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陶瓷的现代工艺

陶瓷的现代工艺赏析八篇

时间:2023-12-16 16:17:55

陶瓷的现代工艺

陶瓷的现代工艺第1篇

关键词:陶瓷绘画艺术;陶瓷工艺;关系思考

陶瓷艺术在我国已经有着上千年的发展历史,在人类文明发展历史中占有着极高的地位,其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传统文化,不仅为当代学者开展历史研究提供有力依据,更是现代社会发展中的宝贵财富。而陶瓷绘画作为一种主要的陶瓷装饰手段,是中国绘画形成的开端,并且在发展成熟以后达到了一种更高的艺术境界。与此同时,陶瓷工艺也是陶瓷艺术发展的重要手段,其伴随着陶瓷绘画艺术日渐成长,是绘画艺术形成各种独特风格的重要技术和因素,在陶瓷绘画艺术的多样化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典型时期的陶瓷绘画艺术和工艺

(一)元代时期

在元代时期最为典型的陶瓷绘画艺术就是景德镇的青花瓷。在景德镇时期之前,陶瓷绘画具有极强的代表性,并且具有明显的特征,不仅地域划分呈现出城南北的形式,而且窑子分布也相对较为分散。然而到元代时期,景德镇就已经开始广泛制作陶瓷,并且出现了青花瓷绘画,之后在元、明、清等时期的发展中,集结了各陶瓷绘画师和工匠的智慧结晶,将青花瓷绘画艺术推向了历史巅峰,并且将这种艺术和工艺一直流传至今,备受人们推崇和喜爱[1]。纵观陶瓷发展史我们可以发现,元代时期的陶瓷工业正处于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在元代出现了彩瓷,其绘画风格不仅层次繁多,而且画风豪放,极大的满足了我国历史人民的审美情趣。

(二)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最为典型的陶瓷绘画艺术就是彩瓷,我们主要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角度进行分析。狭义上分析,彩瓷专门指斗彩和上彩。当前我们经常提到的彩瓷大多有属于狭义概念,其中并不包含釉下彩。广义上分析,彩瓷主要分为釉下彩和釉上彩等两个部分,其中釉下彩包括青花、釉里红以及青花釉里红;而釉上彩则是包括粉彩、五彩以及珐琅彩等,同时还有釉上彩和釉下彩融合而成的“斗彩”。

在成华期间斗彩发展尤为盛行,景德镇官窑甚至投入大量成本来烧制这种斗彩形式的瓷器。其主要就是由低温状态下的釉上五彩和高温状态下的釉下青花的颜色进行“相斗”形成的,其中以釉下青花色泽为主,而釉上色彩主要就是起到一个点缀的作用,经过烧制工艺逐渐呈现出一种素雅的美感。而到嘉靖时期,斗彩的装饰越来越繁琐,那时青花只能作为一种单一的蓝彩,而五彩则是受到较为密集的应用,主要展现出一种浓艳的艺术风格[2]。这种风格与成华时期的清雅风格形成了明显的对比,被人们称作是“青花五彩”。在万历时期以后,釉上彩已经逐渐发展成形,并且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二、陶瓷绘画艺术和工艺二者之间的关系

(一)陶瓷艺术是陶瓷工艺的追求,陶瓷工艺是陶瓷艺术的形成手段

陶瓷绘画主要就是人在陶瓷材料上进行绘画的创作行为,其具有一定的灵魂和思想,使艺术家们可以在陶瓷材料上将自身的绘画水平和艺术境界充分表达出来,是不能进行复制的。而陶瓷工艺不管是在技术方面还是材料方面,都相对单一和笼统,可以多次重复出现,陶瓷绘画艺术往往需要借助陶瓷工艺才能充分彰显出来,而且艺术境界也能够得到淋漓尽致的表达[3]。例如,粉彩瓷作为釉上彩瓷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其在工艺技术和工艺材料方面的特殊性非常值得研究。由此可知,通过陶瓷绘画艺术可以将陶瓷工艺的价值有效展现出来;相同的,在陶瓷绘画艺术的呈现过程中,陶瓷工艺也起到重要的作用。如,当代艺术家在陶瓷上进行绘画创作时,往往都需要考虑和了解陶瓷的类型和材料,只有确保陶瓷和画面之间的适应性,才能最大限度的凸显绘画的艺术特征和境界。

(二)陶瓷绘画艺术和工艺存在相互独立、相互依赖的关系

陶瓷工艺不仅具有科学性又具有较强的规律性,在不同时期经常会受到技术水平的限制,但绘画艺术则是具有较强的自由性,它不存在规章制度的限制,具有较强的活力和创造力。陶瓷工艺和绘画艺术二者之间的相互独立,就算艺术家们运用相同的材料和艺术,也能够创作出风格迥异的绘画艺术,并且确保每一个工艺环节都能呈现出良好的艺术效果。陶瓷工艺和绘画艺术二者之间不仅相互独立,而且还相互依赖。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科学技术水平也在相应的提升,这对陶瓷材料和工艺的改进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并且为艺术表达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陶瓷绘画艺术不仅需要一定的工艺技术来实现,同时更重要的还是艺术家自身要具有较深厚的技术水平和艺术修养。陶瓷工艺和绘画艺术二者之间相辅相成,共同进步,材料和技法水平的提升为艺术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养分”[4]。例如,分水技法是青花工艺中较为典型的技巧,合理分析和运用工艺材料,能够创作出不同效果的青花料。

(三)工艺在陶瓷绘画艺术中的魅力

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陶瓷绘画具有极强的艺术魅力,往往需要自我表现力和娴熟的技巧才能充分展现出来,任何一种绘画艺术都需要在窑火的煅烧之下才能完成,实现其本身的艺术价值。陶瓷工艺的魅力需要陶瓷造型、艺术表现、釉色以及窑火等的完美结合来展现。我们从艺术角度分析,陶瓷工艺和绘画艺术二者之间相互协调,兼具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呈现出较强的互融共生和综合倾向特点。陶瓷工艺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陶瓷绘画艺术作品的质量,艺术家们采取的表现手法不同,得到的艺术效果和审美价值也不同。

三、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从最早的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了陶瓷绘画艺术,而且经过各个时期的发展和改进日渐发展成熟,并且走上艺术巅峰,成为当代优秀的历史文化。陶瓷工艺作为陶瓷绘画艺术形成的重要手段,其与绘画艺术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赖,在时展中不断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因此,艺术家只有拥有熟练的绘画技巧、较高的艺术境界、先进的工艺技术,才能创作出优秀的陶瓷绘画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1]马恩杰.现当代陶瓷绘画表现形式多样性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3.

[2]邓维明.陶瓷绘画艺术与中国传统书画美学探缘[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0.

[3]鲁泉平.论青花传统工艺与现代陶瓷绘画艺术[J].景德镇陶瓷,2013(02):48.

陶瓷的现代工艺第2篇

2D02年以来受邀担任刊物陶瓷栏目责编与主持工作,与国内外陶瓷研究界、收藏界保持良好互动。2008年以来先后策划“海上贸易瓷”“范金琢玉――耀州窑”“宋辽金瓷器”“瓷上墨韵――磁州窑”“大俗大雅的红绿彩瓷艺术”等大量陶瓷专题,刊于《收藏》杂志。整合大量陶瓷考古与民间藏品新资料在杂志刊出。

因兴趣和工作缘由,笔者走访过国内不少古窑址和--传统陶瓷传承厂家及传承名家,也和美术界、陶艺人士及古陶瓷集藏者交流过艺术陶瓷的传承和市场问题。借着“当代名窑”评选之机,笔者拟从古瓷爱好者的视角,探讨一下当代艺术陶瓷发展的边缘化之虞,希望对现代艺术陶瓷的收藏者有所助益。

艺术陶瓷的古今定位差异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古今艺术品收藏日益兴盛,陶瓷也成为重要的收藏门类。古陶瓷与书画、玉器等被视为最受百姓喜爱的收藏门类。元青花瓷的天价成交催生了宋金瓷器、明清官窑瓷器等高端精品瓷器价值的飙升,甚至民间俗称的“高古陶”“高古瓷”、唐三彩、历代陶俑(多属宋代以前陶瓷,因多出自墓葬,在明清时期较少列入收藏门类)、民国瓷都涌现收藏热潮。与古代陶瓷受到重视不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陶瓷产品,除了“7501瓷”“”瓷、紫砂等特殊品类外,当代艺术陶瓷较少受到收藏者青睐,虽然日益推向市场化,但鉴于多种原因,当代艺术陶瓷短期内不会超过古陶瓷的收藏地位,这从古今艺术陶瓷的定位上即可看出差异:

古代陶瓷器经历了悠久的岁月长河,已经是重要的文物门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文物包括“历史上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而文物的价值一般包括历史、艺术、科学三大价值,艺术性只是文物的价值之一。从这种定位可知,古代陶瓷藏品具有比现代艺术陶瓷更深厚的价值,当然这也就催生了收藏市场对古陶瓷的认知,甚至一些有代表性的古瓷标本也价格不菲。古陶瓷藏品中,除了宋代至明、清、民国时期专用于观赏的瓷器外,多是古代日用器皿,并非专为艺术欣赏而制作,只是随着岁月洗礼,保存至现代者可说“万不留一”,岁月的打磨使得存留下来的古陶瓷所蕴涵的古代审美,社会风尚、工艺、历史等诸多信息更加引人注目。中国作为瓷器的发明国,瓷器生产被誉为四大发明之外的“第五大发明”,也成为古代中外文化交流与交融的重要媒介。

现代艺术陶瓷与日用陶瓷相区分。现代艺术陶瓷主要是指专为艺术欣赏与收藏制造的陶瓷器,它们主要是瓶、尊之类琢器及瓷塑等类型,除了紫砂器可用亦可藏外,其余多是用作摆设的艺术藏品。

工业化对艺术陶瓷的影响

近代,随着醴陵、景德镇等地从日本等海外传人现代工业技艺,民国时期已经开始出现近代陶瓷工业化。上世纪50年代后期,除了传统的瓷业沿袭外,各省市的陶瓷行业开始普遍引入现代化因素,球磨机制泥、注浆成型、剪纸贴花、现代配方颜色釉等工艺以及隧道窑、燃气窑等先进烧造设施不断引入。除了大的陶瓷产业基地,不少地县都建立了陶瓷厂和细瓷车间,在计划经济、物资匮乏的时代,这样的经济模式使得这些日用细瓷带有很强的产品一致性,大量产品都以贴花工艺装饰革命题材绘画,再有一些带有政治色彩的灌浆工艺人物瓷塑,这样的大批产品存世至今,虽具有政冶特色,但很难划入传统艺术品之列。

现代陶瓷产业工业化带来了产品数量的增加,但是陶瓷产业的现代化、低成本化也带来了产品的重复性问题,工业莛复品大量存世影响了个体的独有性和珍惜性。

艺术陶瓷的商品化有利还是有弊

现代艺术陶瓷可划分为商品类和非商品类两种。商品类占多数,非商品类仅是是指期不进入市场,井非为市场销售而特制的陶瓷,这样的产,兄仪在艺术院校、陶瓷学院、陶瓷厂的试验品、陶艺大师的作品中存在。它们并非艺术陶瓷的主流,但是它们与古瓷的某些特色近似,即陶艺作品带有强烈的个人创作色彩、创新性和个体的独立性。

而商品类的艺术陶瓷,虽然陶瓷的工业化保证了产品质量,但这样不会有古代“入窑一色,出窑绚丽”“夕阳紫翠忽成岚”等变化,也少有“窑变瓷”的出现。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收藏业的兴盛,艺术品收藏门类的丰富程度也远远超过古代,艺术陶瓷不再是必然的选择对象。市场化强烈的艺术陶瓷,如果带有大量的可重复性和浅层次的欣赏体验,很难给人带来心灵的愉悦和冲击。仅就工艺而言,现代陶瓷在胎釉加工、色釉工艺、烧成技术等很多方面都超越了古代,但为何与古陶瓷鉴藏相比有如此大的差异?恐怕藏品的个体独特性和多种价值才是今人更看重的因素,这也是古陶瓷更受追捧的原因。

对当代艺术陶瓷市场的几点建议

1 在对传统陶瓷产地调研时发现,有不少陶瓷企业存在完全依古靠古生存的情况,甚至有些工厂完全靠仿古瓷赢得市场,缺乏创新。就整体陶瓷行业而言,仿古不应作为当代艺术陶瓷生产的主流。但在传统的陶瓷产地,仿古瓷应有一定承袭,并有精粗划分,能进入高端收藏品行列的应是具有较高水平和特有标识的产品。

2 艺术陶瓷应贴近现代生活。同样作为东方国家,韩国,日本较之我国民众的收藏意识更为普及,仿古瓷或带有古代意趣的瓷器仍是今天人们重要的日用器皿和摆设、礼品,这与这些国家对传统文化比较重视有关,在我国,紫砂产业的做法值得借鉴。随着功夫茶的流行,原本流行在闽南一带的功夫茶具也被推广到全国,茶叶与紫砂壶具一并得到推广。茶文化的复兴带动了民众对紫砂名家高端作品的需求,除了传统的明清造型壶式外,新的美观、适用的紫砂器形型也得到市场的接受。艺术陶瓷如何能借鉴紫砂行业的做法融入现代社会生活,值得陶瓷产业深入思考。

3 应把握现代艺术陶瓷的优胜点。现代艺术陶瓷的生产可以借助先进科技和专业化的陶艺研究队伍。众多的陶瓷厂家与陶瓷学院、研究所结合,无疑比古代手工业化的陶瓷制作具有先进优势,而美术界的参与也为器物的绘画和器形创作注入更丰富的元素。古陶瓷藏品目前比较严重地存在真赝辨识困扰,当今的陶瓷科技鉴定也有很大欠缺,但是当代艺术陶瓷可以通过公证等手段实现法律上的保护,器皿和纹样也可以通过专利申报、知识产权保护等手段加以保护,这些都是古瓷收藏很难做到的。同时,通过陶瓷行业的不同层级的大师等称号评定,也为当代艺术陶瓷精品市场价位带来明确定位。

4 好的艺术陶瓷市场需要培育。对艺术的欣赏能力,不能靠简单的说教和灌输。举例而言,现代磁州窑烧造的白地黑花鱼纹茶盏、龙泉窑烧造的梅子青艺术瓷,钧窑乃至汝窑、定窑等不少窑口,笔者都藏有它们的复仿制品和创新产品,并由衷欣赏和珍惜它们。但对更多的收藏爱好者而言,很多人较难领悟和欣赏其文化和工艺因素。但是,人们对美的认识是一样的,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很多观看者对艺术陶瓷都能欣赏其美感,因此对艺术陶瓷的大众欣赏需要逐步培养,需要专家讲座和多渠道的宣传导引。

陶瓷的现代工艺第3篇

关键词:陶瓷艺术教育;市场化;本源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9-0240-01

一、陶瓷艺术教育的普及不够

《雅》记载:“居中国之人,不能使其国以坚船利炮称雄于海上,其次又不能以其……于商场,而仅凭借其国初所出之瓷之声誉以相夸耀,至使寰球之人目其国为瓷国者则有司者之辱也。居瓷国而不通瓷学,又使寰球之人嗤其生长于瓷国……所以显名,则吾党之耻也。”中国是陶瓷古国,陶瓷文化延续几千年流传至今,代代相传,中国人的确应当懂得陶瓷这一中华民族艺术精髓,这并不只是单纯的对器物的欣赏和制作工艺的了解,而是应该真正去理解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国陶瓷艺术的精神价值。由此观之,关于陶瓷艺术教育,清人早已有觉悟,陶瓷艺术教育的普及势在必行。

高校陶瓷艺术教育是发扬中国陶瓷文化、继承陶瓷工艺技法、培养优秀陶瓷艺术家和陶瓷理论家的核心力量。我国高校陶瓷艺术教育已经走过大半个世纪的历程,至今始终没有突破性进展。我认为原因有二:其一是根深蒂固的纯绘画教育体系;其二是陶瓷艺术市场的繁荣下陶瓷艺术教育的日益浮躁。陶瓷艺术教育必须关注自身学科与其它艺术类学科相关联,形成教育的综合性力量,从而达到学科自身的多元化与多样性,以此来辅助并增加陶瓷艺术课程的魅力。纵观当代中国陶瓷艺术,创作风格始终无法在传统技法上有显著的突破,创作题材虽非千人一面却也大多以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题材或图案搬前挪后,创新甚少,总结起来,根本原因还是中国美术教育中这种不可撼动的对纯绘画教育的体系的“保护”。另一个原因便是艺术市场,艺术市场既可以让不断发展的陶瓷市场更加繁荣,亦可以让这种繁荣止步不前,陶瓷市场的繁荣与否取决于陶瓷创作者们作品的“有料”与否,而如今陶瓷艺术市场的状况也直接影响着陶艺教育教学。我们应正确利用艺术市场这个媒介,让它成为展现当代陶瓷艺术的平台而非追逐经济利益的手段。

关于陶瓷艺术教育,还有一点我认为是最重要的,就是高校别是美术类高校应积极开办陶瓷艺术及陶瓷理论学科专业。陶瓷作为一种艺术门类开设专业的高校,除景德镇陶瓷学院等几所美术类院校外,绝大部分高校包括若干艺术类院校都无陶瓷艺术专业,陶瓷艺术类人才极度缺乏,陶瓷艺术专业的开设亟待展开。

二、陶瓷艺术教育模式的陈旧

在现今高校陶艺教育教学中,沿袭传统教学思想和教育观念,坚持传统表现方法和审美理念的现象普遍存在,宏观上,这是一种对传统的尊重和坚持,但从陶艺教育发展来看,这无疑也是一种因循守旧。现如今国家经济水平与日俱增,科研条件不断提高,而高校美术教育特别是陶艺学科因其学科的特殊性始终未能搭上改革的末班车,而在倡导教育改革和创新的时代,学习陶艺不仅需要技术上的技巧更重要的是需要较深厚的人文基础与悟性,而后者正是陶瓷艺术创新所需要的素养,更是陶艺教学中的核心体系。

从材料技法上寻找艺术与市场的交集固然有其可取之处,但更重要的,我认为,陶艺创作者和陶艺教育工作者应从思想观念和审美品位上加以提高,广泛阅读、积累理论知识等,再结合传统的工艺技法,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注重对陶瓷制作技法的提高,更应着重于对学生审美品位、陶瓷文化等方面的培养,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创作出既有文化内涵又不失时代特色的好作品,培养出即继承传统又与时俱进的陶艺新人才。

三、陶艺教育应基于对陶瓷本源的探寻

有借鉴地传承是中国陶瓷发展得以生生不息、传承千年的原始动力。当代中国陶瓷的发展方向正是取决于当代陶艺人对陶瓷自身价值观和对陶瓷文化根源的定性,而不是盲目地求多,求变,这并不代表陶瓷发展的兴盛,甚至有时一些粗制滥造的瓷器不仅会降低陶艺市场的整体水平。殊不知,源头上的水是最清澈的,而中国陶瓷几千年的发展历程正是我们现今陶瓷创作和陶瓷教学取之不尽的灵感源泉。当代中国陶瓷艺术家和陶瓷理论家以及陶瓷艺术教育工作者更应该从中国陶瓷文化的本源上去探究和创新,挖掘中国陶瓷文化的内在精神价值。

中国的陶瓷文化不仅蕴含着器物的器形美、釉色美、纹样美,更重要的是它是中华几千年文明的传承者,高校陶瓷艺术教育应该深入到陶瓷文化的历程中,虽然不能还原那熊熊的窑火,也回不去历史原本,但我们可以透过几千年的窑火回溯陶瓷历史的长河,去寻找那隐藏着的陶瓷艺术文脉。

参考文献:

陶瓷的现代工艺第4篇

关键词:陶瓷文化旅游;共赢;发展

近年来,各地陶瓷产业发展迅速,陶瓷行业不断挖掘自身潜力,开发文化内涵,将陶瓷与文化旅游结合在一起,开创了独特的陶瓷文化游,对陶瓷行业或则所在城市的经济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一、中国陶瓷旅游现状

中国陶瓷旅游开发起步较晚,把陶瓷作为旅游资源开发的重点尚处于摸索阶段,尤其是在开发陶瓷旅游中如何打好“文化”这块牌,提升陶瓷旅游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仍是今后旅游开发中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就国内而言,陶瓷旅游发展仍集中在几大陶瓷产地。

江西景德镇为发挥“陶瓷之都”的特色优势,让旅游资源变为经济优势,景德镇市创新思想观念,把旅游业作为新兴支柱产业加以培育和发展,编制了《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推出十条有特色的旅游线路,同时推出了古今陶瓷艺术游、陶瓷古迹寻踪游、传统制瓷工艺游、现代陶瓷工业游、陶瓷文化交流游、陶艺研修体验游等六条精品线。为使陶瓷王牌景点名扬天下,该市实施了立体化推介战略。在突出宣传“认识CHINA从这里开始”和“赏瓷品茶观山景”的主题下,吸引各方游客。

被称为,“佛山陶,景德瓷”的广东佛山打造着名的陶文化旅游区,它将以500年窑火不息的南风古灶为核心,北至季华三路,东南与江湾路、和平路相接,西至东平河,占地面积1100亩,分为陶文化观光旅游区、商贸展示购物区、度假娱乐运动区和大型户外游乐区等四个特色功能区。同时,将重建陶师庙、建设大型的陶文化研究院、中国最大的陶瓷博物馆、美术馆以及陶文化广场,并结合民居保护,在旅游区内形成大型的国际艺术家村落、陶艺酒吧街、特色民居酒吧等等。使古窑(南风古灶)、古庙(陶师庙)和中国最大的陶瓷博物馆共同构成南风古灶的三大灵魂。该项目建设期预计为五至八年,总投入超17亿元。

20世纪90年代后期,福建泉州德化县开发了福建唯一的陶瓷文化旅游区。2005年5月,泉州又出台了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将开发“德化瓷都生态旅游区”作为旅游规划的重要内容,包括兴建城关洞寨山公园、古窑遗址、德化陶瓷博物馆、陶瓷工艺厂、陶瓷旅游商品购物中心(街)、民俗文化表演中心、九仙山风景区等。

综观中国南北陶瓷产地的旅游开发,仍然停留在陶瓷工艺品的售卖和陶瓷模型的观赏等方面,旅游开发的深度与广度仍待加强。

二、陶瓷文化旅游开发的原则

1 特色原则。特色即与众不同,强调的是旅游资源开发过程的创新与差异,开发的资源要“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以满足旅游者求新、求变、求异的心理。陶瓷文化旅游由于其资源的稀缺性,在全国的旅游资源中这一条件比较明显。在开发中。应将陶瓷的知识文化性和旅游的休闲娱乐性结合起来,打造出富有特色的旅游资源和项目。

2 市场原则。市场原则就是要以市场为导向,满足大多数旅游者的需求,为此,在陶瓷旅游开发过程中,首先进行市场调查和预测,准确掌握旅游者需求和同类企业竞争状况,结合资源状况,积极寻求与其相匹配的客源市场,确定目标市场,以市场需求变化为依据,最大限度地满足旅游者的需求。

3 综合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强调陶瓷旅游开发要兼顾经济和社会效益,不能为了经济效益而忽略了社会效益,同时也不能为了发展旅游而对陶瓷工业的投入有所减弱,旅游资源的开发也要注意与其他部门和行业的协调,加强区域内外不同类型旅游资源的合作,产生共赢的良好效果。

三、陶瓷文化旅游开发的内容

(一)陶瓷生产制作流程旅游开发

对于任何一个陶瓷生产地来讲,存在着大量陶瓷生产作坊、企业,它们是发展陶瓷旅游特色经济的基础,也最能代表当地的陶瓷工艺特色。在不影响正常生产和工艺技术保密的前提下,将陶瓷生产、加工,交易地点开辟为陶瓷旅游景区。陶瓷加工制作原料、陶瓷坯料、陶瓷釉料、原料处理、坯、釉料制备、坯体干燥、粘接、修坯与施釉、烧成与窑具、陶瓷装饰陶瓷制品造型设计与成型模具进行开发与挖掘,让旅游者熟悉和了解陶瓷生产的全过程。在陶瓷旅游开发中,不仅注重其观赏和趣味性,还要培养旅游者的参与热情,对参与性强的陶瓷工艺项目如陶泥、撂泥、印坯、修坯、捺水、画坯。上釉、烧窑、成瓷等适当予以开发,鼓励旅游者动手参与到具体的制作工艺中去,对陶泥、撂泥、印坯、修坯、捺水、画坯、上釉、烧窑、成瓷等制作工艺予以开发,鼓励旅游者动手参与到具体的制作工艺中去,旅游者通过现场亲手制作,能够尽情领略陶艺创作的乐趣,增强对陶瓷文化的感性认识。

(二)陶瓷工艺品旅游开发

陶瓷文化旅游是特色旅游的一部分,具有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尤其是针对陶瓷旅游本身来讲,要增加多种收益,就需要开发经济价值高、游客喜爱的陶瓷旅游工艺品,它在陶瓷旅游收入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旅游策划中可以开发一些旅游者喜爱的工艺品,如唐三彩,各类艺术瓷盘、小花瓶及黑陶小工艺品,宜兴紫砂壶;仿古瓷花瓶及茶碗、茶盏,青花瓷工艺品等。像北京珠市口礼品一条街、亮马河工艺品市场、天津的南市及广州文昌路工艺品市场等,都成为在国内外闻名的旅游工艺品销售店。在陶瓷工艺品开发中,首先,应注意艺术瓷产品品种、花色,手法的创新,根据旅游者喜欢新、奇、变的心理以及购买能力和消费倾向,设计和制造出适销对路的工艺品。其次,对陶瓷工艺品产品要加强包装装潢及广告宣传的投入,同时有关部门应该加强管理和协调,避免各厂商相互模仿、重复,在销售时相互压价等不良现象。

(三)陶瓷实体文化旅游开发

陶瓷文化旅游的开发,让旅游者认识、了解陶瓷生产只是一个层面的内容,任何一种劳动或成果都是人们智慧和心血的结晶,

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中国陶瓷还是中华书法与绘画的完美结合。在陶瓷文化旅游开发上,不仅让旅游者学会看陶瓷,学制作,还要懂得品文化。这就需要开发一系列有关陶瓷文化的实体景区,以让游客更直观地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国陶瓷文化。中国五千年陶瓷文化源远流长:原始的彩陶、秦砖汉瓦、唐三彩、青白瓷,反映着每一个时代特有的社会生存环境与人文空间,琉璃的上釉及窑烧技术,直接催生了现代釉面砖的诞生。秦砖、汉瓦,一路的传承与演变,成为中国建筑最具特色的元素,为当代建陶产品提供了珍贵的文化宝藏及设计源泉。陶瓷博物馆、陶艺街、陶艺广场就是体现这些陶瓷文化的重要实体形式之一。

1 陶瓷博物馆。陶瓷博物馆是“陶瓷”产品的集中展示区。

该博物馆应具有展示、教育、宣传等复合功能。“陶瓷”产品的历史渊源、历史地位、产品特色、陶瓷文化将通过陶瓷博物馆得到宣传与展示。如号称国内规模最大、档次最高、展品最全的淄博中国陶瓷馆展示面积4 000多平方米,展示了从新石器时代的后李文化至今8 000多年以来,淄博出土、生产和收藏的各类陶瓷精品2 500余件(套),其中古代展品249件。展厅分前言区、综合展区、古代和近代展区、现代展区、陶艺创作区、陶瓷精品销售区和广告区七大部分。古代展品中有享誉海内外的北朝青釉莲花尊、宋代雨点釉、茶叶末釉、绞胎瓷、粉杠瓷等淄博陶瓷名品,也有龙山文化蛋壳陶和宋代的影青执壶、定窑碗、哥窑碗等稀世珍品。现代展品按不同用途和艺术风格分建筑陶瓷、园林艺术陶瓷、卫生陶瓷、日用陶瓷、艺术陶瓷、现代陶艺、刻瓷和高科技陶瓷几大部分进行了分类陈列。

2 陶艺街。陶艺街是“陶瓷旅游”产业发展的旅游产业空间依托,具有空间的集中性与外观的艺术性。通过陶艺街创办,实现游客以陶艺体验、陶艺文化熏陶与陶瓷物购物。陶艺街应具有观瞻、购物、餐饮、娱乐、住宿等多种功能。号称“台湾的景德镇”的莺歌镇就有条举世闻名的陶艺街,镇上有800多家陶艺工厂和陶艺店,旅游者来到这条街上,能感受到浓浓的陶瓷文化氛围。

陶瓷的现代工艺第5篇

摘要:随着时代不断演变,我国当代陶瓷艺术格局极具特色,多元互补、异彩缤纷等,但不如传统陶艺更注重意境的表达。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浪潮中,陶瓷综合装饰应运而生,是我国陶艺高度发展的必然趋势,符合新时期社会大众的审美要求。因此,本文作者站在客观的角度,多角度分析了陶瓷综合装饰的表现形式,多层次探讨了现代陶瓷艺术创作中综合装饰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现代;陶瓷艺术;创作;综合装饰;艺术魅力;分析

就我国而言,陶瓷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彩陶时期各类艺术作品的出现为我国陶瓷文化艺术综合装饰奠定了基础,对陶瓷各阶段的发展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就陶瓷综合装饰来说,是陶瓷艺术中一种新产物,多种陶瓷锈蚀手法相融合,比如,彩绘、雕刻,有着鲜明的艺术特色,极具魅力。

一、陶瓷综合装饰表现形式

“多元互补、异彩纷呈”是现代陶瓷艺术的基本格局,在现代艺术发展中,陶瓷综合装饰应运而生,集彩绘、雕刻等多种装饰于一身,具有多样化的特点,比如,鲜明的艺术特色、较强的感染力。综合装饰中灵活应用了各种工艺装饰手段,比如,刻、填,采用了多种彩绘技法,比如,泥料、彩料,应用其中的彩绘技法也特别多,比如,釉上、釉下,促使多样化的装饰工艺、技术二者巧妙融合,具有较好的综合艺术效果,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其应用非常广泛。就表现形式来说,体现在不同方面。

1、釉上和釉下的彩绘

站在客观的角度来说,釉上和釉下的彩绘属于综合装饰形式,是指同时对作品进行釉上和釉下的彩绘工艺,建立在传统“斗彩”基础上。在现代“斗彩”中,陶瓷综合装饰手法更加多样化,常见的集中手法较多,比如,青花斗彩、釉下五彩斗釉上彩,釉上彩和釉下彩相结合以陶瓷的形式呈现出来,其艺术效果明显不同,进一步增强了陶瓷整体艺术感的表现力。

2、雕刻和彩绘相融合

就雕刻来说,装饰陶瓷土坯的重要手法,可以使陶瓷作品更具特色。在现代玻璃器皿中,艺术者长借助雕刻手段来装饰,也可以借助该手段来装饰陶瓷表面,雕刻的花纹、彩绘二者相融合将使陶瓷极其特色,属于特别常见的陶瓷综合装饰手法,多元性、两重性是其显著特征,釉与彩绘、釉与坯等也具有其特点。就彩与坯来说,借助陶瓷综合装饰手法,可以更好地将陶瓷的质地、颜色等呈现出来,比如,紫砂镶嵌、泥胎新彩,雕刻陶瓷上的泥坯,可以更好地展现陶瓷的材质。

3、肌理和刻、彩绘

就陶瓷而言,肌理主要指陶瓷材质质感,比如,陶泥、紫砂泥,各具特点,以陶泥为例,在制作过程中,易塑性特别好,但定型难度大,而白瓷泥或者紫砂泥并不具备较好的塑性,但极易被定型,烧制过程中也不易变形。在风干之后,各种材质泥的肌理各不相同,自然肌理、人工肌理是其组成要素,木纹、叶纹属于前者,刀纹、墨迹等属于人工肌理,借助陶瓷肌理,进行艺术装饰,会有较好的艺术效果,促使作品达到“天人合一”的境地。

二、现代陶瓷艺术创作中综合装饰的艺术魅力

1、创意美

就陶瓷作品来说,想要使其达到精美的程度,创作者必须综合分析主客观影响因素,以市场为导向,优化完善制作手法、装饰手法,将创新元素巧妙融入其中。综合装饰的创意具有装饰艺术的“独创性、新颖性、奇妙性”等,就艺术来说,和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以一种特别的形式将生活中的美呈现出来。就现代陶瓷装饰艺术来说,传统技术、传统风格被融入其中,还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了创作者的个性、文化内涵等。在陶瓷综合装饰方式作用下,多样化信息相结合,处于统一的网络结构体系中,具有独特的创意美,可以让观赏者更好地感受陶瓷作品的意蕴。在创作过程中,创作者可以根据陶瓷作品主题,巧妙利用相关的表现形式、艺术手法,将自己内心想要表达的情感寄托到陶瓷作品中,促使观赏者在观赏陶瓷作品的同时,能够更好地感受创作者的人生观、审美观等,准确理解陶瓷作品内涵,和创作者产生共鸣,达到不同的艺术境界,更好地体会各类陶瓷作品所蕴含的创意美。

2、和谐美

在陶瓷综合装饰手法作用下,“和谐美”是对陶瓷作品的客观评价之一,这是因为釉下青花釉上色彩交相辉映,促使陶瓷作品极具吸引力,拥有釉下彩的沉稳内敛、清新雅致,釉上彩的鲜艳亮丽、活波生动,在视觉上,达到“和谐、统一”。在欣赏陶瓷作品中,观赏者可以借助装饰,寻找特别的情趣、韵味,获取不同的快乐。

3、工巧美

在欣赏一件陶瓷作品中,观赏者可以借助陶瓷作品的综合装饰技巧、技法,不断探索创作者的内心世界,他们驾驭材料、因材施艺中的能力以及气质,深刻感受其“工巧美”。就“工巧美”来说,是指创作者巧妙利用综合装饰工艺表现手段、表现技巧等创作陶瓷作品,充分展现其艺术魅力。就陶瓷来说,具有多样化的装饰手法,比如,彩绘,创作者可以巧妙利用刻画形式来装饰。在欣赏陶瓷作品过程中,观赏者极易被陶瓷作品“精巧、光泽”等感染,也就是说如果刻画等各类技巧达到一定程度,人们也会惊奇于陶瓷作品的独特艺术魅力—工巧美,可以根据陶瓷上面的花纹、图形等,去感受陶瓷作品背后的故事、意义,技术、表现巧妙融合,可以使创作出的陶瓷作品成为正在意义上的艺术品。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我国艺术发展史上,陶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综合装饰作用下,陶瓷可以将各类信息传递出来,给人以视觉冲击,留下深刻的印象,还能感受到陶瓷作品蕴含的文化。站在客观的角度来说,我国陶瓷艺术有着深远的传承以及创新意义,在创作过程中,创作者必须坚持相关原则,以陶瓷作品主题为基点,巧妙利用不同类型的综合装饰手法,要将各种装饰要素融合起来,将我国的传统文化、现代文化更好地呈现出来,充分展现陶瓷作品的艺术魅力。以此,促使现代陶瓷艺术进一步发展,走上长远的发展道路,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促使我国陶瓷文化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程国民,毛了.当代陶瓷艺术创新发展及综合装饰的魅力[J].景德镇陶瓷,2011,06:33.

[2]张宝青,郑丰银.试论陶瓷综合装饰的艺术特质[J].大舞台,2012,12:286-287.

陶瓷的现代工艺第6篇

关键词:德化窑;瓷塑;形式美;特色

0引言

瓷塑作为一种瓷器品种,在中国陶瓷文化史上比比皆是。然而,就材料固有性能所展现出的材质美、造型美、艺匠美,德化窑瓷塑的传统工艺美术特色是十分显著的。不仅如此,在传统基础上不断发展起来的现代德化瓷塑更加具有时代特色和发展前景。

1以优良瓷质与独特造型手段形成的传统工艺美术的审美文化语义,奠定了德化陶瓷审美发展的基础

早在战国时期成书的《考工记》记载:“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从理论上奠定了中国工艺美术审美文化的基础。长期以来,陶瓷生产及其创造性的发展,不仅丰富了这一思想,也在自身领域中形成了完整的审美基础。中国传统陶瓷审美的文化体系,是由历史上各个历史时期各个瓷窑的陶瓷审美内容共同构建的。

图1

明代,德化窑白瓷成熟,并成为全国瓷器的重要品种之一。一是德化白瓷瓷质优良,不仅瓷质白细致密、胎体通透,而且,可塑性特别好;二是随着白瓷材料及其工艺的发展,在德化窑陶瓷制作中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手工成型技法,这就是后人总结的“瓷塑八法”,即“捏、塑、雕、镂、贴、接、推、修”[1]。实际上,这“八法”就是“工有巧”在德化窑瓷塑表现中的具体反映。从当时的白瓷制作来看,许多瓷工热衷于佛教人物形象的塑造,其中,具有代表意义的是活跃在十六世纪的何朝宗。此时,何朝宗结合德化窑白瓷材料与古代造型手段,制作了一系列有关佛教内容题材瓷塑作品,作品中蕴含着中国历史上陶瓷、石雕,以及国画线描的造型因素,尤其“佛教摹本”中线描所折射的线条美的特征十分鲜明,如图1,就是这样一尊观音塑像。它是“中国白”材料可塑性与瓷工精巧技艺的反映,并且,形象典雅,神态自若。

随着文化发展与陶瓷生产技术的进步,工场手工业时代,德化白瓷瓷塑的制作技术水平、表现内容和形式,以及文化内涵和审美特征等,都有了很大进步。尤其19世纪末期,德化瓷塑的技术水平在商品经济刺激下更加长足进展。此时,以“蕴玉瓷庄”瓷塑作品为代表全面反映了传统“中国白”瓷塑造型特征的成熟。如右图,是“蕴玉瓷庄”创建者苏学金创作的《达摩悟禅》,该作品在继承明代何朝宗工艺美术风格的基础上,反映了佛教文化世俗化的成果。不仅如此,苏学金还从当时多种手工制作的技术中吸收了技术和技巧,进一步充实了工场手工业时代的制瓷技术。至此,中国传统陶瓷工艺美术在各地发展成熟,并打下深深的时代烙印。

2在传统审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瓷塑的多种多样的造型形式,进一步丰富了德化陶瓷文化的审美内容

进入现代大工业生产时代,德化陶瓷基本上从管理到生产建立了适合现代陶瓷生产与人们文化生活的陶瓷文化发展体系,这个文化发展体系包括陶瓷生产技术、管理体制、陶瓷产品的生产与营销,以及与陶瓷生产和消费有密切关系的其他文化因素,共同构成了陶瓷文化的运作环境。人们的社会文化生活水平因为现代陶瓷经济文化的大发展而发生了巨大变化。在经济文化生活提高的过程中,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也十分活跃。这样,在大力发展现代工业化陶瓷生产的同时,传统陶瓷工艺美术也随之繁荣起来。

德化传统陶瓷工艺美术有着深厚的基础,不仅物质材料优良,而且,长期以来,手工制作技术也得到很好的继承与发展。于是,德化现代陶瓷工艺美术在传统审美基础上发展起来,并形成多种多样的造型形式,进一步丰富了德化陶瓷文化的审美内容。从德化现代陶瓷工艺美术发展的现状看来,一方面,它全面继承了传统文化语义上的“中国白”瓷塑的陶瓷造型形态,显示了传统陶瓷文化审美的生命力。在此,最具有说服力的是“蕴玉瓷庄”陶瓷工艺美术的技术传承与延伸。从“瓷庄”第二代传人苏勤明开始,不仅在制作技术上引进石膏模具法替代了“土模法”,使陶瓷产品整齐划一,商品价值上升,而且,还与现代文化环境结合起来,表现了现代社会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追求。例如,苏勤明所创作的《苏武牧羊》,就是以现代造型特征反映时代精神的典型作品。此作品以现代人对写实主义的追求,塑造了一个民族英雄的形象,他是中国历史上,汉朝一代抗异族侵略的民族英雄的高大形象,他以“为奴牧羊”求生方式保持了民族气节,是典型的传统文化精神审美的代表。此外,苏勤明还塑造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众多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如讲故事一样,用瓷塑的形式记录了中国历史的片段。继之之后,“蕴玉瓷庄”的第三、四代传人,尤其是第四代传人,将传统家法与现代学院派艺术结合起来,为德化陶瓷工艺美术的发展做出积极有益的贡献。如图3,是“蕴玉瓷庄”第四代传人苏珠庄的一件现代瓷塑作品,此作品不仅造型具有现代特征,而且所利用的陶瓷材料也突破了德化传统白瓷的界限――它利用颜色釉为造型形象塑造了丰富的色彩表现,弥补了白瓷单调的不足。另一方面,从传统陶瓷制作技术和造型形态中衍生出有关适合现代文化审美的新型的造型形式。事实上,德化瓷塑是技术的很好展现,传

统“瓷塑八法”,即“捏、塑、雕、镂、贴、接、推、修”中的技法,有不少可以独立使用,并创造出颇具个性风格的作品。例如,德化现代的捏塑作品,就是利用八法中捏、塑、雕等技法,并集中体现以“捏”为主的手工特征的现代瓷塑风格。当然,在陶瓷制作中,人们不可能机械地利用一种技术或技法来进行制作。尽管如此,以一种制作技术为主进行创作,并形成个性特色,是现代德化工艺美术发展的一大亮点。例如,以“镂空”为技术,乃至技巧,人们创作了技术难度特别大的工艺美术品,将传统制瓷技术发展到了极致。如图4,是本文作者利用镂空技术创作的一件陶瓷工艺美术品,它采用德化现代白瓷材料,并结合造型的形式,以及镂空处理技术,塑造了一个整体形象与镂空部分对立统一造型形式。在整体上进行镂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选择的部位要特别合适,那就是必须根据烧成难度和审美意识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否则,因为烧成影响了作品的制作成功,审美也就会荡然无存在了。因此,采用镂空技术来体现造型形象美,首要的问题的是技术必须精湛,这是陶瓷形式美的必然要求。总之,德化现代瓷塑形式美的特色仍然集中表现在材料美、技术美、艺匠美等传统美与现代创造意识的完美结合上。

3结论

德化陶瓷工艺美术,尤其是瓷塑形式美的特色是通过优良瓷质与独特造型手段相结合表现出来的。它是陶瓷材料、制作技术、审美观,以及时代精神的写照,尤其造型形式美是它审美特征的集中体现。

参考文献:

[1] 郭其南.瓷都群星――德化瓷坛古今百家[M].北京:华艺出版社,2000.

陶瓷的现代工艺第7篇

关键词:陶瓷古彩;现代陶艺;创新性运用;价值

将陶瓷古彩装饰的材料、绘画技法和其所追求的意境与现代陶艺的表现方式、内涵有机融合,所表现出来的视觉上的美感,以及这种形式美感所引发的深层的内涵美、意境美恰恰符合国人的审美心理。艺术形式只有被民族多数人所认同,这种艺术形式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将陶瓷古彩的艺术韵味与现代陶艺的艺术趣味性相结合,这样的艺术作品才有更强的生命力,无论是陶瓷古彩还是其他形式的艺术都应朝着多元化、自由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现代陶艺与陶瓷古彩装饰的结合,融传统民俗和当代表现形式于一体,倡导与发扬现代审美意识,展示了中国审美文化精神,开拓了陶瓷艺术新风尚。

1陶瓷古彩与现代陶艺概述

陶瓷古彩属于陶瓷釉上彩的一种,是从“大明五彩”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至清康熙时期发展成熟并取得了突出成就。陶瓷古彩拥有强烈的民间艺术风格和奇丽的艺术语言,至今仍独具魅力。传统陶瓷古彩从器型到装饰,均强调四平八稳,圆满而规范,具有显著的程式化特征。然而艺术的生命活力在于创新,当代陶瓷古彩艺术家在技法、材料、构图、形态、色彩、线条等各方面尝试进行创新和变革,以期突破传统。有的将变形装饰画法引入陶瓷古彩;有的将陶艺造型装饰手法引入陶瓷古彩;有的将大明填彩装饰手法引入陶瓷古彩;有的将腐蚀金彩装饰手法引入陶瓷古彩然而,仅仅是这样的小变革很难使陶瓷古彩真正突破传统,依旧给人无甚新意的印象。要想使陶瓷古彩继承传统并突破传统,还需探究一条新的发展之路。现代陶艺应是从属于现代陶瓷艺术文明的一支,但其更多的是在精神领域的开拓与表达。现代陶艺是一种融当代个体审美及人文观念,并借助现代技术的陶瓷艺术。现代陶艺不限于陶质材料,也包括瓷器和炻器,以及与其他金属、木、麻、塑料等材料结合而成。现代陶艺作品主要以欣赏陈设为主,也有部分作品兼有实用的功能。它既要传承传统,更要强调创造性的发挥,突出个性和风格,有主题、有思想,充分表现材料的特质。然而,什么样的现代陶艺作品才能顺应时展,符合现代审美,如何制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陶艺作品等相关问题成为我国现代陶艺家热议的话题。毫无疑问,运用中国传统装饰技法进行装饰的现代陶艺作品更能体现传统文化的魅力。历史与新时代的融合能产生另一种美感,这是一种从内容到本质都富有民族性质的美,这或许就是现代陶艺创新的突破点。

2陶瓷古彩艺术审美特色在现代陶艺中的运用

陶瓷古彩是景德镇优秀的传统名瓷之一,又称为釉上五彩,陶瓷古彩吸收了唐三彩、宋代红绿彩的设色方式,甚至借鉴了民间年画、木版画的纹饰,经过不断地发展才逐渐拥有独特的,具有丰富民族特色的艺术审美效果。陶瓷古彩装饰不论从其材料还是表现形式上都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民族性,拥有独一无二的浓厚的民族美。而中国传统艺术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当代艺术的发展离不开传统文化的积淀。陶瓷古彩装饰手法赋予现代陶艺的是深厚悠扬的文化之美,这样的美与中国的审美趣味是相符的。陶瓷古彩装饰精妙的工艺之美体现在其用色、线条勾勒、材质等形式语言的熟练精准的表达上,正是这种绝妙的工艺美感烘托出其深厚的文化之美。陶瓷古彩装饰中富有民族情感的人物、花鸟、山水形态正是陶瓷古彩装饰艺术的精髓所在,这也是中国现代陶艺应该具备的神韵与内涵。现代陶艺如果用陶瓷古彩进行装饰,要注意作品想表现的主题,如果只是将陶瓷古彩装饰机械地拼凑与堆砌到现代陶艺作品中,那毫无意义可言,要做到造型、肌理、纹样等表现手法与作品内涵相统一。陶瓷古彩装饰与现代陶艺结合要符合时代的审美情趣,让人们自然地接受传统与现代的碰撞,这一点和广博的中华文化是相通的,所谓博采众长、海纳百川。陶瓷古彩等中国传统文化都是经过时间与实践的沉淀才得以呈现在世人眼前,中国传统的造物精神让许多艺术形式成为可能,致敬传统,就是向这种造物精神致敬。当代陶瓷艺术家应当抱着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进行创作,取其精华。正是源于继承传统,才使得现代陶艺具有了民族性,也正是由于创新,才使作品具有了时代感,也就是紧随时代的步伐。可以说,民族性与时代感是发展我国当代陶瓷艺术的关键。我们的祖先已经为世界文明创造了精彩绝伦的中华文化,新一代陶瓷艺术家应该运用祖先的文化智慧使陶瓷艺术进一步获得世界的尊重与认可。

3对陶瓷古彩与现代陶艺融合运用的价值思考

在建党35周年庆祝大会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我们有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已成为拥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多的国家。那么作为陶瓷工作者,把“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句口号付诸行动,用正确的理论基础指导创作思维方式,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陶瓷艺术作品是当代陶艺家不可推卸的责任。陶瓷古彩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它的价值首先体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在价值。即陶瓷古彩从民间艺术走向民族艺术,是对人民群众长年累月积淀的智慧文化的集中体现,陶瓷古彩的技法、元素和现代陶艺进行碰撞、融合,为陶瓷古彩既有传统性又具有当代性的创新性发展指明了道路。其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在价值。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现代化进程加快的今天,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当代艺术,对推动我国的先进文化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通过对高艺术水准的优秀民族文化的大力宣传,梳理陶瓷绘画学术方向,建立语言陶瓷理论支撑,陶瓷古彩与现代陶艺的结合既传播中国观念,又坚守艺术理想,真正做到了思想上、艺术性、观赏性的完美统一。

作者:张博 单位:景德镇学院

参考文献:

[1]郑君洁.古彩瓷的传统美学思想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4.

陶瓷的现代工艺第8篇

从女娲的捏土做人, 到中国现当代陶瓷雕塑的百花齐放,陶瓷雕塑在世界陶瓷艺术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中国雕塑艺术肇始于新石器时代,历先秦三代,经秦汉、南北朝的发展,至隋唐达到鼎盛期。中国古代雕塑,种类繁多,雕塑手法丰富,雕塑形式风格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特色。雕塑创作系以可塑或可雕的物质材料制作出各种具有生命感的形体,因而其对材质要求尤为重要。材质的不同会直接影响雕塑作品的形式与风格。史前雕塑,在内容上多为依据实用器物,装饰生活或巫术宗教内容。新石器时代晚期,我们的祖先已经开始制作独立于物质生产之外的装饰品。新石器时代广泛制作陶器过程中出现了大批的陶塑艺术品。红山文化彩塑女神头像,造型准确生动,人物形象性格尤为生动。商周时代的青铜器,是雕塑艺术的一个方面,其制作是在陶范中完成,是陶装饰艺术的发展延伸。秦汉时期多陶塑与陵墓石刻,秦始皇兵马俑堪称中国陶瓷雕塑艺术的杰作。汉代陶塑在抓住真实对象主要形态基础上,运用洗练手法加以夸张变形,惟妙惟肖。雕刻艺术在唐代时风格多样、形象准确、技巧纯熟,可谓登峰造极。全国各地佛像、菩萨、神王已经形成典型的中国特色。著名的唐三彩,色彩艳丽,尽妍极态,充分反映了唐代社会繁荣的盛况。汉代佛教的传入,南北朝时期被人们真正接受,石窟雕塑佛像较普遍;寺观泥塑在五代两宋盛行,宋代瓷雕与元代瓷雕风格较为接近,宋瓷器物上多见刻划花装饰;元代雕塑尤其佛像受尼泊尔艺术家阿尼哥影响较大。明清时期佛教雕塑陷于程式化、定型化,装饰华丽可惜缺少内在活力。

二、陶瓷雕塑与陶瓷装饰的比较

瓷雕又称“陶瓷雕塑”,其历史悠久,约始自秦、汉,盛于明、清时期的德化窑、石湾窑、景德镇窑、洛阳窑、枫溪窑等。一般系指具有独立性的立体陶瓷雕塑制品,需经模印、镶嵌、及手工镂、捏、堆塑、雕刻等成型过程并经高温烧成。按制作方法可分圆雕、浮雕、镂雕、捏雕等数种。按制品可分素雕和彩雕两种,包括陈列美术品、日用生活器皿及玩具等。制作时必须考虑到干燥和烧成收缩,防止翘扁变形及裂纹斑疵等。陶瓷雕塑不同于石刻、木刻、铜刻、玉琢与牙雕,也不同于泥塑和石膏塑形。瓷雕作品必须经过高温烧制。瓷雕制作工艺,其成型必需模印、镶嵌、镂雕、捏塑、堆雕等。所以瓷雕种类可分为:圆雕、捏雕、浮雕、堆雕、镂雕、镶嵌雕等。

陶瓷装饰系指在陶瓷上进行艺术加工的各种方式、技法,能提高产品的艺术性和档次。装饰可在施釉前对坯体进行,也能在釉上、釉下和对釉

本身进行。常用的具体方法有单色釉、杂色釉(窑变釉、花釉)、结晶釉、裂纹釉、釉上彩、釉下彩、釉、金银彩、斗彩、贴花、喷花、印花、刷花、刻花、划花、剔花、塑雕等。以上各种装饰方法,可以单项运用,也可综合运用。其中可看出印花、刷花、刻花、划花、剔花、塑雕等均为陶瓷雕塑装饰技法,因而陶瓷雕塑与陶瓷装饰是密不可分的,陶瓷雕塑可采用综合装饰技法,后者也可将雕塑技法运用到陶瓷综合装饰形式中。从两者关系上看,陶瓷雕塑是陶瓷艺术中的基本,更是重要组成部分,陶瓷绘画艺术是陶瓷雕塑艺术发展一定阶段的陶瓷艺术产物,陶瓷装饰虽是陶瓷艺术技法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它可能是采用陶瓷雕塑艺术手段,也可能是采用绘画艺术手段,但陶瓷装饰最根本的还是立足于陶瓷特定造型器物之上,这就意味着,陶瓷绘画装饰允许淡化雕塑艺术中的造型功能,而突出其绘画表现效果。

三、陶瓷雕塑地位不可撼动

陶瓷雕塑是陶瓷装饰技法之一,其难于逾越的技艺,高超含蓄的技法表现特色,使得陶瓷雕塑成为其它艺术种类迥异的特色艺术技巧。其直白又含蓄,其出自泥土,熔身窑火,似土之淳朴,似玉之洁净,其三维造型与自然造物和谐,展示着无声而清晰的雕塑语言。陶瓷雕塑是对陶瓷坯体及釉面进行雕刻、塑造的装饰方法,在平面无法足够满足装饰表达情况下,艺术家想方设法都在寻找雕塑技法加以弥补。所以在众多的现代陶艺造型作品中,人们常常看到转折起伏的器型边缘,看到镂刻开光,看到浮雕刻划花,看到立体三维空间出现。在人类新石器时代第一件彩绘陶瓷艺术出现之时,其载体就是陶器。陶瓷雕塑是任何陶瓷器物的载体塑造,其今后亦将至始至终伴随着陶瓷。

在西方,一件好的陶艺作品,那意味着这件作品系从泥巴拉坯到成型、到彩绘、到烧成整套流程。而在我国许多陶瓷艺术作品,是工人师傅完成器型制作部分,然后由艺术家绘画或雕刻,这件作品严格上说应该是众人合作的作品,但社会却从不这样认为。另一个奇特的现象是,在绘制任何作品前,首先想到的是借助于何种器型,是艺术家、收藏想到的,但确定后,却忘记了器型的制作本身就是陶瓷雕塑的基本功。更有甚者,现在的浅浮雕装饰陶艺,却从不被提及雕塑字样,而冠于模糊字样的“现代陶艺”。事实是:陶瓷雕塑贯穿于陶瓷艺术始终。

结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