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小学班级管理策略

小学班级管理策略赏析八篇

时间:2023-12-06 11:29:01

小学班级管理策略

小学班级管理策略第1篇

一、从细处入手,密切师生情感

作为班级管理者,首先必须要有从细微处入手的工作意识,能够理清班级管理工作的千头万绪,并能够分清这些工作的轻重主次。班级管理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班主任,在熟知班中事务的同时,也要详细了解自己所管理的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包括他们的个性、家庭、及学习情况。唯如此,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才能够做到有的放矢,才不会盲目。此外,班主任在从事班级管理工作初期,必须要用心尽快地记住每一位学生的姓名。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这样也更有利于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从严处入手,培养学生习惯

小学生由于身心发展依旧处于初级阶段,认知和理解水平还不高,自制力也较差,因此在平时的班级生活中难免会出现与教师的预期不符的行为现象。这时作为教育管理者,一定要本着为学生负责的态度,从严处入手,纠正学生的失当的或者是错误的做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切记因学生年龄偏小而纵容包庇他们的错误行为。另外,班主任要将严格要求与关爱很好地结合起来,做到严出于爱,爱寓于严,爱而不纵,严而不凶。班主任要面向全体,奖惩分明,一视同仁,不将学生分好分坏、厚此薄彼。

三、关注学生发展,包容学生个性

小学阶段,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应该多进行赏识教育,鼓励学生的优点,关注学生发展,包容学生个性。小学生是一个活泼向上、充满朝气的群体,他们有着雪一样纯净的心灵,对万事万物充满了无限的好奇。在新的历史时期,小学生有表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生理发育加快,自主意识增强,随着生理发育的提前,加速了心理发展:自我意识觉醒,要求人们尊重的意识随之增强。随着社会的开放,各种信息的涌进,社会价值的多元化,大众传播媒介的增多,影视文化影响加大,加之人们消费观念的变革,导致学生思想亦趋于复杂。这些都需要班级管理者在工作中予以充分重视。在平时的学校生活中,当学生出现不遵守校纪校规的行为时,如说脏话、不讲究卫生,甚至是打架等等。作为班级管理者,应该正确认识和对待学生身上出现的问题,正确认识自己的角色,做好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和学生成长进步的推动者,努力为学生个性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空间,为学生好奇心的成长疏松土壤。在处理学生问题上,做到“严中有宽”,重教育轻惩处,重视过程性评价,着眼学生未来的发展。给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舞台,培养学生自尊、自重、自强不息、勇为人先的精神。

四、建设班级文化,提升发展内涵

班级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班级文化对于班级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引擎作用。班级文化表现在多个方面,它可以反映在班级环境的布置,班级的学风,班级成员间的关系、师生间的关系,学生的课余生活等方面。当一个班集体能够形成自己的文化的时候,班级的每个成员都会自觉的去遵守和维护这种文化,并且以此为自豪。这时,班级管理工作就走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不需要班级管理者的太多的外力的干预和控制,班级成员都能够尽心尽力地按照班级文化的指引作为。此时的班级发展不仅有了新的高度,而且有了新的内容。当然,班级文化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管理者只有在平时的工作中多总结经验,多思考方法,精益求精,敢于尝试,能够以高瞻远瞩的姿态分析班级的发展趋向,将以文化促发展的理念渗透到班级管理的各个细节,在辛勤地浇水施肥中等待花朵的绽放。

小学班级管理策略第2篇

管理好小学班级工作,班主任需要付出辛勤的劳动,更要根据小学生自身发展的特点制定一些管理策略,掌握一定的管理技巧。

一、爱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爱”是班主任管理班级学生的一个特殊秘密武器。

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大家庭,要让这个家庭充满温馨、和睦的气氛,需要班主任这个“大家长”努力营造。教师“爱”学生,首先要懂学生。班里学生的兴趣爱好是什么、性格特点怎么样、家庭氛围如何等等都需要了如指掌,尤其是班里的一些“困难”学生,更要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多多给予关爱,及时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教师“爱”学生还要爱得公平。小学生大都心思单纯,若是哪一位老师“偏爱”某一位学生,那么就会给班级管理带来一定的麻烦,那些没被“偏爱”的学生对老师自然会心存不满。所以,班主任对学生要施以爱,但要爱得公平、公正,做到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二、班级规章制度

对于小学班级管理,班主任更要做到制度化,让学生有章可循,从小就培养学生知礼仪、守纪律。为了学生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班集体组建后,就应该制定一系列的班规、班级公约等规章制度。这些东西的制定可参考学校的校规,组织全班学生从各个方面进行讨论交流,条件允许的话可以邀请家长委员会成员进行协商。

班级的规章制度制定出来并不是作为摆设用的,要真真切切用起来,对于其中的每一项条款班主任都应该让学生达到“令行禁止”的程度,从小就在学生的思想里种下遵纪守法的种子。

三、赏识与奖励教育

赏识与奖励就像是孩子的营养剂,是学生渴望从老师那里获得的精神需求。每一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地方,在教育学生的时候,教师要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他们,发现他们的优点并将其“发扬光大”,而对待他们的错误不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采用和谐一点的方式给他们提出来。要让赏识的精神充满整个班级,学生自然也会受到老师的影响,对待同学也会多一点友善,班级气氛将会更加和谐。

除了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一定的奖励也是必不可少的。精神需求很重要,但物质奖励更直接,它是摸得着看得见的东西,不管奖励的东西是大是小,它代表的是一种荣誉与成功,当学生得到老师的奖励时,他也会更加认可自己的老师,更加配合老师的工作。另外,老师对学生做出的奖励承诺一定要按时兑现,不然将会有“说谎”的嫌疑,使学生失去对老师的信任,那对班级的管理无疑是最有害的。

四、成立班委会,培养班干部

小学班级管理策略第3篇

关键字:农村小学 班级 管理策略

农村小学教育一直以来都是国家九年义务教育中的核心,农村小学教育作为进入正式接受国家教育的开端,其可以说是整个教育中的中心。但是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渐深入,我们可以发现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性格也可以出现了叛逆“症状”。所以要想促进农村小学的教育质量,必须要把工作内容复杂繁重的班级管理工作做好。作为农村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是班级管理工作中的领导者,如何建造一个适合学生发展的班级,带领学生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当前教育中一个关键的任务。那么如何进行农村小学班级管理有效化,就必须对农村小学的现状进行全面分析,根据现状采取策略,确保农村小学的教育能够与时俱进,与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接轨。

一.现阶段我国农村小学班级的现状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农村的孩子早当家”,所以无可否认现阶段我国农村小学的大部分学生都是懂事的,遵守小学法则和学校规章制度,认真完成老师所给的学习任务。但是,作为一个班级而言,老师管理的不止是这一大部分听话的学生,还有一小部分不让老师省心的学生,这些学生有些生活不能自理,缺乏学习自觉性,有些态度懒散,不听从老师教导,更有甚者粘上了不良嗜好,学会了拉帮结派打架,抽烟等。如果这一小部分学生不能好好地进行管理教育,不但会对班级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如果不及早对这些学生进行教育,会影响他们以后的学习甚至人生。而导致这一小部分学生小小年纪就染上了不良习惯的原因有三:一是因为家长自身文化素质地下,对书本的知识处于一知半解的局面,无法对孩子的学习进行细致分析,导致孩子没有得到正确的教导,从而失去学习的信心。二是因为对孩子的过于溺爱,虽然现在是二十一世纪,但是“重男轻女”思想依然存在。三是因为大部分的学生都是留守儿童,父母由于长年在外谋生,导致孩子一般都是由不识字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带,他们的教育模式与现在的截然不同,但是由于孩子长期与他们接触,这种隔代教育就会潜移默化地在孩子心中生根,随之而之就会养成一些不好的习惯。

二.采取相应的班级管理策略

(一)调动班级自主管理的积极性

要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首要就得找到能诱发并引发学生自主管理动机。少先队是农村小学里面比较突出的校园队伍,教师们可以通过少先队的宣传作用,宣传一些与学生相关的班级活动,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去,共同为班集体荣誉努力。其次,还可以通过建立班级“职位轮岗制”,全班同学轮流担任各个职务,这样不但能让同学学会换位思考,更重要的是能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去,形成“班级管理,人人有责”的班级氛围。那些平日认为自己是“差生”的同学也在管理的过程中找回了自信,相信自己也可以很棒。再次,学生可以通过对自己同学的了解,采集各方面建议,建立班规,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班规的制定对班级进一步的了解,并从中感受到自己作为班级的一份子,自己该如何去做。

(二)促进班主任与学生的交流有效化

“谈话式”交流方法是农村小学里面班主任用得最多的教育方法,但是,交流是否有效,是否能触动学生,直接关系到班级管理能否成功进行。所以作为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要特别注重与学生的交流方式,一些“慈母”型老师,对待违纪学生总是苦口婆心,没完没了地说一大堆对于小学生来说还是难以理解的“大道理”,导致学生只是应付式的认个错,并没有从根本上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还有一些“严父”型老师,学生犯错,不问对错,总是劈头盖脸一顿狠批,语言尖锐,毫无学生插话空间,这种方式往往会引发学生的抗拒心,不但没有用心去分析自己有没有做错,还会产生对老师的厌恶感。对于农村小学里面这些淳朴学生,更适合的是“朋友”型交流方式,老师可以以朋友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劝告式”教育,教育与聊天相结合,拉近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感,那么学生自然而然就能更容易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班级有效管理自然也能更容易进行。

(三)合理示弱激发责任感

对于农村小学里那一小部分骄横跋扈的学生,让很多的老师都素手无策,他们不“吃硬”也不“吃软”,对老师所说的大道理或者严厉批评都不放在眼里,不但知错不改,还屡教屡犯。面对这样的学生,老师们可以在他们面前尝试一下表示出自己的无助,激发他们的责任感。例如:老师可以在拿沉重作业本去教室的途中,显示疲惫的神情,并向他们请求帮助,这些孩子虽然骄横但是内心里还是善良的,特别是那些自称“义气当头”的学生,他们看到老师需要帮助,肯定会伸出援手的,那么老师就可以抓住这个机会跟他们套近乎,那么这些学生就会在以后的班级管理中降低对老师的抗拒力了。

(四)深入分析了解每个学生,扬长避短

每个学生因为从小受到不同环境的影响,他们存在着各方面的差异性。老师可以从这些差异性入手对学生个性和性格进行分析,找到适合其的教育方式,进行有效教学。对学生有了全面了解后,老师就可以帮助学生在集体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合适位置,比如喜欢运动的,就可让其在运动会中发挥自己的才华;喜欢文章的,就可以让其写一些小文章给同学们欣赏;喜欢服务大家的,可以让其担任一些职务等。通过这些行为让每个同学都可以扬长避短,增强信心,从而更有效地进行班级管理。

三、结语

搞好农村小学教育的基础是班级管理的有效进行,如果教育策略一味的固守不化,其所带来的效果是绝对有限的。因此让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体,让班级成为学生展示的舞台,打造一个能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班级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宋茂蕾;小学传统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成功(教育)

[2]索朗顿珠;浅谈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J];教育教学论坛

小学班级管理策略第4篇

关键词:新时期;农村小学;班级管理;策略

在一所学校里,班级是最基本的组织形式。而作为班级管理者――班主任无疑要做好学生的领导和管理工作。随着“学讲计划”的开展和新教育实验的实施,这也给新时期的农村小学带来了许多发展机遇,当然这里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惑,因为农村小学师资队伍和办学条件与城镇学校还存在一定差距,所以这就需要农村小学班主任能找到具体策略抓好班级的管理工作,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抓好学校的全面教育教学工作。下面笔者就从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具体做法,供广大农村小学班级管理者参考与指正。

一、学校领导要切实做好班主任的思想工作

目前,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都出台了一系列班主任管理条例,学校每学期也都和班主任签订许多关于教育教学管理的责任状,但这些措施的效果却不太明显。这里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教育主管部门缺乏检查和监督力度,二是学校与学生家庭之间存在一些激烈的矛盾,比如关于教师惩戒学生问题,在工作中学校领导要求教师管理好学生,但是却不能触到体罚和变相体罚的底线,这也给教师心里带来了许多困惑。尽管如此,作为学校的领导者和组织者,还应站在“一切为了学生”的高度,对学校的管理工作充满信心,让班主任明确自己的职责和担当,真正做好教书育人工作,而不辜负社会和学生家长对教育的期望。

二、学校领导要加强对班主任的管理和培训

从大量的调查和走访中,笔者发现目前农村小学班主任形成了两极分化现象:一是农村小学班主任老龄化严重,他们工作时间长,也做了好多年的班级管理工作,但是在新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教学的改革,许多年龄偏大的班主任依然抱着以前的看、管、罚的老方法,显然他们的做法已不能适应如今的教学改革需要了;另一方面,一批新工作的年轻班主任思想工作还不稳定,加之农村小学的学生家庭教育严重缺失,学生与家长配合力度还不够深入,所以在管理中他们会遇到许多困惑,为此,在这一时期作为学校领导者,必须对相关的班主任进行管理和培训。

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爱”是永恒不变的主题,但怎样让教师们共同寻找曾经丢失的“爱”,找到能与新时期接轨的管理方法?笔者认为首先让班主任学习新时期的班级管理理论,让他们从名家的论著中学习新的管理工作方法用于实践,在我们学校里就要求教师从不同的层次分别阅读有关论著。其中有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李镇西的《做最好的班主任》、李庾南的《轻轻松松做班主任》……通过阅读和实践,让他们从现实中探索班级管理的新途径,让他们从点滴收获中尝到付出汗水所得到的收获,所以在对班主任的教育培训过程中,不能老生常谈,更不能摆花架子,而应脚踏实地地从实际出发,教育班主任真正做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班主任的管理水平。

三、班主任要为“家校”合作搭建好桥梁

事实证明,学校管理离不开“家校”合作,特别是目前农村小学生家长大都早出晚归地去打工,把子女交给爷爷、奶奶等老人看管,这样班主任与学生监护人就缺乏了有效的沟通,从而也影响学校与家长的联系,所以在农村小学的班级管理中更要重视探寻家校工作的新路径,激发家长参与对学校、子女的管理热情,这样才会更好地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

近年来,我们学校始终坚持做好“家校”沟通工作。首先在班级成立“家长工作委员会”,主要通过家长自荐、教师推选一些比较负责的学生家长长期与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保持联系,在每一个学期学校领导都和“家长工作委员会”成员探讨管理学生的策略,与此同时,我们还多次聘请教育专家给家长举办《家长大讲堂》讲座,让他们明白在教育子女过程中家长的习惯、素质对学生的影响。总之,通过家长参与到班级管理之后,班主任不仅感觉工作轻松了,而且化解了许多误会,这些方式自然也激发了班主任工作的情感。

四、班主任要多给孩子创造参与锻炼的机会

著名诗人郭沫若说:“人是活的,书是死的。活人读死书,可以把书读活。死书读活人,可以把人读死。”所以在对小学生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和学科教师不能只盯着学生的考试分数,而应放开学生的手脚,让他们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

在学校这片土壤里,要想给学生带来真正的快乐的生活,教师除了要解放思想,改进教学方式,还可以结合每学期中的有关特殊节日,让他们自发组织开展一系列活动,来锻炼他们的表现能力。如,在去年的学校元旦庆新年会演中,我就让学生自主商议选择节目的内容与形式,最后学生将节目定为合唱,只要想参加的学生都可以报名,结果学生的热情空前高涨。但是在节目排练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想不到的问题,因为有一些学生的演唱水平与信心存在一些问题,为达到合唱的效果,我们想去掉一部分学生。可思前想后,我们最终还是耐心与学生沟通,自己利用休息时间带学生训练,最终我们没有舍弃一位学生,合唱的节目获得了领导及家长的好评,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参与中得到了锻炼,能力得到了提升。让他们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体会到了读书与学习之间的关系和真正内涵,懂得了在集体生活中要主动锻炼自己,这样自己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任何时候,管理不仅是一种方法,更是一门艺术。特别是作为农村小学班级管理者,在管理中虽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我们相信只要学校领导和教师能真诚地付出,不断地探索相关新举措,班级的管理水平就一定会得到提高,学生的各个方面能力也会得到发展,这样就一定能为他们的明天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班级管理策略第5篇

著名的香港童声合唱教育家、指挥家唐少伟先生说过:搞好童声合唱最基本、最有效的办法是加强学校普通班级的合唱教学……因此,我们有必要做好班级合唱教学的基本工作,让青少年的音乐素养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并且具备对艺术的欣赏及鉴赏能力。我们北部新区借鉴国内外的优秀的合唱案例,成立了专门的课题研究小组,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以合唱教学为主进行了研究和实践,并且得到了明显的成果。本文针对小学班级的合唱教学策略展开了讨论,总结了这阶段合唱教学的策略方法。

班级合唱的管理策略

1.充分的准备活动

任何活动都需要充分的准备工作,合唱需要多人的合作,就更加需要教师的协调和安排,保证学生之间的和谐,从而促进合唱的顺利进行。笔者所在的学校之前已经实行了合唱课题的具体研究,做了问卷调查,开了研讨会,有了专家的指导,形成了很好的教学策略安排。合唱之前的宣传是十分重要的,既能打开合唱的活动名誉,有能够使参加的学生认识到合唱的意义,更好的为合唱做准备。

2.明确具体的实施措施

首先合唱的形式是以班级为单位的,指导教师可以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安排合唱的具体事宜,利用课余时间或者音乐课程的时间,保证参与合唱的同学都能学会。然后是班主任或者班干部来对合唱的形式和内容进行安排管理,确保合唱时间的充足和顺利进行。再者是应有专业的音乐教师参与指导,配合班主任进行活动的安排。另外,还可以组织竞赛,班级之间互相比拼的同时,也能看到自己的不足。

3.活动之后的安排

本校于2015年2月――6月开展了合唱的课题研究,在2015年的9月至2016年的12月具体实施,实施阶段有展示、有比赛,更有总结,完善了合唱课题的研究报告。最后对合唱课题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形成了本文。

班级合唱教学的具体实施措施

1.准确把握教材,科学选择歌曲

教师在选定合唱曲目的时候,应该考虑自己所带年级的音乐学习情况,曲目要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和经历以及对音乐的学习情况。科学的选择歌曲,对合唱教学的高效进行也是有?O大帮助的。歌曲应该切实的和小学生的学习教材契合,联系学生的实际,进行歌曲的选取。对于小学的中高年级,就应该更多的考虑对声音的控制,比低年级有更高的要求。

2.借助有效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设置有效的情境,对小学生来说,很有利于他们的学习,不管是哪门科目。音乐是一门充满感情的艺术,也是相对来说较为抽象的艺术,音乐的教学需要借助有效切实的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合唱的意义,拉近学生与合唱之间的距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音乐合唱的教学如果借助情境,会比传统的教导更加容易的被学生接受,也更容易形成良好的团结协作能力。

3.把握歌曲内涵,提升合唱水平

在进行合唱的教学时,找到歌曲自身所蕴含的情感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每一首歌都是作者倾注自己的情感形成的,如果学生能够体会到曲目中的内涵,增加对曲目的掌握,对合唱的帮助也是极大的。并且,歌曲的节奏和韵律都是能够传达作者自己的情感的,把握曲目的内涵,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合唱水平和音乐素养。

4.更新教育观念,加强教学研究

要想真正的做到合唱的艺术性提升,就应该从教师起就认识到班级合唱的意义所在。本校也从艺术教育发展层面将班级合唱作为学校发展的一个特色,多次召开座谈会,请专家来进行讲解参谋,将研究的思路切实的传达给每个教师,共同制定合唱课题,指导合唱进程,将理论切实的付诸于实践。合唱的教学课题已经进行了两年,已经时间了近两年,得到了许多好的教学成果。

5.注重气氛培养,营造温馨氛围

气氛的培养对于小学生对合唱教学的进程有促进的作用,毕竟学生对合唱的理解还需不断的耳濡目染,气氛的培养可以通过日常课间广播的播放来进行渲染,让学生体会合唱歌曲的艺术魅力,不断提高学生对曲目的熟悉度,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班主任还应该发挥良好的领导能力,引领小学生参加合唱活动的热情,加强合唱训练,扩大合唱艺术的魅力,形成良好的合唱氛围,促进合唱的练习,提高合唱能力。

6.制订考核制度,提升教学水平

在什么样的机构都需要奖惩制度的存在,学校也是一样的。音乐基础的学习,如节奏、音阶、说唱等都是在合唱中需要具备的基础知识,学生的音乐基础的学习也与合唱的教学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应该制定明确课堂评价方式,为合唱教学的课堂教学效率做出了明显的贡献,规则是活动顺利进行的最基本的内容。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具体学习进程,根据奖罚制度进行学习的评价,有效提高合唱教学的教学质量。

7.进行教师培训,提高教学水平

教师同样也需要音乐知识技能的培训,以及较高的专业素养。虽然说,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起着指引和解惑的作用,是学生学习的良师。对于有音乐素养的音乐教师,应该加强培养他们正确的合唱团队意识,提升教师的合唱教学的专业技能。对于普通的教师来说,应该要具备较为专业的音乐技巧,较高的合唱教学的审美能力,以及对合唱教学的授课水平。

小学班级管理策略第6篇

【关键词】班主任 班级管理 班级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197-01

小学班主任肩负着学科教学、建设班级、全面育人的多重任务。新时代对小学班主任的要求更高。小学班主任作为小学教育阶段的核心管理者,在班级建设的开展过程中应该采取多样的方式,班级活动是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班级活动在班主任进行班级建设中的意义

班主任是班级教育的主任教师,是负责组织、教育、管理班级学生,引导、帮助、促进班级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责任人。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除了传授学生基本的文化知识素养的形成以外,还兼任着对于学生的思想、价值观、道德心理的熏陶;科学素养的养成;基本生活能力的辅导等。小学阶段教育的主要着眼点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基。班级活动有着形式多样、趣味性强的特点,对于在情感发展不完善,认知水平不高的情况下的小学生开展多维度的教育无疑是极好的方式。

(一)开展班级活动是提升班级凝聚力的重要举措

班级凝聚力是衡量班级建设质量的重要指标。班级活动是全员参与的一项集体活动,它要求的是集体合作的力量,每个人都参与其中; 班级活动丰富多彩, 不同的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 都能看到自己对活动的贡献, 体会到成就感,有利于学生形成班级向心力。

(二)开展班级活动是班主任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小学班主任的德育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教育内容,通过班级活动的开展可以声情并茂的让小学生体验到德育教育的意义。比如:结合节日纪念日开展班级活动:“九一八”爱国书画展;母亲节:“送妈妈一枝康乃馨”板报征集等。通过班级活动的组织策划,深入了解活动的主题,动手动脑集结力量搞活动,将德育教育贯穿始终,意义深刻。

(三)开展班级活动是班主任学习管理的新尝试

班级活动的开展,最直接的切入就是活动主题与学生学习内容的结合。传统教学枯燥无味,学生被动接受,学习兴趣不高,教师教学没有新意,教师工作也无聊乏味。然而将教学内容与班级活动的开展结合起来,使课堂教学充满新意,学生以更灵活的形式乐学其中,教师以新的形式组织教学,师生共同生成的课程内容更多。

二、开展班级活动的策略研究

学校是小学生每天所在的时间最长的地方,而班级活动应该是最吸引学生的魅力舞台。充满趣味性、建设性、教育性的班级活动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校教育的一个新的亮点,是班主任教育的重要方式。一个优秀的小学班主任一定是一个乐于实践善于通过班级活动进行班级管理与教育的能手。

(一)班级管理中开展班级活动的原则

1.教育性原则。在班级管理中开展班级活动首先必须遵循教育性原则,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最根本在于使学生最大程度受到教育。活动的过程是否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积极地作用?开展班级活动的目的一定是要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每一次活动的举办都是要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新的认知。

2.整体性原则。班主任管理班级的出发点是整体发展,不能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开展班级活动是抓班级整体发展的最好机会。班级活动的开展要求学生的全员参与,有必要的情况下,要求家庭、社会和学校的三方配合;班级活动的内容选择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3.多样性原则。班级活动的多样性是其最为显著的特点,正是因为班级活动的灵活多样,才使其成为班主任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首选方式。班级活动的多样性源于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特点,来自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生目标。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孩子只有生活在游戏、童话、音乐、幻想、创作世界中时,他的精神生活才有充分价值。没有了这些,他就是一朵枯萎的花”。

4.创造性原则。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应是一项不断创新的工作,要求与时俱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是时展的需要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班级活动的开展只有与时俱进才有意义。只有不断的创新,班级活动才具有吸引力。在活动的开展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二)班级管理中班级活动的实施

班级活动的实施是开展班级活动的中心环节,实施的效果关乎整个活动开展的成功与否。

1.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活动。在班级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班级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扮演的是指导者的角色,班主任的教育艺术在于是否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是活动的主角。通过班级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成为最大受益人,让每一个学生在活动的实施中施展才华。

2.在活动中体现教育的价值。班级活动的教育价值在活动内容的选择以及活动环节的开展过程中。班级活动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班级活动开展的环节中从设计到实施到最后的总结内化都要体现教育的价值,教育的价值在于使学生得到发展,班级活动的实施就是给学生营造发展机会的过程。

3.活动后总结升华教育意义。班级活动的实施并非到活动形式的结束就结束了,对于小学生而言,班级活动的实施最难在于班主任教师把握每一个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得到了什么,这些活动中生成的东西具有多大的教育意义。班主任可以以书写文稿、日记、活动后感等方式指导学生领悟班级活动的教育意义。

三、总结

班级活动是小学班主任进行班级建设、班级管理的重要方式,本文作者探讨了班级活动对于班主任进行学科教学、班级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开展班级活动的策略。希望通过对这一主题的学习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当下班主任对班级活动的建设的现状,扬其长避其短。

参考文献:

[1]丁如许等.给班主任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6

[2]田恒平.班主任理论与实务[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

[3]林岩.班主任工作的策略与艺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11

小学班级管理策略第7篇

【关键词】班级管理;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有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也有消极颓废的班级文化,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能给学生以正面引导,成为凝聚班级力量的精神支柱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消极颓废的班级文化显然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小学班级管理文化构建的基本原则

1.自主性原则

小学生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体,要充分发挥他们自主性的作用。在班级管理文化建设中应从小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兴趣爱好出发,充分考虑他们是否愿意接受。要把那些能够代表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反映学生与社会发展需求、支持学生兴趣爱好的文化元素作为班级管理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从而增强班级管理文化与学生的亲和力,进而加强他们的普遍认同感。

2.自律性原则

小学班级工作的方方面面如果全部由班主任来进行管理,就会很容易使学生产生依赖感,也难以形成班级凝聚力。构建班级文化,就是要实现学生自主性与自律性的统一。班主任主要是引导学生当好他们自己的主角,使他们具有自制能力和自律意识,将对学生的要求化成学生自己的行为和意识,实现班级管理中由他律到自律的转变。

3.目标性原则

在现代这样一个开放的社会中,各股文化力量都或多或少的对各方面还不成熟的小学生产生影响。班级管理文化的建立,就是为小学生提供积极向上的文化环境,让他们借助这一有利文化环境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这是所有教育工作人员都必须承担的重任。

4.差异性原则

我们都知道每个班级中学生的组成千差万别,班主任的班级管理风格也是不尽相同,各任课老师的教学风格更是各有千秋,这些差异性的存在就决定了班级管理文化建设的个性化特征。小学班级管理文化的建设就要体现组成要素的个性化特征。只有这样,班级文化才具有个性化特点,才能符合文化的差异性,也才能因人施教,进而因材施教。

二、小学班级管理文化构建的实施策略

1.角色转换DD转变班主任的主体角色,引导学生的自主化管理

师生角色转换是有效推进中小学班级文化管理的重要前提。一是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方式需要由保姆式转向引导式,无须再扮演“大管家”的职业角色,而是要做好“引路人”的教育职责。二是要引导学生形成完整的自我意识,学会自我认知、自主管理,通过班级文化环境创设、班级特色活动开展、班级学习氛围营造等途径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成为文化关系中的人。更重要的是,必须打破班级管理权力的层级建筑,文化管理模式就是要避免管理权过于集中,通过强化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民主意识来提高班级管理效果的生成力。

2.情境建构DD营造班级和谐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的主体性意识

班级文化营造是有效推进中小学班级文化管理的主要保障。一是要重视班级的物质文化环境创设对班级管理的隐性影响,尤其是教室主题墙的风格和内容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差化设计和选择。小学班级重在认知和兴趣的激发,中学班级重在理解与创新的培养,使学生在体验文化意义过程中去理解人之主体性的丰富蕴涵。二是要加强班级的精神文化环境建设,不应以过度宣扬班级管理制度呈现的各种纪律来规约学生的各种行为,而是要借助于各种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和班级活动来激发班级成员的积极参与性和增进他们之间的广泛交流,从而形成良好的班级人际生态,使“关系规约”代替“制度规训”。

3.制度规范DD有效构建班级文化准则,促进学生的文明习惯培养

小学班级管理策略第8篇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校园文化

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尤为重要。校园文化视野下,小学班级良好的管理策略,可以为小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一个良好的发展基础。由此看来,重视小学班级管理实施策略,教师提升自身综合素养,具备良好沟通能力,深入地了解每一位小学生,有效拉近与小学生的心理距离,积极建立与小学生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促进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小学班级管理影响因素

(一)班级管理方法单一。目前,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管理方法、形式过于单一,往往只关注小学生学习习惯、纪律意识等方面的管理,严重忽视了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和发展特点的培养,另外大多数的管理方法都是运用说教方式,依靠这种单一的管理方法来对小学生灌输一些道德观念、价值观念等,这样非常容易导致小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导致小学生认同感不高,很难取得良好的班级管理效果。在新时期教育下,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也需要积极做出创新和改革,积极拓展一些丰富多样化的班级管理方法。(二)班级管理观念落后。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下,小学生日常学习成长环境和小学班级教育目标的改革,给当前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目前教师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受应试教育观念影响,仍旧采取传统管理观念,过于注重小学生学习成绩,认为只要对小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进行管理即可,往往还是以批评教育为主,严重忽视对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培养,从而限制了小学生其他方面潜能和优势的提高[1]。

二、校园文化视野下小学班级管理的重要性

(一)提升班级学习效率。班级作为学校的构成单位,良好的班级管理模式,可以有效促进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帮助小学生可以更加高效地进行学习。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对于和谐平等班级环境的建立有着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小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遵守班级公约,形成良好的班级秩序,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从而有效提升班级的整体学习效率。(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中指出:给孩子创造机会是教育管理的关键一环,不让学生动手实践是摧残学生创造力的教育旧观念。校园文化视野下,小学班级管理策略的有效实施,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集体精神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有效的班级管理模式,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高校实现班级管理目标,解放学生双手,培养小学生的集体责任感,促进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三)提升学生主体意识引。导小学生对班级管理进行深入了解,促使小学生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制度实施中,鼓励小学生畅所欲言,敢于发表意见,为班级管理注入新鲜血液,从而有效提升小学生的主体意识。

三、校园文化视野下优化班级管理策略

(一)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校园文化建设背景下,教师需要从自身做起,积极提高自身管理素养,科学引领班级发展。教师需要正面解决当前班级管理中所存在的影响因素,认真学习相关文件,对一些真实教育案例进行深入剖析,熟悉作为一个班级管理者应该具备的责任、权力等,充分了解小学生实际情况,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作为班级管理者,需要对小学生倾注爱心,不只是单纯地停留在知识学习层面,对待学生要向自己的孩子,努力打造良好班级文化,站在学生视觉来对问题进行分析解决,以此来增加班级学生的凝聚力,充分带动小学生的班级荣誉感,改善班级环境,促使小学生在平等和谐的条件下团结同学、爱护班级。作为班级管理工作者注重自身形象,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的一言一行,都要作为小学生学习模仿的楷模,真正做到“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从自身的举止、谈吐做起,为小学生树立一个学习榜样,提高自己在班级学生中的威信,促进班级文明班风的有效形成,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实效性。例如发现教室的地上有一团废纸,教师需要在小学生面前主动地捡起来,丢进垃圾桶,而不是指使小学生进行清扫。又或者在课余时间和小学生间进行课间游戏,以此拉近教师与学生间的心理距离,帮助教师及时发现学生日常中所存在的问题,便于帮助学生及时地解决,教师的这种教育行为非常有利于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2](二)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新课改教育背景下,基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积极转变管理观念,做好与小学生间的良好沟通,建立平等、和谐的良好师生关系,帮助学生提高对教师的关注和认可,及时对小学生的行为思想进行正确引导,真心对待班级内的每一位学生,切身地感受每一位学生的需求,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树立正确、科学的管理理念,热爱班级管理工作,将学生视为自己孩子进行良好管理教育,促进师生关系可以更加紧密,从而促使形成一个民主、和谐的班级氛围,进而在班级内树立起良好的学风、班风增强教师与小学生间的互动沟通,同时也可以以小学生的新鲜活力来有效缓解教师长期班级工作管理的紧张和压力,进而增强小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尊重,促使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3]例如对一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就需要主动地靠近他们,对他们进行耐心的指导,细心地为他们讲解学习难点,给予充分的关心和耐心,增进与学生间的情感培养,营造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真正地做学生的良师益友,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利用引导的方式来与小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帮助学生走向正确的学习成长之路,促使学生从内心深处燃起对教师的敬畏之情,从而与学生一起构建一个团结奋进的班集体。(三)创设良好班级氛围。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教育思想,充分地说明了爱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这也是班级管理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师关心学生、理解学生、爱护学生是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基本要素。校园文化视野下,关心学生学习、关心学生班级、校园内的各个方面,保证学生的健康、快乐安全成长,注重小学生生理健康以及心理健康,努力给予学生一个家一样温暖的班级氛围,帮助学生解决困难,促使学生可以保持一个健康快乐的学习心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爱护,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促使学生发自内心地尊重教师、遵守班级管理制度,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与教师间建立和谐舒服的互动沟通方式,实现班级内高效的双向互动,从而为自身成长发展和班级荣誉不懈努力。[4]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开展班容班风主题班会,引导学生针对班级卫生、自身仪表仪容、清洁工具摆放、班级文化建设进行自主讨论思考,让学生在合作讨论思考的基础上,认识到播种一种行为,就会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会收获一种性格;而播种一种性格,则会收获一种命运的重要作用。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对小组内讨论的结果进行分享,然后对班级内学生进行责任分工,促使全班学生动员起来,为创造良好班级管理氛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另外教师还可以结合集体情况来组织开展班级内的进步之星、劳动之星、优秀班干部等活动,利用这种评选活动来促进学生对自己学习生活行为的约束,有效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竞争意识和行为习惯,有效促进班级内良好氛围的形成,进而实现校园文化视野下小学班级管理制度的优化实施。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下,基于校园文化建设,关注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是当前社会大众重点关注的一件事情。积极建立良好班级管理措施,作为教育工作者从自身做起,提升自身职业道德修养,丰富自身管理文化知识,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给予学生足够的关心和耐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坚持新课改理念下的人本化班级管理理念,帮助小学生养成尊敬师长、热爱学习的良好行为习惯,促使小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进而为小学生未来的发展学习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张永胜.小学班主任有效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7(11):277.

[2]丁永兵.浅谈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沟通艺术[J].考试周刊,2018(90):188.

[3]袁东芳.网络环境下小学班级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8(31):5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