和把握。

传为王羲之所作的《题〈笔阵图〉后》中,曾经详细描述创作前的心理活动过程:“夫欲书者,先干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也就是说,自由创作实际上是一种记忆的延伸和再加工。时下有些书法教育工作者,急于求成,采取直接写成作品给学生临摹的方法去应付各种比赛和展览,在比赛中屡屡获得成绩,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这种方法打破了记忆形成和深化的链条,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离开了老师的书稿就很难进行独立创作。

结语

书法是一门有几千年历史的古老艺术。历代书论中也有不少关于书法教育的论述,但这些成果往往是个人经验的总结,而且十分零散,几千年来,中国的书法教育模式基本上停留在继承这些经验性的总结层面。这些总结中有不乏精彩的、至今仍然具有启发性的论述,但也有不尽合理的部分,这些都需要运用现代的科学认识去甄别和总结。心理学作为研究教育的有力武器,也应该被应用到书法教学中去,建立系统的书法教育中的心理机制理论,探索更为科学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上海书画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2]张桂光.书法教程.广东教育出版社,1987.

[3]于魁荣.儿童书法生理基础.教育科学研究.1991(6)

[4]陈振濂.书法教育学.西泠印社,1992.

[5]高尚仁.书法艺术心理学.香港文化教育出版社,1992.

[6]胡三元.从模仿到创造——浅谈书法教学中的能力培养.语文学刊.2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