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体能训练对身体的好处

体能训练对身体的好处赏析八篇

时间:2023-12-09 17:33:44

体能训练对身体的好处

体能训练对身体的好处第1篇

关键词 科学理念 训练原则 训练要点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提速以及生存压力的严酷,对体质水平的要求愈渐提高,强化身体素质亦越发受到社会各阶层的高度重视。对少年儿童言,同样不例外。开展身体素质训练,作为强化身体素质的主要途径,自然成为关注热点。然而,少年儿童作为一特殊群体,其身体素质训练与成人身体素质训练相比既有共性可借鉴之处又有特性亟待探索之处。总得而言,少年儿童的身体素质训练需足够重视亦应区别对待。本文创新性地将科学理念与少年儿童的身体素质训练两大概念相融合,在详尽剖析科学训练内涵的基础上,进一步系统阐述基于科学理念的少年儿童身体素质训练原则以及少年儿童身体素质训练要点。

一、科学训练内涵

概括而言,遵循科学的训练原则且不违背少年儿童生理变化规律,并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或方式方法开展身体素质训练,即为科学训练的内涵。具体来说,第一,掌控并合理施加运动负荷量。由于少年儿童的身体机能尚处于发展变化中,难以适应“承受负荷疲劳超量恢复”的恶性循环模式,为此掌控并合理施加运动负荷量尤为关键,这对于少年儿童后期成长以及延续运动生涯将起到深远影响。第二,因材施教。虽然训练过程对于少年儿童而言完全相同,但训练计划却差别明显,主要原因在于少年儿童的身体状况存有差异。针对于此,在制定身体素质训练计划前,须充分考虑少年儿童个体的先天身体条件,并以此作为核心前提,区别对待,因材施教。第三,科学安排训练时间及训练内容。考虑到少年儿童以学习为第一要务,以身体素质训练为辅,后者为前者服务。在安排训练内容方面,应准确把握运动量与运动强度,确保在有限的课余时间内得以完成,且可收获预期成效。并且科学分配训练时间,妥善处理训练与学习的关系,实现二者两不误。

二、科学训练原则

少年儿童身体素质训练是一系统且长期的过程,艰巨且意义非凡。为保障训练收获实效,首要且最为关键的是严格遵循平衡不平衡新平衡的客观规律并科学制定训练计划,其次采取科学组合方式或方法控制好各项身体素质机能间相互制约且相互促进的矛盾性关系,再者针对性穿插开展专项训练内容。具体阐述如下:

(一)优先发展先天运动优势。研究表明,人运动能力的彰显是外在环境因素与内在遗传基因协同作用的结果,并且遗传基因的影响程度越甚,运动潜能的可挖掘性越大。对少年儿童来说,这一定论同样适用。有鉴于此,依照这一科学依据,在开展身体素质训练中,优先发展少年儿童所展现出的先天运动优势,并最大限度挖掘个体运动潜能,为后天开展系统性训练创造先决前提和利好条件。

(二)循序渐进逐步增加训练强度。对于少年儿童的身体素质训练,以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增加训练强度、提升训练负荷量尤为关键。尽管少年儿童的身体素质可能存有一定差异,对训练强度和训练负荷的适应性不尽相同,但这一训练要点可以说近乎通用。为确保收获良好效果,在具体实施逐步增加训练强度过程中,应遵循如下原则:1.视速度训练与力量训练同等重要;2.合理兼顾并同时控制好不同性质力量训练的组合、比重以及次序;3.控制好力量训练各影响因素间的转换与衔接关系4.重视并抓好专项力量训练,逐步提升训练强度,增加训练负荷量。

(三)系统训练与专项训练交互融合。系统训练即训练过程所涉及的方法、训练强度、训练负荷及训练水平的系统性。结合上文所述,由于训练系统性对循序渐进训练效果起着决定性制约作用,因而更加凸显出系统训练的重要性。为此,对于少年儿童的身体素质训练,应以系统训练为主要基调,并借助科学手段控制并优化总体训练过程,同时针对性穿插融合专项训练内容,以实现专项需要的平衡以及身体运动机能的协调发展。

(四)训练共性与训练个性统一。鉴于少年儿童群体的特殊性,其身体素质训练计划的制定,既要体现出项目特征的训练共性(涵盖训练方式、训练强度等),又应体现出训练个性(涵盖身体形态特征、生理机能特点和训练效果制约因素等),只有实现共性与个性二者的科学融合统一,才能为收获良好训练效果作铺垫。

三、科学训练要点

因少年时代正值身体机能与器官系统发育的关键时期,由此赋予少年儿童身体素质自然增长且不平衡的特性。所以科学理念在少年儿童身体素质训练中的体现不同于在成人身体素质训练的体现。具体来说,少年儿童身体素质科学训练的要点主要可归结为三点:

(一)清晰早期改造与后期训练的本质区别。少年儿童身体素质训练(即为早期改造)的主要任务是为后期训练打基础、做铺垫,二者无论从性质方面抑或形式方面,均有本质差别。鉴于此,早期改造应立足于熟知少年儿童身心发展客观规律基础之上,针对性科学制定训练计划(涵盖训练强度、训练内容等)。

(二)重视放松能力与恢复能力的培养。放松能力被视为发展技能的基础前提,应引起足够重视。少年儿童只有具备良好放松能力,才能最大限度节省机体能量,充分展示运动潜能。恢复能力也同样应着力培养,其在“训练恢复增负荷超量恢复”良性循环模式形成过程中承载着极其重要的功用。

(三)彻底杜绝药物使用。虽然使用药物有助于获得良好运动成效,但与此同时,其顺带引发的负面效应同样堪忧。尤其对于少年儿童,使用药物往往是造成其发育不良、训练系统性、节奏性以及循序渐进性严重破坏的根本诱因。对此,少年儿童身体素质训练中须彻底杜绝药物使用。

参考文献:

体能训练对身体的好处第2篇

中图分类号:G88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3-000-01

摘要力量素质是人体肌肉工作时,依靠肌肉紧张或收缩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力量是一项基础身体素质,从事各种不同专项练习均需要进行一定的力量素质训练。

关键词青少年柔道训练

柔道运动是一项力量要求比较高的重竞技项目,在激烈的竞赛对抗中力量素质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很多基层体校教练员也把力量训练看成重中之重。青少年正处于力量素质发展的敏感期,早期的力量训练可以促进力量素质在自然增长的基础上更快提高。通过力量训练打下良好的身体素质基础,使肌肉系统、骨骼、关节、韧带做好进一步承受大负荷专项训练准备,为全面掌握柔道专项技能,提高运动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根据青少年生长发育特点和心理特征,在力量训练上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适宜力量训练体系

青少年训练大多集中在基层体校,年龄结构、训练程度、训练水平都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基层教练员带的学生多,年龄跨度大,男女队员一起训练,力量素质训练的安排必须根据队员的个体特征因人而异,区别对待。必须遵守循序渐进性和适应性原则,进行科学合理分析,处理好负荷、强度、恢复的关系,严禁对青少年使用过大力量训练手段,拔苗助长、急于求成。建立适合青少年生长发育特点的力量训练体系。

二、全面协调发展全身各肌肉群力量

青少年全身各部分肌肉的生长发育是不平衡的,大肌肉发育较早,生长速度也较快,而小肌肉发育较迟,生长速度也较慢,因此在发展大肌肉群力量的同时,也要有计划地进行小肌肉群力量和协调练习性,促进发育以利于完成更精确的动作。柔道运动技术多样、动作灵巧,除了各种大的肌肉群用力外,一些小肌肉参与必不可少。青少年肌肉中水分含量多,蛋白质较少,收缩能力较弱,耐力差,易疲劳。力量训练一定要处理好负重重量和动作完成速度的关系,练习手段多样,方法多变,全面考虑,协调发展全身各大小肌肉组织的力量。

三、多采用克服自身体重的力量练习

由于青少年队员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力量练习的负荷不宜过大,发展力量素质应以克服自身体重的力量练习为主。具体方法:(1)各种跳跃练习:单足调、跨步跳、收腹跳、蛙跳、双足跳栏架、跳深练习、连续台阶跳、摸高跳、沙坑的各种跳跃练习等;(2)腹背力量练习:仰卧起坐、仰卧侧起、背屈伸、悬垂举腿;(3)上肢力量:引体向上、斜身引体、俯卧撑、俯卧击掌;(4)综合练习:推小车、鸭子步;(5)各种摆腿练习:正踢,腿、侧踢腿、外摆腿、里合腿等。克服自身体重的力量练习方法较多,教练员在安排上要注意全面发展、形式多样,充分调动队员练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渐增阻力原则

力量训练过程中必须逐渐地增加练习的肌肉对抗的阻力,使肌肉经常在超负荷的条件下训练不断产生新的生理适应。青少年力量训练适宜采用轻负荷行进动力练习,负重练习多采用行进间练习,重量逐步增加,不宜太快,练习次数能够重复8―12次以上再增加负荷。具体可以采取:(1)轻负重提拉练习;(2)轻负重原地跳;(3)轻负重弓箭步交换跳;(4)轻负重快速挺举;(5)轻负重快速翻举;(6)弓箭步负重走;(7)负重半蹲和深蹲等。放下负重器械后迅速有效地结合徒手跑跳练习,以发展训练学生的快速力量。

五、专门性原则

力量训练的手段尽量与柔道专项力量的要求及柔道专项技术结构相一致,在身体姿势、动作幅度、动作方向、用力速度都要保持一致。抓拉布条、爬杆、拉橡皮带、两人对抗抓拉道服等方法都十分有效。充分考虑柔道项目对抗中的提、拉、抓、摔、抗等力量能力的需求程度,依据身体不同活动部位、不同动作结构、各肌肉的协调能力来安排相应的力量训练。

六、注意练习后的放松与恢复

力量训练后的疲劳消除,人体功能的恢复是每位教练员应该重视的环节。(1)注意活动性休息,在训练过程中组与组之间、更换练习项目时,适当做一些轻微的放松练习,缓解疲劳,促进恢复。(2)认真做好整理运动,使人体由紧张激烈的肌肉活动逐步过渡到安静状态,促进体能恢复。整理活动时量不宜大,尽量缓和、放松。(3)保证充足的睡眠,青少年睡眠时间与成年人比较相应要长。睡眠时全身肌肉处于放松状态,通过充足的睡眠使精神和体能得到更好的恢复。(4)采用各种物理方法温水浴、按摩、局部负压,合理的营养补充,心理疏导与调整促进疲劳的消除。

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各器官功能和成年人尚有差距,因此在力量上和成年人有所区别。不宜采用高强度大负荷的力量练习,高强度大负荷只会带来短暂的力量提高,导致训练后期上不去,训练过早中断。青少年力量应该训练负荷循序渐进,逐步增加,充分考虑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特点,结合柔道项目竞技技术,科学分析,全面考虑,以利于青少年身体健康与生长发育。通过训练打下坚实的身体素质基础,以提高青少年成才率,推进柔道竞技水平的发展。

体能训练对身体的好处第3篇

【关键词】基本技术 综合素质 青少年 举重运动员

【中图分类号】G8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190-02

引言:在我国未来的体育事业中,青少年则成为一支强大的志愿军,更会成为我国参与各项体育活动的主力成员。因此,青少年举重运动员在基本技术与综合素质方面的提高大大影响了我国的举重的成绩。由此可知,加强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基本技术与综合素质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一、基本概念的阐述

1.基于青少年的年龄段特征的分析

青少年的生长发育正处于青春期,青春期的特征主要表现在身高突增,体重迅速增加以及第二性征的发育。(1)身高与体重的变化。青少年处于青春期中,身高与体重都有明显的变化。身高和体重的变化都或多或少的影响着举重的训练,根据身高的高矮和体重的高低,将运动员分成不同程度的训练,以保证运动员身体各方面机能维持正常的运作。(2)神经系统的发展。正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的发展以趋向成熟,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过程以趋于稳定。有助于在举重训练中维持相应的平衡与稳定。(3)第二性征的出现与性成熟。青少年无论男女在青春期中都要面临着性发育与性成熟,与此同时在心理上也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我们要给予一定的帮助,帮助运动员们解决生活以及心理上的问题。

2.青少年举重运动员应具备的基本技术和综合素质

在加强举重运动员的训练时,应主要在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基本技术方面的训练,二是综合素质方面的训练。举重运动员的基本技术主要包括:(1)提起杠铃的预备姿势;(2)动作开始时的起举姿势;(3)支撑;(4)下蹲翻接铃的姿势;(5)上挺预备姿势;(6)屈膝预备动作中的姿势;(7)箭步分腿接铃姿势。接下来是举重运动员的综合素质主要包括:第一,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稳定的身体状态,也要具有良好的平衡感,强大的忍耐力与爆发力。第二,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素质,应变能力,适应能力,遇到挫折要勇于面对,要有自信心。第三,要有爱国主义精神,集体精神,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精神。

二、现代社会中青少年举重运动员基本技术与综合素质训练存在的利弊

1.青少年举重训练的优势

在青少年举重训练过程中,主要针对的是基础训练,坚实的基础训练有助于日后的力量与技术的训练。基础训练的主要目的在于加强他们自身能力的训练,并在训练中加强自身的体质与耐力。在青少年时期加强训练的优势在于青少年的学习新事物的能力最强,并且能发现自身的优缺点,改正自身不足的地方,并加紧训练以加强自身的优点,完善自身的缺点。而且,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强,适度的练习不会给身体造成严重的负担,并能及时恢复体力,重新投入到练习中,为以后的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

2.青少年举重训练的不足之处

在青少年时期加强举重练习,既有它的有利之处,同样若不处理好训练的各个方面,也会造成一些不足之处,分别在以下三方面体现出来:

2.1 训练强度规划不合理

青少年时期,正处于身体的发育时期,对于高强度的训练来说,会造成青少年身体发育延缓,更有甚者,会落下严重的病痛。举重这一项运动,是一项十分需要力量的运动,力量主要分布在腰部、腿部、臂部以及脊椎处。若每日的训练强度过大,会对身体的各部分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影响青少年身体的发育。

2.2对基本技能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举重训练过程中,主要追求更高层次技术的训练而忽略了基本技能的训练,这样对以后的训练无法起到巩固作用,其次也会损伤青少年的身体。基本技能的训练,有利于增强能力的训练,还可以加强身体的训练,那么有利于向更高层次迈进。

三、如何有效提高基本技术与综合素质

1.加强基本技术训练,打牢根基

加强基本技术的训练是十分重要的。基本技术就好比地基,只有把地基打好,所建成的大楼才会安全稳固,举重的技术和能力才会更加的牢固。

2.训练中注重运动员的全面素质发展,培养全方位人才

对于举重运动员来说,只有扎实的技术是不够的,还要注重全面素质的发展。把每一个运动员都培养成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素质,应变能力,适应能力,遇到挫折要勇于面对,自信的全方面的人才。

结论:综上所述,要根据青少年年龄段的分析,制定相应训练方法,培养运动员的基本技术与综合素质。要了解青少年训练的优势与不足,要加强改进训练中的不足与缺点,不断地改进训练方法。探索有效提高基本技术与综合素质训练的方法,帮助青少年举重运动员找到高效有利的方法,提升自己,训练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国家运动员,为祖国的运动事业更添光彩。

参考文献:

[1]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2011:12-30

[2]王步标,华明.运动生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258-310

[3]林仲英,戴光裕.举重[M].人民体育出版社.2011:43-50

体能训练对身体的好处第4篇

关键词: 广州体育学院 篮球运动员 体能训练

1.引言

篮球运动经过了百年的发展,技战术水平越来越高,观赏性也越来越强。尤其是近年来,世界篮球运动跨入了历史新纪元。高身材、高速度、高强度是现代高水平球队的特点。在国外,体能训练早已科学化,并成为运动员自觉的必修课。然而在我国,体能训练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由于对体能训练的认识模糊不清,出现了体能训练上的偏差。本文以20名广州体育学院篮球专项班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他们的体能现状,针对问题提出相关建议,旨在为高校篮球运动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2.数据与分析

运动员体能测试情况与评价体能是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体能的各组成因素相互促进,相互影响。所以身体素质是运动员体能水平的集中体现,是反映运动员体能水平的重要指标。

半场三角跑总体水平较高。男子半场三角跑的均值为8.9265,评分为60,其中最好成绩为8.375,最低成绩为9.385,均在中等水平以上。从标准差数据上来看,说明半场三角跑成绩离散程度均不高。助跑单脚摸高的男子平均成绩为75.18cm,评价分值为35分,处于中等水平。原地双脚摸高的成绩评分男子平均成绩为68.39,评价分值为30,处于中等水平,其中最好成绩为80cm,最低成绩为56cm。1分钟仰卧起坐的成绩比较好。男子平均成绩为58.58次,评价分值为54分,处于较为优秀的水平。变距折返跑的成绩评价是总体水平偏低,男子平均成绩为97.485,评价分值为25分,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3200米跑的成绩的评价是总体水平很低,男子平均成绩为14.33min,评价分值为11分,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最好成绩为12.50min,最低成绩为16.49min。

教练员在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的训练:

2.1加强耐力训练。多数教练员认识到了无氧耐力对篮球运动员的重要性,训练中的耐力训练多以无氧耐力为主,而对有氧训练重视不够。一般中锋队员身材高大,移动略慢,有氧能力直接关系到比赛中和比赛后的体能恢复。有氧能力低,比赛中经不起连续大强度对抗。教练员和中锋运动员还未深刻理解,高水平的有氧代谢能力是工作(运动和比赛)的基础和本钱。体能速度训练中不被重视的大强度速度耐力能力,恰恰是篮球专项最需要的专项运动能力。

2.2加强对体能的认识,提高重视程度,保证队员健康。教师除了做好运动训练的工作以外,另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做好球员的思想工作,激发运动员内在的积极性。要让队员了解体能在篮球运动中的重要作用,从思想上认识到体能对于篮球的技能、战术、比赛及运动员本身的健康和运动寿命都有直接的关系。

3.结语

广州体育学院篮球专项学生半场三角跑总体水平较高,均在中等水平以上,半场三角跑成绩离散程度均不高;助跑单脚摸高的男子平均成绩处于中等水平;原地双脚摸高的成绩评分男子平均成绩中等水平;1分钟仰卧起坐的成绩比较好,处于较为优秀的水平;变距折返跑的成绩评价是总体水平偏低,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3200米跑的成绩的评价是总体水平很低。

广州体育学院篮球体能训练要加强耐力训练、特别注重柔韧性和协调性训练,使运动员体能更加均衡、加深学生对体能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正确运用动力,让队员走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赛场。

参考文献:

[1]王保成,匡鲁彬.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基本理论与内容[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9.

[2]王保成,匡鲁彬.我国篮球运动体能训练中存在的几个问题[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3.

[3]张传义.中美优秀大学生篮球运动员身体形态及技术指标的比较[J]体育与科学,2004,9.

体能训练对身体的好处第5篇

1什么是形体训练

所谓形体训练简单来说就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锻炼、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塑造学生的体形。形体训练既可以运用体育器材也可以空手进行。通过帮助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可以加强学生对身体的控制能力、变现能力还有应变能力。形体训练的内容比较复杂,但是总体来说形体训练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即姿态、把杆、舞姿组合还有动作组合。通过这些训练可以明显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有针对性的训练学生的身体部位,提高学生的身体灵活性和协调性,帮助学生更好的处理面临的问题。

2形体训练的积极作用

通过形体训练可以明显改善学生的身体条件,帮助学生更好的应对繁重的学习任务。在塑造学生身形方面,形体训练的主要内容就是训练学生坐立、行走还有站立的姿态,通过有意识的训练可以让学生拥有更让人舒服的身形,令人赏心悦目。而形体训练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稳定性。在形体训练的过程之中,教师会有针对性的训练学生抬头、挺胸还有收腹等动作。通过长期持续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拥有端庄的气质,同时还可以有效的改善学生因为不良的生活习惯而对身体造成的损伤。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方面,通过形体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拥有更好的身体素质。通过拉肩、压腿还有韧带训练等方式可以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学生的身体灵活性和协调性得到比较大的提高。同时在形体训练的帮助之下学生的关节柔韧性还有弹性等也都会得到明显的改善。而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免疫能力。免疫能力的提高则能够让学生少受疾病的侵扰。形体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细胞的再生能力,提高细胞的弹性,让学生的肌肤变得细腻光滑紧致有弹性,这是健美操形体训练的一个重要功能。另外通过健美操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一般都会得到明显的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等也都会得到有效的锻炼。形体训练的过程之中是有音乐的,音乐可以帮助学生感受律动,让学生的动作更加富有节奏感。这样一来慢慢的学生就会沉浸到一种意境之中,通过长期持续的练习学生的心灵会得到明显的升华,这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3在高中进行健美操教学和形体训练的必要性

有调查研究表明,我国学生的身体素质呈现每况愈下的趋势。大范围的调查数据表明高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已经大不如前,短跑、长跑还有肺活量等项目的数据表明改革体育教学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已经刻不容缓。而传统体育项目很难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兴趣作为保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质量也会很难有保证。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我们就需要健美操。健美操以其独特的魅力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学生的欢迎和喜爱,因此在高中体育教学之中的健美操教学可以比较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健美操教学过程之中是有音乐配合的,因此在训练的过程之中学生比较容易产生愉悦的情绪,同时在音乐的帮助之下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都会有比较明显的提高。学生通过将动作和音乐进行磨合可以更好的拥有节奏感,学生的协调性和创新能力也会得到一定的提高。此外健美操教学过程之中可以对学生的行为举止进行熏陶,帮助学生变得更加的高雅和优秀。学生的身心在教学的过程之中会得到比较好的发展,无形之中学生的气质也就会更加的突出。

4对高中健美操教学和训练中形体训练的建议

4.1注意把杆练习

把杆练习是形体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把杆训练可以帮助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让学生的身体形态变得更加的优秀。在把杆训练之中有站立、屈伸还有压腿和踢腿等,同时身体的波浪练习也是形体训练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些锻炼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肌肉的协调性,强化腿部肌肉等的柔韧性,帮助提高学生身体的灵活性,同时还能够促进学生身体的运动感觉的提升。因此在把杆练习的过程之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提出比较高的要求,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教师还需要制定严格的考核评价制度,这样可以帮助教师及时准确的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4.2注意地面训练

所谓地面训练就是训练学生的仰卧吸腿等,同时还有勾绷脚背等内容。这些训练可以帮助学生的身体线条变得更加的优雅和富有魅力,同时还可以帮助解决学生肌肉横向发展的问题。因此可以说地面训练是学生身体线条训练的关键所在。通过地面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以后的专业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技能使用能力。在训练的时候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肌肉情况,学生的发力和肌肉的发育变化都是教师需要仔细观察的。

4.3注意舞姿组合训练

舞姿组合训练是健美操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健美操是体育、音乐还有舞蹈的组成大,是总体来说音乐和舞蹈是健美操的主要内容。而舞姿训练就是让学生的各种零散技能有一个集中组合的机会,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练习内容。

4.4在合适的时间选择合适的训练内容

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训练内容都会对学生的训练成果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教师应该选择难度比较低的内容进行训练,同时有意识的释放拉长学生的训练时间。必要的话可以对这些学生的训练进行专门辅导。

4.5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

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对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都会产生明显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注意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以此促进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的提高。在训练场地上,教师可以有意识的多安装几面大镜子让学生更好的观察自己,同时也可以在训练场上防止一些水果等方便学生取食,这样可以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5结语

体能训练对身体的好处第6篇

【关键词】军校学员;训练伤;防治

一、造成训练伤发生的因素

(一)主观因素

1.对待学习与训练的态度不正确。军校学员大多数是地方高中生入伍,入学之初在他们心中,大学就应该以学习为主,将主要精力放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甚至认为训练是不务正业,浪费时间,对训练有抵触情绪,尤其是在新训期间,不少新学员受不了高强度的训练而萌生甚至提出退学的想法。这样在训练时难免会三心二意,发生意外训练伤。

2.体能基础薄弱,对训练产生畏难情绪。由于成长环境和个人体质的因素,每名学员入学初的体能基础都有一定差异。而体能较差的学员往往易产生自卑、畏难等心理,对自己信心不足,对待训练不积极,甚至是逃避训练。

3.高估自身能力,炫耀、虚荣心理作祟。这种情况多发生于日常训练中,部分学员认为对训练项目已经很熟悉了,急于在同学面前表现,忽略了训练时应落实的防护措施,从而发生训练伤。

(二)客观因素

1.身体不适应。该现象多发生在新学员身上或者寒暑假回校后,长期放松的生理机能没有及时调动起来,不适应大强度的训练。随着训练的增加,其运动素质、身体形态结构、身体机能都会发生适应性改变。

2.准备活动不充分。训练损伤实际上是一种运动损伤,相对于地方高校大学生的体育训练,军校学员训练伤病更为明显,而准备活动不充分成为造成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军校学员虽然经常组织军事训练,但由于没有系统专业的训练知识,对训练前的热身活动没有足够重视。

3.技术动作训练缺少科学性。以队列、越野跑、器械、障碍跑等为主的军事强化训练科目,其技术性较强。新学员体能水平较低,对科目的训练要点掌握慢,但迫于训练效果往往狠练猛练。另外,很多教练员只重视结果,想通过长时间、大强度的训练形式来达到训练要求,而忽略了完成动作要领的要求。例如常见的队列训练中学员需要不断的重复动态和静态的动作,很容易造成腿部的肌肉和关节的积累性损伤。

4.强度过大及积累。练伤可归纳为两方面:一是由于强度过大引起急性伤,二是因长期的积累引起慢性伤。急性伤害往往发生在跑、器械以及武术等科目的训练中,动作幅度过大或不规范会引起上下肢急性的扭挫伤、 拉伤甚至是骨折。慢性积累性伤害多发生在队列训练中,长时间的站立会造成腿部静脉曲张、甲沟炎 等,另外长时间静力性肌肉收缩以及环境因素,训练中的晕厥现象成为训练中的主要伤病。

5.防护措施薄弱。训练期间因外部 设施引起的损伤时常发生,主要包括器械使用不当、 场地不符合要求、保护措施不到位。另外,训练期间,医务监督是容易忽略的方面。军校学员及教练员往往抱着战斗精神进行训练,严重忽视训练伤害的救治,一旦发生急性损伤很难得到及时处理,而出现慢性损伤的学员也带伤训练,最终事倍功半。

二、训练伤的预防

(一)加强学员心理素质培养。使学员明确训练的目的和意义,并根据不同学员的身体素质,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和手段,进行分层次、有针对性的训练,提高学员心理适应能力,充分调动其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做好学员心理辅导工作,帮助学员克服训练中存在的紧张和恐惧心理,减轻学员心理压力,增强自信心。

(二)认真做好训练前的准备工作。准备活动不充分,可能是引起训练中骨关节和肌肉韧带拉伤的主要原因。因此应加强训练前学员准备工作检查,如训练服、鞋袜等是否符合训练要求,并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三)采用科学的训练方法。应遵循有目的、有步骤、先易后难、先简后繁和循序渐进的科学训练原则,制定训练计划,周密组织实施训练,合理安排训练强度和密度。

(四)加强军事训练动作技术指导。训练前教员应耐心讲解并示范军事训练动作、 训练方法和技巧等,使学员熟练掌握各科目技术动作和 要领。

(五)加强军事训练医务监督。做好训练场地的医疗保障和卫生监督,对训练场地设施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和维修;在训练过程中随时检查安全保护措施落实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对动作复杂、技术不易掌 握的训练项目,以及身体素质较差学员,应有相应的重点防护措施;对学员开展训练伤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指导学员做好训练伤预防和自我保护。

三、伤后治疗及恢复措施

损伤后恢复对于学员身体健康和后期的训练具有重要意义。恢复措施以停训休息为主,这就造成训练的延误并且恢复效果较差。在损伤恢复阶段采用传统中医手段,并加以适当的按摩手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开放性的损伤可通过包扎缝合达到止血的目的。及时处理防止伤口的感染和恶化。

(2)对于闭合性损伤包括关节错位、软组织损伤等可通过常见的药膏涂抹,促进患处血液循环加速消肿同时可减轻伤员的痛苦。同时配合适当的按摩手法可以缩短恢复时间。

(3)软组织损伤包括肌肉、韧带的拉伤、挫伤等前期通过冷疗法,促进损伤部位 血管收缩,防止伤口的充血。后期可以通过热敷的 方式消肿散结。

(4)关节错位是训练中常见的损伤, 包括踝关节、肩关节甚至脊椎的关节错位,一旦发生 关节错位,要适当的固定,并尽早进行复位,如果现 场处理不好需尽早就医。复位后的恢复阶段需注意 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修复和愈合,并进行适当的功能 锻炼避免关节僵硬。

(5)骨折是训练损伤中较为严重的,一旦发生最重要的是要避免二次伤害。处理骨折时先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不同处理,闭合性损伤可加以冷处理防止肿胀;开放性损伤先进行压迫止血防止失血过多。对于损伤严重的部位要及时固定 并尽早就医。

四、总结

军事院校体技能训练阶段要注意预防和及时处理学员的损伤,这就要求从认识到致伤原因入手,通过分析不同科目容易造成哪些损伤,来降低学员训练损伤的发生。同时,伤病一旦发生要及时治疗,避免伤病进一步恶化,后期的恢复对未来的训练效果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军事院校强化训练阶段学员训练损伤的分析与预防

杨 杰(武警学院消防指挥系,河北廊坊 065000)中图分类号:R1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077(2014)09-0084-04

体能训练对身体的好处第7篇

摘 要 为了强化国民素质,提升身体机能,我国开始对全民进行业余体育训练的号召。但是在体育锻炼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运动损伤的情况,运动损伤如果不能及时处理非常有可能引起更加严重的后果,因此要对损伤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升体育训练的健康性,降低体育训练的危险性,是全民健身和运动能够在较为安全的范围内进行。

关键词 业余 体育训练 运动损伤 预防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的生活压力增加,因此健康情况也令人堪忧。体育锻炼不仅仅能够让人的精神得到放松,还能提升身体素质,很多地区已经开展了全民运动的活动,全民运动更加关注的是业余体育运动。业余体育训练从含义上来看就是人们在业余时间进行的体育训练,很多参与业余体育训练的人,并没有经过专业的学习,也没有过多的技巧,这样一些身体素质不好的人就很可能对运动的把握不恰当,导致不同的地位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情况。对于体育训练的人来讲,受伤会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只有对体育运动损伤进行正常的观察和原因的寻找,才能在运动过程中进行更好的预防和治疗,避免更多损伤的出现。

一、业余体育训练中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分析

(一)主观因素

在运动损伤出现的过程中,主观因素占据了较大的比重,并且很多人在体育训练的过程中,并为能建立起安全意识,对运动损伤也缺少认识。预防运动损伤的程度不高,经过对很多运动损伤人士的分析和调查能够发现,损伤以后基本是治疗结束,并没有对发生的原因进行总结和分析,并且在下次运动中也没有对此进行关注,进一步影响了业余体育训练者在训练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缺乏热身运动的因素

在运动之前需要做好热身和准备工作,业余体育训练需要更多的准备工作,这一点非常重要,但是很多人员在运动以前并没有做好又准备工作,准备也不够充分。这样的不充分情况就会导致在运动过程中出现某些内部感官和自身运动神经不协调的情况,全身的运动组织还没有运动起来,肌肉在这样的情况下适应性和伸展性和运动的程度不能相匹配,进而导致运动损伤的可能性增加。

(三)运动过度和运动场地的因素

正常来讲,业余体育训练过程出现运动损伤的另一个原因运动过度的情况,这种过度的发生主要是运动频率非常大,运动的时间也比较长。换一种角度来看,过度运动就是参加业余的体育训练人员所做的运动和自身的身体条件出现了不符合的现象,身体素质也不能承载自己的运动量,由此所导致的问题是身体并没有在充分的休息的情况下仍然运动,还有一些人员不顾及自己的身体极限,选择了不适宜自己的运动项目,这种过度运动和运动选择不当对于业余体育训练人员来讲,势必造成运动损伤问题的出现。

运动场地是人们运动的自然辅助,不恰当的场地可能会导致运动损伤情况的出现。一些运动场地的地面会出现一些很小的碎石或者障碍物,运动受阻,还有一些场地运动器械的安装比较小也不是十分牢固,并且运动器械设备在不符合条件的情况承受不该有的运动项目,这些是造成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在下雨天或者是光线不足的情况下也会引起运动损伤。一些运动人员才加业余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因为自身的身体条件比较差,身体患有其他的疾病,并且疾病在康复的初期也没有得到更好的休息,就开始进行业余体育训练,在体育训练中还会嬉笑打闹,不同的动作和不规范的动作都存在训练之中,这些情况在运动中就会造成运动损伤情况的出现。

二、业余体育训练过程中运动损伤的预防工作分析

当前,人们进行体育锻炼,能够放松人们的心情和精神,还能让身体素质得到强化,但是出现运动损伤就可能耽误运动者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因此要进行运动损伤的预防工作。这项工作在运动过程中十分重要,能够有效的避免一些运动损伤情况的出现,保障人们运动的安全性。从当前我国体育业余训练的情况来看,运动损伤的预防工作还具有一定的问题,因此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对运动损伤预防进行有效的处理。

(一)强化对训练人员的思想教育

一般来讲,人们在业余体育训练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运动损伤的情况,根据本文的论述,其中主观原因也是造成损伤出现的一个因素,因此要对运动人员进行思想上的教育,使其树立起正确的意识,争取在运动过程中能够保护自己,保障自己在安全的范围之内。运动者要自己学习一些关于体育锻炼的常识和知识,减少过度运动的情况,身体不适的状态下也需要减少运动。强化思想教育可以参与到一些体育训练班中去学习,人们也可以自发的组织起体育训练俱乐部,相互沟通和交流,分享知识和经验,以此提升彼此在业余体育训练过程中的认识。了解体育损伤出现的原因,了解自己要在怎样的情况下进行体育训练,并且强化思想教育工作,让人们的意识和综合素质都能够有效的增加,以免在进行业余体育训练的过程再次出现运动损伤的情况。

(二)完善体育运动的方式方法

不恰当的方式也是引起体育损伤的主要原因,很多业余的体育训练人员并没有经过系统的训练,也没有掌握完善的技巧和方法,因此在一般情况下,要进行体育技巧训练的学习才能避免出现运动损伤的情况,也才能让业余体育锻炼得到安全方面的保障。在体育训练的过程中,要尽量减少运动器官以及运动组织负荷过大的情况,需要采取的是从易到难,从轻到重的训练方式,让体育训练的负荷不断的增加。在训练开始之前,训练人员需要对体育项目训练的理论有一定的了解,并且也采取综合性的办法进行组织训练,对自己的身w情况进行监督,了解能够承受的身体负荷,并且及时的分析出在运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变化情况。参与到体育训练班中了解体育训练出现损伤的处理情况,并且在进行训练之前就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能够让自身的血液和肌肉得到准备,刺激血液循环,关节也要有更强的柔韧性,大脑皮层更需要处于兴奋的状态下,这样也能够适应体育运动状态,避免出现运动损伤的情况。放松活动也是体育训练过程中必备的,放松主要是在训练以后要进行一定的修整,让体温、心跳的频率以及呼吸和肌肉的反应都能够恢复到身体以前的水平上。放松性活动中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做好充分的牵引训练,让紧张的肌肉得到有效的放松和恢复,等到平稳状态以后,就能够让体内因为无氧训练所导致的乳酸含量减少,避免了因为运动过多所出现的酸疼现象。

(三)医疗措施和自我保护意识的提升

在体育运动中如果出现了运动损伤的情况要及时的治疗,避免耽误最佳时机,并且还要了解不同损伤的不同医疗措施,这样才能对发生的身体不适进行更加有效的缓解,如果出现的损伤自己不能处置就需要及时的寻找医生,在不了解身体损伤情况的情况下不可轻举妄动。强化对身体易损伤部位的保护力度,例如,脚踝,关节等等,时刻关注运动中自身的反应情况,便于及时的避免和制止运动损伤情况的出现,减少可能发生的伤害程度。

预防的关键性措施就是要有专业人士的宣传和辅导,将运动过程中的损伤降低到最小,因此体育训练者可以请专业的教练对其锻炼的项目进行指导,了解此项运动存在的安全隐患,然后在尽量避开隐患的情况下进行正确的锻炼。业余训练的主要目标是增强身体机能,可以在此目标达成以后再去关注参与不同项目的比赛中,这样对调动训练的积极性有良好的促进性作用,因此时候在训练中需要将健康性放在第一的位置上,运动训练出现损伤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违背了最初的运动理念,没有树立起正确的态度,因此在训练以前需要做好自己的思想工作。

(四)运动场地的完善和损伤后的反思

体能训练对身体的好处第8篇

关键词:运动损伤;学校体育;体系训练;预防措施

一、什么是体育运动损伤

体育运动损伤泛指在体育运动进行的过程中受到的各种各样的损伤。学生是学校体育训练运动损伤的主要对象,不同的因素例如不同的训练项目或者不同的学生身体素质等会导致损伤的部位有所不同。

二、学校体育训练中运动损伤的原因分析

(一)没有做好充分合理的运动前准备活动

为了增强身体各器官系统的活动功能,提高人体中枢神经的兴奋性,学生在进行各项体育训练之前必须做好相应的热身准备活动,因为合理充分的运动前准备活动能够使身体状态从相对静止慢慢转化为相对紧张。如果没有做好合理充分的运动前准备活动,学生身体的各个器官系统功能就不能得到合理发挥,中枢神经系统没有足够的兴奋,身体还是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这样一来,一旦进入到紧张的体育训练过程中,学生的肌肉伸展性和弹性较差,身体各部位的协调性也会很差。[1]没有合理相应的运动前准备活动也会造成学生对所即将进行的体育活动认识不充分,在体育训练运动过程中学生就不能很好的把握运动强度,这样也很容易造成运动损伤。

(二)不在状态的身体功能和心理机能

状态不好的身体功能和心理机能同样也会导致学生的身体在体育训练项目中受到损伤。如果学生长时间没有充足的睡眠或者睡眠质量较差,或者是伤病初愈身体没有得到很好恢复,又或者是由于长时间运动导致肌肉经常性处于疲劳状态,这些都将导致学生的身体各部位协调性和运动的准确性变差、注意力不集中,在这种身体状况下的学生在体育训练中就很容易受到各类损伤。此外,体育训练过程中的损伤也会与学生的心理状态有一定关系。学生情绪低落、意志消沉、胆怯犹豫或者对运动抗拒都会造成学生在体育训练过程中受到损伤。

(三)学生在进行体育运动过程中的动作违背生理特点

如果在正在进行中的体育训练中,学生的动作本身违背人体生理特点或者某项体育运动本身存在违背人体身体特点的动作都会对学生造成损伤。比如在体育运动训练中,学生做出一些错误的动作导致自身身体部位发生摩擦或者与他人发生碰撞都会造成损伤,又或者某项体育运动本身由于其动作安排不合理造成学生身体难以适应,也会对学生在体育训练中造成损伤。

三、学生体育训练中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

(一)应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让学生对运动损伤有一定认识

体育教师应该对教材内容深刻钻研,对将要进行的训练内容进行合理安排,认真准备课程资料和训练设备,对学生身体特点有充分了解,对容易构成损伤的项目和容易损伤的身体部位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于预防,应该尽量避免过于单一的训练方法,追求体育训练的全面性。同时作为体育工作者还应该多了解一些运动保健知识,了解运动损伤的程度及结果,把已经出现的损伤危害降到最低。

(二)必须在进行体育训练前做好合理充分的准备活动

学生应该树立热身准备活动的意识,根据训练内容的不同,准备活动分为一般性的准备活动或者和有针对性的预备活动。需要注意的是准备活动的时间距离正式训练的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因为间隔过久造成身体机能又回到准备前状态从而失去了准备活动的意义。[2]如果体育训练比赛时间较长需要中场休息或者下半场需要更换项目时,也需要做有针对性的专项准备活动。体育训练结束后要注意放松身体,从而使紧张的肌肉和精神有充足的休息,以保持良好的身体和精神状态,为以后的运动训练做好准备。

(三)提高学生的保护和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学生对运动训练的良好心理适应能力

对学生保护和自我保护意识的树立应该着眼于每一项具体的运动训练。因为体育训练是由自然人参与的大众型活动,并且项目不同人数不同激烈程度也不尽相同,所以在训练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偶然性的事件,这个时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保护别人和自我保o的思想,比如在篮球运动中,需要学生双手紧紧持球,以免篮球从手中滑脱对他人造成损害,同时还要时刻注意球的运动轨迹以及其他队员的身置,以免被篮球击中或者与其他队员发生激烈碰撞。并且对于学生而言,大都是在无数次的体育训练中找到最适合自身状态的练习,所以学生也应该有一个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以最好的状态面对反复枯燥的练习从而最大限度提升自身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