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青春期逆反心理咨询

青春期逆反心理咨询赏析八篇

时间:2023-11-28 14:52:11

青春期逆反心理咨询

青春期逆反心理咨询第1篇

关键词: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 有效途径 学校教育

青春期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期,同样也是最关键的一个时期。在这个时期,高中生的心理状况通常是充满幻想和迷惘,逐渐从幼稚走向成熟。同时,在这一时期,由于生理和心理发展不平衡,高中生往往会产生叛逆心理,以致这一时期成为“危险期”。一些高中生在学习、生活中产生了青春期特有的心理问题,如自卑、焦虑、任性、嫉妒等,由此看出,对高中生的心理若不进行正确的指导和纠正,那么将会严重影响他们今后的生活与发展。因此,对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学教育的重中之重。

1.高中生的心理发育特点

1.1闭锁的“心门”

高中生进入青春期后,最明显的心理表现就是自尊心与独立性都得到了增强,逐渐从过去的单纯天真过渡到含蓄内敛,变得不爱交流和沟通。从心理学角度看,这段时期人类的心理活动具有含蓄内敛的特点,一些高中生性格比较内向,喜欢独处,在自尊心受到伤害时情绪容易激动,十分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顺境时得意,逆境时自卑,等等,这些都是青春期的心理特点。

1.2心理“断乳期”

高中生由于有强烈的叛逆心理,对于父母的管束带有抵抗情绪,强烈要求摆脱父母的控制和监督,渴望独立和自由。因此,这种心理特点被称为心理上的“断乳期”,反映了高中生渴望自由和独立,实际却又脆弱无助的心理活动。

1.3性心理的发育

高中生进入青春期后,不仅心理有明显的变化,生理也有明显的变化。随着性生理机能逐渐成熟,性别差异日益明显,高中生的性意识逐渐觉醒,主要表现为对异性产生强烈的好奇感,渴望追求异性,引起很多与性相关的情绪体验。

2.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2.1设立心理咨询室

对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学教育的主要部分,因此,学校应设立心理咨询室,由专职的心理教师为学生进行专业的心理教育,从而满足不同学生的各种需求。首先,心理咨询室要做好新生入学的心理普查情况,并保持学生的心理档案,定期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针对心理有障碍的学生,教师应认真、耐心地给予关怀和爱护,帮助其走出心理阴暗面,从而将心理障碍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对于有相同问题的学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团体指导,例如每星期挑选一节课作为心理辅导课,教师可以将自身的成长经历分享给学生,帮助学生摆脱成长中的心理困扰。对于不善表达的学生,教师应给予理解和关怀,并通过QQ聊天、发邮件、打电话等非面谈的方式与其交流,从而及时缓解学生的心理障碍问题。

2.2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

心理课与其他学科不同,需要教师运用心理学、教与学等学科知识理论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活动中,主要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利用创设活动的形式。目前,一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不甚正规,甚至有人认为没有必要设立这门课程,由班主任定期与学生谈谈心就可以了,实际上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心理课程应由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担任教师,并结合学生的身体发展水平与心理发育特点等影响学生,而不是一味地向学生灌输什么是心理健康知识。

2.3举办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讲座

首先,学校应该定期普查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记录备案,对于发生较多的心理问题,学校应定期针对这方面问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并邀请家长共同参与。开展讲座不仅有利于学生纠正自身的心理障碍,而且有利于促进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例如学校利用课余时间,聘请心理专家对学生开展“青春期悄悄话”等系列讲座,通过讲授青春期心理和生理的变化特点,以及真人真事案例,帮助家长认识到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从而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身作则,用正确的行为方式教育子女。

总而言之,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不能只做表面文章,流于形式,要注重实效,从各方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还要促进学生实现自我潜能的开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不能单单依靠开设心理课程和心理讲座满足学生的心理健康需求,还要发动班主任及全体教师,这样才能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参考文献:

[1]林国伟.网络下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J].今日科苑,2008(18).

[2]阳昌元.对留守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探讨[J].科技信息,2010(16).

[3]周秀清.谈班主任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科学大众,2008(09).

青春期逆反心理咨询第2篇

〔关键词〕亲子冲突;高中生;认知领悟技术;空椅子技术;角色扮演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7)18-0043-03

一、案例简介

小邓是我校高二重点班的一名男生,小伙子长得高高大大,白白净净,看起来帅气又安静,如果不是他妈妈的诉说,我怎么也无法将“顶撞父母、离家出走”等事件与坐在咨询室内安静又乖巧的他相联系。

邓妈妈说,小邓上高中之前一直很乖,不管是对父母还是对老师,都很礼貌温和。自己曾经担心步入青春期的小邓会像邻居、同事家的孩子一样叛逆、冲动、不听管教,但小邓并没有出现这样的行为问题。当她认为自己终于可以松一口气的时候,小邓却因为一件小事跟家人发生了激烈冲突,和父母争吵之后便摔门出去。父母原本以为小邓会像从前一样天黑就回家,但是这次小邓却不打招呼去了离家很远的一位同学家。不声不响地在同学家待了两天之后,小邓若无其事地来到学校准备继续学业,不曾想却被班主任和校长因为私自逃学旷课约谈,邓妈妈再三保证,班主任和校长才同意邓同学继续回校读书,但条件是要去咨询室和心理老师面谈,邓同学这才来到咨询室。

二、案例问题分析

小邓跟在妈妈身后,一言不发地来到咨询室。我微笑着问他们母子:“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我会尽力。”

小邓冷着脸看了妈妈一眼,没好气地说:“还是你跟老师说吧!”

然后邓妈妈开始话不停歇:说小邓每天不能按时起床,在卫生间洗漱时间太长,跟爸妈说话口气不好,自己窝在卧室总关门,跟弟弟玩耍发脾气等等,各种琐碎小事不一而论。在妈妈不停诉说的过程中,我观察到小邓是一副毫不在意、不以为然的样子,他一会儿看看窗外,一会儿玩弄手指,我问他:“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他说:“话都让她说完了,我还要说什么?说了有什么用?”听他这么说,我隐约意识到问题的症结所在,于是打住了滔滔不绝的邓妈妈,告诉她我想跟小邓单独谈谈。

因为之前担任过小邓所在班级的心理课老师,他对我似乎没那么多的戒心。简单聊天之后,我问他:“妈妈说的那些都是事实吗?”

他不吭声,点点头。

“既然是事实为什么会那么委屈生气?”

听到这句话,小邓坐不住了:“老师,你不知道,我妈事事管时时问,连我理什么发型穿什么衣服吃多少饭都要过问,跟同学通过电话要过问,跟同学出去玩要过问,就连我换衣服写作业关门都要盘问半天,我在她跟前一点隐私都没有,一点自由一c自信都没有……”

“那么你的这些感受有没有给妈妈讲过呢?”

“说了又不改反而说我事情多,再说我爸爸工作忙,家里的事都是妈妈操持,我不想惹她伤心生气。”

跟他聊了很多,也都是些无关紧要的鸡毛蒜皮,作为心理辅导老师,我逐步理清了他们母子之间冲突的原因所在。

步入高二后半学期的小邓,学习强度和任务量加大,这种变化总需要时间来逐步习惯、适应,如果短时间内不能适应,学习上应对不力,自然会产生心理上的波动。与此同时,青春期自我意识觉醒,成人感增强的心理发展特点,势必会对家长已有的教养方式提出新的要求,而家长并未及时察觉,从而造成了独处、尊重、同龄社交等心理需要得不到有效满足。虽然小邓已经尽力克制自己,但尽力克制只是将自己的一些合理而必然的心理需要暂时压抑,并不意味着这些需要消失了、不存在了。需要与满足不对等的现状持续存在,才是造成亲子冲突的根本原因[1]。至于小邓“摔门而出”,到底因何而起其实并不重要,只是一个偶发事件,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爆发便是一种必然。因此,邓妈妈眼里的乖,只是小邓在忍耐在克制,只是表象,小邓的爆发,才是亲子相处的必然。虽然这种强烈冲突的形式会让亲子双方都觉得难以接受,但却是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契机所在。

三、辅导方案与实施

1.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观察小邓在咨询室的表现,让我觉得他不是一个“坏脾气的孩子”。当邓妈妈走出咨询室,我告诉了他我的心理感受,他先是一愣,然后便不好意思地笑笑,接着便竹筒倒豆子一样将事情的始末原原本本又说了一遍,当然,他是站在他的角度来说明的。他一口气说了那么多,跟之前蔫蔫的一声不吭的样子简直判若两人。看着滔滔不绝的小邓,我忽然意识到,他是有多久没有这么痛快地表达过自己了?即便是他说的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我也并没有急于纠正他,我只是耐心地倾听,让他有话要说、有话能说出来,这既是沟通的开始,又是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基本前提。

2.运用认知领悟技术,接纳自己的需要和情绪

我曾经在小邓所在的班级担任一学年的心理课老师,跟孩子们比较熟,所以小邓跟我聊天很放松,而我也能因此了解到了他内心深处许多的真实想法。当他讲到让他“暴怒摔门而出”的那件小事时,我特意看了看他的表情――他的表情很凝重,似乎也觉得自己不应该,但是眼神中却有一种小小的狡黠和得意,跟妈妈说起时那种震惊而又不知所措的表情完全不同,于是我问他:“你摔门而出后心里是怎么想的?”

先前还滔滔不绝的小邓,忽然沉默起来,过了一会儿,他才说:“其实,我也知道我做得不对,但是在那一瞬间甚至是跟爸妈大吵之后,我心里却有一种说不出的……”愤怒和自责,压抑和爆发,这本身就是一对矛盾,说不出的只是被压抑的愤怒爆发之后的轻松。

在利用同理技术表达了对小邓行为和心理感受的理解之后,我觉得有必要使小邓先觉察并接纳自己在青春期产生的某些特定的心理需要,尤其是要接纳自己愤怒、不满、厌恶等负性情绪,即便这类情绪是在与父母相处时产生的,也是正常情绪。因此我决定首先利用认知领悟技术,让他了解自己的情绪并接纳自己处于青春期而产生的某些特定需要,而不急于将情绪和需要作出“应不应该”的事先判断。

我问他:“你在什么情况下会愤怒?”

他列举了生活中很多让他愤怒的事情,理发师剪的发型不满意,做题出错率太高,想一个人待会儿弟弟却总是闹腾着跟他玩,自己正换衣服妈妈进来很尴尬等等,总之事情很多。

我笑着说:“果然让我们难以忍受的,不是大麻烦而是小困扰。”

他则追加了一句“小困扰短时间内还不能消除”。笑过之后,继续谈话。我提醒他注意梳理情绪之间的关系,他也领悟得很快――“独处是人的正常需要,而愤怒源于自己的某些愿望不能满足”,当愤怒不能通过合理的方式及时宣泄、疏通的话,势必会像不断充气的气球一样走向炸裂,最终伤人伤己。

3.角色扮演,深度体会父母之心

前两次的咨询谈话之后,小邓对自己当下的负性情绪释然了很多,但是要他跟爸爸妈妈坦露心声,他还是觉得没信心。他撇撇嘴说:“弟弟那么小,我妈哪有工夫听我说话?她只会挑剔我,从来不管我心里想什么。”

“妈妈要是不关心你的话就不会因为你离家而着急,更不会时刻提醒你上学的各种事宜了。”我试图让他站在妈妈的立场上重新梳理自己的情绪和认知,但是他的抵触情绪很明显,认识上的偏见在短时间内似乎无法纠正,他坚持认为,妈妈关心他,也只是关心他的成绩罢了,从不关心他的内心感受,更别提什么“尊重”他了。小邓固执地坚持自己对父母特别是对母亲的偏见,此时单纯利用“合理情绪”与“认知领悟”技术,并不能收到预期良好的咨询效果,因此我决定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来促进学生更深层次的领悟。

当我提出跟他玩“角色扮演”的游戏时,他很高兴,并且提出自己要扮演“妈妈”,我没有拒绝他的请求。不出预料,在最初的扮演中,他将妈妈身上的种种特点表现得非常夸张。可是慢慢地真正融入角色中,他才发现自己的有些想法和做法显得“非常幼稚、不近情理”,特别是在第三次、第四次角色扮演之后,他的神色凝重了很多,他说“一开始我以为只是个游戏,但是游戏也是现实的缩影,我接受自己的情绪,但是对爸妈的态度有些反应过激……”

4.运用空椅子技术,练习亲子沟通

见他在角色扮演中有新的感悟,我问他,“你肯定有许多话想对妈妈说吧?”

他点头称是,但是让他亲自对妈妈说说,他却面露难色,说:“我那天跟妈妈起了那么严重的冲突,还对妈妈发那么大的火,这才过了几天就低头道歉,我太没面子了吧?况且,我妈妈能不能接受、会不会原谅我还另说呢,不去!”于是我建议他进行空椅子练习。所谓空椅子练习,就是把一张椅子想象成自己将要谈话的那个人,然后尝试交谈。

起初,小邓觉得这个做法很可笑,总也进不了状态,后来我灵机一动,让他自己当“导演”,自己写剧本,然后把空椅子练习的过程当作台词练习,小邓这才逐渐有所改变。

5.c家长面对面,坦诚沟通,亲子盟约,重建社会支持系统

在指导小邓做空椅子练习的同时,我找到邓妈妈,真诚地告诉他小邓在心理辅导后的表现和进步,邓妈妈表示,只要儿子真正有所转变,她愿意改变自己所有不合理不合适的做法。我建议他们母子重新坐在一起,认真地听听对方的真实想法,坦诚沟通才能消除误会,重建亲子关系。他们母子都爽快地答应了。

小邓不好意思地向妈妈道歉之后坦率地告知妈妈,希望妈妈能尊重他,不要总是打断他总是打扰他,尤其是要给自己独立独处的时间;而妈妈则仔细倾听并认真书写做记录,同时也对小邓的行为习惯、学习生活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要求。遇到有分歧的地方,小邓和妈妈也能互相理解互相妥协,找出解决问题的最终办法。在最后一次的咨询中,小邓把自己和妈妈协商的“条约”打印出来,郑重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妈妈也签名之后,他们决定把这张条约就挂在客厅最显眼的地方,以此作为约束双方言行的依据。

四、辅导结果

经过连续几次不间断的咨询,邓妈妈惊喜地发现小邓待人处事“成熟多了也开朗多了,有什么想法或需要都愿意同爸妈交流”,而他的班主任老师则告诉我,小邓再没有出现过随意迟到或是逃课的情况,学习状态和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而小邓自己则说,心里不憋屈的感觉简直太爽了。听到这些反馈,我也很为他高兴。

五、辅导反思

许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成为青春期的例外,希望孩子在青春期依然能够与自己亲密无间,能随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心理动向,可是孩子却像刺猬一样越接近越暴躁、越亲近越失控,最终造成家长与孩子之间的疏离、甚至冲突不断。实际上,青春期的逆反心理恰恰是青少年自我成长的外在表现,意味着他们有了独立的思想意识和行为系统,不再依附于周围的成人世界,即便是自己的父母。许多父母会因为孩子青春期的逆反心理、过激行为而头疼不已,事实是,家长们有时看似“无微不至”的关爱,超出了该有的人际界限,这才是造成亲子冲突的关键所在。

在本案例中,小邓反复提到 “有时自己正在换衣服,爸爸或者妈妈不敲门就直接进来”,“自己接打电话时妈妈会借故走进卧室不离开”等细节,这些生活琐事之所以成为小邓的困扰,说明青春期的孩子对“自尊”和“他尊”的心理需要日渐明显,隐私意识在逐步增加,如果此时,家长仍以“关爱”的名义事事打听、事事过问,势必会成为亲子矛盾的引爆点。亲子关系本来就是互相制衡的过程[2],在青春期,孩子的力量加强了,家长的力量势必要削弱一部分才能保持原样。因此,家长朋友们在面对青春期的孩子时,不妨“冷淡”一些,保持些许距离,给他们相应的时间与空间,这样反而会促进亲子关系的稳固发展。

参考文献

[1]樊雪春.领悟 改变 成长[J].心理技术与应用,2013,1(3): 54-55.

青春期逆反心理咨询第3篇

20xx年中考已经结束了,下面我谈谈本学期的班主任工作的一些心得体会。基本上来说我们初三圆满地完成了这一届学生的毕业工作,这是我的第一届学生,所以我非常认真地对待,付出了许多的汗水。回首过去,有收获、有欣喜但也有些遗憾,对未来也充满信心。

在班级管理上,我先以身作则,每天早来迟走检查早读课和平时上课的纪律秩序,做教育事业的热心追求者。我先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班规、德育量化表,从学习、纪律、仪表、卫生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常规量化,每个星期统计一次,并在班会课上对这一周内学生的情况进行总结。对个别做得不好的学生,采取全班通报批评或私下交谈,以期待学生能以班级的集体荣誉为重,改正自己的不足之处。对于一些日常事务的管理,我放手让班干部去做,当出现班干部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我会做好班干部坚强的后盾。当然如果班干部在管理过程中,出现不公不正,我也会秉公处事。对学生不偏不倚,始终秉着一颗公正的心对待每一位学生。班级的卫生状况也不需要我过多的操心,因为同学们在班干部的组织和努力下会把事情都处理妥当。这三年下来,我总结出这么一点,要想班级好,一定要选好班干部,踏实、肯干、有能力的班干部会把班级各项事务都安排地井井有条,可以解决班主任很多的烦恼和忧愁。初三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特殊时期,学生压力大,思想波动也大,尤其是一些学习困难学生,在学不会的情况下,很可能把精力转移到别的事情上去,出现一些难以预料的新问题。

在学习上,学生们和初一、初二相比有了很大进步,那种乱糟糟的课堂纪律已经远离班级,换之是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我经常深入到课堂听课,与老师沟通交流,肯定优点,委婉地指出不足。我怀着虚心学习的态度,经常与老师开展广泛的交流。另外和学生们迎战了初三年级的英语口语测试、计算机考试、体育加试和中考文化考试。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逆反心理咨询很强,是最难管的时期。据我观察,对于逆反心理咨询比较强的学生,老师急躁,甚至感情用事,说一些过激的话,往往会使学生更逆反,甚至使他们在与老师的冲突中获得成功感。因为情绪激动状态下的教师很容易让学生觉得自己看到了老师的底牌,而且不过如此。所以学生无论是学习、纪律各方面做得多么糟糕,班主任总是给他们镇定,胸有成竹的感觉,会树立起自己强者形象。迎考阶段,学生普遍压力较重,心理咨询脆弱。一个有着强者形象的班主任会给学生以心理咨询依托感。即使一些学生成绩不好的同学,如果你他能够让他们觉得跟着班主任走就能度过难关,他们的概率就会低许多。经常有学生对我说,你觉得我还有希望吗?我现在学还来的及吗?我觉得这是学生对教师强者形象的认同,他想得到教师的肯定和激励。所以我不会简单地说,你一定行,而是帮他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并帮助他确立起他觉得自己能达到的目标。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学生对中考一般存在着期待和焦虑的心理咨询。对于成绩优秀学习自觉性高的学生,我对他们说,这仅仅是人生中的一个驿站,不是终极目标,人生中会有很多这样的考验,所以要有平常心,不必太紧张。而对于有放弃思想的学困生,我对他们说,学习成绩和将来的事业生活没有必然联系,但面对挑战所表现出来的意志品质却能影响一个人的命运。如果现在躺倒不干,就是认输,是懦弱的表现。所以,中考不仅仅是一种决定学业发展的考试,更是一种生活。哪怕最终考不上好的高中,你在中考这个严峻考验面前所表现出的坚忍不拔,最终会使你能够坚强面对将来生活的种种考验。

青春期逆反心理咨询第4篇

    一、青年初期女学生早恋的原因

    1.生理原因

    15~18岁的女学生第二性特征刚刚形成,生理变化引起了性心理的微妙变化。一方面她们担心别人发现自己的生理变化而产生羞怯感,另一方面她们又希望同龄异性能够注意到自己的成熟而重视打扮和化妆。在这种变化过程中,她们希望与同龄异性交往的心理便应运而生。异性吸引是人类正常的心理活动,也是人类的本能。由于女孩子的性特征发育要早于男性,因此女学生追求异性的心理也早于男生。这个年龄段的女孩子不仅产生“异性爱”的心理需求,而且自我控制的意志较脆弱,容易陷入早恋的感情漩涡而不能自拔或出现性过错,所以有人称青年初期是危险年龄是有道理的。需要指出的是,青年初期少女的性爱心理是朦胧的或是理想化的,甚至有些少女把自己爱恋的男性作为崇拜的偶像而产生错误的爱情观念。如某地一名女中学生多次向已经结婚的班主任老师表达爱情,因遭到老师的拒绝而辍学离家出走。据笔者的调查,个别女学生早恋现象在小学高年级就有发生,初中阶段稍微多一些,而高中阶段则比较普遍。所以对这个时期的女学生要加强性心理和青春期生理卫生知识的教育和指导,使之能够健康地渡过这个危险期。

    2.社会文化生活中对性爱的描写泛滥,促使青年初期女学生早恋意识的发展

    15~18岁的少女一般都喜欢看小说、电视、电影和戏剧等,大都喜欢唱歌。然而我国的文艺界这些年来却大肆描写性爱,这种精神生活的刺激,对正处青年初期的少女的性心理起到了催化作用。甚至在文艺自由的口号下,相当多的黄色文艺作品也流向了社会,成为导致少男少女性过错的腐蚀剂。如这几年一些港澳的情爱小说充斥大陆,其中很多被搬到电影和电视上,甚至连一些传统的古代爱国题材的故事也被人为地加进了爱情内容和床上内容,这些文化对青年初期的少女影响极大,为了获得“白马王子”的爱情,少女的表现往往是大胆而冲动的。如某中专的一名女学生在周日回家去电影院的路上看到一名长得非常漂亮的男孩,她便故意用自行车撞他而相识。双方认识不到两天,便把这个男孩子带回了学校附近的旅店里同住了两天。过了一段时间,当她在一次舞会上认识了一名更漂亮的男青年后,便与前面那名男孩子分手了。

    3.相互攀比心理的刺激,激发了早恋行为的公开化

    据了解,一些学校的学生的早恋是受同学或知心朋友的影响,为了不失面子而加入早恋者的行列的。青年初期的少女喜欢三五成群结成小团体,而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往往形成不同的多个小团体,而有的小团体则是早恋同盟者的小交际圈。好朋友在一起无话不谈,先行早恋者难免向朋友介绍自己的早恋经验。在朋友的言传身教下,一些少女便有意识地选择自己的“白马王子”,以结伴成双向朋友显示自己不比别人差。没有“对象”也没关系,早恋先行者便担当起红娘的角色。在这种不肯输给别人的心理作用下,一批批少女便开始早恋了。她们时而相互攀比,时而争风吃醋,使学生早恋公开化。如笔者在调查中,一名女学生表示“我和我对象老铁了”。有些学校的女生甚至把早恋的对象公开带到学校炫耀,甚至有的少女便因此而导致性过错。如某中专学校在假期发现女学生宿舍里有人,值班教师一查发现是两对少男少女在同一房间同居多日。

    4.家长和教师的压抑性教育,激发了女学生早恋的逆反心理

    由于社会上反对早恋的呼声很高,很多家长害怕自己的女儿因早恋耽误了学习或发生过错,对女儿的异性交往采取了限制措施。而一些学校的教师害怕学生早恋发生过错,把早恋看成是洪水猛兽,对男女生交往表现得草木皆兵。于是家长和教师共同采取了压抑和限制的教育对策。有的家长对女儿与男生的交往盘根问底、处处限制,甚至偷听电话、偷看日记、偷看信件等侵犯女儿隐私的行为经常发生。有时不了解情况对女儿与男生的交往进行不分青红皂白地批评和责备,或者对来访的男生横眉立目,严重伤害了女孩子的情感。而一些教师对男女生交往也采取了限制政策,对男女生的交往经常表示出怀疑态度,甚至对刚刚产生的早恋现象采取了公开批评和处分等错误做法。青年初期的少女独立意识和反抗心理都比较强,她们有自己的处事哲学。在高压政策下,她们会表现出各种各样的反抗行为。本来男女生是正常交往,突然来自于权威方面的压抑和限制,在反抗心理的作用下,被限制的双方会立即增加接触的次数,甚至使双方的心理产生微妙的变化,结果被推向了早恋。如某市的一名中专女生因为和一位高中的男生多来往了几次,在政府机关当干部的父亲便和妻子共同对孩子进行了责骂和殴打,结果本来对恋爱还没有什么感觉的少女便跑到了那名男同学的家里寻求保护。由于在男孩子家里感觉到了温暖,这名女孩子便公开向父母表示“我非他不嫁”,迫使父母举起白旗。可见过分的压抑和限制可以使少男少女产生逆反型的早恋。

    青年初期的少女早恋原因比较复杂,有生理原因,也有心理原因,有社会原因,也有家教失误的原因,但以上这四种原因是主要的。如何解决青年初期女学生的早恋问题是当前学校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的课题。传统的教育方法不灵,空洞的说教无用,限制和压抑却产生了相反的效果,这就需要我们探索新的教育方法,把女学生从早恋中解脱出来,以促进她们身心健康成长。

    二、解脱女学生早恋的教育方法

    对女学生早恋现象进行教育,应该考虑她们的身心特点。笔者认为以下几种方法比较好。

    1.青春期生理卫生教育和心理咨询疏导法

    鉴于青年初期少女的早恋与生理变化有关,我们应该加强对学生的青春期生理卫生教育。对学生进行青春期生理卫生教育的目的在于破除学生的性无知,使学生对男女的生理特点及各年龄阶段的生理变化规律有所了解,不再对异性感觉神秘,也就能降低学生的“性冲动意识”。针对学生的性知识教育还可以采取心理咨询教育方法。心理咨询教育应当采取集体咨询形式和个别咨询形式相配合,同时开展一些性知识教育的专题讲座,搞讲座时应该将男女生分开进行。集体咨询可以解决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短期教育效果比较明显。如在一次咨询中,一名学生用纸条提问:“当遇到别人向我求爱时怎么办?”笔者当即回答:“女孩子接到男孩子的求爱信并不是坏事,这说明你已经成熟并能引起男孩子的兴趣和好感。你首先应该向他表示感谢。但是学生时代谈恋爱有许多不利的方面……”针对这个问题,笔者用事实告诉学生早恋的危害性后,又告诉她们如何处理这类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使学生懂得如何拒绝对方又不会使对方感到难堪还会与自己保持友谊。这种心理咨询方式很受学生的欢迎。而个别咨询可以消除学生羞愧感,使问题解决得比较彻底。一名学生因失恋而求教于笔者,笔者告诉她:“早恋的成功率本来就不大,青年学生没有社会经验,也不知道如何了解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生活条件的变化,必然会重新考虑婚姻标准的。对于游戏式的早恋,只有自己斩断这根不结实的情丝。既然对方已经不爱你,你就没有必要为此而苦恼,你应该为这种解脱而高兴,赶紧把精力用在学习上,将来一定会有合适的爱情在等待你。”后来这个学生很快摆脱了精神上苦恼,完成了学业,毕业后也找到了幸福的婚姻。

    2.精神转移疏导法

    青年初期的少女喜欢参加各种文艺活动和阅读各类文艺作品,我们应该利用她们的这种情趣。所谓的精神转移疏导法,是指开展多种多样有教育意义的趣味性活动,调节学生的精神生活。把处于“爱情朦胧期”的学生的剩余精力及时转移到她们感兴趣的活动上来,以冲淡恋爱意识对学生的心理影响。因为许多女生的早恋与学校精神生活枯燥有关,她们感觉无聊而用“爱情”填补精神上空虚。所以适当开展有意义的精神文化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多种兴趣,还可以使学生的多种才能获得发展,同时也减少早恋现象的发生。

    3.说服教育、自我解脱法

青春期逆反心理咨询第5篇

关键词 关系处理 青春期 父母 孩子

经常会见到或听到家长有如此的抱怨:孩子越长大越不听话、不懂事了!也经常看到因为父母的唠叨、攀比、抱怨等使孩子放弃与父母沟通。形成所谓的代沟:或是用不好的语气激怒父母,使父母伤心;更有甚者会离家出走。“青春期”原本就是“多事之秋”,因为青春期孩子在生理和心理上的特殊性,很多时候在与家长的沟通上存在很多问题。众多问题的出现,原因不可能只在家长或是孩子单方面。本人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和咨询经验,从不同角度谈谈如何处理好青春期孩子和家长的关系。

1 站在家长的角度,谈如何与青春期的孩子沟通。

1.1 客观对待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作为家长会为孩子的“判逆”而烦恼、无奈或是不知所措,有的会放弃或放纵管理,有的采取不恰当(暴力、溺爱等)的教育方式,都可能会影响到孩子健康成长。

《论语》中关于父母的爱有这样一种描述:尽早让孩子离开自己而独立是一种伟大的爱。

首先,应该给孩子一份尊重。做为家长应该接受孩子已经“长大”的事实,给孩子一定的自由成长的空间。

其次,应该给孩子应有的权力。给孩子权力的同时也就教给了孩子如何承担责任。很多孩子是在父母的“包办”中变得依赖,变得惰性,变得逃避责任。

最后,应该给孩子一个发展空间。给他们一些建议和提醒,让他们体会到父母的关心与尊重,而不只是约束与挑剔。孩子总是沿着父母的渴望成长,在父母的赏识中成长、成就自己。但是孩子也可能在父母的批评、否定中成长为父母的“渴望”。

1.2 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在心理上存在矛盾冲突,比如心理上的成熟感和半成熟现状之间的矛盾;心理断乳与希望精神上得到父母理解与支持之间的矛盾:心理闭锁与需要理解交流的矛盾:要求独立与依赖之间的矛盾:自以为是与常常有自卑感之间的矛盾等。在行为上经常存在对社会地位欲求不满,反对从属,反对权威干涉:在观念上与成人存在碰撞;自身经常存在不能自控的情绪波动等。

1.3 改变传统的亲子沟通方式。

1.3.1 变“唠叨”为“建议”,变“命令”为“提醒”,变“管”为“帮”。关心孩子是每个家长的本能。望子成龙是每个家长的心愿。可是孩子毕竟是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理应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和选择的自由,作为家长没有理由剥夺本应该属于他们的权力。要是真的为他们好,就放手让他们去做,在给他们权力的同时也给他们了一份责任。

管和帮其实不过是换了一下解决问题的角度,从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要求、去约束,变成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提醒、去建议。“管”虽也能体现家长的关爱,但却让孩子感觉到被束缚,任何人都不喜欢被人指使,哪怕是父母。“帮”则让孩子在接受提醒的过程中得到一份尊重。

1.3.2 变“指责”为“说感受”,变“你”字开头为“我”字开始。给孩子说话的权力,给孩子为自己辩解的机会。家长可以说出自己的感受,让孩子去体会、去理解,相信孩子天性是爱你的,就像孩子从不会怀疑父母爱自己。让孩子因为理解而做,因为感恩而做,让孩子去体会做过之后那份成就感和那份满足感。而不是一味的去指责孩子,家长情绪化的言语可能会伤害到孩子,如“父母如此不容易,你却不理解!”或是更为过激的语言。有时正处于叛逆期的孩子可能会按你的“指责”去做。

2 站在孩子的角度,谈如何理解父母。作为孩子,要克服自己青春期心理的烦躁情绪,承认自己的“半成熟”状态,即:接受生理上的成熟与心理及知识、经验缺乏等现实。

2.1 应该理解父母是凡人。面对父母的唠叨、抱怨、攀比等现象,理解父母也是凡人,也有烦恼与压力,即所谓的父母的不容易――可怜天下父母心!

2.2 应该理解父母的担心是事实。父母对孩子的担心,一般表现在“担心没经验而犯错、受伤害”。“没经验”对于孩子是事实,接受了这个事实也就理解了父母的苦心。对于父母的意见,可以先拿过来,然后有效的留下,无效的放下,拥有一种接受的心态。

2.3 从内心承认父母爱自己。父母永远是爱自己的孩子的,只不过是用了不同的方式表达。不同的时期父母对孩子的关爱会有所变化,幼小的时候父母期待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学龄期父母期待孩子学业进步;成年之后父母除了期待事业有成之外更多的是关注孩子的健康。

青春期逆反心理咨询第6篇

一.常见心理问题

(一)学习问题

与初中相比,高中生活有很大的不同。在学习方面,由于知识的覆盖面扩大、知识难度加深,课程进度加快,考试增多,学生对学习成绩非常关注,学习成绩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也是直接的,学习成绩的优劣直接影响着社会、学校、老师、家庭及同学朋友对自己的评价,因而对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很自然地会产生焦虑情绪。成绩来源于考试,而高考也是选拔性考试,这给高中生带来了极大的心理负担。尤其是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在平时重要的考试中会施加给自己很大的心理压力。其症状主要表现为:在考试前后或考试中,经常出现情绪高度紧张、全身恐慌、胸闷、头昏,无法抑制自己焦虑的情绪,记忆困难,思想难以集中,发展到严重时即会厌学,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因为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亦出现厌学情绪。

( 二) 人际关系问题

人际关系问题也是高中生存在较多的问题。首先是与教师的关系问题。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育哲学,初高中老师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不同。在新的环境下,他们与新老师的交流不够,也可能导致不适感产生,而有的学生往往会偏执地感知这一切。这种情况下,学生有一种环境压抑感,消极情绪日益增长,师生关系也日趋紧张,其次是与父母的关系问题。家庭的种种伤痕,会给中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在不和谐家庭生活的中学生,往往有种被抛弃感和愤怒感,并有可能变得抑郁、敌对、富于破坏性等等。

( 三) 青春期心理问题

青春期是一个人在成长中最重要的时期。随着社会的进步,信息量的激增,孩子们的青春期有普遍提前的现象。他们的心理成长速度远远跟不上生理的发育,首先是情绪化心理严重,学生生理上的剧变,必然引起在情感上的变化、情绪焦躁,难以自我控制,遇到一些刺激就表现为喜怒无常、过度焦虑紧张、自私、狭隘,意志薄弱、承受挫折的能力比较差。其次是早恋。这是一个相当敏感的问题,高中生自身的生理发育日趋成熟,对异性的渴望不断增加,加入社会环境的影响,容易导致出现“早恋”问题。由于走进了恋爱的误区,家长和老师的反对,心理冲突加剧,会产生种种心理的病态反应,导致学习成绩急剧下降。

而我们社会、家庭、学校等对于孩子的青春期教育还处于最初起步阶段,远远落后于孩子的成长。家庭中,有的粗心的父母根本不关心或没有意识到子女的这些问题,学校里,学校也没有专门的课程来对此加以教育引导,从而导致学生的不良性格倾向、性格忧郁、早恋等恶性结果的出现。

二.应对措施

高中生的所有心理健康问题都可以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找到原因,只有将这些因素协调起来形成合力,共同面对,才能有效地避免和解决问题。

第一,加强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合作,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

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这不仅对学校提出的要求,也是对家长提出的要求。在当前的高考压力下,学生的心理负担本来就很重,家长对子女不应该提出过高的要求,进而无形中给孩子增加心理压力,一定要努力营造良好的家庭气氛,为孩子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软环境。而学校教育也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针对性教育,帮助孩子树立符合自身实际的奋斗目标,做到有的放矢。在这个过程中,为了保证高中阶段学生的健康成长,必须拓宽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合作渠道。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辅相成,教师和家长经常性的沟通,及时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同时也要深入分析学生心理形成的原因,从而更好的全面解决高中生心理问题。

第二,转变观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马斯洛认为人有五种需要,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于需要引起的。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通过培养学习兴趣而产生的学习动机,会获得极大的内动力,而这种内在动力是无限的,它能帮助学生去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引,让学生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而是自我能力的一种体现,让学生领悟到学习是内在的需求,他们会在战胜学习困难和挫折时获得愉悦和满足。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推动他们在学习中取得好成绩,这无疑是减轻学习负担进而减轻心理负担、有效提高学习质量的重要方法。

第三,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惊呼社会空气。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与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内容不健康的大众传媒网络侵蚀有密切关系。由于中学生处于青春叛逆期,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心,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在形成阶段,没有稳固,极易受外界不良事物的干扰。因此,国家相关部门要制定一系列保护中学生健康成长的法律法规,依法打击会危害中学生健康成长的行为,净化社会空气,在全社会中共同营造一个适合中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此外大多数高中学校都设置了心理咨询室,但多是由非专业人员兼职,因此可以聘请一些心理学教师,通过培训、持证上岗,做兼职心理辅导员。同时,为了照顾学生的心理,心理辅导可以采取“一对一、面对面”的形式,也可以通过心理咨询电话、心理咨询信件等隐蔽形式进行,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

总之,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要遵循客观规律,尊重学生个性,掌握复杂多样的心理障碍形成的原因,运用多种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力争社会、学校、家长等各方面协调配合和关心支持,灵活机动地创造良好的学生心理发展环境,争取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培养出更多的高层次、高素质、身心健康的高中学生。

参考文献:

青春期逆反心理咨询第7篇

关键词:青春期 心理 心理健康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

一、 引言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学生的心理状况是否正常、健康,与家庭、社会和学校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探索和研究目前日益严重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

二、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一份报告曾这样预言:“从现在到21世纪中期,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带给人们持续而深刻的痛苦”。据有关心理咨询机构统计,青少年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不健康或出现心理障碍的比例呈上升趋势。我认为,中学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自信心不足,学习带来的心理压力大,对挫折承受力差。

(二)独立能力差,依赖心理严重。

(三)自私狭隘,虚荣心强。一些学生,缺乏包容开放意识,学习和生活上只能听恭维,不能听批评,只能比别人强,不能让别人超越自己,对强于自己的人,当面冷嘲热讽,背后挖苦打击,对有小错或有负于自己的人,常斤斤计较,甚至怀有报复心理。

(四)逆反心理严重。中学阶段是人的理想、信念、世界观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由于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平衡性,受自我意识觉醒等因素的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呈现错综复杂、矛盾重重的局面,逆反心理的表现十分突出。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对学校、领导、教师的宣传,表现出一种不认同、不信任的反向思考。他们往往以社会上某些个别的不公正的事实来以偏概全地全盘否定正面宣传。

(五)缺乏意识和毅力。爱因斯坦说:优秀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为重要。现在中学生大都过着众星捧月式的“小皇帝”“小公主”生活,有的读书缺乏毅力,在遇到困难与失败,表现为意志软弱,缺少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和决心。

(六)情绪易波动,自控能力差。

由青春期学生的心理矛盾表现出的问题行为主要有:厌学、逃学、说谎、偷窃、打群架、抽烟、酗酒、泡网吧、谈恋爱、焦虑、恐惧等等,在这种情况下,极易形成偏激、个人主义等不良的个性。

三、目前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形成的原因

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学生的主观因素。青春期既是高级需要逐渐形成的时期,又是心理逐渐成熟、性格形成的重要阶段。一方面他们由于性的发育而导致的性别意识、性意识又进一步在心理上产生断乳,进而形成渐趋强烈的个性意识、独立意识、成人意识。另一方面,一部分学生非常自信,有时甚至是盲目的自信,它影响了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个性张扬,一切皆以自我为中心。

(二)家庭环境因素:家庭环境的好坏与孩子的心理素质形成有极大影响,良好的家庭环境是维护学生健康心理的基础,相反有的父母长期的分歧、敌对、争吵不休、紧张冲突,这会使子女的内心产生严重的焦虑与矛盾、多疑、心神不宁或神经质,甚至导致心理变态以及行为。

(三)社会负面因素: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具有广泛性、复杂性和持久性。在社会大环境下,难免使一些学生产生理想破灭的失落感,缺乏目标和追求的空虚感,出现一些病态和人格障碍,造成心理失衡,甚至精神崩溃。

(四)学校教育管理因素:学校教育对学生心理的发展起着主导的作用。然而,在目前学校教育中,某些地方应试教育十分严重,片面地追求升学率,高强度的学习要求,高频率的考试,超限度的加班加点,强烈地刺激着中学生幼稚的心灵。

四、培养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对策

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必须加以预防和纠正。预防和纠正的有效办法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那么应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才能达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健全学生人格的目的呢?

在培养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过程中,我认为应注意采取以下对策:

(一)学校:

1、心理健康教育应贯穿在学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

2、设立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性工作,要有专门的师资,专门的专业教材而非政治课教育,这样才能受到重视。

3、设立心理咨询室。通过面对面的关爱,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

4、开展积极向上的课余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有时代气息的课余生活是学生心理健康活动的的重要场所之一。

(二)引导家长参与对学生心理调适工作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父母的言行就是孩子的最好楷模。

(三)青春期学生心理健康的自我疏导

学生的心理问题大多属于发展中、成长中的问题,及时发现并给予积极的科学干预和调节,可以消除或避免他们的心理障碍,增强心理的免疫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使其终生受益。

1、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

2、实施挫折教育,提高学生耐挫力。

3、增强自我调节的能力

4、建设良好的人际关系,引导学生学会情绪自控。

5、引导学生发展自我。

总之,健康的心理会使学习学生更加快乐,使学生的心理品质更加高尚,适应社会的能力更加提高。

【参考文献】

[1]郑日昌.陈永胜.《学校心理咨询》[M].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年版

[2]姚本先.方双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导论》[M].东方出版中心 2002年版

青春期逆反心理咨询第8篇

关键词:青春期;心理健康;高职高专学生

青春期是指人17~26岁这一年龄阶段,而高职高专学生正是在这个阶段的后半段进入了大学,我们把这个阶段叫作青春后期。青春后期是每一个人人生的黄金阶段,也是他们在进入大学这个小社会后,开始慢慢适应大学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乃至世界观的重要时刻。在经历过这些之后,他们才开始慢慢真正走进社会,面临分配、择业等问题,然后做出他们人生当中重要的选择。

青春后期学生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四大阶段:生理变化阶段、智力发展阶段、社会需求阶段和创造阶段。在这些转折过程中,他们也会产生一定的心理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必须要正确引导学生做好心理转变,使他们在身心两方面可以健康成长,日后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在青春后期,高职高专学生心理有一些特点:其一,他们还没有形成成熟正确的世界观;其二,他们会有一定的自我意识和自我主见,但是需要得到他人的肯定、理解和尊重;其三,他们正处在个人智力发展的高峰期,慢慢随着知识的增长、独立思考能力的逐渐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和相应的实际操作能力会得到提升;其四,情感强烈且丰富,可以慢慢学会控制情绪;其五,学生的生理日益成熟,会有一定的性意识,同时对异性的感觉也从原来的好奇变为好感;其六,在大学生活中,他们会面临择业、考试、恋爱等问题,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变化,会有一定的压力。

因此,我们在对高职高专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也一定要对他们做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比如关于人生观的教育、道德教育和性教育等综合教育。

当学生进入大学的时候,学生们首先要面临的就是生活环境的变化,每个学校的校园文化都会使学生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然后他们要面临的是人际环境的变化,人际交往会变得复杂,要学会和各种人打交道。上了大学以后,他们会发现学习内容和方式也有所变化,不再是老师一遍一遍地教,而是要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只做引导。最后,他们不能依赖父母,而是要靠自己独立生活。所以,面对新的环境、新的人际交往、新的学习方法、新的角色,每个大学生都将要重新评价自己和他人。

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该如何帮助他们平稳度过这一阶段呢?首先,为了使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我们要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这是适应大学生活的第一步,也是将来他们走入社会、适应社会必须具备的能力。在人际交往方面,要让学生以一种平等的态度对待自己和他人,养成与别人平等交往的习惯,使自己的生活空间更加开阔,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其次,要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尤其是在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方面要重点培养。

在生活中,高职高专学生的求知欲比较强,他们有着灵活的思维方式,人格特征也在逐渐变得完整。这个时候他们的心理特点是:自我意识逐渐变强,有一定的叛逆心理,不太愿意接受身边的束缚――来自老师的、来自父母的,甚至是来自社会的束缚。所以在教育他们的过程当中,我们要时刻关注他们的心理,试着理解他们,与他们进行必要的交流,不能太过着急,而要慢慢进行开导。因为我们是两代人,所以我们之间难免会有一定的心理差异。所以我们要尽可能防止他们产生逆反和对抗的心理。

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也对高等教育事业有一定的影响,最严重的影响是学生的就业问题。就业问题会给学生造成很严重的心理压力,他们正处在自我表现欲较强的时刻,处在追求社会理想和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中,但是往往社会会带给他们一定的挫折感。这也是人生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这时候如果他们不能及时进行自我调节,而外界也没有给予及时的帮助,他们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和生理的问题,甚至会产生心理疾病。我们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变化,帮助他们了解近些年的就业情况,同时可以带领他们去参观、实训、参加一些大型的招聘会、进行一定的职业辅导等,要让学生建立自我概念,更好了解自己能做什么、自己想要什么,以更好地规划自己今后的发展路线。