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共享模式的商业模式

共享模式的商业模式赏析八篇

时间:2023-11-29 17:30:17

共享模式的商业模式

共享模式的商业模式第1篇

关键词:物联网;共享模式

环顾2016年,物联网行业都在寻找突破!因为物联网跟传统的互联网轻模式不太一样,单靠一个网站、一款软件或者是一个App就能打天下的奇迹很难再出现了。那么有没有好的办法呢?其实换个角度,这几年移动互联网能够大火,无外乎取决于三个条件,即智能手机、4G无线网络和一堆个性化应用。那么移动互联网的智能手机就是物联网中“物”的化身,或者叫连接终端,其背后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所以从某种角度上说,智能手机是目前在短时间内无法取代的物联网的超级“终端”。手机覆盖的各种功能已基本成为我们寻找应用方向和设计商业模式的出发点。大量的所谓独角兽企业都建立在智能手机上,例如滴滴!那么在滴滴最终打败了各路竞争对手,独霸天下的时候,也就造就了一个“共享”模式。特别是2016年年底,将共享租车顺利复制到自行车领域,甚至成为一个新的热点“共享单车”。摩拜,ofo,小鸣,优拜四家共享单车平台累计完成了15轮融资,甚至单轮融资已是过亿美金,风头直逼滴滴。

1 资本青睐有加的共享单车

很多人都觉得共享单车模式能盈利吗?为什么资本会这样看好?我个人分析,大家看好的是未来的趋势。传统互联网的打法从来都不计较成本得失,就像当初滴滴和快的之间血淋淋的烧钱大战一样。账面上能看到的现金流基本就是租金和押金。

1.1 共享单车盘子有多大

共享单车的租金可谓可怜,每小时5毛到1元,就算投放100万辆车,按照每车每天10小时计算,也就是每天收益500万,一年大约17、8亿。若押金按照300元/车计算,如果能达到1 000万辆车的规模,那么押金大约为30亿。

1.2 未来的想象空间

要说也不大嘛?什么原因这么拼呢?

“自行车”标签化。就如同共享专车一样,市场的未来肯定以亿级数量计算。今天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中国自行车市场其实已经萎缩到很低了。回忆一下我们自己骑车是在什么年代?就作者本身而言,或许在2000年左右家里还有自行车,但却很少骑。即约10~15年时间,大量的城市人口放弃了自行车,而现今自行车成为了运动的时尚工具。但1亿辆自行车本身的生产制造便已近千亿规模了。

1.3 大数据挖掘

通过大数据,几千万甚至上亿用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半径将一览无余。而通过未来的大数据挖掘,带来的价值更难以衡量,这或许又是一个新的大流量入口。

由于共享单车的入门门槛不高,所以才会瞬间吸引了数以百计的玩家蜂拥而入。当然就共享单车本身而言,我更想强调的是共享模式将会对物联网产业带来的深刻影响。

2 互联网与“物”下的组合拳

回想起来,互联网商业模式第一个最好的应用是什么呢?我个人认为是电子邮件!90年代初期各种邮件提供商成为互联网重要的推动者,之后蔓延到论坛、聊天工具等应用。触类旁通,今天的物联网商业模式如果能引起万众使用,那么可以预知,共享单车这类应用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

再把思路发散开来,将像自行车这样的“物”,通过简单的物联网技术包装,主要就是定位功能和自动锁的组合,依托二维码和App支撑,但唯一的门槛是大量铺货!类似这样的应用将会有多少呢?

顺应“共享”模式,也许能改变原有互联网免费习惯对物联网的伤害!毕竟互联网的免费更多是建立在软件基础上的,边界成本极低,而物联网上的硬件“物”,对于任何一个公司都是极大的门槛。包括我们看到共享单车上亿美金的融资很大程度上都是为了铺货!但是好在还有押金和使用费,所以能抵消一大部分成本。甚至未来会有客观的商业回报。这样物联网的新商业模式可能就会打通了。

再如我们这几年一直在推广大健康的平台,很大一部分成本来源于进行健康管理的硬件设备,这些设备若分开来看,单一的价格还能承受,但健康本就是一个系统工程,而这些设备的组合很贵,普通老百姓消费不起,无法量产,因此成本也就难以控制。以至于整个行业市场都处在黎明前的黑暗期,都看好未来前景,目前却无法破局。

共享模式的商业模式第2篇

关键词:共享经济;商业模式;人力资源外包

一、引言

全球化3.0时代的到来,世界变成“迷你型”的了,人们通过一台小小的手提电脑就可以掌控整个世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成熟以及智能移动设备的普及都为共享经济创造了条件,移动互联网的媒介效应使得人们可以凭借不同的方式付出、获益、公平的共享社会资源以及获取经济红利。根据人社部公布的数据,截至2015年底,中国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达2.71万家。但是,这些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合作度、开放度和共享度是不一样的,移动互联技术在中国的发展还不足以打破跨区域跨行业线下业务。因此,运用共享经济的理念,通过建立一个第三方平台把个人端需求与企业端的服务商聚集起来,用B2B2C的模式来撮合双方的合作,构建基于数据挖掘和分析的人力资源外包增值模式,帮助国内的传统人力资源外包服务机构向高性价比、高可获得性,高服务标准以及高服务体验的新模式转变,完成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业务升级转型。

二、共享经济的商业模式

所谓共享经济,也被称为点对点经济(Peer to peer economy),是实现闲置资源共享的一种经济模式,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分享平台来满足用户需求。共享经济模式中有三个主体:提供闲置资源的资源提供者、对该闲置资源有需求的资源消费者,以及实现资源提供者与资源消费者对接的共享平台。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高度发展和应用,使得这三个主体之间的需求―对接―供给关系可以实现在动态网络形态下的即时对接,创造了共享经济下的新的生态模式。

共享经济已经在租车、P2P网络借贷、住宿等多个行业进行了广泛的应用,从共享经济的龙头企业Uber和Airbnb两家公司的盈利模式可以发现,共享经济商业模式的核心基础是“闲置+价值+回报”,即产品和服务供给方拥有闲置资源或碎片化时间,其可以在特定时间内让渡资源的使用权或者提供服务,需求方通过租、借等共享方式使用物品,为需求方创造价值的同时给供给方带来一定的物质或精神回报。适应规模化供给的B2C模式、对产品和服务需求个性化和场景化的C2C模式是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方组织形式。共享经济平台建立了供给方和需求方的连接,其不直接拥有产品或服务的所有权,因而共享经济平台运营固定资产投入少,成本低。共享经济的盈利模式主要有三种:

一是共享高价值的固定资产的产品服务系统。2008年以来,出现了很多网络平台把人们的汽车、卧室、办公室空间等闲置资产提供给其他社会成员来获取收益,参与成员可通过付费获取暂时使用权来共享公司或者私人拥有的多余产品,典型代表有Uber、Zipcar和Airbnb。例如,Uber公司把线下闲置的车辆资源聚合到平台上,并对其进行差异化定位――Uber SUV高端、Uber X、Uber Black中端、Uber Taxi低端,同时将业务范围拓展到出租车以外的其他通勤服务,如摩托车、快递等。在价格方面,Uber公司设计了高峰定价技术,根据不同的时段定制了不同的价格水平。

二是基于网络平台的商品再分配。基于互联网的社区租借、二手交易市场为其主要代表。社区租借模式以为代表,建立了社区沟通交流平台,采取免费的交易模式即以借代租,通过与邻里共享物品来节省资金和资源。eBay是二手交易平台的典型代表,90年代“快时尚”模式的流行催生了很多此类物品交换网站,交换模式有买卖、赠送以及多人交易等。

三是共享技术、时间、劳务等无形资产的协作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人们相互分享相投的兴趣爱好,涉及园艺、劳务、家政服务等多个行业领域。以时间银行为例,它最早起源于1980年,目前全球有26个国家设立了时间银行。参与者通过提供例如临时保姆、绘画的服务来赚取“时间币”,“时间币”可以用来购买其他的服务。

综观前述,不难得出共享经济既有的商业模式:首先,将线下闲置资源聚合到共享经济平台,共享经济平台本身并没有拥有这些资源;其次,共享经济平台以这些闲置资源为基础,为需求端提供个性化的定制服务;最后,共享经济平台通过借助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手段,实现供需两端完美的对接。

三、共享经济背景下人力资源外包模式创新

人力资源外包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才快速发展的,指的是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非核心部分委托给人才服务专业机构,属于一种高层次的人事服务。由于发展时间比较短,我国人力资源外包的市场基础和环境并不成熟。一方面,企业对人力资源外包服务必要性和有效性的认识不足,难以作出企业人力资源外包的正确决策;另一方面,提供专业化的外包服务机构的规范经营和专业化程度不高,服务内容是以基础为主,较为单一,导致企业外包商信誉问题甚是担忧。共享经济的兴起为这些问题提供了解决之道,其不仅使人力资源的管理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也给人力资源外包公司的商业模式变革带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一)建立一个第三方平台,利用B2B2C的模式完成国内的传统人力资源外包服务机构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业务升级转型

B2B2C(Business To Business To Customer)是电子商务的模式之一,指的是企业―企业―消费者模式,第一个B代指生产商,即成品、半成品、原材料的供应商;第二个B代指电子商务网站即网络销售商,其可以为买方与卖方提供各种附加服务,是双方联系的平台;C代指的是客户也就是普通的消费者。B2B2C最大的特点就是“复合”,它是将B2B,B2C,C2C三种模式进行了整合。借助B2B2C的模式,运用共享经济的理念建立一个第三方平台把个人端需求与企业端的服务商聚集起来,以此完成移动互联网时代人力资源外包服务业务升级转型的典型代表就是用友薪福社。它打造了人力资源及社保领域的天猫商城,最核心的三大产品是:服务商城、SAAS平台和查社保,其中查社保提供的是免费服务。

过去的人力资源外包市场就是一个企业级服务市场,即一个B2B的市场。在全国的不同城市、不同行业有大约26000多家人力资源外包服务机构,主要服务对象是大中型企业。但是,近几年产生了大量的小微企业,大中城市的自由职业者群体迅速扩张,人力资源市场特别是社保这一个细分市场的新增需求呈现了散户化、碎片化、面向个人端即B2C的特点。同时,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在中国的人力资源领域中社保这个细分领域还存在着各个地方的标准都不统一,线上化程度不高的特殊的市场背景。因此,上线之初的用友薪福社便将社保这一细分的领域作为突破口,通过建设薪福平台,以“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为核心技术,打通企业HR、企业员工、个人以及社保服务商之间的业务流,用B2B2C的模式来撮合双方的合作、整合供需两端各类资源,有效提升了社保服务商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提高了企业HR的满意度,进一步赢得了合作伙伴和需求方的认同。薪福社的母公司用友集团给国内非常多的用人企业和人力资源服务外包企业提供ERP软件服务,是中国市场顶级的人力资源ERP软件服务商之一,也因此成为了这个第三方服务平台最有竞争力的搭建方。目前有来自8个城市的40多家一线人力资源外包服务机构与用友薪福社签署了战略合作伙伴协议,用友薪福社以用友集团强大的技术背景为依托,运用共享经济的理念,通过互联网平台的打造,为人力资源服务领域的供需双方提供以薪酬、福利、社保三者为核心的企业级SaaS服务平台,这充分体现了人力资源服务领域的共享精神。

由此可以发现,共享经济促使人力资源服务开始逐渐摆脱传统的以线下为主的业务信息流转服务模式,而向高性价比、高可获得性、高服务标准和高服务体验的新模式转变,这种人力资源外包模式的转变会达到双赢的效果。

(二)基于数据挖掘和分析的人力资源外包增值模式,将作为人力资源外包公司服务模式创新的基础

精准信息的对接模式,即企业信息和个人信息的深入挖掘与分析,以人力资源外包模块之一招聘为例。在传统的招聘网站上,企业的信息都是由人力资源部门提供的,个人信息大多是应聘候选者自己编辑上传的,这些信息都不够客观。现今,人们可以通过网站获得更加真实可靠的来自企业内部员工对企业的评价,或者利用大数据等互联网技术从社交网站上查询并深入挖掘应聘者的信息,以此作为寻求信息对等和雇主与雇员之间信息沟通的渠道。可以借鉴的模式主要有Simply hired和Glass door,这两家人力资源外包公司都向用户提供工龄、企业评价、薪水报告、招聘启事等信息。Simply hired把薪酬研究网站、谷歌地图、社交网络社区LinkedIn等机构提供的内容整合到一起,利用社交网络的便利性提供用户查看一些特色内容,例如查看某公司内部“有没有自己认识的人”,某公司关于职工婚姻状况的是否存在“潜规定”等。Glass door的核心产品是提供公司内部情况、薪酬和工作环境之类的信息,与Facebook整合之后,它还可以告诉用户应该与一家公司的哪些人结识,这是因为有98%的Glass door用户绑定了Facebook账号。

招聘过程的根本诉求就是解决企业职位和应聘候选人之间的人岗匹配问题,而大数据等互联网技术的运用,使得精准人才测评模式成为可能,即采集候选人与职位数据,通过考察数千个数据点,给应聘者和空缺职位的匹配度进行评分,真正地做到人和岗位的匹配。可借鉴的模式主要有Bright和Path.to。Bright主要提供的是针对求职者和空缺职位的匹配度评分的服务功能,从而帮助企业缩短应聘时间,提高应聘效度。Path.to的商业模式就是算法,它通过独特的算法完美匹配雇主与员工,这一点和Bright是相似的。企业在Path.to上信息是要收取一定费用的,但是通过该网站搜索信息则是免费的。除此之外,Path.to网站的用户需要输入个人的工作经历,或者从社交网络社区LinkedIn导入自己的工作经历,并且还要回答一些关于他们喜欢的是什么样的工作的问题。

对于很多渴望在新时代背景下成功的企业来说,基于数据挖掘和分析的人力资源外包增值模式对他们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企业会逐渐把常规性或者不增值的事务外包给那些基于数据挖掘和分析的能够提供独特价值和服务的人力资源外包公司,以达到增加自身的竞争优势的目的。

结束语

共享经济本身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模式正处在不断变化发展当中,其为整个社会创造效益的同时,仍有可能爆发某些潜在的问题。目前,值得关注的问题有以下两点:一是关于资源提供者的进入和监管的问题;二是关于资源提供者的应急能力的问题。例如,纽约监管机构开始对Airbnb涉嫌非法经营酒店、偷税等问题进行调查;Uber如何打造值得顾客信赖的资源共享平台是其不可推卸的责任。基于此,本文仅限于对当前共享经济时代背景下人力资源外包模式创新的一些探讨,在共享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当中,还需要对更多的案例进行研究,以期对共享经济趋势下人力资源外包模式创新做出进一步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程熙 ,李朋波,梁晗.共享经济与新兴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以Airbnb为例[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6(06)

[2]郑志来.共享经济的成因、内涵与商业模式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16(03)

[3]吴娜娜,郑力,甄磊.B2B2C电子商务模式研究:以阿里巴巴为例[J].商场现代化,2010(32)

共享模式的商业模式第3篇

[关键词]新兴区域 基站规划 共建共享 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

1 引言

新兴区域,从狭义上讲,是指上升为国家战略,由国务院批准设立,国家提供特殊政策支持,地方政府进行大规模开发建设,通过招商引资,以带动周边区域发展,具有独特竞争优势的综合区域。从广义上讲,新兴区域也包括由省级政府批准设立并提供政策支持,市县级地方政府开发建设所形成的综合区。

我国新兴区域主要包括经济特区、开发区和新区等,具有明显的产业导向,分布有高科技园区、工业园区等功能分区。新兴区域的发展依赖于所吸引产业资本、金融资本的质量、数量以及投资程度,新兴区域城市规划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决定了新兴区域能否为招商引资创立良好的基础设施环境。

新兴区域的产业发展离不开信息化,物联网、云计算、LTE等先进信息化技术将得到良好的发展应用机会。新兴区域的信息化要求实现通信网络的宽带化、数字化、综合化和智能化,要求实现移动通信网络无缝覆盖,要求互联网宽带接入能力达到较高标准并具备较高的数据传输速率。目前,移动通信市场上涉及三家运营商的五张网络,所需基站站址数量众多,对城市发展影响较大,本文主要针对处于新开发阶段的新兴区域的基站站址规划建设进行研究。

2 国内基站建设现状

2.1 共建共享相关政策

工信部在《关于推进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紧急通知》中明确要求,已有的铁塔、杆路必须开放共享,不具备共享条件的应采取技术改造、扩建等方式进行共享。

对于新建部分:新建铁塔、杆路必须根据其他运营商的需求,实施共享、共建;新建其他基站设施(包括基站的铁塔等支撑设施、天面、机房、室内分布系统、基站专用的传输线路、电源等其他配套设施)和传输线路(包括管道、杆路、光缆)具备条件的应联合建设。

对于已有部分:具备条件的基站设施和传输线路应向其他运营商开放共享;租用价格应以成本为基础,附加一定的收益,共建费用应按成本进行分摊。共建共享的范围主要集中在基站和移动网络的无源元件。

国内诸多省市如广东、上海等地都制定了共建共享实施和考核办法,推动共建共享工作的落地实施;部分省市如重庆、浙江制定了详细的共建共享流程,为共建共享工作提供规范和指引;广东、江苏等地就资源租赁费用也出台了相关指导意见或建议。

2.2 国内基站共建共享现状

为节省电信基础设施投资。满足工信部共建共享指标要求,国内各省市出现了多种基站共建共享的实现方式,包括:运营商主导联合共建共享、第三方主导建设运营等模式。

目前国内普遍采用运营商主导的模式,由牵头运营商负责主导建设无线基站,并取得产权。该模式权责分明,便于维护,为电信运营商所普遍认同。具体产权划分有两种方式:一是产权归属牵头运营商,二是按投资比例分配。前者应用较为普遍,有利于明确后续维护职责;也有部分地区如重庆采用了运营商主导并按照预算投资比例划分基站产权的模式。

与国内明显不同的是,国外如欧洲、美国等地大量采用了第三方所有权模式,由独立第三方建设运营无线基站,并拥有产权。这主要是由于国内外电信市场所处环境截然不同,如美国要求电信行业必须网业分离,且国外对企业有一定的利润率要求,政府对频谱资源收费高,运营商有巨大压力与动机降低成本。2009年我国国务院通过的《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意见》中提出了“加快研究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石油、铁路、电力、电信、市政公用设施等重要领域的相关政策,带动社会投资”,或许能够促进我国民间资本通过第三方的形式进入电信领域。

目前国内在第三方模式上做出积极探索的主要有江苏和四川。至2010年5月,由第三方国动网络通信公司建成的基站共有230个,各运营企业与第三方签订长期租赁合同,避免续约成本高、站点频繁搬迁等问题。该模式下,产权归国动网络通信公司,租赁费用按建设成本分摊加上适当的投资风险收益的原则设定。

2.3 我国基站建设存在的问题

3G牌照发放后,我国基站建设进入热潮,基站共建共享也取得了重大成果,但在实际实施中尚存在众多问题:

(1)依然存在重复性建设现象,基站林立影响城市景观

一方面,长久以来,我国电信基础设施都是自建自用,各运营商各自规划建设通信网络,造成基础设施重复建设现象严重,极大浪费投资。另一方面,城市基站站址数量众多,基站天线林立,较大程度上影响了市区视觉环境。

(2)运营商获取站址资源困难

基站站址审批需要较长时间,各方物业对运营商基站所占用土地收费高且呈增长趋势,到期站址续约困难,这些因素都使运营商站址资源获取困难且无较好解决途径。

(3)共建共享推进中存在执行不力现象

在共建共享实践中,由于各方利益不尽一致,存在单个运营商未充分考虑其他方共建需求而建设,或共建过程中故意拖延工期等现象。因此,运营商主导模式需要政府充分发挥监督管理作用,加强对运营商行为规范的监管。

(4)群众对电磁辐射担忧日益加深

群众健康意识逐渐增强,对电磁辐射担忧程度加深,对小区内公众移动基站存在产生较大的抵触情绪;此外小区内部分基站存在违规乱建现象,导致部分基站的建设遭到群众的反对与阻碍。

3 新兴区域基站共建共享模式建议

3.1 共建共享模式分类

参考国内外电信市场共建共享实践过程中发生的案例,分析各种共建共享模式的异同点后,笔者发现共建共享的关键要素是建设权与产权。根据建设权与产权归属主体的不同,结合我国新兴区域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的实际情况,本文将适用于新兴区域基站共建共享的模式归纳为三种:运营商主导模式、第三方建设模式和第三方所有权模式。

三种模式基本内容如表1所示:

3.2 共建共享模式对比分析

三种共建共享模式的对比分析如表2所示:

处于开发阶段的新兴区域,已有基站数量较少,且地理环境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适宜在城市总体发展下统一进行整体基站站址规划。这也是贯彻工信部共建共享文件精神,全面实现新兴区域共建共享,减少重复性投资的良好机会。

共享模式的商业模式第4篇

内容摘要:敏捷供应链通过整合链上各企业的内外部资源,实现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响应。本文围绕企业如何选择适当的协作模式以构建敏捷供应链的问题,从信息共享、权力结构和生产特点三个维度,对支持敏捷供应链的几种协作模式进行了比较,并重点讨论了VMI与CPFR两种模式的适用性。

关键词:敏捷供应链 供应链协作

供应链的效率极大程度上依赖于其成员之间的协作关系。2004年,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对我国制造业企业的供应链管理状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制造企业的供应链反应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如何确立企业供应链管理改善的途径,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是理论界和实践界都比较关注的问题。本文尝试从协作模式适用性的角度对企业构建敏捷供应链问题进行综述和探讨。

敏捷供应链协作模式的发展演变

供应链协作问题早已有之,但是真正将敏捷供应链协作关系模式化的还是始于20世纪80年代。自20世纪70年代后半期,美国的纤维纺织行业出现了大幅度萎缩的趋势,整个供应链的低效运作掩盖了单个环节上的高效,信息共享与企业的协作问题被提上了日程,能够对消费者需求做出快速响应的QR(Quick Response)模式应运而生。

随着零售业竞争的激化和供应链构筑呼声的高涨,20世纪90年代,美国食品杂货行业在推动敏捷供应链管理的进程中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推出了有效的顾客响应ECR(Efficient Consumer Response)观念,越来越多的企业认可并采纳了VMI(Vendor Managed Inventory)和JMI(Joint Management Inventory)协作模式。随着经济环境的变迁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供应链管理开始向更高一层的无缝联结转化,升级为协同计划、预测与补给CPFR(Collaborative Planning Forecasting and Replenishment)。

信息共享与供应链协作

以顾客需求为导向的供应链管理中,供应链各节点企业根据来自其相邻的下游企业的需求信息进行生产和供应决策。当下游需求以一定方差波动时,由于供应链的固有属性,需求的不确定性沿着供应链自下而上逐级放大,上游供应商往往面临比下游供应商更大的波动方差。这种现象反映了供应链上需求的不同步现象,被称为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Bullwhip Effect)。牛鞭效应极易造成货物的大量积压或者短缺,从而演变为服务质量下滑,客户满意度下降等现象。解决“牛鞭效应”的一个主要方法就是在供应链上尽可能地实现信息共享。已有的协作模式尽管名目繁多,但是其核心不外乎信息共享,只不过不同的协作模式,共享的信息内容不尽相同。

一般而言,供应链上企业间所共享的信息越具广度和深度,企业间的协作关系就越紧密,也越有利于整个供应链的运作管理。从现有的协作模式来看,企业之间可共享的信息有如下分类:

(一)订单信息

企业之间的订单来往是最原始的信息共享形式,最初的供应链以订单信息的逆流而上为协作纽带。

(二)销售信息

仅仅通过订单传递需求信息,会出现如前所述的“牛鞭效应”。所以用实际销售数据共享来代替订单数据传递是供应链上企业实现协作信息共享的第一步,需求信息的传递由原来的线形结构变为网状结构,从而有效地避免了信息失真。

(三)库存信息

库存信息是保持整个系统信息顺畅完整的关键,获得准确及时的库存信息有利于企业减少库存成本,合理安排生产和进行市场预测。

(四)预测信息

通常,越是靠近市场的供应链成员越是了解市场,越是可以准确预测市场需求。如果供应链上的下游成员愿意与其上游协作伙伴共享预测信息,将会便于其上游成员设计更准确的生产计划,从而提高客户服务水平。

(五)计划信息

在供应商与制造商两级供应链中,制造商可以利用供应商的生产、配送计划来提高自己的计划水准,而供应商可以根据制造商的生产计划为其提供可靠的补给。同样,在制造商与销售商两级供应链中,制造商与销售商可共享其生产计划与促销计划。

在不同的供应链协作模式中,企业之间信息共享的程度不尽相同。有的仅仅是通过订单来传递信息;有的还共享一些库存信息和销售信息;而有的供应链信息共享的内容非常深入,甚至包括共同预测市场需求,共同开发与改进产品等。从QR模式开始,供应商与下游企业信息共享的程度连续加强,直到最终供应商实行完全库存管理,是一个信息共享的渐进过程。实行QR协作模式的供应商与采购商之间在订单、销售和库存等方面实现信息共享,ECR在QR基础上,增加了部分的共同计划的部分。到CPFR双方基本上启动了全面的信息合作,不仅实现了订单、销售和库存等信息的共享,而且在计划和预测方面也加强了交流。

权力结构与供应链协作

尽管供应链中的企业相互依赖,为了实现共同利益而相互协作,但是他们之间的关系常常不是对等的。供应链通常都会有渠道领袖(核心企业),这些核心企业对链上的其它企业有较强的影响。这些较强的企业有大量的机会来利用其相对优势,而且他们的选择通常会对供应链能否长期健康运作产生巨大影响。

企业权力是一种潜在的力量。在供应链上具有权力优势的企业,对于供应链的有效运作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供应与采购商的权力分布较为合理时,双方可以实现较好的协作,否则,容易出现权力的滥用。例如,实行VMI模式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处理供应商与采购商之间的权力关系。供应商要对采购商的库存负责,采购商就应将其在供应链中的权力部分地转移给供应商,以便供应商可以有更大的自主决策权,很好地把握最终客户的需求来计划成本和安排库存。可实际上,常常因供应商没有得到足够的授权而导致VMI的失败。

不同的协作模式对供应链上成员之间的权力分布有不同的要求。Jonah等(2003)认为在由供应商与采购商构成的供应链中,QR和ECR模式下,采购商应具有比供应商更大的权力;VMI模式下,供应商更加贴近最终用户,是价格和质量的受益者,而且可以获得更多回报;在CPFR模式下,两方应实力相当,相互合作,都不能单方面向对方施加影响。

企业权力是一项不容忽视的既成事实,因此,选择何种协作模式要基于实际的供应链权力结构特点,超越现有权力结构的容纳范围,供应链协作很难实现。但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供应链协作,建立较为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供应链上成员要实行一定程度上的权力让渡与迁移。

生产特点与供应链协作

供应链管理协作模式大多都是由制造商-零售商这一段供应链发起,然后被制造商迁移到更为上游的供应商-制造商一段。以制造商为核心的供应链协作模式要根据制造行业的生产特点来进行选择。通常,制造业可以分为离散型和流程型两类。相对于离散行业,流程行业,尤其是供应链较为上端的流程企业,从供应链协作的角度看,具有如下特点:

生产周期较长。这种状况导致流程行业的供应链呈现一种“推式”而不是“拉式”的过程,缺乏对短期需求的敏捷性,并且要保有大量的库存。

需要保持大批量或连续生产,以减少成本。这也是流程行业不同于离散行业之处。许多在离散行业适用的协作模式,对于流程行业根本不适用。如VMI,这种协作模式更适合生产周期较短、订货频繁的行业,在流程行业采用VMI需要慎重考虑。

企业的生产计划要根据中长期的需求预测来制定,对其预测的准确性要求很高。流程企业生产具有连续性,一旦运作起来,一般情况是不能改变的,而且要持续很长时间,这就需要更加准确的中长期的需求预测。

流程行业更倾向于保持生产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安全性,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协作不应仅仅停留在当前信息的共享上,还应相互协调计划,实现供应链企业联盟的同步化。

由于具有以上特点,尽管单个流程型企业在自动化程度上可能要高于离散型企业,其整体的供应链管理明显落后于离散行业。现有的供应链协作模式在离散行业的应用程度要远远大于流程行业。具有协同预测和计划优势的CPFR模式,在流程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中应该会有较好的前景。

支持敏捷供应链管理的协作模式

(一)VMI

VMI是一种将权力转移给上游供应商的供应链协作方式,采用这种模式可以使供应商在不加扭曲的决策信息指导下对需求进行灵活响应。理想的VMI协作模式是由以供应商为核心企业的供应链构成的,供应商要具备需求预测、库存管理和分销商管理等诸多能力,因而具有信息和权力优势的供应商更乐意实行该模式。但实际当中,相当多的以采购商为核心的供应链采用这一模式。由于采购商权力的客观存在,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与权力的转移。例如,许多知名的计算机和家电公司,将其零部件以供应商的名义放在由第三方物流公司管理的仓库之中。这些企业根据销售信息产生需求计划,然后将需求计划下发给第三方物流中心,再由物流中心根据供应商的情况为其制定安全库存。在此过程中,供应商根据采购商和第三方物流中心提供的当前库存量、需求预测量和安全库存水平来进行补货决策。供应商承担的库存成本,并没有为其换来相当的信息与权力,采购商仍然享有得天独厚的信息优势和权力优势。

作为近年来在理论与实践上逐步成熟的管理思想,VMI得到众多国际大型企业的推崇。宝洁(P&G)与沃尔玛(Wal-Mart)的合作是实施VMI的先驱。另外一些高科技企业,如Dell,HP等都是成功实施VMI的典型。国内企业如联想、海尔、美的等也纷纷导入VMI模式。值得注意的是,VMI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协作模式,它更适用于高频率小批量生产的行业企业,对于生产周期较长的流程行业来讲,VMI要慎用。

(二)CPFR

在QR与ECR模式中,零售企业与生产企业利用网络共享销售数据,来实现迅速补货或滞销品削减等功能,但是,在销售预测方面,两者是独自进行的。由于各经济主体利益和地位的不一致,加上经验积累不同,各企业所做出的预测往往会有一些差异,而这种差异可能就会导致某些企业的经营损失和无效管理。如果供应链各企业在能力集成的基础上,共同作出预测,则大大降低了预测的偏差和由此产生的风险。

CPFR提倡的是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紧密合作,不仅停留在简单的数据交换,而要深入到象预测信息和计划信息这样的知识交换。尽管CPFR适用的行业很广泛,但是,这种近乎理想的协作模式必然会面临重重障碍。其中,信息共享和权力结构就是很难逾越的两道屏障。CPFR要求协作双方相互承诺长期的公开沟通和信息共享,然后在此基础上实现战略层次的协作。但是,预测与计划信息通常与企业战略相关,更容易涉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双方来讲也更容易因为信息的暴露而带来风险。企业之间的信息阻隔是推行CPFR的障碍之一。另外,CPFR模式的运作要求企业之间的权利基本保持均衡。但是,在实际的运作中,企业之间多数不能实现权力平等。某些企业由于占有稀缺资源,控制金融资源、独占部分信息等拥有比其他企业更大的权利。如果它从自身利益出发,利用这种权利对链中其他企业在价格、库存共享等方面进行压制,那么很容易导致权利的滥用,必将破坏供应链的协调运作。

CPFR已经在许多行业得到了应用,例如服装、汽车和高科技行业。根据一项调查显示,在采用CPFR的用户当中,有67%的用户提高了预测的精确度,56%的用户降低了库存提高了服务水平。CPFR的行业适用性较广。不仅适用于离散行业,而且可以运用于流程行业。

本文从信息共享、权力结构和生产特点三个维度,对支持敏捷供应链的几种协作模式进行了比较,并重点讨论了VMI与CPFR两种模式的适用性。由讨论可以得出,企业在选择协作模式时,应该基于供应链的权力结构,根据自身生产特点等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共享信息范围。

参考文献:

1.宋华.物流供应链管理机制与发展.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2.宋华.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案例.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3.雷小清.供应链的敏捷化原则和策略.中国流通经济,2003

4.姚余梁.变化的供应链管理,不变的信息共享.中国电子商务,2002

共享模式的商业模式第5篇

关键词:信息共享;供应链管理;牛鞭效应

一、引言

目前。日益加剧的市场全球化趋势、客户环境的不确定性使得现代经济领域中的竞争由单个企业扩展到供应链之间,为保持竞争能力,企业必须同供应链伙伴紧密合作以便降低运营成本并能持续地改善客户服务。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终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供应链网络中存在多种信息流,如零售商的销售数据、订货数量都会直接影响供应链上各个成员企业的生产作业安排、库存控制和订货最等。

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供应链。出现了许多诸如需求的不确定性、蝴蝶效应以及信息共享障碍等问题,导致了供应链上节点企业运营成本很高,响应速度迟缓。

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在各供应链成员企业(零售商、制造商、中间商以及供应商等)之间进行合理的协调。有研究表明:有效的信息共享和快速的信息交换可以大幅减少供应链节点企业的库存。并减少供应链上的牛鞭效应,因此,信息共享成为协调供应链网络的关键因素。

本文在分析和总结大量国内外供应链信息管理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主要从协调供应链的信息管理方面人手,对供应链中的信息共享、协调机制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二、相关文献综述

(一)信息共享的价值

自从Forrester研究发现需求信息从供应链下游传递到上游过程中发生波动、放大现象之后,有大量文献对此做出进一步分析研究。Sterman的“啤酒游戏”(BeerDistribution Game)揭示了决策方信息的不流通是造成订单量和节点企业库存量放大现象的重要原因。订单量和库存量波动、放大现象导致生产波动。引发生产能力短缺或过剩,增加生产成本和库存费用,导致整个供应链的总成本上升。Lee深入研究了这种现象,将其定义为牛鞭效应(Bullwhip Effect),并分析了牛鞭效应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许多学者探究了如何减弱、消除牛鞭效应。信息共享是众多学者提出可以减弱牛鞭效应的办法之一。随着信息技术(如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通信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和因特网)的发展使得及时和精确地获得信息成为可能,信息共享在供应链管理中变得极为重要。Stadtler认为,为更好地决策,供应链成员应充分利用共享信息进行实时决策。Lambert和Lee等认为信息质量和知识共享对每个供应链成员都很重要。

Huang通过一个4个阶段的供应链模型研究了无信息共享、部分信息共享和完全信息共享3种不同条件对订货数量、最终库存和补货数量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通过信息共享,分销商和批发商可以有效地降低库存和补货数量,制造商可以减少补货,而零售商从中获利最少。Yu针对不同的信息共享形式,通过分析一个两阶段的分散供应链,发现随着信息共享程度的提高,将会导致整个供应链的帕累托改进(P~Eeto Improvement),特别是制造商能够降低库存水平和节约成本。Zhao构造了一个单产品、两阶段的生产库存系统,研究表明当信息共享被延迟时。制造商的成本首先缓慢下降然后急剧增加。

(二)信息共享实现模式研究

Stadder和Ellrarn提出在供应链中,合同是保证信息共享与顺利决策的重要因素,供应链对共享信息的不同需求要求有不同的信息共享模式与之适应。Yu在两阶段供应链中提出了信息集成的3个层次,即零售商和制造商有3种不同的信息共享模式:分散控制,协调控制,集中控制。梁静等分析了供应链中节点间的4种共享信息需求、特点,提出了点对点、信息集中和综合共享信息3种实现信息共享的模式。马士华等提出支持协同决策的信息共享模式。该模式下企业之间的决策是一种协同决策。各节点通过由核心企业提供的具有商务功能的集中数据平台,进行信息交换与协同决策。该模式实际上是一种基于Internet的信息共事模式。

总之,现有对供应链信息流运作模式的研究主要倾向于通过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在直链式信息流的基础上加强节点企业间的信息沟通,提高信息共享水平,但这种变化无法从根本上改善供应链的整体协调性,而且还会增加节点处理信息。

通过对信息共享的研究。本文认为成员企业的分散以及互相的不了解给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带来了麻烦,大量的交易行为成本的节约要靠信息化,同时依赖信息的扁平传递使信息扭曲度减轻,信息传播速度迅速,而这些也依靠新型的供应链协调模式。

三、供应链内信息共事及协调方式

(一)模型假设

假设1: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有长期合作的意愿,并且比较稳定。

假设2: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由n个成员企业(n>0)组成。

假设3:成员企业包括数个供应商、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等。

为真实、及时、有效地共享信息,供应链上还包括基金委员会、信息中心。其中,基金委员会由供应链上各个成员企业的经理组成,其具体职能是:通过供应链共同资金来宏观协调、激励,决策供应链各成员企业的生产运营活动,提出建设性目标、计划、战略;对各成员企业任务的完成情况,运营状况进行评估,分配供应链的共同利润,奖励优秀的成员企业。其决议的生成方式为投票;信息中心包括支持大型信息系统的软硬件设施和各信息员,信息员由各个供应链成员企业的信息部门的一个或几个人员组成。负责对各种即时的信息进行处理、上传信息中心,保证每一个成员企业都能在第一时间得到需要的真实信息。信息中心的信息包括即时的市场信息、生产能力信息、库存信息、各成员企业硬件设施信息、信用信息等。信息中心的信息只有成员企业有权限的决策人员具备访问权利,信息员只对本企业的信息负责。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传统信息中转器――中间管理层消失了,成员企业各自直接向信息中心上传信息。

(二)信息共享及协调方式

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均各自拥有研发团队,在某个或某几个成员企业认为有必要且有能力推出创新产品并得到基金委员会的批准时,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中相关人员组成虚拟研发团队,他们负责不同的方向:供应商团队负责创新产品

原料的研制、开发创新、采购等;生产商团队负责创新产品的研制和生产、组装等:销售商团队负责调研、分析、引导、培育消费市场等。具体说,当销售商在销售过程中发现新的相关产品需求,生产商在产品制造过程中,通过改进工艺、生产方法等发明新的相关产品,原材料提供商发现或研制新的材料时。即将信息传输到信息中心,并提交基金委员会论证新产品可行性。

供应链如何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有竞争优势的供应链不会总提供一成不变的产品,因为产品总会有其衰退期,供应链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长期发展,就必须不断研发全新产品或在原有产品中创新:由于研发投入大,失败率高,导致创新费用大,所以供应链也不可能一直在提供新产品。因此,在新型的供应链组织结构中,基金委员会既要负责原有产品的生产销售,又要负责新型产品的发现、评估、生产、销售等,而这些都离不开成员企业之间共享信息,紧密协作,共同努力。

生产创新产品的流程:销售团队调研到顾客的潜在需求及大致需求量,生成需求信息并将其传输给信息中心,生产商研发团队,供应商研发团队商讨研制产品及其原材料研制成功的可能性,研发投资的成本、收益等,并生成可行性报告。将其传输给信息中心,基金委员会评估投票。如决议通过则签订契约,契约内容包括各成员企业投资额、经营任务、利益分配方法、创新失败成本分担方法等。

生产原有产品的流程:销售研发团队根据市场需求及销售数据,生成需求信息并将其传输给信息中心,生产商、原材料供应商同时从信息中心获得该信息,基金委员会协调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签订契约。契约内容包括原材料一定时间内的供应量,产品一定时间内的生产量,销售商一定时间内的销售额及利益分配方法等。契约签订后供应商负责原材料的供应,生产商负责产品的供应,随后销售商进行销售工作。

类似市场交易,各成员企业交易过程是通过协议、定单等进行的,在供应链中交易的方式是完全标准化的,并通过供应链内部的网络进行,由信息中心完成信息的统一管理及技术维护,采取这种模式。对于整体供应链的运作来说,信息流更加规范、明晰,共享及时、顺畅。统计分析方便,供应链因此效率提高、成本降低。从而保持强大的竞争力。

四、研究展望

共享模式的商业模式第6篇

关键词:共享经济;传统企业;模式转型

一、共享经济产生的背景

共享经济是借助分享的平台对闲置资源的稀缺性进行价值的发现、交易和再造的经济创新模式。在现有的资源水平下,通过共享的方式实现资源的重复利用和闲置资源的“价值开发”,为在我国经济新常态的经济结构转型提供了新思路。经济持续高速发展而带来的产能盲目扩张使得很多行业都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不增加对生产资料新的需求,而是挖掘闲置资源的经济价值为共享经济创造了资源条件;从占有式消费到体验式消费观念的变革,让“轻资产”的生活状态得到很多消费者的认可,减少过度消费,培育消费需求,提高资源利用水平为共享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市场条件;互联网使用的普及、大数据及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共享经济的交易提供了平台,在提高信息匹配率的同时,降低了交易的成本,奠定了共享经济的技术条件。

二、共享经济带来的经济发展新机遇

共享经济催生了一种新的产权观,将所有权划分为归属权和使用权。在共享的过程中,闲置资源的使用权发生了转移,而归属权不变,由此产生的可持续可循环的交易机制,可以在实现交易成本低、资源利用率高的情况下,不断为共享资源的提供者带来源源不断的价值回报。利用共享平台和互联网的信息技术,共享经济形成了一个外延性很强的生态机制,由于需求的变化和消费关系的转变,每个市场主体都可能成为闲置资源的提供者,也可能成为共享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者。由此产生的新型交易方式、商业模式和资源整合途径为市场经济提供了巨大的创新活力,也吸引着一批批传统企业投入到共享经济模式的开发中,用共享思维助力传统业务的发展。

三、传统企业参与共享经济的创新途径

对于共享型的企业来说,他们的业务模式、交易机制和市场反馈是完全基于共享思维搭建的,他们从一开始就关注的是闲置资源的创新开发,通过对空间、资金、交通方式等闲置资源的价值发现,形成了如Airbnb、京东众筹和滴滴打车等类型的共享平台。而对于传统企业来说,他们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生产方式和主营业务,单单为了参与共享经济而放弃自己的优势并不可行,因此他们通常采用利用共享资源转型、应用共享平台融资和借助共享思维业务拓展的创新途径积极参与共享经济。

(一)转型

应用共享资源转型,扩大商品和服务通过共享辐射的人群,实现企业潜在市场消费者的发掘,增强品牌的影响力和认可度,增加优势业务的盈利水平。作为传统的汽车制造商,德国戴姆勒(奔驰)集团在2009年就开始探索汽车租赁的共享经济模式,并成立了全资子公司戴姆勒智能交通服务集团,将其开发为奔驰smart车型的汽车共享平台,开展基于共享模式的“以租代售”模式,吸引了更多的消费者获得不同的乘驾体验,这一平台目前已经形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共享品牌。

(二)融资

传统企业利用共享经济平台,根据消费者的新型消费需求设计产品方案并以众筹的方式获得对此产品及服务有需求的消费者的资金支持,分享自己的生产能力,创造新型的共享商业模式。京东众筹通过开放共享平台的企业入口,帮助企业完善众筹方案的设计,匹配目标的消费群体。传统企业通过众筹完成的融资,不仅保证了资金成本的经济性,同时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产品需求,更好的支持企业完成自身业务的发展。

(三)业务拓展

借助共享经济思维,传统企业在原有业务模式的水平下构建新型产品和服务的内容,实现企业的业务创新。2010年,家居企业宜家在瑞典启动了一个在线平台,供顾客出售使用过的宜家产品。瑞典的宜家会员可以免费和出售自己的二手宜家商品,而且宜家会员没有会员费。一些人认为这样的销售策略会长期影响宜家自身的销售,但实际上,二手家具交易市场却通过消费者对旧家具的替代,增加了对新家具的需求,而环保型的理念也深得环保主义者和社会的认可。

传统企业通过以上三种创新途径在不改变现有业务结构水平的前提下,通过参与共享经济开发更大的市场潜力、获得低风险的资金保障并赢得更多消费者的关注和认可。传统企业进行的共享经济改革,以多连接的方式接触消费者,低成本的资金开发产品服务,可持续的模式完成业务拓展,获得了“共享经济红利”。

参考文献:

[1]汤天波,吴晓隽. 共享经济:“互联网+”下的颠覆性经济模式[J]. 科学发展,2015,12:78-84.

[2]郑志来. 共享经济的成因、内涵与商业模式研究[J]. 现代经济探讨,2016,03:32-36.

[3]吕本富,周军兰. 共享经济的商业模式和创新前景分析[J].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6,07:88-95.

[4]杨帅. 共享经济类型、要素与影响:文献研究的视角[J]. 产业经济评论,2016,02:35-45.

[5]齐永智,张梦霞. 共享经济与零售企业:演进、影响与启示[J]. 中国流通经济,2016,07:66-72.

共享模式的商业模式第7篇

关键词:豫商文化;云共享;云计算

一、引言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由文化部、财政部在2002年共同组织实施的一项国家重大文化工程。它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地位,是改善城乡基层文化服务的创新工程。

互联网发展进入信息自动交互和自然语义交互的Web3.0时代,传统的B/S (Browser/Server)模式正在向B/C (Brows

er/Cloud)模式发展,即所谓的“云计算”。它改变人们获取信息、软件的方式,颠覆人们生产软件、获取计算和存储能力的模式,文化资源的传承和共享也将依赖于云计算的发展。

文化共享工程云计算的应用是知识创新的驱动成果。云计算平台的供应商保证所提供服务的先进性与可行性,根据IT技术的发展,持续地对软件服务进行维护。同时云计算可以让文化共享工程各级成员中心获得更专业、更适合文化需求的解决方案。云计算提供的规模计算能力,实现业务流程的分层重组,可以对业务流程进行更深层次的IT优化。

豫商文化云共享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优秀豫商文化的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与整合,依托各级公共图书馆、群众艺术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设施,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传播载体,在全国范围内实现豫商文化资源的共建共享。

二、豫商文化资源的现状分析

(一)豫商文化服务门户。构建资源丰富、内容权威、基于互联网的豫商文化的服务新业态为主导的公共文化信息服务门户。建设省、市、县/区四级分布式互联网网站群,打造“豫商数字文化网”,满足企业和群众多样化的网络文化信息需求。

截止2015年3月,根据网站统计结果显示:

表1 现有豫商网站调查情况表

从表1中可以看出,承载豫商文化传播的互联网站主要有六个网站,从权威的ALEXA的网站统计信息中显示:豫商网(.cn)独立IP的每日平均访问量为330,每日平均总访问量为1650,注册域名时间为9年,而豫商论坛(.cn)注册域名时间仅1年,但日均独立IP的访问量为300,日均总访问量为900,而新豫商(

)、中国豫商网()和大豫商(

)网站日均IP和日均PV值缺失。

(二)豫商文化数字资源的实物载体。在中国信息科技没有广泛应用的时代,豫商文化的传播和承载是以文字、图书、绘画、文物、音像等方式和手段记录的。而这些具体的实物或以不同的方式或途径保存在博物馆、图书馆和文化馆(站)中。从2014年河南省统计年鉴和河南省文物文化统计年鉴得到以下统计数据。

表2 河南省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统计表

图1 豫商文化载体组织机构统计图

从表2和图1中显示,豫商文化载体的组织机构从2005到20013年文化馆数量基本保持不变,而图书馆数量从2011年起有所增长,增长数量较少且增长速度较慢,与此同时,博物馆数量2005至2010年小幅度增长,但在2011以后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三、豫商文化资源现状的原因分析

(一)豫商文化资源分散。豫商文化资源以不同的形式被保留下来,如商丘火神台、应天书院、唐宋行会、由怀庆府而来的怀帮会馆、康百万庄园等,这些文化遗迹分散在商丘、开封、焦作的沁阳、许昌、巩义、安阳,甚至怀邦文化到达武汉等城市。资源的分散性导致了豫商文化不能够规模发展,从而不能产生聚集效应和众多的衍生文化资源,因而阻碍了资源的整合与再利用。2010年8月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申请世界遗产成功,掀起了保护历史文化的热潮。从表2中显示2010年后博物馆和图书馆的增长得益于地方政府为发展旅游业和保护历史文化而进行申请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政策措施。根据豫商文化的商城、商业建筑、主题园区、节会活动、旅游商品、文化餐饮六个方面的统计,豫商文化资源分布如表3和图2所示。

表3 豫商文化资源数量

图2 豫商文化资源分布图

(二)豫商文化数字资源匮乏。由于豫商文化的分散性,所以在现有的情况下,实物资源较多,不存在大规模的豫商文化数字资源。从调查的门户网站显示,豫商文化的数字资源多是对于2006年第一届以来的豫商大会经济文化和豫商论坛的新闻报道,对部分豫商文化民俗活动的文字记载和著名的河南商人的事迹报道,而豫商文化的图书资源、音像资源、文物资源和衍生产品的数据库资源相当匮乏。31集电视剧《河洛康家》和18集人文电视纪录片《豫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豫商文化数字资源的不足,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豫商文化面临的网络资源稀少的局面。

(三)豫商文化发展缺乏动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豫商文化的发展应建立在河南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上。豫商文化的产业主体应该是三次产业中的第三产业。虽然河南省的GDP总量逐年增长,但从表4和图3中可以看出,农业所占比重由2005年的17.9%下降到2013年的12.6%,但作为豫商文化主要产业主体的第三产业则不断起伏,基本维持在30%,近两年来才有小幅度的增长。

表4 河南省GDP构成三次产业比重 单位:%

图3 河南省三次产业构成比重

从表4和图3中可以看出,豫商文化发展的动力不足。文化共享工程的财政拨款主要用来重点支持省级数字资源建设、县级支中心镜像站点建设和村级基层服务点建设,因而豫商文化云共享工程缺乏财政资金的支持。与此同时,豫商文化在发展中受到中国传统的晋商、徽商、潮商文化三大商文化的冲击和排挤。

综上所述,豫商文化发展处于内有外患中,所以急需进行改革。那么基于云计算技术的豫商文化共享模式的建立将集中豫商文化分散的资源、形成海量的数字资源,增强豫商文化的影响力,促进河南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四、豫商文化云共享模式构建

(一)豫商文化云计算平台构建的基本框架。豫商文化工程的云计算共享平台架构能够将文化的数字业务和资源存放在云中,将云应用和本地应用进行系统兼容整合,以实现资源的加工、组织、关联、整合、搜索、可视化和个性化服务等需要。服务站不需要配备庞大的机房和硬件设备,使用普通电脑连接上网能管理自身业务,其他系统更新、设备维护都交由云计算的管理员完成。

豫商文化云计算共享服务采用面向服务架构技术,支持有效的个性化定制,对各种资源和服务进行动态同步,并能够对用户需求做出实时响应,实现对多种终端设备的一站式服务以满足用户复杂多变的信息服务需求。豫商文化工程的云计算共享平台的基本框架结构划分为三个层次:基础设施层(IaaS)、资源平台供给层(PaaS)和应用服务层(SaaS)。

(二)豫商文化云共享模式构建具体措施。(1)豫商文化服务大数据的采集与分析研究。加强豫商文化大数据采集、存储和分析处理。随着云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豫商文化共享通过大数据技术,对豫商文化元数据等结构化数据、网络微博微信及互动交流等半结构化数据以及豫商文化文本、图片、网络视频等非结构化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并提供维护安全保障服务,对豫商文化的服务设备及个人智能终端形成的文化服务数据进行采集并进行多维度(如人群、地域、时间、资源类型等)大数据分析。(2)豫商文化综合服务管理平台研究。统筹实施豫商文化共享工程项目,构建标准统一、互联互通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在群众基层实现共建共享。进一步加快推进数字文化资源在智能社区中的应用,实现“一站式”服务。在市、县构建豫商区域文化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实现对文化服务网络设施的综合智能管理,实现基本豫商数字文化资源的全域共建共享,大幅提升豫商文化信息资源传播服务效能,为文化服务体系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数字化支撑。(3)豫商文化嵌入式服务研究。分析豫商文化电子阅览室建设布局及开展服务情况,发展豫商文化电子数据服务新形态,借助移动互联网新手段,优化布局,在文化服务场所(如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街乡综合文化站、社区综合活动中心等)以及其他具备条件的公共场所(如广场、车站、机场、码头等)设立豫商文化无线接入点,与相关企业开展合作,提供免费无线网络接入服务和流动服务与无线多终端服务能力,实现嵌入式豫商文化服务。(4)需求导向的豫商文化数字资源供给以及文化体验空间的构建研究。重大信息工程“智慧城市”加快推进豫商文化机构数字化建设。依托共享服务网络、技术平台、数字资源、传输渠道,推动豫商文化体系从传统服务模式向现代服务模式的转型升级,开展豫商文化系统专用、软件的研发应用,增强豫商文化馆通过数字化手段豫商文化服务信息、建设数字文化资源、提供豫商数字文化互动体验的能力。以豫商文化的服务和需求为牵引,弘扬河南商业传统文化、建立健全关系豫商文化数字资源。明确数字资源建设的目标、任务、分类体系、建设重点和建设方法,提高资源建设工作的整体水平和资源建设的系统性、针对性、实用性。建立豫商文化需求反馈机制,准确及时了解和掌握豫商文化需求,为豫商文化服务提供目录,开展“菜单式”和“订单式”服务。积极探索按需采集资源、按使用量付费建设模式,加强与豫商文化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对接,采取公开招标等方式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数字资源建设。开展豫商文化数字资源精准服务,面向特定人群、特定地区定制推出数字资源产品。(5)豫商文化云共享社会化合作,建立第三方评估。运用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促进豫商文化服务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多元化;创新商业文化设施管理模式,有条件可探索开展商业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试点。建立豫商文化服务建设采购目录范围,运用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引入社会力量参与豫商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建设与运营、数字文化资源建设与服务、数字文化服务专用设备与空间共建,探索与商业云平台、网络传播媒体、移动应用合作发展豫商数字文化服务的新型模式。

完善豫商文化云共享服务评价工作机制,增强豫商文化云服务服务评价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制定群众满意度指标,建立健全豫商文化云共享工程服务质量水平的监测体系,建立用户和企业评价和反馈机制。在云共享工程建成后,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在线实时采集服务大数据等方式跟踪调查及数据处理,建立客观的豫商文化服务第三方评价机制,以提升效能。

五、结语

为了研究豫商文化云共享模式,首先对豫商文化资源的现状进行分析,然后从豫商文化资源分散、豫商文化数字资源匮乏、豫商文化发展缺乏动力三个不同的角度研究制约豫商文化云共享发展的原因,最后完成了豫商文化云共享模式的构建,一是豫商文化云计算平台构建的基本框架,二是豫商文化云共享模式构建具体措施。云共享可以为豫商文化的发展建立联动、长效、渐进机制,进而推动河南省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红红,张果果.豫商文化的网络构建模式研究[J].企业导报,2013(9):135-137

[2] 宋淑芬.豫商文化的传播策略分析[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6):28-31

[3] 路向峰.历史演进、理论内涵与建构路径:豫商伦理精神的当代诠释[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14(6):611-615

共享模式的商业模式第8篇

关键词:区域性;旅游信息化;旅游电子商务;发展模式;

 

旅游业是信息密集型和信息依托性产业,随着旅游方式散客化,自助化的特征越来越明显,旅游的个性化需求进一步增加,在未来几年,旅游电子商务将从“产品导向”为主转向为“需求导向”为主,单纯进行订房订票的旅游电子商务已经不能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旅游电子商务必须以旅游目的地为纽带,立足区域旅游产业,依托优势旅游资源,垂直整合资源,提供区域性的旅游电子商务服务。

本论文提出了一种以政府为主导的旅游电子商务发展新模式,对于规范推进旅游电子商务,促进区域性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区域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

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将电子商务列入了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艾瑞网咨询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在线旅行预订市场交易规模达1672.9亿元,较2010年的1037.4亿元增长61.3%。2011年中国在线旅游行业市场交易规模达440亿元,同比增长16.9%。旅游电子商务充分显示着它的活力和发展空间。

但是随着Web2.0 等新技术的出现,新业态形式下的这些“第三方旅游服务商”呈现出多方面瓶颈,其功能想要真正实现电子商务在旅游产业中的优势存在着极大困难。如现有网站大多内容单一,信息量不足;没有强大的专业机构做后盾,缺乏行业优势;没有完善、统一的行业管理规范;网络安全和法律保障问题长期未得到解决;旅游电子商务的配套不完善;实现的技术也仅仅是静态网页或动态不可定制样式的网站。

因此,如何借助网络技术与平台模式研究进一步发展旅游电子商务模式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迫切需要通过分析当前旅游电子商务信息技术和管理模式的局限,提出一种在网络经济环境下能将M ass-Customization式生产成为可能的旅游电子商务发展新模式。

二、制约区域性旅游电子商务发展因素的分析

(一)区域性发展不平衡。由于我国信息技术地域分布上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地域旅游资源地的信息化普及程度也受到制约,信息化技术发达地区率先采用旅游电子商务技术,虽然能产生一定的规模效应,但是却无法发挥电子商务本应具备的构建虚拟联合平台的优势,无法有效整合区域内的各种企业资源和旅游资源。

(二)单一增长点导致整体信息化程度不高。根据艾瑞网在线旅游市场结构分析,2011年我国在线机票交易规模315.0亿元,酒店交易规模88.9亿元,度假产品及其他为36.1亿元,分别占在线旅游市场的71.6%,20.2%,8.2%。旅游行业的整体信息化并不高,机票预订在中国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占比超7成,其他相关电子商务网站的数量极其有限,在线交易功能不全,不能提供全面的、专业的、实用的一整套的旅游服务

(三)企业电子商务意识淡薄。目前大多数旅行社依然凭借传统的服务方式,忽视应用电子商务系统能带来的潜在收益。一些旅游企业虽然实施电子商务,却在过程中“盲目赶超”,过分追求先进的硬件设备和不成熟的高技术,为了吸引网民注意得到较高的点击率,但是却没有相应利润的增长,忽视了对企业内、外部信息资源的优化和整合,难以获取企业商务活动的高质量、高效率和高效益。

(四)电子商务环境不健全。目前,我国电子商务所涉及的银行、信息产业、税务、海关、金融、法律等相关标准、规范等还不够完善,部分旅游公司景点描述不符,旅游团队组成夸大宣传,纪念品以次充好等,旅游市场规范化、组织化程度低,影响了广大旅游者对电子商务的信赖。

(五)投机性旅游网站频生。目前市场上有部分旅游企业在建立旅游网站后快速完善内容,成为市场焦点,但是其目的并非做强在线旅游市场而是旨在上市,套回资金。这种以资本运营的模式经营旅游网站,会导致网络企业的发展停滞,旅游企业也无法获得阶段性发展。

(六)人员素质和技能问题。目前,我国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的文化素质和信息技术应用技能普遍较低,既熟悉电子商务又精通旅游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严重缺乏,制约了旅游电子商务的开展。

三、以政府为主导的区域旅游电子商务发展模式

(一)、建立政府投资的区域旅游电子商务信息数据库

在新形式下,政府作为旅游电子商务的宏观管理者,具有扶持和规范的作用。旅游电子商务的投资与维护费用都十分庞大,单靠企业的力量是难以建设与维护的。由政府投入建立区域内统一的信息数据库,减少了企业各自投资建立信息平台及建后维护、人员培训、功能开发等多方面的成本问题。在各旅游企业的内部构建内部管理信息网,促使信息传递方式由阶层型向水平型转变,并通过内部信息管理平台实现旅游调查、预测、规划和管理的数据化、程序化和规范化。区域性资源共享的优势,使数据库信息量大、准确性和时效性强;具有严格的信息标准模式,规范了信息质量;对资金支付、平台服务业务建有严格的管理机制,利于标准化、规范化的行业管理;对售后服务也有积极地保障作用。

(二)、建立(G2G)2B和(B2B)2C模式

(G2G)2B模式:旅游电子商务业界的创新模式。以G2G为基础,G2B为重点。两个流程衔接起来,形成一种旅游电子商务模式新概念。省级旅游电子商务中心作为政府旅游管理部门主导推行的统一的对外旅游信息门户,包括了本区域内各地市州的旅游资讯。各地市州旅游电子商务中心通过后台运作将本地区旅游行业上传的旅游信息资源合理整合,成为区域内旅游信息共享的公共支撑平台。各平台之间信息可共享,并统一集成将全面、详细、准确的旅游服务信息提供给省级旅游电子商务中心,使消费者可以通过统一平台进行查询信息。这种政府主导推行的区域平台模式,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增强了旅游商务企业的参与,提高了旅游者对旅游商务企业的认知程度和信任感。

(B2B)2C模式:在传统的B2B与C2C两种电子商务经营模式的基础上,将各区域内的旅游企业通过信息整合与消费者之间实现前台与后台的密切结合。区域内各旅游企业的信息可共享,为解决企业内外部E化的脱节问题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资金流和信息流相互配合、双向沟通,跨区域信息查询更加便利。在这种模式下可实现消费者只需通过统一平台,即可进行全方位的旅游综合信息查询及自助定制旅游项目的服务。

(三)、建立多种技术集成应用模式

1、ASP模式:由ASP向服务器供应商、网络通讯设备供应商、操作系统开发商、数据库系统开发商、网络安全系统开发商、网络管理系统开发商以及通讯线路运营商等租用各种设备、软件系统与通讯线路,以构建应用系统运行平台。

2、  管理安全模式:通过建立人员管理、系统维护、数据备份、应急措施和病毒防治等制度,增强网络使用的安全性。

3、  资源共享模式:信息非结构化,容易产生信息孤岛,信息不一致。基于新一代信息协作,建立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区域性平台,提高系统内外部的信息共享程度。

4、  移动信息模式:3G、信用卡的发展、互联网技术的日趋成熟以及国家的政策趋势,使移动业务使用更为广泛。运用标准化数据为共享平台,以网络环境为依托,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使旅游电子商务以最方便快捷的方式为社会公众所使用。

5、在新模式的建立下,实现信息资源的区域内共享,通过最便利的形式向消费者提供最人性化的服务。如,网络导购可提供专业咨询,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动态地提供较全面的参考信息和组合;便于操作的界面可让用户自行设计规划旅游需求,用户只需提供所需信息标准,数据库就可以根据这些标准将最符合条件的信息提供给用户;互联网、电话、移动数字终端等多种服务形式,使用户享受全方位的服务。这种开放式旅游信息集散系统可以鲜活生动地推广旅游地的整体形象

(四)、建立综合服务功能模式

在新模式的建立下,实现信息资源的区域内共享,通过最便利的形式向消费者提供最人性化的服务。如,网络导购可提供专业咨询,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动态地提供较全面的参考信息和组合;便于操作的界面可让用户自行设计规划旅游需求,用户只需提供所需信息标准,数据库就可以根据这些标准将最符合条件的信息提供给用户;互联网、电话、移动数字终端等多种服务形式,使用户享受全方位的服务。这种开放式旅游信息集散系统可以鲜活生动地推广旅游地的整体形象

四、区域旅游电子商务发展机制研究

通过以上讨论了以政府为主导的区域旅游电子商务发展新模式,下面就从安全应用、支付模式、共享机制、法律保障等关键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探讨区域与区域之间的协调机制,对于规范推进旅游电子商务,促进区域性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   安全机制

旅游电子商务的安全机制,例如认证体系,安全标准,加密算法和加密强度,主要应用在交易支付,信息的共享,网络等方面,在G2G,G2B,G2C,B2C,B2B,C2C模式安全应用机制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二)   支付机制

在众多协议和方法中,信用卡是最方便和快捷的,它提供了精确的数据加密,电子签名和身份验证,在发达国家已经是各类电子商务主要支付手段。但在中国,旅游电子商务主要是以第三方提供平台来完成交易,例如区域与区域的消费者和消费者之间,企业和企业之间,消费者和企业之间的交易,都可以通过借助第三方平台来完成。

(三)   共享机制

共享机制的建立需要企业、消费者对网络需求进行分析、调查、预测、规划,把得到的信息进行数据化,程序化和规范化,然后存入到信息库中,企业,政府,消费者都可以共享收集到的信息。

(四)   法律保障机制

法律保障机制适用于G2G,G2B,G2C,B2C,B2B,C2C模式,政府通过明文规定一些旅游电子商务的违规行为,例如:什么样的行为可以认为是在向对方提出进行线下交易请求或试图诱使其进行线下交易为不合法的。两方或是多方产生纠纷,可以通过法律解决纠纷,不能解决的纠纷送交政府,政府与电子商务平台共同设立“电子商务事务处理基金”,解决违反规定双方的纠纷问题。

五、总结

本文构建了(G2G)2B的政府主导推行的区域性旅游电子商务创新模式,规范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宏观环境。同时,构建(B2B)2C的企业合作、用户参与的资源共享公共支撑平台,加强对企业网站、商务网站旅游业务的引导和资源集成化,提高旅游信息化的整体水平。在此,建立了政府投入的区域性旅游电子商务信息数据库,建立信息审核、管理等相关机制,规范行业标准。建立多种技术集成应用的模式,为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最后,建立综合服务功能模式,提供人性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服务,使自助型定制服务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

[1]刘恒.长三角区域政府主导的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模式探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3).

[2]艾瑞咨询.2011中国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数据[eb/ol].(2012.4).

[3]魏后凯.现代区域经济学[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4]习万球.论网络环境下旅游产业的信息服务[j].图书馆论坛.2004(5).

[5]康珺. 我国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j].江苏商论.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