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水环境治理重要性

水环境治理重要性赏析八篇

时间:2023-12-23 15:51:01

水环境治理重要性

水环境治理重要性第1篇

关键词:河道治理;水环境保护;措施

河道治理是维护整个河道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与手段,也是实现水资源环境保护的关键内容。在人们对于水资源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的今天,如何维护河道的实际生态环境,实现河道治理以及水环境的保护目标,是现阶段社会环境发展中的重要内容。基于现阶段的甘肃省环境保护整体来说,其中还是存在河道治理以及水环境的相关问题的,对此在实践中要对于这些问题进行充分的解决,构建优质的水环境,进而提升河道以及水环境保护工作的整体质量。

1河道治理以及水环境保护过程中存在的困境与弊端

1.1生态护岸技术的滞后性

甘肃省的河道污染以及水环境的破坏问题是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累积形成的,现阶段甘肃省的河道污染以及水环境破坏问题已经尤为突出,相关部门在对河道管理以及水环境进行治理过程中应用的模式相对较为滞后与陈旧,无法从根本上实现河道治理以及水环境的保护。其中生态护岸技术是最为有效的河道治理以及水环境保护技术手段,但并没有充分的发挥其内在的价值与效能,甘肃省在河道治理以及水环境保护中应用此种技术相对较晚,内部人员对于该技术并没有进行深入的了解,在实践中无法充分的发挥其内在的职能,同时生态环境保护技术在实践中缺乏完善的制度支持,无法充分的发挥其整体价值与效能。

1.2控污工作开展相对较为困难

在甘肃省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对于工业较为重视,虽然工业在实践中有效地推动了甘肃省的整体经济发展,但是其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是较为严重的,其中对于水环境的影响尤为严重。在甘肃省工业发展的过程中,各种工业生产活动都会在河道中排放各种污水,这些污水中甚至具有剧毒与重金属,无疑给河道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虽然甘肃省的水环境保护工作在持续的开展过程中,但是水环境治理工作整体相对较晚,其治理方式也相对较为滞后,因为其污染程度相对较为严重,使得河道治理与水环境的保护工作开展收效甚微。对此,面对日益严重的河道以及水环境污染,要想真正地实现对其进行有效治理,提高对环境保护的目标,就要应用各种合理的方式与手段开展治理工作。

2河道治理与水环境保护策略

2.1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理规划目标

在实践中要想有效地实现对河道的有效治理以及水环境的保护工作,相关部门在实际的工作开展过程中,必须要制定科学的管理规划目标,基于正确的规划目标,全面开展河道治理以及水环境的保护工作。在进行河道治理以及水环境保护工作的时候,要根据甘肃省的河道状况,有针对的明确目标。相关水利部门要综合实际的河道水环境具体状况,保障其制定的治理规划目标与其河道以及水环境的具体状况相一致;同时在制定相关治理规划目标的时候,明确工作重点,根据甘肃省的污染程度、治理难度以及生活实际需求,有针对的开展工作,明确治理工作的轻重缓急,进而保障河道治理以及水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效性。

2.2提升对河道清淤治污工作的重视,加强整体的工作力度

在河道以及水环境中,其实际的淤泥沉积状况对于河道的蓄水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同时对于河道的排水泄涝功能也有着一定的影响,清淤治污对于河道治理以及水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是河道治理以及水环境保护的重要工作措施与手段,在实践中要想真正的提升对河道的治理,加强对水环境的保护,就要提升对河道清淤治污工作的重视,提升其整体的工作力度。相关部门要通过科学的方式对河道进行系统的勘察,进而加强对河道淤泥含量以及其污染程度的了解,根据其具体状况制定科学的清淤治污措施。在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河道清淤工作主要就是通过人工清理、机械运输的方式开展,水污染治理工作的开展主要就是根据实际的污染类别、具体状况以及污染程度等内容对其进行系统分析。现阶段水污染治理方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生物治理方式。生物治理方式就是通过微生物细菌的方式开展,利用一些微生细菌对于水中的个别有机物的吞噬行为,实现水污染治理,在应用此种治理方式的过程中,要通过仪器为相关微生物细菌提供氧气,进而实现净化水质的根本目标。另一种是物理方式。此种方式就是在实践中利用沉淀、过滤以及磁场脉冲等物理方式开展作业,同时要适当地进行应用各种药物试剂治理各种污染问题。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要根据实际的污染类型以及污染程度有针对性地选择应用模式,在应用中可以通过加入相关药物,增强水中杂质的沉积效果,进而对其进行系统的过滤、清除以及排放。

2.3提升水体管理的实际效果

在实践中要想从根本上确保整体的河道治理以及水环境保护效果,就要加强对水体管理效果的重视。对此在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要根据制定的河道治理规范开展工作,这样可以有效的提升河道环境的治理效果,提升对各种污染问题的控制与管理,提升水污染治理效果。提升对河道环境的控制,全面控制水污染排放量,加强对排污量较大的工业企业的重视,明确“谁污染、谁治理”的基本原则,加强对排污质量的有效监督与管理,保障其实际的污染排放物质与标准相符合;同时还要搞活水体,进而降低河道中污染物的堆积量,有效的减缓河道中的淤泥累积量,从根本上提升河道以及水体的自净能力,进而推动河道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2.4河道生态护岸技术的有效应用

生态护岸技术在河道治理以及水环境优化中有着重要的价值与作用,对此在实际的污染治理工作开展过程中,水利部门要整合现有资源,基于现有技术手段,总结经验,不断地学习以及借鉴发达国家的治理方式与手段,综合甘肃省实际的河道以及水环境整体状况,不断的优化完善生态护岸技术方案,充分的发挥其内在的效能,提升生态护岸技术在水环境保护以及河道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3结束语

水环境治理重要性第2篇

【关键词】环境污染;农村;现状;措施

0.前言

由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工业化进程日益进步,使我国面临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日趋明显,受到人们的关注。农村环境污染造成环境质量下降,同时导致生态环境及农作物受到破坏,直接影响农产品质量及安全,对人类社会造成伤害。污染得不到改善,会给我国经济带来一定的损害,因此,要从基础做起,将整治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作为出发点,根治环境污染问题,为农产品的生产创造一个环保的环境,从而提高产品质量,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1.农村环境保护的意义

由于农村环境是农业环境的中心,因此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是保护农村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的需要,也是保证农村居民身体健康的需要,对提高农村环境质量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及意义。

2.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类型

2.1农村环境污染现状

农村是农作物生产的主要地区,随着人们对于农作物需求量的增多,农民对农作物产量的要求,同时方便农作物的除草与治理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化肥、农药、除草药剂等被施用,农药随着土壤渗入水层,给水质带来严重的污染。同时,农业污水的任意排放也给水资源带来污染。造成土质破坏、土质营养流失,农作物受病害、产量降低,也直接影响人类的生命健康。

2.1.1畜禽养殖污染面广且量大,污染严重

农村养殖业的发展呈现无秩序、分散性的养殖,数量多且处理没有规范性,禽类、畜类的粪便直接排放没有进行管理及处理,由于堆积给土壤及地下水造成污染,同时给气味的排放给大气环境带来损害。农村养殖污染严重部分来自于集中养殖地区,粪便的排放量大且长时间没有得到治理,造成农村环境污染严重。畜类、禽类养殖带来的大气、地表水等造成的污染给人类健康带来威胁。

2.1.2化肥、农药施用强度高,流失量大

化肥、农药和农膜的使用,使耕地和地下水受到了大面积污染。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已制约农产品质量的提高。我国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已居世界之首。化肥施用量为4637万t/a,按播种面积计算,化肥施用量达40t/km2,远远超过发达国家设置的25t/km2的安全上限。且在化肥施用中还存在肥料之间结构不合理现象。化肥利用率低,流失率高,不仅导致农田土壤污染,还通过农田径流造成了对水体的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污染,甚至地下水污染和空气污染。

2.1.3农村生活污水污染严重,生活垃圾处置系统有待完善

由于农村排水系统及垃圾的清理受到限制,没有得到完整的治理,导致生活用水无牌得到排放及治理,迫使污水排被排进水沟等地表面,给地表水带来污染,同时,给生活用水带来污染。

2.2农村环境污染的类型根据农村环境污染现状,主要分为3类

由现代化农业生产使用化肥、农药、地膜等造成的各类污染,简称农业污染型(面源污染);由小城镇和农村聚居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管理滞后产生的生活污染,简称生活污染型;由乡镇企业布局不当、治理不够产生的工业污染,简称工业污染型(点源污染)。

3.农村环境污染防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思想认识不到位,环境意识不强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片面追求数量而忽视农产品质量,忽视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对农村土壤以及河道的污染。大多数农民对科学用药、平衡施肥知之甚少,不能根据作物生长规律、土壤养分状况进行测土配法施肥,只是一味单纯地加大剂量滥施农药,结果不仅造成化肥农药利用率不高,而且对环境污染严重。

3.2传统农业格局被打破,养殖业与种植业日益分离

传统的畜禽养殖规模较小,种植、养殖一条龙,畜禽粪便大部分作为农家肥,对环境污染较轻。随着畜禽养殖业的迅猛发展,畜禽养殖业正逐步向集约化、专业化方向发展,不仅污染总量大幅增加,而且污染呈相对集中趋势,出现了一些较大的污染源。

3.3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导致污染治理不力

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导致农业生产资料的产品结构不能适应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的需要。长期以来,中国污染防治投资几乎全部投到工业和城市。

4.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的对策与措施

4.1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关键是要把广大农民群众发动起来,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通过各种有效方式,广泛开展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环保宣传和科普教育,在农村营造一个学习生态环境保护知识、宣传环境保护政策、贯彻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热烈气氛。

4.2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把农村环境污染防治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态建设和环境污染整治工作重要组成部分,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明确职责,建立齐抓共管、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环境保护部门切实加强对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统一监督管理,开展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化处理等农村环境污染防治技术研究与试点,探索农村治污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抓紧研究制订农村环境污染防治规划。

4.3完善环保法律体系,加强环境规范管理

农村环境管理单位应该落实法律法规的规范,保证农村尽在在法律规范下进行。同时,使环境保护在依法保护下进行,加强环境管理体制,将环境保护法律体系有效的进行宣传,并使人人意识到法律的重要性,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及内容,积极落实环境保护措施,将农村建设为具有规律性、法律性、规范性与环保的地区。

4.4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包括:畜禽养殖及集镇生活污水的污染治理,生活垃圾的统一收集填埋,河道三清(清淤、清障、清水面漂浮物)以及控制水土流失。积极开展农村环境污染综合治理,重点抓好水污染治理、饮用水源保护、固体废弃物治理、人畜粪便污染治理和综合利用。

5.总结

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治理能够提高农村经济效益,促进生态环境发展,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环境管理制度与监督体制,建立健全法律体系,使农村经济规范化,并得到良好的管理与监督。环境保护部门应该与各个单位加强联系,相互协调、监督、促进,在保证农作物不受到破坏的情况下进行环境保护治理手段的实施。制定环保法律,制约人们对环境的破坏并引导人们做好环境保护的基础,加强环保意识的渗透,了解环保重要性,使人人参与环保工作。改善农村环境,促进农村经济良好发展,同时为农村居民创造一个环保、清洁的生活氛围。

【参考文献】

水环境治理重要性第3篇

关键词: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淋洗剂;研究进展

引言

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资源应用率提高,环境问题逐渐成社会发展的关注焦点,工业发展造成的环境污染,严重破坏了社会自然环境,土壤淋洗技术是一种新型环境治理技术,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实现上环境污染全面治理的实施,结合我国环境治理的发展实际,对土壤淋洗技术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促进我国环境治理水平得到提高。

1 土壤淋洗技术概述

土壤淋洗技术是现代环境治理中经常应用的一种先进技术,从我国环境治理的技术应用实际来看,土壤淋洗技术能够从实现单一污染土壤、复合土壤等多种形式的污染土壤还原,为应对环境污染带来的重金属土壤污染带来了较大的发展空间。土壤淋洗技术在现代环境治理中的应用,可以对重金属污染中产生的多种污染进行还原处理,其中包括还原气体、固体、液体等形式的重金属污染源技术,为促进我国社会环境治理与发展提供技术指导。土壤淋洗技术是新技术手段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结合土壤淋洗技术在实际中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土壤淋洗技术的基本特点可以归结为清洁性高,污染小等特点,对我国社会环境的治理提供了完善的发展空间,土壤淋洗技术在我国社会环境治理中的应用,是我国社会发展实现绿色化、生态化发展的重要体现。

2 土壤淋洗技术的应用流程

土壤淋洗技术在社会环境治理中的应用,实现环境治理的实际效果,对土壤淋洗技术的应用流程进行分析。其一,土壤淋洗技术的应用中原位复位清洗技术实行初步清洗,原位复位技术结合超分子技术对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的相关土壤进行初步清理,这一阶段结合淋洗液重力或在外力的作用下,对重金属造成的污染进行处理,从而达到保障环境清理的作用,土壤淋洗技术在初级清洗中应用的主要原料采用复原技术为技术的清洗液,实现了重金属土壤淋洗中,淋洗液对土壤的伤害性较低;其二,土壤淋洗技术应用中采取现场淋洗技术,现场淋洗技术的实际应用作用性较高,可以对重金属土壤污染中掩埋重金属土壤,受到重金属侵蚀的土壤进行金属处理,实现土壤淋洗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采用重金属土壤污泥脱水处理后,采用高分子技术吸附污染中的重金属原料,最终将经过处理的土壤进行土壤回收环境处理,完成土壤淋洗技术处理的过程。

3 重金属污染土壤淋洗技术的应用

3.1 无水淋洗剂的应用

重金属污染是土壤污染的主要形式之一,土壤淋洗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从土壤污染源产生的原因,实现重金属土壤污染的合理性治理。土壤淋洗技术的应用中,无水淋洗剂的应用,是采用酸解或者络合离子交换的形式处理被污染的重金属土壤,这种淋洗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的通过离子置换的将土壤污染源置换出来,同时又在发生置换反应的同时产生水和氧气,从而避免了土壤治理带来的副作用。应用无水淋洗剂进行重金属处理中,要注意控制酸解的应用比重,一般情况下,酸解溶液的配备比重为0.1%为最佳,避免强酸对土壤的营养成分造成破坏,实现土壤淋洗技术在环境治理中的科学应用。

3.2 表面活性技术

重金属污染土壤清洗技术的应用中,表面活性技术也是常见的一种污染治理技术,表面活性技术的应用是通过增加表面活性剂,提高土壤的层次之间的柔和性和亲水性,达到提高表面土壤的度扩张,而活性吸附技术可以在土壤表层技术的作用,将重金属污染土壤中包含的中金属离子实现离子之间的吸附作用,达到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作用。表面活性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一方面可以吸附水污染中的污染金属,另一方面活性剂可以实现对土壤环境湿度调节,从而实现环境治理中,受到污染的土壤进行调节,大大提高了污染土壤的环境治理的作用,提高环境治理在实际中取得的成效性。

3.3 氧化剂

重金属土壤淋洗技术中,氧化剂应用也是常用的淋洗技术之一。氧化剂作用是结合自然光合作用,对自然环境中的中金属污染物进行污染处理,而氧化剂仅仅作为氧化作用实现的催化部分,主要利用自然光对重金属土壤淋洗进行处理,达到提高土壤中重金属处理作用。例如:氧化剂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的应用,采用活性剂作为重金属土壤淋洗技术实施的主要催化技术,受到自然阳光的光合作用,实现重金属土壤中污染金属的光合分解,达到对污染土壤治理的作用。

4 重金属污染土壤淋洗技术应用原则

4.1 整体性原则

重金属污染土壤淋洗技术是解决环境污染的主要技术手段,能够有效地控制和调节土壤的污染程度,技术在实际实施中,要注重遵守整体性原则,土壤净化处理的技术应用必须从环境治理的整体出发,积极进行重金属污染土壤淋洗技术的应用与实际土壤情况相适应;另一方面,重金属污染土壤淋洗技术的开展不能以破坏其他自然资源为前提,例如:水资源,植物资源等,善于分析整体重金属污染土壤淋洗技术的效果,把握环境治理大方向,采取合理的治理措施。

4.2 可持续性原则

重金属污染土壤淋洗技术的实施开展遵守可持续性原则,我国经济发展处于上升阶段,环境治理是社会经济优化发展的主要分支,我们进行重金属污染土壤淋洗技术的实施中,善于把握和运用自然发展的基本规律,实现重金属污染土壤淋洗技术在环境治理中持续性开展。例如:重金属污染土壤淋洗技术实施人员,对即将净化的土壤进行全面的土壤分析,制定重金属污染土壤淋洗技术实施的持续性计划,降低后期镜湖对土壤的损坏,从而为现代土壤堵塞治理提供新的发展规划。

水环境治理重要性第4篇

关键词:中国;水污染防治;流域管理;战略对策

1 流域水环境污染综合防治战略存在的问题

1.1 流域水环境污染治理制度不完善

流域作为整体水文循环单位,同时也是人类活动起源,汇入到整个河流干道中,有利于保护水环境以及水生态系统。流域同时也是完整的管理单位,集中了人类多种活动形式,体现了人类生存发展的矛盾。尤其是水环境治理问题,涉及到多种污染体,因此,加强水流域污染治理这一问题亟待解决。美国早期就明确了水污染治理这一概念,尤其注重生态系统整体功能体现,在把握水流域基本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以及水生态社会子系统的形成过程中产生的相互作用,还要对水生态系统发展制定整体规划,加强水生态系统建设保护,制定水流域综合治理计划,这些保护有利于解决部门内部冲突,矛盾问题,有利于加强流域水环境治理效率。采取这一水污染治理措施注重保护水污染治理完整性,重点解决水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严格控制水污染温度以及各个要素之间的联系;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地标物质组成结构等,还有土壤物质组成,针对区域生态发展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充分发挥好专家以及研究学者力量,为解决流域水污染问题提供支持。

1.2 缺乏对水环境特征区域差异的研究

各个流域水环境承载力存在很大差异,对各区域造成的水污染程度不同,因此,解决我国流域水污染问题,要对流域进行划分加强管理,美国针对这一问题,早期就制定了水生态区域划分方案,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水环境管理效率。对于水生态系统流域监测站点选择上、针对水生态系统污染问题制定恢复标准,有利于为流域水环境治理制定TMDL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我国地域面积广阔,各地域水环境特征不同,目前,我国并未建立完整的水流域治理机制,无法准确判断水流域环境承载力以及生态环境发展状况,尤其是水环境治理难度大,保护措施有效性不强。

2 我国流域水环境污染防治的控制原则

2.1 污染物质的分类控制原则

面对我国流域水污染存在的问题,要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流域水污染治理效率,并对污染物特性以及其他各个方面进行具体划分,做好分类,优化污染质结构,对污染物进行有效分解,制定污染物治理化学指标,按照污染物特性,将其划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一啊不能污染物,一种是特殊污染物;按照水污染物自身性质将其划分为淡水、海水、人体健康污染物;按照污染物因子特性,将其划分为两种形式,保守、非保守物质,在以上总结过程中,针对污染物特性提出具体控制要求。

2.2 污染控制的分区原则

我国流域面积广阔,各地区水环境差异明显,因此,要根据各个地区水流域具体情况来制定不同发展战略,保护水文完整性具有重要意义,生态系统水体功能差异划分为几种形式,也是建立水污染控制体系的重要参考依据,有利于保护水体发展环境,加大水污染物控制制度。其中,水资源分区将水文循单元作为重要依据,将其划分为几种形式,主要为了呈现水文完整度,尤其要把握污染物转化规律,有利于加强水质管理,划分水生态区则是按照流域生态特征,包括土壤植被等多个要素,主要是为了对水体进行分类,这一方法是为了判断水体生态性质以及水体生态基本标准,有利于为水体生态安全提供重要参考依据,了解我国水环境管理能力差异,把握好流域尺度、平衡人类发展需求的主要区域管理方式。流域水环境功能包括三个等级,矛盾区、一般功能区、最高层次区,划分为多个功能管理区主要为了提高流域水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水环境功能过程中,需要制定冲突协调机制处理区域冲突,协调各个区域水质矛盾冲突问题。

3 结束语

为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水污染的复杂问题,就必须实施流域污染控制策略,在流域尺度上开展系统性、综合性、前瞻性的水污染控制技术体系研究,重点在于转变传统的污染控制理念,根据流域地理、水文气象、生态一致性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开展全国水环境生态分区方案研究,根据不同区域的水生态系统类型特征与水环境特征,提出不同分区的污染控制要求,从而为污染控制目标的分解提供支持,以水环境生态分区为基础进行污染负荷的计算和管理。

参考文献

水环境治理重要性第5篇

关键词:污水管网改造;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现代化建设

城市水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是城市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具有一定复杂性和特殊性,为全面提高城市水环境治理效果,应当严格依照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系统科学思想,将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与社会经济持续发展进行有机融合,实现开发与保护并重,真正推进城市污水管网改造一体化建设的顺利实现。

1 坚持以人为本,深化对城市污水管网改造重要性的认知

当前社会环境下,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城区面积不断扩大,经济建设发展速度较快,城市水资源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此种情况下,加强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具有一定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过程中,应当结合城市水环境现状,通过大规模污水管网改造的方式,推进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的顺利开展。为确保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应当充分深化对污水管网改造工程重要性的认知,通过市场化操作以及专业队伍承包管理的方式,推进污水管网改造工程建设的顺利实现。全面提高城市居民的综合素质,通过政府及社会群体的协调配合,提高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疗效果,加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治理,对城市污染源进行科学化控制,改善城市水环境,为城市现代化建设提供优良的条件。

在实际工作中,应当建立明确的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目标,以整治污染面为综合治理工程的主要内容,对城市内污染严重的河道进行截污、疏浚和河堤治理,在此基础上,通过雨污分流改造的方式截断污染源,结合城市经济发展实际以及环境特点,优化利用城市建设资金,建立污水处理厂,强化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将污水转变为清流,确保城市水环境治理工程中污水管网改造工作的顺利实现,优化城市水环境,为城市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可靠的基础。

2 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城市污水管网改造一体化建设的顺利实现

为促进城市污水管网改造工程的顺利开展,全面提高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效果,应当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一套完善的污水收集和处理系统,优化城市污水处理效果,推进城市污水管网改造一体化建设的顺利实现。因此在城市污水管网改造工程中,应当充分做好污水收集和处理系统的规划、设计和施工等工序,并同时投产,确保污水收集、输送和处理实现一体化,促进城市污水管网改造工程预期效益的实现。这就要求相关个工作人员在城市水环境治理过程中,准确把握污水管网改造工程的重要地位,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健全城市污水收集管网体系,在阻止污水流入河流,改善城市水环境的同时,通过污水处理厂对城市生产生活污水进行科学化的处理,优化污水处理厂的实际处理能力,全面提高城市污水处理率,推进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顺利高效开展,为城市居民营造优质的生活空间。因此在城市污水管网改造过程中,应当结合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加以全面分析,将污水管网改造与城市道路改造工程、河道整治工程等密切配合,并推进路面整治、管线暗埋、绿化景观以及路灯照明的综合整治的顺利实现,改善城市环境,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顺利实现。

3 创新污水管网改造建设模式

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应当以污水管网改造为重点内容,并不断加强建设模式创新,为污水管网改造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因此在城市污水管网改造工程中,应当结合城市水环境实际情况,明确污水管网改造的投融资载体,实现城市建设资金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在准确把握城市发展实际的基础上,成立专业的投资公司,主要负责污水管网改造和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可以通过现代资本运作的方式,筹集污水管网改造和污水处理厂建设资金,保证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此基础上,应当在原有制度体系的基础上,积极创新污水管网改造建设模式,推行业主机制,将污水管网改造工程中的投资、建设和管理进行有序分离,通过公平公正的公开招标方式明确建设管理单位,并建立契约,规范工程双方的权利与责任。

在对业主人进行严格监督和管理的基础上,由业主人组织或委托招标机构招标公告、招标文件,对中标企业,包括其施工、监理等具体的工作人员进行信誉记录,对干不好的、不讲信誉的、在后续的项目招标中实行市场禁入。以合同管理为纽带,充分利用市场资源为水环境项目服务。调动了市场资源,减轻了政府的负担,为高效率整治水环境奠定了基础。全面推行无标底招标,严格控制工程成本。在招标过程中采用严谨的、系统性很强的招标文件和工程量清单,充分利用市场竞争机制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工程质量,加快工程进度。

4 市场运作,多渠道筹集污水管网改造资金

一是发行集合委托贷款,吸纳民问资金参与城市污水管网改造。结合城市自身发展实际,在“变民间资金为民间资本”这一原则的指导下,向社会发行了一定资金量的“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集合委托贷款。通过此种融资模式吸引民间资金参与市政建设,并以多赢的格局(公司贷款成本低、民间投资回报高、银行获得无风险佣金收入),受到民间资金的热烈追捧。

二是质押污水处理特许经营权,融入低成本的银行贷款。凭借污水处理特许经营权,通过与各大银行的融资谈判,取得了较低借贷资金的利率。积极与国内各大银行签署了长期信用贷款合同,作为市政公用事业领域中的无抵押、无担保的信用贷款,是国内集城市污水收集系统、污水处理系统一体化项目的银行贷款。

通过以污水管网改造为重点的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城市长期以来污水直接排入河道的状况已得到基本控制,市区主要河道水体污染状况得到很大改善,城区主要河道均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水功能区标准,城市面貌和市民生活居住条件得到很大改善,为促进城市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城市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应当继续以污水管网改造为重点,不断加大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度。

结束语

总的来看,在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的过程中,应当坚持污水管网改造工程的主体地位,优化治理理念,并创新水环境综合治理方式,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城市建设资金进行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规范市场化运作方式,优化市政工程建设的组织方式,促进污水管网改造工程的高效开展,全面提高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效果,推进城市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成都市人民政府.以污水管网改造为重点加强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J].中国勘察设计,2005(2):16-17.

水环境治理重要性第6篇

关键词:水环境治理;乐陵市;污染;美丽乡村建设

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水资源制约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长期发展。我国作为全球13个贫水国家之一,对水资源的需求很大,但人均占有量却很低。随着21世纪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质需求不断得到满足,城市建设不断完善,但在前期经济发展中,牺牲了农村地区的环境保护,将环保工作重点放在城市,忽略了农村水环境治理,导致占全国面积百分之九十的农村被严重污染,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不容忽视。农村水环境治理也被提上日程来。据环保局最新统计,我国农村每年生产生活垃圾1.2亿t,生活污水达80多亿t,粪便总量25万t,但这些污染物都并没有得到妥善处理就被排入周边的生态环境中,造成了环境污染的同时也危害着当地农民的身体健康,引发了一系列的心脑血管疾病[1]。其中农药化肥的使用对农村水环境带来的污染更是不可逆的,很难治理,形成了潜在的健康风险,威胁着当地农民的生活,作为新发展地区,乐陵市的污水排放现状与山东大部分乡村地区都很相似,因此本文以乐陵市为样本,分析当前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的举措。

1乐陵市水环境治理现状

1.1乐陵市水环境污染现状

1.1.1污水组成粪便排放、厕所污水、化肥排放、日常洗漱污水、厨房污水等共同组成了农村生活污水。其中日常洗漱污水和厨房污水统称为灰水。厕所、畜舍产生的粪尿废水统称为黑水。黑水和灰水共同组成了农村地区污水,其中黑水的有害成分含量更高,直接排放带来的环境污染也更严重[2]。

1.1.2污染现状(1)生活水污染现状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不断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到如今,大部分农村都已经开始使用自来水,而随之增加的也是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量。由于我国农村地区大部分农民思想传统,没有接受过太过程度教育,很难形成保护水资源的观念,加上污水处理站、排污管道等基础设施的建立并不完善,农村的生态环境随着水污染的程度而不断恶化,到目前为止,农村地下水水质已经被严重恶化,异味很重[3]。(2)污水处理模式目前乐陵市在农村地区对污水进行分散式处理,而乐陵市的处理主要是利用沼气池技术。在对农村水资源利用的调查中,主要是以“—池三改”和“四位一体”模式为主。以“单建池”模式、“生态家园”模式和“猪-沼-果”模式为辅。在原料充足的情况下利用微生物进行厌氧发酵,这种技术就被称为沼气池技术。

1.2乐陵市水环境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2.1水污染治理主体缺失,角色不明由于乡村政府各部门互相推诿,使得当前农村的水污染治理成为了一句空话,只是一项应付上级检查的遮板而已,并没有真正的重视起来,加上农村水环境治理需要耗费大量资金,乡村政府一般资金匮乏,连自身经济发展都难以为继,更遑论大规模投入资金到水环境治理中来,不仅见效慢,而且耗费资金量也难以承受。

1.2.2环保资金投入不够,治理设施落后由于我国当前城市化进程迅速,农村发展停滞,因此农村与城市发展很不均衡,二元化现象严重,城市水环境污染得到改善的同时是农村水环境的不断恶化,大规模资金都投入到了城市水污染治理中,农村水污染治理的资金就很难申请到。而财政资金的缺乏给农村水环境治理带来了根本上的阻碍。

2改进乐陵市水环境治理的主要对策

2.1发挥“政府”和“市场”力量,共同治理农村水环境

要想充分治理农村水环境污染,不但要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还要发挥市场自我调整作用,将政府与市场相结合,两手发力,共同治理,针对当前农村水环境污染的特点,针对性的解决污染源小而多、污染源广而分散的问题,从城市水环境治理的先进经验中总结出适合农村水环境治理的发展道路,充分发挥农民的自主性,发挥政府的宏观治理,调动农民的自我治理积极性,对农村水环境污染进行科学治理。

2.2探索河道整治“市场打包”的市场化模式

将农村河道整治与市场化模式结合起来,成立共同运行机制,让政府建立“以河养河”“以堤养河”“以塘养河”的水资源管理模式,将产出的经济利益用在河道污染治理上,实现农村河道污染治理的市场性、长期性管理。而且,给予河道承包者相应的权利,比如给予河道承包者河道两侧土地的使用权,让河道承包者通过水污染治理的模式获得经济利益。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模式:(1)“以河养河”模式:这种模式下,河道承包者需要承包河面漂浮垃圾、藻茎、水花生清理的保洁工作,还要进行河道清淤、河岸植被保护等工作。完成这些工作就可以在合同期内获得管理河段的养殖权和水产所有权[4]。(2)“以塘养河”模式:这种模式下,河道承包者需要承担河道清淤、保洁、河岸生态建设等工作,相应的,完成这些工作就可以获得鱼塘使用权及水产所有权。(3)“以堤养河”模式:这种模式下,河道承包者需要承担河道保洁、清淤、岸堤植树等工作,相应就可以获得河堤植树权及树木所有权。(4)“以地养河”模式:这种模式下,河道承包者需要承包河道清淤、保洁工作,还要承担沿河农田的征用补偿,相应的,可以获得征用地植树权及树木所有权[5]。

水环境治理重要性第7篇

摘 要:新的发展时期环境保护工作是发展中遇到的重大课题,本文就平衡和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实现协调共赢的方法进行探讨,通过分析严格责任考核和追究,全面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政策,分析了环境保护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环境保护;重点问题;建议

贯彻落实《建议》对环境保护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十三五”时期环境保护要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绿色发展,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严密防控环境风险,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联动协同效应,不断提高环境管理系统化、科学化、法治化、精细化和信息化水平,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保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一 、平衡和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实现协调共赢。

平衡和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是我国一直在努力探索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十二五”期间越来越多的实践让我们看到,发展与保护之间不仅相互制约,而且相互促进,两者既矛盾又统一。如果经济发展一味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这是吃祖宗的饭、欠子孙的债,不算本事、难以持续 ;也不能只强调环保不顾及发展甚至搞垮经济,这同样不算本事。加强环境治理,利用环境保护来优化经济发展、推进经济转型,可以实现发展和保护的协调共赢。把环境保护真正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动力,把生态环保培 育成新的发展优势,探索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新模式。预防是环境保护参与宏观调控、实现经济增长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十三五”期间,要着力完善环境预防体系,推动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优化。

一是划定生态红线。“生态保护红线”是根据主体功能定位和空间规划要求,划定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明确城镇建设区、工业区、农村居民点等的开发边界,以及耕地、草原、河流、湖泊、湿地等的保护边界,这些边界就是生态红线。通过红线划定,逐步优化发展的空间布局,守住生态环境安全的底线。

二是开展战略和规划环评。战略和规划环评是对区域发展战略、各类开发建设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评估,提出应当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是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减少决策和建设中环境失误的重要手段,要强化其刚性约束,切实对区域重大生产力布局发挥指导和规范作用。

三是注重标准引导。标准是技术的先导,环境标准是提高产业准入水平和倒逼结构升级的有效手段。要进一步完善环境标准体系,特别是强化地方的环境标准,充分发挥标准的引导作用,推动企业技术 创新、转型升级。

四是实施资源能源总量与强度双控制度。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进一步提高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节矿标准,既要控制总量,也要控制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水耗、建设用地强度,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能源,减轻污染排放、促进环境治理。

二 严格责任考核和追究,全面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

我国环境问题的形成,既与我国国情和发展阶段密切相关,是经济长期粗放发展的结果。同时也与一些地方党委和政府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对环境保护重视不够、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密切相关。“党政同责”核心是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要共同做好环保工作,“一岗双责”就是各部门都有环保的责任,做到有权必有责,失责必追究,后果必严惩。通过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构建与权力相匹配的责任担当或问责制度,让党委政府和各部门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落地生根。这是中国特色的制度创新。

三 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加大环境治理力度。

“十三五环境保护必须以改善质量为核心,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蛹苹。大气、水、土壤,既是提供生态产品的环境要素,又是容纳污染物的环境介质。环境治理的重点就是坚决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将三大行动计划的路线图落实为各地的施工图,推动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一是改革完善总量控制制度。扩大污染物总量控制范围,在继续实施 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控制基础上,增加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等作为约束性指标,实施区域性、流域性、行业性差别化总量控制指标,鼓励地方实施特征性污染物总量控制。推进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大气污染传输通道气化、石化及化工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等一批环境治理重点工程,通过大工程带动大治理。二是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达标排放既是法律的基本要求,也是企业环境责任的底线要求。工业生产是主要污染源。据估算,如果现有工业污染源均能够做到稳定达标排放,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可以再减少40% 左右。三是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确保新污染源排放达标。对现有污染源,综合采取清洁生产改造和污染深 度治理、限产限排、停业关闭等措施,确保达标排放。坚持城乡环境治理并重。城市与农村生态环境是相互补充、互为 依存的唇齿关系。农村是环境保护的短板,也是污染排放的重要来源。 四是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严格控制农业用水总量,实施化肥、农 药零增长行动,支持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开展标准化改造和建设,深入开展秸秆资源化利用。加快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强化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的联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全面提升森林、河湖、湿地、草原、海洋等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在做小污染物排放的同时,做大生态环境容量,确保实现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四 改革环境治理基础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当前,环境保护的严峻现状和民众的巨大需求,决定了必须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加强环境法治建设,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也是环境治理的改革方向。建立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业排放许可制,实行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形成系统完整、权责清晰、监管有效的污染源管理新格局,提升环境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实行联防联控,建立环保机构和区域协作机制,对区域性环境污染防治和自然生态保护,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环评、统一监测、统一执法,提高环境治理的整体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水环境治理重要性第8篇

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农村环境问题却日益凸现,农村水资源污染、大气和土壤品质下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极大地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及农村的和谐、稳定,因此,必须及时、有效地采取预防、治理措施,来解决农村的环境问题,从而促进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构建,促进农业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关键词:

生态文明;农村环境保护;问题;对策

一、农村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

十报告在第八部分强调:“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说明生态文明建设任重而道远。虽然我们以不到世界7%的土地养活了占世界22%以上的人口,但同时也造成了我国农村生态环境加速恶化,并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农业生产严重污染了广大农村水、大气,给农民的身体健康和农业生产带来较大隐患。当前我国一些地区农村饮用水被污染,长期饮用这样的水,严重影响了农民的身体健康,同时也对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它导致农作物减产、含有毒物质等一系列的问题。在推广现代化农业技术方面仍缺乏系统的管理,较为科学的农耕方法得不到普及,部分地区的农民仍然依赖提高化肥、农药的应用量来提高产量,而农药的利用率较低,对农田周围的土地、水源、农作物及农民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2.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不当引起的污染。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初具规模,使农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也日益改变着广大农民的传统生活习惯,物质消费结构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直接导致农村的生活垃圾由过去的瓜皮菜叶变成如今的农用薄膜、塑料袋、快餐盒等“白色垃圾”,这些因未作处理或处理不当,严重污染了农村的环境,导致农村水、大气的污染日益加重。

3.农作物后续处理造成农村土壤污染严重,农作物质量受到影响。一方面,当前自动化农业技术已逐步推广,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但是由此造成的机器噪声污染、尾气排放污染、对大气层环境污染却日趋严重;同时,农村经济的发展使煤炭、天然气逐渐代替了传统的秸秆焚烧,致使大量的秸秆成为垃圾,农民采取火烧的方法来清理秸秆,使农村环境受到污染,导致出现雾霾、灰尘、沙尘暴等情况。另一方面,我国大面积的耕地不同程度的遭受到了农药、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由于工业三废和城市排污、农药、农膜的过量使用、畜禽养殖场的规模化、农牧脱节、禽粪便和废弃物的使置不及时和不合理,引起土壤污染,这必然使农作物受到影响。

4.乡镇企业产生的污染。乡镇企业的突飞猛进,促进了经济的巨幅增长,但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给人民生命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乡镇企业片面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大量的工业厂区建立在农村周围,由工业制造产生的有害物质都流入到农村附近的水源中,使农村附近的水源受到污染,对村民的身体带来了严重的威胁,有毒河流在灌溉到农作物后,使农作物产量大大减少,同时有毒河流所蒸发的气体对农村环境也造成极其恶劣的污染,导致一些疾病的发病率猛然增高。

二、农村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

1.农业生产的粗放式经营是导致农村环境问题的直接原因。目前我国农业生产虽然由原有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稳步发展,但随之而来的是农村环境污染较重、治理不善、高耗低产等问题日益凸现。一是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导致农村环境污染,这已成为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由于农村环境污染的排放主体分散、随机性大、隐蔽性强,所以监测、治理难度很大。二是由于普及、推广大棚农业,地膜污染、农业废弃物污染也在加剧。大棚农业范围的扩大,导致大量的垃圾、秸秆没有作一定的处理便进入水体,加上水产养殖业对水体的污染,导致农村水源的水质不断恶化;同时禽畜养殖的集约化,多数农民的畜牧、家禽养殖排放出的粪便、污水没有经过任何处理而直接排入河内,引起禽畜粪便污染大幅度增加,严重污染了大气和水体。三是工业污染。因工业污染严重的产业不断从城市转向农村,工业废水未作任何有效处理便流入河流、湖泊或水库,农民用这样的水来灌溉、饮用,既破坏了土壤结构和品质,又损害了农民的身体健康。

2.环境保护法制建设体制不完善是农村环境问题形成的根本原因。首先,我国原有的环境法律体系,是以防治城市污染和工业污染为目标和重点而设立的,这与具有分散性、隐蔽性、随机性、不确定性和不易监测性特点的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的内在要求大相径庭,因而我国原有环境法规的有关规定和条款与当下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实际情况不相吻合,对解决我国农村污染问题作用不大。其次,由于我国许多环保法规内容滞后,与现今农村环境保护的实际相关度不大,因而惩戒力度偏小,已经很难解决我国现今农村环境保护和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实际问题,这必然导致我国农村的环境污染事件屡禁不止。同时,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对环境污染行为的处罚力度过小,企业的违法成本太低,使得一些企业单纯从自身的经济利益出发,宁愿交罚款而不愿选择治理污染。

3.资金投入滞后,导致农村环境污染防治乏力。建国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我国实行城乡分治,城乡差别巨大,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是我国将预防和治理污染的大部分资金都投放到城市和工业上。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环境污染的加重,使环境污染重的工业和产业陆续向农村转移,但我国用于防治环境污染的资金投向并没有作出相应调整,农村从财政得到用于污染治理的资金是微乎其微,因而环保部门治理农村环境污染和积极性难以为继,更谈不上治理农村环境污染的主动性。

4.对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宣传不到位,导致农村人口、环境与经济之间的恶性循环。我国对农村环境污染的严重性认识较晚,对防治的重要性又认识不足,环境保护相关知识、技能的宣传片面地以城市为着眼点,而对广大农村、农民环保的实际需求考虑不多,缺乏有针对性的、符合农村、农民、农业实际的环境防治知识宣传,加之农民群体整体素质不高、文化层次低,对环境污染的危害性认识不到尤其是在经济、文化、教育落后的贫困农村山区,人口增长导致环境压力增大,经济发展引起农村环境污染加重,农村环境污染加重又引起农民的高发病率,高发病率导致经济贫困,经济贫困又导致人口素质下降的恶性循环。

5.农村农民聚居点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不配套,农村环境管理滞后产生的大量生活污染。农村聚居点的生活污染物因为基础设施不配套、环境保护措施不到位一般直接排入周边环境中,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每天农民生活产生大量的农村生活垃圾未作任何有害处理就堆放在房前、屋后,每年产生数以万吨的农村生活污水几乎全部直排入河流、农田之中,使农村聚居点周围的环境质量严重恶化。另外,由于资金有限、人口分散、技术落后、农村生活污染物难以集中进行有效处理。

三、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对策

1.加大对面源污染的治理力度,注重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要转变观念,彻底改变传统粗放型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促进大农业持续、稳定、协调、高效发展,形成生态文明进步和经济稳步发展并举的态势,达成农业生产安全与农民健康生活的目标。一是不断创新生产方式、结合农村地形、土质、气候、雨水等区域自然条件,按照生态平衡、生态文明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求,运用科学的、先进的施肥技术和生态防治技术,适量地施用化肥和农药;二是加大科研成果转化为农业生产技术的力度,努力做好节水灌溉技术的配套开发,大幅度提高农业灌溉水、化肥利用效率;三是努力创建科学化种植,依据各地的土质、水分、温度、地形和灌溉条件因地制宜,实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在空间上、区域上的科学、合理地搭配,实行多种农作物的套种、轮作和倒茬,以减轻水体和土壤污染;四是注重农村产业结构升级、调整,促进资源的有效循环利用,从根本上减少资源浪费,减少环境污染。

2.完善法律保障体系,健全农村环境保护法制。我国现有的环境方面的立法不能很好地解决日益严重的农村环境问题,因此,我国有必要尽快制定出台一系列针对农村环境问题的法律法规,应建立农村环境保护综合决策机制和有关部门分工协作的环境保护协调机制,让城市垃圾和污水处理基础设施服务向周边村镇辐射,提高城市垃圾和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利用率。具体说来主要应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一是科学界定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的责任主体,增强各主体的环境责任意识。二是完善环境保护立法,提高环境污染违法成本,打击地方保护主义和小集团主义,加大对企业环境污染的惩治力度,减少工业污染,确保农用水资源干净、安全,从根本上改变乡镇企业先污染、后治理或不治理的问题。

3.创新农村环境污染防治资金投入方式,提高环保工作的积极性。创新农村环保资金的投入方式,充分发挥环保资金的效能,一是应保证环保部门从财政渠道有稳定、可靠的资金来源,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放大作用,吸引社会资本农村环境污染防治,政府要扶持民营骨干企业发展品质优良、特色鲜明、附加值高的环保事业,发挥其示范和辐射作用;二是政府必须做出排污费不能用做环保部门管理经费的严格规定,政府职能部门应从宏观的角度入手,重点做好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的计划、决策,部署好各责任主体的应尽职责,将污染防治的具体业务工作交给社会力量去做。

4.加大农村环境安全知识和环保意识的宣传力度,营造人人参与环保的良好氛围。培养农民环保意识,一是应加大农村基础教育投入,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二是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引导全体农民群众培养环保意识,树立先进的、正确的生态文明理念;三是开设一些农用技术培训,使村民能合理运用现代化农业技术,从而减少农业方式操作不当造成的污染。

5.促进农村城镇化,搞好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创新突破,组织村民积极参与农村环境污染防治项目的运行和管理,结合各村镇的具体实际,因地制宜地推进村镇垃圾无害化处理和生活污水治理的基础设施建设,引导乡镇建设工业聚集区和农民集中创业点,以便集中、统一建设污染治理设施。总之,农村环境问题已经非常严峻,解决农村环境问题,应从多方面入手寻求解决途径,需要农村政府积极进行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活动,逐步培养、增强农民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意识,制定一系列合理的环境保护规章制度,合理规划工业单位污染排放,从而在根本上减少环境污染,推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詹花秀.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J].生态环境与保护,2006(02).

[2]张雪绸.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及其保护对策[J].农村经济,20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