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英语语言文学理论

英语语言文学理论赏析八篇

时间:2023-12-11 10:07:04

英语语言文学理论

英语语言文学理论第1篇

1.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浅析高职英语的词汇教学    

2.认知语言学理论指导下的外语读写结合教学研究     

3.《认知语言学反思性批评》述评   

4.浅论认知语言学框架下以文化为依托的大学外语教学模式  

5.认知语言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6.基于认知语言学视角的网络英语新词构词特征和发展研究   

7.认知语言学翻译观及其对英语翻译教学的启示探索

8.认知语言学对学术英语词汇教学的几点启示

9.关于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分析及展望     

10.基于认知语言学“事态把握”的视角分析日语学习者授受表达的使用  

11.认知语言学下的转喻研究  

12.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浅析“?(さ)せてもらう”

13.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在地铁车站》赏析  

14.认知语言学在日语惯用语教学中的应用  

15.对英语存在句的认知语言学解读  

16.试论认知语言学对阿拉伯语词汇语义研究的启示   

17.基于认知语言学的英语时态教学   

18.认知语言学视域下概念化对俄汉成语互译的影响  

19.论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英语隐喻翻译

20.认知语言学体验观视域下的英语语篇教学探析        

21.用认知语言学理论解释英语研究型教学范式   

22.探索认知语言学与儿童早期语言研究         

23.认知语言学视角下对《在异乡》的解读    

24.认知语言学视角下视像与语言的转化的事态把握  

25.认知语言学在日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26.基于认知语言学构架下的高校英语语法教学分析

27.认知语言学视角下英语词汇的文化语义研究    

28.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探析英语词汇教学    

29.汉语多义词“手”的认知语言学研究  

30.国外认知语言学研究对我国英语教学的启示  

31.用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观察歇后语  

32.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英语词块教学   

33.认知语言学视角下英语一词多义现象分析  

34.认知语言学视角看“触る”和“触れる”   

35.认知语言学翻译角度下的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探究    

36.英语一般过去时的认知语言学解读    

37.论翻译教学的认知语言学观  

38.认知语言学对于英语词汇学习的启示   

39.认知语言学文献综述

40.浅谈神经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二语习得   

41.认知语言学与日语语用含糊现象分析研究        

42.认知语言学理论在日语教学中的应用  

43.认知语言学框架下以输入理论为依托的大学英语读写课程教学模式实证研究   

44.简析认知语言学与批评话语分析的融合          

45.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隐喻理论分析     

46.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理解隐喻    

47.从认知语言学隐喻角度对比分析中韩民族认知心理

48.基于认知语言学理论下的英语词汇教学研究     

49.基于认知语言学理论的高职英语课堂情景剧教学研究

50.基于认知语言学对英语多义词教学研究的启示   

51.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汉语国际多义实词教学   

52.认知语言学理论对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53.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分析“晒”的意义   

54.认知语言学之框架语义学探析   

55.刍议认知语言学三个基本假设与语言习得     

56.认知语言学范畴理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研究述评    

57.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隐喻翻译研究  

58.认知语言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59.基于认知语言学视角的汉语介词探究

60.认知语言学在语篇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61.试论认知语言学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62.认知语言学对一词多义的解释力   

63.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翻译教学理论模型的建构与实践  

64.认知语言学指导下的中医典籍翻译    

65.认知语言学与外语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66.认知语言学与外语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67.认知语言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68.以认知语言学为基础探讨强势文化对翻译产生的影响

69.网络词语“颜值”的认知语言学解释  

70.认知语言学中的语篇连贯研究  

71.从认知语言学语篇观看汉英翻译补偿   

72.认知语言学理论视角下的一词多义现象实证研究      

73.认知语言学视域下的微课教学模式构建与应用

74.认知语言学角度下日语色彩词的隐喻功能

75.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

76.认知语言学视角下李白诗歌《杨叛儿》中的意象翻译研究

77.浅析认知语言学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78.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译者主体性研究   

79.认知语言学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80.从认知语言学视角下谈初中英语词汇教学  

81.浅谈认知语言学和(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异同  

82.认知语言学理论在日语教学中的应用

83.漫谈英语存在句的认知语言学   

84.认知语言学视阈下二语词汇石化现象的成因分析

85.认知语言学视域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策略

86.基于认知语言学理论的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汉英翻译教学模式研究

87.基于认知语言学的大学英语语法与写作课程整合设计

88.认知语言学对第二语言教学的贡献及其局限性

89.认知语言学对外语教师认知发展及课堂教学实践的促进作用  

90.基于认知语言学的自然语言语义表示方法  

91.认知语言学的图式理论及其在语言学教学中的应用

92.认知语言学视域下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93.认知语言学在日语教学中的课题与反思

94.认知语言学对西方哲学的贡献

95.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网络新词特点研究    

96.认知语言学视域下英国诗人雪莱诗歌评析   

97.英语新词构建的认知语言学视角

98.应用语言学研究的多模态分析方法

英语语言文学理论第2篇

关键词:英汉;对比理论;现实意义

一、在语言中的比较和对比

对比与比较二词是语言实践与研究中的常见字眼,并且这两个词极易被混淆。然而比较与对比作为学科在本质上便有区别。通常对比语言学也被称为对比分析和比较语言学,其是语言学中有着本质区别又有着相互联系的两个分支。两种或是两种以上语言为研究对象并通过对比与比较对其本质特征进行揭示是这两门学科的联系所在。然而,二者的根本性区别在于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的不同。

比较语言学是属于共时语言学的范畴,两种或是两种以上语言常为静态、作共时是其主要进行考查与分析的内容,对其各个层次指出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例如,指出词汇、语法、语音等异同,结合多个学科的理论知识对这些不同之处的根源进行解释。在研究对象、目的研究重心以及研究方法方面,比较语言学以及对比语言学均存在巨大差异。

对比与比较作为研究方法密不可分。所谓“辨别两种或两种以上同类事物的异同”则为比较。在认识与研究事物时,人们是无法离开比较的,另外,比较分析更是解释各类语言现象不可或缺的基础所在。只有利用比较法,才能够充分看出语文表现法的特殊之处和共同之处。要进行对比就必须进行比较,这是因为要想表现出一种事物的特点,就必须要跟其他的事物进行比较才能够显现出来。由此看来,虽然在本质上比较语言学与对比语言学有着较大差异,然而在对比中,比较是其基本方法。

因此,作为研究方法的比较与对比,一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在对比研究语言时,这两个术语的使用频率都非常高,经常会混合使用。

二、英汉语言对比理论和方法

我国就英汉语言对比这一话题进行着不断的研究与探索,同时国外的先进理论也为这一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所以我国自九十年代以来的英汉对比研究不断呈现了理论和方法多元化的局面。目前我国英汉语言对比理论主要有结构主义理论语言学、转换生成语言学、系统功能语法理论等。

1.结构主义理论语言学

结构主义理论语言学认为各个语言元素以某种组合方式进行组合便构成了语言结构。语言是一个完整的符号系统,具有分层次的形式结构。在语法层面上,语言是由单词、词组、介词短语、句子等组成的;从语音层次上来说,语言又是由音节、语音词、语音段、语音句构成的。英汉语言对比以结构主义理论语言学作为理论指导,主要是在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某一对应语言结构层面上将这种结构形式的应用情况进行对比研究。

2.转换生成理论语言学

转换生成语法理论是欧美语言学理论中最有影响的一种,它认为:(1)语言是创造的,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我们获得语言并不是要去学会特定的句子,而是学会分析规律,利用组句规则去理解和创造句子,句数是无限的;(2)语法是生成的,即语法是人类固有、天生所具备的一种特定状态,这种普遍语法的实质就是一种大脑具有的与语言知识相关的特定状态,即使是刚出生的婴儿也具备学习人类任何一种语言的基本技能与特征;(3)每一个句子都有两个结构层次:一是深层结构,即句子的句法关系及所蕴含的深层含义;二是表层结构,表层结构则表示用于交际中的句子的形式,决定句子的语音等。而句子的深层结构通过转换规则可转换成句子的表层结构,从而被人们理解与传递。

3.系统功能语法理论语言学

系统功能语法理论认为语言所要表达的真正意思受环境与文化的影响,系统功能语法理论语言学比较注重语言的语言环境和交际能力,是一种动态研究方法。我们知道相同的语言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与文化背景下所要表达的真正含义可能截然不同。如下面这个例子,一位美国学生向帮他解决问题的中国教授表示谢意,中国教师礼貌客气地说道:“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在汉语文化环境下,这位教授十分谦虚礼貌,然而在英语环境下,学生会认为教授只是出于工作需要才给这位学生提供帮助,教授并没有十分热情、乐意地为学生提供帮助,由此看来,语言所要表达的真正意思深受环境与文化的影响。

现阶段就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的方法也非常多,有宏观与微观的、归纳与演绎的、历时和共时的、定性与定量的、静态与动态的。目前最为广泛的运用要数定量分析法了,总而言之,在对语言进行对比研究的过程中要注意宏观与微观、历时和共时、共性和个性三方面的结合。

三、英汉语言对比的现实意义

英汉语言的对比通常分为理论和应用的对比,理论的对比可以分为具体理论对比和一般理论的对比,所谓一般理论对比就是利用语言学中的方法理论和方法问题进行对比,而具体的理论对比则是通过一般对比语言学的方法针对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语言进行对比。理论对比的目的就是对对比研究的理论框架和合理模式进行深入探讨,并且对两种或者两种以上语言间的异同进行细致的分析和描述,从而确定语言之间的对应的意思或者概念。应用对比也可以分为具体应用对比和一般应用对比,一般应用对比主要是研究对比语言学应用的方法问题和一般理论。而具体应用对比的目的是为某一个具体的应用目的所进行的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语言进行对比,然后将研究的成果运用到实际情况中。概括起来,英汉语言对比研究主要具有如下的现实意义:

1.促进英汉两种语言的教学

英汉对比最重要的问题是需要找出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异同处,帮助中国的学生更加了解英语学习中的难、易点,提高学习的效率。早在1947年,吕叔湘就在《中国人学英语》的序言中说过:“对于中国学生学习英语最有用的帮助就是让他们充分认识到英语和汉语的差别,针对每一个具体问题时,都尽可能用汉语的情况来与英语作比较,例如词义、词形、句子结构、语法范畴等等,通过这种方式让中国的学生能够切身体会到两种语言的真实含义,由于汉语和英语属于不同的两种语系,汉语属于一种孤立语,是音形义三位一体的语言,而英语是带有一定的曲折形式的音义型形态语言,两种语言的表现方式完全不同,如果学生能够了解到这两种语言的相同之处,就能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掌握正确的方法,同样,掌握了这两种语言的不同之处就能够有效地避免因为语言的不同所带来的不便之处,从而掌握一套好的学习方法。”

目前,我国英语的学习仍然缺乏实际有效的经验,尤其是官方教学,更是偏向于理论化,学习效率较低,关于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研究也远远不够,只有加强不同语种之间的对比研究才能够有效地掌握一套外语学习方法。

2.促进翻译理论的建设与实践和机器翻译的应用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为英汉互译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和经验。翻译是将两种不同的语言所表达的信息进行相互传递的文化交流,作为文化交流的主要形式之一,翻译在促进世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暴露出了硬译、乱译等问题,不仅如此,还出现了西方一边倒的现象,汉式英语,英式汉语屡见不鲜,各种公共场合随处可见,新的翻译理论的产生和翻译学的建立都需要建立在对比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同样,机器翻译问题也比较普遍。随着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机器翻译技术也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然而,语言的沟通具有相当的灵活性,而作为一种设定的程序,机器翻译不可能完全满足这种需求,例如,人名翻译,周铜柱,如果是机器翻译则会翻译成Round copper pillars,而真正的英译名字则是 Tongchu Zhou。对于这类情况,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技术可以解决,因此还需要英汉对比研究工作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3.促进英汉双语词典的编纂工作

英汉双语词典在英汉、汉英教学和翻译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深,各类新词语新句法越来越多,因此英汉词典的编纂工作也越来越频繁,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目前,我国词典的品种和数量众多,这些词典良莠不齐,也不乏上乘之作,但是同样也存在很多低劣之作,词典的质量与编纂人员的知识结构,文字功底息息相关,但是也需要有英汉语言对比的功底,如果要把每一条词语所对应的含义,音标等等标注清楚,编纂人员就必须要充分熟悉英汉两种不同语言之间的本质特征和异同之处。双语词典的翻译首先就是要找对应的词语,而实际情况中完全符合的对应词语并不多,大多时候都是相对符合的词语,这与英汉两种语言的起源,语言结构以及文化背景等有关,英语和汉语在词性和词义方面有很大的区别,如何找出它们的对应词,对应的程度等都取决于民族文化,这些工作都需要建立在英汉对比研究的成果之上,因此,要保证英汉双语词典的编纂质量就必须要加强英汉语言的对比研究。

4.促进现代汉语的研究

早在1977年,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吕叔湘就说过,要认识到汉语的特点,就必须要和其他非汉语语言进行对比研究,我国从清朝末年开始就掀起了对比研究之风,出现了一批例如林语堂,赵元任,王力等语言大师,改变了传统的以训诂来研究汉语的方式,并且揭示了很多在汉语中长期被人忽视的现象,建立了汉语的语法和词类理论。但是,自从关于语言研究的《马氏文通》问世之后,汉语界引进不断、争论不休。吕叔湘也曾经批评这些研究的理论都是来自于外国,并没有自己的理论,虽说有争论,但是并不是说引进和争论不符合语言对比研究的要求,相反,引进则是为了借鉴和吸收别人的成果,而争论则是对一些不明的问题各抒己见,促进真理的形成,不管是引进还是争论,英汉语言的对比研究必须要实现立足点的转移,找出英语和汉语的文化差异,得出具体的理论和方法。

我国的英汉对比研究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英汉对比语言学的理论建设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英汉微观层次系统的量化对比研究还不足,应用对比研究还缺少深度和广度,因此,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还需要加强汉语的学习和研究,深入了解汉语的特点,找到汉语和英语的异同之处,重视理论体系的建立,用科学严谨的态度促进我国英汉语言对比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维友.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综述[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01).

英语语言文学理论第3篇

>> 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在系统功能语言学角度下的研究 对比语言学观照下的英语长句翻译思维和教学模式浅谈 浅析系统功能语言学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看大学英语口语教学 基于功能语言学的大学英语拓展教学研究 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从生态语言学角度探索大学英语微观生态教学研究 社会语言学观照下的商品品名分析 系统功能语言学关照下的大学英语阅读浅析 社会心理语言学理论对大学英语口语课的启示 文化互动观照下的双向文化教学研究 浅谈英语语言学及其教学研究 试论运用心理语言学提高专业英语的口语教学 论解释学观照下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 心理语言学与大学英语听力教学 叙事视角下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注重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英语语言学教学研究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中学英语词汇教学研究 应用语言学视角下的英语文化导入教学研究 浅析心理语言学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关系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fr=ala0_1.[2009-12-26

[6] 王德春.现代语言学研究.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

[7] 桂诗春.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新编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8] 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英语语言文学理论第4篇

[论文摘要]做好语言管理工作,首先应对语言教学,特别是英语语言教学理论的发展有深刻了解,才能自觉地进行有效地英语教学。

一、现代语言教学和英语语言教学

自讲不同语言的人类群体间有交往起,就有了学习其他语言的必要,从而也就开始了语言的教学。有了语言的教学,人们就会碰到诸如语言教学的目的、组织、管理、方法等问题。而这些在最初阶段都不是很明确的。真股权的语言教学是从19世纪初开始的。

19世纪的语言教学主要以现代语言教学为主,教学方法为语法翻译法。人们学习语言主要以娱乐、学术等为目的,极少考虑语言学习的交际目的。语言教学也就十分注重语言结构的分析,语言规则的学习以及目的语和母语互译中规则的运用等。语言教学强调的是语言的知识而不是语言的运用。当时,英语只是被认为是一个岛国的语言,而法语才被看作是欧洲大陆通用的语言。此后,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英语学习才得以发展。英语作为世界普及语言开始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应该说,英语教学的崛起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英帝国的日益向外扩展;二是美国作为一个讲英语的超级大国的崛起;三是现代语言教学的衰落。

英语教学的崛起,首先是从对外国移民进行英语教学开始的,然后逐步成为教育制度中的一个科目。随着英帝国势力向全球的日益扩张,英语教学也开始走向世界各地。当时许多有影响的英国人,如Palmer,West,Homby等,都把英语教学作为自己的职业,并在英国以外的其他地方进行长期的英语教学活动。随着现代语言教学的衰退,英语语言教学开始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几乎在世界每个地方,英语在中学的教学大纲中都成为了一个必修的科目,甚至在高等教育大纲中也成为必修科目。英语作为获取知识的钥匙,其工具作用日益显现出来。所以,对英语的需求不仅存在于教育界,而且还存在于贸易、商业、工业、体育、文化等其他领域。自20世纪50年代起,现代语言教学和英语语言教学先后受到了应用语言学理论的影响,这些影响在语言教学的设计、安排、组织、管理、大纲、考试中都充分地体现了出来。但是,最大的变化在于无论是现代语言教学还是英语语言教学,口语教学开始占据重要位置,这表明传统的现代语言教学和传统的英语语言教学已朝着语言口头交际能力培养的方向发展,并承认语言是社会行为这一观点。

英语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以地理或社会文化为基础最后形成了语言教学。美国语言教学的理论基础是听说法,立足于结构语言学和行为伦理学的原则,强调语言学习首先是口头的,而不是书面的,重视发音训练和大量的口头句型操练。同时强调基础阶段的句型操练必须正确,竭力避免养成日后难以纠正的错误和不良的语言习惯。教学原则是模仿、记忆和背诵。从教学大纲设计角度看,基础是强调语言的口头训练和本族语的对比分析的原则,强调良好语言习惯的养成。

二、语言教学与课程设置的关系

课程设计理论涉及到哲学体系和价值体系。课程设计包括:目的、内容、方法、评价以及课程发展、执行和评价的过程。因为课程设计研究,是如此的包罗万象,所以课程发展所涉及的问题和人员极其广泛。是课程发展的深度和广度使其区别于大纲设计,而大纲所关心的问题主要局限于教学的内容。但是目前的语言教学界,似乎出现了语言教学与课程设置研究脱离的现象。语言教学,无论是现代语言教学还是英语语言教学,都相对独立于课程设置的研究。其原因有二:一是英语语言教学是在应用语言学传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英语教学的实践者所要依赖的理论创造者被称为应用语言学家而不是教育家。所不同的是,现代语言教学是以纯语言学理论为基础的,而他们恰恰是从这些理论中得到了启发和灵感。因此,现代语言教学在教学实践中,远不如英语教学那样讲究教学的方法,而教学方法总是教育家们感兴趣的问题;二是英语语言教学是在20世纪后期才出现和发展起来的职业,有其自己的传统、价值和特征。从事现代语言教学的教师们在1892年就成立了他们自己的协会,而英语语言教学的相应组织直到60多年后才成立。如美国1966年才成立TESOL协会,英国于1967年才成立IATEFL协会。此外,一本专门关于英语语言教学的学术杂志English LanguageTeaching(现名为ELT Journal)直到1946年才问世。 另一个使英语教学发展成一个职业的重要因素是英国文化委员会(the British Council)。英国文化委员会成立至今已有60多年的历史。60年来,英国文化委员会为发展英语教学,在世界各地做了大量工作。他们的工作主要是根据世界各地的地理位置来建立和发展英语教学实践,从而使大批英国人来到世界各地把英语教学作为他们的职业。这不仅提供了不少就业机会,而且也使英语教学职业化了。但是,英语教学与现代语言教学不同的是,在当时还没有一个国家把英语教学作为正规教育的基础,也没有一个国家把英语教学看成是国家教育体系的一部分。

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英语语言教学的普及,英语教学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英语教学逐渐被看作是国家教育体系的一部分,并被列入各级学校的课程。因此,英语教学和课程设置的关系自然就日益紧密起来。

三、语言教学的发展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语言教学一直注重的是教学的过程,直到20世纪70年代,教学的重点才开始转向教学设计。语言教学的重点向设计方向的转移是70年代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无疑导致了对语言教学目的和作用的重新评价,而且评价本身反过来又产生了许多有关内容和技术以外的问题。随着语言教学的发展,英语国家(如英国)开始有了英语教学的对外援助项目。那些语言教学专家通过对外援助,认识到语言教学的内容、材料、方法的整体出口可能不很合适,因为接受援助方的教育体系存在于不同的文化、经济、政治的环境之中。那些ELT专家们作为受援国课程发展的参加者,发现他们所面对的这些新的教育难题已很难在应用语言学理论中找到答案。他们开始把教育看作是新理论和新过程发展的源泉,尤其是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革新和发展更是如此

在英、美国家,现代语言教学已成为国家教育的一部分,现代语言教学沿用的教学目的和方法,对课程的其他方面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当现代语言教学被纳入课程设置研究的范围里时,人们开始对教育目的和方法进行重新评价。应该说语言教学已成为课程设置研究的一部分,而课程设置研究对语言教学研究的影响也显而易见。近年来,有不少有关英语教学的讨论文章和专著,讨论研究的问题大多集中在英语教学项目的组织和管理、大纲设计和管理、教材改革、课程设置等方面。而这些就是今后语言教学的发展方向和研究领域。

四、小结

语言教学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英语教学在其发展成一个有特色而且独立的职业过程中,首先是从应用语言学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一理论的创立者主要有英国传统语言学理论代表Palmer,West和Hornby,以及美国传统语言学理论代表Bloom—field,Fries和Lado等。美国传统理论主要是把语法结构作为语言教学大纲内容的基础,而英国传统理论强调的是语言的交际和运用,并把语言的运用与长期关注的语言结构结合起来。在Chomsky语言学理论的影响下,有关语言学习的新理论发展了起来,这种新理论的发展又促使了有关学习者内在语言学习机制理论的研究和发展,修改了关于第一和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传统观点,从而导致了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研究和发展。Chomsky提出了纯语言能力理论,Hymes发展了这一理论,提出了语言交际能力的理论。英国和美国的各自思想流派最终汇总到他们共同关心的理论问题,即语言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能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流利的表达语言使用者的意图和思想。对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原则要进行再评价的同时,一方面要考虑到语言教学在教育中的作用,另一方面要认识到英语教学的组织和管理以及课程设置研究可以为语言教学大纲的发展和革新中的决策提供一整套理论和实践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吴萍.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思考[J].克山师专学报,2004,(04).

[2]吕芳.语言学习法与教学法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1996,(04).

[3]彭伟强.当代美国基础教育外语课程发展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2.

英语语言文学理论第5篇

关键词:商务英语学科;理论体系架构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独立的学科理论系统,商务英语也不例外。要将商务英语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建立起来,我们必须重视其理论体系的建设。本文旨在提出的一点浅见,以飨读者。

一、建立商务英语学科理论体系架构的价值意义

一门学科是否具有完整、系统的理论体系,是该学科能否独立成为一门学科并不断发展和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换言之,独立的学科理论体系是一门学科建立的重要标志,其原因是:我们所研究的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属性和关系,这些属性和关系都是相互联系的,它们组合成一个统一体,反映在理论上,通常就是由许多相互关系着的概念、范畴所构成的一个体系。探讨商务英语学科理论体系架构具有至少有以下几种价值:

(1)学术价值:探讨学科理论体系架构本身是学术研究活动,对于商务英语这样没有建立其理论体系架构的交叉性学科,对它的探讨研究可以为其理论体系架构提供一种思路,对其他研究者在探讨学科建立时有参考价值。

(2)理论价值:对商务英语学科中学者们共同关注的问题做进一步探讨,对没有解决的问题可以重新提出,不断深化这些问题;此外,可以提出新的问题,引起思考或争议,以此促进商务英语学科的发展。对整个商务英语学科来说,一系列课题的研究,充满着理论的张力,对于增加学科的理论厚度,建立和完善学科的理论体系架构有很大价值。

(3)应用价值:商务英语课题研究的一个重要价值就是对商务英语教学的指导。商务英语的主体行为应该是理性的、有选择的,这种理性和选择基于对某个问题的理解和认同,最终指导商务英语实践活动,因为一门学科的生命力在于它能否充分反映和指导现实问题。

二、商务英语学科理论体系架构的层次

要想建立商务英语学科理论体系架构,务必在遵循教育的规律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商务英语的专业性特点,才能科学建立其理论体系。商务英语学科的体系架构可以分为以下4个层次:

(1)、商务英语学科体系的核心。商务英语学科体系的核心是商务英语学科的基本概念,由一组最关键的核心概念组成,这些概念可能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完善,但是它们是存在的,比如商务英语定义、商务英语的基本问题、商务英语的逻辑起点、商务英语文体论、普通商务英语、专业商务英语、商务英语翻译学、大商务等概念。要理解商务英语,必须借助于这些概念,商务英语学科体系的所有其他组成部分都是通过这些概念来表现并且由此而展开的。(2)、商务英语学科体系的四大支柱,即:商务英语学科体系的基本假设、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这四大支柱与商务英语学科体系的核心概念一起演绎出商务英语学科体系的基本框架。这一层次是商务英语学科体系的基本内涵。

三、商务英语学科理论体系

商务英语的理论体系应该包括学科基础理论、学科应用理论和学科支撑理论这几个部分。任何一门科学皆有其理论和应用两个方面。因而,学科的构建便包含其理论和应用两个内容。由此可知,商务英语学科亦包括学科基础理论和学科应用理论。此外,由于商务英语是交叉性学科,它还涉及许多相关学科。这些相关学科可以作为商务英语学科的支撑理论。

1、商务英语学科的基础理论

商务英语学科与其他一些学科,如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国际商务学、跨文化交际学、语言理论、语言学习理论和一般教育理论等融会贯通。这些学科有的已成体系,有的未成体系。但是,这并不影响商务英语学科和他们的交叉融合。然后,在此基础上,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得出商务英语学科本体理论的核心理论、语言理论、语言学习理论和一般教育理论。商务英语学科本体理论的核心理论同时也可以被视作基础理论。

2、商务英语学科的应用理论

由于商务英语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商务英语教学,因而研究商务英语势必对商务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各有关因素进行研究。语言教学理论是一种应用理论,语言教学理论的直接研究对象是语言教学本身。所以,语言教学理论自然而然就成为商务英语学科的应用理论。语言教学理论覆盖的研究范围有:

(1)教学的性质和特点;(2)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3)与教学有关的各种内部和外部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4)揭示语言教学的客观规律,并根据该规律提出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3、商务英语学科的支撑理论

如果说商务英语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构成了商务英语学科的基本框架,那么,商务英语学科的支撑理论为该框架注入了有机的活力,为商务英语学科的稳固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支撑理论对商务英语学科起到渗透、复合和支撑的作用。

学科一般都涉及利用相关学科的理论,商务英语学科也是如此。商务英语近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充分证明了其学科理论的多元性。它吸收了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国际商务学等学科的理论,正逐步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备受学术界和国际商务界的关注。

根据商务英语的交叉特点,我们认为以下学科理论可以作为商务英语学科的支撑理论:

(1)语言学;(2)教育学;(3)国际商务学;(4)二语习得理论;(5)心理学;(6)经济学;(7)跨文化交际学;(8)文化学;(9)社会学;(10)哲学;(11)现代教育技术。

四、结语

完善商务英语学科理论体系会进一步从根源上推动商务英语科学的发展,进一步为建立独立的商务英语添砖加瓦,为此,不断在这方面孜孜不倦的探索是有建设性意义的。本文挂一漏万,还请同仁们指正。

参考文献:

[1]陈准民等.论商务英语的学科定位、研究对象和发展方向[J].中国外语,2006(5).

英语语言文学理论第6篇

【关键词】二语习得 旅游院校 大学英语教学

二语习得理论是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及其规律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的早期研究是以教学为动机,起源于解决实际问题。二语习得理论包括四种理论范式,它们分别是:普遍语法理论范式、语言监控理论范式、文化合流理论范式和多元发展理论范式。1959年,乔姆斯基提出了“内在论”的语言认知理论;1978年,舒曼(Schumann)提出了“文化合流理论”;80年代初,克拉申把语言监控理论归纳为5项基本假设:自然习得与语言学习假设、自然顺序假设、语言监控调节假设、语言输人假设和情感过滤假设。多元发展模式认为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存在多个发展方向。

一、旅游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与特殊性

目前,旅游院校生源较复杂,以桂林旅游学院2014届招生情况看,新生分为两类:一类是普通高中毕业生,经过了正规的高考和录取,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和知识,但整体水平不高,另一类是从中专、技校、职业高中升入高职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大多对英语不感兴趣,对英语学习没有信心。旅游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旨在培养具有一定实践能力、专业知识扎实,综合知识丰富的旅游从业人才,这就要求学生首先要具备一定的口语实际运用能力和语言沟通能力;其次,他们需要对中外相关的旅游资源、旅游规划、饭店、旅行、旅游景点、旅游交通等各方面的知识有丰富的积累;最后,旅游专业学生还需要对历史、地理、风俗、文学、宗教、地质、烹饪、建筑等多学科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因此旅游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应通过各种方式,把各方面的知识介绍给学生,最大程度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扩大学生的视野。

二、二语习得理论指导下的旅游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方法

基于前文对二语习得理论的综述和对旅游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和特殊性的分析,本人尝试提出在不同理论范式下适合旅游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的方法。

1.普遍语法理论范式下习得英语语言知识。尽管对于普遍语法理论人们还有争议,但它提倡的基因赋予人类对语言结构的习得能力在旅游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还是具有指导意义的。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语法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让学生在模拟旅游行业环境下积累训练大量的语言知识,扩大旅游行业知识语料库的输入,结合旅游专业知识进行现场工作状况模拟,注意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培养学生英语语言意识在旅游行业知识方面的积累。

2.语言监控理论范式下习得英语语言意识。根据克拉申的语言监控理论,语言的自然习得过程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创造充足的旅游行业语言环境。老师授课过程中应尽可能地使用英语,最大限度使学生处在英语环境中;除课本外,老师可用多媒体设备创造与旅游行业有关的语言视听材料,补充有意义、内容生动有趣的旅游故事、外国习俗来扩大语言输入量;采取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更好地应用于旅游行业的日常交际。

3.文化合流理论范式下习得英语国家文化。根据舒曼的文化合流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树立文化意识,应在传授语言的同时同步传授文化知识。旅游行业与国内外社会、历史文化联系紧密,在英语学习中应该重视文化教学,因为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在旅游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要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融入英语文化方面的内容,注重学生对英语文化的了解和学习,让学生以一种开放的思想去接受英语国家的先进文化,能够有效地促进英语学习和旅游相关知识的掌握,强化学生从事旅游行业工作后的知识储备和业务技能。

4.多元发展理论范式下分层习得英语知识。旅游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考察学生现阶段的语言习得能力,遵循语言发展顺序;同时要考察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差异,推行分级教学,因材施教。具体而言,要“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具体要求和接受能力调整教材难度,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习惯,树立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这种方式可以提高了优秀学生的学习兴趣,也照顾了落后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助于个性化培养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做到因材施教。因而,也是促进旅游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有效途径。

三、结束语

二语习得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方面的影响不言而喻,不同的理论直接侧重于不同的教学方法。实际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是融合多种教学法交互使用,也产生了良好效果。针对旅游院校大学英语的专门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酌情采用,以期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Krashen,S.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Pergamon Press.1982.

[2]沈莉.二语习得研究概述[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第28卷第5期).2003.

[3]李娟.对当前旅游类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思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No.10,2007.

英语语言文学理论第7篇

(一)目前大学英语教育的现状

我们在学习语言应用的同时,也在进行着一定的人文教育。教育工作者在编撰教材的时候,不仅要保证学生所学英语语言的规范性和纯正性,还要顾及他们能够接受语言的能力程度,同时还要考虑到这些题材对个人修养所起到的熏陶作用。所以,一般所选用的篇章都能够做到文笔优美,难易程度适中,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思维水平,具备一定的文化影响力和思维的深度,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而且英语教师在进行课堂讲解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朗读课文、背诵英文词句和进行作文练习时,也不忘进行相关的理论说教。为了让学生真正地精通地道的英语语言,一些英语教师会经常提到标准英语、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的问题,让学生多看英文原版书籍、多模仿英语为母语者人士的语音、多听英文原版音频文件和在线广播等。这种引导无疑具有它的积极作用,能够保证学生在短期内学到纯正的英语,便于学生进行无障碍的交流。但是随着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不再仅仅是要努力去包容和理解英语民族的文化,而是要更努力地保持汉语文化,弘扬中国博大精深的五千年文化,并时刻保持能够用英语了解和宣传中国发展的最新动态。纵观国情,我们的教育工作一直把中国英语教学作为任务教学来对待,大学英语教学中,四六级考试成绩如何不但是学生英语水平高低的标志,更是衡量大学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这都宣告着国人对英语这门语言的诠释与理解。但事实是,还有相当一部分伴随着中国环境成长起来的英语学习者,一直把英语学习作为ESL或EFL,这不能不说是某种意义上的悲哀。换言之,现在的大学英语教学早已超出了传统英语教学的纯粹,即走出国门融入西方英语社会的主流当中。在英语教学中中国英语已远非是否客观存在的范畴,而是让作为交际工具的英语语言服务于中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为让中国走向世界,我们早已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一条龙体系。而为了让相关的英语研究者和学习者对中国目前国情下的英语教学有全面的认识,非常必要重提如下几个有关英语类型的重要概念。

(二)关于传统意义上标准英语(英式英语、美式英语)、中国英语、中式英语的再认识

在语言学界,外圈英语指的是英属殖民地英语;而发展圈英语则指的是以英语作为外国语的国家,如中国等。对于标准英语,这是一个存在争议的问题,从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角度而言,通常是把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作为标准英语的范本,这与英语变体所代表的文化实力有密切关联。而因为中国的综合国力在不断增强,学习英语语言的主旨与内涵亦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中国英语逐渐以它强大的文化内涵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中,按照这种逻辑推理,中国英语迟早亦会发展成为规范英语的一种。由此必须论述“中国英语”以及“中式英语”两语言理论的术语。事实上“中国英语”的概念早在1980年由葛传?先生明确提出,但其后围绕之的定义多有争议,且一直处于发展补充与完善的过程中。为了便于理解,在诸多学者争议的基础上,可以大致归纳为,中国英语以规范的英语为基础,是在汉语和英语进行交际过程中产生的,它本着可理解性、可接受性和文化依附的原则,以弘扬和传播中国文化作为其一的目的,将英语作为其文化领域的载体进行表述,包括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句式和语篇等。换言之,中国英语是为表述中国特色事物的需要而存在的,它依赖于规范的英语形式而非汉语的语法规则。作为一种国际英语的中国英语是规范英语的正宗体例,它的存在与推广不仅具有一定的文化战略的价值,而且有其深刻的意识形态意义。而在描述中国英语概念的时候必然涉及它与中式英语之间的联系。通常认为的中式英语是畸形的英语表达方式,是中国的英语学习者缺乏英语语言表达的基本知识,把汉语的表达形态不自觉地迁移到英语交际中。但是要尊重这样一个事实,中式英语和中国英语之间并非存在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有些能够代表典型中国思维的英语表达,在历经多次反复调侃、述说,竟然引起学者的关注思索乃至认同,其后以英语为母语者也欣然接受,就连权威的语言监测机构都给予这种英语高度评价,认为其是汉语和英语的“可喜的混合体”,这时候它们就成了地地道道的中国英语了,这种趋势是语言学生态发展的必然趋势。伴随着新事物的产生与发展,一些汉语独有词汇表达的英文对等翻译在不断地被规范与调整中发生演变,并在一定程度上为国际社会所承认和接受,最终成为能反映中国思维模式的英语表达。这类中国英语之所以能被广泛传播与使用,或许源于中国悠久历史和绚烂文化之故。汉语语言独具风格,中国英语更是有其内在魅力,根本之处离不开汉语文体纷繁复杂的演变过程。汉语语言的文体涉及古文言、古体诗、律诗、绝句、韵文、散文、元曲、成语、谚语、现代诗歌、白话文、各种方言和变体一直到网络的使用所伴随滋生的网络语言等。众多的语言文体形式,加上千姿百态的汉语字体,其演变的历史都导致着汉语文化的丰富多彩。因此,在中国环境下学习英语,用英语交流汉语文化,有中式英语和中国英语的表达历程,是语言发展的必然阶段。

二、中国英语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的措施

目前在进行大学英语教育的过程中,我们秉承着让英语教学服务于中国的理念,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更全面地了解中国。中国英语在大力运用的过程中,表现出了其独具的特征,亦出现了很多应引起重视的问题。

(一)英语发音在中国教学时遭遇的本土化问题以及我们所持的态度

因为学习英语的过程出现在中国的大环境中,说英语者绝大多数都是以汉语作为母语、英语作为外语或者第二语言,无论我们多么刻意地去模仿英美人士的英语发音,但颇有道理的乔姆斯基的语言习得机制理论给我们以启示,很多人由于在儿童时代错过了学习语言发音的关键期,以至于后来难以达到与说英语的本族人一样的语言发音水平。这些使得中国学生说英语就有了自己的语音特征,这可以联想到英语在不同国家的语音特征,亦有“生于齐者,不能不齐言,生于楚者,不能不楚言”的表现。而且由于汉语发音的迁移影响,英语学习者中国英语的发音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干扰,再者汉语中不同的方言发音使得中国不同地区的学生的英语发音更为繁杂。事实上包括内圈英语、外圈英语和发展中英语的任何一种英语发音都缺乏普遍意义,那么对中国英语的语音特征作统一规范确非易事。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英语教育工作者只有本着对语言既宽容又严格的态度,即对语言的发展趋势宽容、对语言的使用规则严格,并尽量以英式英语或美式英语的发音特征为基础,按照其语言规则要求,用一般意义上的标准英语来诠释汉语文化。

(二)涉及汉语拼音的中国英语文化负载词

以及英语教学中词语表达的误译误用由于中国人生活的生态坏境以及其思维与认知的方式定位,与英美国家人士的所属有一定的不同,导致了英语中缺少描述汉语事物的对应词,这样就出现了很多引起语言研究者关注的带有汉文化特点的词语。更是出现了诸多反映中国问题的英语题项,如四级的阅读理解中关于中国综合网络商城卓越亚马逊的有关介绍以及翻译题中的中国教育问题、六级的翻译部分中关于中国流行的网络词汇、北京政府治理环境污染等,这些都要求中国大学生能正确理解汉语语言的内涵,并使用英语语言去恰当地表达它们。可见,现在的问题已不仅限于西方词库是否能接受此类汉语表达的拙劣英译,而是我们如何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并以此服务于英语翻译。要使汉语和英语两语言能更好地起到交际作用,向翻译的信达雅层次进发,语言学习者的汉语功底必须进行魔鬼训练式的加强。

(三)句式和语篇层面上中国英语的特征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愈来愈多的中国英语词汇进驻英语词典,亦有愈来愈多的中国短语、谚语以及一些典籍名言被吸收到英语语言中,这大力促进了英语国家对中国的了解,加快了中国与国际接轨之步伐。语言教学可分为以社会文化为基础的语言教学理论和以人科学及心理学为基础的语言教学理论,教育工作者早已经留意大学英语语言教学的这种导向,而这原本在英语表达中被视为语义和词汇重复的表达,此处却显得气势磅礴,突显哲理色彩。从中国英语的语篇而言,中国英语重视意识对象的主体,这是因为在中国传统哲学之一中国儒家伦理文化当中,三纲五常是其中的架构,说话行事应遵循长幼尊卑的顺序。而英美英语则不同,它着重于首先传达信息的重心或者是先为信息做铺垫,即表现为松散句和圆周句的形式。我们普遍认为,在圆周句中,主要论点在句末论及,与松散句相比,它表述严谨、重点突出,语句更加具有内涵。关于这类例子的文篇,读者可以从大学英语教程读写译教材中找到很多。虽论及咖啡,在此处却是强调茶在中国人生活中的重要位置。整段翻译采取时间的先后顺序,凸显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等由此可见一斑,中国英语的句式和语篇特征主要受中国所特有的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影响,带有浓重的汉味儿。综上可知,中国英语由内向外贯穿着中国汉语的语言魅力,它借助于英文形式的工具,在目前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向世界展示中国英语的强势发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紧跟时代的脚步,在课堂中不仅要向学生展示中国英语的特征和运用,而且让学生切实掌握好中国英语,以便使中国英语能真正地走出去,得到世界的认可。

三、结束语

英语语言文学理论第8篇

[关键词]英语电影;顺应理论;教学策略

英语原版电影融文本字幕、语音、图像等多种信息传播介质于一身,具有形象化、多样化、生动化的特点,在语言学习中的优势越来越明显,它有利于语言教学的多方位立体输入,因而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中。英语电影语言情景教学以多媒体为辅助手段,虽然师生在课堂上的空间位置没有改变,但教师的作用和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学技术和手段发生了变革。根据认知理论,语言学习是一个输入一吸收一输出的过程,英语电影语言情景教学既强调语言的输入,也强调语言的输出,由于其真实、地道、接近生活的语言内容,全方位地展示了所学语言的背景与使用的语境,展示了所学语言文化的各个层面,几乎涵盖了语言学习中语音、语调、用词、结构、语境、思维、文化等几大因素。因而,在大学英语课堂中,通过英语电影语言情景教学,学生不仅可以根据真实的语言材料,了解目的语的使用语境,而且可以把语言与文化结合起来;同时,就所看的英语电影进行讨论、问答、复述、背诵、表演等一系列活动,自然地习得英语。

本文根据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试图动态地研究英语电影语言情景教学应用于大学英语课堂,对学生英语习得的促进作用,并探讨英语电影与大学英语教学的关系及与语言学习者相关的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等语境相关成分及其教学策略。

一、顺应理论的内涵

语言顺应理论是比利时语用学家、国际语用协会秘书长Jef Verschueren在1999年出版的UnderstandingPragmatics一书中提出并完善的语用学理论,并逐渐应用于语言研究及教学中。语言顺应理论认为,语言使用实际上是人们不断对语言做出选择的过程,不管这种选择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也不管是出于语言内部(即结构)的原因还是语言外部的原因。选择是在语言结构的每一个层面进行,而且,说话人选择的不只是形式,还有策略。

语言使用者之所以能够进行选择,是由于语言具有三个特性: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变异性指“语言具有一系列可供选择的可能性”,商讨性指“选择不是按机械的方式或严格按照形式――功能间的固定关系做出的,而是根据具有高度灵活性的原则和策略做出的”,顺应性指“人类得以从一系列范围不定的可能性中进行商讨性的语言选择,从而满际的需要”。以上三个特性中,顺应性体现在变异性和商讨性之中,变异性和商讨性为语言顺应提供条件,没有变异性和商讨性就没有顺应性。

语言顺应性涉及四个方面:语境关系顺应,结构对象顺应,动态顺应以及顺应过程的意识程度。语言使用过程是在不同意识程度下对语言结构与语境相关成分之间相互顺应的过程。语境可分为两大类,即语言语境和交际语境。语言语境指上下文,包括语言的连贯、语段关系、话语次序等;交际语境包括语言使用者、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等因素。其中,心理世界主要涉及交际双方的性格、情感、信念、愿望、动机等心理因素。这些因素制约着说话者的语言选择。社交世界包括社会场景、社会环境、规范交际者言语行为的原则和准则。物理世界主要包括时间和空间的指示关系。就时间而言,它包括事件时间、说话时间和指称时间。就空间来说,它包括两种,一是绝对空间关系,二是参照指称对象的相对空间关系。另外,身体姿势、手势、注视、打扮、身体状况、生理特征等与发话过程与释话过程中的种种选择大有关系。

顺应理论强调与语言选择紧密联系的就是语言的顺应。语言选择与语言顺应是辩证的统一。语言选择是过程和手段,而语言顺应则是目的和结果。

二、英语电影语言情景教学与学生英语习得的顺应性分析

在英语电影语言情景教学中,英语电影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辅助手段之一,是由语言使用者(电影中的人物)和话语的理解者(主要是学生)共同完成的,因为语境中的心理世界、社交世界、物理世界的各个方面通常要由语言使用者认知过程激活,才能开始在语言使用中发挥作用。因而,英语电影应用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必须顺应说话人和听话人双方的心理世界、社交世界、物理世界。

1、英语电影语言情景教学是对心理世界的顺应

语言顺应理论主张从心理、认知、社会、文化等方面来全面观察语言的使用。而英语电影语言情景教学使学生进入“英语思维”状态,使学生的视觉、听觉、思维等都参与进来,把他们带到了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中,顺应了学生对英语习得的心理需求。同时,由于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英语知识,再观看与之相关的英语电影,使语言知识与其应用情景相结合,使学生体会到学与用的结合,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从这个角度来说,习得就是一种顺应。并且,通过英语电影语言情景教学,学生对英语习得的兴趣提高,在英语课堂上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即学生主动建构知识,而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因而,英语电影语言情景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顺应了学生对真实语境的要求以及英语兴趣的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比较高。

2、英语电影语言情景教学是对社交世界的顺应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二者密不可分。“语言表达着、包含着并标志着文化现实”语言的学习交织着对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的建构。“学习一种外语不仅要掌握语音、语法、词汇和习语,而且还要知道操这种语言的人如何看待事物,如何观察世界;要了解他们如何用他们的语言来反映他们的思想、习惯、行为;要懂得他们的‘心灵之语言’,即了解他们的社会文化。”英语电影语言情景教学正是展示了目的语使用的文化背景的多个层面,以及与文化背景相关联的言语交际及非言语交际,加深学生对所学语言的了解,增加了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这正是顺应了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语言文化的需求,是对学生社交世界的顺应。

3、英语电影语言情景教学是对物理世界的顺应

语言习得需要有真实的语言环境,在大量的语言刺激下通过语言交际来实现。而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学生对英语的习得难免会受到母语的干扰,英语电影语言情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英语电影语言真实、情节具体,与当时的文化背景相联系,同时又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重现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正顺应了英语教学中对物理世界的要求。英语电影语言源于生活,反映具体的语境,同时再加上语言使用者的各种副语言交际,为语言学习者真实再现了“英语思维”的交际方法,更易于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习得英语。

三、英语电影语言情景教学的策略

1、顺应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

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按照交际法的原则,学生不应处于被动、消极的地位,而应成为课堂的中心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教师的作用应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因而,在英语电影语言情景教学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情感及个性需求,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展开活动,尽力营造有利于交际的语言环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和创新。教师应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以提高英语综合水平。可以根据影片中的某个故事情节进行模仿或者改编,让学生进行角色表演,根据影片反映的某个社会现象或典型的人物性格让学生展开讨论,或者联系实际对影片进行评述,影片中的经典对白应鼓励学生背诵。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从而习得英语。这样,“学生就从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2、顺应课本与英语电影情景教学的衔接

大学英语教学多采用主题教学模式,这种模式能很好地把材料统一起来,把不同文化下的对同一事物的看法进行比较学习。这样,在一个单元内的文章与练习都与同一主题有关,有利于学生对某一情景的掌握。因而,在英语电影情景教学中,对具体电影的选择就至关重要。应该选择与书本中的主题相关的内容组织学生观看。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课本上的知识,并且掌握了它在具体语境中的应用,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可以自然习得语言。

3、顺应输入与输出并重的原则

现代外语学习理论认为语言学习过程是输入(阅读、视听)――吸收(加工、记忆)――输出(说、写、译)的过程。根据输入输出之间平衡的观点,从理解、储存到产出之前的阶段被称为“孵化期” 。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有意识地去缩短“孵化期”,即缩短输出之前的时间。在观看英语电影之前,可以布置一些内容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如与影片相关的背景知识、关键词、导演、主要演员等。在观看电影之后,即学生的输出阶段应是整个课堂的重点。教师根据事先准备的一些问题和要求来组织课堂教学,如角色表演、讨论、评述等,让学生以各种形式参与到课堂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