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思想政治教育知识

思想政治教育知识赏析八篇

时间:2023-12-05 09:57:23

思想政治教育知识

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第1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读、研、写、演”实践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5C-0024-04

一、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滞后于现实社会发展

当前我国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人生追求趋于多元化,部分大学生团队意识薄弱,心理承受力较低,价值取向物质化,缺乏艰苦奋斗精神,理想与现实、奉献与索取的矛盾冲突比较激烈;每年数百万毕业生走向社会,因为就业困难而产生的矛盾、失落心理凸显;互联网的渗透力与影响力与日俱增,网络的虚拟性、封闭性加大人们之间感情隔阂,深刻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个性心理,有些大学生的政治意识乃至国家大局意识淡化。在这样的情况下,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却相对滞后,往往只注重社会需要,强调大学生对社会的服从和认同,存在片面的社会或国家至上的价值定位,忽视大学生个性差异和思想实际,淡化大学生主体性和心理特征,无法满足大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和价值的实现,导致教育目的过于泛化,缺乏层次性和可操作性,教育方法、途径缺乏有效的变革,教育内容僵化、针对性不强、保证监督措施不力。面对大学生层次多元化的复杂特点,高校应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提高他们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个性发展和成长规律入手,在心理上取得他们的认同,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采取变革措施,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学重教书轻育人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理论性、知识性较强,教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学完规定的课程内容,而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取决于学生的考试成绩,这使得部分教师或学生都把考试成绩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授课形式单一,缺少实践环节,活动载体太少,教师为了学生考出好成绩,讲课时只讲考试内容或在临考前复习点题,有的教师为了得到学生的好评价而降低考试要求。学生为了考出好成绩,上课记笔记,下课看笔记,考前背笔记,有的甚至铤而走险考试作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内容都是知识性和经验性的,与现实社会有着一定的距离,加之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教学的评价标准,教师授课以讲授知识为主,考试也以基本知识的记忆为主,学生只有死记硬背课本知识,即使加强学生的技术训练,也是为技术而技术。因此,学生走出校门后如果只有知识和有技术,没有思想,那么最终会成为技术的奴隶。

(三)课程教学教师与大学生管理工作者各自为政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帮助大学生拥有正确的生活态度和政治思想,提高思想道德素养以及认识问题与判断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有用之才。这就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爱岗敬业精神以及相应的综合能力。因教育评价体系的弊端,有的教师只注重对学生的知识教育,忽视自身思想政治素质提高,没有把精力放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上,而是追求自身的高学历高职称。有的教师缺乏正确的理想信念,缺乏社会责任感与爱岗敬业精神,很难成为学生的表率,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当前大学生的教育管理模式条块分割明显,教学以专业课教师和“两课”教师为主,主要负责大学生的知识性和技术性教学;管理以辅导员、班主任为主,主要负责大学生的日常管理和第二课堂活动指导,从而形成两个阵地两张皮,各自为政。负责教学的教师容易忽视大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无论是上课还是下课,与学生交流不多。如果学生纪律差,旷课迟到,他们认为是管理人员没有把工作做好,而对学生学得如何,则以考试成绩为准,只教书不育人。负责管理的人员则手段比较落后,形式比较单一,无法打动学生的心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欠佳,学生的思想和心理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只盯住学生是否旷课迟到、是否参加集体活动、是否遵守校纪校规等方面,只要学生不出任何违纪问题即可,如果学生不去上课,则认为是教学的教师没有把课上好,学生不愿意去听。

二、“读、研、写、演”审美体验工程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第2篇

关键词:知识网络;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一、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

1.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当前,虽然大部分高校都一再强调要重视学生的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注重提高学生的全面能力和综合素质,但从现实情况看,这项工作基本上都流于形式,未引起各方高度重视,没有真正地落到实处。特别是学生社会就业压力增大,导致高校和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并未提升到相当的高度。

2.思想政治教育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思想政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未对学生的现实状况进行重视,没有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致使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失去兴趣。同时,大部分学生觉得思想政治教育与现实偏离,没有实际的意义,导致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目的只是为应付考试,不能真正有效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3.思想政治教育受信息网络的冲击

网络铺天盖地的信息对学生产生了一定冲击,致使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同时,网络经常会传播一些与主流的人生价值观、道德观相违背的信息,致使学生在垃圾信息的冲击下,出现拜金主义和个人主义的极端思想,价值观念有所偏离,这就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提出了挑战和要求。

二、知识网络环境下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方法

1.加大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

要从加强院校和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入手,做到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课程有同等的课程设置数量和设置时间;要从强化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方面入手,采取措施改善现今教师素质偏低现象,重视教师的素质培训工作和提高教师的思想觉悟;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健全完善教师和学生考核评价机制,对教师教学状况进行考评,对学生的上课率、课堂表现进行客观评价,切实建立起教师和学生的双重考核机制,进一步加大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

2.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体现以人为本的观念

在进行思想政治教学时,教师要充分结合学生个性特点,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互动式教学,增强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要通过探讨式、案例式教学模式,对典型事件和实际案例等内容,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发表言论,相互讨论,进一步开拓学生的思维,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其对教学的掌握程度,通过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升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

3.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导向

我们应积极地利用网络的优势,全方位和多元化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树立正确的网络舆论导向,加强知识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建设,引导学生正面对待网络信息,切实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要建立网络教育阵地和平台,加大思想政治教育软件开发力度,合理地对网络信息进行筛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需求,开阔学生的视野, 增长学生的见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同时,学校要加强局域网和校园网络的监督管理工作,对不良信息及时进行筛查,切实实现网络信息对提升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有效途径。

综上所述,在信息网络高速发展的情况下,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存在的突出问题比较多。相关教育部门和相关院校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教学模式、教师素质、教学管理等方面下功夫,找准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不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第3篇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思想政治理论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5-0141-01

在任何一个时代,学生都是最有生命力、最有可塑性的一个社会群体。学生们充满激情、积极向上,在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是走在时代最前沿的一批人。所以,做好学生们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意义和政治意义,对于国家的发展、社会的稳定以及人才的储备都会起到重大的影响作用。

一、关于知识教育与信仰教育

从字面上理解,知识教育主要指的是通过教师的引导与讲解,学生们从中学到相应的理论知识,并提高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而信仰教育相比之下则要高端得多,通过教师的理论讲解和思想引导,是学生们树立起一种信仰,这种信仰可以使学生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将信仰进行外化,转化为学生们为人处事的行事风格与准则。

战争年代,一批批热血青年为了祖国的自由和民族的解放前赴后继、不惜以自己的生命与敌人进行殊死拼杀。这种能够舍弃生命的勇气,就是来自于对于祖国和人民的信仰。即使生活在和平年代,信仰教育的意义依然重大,因为不论是祖国的建设与发展,还是民族的自由与强盛,都需要大批有信仰的有志之士贡献力量。

二、知识教育与信仰教育的关系

对于知识教育和信仰教育的关系,我们可以概括为三个部分,即层次递进、辩证统一、相辅相成。

首先,知识教育是理论方面的研究,是学术型的。主要针对的是理论知识科学体系的具体研究和探讨。通过知识教育,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使学生可以运用知识来解答相关的理论问题,是“形”;而信仰教育则要高深一些,通过理论知识的教育与思想的培养,使学生们拥有一种精神世界的武装,一种可以为之奋斗的坚定信念、为之牺牲的精神力量,使学生们获得这种信念和力量的过程,就是信仰教育,就是“神”。

其次,知识教育与信仰教育又是辩证统一的,某种程度上,理论教育是信仰教育的一种载体,而信仰教育又是理论教育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二者之间互为表里;

最后,知识教育与信仰教育还是相辅相成的,从哲学的角度上来讲,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理解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所以二者之间的关系相辅相成,辩证统一。

三、当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现状与改革措施

当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着一些问题,当然每个问题也都有各自的解决方法。

首先,应试教育成分太过严重,重知识,轻信仰。思想政治理论课,最主要的目的还是培养学生树立起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信仰。只是如今在应试教育的摧残下,老师盲目地教,学生盲目地学,一切以学分和成绩来定论。这样一来,完全失去了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初衷。所以,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实践中,我们应当增强相应对学生的引导,充分响应素质教育改革,全面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信仰教育提到更高的层次上。

其次,思政教师的信仰不够坚定。正所谓:一屋扫方可扫天下,己身正方能正乾坤。思政教师是学生在思想政治学习和信仰培养方面的灵魂向导,他们的引导作用是非常强大的。正如西方教会学校中,从事思政教育的工作者大多是在职的神职人员;日本在二战时期的思政教师大多数都是有军方背景的军国主义分子。所以如果想让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树立起正确的信仰,学校必须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的思想巩固,通过这种方式为学生们提供最优良的信仰导师。

第三,学生们的信仰缺失现象严重。随着网络的多元化发展,各种各样的文化不断对校园这片净土造成了冲击。由于学生们的心智尚不够成熟,在不良文化的影响下,极易出现思想下滑。例如:辨别是非能力差、拜金、没有恒心、缺乏毅力等等。

通过强化信仰教育,我们可以完全扭转这种不利的局面。通过培养正确的信仰,可以让学生们树立起坚韧的毅力和朴素的品格,使学生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有目标、有毅力、有勇气、耐得住辛苦、禁得住诱惑。

四、结语

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学校需要紧紧抓住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把握好知识教育和信仰教育的两种属性,充分地对学生们的思想和信仰进行培养,使得学生们可以拥有正确的信仰,引导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让学生们在今后的成长道路上少走弯路,成为祖国需要、人民需要、社会需要的真正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第4篇

一、建国初期党对知识分子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一)改造知识分子错误思想的要求

建国初期,我国知识分子是一个结构复杂、人数众多的社会群体,他们大部分出身于官僚、地主阶级或资产阶级等社会上层家庭,长期生活在旧社会,所受的教育,既有旧中国的封建主义教育,又有西方国家的资本主义教育,如此难免会受到一些陈腐、消极思想的影响,从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自身必然有着一些亟待改造的错误思想,这种状况的存在,既不利于知识分子适应新社会,又影响他们在新中国经济文化建设中作用的发挥,因此,要使知识分子适应新中国的需要,改造其陈旧的、错误的思想,向进步的思想靠拢,为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对他们进行有计划、逐步地、系统地思想政治教育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二)找准知识分子个人立场的需要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大多数知识分子出身于地主阶级或资产阶级家庭,他们陈腐、消极的思想如果不能经过成功的改造,那么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就不免出现资产阶级或农民阶级的思想倾向,甚至会把他们的世界观归为资产阶级或小资产阶级的性质,要改正他们在这一问题上的种种错误认识,必须要经过学习和工作,使他们逐步站到工人阶级的立场上来,正如周恩来在《关于知识分子的改造问题》的报告中所说:“我国的知识分子大部分,大部分是从地主阶级或资产阶级家庭出身的”,所以,为了帮助知识分子尽快找准工人阶级立场,树立为人民服务、同工农群众相结合的观念,党必须深入了解知识分子,对其展开实际、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促进新中国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标志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国家、新社会的开始。1949年10月到1956年底是中国初建时期,百废待兴,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主义的制度基本形成,标志着无产阶级政权的正式确立,无产阶级新政权的确立必然要求知识分子这一特殊群体能够倾其所能为其政权的建设和巩固而服务。为了尽快帮助知识分子树立起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思想,更好地走向社会主义道路,促进新中国的进一步发展,改变中国在世界范围内贫穷落后的面貌,对知识分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和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的知识分子队伍也将必然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之一。

二、建国初期党对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转变阶级立场、密切工农群众关系教育

建国之初,对知识分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首要任务就是要求知识分子进行阶级立场的转变。旧中国过来的知识分子,只有实现阶级立场的根本转变,知识分子才能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党对知识分子阶级立场转变的教育主要包括从民族立场到人民立场再到工人阶级立场两个发展过程。较后者的转变而言,前者的转变是一个相对容易的过程。因此,为了帮助知识分子尽快从人民立场进一步转变到工人阶级立场上来,党于 1951年发起了一场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同年9月29日,周恩来在京、津两市高等学校教师中做了《关于知识分子的改造问题》的报告,在报告中把知识分子的立场问题作为知识分子改造的首要问题提出来,从不同角度阐述了知识分子阶级立场的转变及其重要性,他说:“为什么要知识分子进一步站在工人阶级立场呢?因为工人阶级是最先进的,是为人民的,也是为民族的,将来要实现共产主义,使社会达到无阶级的境地。工人阶级的伟大就在于此。”③继周的报告以后,中共中央于同年11月发出了《关于在学校中进行思想改造和组织清理工作的指示》,至此,一场以知识分子为对象的思想教育和改造运动在全国范围展开了。从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还有一个最大的毛病就是轻视生产劳动,脱离工农群众。因此,加强对知识分子的工农群众观点教育、密切与工农群众关系的教育也是党对知识分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目的是帮助知识分子走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道路。

(二)开展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相结合的教育

朝鲜与中国是唇齿相依的邻邦,中国人民与朝鲜人民早在抗日战争期间就结下了患难与共的战斗情谊。新中国成立后,朝鲜是首批承认并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之一。而美国侵略军却无视中国政府的再三警告,频繁出动飞机,轰炸我东北边境地区的城镇和农村,把战火燃向中国。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我党及时发出指示,要求各地迅速改变一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有计划、系统地进行围绕抗美援朝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随着全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改变,党对知识分子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也相应地转变到围绕抗美援朝运动而掀起的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结合为主要内容,教育广大知识分子认清美帝国主义本质,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这一时期也出现了许多英雄事迹作为思想政治教育鲜活的教育内容,他们身上闪耀着的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光芒激励着知识分子以满腔热忱投入到“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运动中来。

(三)宣传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思想教育

1953 年,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提出以后,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也发生了变化,由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的思想遗毒转变为重点是肃清资产阶级唯心主义思想和一切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影响,要求知识分子逐步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了加强对知识分子的唯物主义思想的教育,党中央于1955年1月发出了《关于在干部和知识分子中组织宣传唯物主义思想工作,批判资产阶级唯心主义思想讲演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通过对胡适唯心主义的批判,要具体地向人民群众宣传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思想,以提高人民的觉悟。同年3月,中共中央又发出了《关于宣传唯物主义思想批判资产阶级唯心主义思想的指示》,进一步阐述了开展这场思想批判的重要性,《指示》还强调:在知识分子中宣传唯物主义思想,批判资产阶级思想并取得思想战线的胜利,这是党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根本任务。同年4月,在全国高等工业学校、综合性大学校(院)长座谈会上,高教部部长刘子载作了《关于高校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报告,同样突出强调了积极开展和宣传唯物主义思想、批唯心主义思想工作的重要性。此后,一场宣传唯物主义思想,批判唯心主义思想的教育运动在知识分子中广泛开展起来了。

三、建国初期党对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经验

(一)准确把握知识分子的地位,充分调动其积极性

要调动知识分子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积极性,首要任务就是端正对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认识,要给知识分子准确的“定位”,即准确把握知识分子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社会地位,一定要肯定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这是做好知识分子工作,对知识分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和依据。在 1956年1月在北京召开的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周恩来在会上做出的报告提出:“知识分子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许多知识分子已经成为新中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在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也就是说认定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是社会主义的劳动者,与工人、农民同样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的主要力量,这也是贯彻落实党对知识分子政策的根本点。

为了充分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我党对知识分子在工作、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各种照顾,鼓励知识分子积极进取,针对当时知识分子中存在的问题,帮助知识分子进行自我改造,使我国知识分子界的思想状况有了进一步的改善。这一时期,党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得到了很好的贯彻和落实,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创造性日益得到了充分发挥。

(二)重视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式

党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非常重视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式,这是建国初期党对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一条重要的基本经验,对任何时期党的思想政治工作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当时,党对知识分子组织的理论学习主要是通过两种途径来完成的:一是组织知识分子参加各种训练班、军政大学、革命大学,对他们进行理论教育和思想改造。二是建立和逐步完善高校思想理论教育课程体系,提高师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同时,在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中,我党认为“社会生活的教育作用最为广泛和直接。”④党中央十分重视和引导知识分子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各行业的业务实践这一项更直接、更持久、更深刻的社会实践活动,在业务实践活动中对知识分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三)强调党领导知识分子自觉开展长期性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第5篇

【论文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渐突出,相当比例的大学生患有明显复杂多样的心理障碍与疾病,且呈逐年上升趋势。本文将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通过恰当的手段运用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科学地把握学生思想、心理和行为发展变化的规律。通过对当今大学生思想状况的分析,探讨应用心理学的方法和手段,从而促进工作的有效性、提高管理的科学性。  

 

心理学是用来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是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重点。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如果能将二者结合,可以帮助新时期的大学生养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帮助培养其高尚的道德情操,从而使在校大学生能更好地适应当今的社会形势,更好地为社会做贡献。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期高校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造成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突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主观方面的自制力较差,大学生处于风华正茂的青春期,生理发育已趋于成熟,再加上社会经验不足、人生的阅历较浅,因此在看待问题时很难考虑周全,难免会出现焦躁暴怒的情绪。据调查,大学生网络成瘾率达到9%以上,过度的沉溺网络对大学生的心理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因长时间上网,减少了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和正常的文娱活动,日常的生活规律被打破,饮食不正常、体能下降、睡眠不足、生物钟失调、身体虚弱、思维出现混乱,更严重者甚至导致猝死或自杀。就客观方面而言,学习压力过大以及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等,对大学生的心理造成很大的负担,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全球就业形势普遍恶化,我国的经济形势受到了不小的冲击,原本就承受着择业压力的大学生们,其就业竞争压力进一步增大。沉重的就业压力使大学生们感到无助和无望,容易导致学生情绪困扰、行为混乱等不良的心理反应。以上的种种主观和客观原因对大学生的心理产生了极大的不良影响,而大学生作为未来的建设者,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家的未来,因此针对大学生的这些心理问题,高校有必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 

将心理学的一些原理和知识运用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是十分可行并且行之有效的方法。首先,大学时期是青年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其心理变化最为复杂的时期,很容易受到社会的各种腐朽思想的影响。因此对高校来说,要把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就我校而言,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月”,除此之外学校还设有心理咨询室,咨询室的老师都是一些经验丰富的心理学专家,有他们的教育和引导,对于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十分有用。

其次,要根据大学生的自身需要和个性特点进行适当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认为需要是个性积极性的源泉,是思想和活动的基本动力。对抑郁质较为明显的人,应多给予关心、体贴,发展其细心、负责、观察敏锐等特点,要根据其接受能力,激发其勇于进取的决心,对这种人,要提出力戒简单生硬、过急的要求;对胆汁质较为明显的人,应发展其热情、直率、精力充沛等特征,教育其锻炼自制力,克服易于急躁、待人粗暴、有时孤僻等弱点,对这种性格的大学生,一般可以给予经常性的监督,有时可以采取较为严厉的态度;对于粘液质较为明显的人应发展其细致坚韧、处事稳重的特点,还要给予相应的教育,使其置身于需要快速反应的条件之中,培养当机立断的品质。另外,在开展批评时,不但要考虑问题的性质、严重程度、影响大小以及被批评者的思想基础和对问题的认识,还应根据其气质特点,注意采取适当的批评方式。第三,可运用心理激励法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激励法的出发点是满足组织成员的各种需要,通过系统地设计适当的外部奖励形式,满足大学生的外在需要及内在需要。科学的心理激励需要奖励和惩罚并举,既对同学们表现出来的符合教师期望的行为给予奖励,又对不符合期望的行为进行惩罚,这样才能达到预期效果。运用心理激励法可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大学生自身的潜力,从而使大学生更好地实现其自身的理想和目标,对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可以说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综上所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要而迫切的战略任务,是社会发展赋予高校的神圣使命,也是高校教育规律的内在要求。将心理学知识引入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从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的一个有效途径,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进创新的一个有效的办法。我们要切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积极营造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高校各级领导应从促进社会稳定、健康、持续发展的高度,认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战略地位,与时俱进,积极研究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新问题,探索教育规律,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方法,确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我国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和协调发展宏伟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第6篇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现状

1.科学研究稳步发展

“积极创造,扶持有条件的高校建设马克思主义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博士和硕士授权点”已经成为目前国家发展教育事业和培养具有思想、有政治、有道德的人才的重要任务,也是带动其他高校建设相关学位授权点的重要途径。在此过程中,设立相关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学科建设的水平和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道德主义精神,全面学习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申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2.队伍建设在不断壮大

壮大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和研究队伍是目前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必然趋势,同时,加强和优化学科建设队伍的综合素质是其基本要求。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队伍主要由以下两个群体组成:一是由高校组成的群体。目前,大部分高校辅导员的思想觉悟高、具有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硕士学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以及公共课也在不断地扩大,可见,开课形式、辅导员以及任课教师是组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重要力量,且能够有效地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二是除了高校以外的思想政治教育组成群体。这类群体主要是由政党体系、企业组织、军队组织等构成。

3.人才培养得到不断地优化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主要是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然而,其面向对象主要分为以下三个层次:一是本科生;二是研究生;三是博士生。通过分出层次,对不同等级的人才采用不同的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进而达到层层递进,进而有效地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有效地、科学地培养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其中,在本科阶段,主要是为学科建设的理论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如:针对江苏省来说,近几年来思想政治教育面向本科生的规模越来越大,人数不断增加,在2009年8月这一时期,根据江苏省教育考试院的数据统计可知,全身大约有将近12所高校招手了500多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在研究生阶段来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研究能力。使学生能够从研究和探索中,不断地探析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涵义和理解其真正的内涵,进而培养站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的前线;对于博士阶段来说,主要是开拓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研究与探索精神和领域,不断提高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才的思想境界和理论知识水平。

二、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

1.着力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

学科定位和把握学科的基本性质是发展学科建设的宗旨,也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重要目标。学科的建设主要是指依据科学的教育模式和科学技术,使人们认清世界和改造世界,并通过特定的专业知识对象,培养人们的知识、技能以及价值观,进而促进学科的有效发展。因此,在实际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过程中,应该着力统筹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的知识形态、活动形态以及组织形态,进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不断突破,深层创新学科知识领域和教学方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以及可持续发展。其中,促进学科的知识形态的发展主要是完善学科的的设计和布局,进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知识体系的到完整和协调发展。学科知识体系的构建主要是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主要是将理论、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简单化的过程,马克思曾经提出过“如何运用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即生产一般,指的是一个合理的抽象过程。因此,在构建“一般”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知识体系中,就必须针对思想政治教育时间的特殊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进而梳理成为一般的学科知识体系,进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成为一个跨学科知识、多学科的研究领域,进而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的同时,促进学生创新思维、逻辑思维以及探究能力的培养。此外,还应该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性质和基本方针路线,并以国家的理论和现实问题相结合为导向,开拓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与其他学科知识的纽带,进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学科建设。

2.充分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重要性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时代,国内形势也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由于各方面的压力和腐败文化的冲击,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既面临着巨大挑战的同时,也有充分的、有效的、丰富的教育资源。随着我国外交的不断发展,大学生面临着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巨大冲击,部分腐败文化、价值观以及生活方式给现代大学生的生活、思想和学习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这些影响不可忽视。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念的深入已成为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着既有利于为大学生树立良好的责任意识、创新意识、成才意识以及创业意识,又会带来一些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因此,面对新形势、新文化、经济快速发展的巨大改革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已成为目前社会经济稳步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途径。

3.开阔学科知识的交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姻”

众所周知,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过程中,往往强调的都是学科的政治性和特殊性,进而忽略了作为一门学科的普遍性和学术性,最终导致学科之间断绝来往,狭隘了学科的知识体系和学术视野,进而影响了学科知识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与交流。目前,在学科之间架桥,使交叉的学科之间进行有效的交流与借鉴,进而创新出行的教学方法和教育领域,进而促进学科之间的有效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一门集专业知识、思想道德、理论文化、抽象为一体的新兴学科,它既可以向其他学科开放,也可以面向世界。因此,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过程中,应该大胆借鉴与其他学科知识有交叉的知识,大胆创新将之与国家的经济发展与外交的政策相联系的理论资源,进而创设出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方式,有助于学生对理论、抽象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理解、融合和消化。同时,还应该重视学科的定位于学科的主要范畴,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实践与理论的联系,进而实现学科知识的实践性,促进学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逻辑能力、自主意识等综合能力的同时,有效地促进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

三、结语

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第7篇

关键词:当代音乐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0 前言

本文结合音乐学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分析了当代音乐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深入研究了加强当代音乐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为提高音乐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质量,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提供了有利依据。

1 在音乐学院展开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在音乐学院开展政治教育对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在音乐学院中开展政治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体现在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于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当中。目前一些学生在家庭教育中处于中心地位,学生养成了自私的不良习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集体意识,培养其奉献精神和爱国精神。只有当代学生具备了以上精神,才能以正确的价值观取向不断地培养自身的综合素质,使其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都能以积极的心态和充沛的精力投入其中。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自我认识、自我管理与自我约束能力,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与发展具有直接的影响。

其次,我国国民教育目标要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国民教育最终目标的关键,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人们专业素质和生存技能的发展,人们需要不断地加强自身专业素质能力,使其掌握专业的技术和先进的理念,才能具有一定的生存能力;[1]第二,人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的综合发展,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加强人们德智体美等多方面素质的综合和联系,使其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人类的发展,人类生活环境的变化对人们的思想意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有些学生的心理成长较为缓慢,对社会上的一些不良行为和现象缺乏正确的判断标准和能力。因此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具有正确的价值观,让他们掌握衡量事物对错的标准,对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和错误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当代音乐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1 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落后

当代音乐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和专业素质能力,而对学生的思想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认为音乐学院的学生大多数属于成年人,没有必要像对中学生那样对其展开过多的思想政治教育。这种观念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虽然音乐学院的学生大多数年龄上已经达到成年人的标准,但由于学生缺乏一定的社会经验,对一些问题和现象理解不到位,容易模仿社会中一些不良行为,这对学生的身心成长非常不利。音乐学院校方和教师的片面理解和落后的教育理念,严重影响到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也不利于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和正确规范学生的思想和道德观念。[2]同时由于落后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学校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导致部分音乐学院的学生虽然掌握了较强的专业技能,但由于综合素质较差,毕业后找不到适合其发展的岗位。这不利于学生的职业生涯的发展,也不利于学校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的发展。

2.2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过于传统

目前音乐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得不到重视,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通常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将教材中的案例和理论知识讲授给学生。学生在教师单纯的讲解中学习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缺乏一定的趣味性和现实意义,使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缺乏兴趣,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达到最佳效果。虽然思想政治教育也列在期中和期末考试的范畴当中,但教师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在音乐学院中的开始只是流于形式,因此在考试之前教师都会将考试资料发给学生,使学生局限于记忆考试资料的内容,通过对资料的记忆能够保证顺利通过考试。这种传统、形式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严重影响了音乐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质量,使思想政治教育失去了实际意义。[3]此外音乐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仅限于思想政治教育教材的内容,没有涉猎到生活现象,除了教材中的案例,学生无法感受思想政治教育与生活的联系,因此使思想政治教学缺乏实效性。

2.3 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脱节

我国教育教学的改革,一些艺术院校强调需要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虽然部分艺术院校在教育改革的要求下,重视起思想政治教育来,但在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将其与专业知识脱离开进行教育。同时部分教师对学校思想教育工作落实不到位,单纯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讲座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报告。一学期只有有限的几堂思想政治教育课,在政治教育中没有体现出在音乐专业知识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在教育中不将思想政治教育与音乐专业有效地结合起来,无法使学生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对其发展的重要性,学生意识不到思想政治教育与音乐艺术之间的密切联系。因此会产生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最终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知识掌握不足,影响其专业知识的运用与职业生涯的发展。

2.4 思想政治教育缺乏理论实践

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这样才能使学生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理论知识,还具有现实意义。但是目前音乐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没有将其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使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泛泛之谈,并没有实际应用意义,更不可能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达到转变学生思想的目的。同时思想政治教育没有注重与现代观念、生活相结合,不适合时展的需求。这也无法说服现代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共鸣,目前大部分音乐学院所采用的思想政治教育教材内容还比较陈旧,其教育内容中的观念和案例也相对落后,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阻碍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3 加强当代音乐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3.1 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由于当代音乐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落后,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法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鉴于此,学校和教师应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更新教育理念首先需要学校和教师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摒弃以往落后的教育观念。一切从学生出发,了解并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时发现学生的行为和思想中的不良因素,以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引导学生,使学生掌握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判断是非以及正确的道德观念的能力。[4]学校和教师更新教育理念还需要不断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使学生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与其未来的人生发展有密切的联系。只有使学生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才能使其积极地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中,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约束自身的行为,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

3.2 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针对音乐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传统这一问题,学校和教师应注重研究丰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主动地学习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通过网络搜集各种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案例,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案例中,挖掘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兴趣。此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使学生充分地发挥其主体作用。教师设置研究性题目,使学生自觉寻找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课题研究资料,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够有效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质量,对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尤为重要。

3.3 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有机结合起来

在当代音乐学院中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与音乐专业结合起来,使学生意识到人生的发展首先要满足大环境下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对社会具有一定的责任感和道德观念才能发挥自己在音乐艺术领域的优势,进而取得进步。[5]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应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专业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认识到专业技能的展现和职业生涯的发展都建立在自身良好的道德素质和思想基础之上。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要采用案例讲述艺术人才的发展道路与其道德观和价值观之间的关系,还要使学生树立乐观积极的心态,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在职业生涯遇到困难时,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的音乐专业结合起来,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说服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知识。

3.4 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生活实践相融合

只有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结合,才能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在音乐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应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将枯燥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在生活实际中感受思想政治教育,从而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此外,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需要教师创造和学生交流互动的机会,了解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以及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想法。从走进学生的心理开始走进学生的生活,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学生敞开心扉,向教师请教一些生活中的困扰,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实际生活中的困难。

4 结语

当代音乐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有待完善,学校领导和教师应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认真分析和研究音乐学院教育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然后采用科学合理的教育途径和丰富的教育方法,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的生活以及学生的专业知识等有效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对其人生发展的重要性。并以此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使其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希威,孟丹.现代传媒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提升途径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6(19).

[2] 蔡宁.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河北企业,2016(05).

[3] 董文龙.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相结合的研究[J].生物技术世界,2016(05).

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第8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创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6-0034-02

当前,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成为时代的迫切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形式,对于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本应是以大学生为本,但在传统教育的影响下,变成了纯粹的理论知识灌输,这是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因此,如何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思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当下高校探索的新课题。在此背景下,将情境创设运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不仅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形式的创新,还将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一、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的内涵

要科学的理解和界定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的内涵,首先需要研究的核心概念就是情境。在《中国百科大辞典》中,“情境是指对人有直接影响作用的具体环境或各种环境因素的总和。不同的情境会使人产生不同的情感、评价和认知。”[2]不同的学者对于情境的界定也不相同,其中董杰认为“‘情境’是环境的一部分,尤其是进入了个体意识范围内可感知的具体而微观的环境;是主客体的有机统一;对受教育者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具有激发、优化、调控与促进功能。”[3]

综上所述,情境是指主体创设的,能为主体所感知和理解,并且能对主体或主体的情感、思想、行为等产生直接影响的各种具体环境的总和。思想政治教育情境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为了实现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而创设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都能理解和把握的,并对受教育者的认知、思想、价值观和行为等产生直接影响的各种具体而微观的环境的总和。

二、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创设的原则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通过创设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可以营造一个融合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并能为受教育者所体验、感知和理解的具体场景。在创设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的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原则,才能创设出有效的情境。

1.情感性与生活性原则。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创设和运用的核心就在于一个“情”字,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的创设首先要遵循情感性原则,要能激发、调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情感,使双方在情境互动中达到共鸣。没有融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情感的情境不是真正的情境,这就和传统的说教式教育没有什么区别。因此,有无情感性,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区别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一个主要标志。善于对党员和人民群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是我们党的一项优良传统,在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我们党积累了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经验,其中之一就是在解决党员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解决其思想问题。创设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创设的情境要贴合受教育者的实际需要,这样才能更有效地调动其积极性,使其主动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情境之中。

2.体验性与互动性原则。体验性是指创设的情境要具体,能使受教育者身临其境,去体验、感知、反思。通过系统的情境创设,把受教育者引入思想政治教育情境之中,让他们“身临其境”地体验。无体验之学习如同无水源之池塘,也可以说,没有体验就没有反思和感悟,也就没有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学习是一个起源于体验并在体验下不断修正并获得观念的连续过程。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只是由教育者进行单向的灌输教育,没有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互动交流,一方面使教育者无法把握教育对象的实际思想情况和教育的效果,另一方面也疏远了双方的距离,间接消减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在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创设过程中,创设的情境要充分考虑教育者的主导角色和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营造一个和谐的互动交流氛围,促使双方在情境中能有效沟通交流,使受教育者在互动中得到思想教育。

3.趣味性与渗透性原则。创设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就是要改变传统的灌输教育模式,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的设置要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吸引、激发受教育者参与的兴趣。渗透性是指要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的创设间接的传递给受教育者,使受教育者在无意中受到教育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对教育对象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使教育对象在情境体验中不知不觉的得到情感的升华、思想的启迪和行为的塑造。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寓理于情,以情动人,它的非强制性、隐蔽性和无意识性的特点与传统的具有强制性的“灌输式”教育相比,更容易为受教育者所接受,教育效果更好。

4.多样性与可控性原则。首先情境的形式是多样的,有课堂教学情境、社会实践情境等;其次创设情境可利用的资源是多样的,既可以是自然环境也可以是社会环境。创设思想政治教育情境要充分考虑多样性原则,避免单一性。思想政治教育情境是一种自觉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与自发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相比,更容易为思想政治教育者所操作和控制。可控性是指,创设的思想政治教育情境首先要能为教育者所掌控,使其能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进度以及不同的教育对象设置安排不同的情境;其次是能使思想政治教育者根据受教育者在情境中的表现效果以及受教育者的反馈,对思想政治教育情境进行调整和完善。

三、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创设的作用

1.有利于在情境体验中激感共鸣。长期以来,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所运用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主要是一种远离教育对象现实生活和学习情境的“灌输式”的教育模式。在“打包式”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中,教育者主要借助语言、板书和教材等,采取“我说你听”的灌输方法进行教育教学,而忽视教育对象的生活实际,忽视了教育对象在现实生活情境中的学习,教育对象接收的只是现成的理论知识,导致其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样就难以调动教育对象的积极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也会大打折扣。思想政治教育的诸多要素都具有情感性,首先其对象是有情感、有思想的人;其次从目标来看,其主要任务就是培养教育对象的崇高的理想追求、高尚的道德品质、良好的行为习惯;再者从其内容来看,包含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内容。情感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因素,而情境创设是以情感为基础的,以境生情,以情动人,对教育对象的情感具有激发、调动和调控的作用。

2.有利于在情境体验中解决思想冲突。思想政治教育所从事的是人的思想工作,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创设相应的情境,激发教育对象产生相应的反应,潜移默化的在其身上形成特定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倾向。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的创设不仅融合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目标要求,而且也融合了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已有的知识、思想等,教育对象也都是带着一定的知识和经验等进入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的,因此,教育对象在情境体验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以下几种冲突和矛盾,即与教育对象原有的思想体系和情境中所蕴含的知识、思想之间的冲突、教育对象现有的行为习惯和情境与所要求教育对象要形成的行为习惯的冲突,以及不同的教育对象之间思想和行为的冲突。作为一个教育者,不仅要传授新的思想,更重要的是要修正教育对象原有的知识体系与新的知识体系以及其思想和行为的矛盾和冲突。在具体情境体验之中,一方面教育对象既可以利用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有关经验来帮助消化吸收新的知识内容,另一方面通过新的知识、思想来修正原有的过时的知识和思想,这样教育对象所面临的两个知识体系的冲突就得以解决。另外,教育对象原有的行为习惯与思想政治教育情境所要求的行为习惯的冲突,以及教育对象之间思想和行为的冲突,通过创设活动情境和榜样情境,是教育对象可以在直接的情境体验中,引导教育对象进行观察思考、比较反思、分享交流,都是可以有效得到解决。

3.有利于在情境体验中塑造良好行为习惯。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鲁宾斯坦指出:“教育者或教师企图不通过儿童自己的活动去掌握知识、培养品德,却将知识、道德要求‘加到’儿童身上。任何这样的企图只会破坏儿童健康的智力发展和精神发展的基础,破坏培养他的个性品质的基础。”[4]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使教育对象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真正的内化为自己的意识体系,促使教育对象形成正确的思想,从而实现由思想认识到行为习惯的转化。思想政治教育情境通过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目标融入到创设的具体情境之中,引导教育对象积极体验教育情境,并认真观察反思,促使教育对象由“知”到“信”,由“信”到“行”,形成“知”“行”统一,使受教育者通过情境体验实现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有效理解和内化,并将在教育情境下领悟、内化的知识、技能或者思想品德素质用于指导自己的行为,使受教育者可以在现在或者将来遇到相同相似的情境时得到运用与外显,培养大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文献选编(1978-2014)[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5:401.

[2]中国百科大辞典编撰委员会.中国百科大辞典[Z](第6卷).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4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