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共享单车的核心技术

共享单车的核心技术赏析八篇

时间:2023-09-21 16:52:52

共享单车的核心技术

共享单车的核心技术第1篇

所或缺的核心技术。

又一家车联网公司成立了。

自总理提出“互联网+”概念后,短短半年时间,“互联网+”席卷了整个汽车行业和互联网产业。那么,究竟是“互联网+汽车”还是“汽车+互联网”?到底谁该妥协?双方各有各的说法。

仿佛一夜间,成百上千家与车联网沾边儿的公司出现在公众视线中。有的是之前就已存在的,现在才得到关注;有的是赶上了这股热潮,刚刚成型。飞驰镁物(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飞驰镁物)就属于后者。

7月1日,飞驰镁物在北京召开品牌会――智能汽车即服务,来自车联网行业、整车厂、咨询机构、投资界等人士前来参加。

与此同时,历经6个月的酿造,飞驰镁物下定决心,在“互联网+”热潮还未褪去的好时候,带着自己引以为傲的核心产品――汽车共享服务品牌“Soda”正式亮相了。

自称是“最懂车企的车联网公司”和“崇尚极客精神的科技公司”的飞驰镁物对智能汽车有着自己的见解。

智能汽车即服务

飞驰镁物创始人兼CEO王强解释道:“智能汽车即服务的英文是Smart x Vehicle as a Service,即面向车和人两个对象。对于车,车联网相当于给车装载了远程大脑从而实现其智能化,这是智能即服务;而对于人,车联网则是把车的属性上升到一种位移公共服务,为人提供一种随时随地使用的出行服务,这就是汽车即服务。两者综合起来,就是智能汽车即服务。未来作为公共出行服务的汽车一定是面向未来的智能汽车,而智能和共享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而不应该是简单的叠加。”

飞驰镁物具备B2B传统车联网和汽车共享两个业务发展方向。在B2B传统车联网业务领域,飞驰镁物以前装TSP为核心优势为整车企业提供车联网整包解决方案和咨询服务,通过以云计算、大数据、社交网络为基础搭建的云服务和汽车情商两大核心产品平台,已经开始为整车企业提供真正符合移动互联网用户交互体验的车联网产品。

而致力于呈现“下一代城市出行方式”的Soda,则是飞驰镁物在汽车共享方面的具体成效。

“未来的车联网一定是和汽车紧密融合在一起的车联网,更多的是‘汽车+互联网’,而不是‘互联网+汽车’”。飞驰镁物联合创始人兼企业业务副总裁樊高增表示。他的这一观点与市场其他互联网公司很不同,他认为互联网并不会颠覆传统汽车行业。

“基于车联网的合作,根本不能脱离主机车厂,我们更倾向于前装业务,前装市场是飞驰镁物的目标市场。”樊高增称。飞驰镁物对于前装市场的信心并不是空穴来风,作为一家刚刚诞生的车联网公司,飞驰镁物迄今为止已帮助超过20家的车企在中国落地车联网项目。

作为飞驰镁物车联网业务的核心产品之一,CLOUDMove是一款完全自主研发的联网汽车架构平台,旨在打造终极汽车互联网平台,帮助汽车更好的融入互联网。

飞驰镁物联合创始人兼CTO杨磊对CLOUDMove进行了详细的分享:首先,CLOUDMove主要基于公有云基础架构,来实现汽车与多种移动终端设备对驾驶联网在线服务的无缝访问体验。其次,CLOUDMove是一款开箱即用的车联网产品,可针对整车企业提供快速、便捷的一站式服务,包括业务运营支持系统在内的基础能力,并预集成了优秀的互联网内容和第三方服务。

与CLOUDMove相呼应的是DREAMove,它同样是飞驰镁物车联网业务的核心产品之一。

据描述,智能汽车的实现将由汽车智商和汽车情商两部分组成,而汽车情商正是目前汽车产品所或缺的核心技术。因此,DREAMove将成为智能汽车的“大脑”,通过创新科技与网脑思维的结合,使汽车的情商得到质变的提升,真正做到主动保护、帮助驾驶者。

下一代出行方式

“Soda所要打造的是下一代城市的出行方式,因此,Soda将和包括整车企业在内的合作伙伴一同打造一款为共享而生的智能汽车。”飞驰镁物联合创始人、副总裁余涛这样解释Soda的核心理念,而“汽车共享、绿色出行”也是飞驰镁物对未来智能汽车的理解之一。

“Soda绿色出行”是除传统车联网业务之外,飞驰镁物面向个人市场的突破,飞驰镁物打造这样一个智能汽车共享服务品牌,是为了向人们提供想走就走的自由出行体验,满足消费者短线即时出行需求,同时缓解城市拥堵,降低排放。这是飞驰镁物关于未来交通的一个“美好愿景”。

Soda服务与传统汽车租赁模式最大的区别是按分钟计费,用户只需通过Soda应用便可随时发现身边的共享车辆,并通过成熟的车联网技术,借助于APP完成选取车辆、控制车辆、使用车辆、支付费用的整个过程,且无需在固定地点取车还车,最大程度方便消费者。

不仅仅是在理念上先进,Soda的落地也已经完成并在迅速扩张。目前,Soda已经与包括意大利开源汽车OSVehicle在内的诸多国内外新能源汽车企业合作,在全国多个城市开始了内测,与此同时,Soda会基于自身的车联网技术架构,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完善的智能交通应用。

“Soda打造的是下一代城市的出行方式,我们会与包括整车企业在内的合作伙伴一同打造一款为共享而生的智能汽车。”余涛这样解释Soda的理念。

运动鞋、工装裤,统一的黑色T恤上印着彩色的LOGO。年轻、简单、朝气蓬勃,这是飞驰镁物团队带给人们的第一印象。

然而在表象之下,王强和他的小伙伴们都有着非常狂热的创业激情,“虽然是一家新公司,但飞驰镁物从创业之初就考虑到了对于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因此,我们希望利用车联网技术,为整个城市的环境保护做出一点贡献。这是我们的愿景。”他掷下豪言,“飞驰镁物要做车联网中的劳斯莱斯,等到时机成熟了,我们将要实现造车的终极梦想。”

共享单车的核心技术第2篇

关键词:汽车产业;创新平台;发展现状;对策措施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2)05-0111-05

建设汽车产业自主创新平台加快技术研究及产业化步伐,是促进汽车产业企业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提高核心竞争力和产业升级转型的基础。作为广西优先重点发展的千亿元产业之一,汽车产业加快发展正当其时。在汽车产业领域建设自主创新的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对于有效推动广西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产业创新平台的理论研究

(一)产业创新平台的概念

1999年,美国竞争力委员会在《走向全球:美国创新新形势》的研究报告中,提出了创新平台(Platform for Innovation)的概念。与产业创新理论结合延伸出了产业创新平台的概念,李俊认为产业创新平台包括:服务于创新平台的高素质人才、保障平台有效运行的制度体系、以资源、信息共享为核心的运行机制和保障物质与信息安全的安保系统[1]。高常水认为产业创新平台是创新资源系统集成和共享的网络化支撑体系,是技术创新生态链上各环节信息和资源耦合、流动的纽带,是官产学研金创各方围绕产业战略性关键技术的突破开展长期战略合作的载体[2]。

(二)产业创新与产业创新平台

产业创新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创新能力的最高层次。产业创新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而产业创新是企业战略管理的主题和核心内容,企业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必须依靠产业创新[3]。

张耀辉认为产业创新是用新的产品和新的技术满足需求,其结果是形成一个崭新的产业,是新兴产业形成的过程[4];罗积争、吴解生认为产业创新一般指特定产业在成长过程中或在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中,几个大型企业主动联手,开展研发活动或单个技术领先企业通过技术扩散进而实现产业内的共同创新[5];李梦学、张治河认为产业创新就是以科学技术为基础,通过将适应市场体系的生产要素合理整合,在有效管理机制中形成产业竞争力并赢得市场效益的过程[6]。

产业创新是技术、制度、组织、环境的组合创新,需多方主体协同与合作推动。产业创新平台融合了政策、环境、人才、资金、技术及产品等多种要素,具有技术转移、技术研发、资源共享、孵化企业等功能,是产业创新理论的重要实践。实证研究表明,富有成效的产业创新平台有效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因此,加快产业创新平台建设是推动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

二、广西汽车产业创新平台建设现状

近年来,广西围绕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需求,积极推进汽车产业千亿元产业研发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平台建设。据统计,截止2010年底,已建设了汽车产业千亿元产业研发中心4个,汽车产业工程技术研发中心11个,并成立了广西汽车零部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为广西汽车产业创新发展和产业升级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主要建设成效:

(一)汽车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成效明显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广西科研开发与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是聚集和培养区内外工程技术研究、开发、设计和试验专业人才的重要平台,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科研开发平台。据统计,至2010年底,广西共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8家(部级工程中心有3家,自治区级工程中心85家),其中,自治区级汽车工程中心有11家,占比例12.5%。

1.技术创新。各中心围绕制约行业的共性关键技术难题,积极开展科技攻关,攻克了一批新技术、新产品。如,广西汽车传动系统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单位:桂林福达集团有限公司)应用自己专利技术,独自开发具有国际水平的FD430拉式膜片弹簧离合器系列产品,2010年评为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自治区政府新产品优秀成果二等奖和桂林市政府优秀技术创新项目,该项目填补了国内空白,成为国内主要商用车代替进口的配套产品;广西商用车驾驶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单位: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开发了国内领先的M6中卡驾驶室系列产品,该产品设计理念先进,具有欧洲载货汽车的大气、威猛、时尚特点,其安全性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产品荣膺中国卡车年度车型评选“2010年年度中卡”奖 。

2.人才队伍。据统计,截至2010年底,工程中心共拥有职工2279人,其中:具有高、中级技术职称人员605人。从事科技活动人员1797人,占中心总人数的78.85%,从事R&D活动人员1194人,占中心总人数的52.39%。

3.人员培训。2010年,汽车工程中心共培训人员3397人,其中:培训高级技术职称人员429人,占培训总人数的12.69%,培训中级技术职称人员963人,占培训总人数的28.35%,初级职称及技术工人2005人,占培训总人数的59.02%。

4.科技成果。2010年,工程中心共获得科技成果11项,其中:国内领先水平占90.91%、国内先进水平占9.09%。累计申请专利194项,其中申请发明专利67项,授予专利181项,其中授予发明专利16项。

5.工程化能力。2010年,工程中心共承担科研项目128项,其中部级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26项。企事业单位委托5项,自主开发61项,国际合作项目35项。

(二)千亿元产业研发中心建设发展迅速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大做强做优广西工业产业,2010年5月,广西全面启动实施千亿元产业重大科技攻关工程,组织实施350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千亿元产业研发中心在有色金属、冶金、汽车等14+10个重点产业领域,以大型集团公司、骨干企业为主体,建设23个产业研发中心,形成以研发中心为核心的开放共享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为千亿元产业提供技术支撑。

目前,广西建成的汽车产业研发中心有:广西乘用汽车研发中心、广西商用汽车研发中心、广西内燃机研发中心、广西汽车零部件研发中心4家,占全区千亿元产业研发中心的17.39%。据统计,研发中心现有技术人员2790人,其中,中高级人员320人,占技术人员11.5%,获得科技成果11项,其中五菱联发的“后驱动桥带制动、制动总泵、汽车仪表板、消声器排气管、前悬挂”5种产品获得广西名牌产品称号;五菱柳机的LJ474Q3E2汽油机获得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从2010年至2012年,中心主要开展车辆振动噪声以及舒适性(NVH)相关新技术、车用新能源及发动机节能环保控制技术、汽车车身造型与结构技术、轿车底盘及行驶安全控制技术、轿车关键零部件等新技术和新产品的攻关及其产业化研究。

1.广西乘用汽车研发中心:主要依托上汽通用五菱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汽车拖拉机研究所组建,根据广西乘用汽车的发展现状和技术创新资源情况,通过整合技术创新资源,有步骤地建立起汽车零部件、汽车检测等业务平台。中心根据广西乘用汽车工业中存在的共性、关键和前瞻性的技术难题,开展项目攻关。重点开发微型商用车及家用轿车为主的乘用车新产品,完成GP50中型轿车开发,CN200多用途乘用车平台开发,以及小型家庭轿车新产品开发、乐驰微型轿车的改进;开展车辆振动噪声(NVH)、发动机节能环保控制、发动机精密制造、车身结构与安全等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提升乘用汽车的整车技术水平;开发1.4L/1.5L/1.8L等发动机及配套变速器,进行新能源汽车技术攻关,促进广西汽车工业的发展。

2.广西商用汽车研发中心:主要依托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组建,并联合一汽集团柳州特种汽车厂、广西汽车拖拉机研究所、浙江大学、湖南大学、广西工学院、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等成员单位共建,集成各方资源形成平台体系。

围绕开发商用车新产品,开展整车、车身、底盘、发动机及变速器、新工艺新材料等方面的设计、研究、试验、试制、等工作,通过建设计算机仿真平台、整车试验场等研发与检测公共服务平台,促进广西商用汽车设计水平的提高,提升商用车研发中心的技术实力。重点研发M6系列4×2、6×2和8×2平台新车型、全系列新型商用车;搭建汽车零部件设计与开发服务平台,建成现代化综合研发中心,设立面向商用车、乘用车的研发机构,研究开发车辆动态仿真平台、汽车车辆振动噪声(NVH)技术、汽车电子控制技术、乘用车车身结构与安全技术、车身轻量化技术、发动机系统优化技术。

3.广西内燃机研发中心:主要以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为依托单位,研发先进的汽车发动机、高标准非道路柴油机等系列新产品;在混合动力技术、系统集成及控制技术,低碳技术、环保技术、节能技术等领域,着力研究开发内燃机新型燃烧系统与多燃烧模式柔性控制、内燃机的低碳、内燃机高压共轨燃油系统、内燃机系统集成及优化等技术,提升广西内燃机产业技术创新能力。

4.广西汽车零部件研发中心:以柳州五菱汽车有限责任公司和广西汽车拖拉机研究所为依托单位,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方盛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大学、广西工学院和中国化工橡胶桂林有限公司等为共建单位,整合资源,集成联动,优势互补,针对广西汽车及零部件的安全、节能、环保、循环再利用和匹配性技术的薄弱环节,开展微中型轿车、重型汽车和高强环保发动机为主的配套零部件新产品研发和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形成核心技术和产业化应用,带动产业年新增产值6亿元以上,建成1~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

(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迈出新步伐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指由企业、大学、科研机构或其他组织机构,以企业的发展需求和各方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为保障,形成的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技术创新合作组织。近几年,在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推动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已成为广西提升产学研合作的一个重要抓手。据统计,截至2010年底,广西自治区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试点)已达到19家,所涉及涵盖领域有粮食、汽车、食品等行业。其中,“广西汽车零部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以上海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为牵头组建单位,聚集了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柳州五菱汽车有限责任公司、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中国一汽集团柳州特种汽车厂等骨干企业,集中开展汽车及零部件新产品研发和关键共性技术研究,着力形成一批重点自主品牌,产出一批新专利、新成果、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工艺。目前,联盟下设广西车身安全和轻量化、新能源汽车和城市客车、重型商用车和中型轿车、高强环保柴油机、关键汽车零部件、汽车零部件关键总成检测等6个技术创新战略子联盟。

三、存在问题

(一)缺乏为产业创新提供配套的服务

目前在广西还没有部级汽车产业实验室和部级汽车工程研发中心,这制约着我们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实验室和先进的整车与关键零部件开发、监测、测试、实验设备等提供给需求企业,也无法为行业内或相关行业的企业、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研发和技术成果转化提供检测、试制等配套支持服务。

(二)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有待完善

由于广西的汽车产业创新战略联盟、自治区级工程研发中心、千亿元研发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时间相对较短,各建设单位及依托单位通过建立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机制,实现“优势互补、联合开发、做强做实”的工作目标,明确各成员单位在技术创新、知识产权创造、利益分配、成果应用等方面的责、权、利,来实现在市场机制下的产业合力。而现实情况则由于各平台企业或单位受自身利益的驱使,加之在行业中地位的差异性,导致企业资源、权力不对等,且无制度法规的约束,平台中强势企业将占据更多的话语权,弱势企业在某些方面受制于强势企业而处于被动。因此,如何在制度上、运行机制上进行完善,将是完善和提升平台建设的关键。

(三)平台的运作、监管、绩效评价方法相对滞后

为推动优势特色产业的技术创新,提升企业持续创新能力和形成产业核心竞争力,突破制约重点行业、重点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促进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带动产业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根据自治区《关于推动广西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的实施意见(试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千亿元产业研发中心的意见(桂政发〔2009〕107号)》等文件精神的要求,广西先后成立了“广西汽车零部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广西乘用汽车研发中心”、“广西汽车传动系统技术研究中心”等一批千亿元汽车产业研发中心和汽车产业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形成了以研发中心为核心的技术开发和创新平台,但在平台的具体运作、监管、绩效评价方法还相对滞后,建议职能部门加快制定、完善对创新平台的监管、绩效评价方法,促进创新平台的有效持续发展。

四、对策与措施

针对广西汽车产业自主创新平台建设的现状及问题,下一步平台建设应坚持以企业为主体、政府引导相结合的原则,通过产、研、学、政府大联合,集成各方面的创新资源和能力,构筑和完善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的平台,从而与产业发展实现良性互动,以支持广西汽车产业自主创新战略的实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国际竞争力。

(一)以创新思想统领平台建设全局

在平台建设过程中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自主创新为宗旨,以取得实效为目标,把创新思想贯穿平台建设的始终,切实发挥自主创新平台的重要作用。如各级政府部门在布局和建设产业自主创新平台时,要根据广西汽车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统筹发展,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集中优势资源发展优势产业领域,用创新思维指导平台建设工作,推动平台建设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取得实效。

(二)注重现有平台的资源整合

要加强对现有的各类自主创新平台进行资源整合,努力建设功能齐全、服务周到、方便快捷、实用高效的创新平台,充分发挥好现有的工程技术研究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千亿元产业研发中心等相关平台的作用,加大投入,提高服务效率,注重科学发展,充分发挥现有平台的引领示范作用。除此之外,还要加强相关配套服务平台建设,如投融资平台、共享信息平台、人才资源平台、技术交易平台等辅助平台的建设,他们有时对企业的创新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激发企业自身自主创新潜力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但企业的创新还存在一些不足,缺乏突破关键技术的攻坚能力,在研发的投入上也显得力不从心。因此,在鼓励支持企业建立内部研发平台的同时,引导企业加强与高校院所的紧密联系,共同解决企业生产、研发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存在的关键问题。企业建设内部创新平台,还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建立适合企业特点的专业性研发平台,充分利用社会已有的公共服务平台,整合各类优势资源为我所用。把内部平台建成企业创新的引领机构,除充分发挥直接从事研究人员的潜能外,还要把引进、消化、吸收、创新以及整个企业内部的小改小革都纳入企业创新的总体规划,形成良好的创新氛围。

(四)强化财政资金支持力度

自治区财政应持续加强对汽车产业创新平台建设的投入力度,创新科技财政投入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建立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其他社会主体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自治区财政、科技安排成立汽车产业创新平台建设专项资金,有计划地调整科技经费投入的方向,重点支持汽车产品技术的研究开发,尤其对汽车行业关键共性技术项目;注重提高财政资金运行效率,根据项目特性及承担单位性质灵活采用拨款、贴息、低息贷款、以奖代补、财政奖励、风险投资等多种方式,有效引导企业及其他社会主体积极投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推动我区汽车产业创新能力的提升。

(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汽车产业是知识与技术密集型产业,汽车人才是掌握知识和技术的主体,是自主创新的决定性因素。因此,需要加强汽车产业所需高端和紧缺型科研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为广西汽车产业自主创新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保障。建立完善行之有效的自主创新人才培养激励机制,激发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培养汽车人才,依托重大科技项目,把人才、项目和基地有机结合,培养拔尖人才和创新型科研团队,要求高校根据产业需要开设汽车专业。同时加大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引进工作力度,积极推进人才工作机制、内容和方法的创新。以加快广西汽车产业人才小高地建设为契机,利用政府和公司的人才引进政策和平台,多渠道引进国内外汽车技术专家,重点引进与油电混合动力等新型发动机的技术研发的高层次创新人才,为广西汽车产业自主创新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与保障。

参考文献

[1]李俊.产业创新平台的有效性评价研究[D].武汉:中南大学,2010.

[2]高常水.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平台研究 [D].天津:天津大学,2011.

[3]陆国庆.产业创新——衰退产业中企业的制胜战略[J].现代管理科学,2001,(2).

[4]张耀辉.产业创新:新经济下的产业升级模式 [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1,(2).

[5]罗积争,吴解生.产业创新:从企业创新到国家创新之间的桥梁[J].经济问题探索,2005,(4).

共享单车的核心技术第3篇

关键词:高职 铁道机车车辆 专业群建设

中图分类号:U27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7(a)-0141-02

专业群是由一个或多个办学实力强、就业率高的重点建设专业作为核心专业,若干个工程对象相同、技术领域相近或专业学科基础相近的相关专业组成的一个集合。专业群建设是高职院校建设的重点,是学校整体水平和基本特色的集中体现。通过不断强化专业群建设,对专业上水平、教学上规范、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提高办学效率与效益具有重大意义。所以高职院校的建设和发展必须高度重视专业群建设,围绕专业群建设,在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方面进行坚持不懈的积累,是学校发展的长期战略任务。

1 铁道机车车辆专业群建设背景与意义

铁道机车车辆专业侧重点是铁道机车和铁道车辆,其涵盖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内燃机车、电力机车、铁路客车、铁路货车等,主要培养从事铁道机车和车辆运用及检修方面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主要就业单位为铁路局机务段和车辆段,主要岗位为机车司机、机车车辆钳工和机车车辆电工;高速动车组检修技术专业侧重点是铁路机车和客车一体化的铁路高速动车组,主要培养从事铁路高速动车组运用及检修方面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主要就业单位为铁路局动车段,主要岗位为动车组随车机械师和地勤机械师;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侧重点是为电力机车和铁路高速动车组提供电能的供给系统,主要培养从事电气化铁道线路供配电和接触网维护及检修方面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主要就业单位为铁路局供电段,主要岗位为值班电工和接触网工。

随着我国轨道交通事业的发展,轨道交通移动装备技术集成度越来越高,新型的轨道交通移动装备技术融机车、车辆和供电于一体,不再是传统的“机、车”分家;“机、电”分离;而是“机、车、电”一体的现代化轨道动力系统。因此,构建以铁道机车车辆专业为核心,集高速动车组检修技术专业、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为一体的专业群课程体系,在于集电能的供给、系统的控制、牵引电机的运转和列车的运行为一体,克服了由于“机、车、电”脱离而带来的技术处理方面的难题。例如高速动车组列车在运行中出现供电系统故障时,由于动车组随车机械师具备相关的供电知识和技能,能够及时分析和判断故障问题,保证列车的正常运行。因此,构建铁道机车车辆专业群能够弥补原有专业各自为阵的欠缺,培养复合型的专业人才,正是符合了轨道交通移动装备技术发展的趋势。

2 铁道机车车辆专业群建设基础与条件

铁道机车车辆专业群由铁道机车车辆、高速动车组检修技术和电气化铁道技术三个专业组成。我院的铁道机车车辆专业为省级品牌专业,高速动车组检修技术专业为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专业,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为省高职本科分阶段培养试点专业。专业群内三个专业分别是全国铁道职业教育铁道机车、铁道车辆、铁道供电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单位,在全国铁道职业教育系统具有较高知名度。

专业群中各专业具有共同的轨道交通行业背景和相近的技术领域,随轨道交通移动装备技术集成而集成,专业群各专业联系紧密、相辅相成。专业群具有共同的专业基础课程平台,例如具有共同的《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等机类专业基础课程;具有共同的《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单片机技术及应用》等电类专业基础课程。专业群具有可共享的实验实训设施,例如电气基础实训、牵引变流实训、电机电器实训、钳工实训、高铁教学站场等;具有可互通互用的师资队伍,例如机类和电类的教师可以互通互用。专业群的形成,可以充分利用和整合这些资源,聚集优势资源,可以在专业群的基础上形成机类和电类课程群、实验实训群和教师团队群,从而形成强有力的核心竞争力,适应市场变化的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 铁道机车车辆专业群建设内容与成效

3.1 搭建“机、车、电”一体的专业群构架,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体制

铁道机车车辆专业群以铁道机车车辆为核心专业,搭建“机、车、电”一体的专业群构架,整合“机、车、电”的优势资源,克服了由于“机、车、电”脱离而带来的技术脱节;学院与订单企业共同组建了专业群建设委员会,校企合作共同制订专业群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标准,校企共同创新了“双主体、全过程”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根据本专业群各专业岗位要求,校企共同实施“分段递进式”工学交替教学组织模式;在教学中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定位与职业资格标准相结合,全方位地体现本专业群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复合型人才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培养要求。

3.2 搭建“机、车、电”一体的专业群课程体系

根据专业群“机、车、电”一体的构架,围绕机车车辆检修、高速动车组检修和接触网检修等核心技能的培养,以机车车辆电工、动车组机械师、接触网工等核心岗位的工作领域构建机车车辆检修、高速动车组检修、接触网检修等专业群核心课程,按照核心岗位涉及的工作内容确定课程内容,形成专业群各专业共有的公共平台课程和开放互选课程,专业群各专业课程实现按需分流,建立机类和电类模块课程。按照铁道机车车辆专业群主要就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和职业能力分析,综合考虑工作过程完整性、任务难度适宜性、任务相关度等因素,归并构建学习领域,构建了公共平台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专业互选课程模块组成的层次化、模块化、项目化的专业群课程体系和“校企联动”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3.3 建成高效运作的“机、车、电”一体的专业群校内外实训体系

实训基地是高职教育对学生实施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的必要场所,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学院建成了全国首家与铁路津浦正线相连的1.3 km双线标准电气化线路的全真“高铁教学站场”。除此之外,还建有铁道机车车辆专业实训中心,高速动车组检修技术实训中心、电气化铁道技术实训中心。拥有上海铁路局、南京地铁公司等10多个校企共享稳固的校外实训基地。为专业群各专业学生的实习实训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开发了专业群综合实训项目,实现集教学、实训、生产、培训、科研、技能鉴定、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功能。在满足本专业群在校生的项目教学、综合应用实训、技能鉴定的要求,同时还可辐射其他院校和轨道交通企业,满足其相关的教师培训、学生技能训练、在岗职工培训、技术研发等要求。

3.4 校企共同搭建良好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教学资源是指按照一定的技术规范和专业课程的内在逻辑关系构建的,由优质的数字化媒体素材、知识点素材及示范性教学案例等教学基本素材构成的、可不断扩充的开放式教学支持系统。学院与南京地铁合作,校企共同开发虚拟互动平台,部分现场工作视频引入到专业实训室;以机车车辆岗位应知应会、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车车辆检修标准化作业视频传送、机车车辆驾乘事故模拟与救援、中高级技师职业技能鉴定题库教学资源建设为重点,建成了包括教学文件、教学管理、课程素材、立体化教材、教学视频、技术作业和事故案例库、网络课程、培训项目资源,以及测评系统等内容的教学支持系统。

3.5 校企共同打造一支优秀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加强教师团队建设是提高专业群建设质量和水平的关键和根本所在。通过引进和培养,形成了一支师德高尚、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水平一流、专兼结合,教科研、产学研成果丰硕的优秀“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通过校企共同建立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基地,教师企业挂职、暑期下现场锻炼、参与企业技术项目开发、指导学生顶岗实习、开展技能竞赛等渠道,提高专业教师双师素质。与订单企业共同选聘、共同管理兼职教师,逐步扩大兼职教师承担专业核心课程教学、顶岗实习的学时。以上措施通过加强了双师队伍建设,使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

总之,铁道机车车辆专业群通过强基础、创特色、树品牌,在全体专业群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仅仅围绕人才培养体制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实训体系建设、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建设、双师团队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提升了专业群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了专业群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共享单车的核心技术第4篇

汽车供应链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供应商价值链、企业价值链、销售渠道价值链、顾客价值链。文章介绍了网络技术和汽车行业供应链管理系统,并阐述了网络技术在汽车行业供应链管理系统运用中的联系及意义。

关键词:

网络技术;汽车行业;供应链管理系统;供应商价值链;企业价值链

1汽车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含义

1.1汽车供应链管理系统

汽车供应链管理系统主要分为供应商价值链、企业价值链、销售渠道价值链、顾客价值链。供应商价值链即上游的价值链、企业价值链即企业的价值链、销售渠道价值链和顾客价值即链下游价值链。因此可以认为汽车物流是集原料的配送、现代运输、仓储、保管、搬运产品、包装产品、产品流通和物流信息共享为一体的综合性管理,这是现今的汽车物流概念及现行摸式。供应链是将所进行的项目活动或服务活动提供给最终消费者的活动过程。这些活动的综合一体化可以使消费者接受到更加便利有效的服务。这些活动的本身就是上下游之间相互交流沟通的方式过程。而汽车供应链管理就是指人们在了解并掌握了供应链之间各环节的内在规律和相互联系后所总结出的,其利用管理的目的筹划、组织、指挥、相互协调、控制和激励对产品的生产以及协调流通过程中的所涉及到的物流、信息流、价值流、资金流和业务流之间的合理的调控来促进供应链管理的有效合理的发展,用来达到最佳的组合,发挥最大的效率,获得小成本所叠加的附加值来赚钱取最大的利益。

1.2网络技术在汽车供应链管理系统中的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技术的应用无处不在,电子商务也随之发展。电子供应链管理模型在各个领域都有较大的发展如百货业、IT工业、船舶工业以及汽车制造业。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汽车制造业的发展是不可忽视的,汽车制造业在科技以及经济的迅速发展下网络技术的运用是极为重要的。购买、运输、储存、调配、安装、整合以及到最后的售后服务,其复杂零散的部件、繁复的程序、复杂的结构,都需要合理有效的调配。那么供应链中的网络技术的应用则刻不容缓,否则将会被高速运转的市场所淘汰。这种网络技术在汽车行业供应链管理系统的运用有利于提高企业效率迎合新兴的市场经济。网络科技的使用也可以帮助汽车厂家和提供商两者的长期持久高效的合作伙伴关系。其更快更有效地分享设计思路,制定更有效的双方获利服务。网络技术的运用促进双边合作关系更进一步的发展。

2汽车行业供应链管理系统的结构以及特点

2.1汽车行业供应链管理系统的结构

在早期的汽车供应链管理的生产发展过程中,汽车行业供应链是由不同生产厂家以不同的车间流水线的方式构成,部分生产并安装成整车,是由局部到整体的生产方式,其包括售前、售时、售后服务维修全权负责。对于传统的汽车行业供应链管理系统,一家厂商所负责的工程量巨大,与此同时所存在的系统漏洞也会有着较大的体现。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及市场需求,为了汽车市场供应链获得更高的利益,其供应链内部关系就必须有所调整。在汽车行业供应链管理系统中,业务流内部关系调整应该更加细化与复杂,明细的分工有利于生产的便利。业务流可分为多级供应商,当今市场大致分为四级供应商售时以及售后的服务商当然必不可少。那么它们的职能大致这样分配:一级供应商的职能是提供传动系统和内饰系统等整套的系统,二级供应商的职能是进行系统组装与市场供应,三级供应商的职能主要是为二级供应商提供零部件,四级供应商则是为三级供应商提供最基本的原料和基本辅料的供应商,当然还有售卖商、售后服务商以及消费者等。

2.2汽车行业供应链管理系统的结构以及特点

首先,以汽车制造企业为供应链系统主要的核心。汽车制造业是整个供应链管理中最为关键的,大都为整车配置为调度,信息的交流共享,整车的产品设计、制造、装配等方面拥有着较大的前景,是协调产、售、售后的重要关系枢纽。汽车制造企业对供应链管理系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次,汽车供应链的重点在于制定、协调打造优质的汽车供应链管理系统。核心企业对供应链的整合、调配,可持续发展伙伴关系的建立,随着时代的发展供应链系统的管理要不断的更新,以便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供应商与分销商的相互协调与管理,促进生产、供应,销售关系的协调与控制等;再次,供应链上各个产业之间的供需关系十分密切并有所协调。汽车供应商和销售商之间形成信息共享共同开发产品的组织,形成了互利共赢的双边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持久的合作有利于设计思路,制作过程的发展。然后,物流配送功能的专业化,采购和生产的全球化。通过从订单计划环节到销售环节的集成管理,汽车生产与市场形成较为良好的关系,双方基本能保持一致。物流配送更加快捷专业;最后,汽车的零部件为汽车的主要成本,其采购的全球化有利于降低汽车成本,是汽车制造业的一大重大改变。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全面策划汽车供应链中的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构建各种商务信息平台,促进各个商务链中的成员更加有效地了解信息并及时做出相应的反应来满足客户的需求。

3网络技术在汽车行业供应链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3.1Intranet/Intranet技术及Extranet技术

企业内部网是Intranet/Intranet技术的别名,又叫内部网、内联网、内网。顾名思义,Intranet技术是企业运行的内联网站,它最核心科技则是基于Web的计算再次重新整合的科技。它通常建立于企业各成员或组织内部成员并为其成员提供信息交流共享平台和文件传输平台,例如内部的文件传输、电子邮件。建立内部防火墙,可以形成一个独立的网络体系。在供应链中Intranet/Intranet技术可以保护供应链内部的文件使各成员更加放心的信息交流。Extranet——外联网其具体定义还在讨论中,但人们大都能接受的定义是:Extranet是一个使用Internet/Intranet技术使各企业成员与各企业成员的客户和其他企业相连来完成其共同目标的合作网络。如果说Intranet技术是内部联系网站,那么Extranet技术则是外部相互交流联系的网站。这种电子商务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和谐共赢加快企业之间的共同发展。

3.2网络技术在汽车行业供应链管理系统中应用

图1网络技术在汽车供应链上的应用(说明:⇅物流→信息流)在21世纪网络信息化快速变革的时代里,Internet/Intranet技术与Extranet技术的运用非常重要。汽车供应链在一般情况下具有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以及消费者。供应商提供零部件的硬件设备和设计思路的软件设备。制造商是将提供商所提供的零部件按照既定的设计思路整合并保管运输至销售商。在整个汽车行业供应链中汽车制造商占领着核心地位,掌握着核心技术。核心技术为汽车制造的四大工艺即冲压、焊接、总装和涂装。在这整个的流程中Internet/Intranet技术则负责从供应商到消费者之间的联系,即上游到下游之间的联系交流与资源信息共享。而Extranet技术则是企业内部与外部之间的联系交流。通过Internet/Intranet技术和Extranet技术的运用可以使各企业内部之间的交流合作具有更加稳固的持久性,各企业与外部之间的联系具有良好的交流互通的合作平台,如图1所示。

3.3“大数据”在汽车行业供应链系统中的应用及实例

“大数据”在对于汽车行业供应链系统至关重要,同时它又与“云计算”密不可分,应用“大数据”对在汽车行业供应链进行精准的评估与营销,分析链条中的故障,并及时地分析解决,为行业节约大量成本。如今通过“大数据”与“云计算”相结合,实时的大型数据集分析需要像MapReduce一样的框架来向数十、数百甚至数千的电脑分配工作,而以上的技术正在使网络技术,在汽车行业供应链系统中的应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大数据”在汽车行业供应链系统中的实例,例如采用了Z2EE技术手段和数据库技术手段,就是基于大数据技术。基于“大数据”的网络技术新型的汽车行业供应链系统,对于过去较为单一的系统网络技术的运用,极大地适应了快速发展的社会市场。新型汽车供应链信息集成系统包括系统信息的管理、各会员的信息管理即各企业的信息管理、产品信息的管理、供应信息平台的管理以及信息的共享与监控。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化的新型汽车产业供应链。如图2所示:

4结语

网络技术在汽车行业供应链管理系统的运用促进汽车行业的系统化的发展,使汽车行业更加适应快速发展的网络化社会。网络技术有利于其成员内部的共同协作,同时也促进与外部成员的沟通,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供应链管理成本。该研究为汽车供应链的发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马柯航.精益思想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J].企业管理,2009,(7).

共享单车的核心技术第5篇

继摩拜单车的智能锁被诉侵权后,新浪财经独家获悉,IPO申请已通过审核的“共享单车第一股” 常州永安公共自行车系统股份有公司(下称“永安行”)近日也陷入专利侵权诉讼。

今年4月18日,“无固定取还点的自行车租赁运营系统及其方法”(专利申请号201010602045.8)专利持有人顾泰来,以侵害其发明专利权为由将永安行诉至公堂,并获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立案(案号(2017)苏01民初937号)。

相较于摩拜单车,永安行本次遭遇的专利侵权诉讼触及了整个共享单车系统的基础性方案,波及整个行业。有律师指涉案专利“具有很强的杀伤力”。

一个被资本狂热追捧的科技产业,在超高速生长的同时,如果不理清知识产权的历史问题,专利纠纷将来就会成为它的阿喀琉斯之踵。

一件极具“杀伤力”的发明专利

顾泰来,首批国家“”专家,江苏先联信息创始人。

被他的永安行,其核心业务是公共自行车系统生产运营,产品包括有桩和无桩公共单车,项目遍及全国220多个县市。今年4月,永安行IPO获证监会审核通过,业界称之为“共享单车第一股”。

“永安公司的借助手机扫描的有桩自行车租赁业务,和无桩自行车租赁业务,都落入了我的专利保护范围。而永安公司从未向我征询过专利许可事宜。”顾泰来表示,“我要求永安公司停止侵权。”

顾泰来所持的发明专利是“一种无固定取还点的自行车租赁运营系统及其方法,它包括用户终端、多台装有车载终端的自行车、运营业务管理平台和车辆搬运系统”。

其专利说明书这样描述:“用户终端,是用户自有的具备通讯功能的终端设备,用于向运营业务管理平台发送服务请求,并接收反馈结果;车载终端,用于车辆定位、防盗、接收平台信息、用户认证、计价收费;运营业务管理平台,用于接收且响应用户用车请求,指挥车辆搬运系统平衡车辆分布密度,并与各车载终端构成租赁管理系统;车辆搬运系统,接收运营业务管理平台的指令,对自行车密度进行平衡分布管理。本发明无固定取还点限制,任何地点即可就近取车、还车,具有运营成本低、推广性强、提高道路利用率和缓解交通的压力的优点。”

一位互联网业内资深人士看过顾泰来的专利说明书后说,“这项专利是一个概述,的确涵盖了整个共享单车方案的通讯链条。”

这意味着,只要是采用了上述租赁运营方案的共享单车,都可能会落入顾泰来的专利保护范围。

广东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王建良律师对新浪财经指出,“该件专利是共享单车系统的基础性专利,具有很强的杀伤力,对于共享单车运营企业来讲,若没有对自己的产品针对该专利进行规避,则在商业运营上面是致命的危险。”

谁最早发明了共享单车?

国家专利查询系统信息显示,顾泰来专利的申请日是2010年12月23日,授权日为2013年10月9日。

经查询,永安行目前在审或已获批的专利申请有约百种,其中,“一种基于cortex的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 一种多城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 ”、 “ 一种电动自行车的锁定装置及包含该锁定装置的租赁系统 ”等均处于授权状态。

但是,从时间线上来看,永安行最早的专利申请是在2012年,其所有的专利申请时间均晚于顾泰来的专利。

顾泰来认为,“永安公司的专利申请均在我的之后,因此不管他的专利申请和我的专利是否相同,也不管他的专利申请是否获得授权,都不影我提出的专利侵权诉讼。”

除了永安行,共享单车的两大巨头,北京摩拜科技有限公司和北京拜克洛克科技有限公司(ofo运营商)可查询的最早专利申请时间分别是2015年和2016年,较永安行更晚。

既然申请了专利,为何没有推向市场?对此,顾泰来解释说,“我在2009至2010年就做过商业化的努力,但当时由于商业理念过于超前,无法得到市场的认可,项目只能暂时搁置。但我坚信这个模式概念一定成立,所以就申请了专利。我在2006年底就开办了自己的企业,从事医疗信息系统开发。发明是我的兴趣所在,但兴趣必须服从主业责任。一觉醒来才发现,共享单车行业已经满大街了。”

胜券在握的原告

顾泰来向记者证实了他持有的技术对比结果,显示永安行共享单车租赁流程的各个特征,和其授权专利全部相同。他说,“经过与永安公司单车租用流程的比对分析,和专利法律专家的研究,我认为有把握取胜。当然这最终要由法庭裁定,我坚信法庭的公平公正。”

相比起胜券在握的原告,专业律师们提供了更严谨的解读。

中国知识产权界著名律师、广东三环汇华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温旭告诉记者,“如果被告运营方案的所有技术特征全部落入原告的专利权利要求(顾泰来专利共有六项权利要求,主要介绍系统各个特征),就构成专利侵权;如果被告的方案有特征不落入专利范围,或者是在诉讼过程中,更改、撤销或替换了某个特征,则有可能不构成侵权或不构成继续侵权。”

他指出,专利权利要求书撰写的好坏对专利保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权利范围写的太窄,被告容易跳出保护圈,写的太宽专利又容易被反诉无效。

温旭律师在查阅顾泰来专利的资料后表示,该专利获批准的过程较为顺利,这说明“该专利是具备新颖性、创造性的,专利方案本身比较好。”同时,他指出该专利属于“管理方法和现代化设备的组合”,如果专利撰写过程中存在问题,例如管理方法和现代化设备的关联性存在瑕疵或脱节,无法完全实施,则可能导致专利保护范围不全面,进一步引发被告申请撤销专利,反诉专利无效。“总结而言,如果被告没有找到先例否定该专利,或是该专利的撰写破绽,又或是不符专利法有关硬件和管理方法组合规定的情况,则构成侵权的可能性比较大。”温旭律师表示。

王建良律师认为,顾泰来的专利权是确定的,应得到《专利法》保护。但他同时也指出,该专利的权利要求本身有一定的瑕疵。“比如‘指挥车辆搬运系统平衡车辆分布密度’(顾泰来专利描述),这是非必须的,如果被告的共享单车系统没有这个特征,一般也不能影响这个系统的正常运行,则可能就会规回避这项专利保护范围;又例如,车辆信号解锁功能等其他特征大多数是以功能性的描述写的,这点在专利权上稳定性不是很强。”

温旭律师也指出,顾泰来专利中的“指挥车辆搬运系统”这一专利权利要求的侵权举证存在难度,“不过,专职律师可能会有渠道获得证据”。

律师建议永安行积极信披

温旭律师解释说,专利诉讼一般有三个时机,上市、上展(展览)和“上网”(电商)。他认为,原告选择被告上市时期,是因为这样达到诉求的可能性较大。

顾泰来在永安行后,向证监会发出了一份告知函。他和律师称,“为了避免可能的不利后果,对广大股民负责”,特将专利诉讼情况告知证监会,请其予以必要的主意。

那么,专利诉讼会给永安行IPO带来什么影响呢?

浙江裕丰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厉健律师对新浪财经表示,专利诉讼是否影响公司上市进程,关键在于是否属于“重大事项”,是否导致公司不符合上市条件。

根据《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下称《办法》)第三十条,发行人不得有下列影响持续盈利能力的情形:(五) 发行人在用的商标、专利、专有技术以及特许经营权等重要资产或技术的取得或者使用存在重大不利变化的风险。

《办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发行申请核准后、股票发行结束前,发行人发生重大事项的,应当暂缓或者暂停发行, 并及时报告中国证监会,同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影响发行条件的,应当重新履行核准程序。

厉健律师分析认为,目前永安行处于过会后、发行结束前阶段。按照《办法》相关规定,应在6个月内发行股票,而专利诉讼周期可能长达数年之久,权衡利弊,比较稳妥的做法是积极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及时报告证监会。是否暂缓或暂停发行由证监会来决定。

广东环宇京茂律师事务所谢良律师给出了相同的观点,“专利诉讼可能会对该公司IPO产生影响,具体要看该专利诉讼涉及金额或结果是否会对该公司持续盈利能力产生重大影响,是否对该公司上市条件造成实质障碍。”

“目前,这个影响有多大还不好说,不过公司最好要对该专利诉讼的影响程度进行评估和信息披露。” 谢良律师说。

专利战火波及全行业

今年3月,摩拜单车智能锁被诉专利侵权时,就有媒体对共享单车行业的“专利困局”提出了质疑。

一个被资本狂热追捧的科技行业,在超高速生长的同时,如果不理清知识产权的历史问题,将来专利纠纷就会成为它的阿喀琉斯之踵。

被问及未来是否会市场上其他的共享单车运营商,如摩拜、ofo等,顾泰来没有给出明确的回答。

“我的初衷就是与这样的企业合作推动行业的整合完善,而不是把自己太当回事儿,去没完没了地打官司。”他说。

温旭律师认为此案将对共享单车行业带来一定的积极影响,尤其是“提高大家对管理经营方法专利申请的重要性的认识,具有非常现代和现实的意义。”

“这个行业投入了大量资本,我认为企业应该有意识的去检索他人是否申请有专利。如果没有检索,企业也好风投也好,说明他们缺乏知识产权意识。”

共享单车的核心技术第6篇

关键词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双主体;利益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3)17-0019-04

寻求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共同点,建立学校与企业之间共同的话语体系是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类专业通过近10年的探索与实践,以校企利益共同体——品牌培训中心为切入点,通过共建共享丰田、宝马、大众等培训中心为实践支撑,携手知名汽车厂商共商培养方案、共定课程体系、共培师资队伍、共建学习环境、共组订单班级、共施教学过程、共评学生质量、共担教学成本、共享发展成果,探索出以“三化两型”为特征的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实行“教学组织柔性化、教学方式行动化、教学评价多元化”,构建“师徒型师生关系、开放型教学环境”。目前,已共建汽车品牌培训中心9个,企业累计投入教学设备3759.96万元,免费培训认证本专业师资232人次,企业提供各种培训技术资料及教材5742种,学生100%实现订单培养,企业满意度达96%。

一、构建“1+N”的双平台课程体系,实现教学组织柔性化

职业教育是直接面向就业的教育,但职业教育绝不能只围着就业转,职业教育的本质功能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了较好地兼顾学生就业与发展的关系,构建“1+N”刚柔相济的双平台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1”即搭建1个专业通用能力平台课程,主要体现课程体系的“刚性”;“N”即岗位能力平台课程,由适应不同企业需求的若干岗位能力课程包组成,体现课程体系的柔性。

专业通用能力平台以培养学生专业基础能力、技术思维方式和职业认同感为目标,在前两学年完成。主要课程基于汽车后市场整体化的职业资格分析,结合三年制高职培养要求,以行业从业人员职业发展阶段为线索,以职业典型工作任务为核心确定学习领域,提升学生的综合适应能力,奠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专业通用能力平台的课程内容相对固定,同时在学生生源类别和学习能力差异上体现出柔性:一是针对生源类别(普高和中职)构建不同的课程结构组合,以适应不同生源学生的学习需求;二是针对同类生源的个体差异,提供基于学分制的弹性课程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课程。专业通用能力平台课程的选择性充分体现了分类教育和因材施教,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岗位能力平台课程由校企共同开发的若干岗位能力课程包组成,直接面向就业岗位,将不同品牌企业技术培训认证体系融入课程体系,学习内容对接岗位需求和企业岗位资格标准,以培养学生岗位能力为目标,在第三学年完成。课程包设置以市场需求为基础,原则上学生选择一个课程包学习并参加相应资格认证,较好地解决了企业岗位需求与学生意愿结合的问题,同时也避免了学校在人才培养上“闭门造车”。其柔性体现在:一是班级组建,基于学生和企业双向选择原则组建品牌“订单班”;二是教学内容,不同的品牌企业订单班设置不同的课程包;三是教学实施,全面实现小班教学,采用多样化的工学交替形式。例如,“通用班”采取学校(10周)—企业(10周)—学校(10周)—企业(10周)的四阶段双循环工学交替形式,实现学生职业能力的螺旋递进。

二、大力推行引导文教学法,凸显教学方式行动化

引导文教学法是德国行动导向教学理念下采取的一种教学方法,旨在提升学生独立工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引导文教学法实施成功的前提是设计好学习(工作)任务和引导问题。学校充分利用校企共建品牌培训中心的技术资源优势:制造厂商向学院开放售后服务网和商务工作网,提供纸质维修手册、技术文件、培训教材和光盘等,学校第一时间掌握企业的最新资料、技术公报、典型案例、生产问题、技术论坛、维修快讯等,组织校企联合课程开发团队,以企业生产问题和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材为表现形式,开发《汽车维护》等9本以引导文为特征的校本学材,系统设计3000余个引导问题。通过引导文教学法,强调学生对完整工作过程的体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任务完成中的主动性训练;以真实的工作情境引出学习任务,学生以个体或小组的形式独立制定工作和学习计划,实施并进行评价反馈;在培养专业能力的同时,学生获得工作过程知识,形成解决技术问题的思维方法。以故障诊断为例,按照“体验故障现象、明确学习任务,查阅资料、熟悉结构、制定诊断检查计划,小组展示,确定实施计划,分组进行故障诊断与排除,小组汇报查找故障部位及排除方法,自评与互评,总结完善方案”的“完整的行动过程”组织教学。通过由简单到复杂,过程相同、载体和内容不同的学习任务的重复训练,实现职业能力“螺旋式循环递进”。

三、导入企业职业资格认证标准,学生学业评价多元化

交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指导委员会在全国进行的抽样调查报告显示,各院校汽车服务类专业毕业生中有70%~80%将进入汽车“4S”店就业。4S店是集汽车销售、维修、配件和信息服务为一体的汽车销售服务企业,属汽车制造厂商的特许授权经营店,厂商不仅对企业的经营范围有绝对控制权,同时对企业有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所有授权店的技术人员纳入厂商技术培训认证体系进行管理。因此,每个汽车品牌都有自己的技术培训、认证标准及证书。为实现学生技能资格与相应企业技术等级的无缝对接,使学生在校即进入相应品牌企业员工的职业发展规划体系,学校依托校企共建品牌培训中心导入企业技术培训体系认证资格标准,学生除了参加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获取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外,还可根据自身需求参加相应品牌汽车的技术培训和认证,获取企业职业资格证书,实现学生技能评价标准的多元。以一汽大众为例,学生在校即可参加三级助理技师认证,直接进入企业职业生涯体系第四阶段,增强学生的归宿感和成就感。

在职业技能评价标准多元化的基础上,尝试开展对学生职业能力发展水平的诊断,率先在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引入处于国际前沿的德国KOMET职业能力测评工具。职业能力测评题目来源于对职业或职业发展具有典型意义的综合性工作任务,通过对汽车维修职业工作对象、工具、方法、劳动组织以及职业工作的各项要求等职业客观特征分析获得。测评结果以量化方式从直观性、功能性、使用价值导向、经济性、工作过程导向、社会接受度、环保性、创造性等8个维度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水平进行诊断,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建立“学校+制造厂商+4S店”三方共同评价学生的机制,三方共同实施订单班选拔、教学过程评价与学生毕业考核,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在二年级下学期,制造厂商将会收集各4S店下一年度的用人需求,确定订单班规模,与学校共同制定选拔条件和程序,组织4S店企业代表到校选拔学生组建订单班。派教学督导到学校对订单班教学情况进行检查,通过检查教师教案、听课、访谈教师、访谈学生等方式对订单班教学情况及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考核;同时,厂商还委托第三方调查机构通过背靠背方式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校的教学组织情况、教师上课情况、教学条件情况等。毕业考核组织由品牌制造厂商负责,具体确定考核时间、考核内容、考核流程、监考人员、考试条件等,考官由厂商考试督导人员、企业维修技师等组成,学校教师不参与考试过程,真正实现考教分离。

四、内化“师承”培养模式,构建师徒型师生关系

引入“现代学徒制”的基本理念,内化传统技艺传承中的“师承”模式,强调“师生情”在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中的重要作用。通过“两阶段双结对”构建师徒型师生关系:第一阶段,进订单班前。学生与辅导员、专业教师结对,密切师生关系、增进师生情感。第二阶段,进订单班后。学生与项目教师、汽车4S店维修技师结对,强化师生间的“师”、“徒”关系。以协议的方式约定“师傅”、“徒弟”之间的权利、义务,从制度上保障教师与学生共同劳动、单独接触的时间,实现学生与企业师傅“一对一”或“二对一”学艺。以培训中心的全天候开放为基础,结对师生朝夕相处,交往频繁,结成感情深厚的师徒型师生关系。

五、校企共建品牌培训中心,创设开放型教学环境

汽车制造厂商全程参与培训中心的规划建设,培训中心的现场、设备及工具等与生产企业完全一致,实现工作环境在培训中心的实景再现,凸显建设的开放性。企业将培训中心纳入其售后服务的组织单元进行管理,按照厂商的绩效考评体系定期对中心管理进行督导和考核,并派技术人员参与设备管理维护,为教学生产提供必要的耗材等,凸显管理的开放性。学生培养与企业员工培训协调发展,一方面,培训中心全天候向学生开放,有力支撑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另一方面,有偿承担企业员工技术培训,实现校企互利共赢,提高利用率,凸显使用的开放性。由于培训中心要承担企业员工业务提升培训和新技术培训,使得培训中心的技术与市场最新技术同步更新,同时厂家总部的技术平台向学校开放,学生可像企业员工一样享受到世界一流教学资源,在校园内即可实现最新技术学习和与企业专家的对话交流,凸显技术的开放性。例如,宝马培训中心构建的维修车间系统,其车间管理系统服务器通过互联网始终与德国慕尼黑总部的服务器相连,可随时下载新的软件或上传数据。学生操作车间终端设备通过车间服务器与宝马集团总部服务器建立联系,可在全世界数千名宝马工程师指导下开展汽车检测诊断与维修工作。此外,培训中心从环境布置、管理制度、工作氛围、企业精神等方面与汽车品牌厂商的企业文化对接,实现企业文化进课堂,有效发挥企业文化对学生职业成长的熏陶作用,凸显文化的开放性。

该模式通过校企共建品牌培训中心,使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成为校企双方共同的利益诉求,凸显企业全程参与、深度介入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了企业积极性,形成世界一流汽车厂商争相入院的群聚效应。

参考文献:

[1]王振洪.基于校企利益共同体的高职育人机制探索[J].教育研究,2011(10):59-63.

[2]郭苏华.从职业教育需求看校企利益共同体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2(16):5-9.

[3]白东海.关于高职校企合作现状及其有效模式的构建[J].职教论坛,2012(32):14-15.

[4]张晓梅,等.高职“双主体”育人实践中企业动力机制的构建[J].职业教育研究,2012(3):133-134.

[5]令红艳,等.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双主体育人瓶颈成因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2012(11):155-156.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School-enterprise Dual-subject Education Mode Driven by the Interests Community

QIN Xing-shun

(Sichuan Traffic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Chengdu Sichuan 611130, China)

共享单车的核心技术第7篇

关键词:O2O视角;共享经济;商业模式

在人类发展的几千年中,“共享”仅局限于家人与朋友之间,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变革,“共享”开始成为一种能够真正创造巨大价值的商业模式,合租公寓、使用城市公用自行车、租借共享汽车等都属于这一共享经济商业模式普及的最直观体现。对于共享经济商业模式来说,O2O所实现的互联网与线下商业结合则使其获得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理论概述

1.共享经济

在笔者对共享经济进行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国内外学者并没有形成对共享经济统一的定义,结合相关文献资料与我国共享经济模式的发展现状,本文将共享经济视作以群体资源共享为基础,通过协同消费与对等经济,使消费者可以按照个人需求获得相应的服务及商品的商业模式。对于共享经济来说,物品、服务、交通、空间、资金等都属于共享经济的类型组成,其中物品这一组成主要包括二手物品、租借品、定做产品等;服务组成主要包括专业服务与个人服务;交通组成则主要包括共享服务与租借交通工具;而空间组成主要包括办公空间、住宿;资金组成则主要包含房贷与集资。

2.O2O

在了解共享经济后,我们还有必要了解O2O。O2O可以简单视作线上线下服务,将平台支付与线下体验相结合,以此实现传统经济与电商的协调发展。自O2O概念兴起,中国O2O市场经营规模便不断扩大,而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O2O的商业潜力也因此日渐展现出来,可以预见未来O2O在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将实现更为广泛的普及与应用。

二、共享经济商业模式驱动要素

在简单了解共享经济与O2O的概念后,我们还有必要了解共享经济商业模式驱动要素,而结合相关文献资料与自身实际调查,本文将这一驱动要素概括为社交需求、过度消费、技术创新三个方面。

1.社交需求

对于社交需求这一共享经济商业模式的驱动要素来说,这一驱动要素的出现与社会发展日渐集中的人口存在着较为紧密的联系,这种联系的出现主要是由于人口的集中程度与共享需求呈正比。对于人口的集中来说,人们的社交欲望往往会产生一定提升,而随着沟通、被认可、被尊重等欲望在各类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得以满足,交往的利他性就开始受到人们关注,共享行为自然就由此兴起,而这正是推动共享经济商业模式发展的要素之一。

2.过度消费

据有关调查表明,我国当下存在着40%的社会资源闲置,而这种社会资源的闲置本身与我国当下较为严重的过度消费现状存在着较为紧密的联系。由于缺乏购物的计划性,大量商品在购买后并没有一直使用或使用次数较少这种现象在我国当下极为常见,而这正是过度消费的典型表现。由于共享经济商业模式能够有效地解决过度消费带来的大量物品闲置问题,从而使得过度消费本身对于共享经济商业模式的发展形成了较为有力的支持。

3.技术创新

除了上述几方面外,科学技术的创新同样为共享经济的发展与普及提供了保障。在我国经济与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多元交易形式的兴起、智能终端的兴起、各类网络支付平台的兴起都为共享经济商业模式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而由此所实现的客户活动规律及资源需求情况掌握、网络交易的便利性提升都为共享经济商业模式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三、ofo共享单车案例分析

为了能够更为深入对本文基于O2O视角的共享济商业模式分析展开研究,笔者选择了最近较为热门的ofo共享单车作为案例,希望结合这一案例展开的分析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管理决策提供一定参考。

1.ofo共享单车概述

ofo共享单车源于北京大学的一个学生创业项目,而随着在北大校园推出1换N共享出行计划,ofo共享单车凭借着自身成型的无桩单车共享模式优势于2015年10月获得了Pre-A轮融资,而随着A论、A+论、C轮、D论融资的完成,ofo共享单车已经成为我国当下共享单车领域的龙头老大。截止2016年底,ofo共享单车已经成为中国第九家日订单量过百万的互联网平台。

2.ofo共享单车分析

在简单了解ofo共享单车后,笔者将结合质量控制、差异化管理、技术创新及品牌战略四方面对ofo共享单车进行深入分析,希望这一分析能够为共享经济商业模式的研究带来一定借鉴。

(1)质量控制分析

在对ofo共享单车的质量控制分析中我们不难发现,ofo共享单车强调产品服务必须满足用户需求。结合上文内容我们能够简单了解ofo共享单车,也能够认识到ofo共享单车所提供的产品为共享单车的使用权,而ofo共享单车所实现的为用户购买保险、提供1换N的共享形式也使得ofo共享单车在我国当下很多地区拥有着较高的声誉,而这种单车共享所实现的单车使用效率提升,本身正属于O2O理念下的共享经济商业模式。而我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创建也能够由此得到较好的体现。

(2)差异化管理分析

ofo共享单车被称为小黄车,而其致力于解决城市出行的最后一公里问题的理念,也使得其在我国共享单车市场中拥有着最为强劲的影响力。在ofo共享单车的差异化管理中,ofo共享单车通过自己投放单车、为用户提供便利的单车使用过程、较短的成本回收周期在我国的发展速度不断提升,而其在我国多个城市实现的盈利就是对这一差异化管理的最好肯定,随着“使用而非占有”的共享经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独特的产品和服务使得ofo共享单车的影响力日渐提升,笔者相信ofo共享单车将在未来实现更好的发展。

(3)技术创新分析

对于ofo共享单车的技术创新来说,结合大数据与用户反馈进行共享单车的运营和调度是这一技术创新的最直观表现。早在2016年底,ofo共享单车就拥有着超过300万的用户与16万的连接单车数量,而这一庞大的用户基数就使得共享单车的运营和调度面临着较大的挑战。但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ofo共享单车实现了对用户需求产生行为、地点、时间的预测,这就使得ofo共享单车能够最大程度上实现偏远地区车辆的较好回收与停车网点随时有车。这种动态把握用户需求的能力就使得ofo共享单车每日翻台率得到了较好保障,这对于ofo共享单车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4)品牌战略分析

除了上述几方面外,为了能够更为深入了解ofo共享单车这一共享经济商业模式,我们还需要就ofo共享单车展开品牌战略分析。作为一家注重用户需求和体验的互联网企业,ofo共享单车近年来在品牌核心价值与品牌文化塑造上花费了不少的精力,而其本身能够在我国当下取得阶段性成功也是对这一精力花费的最好肯定,随着“城市大共享”计划的落实、与自行车品牌厂商开展深度合作,ofo共享单车必然将实现自身的更好发展,而这都与其在品牌战略方面的追求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

四、结论

在本文基于O2O视角的共享经济商业模式分析展开的研究中,该研究详细论述了共享经济与O2O的相关概念、共享经济商业模式驱动要素、ofo共享单车案例分析等内容。而结合ofo共享单车案例进行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ofo共享单车实现了有效共享网络、发掘闲置产能、符合社交需求、信用机制等O2O共享经济商业模式构件的关键点,而这也是近年来ofo共享单车能够实现自身快速发展的原因所在,希望这一认知能够为我国共享经济商业模式的发展带来一定启发。

参考文献:

[1]周礼艳.O2O共享经济商业模式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J/OL].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36).

[2]周坤维.共享经济时代的企业商业模式分析--以ofo共享单车为例[J].经营管理者,2017,03:96.

共享单车的核心技术第8篇

【关键词】校企四共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汽车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24-0061-02

【作者简介】梅荣娣,江苏省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常州,213025)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机电一体化控制技术和教学改革;史庭足,江苏省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常州,213025)交通工程系副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机电一体化控制技术和教学改革。

一、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现状

(一)国外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1.CBE模式:以加拿大、美国为代表的人才培养模式,以能力为基础,核心是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确定能力目标。

2.CBET模式:以英国、澳大利亚为代表的人才培养模式,以能力为基础进行教育与培训。

3.“双元制”模式:以德国为代表的人才培养模式,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担负培养人才的任务,按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组织教学和岗位培训。

(二)国内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在职业教育的实践中,不断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的理论和经验,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逐渐形成了多种人才培养模式。

1.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实行校企资源共享,以市场规律运作的合作办学理念实现校企全方位的合作。

2.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是指学生在校学习理论知识,到企业进行生产实践,是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合作培养模式。

3.“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用人单位与学校签订用人协议,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管理,最后用人单位按照双方协议安排学生就业的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

4.“建教合作”模式。它是学校与企业合作,实施教育与训练,共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职业技术教育方式。

国内外人才培养模式的共同之处在于都有校企合作的特色元素,通过企业的参与,学校建立起与社会更为密切的联系。但国内的职业教育受制度影响,企业缺乏参与的积极性,使得大多数校企合作停留在较浅层次,造成学校专业与岗位需求的脱节,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真正的技能双师型教师缺乏。

二、构建“校企四共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针对学校特别需要社会资源支持的汽车专业,学校找准原因,在政府、学校的政策和资金的大力支持下,从汽车专业“三大中心”建设入手,与江苏宝尊集团、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合作,大胆构建汽车专业“校企四共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完成真正意义上的深层次合作,真正做到校企合作共赢。

(一)“四共”内涵

“四共”是指共同投入、共同开发、共同培养、共享利益。

共同投入:学校近期开工建设建筑面积17000平方米的汽车教学工厂二期工程,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宝尊集团、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三方结合自身优势和发展需要,共同建设课程中心、体验中心、培训认证中心。

共同开发: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宝尊集团、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三方共同开发教学资源和教学条件,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学计划,提供课程实施的保障。

共同培养:学校实施通用项目专用课程,江苏宝尊集团、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指导,共同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共享利益:学校利用企业先进的科技实力和品牌价值加快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江苏宝尊集团建立和完善了人才储备机制,促进了企业社会竞争力的进一步提高。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则进一步优化培训认证网络布局,提升通用品牌文化影响力。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价值

学校紧紧围绕汽车教学工厂二期工程建设,依托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江苏宝尊集团及自身优势,合力打造课程中心、体验中心、培训认证中心三大中心,促进建立“校企四共合作”人才培养新模式。一方面制定符合专业培养的一系列教学文件,如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标准、可供职业学校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借鉴的机制与管理办法等。另一方面促进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教学的改革和价值实现,促进学生职业技能素质的培养,实现人才共育共享新格局。在校企深度融合的条件下,进一步做大做强学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

三、“校企四共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一)成立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指导委员会

成立由行业技术专家为主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学计划,确保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改革与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与生产一线接轨。根据企业岗位要求,确立技术技能标准与素质要求,明确培养的方法、过程与手段,按照人才成长规律形成教学方案体系。

(二)成立“校企四共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课题研究小组和课程体系开发小组

由学校专业带头人、课程负责人及企业业务骨干组成课程体系开发团队。从岗位所需要的技术技能与素养出发,定岗、定标准,进行技术、技能、素养定位,校企双方专家共同确定课程名称、课程内容、课程标准、教学方法设计及教学阶段的合理分配,共同制定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岗位标准、企业师傅标准、质量监控标准及相应实施方案。建立毕业生跟踪调查平台、设计开发学生学习平台,完善评价与调控体系。

开发项目课程,建设教学资源库。开发的资源不仅能用于学校的专业建设和学生的教育教学,还能用于江苏宝尊集团、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的项目培训、认证培训,减少企业培训成本,打造学校领先当地行业的师资团队。

(三)教学实践的实施

在“校企四共合作”下,合力打造课程中心、体验中心、培训认证中心三大中心,构建教学实践的实施框架(见图1)。

通过课程中心,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使学校的专业课程建设更贴近社会的岗位需求。

通过培训认证中心,与江苏宝尊集团、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开展项目培训、认证考核,开展新实习生、新学徒、经销商正式员工、铜级认证员工等项目培训。提升学生的素质,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升员工服务企业的能力。

通过体验中心,打造真实环境的实训课堂、真正意义上的城市门店。在课程中心、培训中心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更贴近实际的学习平台,使课程的建设更贴近企业技术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